用餐禮儀范文

時間:2023-04-02 07:07: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用餐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用餐禮儀

篇1

1.如果和長輩一起用餐,應先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聽到長輩說:“大家一塊吃吧”,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2.用碗吃飯時,要用手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3.夾菜的順序與禮儀。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里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著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愛吃的菜,不可如風卷殘云一般地猛吃一氣,更不能干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干凈,應征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4.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里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里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制,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需要與家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5.在吃飯過程中,如需添飯,應盡量自己添飯,并應該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6.吃飯時要精神集中,有些青年人喜歡在吃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這是不良的習慣,既不衛生,又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損傷視力。

7.吃飯過程中,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頭向后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篇2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后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禮儀是禮節、儀式的統稱,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來表現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為。

西餐是飲食形式的一個類型,通俗地講,是以吃喝為主題的一種進餐方式。當今人們對吃喝的理解已不只是維持生命的一種手段,而是一種享受,同時也是一種交流方式。

西餐因選材用料、烹飪方式和進餐方式決定了在各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基本規則和禮節。為了使賓客都能愉快順利地用餐,就必須了解其中的規范和道理。在這里需指出的是,這些規則不是一些死板的教條,它是為目的而服務的,而且我們的目的是:享用西餐,當個內行人。

姿態

規范的姿勢非常重要,例如,坐姿應保持穩定,不能前后搖擺。可以這樣想象:你的背后藏著一只小老鼠,而一只小貓臥在你的膝蓋上——應腰板挺直,膝蓋放平。無論男女,用餐時蹺起二郎腿都是不美觀的,而且失禮。眾多難堪而令人不快的情景,大都因這類不合時宜之舉而造成。應避免的類似舉動還有:把腿張成八字形、伸懶腰、松褲帶、搖頭晃腦、伸展雙臂做體操,等等,這些姿勢都很失禮,不雅觀。

在美國,當一只手用餐時,另一只手可以放在膝蓋上。而在歐洲大陸就不同了,兩只手都要保留在桌面上。但要注意:不能用手臂支撐身體,靠在桌子上,也不能雙手交叉在胸前,只是把手腕輕輕搭在桌上。手指要自然平穩地放在桌上,不可在桌上亂彈或玩耍餐具。

進餐

用餐時,一般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來握。身體不要過于接近餐盤,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要把盤、碗端起:誰也不會來搶你盤子里的食物。需注意:

在進湯類食物時,應避免發出向嘴里抽吸的聲音,如果湯溫較高,可稍等片刻再享用,不可舉盤直接倒入口中。

應閉嘴咀嚼食物,口內含有食物時切忌飲用酒等飲料。

食用面包切記:不可用面包來蘸盤子里的湯(特別是有身份或講究的女士更要避免此種舉動);面包要放在專用的小盤里或者桌布上,不應放在你進餐盤的盤邊;用黃油抹面包,在一塊小的面包上抹上少許黃油,用手掰食用,切勿用刀去切或者用牙去咬;面包只在進湯或頭盤菜時食用。

如不想飲用葡萄酒,可以客氣地說:“我不喝酒,謝謝。”不要用手蓋住杯口。

談話時,應將刀叉放在盤子上。手里握著刃叉時切勿指手畫腳地談話,也不要將刀叉豎起,這會讓人感到“膽戰心驚”,而且的確有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危險。

在桌上切勿放肆大笑或大聲喧嚷。

忌諱口中或體內發出聲響,用餐時或飯后不可打嗝兒、吧唧嘴。

不可在桌上當眾化妝、補妝或整理衣飾。

不可用自己的餐具為他人夾菜、舀湯或選取其他食物。

不可毫無掩蓋地當眾剔牙。

擺臺

擺臺主要是指餐桌席位的安排和臺面的擺設。擺出一桌造型美觀的臺面,不僅為客人提供一個舒適的就餐場地和一套整潔的用具,而且可為其帶來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這當然是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無論是散桌的擺臺還是宴會的擺臺,大多使用方桌、長桌或圓桌。桌上的擺設和使用的工具大同小異。餐具基本上使用金屬餐具,以刀、叉和匙三類為主。因菜肴種類不同,食用方式各異,使用的餐具在形狀大小上也有區別。但它們又是如何擺放在桌子上呢?這里我們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本擺臺和豪華擺臺。

價位中低檔餐廳

基本擺臺:(一道主菜)一把刀、一把叉、一塊餐巾(也可用紙巾)、一個杯子。

刀要放在右面,刀刃方向朝左。

叉應放在左面,叉杈向上,刀和叉之間應足夠放一個主餐盤,叉和刀底部應離桌邊1厘米。

杯子放在刀的正上方,距離約1厘米。有頭盤菜時:如有湯菜,湯勺應放在刀的外端;如果頭盤菜是沙拉,勺應改為叉。有飯后甜品時:根據甜食種類不同,可以擺放一把叉和一把勺,或者一把刀和一把叉。

高檔餐廳

基本擺臺:(一道主菜)一把刀、一把叉、面包盤和黃油刀。

一個酒杯和一個水杯:水杯放在刀的正上方約1厘米處,酒杯放在水杯的右下側。

一個墊盤:有時是為了裝飾,放在席位的正中,盤的中心對著椅背中間,盤邊離桌邊1厘米。

有的餐廳只用餐巾花來代替墊盤。

一塊餐巾:根據餐廳的要求,有的追求美觀,有的追求實用;有種說法認為,布餐巾盡量不用手去多碰,以保持它的清潔。

講究和高雅的海鮮餐廳

基本擺臺:(一道主菜)一把魚刀、一把魚叉、面包盤和黃油刀,一個酒杯和一個水杯,一塊餐巾。

一塊餐巾

篇3

心動第一招:赴約前心情點點

答應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十五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

赴約時盡量不要帶太多隨身物,先shopping后約會顯然是不適當的安排。

進入餐廳后男士通常會讓女士先行,這時不妨自信地跟著侍應到預訂的座位,不要堅持做他“背后的女人”。

來到座位后毋須第一時間拉椅就座,因為對方可能已準備好為你拉開椅子,就給他一個表現紳士風度的機會吧。

坐在椅子上時應坐直,不要緊靠在椅背上,以眼正視前方,別只顧垂頭逃避對方的視線。手腕(不是手肘)可自然地放在桌子邊緣上。椅子瑟桌邊的距離不宜太遠,否則進餐會增加身體移動的機會。

等對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對折成長方形或三角形,較小的則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時汁液弄污衣服。

心動第二招:點菜時心意萬千

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為你推薦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明確的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是,但”的人只會為同臺客人加添麻煩。

通常侍應會站在主人家(在這情況下是男方)身旁,記下你們點的菜式。如果想表達你對對方的尊重,可告訴男方你想點的菜,再由他向侍應落單。這樣強調了他主人家的角色,并暗示你對他的信賴。

等候上菜時,通常會有開胃飲料及面包奉上,不妨邊傾談邊享用。面包可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左手邊的小碟上。如牛油是共用的,可以切一刀取一小塊放在自己的小碟上。吃時先把面包撕成適口大小,再涂上牛油吃。吃完一小口再撕出下一口的分量,才是正確的吃法。

心動第三招:用餐時細節種種

用餐要注意的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事已算合格。以下列出部分常犯的錯誤:

用餐前以餐巾角輕印嘴唇,可減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跡。喝水、酒時盡量固定一個位置喝,以免整個杯口都布唇印。

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后侍就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如甜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吃肉類時(如牛扒)應叢個角落開始切,吃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如嘴里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盡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喝湯時身子要坐直,頭不能低下去造就湯匙,而要把湯匙送到嘴邊。所以湯不要太熱,每匙也不要太滿,更重要是喝時不能發出聲響。喝到最后,可把碗子稍向外傾出。

口中有食物時不要說話,也不要含著食物喝水,因為用水將食物沖下是不禮貌的。

嘴角或手指上沾上污漬,可用餐巾的角落輕印幾下,但不要大力擦拭。如中途要離席,可將餐巾對折兩下,整齊地放在椅上,緊記弄污了的一方應折向內,別讓人看到到你“戰績斑斑”的餐巾。

大模斯樣地將用過的餐巾放在臺上,等于把自己失禮的一面展示人前。

將手肘放在餐桌上并不是淑女作為。

將湯盤子向外傾以掏起最后一口湯,才是合乎禮貌的做法。

心動第四招:晚餐后輕輕梳妝

如有需要補妝,可選一道菜與另一道菜中間的空檔,向對方小聲說明便可。撥頭發、弄衣服或涂唇膏等動作只可在洗手間內進行。

離席時,可將餐巾放在椅子上或桌上,同樣要將干凈的一面向外。

篇4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余少量菜肴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5.面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面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面包掰成小塊再抹。

6.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后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后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喝咖啡時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篇5

1、刀叉: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里,頭在盤子里,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折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并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折疊餐巾;否則,不了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么驚人的妙語,時機多么恰到好處,只要嘴里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為了著急說話而馬上將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咽的姿勢,將食物咽下后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才完全可以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記你媽媽的話,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面包:面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面包掰成可以一口吃下的小塊,臨吃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面包上都抹上黃油。

6.速度: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在RitzCarton還是在格爾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咽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么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該一樣,并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7.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借口去洗手間,你可以在那里剔個夠。

8.口紅: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可以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臺去取塊紙餐巾。

篇6

用餐禮儀 英文STEAK一詞是牛排的統稱,其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有以下四種:TENDERLOIN(嫩牛柳,牛里脊),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睞,由于肉質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RIB-EYE(肉眼牛排),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定肥膘,這種肉煎烤味道比較香,食用時不要煎得過熟,3成熟最好。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含一定肥油,由于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中,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過熟。T-BONE(T骨牛排),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此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由于法餐講究精致,對于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排較少采用。

牛排的生熟程度,在西餐中稱“幾成熟”。3成熟(RARE):切開牛排見斷面僅上下兩層呈灰褐色,其間70%肉為紅色并帶有大量血水。5成熟(MEDIUM):切開牛排見斷面中央50%肉為紅色,帶少量血水。7成熟至全熟(WELLDONE):切開牛排見斷面中央只有一條較窄的紅線,肉中血水已近干。

西方人愛吃較生口味的牛排,由于這種牛排含油適中又略帶血水,口感甚是鮮美。東方人更偏愛7成熟,因為怕看到肉中帶血,因此認為血水越少越好。

影響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如食用速度,當牛排上桌后,享用牛排的速度可以決定牛排是否好吃。因為牛排中既有牛油又含血水,溫度如果稍低其牛排的鮮香度會隨之降低。將牛排切成小塊、粗略嚼幾下便吞咽是常見的吃法。吃牛排講究火候,而并非享受酥爛口感,這也是在西餐中燉牛肉和煎牛排的區別。另外,餐具也會影響牛排的口味。吃牛排的刀一定要鋒利,有時由于餐刀不夠鋒利直接引起您對肉質的懷疑。因此,在吃牛排前一定要先查看一下刀齒是否分明清晰。除此以外,配汁對牛排口味的影響也很大。法餐中的牛排講究配汁,如奶油汁、胡椒汁、紅酒汁、黃油白酒汁、蘑菇汁、茴香汁等。

篇7

火鍋源頭在哪里

“火鍋”,什么叫火鍋?其實只要是底部有火,上有鍋子,就是火鍋了。至于是使用什么樣的鍋子?何種燃料?自古以來的演變,可是多姿又多采。

最早的火鍋是用鼎煮的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說是非常大的鍋子,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后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不過仔細一想,當時并沒有所謂的鹽,也沒有調味料,更沒有沾醬,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會好吃嗎?加上鼎太大,不能移動,只能固定陳列在一定的地方,不方便隨時享用。于是,聰明的老祖宗,到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制的鍋子與陶制的砂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大的鼎最后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征了。

三國五熟釜鴛鴦鍋始祖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就像“花椒”在沒傳進中國前,怎會有麻辣鍋?“辣椒”在未進入中國時,又怎么會有辣的調味出現呢?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撥霞供是南宋火鍋之美名

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說的涮兔肉片。在當時,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止止師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當林洪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只野兔飛奔于山巖中,因剛下雪巖石很滑,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而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著片在湯中涮熟,沾著調味料吃。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隨后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各種肉類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器皿變化少白鐵鍋普遍

從元、明、清到現今,火鍋器皿上的變化并不大,新的容器除了鍋寶采用耐高溫透明玻璃,煮的時候可見食物的翻騰,吃的時候較不會有漏網之魚外,銅鍋、鐵鍋、砂鍋等鍋具,只是在制作上更為精致,多已使用幾千年以上,而現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廣泛的鍋具為“不銹鋼鍋”,也就是俗稱的“白鐵鍋”。

燃料變化一日千里調味秘方獨門保密

雖然火鍋器皿的變化不大,但是在燃料使用的進步卻是一日千里,從柴火到木炭,從電爐、酒精到瓦斯、電磁爐,以木炭的使用歷史最久,也最有風味,但也是最污染空氣的一種方式。電磁爐雖然最干凈也最方便,但風味較差,瓦斯最好控制火候的大小,方便、好用,不過卻也較危險。相對于燃料上的多變化,在調味沾料的演變卻趨于保守、保密。涮羊肉的沾料千年不變,汕頭沙頭醬以獨門配方為傲,其他豆腐乳、豆瓣醬也都是以老牌子為號召。另外,一些基本搭配的沾料還有醬油、蔥、蒜、蛋、麻油、辣椒等等,樣式不少,如何同中求異,都賴各家的獨門調配。

篇8

英文STEAK一詞是牛排的統稱,其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有以下四種:TENDERLOIN(嫩牛柳,牛里脊),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睞,由于肉質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RIB-EYE(肉眼牛排),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定肥膘,這種肉煎烤味道比較香,食用時不要煎得過熟,3成熟最好。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含一定肥油,由于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中,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過熟。T-BONE(T骨牛排),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此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由于法餐講究精致,對于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排較少采用。

牛排的生熟程度,在西餐中稱“幾成熟”。3成熟(RARE):切開牛排見斷面僅上下兩層呈灰褐色,其間70%肉為紅色并帶有大量血水。5成熟(MEDIUM):切開牛排見斷面中央50%肉為紅色,帶少量血水。7成熟至全熟(WELLDONE):切開牛排見斷面中央只有一條較窄的紅線,肉中血水已近干。

西方人愛吃較生口味的牛排,由于這種牛排含油適中又略帶血水,口感甚是鮮美。東方人更偏愛7成熟,因為怕看到肉中帶血,因此認為血水越少越好。

影響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如食用速度,當牛排上桌后,享用牛排的速度可以決定牛排是否好吃。因為牛排中既有牛油又含血水,溫度如果稍低其牛排的鮮香度會隨之降低。將牛排切成小塊、粗略嚼幾下便吞咽是常見的吃法。吃牛排講究火候,而并非享受酥爛口感,這也是在西餐中燉牛肉和煎牛排的區別。另外,餐具也會影響牛排的口味。吃牛排的刀一定要鋒利,有時由于餐刀不夠鋒利直接引起您對肉質的懷疑。因此,在吃牛排前一定要先查看一下刀齒是否分明清晰。除此以外,配汁對牛排口味的影響也很大。法餐中的牛排講究配汁,如奶油汁、胡椒汁、紅酒汁、黃油白酒汁、蘑菇汁、茴香汁等。

篇9

心動第一招:赴約前心情點點

答應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

赴約時盡量不要帶太多隨身物,先shopping后約會顯然是不適當的安排。

進入餐廳后男士通常會讓女士先行,這時不妨自信地跟著侍應到預訂的座位,不要堅持做他“背后的女人”。

來到座位后毋須第一時間拉椅就座,因為對方可能想為你拉開椅子,就給他一個表現紳士風度的機會吧。

坐在椅子上時應坐直,不要緊靠在椅背上,以眼正視前方,別只顧垂頭逃避對方的視線。

等對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對折成長方形或三角形,較小的則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時汁液弄污衣服。

心動第二招:點菜時心意萬千

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為你推薦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明確的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

通常侍應會站在男方身旁,記下你們點的菜式。如果想表達你對對方的尊重,可告訴男方你想點的菜,再由他向侍應落單。這樣強調了他主人家的角色,并暗示你對他的信賴。

等候上菜時,通常會有開胃飲料及面包奉上,不妨邊傾談邊享用。面包可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左手邊的小碟上。吃時先把面包撕成適口大小,再涂上牛油吃。吃完一小口再撕出下一口的分量,才是正確的吃法。

心動第三招:用餐時細節種種

用餐要注意的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已算合格。以下列出部分常犯的錯誤:

用餐前以餐巾角輕印嘴唇,可減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跡。

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后侍應會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如甜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如嘴里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

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

若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喝湯時身子要坐直,頭不能低下去就湯匙,而要把湯匙送到嘴邊。所以湯不要太熱,每匙也不要太滿, 更重要是喝時不能發出聲響。

口中有食物時不要說話,也不要含著食物喝水。

嘴角或手指上沾上污漬,可用餐巾的角落輕印幾下,但不要大力擦拭。

將湯盤子向外傾以掏起最后一口湯,才是合乎禮貌的做法。

心動第四招:晚餐后輕輕梳妝

如有需要補妝,可選一道菜與另一道菜中間的空檔,向對方小聲說明便可。撥頭發、弄衣服或涂唇膏等動作只可在洗手間內進行。

離席時,可將餐巾放在椅子上或桌上,同樣要將干凈的一面向外。

篇10

選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著四個杯子,不要隨便拿起哪只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區分。

大杯用于盛水,人們不用它來干杯。因此,干杯時不能舉這個大杯。

中杯用于盛紅葡萄酒。小杯用于盛白葡萄酒。細長杯子用來盛香檳酒。

飲酒、水、飲料時應注意事項

在飲用杯中物時,應先將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后將刀、叉在盤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紙將嘴唇擦拭干凈。然后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時,中國人習慣舉杯仰頭痛飲,一口喝光。而在西方這卻恰恰是應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喝到底時,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

在喝飲料、湯、酒、水等時,不要用嘴唇吸出聲音來,而應一口一口地輕輕喝。

在祝酒時,總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議。

在握杯時,應一手抓滿杯子,不要在擎杯時翹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如在用餐時要放下刀叉,應將其放在盤子兩邊,刀與叉子頭向內。

如用完了餐(即使盤中仍有剩余食物),應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盤中,叉齒朝下。叉離自己近、刀離自己遠。

在將盤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時,應使用面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終拿著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后,便放下刀,讓刀放在盤子平行的右側,然后使用叉吃。

注意,如果不知該怎么正確使用刀叉時,就看別人如何做,依樣畫葫蘆。

在有許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時,使用規則也是每次使用最外側的刀與叉。

在使用刀時,應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面包

將面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盤中。在食用面包時,是不用刀去切割面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塊一塊面包,然后再放入嘴中。因此,人們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面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將黃油涂上面包,應是用手一塊塊撕下面包,然后一小塊一小塊涂。不要一下子將整個面包涂滿。當然在早餐時,可以在一長條半片棍子面包上涂上黃油、果醬。但在正餐中就不能這樣了。

種種注意事項

除了用手撕面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來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邊緣去切割。

盤中最好不要留下剩余食品。當然也不用“涮”得很干凈。

使用餐巾時,應將其平攤在膝蓋上。用完餐后略一疊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將其完全疊好,也不能將其揉成一團扔在桌上。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簽,因此最好不用。

萬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驚小怪,只說一聲道歉便可。到用餐結束后再道歉一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