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折人生范文
時間:2023-03-21 03:08: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轉折人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轉轉折折,折折轉轉之間,人生才算是完整而豐富的,所以說,轉折,與人而言不可或缺。那么,當轉折來臨時,你,準備好了嗎?
轉折可以是個契機,也可以是個陷阱,可以輕松愉悅,也可以漫長深沉,可能荊棘遍布,也可以開滿鮮花。陸游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轉折來臨之際,一定要慎之又慎,然后,鼓起勇氣,大步前行。
眼下,一次人生的轉折已在我面前鋪開,正虎視眈眈的望著我的腳步,面對高考,我如他人人一樣緊張,焦急,興奮,不安,期待,恐懼,因為它的結果將決定我的將來。也許有人會說,人生的路還長得很,這一次錯過了,還有好多好多機會,不必看得太重;但要是一次次都過去啦,都沒有認真面對,沒有把握好,那么,人生還剩余什么呢?轉折又轉折,生命早已畫成句號。錯過了,就不會有機會可以重來,轉折,叫人學會珍惜,珍惜生命,珍惜現(xiàn)在,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轉折教人學會選擇。面對它,你必須學會失去。因為你無法帶著所有東西上路,所以要把某些包袱卸下,才能走到得更遠。放下負擔,輕裝上陣,也讓你更了解擁有的意義,越向前進,就越不能失去,也就更要努力,與其拼命逃避,或不顧一切迎頭沖上,不如站在原地微笑面對它,面對挫折,要有風度。
篇2
關鍵詞:武漢音樂學院;上課;采風;學術活動;生活經歷
中圖分類號:J60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34
作者簡介:方 石(1954~),男,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協(xié)理事、湖北音協(xié)常務副主席、湖北省中青年專家、武漢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協(xié)委員(武漢 430077)。
收稿日期:2013-09-20
一
我的人生道路有過四次重要的轉折。第一次是初中畢業(yè)后作為一名知識青年,從重慶巫山到湖北公安插隊落戶,在廣闊天地里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次教育的時間不算太長,只有9個月。第二次是被武漢鋼鐵公司招工,從農村回到城市,在武鋼冶爐廠當工人,一干就是7年。第三次就是1977年的冬天,我國恢復中斷了十年的高考,我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考上中南音樂??茖W校,即今天的武漢音樂學院,從工廠又回到學校。此時我已23歲,這個歲數應該是正常大學畢業(yè)的年齡。雖然上大學晚了四、五年,但我依然感到慶幸。因為這次難得的高考,我有幸成為全國1000多萬考生中被錄取的40萬分之一,有幸成為報考中南音樂專科學校音樂系3000多考生中被錄取的36分之一,更重要的,它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個拐點——如果沒有它,我想不出我會是誰,我會在哪里,我會到哪里去。由于有了它,我才有了自我,有了現(xiàn)在,有了第四次至今長達31年的音樂經歷。
二
記得那年高考,我報了理論作曲與小提琴兩個專業(yè)。作曲試題包括兩部分,一是寫歌,歌名為《的扁擔》,要求只寫旋律不配鋼伴,用簡譜也可。由于我在工廠寫過82首歌曲,故對此毫不費力;二是基礎樂理與和聲,其中一道題是為12345671配四部和聲,有一個指定的K46標記把我給難住了,想來想去始終不知其意,不知道當時究竟是怎樣做下來的。小提琴考試我演奏的是《紅河山歌》與《新疆之春》,余光中見一位老師不時地搖頭,心想沒戲了。只到后來才搞明白,這位老師的搖頭是他自然的生理反應,并不是在評判。那次高考,所有考生都要考作文,題目是“初見成效的可喜景象”。因為有七年多的工廠生活,故我寫起來較為順暢。文章的結尾,我把縱橫交錯的鐵軌比作一行行樂譜,把滿載鋼水的火車比做流動的音符,汽笛高歌,唱著喜悅。這種想象或靈感突如其來,毫無準備,其實它仍然是源于生活積累和對生活的感悟。音樂這一行特別需要靈感,其另一層意思就是特別需要生活。聽說那篇作文曾被學校附中的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其原因或許是這篇作文將勞動場景與音樂形象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亮點,同時又特別對應音樂門類的考試。無庸置疑,當年的考試難度與今天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這是音樂發(fā)展與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還想提及的是,當我家鄉(xiāng)的的一些朋友祝賀我考上大學,而在看到我的錄取通知時,卻對“湖北藝術專科學?!北硎境鲆环N不肖的感覺,說“??茖W?!笔鞘裁创髮W呀,不很實吧(重慶話,意為不怎么樣)。當時我不可能去作怎樣的介紹,因為自己對學校也知之甚少。現(xiàn)在看來,一個學校的校名的確是一件要事,否則,我們的母校怎會一次一次地更名呢?我想,今天的“武漢音樂學院” 再不會被人輕視,再不會被人更改,因為它已經成為一個永恒的名牌。
三
還記得我們住過的第9棟樓,盡管它現(xiàn)已不存在了。六個同學一間寢室,三張高低床,每人一張書桌,外加公共廁所,大鍋爐燒開水,以及一間可能只有一兩個自來水龍頭的簡陋的洗澡房,好像這就是當時學生宿舍的基本狀況。回想一下,在那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卻沒有誰對生活條件有過什么抱怨,或許壓根就沒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在那個年代,能允許考大學、并能考上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況且有不少同學是來自農村,其生活條件還不如學校呢。我們77級是78年春天入學(這種情況恐怕是史上僅有的一次個例),在快進入夏天時,同學們的棉被棉衣等沒有地方置放,于是建議學校騰出一間房來做倉庫。我和鄒野同學主動提出做倉庫保管員,獲得校方同意。于是,我倆在堆滿同學們的冬季物品等雜物的那間寢室里,置放了一張高低床,他睡上鋪,我睡下鋪,就這樣度過了三年多相對安靜一點的時光。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住的標準間,相比之下,已經很特殊了。
四
忘不了好多回第一次。
第一次全班課堂見面,音樂系(當時沒有按專業(yè)分系,兩年后才分為作曲、聲樂、管弦、民樂等系)主任梁訢老師說,你們班現(xiàn)在是36位同學,畢業(yè)時就不見得還是36了,這是我們學校常見的現(xiàn)象。當時我們都不明其意,也沒在意。果不其然,兩年后林則忠(小提琴專業(yè))同學去了香港,三年后鄭力(聲樂專業(yè))同學轉到中音郭淑珍門下,印證了梁老師的判斷。我不知道其它班會不會也是這樣,以后會不會都是這樣,雖然這不是什么問題,但也說明了世事難料這樣一個道理。
第一次上和聲課,副院長謝功成老師與馬國華老師同在講臺,足見學校對77級的重視。正式開講前,謝老師點名讓我回答,一個自然大調里有幾個大、小三和弦。我從座位上站起,心里有些緊張,對如此簡單的問題居然沒有答全,就像現(xiàn)在“青歌賽”的一些選手,一到素質測試就發(fā)懵。謝老師說了兩點,一是以后回答問題可以不用起立;二是上課前要預習教材。他的話讓我感到既親切又嚴肅,尤其是做好預習對聽課的確很有幫助。以后的課由馬老師主講,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他說到“互聯(lián)網”,當時如聽天書,現(xiàn)在想來馬老師是何等了得。
第一次上復調課,發(fā)現(xiàn)廖寶生老師經常用到“美麗”這個關鍵詞。他說,復調的主題一定要美麗,只有主題美麗,答題才可能美麗,越是重復才可能越是美麗。多年以后,我在寫《親愛的中國越來越美麗》一歌時,眼前除了展現(xiàn)祖國日新月異的嶄新景象,也不時飄過那個“美麗”的影子和聲音。今天,我們都在感受美麗中國,而三十多年前的廖老師就把音樂的“美麗”帶到了我們面前。復調課后由趙德義老師接任,他的“面對面、線對線、點對點”的思維與技法同樣給了我們許多美的體驗。
第一次上曲式課,感覺孟文濤老師講話溫文爾雅,娓娓道來,一點不動聲色。似乎沒有重點、沒有強調、沒有起伏,就像一灣湖水,平靜而悠然。下課后同學們議論,有的說聽課時思想不易集中,有的說好像不得要領,等等。幾堂課下來,大家卻有了別樣的感受。聽孟老師講課,一定要聚精會神,容不得絲毫分心。因為他的每一句話、每一次分析以及每一個論點,看似平淡卻充滿睿智,輕描淡寫之中蘊涵了深刻的理性力量,一不留神你將只會感到遺憾??磥?,不斷適應老師的個性特點,從而捕捉其閃光的知識,也是作為一名學生必須懂得并掌握的本領之一。有一段時間,彭志敏老師協(xié)助孟老師進行個別改題,其理論素養(yǎng)、縝密思維及治學精神也非同一般,不愧為孟先生之弟子。
第一次上民歌課,方妙英老師讓同學們解釋什么是民歌。在同學們的各種回答后,我說了一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話引來大家一片哄聲,這使我莫名其妙。而方老師卻對此給予肯定,她說對許多事情我們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接著方老師又問,《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與之其名的還有什么。見沒人回答,我說還有屈原的《楚辭》。也許是我答對了,也許是我與方老師同家門,大家一致選我做民歌課的課代表。我沒有推辭,心想,當代表就是多花一點時間為同學們服好務,同時也促使自己首先要學好,何樂而不為呢?事實證明,學好民歌課是很管用的。
第一次上童忠良、陳國權、曾理中和鐘信明老師的作曲個別課。一年級上學期,童忠良老師教我作曲。第一堂課他對我說,你按自己的興趣寫,寫什么都行,我都可以教。我說就先學寫歌吧,他說沒問題,歌曲一樣可教。他的教學方式讓我體會到什么叫“自由作曲”。期末考試我的習作是《放風箏》(不是我后來寫的現(xiàn)在作為中國院聲樂教材的同名歌曲《放風箏》),成績還不錯,得了90分,為全班最高。后來,我們班的配器課也是童老師講授,其時,他在和聲學、樂律學、數控理論等多個領域都頗有建樹并具有前沿意義,他的博學與精深實在讓人折服不已。
一年級下學期直到第二學年,均由陳國權老師教我。第一次上課是在陳老師家里,此時他剛得貴子,一邊改習作,一邊搖搖窩,事業(yè)家庭兩不誤(那個搖籃里的嬰兒,就是現(xiàn)在中音作曲系畢業(yè)留校任教的陳欣若博士)。在他門下,我寫了古箏與大提琴《靜夜思》,成績不理想,只有80分。還寫了聲樂協(xié)奏曲《神女的禮贊》第一樂章,成績又回到90分。寫此作品的動因,一是家鄉(xiāng)情結,二是此類體裁的作品少見,三是陳老師認為我的旋律寫作已基本過關,所以想以此作品來較為全面地檢驗和暫時結束我在學校期間的聲樂寫作。這里很想提及一點,其時,所謂的新潮音樂已漸入我國,同期的中音、上音等學子正熱衷于此,而我們卻對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顯然這是信息不靈和缺乏交流所致,否則,我們的學校的教學與學習成果可能又是另外一種樣子,當然這是后話。在那期間,曾理中老師代上了幾堂課,給我留下親切、幽默的印象。他曾說,現(xiàn)在條件有限,你們寫的東西如不能變成音響,就找木匠打個柜子,把它們鎖起來,日后總會有用。今天我想告慰尊敬的曾老師,現(xiàn)在作曲系學生的習作基本不用鎖在抽屜里了,能聽到自己寫的總譜已是輕而易舉之事。
第三、四年級,我轉到鐘信明老師門下。第一次上課就被鐘老師的激情與自信所深深感染。授課時,他除了用鋼琴彈奏總譜,還常常舞動雙手,以指揮的方式與你一起感受、把控作品的張弛起伏和發(fā)展趨勢。這種方法使我受益匪淺,至今還起作用。在他的指導下,我完成了交響序曲《鶴歸》和交響組曲《舟山漁號》兩部畢業(yè)作品,成績?yōu)槿嘧罡叻?0分。臨近畢業(yè)時,我們77級、78級共十四位同學一起,有幸聆聽了鄭英烈老師關于《序列音樂寫作基礎》的專題課。想必這門課是學校臨時加進來的,其良苦用心和與時俱進的深意,讓我非常感動。鄭老師的課為我們開啟了一道新的大門,藝術無止境,學習不止境,只有堅持繼承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推動音樂的進步與發(fā)展。
四年中,作曲系根據同學各自的特點與學習程度的逐次升級,安排、更換不同的老師進行教學指導,這種方式既有針對性,又具拓展性,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門戶觀念,建立起一種新的師(徒)生關系,這對學生開闊視野、豐富學識無疑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有利于教學相長和學學相長。相對于一教到底,我更贊同我們作曲系的做法,并希望推廣開去。
五
還有一些揮之不去的記憶。
例如三次采風。第一次是78年冬,曾理中與彭志敏老師帶領我們77級作曲專業(yè)的7名同學赴湖南嘉禾采風。我們背著被子及行李,分散住在農民家里,整整一個月,走村訪戶,學喝米酒,學唱民歌,用筆記錄,最終收集了200余首民歌,以《湖南嘉禾伴嫁歌》為名裝訂成冊?;匦:笪乙源藶樗夭模瑢懥虽撉俳M曲《嘉禾伴嫁歌》(5首)。第二次是79年秋,我們7名同學隨方妙英老師到湖北江陵觀摩荊州地區(qū)民間文藝匯演,其中對監(jiān)利縣的薅草鑼鼓《啰啰咚》印象深刻,方老師還逼著我們連看三遍荊州花鼓戲《站花墻》。 多年以后,這兩種音樂元素都曾運用到我的創(chuàng)作中。第三次是81年夏,為寫畢業(yè)作品,學校讓我們自選采風地點,每人補助100元。我與鄒野、宋橋、陳朝漢三名同學結伴,赴浙江舟山群島。通過當地群藝館的協(xié)助,我們在島上活動了三天,采集到不少有用的素材。當我們返漢途中到了南京,宋橋同學說發(fā)給他的補助還沒用完,故提出一定要住有電扇的房間,讓我佩服他好會過日子。不過,那時的100元倒真的管用,譬如部隊招待所住宿每人一天5角,一餐1角5分,只要稍加節(jié)約,100元還真夠。今天說起這些,有如天方夜談。我的畢業(yè)作品交響組曲《舟山漁號》自然是源于此次采風。
例如兩次會議。一次是1978年8月,中國音協(xié)在武漢東湖召開“全國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座談會”。中國音協(xié)主席呂驥、副主席賀綠汀等全國許多老一輩音樂家和著名詞曲作家百余人云集武漢。這次會議是粉碎“”后,全國第一個大型音樂學術會議,對我國以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產生深遠影響。借“近水樓臺”之便,我有幸旁聽了此次會議。部隊作曲家生茂老師講述他創(chuàng)作歌曲《老房東查鋪》的經歷使我記憶猶新。歌中那句很長的拖腔,既是描寫房東手提馬燈緩緩查鋪的過程,以體現(xiàn)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細致如微的關愛之情,同時又破了常規(guī)的樂句結構,讓人耳目一新。作品將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另一次是1979年10月18日至25日,由文化部主辦、湖北藝術學院承辦的首次“高等音樂院校和聲學學術報告會”。來自全國高等音樂院校和聲學學科的近百余位專家、教授和音樂理論工作者出席會議,會上宣讀交流論文論著60余篇(部)。這次會議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音樂教育領域舉行的第一個高層次的學術會議,對于促進高等音樂教學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對于音樂和聲學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會議就在學校舉辦,故我們更有“先得月”之利。親耳聆聽眾多老師的宣講,感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同時,我們也首次接觸到本校不少老師的論著論文,如《和聲的三大功能網》等等,了解到我校和聲學理論的整體水平,讓人感到自豪和驕傲。此次報告會是對我們和聲課一次難得的補充與擴展。
例如兩次講座。一次是施光南,一次是傅庚辰。施光南是繼聶耳之后,第二位被授予“人民音樂家”稱號的作曲家,至今還沒有第三位“人民音樂家”誕生。施光南老師來我校講座的時間大約在79年,確切的日子已記不清楚了,但他創(chuàng)作的《你在哪里》、《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月光下的鳳尾竹》、《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當時早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永遠難忘。他講述自己的求學經歷與創(chuàng)作體驗,使我們真切感受到他對音樂永不放棄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祖國深深熱戀的赤子情懷。他說他在默默無聞時也曾經做過一些好玩的事情。例如他以“阿查都力亞”、“阿熱布森”等一些模仿外國人的名字創(chuàng)作了《懶惰的杜尼亞》、《圓舞曲》等三十多首中外民歌,在晚會上演出或在刊物上發(fā)表,結果很受歡迎,而自己則在一旁偷著樂。他“騙”過了群眾也“騙”過了行家。講起為何這樣做,施光南說,其一,當時自己十分靦腆、怕羞,不喜張揚;其二,覺得好玩,從中感受到某種心靈上的快樂;其三,只有如此,才可能得到較為公允的評價。我沒有像他這樣去做,但有時出于某種原因,也用過好幾個筆名,把自己藏了起來。傅庚辰老師當時為八一電影制片廠專職作曲家,二十多年創(chuàng)作了數十部影視音樂和數百首歌曲,后來他成為總政歌舞團團長、軍藝院長、第六、第七屆中國音協(xié)主席。傅庚辰老師與方妙英老師是沈陽音院的同學,或許因為這層關系,故邀他來我校講座,其時應為前次講座不久。也許普通人對傅庚辰的名字不太熟悉,但只要說出《雷鋒,我們的戰(zhàn)友》、《地道戰(zhàn)》、《的話兒記心上》、《閃閃的紅星》、《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及《映山紅》等歌名,就無人不曉了。傅老師講起自己的創(chuàng)作,更多的是講到他怎樣體驗生活。例如寫電影《雷鋒》,他就去“雷鋒班”當戰(zhàn)士,寫電影《地道戰(zhàn)》,他就去鉆地道,每部作品的背后都有許多故事。他認為好的作品都是來源于對生活的體會,只有生活到了,情感也就對了。傅老師介紹,電影《雷鋒》起初的主題歌為《高巖之松》,突出了雷鋒高、大、全的形象。經過大量的采訪、切身的體驗以及反復的推敲,終于從捕捉到其偉大又平凡的主題形象,這就是《雷鋒,我們的戰(zhàn)友》。傅老師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極其認真,對每一部影片,他都仔細鉆研資料,根據影片發(fā)生的地區(qū),尋找該地區(qū)的音樂素材,然后加以提煉整合,最終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使其既富有民族風格與地方色彩,又有作者個性特點,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大家風范。電影《地道戰(zhàn)》中,那段由板胡主奏、揪人心魄、極具緊張感的音樂旋律就是一個經典的范例,想必它常常縈繞在人們的心頭。傅老師的創(chuàng)作故事,給了我許多啟迪。最近,他針對三十多年我國交響樂作品乏力的現(xiàn)象,提出交響音樂民族化、民族音樂科學化、現(xiàn)代技法中國化的觀點,體現(xiàn)出他對促進我國音樂事業(yè)發(fā)展孜孜不倦的思考與追求。
六
與以上的回憶不同,畢業(yè)前夕,準確地說是1982年1月16日,我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挨家挨戶盡可能找到教過我們的老師,請他們賜言寄語,至今我還對此做法感到有些得意。每每翻開閱讀,總有新的感慨。這也是一種回憶,一種看得見的回憶。我想摘錄部分與大家分享,按簽寫先后為序。
謝功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貢獻。方石同學畢業(yè)留念。
王義平:藝術品都需要情操,不炫耀、不爭名、不爭利,這是走向藝術的必要的第一步。與方石同學共勉。
鐘信明:以畢生的精力獻給崇高的音樂事業(yè),為維護藝術的純潔性而斗爭!方石同學留念。
童忠良:讓我們共同為祖國的音樂事業(yè)貢獻自己畢生的精力。方石同學留念。
方妙英:努力虛心向民族民間音樂學習,為發(fā)展我國民族音樂事業(yè)作出杰出貢獻!
曾理中:為祖國的音樂事業(yè)努力工作。寫與方石同學共勉。
廖寶生:為祖國的音樂事業(yè)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方石同學畢業(yè)紀念。
孟文濤:音樂是人類文化結晶之一,要為人類文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方石同學畢業(yè)留念。
韓備初:為提高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而努力奮斗!
陳 威:偉大的中華民族,蘊藏著無窮無盡的音樂遺產和藝術精神,我們這一代人,要為開拓社會主義的、中國氣派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而獻出自己的一生。與方石同學共勉。
劉正維:沒有創(chuàng)造,不成為藝術;沒有民族特色的藝術,是不會有前途的。與方石同志共勉。祝畢業(yè)展翅,鵬程萬里。
趙德義:唯知奮飛!與方石同學共勉。
周 暢:藝無止境,要去登山;學無窮底,要去挖井。方石同學留念。
謝玫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方石同學畢業(yè)留念。
陳國權:一位音樂教育家說過:“從藝術院校畢業(yè),好比是給人們端上一碗白面條,需要到社會生活中、音樂實踐中添上各種各樣的美味的作料,只有這樣,才能給人們以享受、欣賞、品味等等”。而調作料比之煮白面條可要艱難。共勉。
七
四年學習中,常常聽到大家將作曲系七位老師習慣簡稱為“謝曾童馬廖孟王”,并以他們?yōu)闃s。就像“竹林七賢”、“揚州八怪”以及“維也納三杰”和“俄羅斯五人強力集團”那樣,永遠為人們津津樂道,成為一個經典性的文化符號。不同的是,“謝曾童馬廖孟王”只是以姓氏集合,而沒作任何修飾與評價。盡管這樣,人們卻依然能從中感受到對前輩大師的尊敬與贊美,感受到武漢音樂學院的優(yōu)勢力量與團隊形象,同時還富有特別的親切感和親和力。多年以后,我在我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的文字介紹里,引申出一個新的稱謂集合,即“鐘陳趙周晏匡彭”,想以此來銜接對應。我并非妄自杜撰,也非隨意拼湊,因為后來的這一代人同樣了不起,同樣值得我們驕傲。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接力,我們的學校才繼續(xù)保持著應有的實力與地位。本來我好想趁此機會,再搞一個集合,但有的去,有的走,似乎聚不起來。今天,在“前浪推后浪”的歌聲中,在以人為本的共識下,我衷心期待學校出現(xiàn)更多新一代的“謝曾童馬廖孟王”和新一代的“鐘陳趙周晏匡彭”。當年中音的“四大才子”,不就是你說我說,而成為天下傳說了嗎?
毫無疑問,六十年校慶,聚八方人氣,當成為武漢音樂學院發(fā)展的新起點。
My Third Life Turning-1978~1982 in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FANG Shi
篇3
有多少個瞬間。
在我眼前浮現(xiàn),
童年的五彩繽紛,
是我快樂的旋律。
少年的懵懵懂懂,
是我憂愁的音符。
青年的喜怒哀樂,
是我生活的琴鍵。
童年,少年,青年,
鑄成了我生命的全部。
童年時,我宣誓:
要有個理想,
要成就未來。
少年時,我宣誓:
用信念戰(zhàn)勝困難,
用成功打造理想,
用無悔的汗水澆灌希望。
青年時,我宣誓:
用十年的奮斗與汗水,
鑄就自己成功的一生。
人生的轉折,
就在其中,
未來由你決定。
我相信,
誰的轉折點,
篇4
踏著初晨熹微的光,我邁進了實驗中學的大門.一切都是全新的:全新的樹木,全新的畫報,全新的教學樓,全新的操場等等,都那么似曾相識,然兒這已經不再是小學生活了.
我們學校的樹木很多,幾乎可以成林陰大道.每個年級的班級也不少,光初一就有18個班.每個班級里都整齊的排放著很多桌子,椅子,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干凈.黑板上,玻璃上,低磚上,完全沒有上一界留下的痕跡.
剛進校沒幾天我就認識了不少同學:比如丁依萍,張肖等等.丁依萍是一個非常文靜的女孩,她不太愛說話,與我的性格正好成對應,我很喜歡說話,一說起來沒完沒了,甚至連走路也蹦蹦跳跳的.丁依萍很細心,而且說話做事都很實際,也可以稱的上是一個淑女.
但是中學的生活畢竟是很忙的,正如居里夫人所說的:"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而是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
篇5
尹先玲命好。自己吃公糧,丈夫也吃公糧,一雙兒女,粉雕玉琢。在1990年代初,這樣的家庭想不讓人羨慕都難。
尹先玲在山東莘縣生產資料公司上班。那時候無論在省城,還是在縣城,生產資料公司都是有“實權”的單位,化肥、農藥、柴油,都從這里“流出”。和同行一樣,尹先玲身后也排著長長的“走后門”的隊伍。這么地被人需要,即使自己開不了后門,心里也是如沐春風的。
當很多村里的姐妹還穿著自家裁做的衣褲和布鞋時,尹先玲已穿起了翻領的西裝、蕾絲邊的襯衫和四公分的高跟鞋?!班钡刈咴诼飞?,就是一道華麗麗的風景。
如果這樣過完一輩子,那將是許多人不可企及的幸福。
可是一輩子太長,而幸福又總是太短。1993年,生產資料公司改制,尹先玲“請辭”下崗了。
尹先玲想得很簡單,沒了工作那就“下?!眴h。1990年代,“下?!笔莻€很時髦的詞匯。
那個時候,這個連游泳池都沒有下過的26歲女人,還不知道下海泅渡的危險。
創(chuàng)業(yè)之初
村子1公里外有個牛棚,棚子里有個破爐子,加上現(xiàn)帶去的一只鍋、兩個碗,以及搭床的幾塊木板、兩床棉被,就是全部的家當。
尹先玲住到了老家村外的牛棚里,她要在那兒養(yǎng)雞。聽人說,養(yǎng)雞一年能掙4000多元,那是個多么誘人的數字??!那時候,丈夫每月的工資只有60元,要維持一家人的吃喝拉撒。
牛棚里有個破爐子,加上現(xiàn)帶去的一只鍋、兩個碗,以及搭床的幾塊木板、兩床棉被,就是她的全部家當。牛棚1公里內沒有人家,所以她最怕晚上下雨,柴草的屋頂和玉米秸的房墻不抗風雨,她連個幫忙遮蓋塑料布的人都找不到。
這些都不算什么,她的所有心思都在雞苗上。5000只雞苗是靠借款買來的,借條還在口袋里,那上面規(guī)定了還款日期。
她是見過養(yǎng)雞的。小時候,家里常年養(yǎng)著十幾只雞,她經常幫助母親給雞拌食。那些勤快的雞,每天都會下蛋,不勤快的則被賣掉。她相信,雞也是有不同天賦的。但愿她養(yǎng)的那些雞都勤快些。
可是,沒等到下蛋的季節(jié),雞苗相繼死去。每天從雞棚里往外清死雞,尹先玲覺得像在割自己的肉。這一年,她連本都沒有賺回來。
臉黑了、手糙了、人瘦了、錢賠了,就這么回去?尹先玲不甘心。
尹先玲的父親14歲時就沒了雙親,為了生計,他天南地北地闖蕩,要過飯、放過牛、變過戲法,日子比她現(xiàn)在苦多了。尹先玲是聽著父親的故事長大的,父親沒有慫過,她也不能!
她到銀行貸了款,還了欠賬,重新進了一批雞苗。有了上次的失敗教訓,這一次她加強了雞苗的防疫。300多個日日夜夜過去,這一批雞苗不負厚望,回報她以豐厚的利潤——1萬多元。
1996年,有了些積蓄的尹先玲開始養(yǎng)豬。這是個掙錢的好門路,可是投資也大。尹先玲決定先小試牛刀,“以雞養(yǎng)豬”——養(yǎng)豬的同時繼續(xù)養(yǎng)雞,用賣雞蛋的錢來買豬飼料。
在莘縣買不到豬崽,尹先玲就到冠縣、到泰安、到河南去買。百十里路,在高鐵時代算不得什么,可是那時候尹先玲和丈夫只能拉地排車(一種農用人力車)。去的時候還好說,兩個人能換著坐會兒車,回來時就不行了,拉著一二十只小豬崽,肩膀都能被繩子磨破。一路上,倆人緊走慢趕不敢停下來喘口氣,路程遙遠,人不吃飯沒關系,餓著小豬崽可怎么好,那可是他們的命根子!
冰冷的絕地
那段日子,尹先玲充滿了恐懼。每天早晨一睜眼,她就往豬舍跑。要是哪只豬不肯起來吃食了,她就像接到了病危通知書,滿心滿肺的絕望。
第一批豬崽很爭氣,到年底的時候,尹先玲順順利利掙到了5000元。比養(yǎng)雞可觀多了。年后,她把所有的雞賣掉,又從銀行貸了2萬元,一次性購進50頭豬崽。
豬的食量超乎想象。每天早上5點,尹先玲就得起床拌食、喂豬,然后蹬著三輪車挨村收飼料;回來后繼續(xù)拌食、喂豬,然后清理豬舍;再一次拌食、喂豬。凌晨,遠處的萬家燈火俱已熄滅,村郊她的這盞孤燈還亮著,她得把明天所需要的飼料打出來。
那段時間,尹先玲一天天地不洗臉,常常一天就吃一頓飯,“只要豬吃了這頓有下頓就行”。
清理豬舍是個危險活兒,哪只豬也不會乖乖地躲到旁邊任你打掃宿舍。有一次,幾只豬追趕打鬧的時候,尹先玲一個躲閃不及,被撞倒在墻上。最慘的一次,一只成年豬踩了尹先玲的腳,趾甲立時就掉了,鮮血一片。即使這樣,尹先玲也沒休息過一天。
本以為全力的付出,年底會換來一個好收成,沒想到災難降臨了!入冬后,幾只豬開始變瘦,起初,尹先玲以為是飼料沒跟上,后來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豬消瘦。她慌了,趕緊請了縣里的技術員來看,說是副流感。隔離、打針、豬舍消毒,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可是,一欄的豬卻像中了魔咒,接二連三地死去。
那段日子,尹先玲充滿了恐懼。每天早晨一睜眼,她就往豬舍跑,要是所有的豬都沒事,她就長出一口氣;要是哪只豬躺著不肯起來吃食了,她就像接到了病危通知書,滿心滿肺的絕望。
臘月二十八黎明,尹先玲拿著手電跑進豬舍,最后幾只豬也死了。她的心,一下子空了!
埋完最后一只豬后,她環(huán)顧四周,沒有人家,沒有禽畜,連一棵草也沒有。只有她,像一棵光禿禿的樹,立在荒野里,被風吹霜打!
孩子還在等著她回家過年。可是她拿什么過年呢?
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尹先玲跑到鎮(zhèn)上為公公婆婆置辦了年貨,想給孩子買掛鞭炮都拿不出錢來了。
年三十中午,兒子纏著尹先玲要新衣服,她摸著口袋里僅剩的毛票,眼淚“啪嗒啪嗒”地掉進餃子碗里:咱們初一的餃子還沒有著落吶!
想想以前漂亮時髦意氣風發(fā)的自己,再看看如今臉如霜打紫薯、手如蒼老樹皮、一無所有的自己,尹先玲覺得,這個年,過不去了!
她跑到藥店,以豬吃為名,買了一瓶安眠藥。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看到燦爛就忘了世界的殘酷,看到世界的殘酷就忘了給自己燦爛。尹先玲不是這樣的人。她只吃了一片,她要好好地睡一覺。
激昂的反彈
四顧無人的時候,她學著技術員的樣子,把刀銜在嘴里,把豬摁倒在地,一腳踩住耳朵,一腳踩住尾巴。手一直哆嗦,渾身是汗。
尹先玲說:“假設我有100元花了99元,還有1元作資本,只要別人相信我,我還可以用1元掙到10元?!毕嘈?,是最有價值的財富。
年后,尹先玲參加了養(yǎng)殖培訓班,之后四處借錢。信任她的鄉(xiāng)親們不僅幫她還上了貸款,還為她籌集了3萬元。她再次買回一批豬崽,并引進一批血統(tǒng)優(yōu)良的種豬。
有了科學的養(yǎng)殖知識作支撐,加上之前積累的經驗,這批豬崽生長得很快。豬的存欄量迅速增加。
豬多了,尹先玲更忙了。她每天凌晨4點多就要起床,晚上2點后才睡。遇上母豬下崽,一夜不合眼也很正常。有一次,一只母豬難產,大冬天尹先玲守在豬舍里,兩天兩夜沒敢眨眼。等從豬舍里出來,她全身上下黑乎乎一片,連兒子都認不出她了。
第一次看到豬生產的時候,尹先玲嚇得跑出去老遠,半晌才回過神來跑去喊人。發(fā)展到后來,幫母豬接生,給剛出生的小豬剪牙、注射疫苗,她都不用假手他人。
豬崽長到三四十斤的時候,公豬要進行。往年,她都是找縣里的技術員來幫忙。可是這一次技術員抽不開身,再等下去就晚了,怎么辦呢?狠了狠心,尹先玲摸起了刀。
四顧無人的時候,她學著技術員的樣子,把刀銜在嘴里,一把把豬摁倒在地,一腳踩住耳朵,一腳踩住尾巴。手一直哆嗦,渾身是汗。鼓了幾次勇氣,最后眼睛一閉,刀揮了下去……閹第一只豬,她用了十幾分鐘。等豬跑開了,心還在撲騰撲騰地跳。
過了兩天,看第一只豬沒什么事,尹先玲放下心來,給所有公豬實施。每次,她都挑在清早或傍晚沒人的時候,她怕讓人看見笑話,這哪是一個女人干的活兒啊?
到2001年,尹先玲的養(yǎng)豬事業(yè)進入高峰,她的養(yǎng)殖場已占地30畝,年出欄4000余頭,成為全縣的養(yǎng)豬大戶。她真正成了一名養(yǎng)豬專家。
有了成熟的養(yǎng)殖技術,尹先玲發(fā)動起附近的十幾位婦女養(yǎng)豬。通過統(tǒng)一供豬崽、統(tǒng)一供料、統(tǒng)一技術、統(tǒng)一用藥、統(tǒng)一回收,每位婦女的年收入都在5000~10000元。
這只是尹先玲事業(yè)的第一個高峰。3年后,她又經營起生物蛋白加工。如今,她的生物蛋白加工廠已發(fā)展到6個,她的事業(yè)也已輻射蔬菜種植、餐飲、洗化等多個領域,并在云南西雙版納投資了1500畝橡膠林。她成了不折不扣的下崗再就業(yè)明星。
最貧窮的富有
父親經常在實驗室做實驗,但是不讓她看。這特別像《大宅門》里的白家,所有藥方傳兒不傳女。
網上有個著名的帖子這樣寫:“作為女人,我希望自己要開眼界,知道世界上其他女人在怎么生活。還要有一顆一直向上的心,別人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我一定要過上我想要的生活……我要掌控自己的人生?!睂τ谝攘醽碚f,這不是宣言,只是必然的道路。
剛下崗時,尹先玲曾想過到父親開的飼料廠幫忙,盡管在兄妹五個中她的性格最像年輕時候的父親,但是因為嫁出去的女人不便插手娘家的“家族事業(yè)”而未能成行。
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后,尹先玲經常從父親那兒進飼料。父親的工廠主要加工東阿阿膠廠的下腳料,尹先玲突發(fā)奇想,雞毛和驢毛不是有相似處嗎,莘縣是雞屠宰大縣,如果用雞毛代替驢毛,不是更好嗎?
父親經常在實驗室做實驗,但是不讓她看。這特別像《大宅門》里的白家,所有藥方傳兒不傳女。直到尹先玲收集了大量飼料加工的資料,并調研了莘縣的雞毛日產量,父親終于松口,答應借給她實驗室用。在父親的實驗室里,尹先玲做出了雞毛粉。雞毛粉獲得了多所高校專家和國家飼料質量檢驗中心的一致肯定,這才有了后來的莘縣誠信生物蛋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初期很艱難,人手不夠,尹先玲常常鉆進鍋爐房半天不出來;雞毛緊張的時候,她也開著大三輪或拖拉機到屠宰廠收雞毛。憑著這股子干勁,莘縣誠信生物蛋白有限公司擴張很快,短短幾年時間,就在河南、安徽等地開了5家分公司。雞毛加工這個行業(yè)在莘縣也迅速發(fā)展起來。
尹先玲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父親把自己的飼料廠傳給了他們,可是不幾年的工夫就倒閉了。如今,三個哥哥都在她的分公司上班。
這樣的結果令人唏噓。
人生在世,一無所有者更容易義無反顧,那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富有!
建一個大“家”
人,貴在愛人。愛著別人,其實也是愛著許多年后,那個遙遠的、腰如弓鬢如霜的自己。
尹先玲有一個夢想:建一所養(yǎng)老院。為此她已努力了兩三年。此前,她已在莘縣朝城鎮(zhèn)連續(xù)舉辦了四屆老人節(jié)。每屆老人節(jié),她都為朝城南關村70歲以上的老人發(fā)放現(xiàn)金和慰問品。
尹先玲是在農村長大的,后來又回到農村發(fā)展事業(yè)。農村人在她的人生里鋪了兩種底色:一叫做善,二叫做難。
剛開始養(yǎng)雞時,尹先玲的兒子還不到3歲,由于無暇照顧,她早早就把小家伙送進了學校。那時候,他還分不清男女廁所,第一天上學就鬧了笑話。尹先玲平常沒時間接送孩子,一直是同學的家長照顧他,遇到陰雨天,總是把他送回家里。
養(yǎng)豬折了本,尹先玲向鄉(xiāng)親們開口,沒有哪個不借給的;鄉(xiāng)親們把玉米送到養(yǎng)殖場,從來不問價格。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她真真體會了父親為什么“掙十個給別人花九個”。那時候她就暗下決心,等到有錢了,一定要回報他們。
2004年,尹先玲因聲帶息肉做手術。躺在病床上,她似乎看到了未來的自己,那么虛弱,那么艱難,那么寂寞!自己只是生了一場病而已啊,那些孩子們不在家的老人,生活又該如何不易?
她決定,要建一座養(yǎng)老院,一座園林生態(tài)型養(yǎng)老院,讓老人們在那里享受到充足的護理、醫(yī)療、膳宿服務。
篇6
科 類
分數線
文史、中醫(yī)
187
藝術
130
理工
120
經濟、管理
120
法學
159
教育學
138
農學
145
篇7
有個小男孩在腳踏車店里當學徒。有人送來一輛有故障的腳踏車,男孩除了把車修好,還把車子擦的很干凈。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雇主將腳踏車領回去的第二天就請男孩到他的公司上班。原來出人頭地很簡單,吃點虧就可以了。
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今天你好漂亮?!蹦赣H問:“為什么?”小孩說:“因為你今天沒有生氣。”原來擁有漂亮很簡單,不生氣就可以了。
有個牧場主,讓他的孩子每天都在牧場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對他說:“你不用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樣會茁壯成長的?!蹦翀鲋骰卮鹫f:“我不是在培養(yǎng)農作物,而是在培養(yǎng)我的孩子。”原來培養(yǎng)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就可以了。
有個網球教練對學生說:“如果網球掉進草堆里怎么找?”有人答:“從草堆的中心線開始找。”有人答:“從草堆的最凹處開始找?!庇腥舜穑骸皬牟葑罡叩牡胤介_始找?!苯叹氉詈笮剂苏_答案:“很簡單,從草地的一頭找到另一頭。”原來尋找成功很簡單,從一數到十,不要跳過任何數就可以了。
有一家商店總是燈火通明。有人問:“你們用的什么牌子的燈管?怎么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說:“我們的燈管也經常壞,壞了就馬上換唄。”原來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簡單,常常更換燈管就可以了。
田邊的青蛙對路邊的青蛙說:“馬路上太危險了,你搬到我這里來吧。”路邊的青蛙說:“我已經習慣了,懶得搬。”幾天后,田邊的青蛙去探望路邊的青蛙,卻發(fā)現(xiàn)它已被汽車撞死。原來把握命運的方法很簡單,遠離懶惰就可以了。
有幾個小孩很想做天使。上帝給他們每人一個燭臺,告訴他們要保持燭臺的光亮。好多天過去了,上帝還沒來,多數小孩便不在擦拭燭臺了。后來,上帝突然來了,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燭臺上都落著厚厚的灰塵,只有一個小孩的燭臺是光亮的,最后這個小孩成了天使。原來做天使很簡單,實實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狗,想做神的門徒。神欣然答應。此時有一只小牛由泥沼里爬了出來,渾身都是泥。神對小狗說:“去幫它洗洗身子吧!”小狗吃驚地說:“我是神的門徒,怎么能侍候臟兮兮的小牛呢!”神說:“你不去侍侯別人,別人怎么會知道你是我的門徒呢?”原來變成神很簡單,真心付出就可以了。
篇8
爸爸說:"從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fā)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后,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象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再,傷口就難以愈合了。無論你怎么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你的朋友是你寶貴的財產,他們讓你開懷,讓你更勇敢。他們總是隨時傾聽你的憂傷。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支持你,向你敞開心扉。"告訴你的朋友你多么愛他們,告訴所有你認為是朋友的人,你的行動可以從郵寄這個小小的故事開始。有一天,當這封信回到你的信箱里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有一個很大的朋友圈.
最后,我要說:"友誼的幸福之一,是知道了可以向誰傾吐秘密。"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是因為有人在默默的祝福你,因為你也愛你身邊的一些人。如果你總說太忙,不能將這封信轉寄出去,老是說:"改天再寄。"你將永遠都不會去做這件事的。所以,不要找借口,靜心的看看這篇古老印度來的故事,然后決定為你的朋友們作一些事,從傳寄這封信開始。當你說:"你是我的好朋友"時,請認真的說出來。當你道歉時請看著對方的眼睛。
永遠不要嘲笑別人的夢想。不要隨便給一個人定性。說話時要慢,思想時要快。
打電話的時候請你微笑,對方一定感覺得到。
這封信應該在你收到的96小時內轉發(fā),你會發(fā)現(xiàn)4天后,生活起了變化。這不是迷信。
轉給0-4人:你的生活會悄悄起變化
轉給5-9人:生活如你所愿
轉給9-14人:接下來的三個星期你會有驚喜的發(fā)現(xiàn)
轉給15人以上:你的夢想終會成真.
這是一個朋友轉發(fā)給我的信。常常收到類似的讓我繼續(xù)轉發(fā)的郵件,號稱如果這樣做了就會發(fā)財之類,通常我會把自己作為終點,但是這封信打動了我,因為它說:"收到了這封信,是因為有人在默默的祝福你,因為你也愛你身邊的一些人"。帶著愛的,一切將如愿以償。
這是一封給你送上好運的信,它始于新英格蘭。此信的復制由南非教區(qū)主教索爾安東尼起草并由維尼烏拉發(fā)出,已經繞地球轉了十次。現(xiàn)在好運已降臨到你身上,只要你照辦,將此信網址復制2O份分別寄給親朋好友或QQ上的朋友,使它在世界各地周轉,你將在四天內交到好運,這不是在開玩笑,不需要寄錢,因為幸運是無代價的。
朋友本不該有那么重要,朋友又的確那么重要。生命里或許可以沒有感動、沒有勝利...沒有其他的東西,但不能沒有的是朋友。
朋友是可以一起打著傘在雨中漫步;是可以一起在海邊沙灘上打個滾兒;是可以一起沉溺于某種音樂遐思;是可以一起徘徊于書海暢游;朋友是有悲傷我陪你一起掉眼淚,有歡樂我和你一起傻傻的笑……
朋友不一定常常聯(lián)系,但也不會忘記,每次偶爾念起,還是感覺那么溫暖、那么親切、那么柔情;朋友是把關懷放在心里,把關注藏在眼底;朋友是相伴走過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攜手共度一個又一個黃昏;朋友是想起時平添喜悅,憶及時更多溫柔。 朋友如醇酒,味濃而易醉;朋友如花香,淡雅且芬芳;朋友是秋天的雨,細膩又滿懷詩意;
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純潔又傲然挺立。朋友不是畫,它比畫更絢麗;朋友不是歌,它比歌更動聽;朋友應是那意味深長的散文,寫過昨天又期待未來。
朋友的美不在來日方長;朋友最真是瞬間永恒、相知剎那;朋友的可貴不是因為曾一同走過的歲月,朋友最難得是分別以后依然會時時想起,依然能記得:你,是我的朋友。
有朋友的日子里總是陽光燦爛,花朵鮮艷;有朋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擁有了一切。我們可以失去很多,但不能失去的是朋友。朋友也許并不能成為一段永恒,朋友也許只是你生命中某段時間的一個過客,但因為這份緣起緣滅,更使生命變得美麗起來,朋友的情感更加生動和珍貴。即使沒有將來又有何妨?至少,曾經我與你一起走過朋友的路。
篇9
關鍵詞 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復合型人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浙江省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3)11-0013-04
浙江省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使得傳統(tǒng)勞動密集型制造業(yè)與高新科技產業(yè)、現(xiàn)代服務業(yè)產生深度融合,這種趨勢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一、浙江省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與從業(yè)人員結構現(xiàn)狀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浙江快速推進了工業(yè)化進程,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產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就業(yè)結構也隨之改變。浙江省提出“把推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形成規(guī)模,傳統(tǒng)產業(yè)競爭力不斷增強,服務業(yè)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8%左右,推動信息化與工業(yè)化深度融合”的目標。
(一)浙江省產業(yè)結構現(xiàn)狀
2011年,浙江全省生產總值約為32319億元,相比上年增加了 9.0%。三次產業(yè)相比上年分別增長3.6%、9.1%和9.4%。三次產業(yè)生產總值結構由上年的4.9:51.6:43.5調整為4.9:51.3:43.8。2007~2011年三次產業(yè)年平均增長率,第一產業(yè)為3.2%,第二產業(yè)為10.6%,第三產業(yè)為12.3%。
從圖1可以看出,第一產業(yè)結構比重從1990年開始逐年下降,自2006年至今保持在5%左右;第二產業(yè)自2006年開始基本保持微降趨勢,但仍維持在50%以上;第三產業(yè)則從1990年開始一直保持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但至今仍未超越第二產業(yè)比重。這表明浙江省正逐步趨近于“三、二、一”的產業(yè)結構。
(二)浙江省三次產業(yè)從業(yè)人員結構分析
產業(yè)結構的變化勢必導致各產業(yè)間勞動力的流動,從而影響從業(yè)人員的結構。從吸納勞動力數量看,第一產業(yè)自1991年開始呈逐年下降趨勢,第二產業(yè)自2001年開始超過第一產業(yè)至今仍保持領先并持續(xù)快速增長,2001~2011年間年平均增長率為6.39%,第三產業(yè)除個別年份(2003年)外吸納勞動力數量一直穩(wěn)步增長,2001~2011年間年平均增長率為4.13%。
由圖2可以看到,第一產業(yè)從業(yè)人員比重逐年下降,第二、第三產業(yè)從業(yè)人員比重逐年上升,且呈現(xiàn)出第二產業(yè)增長速率快于第三產業(yè)的特征。與圖1對比可以得出結論,第一、三產業(yè)結構比重與從業(yè)人員比重變化呈現(xiàn)相同態(tài)勢,第二產業(yè)在結構比重逐漸下降的趨勢下,從業(yè)人員比重反而逐漸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浙江省就業(yè)結構滯后于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升級,以“輕、小”為特征的浙江省勞動密集型制造業(yè)并沒有伴隨產業(yè)結構的不斷升級而發(fā)生根本性變化[1]。
從上述兩個結構的分析結果不難看出,浙江省的產業(yè)結構變化已經促使就業(yè)結構發(fā)生改變。為適應浙江省經濟發(fā)展,高職院校要面向第二產業(yè)尤其是第三產業(yè)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人才。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升級推動了各產業(yè)之間的交融,同時對人才的需求也發(fā)生了變化,高職教育應致力于培養(yǎng)“一專多能”、緊扣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方向的復合型人才,這也是增強高職學生就業(yè)適應力、深化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浙江省高職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制約因素
(一)專業(yè)對口率評價指標與復合型人才職業(yè)遷移的矛盾
專業(yè)對口率是高職院校就業(yè)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專業(yè)對口率最主要的作用是反映學校設置的專業(yè)與社會需要的契合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畢業(yè)生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用人單位的受認可程度,一般理解為對口率高的專業(yè)就業(yè)質量就高。專業(yè)不對口的原因有很多,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背景下,行業(yè)的特征不再那么明顯,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帶來的職業(yè)遷移性是高職院校就業(yè)質量評價中不能忽視的因素。
(二)缺乏適用于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管理制度
目前在高職院校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工作有一些阻礙。如在學制不變的情況下,在三年時間內完成兩個及以上學科或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非常困難,加之各高職院校自身教學條件和教學管理制度的束縛,學生缺乏自主選課,尤其是選擇其他專業(yè)核心課程的條件。雖然目前高職院校辦學自逐漸擴大,如學分制推行、自主招生、大類招生、彈性學制等,但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工作首先要求打破單一學科培養(yǎng)人才的桎梏,需要更為靈活、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建立更有效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各專業(yè)的教學資源為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創(chuàng)造條件。
(三)專業(yè)之間溝通與合作不足
產業(yè)轉型升級過程中三大產業(yè)間的聯(lián)系愈加緊密,很多就業(yè)崗位都需要從業(yè)人員具有跨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高職院校的教學組織構建是以專業(yè)為基礎的,院系與專業(yè)的細致劃分明確地分離了學校的教學資源,這無疑使得管理更加便捷,教學資源聚合更加緊密,但同時也自然地隔斷了各專業(yè)之間的交流渠道,降低了合作的可能。這必然導致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所需的跨學科、跨專業(yè)的教學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四)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與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脫節(jié)
復合型人才的復合性一定要建立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基礎之上。學校應提供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條件,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勢所在,并確立未來發(fā)展目標,進而有目的地拓寬自己知識結構和層次。但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內容通常為就業(yè)指導、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答疑及職業(yè)性向測試等,缺乏專業(yè)針對性,更談不上在學生專業(yè)之外開拓未來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的輔導。
三、浙江省產業(yè)轉型升級背景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方向與規(guī)格
(一)設定漸進式的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方向
復合型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是不同專業(yè)知識和能力之間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因此,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方向和漸進式關聯(lián)為:知識積累豐富,基本通曉包括本專業(yè)在內的兩個及以上專業(y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知識通用性與專業(yè)性結合,不同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能夠交融滲透;拓展能力強,不同學科知識和技能能夠相輔相成,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2]。
(二)培養(yǎng)本專業(yè)基礎牢固的復合型人才
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工作應該在保證掌握專業(yè)技能的前提下開展,必須要先奠定穩(wěn)固的專業(yè)知識基礎和專業(yè)技能,在此基礎上達到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并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復合型人才應該是在某個職業(yè)領域或某個崗位上的技術能手,在其他方面也具備一定能力[3]。
(三)開展以興趣為主導,以能力為基礎的“精英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意愿參差不齊,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對象應該是學有余力且有意愿拓展學習領域的學生。首先保證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如果以一刀切的方式全面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工作,必然導致部分學生達不到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以學生的能力為基礎。
高職院校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需要重視個性教育,幫助學生在掌握扎實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充分認識自我,引導學生在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獲得充分發(fā)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堅持原有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同時,建立適用于復合型人才的更為靈活的培養(yǎng)體系。
四、浙江省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途徑
浙江省高職院校在產業(yè)轉型升級期,應主動適應人才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堅持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基礎上探索專業(y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思路。在此原則下,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分流培養(yǎng)是比較穩(wěn)妥的一種做法,即對普普生源堅持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對有意愿且學有余力的生源采取專業(yè)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需要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機制,如適用于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管理制度、生源篩選機制、教育資源調配機制、人才培養(yǎng)保障機制及培養(yǎng)效果評價機制等。其培養(yǎng)途徑具體如下。
(一)通識類課程選修
高職院校課程體系構建一般包括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梢栽谌7秶鷥乳_設任選性質的通識類課程,通過“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滲透”的方式拓展學生知識領域,挖掘學生潛在的跨專業(yè)學習興趣點,為生源分流做必要的鋪墊。而要達到這種理想的效果,應結合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狀況開設行業(yè)或職業(yè)指引性質的任選課程,并逐漸形成體系。
(二)跨專業(yè)核心課程選修
高職院校各專業(yè)的限定選修課一般包括素質拓展課、基礎拓展課和專業(yè)拓展課,其教學模塊設置相對于必修課更為靈活。為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需要,可以在理順教學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在限定選修課中增加校內其他專業(yè)核心課程模塊,為學有余力的學生創(chuàng)造在不轉專業(yè)的情況下深入理解其他專業(yè)、充分發(fā)展自我的條件。
(三)特長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
高職院校目前正逐漸深入開展的特長生培養(yǎng)是對學習能力強、專業(yè)基礎扎實的學生進行技能強化,使其達到該專業(yè)中、高級技能水平的一項工作。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工作實踐中可以建立特長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制度,即針對分流出的有意愿、有能力學習跨專業(yè)知識的學生建立不同專業(yè)背景教師組成的導師組,通過讓學生參加不同專業(yè)背景導師的項目,或者由學生自主引進、開發(fā)交叉學科背景的項目而由導師組指導完成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跨專業(yè)技能及實際應用能力。
(四)專業(yè)主輔修制
在有條件開展彈性學制的高職院校,在符合學校相關要求的基礎上,學生在完成本專業(yè)學習之外,可以申請修讀另外一門專業(yè)。在完成人才培養(yǎng)計劃規(guī)定的學分后,頒發(fā)輔修專業(yè)證書。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有余力的學生不斷充實自己,掌握復合的知識和技能,具備更強的就業(yè)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孫鑫芳.浙江產業(yè)結構與就業(yè)結構變動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09(27):163.
[2]金一平,吳婧姍,陳勁.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的探索和成功實踐——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強化班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34.
[3]周從周.論當代高校專業(yè)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9):3.
Research on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SUN Jian-jun
(Zhe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Ningbo Zhejiang 315012,China)
篇10
曲婉婷的走紅,網絡功不可沒。然而,與大多數只能被低端口水歌淹沒的網絡歌手相比,曲婉婷一邊贏得了點擊率,一邊為加拿大唱片公司Nettwerk Music Group所垂青,一躍成為Dido、Avril lavigne的同門師妹。這其中或許有幾分運氣,但更多的是對音樂品質的堅守。
《我的歌聲里》是曲婉婷的首張個人原創(chuàng)專輯,相繼推出的還有亞洲特別版。在曲目編排上,英文歌與中文歌平分秋色。不難看出,唱片公司意在通過比例相當的曲目設置來平衡兩大流行音樂陣營的聽眾的口味。要知道,即便曲婉婷在大洋彼岸收獲了鮮花與掌聲,但她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制造”。在中文流行音樂邁入國際化的當下,沒有誰甘愿將這個市場拱手相讓。
英文歌方面,第一主打“Life Is Like A Song”,從前奏的由緩入急到副歌部分的瞬間爆發(fā),凸顯了曲婉婷對嗓音的掌控力;“Drenched”隨著電影《春嬌與志明》的熱映進入大眾耳膜。肆意蔓延的傷感氛圍俘獲了一批掙扎在情感漩渦中的善男信女,也讓初試啼聲的曲婉婷“未紅先熱”;而該片主演余文樂的再次演繹,為這首歌平添了一重男性的隱忍;“Anxiety”有著英式流行樂的流暢與電子音樂的迷離,是整張專輯中的上乘之作;中文歌方面,“我的歌聲里”以簡單的歌詞、溫情的旋律和憂傷的文藝氣質成為曲婉婷最為熱門的單曲;但也正是如此,其“萬能”的前奏也遭遇到網友的調侃,大有成為新一輪“神曲”之勢;“承認”有著些許民謠色彩,鋼琴與吉他交匯其中,給稍顯乏力的中文歌挽回了一些人氣。
初聽曲婉婷,第一感覺便是中和了王若琳與蔡健雅。相近的聲線、相似的氣質以及同樣精良的制作,太多相似很難讓聽者將三個人徹底剝離,甚至在曲婉婷的第二張專輯問世之前,這種印象仍會存在。但細細品來,可以發(fā)現(xiàn),曲婉婷的流行小品較之王若琳的爵士情懷更具流傳性、原創(chuàng)性與草根性,在網絡之外,借助傳統(tǒng)的推廣渠道―電影,為聽者所熟知。這與先前通過晚會、電視劇來推廣新人的方式異曲同工。此外,與金曲歌后蔡健雅嫻熟的創(chuàng)作相比,曲婉婷的原創(chuàng)仍顯稚嫩。但也亦如曲婉婷在“沒有什么不同”中對自己心路歷程的回溯:任何時候都要用音樂證明她只做自己。
曲婉婷的最初亮相來自一段段錄制粗糙的網絡視頻。在這些視頻里,曲婉婷面對話筒,懷抱吉他,動情地演繹著一首首或原創(chuàng)或翻唱的單曲,那首熱門的“老男孩”被她演繹出了特別的感覺。某種程度上,這首歌也流露著曲婉婷自己多年來對音樂理想的堅守。這樣一個中性、慵懶卻不失爆發(fā)力的嗓音,從名不見經傳到嶄露頭角,在新人輩出的流行樂壇,以不算新人的年紀,努力實現(xiàn)著從新人到中堅力量的轉變。
精品范文
1轉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