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

時間:2024-03-28 11:4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短期支教的看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江蘇鎮江212003)

摘要:為了更好研究志愿服務支教活動實踐模式,把握高等院校農村地區支教活動的實效,筆者對高校30多名不同專業的支教志愿者在如皋農村六個支教點進行實地調研,對該地區志愿服務支教活動情況進行了分析,旨在增強農村地區支教志愿服務的針對性,以期實現高等院校志愿者支教活動與支教學校的共贏。

關鍵詞 :志愿者;農村教育;短期支教

中圖分類號:G645.5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7.0028

0引言

農村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影響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戰略性任務。當前我國農村教育也凸顯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數量不足,教育觀念相對落后等等,近年來,教育部門通過行政推動、政策導向、宣傳發動,開展教師交流、支教,反哺農村教育。其中,以在校大學生為志愿者、農村中小學生為受助對象的短期支教,因其形式靈活、時間較短、易操作,逐漸成為熱門的一種支教方式,同時也成為推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服務落后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一個新舉措。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將重點放在大學生短期支教對改善農村教育的效果上,希望通過調研支教地點的學生、家長、村民以及其他教育相關人員,得到對于短期支教效果的反饋,探究大學生短期支教對落后農村教育現狀的改善情況,為更有效地開展短期支教活動提供參考。

1研究方式與方法

本次調研通過實地研究和問卷調查的方式, 采用自填式問卷和無結構訪談的方法, 運用整群抽樣的模式從如皋地區各農村抽取六個支教點(見表1), 共計發問卷506份,收回487份, 有效回收率為96.2%。 本次調查所采用的問卷共計12個問題,以封閉式問題為主,輔之一條開放式問題, 調查前期對各隊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技巧展開相關培訓, 保證了調研的效果。

關于“大學生短期支教對改善農村教育現狀的效果”調查問卷幾個問題如下:

(1)您的職業是:

A.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

B.學生、志愿者。

C.商業、服務業人員。

D.教師。

E.其他。

(2)當代支教大學生在您心目中的形象是:(可多選)

A. 熱情陽光且富有耐心。 B.能吃苦耐勞。

C.親和力強。

D.自私、言行不一。

E.不能吃苦。

F.做事不踏實 好高騖遠。

(3)您對本地大學生短期支教活動的了解情況是:

A.很了解。

B.了解。

C.一般。

D. 不太了解。

E. 完全不了解。

(4)您認為目前這種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形式:

A.相當有意義且很有必要。

B.流于形式,沒有太大意義。

C.有必要但是不能保證有成效。

D.完全沒有必要。

(5)您支持大學生進行短期支教活動嗎:

A.非常支持。

B.支持。

C.無所謂。

D.不支持。

E.非常不支持。

(6)您認為大學生短期支教對農村教育的影響與作用在于:

A.浪費資源,擾亂農村教育自身的發展進程。

B.微乎其微,由于短期支教時間短、人員更換頻繁,只能解決受援方一時問題。

C.為農村提供了優良的教育,帶來了很多先進的思想,對改善農村教育有很大幫助。

D.給當地孩子帶來了努力學習的希望,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7)您認為短期支教多長時間合適且卓有成效___________

(8)您認為大學生支教去幾天或者一兩周會給當地帶來什么影響:

A.促進大學生與孩子們的交流。

B .更多的是帶來不便。

C.收效甚微浪費時間。

D.視具體情況而定。

(9)您認為短期支教對當地受援學校的影響是:

A.無所謂,對于志愿者的要求,學校可以選擇不配合。

B.支教大學生的到來補充了師資力量,帶起了新的課程如藝術、書法等。

C.可以提高受援學校的知名度,獲得社會的關注。

D.學校需要專門接待安排志愿者得食宿,并且要重新安排學校的教學計劃,會造成一定的經濟與教學負擔。

(10)您認為短期支教對受援學生的影響或作用是:

A.由于文化、年齡、性格等各方面差異,受援學生可能被大學生某些行為誤導。

B.支教大學生缺乏必要的教學技巧,浪費了受援學生的假期時間。

C.可有可無,受援學生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

D.課本上的知識能帶給他們的很少,但能介紹其他方面的知識,會給學生一定的收獲。

E.非常有益且對他們以后的理想與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11)您認為下列哪些建議最能完善短期支教政策:

A.完善對支教大學生得管理措施,加強對支教大學生得相關培訓。

B.高校、受援學校及相關部門重視短期支教,積極配合支教大學生。

C.完善對支教大學生的激勵措施,激勵更多大學生參與到支教活動中。

D.加大支教得宣傳力度,號召更多的大學生進入支教行列。

(12)請您說一說對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看法與展望。

2研究過程

本文圍繞課題目標開展先期準備工作和調研工作,聯系調研學校,制定調研計劃、問卷。利用2014年暑期集中開展調研工作,進一步收集并完善調研數據。聯系農村的村委會,找到家庭確實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困難學生成長和教育的狀況。期間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對受援薄弱學校開展幫扶。爭取社會支持,捐贈圖書、體育用品、學習用品,并設立一些共建項目。與受援學校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組織對受援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的幫扶。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印象

調查發現,大約有80%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熱情陽光、能吃苦耐勞,說明當代大學生的形象還是被廣大人民認同的。當然剩下兩成人認為當代大學生自私、做事不踏實、好高騖遠等,總的來說,當代大學生整體形象還是很好的,其中一部分人的行為舉止值得認真反思并加以改正,48%的人對當地大學生短期支教活動并不是很了解,可見大學生進行支教的宣傳力度還不夠,沒有讓廣大群眾都知曉這一活動。因此,我們可以在平時進行支教活動前大力宣傳這一活動,以得到廣大群眾以及學校的大力支持,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3.2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必要性

41%的人認為大學生短期支教有必要但是不能保證有成效,13%的人非常支持大學生進行短期支教活動,但是也有36%認為無所謂,34%的人認為大學生短期支教為農村提供了優良的教育,帶來了很多先進的思想,對改善農村教育有很大幫助。在短期支教多長時間合適且卓有成效問題上,普遍認為一周較為合適。訪談中我們還了解到對于教師匱乏的農村學校,開展大學生支教盡管很有必要,但是由于大學生缺乏必要的教學知識與技巧,支教效果一般。同時由于短期支教志愿者與孩子相處時間短,往往剛熟悉環境就要離開,在心理和教學上對當地學生都是比較大的打擊,從而導致了支教收效甚微。

3.3 大學生短期支教的效果

通過調查發現,對受援地區以及受援學生的影響與作用,認為收效較好的,可以概括為三點:一是對學習認知的提升。由于支教大學生角色,較任課教師更容易讓學生接近,學生們在對待學習的態度等方面會有所改觀。二是對學生知識的提高。學生的進步更多的是得益于平時老師正常上課的效果,但是學生在支教后學習態度潛移默化的轉變足以說明短期支教帶來的影響。三是對家長觀念的影響。支教者所能做的最多的也就是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輸入新的觀念。

4結語

通過調研,我們對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印象,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必要性,大學生短期支教的效果有了深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短期支教提出如下建議。

(1)完善政策,建立大學生支教的服務平臺。讓大學生支教工作,受援學校愿意接受,支教生活有保障,教學活動有計劃,支教后續工作有聯系。

(2)搭建平臺,對家長進行補償教育。比如,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發放教育光盤、小冊子或者傳單等。讓農村家長意識到自身對子女教育的可參與性。明白教育不僅僅是老師學校的事,他們自己也應該力所能及地去教育,幫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提高家長的文化水平,系統地長期地向家長普及正確優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3)經費傾斜,支持農村教育。改善農村教育辦學條件,特別是對生源較少的學校,要給予足額的經費保障。落實特殊津貼,鼓勵教師扎根農村教育一線,引領在校大學生畢業后投身農村教育一線。

(4)科學評估,促進支教工作健康開展。大學生支教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社會實踐活動,高校要建立相關評估制度,科學評價支教的效果。

(5)加強與被支教學生的長期聯系。在這方面有些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例如江蘇科技大學船海學院在2014年父親節組織志愿者來到宿遷宿豫區曾經支教過的村莊,開展了“尋訪留守兒童,說出對父母的一句話”活動,通過“悅讀會”、“給鎮江小朋友的一封信”系列節目將社會的關注帶到支教學校,加強了和支教地區的聯系。

參考文獻:

1風笑天.現代社會調查方法[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2風笑天.方法論背景中的問卷調查法[J].社會學研究,1994(3)

篇2

社會實踐作為廣大青年學生觸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大眾的重要形式,對于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學生支教工作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支教社會實踐報告1實踐感悟——我們躊躇滿志地去,碩果累累地歸。

帶著夢想,帶著笑臉,與孩子們共享教育甘甜。

托起希望,托起明天,與孩子們共建情感源泉。

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就在于經歷生活,體會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生活……

第一次支教心情很激動,有一種神圣的感覺,送人蠟燭,心存光明。一直都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感覺像溫室里的花朵,沒有去過落后的農村,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和困苦。聽去過農村支教的同學說,有的地方確實很落后,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住宿吃飯都是問題,我不能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狀況,只能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去農村走走看看,長長見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農村孩子帶去外面世界的信息,這就是我去支教的初衷。

帶著一份執著的信念和一顆熱忱的心,我們暑期實踐小組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來到江西省泰和縣實驗小學,將在這里度過難忘的七天支教生活。

我們支教的小學和住宿的賓館都在縣城中心,這里給我第一印象挺好的,和我想象中的艱苦環境差遠了。站在校門外遠眺,嶄新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整潔的綠化,大家都感嘆如此優越的條件根本不需要我們來支教。詢問小店的阿姨,得知這是縣城最好的小學,我想這次支教應該是一次愉快的夏令營之旅。

我們下榻在教育賓館,盡管住宿條件有些不盡人意,但是教育局局長郭叔叔的熱情歡迎讓我們很溫暖,少一些旅途的勞累。第二天我們去學校拜訪校長并了解學校具體情況,他們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我們交代了上課注意事項并留下了聯系方法,為了確保安全學校每天給我們安排了下班的老師。因為我們來的時候已經放假了,所以沒有見到所謂的“學生”。

第三天早晨安排小朋友破冰。印象中農村的小孩應該是乖巧害羞的,對我們的到來陌生又好奇。但事實證明我錯了。支教的小朋友很聰明很大膽,活潑好動,對我們一點也不怕生,儼然不把我們當“老師”。第一天見面就有很多遲到缺勤的現象,我們在王校長的協助下好不容易把他們按班級安排好座位,管好紀律。開始自我介紹,先是支教的同學然后是學生。我們自我介紹時候都會把名字寫在黑板上并交代一下自己交的課程。

那天發現龔禮佶很適合支教,很會哄小朋友開心,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很有老師的風范。薛龍很有親和力,非常受小朋友歡迎,被圍得水泄不通。支教具體事宜由王玲負責安排,她很盡心盡力,我們支教組有了她工作才開展得井然有序。

自我介紹結束后我坐在第一排小朋友旁邊,向他們了解情況并增進感情,幾天后我就要給他們上課了,說實話還是有點緊張,對上課一點經驗也沒有,小學老師不好當啊。一個早上我們很多時間都是用來維持紀律的,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他們和我想象中農村的孩子太不一樣,個個都很活潑、機靈,爭強好勝,樂于表現。

我旁邊一個叫王宇軒的男孩就拉著我說自己如何出眾,喜歡數學,愛好古典文學,擅長書法,一聽說我是教地理的,就和我談起中國地圖,我不得不承認他們很聰明,而且多才多藝,比我當年強多了。后來王校長任命鄭金香為班長,小男孩就憤憤不平地告訴我,鄭金香有親戚在學校當領導,奶奶是小學門衛。哦呵,現在的小孩子真不簡單,小小年紀就懂世道,還把話講得如此圓滑,我不禁感嘆道。他們都是五年級的優秀學生,分別從七個班里挑選出來,很多小朋友家境不錯,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舉止比起城市小孩毫不遜色。

下午是活動課,我和支教組的幾個同學一起去學校幫忙維持紀律。小孩子真的很鬧,我們幾乎個個都扯破了嗓音,但仍然很難震懾住他們。可憐的薛龍,感冒還沒有好,拿著大喇叭主持活動,估計下課后嗓子就啞了。我們把小朋友分成三隊,分別由龔禮佶、曹榮華、顧夢穎帶領。我負責登記比賽分數,程楠拍照,王玲幫忙維持秩序。比賽開始緊張有序地進行,小朋友們集體榮譽感很強,參加比賽的奮力拼搏,其他組員在一旁加油助威,小組長把大家緊密地團結起來,協調各方矛盾。每輪比賽結果出來,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嘛,玩得開心就好。最終顧夢穎帶領的戰龍隊取得了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

小朋友的體力精力果然很好,一個下午的活動讓我們個個疲憊不堪,他們仍舊活蹦亂跳。真的太累了,我找把椅子坐下,邊看他們比賽邊休息,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曾幾何時,我們也是這般天真無邪,這般無憂無慮,也會為小事和同學吵得面紅耳赤,也渴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揚。回過來想想覺得他們很可愛,活潑又充滿朝氣,于是我又站起來走進他們,融入其中的快樂。

這天下午是支教來最累的半天。大家個個筋疲力盡,但是和小孩多呆一會兒就多一點兒感觸,多一份喜悅和收獲。

早晨是我的地理課,終于要蹬上講臺了,有點緊張有點激動。我一大早起來同夢穎去學校,把課件拷到電腦上預演一遍,因為里面有許多flash,但愿電腦不要臨時罷工。我教的是“中國行政區劃分”,重點教他們如何認識地圖,掌握各個省市的名稱、簡稱、地理位置和輪廓識別。小朋友很聰明,瞬時記憶能力很強,一教他們馬上就能掌握,提問時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回答。本來打算讓他們把各省輪廓圖拼成中國地圖,動手環節比較有趣味性,但是因為有的小朋友沒有準備好材料,我只能把他們分成兩組,各派代表上來在電腦里計時比賽。這節課上下來很順利,我很滿足很開心,不知他們收獲如何。站在講臺上經歷著由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變化,讓我感覺更加自信和成熟。

突然想起韓愈《師說》里的一句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發現自己哪項都不符合,不免有點失落,不過課前課后我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很充實。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盡管不長,但在一起時很融洽,我切身體會到做一個教師的責任、艱辛和榮耀。當你看到他們按照你的要求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認真和投入并取得成果時,那種感動和幸福是難以忘懷的。他們凝望你那清澈的眼神,充滿希望和憧憬,永遠駐留在我的內心深處。

孩子們天真善良,調皮可愛,有時你會從他們身上看到生活的映射,那種暖暖的笑和純純的愛,纖塵不染,喜歡和懷念那種純真的感覺。從支教中我體會帶小孩需要耐心和愛心,孩子們的心是很敏感的,極易受傷,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要讓他們覺得你有偏心。要學會尊重他們,鼓勵和表揚他們比粗暴地批評管用的多。正因為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給我們的生命增添許多感動和責任。

支教的工作是艱辛的,支教的生活是充實的,支教的心情是歡愉的,支教的感動是真實的。轉眼間支教已經接近尾聲,雖然時光無情地流逝,但支教的情形仍歷歷在目,感受仍然駐留心間。

支教社會實踐報告2大二學年的暑期如約而至,針對這次社會實踐,我有幸參加了文法與外語學院支教隊的招募,并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這支隊伍的一員。背起行囊,帶著最初的渴望,在張晶書記和閔文副書記的帶領下,同另外13名同學一起開始了一場首踏京山支教行。在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楊集鎮小學,從7月7日到8月7日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們一席九個女生和五個男生一起開啟新的生活篇章。而與我們朝夕相對的即是一群00后學生,小至幼兒園,大至小學六年級。

作為一個普通的班級,我參照著這所小學的課程表為這52個小學生量身打造了專屬于他們的課程表。當然,也屬于我們這14個老師。因為有的學生的家距離學校有好一段距離,所以我將課時從固定規格中的4+3模式濃縮為4+2模式。安排兩個班級的課表,可真是煞費一番苦心。而我在這個支教過程中,則是擔任高年級的作文老師和低年級的普通話老師,偶爾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太過調皮而幫著體育老師代課。

我們習慣將完整而有規律的一天安排為:上學、放學;吃飯、午休;上學、放學;吃飯、晚休,其中偶爾穿插著數個同小學生們在操場、教室、宿舍,總之在這個學校的角角落落里鬧騰的時間。不知是不是因為面對的人是一群00后的孩子們,我這個名副其實的90后不曾感到一絲不好意思,甚至在第一次見面是就將手搭在他們的肩上,可以說在這個混熟的過程中,我如魚得水。當然這里面不乏有難以搞定的學生,或是上課時嬉笑得不規不矩,或是一副不茍言笑的鎮定自若。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至始至終都要學會這不以大學生的姿態來高高在上的對待這群小學生,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平等交流與溝通的氛圍。

而在這里,我也不得不在這一個月的支教活動后對支教衍生出另外的看法。畢竟網絡上反對支教活動的號召不絕于耳,因為覺得正處童年中的孩子們被硬生生的剝奪了假期,更甚至是在支教隊員瀟灑的離開后徒留孩子們過多的想念。當然,我不否認這樣的說法有其根據性,但是我也想用“利大于弊”四個字概括一下我眼中的支教。

第一,學生們是自愿報名參加支教活動,小學校方及參加支教行的我們并沒有硬性強求任何一人參與。

第二,當然,其中不乏有家長強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暑期進行上課,但這只占五分之一的比例。與孩子們參加培訓班相比,也許我們帶不去太多的知識,但是我們帶給了他們更多的快樂。我們也和學生們達成了協議,如果他們之中的部分人實在不想來,我們甚至可以和其家長進行洽談,還孩子一個完整的暑期。

第三,我們不教常規知識,例如數學和語文。年級和年紀的各不同造成了我們不想教他們已經學過了的東西,也不想教他們即將會學的東西,思想匯報專題畢竟在某個時刻會減少他們的積極性。而是將手語、手工、魔術和日語這些他們鮮少接觸的東西帶進他們的生活。

第四,談談所謂的“弊”。除了給校方帶去的日常麻煩之外,似乎只剩和孩子們平日接觸中所積累的感情不曾被輕易的抹去。

20__年的暑期社會實踐讓我收獲不少,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在與小孩子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更或者說是在為人出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善于與他人溝通

無論何時何地,這一點都在與他人的交往合作中顯得至關重要。用一句耳熟能詳的語言解釋就是: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感情進行傳遞和反饋的橋梁,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因為和學生們的年齡存在差異,因而導致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有錯不同。但是作為從小學階段過渡來的我們,多少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分析問題。但是年齡尚小的他們,卻不一定理解我們的做法,因而叛逆。這個時候,需要的則是一種心平氣和的溝通。

就像學生們不喜歡寫作文,我卻會耐心的告訴他們:我希望從他們自己的文字中了解到他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直觀而方便。于是,他們就會想盡方法的用詞匯修飾自己的文章以便我更容易的記住他們。就像學生中的這么一段開頭:我是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開朗女孩。于是,我很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這個女孩叫做張碧輝。而每次聽見這句話,在反射弧的作用下,腦袋里的第一映像也是她。

支教社會實踐報告3很幸運的,今年暑假我去山西呂梁地區參加了一次很有意義的短期支教活動。說它短期,是因為整個支教過程為期不過十多天。不過,雖然僅僅是短短十多天,我認為它帶給我的,我們的,以及山區孩子們的收獲卻是巨大的。

作為隊伍中一名黨員,我覺得有必要站在黨員的立場上來寫點什么。首先要感謝校黨委,感謝院團委,感謝各位老師,在這喜迎校慶60年的隆重日子里,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能夠讓我們深入到大西北地區去體驗一下貧困山區的艱苦生活,讓我們大學生真真實實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深入群眾,鍛煉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我們敢為人先的卓越品質,達到讓我們服務社會的目的,大學生自我總結,為以后我們大學生步入社會做好良好的銜接工作。同時,也感謝山西省呂梁市教育局的大力配合與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讓我們的支教能夠順利進行下去,再者,要感謝接待我們的學校--段家灣小學及吳海龍校長,感謝吳校長十多天來對我們的教育工作的支持與鼓勵,感謝校長提供的無微不至的幫助。最后,感謝我和我的隊友們的共同努力,得以讓此次支教活動順利完成。

其次,談一下關于短期支教的看法。對于短期支教,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師,都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短期支教,起不到實質性的傳播知識的作用,相反的,由于支教期間,孩子和去支教的大學生相處氣氛非常融洽,中國夢與當代大學生,這反而會讓孩子養成隨意和師長開玩笑的不良品質,甚至會將這品質帶入到開學后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因此,很多人并不看好短期支教。對此,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因為這臆想出來的“弊端”就放棄我們這愛心活動的進行,而且,經過我們幾年的總結以及對支教地后續的信息收集和反饋,事實證明,那些所謂的擔憂是不存在的。對于“短期支教起不到實質性傳播知識”這一說法,首先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我們去做短期支教這個活動,并不是去教孩子們語文數學,我們要做的,而且一直致力于做的,是將大山外的世界以一種美好的的方式呈現給他們,讓他們構建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讓他們構建自己的人生宏圖。就拿今年山西呂梁支教來說,我們給孩子們準備了書法、手工、地理、科學、創造學、趣味英語以及傳統文化知識等涉及各個方面、各個學科的課程,為的就是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學習張麗莉事跡心得體會,讓他們多接觸一些新穎的事物,不至于喪失對學習的興趣。我們更希望他們對我們所準備的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以后就致力于此領域的研究。另外,對于“孩子容易養成隨意和師長開玩笑的不良品質”這一觀點,我是不茍同的。在這十多天的支教生涯中,我們確實和孩子們相處很融洽,在課間我們一起做游戲,一起打鬧、玩耍。但是,在課堂上,孩子們卻是非常的認真聽話的,當然也有一些調皮的孩子,上課接話茬,做小動作,不過被我們隊員以師長的威嚴鎮住之后,這種情況就再沒發生過。通過我們對于孩子們的了解與認知,我們相信,再者,在這次支教過程中,作為一名黨員,我更是肩負著我們黨支部愛心基金發放的重任。我們黨支部的基金會--信基金,于今年向“同心圓”計劃支教隊捐贈資金一萬元,其中,對于山西呂梁地區,資助貧困山區兒童0人次,共3300余元。我們支部成立信基金的目的就是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獎學金、助學金,倡導同學們捐出一部分用于資助貧困山區兒童,這一舉措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學院內形成良好的氛圍,同學們捐助也非常踴躍。另外,今年對于山區兒童的的捐贈,我也是感慨頗多。山區兒童的的確確非常貧困,但是受資助的兒童的學習成績,以及自身素質也確實存在差異,可以說是良莠不齊,對于資助一事有待于建立新的受資助人員考察方式,以確保資助資金發放到品學兼優的山區兒童手中,讓資助資金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再次感謝黨支部成立愛心基金會--信基金,為山區貧困兒童帶來了遠方的溫暖。

最后,祝愿我們的信基金在以后發揮更大的作用;祝愿山區的孩子們早日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祝愿我們蝸牛小隊的每一個成員一步一步爬出自己的精彩!

支教社會實踐報告4實踐單位:_縣_鎮_小學

實踐時間: _年_月_日至_年_月_日共近18天!

實踐目的:社會實踐活動已逐步成為了引導、教育和服務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增長才干的有效形式,是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學習工農,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道路,失志報效祖國的重要載體。同時學校與學院也大力的號召大學生實踐。和我們自己為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我們結合了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長久以來的打算,順應社會的需求。我參加了“_大學_志愿者服務團支教”,鍛煉自我,服務新農村建設!

_縣_鎮_小學的基本情況:老師七人,在校生97人,在我們開課幾天后學校的學生達到120人左右,開一,三,五,六年級,課桌較差,設施極不完善,教室共七間,在用教室共四間,操場就一個簡易的籃球場,其它是泥巴地。體育器材稀少!學生有些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將近二十多個同學中午都不回家吃飯!各方面的情況都很差,但學生們很懂事!有些學生是跟爺爺奶奶一起住,有些是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路很難走,坡度很大!本情況:老師七人,在校生97人,開一,三,五,六年級,課桌較差,設施極不完善,教室共七間,在用教室共四間。

實踐方法:走訪調研、組織活動、支援教育

實踐隊人員組成:

領隊:_、_(化工學院)

隊員:_、_、_、_

_、_、_、_

_、_、_、_

實踐紀實

_年_月_號下午8點整,我在_等我的隊員們,我知道他們一定很辛苦,由于去_要趕客車,從_來最好是坐_,這是早上6點的火車,他們只能在_火車站熬一夜,在_正是最冷的時候。

_年_月_號早晨11點鐘,在_購買了一點物資我們匆忙的坐上開往_的最后一班車,經過3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在下午兩點鐘左右抵達目的地_小學。我們帶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穿過人群,來到了學校。校長很熱情地招待我們,為我們處理住宿的問題,以后的的幾天我們將住在這里。晚上大家整頓安置好東西,計劃了未來幾天的事情,帶著旅途的疲憊休息了。

支教記事(一)_年_月_號

今天起了個大早,開學第一天,什么都有點陌生。即然有兩個學生比我還早,洗漱完畢準備動員大會!大會上_校長的發言還是很給力的,我們志愿者自我介紹那樣偉大!下午,大家哄哄烈烈的把惟一的一小塊臟兮兮的操場用水沖干凈,抬水有點辛苦!還是有點累下午三年級的第二節課是我的,我上的是體育課!我叫大家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與夢想,但同學們很害羞,基本上不說話,偶爾有學生說也只是寥寥幾字:大家好,我叫_!同學們基本上的夢想都是成為一名老師,少部分同學希望成為一個好學生,有一個同學希望成為一名警察為人民服務,有一個同學希望能好好讀書!同學們的夢想與他們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自我介紹完后,我帶他們去站隊,我給他們說我上辦公室去拿羽毛球與一些玩的東西,如果我回來隊沒有站好就不能完,結果我回來他們站得好整齊!我都有點覺得是不是他們怕我,也許我有一點嚴厲了吧。

(二)支援教育活動是我們此次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決定在孩子們進行一些活動,給孩子們編排臨時課表,給孩子們上課,為他們講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東西,豐富農村孩子的知識面,開闊孩子們的視野。我們在_小學15天的支教時間里開展了作文大賽、書畫大賽、歌詠大賽、運動會、文藝匯演等,讓孩子們見識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同時也是為了增強更多的學生自信心。支援教育期間,我們為孩子們開設了多門課程,其中音樂、美術、體育、生物、手工為孩子們平時基本接觸不到的內容,針對情況,我們酌情為這些科目增加了課時,而英語、語文等科目,由于受當地方言的影響,普遍存在發音等方面的問題,我們側重對其糾正。

(三)_年_月_日 晴

今天是情人節!無感覺,今天印象最深的是去家訪,我和_去總共家訪四家!總共學生13人!我們去家訪_,他居然叫我在這里教他們了,我說老師和你們一樣也是學生,也要回去讀書,老師還有幾年才能畢業!老師還有幾年才能畢業,老師回去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他說畢業以后來這里教書啊!我說看吧,因為小孩子真的不能給他承諾什么,特別是他對有感情的人說的話會記得特別清楚。所以呢,不能亂承諾!我覺得呢,這里的小孩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不禮貌,我想是以前學校老師根本沒有東西借給他們玩,通過我糾正了幾次,現在借東西會先叫老師了,情人節21歲我在_小學支教,有點累,也有點小感動!每天都很高興!一年級的很多小同學還給我糖吃,真好玩,他們讀書你聲音有多大他們就有多大!一個感覺,他們讀書聲音太有激情了!很喜歡教一年級!

(四)我們在出發之前就精心計劃準備了有關支援教育的事項。我們實踐隊每位隊員都針對自己負責的課程認真準備了有關電子課件,積極豐富課堂內容;我們還準備了籃球、羽毛球、跳繩、跳棋、乒乓球等多種體育器材,豐富孩子的活動內容;此外,我們還為孩子們準備了獎狀、筆記本、鉛筆等文具,獎勵優秀,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際課堂經歷式教授語各方面的課程,引起孩子們的廣泛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中。同時,實踐隊隊達外界信息,為孩子講述山區之外的世界,引導孩子們產生對大學的向往,認識到知識能夠改變命運,促變命運、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必要性,從根本改變

(五)_年_月_日

來_已經家近10天了,我感覺我們的教育不夠嚴格,有點娛樂化了!我有一點不滿意,我自己上課我有點不滿意,學生多了許多,學生年齡與知識水平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上課有點不好把握。這里的學生通過這段時間的家訪,我們發現這里的學生有幾家相當貧困,但我們的力量真的微不足道!我們能提供的幫助是那樣的渺小,這里的學生非常懂事,也許這就是他們高于城里的人的財富!但我又想起了高中老師說的她親身經歷的一個學生給她說的一句話:“人什么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錢,一個人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對于他們我們真的有點傷感,一個是_,我們的老師去他家家訪的時候,他可能害怕我們去他家家里,他怕我們嫌棄他家太簡陋了,早早地就把椅子抬到門前來給我們坐,他父親去世了,我們也不好意思去追問,他說他母親去外面打工了,由于一些顧慮我們沒詳細問,因為我們猜測他母親應該是不管他了!他和他爺爺住在一起,有些我們也不好意思詳細問,怕引起他內心的傷痛!畢竟他還只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他還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來讀書,他給我們的感覺像這個家的小主人一樣,但他真的太小了!

(六)我自身的不足:有時上課過于嚴肅,以至于有時候想活躍一下班上氣氛都感覺有點別扭!上課的連接跨度有時有點大,另外一個原因這里的條件受限,因地制宜啊!我原先打算的是來這里開體育課與數學課!但由于是冬天,加上_的天氣,基本上每一天都是小雨,這里的可用的操場——一個簡陋的的籃球場!所以我的備課基本上行不通,對于一年級我開始交他們《三字經》,但他們聲音太大,很讓我震撼。的連接跨度有時有點大,另外一個原因這里的條件受限,因地制宜啊!

通過前后十五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想實踐隊的每一位隊員都會學到很多東西。

大家體會到了深厚的友情。從來自各個班級、各個學院,到相識、熟悉、互相配合、一起工作,這個過程讓大家享受到了合作的愉快,體會到友誼的可貴,同樣讓大家更進一步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支教社會實踐報告5少年智則中國智,新一代的青少年代表了祖國明天的希望。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于情于理都要為之傾注巨大的關懷和幫助。為了幫助貧困的孩子,為了讓祖國的花朵開得更加燦爛,同時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在__年8月,我們決定去偉民學校為那里的孩子們解除他們的疑難。

時間如白駒過隙,短短二十天的時間轉眼稍縱即逝。第一次站上講臺的激動,那一聲親切的“陳老師”,那一張張執著的面容,而今回首內心的那份悸動仍記憶猶新。這次支教時間雖短,但這卻是我度過的非常有價值的一個暑期,我從這些孩子身上學到的遠比我授予他們的還要多。

支教的日子是辛苦的,農村生活條件和教學條件的艱苦是我們不曾想象到的,還記得到學校的第一天,我們用磚頭搭起了一個灶,做了我們的第一次大鍋飯,很多生活用品都要自己準備,住的是那里學生宿舍,晚上睡的是鐵架床,條件非常簡陋。從來沒吃過這種苦的我們,一開始實在覺得委屈,但我們還是堅持了下來。支教對我們每個支教老師來說,應是一次磨練,畢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規律,要求我們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

而且支教的日子里雖然很辛苦,但也是快樂的。這里的孩子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感動,讓我們覺得再辛苦也得堅持下去。一開始,孩子們有些靦腆,顯得有些拘束。可是他們身上的朝氣和渴望是無法遮掩的,和他們在一起可以勾起許多兒時回憶。我們和這些孩子年齡本來相差不大,就像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他們會在課余時間來寢室和我們聊天,會和我們說他們的心里話。雖然他們叫我老師,但我知道,他們早就把我們當成了哥哥姐姐,他們用那么純樸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我們的喜愛,摘下家里長的最好的水果送給我們吃,放了學就賴著不走還纏著我們一起去逛他們的家鄉,跟我們一起聊天、談心。

孩子們總是有貪玩的心理,包括我們現在,能有誰敢拍案而立說自己不愛玩,沒有惰性呢?給孩子們安排活動的時間這項舉措很科學,只有得到休息的大腦才能更靈敏的解決問題,就像彈簧有了必要的松弛才會永遠保持富有彈性一樣。

其間,我擔任的是數學老師,同學們的基礎很差,這對于沒有一點教學經驗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大考驗。不知道教案該怎么寫,也不知道是怎么個上法。但也沒辦法,最后還是回憶了一下以前老師是怎么教我們的,然后基本上就按照老師的方法教。幸好同學們都很配合,不懂的地方也能及時的提出來。

為了上好那些課,我除了整理自己幾年來摸索出的點點滴滴,我主動向他們老教師學習經驗,與支教教師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交流各自的'心得,時不時的更不擇時不擇地的“即時研討”學上的困惑,我仔細閱讀,潛心研究,認真鉆研,深入思考,從理論上武裝了自己。通過學習和總結,我的理論水平有了長足進步;通過實踐和反思,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覺得作為一個人,出了工作以外肯定還要處理很多其他的事,同樣小朋友除了作業以外還有其他的想法或問題,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時間為孩子們解決各種學習上或是生活上的問題,使有限的活動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我們可以劃撥出一份時間給孩子們講講生活,講講我們經歷過但是他們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使他們的大腦除了作業和游戲以外再融入其他的內容,使孩子們盡早脫掉稚嫩的外衣,成熟起來,肩負起國家興旺,社會和諧的重任來。

篇3

[論文關鍵詞]師范生免費教育 政策實施 風險預測

師范生免費教育是我國政府為實現教育公平戰略和促進教師教育發展而實施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教師的生活質量,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投身教育事業,均衡我國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和各地區的教育資源。筆者認為,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是政府、試點高校、免費師范生、農村中小學等多角關系的展開過程,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慢慢延展、擴大開來。當然,任何一項政策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都不可能達到最優狀態,往往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密切關注政策的實施狀況和效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行動調整和風險規避,才能保證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穩步開展和長效實施。

一、政府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受到的壓力和阻礙

我國政府長期致力于尋求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的路徑,師范生免費教育就是一項教師教育領域關于師范生培養與分配制度的改革。該項政策的出臺正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從而提高人才質量、促進國家發展。也正因為如此,在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政府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需要以一定的資金投入來保證政策的有效實施。這些資金投入一是主要用于執行政策中“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等具體優惠措施,二是主要用于提高教師待遇、改善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的教學條件。事實證明,這種由“政府埋單”的特殊傾斜政策對于農村和貧困家庭的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6所試點師范高校2007年的免費師范生招收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十分可觀,僅東北師范大學就招收了1528名免費師范生,其中農村生源達60%以上。這不僅保證了成績合格的貧困青年能夠上得起大學,對政府來說也是一筆收益率很好的投資。如果免費師范生都能順利地被輸入基層教育系統中,無疑會有效提高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其次,政府還需對免費師范生畢業后的工作進行合理分配。免費教育除了在經濟上有優惠措施之外,另一大吸引力在于免費師范生畢業后能夠被直接安排從事教師或與教育相關的工作。現階段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研究生找工作難的問題也愈發嚴重,免費教育無疑減輕了免費師范生的就業壓力,使他們可以專心扎根教育。同時,由于目前我國中西部許多基層中小學缺乏合格師資,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既能夠有效解除師范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的風險,又可以緩解落后地區基層缺乏優秀師資的困難。再次,政府還需不斷根據政策的具體落實情況及社會的反應對政策進行調節。在2007年的招生中,6所試點師范院校許多專業只招收免費師范生,阻斷了部分高考畢業生就讀這些專業的意愿。在2008年的招生中,政府調整了招生策略,報考這些試點師范院校的高中畢業生可以不受錄取專業的限制,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選擇專業。

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是一個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面對著一定的壓力和挑戰。免費教育是一種封閉型的教師教育的培養途徑,部分免費師范生甚至是在未完全了解政策的情況下選擇免費教育的,如果他們在畢業后因不愿意從事教學或與教學相關職業而采取違約行為,政府將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來面對和處理相關問題。目前的政策規定是:如果免費師范生違約,他們將需要退還享受的免費教育費用及繳納一定數額的違約金,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還有權公布違約學生的不誠信記錄。這些措施當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違約行為,但是在當前契約意識不強、誠信觀念淡漠的社會語境下,不少免費師范生都或多或少地抱有“先去上學,其他以后再考慮”的僥幸心理。因此,單一的經濟懲罰和誠信機制約束還不足以控制違約行為。另外,為了保證免費教育的長期有效運行,吸引更多學子為基礎教育服務,政府還需做好相應的保障工作,如盡量保證免費師范生畢業后能夠有編有崗。這無疑需要試點師范高校與地方政府之間達成良好的協作,合理為免費師范生安排就業崗位。

二、試點高校進行免費師范生培養的困境

師范生免費教育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通過師范生定向培養模式為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輸入優秀的教師資源,從而提升我國中小學教育的綜合質量。試點師范院校作為免費師范生培養的承擔者,是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實施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需要領會政府的教育戰略目的,在免費師范生的招生過程中嚴格把關以保證生源的數量和質量,還需要與地方政府和基層中小學精誠協作,對免費師范生進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更為重要的是,試點高校需要確立制定合理有效的培養方案,真正把學生培養為能夠適應基層教學工作的高素質教師。事實上,各試點高校已經初步探索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免費師范生培養方案,如北京師范大學的“名師導航”計劃,華中師范大學的“實習基地”,東北師范大學的“課程設計同課改相結合”等。可以說,各試點高校正在以加強免費師范生教育的師資力量,為提供免費師范生實踐機會、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等方式,不斷進行培養方案的探索。

免費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為農村基礎教育輸入優秀的師資力量,這要求各試點高校在確立學生培養方案時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考量。目前我國部分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較差、師資力量不足,農村教師不僅需要同時承擔多門課程,有的甚至還需承擔行政職務。所以高校的學生培養不僅要豐富免費師范生的科學知識,而且要加強師范生作為教師的職業性訓練,重視和培養教師職業道德,促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教學心態適應農村的教學環境。

當然,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只是試點高校落實政策的第一步,具體的效果還需要通過對免費師范生學習和生活狀況的觀察才能實現。對東北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的調查數據顯示,有28.1%免費師范生認為自己“缺乏學習動力”,25.5%的認為“專業課程較為枯燥”,23.8%的認為自己“學習目標不明確”。很多免費師范生表示,因為學費、住宿費等費用有了基本保證,再加之畢業后一定時期內自己左右不了自己的工作去向,因此感覺在學習上缺乏壓力。免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最優秀的教師并使之并立志從事教師職業,但如果免費師范生缺乏自主學習動力,恐怕將很難達成這一目標。因此試點高校需要在教學力量、教學條件上下工夫,在對學生思想的培養上也要采取相應措施。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薛康認為,培養免費師范生的目的必須明確,即培養優秀的教師隊伍。因此在免費師范生隊伍中,激勵機制必須建立起來,相應的獎懲措施必須建立起來。這樣,免費師范生的隊伍才不會因此缺乏競爭性。

三、免費師范生在職業認同和未來發展上的困惑

免費教育為師范生,尤其是家庭較為貧困的師范生提供了經濟和未來發展上的支持。根據調查,東北師范大學首批免費師范生中有6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將長期為基礎教育服務。從這一點我們至少可以初步看出,免費教育能夠刺激和鼓勵更多的學子投身于為我國基礎教育服務的行列中來。這是不是意味著免費教育已經卓有成效?調查數據顯示,分別有14.6%和13.9%的免費師范生對服務期結束后的就業再分配問題和農村支教條件及待遇表示擔憂,超過40%的師范生對“支教時不得考脫產研究生”這一政策限制表示“很不贊同”,這表明免費師范生十分重視自身的職業前景和未來發展狀況。

在調查免費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看法時,大部分免費師范生認為教師職業社會地位一般、薪金待遇一般、工作壓力較大、發展前景一般、精神生活一般、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而對農村教師的總體評價則更低,可以說免費師范生對于教師這一職業還缺乏應有的認同度。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教師職業吸引力的不足將影響免費教育的進一步招生和政策的長效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及其作用的發揮是一個長期過程,它不能僅靠經濟或道德上的吸引和約束來維持,而必須通過樹立教師職業的外在權威,加強教師職業吸引力才可能實現。因此,必須通過改善農村地區教師的待遇和地位,拓展教師的發展空間,改善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等措施,增強免費師范生對于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促使他們樹立長期從教的決心。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當前大學生勞動力就業市場和教師培養日趨開放的大趨勢下,必然有部分免費師范不愿意從事教師職業或不愿意長期從教,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免費教育的實施力度和效果。考慮到個人的自由發展權利,在對這部分學生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的同時,政府和試點高校需要從整體上考慮免費師范生未來的發展,如放寬免費師范生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限制條件,建立起師范生服務期滿后的再就業服務體制等。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仍將面臨著一定的投資風險。

四、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的局限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廣大農村地區對于優秀師資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長,國家通過對師范院校給予相應的支持來強化其教師教育的特色,從而更多地為基礎教育發展提供師資。那么免費師范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呢?根據對東北師大免費師范生選擇免費教育原因的調查來看,22.1%的學生因為“喜歡教師這個職業”,26.6%的學生是為“緩解家庭經濟壓力”,17.6%的學生是因為“提前批志愿錄取”,其他還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錄取”等各種原因,只有約20%的考生是因為對教師職業的熱誠而選擇免費教育。加之免費師范生整體上對農村教師的評價偏低,因而政策一旦進入實踐階段,實際效果可能和政策設計者的理想有所差異。

一方面,根據對東北師范大學首批免費師范生的調查顯示,來自農村、城鎮地區學生的比例分別為58.2%、41.8%,農村學生的比例已經超過了來自城鎮學生的比例。其中,表示自己“很有可能”長期從教的免費師范生占總體的60.2。但大部分的免費師范同時也表示,即使長期從教,也會盡可能選擇在城鎮中小學任教。這意味著將會有很大一部分免費師范生將按照規定在農村中小學支教兩年后再回到城鎮工作。而在僅兩年的教學工作中,免費師范生的教學或管理工作很可能無法充分展開,教學能力將難以得到發揮,無法提高所在農村學校乃至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可能使部分農村中小學淪為免費師范生的教學實驗場地。

篇4

2013年復旦大學投毒案,再次給大學教育披上了沉重的色彩,也拷問了當代大學生的生命意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高等教育若不能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生命意識,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遺憾和損失。

1 生命教育的淵源及其內涵

1.1 生命教育的歷史淵源及發展

生命是哲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生命教育思想的萌芽也出自于哲學對生命的思考。自古希臘時代,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亞里士多德(Aristotle)以及后來的教育先哲們,已經從哲學領域對生命教育進行研究和探討。[1]

二戰后,人們對殘酷的戰爭所帶來的災難進行深刻反思。1964年,日本學者谷口雅春出版《生命的實相》一書,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2]現代意義上的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是由美國人杰?唐納?華特士(Jack Tanner,Walter.)提出。華特士于1968年在加利佛尼亞創辦了“阿南達村”學校,在學校里倡導和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亞成立生命教育中心(1lfe Educational Center,簡稱LEC),明確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2005年3月上海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希望通過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資源共享的生命教育體系,引導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感悟生命。[3]

1.2 生命教育的內涵

對于生命教育的內涵,研究者提出了多種看法,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觀點。

其一,從批判過度工具理性化的角度來看,強調生命的終極關懷。沒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談;沒有生命,一切理想,皆成幻滅;沒有生命,一切財富,皆歸他有;沒有生命,一切權勢,皆如云煙,有生命才有一切[4]。引導大學生培養理性情緒,開發生命的潛能,實現生命質量最大化。

其二,從生命實踐的角度來看,強調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在生活中體現生命教育,培養社會道德良心,通過實踐培養關愛生命的情懷。在人生逆境中,生命賦予我們的是面對艱難困苦的責任,我們要堅挺地度過,要高昂地活著,才能夠實現自我生命價值。

其三,從輕視生命的事實角度來看,強調生命的本體價值。此觀點包涵三個層面:一是珍惜生命;二是豐富、發展生命的內涵;三是升華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諦。[5]蘇格拉底說過:“不是生命,而是善的生命,才有價值。”[6]珍惜和維護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實現自我生命價值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內涵。

2 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2.1 從事實上看,自殺、謀害等極端事件問題突出

高校發生刑事案件幾乎覆蓋全國各個省份地區,尤其聚集在發達地區,如圖1所示。

事件表現在:一是青年學生的自我傷害或自殺。第二屆中美精神病學術會議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自殺事件呈上升趨勢。據南京危機干預中心對部分高校調查,大學生自殺率約為20/l0萬,比全國自殺率高出一倍[7]。二是不尊重和傷害其他生命的暴力謀害事件。1994年清華大學朱令案件,2004年馬加爵事件,以及2013年百年名校復旦大學投毒案,幾乎每隔十年,便發生一起牽動高校教育體制的惡性校園事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復旦大學投毒案發生后,該校一名教授貼出這幾個黑體大字。這是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呼喚,也是對高校生命意識教育力度的悲吟。

2.2 從理論上看,生命教育是自我及社會和諧發展的首要前提

2.2.1 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高校極端事件頻發原因多樣,幾起典型事件歸納如表1。

綜合以上案件分析,高校極端事件誘因可分為:一是對生命認知粗淺,生命意識淡薄,對萬物缺乏同情憐憫之心;二是自我意識膨脹,思索取而無奉獻之心,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習慣推卸或逃避責任;三是缺乏必要的人際溝通的技巧,不能正確定位自己,難以適應和融入社會,也不善于自我調節,最終導致無視自己和他人生命事件的屢屢發生。

2.2.2 開展生命教育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環境發展變化的迫切要求

經濟利益和競爭意識使大學生的人生觀更具功利性,勢必引起其價值觀念的深刻轉變。部分大學生熱衷于追逐名利,喪失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導致其道德觀念模糊與自律能力下降。此外,高校專業人才的擴招,與社會所能提供的崗位和職業發展空間成反比,這對大學生就業也提出更高的能力和發展要求,當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不堪重負之時,便有可能采取極端方式來尋求解脫。從本質上講,其心理問題是缺乏對自我、對社會的正確認識,缺乏對生命應有的尊重和生活的信仰。

2.3 從體制上看,開展生命教育是現代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學校課程設置的生命教育內容略顯單一。教書有余,育人不足,高校側重關注生命社會價值,把教育目標定位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方面完全以社會需要為導向,注重知識灌輸,而忽視學生心理素質和生命意識的培養。高等教育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搖籃,必定具有促進經濟政治發展及服務社會的功能,但這種功能不是教育的本質,而是教育結果的衍生。[8]教育要以人為本,引導學生樹立生命責任意識,提高他們保護生命的能力,這是大學教育當務之急。

其次,高等教育重知識教授而輕個體生命的主體性發展。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制約,大學教育仍是以知識內容和技能水平傳授為主要取向,在生存體驗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培養存在重大缺陷,表現在忽視了心理生理知識的素質教育,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針對性、指導性不明確,在生命價值體現上也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導。素質教育和生命意識的缺失,導致部分大學生表現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在自身發展、人際關系和社會競爭的矛盾中無法調和,而漸生悲觀厭世、自殺乃至謀害他人的情緒。

3 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對策、措施

為提高人才整體素質,高校應完善生命教育,強化素質培養,促進學生全面平衡發展。筆者認為高校開展生命教育,應采取一教育、二管理、三實踐滲透的模式,具體表現如下。

3.1 拓展多樣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懲治教學腐敗

3.1.1 促進多樣化教學相結合,豐富改善教學內容

首先,促進生命教育與德育相結合,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幫助他人、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其次,促進生命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通過講授有關保護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的法律知識,讓學生意識到任何傷及自身和他人生命的行為都是與法律相違背的;[9]通過講授社會法律對私有及公共財產的保護,讓學生意識到財富的積累要靠個人努力奮斗,并且通過正當手段和渠道獲取,以擺正自身良好心態。第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身心健康知識力度。全面滲透心理素質培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3.1.2 加大教育腐敗懲治力度,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高校教育腐敗誘發了大學生價值觀變異,其腐敗集中在學術腐敗、招生等問題上。學術腐敗趨向于行政化和指標化,青年學者熱衷于短期效益的課題,在硬性指標上拼職稱,從而忽略基礎性研究;在文憑上進行權錢交易,偽造學術,令原本純凈的象牙塔充滿著名利的味道。民俗學泰斗鐘敬文先生說過:“知識分子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是社會的中流砥柱。”[10]及時抑制高校腐敗現象,提高教育者的綜合素質,默化潛移中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高尚、人才的價值,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3.2 探索并建立科學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加強干預機制

(1)建立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鼓勵師生參與生命教育。有計劃地組織開展生命主題活動,培養尊重、熱愛生命的情感。高教工作者應成為一個熱愛與尊重生命的人,與學生分享對生命的情感和體會,用自己的人生態度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從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建立干預機制,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模式。因心理缺陷引發的高校命案不在少數,學校心理咨詢教師應承擔起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人格。高校要做好大學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心理危機高危對象、心理危機日常關注對象實行定期跟蹤、動態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預,及時化解大學生的心理危機。

3.3 加強大學生生命實踐教育環節,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生命教育作為一種體驗感悟式的教育,應避免空洞的純理論式說教,積極開展生命體驗活動。[11]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升華對生命價值的認知,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通過課外活動、職場培訓讓學生體驗生活的艱辛,感受挫折和失敗,從而增強挫折免疫力并學會珍惜生命;通過組織參觀監獄、戒毒所等,使學生增強法律觀念和自我防范意識,自覺維護生命的健康與尊嚴;[1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義務支教服務、走進孤兒院及敬老院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人情事物,以加深與生命成長相關的知識能力的認識和理解,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空間,增進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組織開展社會實踐,使學生增強對挫折的抵抗力,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和生命態度,感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篇5

多開展部門間的活動,定期的對部內工作做以總結,提高成員的辦事能力和辦事效率。開展部內部間成員的經驗交流活動,通過交流工作經驗,提高成員對工作的認識,增強團隊榮譽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會成員考核表自我評價五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學生會成員考核表自我評價1光陰荏苒,兩個月過去了,在這兩個月以來,在前任現任社長、學社的帶領和指導下,我成為學社宣傳部的一員,對此我十分感激社長和各位學長學弟對我的的指導和幫忙。我覺得青鳥學社有它獨特的“青鳥觀”,在實際的工作中我也不無時無刻體驗到學社這個大家庭濃濃的溫馨,暖暖的關愛。

宣傳部的工作有時很繁忙,雖然截至到此刻還末以部門性舉辦過活動、雖然有時只是協助生活部及學習部,但我因身為這個服務性的部門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和光榮。因為我從中體驗到的歡樂是不言而喻的。雖然每次只是一張小小的海報,雖然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描摹,但這每一張海報都值得我去珍惜。我明白這種汗水的付出是一種光榮的收獲。在工作中互相促進,在競爭中互相幫忙。我們宣傳部成員的本事在不斷提高,我們之間的友誼也在不斷深厚。在這兩個月的工作中,我們體會到了“團結友愛”這四個經常掛在嘴邊又時常被人忽略的字的重要。

這一學期以來,學社舉辦的大小活動我也都參加了,雖然只是一份單薄的力量,但我都以發自內心和一種敬業的態度去努力完成了,近來我越來越發現宣傳部有一個獨特的性質--具有很強的服務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還會一向幫忙了其他部門開展了一些活動。我也嘗試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工作,認識了很多同學。在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虛心、誠懇地向他人學習。

作為一個大二年的學生,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做事要認真,態度要端正,待人要真誠等等,這些我都在其他部門成員的身上看到了。我也正在努力地向他們學習,期望在為學社做貢獻的同時,提升自我的本事素質。

宣傳部的工作雖然繁忙,但在我們幾個部長的分配和成員間的協調、調動下,這樣的工作也被我們做得井井有條。

還有幾周我就步入20歲了,匆忙的一個學期即將落幕,雖然有忙得無暇顧及飲食,雖然有工作學習的雙重壓力,可我仍覺得開心并充實。有時也有小小的松懈,可一旦看到其他社員們認真忙碌的身影時,一種身為試用期宣傳部部長的職責感頓時讓我不敢有絲毫懈怠。

學生會成員考核表自我評價2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回首間,自我已站在學期之末。回憶這學期的工作,不知覺得略感失落,時間過的太快了,總是覺得自我在學生會這塊令人矚目的平臺上得到的太少了。總是無法動筆寫這份工作評價,可是這份個人工作評價還是要寫的,因為僅有評價了過去,才能更好的提高自我,以至于來開展以后的工作。

成功、失敗,這就好比一對孿生兄妹,與生俱來,渾然天成,他們地位等同。勝不驕,敗不餒,也許人在最痛苦的時候,成長的更快,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個有心人一切都將會好起來的。

在思想成長方面:我很喜歡每一次的例會,在那里我揚長補短,智慧的的思想不斷的撞擊,因為每一位優秀的人身上都有很多優點,自然每一個成員都是一本使我受益的大書。異常是我們的學長、學姐們,在他們身上永遠有我學不完的東西。對“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這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當自我全身心的投入每一次學生會的活動時,我便深深的感覺到我們是同學的公仆,不論工作的哪一個方面都要研究到同學的利益,也就是這一句話使我的職責感更強了,組織本事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學生會里還有很多的經典語句,例如:做個有心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等等。以及___教師評價時說的時刻堅持一顆進取心、時刻堅持一顆平常心、時刻堅持一顆忍耐心、時刻堅持一顆中(忠)心。每一句話都可是一劑精神良藥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實踐,領會,實踐,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這些話有了較深的認識,自身素質也提高了很多。每次會議結束后,我都會對其進行修改,保存到學生會電腦中存檔。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是一個喜歡忙忙碌碌的人,總喜歡充實的過好每一天,因為工作,學習的時間總是很擠。但作為一名學生會干部,就應當品學皆優,而不要為了工作而耽誤了學習,圖有虛名,所以在學習上我有很大的壓力,在寢室里我是寢室長,自然我要帶好我的兄弟們,我要以自身的優秀品質不斷的影響我身邊的每一人。但在工作和學習的時間上我安排的不夠好,優待進一步合理安排自我的時間,讓自我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豐富。

在這一學期的工作里,我全心付出了,在協助其它部門的工作里,我們每一個成員都代表我們各自的形象,在這方面我做的還不錯。開學的第一個禮拜二我們開了本學期的第一次會議,布置了這學期工作,教師提出要求,我也詳細的聽了這次會議,本學期活動很多,一個就是與各系學生會的交流,首先我覺得這個活動相當好,不僅僅能夠相互交流大家好的方面,同時也是取長補短,吸取精華,同時增進各系之間的友誼,這同時也是我們鍛煉的好機會。3月份在___社團舉辦的“視覺巔峰”活動中,我們都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活動結束后,由于學生會男生有限,僅有幾個男生在那邊幫忙搬木板,直到將近20:00我們才回宿舍的。說實話,那確實是挺累的,但我們都克服了,因為我們把它當作一次挑戰、鍛煉自我的意識。5月10日是我們院一個重大的日子——50周年校慶。校慶那天,作為一個直接與服裝有關的系部,我們用我們的特色為校慶增添了一份色彩,與此同時,我又擔當了后勤服務人員,負責搬運演員的衣服。5月21日晚上,我們協助院學生會在足球場上舉辦手機拼圖活動,為悼念那些在地震中喪生的同胞們。5月28日我們院與各系部舉辦了“五四大合唱”,雖然我們取得的成績不盡人意,但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明年登上桂冠。

同時,作為一名秘書處的副部長,我不僅僅代表我們這一個部門,而是整個學生會的縮影,但自我本身還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點,有待進一步完善,提高。

總之,因為有這樣一個團隊,使我在大學里不斷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團結、和諧、默契、相親相愛。最終預祝下一年的招新工作順利展開,我們將以全新的姿態帶好下一屆新成員,做好學生會工作計劃,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學生會成員考核表自我評價3隨著時間的步伐,不知不覺中大一已接近了尾聲,往事悠悠,對于那些蹉跎的歲月,我們雖無法釋懷,然而我們能夠托起自我夢想,暢想未來,激揚我們的青春!過去的一段時間,在學院團委的指導下,在團總支教師和院學生會的具體指導下,我認真貫徹服務同學,鍛煉自我的宗旨,圍繞本部的工作中心,進取開展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和學習,從成熟到不成熟,從充滿活力到穩重冷靜,我成長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作為一個團體,我身在其中,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管是部門內部或是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讓我懂得一座大廈不可能只由一根柱子建成,而一個優秀的團體不可能靠單方面的努力去完成各項任務的。所以在工作中,我學會了與別人進行合作,相互配合的去完成,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收獲。工作期間,我與同事一齊合作,彼此由陌生到熟悉。就單說,我在為人處世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同時對我們部門以及整個學校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如今,我想,我們已經能夠很有默契地共事,很熟練地做好手頭的部門工作了!

回首看來,我們的工作就從每次會議開始。在團總支、在實踐部,我們全體干事和部長不只是同事還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大家在那里相互幫忙,共同學習,團結一致的完成上級分配下來的任務。在每次的例會上,我們都能深切地體會到我們部門的會議,不會有素來會議呈現的死板僵硬,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各述己見,是生動。部長除了就我們最近工作的表現提出自我的意見和看法外,也會同我們討論今后工作的方法等,有時,更對我們平時的處事學習提出提議。但這也不是說我們的會議效率低,相反,會議的資料十分豐富,我們從中得到的也絕不會少于任何所謂的嚴肅的會議!

對于一個部門的發展而言,實際上就是每一個個人的發展,而發展需要評價和活力,短期的活力維持需要歡快向上的氣氛,而長期的活力維持則需要讓每一個人在其中切實感覺到有所提高,付出后有收獲。而大家在一齊,本來就是一種珍貴的緣分,所以和部門人員的關系,不是簡單的上下級關系,更是親密的伙伴和戰友。

一路走來,陽光與風雨共存,付出也不斷有了回報,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加強部門建設,把工作做得出色,為學院和學生會作出更多的貢獻!相信,在團總支教師的指導和學生會的幫忙下以及我們的努力下,我部下學期的工作將會更上一個臺階!

學生會成員考核表自我評價4時間飛逝,不覺已是學期之末了,而我進入學生會也一學期了。自從進入大學學校后,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異常是有幸加入學生會,使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淺!可是一學期的學生會生涯立刻就要結束了,回過頭來看看自我走過的路,真是充滿了苦澀和歡欣。從不適應到適應,從陌生到熟悉,從只身一人到團對協作。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收獲的很多很多。

在學生會工作已有一學期了。在這段時間里,我收獲了友情,收獲了實踐的經驗。我和學生會里的同學從陌生到親密,還有我們和藹可親的部長以及所有的學姐學長們,他們就像我們的哥哥姐姐一樣,教會了我很多很多。對于學生會的工作我們從無從下手到輕車熟路,最重要的是,經過從做一名學生會的干事,讓我對做人的原則,做事的準則有了更正確地認識,更堅定的信念。還記得在剛進入學生會之初,我摸不清頭腦,工作也不知從何下手,經過各位學長的幫忙,我慢慢的,找到了自我的方法,并運用到實踐中,取得了有效的成績。在學生會的工作中,有緊張有歡樂有憂愁,但無論什么時候我都告訴自我,要堅持,要努力。在這一年中,我受益匪淺。并作出以下評價: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方面,我對“全心全意為廣大同學服務”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也不再因為學生會的活動而耽誤自我的時間苦惱,每次盡管可能很小的活動,收獲的卻無法用量來衡量的。雖然有時候因為舉辦活動而無法上課,但當自我真正的融入每次活動時,才會發現,收獲的永遠要比付出的多的多。也正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想不通到想通,不知不覺中自我的思想素質已經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很感激學生會給我帶來的這些思想上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進入學生會以來,我們舉辦了很多活動。從一開始的迎新晚會,這是我進入學生會的第一次工作,到之后的籃球比賽。以及我們學習部的詩歌朗誦大賽、首屆辯論賽,在那里我想衷心的感激其他部門給予我們的支持和幫忙。還有后面的冬季長跑、學校歌手大賽。每一次活動我都投入其中,每一次活動的完成都需要各個部門的相互協助與配合,而每一次活動都給了我很多的收獲。我學會了如何待人處事,懂得了一個團隊團結協作的力量是多么的強大,明白了努力認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是多么地開心,體會到為教師同學們服務是多么地歡樂。總之,我喜歡這種感覺。

三、學習生活方面

雖然有些時候,因為工作,我們的學習時間和課外時間會受到影響,但工作更能帶給我充實的感覺,更能帶給我。每一次的例會,每一次的集合,都是紀律嚴明,而我也一向嚴格的要求自我,不遲到,不曠會。也正是這種嚴明的組織紀律讓我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也使我的時間觀念變得更強。鍛煉了自我的品質,由沖動的個性逐漸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冷靜的思考問題。能正確的認識自我的不足,彌補過失。學會周密的計劃一次活動,也增強了自我的團隊協作本事。所以,我慢慢地學會了怎樣去協調工作與學習,在工作的同時不耽誤學習,真正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

在一學期的工作中,我自我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是加入這個團體的第一學期,所以在很多的事上還停留在被動理解的階段,用一種固有的思維,沒有提出自我的想法,沒有進取主動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沒有更好的途徑去更好的完成,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因個人的疏忽也偶爾造成了一些失誤,工作成果受到影響!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真正發揮好自身作用,為學生會的完美明天而努力奮斗!

學生會成員考核表自我評價5站在歲末,透視過去一學期,工作的點點滴滴時時在眼前隱現,回眸望去過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覺中充實眼瞼。似乎初進學校的記憶依然就在心頭展現!但我已深深地感覺到新一年的工作重擔已向我們無情地壓來,為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我必須在過去的基礎上對相關知識、本事進行進一步學習,加深認識。

首先,很榮幸加入學生會,我自我認為在一年以來不斷學習,建立好的人際關系,以加強自身的學習本事,執行本事,溝通本事。但在這一年中生的事情太多了,也存在很多遺憾,為了更好的指導我今后的工作,此刻進行下評價。

我工作負責,態度認真。每次應對部門的工作我都會充滿熱情,依稀記得在開展趣味運動時,早上5點多就準備,午時從布置到開展到收場,手頭的工作是一個都不敢懈怠。

可是我工作不夠進取,有很多活動本來要選擇策劃人負責人,我都沒能在第一時間勇敢的承擔,讓我對自我很失望。

在此期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成長:

1.提高領導本事,在師兄師姐的帶領下,我要經過各種活動來提升自我的領導本事,讓我更清楚干事們的工作,并且讓我學習到如何領導同伴們更好的協調和開展工作。

2.堅持好的執行本事,培養自我的行動本事,身邊的每個人都認為我做事很進取,但卻覺得我只是聽從被人的意愿,沒有表達自我的思想。

于是,我深刻的理解到我是一個會用心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可是這一特征讓別人認為我是一個沒主見的人。所以,我今后會做到在聽取別人意見的同時,及時的表達自我的思想,并堅信自我的意見是有意義的。實現夢想是自我所爭取。

篇6

慈善事業就是愛的事業,它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在社會各界和海內外友人的支持和幫助下,始終堅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救助工作”的宗旨,為發展我國的慈善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中華慈善總會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任務十分艱巨。懷著好奇與探求的渴望,記者找到了位于北京西單腹地的中華慈善總會,就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狀況,專訪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

談起中國的慈善事業,范寶俊如數家珍,侃侃而談。

初步形成了規范化、社會化、經常化的救助工作格局

記者:范會長,雖然慈善事業是整個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福利事業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可能對慈善事業并不真正了解,您能給大家講講您所從事和所認識的慈善事業嗎?

范寶俊:在我們國家,慈善事業雖然有著悠久歷史,但是現代慈善事業發展僅僅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我認為現在慈善事業,從意識上來講,它是一個新的社會價值觀,同傳統的慈善意識相比較,已經產生了很大飛躍。即從個人之間的行善飛躍到社會化、組織化的行為;從金錢物質的單一救濟飛躍到扶助受助人的生存能力;從少數富人對窮苦人的施舍,飛躍到全社會群眾組織起來經常進行幫助,搞好社會互助;從暫時、短期的階段性救濟飛躍到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改善人們的生存條件。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從現代慈善事業的性質看,它是建立在社會捐助基礎上的社會救助事業,也是我們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補充,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

慈善事業具有再分配的性質和特點,特別是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以來,我們國家的慈善事業從救濟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已經發展到關注弱勢群體的發展權問題,從組織扶貧捐贈發展到開展項目活動,使慈善事業成為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請問,目前,我國慈善事業的監管機制健全嗎?

范寶俊:我認為,我們國家的慈善事業的監管機制,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目前,慈善事業的監督管理機制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家和社會的審計管理部門,每年度和每一個階段都要進行審計,并向社會公布。

第二,慈善機構每一項大的慈善活動完成以后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輿論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第三,接受捐贈者的監督。我們每完成一項慈善活動,它的款項用途、標準等所有情況都要向捐贈者進行反饋,聽取捐贈者的意見。因為我們在做項目前和捐贈者都要商量一個實施方案,由于嚴格按照方案執行,一般來講捐贈者都沒有更多的意見。

我認為,向社會廣大群眾的信息披露,各社會團體的主管機關應該建立制度,這樣就可以按照時間、內容接受主管機關的監督,接受群眾的查詢,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記者:范會長,目前慈善事業有哪些分類?慈善總會的捐助主要救助哪些對象?

范寶俊:中華慈善總會的宗旨是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傳統美德,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和不幸個人,開展多種多樣的救助活動。中華慈善總會目前重點做的是四件事:一是救災扶貧;二是扶殘助醫;三是支教助學;四是安老救孤。

救助的主要對象是:生活特困,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人群。除此之外還有遇到特殊困難、自己不能解決、社會有人愿意幫助的,我們都可以具體商討進行。

記者:請問,現在有些慈善機構要提取善款的一定比例作為管理費,中華慈善總會也這樣嗎?

范寶俊:根據《國務院基金會管理條例》,基金會的管理費可以在不超過捐款總額的10%,即為合法。我認為,一個好的基金會應該把善款盡量多地用做救助,管理費越節減越好。中華慈善總會有一筆慈善事業發展基金,它的增值部分用于管理經費,當然這筆錢不完全夠用。我們在籌募款中的管理費使用,基本是在3%左右,這樣就可以使更多的善款用于救助。目前中華慈善總會管理費提取的比例,在公益機構當中可以說是很低的,這樣就使得一些捐款方愿意跟我們合作。

記者:范會長,慈善總會是個什么機構,歸誰領導,有什么功能,與過去“冬舍衣服,災舍糧”有什么不同?

范寶俊:慈善組織是一個社會救助型的公益機構,它是獨立的社團法人,接受相關政府民政部門的監管。它主要功能是:組織動員社會力量捐款、捐物和出力,幫助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它的工作,是每年經常性的開展救助活動,是一個常設的社會救助團體。

記者:范會長,我們國家有民辦的慈善基金會嗎?您怎么看待民辦慈善基金會?

范寶俊:我們國家的慈善基金會分兩大類,一類是公募基金會。第二類是非公募基金會。公募基金會可以向社會募捐,非公募基金會不能向社會募捐,只能靠自己的企業和個人出資來做慈善事業。

記者:這些年來,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得怎樣?中華慈善總會在慈善事業發展中做了哪些工作?

范寶俊:這些年來,我們國家慈善事業正在積極、健康、穩步地向前發展。慈善組織已經由國家級的慈善機構發展到省、市,甚至到縣和鄉鎮,慈善工作從城市已經擴大到了農村。救助的對象從單一的求助人員擴大到各個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初步形成了規范化、社會化、經常化的救助工作格局。

中華慈善總會在開展社會救助工作方面,主要抓了幾個重點項目:

第一,救災扶貧。大的自然災害來了以后,幫助受災的群眾。再就是對比較貧困欠發達地區的貧困人口進行改變貧困面貌的一些生產、生活方面的救助。比如1998年的大水災,2003年的“非典”。2004年東南亞海嘯,涉及到國際援助。這些大的災害全國廣大群眾和有愛心的單位普遍進行捐款,通過中華慈善總會送往災區進行幫助。特別是1998年大水災那一年,幫助全國災區建了300多個災民新村,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和小學也建了300多所,重點是解決群眾的住房,孩子們的上學和看病問題。在這次海嘯國際援助當中,我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的指示,中華慈善總會和紅十字會作為兩個民間機構,通過社會捐贈直接幫助受災國,我們已經在印尼、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重災國家,幫他們建了災民新村,援助他們近四個億人民幣的物資和住房,在國際上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

第二,扶殘助醫。主要是幫助貧困人口或者有疾病的家庭進行醫療救助。這些年來在助醫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和國際公益機構合作(美國),開展為唇腭裂的孩子進行免費矯治手術,從1999年到現在我們一共矯治了八萬例兒童,使他們能笑對今后的人生,這八萬個家庭,非常感激國家的公益機構,為他們辦了一件好事。再有,我們還幫助社會上的白血病人,跟瑞士諾華藥業集團公司合作,一共幫助了一千多人。對他們免費提供藥物治療,一個病人一年的藥物費用需要20萬元,現在一共幫助了1500多人。兩年多來,藥物捐贈總額已經超過四億多人民幣,在社會上有非常好的反響。在助醫方面,我們還通過社會上的醫療器械廠家和國際上的跨國公司,號召他們捐贈醫療設備,捐給西南、西北的貧困省份,幫助基層的醫療機構解決缺醫少藥的問題,這項捐贈款項也超過三億多人民幣。助醫活動深得人心,“看病難看病貴”是當前黨和國家比較關心,社會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這個活動,有所緩解。

第三,支教助學。貧困地區,我們幫助他們建學校,再一個,幫助貧困孩子解決學費、生活費,受益人口幾十萬人。我們認為通過助學,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讀書,讓他們成才,這個家庭也可以說是基本“脫貧”了,所以助學項目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項目。

第四,安老救孤。社會上孤寡老人和孤兒也是最急需幫助的。這方面,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作為社會公益機構,通過社會上有愛心的人捐的款和物,幫助他們進一步改善基本生活。

這些項目的實施,可以說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我們和有愛心的捐贈者共同努力做好了這項工作,社會上的人們對慈善事業才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現在大家都來積極主動地向慈善組織進行捐款。每年入冬期,我們還組織社會力量,動員大家捐款,搞“慈善情暖萬家”的活動,使貧困人口在春節都能愉快地過個好年,吃上餃子、吃上肉,吃上大米、白面,雖然在整個社會救助當中,公益機構做的工作是很有限的一部分,但是它給我們國家的社會救濟制度、社會保障制度,起了一個很重要的補充作用。

有三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記者:可以說,這兩年我國的慈善事業發展很快。但是我想,也不能說現在它就完善了,還有待于進一步發展。您覺得目前制約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對于這項事業在未來的發展,您有何期待?

范寶俊:當前黨和政府,地方各級領導也都很關心慈善事業。廣大有愛心的人士也在關注這個事情。但是目前從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情況看,我認為有三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第一,進一步完善我們國家慈善事業發展的法規建設,制訂更加優惠的政策鼓勵大家進行捐贈。就是通過完善法律,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制定法律和政策需要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不是老百姓能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國家對捐贈的優惠政策是有的,但是這個優惠政策還不夠優惠,跟國際上的一些公益國家政策相比,還應該進一步的調整和改進。

第二,我們國家對慈善事業發展的監管體制不夠健全。雖然我們國家有《公益事業捐贈法》和《基金會管理條例》,那都是比較原則的。關鍵是如何具體通過國家監管、社會監管,再加上慈善組織的自身努力,把慈善機構建設成為一個更有誠信度、公信力的慈善機構。這樣大家就可以更積極地捐款,就能更好地發揮我們有限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的作用,把公益事業搞得更好。

第三,慈善事業的重要意義和在社會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這方面的宣傳工作力度還不夠,還需要更加廣泛、深入地宣傳,使大家強化慈善意識,人人都來做善事。這樣弱勢群體就能得到更好地幫助。慈善事業就能更大、更健康地發展。

記者:請問,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有沒有本質區別?

范寶俊:我認為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有交叉,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公益事業是一個大概念,既包括政府的責任,就是搞好教育、衛生、救濟制度建設。這是政府行為,是政府的事。它也可以稱為公益事業。慈善事業,我從做公益機構負責人的角度講,有這么一個看法,更重要的是它體現在社會互助方面,不是政府職能。它的資金來源不是政府撥款,而是社會互助。大家把自己生活中多余的款子,或者在生活中擠出的款項,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這可以說是屬于社會行為、社會互助。所以有這么兩個區別。這里面有政府行為,有社會互助的行為,有交叉,但還有區別。

“三次分配”就是社會互分配

記者:您曾提出了“三次分配”的概念,能不能具體解釋一下?

范寶俊:所謂社會“三次分配”,主要是從經費的來源和用途來理解。慈善事業具有再分配的特點。在社會生活領域如何使富人,包括窮人都盡自己的能力,出一些錢,實行對困難群眾社會收入支配轉移支付,這可以理解為“三次分配”。因為“一次分配”,我理解是以市場分配為原則,我們工作、上班、打工拿工資,這是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就是屬于國家通過財政稅收,然后用國家的稅收,來搞調劑,比如我們的社會福利、社會救濟,這就是二次分配,屬于調節貧富差距,對困難群眾、對老年人、特殊群體的照顧補貼。“三次分配”就是社會互分配。

記者:您擔任過15年民政部副部長,現在又是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在這么多年工作中,是不是有許多特別讓您感動的事情?

范寶俊:我從事民政工作近20年的歷史,從事慈善事業又有5年歷史,在這么多年工作中,受感動的事情非常多。看到貧困群眾、受災群眾的問題得到解決,他們感動得痛哭流涕,對我們的政府,對我們從事慈善事業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的時候,我是非常受教育的。因為,我們在政府部門工作也好,在慈善組織工作也好,主要面對弱勢群體解決困難,這是國家的責任,也是社會給我們的責任,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好。特別是搞慈善以后,我們經常接觸到一些人,比如有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叫梁志云,20多年,她始終撫養照顧200多名孤兒,被譽為山東膠州“慈善大使”。這使我感到非常可敬可佩,值得學習。另外在搞社會捐贈中,有個90多歲退休老工人,年年都要登門到慈善總會捐上幾百塊人民幣,數額雖不多,而他一個月的退休金也才只有幾百塊,已經很不寬裕了,但是他忘不了有困難的群眾。還有一個老教授,叫高振同,他夫婦倆,連續三年,年年在年底前,給中華慈善總會捐上十萬元,幫助過不了冬的貧困群眾,每年都幫助幾百戶。這兩個老人捐的幾乎是他夫婦倆全年的收入,而自己住的很簡單,吃穿也很簡單,所以作為慈善工作者接觸到這樣有愛心的老人,很受教育,很受感動。

怎樣讓富人掏腰包

記者:現在慈善事業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工薪階層,是不是應該由富人交更多的錢?

范寶俊:這幾年中華慈善總會接受的捐款捐物逐年上升,說明大家參加慈善事業,做社會捐助,責任心不斷提高。從目前捐款來源看,廣大工薪階層的捐款,主要是在有災害或到冬季來臨的時候捐款,是經常性的捐款。國內民營企業家的捐款,現在來看還是比較多的,當他們發展到一定程度,他們都愿意做一些好事、善事,捐款的數額,一百萬、兩百萬、三百萬、五百萬都有,最多的這兩年也有捐五千萬的。這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較有愛心的民營企業家。國有企業捐款,沒有特大的災害,相對來講捐得就少一點。

我認為任何事情,包括我們的慈善事業,在發展過程中,人們的認識有一個提高的過程。我們總會的捐款,從這五年來講,年年在發展在增加。從去年到今年可以說是前三年的兩到三倍,這說明我們大家的積極性高了。可以說,現在工作重點就是對那些相對比較富有的企業家重點做工作。做工作的意思,就是要跟他們講一個道理,作為一個企業成功了、發展了,要盡社會責任,要幫助企業所在地周圍的群眾。因為你在這個地方,也得到社會的支持和關愛,所以你更應該盡企業的社會責任,一般我們做工作勸募的人都能自覺地捐善款。

捐贈是可以放心的

記者:善款募集上來了,去向也是一個問題。想請您介紹一下募集制度。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對于善款會不會落到實際需要的人手中,也是很懷疑的?

范寶俊:現在捐款人每捐一筆款都有一個認證書,就是我捐多少款,幫助哪些地區、人群,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雙方簽訂合作協議,由中華慈善總會把這些錢按照捐贈者的意愿捐給所受贈的貧困地區、貧困人,然后登記造冊,拍照片,最后接受捐贈者簽字,這一套完整的手續和活動資料都要向捐贈者進行反饋。過一段時間,最長是一年,有重大事件我們要向社會公布。中華慈善總會所有的捐贈帳目,款子干什么用了,所有的收據、手續都要經過國際知名的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審計。審計完之后,年年都有審計報告,并向社會公布。這是我們接受捐贈的具體程序。

剛才有的人提到,對善款的使用有一些擔心和疑慮,我認為大家這個擔心、疑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家不太了解情況,了解以后,知道我們能按照捐贈者的意愿發到哪里、給多少錢,我們怎么做的,票據、照片、登記表都有,如果捐贈者看到以后,就不擔心了。

記者:現在中央提出建設和諧社會,您覺得慈善事業的發展對建設和諧社會,有哪些重要意義?

范寶俊:慈善事業本身就是動員社會力量,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這從本身意義上講,我認為,第一,它是我們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補充和完善,它通過互助的形式,動員社會力量來做。第二,就是通過動員社會募捐,等于進一步向社會宣傳扶貧濟困、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大家強化這個意識,提升我們的愛心和助人為樂的精神。這本身無論是對捐贈者還是對受贈者都受教育,在精神上起到推動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一個物質上的作用,一個精神上的作用。所以我認為慈善工作,通過它的工作開展,可以推動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對推進和諧社會,起著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作用。

記者:謝謝范會長。

鏈 接

篇7

一、樹立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戰略思維

“教育國際化”最早的概念是源于“高等教育國際化”。1994年,加拿大學者簡·奈特將高等教育國際化定義為“將國際的和跨文化的維度融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中的過程”;2003年,簡·奈特又對國際化的定義進行了修訂,擴展為“將國際、跨文化以及全球化因素融入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知識傳播方式中的過程”。

另一位著名的比較教育學者菲利普·阿特巴赫對教育國際化的定義是“把國際的、跨文化的或全球層面的內容融入教育目的、職能或教學實施的過程”,也可以定義為“一個國家、一個教育系統 、一個教育機構回應全球化趨勢的具體政策或舉措”。

我們近些年舉辦了很多論壇,旨在對基礎教育國際化進行探索,也有很多專家在這個領域進行了探討與交流。《中小學管理》雜志對教育國際化做了一個概括,認為教育國際化意指通過與不同國家的教育機構或國際教育組織進行合作交流、合作研究、合作辦學、合作培訓以及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或國際援助等途徑,在理念與目標、課程與教學、評價與管理等方面實現融合并有所創新,從而提高國際化人才培養能力的教育發展過程。

我認為,對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思考應重點把握以下幾點:一是理念;二是開展區域國際化探索;三是基礎教育國際化改革應該是全方位的;四是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五是把提高教師的國際化素養放在核心地位。

關于教育國際化的表現,大家普遍對于高等教育領域有共同的認知,但對于基礎教育領域還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爭論。我個人認為,30多年的教育對外開放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基礎教育國際化是教育國際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一項必然選擇,我們要澄清各種模糊認識,樹立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戰略思維。剛才幾位發言人都講到,基礎教育國際化的側重點是注重培養學生多元化的理解能力和國際競爭意識,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推動跨文化交流,積極吸收和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促進區域與學校的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

(一)理念

國際理解教育大家談得比較多,國際理解的目的是什么?現在我們講基礎教育國際化,我個人認為,把“基礎教育國際化”的目的說成是“培養國際化人才” “培養世界公民”是不科學的。基礎教育國際化重在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但我們不要動輒就說“培養國際化人才”,那樣很容易被置疑、被誤解。

我們特別要強調,目前側重考察學生解題能力、記憶能力的評價方式難以讓中小學生具備在全球化社會中獲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因此,我們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潛能,給學生以適當的發展傾向指導(如專業發展傾向、人生規劃等)。讓學生突破狹窄的學習環境的定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這些都是基礎教育國際化當中我們特別強調的內容。

這里必然涉及到中西比較的問題。西方教育的長處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廣泛涉獵知識,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使他們自信、自立、自強,勇于打破常規,勇于創造。西方教育改變了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認識活動突顯出來,讓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中國的學生大多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在各種各樣的競賽中往往能取得好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基礎教育普遍存在著學生“記”的多,“思”的少;做題多,分析少;教師注重知識教學,忽視對思維方法的訓練;強調復雜、繁瑣的計算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的個性、需要、興趣、選擇、判斷等現象。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學者姚樹潔,他的女兒到美國學習,他通過與女兒的對話發現了美國的學校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他寫了一個心得,題目叫做《美國中學生作業讓中國教授發傻》。我覺得這個心得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姚樹潔說:“盡管我以往讀過不少關于美國教育的書籍和文章,心向往之,但那‘創造性’到底是什么模樣,怎么出來的,如果不浸潤其中,仍是隔靴搔癢,實際上不可能有真切的體會。”他原來認為,女兒在美國首先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語言,只要語言過關,理科課程有國內的底子,可以“后來者居上”。沒學過的課中,最容易的應該是美國歷史,“區區200年歷史有多少東西呢?”他在給女兒的電子郵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幾千字就把美國歷史的脈絡講了一遍。“就這么點東西,橫趟。”結果,讓他大跌眼鏡的,恰恰是這門“最容易”的美國歷史。姚樹潔舉了兩個作業題目作為例子,一個是關于南北戰爭,一個是菲律賓問題。姚樹潔的女兒說,“我們歷史也有教科書,但老師上課從來都不講,都是讓自己回家看。他上課有時給我們放錄像,講的東西都是教科書上沒有的東西。作業就是給我們好多材料去讀,然后回答問題或找重點,還通過讓我們做一些有意思的作業來記住知識。比如自己編單詞填詞游戲,劃時間線,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圖、海報之類。工作量特別大,但有興趣。”姚樹潔特別講到,“美國學校里竟有這樣的作業,我愣了半天——制作你的家譜:寫出從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親屬的姓名和生卒年份。這個作業不僅讓我也讓我的朋友們大為感嘆,這是在培養‘尋根’意識呀,別忘了祖宗!別忘了‘你從哪里來’!”姚樹潔特別強調,“所有這些作業,沒有需要‘背功’的時候,更沒有‘標準答案’。你獲得什么等級的評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沒有獨特又言之有據的觀點——你不必擔心‘對’還是‘錯’。”“女兒赴美只有短短3個月,變化很大。通過電子郵件,我開始領教什么是創造性教育,這比我看過的任何一本書都來得真切。”姚樹潔的短文確實對我們了解美國的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有所啟迪。

(二) 開展區域國際化探索

在我國,基礎教育國際化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也是發達地區教育發展的強烈需求。目前,倡導基礎教育國際化的區域往往是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資源建設實現了區域內“基本均衡”的區域,并進一步提出了以質量為核心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目標。例如,上海提出“堅持公平優質的價值取向”,江蘇提出“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的優質均衡發展目標。以質量為核心的優質均衡發展,其發展要素不再是資源均衡發展所強調的經費、設備、校舍等物質環境,而是以優質國際教育為參照的課程、教學、師生關系、學校文化等,學校必須通過教學改革、課程開發、學校管理、教師專業化、教育科研等途徑,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推進基礎教育的國際化水平提升。

推動基礎教育國際化以區定位比較恰當。基礎教育國際化更適合在區域范圍內開展,由區教育行政部門主導。校長的文化理念對于學校文化建設非常重要,校長的職業素養和理念可以帶動整個學校文化的發展。上海市浦東新區、深圳市南山區、成都市武侯區、北京市海淀區在基礎教育國際化領域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都有很多共同點。武侯區認為,在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一個學校的力量太小,無法產生大的影響力,不具備輻射區域的效應,但是如果以省、市為主體推進教育國際化,范圍又太大,無法落在實處。因此,必須以區域為主體推動教育國際化。

成都市武侯區基礎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目標是:到2016年,區域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極大繁榮,優質國際教育資源總量大幅增長,率先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區域教育國際化高地,成為全國基礎教育國際化創新試驗樣板,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樣本與依據,為培養具有民族情懷、國際視野、國際交流能力、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打下堅實基礎。武侯區基礎教育國際化的發展任務與舉措有以下八個方面:推動教育理念國際化,推動教育隊伍國際化,推進教育內容國際化,推動國際交流多元化,推進教育合作國際化,營造教育國際化的社會環境,推動教育評價國際化,提升武侯教育國際化的影響力。

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目標是:浦東教育國際化的未來發展,將緊密配合“創新浦東、和諧浦東、國際化浦東”的創建,立足于浦東國際化的戰略定位,積極構建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支持系統,著力在教育國際化發展制度與機制建設、學校國際化課程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教育國際化交流與合作機制建設、涉外教育能力建設、教育國際化資源建設六個方面加以推進,為中小學校教育國際化發展提供支持,著力促進教育文化的雙向平等交流與融合,大幅提升浦東教育國際化服務水平,實現浦東從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的轉變,努力培養具有國際眼光、國際胸懷,具備國際交往與合作、國際競爭能力的新一代中西貫通人才,為浦東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提供人力支持和環境支持,力爭成為上海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區,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區域教育國際化發展中做表率。《浦東新區教育國際化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5)》指出,積極推進中外合作辦學,不斷提升國際教育服務能力;多渠道開發國際化課程資源,積極推進中外學校課程合作;堅持本土培養與海外引進相結合,建設穩定而專業的教育國際化干部教師隊伍;加強教育對外交流,促進中外合作與互惠;加強基礎建設,構建有力的教育國際化支持系統。

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目標是:營造國際化的教育氛圍,打造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教育平臺,建設國際化的教育實體,讓每一所學校都具有國際特色,讓每一個學生都具備國際化人才的關鍵能力,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現教育國際化,努力把南山建設成為教育質量高、就學吸引力強、區域影響力大的國際化教育先鋒城區。南山區《全面推進教育國際化五年行動計劃》包括推進教育國際化的意義、總體目標、行動方案和重點項目四部分內容。該行動計劃還制定了六大行動和12個重點項目,六大行動包括國際交流合作的深化行動、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引進行動、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行動、教師隊伍素質提升行動、國際教育信息平臺打造行動和南山教育文化傳播行動。

北京市海淀區基礎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目標是:未來三年,將著力建設一支高質量國際教育人才隊伍,構建一個優質國際教育資源體系,形成一套更有效率的教育國際化管理服務機制,建設一個面向世界的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在學校管理、課程建設、國際教育交流、教師專業發展四個方面融入國際化元素,提升基礎教育各個學段的國際化內涵,拓展海淀教育國際化的廣度和深度,把海淀區打造成基礎教育國際化示范區。《海淀區基礎教育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著眼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立足海淀教育實際,結合海淀區基礎教育國際化試點研究,堅持“立足實際、整體統籌、創新引領、服務導向”工作原則;堅持“分層次、分階段、分步驟、有重點、有特色”的工作方式,形成政策引導、試點引路、項目引領、課題引申的工作格局。

我認為,不能因為我國教育存在著較大的東西部差異、城鄉差異就否認基礎教育的國際化;也不能因為強調教育公平就否認基礎教育的國際化。教育公平的核心是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資源,在教育過程中被平等地對待,以及具有同等的學業成就與就業前景的機會,也就是在起點、過程、結果三個方面要確保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而基礎教育國際化的理念同上述教育公平的原則是不矛盾的。

在我國部分地區先行開展的基礎教育國際化理論和實踐探索的區域,如上面講到上海市浦東新區、北京市海淀區、深圳市南山區、成都市武侯區等,都制定有3~5年中長期的基礎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規劃,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具體目標和試驗項目,旨在全面提升基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參與項目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絕非部分僅僅以出國為目的的學生。

(三)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探索應該是全方位的

我們首先要深化政策導向,建立擴大開放的創新環境。特別是要“化”質量、效率、評估等標準;“化”教師專業素質,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化”改革課程內容,促進跨文化學習;“化”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創造思維能力。

我以北京的兩所學校——北大附中和人大附中作為案例向大家介紹。

北大附中有四大學院:行知學院——自我管理,嚴謹規范;元培學院——深入學習,自主創新;博雅學院——自由博雅,通識教育;道爾頓學院——特色中外比較課程。北大附中的教改試驗打破班級界限,實行選課制、學分制、小班教學(30人),在專業教室上課,強調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作業強調開放性分析與論證、批判性閱讀和寫作,并進行過程性評價(模塊課程、作業、課堂表現、結課考試成績——學分認定、評價等級、積點)。 另外,科學課程的上課和實驗在同一專業教室進行,強調發現問題和試驗探究;技術課程強調設計、流程與實踐;體育課有五大中心活動課程(棒球、擊劍、橄欖球、跆拳道等),通過五大課程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在自主學習方面,北大附中有7個學生書院社區,4個書院賽事和節日(書院戲劇節、舞蹈節、籃球賽、足球賽),社團俱樂部(銀杏時報、創意媒體工作室、學長團),全天候開放圖書館。教改試驗的核心理念就是致力于培養個性鮮明,充滿自信,敢于負責,具有思想力、領導力、創新力的杰出公民,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熱忱服務社會,并表現出對自然的尊重和對他人的關愛。

人大附中的口號是教育國際化熔鑄中外精華,創新理念包括突破性創新、變通性創新、改革性創新等。人大附中在教育國際化的戰略層面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人大附中開設有100多門選修課,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非常豐富的探究式的多彩學習環境。

(四)抓好課程建設與改革是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核心

當前推進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渠道和方式較多,如組織學生到國外短期學習、組織教師及管理人員出國培訓、建立校際友好關系、開展各種連線活動、召開各種國際會議等。但筆者認為,抓好課程建設與改革應該是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核心。學校不應將引進多少國際課程作為評價國際化程度的唯一標準,而要給孩子們更多的多樣化選擇和國際理解的機會。我們要強調課程的現代性和探究性,突出學科前沿知識、交叉內容、新興學科領域的知識。引進的課程要完整,要適度,要處理好與統編課程的關系。

武侯區把加強國際理解教育作為突破口,匯編了《武侯區國際理解教育系列叢書》。全書分為《童眼、童心、同一個世界》(學前教育讀本),《認識地球村》(小學讀本),《走遍地球村》(初中讀本),《理解地球村》(高中讀本),《敞開懷抱,融入世界》(社區居民讀本),《國際禮儀文化》(職業教育讀本)和《英語溝通世界》(教師英語讀本)等,一體化地普及國際理解教育。

北京市21世紀國際學校的校本教材也很有特色。40余種教材中有公民讀本、有博識讀本、有英語科學系列教材(科學、生物、歷史、地理),參照引進教材編寫,為有意進入國際部高中的學生提前奠定雙語基礎,有初中部英語國際直通車教材等。21世紀國際學校強調對教材進行研究反饋,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五)把提高教師的國際化素養放在核心地位

教育國際化不僅對學生適應未來合作與競爭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而且還對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包括指導學生進行課題探究的能力、進行跨文化學術交流合作的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國際化不應該是個別教師的行為,而是全體教師都要參與,一定要有一套系統的培養教授國際課程教師的方案。中外教師同講一堂課,積極推動開展學科英語授課,推進教師出國進修,派遣教師參加孔子學院教學,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等。要通過各種組織形式來培訓教師,構建多樣化的教育合作學習交流平臺、遠程學習協作平臺、數字化創新實驗室平臺等。發展游學、校際交換,建立姐妹學校,舉辦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動等。以項目為支撐,師生共同參與,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各種活動中提高教師的能力。

北京王府學校是一所中外合作制學校,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國際課程。該校是美國大學理事會首家中國會員單位,學生入學即全面實施學籍、檔案、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學分管理的電子信息注冊,與美國大學理事會各會員校進行網絡連接。王府學校的現代遠程視頻教學系統可與世界名校進行實時視頻會談溝通、遠程教學、遠程面視和遠程會議。王府學校還引進了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理解教學、領導教學”教學法。該校師資結構達到“40∶40∶20”,即40%外籍教師,40%海歸教師,20%中國本土雙語教師。該校已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多元化國際課程體系、多元化國際考試中心、多元化國際師資隊伍。

二、提升我國基礎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思考

(一)既要規范對高中國際部的管理,也要鼓勵部分學校以教改為目的的國際部試驗

高中國際班是“出國留學熱”帶來的客觀需求。優質高中開設的國際部為高中生留學提供了便利,滿足了部分學生及其家長的多樣化需求,但一定程度上也給常規教學帶來了影響。不容否認的事實是,高中國際部各種費用驚人,部分中學靠高中國際部“創收”來解決教育經費問題,有經濟利益的驅動。國際部在師資安排、課程安排、教學質量方面都遇到了新的挑戰。我的看法是,一方面我們要規范對高中國際部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鼓勵部分學校以教改為目的的國際部試驗。

我舉北大附中和中加學校的例子。北大附中的道爾頓學院于2010年開辦,到現在一共有四個年級,100余人。道爾頓學院強調國內外教育教學改革比較——改革試驗場;中西課程比較——英語教學和中文教學(雙語教學)各50%;小班教學(每班15人),翻轉式課堂,自主性學習。道爾頓學院不開設專門的IB,SAT,A-LEVEL,AP課程,但用洋高考的標準整合資源:強調社會實踐,去非洲、以色列等地體驗、拓展、支教。道爾頓學院不搞封閉教學,所有活動都與其他三個學院平等開展。學生可選擇其他三個學院的課程;各學院的教師常常進行課程交流,共用實驗室,實行相通的教學模式,學生同樣參加軍訓等。道爾頓學院聘請了高質量的外教,所有外教都是通過北京大學聘用的,外教都是外國名校畢業,絕大部分會講漢語,有外國高校或中學任教經歷,外教同時還兼任科研任務。道爾頓學院不以盈利為目的,其收費并不高。

北京中加學校是北京市第一所實施普通高中教育的中外合辦的新型學校。2003年,北京中加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所高中課程改革聯系校,在國內率先實施課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008年1月,學校利用原有寬頻光纖多網合一的多媒體功能,從加拿大引進了交互式智能白板等多媒體教學設備,所有中國及加拿大的高中教學科目在國內率先實行了網絡教學,并形成了“班班通”的網絡系統。

(二)教育國際化必須是雙向交流,要及時、不斷地總結經驗

教育國際化在初級階段是以學習為主、引進為主、派出為主;而到了一定的階段以后,教育國際化必須是雙向的、對等的,使雙方受益,這樣的交流才有可持續性,才能長久。在樹立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戰略思維,搭建基礎教育國際化的平臺,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各個環節都要扎實落實,不斷總結經驗,避免抱殘守缺,固步自封。

我舉一個例子。北京大學工學院開展的全球教育交流項目(Global Education Exchange, GLOBEX)是北京大學工學院和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工學院之間達成的關于學生交換學習和合作研究的項目,旨在加深北大工學院與其他多所世界著名大學工學院之間的合作關系,為優秀的學生提供一個研究交流的實踐平臺。該項目由歸國美籍華人、長江學者、北大終身教授韓平疇所創。GLOBEX項目分為三個子項目,全球教育入境項目(GLOBEX Inbound)、全球教育出境項目(GLOBEX Outbound)和全球教育設計項目(GLOBEX Design)。 GLOBEX協議遵守平等、互惠、互利原則,不因種族、性別、年齡、民族、宗教或性取向而歧視申請者。

一是全球教育入境項目。外國學生在北大暑期學習一個月,與北大本科生共同全英文上課,強調世界不同國家工科學生思想、技能、知識的跨文化交融。教師是來自美國、加拿大、歐盟著名大學的教授。2013年暑期,有10個國家75名學生參加了這個項目。開設的課程有生物材料和生物相容性、計算二相流、制造工程、水力學與水文學的計算方法、光伏效應與太陽能等。二是全球教育出境項目。北大本科生在國外著名大學進行一個學期的全日制學習,其在國外大學所獲的學分和成績計入北大成績單。2013-2014學年,有12名北大工學院學生在匹茨堡大學、馬里蘭大學、特拉華大學、多倫多大學、西南威爾士大學學習。三是全球教育設計項目。起源于2008年的國際頂點設計項目(The International Capstone Design Program)由斯坦福大學發起,現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多倫多大學,北京大學共同合作,大學與企業合作,贊助企業包括舒耐德電氣、日立、波音、西門子、蘋果等。每個項目由3所大學的6~8名學生組成。2012-2013學年,8名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15名多倫多大學學生、34名北京大學學生共參加了11個項目。

特別要強調的是,我國教育國際化的進程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浦東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總結了以下四點經驗。第一,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步伐跟不上浦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目前,與浦東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相比,浦東新區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速度相對落后,無法滿足浦東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特別是在引進世界先進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辦學模式、管理經驗、特色教材以及培養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高層次創新人才等方面,與浦東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還應該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高的層次發揮應有的潛力。在引進國外課程方面,國際課程與本土課程缺乏融合,難以達到通過課程引進推動課程改革、拓展本地高中生國際視野的目的。第二,教育國際化的區域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第三,尚未形成教育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的雙向平等互動機制。目前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仍然停留在單個或幾個項目和活動的層面上,新區教育國際化的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多表現為單向的“引進來”,且“引進來”的范圍不夠廣;在已有的“走出去”的探索中,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缺少雙向、平等的互動機制。第四,制度和政策層面的不完善因素影響了教育國際化的深入發展。目前,新區的教育國際化的相關政策和制度還不夠完備,在實際推進中往往遭遇瓶頸,由此導致眾多教育交流與合作項目無法順利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層次和類型需進一步豐富,普通高中的中外合作辦學領域仍屬空白。在涉外政策上,由于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尚采用集中管理和平均對待的方式以及國家對外教育服務貿易的總盤考慮,直接限制了相對發達地區教育國際化的深入發展。

(三)處理好本土化和國際化關系的問題

教育國際化始終面臨如何處理好國際化與本土化關系的挑戰。如何在迎接國際化挑戰的同時保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國際化建立在充分理解本國教育特色基礎之上,通過開展國際化學習,使學生能夠理解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減少文化沖突,增強學生的國際素養。另一方面,在比較的基礎上,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避免全盤西化,基礎教育國際化不等同于“留學教育”,避免誤區。

如果一個民族無視或蔑視、舍棄或割斷自身歷史文化傳統,民族偉大復興從何談起?全球化、國際化越是深入,本土化、民族性越是突顯。我們要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明存續了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樸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這些理念與強調提升我國基礎教育國際化水平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