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術經濟與管理范文
時間:2024-03-19 17:42: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工技術經濟與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公路運輸;運輸經濟;預算;稅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交通運輸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公路運輸又是交通運輸的重中之重的部分。自我國實行經濟改革以來,公路運輸得到了高速的建設與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除此以外,國家還先后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方面的公路運輸交通法律法規、公路運輸經濟管理法規等,為道路方面的建設管理部門工作正式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市場經濟在不斷的進步,相關方面的發展對運輸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公路運輸方面的管理體制還需要更加完善的加強,有效地提高公路運輸的整體管理。本文針對公路運輸方面在經濟上的管理情況進行了分析、探討和研究,同時,結合當前我國經濟方面的發展情況,分析公路運輸的重要性,并針對相關方面的管理有效地提出相關的對策和方法。
一、在公路運輸的經濟管理中實施的重要性
公路交通運輸對于我國各地區的發展和城市之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公路運輸進行有效的經濟管理,不僅可以大力的促進地區與地區之間在經濟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時還有效的帶動了地方經濟水平的全方面發展,為地區商品的及時供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時還保持了物價的穩定性,從而全面的帶動地區在經濟方面的發展速度。
1、保證了地區商品的正常供給和物價水平的穩定
公路運輸模式是我國常用的一種物流手段,它具有穩定、安全、經濟等多個特點,廣泛受到商家們和買家們的青睞。商品的正常供給是維持物價穩定的必要條件,當經濟市場出現商品供應不夠時,商品的價格將會出現上升趨勢的狀態,當通貨膨脹時,商品的價格又會下跌。因此,為了維持地方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對公路運輸采取經濟管理手段十分必要。
2、保障了財產運輸的安全
公路運輸是我國的主要運輸方式之一,每天的運輸量數目非??捎^,為了保證進行公路運輸當中財產的安全,加強公路運輸的管理顯得至關重要。對公路運輸經濟進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運輸的整體水平,為所運輸貨品能夠安全抵達目的地提夠了有力的保障。
3、滿足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需求
商品經濟生產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衍生出市場經濟,而交通運輸業則是市場經濟的關鍵環節。隨著當今社會經濟水平的持續發展,各類公共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建設與完善,從而來滿足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4、促進了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
良好的公路運輸能力能夠吸引外資企業在該地區的投資,推動本土經濟及該地區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加深了該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經濟聯系,從而促使該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往來。因此,加強公路運輸的經濟管理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二、對公路運輸中經濟方面的管理進行加強的有效措施
經濟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經濟方面領域中,相關方面的管理人員需要進行相關的活動,從而道道某個方面或者某些方面實現最初預定中的目標,一般,相關的活動需要對經濟方面的管理內容、監督內容、組織內容、規劃內容和協調內容都采取相應的措施。也就是說,公路運輸方面的經濟管理內容,是相關方面的企業和相關方面的部門對公路運輸過程中進行的所有經濟方面活動中所進行的管理活動內容。
1、強化內部方面的管理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方面的環境中,公路運輸方面的管理所需要的進行的方面有很多,而相關方面的內部才是相關行業中最為重要的那個部分,公路運輸也不例外,對公路運輸的內部方面進行有效的加強和調整,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公路運輸在我國運輸相關行業當中的生存情況和發展情況,同時可以進一步滿足我國在市場經濟中的發展需求。
(1)建立起公路運輸相關市場上良好的反映機制。在相關方面的企業中建立其市場方面的發展部門,它的主要作用是開展市場方面的調研工作、預測工作和開發工作等多個方面的工作活動,經濟市場上的相關發展部門可以指定一定期限和不定期限兩種,抽樣式的或者隨即性的將貨物的來源和客流量的數據進行相關調查,方便有效的掌握目前運輸行業中相關市場上的變化情況,預測發展的未來藍圖。
(2)建立起相對完善公路運輸在人才方面的機制。當相關企業的管理工作人員處在最佳的狀態下時,企業的自身才能夠不斷的接近甚至完全實現管理方面的價值,同時有效的促進相關企業在管理中的完善和加強的進步。因此,公路運輸方面的相關企業需要建立其較為完善的人才機制,不斷的培養處有素質、有能力、有創新精神的全方面優秀人才,以此充實相關企業在管理方面的管理隊伍,并有效的保持這種方式的有效循環、
(3)強化起公路運輸相關企業在管理方面的規范。制定出符合相關崗位中工資方面較為科學化、合理化的標準,同時與工作效率相連接,進一步的完善自我方面的約束內容,有效的實施相關的職責權利,制定獎罰分明的對應制度,將公路運輸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行為和經營方面的行為進行規范化的約束,做到完全依法辦事、依法管理、依法經營。
2、加強預算方面的管理
預算方面的管理是我國在公路運輸的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核心部分,同時還是最為基礎的部分,對于預算方面的相關管理,在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完全采用預算方賣弄的法師方法來進行。一方面,把公路運輸中的經濟管理責任、經濟管理權利和經濟管理義務三方面相互結合,在激勵的制度下和良好的監督下作為基礎,將公路運輸中的經濟管理總體結構進一步的進行完善。另一方面,公路運輸中的相關管理部門和相關企業需要對預算方面的管理進行全面性的管理和監督,其存在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意義,對其要求充分的認識,同時運用先進的技術理念和管理理念對其進行相關方面的知道,將預算的編制轉化成為科學性質的全方面預算,讓公路運輸中的每一項支出都可以嚴格的按照制定的預算來進行計劃,從而有效地實施最終的管理制度。
3、強化渠道方面的管理
從基本方面的屬性上來分,我國的公路運輸中,設備設施可以清楚的劃分為社會方面的公益型設備和社會方面的經營型設備兩大類。社會方面的公益型設備就是相關方面的資金所來源的渠道是國家政府機關進行撥款所支持的項目,而社會方面的經營型設備就是直接性的公路運輸,其中的資金來源被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來源于國家政府機關以及國家地方性機關進行的財政支持,這個方面所支持的資金是一小部分,更多一部分的資金則是通過市場經濟方面的發展和市場經濟方面的效益最終獲得的。目前,我國需要多方面的發展期公路運輸中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強化性工作。首先,將燃油的稅費作為公路運輸中經濟管理方面的主要路線;其次,把股票和債券等方面的項目作為公路運輸當中建設方面的主要資金來源渠道;最后,按照國家方面的相關規定,將國外的資金引入到我國,讓國外給我國進行資金上的投資。
由于公路運輸在交通運輸業中所占比例極大,其發展程度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管理公路運輸設備的經濟投入與建設力度,提高公路運輸基礎設施的水平,以此推動我國經濟的健康增長,是我國現階段民生建設與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對實現公路運輸經濟管理的有益探討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促進意義,而且對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起到了推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秦忠麗.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路運輸經濟管理的研究[J].中國外資,2011年第12期.
篇2
1 強化文書檔案管理認識,創新文書檔案管理理念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事業單位的文書檔案管理過程中,需要以先進的思想來指導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特點,以便能夠更好的實現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因此,這便需要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者充分認識到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積極創新文化檔案管理的理念,將文書檔案管理納入到事業單位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這樣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在以先進思想的指引下,能夠更加順利有序的進行。
2 建立完善的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體系,保證文書檔案信息的完整性
在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設規范化的信息檔案建設標準和要求,明確數字化檔案資料建設、檔案信息安全、檔案資料管控等各方面的要求,逐步構建起系統完善的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體系,從而確保文書檔案資料管理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讀性。同時,還應該創新文書檔案管理的載體形式,制定標準的文書檔案要求,豐富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內涵,真正達到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為充分開發和利用文書檔案資料奠定堅實的基礎。
3 強化檔案管理人員培訓,打造高素質的檔案管理隊伍
在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提升文書檔案的管理實效性,便需要強化檔案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培訓,全面了解信息技術的操作方法與規程、信息檔案的管理方式與原則、信息的匯總和分析,不斷提升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同時,還應該強化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培養和信息管理思維鍛煉,讓檔案管理人員全面學習檔案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實務操作,逐步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為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實現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和流程化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礎。
4 制定系統的檔案管理制度,優化文書檔案管理
為了最大限度提升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的管理水平,便需要制定系統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增強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盡量影響文書檔案管理的水平。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文書檔案管理制度,是開發和利用文書檔案資料的重要途徑,所以需要在以往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調整,保證所制定的制度與單位發展的實際情況保持統一和協調。同時,需要科學的分配責任,制定完整的領導體制,構建系統的質量監督體系,以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文書檔案管理制度來強化文書檔案管理的實效性。
5 加強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強化文書檔案管理
篇3
關鍵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學;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4-0154-03
地理學經過長時間的學科建設和學科發展,教學課程體系早已相當成熟。隨著全球性的資源環境問題、生態退化問題、城市化問題等的出現,傳統的地理學已不適應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發展。國家教育部于1999年對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進行了調整,地理學由原來以學科分化為特征的自然地理專業和人文地理專業,調整為以學科層次為基礎、學科綜合為特征的地理科學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和地理信息系統三大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設置順應了時展的要求,理論上可解決我國現階段城鄉發展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
一、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介紹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作為地理學的二級學科,其目的在于培養具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能力的綜合性人才。該專業設立的時間短,但開設的院校數量相當多。據統計,自從1999年設立該專業開始至2006年底,開設該專業的學校已達125所。且開設的院校類型多樣化,既有綜合性大學、師范類院校、工程類院校,也有農林類院校和建筑類院校。該專業主要是面向如何正確處理、協調資源、環境以及城鄉規劃三者間的關系。已有的高校多建立在自然地理類、人文地理類、資源環境類、城市規劃類、管理類等已有學科的平臺上,并密切結合了地理科學、環境科學、城市規劃與管理科學的核心內容,涵蓋知識面很廣。該專業的主要應用方向有:土地利用與規劃管理、城市與區域規劃、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等。涉及的應用面相當廣,且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包括面向管理層的應用——研究區域人口、資源、經濟和環境等的協調發展;面向操作層的應用——工程化的趨勢。近年來,隨著城鄉規劃體系層次的發展需求不斷深化,相關學科知識交叉性的日趨增強,資環專業相關學科的研究領域也不斷拓廣、拓深,可研究范圍逐漸擴大、研究層面日益拓寬,具有特色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逐漸顯示出其發展生命力。
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受人才市場需求的影響,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速度迅猛,設置該專業的高校數量在1999年僅有32所,2002年達到55所,2006年則增至125所。在該專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多年的辦學實踐經驗和日趨嚴峻的學生就業壓力說明,資環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正受到多方面的挑戰。尤其是逐漸增加的就業難度和近似飽和的人才需求市場對該專業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該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凸顯:
1.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厚基礎、寬口徑。開設該專業的院校類型多樣,如綜合性院校、理工院校、農林院校、地礦院校。學校所依托的基礎平臺多元化,為了體現、突出學校特色,不少高校都基于優勢學科和平臺開設了一些方向模塊課程,致使過早地脫離了地理科學這一專業的“母體”。但受傳統的、經典的地理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影響,多數院校在設立之初并無明顯特色。
2.資環專業開設時間較短,各高校專業人才不足,師資短缺現象較普遍。開設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雜亂無章,專業培養方向不夠明確,課程教學體系結構不盡合理,實踐性教學環節相對薄弱。課程體系構建較盲目和隨意,大多院校基本上采用類似的專業培養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設置,將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管理科學作為專業主干課程,片面的追求專業主干課程的細而全。有些高校的特色方向與依托的平臺近似,并沒有形成分流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機制。實踐性課程設置也大都依賴原有專業條件,缺乏實踐創新體系。
3.現行課程體系培養的畢業生就業去向不明確,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從專業的培養目標上看,資環專業的寬口徑,可使該專業的畢業生能在城市建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以及相關教學研究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就業。但由于該專業與其他專業有較大的專業課程重疊,致使該專業的畢業生與城市規劃等老牌專業的畢業生相比,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競爭力不強。雖然不少學校設置了幾個特色專業方向,力圖將學生送往對口的部門工作,但效果不明顯,結果不盡如意,導致學生就業并沒有固定的行業領域。此外,隨著該專業就業對口單位對用人的學歷門檻、綜合素質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更使得資環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問題愈加突顯。
據調查,全國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多樣化,去除考上研究生要繼續深造的人數占較高比重外,其余的就業類型比例分布較均勻,分布在各類機關、企事業、科研設計單位、工程單位及部隊等,畢業生就業方向呈現出“滿天星”式的局面[3]。
三、當前地理學新技術介紹
近年來,地理學受到大量新技術的沖擊,并逐漸與之相滲透、融合,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專業方向[4]。新技術主要有:①地理信息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以空間數據庫為平臺,可對地理空間數據進行實時采集、數據更新、數據處理、空間分析及為各種與空間位置有關的實際應用提供咨詢和輔助決策,是空間信息技術的主要部分。它以空間分析和地學應用模型為支撐,實現各種信息的模擬與綜合分析。GIS使得地理學家更加便利的分析、挖掘已擁有的地理資源和信息,為進一步的地理研究應用提供強有力的輔助決策支持。②遙感。遙感技術是指在遠距離不接觸目標物體前提下,可根據接收到的物體所反射、發射的電磁波來判定、測量并分析探測目標物體的性質。從資源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到實驗室分析,遙感都為地理學家提供了主要的數據信息來源。隨著遙感向“三高”(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輻射分辨率)的發展,大量復雜的地理問題都可直接或者間接地借助于遙感得以解決。③測量與地圖學。測量和地圖學提高了地理工作者對地理數據的獲取、分析和結果輸出等工作的效率,并對地理空間數據的深入分析和對數字制圖的標準化、規范化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④時間分析和空間分析。通過對長期積累的地理資料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可以獲得具有規律性的地理知識??臻g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功能,是GIS區別于其他類型系統的一個主要標志,可為地理知識的空間表達提供重要的依據。⑤計量地理學。該學科運用多種數學統計的方法,從更高層次上來分析、理解、解釋地理現象,側重于用多種經典數學模型來對地理學進行定量表達。
四、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優化
當前,關于資環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優化的研究并不多。要對資環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必須認真分析社會人才需求、客觀分析專業定位,要突出專業方向,體現學科特色。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適應面廣”的原則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專門人才,結合現在通用的“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結構,在上述地理學科新技術支撐下,采取了相關優化措施。
1.調整課程結構。開設了該專業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選修課數量偏少、范圍偏窄,在教學計劃中占分值比重偏小的現狀。應考慮適當壓縮專業必修課的比重,加強專業選修課的比重,提高選修課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重。經綜合考慮,各類課程的學分結構可調整為:必修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占60%~65%,選修課占35%~40%。選修課在專業培養中地位十分重要。
2.基礎課模塊?;A層次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對專業有明了、宏觀的認識?;A課程可為其他課程的開設提供鋪墊,基礎課程的開設對專業的建設方向意義重大?;A課主要有自然地理學、地圖學、管理科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地球信息科學、測量學等。
3.專業必修課模塊。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綜合性很強,其主干學科為地理學、環境科學、地球信息科學。為了明確專業定位,反映學科特點,突出專業特色,專業必修課模塊應包含自然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遙感技術與應用、地圖學、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生態學、管理學、GPS原理與應用、計量地理學等課程。突出地理科學和生態科學及相關科學的地位,培養學生基于人地關系和區域規劃視角下對資源、環境等全面觀察、深刻思考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時代,更應充分利用信息科學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等“3S”技術,培養綜合能力型人才,以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4.專業選修課模塊。高??筛鶕延械幕A條件、學生對課程的多種客觀需求以及社會對畢業生不斷變化的需求狀況,靈活開設“課程超市”,讓學生有更多的課程選擇范圍。課程應多樣化,明確方向性和靈活性,以拓寬學生的選擇空間,讓學生進行“自助式”的課程消費。
5.教學實踐環節。教學實踐環節是專業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分散性實習、集中性實習、教學實習、野外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其中社會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均在企事業和政府部門中進行。學生通過在不同階段的實習,將城鄉規劃與管理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各項實習環節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分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等。還可以酌情對興趣濃厚、獨立能力較強的學生增設具有高難度訓練和科研雙重性質的第二課堂,經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全方位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增長見識,拓展視野。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專業培養、課程設置、技能培養等環節都大量的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測量與地圖學、計量地理學等地理學新技術的支撐。以社會市場對人才需求為導向,按照現代社會綜合素質人才質量觀,以“3S”技術應用和物質層面上的城鄉規劃管理為重點,將多專業學科交叉滲透、互相支撐、協調發展。為了培養既擁有扎實的地理學專業思想內核,又能掌握城鄉規劃管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的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在專業課程設置時,可以基于突出地理學科新技術,優化課程設置,建立多學科融合、分層次、多模塊的教學體系,探索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工程項目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吳云清,張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創新立體化模式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73-74.
[2]鄒家紅,袁開國,劉艷.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優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8(1):110-113.
篇4
關鍵詞:元認知;化工技術經濟;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9-0149-02
近20多年來,元認知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并對教育實踐產生了一定影響。元認知(Metacognition)一詞最早出現自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拉威爾(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認知發展》一書。所謂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即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和控制。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調控自己的思維過程[1]。近年來,作者針對本?;I新設的《化工技術經濟》這門課程教學中面臨的重難點問題,積極創新實踐,將元認知教學法融入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投身傳統課程教學,積極創新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充分認清《化工技術經濟》課程教學面臨的矛盾瓶頸,即明白“為什么”的問題
為了培養具備一定經濟知識的復合型化工人才,《化工技術經濟》被引入到化學與化工相關專業的本科教學中?!痘ぜ夹g經濟》教學主要存在問題有四個[2]方面
(一)覆蓋面廣
《化工技術經濟》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從課程的編制看,課程所涉及的學科包括經濟、管理和化工三方面的知識。從學科的形成來看,本學科起源于工作實踐,服務于實際工作,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作者發現部分學生對課程興趣不大。
(二)教學法單
傳統工程教育方法單一,過分強調專業化、科學化,忽視工程本身的內涵教育即工程意識、質量意識、成本意識和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學生的目的不明,重視不夠,學習積極性欠佳。
(三)吸引力弱
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從經濟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對技術經濟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難以掌握透徹,死記硬背一些公式和概念,對課程在將來工作的作用理解不足。
(四)理論性強
課程編排前后雖然有銜接,但是前后兩部份都存在理論性太強,實際例子太少的問題,老師感覺課程難以講深講透,學生感覺課程枯燥。
二、準確理解元認知教學法理念的實質內涵,即明白“做什么”的問題
元認知教學法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必須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實際,重在打好基礎,促進發展,體現綜合性、開放性和實用性。
(一)核心上凸現“學生主體”
傳統的教學方法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元認知教學法則以“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理念,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重在以“讓每個學生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觀為根本,這是該教學法的核心理念,也是《化工技術經濟》課程設計的根本落腳點。
(二)目標上致力“打好基礎,促進發展”
教學目標直接制約著學生生活的內容和形式。傳統教學法的指向是單一的認知領域,課程目標的設計忽視滿足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學生的整個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書上,學習知識缺乏現實感和實際意義,甚至背離了學習者健康發展的需求。元認知教學法致力于“打好基礎、促進發展”這一特點。從定位知識技能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課程與生活的關系等方面著手,看重學習者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方式上突出“探究式、發現式學習”
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與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以記憶模仿為主,學生的學習成了純粹被動的接受與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元認知教學法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轉變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成為本次作者教學中的一大亮點[3]。
三、切實把握元認知教學法在《化工技術經濟》課程中的實踐運用,即明白“怎么做”的問題
(一)結合案例分析學
案例分析是用實際案例的分析討論,使學生能夠生動地、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點,從而提高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化工技術經濟的基本原理中關于資金的時間價值,單利與復利的計算公式。雖然簡單,但兩者公式相近,同學們對兩者之間的差別體會不深,而且計息周期對結果的影響也很大。通過舉例分析發現,1000元存銀行3年,年利率10%,三年后復利的計算結果比單利多31元,差距并不明顯。于是再例證解放前地主階級盤剝貧農高利貸之利滾利政策,也就是我現在所說的復利,貧農張大伯向地主借款3元,被勒索“月三分”利息,張大伯10個月后才還清債務,經計算這筆債務為41.31元,而如果按單利計算,結果為12.00元。不難看出,僅10個月的時間,單利與復利之間的差距之大,認清了地主階級剝削貧下中農的血淚帳。
(二)課堂討論互助學
課堂討論是元教學法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師應結合本課程教學重點、難點,圍繞國內外的現實問題,給學生布置討論題,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逐步深入地進行討論。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同學們了解了技術經濟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上完第五章關于不確定性分析及風險決策,以大家感興趣的主題――個人理財來展開討論,安排1課時時間,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賽,辯論賽分高低風險投資兩方,一方為保守理財方式,如存銀行收取小額利息,或者近期網絡上流行的各種理財產品――余額寶、理財通、活期寶等低風險產品;另一方為高風險投資,如投資兼職創業,或炒股等。學生們自愿選擇哪一方,一部分學生認為,作為學生,經濟還未獨立,應適合低風險理財方式;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圍內,可以適當進行一些高風險投資,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創業、炒股等方式可以很好地鍛煉一個人的能力,以使自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雙方各執一詞,論據充分,證明學生在課前做了足夠的準備。最后低風險投資方獲勝,通過這一結果,老師總結,在風險決策過程中,應考慮自身的條件,權衡利弊,作為學生應以學業為重,適當做一些低風險理財產品,有利于形成節儉的好習慣,利于了解一些財經類知識,然而在進行高風險投資過程中,一旦失敗,將超出自身承受范圍,不良后果難以估量。且在投資過程中,因高風險,投資者會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影響到學習,得不償失,因此,對于學生來說,進行高風險投資應該慎重。
(三)角色轉換體會學
在《化工技術經濟》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挑選難度不大的部分內容交給學生來講授,讓學生擔任教師,登臺講課?;ぜ夹g經濟課程從第二章到第五章內容涉及原理與方法,難度較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費勁,因此以課堂講解為主,后面幾章是應用性分析,難度較易,如第七章項目可行性研究,整章內容較多,也比較重要,如果課堂講解,至少需要4學時,且概念性知識較為枯燥乏味,筆者將這一章內容交給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負責一小節內容,準備好課件,進行課堂講解,學生們對課堂效果進行評比,得出最佳小組。學生要想講好課,必須認真鉆研教學內容,查閱大量資料,準備講稿和課件。這種角色轉換形式,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熱情,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講和學”的快樂和滿足,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材料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課堂氣氛也有促進作用。后來在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反應,對這次課堂互動課印象深刻,證明此次課堂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永兵,左丹,鄒孟言.元認知學習策略與高校體育教學的結合探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5,28(3):81-83.
篇5
關鍵詞:公路施工; 平整度; 影響因素; 對策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的公路交通建設也迎來了新。公路施工技術的控制是保證公路工程質量的中心環節,只有嚴把技術關,才能從基礎上保證完工后公路的安全運營。本文便是對公路施工技術控制的探討,首先分析了公路施工技術控制的內容和重要性,然后介紹了公路施工技術控制的原則,最后,提出了一些對公路施工進行技術控制的建議性措施,以期能夠對公路施工技術控制有所裨益。
l公路施工技術控制的內容
現代公路施丁的地質情況復雜、施工技術難度大、技術含罱高等特點使得公路施工企業必須通過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科學開展.保障
工程的順利施工。公路施上技術管理是一項貫穿于公路施工傘過程的、全方化的管理工作。一般認為,根據在施工過程中通常開展的技術活動應該建立以下幾種管理制度:圖紙會審及設計變更技術核定制度、施工日記和施工記錄制度、技術交底制度、材料驗收制度和工程驗收制度。
首先要進行圖紙的會審。主要審核以下幾點內容.a設計是否符合有關技術規范的規定;b圖紙及設計說明是否完整、齊全、清楚;c.主要結構的設計在強度、穩定性方面有無問題:d結合單位自身條件,看施工裝備能否滿足設計要求;e.路基、路面、橋梁和涵洞等各種圖紙之間是否有矛盾五設計所選用的各種材料能否滿足設計需要。其次技術交底制度。通過技術交底,使每一個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工人都明確了所擔負的工程任務的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等特點。做到心中有數,這對工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公路施丁技術控制的重要性
高等級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是現代公路施工管理體系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公路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綜合管理水平以及施工質量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技術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項準備、加強施工過程重點難點控制、科學管理現場施工、優化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資源消耗進而達到質量、進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諧統一。簡單說做好施工技術管理丁作就能掌握住工程施工的重心,為下程順利實施提供最好的服務和保障。通過技術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項準備、加強施工過程重點難點控制、科學管理現場施工、優化配置提高勞動牛產率、降低資源消耗,進而達到質量進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諧統一。公路施工的技術控制工作對公路施工企業各項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做好施工技術控制工作就能掌握住工程施工的重心,為工程順利實施提供最好的服務和保障是施工企業錨鹼市場競爭力提高的關鍵。
3公路施工技術控制的原則
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總體原則.應本著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從全局出發,堅決貫徹國家和地療有關技術政策弦規,把施工技術工作與經濟效益、日常技術管理、生產實踐過程緊密聯系起來。遵循科學性,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施工技術管理的工作。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3.1嚴格按照科學技術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機具設備安全施丁等具體技術要求進行管理對采用的新技術應經過實驗。
3.2遵守經濟節約的原則,要把企業和國家、當前和長遠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傘面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分析,對重要的施工部位進行多方案比較。
3.3貫徹圈家經濟政策。認真貫徹同家經濟法律政策.陽家經濟政策足根據自然資源的特點.依據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以及同家不同時期的技術經濟狀況而制定的。必須嚴格執行。
3.4協調一致的原則。為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必須在確保下程質罱和施工安傘的前提下。應用科學的汁劃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實現牛產和消耗協調,允分開發時間、地域、人力、物力、財力的最大潛能,在既保證施工生產需要,又避免頻繁調動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配置備類人員的數量。
3.5全員技術標準化意識原則。對質最的認識.有一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認識過程,工程施工人員要加強學習,深刻領會標準內涵,對標準化工作進行策劃,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堅持做好標準化工作的考核和持續改進標準化工作。在工作積極貫徹落實。
4公路施工技術控制的措施
本文將從公路施工的不同階段具體地來分析施工中的技術控制:
4.1施工準備階段的技術控制。
公路施工前的技術控制工作是公路施工技術控制的準備階段,是指導后期施工技術控制與施工管理的基礎,在具體的過程中,公路施工工藝與技術的選擇需要根據地質勘探情況、工程所在地氣候特點等進行。在施工準備階段,所做的技術準備工作是為了創造有利的施工條件.從而保證施工任務得以順利進行.其主要內容及基本任務是解和分析建沒工程特點、進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觀條件,編制施工絹織設計,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及時地從技術、物資、人力和組織等方面為工程創造一切必要的條件,使T程施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降低丁程成本。
4.2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控制。
在公路施工的技術控制中,著重是對施工過程工藝參數的控制,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質量.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管理也就是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是整個工程的主要內容,其具體的內容包括:按圖施工;優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及時檢查施工進度和計劃執行情況;做好施工記錄和隱蔽工程檢查記錄;做好施工資料的積累和整理。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管理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有嚴謹的態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3工程試驗的管理。
試驗工作是高速公路施工中最摹本的一項工作,同時也是一項關鍵工作。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試驗工作基本上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原材料試驗。為工程選定合格優質的原材料;提供各種施工配合比,作為施工的依據;進行工程半成品的質量檢驗;配合技術、質量部門進行檢查管理工作。試驗工作中應注意以下阿題:高速公路的試驗工作必須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儀器的精度應符合要求:要注意試驗工作的科學性、嚴肅性,尊重原始數據,真實地反映工程的實際.隋況;要注意收集試驗資料,妥善保管。
4.4竣工后的技術控制。
公路竣工技術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存竣工技術總結與技術文件的編
制兩方面。工程竣工后公路施工單位應組織技術、試驗及相關人員進行預驗收,進行以試通車為主的實驗檢查,填寫交工報告和技術總結。必須符合單位工程質量竣工驗收的合格標準,單項工程必須達到使用條件或滿足生產要求.高等級公路竣工技術管理巾的技術總結結技術文件編制上作必須與實際施工記錄為基礎。對工程施工過程進行真實的總結.避免擴大成本。同時還要認真核對丁程最,為竣丁結算奠定基礎。
5 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公路建設步伐加快,我國公路施工企業的技術控制工作還處于傳統的粗放剖管理狀態下,使得公路施工技術控制工作不能滿足施上技術要求,因而加強對公路施工技術控制的探討成為刻不容緩的技術問題。在工程施工的技術控制中加強對技術管理人員的培訓,從總體上保證施工技術的控制。
6 參考文獻
篇6
注重施工技巧從企業生產到園林工程項目的施工,都應嚴格按照流程來開展工作。同時,在遵守施工流程的前提下,充分重視與把握施工技巧。如在種植一批苗木時,應對施工人員數量、施工先后順序、資源配置等予以合理的調配。同時應加強各技術管理人員之間的技術溝通與交流,以有效防止窩工或成本增加現象的發生。
加強苗木采購的控制苗木栽植工程是園林工程項目的關鍵性工程。因此,應加強對于苗木的多項考核指標的控制,以確保苗木的質量。園林工程項目所需的苗木種植量非常大,而且品種、規格相對比較復雜,同時對于時間要求也較高。要全部從當地來獲取適生、適齡、符合規格的苗木并不現實,因此需要從外地調運來加以補充。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從外地所調運苗木的適應性又很難得到保證,加上長途運輸對苗木造成的傷害,造成了苗木質量與成活率的下降。因此,應確立嚴格的采購渠道,從苗木選擇、運輸等各個環節設專人負責,層層把關,以確保苗木符合設計施工要求,同時還要杜絕弱苗、病苗等不合格苗木的進入。
加強后期的運營維護在園林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完成后,還應加強后期的養護與管理,特別是水的管理,在高溫少雨季節應合理增加灌溉水量與次數,以滿足苗木的正常需求。同時定期進行苗木檢查,及時預防與控制苗木病害,以防止大面積病蟲害的發生。此外,還應建立防護制度,落實防護責任。
強化園林綠化植物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后期的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應加強綠化樹木管理工作,以提升綠化植被成活率,在為園林營造出立體生動景觀的同時,降低工程造價,提升園林綠化項目的技術經濟合理性。
肥水管理種植時應根據植物土球大小挖穴,并填充一定厚度的肥沃土層。施肥過程中,應根據樹型、樹齡等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施肥方式。對于觀花觀果的灌木,應適量增加P、K肥料。此外,還應加強幼樹的管理,做好防寒保濕工作,確保樹木正常生長。
樹型的管理對于綠化樹木的樹型,應加強藝術設計,做到樹型疏密有致、有型有款、重點突出。對于喬木而言,應盡量確保樹干筆直挺拔,不應過早拆除種植時的固定栓護桿,以免造成樹干的彎曲。在成年大樹的管理過程中,應及時鋸除不規則的樹枝,防止逢雨雪天氣造成樹枝折斷而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應盡量確保灌木的整齊有致,可將其修剪成圓球型、扇型、蘑菇型、椎樁等不同的圖案,以帶給人們良好的視覺效果與舒適的心理感受。在此過程中,還應及時去除喬木與灌木的枯枝落葉,確保樹干的筆直干凈。
病蟲害防治天牛、木虱、潛葉蛾、潛葉虎、介殼蟲、金龜子等是喬木、灌木的主要蟲害,應選擇相應藥物科學防治;對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可定期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藥物預防。除了采取藥物防治措施之外,還應及時清理枯枝落葉,做好清潔工作,必要時應先對樹木進行修剪再噴藥。2.4花卉合理配置花卉作為園林綠化施工項目必不可少的元素,對提升園林綠化視覺景觀效果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花卉管理過程中,應注重對立體空間資源的配置,將空間分成上、中、下不同層次,通過對不同色彩、葉形、高度等因素的合理配置,形成一個完善的立體植被景觀群落。同時,還應將綠色植物的色彩季相變化特點融入到園林綠化過程中,體現出季節上的色彩對比,能創設出四季不同的別致園林植被景觀。
結語
篇7
關鍵詞:成本控制技術
中圖分類號: F4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推行工程項目責任制,切實有效的加強成本控制,基于有效的企業管理制度。為有效的控制工程項目成本,應主要從勞務與合同控制、施工部署控制、材料控制、施工機械控制、質量與工期、變更與索賠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一、勞務與合同控制
1、一般說來,人工費約占工程造價的10~15%,人工費主要根據工程項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單價而確定。城市建設勞動力的主要來源是外來民工,在施工現場中以班組承包的方式居多。由于勞動力來源不同,技術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有必要對各個班組進行篩選,選用技術熟練的班組承包各工種的施工作業。另外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特點,選擇信譽好、有實力的分包隊伍。這樣能從現場施工作業這第一道環節控制施工質量、減少浪費、縮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價。
2、簽訂合理可靠的有效合同,確定好各方承擔的合同風險。根據規模不同,選擇不同的合同類別,防止勞動糾紛發生。
二、施工方案控制 在工程項目開工前,根據施工圖紙和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否先進、合理不僅直接關系到施工質量,也會影響工程造價。由于工程開工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不論在技術方面或者組織方面,通常都有許多方案供施工人員選擇。不同的施工方案,其經濟效果是不同的。管理人員應結合工程項目的性質、規模、工期、勞動力數量、機械裝備程度、材料供應情況、運輸條件、地質條件等各項具體的技術經濟條件,對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進行優化,提出改進意見,使方案更趨合理。施工方案應體現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選用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如在基礎施工階段,土方機械的合理選用和配合、基坑圍護方案、井點設置等都對工程成本產生較大的影響。
1、施工方法、施工技術的采用以簡化工序、提高經濟效益為原則。在選擇施工方法和安排施工流程中,考慮其合理、可行的同時,還要考慮經濟上是否合算。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簡化工序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施工技術。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更有效控制了工程項目成本。
2、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嚴格控制措施費用在確保合同工期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安排施工進度,以盡量減少搶進度趕工期而增加的各項措施費。遵循均衡原則安排施工進度,在編制施工進度計劃時,應按照工程項目合理的施工程序排列施工的先后順序,根據施工情況劃分施工階段,安排流水作業,避免工作過分集中,有目的地削減高峰期工作量,減少臨時設施的搭設,避免勞動力、材料、機械耗用量大進大出,保證施工過程按計劃、有節奏地進行。在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省去一些非必須或可有可無的施工和技術措施。
3、運用價值工程法施工單位項目部應該運用價值工程法對項目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分析,努力找出節約工程投資的潛力,從而達到節約投資,創造更高效益的目的。
三、材料控制 材料費在安裝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預算價值70%左右。因此材料用量、材料價格對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影響很大,只有嚴格按照清單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確定材料價格,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由于材料品種和規格多,用量大,所以其變化的范圍也較大。因而,只要能控制好材料費的支出,就掌握了降低成本的主動權。
1、材料用量控制 材料需用量計劃的編制應遵循適時性、完整性、準確性的原則。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每月應根據施工進度計劃,編制材料需用量計劃。計劃的適時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計劃的提出和進場要適時。計劃的完整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計劃的材料品種必須齊全,材料的型號、規格、性能,質量要求等要明確。計劃的準確性是指材料需用量的計算要準確。另外,需用量計劃應包括需用量和供應量,合理的按工程實際需用量進行供應,且有序的安排現場材料使用到位,供應及時。為了控制好材料成本,必須按施工進度計劃采購材料
2、材料價格控制應依據工程量清單單價,控制主要材料價格。對于主要設備、材料、應統一采購,既保證工程質量、工程進度,也有利于造價的控制。采購前應掌握材料、設備的報價和用量。采購時要及時認真地分析材料市場的價格走勢,對商品材料的采購應多家比選,對大型的建設工程項目則應組織專業招標,在質量、服務、價格方面反復比較,從中選優;材料設備進入施工現場要有嚴格的驗收制度,對其數量和質量進行簽收,不符合要求的,堅決拒簽。
3、材料使用控制 實行限額領料制度。材料在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材料消耗定額和工程進度安排用料,并對材料使用量上進行監督,防止浪費,合理使用資源。限額領料制度可采用定額控制和指標控制。定額控制指對于有消耗量定額的材料,以消耗量定額為依據,實行限額發料制度。指標控制指對于沒有消耗量定額的材料,則實行計劃管理和按指標控制。另外,準確做好材料物資的收發計量檢查和投料計量檢查。計量器具要定期檢驗,校正,計量方法必須全面、準確。四、健全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合理安排工程工期工期、質量和造價是工程建設的三大控制目標。對于一個工程,實施了嚴格的施工管理和先進的施工技術,工程質量要求已達到規范要求,在此基礎上,再增加更多的資金投入,對提高質量的用途也不會很大。因此,在質量與造價的關系中,既不是造價越高,質量越好,也不是造價越低,質量越差,而是應嚴格按照現行施工規范要求施工,高于或低于規范要求都將導致工程成本變化。
篇8
關鍵詞:公路施工技術管理內涵特點原則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公路交通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和保障作用日益明顯,各地區公路建設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一流的技術決定一流的質量,而先進的技術管理水平對于技術和質量的保障至關重要,只有認真落實相關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保障整個施工過程的質量以及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概述
1、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內涵
公路施工的技術管理,就是以合同條款和技術規范為依據,通過一定的組織系統,按照規定的程序,運用各種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最終質量達到一定的標準,滿足設計要求,實現設計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它一般指與技術保障、技術數據、技術文件有關的管理活動,通常包括技術方案的編制、施工過程中日常技術管理、工程測量管理、工程試驗管理、工程變更管理、工程技術檔案管理等項工作。
2、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特點
(1)技術管理的系統性
公路合同要求采用項目法施工,項目管理機構應是集人、材、物為一體的實體項目部。然而在實施中為了便于管理,施工企業結合工程的實際分布情況均設置作業分部或工區,負責相應區段內的工程內容,并且公路工程大都具有地質或地形復雜,技術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等特點。因此項目的技術管理必須“一盤棋”,重大的技術方案的制定,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施工技術總結和竣工文件的編制必須由項目部統一策劃、布署,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和技術方案的制定等所有程序審批必須由項目部完成。技術管理具有點多面廣,材料繁雜等特點,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系統管理尤為重要。
(2)技術管理的及時性
施工現場的突發事件在施工過程中是經常發生的,尤其是地質多變,結構復雜的工程。因此,技術管理對施工中突發事件必須反應敏捷,處理及時準確; 對施工現場出現的施工隱患也必須周密思考、及時解決; 對安全隱患的技術處理更要及時、準確,才能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技術管理具有及時性。
(3)技術管理受合同管理的指導和制約
合同文件是合同管理的基礎,是制約甲、乙雙方行為的準則,是甲、乙雙方聯系的紐帶,準確、系統理解合同文件是對每一位參建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直接體現管理者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合同管理對施工技術管理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制約性。如何結合工程特點利用合同賦予承包人的權利,避免潛在虧損,這就需要研究和分析合同,通過有效合同程序,挽回損失,為企業創效益。
二、公路施工技術管理原則
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總體原則,應本著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從全局出發,堅決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技術政策、法規,把施工技術工作與經濟效益、日常技術管理、生產實踐過程緊密聯系起來。遵循科學性,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施工技術管理的工作。
1、協調一致原則
為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必須在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應用科學的計劃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實現生產和消耗協調,充分開發時間、地域、人力、物力、財力的最大潛能,在既保證施工生產需要,又避免頻繁調動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配置各類人員的數量。對于施工用的機械設備、工具、周轉件消耗材料等盡量減少到最低限度,極盡可能使其重復使用,減少費用,降低成本。
2、可持續發展原則
施工過程中,要考慮到對子孫后代的影響,做到:既滿足當代人的要求,又不對子孫后代的生存造成威脅,要把企業當前利益與國家的長遠利益相結合,按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對工程進行全面的經濟技術比較分析,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3、嚴格貫徹國家的經濟法律法規原則
國家經濟法規是依據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以及國家不同時期的技術經濟狀況而制定的,施工企業必須不折不扣的踐行。如節約木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節約土地、保護農田;施工機械化、施工管理科學化等都要嚴格遵守。
4、全員技術標準化意識原則
對質量的認識,有— 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認識過程,要加強學習,深刻領會標準內涵,對標準化工作進行策劃,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堅持做好標準化工作的考核和持續改進標準化工作。
5、對“四新”技術的應用推廣要堅持經過試驗鑒定的原則
“四新”技術是指:經過省、部級行業主管部門鑒定或評估,準備在建設工程中推廣應用,且已經制定了企業技術標準,但尚無國家、行業和地方工程建設標準的先進、成熟、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和新材料。對“四新”技術的應用推廣要堅持經過試驗鑒定的原則,保持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為企業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
三、提高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對策
1、提高施工準備階段的技術管理
在施工準備階段, 所做的技術準備工作是為了創造有利的施工條件,從而保證施工任務得以順利進行,它的主要工作內容及基本任務是了解和分析建設工程特點、進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觀條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及時地從技術、物資、人力和組織等方面為工程創造一切必要的條件,使施工過程連續、均衡地進行,保證工程在規定的工期內交付使用。而施工組織設計是指導工程項目進行施工準備和施工的基本技術條件,具體應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強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組織工作,對參加編寫的人員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最后匯總,修改定稿。然后,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依據、編寫格式、基本內容應有統一規定,實行標準化管理。
2、完善技術管理制度
組織編制企業生產、技術、設備、安全、環保、質量、計量等管理制度。協調解決生產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對生產性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同時負責對外技術交流,收集有關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技術信息供領導參考決策。建立以技術負責人(或總工程師)為首的,自上而下實行技術業務統一領導和分級管理的一個系統, 并根據需要設立各級技術管理的職能機構和職能人員, 各級職能機構都有明確的職責范圍,并建立各級責任制,除此以外,還要建立和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只有健全嚴格的技術管理制度,才能把整個企業的技術管理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在施工過程中, 對于那些隱蔽工程,每次都在下一工序開工前,由技術員通知監理工程師進行了檢查、驗收,最后得到確認。
3、技術管理工作的組織實施與革新
公路施工技術管理工作不能固步自封,止步不前,應經常走出去進行學習交流, 在借鑒其他先進技術和有效管理經驗基礎上, 結合本身需求和實際情況, 不斷推廣實踐和學習吸收。施工技術組織實施主要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機械化水平,建立和健全技術管理組織機構和技術責任制度。實行技術責任制的目的是保證各技術崗位都有技術負責人, 防止和杜絕施工中責任不清或無人負責現象。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認真落實技術交底和技術檔案管理制度。圖紙會審要求要有組織、有領導、有步驟地進行。未經會審的施工圖紙不得用于施工。技術交底工作可分級進行,分級管理,目的是使全體參與職工施工進度;提高工程施工質量,保證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合理節約施工資源,降低施工直接成本; 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變更管理, 爭取最大工程施工效益。技術革新主要是對陳舊的施工工藝和操作方法進行改革或優化、對施工設備和工具進行改進提高效率、對原材料方面進行改進降低消耗或綜合利用、應用先進管理方法、完善施工實用技術等, 對于重大技術改造方案和新技術應用方案應作為重大課題系統地進行研究論證, 最終企業通過技術組織實施和施工技術革新,不斷提高生產水平。
4、提高工程測量管理
高速公路從工程開工前交接樁開始, 經過工程的各個階段,直至工程竣工測量,都需要有全面、細致、精確的測量工作做保證。為完成測量工作,應建立測量管理組織,配備有相當經驗的技術人員、有實際操作能力有上崗證的測量工人,設置相應等級并經檢驗合格的測量儀器和工具, 各級測量組織既要分工明確,又要緊密配合,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測量工作。對測量儀器的的管理要根據工程內容配備數量、精度上符合要求的測量儀器和工具,并應對測量儀器定期進行檢驗、校核、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導線點、水準點等測量標志是放線定位的依據,也是施工的保證,要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教育,加強保護測量標志的意識。
5、有效完善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管理
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管理也就是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是施工技術理的主要內容。作為項口部為了實現質量、工期、成本、安全的預目標,必須加強施這一過程的技術管理,其具體內容包括:第一,搞好圖紙會審,堅持按圖施上。第二,編制并優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第三, 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實施。第四,及時檢查施工進度和計劃執行情況,確保工程按期完成。第五,認真做好施工記錄和隱蔽工程檢查記錄。第六,做好施工資料的積累和整理,確保與施工進度同步。
總之,對公路工程施工企業而言,技術管理是企業管理生命線。通過技術管理,保證施工工序正常進行,促使施工技術不斷進步,進而保證工程質量,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社會競爭能力。管理是永恒的話題,技術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公路施工的經濟效益和企業信譽。
參考文獻:
[1]王利明.構建現代公路工程施工技術管理體系—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J].交通資訊,2008.12.
篇9
關鍵詞:ERP系統 石油化工 成本管理
ERP系統跳出了傳統企業邊界,從供應鏈范圍去優化企業的資源。ERP系統集信息技術與先進管理思想于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它對于改善企業業務流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顯著作用。
一、石油化工企業ERP系統應用背景
(一)贏得市場競爭
我國石油化工市場需求增長強勁,裝置產能持續擴張。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同類企業建設快速增加,到2014年世界500強前10位有5家是石油化工企業。隨著國內外企業的銷售渠道和客戶網絡建設加快、加入WTO后投資便利化,加劇了市場競爭。在生產技術工藝幾近趨同的情況下,價格戰日趨激烈,成本成為競爭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不斷挖掘成本潛力,才能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改進傳統成本管理
傳統的成本管理存在數據滯后、效率低下、控制單一等諸多弊端,對短期內的成本變化缺乏敏感性。隨著市場競爭對低成本戰略要求的提高,成本控制向精細化、深層次發展,傳統成本管理手段已無法滿足精細化、高效盈利的需要。因此,必須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實施低成本戰略。
(三)實現長期發展目標
國內石油化工企業旨在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型企業集團,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等。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必須以成本優勢立于不敗之地。目前,很多國內外石油化工企業已采用ERP系統管理,通過過年實踐應用,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進而提升競爭力。
二、ERP系統在降低成本方面主要作用
(一)決策環節
1.高效整合信息
通過互聯網等多種信息收集渠道,及時收集原油期貨、化工原輔料、各類產品、相關經濟政策等信息;銷售環節、生產環節與用戶加強溝通,獲取市場變化和競爭對手信息;技術層面則緊密結合市場情況,通過產銷研機制建立,獲取產品改進及發展趨勢的信息。各環節、各層面將基礎數據錄入決策分析模塊,進行分析歸類,作為企業決策的參考。
2.規范成本核算流程
一是數據采集。將成本項目進行分類,確定數據源和數據采集點,盡最大可能通過自動采集方式,按照規定編碼原則錄入ERP系統,滿足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需要。二是數據審核。財務部門、生產技術部門要聯合對ERP系統內的數據信息進行嚴格審核,保障數據信息的及時準確性。三是數據運算。通過系統對各類成本數據進行運算,編制相應的分析圖表。四是數據分析,這也最關鍵流程。從石油化工企業角度出發,主要分三個級別對成本項目進行分析,公司級主要有成本結構、產品品種、原輔料成本、燃料動力成本等項目;生產裝置級主要有包裝物、輔助材料、修理費、物料消耗等項目;班組級主要有裝置產量、物料消耗、能源動力等項目。每級成本分析對應不同的成本中心和控制項目,按照實時數據,找出成本項目異常變動點,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同時,加強對歷史累計數據和預算數據作為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及時衡量本期的成本管理水平,查找差距,挖掘潛力,及時調整管理方法。
(二)采購環節
1.規范運作,控制采購行為
建立規范的采購流程,把分解后的環節固化在采購控制模塊中,實現采購與詢比價監督、采購與付款相分離的嚴格管控,徹底杜絕傳統采購管理中物資采購自主決策等現象。具體由物資采購員作采購申請,管理層審批采購計劃,初步確定采購數量和單價等;之后按照制定的采購流程進行運作,如嚴格執行招標投標,實現每個環節都有審批、都有痕跡。同時,紀律檢查部門加強采購效能監察工作。物資采購信息數據維護也是重要環節,要及時將采購物資的名稱、單價、供應商、采購員、庫址等錄入ERP系統,建立大數據庫,以便維護回顧。
2.經濟訂購,減少采購支出
對于原輔料、包裝物、備品備件等物資,ERP系統通過統計運算,計算出滿足計劃生產所需各時段物料需求量,再與實際調整情況結合,預設定好訂購點、經濟訂購量及安全存量等數據,錄入ERP系統中。如當某物料總庫存量加上在途量小于訂購量時,ERP系統自動生成并發出數量為經濟訂購量采購申請,提醒物資采購人員及時根據庫存情況,結合采購物資訂單、供應商情況做好補量測算,做出合理處置,避免裝置非計劃停車和采購過剩的現象,從而降低采購成本。
3.改善管理,降低人力投入
依托ERP管理整合物料業務流程,實現全流程系統操作,把紙質票據傳遞變為信息流傳遞,手工處理變為系統自動處理,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物料領用過程中生產車間根據ERP庫存管理模塊提供的物料庫存狀況查詢功能,可以快速、及時地在線了解物料的庫存狀況,結合產品生產需求下達生產領料單,實現省時、快捷、準確領料。盤庫過程中所有物料均在系統內有固定編碼信息,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庫區、庫位等,通過ERP系統進行物料庫存盤點,核對庫存賬實差異,確保物料賬物相符。同時,提高物資存儲精度,分類管理各類物資最大庫存量和安全庫存量、失效期、最長存儲期等科目,提供超儲、短缺、積壓、失效告警等功能,進一步減少認為頻繁統計等重復工作,提升物資管理水平,提高員工工作效率。
(三)生產環節
1.提高工作效率
應用ERP系統把涉及生產效率的產量、開工率、投入產出等指標進行采集分析,動態監控。ERP系統根據生產出產品自動生成數字條碼信息,記錄產品原料、生產工藝、物化性質、質量狀況等內容,作為銷售環節的基礎信息;裝置啟停機、負荷變化都通過SMES系統實時采集錄入,經過系統統計計算,與前期和目標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差異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使裝置實時可控。裝置原輔材料投入,以及各階段的半成品、產成品、殘次料等數據信息都納入系統,結合能耗物耗分析,不斷優化裝置運行,在生產各環節降低成本。
2.改進產品質量
提高產品優質率,少出殘次品,是降低制造成本的重要方面。在物資進場時,對原輔料、包裝物、備品備件等各項關鍵控制指標進行嚴格檢驗,發現異常立即退貨換貨,保證物資質量;檢驗環節對半成品、產成品進行各性能指標檢測,保證產品的質量穩定;同時做好產品倉儲環節抽檢,準確掌握產品狀態。在此基礎上,系統對質量信息統計、分析,提供質量分析報告,找出生產制造的異常,降低不合格率,進而降低單位產品成本。
3.控制裝置能耗
水、電、蒸汽公用工程等能耗成本占成品噸成本較大比重,是降低產制造成本的有效途徑。在完善關鍵生產設備計量設備基礎上,通過現場SMES系統自動采集到的數據錄入ERP系統,指導節能降耗工作。針對外網電價“峰谷”差異,控制倒電負荷,加大谷時倒電量,在ERP中設定監控程序,節約倒電成本。針對技術管理部門在能源管理模塊中發現水消耗數據異?,F象,立即進行排查,及時堵塞了地下水管滲漏的隱患。根據系統單位能耗情況,裝置維修時,將一些大功率設備及時停止,開機前在最合理的時間進行加熱等,有效地降低能耗。優化裝置蒸汽利用,完善各等級蒸汽輸送、使用措施,充分利用低溫熱,減少熱損失。
4.減少設備故障
針對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維修費高的現象,利用ERP建立設備故障專家診斷系統。將平時設備出現故障的原因、現象、處理措施、使用備件、處理人等信息都匯總到ERP中,形成專家數據庫。維護人員可按照不同時間段對故障部位、故障原因、維修方法進行檢索,為故障處理提供預案。同時,系統自動統計匯總各部分設備的損壞次數、維修時間、損壞備件的種類等數據,自動形成相關的設備保養計劃、檢修計劃,實現設備主動維修、精確保養,減少設備事故,降低維護費用。
(四)物流環節
1.提高庫存周轉率
依托庫存定額管理模塊,實現庫存管理控制信息化。根據模塊內的歷史數據和當前存貨信息,科學合理制定物資儲備定額,設置上限和下限,作為存貨控制標準。當庫存超過儲備定額上限或者下限時,系統自動報警,提醒把握采購和銷售時機,減少庫存積壓和滯留,降低庫存持有成本和資金占用,提高存貨周轉率。
2.縮短產品發貨時間
銷售環節在ERP系統可實現接到客戶訂單時可在線實時查閱產品庫存是否足夠等情況,針對庫存不足的訂單,系統可將需要生產的產品信息自動轉入生產管理模塊;對庫存充足的訂單,系統將按照指令自動生成產品調撥單至物流部門,物流部門根據調撥單進行產品理貨、發貨工作,同時在系統內直接打印標有客戶編號的產品發貨單和出庫碼單,便于客戶對賬。
(五)管理環節
1.優化機構流程,提升ERP運轉效率
為滿足ERP管理簡單高效的特點,進行組織機構改革,變多部門、多層級的機構設置為扁平化組織架構,公司實現一級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在此基礎上,按照業務運轉的需要,重新優化各類流程,并固化到ERP中,分模塊、分層級、分職能,梳理各類業務主流程、子流程,進一步完善制度和崗位職責,用規范的流程控制采購、生產、儲運、銷售等環節,降低成本。
2.完善制度體系,加強ERP精細維護
每天ERP系統需要錄入多條數據和信息,信息錄入規范準確是確保系統正常運轉的基礎,為此,要建立相應制度體系,對ERP管理系統各模塊的采集、錄入、維護等建立標準化的操作規則,杜絕數據漏采、錯采、漏錄、錯錄以及因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系統故障。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對不按標準規程操作的行為進行嚴考核。
3.創新“三基”管理,增強ERP配套設施
為使各項基礎管理工作與ERP相配套,提升整體管理層次,持續強化“三基”管理水平。一是實施看板管理,在生產現場設立管理看板,把每天的工作計劃、指令、狀況、問題解決、事件進度等過程要素體現在看板上,實現制度上墻,促進現場管理有序進行。二是實行輔助業務社會化外包。打破石油化工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饃式,將產品運輸、產品包裝及裝卸外包,有效節約企業管理資源,提高專業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三是推行標準化管理。通過強化培訓、考核,達到現場規整有序,設備保養、定置化管理水平持續提高。四是定期盤查庫存狀況,看是否有滯存物資;定期清理制度文件,開展“我為制度做診斷活動”;通過不斷照鏡子,講一步挖掘了資源潛力,提高了辦公效率。
三、結語
通過ERP系統,進一步實現石油化工企業物資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有效集成,把人力資源開發、供應鏈管理、生產過程控制、財務運行、成本分析等全部納入進來,使成本制度信息化,決策信息及時化,成本管控透明化,生產經營精細化,成本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劉芳.ERP系統在化工企業中的實施及效益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15):299-300.
[2]方志軍.成本效益分析法在聚丙烯裝置中的應用[J].石油化工技術經濟,2010,(16):30-33.
[3]鄺健斌.石油化工行業的成本管理[J].遼寧化工,2006,35(7):432-434.
[4]薛青利.石油化工裝置單位加工成本預測、檢驗與控制[J].化工技術經濟,2001,(3):29-32.
篇10
關鍵詞: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探討
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工程管理在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按其工作的性質不同,其內容主要包括:工程技術管理、物質設備管理、財務計劃管理、和安全保衛管理等。
施工技術管理的含義是指施工企業對施工中各項技術活動和工作的各要素進行的科學管理工作,它是實現施工項目控制目標的必要手段。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內容包括:
(1)信息系統與科技情報,技術改進與合理化建議,技術標準化工作,技術培訓等技術開發活動。顯然,施工技術管理的這種核心作用,要求我們只有將技術管理的必要性與具體活動的可操作性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確保施工順利進行,保證安全、優質、低耗、高效地完成項目施工任務。
(2)技術交底,提供施工規范和工藝規程,編制施工組織計劃,計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質量,工程進度分析,建立技術檔案,組織工程驗收等施工過程的動態管理。
一、施工技術管理基本原則
1、遵守經濟節約的原則。要把企業和國家、當前和長遠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全面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分析,對重要的施工部位進行多方案比較。
2、嚴格按照科學技術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機具設備安全施工等具體技術要求進行管理,對采用的新技術應經過實驗。
3、貫徹國家經濟政策。國家經濟政策是根據自然資源的特點,依據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以及國家不同時期的技術經濟狀況而制定的,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如節約木材、節約能源、節約土地、保護環境、保護農田、保護歷史文物、施工機械化、施工管理科學化等。
二、施工準備階段的技術管理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前提條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點、進度、要求,根據施工條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從而充分、及時地從技術、物資、人力和組織等方面保證施工過程連續、均衡、節奏地進行,保證工程在規定的期限內交付使用。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術管理基礎工作。
1、建立各級技術負責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總工程師為首的從上到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工作系統。要制定明確的總工程師職責、主任工程師職責、專職工程師職責、技術負責人職責,使各級技術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做到明職、明責。
2、建立健全施工技術管理的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具有多變和內容繁雜等特點,因而必須通過建立健全嚴格的技術管理制度,保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術管理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使技術活動無論在室內或作業現場,都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內容和嚴格的檢查制度,從而保證技術工作有條理、有目的開展。
2.1 建立圖紙會審及設計變更技術核定制度
圖紙會審是為了避免圖紙本身的錯誤導致施工的嚴重后果。要有領導、有組織、有步驟的進行。技術核定是針對工程變更內容,召集有關部門在技術上、經濟上、質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協商,各方意見統一后以文字記錄下來,技術負責人簽字后作為施工依據。會審圖紙的內容如下。
(1)合法性。審查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規定。
(2)整體性。審查圖紙及設計說明是否完整、齊全、清楚,圖中尺寸、坐標、標高、軸線等是否準確;一套圖紙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聯系的各套圖紙設計是否有矛盾;同一設計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
(3)主結構、主部位。審查主要結構的設計在剛度、強度、穩定性等方面有無問題,主要部位在結構構成設計中是否合理。
(4)施工技術裝備。審查施工技術裝備條件能否滿足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單位能否按照設計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施工。
(5)設計選用材料。審查設計選用的材料與采購供應的材料在品種、質量、規格、性能、數量等方面是否相符。
(6)疑問解釋。將對設計圖的疑問提請設計單位解釋。
(7)合理化建議。收集有關各方對工程設計的合理化建議。
2.2 建立技術交底制度
通過技術交底,可使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工人明確施工任務及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等,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工程施工。作業技術人員向工人交底的內容包括:圖紙交底、工藝交底、材料交底、規范、標準交底、措施交底、樣板或實際樣品交底。
2.3 建立工程驗收制度
在施工過程中除按有關質量標準逐項檢查操作質量以外,還必須根據公路施工的特點,建立隱蔽工程驗收制度、中間驗收制度、竣工驗收制度。
3、建立標準化技術管理體系
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是組織現代化施工的重要技術保證,分為國家標準、部級標準、企業標準3個等級。貫徹執行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是:
(1)組織施工人員學習、熟悉、掌握有關標準與規程;
(2)加強技術監督與檢查;
(3)分解技術標準和規程,使其具體化。
4、建立技術檔案
技術檔案不同于一般的技術資料,是在公路項目施工、科研活動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技術文件和資料。
4.1 為工程竣工驗收準備相關技術資料
(1)材料檢驗資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質量檢驗結果。
(2)材料使用資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檢查和試驗數據。
(3)地基、隱蔽工程資料。地基處理和隱蔽工程施工記錄。
(4)各項質量資料。各項質量控制指標的試驗記錄和質量檢驗匯總表。
(5)非正常情況資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況記錄及其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分析。(6)補救施工資料。對質量事故處理補救后達到設計要求的證明文件。
4.2 為施工企業管理需要保存技術資料
(1)施工組織設計、各種定額執行情況。
(2)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情況。
(3)施工總結材料。
(4)重大質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處理措施。
(5)技術管理工作總結等。
5、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報道等。要注重信息資源的收集,建立信息系統,組織學習,開展專題講座、討論會、現場交流等活動。
三、施工現場技術管理
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就是施工過程的技術管理,現場技術管理是整個施工技術管理的主要內容。(1)圖紙會審。堅持圖紙會審制度,按圖施工。(2)優化方案。修正并優化施工方案,包括技術組織、節約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議等。(3)貫徹規程。堅決執行規范和規程,嚴格按照施工計劃組織施工,保證施工質量、安全。(4)嚴格檢查制度。嚴格施工進度和施工計劃的檢查,根據實際變化及時有效地調整資源使用計劃。(5)做好記錄。實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檢查和隱蔽工程檢查記錄。(6)資料收集整理。
四、竣工驗收階段的技術管理
(1)實驗檢查:組織試驗人員進行以試通車為主的全面實驗檢查。
(2)預驗收:組織預驗收,填寫竣工報告。
(3)總結:完成交工報告和技術總結。交工技術資料一是指將平時積累的資料審查、整理、檢查有無差錯,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質量達標竣工資料;二是按竣工圖如實繪制。
(4)交工:向業主及監理工程師辦理竣工驗收相關交工技術文件歸檔;作業層和項目經理部必須在工程竣工后一個月內將交工技術資料和竣工圖送項目監理工程師審查并與業主辦理手續。
五、結語
技術文件作為技術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對象,是企業生產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所以,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健全專職管理機構,制定嚴密的管理制度,從而保證將技術管理活動與施工具體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滿足施工生產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項目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實現施工目標,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 上一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 下一篇:抗洪防汛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