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入學教育范文

時間:2024-03-08 18:01: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一新生入學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一新生入學教育

篇1

在這丹桂飄香,豐收的金秋九月,每一位在假期里盡情玩樂的學子都仿佛倦鳥歸巢般紛紛返回了闊別兩月之久的校園生活,對于某些人來說,一切還會有如從前,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個月,將是他們告別從前,走進人生中另一段新的旅程,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還不知大學生活為何物時,它已翩然而至,為此,父親拋開了工作,在萬忙中還是抽空特地從貴陽趕回了邵東,于是,告別了親愛的外婆和調皮的弟弟妹妹,熟悉的家,高中的母校,頂著炎炎烈日,我和父親踏上了通往長沙的汽車,經過長途的累勞,終于當我立于涉外這所為我選擇,并且即將開始要生活三年之久的學校大門前時,我突然想朝著里面大聲呼喊:“我來了~我的大學生活!”在熱心的朋友和父親的幫助下,我迷糊而又順利的在學校報了到,交了學費,入住了學校的寢室。第一次離開家鄉,第一次來到長沙,在安頓好一切后,我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也代表著馬上就要跟父親分別了,最終,我還是沒有勇氣去送父親,因為,我怕我會舍不得,于是,只是呆呆地坐在寢室的床上,也不知道何時,淚水已經有如大水決堤般涌出...

本以為,跟親人分開,我會悲傷一段時間,可是,面對著寢室里的新同學兼室友熱情的對待,一句句關切的話語,使我那無助的心靈找到了一片棲歇地。是啊,為什么同為新生的我這么的傷感,而她們卻能像大姐一樣的照顧我呢,我開始思索著。難道我就這樣開始我的新一站嗎?簡寧說過:“人總是一邊受傷一邊學會堅強的。”我現在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高中生了,而是大學生了。我開始漸悔著.....我似乎成熟了許多。

正如理查德·柯所說的:"驀然回首,發覺昨日時光早已隨風遠揚--我已變成另一個人。"走在綠蔭的小道上,看著高聳的教學樓、端莊的圖書館、寬廣的操場、整齊的宿舍樓,我有種忐忑的期待我將要在這里展開自己的平臺,亮出自己的風采。而后,我看到了德才兼備的教師,教授;公正嚴明的校風,校紀;熱情活躍的學長,學姐;還有刻苦耐勞,全心全意為學生們服務的學生會、自管會。我有理由相信,來到這里,是我正確的選擇。我想,來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涉外經濟學院的關懷、教導、磨礪下,將會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綻放出他們的光彩,成為祖國的光榮。是的,大學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體味,我不羨慕別人的輕松與快活,也不去羨慕別人的風花與瀟灑。我只知道,既然我選擇了英語這個專業,多苦多累,我亦無悔。明白之后,我心兒寬,眼兒亮,我用誠摯的雙眼看世界,用稚嫩的肩膀擔起生活的風風雨雨。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教官,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為了適應高中生活,學校克服困難,組織了為期八天的入學教育活動。通過八天的努力,同學們變化很大,你們用最快的速度,從假期的散漫轉向對學校紀律的熟知和遵守,從行動的拖拉轉向了良好習慣的建立和快速高中生活節奏的適應,從站立行走的隨意到行動步伐的堅實有力,從暑熱中的萎靡倦怠轉向了伴著響亮口號聲和歌聲的精神振奮,從開始的對父母的思念依賴以及流淚哭訴轉向了獨立和堅強,從對人羞于問候轉向對教官和老師謙恭有禮,從隨流隨性轉向反思、理性,從彷徨猶豫到目標清晰……對比起來,你們2100多人,與過去幾屆學長相比,在入學教育活動中做到了:請假的最少,要父母來安慰的最少,哭鼻子抹眼淚的最少。進入秩序最快,行為習慣最好,學習內容最完備,精神狀態最佳。在消防疏散演練那天,有三位同學雖然身體不適,還是堅持完成兩遍疏散任務,在其它時間里,有不少的同學做到了輕傷不下火線,能夠堅持的,絕不放棄。你們在這次教育活動中表現非常棒,每個同學都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作為校長,看到你們的表現,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高興。學校投入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開展這項教育活動,得到同學們和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取得了最好的成效。新生入學教育,是學校開設的一門校本課程,他包含內容非常豐富,相信這次教育訓練活動是各位同學的一筆財富,借此機會,我代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各位教官、高二和高三的學長們,向順利完成入學教育任務各位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同學們辛苦啦。

這次教育活動任務的完成,凝聚著學校負責規劃實施這項任務的各位領導、廣州警備區教導大隊的負責同志和各位教官、學校的各位班級負責老師,參與后勤保障的各位教師員工的辛勤勞動。學校和教導大隊的負責同志,認真制定實施方案,精心準備教育內容,嚴密組織實施,及時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的班級負責老師,嚴格執行學校制定的教育方案,認真落實各項教育任務,全天陪伴同學開展訓練活動,熱心幫助同學克服環境適應、身體不適的困難。同學們病了,他們陪著問醫買藥,同學們堅持不住了,他們不斷地鼓勵,有同學哭了,他們耐心地疏導,同學們可能不知道,老師們在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其實他們自己吃住等生活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我們的各位教官,他們每天衣服濕透,嗓子喊啞,夜間沒有舒適的休息環境,再加上遠距離轉移水土的不服,不少教官帶著身體的不適堅持指導我們訓練。我們感受到的可能是他們嚴歷的外表和狠心的處罰,但正是他們嚴格和耐心的指導,才讓我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果。下面我建議大家,用一個標準的軍禮,向在入學教育工作中為我們辛苦付出的老師和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謝。(立正,敬禮!)再請大家和我一起向老師、教官道一聲:老師、教官,你辛苦了!

借此機會,我還要代表學校黨、政、工、團對周密組織這次活動的學校負責的領導和班級負責老師、廣州警備區的負責同志和全體教官、提供各項保障和服務的每個教職員工、新聞媒體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你們的努力和幫助,使得我們的軍訓活動取得圓滿的成功。

篇3

【關鍵詞】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心理學;分析

無論是社會主義榮辱觀,還是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都明確了我國社會當前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和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現實針對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存在著內涵上的一致性。所謂價值觀,是指主體按照客觀事物對其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準。價值觀是一個人思想意識的核心,對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一定的導向和調節作用。符合價值觀標準的事物和行為就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否則就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榮辱觀是指人們對于榮與辱的看法,回答的是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它由“榮”和“辱”兩部分組成?!皹s”就是榮譽,是人的道德行為受到社會的肯定和贊譽以及人對于這種贊譽的追求;“辱”就是恥辱,是人的行為受到社會的否定和譴責以及人的靈魂深處形成的羞恥心。當人的道德行為符合對其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準時,人們就會覺得自身有價值感和榮譽感;當人的道德行為不符合對其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準時,人們就會覺得自身沒有價值感和榮譽感。此外,榮辱觀從心理學角度可分析為榮辱認知、榮辱情感、榮辱意志及榮辱行為四個要素,也就是通常講的知、情、意、行。所以,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盡管在提出背景、教育對象、文字表述上存在不同,內涵卻是一致的。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可以看作社會主義榮辱觀針對當代大學生所做出的提煉、濃縮和升華。

高校是我國人才成長的基本源頭和人才培養的基地。故而,高校是否大力實施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關系到當代青年價值觀和榮辱觀是否得到有效培育的關鍵環節。在高校中進行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可以抓住二者的共性因素,通過以下措施來實施,達到既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又幫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雙重目的。

一、優化培育環境 人與環境是互相創造互相影響的。對于高中畢業直接跨入大學的同學來說,其身體、認知、情緒情感、世界觀、人生觀都處在成長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擁有良好的價值觀和榮辱觀教育環境,大學生身上才能自發地凝聚出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這種環境的優化,首先是文化環境的優化,大學校園文化對培育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學校可以利用強大的環境優勢,廣泛開展健康向上的讀書演講、讀報評報、新聞評論、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在校園內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制作宣傳燈箱、刊出專題墻報、開設專題廣播,借助文化氛圍、校園環境的熏陶,幫助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樹立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還可發揮圖書館和網絡教育的作用,盡可能準備齊全與核心價值觀教育有關的圖書,辦好閱覽室,辦好思想政治教育網,方便大學生從中汲取營養。優化培育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環境,還包括朋輩群體環境的優化。這是因為,大學的集體生活使學生們無時無刻不處在同輩群體環境中。個人、同輩群體二者之間形成了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但二者又同時受到高校大文化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好的環境將促進二者的健康發展,反之則催生惡性循環。大學培育環境這些年不管是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不可否認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這就決定了大學培育環境必須優化。

二、發揮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和行為方式起著主導作用,踐行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好它。課堂教學在高校教學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幫助大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容體系的主陣地。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研部門要通過加強學科建設,將大學 生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培育納入院校的整體教學計劃之中。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價值觀、榮辱觀培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就要利用課堂教學搞好基本政治理論教育,用先進政治理論武裝大學生。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全方位做好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三進入”工作,即:進入課堂、進入教材和進入頭腦。如在《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材及課程中增加有關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內容,幫助大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吃透其內涵,把握其精神實質,明確認識到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根本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它既是我國優良民族傳統的精華,也是時代進步精神的結晶;既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大學生中的具體化。通過系統的理論灌輸,有效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切實夯實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理論基礎。

三、發揮心理學教育的催化劑作用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可以看作社會主義榮辱觀針對大學生所做出的提煉、濃縮和升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內涵上是一致的,其培育都屬于大學生認知發展和道德水平發展的內容。故而,針對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可以在心理教育中滲透進核心價值觀和榮辱觀教育的內容。如在講授《教育心理學》時結合柯爾伯格利用道德兩難問題確定出的個體從兒童到青少年道德發展存在的三個水平和六個階段,幫助學生掌握價值觀和榮辱觀的心理發展規律。青少年進行道德推理判斷的過程,就是對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思想、觀念等進行是或非、榮或辱的判斷的過程,也可以看作其價值觀和榮辱觀發展的階段。所以,青少年的價值觀選擇和是非榮辱判斷的標準也是先“外”后“內”,即先依據外在的標準,再轉變到依據內化到自身的社會規則或者公眾期望,最后再依據完全內化的、自己認為對的標準來判斷。

教師要引導大學生認識到自己進行道德推理判斷的過程,就是對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思想、觀念等進行是或非、榮或辱的判斷過程,進而幫其認識到個體價值觀和榮辱觀發展的階段是與道德判斷的三水平六階段吻合的。大學生價值觀選擇和是非榮辱判斷的標準也是先“外”后“內”,即先依據外在的標準——“八榮八恥”以及“忠誠、使命、紀律和求知”,轉變到依據內化到自身的社會規則或者公眾期望,最后再依據完全內化的,自己認為對的,與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核心價值觀完全一致的標準。

大學生理解了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是與教育心理學里道德判斷的發展過程是一致的,從而有意識地按照這種過程去培養合乎當代大學生要求的核心價值觀和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也就得到了自發的催化。

構筑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盡管是一個涉及思想政治與心理教育交叉學科和多元文化的課題,但是,由于其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內涵上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在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結合其與榮辱觀教育的共性因素,勇于嘗試,大膽創新,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伴隨著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澆灌,在大學中生根、發芽,結出碩果,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參考文獻:

[1]李春暉,鞏建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心理學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23-124.

篇4

關鍵詞 藝術類高職生 “心理繪畫” 入學教育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大學生的德育工作從本質上來說是做學生自身的工作,必須以學生為主線,關愛、服務學生,逐漸提高大學生的德育覺悟、思想品質、政治修養,讓學生成為新一代的“四有”新人。高校學生的入學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它是引導新生進入新一階段學習和生活的重要途徑,對今后的大學生活有重要指引作用。入學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們了解自己所選的高校情況和專業,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樹立學術理想和確定發展方向。

在當今社會形勢日新月異的年代,大學生的特點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生入學教育是否適合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業狀況。藝術類高職生的入學教育,應該站在藝術類學生本身的角度去思考。本著這樣的宗旨,結合實踐經驗,通過以“我繪我心――開啟我的大學夢”為主題的入學教育方式進行探討,以推進高職生入學教育的發展。

1 傳統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弊端

1.1 入學教育交流的單向性

新生入學后需要第一時間進行信息交流,陌生環境下的雙向交流能使大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盡快建立有效的信任關系。作為大學新生,尤其進入異地大學,面臨一個全新的環境,難免會出現彷徨和失落,他們急需找到能信賴的個體來排憂解難。但在以往的入學教育中,我們注重“灌”而忽視“聽”,很少聆聽學生的心聲,交流成效難以保證。

1.2 教育內容過時,創新意識弱

在今日新月異的時代,大學生的思想也極易“隨波逐流”,我們的入學教育也應緊跟時代步伐,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剛入學的大學生感受到其新穎性和可接受性,從而提高入學教育的可行性。深入到新生的專業教育更是如此,填鴨式教學雖然能讓新生在感性上認識到專業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要深刻認同它,就需要我們的高校緊跟時代步伐,在體驗式和“互聯網+”等方面進行探索。

1.3 形式單一、效用不高

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經幾十年的時間,大部分高校從建校以來就遵循著課堂灌輸、知名專家訓誡等單一的形式。這樣的入學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效果,但是針對學生的特點,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這種方式下,其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調動,也不能深入到新生的認知需求和真實想法,這就導致了入學教育很籠統單一,效用不高。

2 “‘心理繪畫’之開啟我的大學夢”拓展新生入學教育新形式

入學教育成功與否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開展是否順利的關鍵因素,針對目前在入學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革勢在必行。對藝術類高職新生,引入“‘心理繪畫’之開啟我的大學夢”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改變常規思維,激發學生們投入大學生活的激情;另一方面此種方式的入學教育與專業相結合,與實踐相融合,促使大學生們在體驗中感悟和成長。

傳統意義上的心理繪畫,讓愿意體驗的個體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一定的意向,在描繪的過程中認識自己、認識環境。心理專家通過解讀個體在繪畫過程中所用的顏色、力度、明暗、繪畫的事物、位置等細節,來探索深層次的想法(即潛意識)。在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你自己不曾想過的事物,而且會重新認識自己,理解一些解不開的迷霧。

我們這里“心理繪畫”式的入學教育,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而是通過繪畫的方式把同學們對大學生活的憧憬描繪出來,進而為自己設定一個形象化的積極目標,這個目標也會指引著新生健康度過大學生活。

“‘心理繪畫’之開啟我的大學夢”新生入學教育的具體操作如下:

2.1 入學教育中“‘心理繪畫’之開啟我的大學夢”的大賽主題和目標

入學教育不能遵從以前單一守舊的形式,應該在他們的專業基礎之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對于藝術設計類的新生來說,繪畫是他們的專業特長,在此基礎之上設計良好的入學教育,既能發揮他們的專業才能,又能達到入學教育的目的,做到雙管齊下。

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來講,夢想是引領他們走完美好大學生活的風向標,夢想是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所要追求的終極價值,也是一個人的人生意義。一個沒有夢想的人生是不值得期待的。所以我們在設置大賽目標的時候特意以“大學夢”為主題,讓他們盡情憧憬他們的大學生活。方案描述為:以“我繪我心――開啟我的大學夢”為主題,讓學生在繪畫的同時能對自己今后的大學生活做充分的構想和展望,這既能培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又能結合同學們的專業特點豐富其課余生活。

2.2 “‘心理繪畫’之開啟我的大學夢”的大賽形式

繪畫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相當豐富。所以為了避免形式過于多樣給評定帶來的困難,并針對學生們的繪畫專長,我們的比賽為手繪形式,并分為三個參賽組,分別是:插畫組、海報組和漫畫組。

篇5

[關鍵詞]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55

1前言

高校大學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備軍,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進步的力量源泉,高校大學生多數為“90后”,他們的思想觀念具有超前性,與此同時,高校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相互碰撞階段,具有不穩定性。當前我國社會環境下,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具有多向性、多邊性特點,一部分價值觀與主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偏離的甚至具有沖突矛盾的,這就不利于高校大學生成長之路,更不利于我國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既要保證教育的效果又要創新方式方法。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核心價值觀即是在某一個社會或團體中能夠發揮導向作用的,在社會或團體的各個方面能夠起引領作用的,并且使其他方面都從屬于它的一種價值觀。從本質上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社會文化精神的精華、核心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框架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上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高屋建瓴地引領人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社會層面上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努力為我國公民打造一個理想自由的社會環境;在個人層面上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我國公民的精神道德素養的構建樹立了標準。這三者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提供了極為強大的動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發動機,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和具體內容,點明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現實著力點,是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始終貫穿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各個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單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動力,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當代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而高等院校是使其成長的搖籃,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的全過程,讓廣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便能接受先進的文化熏陶,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

3.1教學場所融入途徑

高等院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干道是課堂教學。高校應該按照學生的認知習慣,不斷改革,創新課程體系,使之符合大學生成長規律,豐富教材體系,推陳出新,用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學生身心;要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減輕大學生的課程負擔,使廣大學生有更多時間從事社會實踐、豐富自身思想并開拓視野;要深入研究校本課程,找尋符合大學生實際情況的教育素材并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育教學的每一個活動當中。

3.2師資隊伍建設途徑

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必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和高校教師職業教育體系緊密相融合,始終貫穿高校教師職前、職后的全過程。一是師德師風的建設,將師德作為前提,完善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加強高校教師的從業資格準入機制,把教師師德作為高校教師入職之首要條件,形成高校的師德建設體系。二是高等院校的黨團建設,要抓好思政理論課、社科哲學課、輔導員隊伍的建設。三是教師楷模的評選建設,把優秀教師引領師范的作用激發出來,引導高校教師自覺地加強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

3.3社會實踐融入途徑

高等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社會實踐。高等院校應創新社會實踐形式,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洗禮。把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建設放在首位,制定相關志愿服務制度;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建設高等院校實踐基地、高校思政教學實踐基地、高校文化實踐基地;培養和樹立先進個人或團隊,用其所蘊含的能量鼓舞身邊的大學生,引導高校學生自覺加入到社會實踐的隊伍中來。

3.4校園文化融入途徑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緊密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高等院校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給激發出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動力,建設一個具有學校特色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時代性校園文化。抓好誠信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誠信建設,完善誠信體制,以誠信的校園文化環境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一個人要在社會中立足,離不開道德規范行為;一個民族的生機活力,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滋潤;一個國家的長治興旺,離不開強大精神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黨“十”以來多次提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把社會主義價值觀上升到新的高度,對于加強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深遠意義。高等院校是我國思想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在高校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

3.5網絡思政教育途徑

校園網絡思政教育應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應積極發揮網絡的積極面,用正能量搶占校園網絡陣地,形成網絡思政教育體系;整合校內報刊、校園廣播、官方微信、官方網站等媒體資源,著重打造正能量的新聞網站;建設一批如“黨團學一學”“心理問一問”“在線解答”等包含多種不同內容的特色版塊。以形式新穎、內容風趣吸引當代大學生的眼球,抓住大學生的內心,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聲音,多種途徑”,不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走進到學生的腦海里、內心里。

4結論

綜上所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不僅僅是某一方面,而應該融入高等院校的每一組成部分,具體說就是融入教學場所、師資隊伍、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中來,使學生們能真正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幫助廣大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劉桂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4.

篇6

【關鍵詞】新生;角色轉變;調查研究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化教育,越來越多的學生借著“擴招”的東風進入了大學,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然而經過十多年的應試教育,這些準大學生們在學習方法上,學習自主性上都停留在高中學習的模式上,與真正的大學學習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怎樣從高中的“牽著學”轉變為大學的“自主學”,新生入學教育作為新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堂,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課。新生入學教育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邁出角色轉換的第一步,了解高中學習與大學學習的不同,引導大學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

二、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目前的新生入學教育,在內容上多表現為對大學新生進行專業教育、校規校紀教育、安全教育以及教學計劃、學籍、宿舍管理等一些法規、規章的宣講;有些大學針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入學教育中增加了就業指導教育等一些新的內容。在形式上,以各類的講座、參觀及宣講為主,學生參與性不高。在時間上,新生入學教育,大多為3~4天,最多也不過一個星期,在對大學生活仍然迷茫的時候就開始了大學的學習。這在客觀上阻礙了大學新生角色轉換的進程。在大學新生角色轉換的過程中,最亟待解決得問題應該是大學新生原有以“考試”為主的學習狀態,與新的大學環境所要求的學方法、學規律、會應用的模式之間的過渡。對于大學新生來講,科學、完整地理解大學及大學教育,才能在新的起點上、在新的高度獲得一種對外部現實世界進行理性思維的習慣和能力,以一種新的視界、眼光分析、認識現實世界存在的問題。

三、問卷調查

本研究隨即抽取中國計量學院500名大一新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量為487份,綜合結果進行分析:(1)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理解。多數新生認為現有新生入學教育缺乏吸引力。對于活動形式,他們希望能以靈活的形式開展,參與活動解開自己疑惑。對于活動內容,從宏觀的角度講述學校建設、師資力量等讓新生厭煩,他們需要的是專一化、微觀化的內容。所以,在適應校園情況方面,采用定向教學方式,讓新生在探索中熟悉環境;在專業導向的方面,采取小班教學,以交流的方式,讓新生更有針對性等。(2)對學?,F有政策的理解。校方在剛開學期間傳達英語四級考試的相關內容及學習方法,讓新生找到自己的目標,向著目標合理安排好自修的內容,才能有效緩解對沒有經過早自習的新生的消極情緒。助班崗位是頗為成功的一個舉措,正是由于新生對此制度的信任與支持,助班的人選應富有富有熱情、責任感,具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向大家充分的闡述本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3)對組織及其活動的理解。大學講座重在興趣的引導,在開展講座時要擴大宣傳,采用現實與虛擬的結合,加入網絡途徑(新浪微博、人人社交網等)宣傳。在新生眼中,絕大多數新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在完成學業的基礎上,積極的參加課外活動,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比較熱門的學生組織是學生會、社團以及志愿者,它們擁有強大的吸引力,能擴大交際圈,提升新生各方面能力,豐富新生的課余生活。隨著年級不斷的增高,考研、就業等相關問題接踵而來,如果之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就會造成無助、徘徊等消極心理的出現。

大一新生只有在思想和行為上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重新定位,才能成功完成角色轉變,學院應主動跟進學生的思想動態、督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溝通活化學生的活動形式,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與時俱進,深入的了解當下大一新生角色轉變中的思想狀況,以提高措施實效性,幫助大一新生完成角色轉變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劉月秀,邱冠文.大學新生教育:挑戰與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4):107~109

[2]楊梅.關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11,(8):112~114

[3]羅冬梅.大學新生的自主學習培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55~156

[4]吳惠.輔導員在班集體建設中的角色轉換及策略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9):118~120

篇7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一新生角色轉換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一年級是大學生順利度過大學學業,學有所成的關鍵起點。所以大一新生如何順利轉換角色適應大學生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對其今后的人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獨立學院的出現

獨立學院是指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 獨立學院學生是指按高考成績第三批招收的本科生, 與普通學院學生(第一、二批本科)相比, 從入學特點上看, 入學成績較低、學習能力較差, 非智力因素發展不平衡, 交納學費較高【1】。它的產生首先適應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需要,而且滿足了高等教育規模快速增長的需要;更體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需要。獨立學院的產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但是由于其本身是一個年輕事物,所以伴隨著他的產生必然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 影響獨立學院大一新生面臨角色轉換的因素

由高中進入大學階段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新的環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人際關系等因素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習、精神和心理等方面,其角色在轉換過程中遇到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生源來看

進入獨立學院的學生基本都是低分數的學生,其心理上帶有一定的自卑,自信心不足,再加上基礎差,底子薄,其學習能力較一本、二本學生能力弱,面對新的未知,學生處于一種迷茫中,自身壓力大。而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優劣和入學成績有直接關系, 低分數段的學生在面對失敗、批評、困難時, 解決問題、自我調整能力相對較差【2】。再者進入大學階段后,由于其管理模式的改變,本身自制力不強,自我約束力差,過度放松,使其失去目標。

(二)、從經濟上來看

獨立學院的學生家庭條件一般比較優越,學生在家受父母的寵愛,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個性心理。進入新的生活學習環境,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原本的優越生活環境形成沖突,造成不適應,影響學習。

(三)、從客觀大環境來看

高校和中學教與學的方式反差太大,高中階段學習是學生的直接學習目的, 更是廣大家長與教師的愿望, 學生基本上處于"要我學"的狀態,大學階段要求學生應該學會獨立思考、進行主動學習。由于以前的思維定勢以及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的巨大反差, 大一新生很容易造成角色缺失。

高中階段的"時時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全方位監管狀態與大學階段實行的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這樣相對寬松開放式的學習生活管理模式相比較,其管理模式相差太大。而這部分大一新生恰恰缺乏的就是自我約束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致使不能順利地轉換成嚴格"自律"的大學生角色【3】。

三、大一新生順利實現角色轉換的對策思考

(一)學生自身方面 更新觀念 、重新認識自我 、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1.思想上的準備 進入大學校園,同學們要能夠及時調整好角色,并進行自我定位,從進入大學校門的一刻,讓同學知道進入大學更多的需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要敢于承擔更大的任務與挑戰。

2.做好集體生活的準備 進入大學后,同學們都需要在校住宿。很多大一同學在以前的中學都是在家住宿,所以指導同學們生活上準備,使同學們能與同寢室同學處理好關系,將寢室同學當成自己的家人,把寢室建成溫馨的家。

3.學習上的準備 指導同學們入學后盡快掌握大學學習方法,拼棄原來的填鴨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大學強調自主學習,自力學習。

(二)學校方面 加強獨立學院文化方面的底蘊,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學校新環境。

1.溝通活化與學生交流的形式 首先輔導員老師作為一線老師,需要利用各種形式走進學生心里,在與學生的溝通中,簡單的主題班會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心聲,所以輔導員首先深入學生宿舍與新生積極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另外現在是網絡時代,可以建立班級的QQ群,或者發微博,飛信,寫日志等現代的交流工具,與網上交流,形式多樣化,不拘一格,用不同方法解學生的心理,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4】。

2.授課形式多樣化 隨著現代教育手段的不斷改革,大學授課方式已經不同于高中的填鴨式被動學習,現代教育更側重于學生的積極主動探索,強調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比如提倡的PBL教學的廣泛應用,網絡教學的開展,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總之,大學一年級是大一新生進入大學的關鍵一年,如何讓學生贏在起點,有一個好的開始,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慎重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趙英武. 獨立學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9,4:63—64.

[2]洪鴻,楊鳳池.影響醫學生心理素質的相關因素研究[J]. 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3, 11( 2) : 89— 91。

篇8

[關鍵詞]大一新生;不良行為;素質教育;日常管理;入學適應;對策

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大學新生面對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必然要經歷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從中學升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由于學習環境、學習特點、學習方法等因素的改變,許多學生表現出不適應,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大一新生能否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對其整個大學生活以及其后的職業生涯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分析大一新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及調適對策,對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大一適應期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一新生不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各種表現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一新生學習心理的狀況,筆者對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數學、計科、行政、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等5個專業的大一新生做了調查,共發出問卷322份,收回有效問卷314份。結果發現,大一新生不良學習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學習缺乏主動性

大學新生在中學一般都是佼佼者,但進入大學后,絕大多數學生以往的學習優越感在新的群體中已喪失,加之有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這就使得不少大一新生的學習自信心不足,學習態度消極,缺乏主動性。筆者在調查中發現:48.7% 的同學“感覺讀書沒意思,想找份工作做或娛樂一下”,53.5%的同學表示“除了老師指定的作業外,不想再多看書”,學習中遇到不懂的知識時,只有約68.1%的新生表示會盡力弄懂它。學習態度消極會產生心理上的空虛和無聊,繼而出現厭學情緒。如大一逃課現象嚴重,據調查,25%的新生有過逃課的經歷,基礎課逃課率在15%以上,專業課逃課率在10%左右,思想道德修養等公共課的逃課率竟在20%以上。

(二)不適應大學的教學與學習方法

中學學習的主要形式是以課堂講授、知識灌輸為主,學生鞏固知識的主要方式是做題。教學中各個環節老師安排得具體,學生對老師依賴性強。而大學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培養目標等都要求大學生用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堂講授時間相對少,學生自由安排時間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將知識融會貫通。但據筆者的的問卷調查發現:有43.0%的同學在閱讀時不清楚自己要從中學什么,40.8%同學閱讀時不能分辨出內容重點,只有14.3%的同學表示“筆記是經自己思考,過濾及重組后,用自己的語言整理出來的”;在知識的運用方面,的同學表示“不會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

(三)不懂得合理利用時間

長時間以來,大一新生們一直被高考、學校、家長和老師拽得緊緊的,而自己這張弓根本沒學會用力。考入大學后擁有自由的機會終于來了,他們突然成了時間富翁,許多新生將大量寶貴學習時間挪作他用。有的格外熱衷社團活動;有的忙于打工;有的則沉迷網絡。他們大量的時間浪費,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有的則出現“掛科”。

二、導致大一新生不良學習行為的原因

(一)內在因素

第一,學習的內在動力欠缺。調查中,44.6%的新生表示不清楚自己大學里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方式以及人才選拔方式導致了許多學生將學習目標局限于上大學,而這種目標是一種外在的需要,大一新生經十年寒窗苦讀,實現了大學夢想,這就意味著學習的外在需要得到了滿足。而樹立遠大目標,探索知識本身的興趣尚未激發,即內在學習需求尚未建立,導致部分新生學習態度消極。

第二,自控能力差。大一新生由于入學時間不長,尚未能夠做到檢查自己所學過的知識是否完全掌握, 沒有自我反思的習慣,自控能力差,缺乏對自己的有效約束。且因對學習環境不夠熟悉,容易受高年級同學的影響,比如考證,戀愛,兼職,上網等,自己也跟著模仿,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第三,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新形勢下,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學生的思想焦慮隨之增加,許多新生報考專業時不再僅僅考慮興趣問題。調查顯示,新生在報考專業時,依照自己興趣選擇的不足半數,其余考慮因素主要有是否是熱門專業,就業前景好壞等。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毫無興趣,卻強制自己學習,則會造成學習上的倦怠。另外,筆者所在的文理學院,很多學生的專業并非為高考填報的第一專業,而是調劑的,這也造成了學生在學習目標上的迷茫與學習態度上的倦怠。

(二)外在因素

第一,對大學的教育教學模式不適應。調查中,約41.0%的新生表示“對大學里的教育教學模式感到不適應”。大學強調啟發式教學,往往只講授有關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較多的內容需要學生通過自學去掌握。許多大一新生進校后持有的仍然是歷年來所形成的那種“要我學習”的被動學習理念,面對課時少、內容多、速度快、跨度大的無人“管束”的學習形式,他們還沒有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二,受社會不良因素影響。伴隨經濟形態的轉型,在社會價值觀念中出現了許多不利于大學生學習的觀念,如拜金主義、知識貶值等,致使許多大學生認為“讀書無用” 滋生厭學情緒。另外,家庭條件,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子女的教養方式以及對子女的期望程度都會對學生學習心理產生影響。

三、不良學習行為的排解方法

篇9

[關鍵詞]大學生 新生 職業發展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4-0214-02

一、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含義及范疇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及其研究在國外諸多國家已初具規模,但在我國,它尚處于起步階段。它既不是一個專業,也不是一個學科,而只是一項工作。目前,這項工作還主要集中在大中專院校。明確這項工作的含義及范疇對更好地開展它有著指導意義。那么何謂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職業生涯是指個體職業發展的全部歷程,一般是指一個人終生經歷的全部職位的完整歷程。一個人一生中連續從事的職業,不僅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那些可以實際觀察到的職業發展過程,而且還包括個人對職業生涯發展的見解和期望。具體地說,職業生涯是以個體潛能開發為基礎,以工作內容的變化、工作業績的評價、工資待遇、職稱和職務的變動為標志,以滿足個人需求為目標的工作和內心體驗的經歷。對上述行為的指導,可稱為職業指導。因其多在大中專院校學生畢業時進行,故也被稱為就業指導。在此基礎上,加之與職業生涯相關的規劃及培養即為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它簡稱為職業發展教育,是職業指導的延伸和發展,其中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心理測評與職業咨詢、求職擇業指導、創業教育等內容。

二、大一新生開展職業發展教育的必要性

(一)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大一新生入學便開展職業發展教育

隨著中國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中國當前的大學生教育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面對龐大的大學畢業生大軍,社會已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崗位來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很多畢業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不到比較好的工作,諸如大學生賣豬肉、掏糞、擺地攤之類的新聞屢見不鮮。大學生如果想畢業后找到理想工作,就需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大一新生從入學開始就應即刻使其樹立就業壓力感及積極準備就業的意識,科學規劃大學四年生活,充分發展自己的才智,通過四年的努力為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發展教育從新生入學抓起便是順利就業最可靠的保證。

(二)開展職業發展教育可以有效防止大一新生心理松懈

中國的教育某種程度上是壓力教育,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督促和看管。在高考前家長和老師都會一方面督促學生埋頭苦讀,另一方面又給學生灌輸如下的思想:學生只要度過黑色七月,進入大學就沒人管,就可以放松了。帶著這種心理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大多數會失去學習進取心,沒了壓力,沒了方向,放松自我,虛度時光。針對大一新生這種心理,應當適時告誡他們,通過高考只是精彩人生邁出的第一步,真正重要的、能夠體現人生價值的在于就業和職業發展。當前大學生就業日益困難,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大有人在,大一新生應當引以為誡,樹立就業緊迫感,積極、科學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學生更應通過大學四年塑造、培養自己全方位素質和能力,為自己未來就業和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大一新生普遍缺乏科學的職業發展指導

大一新生群體中一部分學生缺乏就業壓力感和進取意識,還有一些雖有進取意識,卻又苦于缺乏科學的職業發展指導,不知如何努力,或盲目努力。有些新生對未來就業比較焦慮,依舊保持高中時代的苦學精神,雖然學業很好,卻缺乏實際工作能力,成為未來就業的“短板”。有的學生為自己就業設想了過高的期望,給予自己太大的壓力,致使個人身心高度緊張,而個人職業理想也始終只是空中樓閣,繼而產生嚴重的悲觀、失望情緒。有的學生不考慮自身能力、性格、興趣等方面因素,隨潮流規劃個人發展,發揮不了個人長項和潛能,致使事業上碌碌無為,虛度時光。這些都反映很多學生對自身缺乏準確的認識,對個人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定位,導致學生在大學生活及個人發展中所帶來的困擾??茖W的職業發展教育,對大一新生來說,迫在眉睫。

三、如何在大一新生中開展職業發展教育

(一)樹立大一新生就業緊迫感和科學的就業理念

大一新生剛剛結束高考的緊張和壓力,一進入大學容易放松自己。對此應當加強大一新生就業壓力教育,鼓勵他們進入大學后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另外還應讓大一新生樹立科學就業意識,合理規劃自己職業道路,不應盲目擇業。

(二)通過職業傾向測試為新生職業發展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科學的職業測試應當準確判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傾向。只有以職業測試為依據,職業發展指導才能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個人傾向,挖掘出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充分、自由發展,促使其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做出最大的成績。

針對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進行的測試主要包括三項:能力測試、職業興趣測試及個性測試。

能力測試分為一般能力測試與特殊能力測試。一般能力測試也就是對智商的測量,大學生考上大學已經顯示了他們具有足夠高的智商,不需要進一步做一般能力測試。在職業發展指導中,需要進行的是特殊能力測試,所謂特殊能力就是指與職業所匹配的能力組合。從職業指導與咨詢的角度,這種測試一般測量六種能力,即語言理解和組織能力、概念類比能力、數學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空間推理能力和機械推理能力。通過測試,可顯示出每個人在各項能力上的相對強弱,從而找出一系列適合的職業排序,使能力與職業達到高度匹配。

職業的選擇與職業興趣是分不開的。能力表明了一個人是否適合某一職業,而興趣則顯示了擇業的方向和努力程度。所有的職業興趣測試都依據六個取向,即操作取向、研究取向、藝術取向、社交取向、經營取向、事務取向。根據這六個取向的得分高低來確定職業選擇。

個性反映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每個人適合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以及可能取得的績效。在西方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使用人格測驗作為員工甄選、錄用、安置的依據。人格測驗可以幫助人們科學地了解自己,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常用的人格測驗有兩種:卡特爾16因素人格測驗(16PF)、DISC個性測驗。

16PF的全稱Catell 16 Personality Factor Test,是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人格及能力研究所卡特爾教授編制的。卡特爾認為:人的行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規律性,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具有根源特質。他確定了16種根源特質,即樂群性、敏銳性、穩定性、影響性、活潑性、規范性、交際性、情感性、懷疑性、想象性、隱秘性、自慮性、變革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通過這16種特質對人進行描繪,可以了解到每個人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適應新環境能力、創造能力、事務管理能力、成就感、職業專注程度和壓力承受能力等,根據這些能力的差異,來判斷、選擇適合的職業。例如:一個人的環境適應能力、創造能力很強,但事務管理能力一般,那么他應該從事發揮個人自主性、展示個人才華的職業,而絕不能從事瑣碎繁雜的事務性工作。

DISC個性測驗包括24組描述個性特質的形容詞,應試者根據自己的第一感覺,從每組四個形容詞中選出最適合自己和最不適合自己的形容詞。測驗維度是四個與管理績效有關的人格特質,即支配性(D)、影響性(I)、穩定性(S)和服從性(C),從而了解個人優勢、在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以及個人傾向,如:如何影響他人、對團體的貢獻是什么、什么時候處于應激狀態等,能使每個人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

(三)根據職業心理和傾向測試結果,合理規劃新生四年大學生涯

對于學術型學生,應當鼓勵其專注學業,立志深造,在科學領域發展自己,同時也指導他們適當參加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培養全面發展的研究型人才。

對于愛好經營活動并有經營頭腦的學生,鼓勵他們多學習經濟、財經、管理、法律知識,多在公司、企業兼職,走企業經營管理之路。

對于熱心公共事業、社會活動能力強學生,鼓勵他們多承擔班級工作,多參加學生社團,在政治上積極追求進步,畢業后在公共管理部門發揮自己的作用。

對于愿意從事教師行業的學生,則指導他們多學習教學能力培養課程,多從事教學活動實踐,考取教師資格證,順利做一名人民教師。

(四)開設職業發展教育選修課

在大一新生中開設職業發展教育選修課,并要求學生必須選足一定的職業教育課程學分,讓學生一進入校門就有就業壓力感和緊迫感,學到科學就業、擇業、發展知識,培養積極、科學就業意識和自覺性。

(五)組織學生校外參觀、考察

大一新生剛進入大學,主要精力應放在專業學習上,不適合做太多校外兼職活動。但可以組織學生到工廠、企業、公司參觀、考察,初步樹立明確的就業意識和工作意識。

(六)鼓勵大學生校內勤工助學活動

鼓勵大一新生積極參加校內兼職、勤工助學,在不影響學習情況下,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

(七)科學、合理指導學生換專業、出國進修等

對于不適合所學專業學生,鼓勵學生換到自己喜歡、適合的專業,充分培養自己、發展自己。對于喜歡國外教育環境或者喜歡國外某種專業的學生,根據學生外語水平、獨立生活能力、家庭經濟能力等,科學合理地進行指導和幫助。

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的意義并不是獲得一紙文憑當做求職的敲門磚,而是通過大學期間的系統教育和科學規劃,學習知識,提升能力,鍛煉素質,為就業和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大一新生開展職業發展教育,就是讓大學生為自己大學四年生活和未來職業發展邁下正確的第一步,拉開大學生成功人生的序幕。

【參考文獻】

[1]石志良,蔣明明,錢煒.大學生職業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

[2]趙志川,陳香蘭.論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及其提升.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04).

篇10

【關鍵詞】班助大一新生引導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05-02

一 研究背景與方法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長沙醫學院為每一個大一新生班級配備了一名班助。班助,即班級助理,是對班級輔助管理人員的簡稱,與其他高校的助理輔導員、輔導員助理、學生工作助理等性質相似,盡管名稱各異,但性質都差不多。目的都是為了“全面指導學生,彌補輔導員因客觀原因所造成的工作上的不足”,使大一新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

2013年12月,我們對長沙醫學院大一的200名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并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等方式,對30位學生、14位班助和10位專職輔導員進行了訪談。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7份,有效問卷195份,有效率97.5%。

二 班助對大一新生的影響維度

1.從咨詢時段看,入學時期名列前茅

在問到學生咨詢問題的具體時段時,有27.5%的大學生選擇了“新入學前三個月”,42.5%的大學生選擇“大一上學期”。因此,有七成的學生在對大學校園不熟悉的情況下,會尋求班助的幫助。

2.從咨詢問題看,經驗借鑒首當其沖

當問到“你覺得班助在哪些方面對你有影響”時,47.5%的學生選擇了社會實踐;同樣,當問及“假如你想參加學校的一些活動,相對而言你更傾向于向誰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時,有75%的學生選擇了班助。在訪談的過程中,班助也提到:每次在QQ群或到寢室、晚自習教室去,更多的學生咨詢過計算機二級、英語四級經驗以及外出活動地點,或寢室維修等方面的問題,他們更看重班助大學生活的經驗能不能讓自己少走彎路。

3.從咨詢對象看,班助影響有待提高

調查中發現:當學生在學習、生活、情感、人際交往、日?,嵤碌确矫嬗龅絾栴}時,一般是先向自己最信任、最親近的人求助。當問到“當你碰到學習問題時,首先選擇向誰咨詢”時,55%的學生選擇了朋友,只有10%的學生選擇了班助;同樣,在生活、情感、人際交往以及心事傾訴等方面,超過半數的同學首先向朋友求助,首先想到班助的也分別只占到7.5%、5%、12.5%、7.5%。但讓學生對上述尋求幫助的對象進行排序時,班助一般排第二或第三位。

4.從總體評價看,基本維持肯定態度

當問及“班助對你大學的影響”時,80%的學生認為“有一定影響,對適應大學生活有幫助”,12.5%的學生認為“有很大影響,是自己的榜樣”,對班助工作從總體上是認可的。當讓學生對班助工作進行總體評價時,有37.5%的學生認為“很好”,47.5%的學生選擇“較好”,只有15%的學生認為“一般”。調查結果表明:班助在引導大一新生適應校園生活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對設立班助總體上是肯定的。

三 問卷調查結論及原因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班助在幫助大一新生更快地轉變觀念與角色、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方面,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較強的實效性,同時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

1.整體持肯定態度,引導效果一般

在班助引導工作的實施評價中,學生對班助均持肯定態度:有能力、是自己的榜樣。在實際生活中又發現:大一新生有問題又不是先想到班助,更多的是向親人、朋友或室友進行求助。經過多方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班助工作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班助與新生網絡溝通居多,缺乏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兩者的心靈距離不夠親密。

2.工作時效性顯著,人員配備遲滯

新生離開家鄉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人生一個新的階段,非常需要同伴的引導與經驗的分享,班助工作的時效性要求也相對突出,而學校根據新生報到情況在新學期選拔、配備班助,則稍顯遲緩,既不利于班助與新生感情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入學適應工作的開展。對于問卷開放性試題“你對班助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議或意見”,很多同學提到“希望在入學時就接觸班助”、“開學時就讓班助融入班級,讓大家在最迷茫時有個尋求答案的地方”,要求班助提早到位。

3.學生要求頗高,班助壓力較大

班助就是一個小輔導員,不僅在學習、生活、人際、活動等方面有要求,甚至在科研、博聞強識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班助要知識淵博、能力突出、人格魅力大且對

――――――――――――――――――――――――――

* 基金項目:長沙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基于朋輩輔導理念的民辦高校班助引導工作研究”研究成果

(編號:Cysz2013007)

校園內外、長沙周邊比較熟悉,還要有熱心、有耐心、有時間與精力和他們溝通與交流。而班助未經過正規、系統的培訓,往往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特別是學生對校園基本熟悉以后,似乎班助作用已不大,面臨更大的溝通障礙。一位班助在訪談時談道:“第二個學期感覺他們不再需要我了,不知道從哪方面對他們開展指導?!?/p>

四 提升引導效果措施分析

1.制度先行,使班助工作規范化

古人云:“制之有衡,行之有度?!敝挥凶屩贫认刃?,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班助的選拔、培養、考核制度,讓班助工作規范化。只有選拔制度健全,才能及時選出優秀人才,讓班助更早地融入學生,提升班助工作的時效性;只有培養制度可行,才會全面提升班助素質,讓班助更輕松地與學生交流,提升班助工作的實效性;只有考核制度完善,才能激發班助的工作動力,凸顯班助工作的績效性。

2.先入為主,使班助工作及早化

新生入學后,在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人際環境以及管理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迫切需要一位引路人解決自己的困惑與迷茫,在報到那天認識的可依賴的人往往成為今天主要的咨詢對象。讓班助工作及早化,新生報到時班助即開展工作,留下先入為主的印象,有利于班助和學生今后的溝通和交流。

3.加強投入,使付出回報合理化

教育感情的投入和回報總是成正比,班助對學生多投入一點時間,學生會對班助更信任、更親昵一些;學校對班助多一些培訓投入,班助工作思路會更清晰、效率會更高一些;學校給班助增加一些經濟回報,班助工作會更有動力一些。因此,提升班助引導工作效果,需要班助加強時間的投入,也需要學校加強培訓和補貼的投入,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班助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