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會計制度設計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4-03-05 17:48: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會計制度設計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啟示
一、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概述
(一)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涵和外延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企業傳統的價值觀和責任觀正在發生轉化,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經營存續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盧代富(2001)認為,企業責任包括企業經濟責任和企業社會責任兩種,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經濟責任之外所承擔的責任。
企業是一個商業組織,它的目標是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謀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福利的義務,是對股東利益最大化這一傳統原則的修正和補充。因此,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是企業在經濟責任之外所承擔的責任,它包括法律規定的活動和企業自愿從事的倫理活動。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內涵是指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直接相關的信息。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所包括的具體內容,即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外延,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圍有所差異,但是,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基本包括如下六大類:環境、能源、雇員、社區、產品與服務、其他。
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應該包括以下6大類共17小類的活動:
1、環境問題類:污染控制、環境恢復、節約能源、廢舊原料回收、有利于環保的產品、其他環境披露;
2、員工問題類: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訓員工、員工的業績考核、失業員工的安置、員工其他福利;
3、社區問題類:考慮企業所在社區的利益;
4、一般社會問題類:考慮弱勢群體的利益、關注醫療或教育或公共安全等、公益或其他捐贈;
5、消費者類:產品質量提高;
6、其他類:考慮銀行或債權人的利益。
(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
1、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受傳統思想和觀念的影響,我國許多企業經營者將企業看成是純粹的經濟個體,追求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片面地追求企業經營的內部效益及經濟價值而忽視其外部效益及社會價值,沒有將其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維護社會整個利益。
仲大軍(2002)認為:當前我國企業最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無視自己在社會保障方面應起的作用,盡量逃避稅收以及社保繳費;二是較少考慮社會就業問題,將包袱甩給社會;三是較少考慮環境保護,將利潤建立在破壞和污染環境的基礎之上;四是一些企業提供不合格的服務產品或虛假信息,與消費者爭利或欺騙消費者;五是依靠壓榨企業職工的收入和福利來為所有者謀利潤;六是缺乏提供公共產品的意識,對公益事業不管不問。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必然要耗費額外資源,有悖于傳統的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第二,在我國,違反《勞動法》、《環境保護法》的成本較低,違法成本遠遠低于違法所獲得的收益。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致使很多違反《勞動法》、《環境保護法》的企業得不到懲罰,有的企業得到的處罰更是少的可憐。
2、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識還有待提高。目前,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與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還沒有建立相對完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雖然截止2007年3月,已有14家大型國有企業和2家民營企業公布了社會責任報告,但與西方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還存在差距。美國《財富》雜志2006年11月公布的“2006企業社會責任評估”排名中,在榜單中位居倒數前兩名的分別是中石油及國家電網公司,原因就是它們沒有及時披露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而此項排行榜中進步最大的是大眾公司,由2005年的56位上升到2006年的19位,而進步的原因是該公司第一次公布了一份綜合CSR報告。事實提醒中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更要重視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與溝通,在提升國際可比性、完善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等方面做進一步改進。
二、德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
(一)德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
在德國企業的年度報告中,除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審計報告之外,還有一個部分是股東報告,它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報告期間內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第二部分是就是“社會報告”(即社會責任報告),包括雇員信息、環境報告等信息。德國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是十分詳細的,下面是不同種類的德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基本情況:
1、雇員報告。法律要求企業管理層向雇員代表提供信息,最重要的一個法律是1972年《工作章程法》,該法第43段規定,企業管理層至少每年一次向雇員代表報告企業的雇員政策、社會政策、經濟狀況和公司前景,如果涉及企業機密,可以不披露相關信息。該法第110段還要求,關于經濟狀況和公司前景的更加詳細的信息要向雇員經濟委員會報告。此外,該法的第90段、第92段、第97段要求雇員代表或者雇員委員會要了解雇員計劃、公司投資、培訓情況;1965年《公司法》第90段和110段要求:在企業的監督委員會中也要有雇員代表,除了董事會的日常報告之外,雇員代表可以不定期向董事會要求獲得相關的信息。
2、環境信息。企業的環境信息要向政府強制報告。對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最基本的法律是《工商業管理條例》(Gewerbeordnung)的第16段,其內容部分被1973年《環境保護法》所取代,該法律要求企業預測污染、進行污染登記、進行技術研究與開發來減少污染等。
3、其他信息的披露。除了雇員報告和環境信息,其他信息的披露是自愿的,例如,Brockhoff K.(1979)的研究使用了296家樣本中,只有7家公司報告了慈善捐贈的情況。但是有110家公司報告了研究與開發活動。這說明盡管是自愿披露,研究與開發仍然受到極大的重視。
(二)德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形式
Dierkes M.(1979)描述了德國企業所采取的三種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形式:社會責任報表、傳統報告、目標社會責任報告。
1、社會責任報表。該份報告是以貨幣形式報告了企業在反對污染、雇員關系、與一般大眾的關系等方面所發生的成本和獲得的收益。而近些年來,使用社會責任報表的德國公司幾近消失,其原因是沒有大家公認的對社會福利的計量方法、指標體系。
2、描述性報告。描述性報告是更加謹慎的方法,通過收集信息,然后定期或者不定期公布這些信息。這是德國企業最經常采用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式,幾十年來,德國的企業就是這樣收集不同種類的數據,以社會報告的形式對外披露。這些數據中仍以雇員信息的披露最為全面,有關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的其他方面的信息現在正逐漸地進入到企業社會報告中來。這個方法的缺點是沒有考慮特定報告使用者的需求,企業只是提供可以收集到的盡可能多的社會責任信息。
3、目標社會責任報告。這種披露形式除了對企業所從事的社會責任活動進行詳細披露之外,還詳細列示了企業未來的社會責任目標,該模式被稱為“目標社會責任報告”。德國Metro公司在2006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中不但詳細描述了公司在環境、社會問題、雇員等方面的貢獻;還列示了公司在未來幾年的社會責任目標。
目標社會責任報告的優點是該方法的目標很明確,例如,降低污染排放量的具體數字很容易定出一個目標,而不用對這些污染排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進行計量,因為企業已經成功地降低了污染排放數量更容易使人了解企業在環境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而對污染排放的社會影響進行計量的方法則會導致大量的爭議。通過對比不同公司之間的目標和所報告的結果就可以知道其社會責任活動的差異。
(三)德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民間推動力量
德國的社會報告披露是自愿的,為了增加可比性,在1976年,由7家大型德國公司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探討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標準化問題,在1977年4月,了社會責任報告指南,指南對報告所使用的術語、指標、形式都提供了建議。對于披露所采取的形式,指南建議使用增值表、社會報告、社會賬戶3種形式。當然,這個小組的研究結論并沒有被眾多的企業所使用,德國公司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采用的方式仍然是多元化的,例如,社會資產負債表、社會利潤和損失表、企業與社會的關系報告、社會報告等。
三、對我國的啟示
第一,推動我國企業責任信息披露框架的建立。制定部分重要信息強制披露的規章制度,然后繼續鼓勵其他信息的資源披露框架。披露框架實施的關鍵在于政府,政府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欠佳,因此,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積極性不高,這就必須利用政府強制力進行推廣。我國可以借鑒德國經驗,通過立法,或制定披露準則,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分層次地由上市公司開始強制披露,隨后向其他企業推廣。對于某些對社會公眾有重要影響、共通的信息實施強制性披露。其他信息則通過相關激勵措施鼓勵企業自愿披露。
第二,繼續鼓勵企業的自愿披露。建設“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觀對企業提出了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社會越來越關注公司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有必要鼓勵企業積極披露公司社會責任信息。從德國經驗不難看出,新聞媒體,政府的態度、媒體的宣傳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于2006年9月25日了《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該指引鼓勵深交所上市公司建立社會責任制度,定期編寫社會責任評價報告,并與年度報告全文同時在指定網站上披露。該“指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如果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能夠出臺類似的指引,將使得我國上市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走向強制披露的階段。
第三,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披露信息的審計。信號傳遞理論認為,當市場面臨“誠信”、“社會責任”危機時,履行社會責任好的企業自愿披露那些可靠的、能增加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未來前景信心的信息.可以展示企業強大的實力和美好的前景,能保持企業在投資者和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度。企業的價值會得到提升。例如,中國電網公司已經以獨立報告的形式開始本公司的《2005社會責任報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企業也表示要定期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但是,這些未審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使公司有機會夸大事實情況,這將限制報告的有用性。因此,借鑒德國經驗,加強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審計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正勇.對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J].電子財會,2009(5).
2、錢紅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中外比較及借鑒[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
3、季曉東.淺探現代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J].財會月刊,200(4).
4、彭興庭.國家電網公司為什么缺乏社會責任[N].東方早報,2006-11-16.
篇2
關鍵詞: 小企業;小企業會計制度;對策與方案
Abstract: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promoted our country Small business's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article through implements the question which to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exists to carry on the concrete study, and unified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target-oriented solves th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and the basic measure, was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further smooth implementation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and the plan.
key word: Small business;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Countermeasure and plan
一、問題的提出
財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頒布并于2005年1月1日開始在小企業范圍內執行的《小企業會計制度》,是在遵循一般會計核算原則的條件下,借鑒國際慣例,結合我國小企業的實際情況,以《企業會計制度》為基礎制定的。這次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實施充分體現了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及其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它健全和完善了企業會計核算體系,提高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加快了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小企業會計制度》在適用范圍、主要內容、會計科目、會計報表等方面都與《企業會計制度》有差異,它更具有清晰性、靈活性、指導性和針對性。它是我國會計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標志,對進一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企業財務報告條例》、規范小企業會計行為、促進小企業健康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們通過最近對制度實施情況的調查情況來看,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制度實施過程出現了相當多的問題,不同程度地阻礙了制度的順利實施,導致制度執行無法到位。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本文試就《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對策。
二、《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制度執行的不完全確定性,導致制度執行過程中容易發生偏差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小企業繼續執行原來的《企業會計制度》,這從《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來看,無可非議。雖然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制度具有強制性的特點。但符合《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小企業既可以按照《小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核算,也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據此而論,會計制度的強制性特點如果從整體上考慮,只要企業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了某一會計制度即可。另外從鼓勵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出發,也應該允許并鼓勵有條件的小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因此,符合小企業標準只是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必要條件而已,即凡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規模必須符合小企業的標準,但并非符合小企業標準的企業就必須執行,如有條件也可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但問題是有的小企業本來會計基礎工作就比較薄弱,人員的素質也比較低下,原來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就沒有執行好,換句話說原來執行過程中就存在很多困難。加上這類小企業發展的態勢顯示近年內企業發展規模不會有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這類小企業如果轉換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也許更適合其企業自身的特點。其價值就在于整頓和規范小企業會計工作秩序,規范小企業的會計行為,促進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但這類小企業認為,只要不違反會計制度規定就可以了。既然允許何必再執行新的會計制度呢,如果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不僅要派員參加培訓,而且制度轉換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何必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這種認識帶有一定代表性。本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就是考慮了這類企業的實際,但部分小企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價值所在。所以《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中的不完全確定性,就會給部分對制度認識不足的企業開了綠燈,導致《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的現實價值發生偏離。
2、培訓工作缺位,導致小企業對制度理解和實施力度不夠
《小企業會計制度》頒布之后,為使廣大小企業會計人員充分了解《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準確把握相關政策、規定和方法,確保該制度在企業中的貫徹實施,各地財政部門舉辦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培訓班,培訓的對象主要是小企業的會計或出納人員。通過培訓,使會計人員在短時間內有的放矢地學習,提綱挈領地了解《小企業會計制度》。應該充分肯定這種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分期分批培訓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做法對確?!缎∑髽I會計制度》在小企業中的貫徹執行無疑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這種培訓方法也是常規的做法,因為通常我國頒發新的會計制度都是需要組織企業的財會人員進行培訓的。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如果針對財會工作比較規范的大中型企業或上市公司而言,也許能達到比較好的培訓效果。如果針對小企業也許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原因在于《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或執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是小企業領導者的態度。而領導者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小企業會計制度》內容與實施價值的認識。事實上很多小企業的領導者對會計工作的職能一知半解。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小企業的領導者對財會工作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比較膚淺的認識上,他們比較關注的是盈利和稅收的指標,往往忽視會計制度本身的價值。所以舉辦《小企業會計制度》培訓班,其培訓對象不只是針對財會人員,也應該擴大到小企業領導者范圍,只有讓小企業的領導者真正了解《小企業會計制度》對其加強經營管理價值所在時,才有利于《小企業會計制度》貫徹實施。
3、小企業內在不利因素影響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
(1)小企業會計機構設置過于簡單,會計人員配備不全、工作不固定,分工不明確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執行。由于小企業名目繁多,行業比較齊全,所有制形式多樣化,經營規模較小,缺乏相應的決策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發揮不了應有的決策作用,業主基本上支配了企業的所有的經營活動,缺乏正常的業務報告制度,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水平的好壞完全取決于業主個人的能力與水平。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小企業會計機構設置不規范,甚至個別企業不設置會計機構。即使是設置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分工也不明確,甚至是兼職,缺乏完善的內部牽制機制。所有這些都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2)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差,也不利于《小企業會計制度》在短期間內實施
眾所周知,會計基礎工作是做好會計核算的前提,它主要包括會計憑證格式的選擇或設計、填制、取得、審核、傳遞與保管程序,以及會計帳簿的設置、格式、登記、核對、結帳等等。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小企業都是貪圖便利,甚至看業主眼色行事,不少小企業從來就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規范地做好這些會計基礎工作,而是得過且過,會計實操有一定隨意性,沒有嚴格執行會計制度。比如,原始憑證缺乏必要的審核程序,憑證、賬簿、表格在市面上隨意購買,相關政府部門硬性規定除外,很多做法都不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和要求。甚至個別小企業還沒有明確的成本核算方法與制度。不難設想在這樣的會計基礎工作上,要求小企業認真執行和快速推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也是非常困難的。
(3)小企業會計人員素質較低,也難于確?!缎∑髽I會計制度》準確無誤地實施
小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與大企業的會計人員相比,業務水平、文化層次不高,業務不精,素質普遍較低。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小企業的會計人員普遍存在兩種不利于《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的現象。一是學歷層次比較低,無學歷或改行從事會計工作的人數占絕大多數。二是年齡出現極端現象,呈現“一老一少”的局面。會計人員中的老者雖然有一定會計工作經驗的積累,開展一般性的業務沒有什么問題,但接受新知識能力比較差,對新制度消化慢,甚至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會計人員中的新者,多為剛離開學校走向會計崗位的年輕人,雖然他們比較系統地學習會計專業知識,但在實操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在從事會計工作過程中缺乏會計理論基礎扎實、能力強、業務熟的老會計的指導,導致在實踐中會計技能提高比較慢。上述兩種現象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小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開展,也制約了《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的實施。在調查中,個別小企業會計人員表示,他們也認真地組織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顯然在這樣一支小企業會計隊伍中要求做到快速、高效、準確、無誤地貫徹《小企業會計制度》確有困難。即使《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中能組織實施,但實施結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4)小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素質較低,也不利于《小企業會計制度》快速實施
從會計的重要性原則來看,某項會計信息在會計報告中是被詳盡、充分的披露還是被簡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人們做出滿意的決策。某些對大企業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能在小企業里顯得毫不意義。由于小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重合使得小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基本不存在,由于融資方式的獨特性,從而使小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與大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別,小企業的股東、稅收部門、銀行是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這些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程度不高。尤其是小企業的經營者,本身經營素質就比較低,大多對企業實行粗放經營,除了關心盈利指標外,并不要求企業會計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造成小企業會計信息不全面、不準確。這也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貫徹執行增加了難度。
三、解決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中現存問題的對策與方案
1、要為《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培訓工作確定新的培訓思路
目前,各地普遍是組織小企業會計人員系統學習《小企業會計制度》,我們不否定這種培訓對促進《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作用,但效果仍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正如前所述,《小企業會計制度》在一些企業執行中受阻,更重要的是小企業業主的意識。雖然有個別小企業業主不愿意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但他們的認識更多的是停留在對《小企業會計制度》比較膚淺的認識上,即對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對小企業有什么好處一知半解。為什么要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更是迷惑不解。因此來自小企業主的障礙主要還是認識上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在提高小企業業主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自覺性上下功夫,一個比較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強對小企業業主的培訓。即組織小企業業主系統學習《小企業會計制度》。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對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和對小企業業主的培訓,要有所側重。對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重在業務上培訓,對小企業業主的培訓重要說明《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價值,即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對改善企業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小企業經濟效益有什么好處。如果采取雙管齊下的培訓方法,我們相信對《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無疑會起到更好促進作用。
2.各級財政部門應組織相應的高素質人才咨詢隊伍,深入小企業會計部門第一線,幫助小企業正確選擇適宜的會計制度
如前所述,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小企業受到自身素質的限制,在選擇企業會計制度時,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連自己該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還是《企業會計制度》,自身都說不清楚,錯誤地認識只要不犯法,按規定執行會計制度就可以了,這是天大的誤會,當然也并不排除人為的裝糊涂。為此,各級財政部門(市縣鎮)應組織相應的高素質人才咨詢隊伍,深入小企業會計部門第一線,給小企業財會部門把把脈,幫助小企業正確選擇適宜的會計制度,特別對不適宜選擇《企業會計制度》的小企業,應幫助其提高思想認識,勸其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必要時,強制性要求其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
3.消除小企業內在的不利因素,為《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創造有利的條件
(1)加強小企業會計基礎規范工作的建設,為進一步規范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前所述,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差,不利于《小企業會計制度》在短期間內實施。因此,要加快《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的實施,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規范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因為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即使組織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也不容易到位或發生執行上的偏差。為此,小企業應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為依據,針對小企業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要設計合理的會計記錄程序,要完善嚴密的憑證制度,要建立嚴格的日常核對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規范組織與實施。
(2)重視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培養,加快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為《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提供合格的人才保證
小企業要適應時展的步伐,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解決小企業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低,業務工作不適應的問題。為此小企業要自覺組織學習,小企業會計人員更應自覺學習,不斷充電。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小企業會計人員有過硬的業務本領,具有扎實的會計知識、嫻熟的會計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使小企業的會計人員能夠從較高層次理解《小企業會計制度》,做到充分了解該制度的內容、理解、掌握制度中規定的會計核算方法和相關規定,用以指導、規范會計實務工作,提高會計業務能力,并提高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自覺性,為《小企業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3)構建完善的控制環境,設置合理的會計機構,嚴格劃分不相容職務,設置適宜工作崗位,為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提供運行機制
控制環境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其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管理觀念、方式及風格,組織結構,管理控制方法,內部審計及外部影響等等。構建良好的控制環境有利于小企業嚴格按照《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健全符合小企業會計發展需要的會計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并為小企業改善會計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因此,小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小企業會計機構,并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劃分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不相容職務,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根據小企業的特點,會計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會計機構統一辦理;錢賬分管、出納不得兼任往來賬戶的核算工作;業務較少的企業一般可設會計主管兼總賬會計、明細賬會計兼稽核、出納三個崗位。只有會計機構設置合理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問題,才能提供《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的良好運行機制。
(4)轉變小企業業主的觀念,為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清除不必在的障礙
如前所述,小企業業主對《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認識不到位,對會計工作重視不夠。目前很多小企業的業主的法律和管理意識不強,重銷售輕管理、重稅收輕會計現象非常嚴重。很多業主對會計方面的知識、政策、法規存在著很大的認識誤區。這已嚴重地阻礙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因此各政府部門一定要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宣傳,使小企業業主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引起他們對會計工作的高度重視,讓他們認識到不但要學會“賺錢”,更要學會怎么去“省錢”,統籌地“用錢”,使會計管理工作為更好地創造效益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小企業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促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化。
綜上所述,《小企業會計制度》雖然頒布并實施一年多了,但由于制度執行的不完全確定性、培訓工作缺位、小企業內在不利因素的存在等原因,致使《小企業會計制度》貫徹執行難度較大。但一套新制度的執行,總會存在一些問題。只要我們本著科學、合理、審慎的態度,從不同層面采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一定能起到顯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田金玉,趙顏峰. 構建和諧會計環境 推進《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J〕.中國農業會計.2005(6)
〔2〕徐金仙.《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過程若干問題的探討—執行環境、實施效果、建議〔J〕.會計之友(下).2006(2)
篇3
[關鍵詞]統一會計核算制度,綜合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會計制度
自去年新修訂的《會計法》頒布實施以來,作為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核算制度,圍繞其結構、地位、與準則的關系處理等問題引起了我國會計界的新一輪關注,產出了許多新的閃光點,受其啟發,本文僅就國家統一核算制度建設中的四個基本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1)如何正確認識新出臺實施的綜合會計制度?(2)綜合會計制度在我國會計規范體系中的地位如何?(3)怎樣協調處理綜合會計制度與財務會計準則的關系?(4)綜合會計制度的退出時宜問題等。
一、客觀、全面地認識新出臺實施的綜合會計制度
筆者認為:正確認識新出臺的綜合會計制度,應重點從以下兩方面把握:
1.取消現行大行業會計制度,建立統一的綜合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理論界對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關系認識深化的結果。
客觀地講,我國從1988年開始會計準則,到1992年出臺《會計準則》并于次年7月開始實施算起,前后僅經歷了4-5年的時間。而在此之前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一直是通過制定統一會計制度來指導約束企業的會計核算。從1993年7月1日開始進入了準則與制度并行發揮作用的時期。當時限于只出臺了基本準則,還缺乏一套系統有效的具體準則,財政部才以大行業會計制度作為過渡向完全的會計準則模式逐步接近,所以當時理論界還對這一過程設計了三步走的改革目標,即:
大行業會計制度
第一步:基本會計準則{ }企業內部會計核算辦法
具體會計準則
待具體會計準則成為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時,取消會計制度,過渡到第三步。
第三步: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企業內部會計核算辦法
現在回過頭來看原來的這種設計,思路和方向都是對的,只是囿于當時環境和會計實踐和局限,不少人把準則和制度看成是兩套互相獨立、互不相容的體系,而沒有從功能作用這一本質問題去考慮,從而得出了準則與制度不能共存的結論。
近幾年,不少會計理論工作者結合部分具體準則實施后與行業會計制度雙軌運行實踐,重新思考準則與制度的關系與定位,獨到地從其功能分工入手展開研究,指出:“會計標準的表現形式不是唯一的,會計準則與會計核算制度都只是會計標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采用會計準則為會計標準的表現形式并不是違背國際慣例?!薄霸u判一國會計標準的優劣只能看其是否適應本國經濟的?!薄皽蕜t與制度并行發揮作用,符合我國會計核算制度的生長?!薄皩嵺`證明,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不矛盾。就其最本質的方向來講,是互為補充的,會計準則更多的側重于確認、計量、報告等會計政策方面,會計制度則更多的側重于會計科目、記賬方向、編報程序等會計記錄方面,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相結合,就能把(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四個環節很好地串聯成一個整體……”正是這些認識上的深化和共識,才將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三步走”演繹成為“四步走”。即在原來的第二步之后增加新的第三步,原第三步改為第四步,
綜合會計制度
即基本會計準則{}企業內部會計核算辦法
具體會計準則
當然這期間,具體會計準則與綜合會計制度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可互相替代。從而真正體現了“我國會計制度改革是一種漸進式的改革”的特征。
2.取消大行業會計制度,建立統一的綜合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制度改革貫徹可比性原則的必然結果??杀刃栽瓌t是會計信息的重要質量特征之一,它要求同一企業在不同期間以及不同企業對相同交易或事項的處理都要采用一致的。而回顧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從建國至今,在貫徹可比性原則的程度上,大致經歷了三次大的飛躍。其中,第一次是1950年-1952年,那時,借鑒前蘇聯的經驗,從無到有地創建了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系要求相一致的分所有制、分部門、分行業的統一會計制度,實現了同所有制同部門、同行業內的會計信息的一致可比。結束了建國初期會計信息管制的無政府狀態。第二次是1992年-1993年,借鑒國際會計慣例,適應改革開放,從無到有地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要求相一致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依基本準則的要求,制定了分行業的大行業會計制度和分經營方式的三大會計制度,實現了同行業、同經營方式下的會計信息的可比一致。第三次是2001年,取消大行業會計制度和分經營方式的三大會計制度,建立綜合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實現了全國范圍內同企業、同事項的會計信息的可比一致。由上可清晰地看到,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的這三次大的改革,每一次都大大增強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并最終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同企業、同事項的信息可比,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深化改革開放奠定了良好的會計基礎。
二、關于綜合制度在我國現行會計法規體系中的地位
《會計法》指出:“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其包括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制度。這就是說,會計核算制度是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包括現行的以“會計制度”命名的諸如“會計制度”、“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等,也包括會計準則、暫行規定這樣一些規范會計核算方面的制度。取消大行業和分經營方式的會計制度,代之以綜合會計制度,則我國的會計核算制度構成一下子變成了“會計準則”和“綜合會計制度”兩個組成部分。而無論是會計準則還是綜合會計制度,在新修訂的“會計法”中并未明確其地位。這令人不免生出這樣的疑問,1993年以來我們一直沿用的由會計法統馭會計準則,再由會計準則統馭會計核算制度這樣一個具有特色的三級會計法規體系是否依然存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依據新的會計法,這個體系又將怎樣構建?特別是綜合會計制度,它在這個體系中又處于怎樣的地位?對此,筆者以為,依據新的會計法的規定,綜合會計制度出臺實施后,我國新的會計法規體系在一定時期內將由原來的三級結構變為二級結構,其基本構成和內在關系可圖示如下:
會計法會計準則
會計法規體系{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會計核算制度{綜合會計制度
會計監督制度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制度
會計工作管理制度
如此一來,會計準則和綜合會計制度將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處于兩個平行且平等的規范,共同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共同構成了我國今后的會計核算規范,并作為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似乎就不宜再堅持原來“會計法統馭會計準則,會計準則統馭所有會計制度”的類似提法了。
三、怎樣協調處理綜合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的關系問題
由綜合會計制度替代大行業會計制度后,則有必要重新審視和厘定準則和制度的關系問題。筆者認為,厘定準則和制度的關系,必須把握兩個基本前提:
其一是必須搞清中國會計制度改革的真正動因??陀^地講,它不外乎國際、國內兩個方面:從國內看,促使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直接動因在于從計劃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國家運用會計信息以調控解決國內問題的需要;從國際看,其直接動因則在于吸引國際投資,拓展國際貿易,把中國經濟融入世界市場的需要。兩相比較,會計的主要運用是在國內而不是國際,雖然來自國際方面的信息需求與日俱增,但會計信息在國內的地位無論如何是其他方面所不能比擬的。
其二是必須搞清楚準則和制度各自的優越性及功能實用性。“準則也好,制度也罷,充其量只是會計規范的形式問題”。會計準則作為國際通用會計慣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特定的經濟業務或報表項目為對象,在詳細各該業務或項目的特點基礎上,規定所必須引用的概念,然后以確認、計量為中心并兼及披露,對圍繞該項目業務或項目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會計問題做出會計規范”。可見準則是見長于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并兼及披露。其最大優點是人們在了一份具體的會計準則之后,就會熟練地了解特定會計業務的處理全貌,并能舉一反三,增強解決新問題的本領。綜合會計制度作為中一種形式,“它以某一特定的企業為對象,著重對會計科目的設置、使用說明、會計報表的格式以及編制等詳細加以規范??梢姡贫纫婇L于財務會計要素的記錄并兼及報告,其最大優點是對素質不高會計人員來說,能直接使用會計科目進行會計記錄,并按規定程序和格式編制會計報表,操作方便、易學易懂。
在明晰了上述兩個基本前提之后,再回過頭來回答如何處理綜合會計制度是與具體準則之間的關系就變得容易多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都屬會計核算規范的范疇,而會計核算規范的全部無非就是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撇開準則和制度的形式不說,就其在規范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但有的準則也有記錄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制度重點規范記錄與報告,但科目的應用與報表的編制中也體現確認與計量的要求。“如此實現其功能互補,一方面比較適合我國當前會計實踐的現狀,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務實的選擇,能充分體現了”四個有利于“的基本思想。即有利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比性;有利于報表使用者閱讀理解和運用;有利于會計監督機構的會計監督;有利于處理國情與國際慣例的關系。
四、展望-綜合會計制度的退出時宜問題
篇4
[關鍵詞]會計制度 比較 問題 對策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國的新會計改革制度也隨之面臨著新的發展趨勢。新會計制度的標志著我國會計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國會計改革的又一新。它對規范我國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真實、完整地反映我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高經濟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下面筆者就新舊會計制度之間的主要差異及新會計制度在執行中的問題與對策做一簡要分析。
一、新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比較
關于新會計制度,雖然已經實施多年,但是在學術界,對其真正的含義仍然有爭議,在這里我們需要明確界定一下,以便研究。關于新會計制度的準確叫法應分為兩種:一種是官方叫法,即新會計制度應稱為新的“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另一種是學術界的叫法,新會計制度應稱為“新會計核算制度體系”。以下為了討論方便,我們繼續用這個簡化的名稱。新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相比,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重大變化:
1. 適用范圍不同。新會計制度是一種打破行業界限和經濟成分界限的全國統一的企業行業會計核算制度,使不同行業的企業和不同經濟成分的企業的會計信息口徑一致,便于全國范圍內不同行業之間、不同經濟成分企業之間會計信息的對比分析和會總。舊制度是一種分行業和經濟成分的會計制度,導致了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會計信息口徑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2. 新會計制度補充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并強調其重要地位。在會計核算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事項,例如,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期未滿之前, 從法律形式上講,所有權并沒有轉移給承租人,但是從經濟實質上講,與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已經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實際上也能行使對該固定資產的控制權,因此承租人應該將其視同自有固定資產,一并計提折舊和大修理費用。會計核算比必須反映其經濟事實,而不是簡單的反映其經濟形勢。
3. 新會計制度擴大了減值準備的計提范圍,使資產價值更符合實際。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這是歷史成本原則的要求。新會計制度規定,如果各項財產發生減值,應當按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4. 新會計制度使謹慎性原則運用的更充分、更徹底。在我國,不少企業存在資產不實、利潤虛增的現象。新會計制度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對那些不符合會計要素定義、不符合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的內容進行了修改,這對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盡可能地防止和避免企業虛盈實虧、短期行為等問題,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會計制度執行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 新制度實施時,四周“靜悄悄”。一是宣傳力度不夠,培訓學習不到位。新基本制度實施,應該引起廣泛尤其是會計工作者的關注,有關部門應進行相關人員的系統培訓。但筆者的觀察是:央行大部分員工未接到基本制度即將實施的信息,大部分會計從業人員對基本制度無清晰的認識。二是新制度棚架,在基層會計部門實施滯后。
2. 新制度缺乏系統性說明?;局贫葘嫻ぷ髯龀隽舜蟮?、原則性規定,對具體工作的指導性有的并不明朗。實際工作中不同的會計對同一條款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因此,應及時編制基本制度說明,給具體工作實務明確規范,使整個會計工作系統化、一體化、科學化。
3. 新制度存在六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沒有對會計重大事項明確界定。二是對事后監督工作規范性規定欠缺。三是計息規定太簡要,不夠明細。四是個別條款操作性不強。五是相關人員風險意識不強,顧及主要崗位休假影響正常工作,忽視道德風險的防范。六是新憑證的簽章設計問題。
三、解決新會計制度執行中問題的對策
面對會計工作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壓力,我們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與時俱進,不斷發展。面對以上的問題,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
1. 觀念回歸,重新審視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
從口頭重視變為思想重視,從業內重視變為整體重視,從員工重視變為領導重視。落實會計人員的待遇問題。建立科學的考核獎勵機制。獎勵措施務必具體、可操作;穩定會計隊伍,吸引專業人才服務會計工作,再創央行會計工作新輝煌。
2. 搞好調研,修訂完善新制度
任何規定都是基于當時的工作生態狀況制定的,這種生態狀況是變化的,因此制度的不適用狀況是正?,F象。但是好的制度是來源于對工作生態的不斷適應。所以,我們的制度制定者要不斷地深入會計工作一線進行調查研究,以人為本,以防范風險為核心,科學修訂完善新制度,為央行會計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 盡快編制制度說明,增強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性
編制制度說明,要對舊制度的有關補充規定進行整合篩選,來一次全面清理,對部門規章與基本制度沖突的,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改糾正。制度說明應涵蓋中央銀行的全部會計業務,如憑證的使用、填制、傳遞、整理等,能細則細,務必具體;同時,還要能不斷進行補充、豐富、完善,成為會計工作實務的具體指南。
4. 建立會計業務部門的協調機制
在這個機制下,會計業務部門間爭端能夠快速有效解決,相互之間和諧相處,共同完成央行會計各項核算工作,保證資金安全,不斷提升會計工作質量。
5. 對會計憑證簽章設計應慎重
事后監督在會計核算中承擔的責任與會計主管應承擔的責任不能混為一談。對簽章的設計也應有明確目標,符合成規。
6. 建立有效的會計監督體系
明確會計監督業務的獨立性、嚴肅性,理順監督信息上傳下達及橫向交流的渠道,從科學、效率、便利的原則出發分配會計核算業務流程,提高監督效率,改變目前事后監督是“回收站”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篇5
【關鍵詞】中小企業 會計制度 規范化 注意問題
2004年4月27日,財政部頒布了《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范圍內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并定于2005年1月1日起實施。從此,小企業及其會計制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小企業的界定
從會計管理的角度看,界定小企業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制定和實施科學的會計制度,在滿足對小企業各方面管理需要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簡化其會計核算。在界定層次上,我國可以參照國際會計準則的做法,把企業界定為大、小兩個層次。從世界范圍看,企業規模大小的界定標準有以下四種情況:①以單一的從業人數為標準。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一個企業的人員越多,其規模通常也越大。而且,從業人數越多,會計核算和管理也越復雜。②采用從業人數/營業額復合標準。適用于生產和管理高度自動化,職工的勞動生產率高的企業。③采用從業人數/資本額復合標準。通常情況下,資本的多寡與企業會計核算的工作量和復雜程度成正相關。資本的性質也影響 企業大小劃分標準的確定。對于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根據資產規模對小企業界定時,應把劃分標準提高一點。④采用從業人數/營業額/資本額復合標準。
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特別是我國生產力水平和人口狀況,在確定我國標準時,從業人數指標應稍大一些;營業額、資本額指標應稍小一些。具體數額應根據近幾年我國統計部門提供的各行業有關從業人數、營業額、資本額的統計指標確定。
二、小企業的重要地位
小企業是最具創新活力也是最具變化特性的群體。小企業總是不斷出現,又不斷被淘汰,在有較高的“死亡率”的同時,更有很高的“出生率”。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小企業在數量上都占有絕對優勢。但小企業的重要地位,不是因為其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而是因為其為社會提供了超過半數的就業機會,創造了相當份額的國民財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供的統計數據表明:在全國134.46萬個工業企業法人中,按新的中小企業標準,中小企業法人占全部工業企業法人總數的99.88%;中小企業上繳的稅收占全國全部稅收的43%;中小企業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崗位。
由此可見,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小企業不僅向國家繳納了大量稅款,而且吸納了眾多城鄉勞動力,是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國民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建立中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無差別的會計信息揭示制度,即企業不論規模大小,不論組織形式如何,不論其經營的復雜程度的差別有多大,要求其提供的會計報表的格式與內容都是一致的。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講不切合實際,尤其是中小企業。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有效的理解企業的會計信息。中小企業的會計制度的制定應當符合他們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宜過分復雜。
首先,從理論上看,規模不同的企業分別適用不同復雜程度的會計制度。其次,實行有差別的會計信息揭示制度,讓不同規模的企業分別提供適應其特點的有差別的會計信息,從而滿足不同層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可以促進企業的會計工作更加有效。最后,從國際上中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情況看,我國的中小企業會計制度需要和國際接軌。
鑒于目前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狀況和企業內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質量和數量需求的不同情況,我們國家應當積極借鑒世界上其他各個國家的經驗,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中小企業會計制度,從而促進我國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水平的提高,使會計更好地為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服務。
四、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原則
(一)體現合規性要求。合規性是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第一要求。它要求會計制度設計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把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現到會計制度當中去。例如,根據國家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和《支付結算辦法》,會汁制度中應當制定有關貨幣資金的收支、保管的規定以及有關結算業務的規定,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資金、堵塞貪污盜竊和違紀使用現金的漏洞。
(二)體現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是制定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制度和組織會計核算程序具有法規約束力的基本規范。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雖然不屬于法律范疇,但具有法規效力。設計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必須體現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否則會計記錄及根據記錄編制的會計報表,就不會被有關單位和人員所接受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符合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會計的基本目的是滿足企業內外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有關企業經濟活動信息的需求。會計信息質量與會計信息有用程度息息相關,是會計系統實現會計目的的前提條件。建立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生成機制是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起碼要求。符合會計信息使用者質量要求的會計信息應當具備相關性、重要性、及時性、可靠性、客觀性、全面性、可比性、一貫性、可理解性等方面的特征。
(四)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設計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必須考慮會計成本與效益的關系,達到成本效益的最優組合。會計成本一般是指提供會計信息有關人員為收集、歸并、整理和提供有效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所付出的相應的勞動。所設計的會計制度中的各項工作處理程序在滿足信息使用要求和安全正確的條件下,應當盡量簡捷,避免重復,簡化各種手續。優秀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應當簡便易行,行之有效,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信息。目前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的會計工作中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實現會計電算化后,大大提高了會計效率,降低了會計成本。因此,對于已經或準備實現電算化的單位,內部會計制度設計主要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五)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在形成以后,應保持相對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則會計人員會難以適從。但是,由于企業的經濟環境的變動,企業經濟業務也總是在不斷變化,當所制定的會計制度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時,會計制度應適時修改。這就要求在設計會計制度時要將穩定性與炅活性結合起來,會計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應當保持相對穩定。在制定各項具體規定時要留有余地,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六)全面性原則。資金運動是企業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對象,它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制定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應該體現全面性原則,全面規范企業的各項會計活動,既要對企業資金運動中所涉及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核算進行規定,又要對屬于企業會計工作范圍的會計工作程序、會計管理體制、會計人員職責分工和權限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使企業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形成一個完整的、互相補充、互相制約的制度體系。
五、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內容
企業會計制度設計應當包括如下內容:會計核算制度、會計監督制度、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制度、會計工作管理制度。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也應包括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具體闡述如下:
(一)企業會計核算制度設計。
企業會計核算制度設計是指規范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具體包括核算形式的選擇、會計科目、憑證和賬簿設計、財務會計報告設計及成本核算制度設計等。會計工作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實行電算化,企業會計核算制度應根據本單位使用的不同核算工具作出設計。
(二)會計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企業的會計機構設置和會計人員的安排有3種形式:獨立的機構,獨立的人員;沒有獨立的機構,但有獨立的人員;既無獨立的機構,又無獨立的人員,委托有關中介機構記賬。到底采用何種形式,有關人員在其中應當承擔何種責任,企業應當在會計制度中予以明確。對中小企業來講,應在充分考慮企業的規模、業務量大小的基礎上,明確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職責安排。
(三)會計管理和監督制度的設計。
會計質量和監督制度包括貨幣資金管理會計制度、材料物資管理會計制度、固定資產管理會計制度、會計檔案和會計工作交接制度、內部稽核和內部牽制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財務會計分析制度等。依照《會計法》的規定,企業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要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企業會計制度設計要規劃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中小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四)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對于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還應規范與會計電算化相關的各種管理制度。中小企業在完善手工記賬的同時,還應該根據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條件建立會計電算化制度.其內容包括:運用計算機填制、審核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自動生成總賬,編制會計報表及進行報表分析,會計資料打印、復制備份、保管等方面的制度。
為了保證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中小企業有關財務管理方面的制度,應根據會計核算的需要,在相關的會計制度中加以說明,一般不再另行制定財務管理制度。
六、促進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規范化的具體措施
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規范化,是一個關系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單靠建立內部會計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建立制度外,更為重要的是如何保證制度的順利執行。為此,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索質。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是實現會計制度規范化的基本前提。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具體措施是嚴格執行從業人員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使之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職業技能;另一方面要提高企業領導者的索質.通過定期舉辦高級人才業務培訓班,廣泛宣傳新出臺的會計法規、會計政策等方面的內容,使企業的領導者了解會計知識,能夠看懂會計資料,進行財務分析并做出科學的財務決策,同時讓他們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會計工作中的職責,判斷自己和會計人員的行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真正擔當起會計責任主體的重任。
(二)實施有效的監督檢查。中小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主要是用于規范會計人員、企業領導者及相關人員的行為,一經建立,要認真履行。會計制度在企業內部的運行狀況如何,需要企業內部和外部有關部門或人員的監督和檢查。監督檢查可分為內部監督檢查和外部監督檢查兩種形式。內部監督檢查主要是由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和人員實施的監督與檢查。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設置獨立于企業財務機構之外的內部審計機構,由專門的內審人員履行內部監督職能;不磚置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可由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企業的經濟活動通過互查進行監督檢查。外部監督檢查,主要是指由企業以外的部門和個人所實施的監督檢查,包括政府監督和民間機構監督。各級行政部門如財政、稅務、審計、工商部門等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監督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凡屬于必須由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后財務會計報告才能對外提供的中小企業,如國有企業、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委托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接受注冊會計師的監督。
(三)加快會計電算化進程。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會計電算化取代手工記賬是時展的必然,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會計電算化可以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實現某些信息的資源共享,提高會計工作的規范化程度。因此,必須加快中小企業的會計電算化進程。一是加快中小企業對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二是加強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的電算化培訓.提高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周靜,張建偉.小企業會計制度.問題研究與對策[期刊論文],管理學家 2010,(3).
[2]劉瑩.張崴 我國中小企業會計制度研究[期刊論文]-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7,(5).
篇6
關鍵詞:企業;會計;控制制度
一、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1.普遍存在著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
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應包括以下三項內容:首先,控制制度要確定企業內部行政領導和各職能部門擁有的職權和應承擔的責任,以及據以確定的他們在處理經濟業務時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控制制度要明確每一項經濟業務的處理程序和手續;最后,內部控制制度中要明確處理每一項經濟業務的人員之間相互制約的方式,相互之間能否形成制約關系,每一人員是否置于他人的監督之下。
2.大部分企業未設計各類業務會計處理程序的相關制度
企業會計制度的運行水平,不僅取決于會計部門工作的質量,而且還要受企業其他各個部門和各種經營管理活動的影響和制約。因此,企業內部會計制度還應包括發生在企業各部門間各類經營活動中的會計處理程序的具體規定,凡是企業各部門業務活動中的會計反映方式和控制的規定,均屬會計制度設計的范疇。
有些企業的負責人和會計部門人員由于對會計制度的認識不足,錯誤認為企業制定會計制度是為了完成上級和財政部門布置的一項任務,用來應付檢查罷了,根本不考慮如何執行制度,因此出現書面制度與實際操作形成“兩張皮”、會計制度名存實亡、會計行為隨意進行,這種狀況必然影響到企業管理的科學性。
二、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對于企業所有者來說,會計控制是保障所有者利益的關鍵。因為所有者最關心的是投入資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有效的會計控制作保證,才能使所有者通過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掌握資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及其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影響因素,從而對經營者進行必要的干預。
對于經營者而言,會計控制是實現經營目標、履行受托經營責任的保證。依據“受托經濟責任論”,受托經濟責任是一種報告說明責任,是責任承擔人向有關方面報告說明其行為過程與結果的責任。為此。經營者為了履行受托經營責任需要向所有者提供有關會計信息,同時為了實現其資本的擴張和企業價值的增加,最終達到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也必然會利用會計信息對企業資金流、物流甚至作業鏈進行會計控制。由此看來,所有者和經營者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上,既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又有利益上的矛盾甚至對立。從而可能使會計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出現差異,進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或弱化會計控制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探尋加強會計控制的合理方式,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和會計控制弱化,就成為解除現代企業制度健康發展羈絆的根本途徑。
三、內部會計控制的解決對策
1.推進內部會計控制建設
建立制度、監督執行、實施評價,難免付出一定成本,但從長遠、全局看,是值得的,是一項發展事業的重要基礎工程。企業負責人在思想上有了正確的認識,在工作中才可能帶頭執行,從組織領導層面解決內部控制執行不力的根本癥結。企業要加大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學習宣傳力度,使所有的管理人員甚至全體員工都了解其內容,并加深對其重要意義的理解。要充分認識到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全員都要參與的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管理活動。教育員工自覺遵守和執行各項會計內控制度,形成以自我控制為主、自檢自律為主要手段的會計內控制約機制。
篇7
關鍵詞:醫療單位會計制度,必要性,完善措施
一、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醫療機構的數量必然會不斷的上升,醫療機構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將越來越明顯。那么怎樣對醫療機構會計工作進行科學的管理,增強醫療單位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與客觀性,近年來逐漸成為了很多研究者關注的課題。我國財政部、衛生部于2010年12月28日頒布并于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中,對我國醫療單位會計工作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隨著該制度的出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確保醫療單位財務工作的落實,進一步規范和健全醫療單位會計制度。但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實施時間不長,還處在初期的實施階段,依然存在著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它的一些利弊也需要去實踐驗證,這些問題的研究對于醫療單位會計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推動醫療單位會計工作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醫療單位會計制度實施的必要性
1.會計制度的實施能夠幫助醫療單位規范會計行為,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一般而言,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都迫切的希望會計信息能夠具備更高的可理解性,這就對醫療單位的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很大一部分的醫院內部,醫療單位管理人員對于會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很多管理人員覺得會計工作就是簡單的進行管賬,而不了解會計的管理職能,同時也不能從會計信息中準確掌握醫療活動的開展狀況。所以必須不斷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讓會計信息能夠給醫療單位帶來實際的效益,這樣才能夠讓醫院管理者充分意識到會計信息的重要性,才能夠讓他們重視會計工作。在新的醫療單位會計制度中的很多規定都符合我國醫療單位的會計工作情況,可以讓醫療單位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得到切實的提升。企業會計信息在一些方面與醫療單位會計工作并無直接聯系,比如現金流量表,因為企業自身具有很多復雜的業務,而現金流量表能夠讓企業管理者更好的理解資金消耗的過程,同時從中預測企業產生先進的能力。但是醫療單位的收入支出并不復雜,資金流也相應很清晰,所以在醫療單位會計制度中并沒有對這方面的嚴格限制。
2.會計制度的實施能夠幫助醫療單位加強內部控制,發揮會計監督作用
醫療衛生單位一般來說都具備以下幾點特征:首先是與企事業單位相比資金相對分散;其次是醫療單位內部的管理結構組織簡單,管理層次相對較少;最后是醫療單位的管理人員一般都不具備豐富的管理知識,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醫療單位內部控制情況的好壞直接取決于管理人員個人能力的高低,在決策時領導者的主觀性和隨意性的因素較多,稍微存在一些失誤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損失。一方面,醫療單位應該逐步建立專項資金業務崗位責任制,讓不同崗位的人員都能夠明確自身的責任,保證會計處理時各個崗位能夠發揮其作用,同時做到相互監督;另一方面,醫療單位會計制度對醫院內部的成本支出規定非常嚴格,并能夠結合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對醫療單位成本控制進行管理,從而不斷增強醫療單位成本管理質量。
3.會計制度的實施能夠增強醫療單位管理水平,不斷促進醫院業務發展
眾所周知,醫療單位的醫療業務一般都比較簡單,需要的會計工作者數量并不是非常多,所以在醫療單位新會計制度中有這樣的規定:醫療單位要根據自身會計業務的實際情況來對會計部門進行設置,或者可以在相關的部門設置一名會計人員以及會計主管;若部分醫療單位不具備這一條件,那么應該委托相關的中介機構進行處理。在醫療單位會計制度的內容中,關于會計科目以及核算辦法等方面的簡化規定都是從我國醫療單位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的。這些簡化之后的規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醫療單位的會計人員花費更少的時間來處理會計業務,從而讓醫療單位會計人員可以把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對醫務活動的會計管理工作上去,這樣就能夠幫助醫療單位最大化的降低成本,提升經濟效益。
三、完善醫療單位會計制度的建議
1.不斷完善醫療單位財務管理制度
不管是從事何種醫療業務的醫療單位,其內部必然都會有資金的運轉,所以應該盡量對會計活動進行規范管理,從而對醫療單位內部資金運行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管。一般包括有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管理機制、會計部門責任制度、崗位職責等方面。在對會計崗位進行設置時,我們可以依照“不相容職務分離”的理念來對財會崗位職責進行劃分,從而達到相互制衡的效果。利用授權盡可能減少不法業務,從而保證醫院領導決策的執行度。對于那些關系到財會的授權批準,其范圍、權限都應該清晰的規定,單位內部的相關人員包括醫療單位主管人員都必須要在規定的授權范圍內使用自己的權力。同時要在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入手,將科學合理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作為醫療單位內部控制的關鍵點,通過財會信息不斷對其進行完善。因為醫療單位的資金支出與其他企事業單位相比內容較多,資金收支的審核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所以醫療單位會計制度中應該加強對現金收支的管理,這樣才能確保資金的安全。
2.做好外部及審計監督管理
社會審計監督體系是醫療單位外部監督的重要環節,醫療單位的資金來源通常都是醫療活動而來,而這一特殊性也直接決定了外部審計監督常常會存在真空,這就讓很多醫療單位存在于外部審計監督范圍之外。而社會審計監督機制的完善和運用,能夠將其獨立、客觀、公正的作用全部發揮出來,對于醫療單位中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會計現象進行及時的糾正,從而保證其內部會計制度的可靠性和客觀性。在對醫療單位會計制度完善的階段,醫療單位外部的監督管理也必須得到重視。從現階段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單單依靠醫療單位自身的制度來對會計工作進行規范是難以產生很好成效的。因此必須借助外部力量來對其會計工作進行監管,讓醫療單位內部財務會計制度更加完善。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對于醫療單位的會計工作實施的監督管理,其監管成本較高,有效性偏低。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努力轉變監管方式,在確保醫療單位會計工作規范化的情況下,對一些中介監督機構實行重點監控,如此才能更好地對醫療單位會計信息進行監控,讓外部監管中介機構成為醫療單位外部監督的中堅力量。
3.提升會計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
逐漸增強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對于促進醫療單位各項會計活動的健康有序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現階段醫療單位的會計活動中所凸顯出的一些問題分析,醫療單位會計制度設計規范已經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我們應該從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盡快讓醫療單位實現全面科學管理的角度出發,確保會計制度設計的規范化。必須與醫療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相結合,積極更新會計法律法規,對現有的比如會計法、總會計師條例、注冊會計師法等法規進行完善和修訂,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情況,不斷完善會計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要結合我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實際要求,以及我國醫療單位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不斷完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以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文件。另外,會計管理機構也必須依法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健全會計法律法規監督機制,不斷探索推動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得以落實的新方法新舉措,對于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要定期進行檢查監督,確保其實施效果。
四、結語
總之,醫療單位會計制度能夠得以良好的實施需要醫院本身以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對于醫院而言,應該對該會計制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因為自身的會計工作“小”就對會計工作不重視。無論是醫療單位的領導者還是會計工作人員,都應該各盡其職,加強自身道德素質和職業技能的提升。從醫療機構當前所處的外部環境出發,相關政府部門必須要做好監督管理,從而確保醫療單位會計制度的良好實施。
參考文獻:
[1]孟立新.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改革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0(21).
[2]黃毛弟.對醫院新會計制度的幾點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18).
[3]張燕.談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制度的幾大亮點[J].現代商業,2013(02).
篇8
近十年來我國會計領域的改革,尤其是會計核算制度的改革,其規模之大、之深入,都是前所未有的。1993年《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及行業財務制度與行業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兩則兩制”)的與實施拉開了這次改革的序幕。而2001年實施的新企業會計制度,則將會計核算制度改革推向了又一個?!皟蓜t兩制”的與實施,意味著我國會計核算制度的改革,是堅持“兩條腿”走路方針的。制定會計準則,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基本的和主要的會計政策的選擇與運用上,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接軌;而與實施以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為主要內容的會計制度,則符合我國廣大會計人員的傳統習慣與思維方式,也適應大多數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
然而,在第一個具體準則出臺前的1996年,一些會計界人士就對當時實行的行業會計制度口誅筆伐,主張立即“取消”或“消滅”,以扶正被“冷落”了的會計準則,但是會計環境和會計實踐人們,企圖在很短的時間內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作法,采用“單軌制”的會計準則作為我國會計核算的規范,是行不通的。我國今年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和將要制定的保險企業會計制度及小型企業會計制度,也是我國會計核算制度改革在經過了冷靜思考后的必然選擇,用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三要素(遺傳、變異和生存斗爭)來解釋,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規范的“遺傳”,而從已經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來看,在“一般規定”中又包括了許多會計準則的內容,這在一定意義上或許也可看成是會計準則的“變異”??傊?,在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準則將長期并行,共同指導和規范我國的會計實踐。
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規范:準則和制度
對我國是否應該建立會計準則,十年來學術界有三種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我國根本就不該搞會計準則,它不符合國情;也有少數人認為,必須搞會計準則,并要盡快地以其來代替我國傳統的會計制度;不過大多數人認為,考慮到與國際會計慣例的接軌和全球一體化趨勢的需要,根據我國國情,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既要設計會計準則,也要制定會計制度。筆者認為,前兩種觀點都過于極端而不足為取,第三種觀點才是現實和理智的選擇。之所以產生這些分歧,關鍵還是在于如何認識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它們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規范。
(一)從二者的聯系來看:
1.它們可統稱會計制度。廣義的會計制度包括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還包括會計法規。各國的會計環境不同,一些國家只采用會計準則,而有些國家如法國和改革前的我國只采用會計制度,來規范各自的會計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會計制度。
2.它們都是會計標準。會計標準無非是對各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依據和準繩,只不過有的標準原則一些,有的標準具體一些。但是它們都可以反映各自運用的會計政策。
3.它們都屬于會計法規。我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都是由國家財政部門組織制定和實施的,因此它們都是同一層次的部門行政法規,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從二者的區別來看:
1.規范的目標不同。會計準則規范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同時也規范會計主體應當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會計制度規范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記錄和報告的問題。確認和計量是記錄和報告的前提條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記錄和報告就不可能。
2.適用的范圍不同。會計準則適用于股份公司的會計處理,而會計制度適用于所有企業。即使在美國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業嚴格執行公認會計原則,我國已經的會計準則中,要求所有企業執行的也是少數。
3.規范的具體內容和可操作性強弱不同。由于規范的目標不同,決定了各自規范的具體內容不同。會計準則規范的內容主要是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進行“定性”的規定,例如在準則中我們常??吹竭@樣的語言:該項收入(或費用)“計人當期損益”。至于記錄到哪個科目,則由會計人員自己去判斷。而會計制度規范的內容則具體得多。毫無疑問,準則的可操作性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較強。同時,認準則和制度規定的內容來看,準則是對某一類業務的確認和計量加以規定,而制度是對某一類企業或全部企業的各類業務的會計處理進行具體規定。
4.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準則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而制度對這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
5.在規范體系中的層次不同?,F在有一種說法,就是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都是處理會計業務的規范,它們處于會計規范體系的同一層次,是平行的關系,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他們認為,《會計法》和《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居于第一層次,會計準則和新會計制度同居于第二層次,這種觀點值得商榷。他們也許是因為看到已實施的《會計制度》的一般規定中,幾乎包括了已的會計準則的主要,因此認為執行準則和執行制度都一樣,何況會計制度中還有科目體系和報表體系。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誤導,我們不能因為新會計制度中包括了許多會計準則的內容,就認為它們可以互相代替,處于同一層次了。按照這種說法,確實沒有必要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設計會計準則,只要有會計制度就行了。
然而西方國家的一些事實有力地證明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屬于兩個不同的層次:在法國,自1947年以來一直采取統一會計制度的形式,但有資料表明,最近幾年他們也在“建立新的會計準則制訂機構,組織力量搞本國的會計準則”;而西方一些長期實行會計準則的國家,“公司在實際執行中,仍要根據會計準則制訂會計科目體系,據以進行會計核算”,只不過這種科目體系是公司自己制訂的,而我國微觀主體設計會計制度的能力很差,這主要是由于會計人員素質較差以及相關制度缺乏靈活性所造成的,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需要由國家組織專業人士來設計。如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可以互相代替的同一層次的規范,試問,美國的公司為什么還要設計會計科目?法國又為什么還要制訂會計準則?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準則和制度是兩個不同層次的規范,前者(尤其是會計基本準則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制約后者。根據會計法規權威性和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層次關系作以下劃分:會計法是第一層次,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是第二層次,會計準則是第三層次,會計制度和財政部制定的補充規定或暫行規定是第四層次。
三、關于新制度中的幾個具體
1.制度的名稱。新制度體系包括三大制度:企業會計制度、保險企業會計制度和小型企業會計制度。這三大制度都是規范企業會計核算的。已經和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實際上是大中型企業會計制度,但是其名稱使人誤解為它是規范所有企業的會計制度。為了與金融保險企業和小企業會計制度區分,建議直接將“企業會計制度”命名為“大中型企業會計制度”,這樣既可省去行文的麻煩,又可與“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名稱相對應。
2.企業會計制度的結構。新企業會計制度由一般規定、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專業會計核算辦法三部分組成。這里有幾個問題值得思考:①是否三大制度下都包括這三個部分,如果包括,在“一般規定”中將存在大量的重復。②現行制度的“一般規定”中,包括了許多已的會計準則,一方面使“一般規定”的內容過多(共計5至6萬字),顯得冗長,另一方面又與“會計科目使用說明”中的許多內容重復,實無必要。③既然會計制度中包括了會計準則的主要內容,又勢必回到原來的問題上:只要會計制度就行了,會計準則是多余的?;蛘呖梢赃@樣來理解準則和制度的關系;準則是會計對外交往用的,制度是對內進行實際會計處理用的。
篇9
【關鍵詞】 醫院會計制度變革;理念發展
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使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的堅實基礎,對其發展進程起到了有效的催化作用。財務管理對任何企業機構來說都具有核心的作用。醫院也不例外,醫院的財務部門有效的掌握了醫院的成本、收支及經濟效益等多方面具有重要影響的問題。 醫院會計制度在新時期不斷的改革和完善,使醫院會計理念逐步跟上現代醫療事業經濟發展的腳步。改變了以前事業單位的財務渙散現象。 所以,在我國對醫院會計制度進行相關改革的同時,也引起醫院會計理念的新變化。
一、醫院舊會計制度的不足
1.醫院內部的會計核算方法不合理
當前有很多醫院在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中沒有制定出一種非??茖W的會計核算方法。 仍舊使用舊的核算制度,在舊的會計核算制度不設置折舊這樣的核算方法,這導致會計賬目上的凈資產的不準確,影響醫院的合理健康發展。
2.醫院內部的會計制度需要更加清晰化
鑒于會計部門對醫院的重要性,它能夠清晰的體現出醫院自身是否盈利。從這點看來,醫院的會計部門與其他的事業單位的會計主體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醫院會計制度和我國常規的企業會計制度都存在一定的不同性,不屬于企業會計的范疇。所以需要針對醫院制定出獨立的會計制度。
3.醫院舊的會計體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
醫院舊的會計體制根據舊經濟體系的發展而制定出來的,由于我國當前經濟的不斷發展,舊的會計制度的很多問題都暴出來,無法滿足當前醫院發展的需求,所以醫院會計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在舊制度中資產管理一直沒有完善,沒有建立科學的資產管理制度,如果能好好經營固定資產和非固定資產,進行科學有效管理,是會計制度的一大改革。
二、新會計制度的優點以及醫院實施財務改革的必要性
1.新醫院會計制度簡介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醫院職能的不斷拓展,舊的醫院會計制度已經不能滿足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要求,也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2012年,我國推行了新醫院會計制度。新制度很好的適應了新社會下公立醫院的管理要求,同時對公立醫院的財務分析帶來了巨大影響。新制度提升國內了財務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利于提高財務分析的準確性。
新醫院會計制度明確了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思想,讓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更具企業財務管理特點。在會計核算制度上,由權責發生制代替收付實現制,使公立醫院脫離了傳統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方法。新制度還明確了公立醫院在管理各項事務上的操作流程,讓財務管理工作與公立醫院的日常工作更加貼合。新制度明確了醫院在收入與費用上的配比,加強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在明確思想的同時,新制度也對醫院的會計科目系統進行了梳理,對涉及公立醫院重大項目的會計核算科目進行了規劃。為符合會計的相關性原則要求,新制度將醫院的會計要素分為5大類,將“支出”項改為“費用”項。同時改進了資產類會計科目和負債類會計科目的構成,使會計科目的名稱更加與企業會計科目一致。在對財務報表的分析上,增加了與醫院管理相關的財務分析指標。
新會計制度規范了資產入賬價值以及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的方法。對于沒有取得資產價格的有效憑據,同類資產的價格也無法獲取的固定資產,規定以名義金額入賬。對于此類固定資產,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上添加備注,標注各類資產的名稱以及數量,同時要標注原因。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要設置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科目,方便核算固定資產的變動,有利于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
新的會計制度對會計科目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完善。新制度更能結合事業單位的經營特點,對原會計科目進行調整,并且明確規定了每個科目的核算內容和入賬方法。對于一些設計較多核算業務類型的會計科目,新制度進行了分解,在科目下下設明細科目。對于不常涉及的科目,新制度也進行了整合歸集,將原有的相似科目合并為同一的科目。新的科目體系能夠更加符合事業單位的經營實際,核算更為科學。在財務分析表格設計上,財務報告體系包括了: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凈資產變動表、財政補助收支表、收入費用總表和會計報表附注。新制度取消了“基金變動表”和“收支總表”,這一改動提高了財務數據的可用性,也方便了對比。
2.新會計制度的優勢
與舊醫院會計制度不同,新會計制度增加了累計折舊科目,真實有效的反映醫院的營運成本與經濟效益,有利醫院管理者對成本核算工作的監督執行,提升醫院核算工作的準確率,降低了醫院的成本。提升了醫院的經營管理者在組織工作中的地位。有利于醫院的可持續性發展。
3.醫院的財務核算方式更加的科學
舊會計制度在固定資產和專項基金審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忽略了固定資產的管理費用。新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費用這部分進行了較好的調整。新會計制度在會計過程中把收益性支出以及資本性支出進行分級管理,并對醫院的固定資產進行了嚴格的區分。最大限度的對醫院固定資產及專項基金進行合理的分配,使財務管理、操作以及審核更加真實準確,也防止了舊制度中對科目的觀念不清導致的核算混亂的局面。
4.加入了對醫院成本核算的新規定
舊會計制度對醫院進行嚴格的等級區分。這種形式的核算,一方面因為散亂復雜,造成財務核算對不同科室的計算指標有較大的差異;另一方面對財務部的數據審核也造成巨大壓力。此外,因為種類繁多,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核算標準,會造成財務統計工作中的漏洞,為個別人員帶來可乘之機,不利于醫院財務工作廉潔公正的開展。通過全新的核算理念可以促進會計的合理性,使人們對這種新的核算理念有新的認識,讓企業對資源的消耗起到承擔作用,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
三、新醫院會計制度變革下的醫院會計理念的發展
1.新醫院會計制度下信息化發展
醫院會計需要面對隨時變動的價格風險,還需面對大量的會計報表處理以及操作過程的繁瑣等問題。因此,醫院會計制度變革前財務
工作量較大,出錯率較高。利用現代財務軟件對會計報表的處理等,有效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壓力,使操作步驟更加簡單,運算能力逐步加大,簡化了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
2.新會計制度下的實力化發展
在醫院會計制度改革過程中,重點提升醫院財務核算的綜合能力,
需要著重培養一些信息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然后優化會計人
員的工作配置。強化會計能力與責任意識的培養,從而減少會計核算工作的出錯,把信息化技術為作為醫院財務核算的根本。
3.新會計制度下的透明化發展
我國的醫保處于不斷完善中,這要求我國醫院也需要整體改進自身的會計制度,對自身會計理念進行透明化發展,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對醫院現有的會計管理與監督體制制定出有效的會計管理制度,使醫院的財務更加透明化。同時對醫院內部的會計核算事項制定出明確的規范,為相關的財務監管部門提供詳細的核算明細。
四、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醫療體系的不斷改革,醫療機構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醫院舊的會計理念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已不相適應。因此做好會計制度改革尤為重要。要求我們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進行理論分析,探索出一條可行地的會計改革之道路,使我國醫院會計事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立云.研究醫院會計制度改革的銜接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6(09).
篇10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會計制度;發展
中圖分類號:F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03-0041-02
1 會計電算化的內涵
二十一世紀以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以空前的影響力沖擊著人類的社會和經濟,從根本上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工作實務。基于現行會計制度條件下,傳統的手工會計加速演變為電算化會計成為會計實務處理的最大變革。
會計電算化是指在會計工作領域中計算機技術的運用。簡單地說,為了給有關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以及幫助他們進行管理和決策的目的,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系統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傳輸等一系列的工作。由此可見,會計電算化不僅要具有使用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算賬以及報賬等功能,更應該具有分析會計信息的功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為經營管理服務。
2 影響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認識的影響
我國的會計電算化起步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晚,在人們的思想中,還沒有對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絕大多數的企業,對于會計電算化的應用還僅僅存在于代替手工核算,這樣做,僅僅是可以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強度,而并沒有認識到建立一個完整的會計信息體系對于會計主體的重要性。
2.2 會計科目的影響
在實行手工會計的條件下,沒有嚴格要求科目代碼,當我們用到哪一個會計科目,只需要直接寫出所要用到的科目名稱。但是,當會計電算化被廣泛應用以后,以前手工會計下的編制憑證、登記賬簿,以及對賬查詢報表等,只要在系統中運用有關會計科目,科目名稱就會用相應的科目代碼來替代。這樣,會計電算化相對于傳統手工方式要方便和快捷。由此可見,會計電算化對于會計實務來說,最大影響體現在會計科目編碼的變化。另外,在電算化會計中,為了更有利于開展核算、查詢等工作,不僅會計科目要使用編碼,往來賬企業、操作人員等也會用到編碼,從而便于管理人和事。
2.3 賬務處理程序的影響
賬務處理程序是指填寫或審核會計憑證,根據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然后依據會計賬薄編制會計報表從而提供會計信息,即完成證-賬-表這條主線,實現記賬、算賬和報賬的方法和步驟。通過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根據軟件開發人員在開發會計軟件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證實,采用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較為普遍且效果較好,大多數會計軟件都采用這種賬務處理程序。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賬務處理程序也將會處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之中。因為這種程序能夠適應各種會計賬務處理,并且具有較快的運算速度,對于計算機的一次輸入、多次調用等功能能夠利用的淋漓盡致,把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做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2.4 人為因素的影響
在會計電算化的發展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也是相對重要的一個因素。在這之中,管理者的問題往往是最重要的。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對于會計電算化的理解都比較淺層次,大多是表面的一些理解。比如,盲目聽取財務人員的建議、軟件推銷人員的講解,更有一大部分的管理者存在“關系軟件”和“人情軟件”,很多管理者往往理解會計電算化就是企業的計算機加上處理會計工作的軟件;還有一大部分管理者并不信任計算機,認為計算機的軟件和介質是虛擬的,看不見摸不到,這樣遠不如傳統的紙質安全、可靠。甚至還有部分管理者對于企業應用會計電算化認識不到位,認為傳統手工會計已經能夠滿足會計工作需要,沒有必要再投資去實現會計電算化,增加企業預算。
3 會計電算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缺乏統一的賬務處理程序
缺乏統一的賬務處理程序是會計電算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一個很大障礙。也就是說,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其中改造現有的賬務處理程序是當務之急。但是,由于受到技術或保守觀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現有工作流程還處在舊的體制上運行,而無法適應實際業務的要求,更無法完全發揮其優越性,制約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和轉型。特別是采用不同核算方法來處理同類的經濟業務,就不能保證企業賬務處理的一致性,從而影響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3.2 會計電算化人員業務素質較差
會計電算化人員業務素質較差,主要體現在對電算化人員的管理滯后?,F在的電算化人員大多是出身于企業的會計和出納,對財務業務熟練,可以經過短期的培訓處理日常財務。但是,要想熟練地應用財務軟件,高效的發揮財務軟件功能,受自身條件所限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沒有根據企業的實際制定管理制度;也沒有在相應時間內適當調整分工,多數是以模仿為主;更沒有嚴格執行和管理會計電算化。繼而無法保證會計軟件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使存儲數據存在一定風險等諸多問題,這些都成為制約會計電算化發展的障礙。因此,要發展會計電算化應該通過有效控制存儲方式、處理方法和介質,配合企業內部管理的變化,打破傳統會計分工流程,改變會計人員的職能,提高財務處理能力。
3.3 會計電算化管理松散各自為戰
目前,企業應用會計電算化較為普遍,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相應的組織協調,使各部門不能有效地配合,導致會計電算化管理松散各自為戰,無法實現信息全面共享,加上受資金或人力等原因的制約,有些企業的會計電算化系統和硬件設施建設尚不完善,欠缺統一的管理,因而沒有得到企業管理者的相應重視。
4 現行會計制度下促進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對策研
究
4.1 政府促進會計電算化發展
政府應針對會計電算化制定和健全相關法律和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保證會計電算化建設走上法制軌道。鑒于當前網絡犯罪逐步走向專業化、利益化,在了解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同時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政府應完善和規范會計信息管理與財務披露等相關法律和法規,加緊制定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和法規,規范第三方交易平臺,從而營造健康綠色安全的法律環境。
4.2 管理者以及會計人員促進電算化發展
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出發,企業管理者應該重視會計電算化,深刻的認識到會計電算化對于企業會計工作的重要性。首先,了解會計軟件的工作方式,從以前的表層認識到深入研究,要讓企業管理者看到會計電算化軟件對于企業會計工作效率的提升。其次,讓管理者真正認識到企業要想發展堅決不能出現“關系軟件”和“人情軟件”。最后,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也要提高,所有會計從業人員應該認真學習和掌握會計軟件,了解會計軟件中每一個模塊、每一個應用的具體功能。這樣一來,會計電算化才能真正在企業中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4.3 軟件商促進會計電算化發展
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會計軟件或多或少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例如,會計軟件的某些功能和模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會計軟件的開發人員在開發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會計制度和會計規范要求去設計,一味只追求軟件的銷量,不考慮不規范做法帶來的后果;會計軟件在具體處理一些會計業務上,對會計賬務處理理解不夠全面,使得軟件的一些應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為了提高網絡安全需要強化軟件開發和設計管理,會計軟件開發與完善要注重個性化,與企業自身的管理系統相匹配,同時為了提高會計軟件的通用性和安全性,可引入人工智能等高領域技術到軟件中,進行預測和決策,開發或優化具備核算與管理功能,并和企業發展情況更加兼容模式的會計軟件,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的優勢。
5 結 語
在會計信息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需要弄清會計制度與電算化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現行會計制度下實行系統的電算化,改善后的會計制度也將為電算化環境下企業的會計核算與管理提供有益指導。從會計電算化角度深入系統地研究現行會計制度,對于會計理論與實踐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何延東.對會計電算化發展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0,(2):215.
[2] 沈艷艷.會計電算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0,(6):145-146.
- 上一篇:審計整改方案
- 下一篇:鐵路工程變更設計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