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金融政策范文
時間:2024-02-19 18:14: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市民金融政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城鎮化是中國經濟新的發動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推進經濟增長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貿出口、投資以及消費相繼成為不同時期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是,由于國際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充滿變數,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我國必須找準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口就業結構、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化過程和城鄉空間社區結構的變遷過程,其本質特征是農村人口在空間上的轉換,非農產業向城鎮集聚,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勞動力轉換。
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對投資、就業、消費的全方位拉動,進而優化產業結構,縮小城鄉差距,將推進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一)拉動投資
我國農村鄉鎮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有較大改善。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伴隨城鎮功能完善的需要,在道路、供水、供電、住房、通訊、教育、醫療、文化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等方面將進行大規模、全方位的建設,從而形成巨大的投資需求。
(二)優化結構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不僅能夠推動以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發展,也能夠推動以商貿、餐飲、旅游等為主要內容的消費型服務業和以金融、保險、物流等為主要內容的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實現經濟服務化。
(三)增加就業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必將推動第二、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我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會為服務業的充分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就地吸納大量的農村人口就業。
(四)促進消費
城鎮化可以提高消費水平。從鄉村到城市,居民消費明顯增加。農村人口的逐步“市民化”,將促使新型城鎮中的文化、旅游、休閑、家政、美容等行業的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服務水平將不斷提升,進而逐步實現消費結構的升級。
(五)縮小差距
一方面,城鎮化將加強公共設施投入,改善城鎮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城鎮化將提升入城新市民的收入,提升生活品質。應該說,新型城鎮化是解決城鄉差距的根本出路。
二、城鎮化有巨大的資金需求
從新型城鎮化對我國經濟的推動以及國際經驗看,城鎮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也會創造出新的金融需求。未來新型城鎮化的資金需求主要體現在城鎮公共事業建設、城鎮房地產開發、城鎮小微企業和城鎮居民消費等四個方面。
(一)城鎮公共事業建設需要大量資金
新型城鎮化的公共事業建設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三個方面。這些項目建設,有的純靠政府投資,有的可以公私合營,有的可以民間投資。但是,這些項目建設共同的特點是資金需求大、建設周期長、經濟收益有限、償還期長。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多渠道籌集資金,其中大量依靠的就是銀行資金支持。
(二)城鎮房地產開發需要大量資金
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是人的城鎮化。隨之而來的就是安居問題。在土地集約使用的情況下,新型城鎮化必然改變傳統的農家小院模式,實現住宅商品化發展。我國普通商品住房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按每年830萬戶農民市民化(2480萬人除以3人/戶),每套城鎮普通商品住房成本10萬元計算,總投資將達8300億元,需要外部融資將達6600億元。若按45.8%的貸款比例計算,需銀行信貸資金3800億元;若按寬口徑計算則為7600億元。
(三)城鎮小微企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
十提出“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工業化,尤其是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是城鎮化的持續推動力。農業產業化發展必然促成一大批小微企業創立、成長,產生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需求。從目前全國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與小微企業戶數可以測算出,小微企業戶均貸款額約90.5萬元。假設每年市民化2480萬農村人口,2/3為勞動人口(1653萬人),其中50%留在小城鎮就業則約為827萬人,按小微企業戶均吸納就業21人計算,預計將新產生約40萬戶小微企業,其貸款資金需求將達3600億元。
(四)新城鎮居民有大量資金需求
十提出,“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計劃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農民創業和擴大再生產將使得個人生產經營性貸款需求增加,收入的提高和市民化的發展將使農民消費升級,新市民對居住、交通、娛樂、教育方面的需求增長將帶動個人住房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汽車消費貸款需求大量增加。2012年我國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104439億元,按城鎮人口71182萬簡單測算,人均消費性貸款約1.47萬元。而新型城鎮化每年市民化2480萬人,將新增消費貸款需求3650億元。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簡單測算看,每年新型城鎮化產生的銀行信貸資金需求將達2.35萬億~4.69萬億元左右,約占2012年全國新增境內貸款的26.6%~53.2%。可見,新型城鎮化產生大量的資金需求,使農村銀行機構在城鎮化建設中大有可為。
三、銀行要為城鎮化助推盡責
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需要農村金融服務的支持與配合.農村金融體系是農村經濟的“造血體”,建立現代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補齊農村金融短板,已成為促進城鄉產業互融和要素流動、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的關鍵。
實際上,銀行支持推進城鎮化進程對于政府、小城鎮金融消費者和銀行自身均有現實意義。對于政府而言,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利用信貸資金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對農民而言,可以轉變生產和生活方式,更新消費觀念,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有效拉動內需和消費;對銀行自身而言,可以拓寬客戶資源,拓寬中間業務渠道,挖掘豐富的金融財富,增強綜合競爭力。
(一)主動營銷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面臨新的形勢,追求盈利與風險化解之間的關系平衡成為資產負債管理的關鍵。因此,在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銀行機構必須積極行動,明確專門部門和專門人員負責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金融服務工作,充分利用當地優勢,注重培育優良客戶群,為小城鎮建設的穩步發展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要轉變“坐等客戶上門”的觀念,開展主動營銷,多深入企業和鄉鎮,多走訪客戶,多傾聽客戶的聲音,在需求中找市場,在服務中尋客戶,不斷提高新型城鎮化融資需求的滿足率、覆蓋率和滿意率。要規范農村城鎮化信貸業務運作程序。開展區域評價,針對農村城鎮化建設目標市場,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形成區域評價報告,為信貸支持和營銷決策提供依據。對選定的拓展區域和項目,及時進行金融需求分析,整合產品,制訂全面、貼身服務方案,及時開展營銷,對于區域整體符合支持條件的,根據該區域特點制訂整體服務方案,實行區域整體營銷。
(二)創新制度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需求明顯有別于以往大城市、大中型企業和大項目的需求。新的金融產品則是農村銀行機構有效支持新型城鎮化的工具和手段。農村銀行機構要努力建設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以及相關的政策支持規范體系,有針對性的提供差異化產品,推動嶄新的金融品種打進農村市場,推動同業之間的業務合作。
一是創新服務手段。積極推行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務、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現代化金融服務手段,促進業務辦理效率的提高和資源優化整合。圍繞銀行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保險、基金、個人理財等業務,創新開發中間業務品種。對已在大城市開辦的中間業務品種,應盡快在縣域金融機構推廣。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機構、網點、人才、信息等優勢,大力開展中間業務創新,逐步將業務滲透到投資理財、信息咨詢、財務顧問、產權交易服務等領域。
二是創新擔保方式。突破傳統擔保方式的限制,擴大抵質押貸款范圍,接受企業自身用的無形資產(品牌、商標、專利)、集體土地使用權、廠房、宅基地和集鎮商鋪、庫存產品等作為貸款擔保;推出中小企業信貸、小企業循環貸款、親友抱團貸款、企業信用聯盟、網貸通等貸款業務;農村小額信貸允許用農作物、農產品、承包的土地使用權等作為抵押獲得貸款。
三是創新融資產品。結合城鎮化建設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積極開辦購建房貸款,支持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所需消費貸款,鼓勵農民購買小型農機具和交通運輸工具,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支持農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通過具有經濟實力的村民擔保的方式試辦助學貸款。努力滿足小城鎮建設對信貸資金的需要。
四是完善責任追究。農村銀行機構要以滿足“三農”、城鎮化的有效信貸需求和防范風險為原則,以調動信貸人員工作積極性為根本,完善信貸制度、定價策略和考核辦法,優化信貸流程,增加信貸投放。要科學設立風險容忍度。對經過條線和內審部門檢查認定,信貸人員確已依規操作,恪盡職守的,要依規免除其經濟責任,實現盡職免責。
(三)監管激勵
作為銀行監管者,必須要善于完善制度和規則,引導農村銀行機構積極主動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一是加強監管引導。要完善差別化監管政策,提高農村銀行機構存貸比和不良貸款的容忍度要求,如對農村銀行機構的存貸比設立下限要求,要求不低于60%;允許農村銀行機構的不良貸款容忍度高于平均不良貸款率的2~3個百分點。參照扶持小微企業做法,降低農村銀行機構“涉農”、“涉城鎮化”貸款的風險權重至75%。支持農村銀行機構發行“城鎮化金融債”,補充資金來源支持城鎮化建設。要建立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信貸導向評估監測制度,提升農村銀行機構金融服務能力和動力。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建立信貸風險損失補償機制和信貸投入獎勵機制,將特殊補貼政策與普惠制農村稅收政策相結合,實現偏遠地區農村商業金融的可持續發展。三是搭建溝通平臺。由政府部門和監管部門牽頭組織,定期召開新型城鎮化建設聯席會、項目供求信息推介會,及時向金融部門通報小城鎮的發展規劃、產業布局、項目引進、經濟運行等情況,及時向金融消費者宣傳推介銀行的信貸政策、投放重點和金融服務產品等,增進企業與銀行部門的相互了解,實現政府決策與金融政策相一致,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四)讓利于民
2012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24萬億元。作為最賺錢的行業之一,我國銀行業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履行社會責任的力度,在實現自身經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薄弱環節和弱勢群體,實現銀行利益和社會責任的統一。
一方面,突出“免”字,普惠客戶。農村銀行機構要堅持服務收費“四項原則”,做到合規收費、以質定價、公開透明、減費讓利。要按照《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免除部分服務收費的通知》要求,免除客戶開戶、銷戶手續費,柜臺、ATM機具查詢服務費及工本費等服務項目費用,降低金融消費者成本負擔。
篇2
[關鍵詞]資源型經濟;區域經濟;轉型問題;思考分析;研究探討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6X(2014)09-0080-03
資源型區域主要是指依賴于某一種或者多種不可再生的資源的開采和加工所發展起來的經濟區域。在這些區域或者城市中,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支柱產業,并且對于城市的發展做出了比較大的貢獻,一些城市本身也是因為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但是,伴隨著資源出現枯竭,這些城市沒有了后續發展的產業,城市經濟隨之也出現了沒落的情況。我國資源型城市非常多,這些城市的轉型問題不僅關系著該城市自身的發展,同時也和該城市周邊的一些區域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因而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只有將資源型區域經濟的轉型放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才會有新的思路。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資源型城市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礦物能源,這為提供社會就業崗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加速城市化進程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礦產資源有著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特點,加上長期以來資源型城市的傳統發展模式,使得資源型城市區域環境的質量不斷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區域內居民的身體健康,加上資源枯竭所導致的經濟下滑,還會給社會就業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給資源型區域經濟的轉型造成一定的困難,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以下結合實踐就我國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問題開展分析和探討。
一、資源型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
(一)多數資源型區域的資源正面臨著枯竭的問題
我國大多數的資源型區域經濟的發展是以涸澤而漁的方式來追求高產量的礦產開發作為基礎的。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加上資源型的區域對于資源的過度依賴,使得資源的問題已經成為了資源型區域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由于資源枯竭所帶來的城市發展、經濟穩定以及就業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資源區域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
(二)資源型區域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單一
資源型的城市多數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大多數產業集中在礦產的開采和粗加工方面,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很少。大多數資源型城市的產業都有著高投入、高能耗、低產出的特點。這種發展模式造成了區域產業結構之間的趨同化,生產的成本不斷上升,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益和競爭力下降等一些問題。以黑龍江大慶市為例,該市第二產業的共效率一度達到了90%左右,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這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埋下了一定的隱患,一旦資源枯竭,多數的從業者將會面臨失業的危險,進而影響到市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三)資源型區域缺少必要的技術和資金支撐
技術和資金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源型區域缺少有效的技術支撐和資金積累,在過去國家所制定的價格體系嚴重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狀況下,資源型區域的經濟利潤大量流失,導致資源型區域城市發展所需要的財力和技術嚴重不足。因為資源型區域長期處在封閉的狀態,一方面是人才比較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和外界的技術往來相對較少,進而造成了資源型區域技術落后的現實,這給資源型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資源型區域的生態環境惡化
傳統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高投入來完成,在資源型的區域主要是依靠對于資源的高消耗來支撐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粗放型的經營方式對資源進行掠奪式的利用,導致生態遭受嚴重污染和破壞。另外采礦過程中所形成的山體崩塌、地面塌陷和土壤的沙化等地質災害,都可能造成大量的建筑物破壞。資源型區域的生態環境惡化給本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也不利于群眾的身體健康。
二、目前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分析
(一)市場主導型的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模式分析
目前市場主導型的資源型區域經濟的轉型模式比較流行,其代表主要是美國的一些城市。眾所周知美國是資源型大國,國土面積大且人均資源占有量也比較高。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較為典型的自由經濟的國家,絕大多數的資源型企業都是私營企業,政府一般很少干預資源型企業的正常發展。在實現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美國主要體現在市場資源配置方面,通過市場的力量來引導資源型區域經濟的轉型。同時美國的財政和金融政策也進行了相應的調節,比如在應對休斯敦的轉型過程中,為了能夠解決該城市的經濟轉型問題,美國將休斯敦建設成為美國的航天城,然后在市場的自覺引導下,有來自各地的1300多家企業落戶休斯敦,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轉型。
(二)政府主導型的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模式分析
政府主導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模式也比較普遍,主要是以日本為例。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國土面積十分狹小,相應的也缺少必要的礦產資源,加上日本人的人口多,人均資源的擁有量不足,因此日本政府十分重視資源區域經濟的轉型問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以政府的名義先后制定了多次煤炭轉型的政策。在煤炭產業轉型初期,資金主要是用于對煤炭行業以及產煤地區的補貼,這種辦法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顯。所以在后期所制定的煤炭產業轉型則主要是側重于對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相關的帶頭產業。日本的政府主導型經濟轉型模式獲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
(三)自由放任式經濟轉型的模式分析
自由放任型的經濟轉型模式主要是以蘇聯為代表。蘇聯的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品種比較齊全。在蘇聯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大批資源型城市被強制性地發展起來,但是在發展之初并沒有做出長遠的規劃,這導致這些城市最終陷入了資源枯竭的城市衰敗之中。自由放任式經濟轉型的模式并沒有獲得比較好的發展,多數資源型區域或城市在轉型中并不是很成功。
三、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的對策建議
在實踐中,我國很多資源型城市出于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考慮,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選擇了不同的經濟轉型模式,這些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還有一些區域在轉型的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資源型區域發展的質量。
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理論,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區域會在人才、資金和技術方面通過一定的媒介向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地區進行擴散。伴隨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多個具有特色的經濟區域,他們有著很強的輻射力和內聚力,而目前我國很多資源型城市就處在這些區域之中。資源型的區域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尋找適合自身的位置,強化和區域經濟之間的聯系,改善城市發展額軟硬環境,這是目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重要路徑。
(一)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
在我國資源型區域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往往發展較為滯后,第二產業的發展往往較為超前。在實現資源型區域經濟的轉型過程中,要注意將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結構進行科學的優化,大力發展一些非資源型的經濟,特別是要發展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同時也要結合本地區的特色進行經濟發展。遼寧省阜新市是以煤礦為主的資源型城市,在進行經濟調整的過程中,阜新市發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目前該園區基礎設備完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到2010年的年總產值已經達到7.5億元,在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中發揮出很好的作用,為區域經濟的轉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資源型區域經濟主要是依靠對于資源的開采而發展起來的,很多地區在“先生產后生活”思想的指導之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來講比較薄弱。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交通設施不夠齊全,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區域大多處在較為偏遠的礦產資源集中區,這不但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也給群眾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例如,伯明翰是英國有名的礦床資源城市,該地區在進行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通過建立一些大型的基礎設施來增加第三產業的發展。比如該城市耗巨資所修建的布林商業街不僅為城市的發展引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提供了大約8000個就業機會。這極大地促進了以礦產著稱的伯明翰地區的產業轉型,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三)做好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資金保障
在實踐中,資金是保障資源型企業實現快速轉型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可以設置專項的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基金。基金的來源一部分應該是本地區礦產企業所征收的資源稅,另一部分則應該是國家和省財政的投資。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基金主要應該用于對老礦區企業的轉型的支持,同時也用在對于一些新興產業的扶植方面,也可以用于對于下崗職工進行再就業的培訓,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另外該基金還應該勇于對資產開采所形成的地表塌陷以及環境污染實施資金支持。通過設立必要的基金來實施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在國外比較多見,如法國的地區開放獎金、美國的社會賠償基金等等。
(四)強化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
資源型城市的人才大多集中在相同的行業,人才的結構相對不夠合理,特別是缺乏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人才,這是目前制約資源型區域實現經濟轉型的因素。資源型城市的復興離不開人力資源的開發,在具體的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努力。首先是要抓好教育工作,提升對于本地區教育的投入,培養多類型的人才。另外在抓好基礎教學的過程中,還要花大氣力培養專業人才,比如遼寧省阜新市2005年在沈陽農業大學和遼寧工業大學定向培養了628人,這些人才成為了阜新地區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其次就是要開展培訓工作。資源型地區的下崗職工一般比較多,他們往往技能較為單一,而且數量比較多,對這些人實施必要的技能培訓有利于下崗職工的再就業,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
(五)加大對于環境的治理力度
資源的開采很容易形成空氣和河流污染,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資源型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本地居民的身心健康。為了能夠實現資源型區域經濟的轉型,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資,集中更多的人才,資源型城市必須要開展環境的治理,提升本地空氣的質量。美國匹茲堡是環境治理的典范,在實踐中值得借鑒。匹茲堡曾經因為工業的發展排放了大量的廢棄物,使得城市的空氣質量很差,河水也被大量污染,這一度影響了該城市的健康發展,匹茲堡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通過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和治理,使得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的治理之中,環境的治理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這為后期該城市的經濟轉型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