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4-02-08 17:49: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談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談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問題與策略

語文課堂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是語文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謂語文教學課堂設計,就是探討課堂上應該“教什么?”、“怎樣教?”、“要達到怎樣的效果?”等問題。那么怎樣才能做好課堂教學設計?課堂設計應該要注意哪幾個問題?對此,我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和實踐:

一、注意教學設計中的導語設計,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也是一樣,課堂有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課堂導語的設計多種多樣,但是教師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原則:首先,導語設計要具備知識啟發性,課堂導入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快速的吸引學生進入該堂課的學習氛圍中,大致了解課堂所要教學的內容,因此,課堂導語的設計要遵循知識性與啟發性原則。其次,課堂導語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特性,課堂導入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就必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個性以及興趣愛好。

良好的課堂導入是一堂課是否能夠成功的前提條件,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是向學生明確整堂課教學目標的最佳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導入,在課堂的開始就奠定整堂課的情感基調。初中語文的教材都是經過選擇的,都是在其特定的寫作背景下完成的,具有作者特定的情感態度,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就有意識的鋪墊這種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課文,還能夠有效的在接下來的課堂中進行情感教學。

二、注重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教育過程更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過程,是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的切入點,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讓情感教育始終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那么該如何具體的培養學生的情感呢?

首先,情感教學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情感體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教學過程。僅僅只是依靠講授書面知識,忽視學生的體驗過程,那么情感教學是很難取得成績的。針對情感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情境當中去,引導學生將現實生活中的情感體驗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相互聯系,從而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體會到語文課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知識。

其次,通過誦讀欣賞培養學生的情感。自古以來,我國的語文教學一直都非常重視誦讀的環節,正如古人所f:“三分詩,七分讀。”學生通過大聲地、反復的誦讀,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在誦讀教學環節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有感情、有態度的讀,不能夠只為了讀文章而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欣賞與誦讀也是培養學生情感的一大途徑,是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三、課堂教學設計要注意問題設計必須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是整個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有效引導學生理解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有效的課堂提問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有利“法寶”。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兩點原則:首先,問題的設計要難度適中,太簡答的問題沒有挑戰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太難的題目很容易又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其次,教師的問題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不能夠只關注“優等生”,而忽略了“差等生”的學習。

四、課堂教學設計要以教材為基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是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的課程標準來編排的,符合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以及要求。在新課改要求中,無論是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還是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教材的編排都將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因素,融進了教材。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僅僅只是教授課本表面的知識技能,還要鉆研教材,深挖教材,準確的把握住教材的編排意圖,在教學課堂上抓住適當的教學時機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使教學的“三維”目標能夠得到實現,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和發展。此外。只有通過對教材的專研,教師才能夠牢牢的掌握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脈絡以及精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掌舵者,才能夠準確的開展課堂教學反饋,并能夠使這樣的課堂教學反饋是在教師的掌握之中的,教師能夠及時快速根據課堂教學反饋來改變或提升自身的教學策略。

五、課堂教學設計要注重拓展學生視野

新課標要求要培養綜合素質高的新型人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拓展學生視野,根據語文課程的不同內容巧妙的進行實地的知識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語文是涉及的知識面是非常廣的,中學的幾本教科書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篇2

一、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正如《新課標》所提出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發展什么?學生的發展應是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發展”和“傳授”是根本不同的,“傳授”主要靠教師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而“發展”主要靠學生內部的動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質和個性得到提高。教師要給予必要的、適當的指導、激勵。

小學語文本身包含了促進兒童發展的諸多因素。語文是個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通過語文學習,兒童不僅能學習語言,還會獲得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及思維能力、豐富情感。所以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語文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一原理,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根據教材特點,除確定語文知識、能力目標外,還要確定思想教育、情感滲透及思維訓練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個性的發展。

二、體現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

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

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必然統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夠實現的,更不是把語文課變為思品課就能完成的。必須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在貫徹該原理時,必須以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統一各項任務。

(一)認真讀書、作文,從學習語文中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及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養成喜愛讀書、作文的興趣和習慣

在《新課標》的教學目的中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這樣的目標不是老師講幾次能夠達到的,必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作文,從篇篇課文中,從作者的精美語言中,如,詞匯的豐富,句式的多樣,篇章構思的巧妙;從文字所載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經過日積月累,學生會逐步體會出祖國語言文字之美,接受祖國優秀文化的熏陶,從而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及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逐步養成準確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好習慣。

(二)認真讀書、作文,從學習語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語言體現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過語言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的過程,就是憑借文章的語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達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過程。不論是寫事、寫人、寫景的文章,其中總是蘊含一定道理的,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認識。通過習作,學生能寫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其習作過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認識的過程。

(三)認真讀書、作文,從學習語言中感受豐富的情感,為做一名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人類、熱愛地球的現代人打下良好基礎

培養學生的情感,不能脫離讀書、作文,因為文學作品大都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情感是文學作品的生命。小學語文教材不論是什么題材、體裁,作者所著力的是抒發自己的情感。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使作品所表達的景、情、語三者統一起來,從讀書中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情感因素;作者往往以事達情或以理激情,讀書時就要先明事達理,才能入情,達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鳴。

學生的作文,只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寫出好文章。有的學生作文感到困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對周圍事物、人物、景物的熱情,看到什么都無動于衷,又怎能表達出真摯的感受呢?所以,作文指導也要滲透情感教育。

三、遵循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創造性

教學是一種規范的社會行為,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必須在科學思想指導下進行,指導思想是科學的、先進的,其教學設計才是高水平的。

科學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科學性要求正確、準確;科學決不僅僅是結果,它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態度和方法,要重視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

篇3

關鍵詞: 低年級 小學語文 游戲設計

對于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聯系學生的學習特征及心理特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方法,這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低年級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而將游戲教學法應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游戲法的應用作用及現狀

1.1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游戲法的應用作用分析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在教學效率上就會受到影響,而游戲教學的設計應用,對語文教學整體效率水平的提高比較有利。應用游戲教學法,學生的自我表達及人際交往的能力不斷提高[1]。低年級學生相對年齡比較小,游戲是學生這一階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將游戲教學法應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及表達能力的培養比較有利。

另外,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對學生健全人格也能起到促進作用。在素質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著重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釋放學生的天性,充分展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方面。游戲教學設計能實現這一目標,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體會到團隊精神,在學習中樹立信心,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1.2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游戲法的應用現狀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在對游戲應用設計方面,由于沒有注重方法的科學實施,在應用中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2]。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游戲教學設計比較單一化,對游戲的趣味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沒有將游戲和語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這就使游戲設計的價值得不到有效體現。

在游戲設計過程中,教師在游戲教學的能力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在實際教學中對游戲教學效果不能準確科學地進行評估,這就使得游戲教學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的發揮。在游戲教學方法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一些老師由于缺少應用經驗,導致效果相對較差,對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及興趣的培養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2.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游戲法的應用策略探究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在游戲設計的應用方面,要充分體現策略的科學性。筆者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游戲教學法的應用進行了探究,以有效提高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效率。

第一,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游戲設計教學意識要轉變。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難得以有效提高。面對新的教學發展,要充分重視新教學模式的應用[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游戲教學的偏見加以糾正,讓老師對游戲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正確的認識,在應用方法上多樣化呈現。學校要對能夠創新教學的老師提供相應的嘉獎,只有在方法上多樣化應用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在游戲設計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要遵循全員參與的原則。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是屬于每個學生的,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要在這一方面得以充分重視,游戲的設計要考慮到全員的參與。教師對學生要有詳細的了解,對游戲的設計,對參與人員要及時轉變方式,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在游戲設計中可通過卡片記憶的方法展開。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中,學生常常會存在對拼音及生詞記不牢的問題,讓學生按照順序進行拼寫就比較容易,但是一旦順序打亂學生在拼寫的過程中就存在難度。在這一教學方面,可將卡片記憶的游戲方法加以應用,將拼音及生詞寫在彩色卡片上,讓學生通過認識卡片的顏色進行拼寫[4]。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分組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為保障游戲設計教學方法的教學質量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也要提高。老師在對游戲教學法的應用中,注重能力的培養,在專業化的評估體系建立方面要加強。熟悉游戲教學內容方面,通過游戲和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使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有效提高。在應用游戲教學法之后,老師要進行適當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信心,從而對下一步的教學比較有利。

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比較有利,能夠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等。通過游戲教學方法的科學實施,對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積極意義。

3.結語

通過從理論層面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加強研究,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實際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在新的教學發展環境下,充分注重語文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法的應用,提高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興趣等,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希望通過此次的努力,對豐富理論研究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沈秀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哲學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10).

[2]季校校.論游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09).

篇4

師: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都有誰欺負丑小鴨?他們是怎么欺負的?用短線劃出來。(學生找出句子并回答)

師:(出示丑小鴨哥哥,姐姐,公雞,小姑娘的頭飾,給學生戴上)如果你們就是他們中的一個,你是怎樣欺負丑小鴨呢?

生:(扮演丑小鴨的哥哥,姐姐)丑小鴨,你瞧我們長得多漂亮呀!毛黃黃的,嘴巴紅紅的,身子圓圓的,可你呢,真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難看極了!

生:(扮演公雞)我可不想和你這么丑的家伙一起做朋友,誰叫我公雞長得這么美呢!

生:(學著小姑娘叉著腰)你真是一個丑東西!你不要呆在我們家了,走遠一點,我討厭你!

師:大家都欺負丑小鴨,如果你是丑小鴨,你會想些、說些什么呢?

生:哎!大家都嫌我丑,都欺負我,我真可憐啊!

生:哥哥,姐姐,公雞,小姑娘都不和我做朋友,我一個朋友也沒有。

生:在這個家里我一點溫暖都得不到,我該怎么辦呢?

師:是啊,丑小鴨得不到關心,得不到溫暖,多可憐啊!他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感到孤單,就鉆出籬笆,離開了家。

師:你在什么時候會感到孤單?

生:當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一個人在家里,我會感到孤單,

生:當沒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時,我會感到孤單,

師:你孤單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生:心里很難過。

生:心情悲傷。

師:你能懷著這種心情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嗎?

師:讀得比較好,老師覺得你能讀得更好。想一想,你就是丑小鴨,那么孤單,那么可憐,應該怎么讀?(稍停,讓學生醞釀感情)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齊讀)

這節教學片段是《丑小鴨》一課的前奏。在教學中,我運用“假設”把學生帶到丑小鴨的生活中去,模仿丑小鴨的哥哥,姐姐,公雞和小姑娘欺負丑小鴨的話語,以及讓學生扮演丑小鴨,體驗丑小鴨孤單、痛苦、可憐的命運,激發學生對丑小鴨的同情憐憫之情。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談談自己孤單時的心情,為進一步指導學生朗讀做好了情感鋪墊。最后教師因勢利導,加強了朗讀訓練。

基于上述教學片段,我認為學生讀書的過程是他們逐漸理解文本的過程。學生對新內容的理解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基于原有經驗的延伸和體驗。因此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延伸和體驗,引導他們體驗文本角色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的有效途徑。《語文課程標準》也突出強調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讓學生帶著真情實感走進文本,體驗角色,升華對文本的理解。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循循善誘,連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文本內容,促使學生體驗生成,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真義。

師:有一天,丑小鴨看到了潔白美麗的天鵝,她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完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學生自由朗讀,交流)

生:丑小鴨又驚奇又羨慕。

師:如果你是丑小鴨,你會驚奇什么?又羨慕什么?

生:天鵝多美啊!

師:對,但是老師聽不出丑小鴨很驚奇,很羨慕的語氣,你能再說說嗎?

生:(做出驚奇的表情說)天鵝多美啊!

生:很夸張地張開雙手,眼睛瞪得圓圓的,嘴巴張得大大的,說:“啊,我從來沒見過這么美麗這么潔白的天鵝啊!”

師:此時它心里會想什么?

生:要是我能像他們一樣漂亮,一樣美麗,那該多好啊!

生:天鵝有那么多伙伴,而我就自己一個,真可憐。

生:是呀!我要是有他們那樣的美麗,人人都會喜歡我,哥哥,姐姐也不會咬我,公雞也不會啄我,養鴨的小姑娘也會喜歡我的。

師:天鵝有的丑小鴨沒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這就叫羨慕。想一想,你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羨慕別人?

生:我的學習成績好,同學們就會很羨慕我。

生:我們班的張航同學鋼琴彈得非常好,我不會彈,我很羨慕她。

師:請同學們懷著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段。

以前教師總是從字典中查出“驚奇”和“羨慕”的意思,徑直告訴學生,讓他們死記硬背,學生必定生吞活剝,機械理解,并不能準確恰當地理解課文所使用二詞的意義。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運用“假設引導”告訴學生如果你是丑小鴨,看到那么美的天鵝,你會驚奇什么,羨慕什么,讓學生進入情景,體驗丑小鴨那一時刻的激動心情。在情景中自我理解語境,自主建構詞義。這樣“驚奇”和“羨慕”兩詞在學生身上獲得了生命的意義,而不僅僅是一串語言符號。在學生切身感受到詞語蘊含的情感與意義的基礎上,我及時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再次返回情景,此刻學生與文本不再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而是我――你的相遇關系,學生在與文本真誠相遇對話過程中,體驗文本的真味,建構我之理解。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語文教學的中心。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了搜集處理信息并把握意義(即讀懂了什么,理解了什么),也涵蓋了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不是被動,機械的識字、詞、篇章的意思,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親近課文,自讀自悟,在與文本平等對話中,獲得真情真義。

師:丑小鴨變得那么美,他自己相信嗎?請小朋友在書上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生: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孩子讀出了疑問的語氣)

師:不錯,你讀出了疑問,誰再讀?

生: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孩子不僅讀出了,還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師:我聽出了不相信的語氣!丑小鴨最后相信了嗎?

生:相信。

師:讀出有關的句子。

生: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只漂亮的天鵝呀!

師:你覺得這時候丑小鴨的心情怎么樣?

生:非常高興。

師:那就用非常高興的語氣來讀一讀呀!(生有聲有色地讀了一遍)

讀書的境界是要如同身臨其境,體驗角色,嘗試朗讀,是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的有益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假如”是課文的人物,并指導他們走進課文,走進主人公丑小鴨的內心,多種形式地體會重點句,讓學生反復體會丑小鴨說話的語氣與心情。引導學生在品讀評讀中自悟自得,體會文意,悟出感情。既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而且頤養性情。

篇5

關鍵詞:課堂教學 設計指導 方法策略 教學技能

在開展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筆者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的設計和指導策略上,著重解決兩個問題:如何設計并確定探究主題?如何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一、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的設計策略

1.與文本對話,開發探究的內容。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以現行的語文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作出創新處理。其關鍵是要挖掘蘊含于教材中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因素,開發可供學生探究的內容。就閱讀教學而言,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在質疑問難處探究。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或語言,或多或少會有疑難迷惑,或者表面看似無疑,但經教師點撥后又發現疑竇叢生。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圍繞這些疑惑之處,探究文句之間的聯系,揣摩文本字里行間蘊含的意義。

(2)在品味賞析中探究。語文課本中不乏名家名篇,這些文章或用語流暢、文筆精美,或語言樸實、準確自然。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精美得體的語詞加以揣摩、體味,感悟其精妙,領會其訣竅,豐富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技巧。如《荷花》一課寫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作者用“冒出來”而不用“鉆出來”、“長出來”,在詞語的辨析中感受這滿池荷花的勃勃生機,感悟“冒”字的生動傳神。

2.以學情為依歸,確定探究的主題。探究離不開問題,語文探究型課堂教學主要圍繞“問題情境”進行,在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進而發現產生新的問題。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課堂教學探究的主題,只有那些能夠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才能成為探究的主題。因此,作為探究主題的問題,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問題的廣度,是文本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問題是探究性課堂教學的核心要素,但如果只是在知識的記憶和是非層面上設問,學生只是簡單的一問一答,那么,問題再多,也不能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只有覆蓋面大,穿透力強,足以激發學生“頭腦風暴”的問題,才能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極大地調動學生探究的熱情,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情感的升華。

(2)問題的難度,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小學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要關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情感狀態,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和情感特征來設置探究領域。超出相應的領域則太難,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甚至還會不同程度地挫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若低于相應的領域,則容易流于膚淺,沖淡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即使勉強開展了探究性學習,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課文閱讀與理解,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的指導策略

1.創設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營造探究的氛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氣氛。”和諧的心理環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保證,是探究的最佳情境。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狀態,思維極易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這就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在課堂上營造寬松、民主、互動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建立友善、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質疑、討論和辯論,把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

2.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建構探究的操作平臺。問題意識是學生探究的起點,沒有問題意識也就沒有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因此,在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精心設計探究性問題,更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給學生一片探索的空間。最初學生的疑問往往是零散的、淺層次的,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疑工作,幫助學生對疑問歸類整理。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給以積極的幫助,引導學生產生新的疑問。

3.強化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渠道。探究本身是一種富有創意的發現過程,有一定的難度,它既需要每位學生的獨立思考,也需要同學、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而探究的成果則需要通過交流達到互助互補、互激互促,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才能逐漸形成共識,或達到成果共享,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營造和諧的探究氛圍,給學生探究的權利和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親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才能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探究中顯示自己的才華,也才能給學生以最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目標性;生活性;探究性;開放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中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要落實和實現這一要求,我們就必須在教學中精心設問。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問好動,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但他們提出的問題往往會偏離主題。所以,我們要結合學生實際和現有的知識經驗,針對他們的身心特點,尋找他們思維的興趣點,設問到關鍵處,讓他們主動地有效地參與學習。

一、設置的問題要有貼切的目標性

教師在備課和課中給學生制造的“障礙、鴻溝”,一定要聯系課文本身,緊扣教學目標,服從教學活動的需要,并結合它在所處單元中的“位置”進行設置,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指向性和目標性。這“三性”要緊扣“三維”目標,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的和諧協調的共同提升。如,在教學《有趣的發現》中,我是這樣引導下學生的:

師:(揭示課題并板書)我們一起讀課題。(齊讀、指名讀)

師:(評價學生的讀法)你把“有趣”讀得很好,你把“有趣”讀得很重,你把“有趣”讀得很長。

師:讀了這個題目,你聰明的小腦袋里會冒出哪些問題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相互交流一次;這樣一問,緊扣主題,目標明確,看到題目想到什么)

生:發現是什么?

生:這個發現有趣在哪兒呢?

生:是誰發現的?

……

就這樣,我在指導學生讀題后,評價并強調本文要注意“有趣”這個詞語,這不僅是一種朗讀指導,而且為學生的提問作了一種思想上的導向,防止學生的提問漫無邊際。學生的問題正是本課要探討的問題,解讀課文的突破口由此形成。

再如《大禹治水》中的“治”,就可以分解成小目標:1.大禹為什么要治水?2.大禹治水時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他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哪些詞語告訴我們大禹治水很辛苦?3.大禹在治水后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好處?4.為什么說大禹是一位偉大的英雄?老百姓是怎么感謝他的?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用“心理視線”去讀書,使他們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同時,學生結合這些問題在探究中認識到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培養學生為別人造福的觀念。

二、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生活性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現實生活的變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以促使學生自我探究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實踐為契機,設置有效的問題,調撥他們的知識內存和生活經驗進行組合來解決語文問題,體驗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把知識返璞歸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同時,積累他們的生活經驗,理解“人”的生活意義,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如教學《狼和小羊》時,我們可以結合社會中部分不良現象和學生們在平時遇到的突況,設計問題,啟發想象:如果你是小羊,你怎么與狼斗爭?在上學或放學的途中,遇到壞人,你怎么辦?促使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經歷深入探究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使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是找借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同時,又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抒發了內心的情感,豐富并重組了他們的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

三、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再由新的已知到新的未知的探究過程。所以,我們要抓住教材的重難點、聯結點和關鍵點設問,組成邏輯關系緊密的且有實用性和一定梯度的問題或題組,將學生的已知和未知從矛盾沖突中揭示出來,并作為新信息傳遞給學生,驅使他們進行合作探究,讓他們參與討論和辯論,使學生思維的觸角在一個個問題解決中,由表及里地觸及事物的本質,同時滋生出“新問題”。如教學《的扁擔》第二課時,設計這樣的問題:“既然挑糧食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的扁擔藏起來呢?”“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什么?”,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情感,又體現了價值觀,也使學生萌生出新問題:的一個“做”,又能表現了什么?進而投入到更加深層次的探究中。

四、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篇7

關鍵詞:設計與實施 導入 引導與點撥 評價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現今的小語課堂中,仍出現了“致命”的弊端:重灌輸、輕主體;重文字、輕文化。

具體表現為:教學課堂實踐上,面對新教材,不知怎樣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評價,不知怎樣恰當地、適時地用口語向學生表達引導、點撥、評價的意向。出現了諸多教師表達不清,學生聽不明白、學不明白、逐步失去學習興趣的現象。這些現象的產生,是教師沒有足夠重視、關注自身“課堂教學語言”的設計與實施造成的。

教師自身學科專業素養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教學語言”的設計與實施水平,影響著新課程理念、新課標精神在課堂上的具體落實,影響著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建構。筆者認為,要足夠重視以下的“課堂教學語言”的設計與實施:

一、導入語

導入語是課堂教學的先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教師用最精煉的語言,在最短的時間,選擇最有效的方法,把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這就是導入語的功能。精湛導入語的設計與實施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開發學生的智力,觸發學生的情思。導入語所用時間不長,多則幾分鐘,少則幾秒鐘,但它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往往有重大的影響。它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可以為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動態,可以為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埋設教學措施作引線,成為教學的先導。

(一)導入語的設計與實施要遵循的原則

⒈ 激趣活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活學生思維的源泉,是課堂生成的動力。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謂經驗之談。導入語的設計與實施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把學習新知的教學活動變成學生的自我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活躍的思維去面對學習。

⒉ 有的放矢。導入語的設計與實施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學習心理。必須緊扣教材,準確切入課眼。切忌隨意性、盲目性和牽強附會。

⒊ 干凈利索。導入語的設計與實施必須注意靈活性、實效性、精煉性。

⒋ 常教常新。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有強烈的“喜新厭舊”心理,他們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這種好奇心和探究欲是非常短暫的。一段無論多么精彩的導入語設計,面對同一個班的學生使用多次后,學生都會厭倦。這就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無法激活學生思維了。因此,要讓我們的導入語的設計與實施賦予變化。

(二)例談導入語的設計與實施

例:“揭題導入”的導入語設計

A:(板書齊讀課題后)“親愛的同學們,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梳理出幾個有價值的、直奔教學重難點的問題)“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去尋找答案吧!”

B:(板書課題《鳥的天堂》后)“什么是天堂?天堂會是什么樣子?鳥的天堂會是什么樣子?”“美美地把課文讀一遍,看看課文描寫的是否和你想象的一樣!”

C:“親愛的同學們,誰愿意到黑板上來寫幾個字?”(學生板書課題后)“誰能說說這幾個字的意思?”“從這幾個字的意思里,你能猜猜課文可能會寫些什么嗎?”“美美地把課文讀一遍,看看課文描寫的是否和你猜的一樣!”

除上述例子外,還有情境導入語 故事導入語、迷語導入語、介紹背景導入語、針對語病導入語、點出人物導入語等。這里,我們要強調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種導入語設計,都要充分體現激趣活思、有的放矢、干凈利索、常教常新這幾個原則。總之,“導入語”是鮮活的、靈動的、變化的、多樣的,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教師要結合教材、學生和自身的教學實際,精心設計與實施好導入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整堂課亮點層出不窮,取得實效。

二、引導與點拔語

引導、點拔語的設計與實施關系到課堂上教與學的建構,是課堂教學程序設計的主桿,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中之重。它的設計與實施應著眼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感悟教材內容;觀注課堂生成資源,鼓勵、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課例:《五彩池》

我在教學《五彩池》時,一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先是一愣,略加思索后便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確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決于四個條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水的深淺,三是池水是否干凈,四是池底有沒有障礙物。讓我們來仔細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信息?”這樣一點撥,學生就不難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水池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過一丈;小的像個菜碟,水很淺,用小指就能觸到池底”(大多數太小、太淺);“所有的池水來自同一條溪流”(水質干凈);“原來池底長著許多石筍”(池底有危險的障礙物)。由此得出結論:五彩池不宜游泳。何況這樣奇異的自然風光,應當得到很好的保護,怎么能讓許多人去游泳呢?姚老師深入淺出地引發學生的心智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知識的內化和智能的開發,真可謂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不經意間,把學生逐步引向語言學習的美妙境界。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認真的歸納總結,心生頓悟,豁然開朗。學生的質疑不僅得到了滿意的答復,而且成了深讀課文的切入點,不亦妙哉!若然教師此時包辦代替,越俎代庖,勢必使教學僵硬化,學生所得既淺又死。這就是觀注生成的魅力。

三、評價語

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評價學生的語言大體有這么幾種:“表揚表揚他(她)”;“很好!”;“為你自己鼓掌”;“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讀得真有感情!”;“你聽得真仔細!”我認為如果學生第一次聽到上課老師表揚他(她),他(她)會十分高興,如果次數多了,學生聽了會毫無感覺,還有可能失去激勵的作用。所以在課堂中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語言應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教師評價的語言應充滿愛心、充滿靈性、充滿智慧、充滿尊重、充滿信任、充滿著幽默與風趣。建議教師在評價用語中要注意三個點:1、真誠,2、賞識,3幽默。

真誠: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有種一味迎合學生的過分表揚十分流行,“好極了”、“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張的表揚聲充斥著整個課堂。這樣的評價語只會使學生變得浮躁、麻木、勢利,批判力銳減,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名師于永正在一次公開教學課上不經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音質悅耳、吐字清晰。于教師聽完他的朗讀后馬上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同學握了握手,無比誠摯地說:“你讀得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一課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還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們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既是送給有精彩表現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于老師。

賞識: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孩子們體驗勞動的歡樂和自己的勞動而感到自豪。”事實上不管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盡可能多一些賞識與鼓勵,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與成就感。為了讓全體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我在評價時要竭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學生的發言中只有一個用得好的詞,只有一句說得好的話,也要立即給予熱情的鼓勵。如:“你這個詞用得真準確!”“這個句子真美!”他們的發言中實在連值得夸獎的詞句也沒有,還可夸他們“發言聲音響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發表自己意見,進步真大!”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意識到教師在時時關注著他們細微進步,并和他一起分享這種進步帶來的快樂。

篇8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環境概況

在談到小學語文教學藝術時,我們不能脫離當前的教學實際環境空談。只有在充分了解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況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藝術的研究探討。總的來看,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環境大致如下:

(1)以應試為導向的現狀難以快速改變

盡管九年之義務教育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小升初的問題,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等以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的影響。在學校里,學生仍面臨著局部區域內的升學壓力(主要是想進入一個教學質量好些的學校的壓力),這種壓力使得學校、家長、社會對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依據學生的考試成績;而考試成績,又直接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掛鉤。因此,無論從客觀還是主觀上來考察,這些因素是探討小學語文教學藝術不可回避的現實。在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都非常突出知識點的講授,而忽視了語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2)傳統的課程設計限制了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有效作用的發揮

如前文所述,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小學語文教學難以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傳統的課程設計是在這種環境里生長起來的,其對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有效作用的發揮限制極為嚴重。目前,小學語文課本的版本主要有幾種有影響力的,但是考慮地方文化和實際情況的沒有。這種情況導致了教師在教學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創新,結果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藝術也就無從展開。

二、小學語文教學藝術體系的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藝術體系的建構,需要我們考慮現實的制約因素。只有從現實中分析,從現實中找對策,才能有效解決問題。例如,通過語文課堂互動模式,激發學生主動聽、說、讀和寫,在雙向一互動中逐漸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1)興趣培養是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厭學是學生的普遍現象,因為現在的家長要求學生學的東西太多了。什么跆拳道、鋼琴、美術、音樂、舞蹈等都要學。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全才,特別是條件稍微好些的孩子更是深受其害。因此,課程內容的信息應該是為吸引學生學習而設的,教學的過程更應該如此。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是關鍵。

(2)教學模式的改進

當前,小學語文過于突出基礎知識的傳授。不可否認,傳統教學傳授的這些知識是小學語文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過多的去強調這些知識的傳授,使得語文教學過程缺少吸引力與活力。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一種愉快的互動過程,而不應該是單向傳遞過程。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練習——再練習”的機械模式應該改變。

(3)互動關系的形成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關系的形成,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更是教學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雙向互動不僅僅是“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求知識,教師適時點撥和引導的教學模式。以人為本強調的是“人”,不能做出過激的理解。有的教師認為,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任其自由發展,殊不知其中還有教師這個主體。互動關系的形成是一項藝術中的藝術,既要讓學生愉快學習,又要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方法

雖然教學這門藝術并沒有確定的萬能的方法,但是能夠出效果的就是好方法。當前,各種制約因素較為復雜,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藝術優化的方法有多種。在具體教學中,重點考慮以下三種。

(1)發揮好教師主導作用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既是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又是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相應的學習技巧。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而語文教學是有成效,關鍵在于教師。

(2)處理好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學的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學生是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學生又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科學地處理教材內容,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重要。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創設情景,引導每個學生都參與,并且樂于參與,通過相互間的語言交流和合作,鍛煉學生的聽說交際能力,學到了活的語言知識。

(3)提前做好教學設計

篇9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向課堂要成績,我們語文老師要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有效高效。

本文試圖從"語文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這一角度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的認識。

不同的專家對"教學設計"有不同的認識,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生導師鮑嶸在《教學設計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認為,教學設計是一種"旨在促進教學活動程序化,精確化和合理化的現代教學技術" . 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烏美娜教授認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 .我認為教學設計就是教師借鑒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依據課程標準(大綱)、依托教科書(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環境和自身能力確立的課程教學管理系統和教學流程。

什么叫"有效性"呢?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一、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現狀

1、教學目標定位的錯位甚至錯誤

在網上及一系列的優秀教案上搜索,你不難發現我們的教案幾乎總是把思想教育的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放在第一位,生怕別人說自己不懂得"人文關懷".有的教學目標甚至是錯誤的,如"重新審視愚公移山精神"等,為了"創新"的"創新"就不是"創新",而是"謬誤"了。

2、教學目標定位時大、空、雜、亂

教學目標定位表達的教學意圖是很模糊的,有時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有很多老師把教學設計等同于教案,其實不然,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理念、學情及環境分析、學習目標、教學檢測、學習評價、教學反思等。下面我將從教學理念、學習目標、教學反思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有效教學設計的理解:

二、有效的教學設計應是這樣的

(一)、思路清晰的課程管理理念

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教材時是按照一定的課程理念來分年級段、分單元編寫的,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注意三個問題:

1、是否理清了不同階段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點,這些關鍵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怎樣的,每一課的關鍵點又是什么。

2、要通過哪些活動來完成不同階段的課程教學的關鍵點。

3、學生的素養是否在不同的階段都有所提高,這些素養的提高與教材預設的價值、教師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是否重合。

(二)、教學設計的重點是定位學習目標

1、制定學習目標的依據

我們要制定有效的學習目標,而且要讓學習目標落實到位,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新課標》中有關學習目標的定位;其次是研讀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核心價值,和學生從中所要學習的東西。

2、制定學習目標

①制定基本語文知識的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7—9年級學生要掌握常用字詞3500個,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了解基本的修辭手法,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積累基本的文言詞語等。我們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就要圍繞這些來制定基本語文知識的學習目標。

②制定生成學習能力的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以下方面來制定學習目標: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寫作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通過文本的各種細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結合社會背景和人生經歷,把握作品的感情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領悟文章中體現出來的治學精神和科學的思想方法;能夠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等等

③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后,學生能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不應當在語文知識沒有很好落實時,去大談情感態度價值觀。"文以載道","文"的內容還沒弄清楚,就去談"道",那也是"無源之水"的"道".所以要在落實了語文知識的前提下,在形成能力的幫助下,去確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主體。譬如《陋室銘》的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名、靈、斯、德馨、鴻儒、白丁、亂、勞".

2.了解"諸葛廬"、"子云亭"的來歷。

能力目標:

1.學生分析概括"我"的"陋室"生活。

2、學生推敲開篇四句及"諸葛廬"、"子云亭"、孔子的"何陋之有"的內涵。

3、結合寫作背景,學生談劉禹錫心目中"陋"與"不陋"的實質。

過程與方法: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適時結合背景加以引導。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分析探討劉禹錫心中何為"陋"何為"不陋"后,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及高潔傲岸的節操。

(三)、關注教學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省"的意思就是反思。教學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做對象,進行監測、分析、研究、評價的思維活動。

教學反思的內容包括對教學計劃、教學流程、教學檢測的反思。教育者可以就一下幾個問題進行反思:

1、教學計劃的制定是否符合先進的教育理念。

2、這節課我最成功地方、最失敗的地方。

3、學生獲得了哪些語文知識

4、教學活動的安排是否讓大部分同學感到快樂。

5、三維目標落實了沒有。

6、課堂評價的語言是否合理兼具激勵性

7、教學檢測是否緊扣教學內容

篇10

【關鍵詞】階段性;層次性;合理性

作業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進行教學質量檢測的重要手段,更是學生進行知識鞏固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性,可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可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更為深入的開發,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找到小學語文學習的動力。因此,加強小學語文作業提高的有效性成為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

一、注重小學語文作業的A段性

提起作業,似乎總會有一個“課后”這樣的修飾詞語,事實更是如此,許多教師比較注重課后作業的布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一節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但這樣的作業方式過于單一,也使得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喪失了語文學習激情。因此在筆者看來應當加強對小學語文作業階段性的區別,作業應當分為課前與課堂、課后三種,以此來實現作業有效性的提高。首先從課前作業來講,其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沒有學習過的語文內容,以此來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課前作業的內容大多以朗讀課文、識記漢字與詞語為主,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從課堂作業來講,就是教師利用課上時間對教學成果進行及時的檢測。

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時,不僅充分學習了教材內容,還廣泛涉獵與教材相關的文學、生物、繪畫、歷史、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走進社會生活。這樣,作業就不僅僅是一個載體,而是一個極好的憑借,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來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潛能,與這些材料或環境不斷產生互動,自然地顯現出各自不同的智力類型和能力傾向,不僅獲取了許多知識信息,鍛煉了全面參與學習的能力,還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難忘的體驗。

二、“被動完成”變為“自主學習”

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必須尊重受教育者――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此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傳統的語文作業無非機械、重復地抄寫,令人頭疼的背誦,題目陳舊的作文。學生猶如疲憊不堪的漁夫在無邊的苦海漫無邊際地漫游。為此,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完生字、新詞后,不再讓學生機械抄寫,那些已經記住的生字、新詞可以不抄寫,難記的字就讀一讀,記一記,再工工整整地默寫一次,布置作業時充分信任學生,承認學生學習的潛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結果他們想方設法不抄生字,記生字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學習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學生記“贊”時說:“有兩個先生家里有很多寶貝,我稱贊他們真有錢。”字形、字意、運用全會了,我想這不得不說是“創新思維”幫的忙。

三、“整體統一” 變為“體現層次”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強制式,給學生的作業也開設一個“自助餐”,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語文能力。

四、“標準答案”變為“合理回答”

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學生都是不敢越“標準答案”一步。當作業“雪化了變成什么?”學生回答“變成春天”,如果我們用標準答案“水”來將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這位學生的想象力也將被我們扼殺了。

總之,我們必須沖破“標準答案”的樊籬,變“標準答案”為合理回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個人見解,允許學生與同學爭論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確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師下定語。

五、“單一評改”變為“人文互動”

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能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善于發現并欣賞每個學生的創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