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炒股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3-18 00:23: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股民炒股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股民炒股心得體會

篇1

16歲之前,我過得很懵懂。爺爺奶奶不僅年邁,還沒受過教育,對我的學習幫不上忙,只能保證我吃好喝好穿好。我父母每年春節回家一趟,每月打個電話給我。在這種無人監督、引導的情況下,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初二時喜歡上同班一個女孩,還跟社會青年有了來往。

16歲那年,因為跟社會青年參與一起影響惡劣的打架事件,我被學校開除了。這年夏天,在父母的張羅下,我到了東莞一家塑膠廠,成了一名普工。

這段日子,我切身體會了父母在外打工賺錢的不易。塑膠廠每天正常上班8小時、平均加班4小時,每周休息一天。車間里充滿了刺鼻的塑膠氣味,耳邊不停傳來塑膠機此起彼伏的、轟隆轟隆的開閉模聲。即使這樣,一個月辛苦下來,工資只有1000多塊錢。

也是這段日子,從小在村鎮范圍內活動的我,充分領略了都市的精彩與無奈。沿著塑膠廠所在工業區走出來,不遠處是一條步行街。街邊林立著服裝店、電器城、酒店等消費場所,街上行走著許多打扮靚麗、表情自信的男女。捏著口袋里不多的錢,瞅著路邊玻璃鏡里寒酸的自己,我常會生出一種極度自卑的感覺。

現在再想起來,我發自內心地感激一個名叫鄧剛的工友,是他激起了我不服輸的心理。

他跟我同在一個車間,比我大兩歲。他的處境和我差不多,學歷低,工作經驗和技術有限。他比我先進廠半年,進廠不久便報讀了一家培訓班的電子課程。課程結業后,他跳槽去了一家電子廠,成了一名月薪2000多的技修工。

他辭工去電子廠報到的那一天,我將他送到塑膠廠門口。望著他毫無留戀的背影,我告訴自己:我要向他學習――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種下勤奮與努力,就能收獲喜悅與成績!

這年冬天,我拿出手中所有積蓄,在一家駕校報了駕駛課。每個星期天,經過連續六天的工作,哪怕再累再想休息,我也去駕校聚精會神學習一上午的駕駛課。

我打小對車有好感。我這時的想法是――拿到駕駛證后,要不去開出租車,要不去當私人司機。

2007年夏天,經過長達半年的駕駛課和車考后,我如愿拿到了駕駛證。經過多方打聽,我才知道,自己離開出租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開出租車要交一筆數額巨大的押金,之后每個月要交一筆管理費給出租車公司。我父母告訴我,他們能給我的錢,僅僅是那筆押金的1/2。另外1/2成了一條銀河,將我和我的出租車隔成了牛郎織女。

利用業余時間,我開始在人力市場尋找私人司機的工作。經過不懈尋找,我找到了幾次面試機會。沮喪的是,幾次面試下來,面試方都嫌我太年輕,實際駕齡又為零,實在不敢對我冒險網開一面。我的司機夢徹底破滅了。

這次沖動的駕駛經歷后,我 明白了一個道理:付出勤奮與努力也要講方法,使用不當只會白費力氣。

2008年春天,在手上又有了一定積蓄的情況下,我辭掉了塑膠廠的工作,租了間房,買了臺電腦,開了個股票賬戶,專門跟一個“股神”老鄉學起了炒股。

2008年是個“股神”頻出的年份。因為經濟形勢好及證券市場規范化等原因,這年的大盤指數從3000點左右飚升至了6500多點。塑膠廠里的許多員工都在炒股,就連打掃衛生的阿姨也買了300手股票。我那個老鄉在2007年年初投資了5萬元,年尾變成了20萬元,被大家公認為“股神”。在他的“洗腦”下,我決定告別生產車間,投身股海,成為一名標準的股民

我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平均每天賺100塊錢。

我的本錢不多,不到1萬塊錢。為了實現目標,平時遠離閱讀的我,在“股神”老鄉的指點下,買回來一堆書。每天平均花2個小時,埋首在這些書本中。每天8點起床,看一個半小時的財經新聞;9:30―11:30,13:00―15:00,這兩個股市交易的時間段,我的眼睛幾乎一眨不眨地盯著電腦上的K線圖;我還買了一個日記本,每天猛盯K線圖之余,盯出了任何心得體會,趕緊如獲至寶記下來。

2008年上半年,我確實實現了目標,平均每個月賺了3000塊錢左右。直到后來,我才明白,賺錢了并不代表我的炒股技術有多牛,只代表當時的股市的確是牛市,就連我這種蝦兵蟹將,也能混水摸到魚。

2008年下半年來得很快,那場由雷曼兄弟引發的金融危機來得更快,只用了一個多月,不僅我之前賺的錢消失得無影無蹤,就是我的1萬元本錢,也給節節敗退的指數折騰得只剩4000多元。

2008年底,我的“股神”老鄉幾乎以咬牙切齒的姿態,正式向我宣布了他“金盆洗手”的消息。

他“退出股壇”的第二個星期,我也賣出了所有股票,將股票變成現金,然后捧著我那個由一輛自行車變成的車轱轆,默默地刪除了電腦里的股票軟件,退了單房,找了一份工作。

這段為期一年半的炒股經歷,又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確實有無數條路,每條路上確實行走著無數人,可不是每條路都適合你行走的,找到你適合行走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之后,我又行走了許多路:擺過地攤――我進了一批手機掛件,利用工余時間,在天橋上擺攤賣給過往行人,一個多月下來,我的人瘦了一圈,進的唯一一批掛件還沒賣完;做過房產中介――每天不是在帶客戶看房,就是奔波在帶客戶看房的路上,結果三個來月下來,我沒有賣出去一套房,反而領略了不少房產中介黑幕……

2011年夏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了個只需用5000元就能盤下一家麻辣燙小店的機會。我沒有猶豫,在前店主手下“實習”一個星期,感覺自己燙出來的麻辣燙“色香味俱佳”后,便接過前店主的店,當起了小店老板。

初當小店老板的日子,我手忙腳亂。每天中午和傍晚時分,是店里的兩個小高峰。我舍不得多請人,只請了一個湖南籍的女孩小梅。兩個小高峰成了我和小梅的“噩夢”:我們常常不是多給顧客食物,就是少給食物;不是多收錢,就是少收錢;不是忘放調料,就是沒將食物燙熟……

小半個月后,我的麻辣燙手藝越來越具有“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資本了――地球人都知道,要想麻辣燙好吃,要緊的是湯料,對此我狠下了一番工夫研究,至于研究成果,涉及“商業機密”,恕不相告,呵呵;我的小店管理方式也越來越具有“有條不紊”的風范――盡管只有兩個人,我還是分了工,我負責進菜、洗菜、燙菜、收錢,小梅負責串菜、端菜、招呼客人、打掃衛生……

2011年12月底,我算了一筆賬:小半年時間,不僅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顧客越來越多,5000元盤店費用早早賺來,我還賺了近1萬元――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這,是我賺了小梅這個女朋友。不要問我與小梅是怎么開始的,這個,涉及我和小梅的情感隱私,我得征得她同意再說!

有時候,我會忍不住YY一下:我的店成了麻辣燙界的“俏江南”,我成了麻辣燙版汪小菲,小梅則成了麻辣燙版大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