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幫扶工作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15 17:51: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結對幫扶工作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結對幫扶工作調研報告

篇1

2019年以來,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高度重視、扎實推進茶桑產業扶貧工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切實將行業扶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現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將2019年本中心行業扶貧工作落實情況總結如下:

一、幫扶村基本情況

按照縣扶貧工作統一部署,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結對幫扶全縣兩個重點貧困村,漫水河鎮平田村和東西溪鄉楊樹口村,2019年安排19位干部職工參與結對幫扶55戶183人。2018年度結對幫扶的平田村和楊樹口村兩個村已出列,結對幫扶對象已脫貧53戶172人,還有2戶6人擬2019年度脫貧。

(一)平田村轄23個村民組,606戶,2228人。2016年建檔立卡在冊貧困戶87戶276人,貧困發生率12.8%。至2018年已脫貧73戶24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85%,2019年計劃脫貧13戶19人。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現安排9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幫扶對象24戶88人,2018年底已全部脫貧。

(二)楊樹口村轄20個村民組,398戶1460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34戶394人,貧困發生率26.9%。至2018年度全村已脫貧120戶35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3%以下,2019年計劃脫貧3戶11人,2020年脫貧3戶7人。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現安排10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幫扶對象31戶95人,2018年已脫貧29戶86人,2019年擬脫貧1戶3人。

二、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全縣43個貧困村都確定了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種養業專業村全部達標,其中確定特色主導產業的是茶葉的有37個村(楊樹口村和平田村在列),15個貧困村實現了“一村一品”達標認定,其中十一個村是茶葉,占比73%。

二是2016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1801戶、32102人, 2019年實施特色種養業項目貧困戶6589戶,項目覆蓋率達76%,其中2019年茶葉產業發展占比79%。產業獎補23368畝茶園。截止目前,共采購良種茶苗桑苗819.49萬株,新建良種茶園桑園基地3210畝,15個鄉鎮,2401戶貧困戶受益。其中茶苗747.72萬株,新建茶園2492畝,12個鄉鎮,55個村(社區),2205戶貧困戶受益;桑苗71.77萬株,新建桑園718畝,

2019年楊樹口和平田兩個貧困村累計免費發放茶苗76.8萬株,桑苗5000株。

三、幫扶舉措

1、組織有力,責任明確。成立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分管負責,制定年度扶貧工作計劃和幫扶工作制度。明確包保工作任務,定期研究部署扶貧工作。

2、定期開展調研。主要領導定期到村開展扶貧調研,認真查找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并形成調研報告,為結對幫扶村出謀劃策。同時包保干部定期開展走訪,扶貧領導小組根據走訪反饋情況,認真開展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全體扶貧幫扶干部業務水平,推進農業產業發展中心脫貧攻堅工作。

3、主攻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

篇2

一、宣傳發動(4月上旬)

1、建立組織,明確責任。成立由臺長為組長的主題實踐活動工作組。工作組負責落實主題實踐活動的各項工作。(4月上旬)

2、根據景委辦[**]15號文件要求,結合本臺實際,制定《****自治縣廣播電視臺領導班子“樹新形象、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工作計劃書》。(4月上旬)

3、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動員大會。組織開展專題民主生活會,廣大干部進行自我剖析,找準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和服務態度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個人整改方案。(4月中旬)

4、實行公務接待中餐快餐制。嚴格執行機關效能建設“四條禁令”,在工作日或公務活動中“禁止中餐飲酒”的基礎上,實行公務接待中餐快餐制;實行領導干部“三不”承諾:不公車私用私駕、不公款自請互請、不公費玩樂消費。(自活動開始起實施)

二、開展“蹲點調研謀發展”活動(4月中——下旬)

全面開展以“下基層、作風、謀發展、促和諧”為主要內容的臺領導班子成員蹲點調研活動。臺領導班子主要成員要抽出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選擇一個鄉鎮、一個村、一個產業(企業)、一項重點工作或群眾集中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集中進行蹲點調研,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樹立“先調研、再發言,先論證、再決策”的良好風氣。蹲點調研做到:確定一個主題;形成一個調研報告;理出一個工作思路;幫助聯系單位解決一個以上實際問題;黨員領導干部到聯系單位上一次黨課。

1、根據實際情況,對臺領導班子成員蹲點調研工作作出統一部署。

2、蹲點調研重點圍繞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1500元一下低收入群體的增收問題來開展。通過蹲點調研,掌握實情、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形成調研報告,為科學決策服務。

3、調研結束后,組織臺領導班子成員交流研討,推薦匯編優秀調研報告,上報縣委組織部。(5月上旬)

三、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推行“實事承諾”制度(4——12月)

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完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座談會精神,結合為民辦實事公開承諾。每位臺領導班子成員結合分工,督促抓好所負責實事的落實。

1、結合縣黨代會、人代會確定的工作目標,制定**年“為百姓辦實事”的活動方案。班子成員的分工與職責。

2、積極探索,努力形成“為民辦實事”、“實事承諾”的長效機制。

四、開展臺領導干部“聯萬家、送溫暖”活動(**年上半年開始)

實施“三個結對”,臺支部與農村黨支部結對,臺黨員與農村1500元以下低收入困難戶全部結對,農村在家黨員與流動黨員全部結對。臺支部要為結對的農村支部辦理一件以上實事,臺黨員要為自己結對的低收入困難戶進行一次以上聯系、走訪、慰問,在家黨員要為結對的流動黨員做好相關信息咨詢服務工作。臺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聯系結對1-2戶生活困難的老黨員、老干部和普通群眾家庭。堅持經常上門走訪,幫助解決困難,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困難群眾心中。建立臺領導干部“民情分析會”制度,臺領導干部按照市委組織部“通知”中“七個一”(就住村聯心工作聽取專門匯報一次;作一次專題調研;召開一次民情懇談會;與鄉鎮干部進行一次交流;召開一次民情分析會;提出一項住村聯心建議措施;進行一次專門督查)要求把工作抓實。

1、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黨員群眾制度,明確每位班子成員聯系結對1-2戶生活困難的老黨員、老干部和普通群眾家庭,在“七一”前走訪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并形成長效機制。

2、按照“住村聯心”工作制度的要求,臺領導班子成員聯系1個村。

3、臺領導班子成員聯系結對幫扶情況報縣委組織部。(4月下旬)

4、配合市委組織部報道我縣開展活動的基本情況和成效。

五、召開臺領導干部“樹新形象、創新業績”座談會

利用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報告會,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黨的重大戰略思想,學習黨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刻苦鉆研,營造熱愛學習的良好氛圍。

1、結合調研活動,組織在臺領導干部中開展“作風建設改什么”“我為**廣電發展做什么”大討論活動和研討交流會。

2、黨的十七大召開后,每位臺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一線,向干部群眾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3、結合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加速年”“移民工作決勝年”“深化項目推進年”“工業發展攻堅年”“特色文化提升年”“旅游開發突破年”等“六個年活動”,以此為主要內容,開設“領導干部論壇”。對熱點難點問題及工作典型案例深入探討。

六、進行群眾滿意度測評

在年底,以“樹新形象、創新業績”為主要內容,運用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中的民意調查方式,開展“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群眾滿意度測評”。結合滿意度測評,分析領導班子運行情況,提出整改措施,進一步激勵領導干部提高自身素質,樹好自身形象。

篇3

各系統、鄉(鎮)、街道、有關基層工會: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協助黨委政府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區工會決,2008年元旦、春節期間開展以“扶貧濟困解難事,溫暖和諧進萬家”為主題的送溫暖活動。現就活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時間

全區工會系統本次送溫暖活動從2006年12底開始至2008年春節前結束。

二、活動內容

1、明確重點,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溫暖活動。各系統、鄉(鎮)、街道、有關基層工會要對困難職工(含農民工)普遍進行一次走訪慰問,重點對因患大病或遭受重大災害致貧的職工和農民工、生活困難的勞動模范、國有改制企業下崗職工、零就業家庭職工進行走訪慰問。要采取各種形式,開展應急救助、安置就業、醫療服務、政策優惠、獻愛心結對子、技能培訓以及幫助農民工追討欠薪等送溫暖活動,盡最大努力為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

2、做好農民工平安返鄉工作。各系統、鄉(鎮)、街道、有關基層工會要主動與鐵路和交通部門協調,采取各種措施,使農民工春節返鄉走得及時、走得有序、走得安全、走得滿意,切實感受到黨、政府和工會組織對他們的關心。

3、開展困難職工群體狀況的調研。各系統、鄉(鎮)、街道、有關基層工會要在2008年元旦之前對困難職工群體狀況進行一次調查,重點反映當前困難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要根據調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本地2008年元旦春節期間的送溫暖活動方案。

4、在送溫暖活動中要做到“三個結合”。即要與檢查困難職工檔案建立完善和進行動態管理的情況相結合,與檢查對困難職工狀況調查研究的情況相結合,與檢查推進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工作情況相結合。

三、具體的要求

1、各系統、鄉(鎮)、街道、有關基層工會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制訂具體的實施計劃,提出具體的活動方案,突出活動主題,精心設計活動內容。

2、各系統、鄉(鎮)、街道、有關基層工會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大力度宣傳送溫暖活動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跡,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

3、區工會赴各系統、鄉(鎮)、街道開展送溫暖活動的人員和時間,另行通知。

篇4

精準扶貧群眾滿意度及需求調研報告

  黃豆豆

作為某縣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今年必須保證戶脫貧、村出列的任務。但通過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走訪的反饋,滿意度是水田壩村戶脫貧、村出列的攔路虎。為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狠抓落實政策宣傳,我們通過召集村、組干部、群眾代表座談會,上門走訪貧困戶和一般群眾代表,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查找不足,思考對策。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造成滿意度不高的原因

1、群眾對于精準扶貧政策了解不夠或者了解片面。

1)年輕人在外面打工,對精準扶貧政策了解不夠。大部分家庭年輕人外出務工,對精準扶貧工作了解不多,對扶貧政策、工作舉措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知之甚少。

2)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由于受到教育程度的影響,加之我們宣傳政策時對于他們講解得不夠通俗,導致這部分人群對政策了解不明白。

3)精準扶貧工作和扶貧惠民政策基本只針對貧困戶宣傳,對一般群眾宣傳極少,導致接受調查時群眾滿意度不高。

2、幫扶干部工作責任感不強。有的幫扶干部責任心不強、工作作風不實,幫扶工作不認真,走訪過程中存在走馬觀花現象,與貧困戶交流談心少,沒有了解貧困戶真正的困難,與群眾有距離、關系欠融洽。同時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得到實惠能力不夠,貧困戶對幫扶干部的幫扶工作不滿意,影響群眾的滿意度。

3、三保障政策的落實,非貧困戶受益少。當前,扶貧戶脫貧的工作集中在三保障問題,貧困戶適齡兒童讀書有補貼,貧困戶住院有保障,另外住房保障問題讓我們的貧困戶家家戶戶住上了安全的住房。這些政策的實施導致非貧困戶群眾意見比較大,特別是那種邊緣戶。影響群眾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整體滿意度。

4、醫療惠民政策沒有具體情況具體落實。貧困戶全部納入了大病商業補充保險和醫療救助,提高了慢性病的報賬比例,貧困戶住院治病的費用控制在了10%以內,有效減輕了貧困戶的醫療費用負擔。但是患病具有不可預見性和突發性,特別是患癌癥等惡病、重病的一般群眾代表,醫療費用負擔重,又不可能臨時納入貧困戶,導致有的群眾認為不公平,影響了部分群眾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滿意度。

5、部分群眾對貧困戶“等靠要”的表現不滿。少數貧困戶“等靠要”思想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意識差,不愿主動發展生產,也不愿打工增加收入,滿足于依靠低保、五保收入過日子,依賴政府的救助救濟。部分群眾對這種“好吃懶做”的懶漢意見很大,認為政府扶貧不應養懶漢,影響了群眾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滿意度。

二、下一步工作及對策

1、抓實干部結對幫扶工作。認真抓好結對幫扶干部的管理培訓工作,建立一支懂政策、會幫扶、愿幫扶的幫扶干部隊伍,幫扶干部不僅要保證幫扶次數和時間,更要注重幫扶質量和成效,特別是要通過實實在在為貧困戶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把貧困戶當親人、當朋友,增進感情,與貧困戶促膝談心,用實際行動贏得貧困戶的理解和認可,自覺提升貧困戶對精準扶貧工作和干部幫扶工作的滿意度。

2、加大精準扶貧工作宣傳力度。

對不同的人群,針對性的進行精準扶貧政策宣傳,開展的扶貧工作、贏取工作成效。

1)對在外務工人群,多電話或微信交流,傳遞對家里扶貧幫扶情況及他們對幫扶的愿望。

2)對政策理解不明白的老人和小孩,與村支兩委成員配合,將政策通俗化進行講解,以便提升精準扶貧工作的群眾知曉度。

3)通過召開屋場會,面向群眾廣泛宣傳,讓群眾了解、認可、支持、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營造精準扶貧工作濃厚氛圍,擴大扶貧工作的參與面,更廣泛的提升精準扶貧工作的群眾知曉度和滿意度。

3、扶貧項目安排、扶貧政策執行過程中統籌兼顧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扶貧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兼顧好一般群眾代表的訴求和合理意見,加強改善水、電、路等基礎條件,讓精準扶貧政策惠及廣大非貧困群眾,來彌合貧困戶與非貧困戶之間的矛盾。

篇5

年齡結構老化,學習積極性不高。農村黨員年齡普遍較大且文化程度低,少部分農村黨員還不識字,特殊情況者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加之子女大部分都在外務工經商,家庭責任較重,學習積極性也普遍不高。另外撰寫心得體會、調研報告等環節對農村黨員要求過高。建議在開展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時,對農村黨員撰寫心得體會、調研報告等要求可適當放寬,同時將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到農村黨員當中。

外出流動黨員較多,開展活動難集中。農村外出流動黨員人數較多,而且分布范圍廣,開展活動很難集中,學習很難做到全覆蓋。建議在開展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時,按“流入地為主、流出地為輔”的原則開展活動,流出地主要采取郵寄資料、電話交流、網絡平臺等方式,配合流入地抓好學習實踐活動。同時組織在職在家黨員與外出流動黨員結對幫扶。除寄送學習資料外,還要及時了解流動黨員的思想、工作、生活、學習進度等情況。

文化層次差距較大,學習效果難保證。部分鄉鎮支部黨員人數較少,有的支部黨員總數不足5人,分開組織活動人力、物力消耗較大;黨員知識文化層次差距較大,鄉鎮機關支部部分黨員已具本科文化程度,農村黨員文化程度大都在高中以下,學習活動效果難以保證。建設在開展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時,將黨員人數較少支部的學習實踐活動納入鄉鎮機關支部或采取就近原則納入黨員人數較多支部進行,同時對不同文化層次的黨員進行分類指導,指出不同要求,既能保證了學習效果,又能提高了學習效率。

篇6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筆試者”為你整理了這篇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情況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為鞏固提升井岡山市脫貧攻堅成果,10月中旬,市統計局對井岡山市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召開座談會、與市政府職能部門深入交流等方式,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形成了本調研報告。

一、我市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工作基本情況

2017年2月26日,井岡山實現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后,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四個不摘”要求,明確“產業為根、立志為本、機制為要、黨建為基”總體思路,實施“產業增收、能力提升、兜底保障、黨建引領”四個全覆蓋和可持續,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井岡山自2014年到2019年底,實現脫貧入口4751戶17172人,剩余未脫貧21戶86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3.8%降至2019年的9300元。2020年預脫貧21戶86人,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05元。井岡山率先脫貧“摘帽”,并用改革思維和創新辦法推進精準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工作,得到了國家、省、吉安市的高度認可以,獲得了多項殊榮:被評為2017年全國十大新聞、2017年中國改革年度十大典型案例、2018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2019年江西省及時獎勵集體三等獎,井岡山脫貧攻堅實踐的成功安全參展“決戰2020脫貧攻堅展”。

(一)聚力工作格局更加堅實。在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工作過程中,始終堅持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深入推進“黨建+” 扶貧。實施“321”黨員幫扶機制,實現領導掛點、干部包戶、第一書記駐村、黨員結對、技術人員指導的幫扶力量“五個覆蓋”。向17個鄉(鎮、場、街道)全覆蓋派駐扶貧團,2017年以來,各級扶貧單位統籌幫扶資金達1.168602億元。選派了124名第一書記協同扶貧駐村工作組全程駐村,實現了貧困戶家家有幫扶責任人。推廣“支部+全作社+農戶”、“ 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等形式,帶動群眾致富。同時堅持“志智”雙扶,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二)政策保障體系更加扎實。在政策落實方面,在原有的產為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脫貧攻堅政策繼續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對脫貧攻堅實踐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跟進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使脫貧政策更接地氣、更為精準、更有底氣。加快了產業扶貧的提質增效,培育了“井岡山九豐農業”、“井岡山夏一農業”等一批有影響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長塘古韻民宿產業、大倉村全域旅游扶貧產業示范點等民宿、研學扶貧產業。同時進一步健全了產業扶貧的利益聯系機制。2019年,4579戶貧困戶有3993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獲得產業扶貧資金的扶持,參與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4605元。全力幫助扶貧對象就業創業,全市貧困勞動力9710人,實現就業8034人,其中園區企業,農業合作社以及就業扶貧車間就業1485人,外出務工3148人,公益性崗位就位1995人,從事旅游以及第三產業就業1406人,扶貧對象轉移就業率達82.83%。增長率扶貧覆蓋貧困學生從學前到大學各個階段的一攬子幫扶資助政策,僅2019年財政資金和社會資助資金共計972萬元,資助學生7446余人。健康扶貧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并加強了村衛生室的管理,17042余貧困人口享受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充分了村民就近、便捷就醫、緩解了基層群眾“愛病難”、“就醫難”的問題。提高了重大疾病救助保障能力,10種大病免費救治、21種重大疾病實行專項救治;提高了貧困人口住院醫療和門診特殊性性病待遇;貧困人口免費參加城鄉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醫療附加險,通過建立和完善“四道保障線”,有效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近觀貧問題。

(三)扶貧工作作風更加嚴實。創新脫貧“三大紀律”。嚴守政治紀律,樹立黨員干部正確的脫貧政績觀,杜絕虛假脫貧、數字脫貧;嚴守群從紀律,駐村幫扶決不增加群眾負擔;嚴守經濟紀律,緊盯扶貧資金使用,讓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以作風攻堅促進了脫貧攻堅,涌現了一批感人先進扶貧事跡,密切了黨群干群血肉聯系。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市在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極少部分脫貧戶仍有返貧的風險。目前我市對極少數貧困戶的幫扶措施仍然停留在單純的給錢給物“慰問式”幫扶或政策性扶貧層面,對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實現穩定脫貧的辦法不多,幫持措施助推脫貧效益沒有充分發揮。此類沒有家庭勞動力、沒有穩定產業支撐、沒有穩定就業渠道的脫貧戶和貧困邊緣戶很容易因病因災返貧或致貧。

(二)極少數脫貧內生動力不足。極少部分脫貧戶思想消極,脫貧增收的主體意識不強,自我脫貧的技能和內在動力欠缺,“等、靠、要”依賴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以致出現“上急下慢、外熱內冷”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屬于被動脫貧。

(三)部分扶貧產業的脫貧基礎不牢固。一是貧困戶勞動技能和素質偏低的現象比較普遍,自我發展能力較低,部分到戶的特色種養扶貧產業項目規模小,農產品盈利能力弱,部分項目可持續性不強。二是我市雖有較多新型經營主體,但大型龍頭企業不多,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扶貧產業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同時由于部分經營主體產業鏈條不長,產品品牌化建設滯后,訂單式產業比率較小,抗市場風險能力不足,扶貧產業效果都沒有達到預期。三是部分產業扶貧帶動脫貧業內穩定脫貧增收的利益鏈結效果不佳,部分農民在部分扶貧產業中分享土地出租+務工收益,只能實現基本生活保障,交沒有充分共享扶貧產業發展各環節的紅利,難以達到產業扶貧重在幫助貧困戶受益的目的。

三、幾點建議

(一)建立健全鞏固長效機制,遏制返貧致貧現象發生。

建立完善的全市鞏固脫貧成果長效機制,重點在于繼續保持現有的扶貧到戶政策一定的時期內繼續延續,并對產業發、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結對幫扶、財政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予以細化。一是實行政府兜底保障機制。關注潛在的可能因病因災等情況導致的返貧致貧群體,根據不同的貧困成因“量身定做”,制定針對性強、組合式的差異化鞏固幫扶措施。將“低保戶、五保戶”等年老、因病因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對象單列出來,實行政府兜底保障。二是構建長期“造血”機制。對于有勞動力的脫貧戶家庭,要繼續通過技能培訓、扶持發展可持續產業、轉移就業等切實可行的方式幫助其致富不返貧或致貧,將短期“輸血”解圍與長期“造血”脫貧有機銜接,確保脫貧戶長效穩定脫貧,有效遏制脫貧戶返貧和新增貧困戶現象。

(二)進一步實施“志智”幫扶,激發自主穩定脫貧意識。

篇7

一、基本情況

2009年3月學習實踐活動以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縣委學習實踐活動第二指導組的精心指導下,局黨支部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做好學習實踐活動各個環節的工作,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三個階段有序推進,成效明顯。

在學習調研中,全局干部特別是局領導班子認真學習中央規定的“一個文件”、“三本書”,全面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促進科學發展,問計庫區移民群眾”調研活動中,局領導班子圍繞庫區發展穩定和聯系村委會經濟發展開展調研,形成了質量較高的調研報告,進一步提高了局領導班子和領導個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好地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為了找準突出問題,理清發展思路,局黨支部廣泛征求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前后,認真開展黨員干部交心談心活動。在此基礎上,5月27日,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認真總結成績經驗,分析查找問題及原因,開展了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提出了整改意見。在充分運用學習調研、征求意見和專題民主生活會成果的基礎上,形成了局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提交局領導班子進行集體研究,呈送縣委指導組審閱把關,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通過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局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明晰,工作重點進一步突出,工作目標切實可行,工作作風也有明顯轉變。

在整改落實階段,召開黨支部會議專題研究學習實踐活動整改落實方案,按照既要全面整改落實,又要突出重點;既要抓緊解決可以解決的問題,又要從打基礎謀長遠出發,積極為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逐步創造解決條件的原則,明確了整改落實的目標、措施、責任和時限,對于涉及庫區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分別由局領導牽頭和科室負責落實整改,限期整改到位。

二、主要成效

(一)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一思想,在著力解決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形成了共識

通過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局干部特別是局領導班子成員,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理解。移民工作直接面對移民群眾、庫區群眾,尤其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縣移民工作。

第一,必須按照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要求,著力解決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發展思路不清,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切實把發展作為解決庫區問題的關鍵。

第二,必須抓住以人為本這個核心,著力改善庫區民生問題,切實維護移民合法權益,確保庫區社會和諧穩定,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移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移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三,必須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堅持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把提高前期補償補助與加大后期扶持力度結合起來,把解決移民溫飽問題與解決長遠發展問題結合起來,把國家扶持與移民自力更生結合起來,逐步建立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移民增收、生態環境改善的長效機制,實現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移民工作,著力解決了一批事關移民民生問題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過程中,局黨支部對照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大力搞好移民產業開發、盡力維護庫區社會大局穩定等方面的成績。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深刻查找了近年來局領導班子存在的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方法落后、基礎工作薄弱、工作缺乏主動性、移民訴求重視不夠、班子建設有差距、機關作風不適應工作需要等方面的問題,從主客觀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總體思路、對策和措施。同時,邊學邊改,講求實效,較好地解決了一批突出的民生問題。

為盡快完成《××縣戈蘭灘水電站移民安置實施規劃報告》和《土卡河水電站移民安置實施規劃報告》評審工作,2009年6月17日,州人民政府、州移民開發局、××縣人民政府與云南大唐國際水電開發公司在昆明就李仙江流域戈蘭灘水電站的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工作的相關事宜召開會議,并對有關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一是同意在編制的移民安置規劃中對補償費不足以建人均20平方米磚木結構(或相當于磚木結構)基本用房的移民戶,計列建房困難戶補助費。二是同意將省道s214線、s218線的規劃設計、預算投資列入移民安置規劃報告的內容。三是同意戈蘭灘水電站移民安置規劃仍由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并按照國務院第471號令相關規定編制,即按調概后的補償標準一步完成。四是同意專業項目省道s214線、s218線復(改)建工程按設計征用的土地、施工影響占地,路基及邊坡坍塌方、邊坡減載、線路設計變更影響的實物指標,由大唐公司與××縣組織人員到現場進行核對確認,以便編入還建公路占地處理報告。

(三)堅持用科學發展,著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推進我縣移民工作健康發展

我局努力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中心工作來抓,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多次召開各種會議,分析研究,理清發展思路,確保我縣移民工作健康發展。

1、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實到位。根據國務院(17)號文件和省、州有關文件精神,我局積極開展移民后期扶持證發放工作,會同財政部門建立和管理移民后期扶持資金賬冊和賬戶,實行專款專用,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服務把后扶資金發放到移民手中,確保移民資金運轉安全有效。移民后期扶持資金近期可以兌現。

2、編制《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按照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長遠發展、輕重緩急,重點在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支持農業發展、提高移民素質上,優先解決移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進行編制。

該規劃項目總投資500萬元,現已州人民政府批復。

3、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堅持深入群眾,貼近群眾,關心群眾的原則,深入掛鉤聯系的村委會,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切實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五個一”主題實踐活動中,縣移民局干部職工與大黑山羅布鞏村委會10戶困難農戶結成了幫扶對子,并積極籌措資金8000余元,購買化肥分送到結對幫扶農戶手中。

4、加強移民和移民問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省委書記白恩培針對群眾來信反映比較集中的基層班子干部問題作出重要批示:“最近從群眾來信來訪中了解到部分村委會、鄉鎮干部在工作中自律意識不強,法紀觀念淡薄、宗旨意識不牢、工作作風漂浮,導致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在群眾中造成較壞影響,應引起高度重視。村委會、鄉鎮組織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基礎,是黨在群眾中最直接、最現實、最有力的代表,建設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基層班子干部隊伍,對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各級各部門要從長遠和戰略的高度,認真做好基層基礎工作,真心關愛基層班子干部,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教育培訓,完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廣大基層干部要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和法紀觀念,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真正成為農村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領路人。對來信中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妥善處理,盡快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經我們的工作實效取信于民。”

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了白恩培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對農村移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分析、研究。全面落實縣委、政府關于做好當前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深入分析問題,積極化解影響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糾紛。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未出現一件移民發生,未進州進省進京上訪人員,確保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社會穩定以及工程施工區正常施工建設。

三、基本經驗

(一)領導帶頭是關鍵。為我局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提供了保證,局領導班子成員除了中心組學習外,帶頭搞好自學,主動搞好分管科室干部學習的輔導,切實把學習的成果體現在增強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思想覺悟上,體現在提高能力素質上,體現在推動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科學發展上。根據縣委的要求,局領導深入庫區和移民安置區、聯系村委會認真開展調研活動,形成了有份量的調研報告。根據分析檢查階段查擺出來的意見和建議,局領導又帶頭制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并限期整改落實到位。

(二)解放思想是前提。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學習培訓和深入調研,全局干部特別是局領導班子成員進一步形成了用科學發展觀謀劃發展的新觀念:即發展目標由一般的前期補償補助向引導移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轉變,發展方式由一般小生產向產業化規模經營轉變。進一步促進了移民產業發展,移民收入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三)結合實際解決民生問題是根本。從查找問題到分析原因,從調查研究到整改方案,從發展庫區產業到維護移民權益,從解決民生問題到加強智力移民,局領導班子始終把解決移民問題放在學習實踐活動的突出位置,使學習實踐活動更加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更加體現移民部門和移民群眾的意愿,更加富有實際意義。

(四)隊伍建設是基礎。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局機關建設和移民干部隊伍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按照“團結、高效、務實、廉潔”的要求,進一步制定完善了局機關各項規章制度,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推行績效考核,調動了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服務意識,提高了辦事效率。通過開展“進一步凈化機關作風建設”活動,切實整改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力地促進了機關作風建設,為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奠定了基礎。

四、存在不足

我局學習實踐活動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有些問題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整改落實難度比較大,比如增加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問題,實現移民收入持續增長問題,妥善處理移民遺留問題等等;二是有些問題整改涉及到其他部門,協調難度比較大,比如貫徹執行移民法規問題,涉及到地方政府、項目業主和其他部門;三是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教育面還待繼續擴大,成果有待鞏固。

篇8

一、完善基層網絡,夯實履職基礎

1、完善陣地建設。縣人大常委會指導各鄉鎮(場)人大高起點配齊“兩室兩電”,即:“兩室”是有至少2間辦公場所;“兩電”是有工作聯系電話,有工作聯網電腦;高標準完善“兩卡三圖四簿”,即:“兩卡”是代表聯系選民卡、代表“雙聯、雙帶”卡(雙聯:聯系一戶困難重戶、聯系一戶經濟大戶,雙帶:帶頭致富項目一個,帶頭幫扶選民一戶);“三圖”是代表履職活動服務網絡圖、規范化建設十項制度圖、代表履職績效目標圖;“四簿”是接待來信來訪簿、選民反映記事簿、代表辦好事實事記錄簿、代表議事記錄簿,并懸掛“十佳代表示范基地”及“優秀代表示范基地”銅牌,充分展現人大代表的典型性、先進性。

2、完善服務網絡。全縣已初步建立鄉鎮(場)、村(分場)、代表三級服務網絡,即:鄉鎮設立“服務人大代表窗口”;村(分場)級設立“人大代表聯系選民點”(有市、縣和鄉鎮人大代表的村委會、分場都要設立聯系選民點,配有接待室、記事簿、便民信箱,同時確定2—3個示范聯系選民點,并做到“三個”上墻,即:一是聯系選民網絡圖,二是代表小組活動制度,三是代表小組長職責),為代表主動履職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3、完善交流平臺。縣人大常委會指導各鄉鎮(場)人大有針對性地搭建代表聯系選民橋梁,以村為單位,建立“代表之家”、“代表活動室”等,并由鄉鎮(場)人大統一制發人大代表聯系卡,公開代表職責及聯系電話等信息情況。開通人大信息網,形成全縣人大系統網絡化辦公。認真組織開展“代表接訪日”、“代表活動日”和“代表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家”等活動,全面推行代表與選民之間“結對子”,及時反映選民的意見和要求。

二、健全工作機制,提升履職能力

2、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各鄉鎮(場)人大根據“十個一”、“五個帶頭”、“四個作用”的基本要求,嚴格制定代表履職績效考核辦法,針對代表“履職績效”臺帳記錄情況,按照“優秀、稱職、不稱職”三個等次,對代表履職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綜合考評,實行一年一評比,一年一表彰,并向選民公布結果,擴大影響力,營造學習典型的濃厚氛圍。2009年評出“十佳”縣人大代表10名,優秀縣人大代表40名,在縣人代會上予以表彰,激發了代表履職熱情。

3、健全履職培訓機制。堅持以代表履職素質能力培訓為抓手,不斷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讓代表在充分了解情況、掌握政策的情況下更好地開展活動、履行職務、發揮作用。先后舉辦了六期代表培訓班,聘請省、市有關專家授課,199名省、市、縣人大代表系統學習了憲法、代表法、監督法、預算法、選舉法等知識,為全縣人大代表印發“履職手冊”,免費為代表訂閱各種學習資料,通過代表工作現場會、代表活動月等方式,有效增強代表政治意識、民主意識和履職意識,為執行好代表職務奠定堅實基礎。

三、圍繞打造亮點,增強履職實效

篇9

序 言

一片葉子只屬于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區xx鎮x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xx農村,大學畢業后再次回歸家鄉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后,可能與我是師范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后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08屆優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余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獲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xx鎮xx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研報告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訪一陳姓村民時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篇10

一、困難群體基本情況

陶莊鎮困難群體,主要包括五保戶、低保對象、孤兒、特困殘疾家庭、特困優撫對象、低保邊緣戶、大病醫療救助對象等。其中:前四類人群已納入定期社會救助范圍。截止今年9月底,我鎮定期社會救助人數達到429人,約占戶籍人口總數的1.5℅。

(一)困難群體的成因

從掌握的情況綜合來看,困難群體成因主要有六種因素:(舉例)一是失業致貧;二是家庭缺乏收入來源致貧;三是大病致貧;四是年老體衰等生理原因致貧;五是重殘致貧;六是其他非正常原因致貧,如婚變、超生、賭博、服刑等。如:改革發展產生一些遺留問題。一是土地征用建設用地大幅增加,無地農民越來越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征用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安置途徑單一,采取一次性發放安置補助費方式,一些被征地農民處于“失地、失業、失保”的境地;征地補償較低,大多數沒有建立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有些征地補償不能及時足額發放到位。二是企業改制問題。其中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引發的企業重組、兼并、破產后資產處理和職工安置問題,企業改制中引發的職工利益保護,拖欠工資、工齡買斷引發的矛盾,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

(二)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

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了保障,但其在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困難,其心理上仍然承受著巨大壓力。

一是生活難。基本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靠低保金過日子,這部分人絕大多數年齡在40-50歲,“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壓力很大。有些農民在城市缺乏保障,缺乏生存的本領,生活非常艱難。二是就業難。相對于其他群體,這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較低、能力較弱,就業機會相對較少,存在就業無門問題。三是就醫難。大部分有病無錢醫,特別是重癥病人根本看不起病,現在雖然有農村合作醫療,但報銷比例偏低。合作醫療也必須是先自己拿錢看病,然后進行報銷和救助。四是教育難。主要是子女上學問題,有限的生活費用很難支付起高額的教育費用。五是住房難。

二、困難群體救助情況

(一)城鄉低保基本實行應保盡保。自1997年建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低保制度日趨完善。低保標準經過了多次調整,截止XX年10月底,全鎮共有低保對象298戶394人,月發低保金49110元。從XX年起,增發了物價補貼,今年1-9月按人發放城鎮410元,農村255元。對困難人員開展醫療救助,從XX年開始對低保對象每人每年發放100元的門診醫療券,五保對象每人每年200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低保人員看病難的問題。1-9月共救助21人22次77274元,幫助因病致貧的家庭度過難關。將所有低保對象納入合作醫療保險,每年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從學校獲得國家助學金,對品學兼優困難家庭子女考取大學、高中的,通過慈善救助資助特困家庭學生30多人。通過開展“和諧愛心手牽手,回報社會獻真情”結對幫扶活動資助56名學生。每年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慰問及“結隊幫扶”捐助等活動。對其他困難群眾制定了相應的救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