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方案和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8: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疫方案和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雙向式;AAA;瘋狂英語;逆向法;功能
0 引言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人們缺乏語言環境的支持,傳統的教學方法如雙向式英語、AAA英語、瘋狂英語、逆向英語等在教學實踐中效果不佳,相當一部分人在學完10余年英語課程后,仍然不能運用自如。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英語的學習方法的選擇出現了困惑,使學習效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為此,本文分析比較了以上四種英語學習法,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廣大英語教師和英語學習者有所幫助。
1 幾種方法的比較
(1)雙向式英語。雙向式英語(double direction English)在20世紀80年代較為流行,它針對華人使用的英語教材較少,內容較為陳舊和不實用等特點,多以日常用語和商業用語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有配套的語音磁帶,在那時的國內,這樣的教材較少,不甚實用。
(2)AAA英語。AAA英語始于1994年,也稱為“正向遷移”,它是“Assurance(安全感)Achievement(安全感),以及Acceleration(加速度)”的縮寫。正向遷移是指一個人,尤其是成人,在學習或接受一個新東西時,總要用自己已有的觀念和知識來分析、評價這個東西。其表現以“先人結構”作基礎,而未消化吸收“后人”的成分,這樣就可能造成語言上的錯誤和文化的誤解。但是只要學習者有意識地將兩種語言和兩種文化進行對比和對照,就能夠發現在語言的背后有著引起誤會和沖突的文化因素,也能夠自覺地改變和調整自己固有的框框。進而利用母語作為支持力量,以此作為一種優勢,不僅不排斥它,而且大膽地利用它,就能造成正向遷移。Assurance是指教材在內容單詞和編排上比較接近中國學習者的心理,使其一接觸教材就有一種安全感。Achievement是指教材是按場景來編排,每學一個單元,熟悉一個場景,對這個場景所有的對話內容都了如指掌,學后就能使用,便產生一種成就感。Acceleration是指由于教材通俗易懂,語法講解詳細,利用母語作支持,這就便于達到速成的效果。所以說,AAA 英語一般的教材,從理論上講頭頭是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難以找到那種感覺,怎么看都覺得它只不過是一種英漢對照得比較古板的教材而已。
(3)瘋狂英語。瘋狂英語(Crazy English)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在闡述了“一個典型的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故事”以及“英語學習者的痛苦心聲”之后,它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它的學習理念是,首先要有以口語和句子為中心的學習方法(in“三最口腔訓練”,“一口氣訓練”)。提倡瘋狂的學習精神是值得稱道的,其實質就是學習者必須進入某種狀態,即自我營造一個學習環境。至于以句子為中心,其用意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語言的形式和材料進行記憶。這樣在記憶語言的形式時,就有了固定的參照內容,從而易于記住語言的形式。另一個方面,這些句子表達了某些典型或思想,記住它就記住了語言的內容。
瘋狂英語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它激發了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熱情,指出了許多學習者的誤區,提出了很多的好的學習理念。但是,它提出的解決方案,依然存在某些局限。其一,盡管很多人都承認“瘋狂”的重要性,但由于性格、環境等諸多問題的限制,要長久地保持“瘋狂”的狀態是十分困難的。這一要求的本質,是希望依靠激情來消除人的惰性,或者改變某些人的性格。其二、盡管它搜集了許多典型的流行甸子,但這些甸子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要把這么多缺乏聯系的、缺乏現實實用環境的句子記住,是困難的。盡管它也提出了意境想像的概念,但這種意境想像的隨意性大,難以穩定、清晰和持久。就背誦大量單句而言,即使是有快速記憶法的支持,也很困難。因此,許多人在堅持了一段不長的時間后,就放棄了。其三,它提出的一些關于英語學習的理念,仍有待于眾多學習者的檢驗。例如,關于不用大塊時間學習英語的說法。學習者必須意識到自己在性格、環境、工作性質、學習目的和時間上的諸多限制,理性地運用這些學習理念和方法。
(4)逆向英語學習法(Adverse English)。鐘道隆教授的學習方法,指出英語學習成效不大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基礎不扎實,二是急于求成,三是得不到指導和鼓勵。對于這些原因,逆向法一一逆之。
對于基礎不扎實的問題,逆向法以錄音帶上的聲音為學習內容(不用課本,也不用教師一課一課地進行講解),以錄音機和各種詞典為老師,進行“聽、寫、說、背、想”,由自己將錄音機上的內容寫下來,完全消化。錄音帶上的內容可以是以前學過的課本,也可以是自己勉強可以聽懂的語言內容。
對于急于求成的問題,逆向法要逆憑空的強化和提高,強調先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英語,主張樹立長期刻苦努力學習的思想,同時特別強調在具體實施上要爭分奪秒,一個詞一個詞,一句話一句話地學。對于得不到指導和鼓勵的問題,逆向法認為自己可以使學習英語成為一種興趣,一種享受。具體地說,是指在聽錄音的過程中,會遇到不懂的地方,將這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經過努力后聽懂了,所取得的成績明明白白地記在紙上,因此會很有成就感,由此產生興趣而得到享受。應該說,逆向法抓住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通病,這就是基本功不扎實,基礎不扎實。語言的形式和內容知道一些,有時甚至是知道很多,但兩者都是迷迷糊糊的,也未能進行有效的結合。逆向法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回溯到學習者力所能及的地方,通過心無旁騖地“聽、寫、說、背、想”,將聽到的語言內容自己寫出來,使學習者對語言內容及語言形式達到了深刻的理解。
逆向法沒有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這種聽錄音帶拾遺補漏的方法,能夠極大地強化學習者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它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可操作性強。
2 討論
以上四種方法應該說不是相互排斥的,在學習過程中多了解這樣一些方法,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是有益的,但是,筆者認為這些方法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也是程度不同的有不足之處。如逆向法,一是它過于強調脫離文字材料,只憑錄音帶一點一點地“摳出”錄音帶上的文字內容。也許這種需要“摳”的地方正是學習者模糊的地方,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很多東西是他沒有接觸過的。沒有接觸過就談不上模糊,無論怎么摳都是摳不出的。反復摳的真正目的,就是把它記住。這種做法從效率上講得不償失。實在摳不出就應該看文字材料。將這些摳不出的文字材料記錄下來,模仿其正確讀音并進行背誦,應該是兼顧了效率和學習效果的更好的方法。二是逆向法是一種精工細作的方法,它認為自己同時操練聽力、詞匯、句型、口語等多個方面,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分散了學習者的銳氣,使他們難以很快地形成關于英語的框架概念,難以在某一分支(例如詞匯和閱讀)取得迅猛的進展。所以對于初學者和急于參加考試的人而言,修習它,需要有很好的耐心,需要非常充足的時間。
3 建議
篇2
【關鍵詞】 更年期抑郁癥;單胺類神經遞質;生殖內分泌;一解合方;大鼠
更年期抑郁癥是指首次發病于更年期,以情緒抑郁、焦慮、緊張為主要癥狀的癥候群,其發病率約占更年期人群的5.8%[1],占更年期綜合征的78%[2]。隨著世界人口的逐步老齡化,女性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社會活動的增多,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因此尋找一種切實有效又能被患者接受的藥物刻不容緩。一解合方是導師宋卓敏教授在臨床長期用之有效的驗方,本實驗觀察該方對更年期抑郁癥模型大鼠單胺類神經遞質及生殖內分泌的影響,探討其作用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動物與分組
健康3~5月齡Wistar雌性大鼠,體重(210±20) g,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選取OpenField評分相近的大鼠35只,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假手術組(A)8只,模型組(B)9只,中藥組(C)9只,西藥組(D)9只。
1.1.2 藥物
一解合方干浸膏由熟地黃、北沙參、麥門冬、厚樸、陳皮、半夏、茯神、石菖蒲、郁金等組成,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中心制劑室提供,與生藥比例為1∶2。百優解:20mg/粒(以氟西汀計),Eli Lilly and Company Limited生產,批號:A140885。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1 mg/mL,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505111。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8萬 u/2 mL。
1.1.3 儀器與試劑
JJ2000型精密電子天平(常熟雙杰測試儀器廠),自制大鼠夾尾瓶、冷熱水刺激箱、大鼠黑白顛倒箱、電刺激儀、敞箱,GC911γ放射免疫計數器(中國科技大學實業總公司),Waters 600 E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公司),色譜柱(三維色譜公司),E2、LH、FSH放射免疫分析藥盒(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GnRH放免藥盒(北京華英生物技術研究所)。
1.2 方法
1.2.1 造模
(1)卵巢摘除術:將B、C、D 3組大鼠,行卵巢摘除術,A組也予開腹,但僅摘取卵巢旁少許脂肪組織。術后連續5 d,每日1次腹腔注射慶大霉素(2 mL/kg)以防感染。
(2)慢性不可預見性應激:依據文獻報道[4]適當改良。除A組外,其余各組均孤養合并21 d各種不同的刺激,包括電擊足底、冰水游泳、熱應激、搖晃、夾尾、禁水、禁食和晝夜顛倒等,1種/d。
(3)陰道上皮角化試驗:卵巢摘除術后7 d行陰道上皮角化試驗。左手背位固定大鼠,右手持吸管,其內預先吸有生理鹽水0.1~0.2 mL。輕輕插入大鼠陰道內0.5~1.0 cm,抽吸2~3次,滴1滴吸液于載玻片上。干后以5%美藍溶液染色,置顯微鏡下進行細胞學檢查。連續5 d陰道監測未見動情周期為去勢成功。
1.2.2 給藥方法
應激開始同步給藥21 d。A組、B組:給予蒸餾水(按體重計10 mL/kg),灌胃,1次/d;C組:給予一解合方浸膏,灌胃(8 g/kg相當于生藥16 g/kg),1次/d;D組:給予百優解混懸液,灌胃(4 mg/kg),1次/d,同時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肌注(0.2 mg/kg),隔日1次。
1.3 指標檢測和方法
1.3.1 行為學測定(OpenField法)
本實驗采用敞箱為立柱體,高為40 cm,長寬各為80 cm,周壁為黑色,底面由面積相等的25塊組成。以動物穿越地面塊數為水平活動得分(crossing),動物穿越1格為1次,如動物沿線行走,以每10 cm為1次。以直立次數為垂直活動得分(rearing),動物雙足離開底面為標志,無論動物站立多久直至放下雙足為1次活動。在實驗的第1、7、14、21 d分別進行測定。每只動物進行1次,3 min/次。
1.3.2 糖水消耗實驗
刺激第19 d,所有動物均單籠飼養,每只動物給予1%蔗糖溶液150 mL,同時禁食24 h,記錄24 h飲用1%蔗糖溶液的量。
1.3.3 攝食量測定
刺激第20 d,所有動物均單籠飼養,供應量(g)減去24 h后剩余量(g)即為攝食量。
1.3.4 5HT、5HIAA測定
應激結束后24 h內,將各組大鼠腹主動脈取血后,迅速斷頭,開顱取腦,置冰盤上操作,竹刀分離出下丘腦,電子天平稱重,錫紙包裹,儲存于低溫冰箱(-80℃)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譜-電化學檢測法測定,嚴格按照要求操作。
1.3.5 GnRH、E2、FSH、LH測定
末次給藥24 h內,取各組大鼠動脈血2 mL,置普通試管內,于4℃靜置凝固后,低溫離心,分離血清、血漿,-2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按照試劑盒要求操作。
1.4 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采用(±s)表示,用SPSS 11.5統計軟件處理,多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各組大鼠OpenField評分結果比較
見表1。表1 各組大鼠OpenField評分結果比較(略)注:與B組比較P<0.05,P<0.01(下同)
2.2 各組大鼠糖水消耗量、24 h攝取量比較
見表2。表2 各組大鼠糖水消耗量、24 h攝食量比較(略)
2.3 各組大鼠下丘腦5HT、5HIAA含量比較
見表3。表3 各組大鼠下丘腦5HT、5HIAA含量比較(略)
2.4 各組大鼠內分泌激素含量比較
見表4。表4 各組大鼠內分泌激素含量比較(略)
3 小結
本研究顯示,一解合方能夠明顯上調更年期抑郁癥模型大鼠的E2水平,下調FSH、LH、GnRH水平,進而升高下丘腦5HT、5HIAA含量,顯著增加更年期抑郁癥模型大鼠的行為學評分、糖水消耗量和24 h攝食量。初步證明一解合方治療本病是通過有效調節更年期抑郁癥患者內分泌激素水平而達治療目的。至于期間的信號轉導通路以及一解合方中各組成中藥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點是我們今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何敏慧,馮永林,王政科.城市社區更年期居民抑郁、焦慮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4(32):2223.
[2]衛生部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編.女性生殖內分泌性激素補充療法[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36.
[3]Meston CM,Frohlich PF[J].Arch Gen Psychiatry,2000,57:1 0121 030.
篇3
為全面做好20**年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迎國慶、保安全,確保下半年全縣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畜產品安全事件,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動物防疫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畜禽養殖場(小區)科學防控和依法監管工程”,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為重點,兼顧做好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狂犬病、炭疽等其它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狠抓強制免疫、疫情監測、檢疫監督等綜合防控措施的落實,實現全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目標,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二、總體要求
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統一行動,嚴格督查,通過實施集中免疫、疫情監測、檢疫監管和督導檢查行動,監督指導養殖場(戶)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規范動物防檢疫基礎工作,確保秋防工作取得實效,有效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
三、行動目標
(一)疫情控制目標。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情,力爭不發生,確保不擴散,其它動物疫情得到穩定控制。
(二)免疫質量目標
1.免疫密度。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布病免疫密度達到100%;雞新城疫,規模場免疫率達到100%,散養戶達到95%以上。
2.免疫抗體水平。按照《20**年**市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方案》要求執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
(三)免疫標識及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目標。免疫證持證率、防疫檔案建檔率達到100%,牲畜耳標佩戴率達到100%。
四、行動計劃
秋季動物疫病防控行動從9月11日開始,到9月30日結束,全縣統一實施集中免疫、疫情監測、督導檢查專項行動。
(一)集中免疫行動。9月11日至9月30日,全縣集中開展強制免疫行動.規模飼養場要在當地防疫部門的指導下,按照免疫方案和程序進行免疫。對散養畜禽要組織集中免疫,對新補欄的畜禽要及時補免。結合強制免疫工作,以養殖場(小區)、畜禽交易市場、屠宰場等場所為重點,開展預防消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種禽、蛋禽、肉禽、水禽等家禽全部實施強制免疫,同時要做好鴿子及其它禽類免疫。各類家禽的免疫程序按照《20**年**市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方案》執行。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對所有生豬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進行免疫,母豬配種前和仔豬斷奶前要加強免疫一次。具體免疫程序按照《20**年**市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方案》執行。
口蹄疫:對所有存欄家畜實施強制免疫,具體免疫程序按照《20**年**市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方案》執行。在做好O型、亞洲I型口蹄疫免疫基礎上,對所有奶牛實施A型口蹄疫免疫,具體免疫程序與要求:①免疫途徑及計量。肌肉注射,進針要達到足夠深度,保證將疫苗注入肌肉內。6月齡以上成年牛每頭2ml,6月齡以下犢牛每頭1ml;②新生犢牛免疫程序。新生犢牛于80-90日齡首免,間隔1個月進行一次強化免疫,以后每隔4個月進行常規免疫;③成年牛免疫程序。首免后,間隔1個月進行1次強化免疫,以后每隔4個月進行常規免疫。
豬瘟:對所有存欄生豬全部實施強制免疫,具體免疫程序按照《20**年**市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方案》執行。
雞新城疫、狂犬病、布病、炭疽和豬流行性乙型腦炎:按照《20**年**市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方案》執行。
(二)疫情監測行動。集中免疫結束后,開展秋季集中疫情監測行動。按照《20**年**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監測方案》要求,除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等實行秋季集中監測。一要加強免疫質量檢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免疫后,按規定及時進行免疫抗體抽樣檢測,準確掌握免疫質量。二要加強動物疫情監測。在普遍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同時,縣獸醫實驗室要按規定采集樣品,報市實驗室進行檢測。三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體系和機制。完善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儲備制度,發現重大動物疫情,要嚴格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規定的時限、程序和內容報告,同時按規定迅速啟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堅決、果斷地處置疫情,切實做到“早發現、快反應、嚴處理”。
(三)督導檢查行動。縣政府督查室要協同有關部門組成專門的督導隊伍,深入一線督導檢查,做好督導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對因行動遲緩、組織不力,導致免疫工作落后的鄉鎮,要進行通報批評。
五、進度安排
(一)宣傳發動、調查摸底和疫情排查階段(9月11日——16日)。縣政府組織召開秋季動物防疫工作會議,具體安排部署防疫任務。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以廣播、電視、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做好宣傳組織發動工作。同時,各鄉鎮對轄區內所有養殖場、戶進行調查摸底和疫情排查,登記造冊,建立檔案。新晨
(二)全面實施階段(9月16日——9月30日)。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按照方案要求,全面實施各項行動。
(三)檢查驗收階段(10月10日——15日)。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將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鄉鎮秋防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并對檢查驗收結果進行通報。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按照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動物防疫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具體負責人的要求,完善防控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級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要統一組織、協調防控工作,逐級分解防控任務,落實到單位、落實到人。
(二)加大投入,保障防疫工作所需經費。財政部門要保證防疫經費足額到位,確保強制免疫、疫病監測、監督管理等具體工作的落實。
篇4
2.對象管理。是否要求求助人員到窗口登記時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品,說明近14天內密切接觸史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場所停留詳細情況,報告個人健康狀況,接受體溫檢測,出示“天府健康碼”(生活全自理人員)。
3.物品管理。是否開展新入站受助人員入站前防疫清潔消毒,其佩戴、使用過的口罩在進入受助區域之前按照感染物或醫療廢棄物處理。受助人員的背包類或其它有關物品不得帶入救助管理區域,統一消毒后集中保管。
4.站內管理。是否建立領導帶班、站內24內時值班、出入登記等制度,依據《工作指南》落實工作人員、受助對象、站內消毒等管理措施。按當地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實施相關受助分區封閉管理。
5.送返管理。是否暫停中、高風險地區送返服務。符合送返要求的,要按照“最少中轉”原則實施,送返過程中對受助人員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送返前做好受助人員個人防護和公共衛生安全有關知識普及培訓工作。
6.托養管理。是否認真執行托養機構聯系制度,強化常態監督檢查,督促落實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指導制定應急預案和疫情防控方案,有條件的托養機構實行封閉式管理。及時掌握托養人員的身體狀況和醫治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處置。對托養人數多、人員密集的托養機構視情做好人員接回、轉移等工作。
7.街面救助。是否發揮救助管理領導協調機制作用,推動落實公安、城管等相關部門職責和鄉鎮(街道)、村(社區)屬地責任,告知、引導、護送流浪乞討人員向救助管理機構求助。
8.物資保障。是否強化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紅外額溫計、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資儲備。無法開設觀察區或觀察區無法滿足需要的,書面正式報請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解決。
9.應急預案。是否針對疫情防控形勢最新變化,適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加強預案演練。暢通與當地疾控部門聯系,獲取專業指導,認真執行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報告制度。
篇5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建立協調、高效的應急聯動和快速反應機制,提高對防洪工作的預防、應急、善后處置能力和水平,促進開發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以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人體健康為處理防洪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合法有序原則。增強法制觀念,依據法定權限、程序和分工實施抗洪工作。
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原則。防汛工作在區管委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分工實行分級響應、分級負責;事發時及時啟動預案、落實處置主體和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屬地與屬人相結合的原則,設立現場指揮機構,具體組織應急工作。
二、組織機構及責任
1、防洪工作領導(指揮)機構
區管委會設立防洪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全區防洪應急工作。開發區防洪工作總指揮由市委常委、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江水,開發區工委書記李華強擔任,各副主任任副總指揮,工委辦公室、管委會辦公室、招商部、經濟監督部、農村工作部、經濟管理部、規劃建設部、財政局、勞動人事局、污水處理廠、市政管理處、國土資源分局、公安分局、供電站、供水公司、煤氣熱電公司、衛生防疫站、環保分局、郵政局、電信局、轄區三村、區中心校等有關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
2、領導(指揮)機構辦公室
區防洪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區應急辦)設在區管委會辦公室,作為委員會的日常工作機構。區防洪辦主任由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兼任(為防洪專干),副主任由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公安局局長兼任,每個行政村組織委員為防洪辦公室在村信息員。
3、綜合應急工作機構
當防汛工作以某部門力量難以有效控制、或者由單一災種演變成兩種以上復合型災種時,區防汛指揮部可以設立綜合應急工作機構。
(1)綜合協調組。由管委會辦公室牽頭,公安分局、聯防大隊等單位組成。負責傳達防汛工作指令、協調調度、督辦和信息反饋。
(2)應急搶險組。由防汛主管部門牽頭,公安分局、市政管理處、污水處理廠、消防中隊、經濟管理部、規劃建設部、國土資源分局、供電、電信、供水公司、煤氣熱電公司等部門組成,負責現場應急搶險工作。
(3)維護治安組。由區公安分局牽頭,消防中隊、聯防大隊、區轄各村民兵等單位組成,及時掌握社會動態,負責對防汛工作現場的管控,協調解決影響治安的矛盾,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消除不穩定因素。
(4)醫療防疫組。由區衛生防疫站牽頭,接受傷員的醫療機構等組成,負責醫療救護、衛生防疫的組織指揮工作,并掌握傷員及親屬的思想動態,協助做好思想工作。
(5)安撫救助工作。由農村工作站牽頭,勞動人事局、工會、婦聯、共青團及區有關單位等組成,負責人員安置、法律援助、募捐、安撫救濟、殯葬等工作。
(6)企業防化組。由區公安分局牽頭,消防隊、衛生防疫站、環保分局、經濟監督部、事發地單位負責人及有關單位等組成,負責化學物質鑒定、衛生洗消的組織指揮工作。
(7)物資供應組。由財政局牽頭,農村工作部、供電、供水公司、煤氣熱電公司、市政處、電信、事發地單位及相關單位組成,負責電力、通訊、搶險、救災物資器材,應急必需生活物質的調度供應、保障一線人員必要裝備的配備。
三、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開發區防汛辦會同區電信局,依托現有專用、公用通信設施,構建多手段、多路由、跨區域、跨系統的通信系統,做到反應迅速、靈活機動、穩定可靠。
(二)信息保障
由區防汛辦會同有關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建立全區防汛工作信息上報制度,規范信息獲取,分析、;全面掌握交通、通信、衛生、人口、地理信息、氣象、物資儲備、救援力量分布等各種動態數據,并加以綜合集成,為防汛工作指揮提供決策依據。
(三)隊伍保障
建立以駐區各企事業單位職工、民兵應急分隊、中心校、聯防大隊基本力量,以各單位、轄區各村自救互救組織、志愿者隊伍為補充力量的防汛隊伍,并組織開展培訓和演練。
專項防汛隊伍由公安分局、衛生防疫、城管、電力、電信、供水等承擔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職能的部門和單位分別設立。
(四)交通運輸保障
管委辦公室、公安分局、市政處負責交通工具、運輸設施和運輸秩序的保障及防汛保障儲備的組織工作,并按規定確定儲備標準。
緊急狀態發生時,有關部門要及時對現場實施交通管制,并組織開辟快速運輸通道;在交通基礎設施受損時,要組織盡快恢復,并緊急調集和征用交通運輸工具,輸運、疏散人員和物資。
(五)醫療衛生保障
區衛生防疫站建立醫療衛生保障數據庫,載明醫療救治單位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數量、分布、救治能力和專業特長等事項,擬定醫療救治保障計劃,明確有關的應急準備措施、醫療救護隊伍和醫療設施、物資的調度方案。
(六)治安保障
區公安分局、聯防大隊制訂治安保障方案,明確應急狀態下各項準備措施。要構建公安、民兵應急分隊、企業、社區保安以及群眾共同參與的防汛保障體系。明確職責、任務和到位時限。出現汛情后,公安部門要迅速組織力量,加強巡查、執勤,眼里打擊盜竊、哄搶公私財物等阻礙防汛工作治安管理的行為。
(七)物資保障
區財政局會同農村工作部等單位制訂汛期物資儲備方案。各單位要建立物資保障數據庫,載明防汛工作所需物資的種類、數量、購置時間、更新年限、存放地點和所有人,特殊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技術儲備,以及被指定為定點生產的企業名單、生產能力等事項。
(八)經費保障
區本級的預備費作為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的經費,用于當年發生的較大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的開支。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強對突發公共事件有關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
(九)社會動員保障
區農村工作部要會同區轄各村、中心校工會、共表團、婦聯等組織,制定社會動員方案,建立應急社會動員的長效機制。組織動員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公眾參與日常訓練和演習,提高應急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
(十)緊急避難場所保障
要規劃、設計具備應急水源、照明和衛生設施的緊急避難所。公園、廣場、停車場和文化體育場所的建設及改造應充分考慮緊急避難的需要。在事發時,應急指揮部應充分利用人防工程、公共場所設置緊急避難所,可征用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場所、旅店業經營場所等作為臨時避難場所。
(十一)工程保障
區各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應按照各自的職責制訂應急工程保障方案,報應急委員會批準后執行。
各類建設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符合應急現場救援需要。
(十二)制度保障
區管委會各部門要按照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強應急工作的法制建設。
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由區應急辦負責修訂,修訂工作應在每年十月份完成;各專項應急預案由主管部門負責修訂,修訂工作必須在每年五月份完成。各預案修訂后頒布應報應急委員會比準。
四、宣傳、培訓和演習
(一)公共宣傳教育
區內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防汛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有關法律的宣傳,普及突發公共事件預防、報告、避險、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識。教育的重點是中小學生、村民、社區居民。
(二)培訓
應急預案要納入區全社會教育的內容,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組織開展專門培訓。重點是各類專業人員、公務員和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同事要組織好自愿者隊伍和人民群眾的培訓,提高各級各類人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重要性的認識,掌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相關知識、技能,提高應對能力。
篇6
1.1編制目的
預防和最大程度地減少鐵路行車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對公共安全的影響,及時有效處置鐵路行車事故,盡快恢復鐵路運輸正常秩序。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鐵路發生特別重大行車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緊急轉移人員超過10萬、或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或繁忙干線中斷行車48小時以上的事故;以及在國家鐵路、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開行的旅客列車,國家鐵路、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開往地方鐵路或非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的旅客列車,發生重大行車事故,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或繁忙干線中斷行車24小時以上的事故。
地方鐵路和非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發生上述行車事故時,按管理權限,由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相應應急預案,并按其規定組織處置。
1.4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程度地減少行車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盡快恢復運輸。分秒必爭,快速搶通線路,盡快恢復通車和運輸秩序。
(3)實行分工負責。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鐵道部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事發地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權限和本預案的規定,共同做好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
(4)堅持預防為主。積極采用先進的預測、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提高行車事故防范水平;不斷完善鐵路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救援裝備技術水平和應急救援能力。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在發生鐵路Ⅰ級應急響應的行車事故時,根據需要,鐵道部報請國務院領導組織、指導、協調應急救援工作,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鐵道部成立非常設的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根據鐵路行車事故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應急處置的需要確定。
鐵道部成立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指揮小組,下設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負責協助部領導處理有關事故災難、信息收集和協調指揮等工作。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鐵道部建議以及相關部門和單位意見,作出應急支援決定。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據分工,分頭組織實施應急支援行動。
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具體負責事故現場群眾疏散安置、社會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現場指揮和后勤保障工作;負責組織處置地方鐵路和非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發生的行車事故。
3預防預警
3.1行車事故信息報告與管理
鐵道部負責本預案規定處理權限的鐵路行車事故信息的收集、調查、處理、統計、分析、總結和報告,同時預測事故發展趨勢,安全預警信息,制訂相應預防措施。
鐵路行車事故信息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規定進行報告。當鐵路行車事故發生后,有關人員應立即上報鐵道部,最遲不得超過事故發生后2小時;鐵道部按有關規定上報國務院,最遲不得超過接報后2小時;按本預案要求通知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成員。
對需要地方人民政府協助救援、協調傷員救治、現場群眾疏散等工作以及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行車事故,發生事故的鐵路運輸企業,應按地方人民政府和鐵路運輸企業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規定程序,立即向事發地人民政府應急機構通報,地方人民政府應按有關程序進行處置。
地方鐵路和非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發生Ⅰ、Ⅱ級應急響應的行車事故時,由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在事故發生后2小時內報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
3.2行車事故預防預警系統
根據鐵路行車事故特點和規律,適應提高科技保障安全能力的需要,鐵路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投入,研制開發和引進先進的安全技術裝備,進一步整合和完善鐵路現有各項安全檢測、監控技術裝備;依托現代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構建完整的鐵路行車安全監控信息網絡,實現各類安全監測信息的自動收集與集成;逐步建立防止各類鐵路行車事故的安全監控系統、事故救援指揮系統和鐵路行車安全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逐步建成集監測、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體的高度信息化的鐵路行車安全預防預警體系。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按鐵路行車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Ⅰ、Ⅱ、Ⅲ、Ⅳ級。當達到本預案應急響應條件時,應啟動本預案。
4.1.1Ⅰ級應急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Ⅰ級應急響應: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的鐵路行車事故。
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的鐵路行車事故。
③鐵路沿線群眾需要緊急轉移10萬人以上的鐵路行車事故。
④鐵路繁忙干線遭受破壞,造成行車中斷,經搶修在48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
⑤需要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的其他鐵路行車事故。
(2)Ⅰ級響應行動。
①Ⅰ級應急響應由鐵道部報請國務院啟動,或由國務院授權鐵道部啟動。
②鐵道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報告國務院,同時根據事故情況,通知國務院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有關成員,組成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③鐵道部開通與國務院有關部門、事發地省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以及現場救援指揮部的通信聯系通道,隨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
④通知有關專家對應急救援方案提供咨詢。
⑤鐵道部根據專家的建議以及國務院其他部門的意見提出建議,國務院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確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協調方案。
⑥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
⑦協調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提出的其他支援請求。
4.1.2Ⅱ級應急響應
(1)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為Ⅱ級應急響應: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的鐵路行車事故。
②直接經濟損失為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鐵路行車事故。
③鐵路沿線群眾需要緊急轉移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的鐵路行車事故。
④鐵路繁忙干線遭受破壞,造成行車中斷,經搶修24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
⑤需要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的其他鐵路行車事故。
(2)Ⅱ級響應行動
①Ⅱ級應急響應由鐵道部負責啟動。
②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立即通知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有關成員前往指揮地點,并根據事故具體情況通知有關專家參加。
③應急指揮小組根據事故情況設立行車指揮、事故救援、事故調查、醫療救護、后勤保障、善后處理、宣傳報道、治安保衛等應急協調組和現場救援指揮部。
④開通與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各應急協調組的通信聯系通道,隨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
⑤根據專家和各應急協調組的建議,應急指揮小組確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協調方案。
⑥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工作。
⑦協調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提出的支援請求。
⑧向國務院報告有關事故情況。
⑨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告國務院。
4.1.3發生Ⅲ級以下應急響應的行車事故,由鐵路運輸企業按其制定的應急預案啟動。
4.2信息共享和處理
4.2.1鐵道部通過現代網絡技術,構建鐵路行車安全信息管理體系,實現鐵路行車安全信息集中管理、資源共享。
4.2.2國際聯運列車在境外發生行車事故時,鐵道部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系,了解事故情況。
4.2.3發生Ⅰ、Ⅱ級應急響應的行車事故時,發生事故的鐵路運輸企業在報告鐵道部的同時,應按有關規定抄報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
4.3通信
4.3.1鐵道部負責組織協調建立通信聯系,保障事故現場信息和國務院各應急協調指揮機構的通信,必要時承擔開設現場應急救援指揮機動通信樞紐的任務。
4.3.2鐵路系統內部以行車調度電話為主通信方式,各級值班電話為輔助通信方式。
4.3.3行車事故發生后,根據事故應急處理需要,設置事故現場指揮電話和圖像傳輸設備,確定現場聯系方式,確保應急指揮聯絡的暢通。
4.4指揮和協調
4.4.1鐵道部指揮協調工作
(1)進入應急狀態,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代表鐵道部全權負責行車事故應急協調指揮工作。
(2)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根據行車事故情況,提出事故現場控制行動原則和要求,調集相鄰鐵路運輸企業救援隊伍,商請有關部門派出專業救援人員;各應急機構接到事故信息和支援命令后,要立即派出有關人員和隊伍趕赴現場。現場救援指揮部根據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的授權,統一指揮事故現場救援。各應急救援力量要按照批準的方案,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共同實施救援起復和緊急處置行動。
(3)現場救援指揮部成立前,由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應急領導小組指定人員任組長并組織有關單位組成事故現場臨時調查處理小組,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的規定,開展事故現場人員救護、事故救援、機車、車輛起復和事故調查等工作,全力控制事故態勢,防止事故擴大。
(4)行車事故發生后,鐵路行車指揮部門要立即封鎖事故影響的區間(站場),全面做好防護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發生和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擴大。
應急狀態時,鐵道部有關司局和專家,要及時、主動向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提供事故應急救援有關基礎資料以及事故發生前設備技術狀態和相關情況,并迅速對事故災難信息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供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領導決策參考。
4.4.2事發地人民政府指揮協調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根據鐵路行車事故情況,對鐵路沿線群眾安全防護和疏散、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救護和安置、事故現場的治安秩序以及有關救援力量的增援提出現場行動原則和要求,并迅速組織救援力量實施救援行動。
4.5緊急處置
4.5.1現場處置主要依靠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應急處置力量。事故發生后,當地鐵路單位和列車工作人員應立即組織開展自救、互救,并根據《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迅速上報。
4.5.2發生鐵路行車事故需要啟動本預案時,鐵道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按權限組織處置。根據事故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調動應急隊伍,集結專用設備、器械和藥品等救援物資,落實處置措施。公安、武警對現場施行保護、警戒和協助搶救。
4.5.3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根據現場請求,負責緊急調集鐵路內部救援力量、專用設備和物資,參與應急處置;并通過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協調組織有關部委的專業救援力量、專用設備和物資實施緊急支援。
4.5.4涉及跨省級行政區域、影響嚴重的事故緊急處置方案,由鐵道部提出并協調實施;必要時,報國務院決定。
4.6救護和醫療
4.6.1行車事發地人民政府負責現場組織協調有關醫療救護工作。
4.6.2衛生部門根據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的請求,負責協調組織醫療救護、醫療專家、特種藥品和特種救治裝備進行支援,協調組織現場衛生防疫有關工作。
4.6.3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單位應急預案中確定的醫療救護網點,迅速聯系地方醫療機構,配合協助醫療部門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
4.6.4對可能導致疫病發生的行車事故,鐵路運輸企業應立即通知衛生防疫部門采取防疫措施。
4.7應急人員的防護
應急救援起復方案,必須在確保現場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實施。應急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必須按設備、設施操作規程和標準執行。參加應急救援和現場指揮、事故調查處理的人員,必須配帶具有明顯標識并符合防護要求的安全帽、防護服、防護靴等。根據需要,由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和事發地人民政府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
4.8群眾的安全防護
4.8.1凡旅客列車發生的行車事故需要應急救援時,必須先將旅客和列車乘務人員疏散到安全區域后方準開始應急救援。
4.8.2凡需要對旅客進行安全防護、疏散時,由鐵路運輸企業按其應急救援預案進行安全防護和疏散。需要對沿線群眾進行安全防護、疏散時,鐵路運輸企業應立即通知事發地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進行安全防護和疏散。
4.8.3旅客、群眾安全防護和事故處理期間的治安管理,由公安機關和武警部隊負責。
4.9社會力量的動員與參與
需社會力量參與時,由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協調地方人民政府實施,并納入地方人民政府應急救援預案。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應在現場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
4.10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及損失評估
Ⅰ級應急響應的鐵路行車事故調查處理,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組織調查組負責。其他鐵路行車事故的調查處理,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有關規定,由鐵道部負責。
行車事故的損失評估,按鐵路有關規定執行。
4.11信息
鐵道部或被授權的鐵路局負責行車事故的信息工作。如發生影響較大的行車事故,要及時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要指定專人負責信息輿論工作,迅速擬訂信息方案,確定內容,及時采用適當方式信息,并組織好相關報道。
4.12應急結束
當行車事故發生現場對人員、財產、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傷亡人員和旅客、群眾已得到醫療救護和安置,財產得到妥善保護,列車恢復正常運輸后,經現場救援指揮部批準,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按“誰啟動、誰結束”的原則,宣布應急結束。完成行車事故救援起復后期處置工作后,現場救援指揮部要對整個應急救援情況進行總結,并寫出報告報送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理
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負責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及時對受害旅客、貨主、群眾及其家屬進行補償或賠償;負責清除事故現場有害殘留物,或將其控制在安全允許的范圍內。鐵道部和地方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共同協調處理好有關工作。
5.2保價保險
鐵路行車事故發生后,由善后處理組通知有關保險機構及時趕赴事故現場,開展應急救援人員現場保險及傷亡人員和財產保險的理賠工作;對涉及保價運輸的貨物損失,由善后處理組按鐵路有關保價規定理賠。
5.3鐵路行車事故應急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按照《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規定,根據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交的鐵路行車事故報告和應急救援總結報告,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組織總結分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報送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
鐵道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應根據實際應急救援行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并提交總結報告。
6保障措施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鐵道部負責組織協調通信工作,保證應急救援時通信的暢通。
鐵道部負責組織建立統一的國家鐵路和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行車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指揮系統,逐步整合行車設備狀態信息、地理信息、沿線視頻信息,并結合行車事故災害現場動態圖像信息和救援預案,建立鐵路運輸安全綜合信息庫,為搶險救援提供決策支持。
6.2救援裝備和應急隊伍保障
鐵道部根據鐵路救援體系建設規劃,協調、檢查、促進鐵路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強化完善救援隊伍建設,保證應急狀態時的調用。
鐵道部要進一步優化和強化以救援列車、救援隊、救援班為主體的救援搶險網絡,合理配置救援資源;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安全防護器材,制訂各類救援起復專業技術方案;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和演練,提高快速反應和救援起復能力。
6.3交通運輸保障
啟動應急預案期間,事發地人民政府和鐵路運輸企業按管理權限調動管轄范圍內的交通工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根據現場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實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維持應急處置期間的交通運輸秩序。
6.4醫療衛生保障
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相應的醫療衛生保障應急預案,明確鐵路沿線可用于應急救援的醫療救治資源和衛生防疫機構能力與分布情況,提出可調用方案,檢查監督本行政區域內醫療衛生防疫單位的應急準備保障措施。
各鐵路運輸企業在制定應急預案時,應按照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承擔鐵路行車事故醫療衛生防疫機構名錄,明確不同地區、不同線路發生行車事故時醫療衛生機構地址、聯系方式,并制訂應急處置行動方案,確保應急處置及時有效。
6.5治安保障
各級應急處置預案中,要明確事故現場負責治安保障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安排足夠的警力做好應急期間各階段、各場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6.6物資保障
鐵路運輸企業要按規定備足必需的應急搶險路料及備用器材、設施,專人負責,定期檢查。
6.7資金保障
鐵路運輸企業財會部門要采取得力措施,確保鐵路行車事故應急處置的資金需求。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費用、善后處理費用和損失賠償費用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無力承擔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鐵道部按管理權限協調解決。應急處置工作經費保障按《財政應急保障預案》規定實施。
6.8技術儲備與保障
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負責專家庫、技術資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7宣傳、培訓和演習
7.1宣傳教育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公眾避險、自救、互救知識,提高公眾自我保護能力和守法意識。
鐵道部要結合鐵路行業實際,全面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體職工和公眾的安全意識。
7.2培訓
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鐵道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要組織各級應急管理機構以及專業救援隊伍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定期進行救援知識的專業培訓,提高救援技能。
7.3演練
鐵道部要有計劃地按應急救援要求每年進行一次演習和演練。根據需要,可開展國內外的工作交流,提高鐵路行業應急處置實戰能力。超級秘書網
8附則
8.1名詞術語的定義與說明
鐵路行車事故性質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規定的構成條件確定。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8.2預案管理與更新
隨著應急救援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部門職責的變化以及應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鐵道部應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
8.3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實施本應急預案行動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人員,由各級應急領導(指揮)小組給予表彰和獎勵;在應急處置中因公殉職的人員需追認烈士時,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按有關程序辦理。對、嚴重失職造成事故的責任人,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管理權限,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7
關建詞:幼兒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263-02
2006年《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明確了國務院處置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則、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標志著我國的突發公共事件處置步入了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軌道。目前,全國諸多省市根據這一體系建立了適合當地的突發事件預案管理方案和原則,而且不同類型的幼兒園也根據實際制訂相關操作辦法,很多幼兒園總結了可行性方案,對幼兒園突發事件預案管理進行了積極的探討。國內諸多教育研究者也投入到突發事件的研究中,通過調查、訪談等方式,從經驗總結、個案報告、法律建構、調查追蹤進行了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從應急預案管理概念出發,幼兒園應急預案管理界定為:在幼兒在園內期間,針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人身安全和意外事故等突發事件所制訂的管理及處理方案。概念主要強調兩類突發事件:一類是公共突發事件,主要指由于各種自然災害可能帶來的傷害;一類是幼兒園特有突發事件,主要指由于幼兒園教師或相關保育人員疏忽、失誤而造成的幼兒在衛生、安全和意外事故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傷害。而管理和處理方案是幼兒園作為實施主體,面對兩類突發事件所制訂的一系列辦法。突發事件并不會隨時發生,但必須時刻做好準備。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周期,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法。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任何的研究預案都不可能全部概括各種發生的可能,所以在預案管理時必須具有動態可調整性,必須對于某些超常的災變留有余地。
二、幼兒園突發事件的主要類型
1.安全類突發事件:幼兒園中主要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體活動公共安全事故,火災,針對師生的各類恐怖襲擊事件,師幼非正常死亡、失蹤等可能會引發影響校園和社會穩定的事件等。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幼兒園內發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損害幼兒園師幼健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幼兒園所在地區發生的、可能對幼兒園師幼健康造成危害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3.事故災害事件:幼兒園事故災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擁擠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響和損失的后勤供水、電、氣等事故,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影響幼兒園安全與穩定的其他突發災難事故等。
4.自然災害事件:幼兒園常見的包括洪水、臺風、雪災、地質滑坡、地震災害以及由地震誘發的各種次生災害等。從實際情況看,近幾年發生頻率高、問題突出、社會關注度高的幼兒園突發事件,主要集中在心理問題、幼兒管理、師德等方面。
三、成立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制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成立應急管理機構,為了有效地處理突發事件必須健全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加強幼兒園應急預案的制訂與管理,切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2.提高幼兒園教師及相關人員的憂患意識,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幼兒園應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嚴格執行。要通過分層次的宣傳教育和有針對性的培訓,增強幼兒園教師及有關人員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識,培養和提高幼兒園教師、領導干部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對幼兒園幼兒而言,應從兒童心理及生理特點出發,吸取幼兒園各種突發事件的經驗教訓,重在引導幼兒了解日常安全規范,通過說教、故事、實踐等途徑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而對幼兒園教師和領導干部而言,則要強化以孩子為本、一切為了孩子的意識,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幼兒飲食、衛生、交通等易發生突發事件的預防。同時,幼兒園領導要抓好對教師、管理人員的應變能力培訓,掌握防范措施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并適當組織模擬演習,鍛煉應變能力。
3.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幼兒園管理體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管理是幼兒園常規管理的組成部分,對幼兒園應急預案的制訂和落實情況開展檢查,可以有效地落實演練責任,加大力度,從思想上引起相關責任人的高度重視,真正將預案管理當作幼兒園常規管理的重要內容。
4.增強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凸顯幼兒園應急預案的特點。目前,幼兒園應急預案的主要問題在于操作性不強,雖然已經制訂了諸多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但實效性不強,不僅沒有達到制訂預案的目的,而且沒有突出幼兒園本身的特點。因此,在制訂預案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國家預案編制的框架,更重要的是應該盡量本土化,并體現主動性,應盡可能地標準化、規范化,與幼兒園實際相結合,如幼兒飲食衛生食物中毒應急預案,成立食物預案小組;落實各部門職責;日常工作要求;食品原材料到信譽好的廠家購買;掌握好視頻原材料庫存量及存放時間,原材料的儲存要分類、分架、離墻離地等。事故應急處理,做好留樣及時向衛生防疫部門匯報。幼兒家長接送制度的制訂及相關事件的預案處理、幼兒出門制度等,針對幼兒易發生的諸類事件進行預案和后期更新管理。
篇8
一、抓好補免補防工作,確保畜禽免疫密度。切實加大動物疫情免疫工作力度,保證重大動物疫情免疫密度達到100%。對在秋冬季禽流感、口蹄疫集中免疫期間,沒有免疫的、新補欄的以及免疫超過保護期的畜禽立即組織補免補防;對暫時不能免疫的幼、病、孕等畜禽,要逐村逐戶登記造冊,推算適宜免疫日期,及時安排免疫。要加大免疫抗體監測力度,密切掌握畜禽抗體水平,對免疫抗體水平低的畜禽加強免疫,保證畜禽群體免疫抗體合格率不低于70%。
二、加強疫情監測,準確掌握疫情動態。各縣區要充分發揮疫情測報網絡作用,利用已建化驗室和現有設備加大對規模養殖場(戶)、養殖密集區、城市郊區、交通沿線、老疫區等關鍵部位的監測頻率和數量,監測覆蓋面要達到100%,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科學分析評估疫情風險。發現疑似動物疫情,要立即派出專家組進行現場診斷,并按國家技術規范要求采取病料送省化驗室確診。同時,嚴格疫情報告制度,嚴禁瞞報、謊報、漏報疫情,嚴禁在非保密載體上傳遞疫情,嚴禁在公開場合討論疫情,確保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依法有序有效開展。
三、強化消毒工作,消除疫情隱患。消毒是控制消滅動物疫病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切實加強對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嚴格動物及其產品生產經營單位法人責任制,進一步規范完善消毒制度、消毒程序、消毒設施設備,提高消毒質量,保證消毒效果。對規模養殖場戶(小區)、屠宰場(廠、點)、交易市場、運載工具等關鍵部位要重點監督指導,做好生產經營場地消毒和糞便、污水等無害化處理。
四、加強檢疫監督,確保畜產品安全。各縣、區要加大檢疫監管力度。認真落實動物免疫標識制度,加強動物疫病的溯源能力。產地檢疫要入場入戶實施,確認畜禽健康、免疫標識齊全后方可出具相關檢疫手續,允許進入流通環節。屠宰檢疫要實行現場同步檢疫,嚴格操作程序。蘭考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嚴格對調運畜禽及其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嚴格對運載工具進行消毒,嚴防疫情傳入或傳出,禁止沒有檢疫證明的外地畜禽通過非法途徑進入我市,禁止來自疫區的家禽進入我市。同時,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整頓和規范活禽經營市場秩序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見》,規范活禽交易市場秩序。組織畜牧、工商、公安等有關部門開展檢疫監管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染疫或疑似染疫、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產品、逃避或抗拒檢疫的不法行為。
篇9
1.1編制目的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對于保障廣大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市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是按照上級的具體部署要求,結合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制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因突發事件造成農村飲水困難而產生的損害,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性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件》、《地質災害防治條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件》和《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省人民政府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1.3工作原則
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站在關注三農、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按照國家、省、市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具體要求,及時科學地處理因污染、水旱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社會安全等方面造成突發性農村飲水困難事件,做到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1.3.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建立健全預防預警機制,加強培訓演練,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鼓勵群眾報告突發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隱患,及時處置可能導致的事故隱患。
1.3.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分級建立鎮(街道)、村供水安全應急指揮機構,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確定不同等級的安全事件及其對策,落實應急責任機制。
1.3.3統籌安排,分工合作。以市政府為主體,整合資源,統籌安排各部門應急工作任務,加強協調配合和分工合作,處理好日常業務和應急工作的關系。
1.3.4快速反應,有效控制。突發性事件發生后,各級應急指揮小組應根據應急要求快速作出反應,組織會商,啟動相應預案,有效控制事態蔓延。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市范圍內農村飲用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突發性事件包括:
1.4.1發生特大旱情,導致飲用水源取水量嚴重不足;
1.4.2飲用水源保護區或供水設施遭受生物、化學、毒劑、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質等污染,致使水質不達標;
1.4.3地震、洪災、火災等自然災害導致供水水源樞紐工程、凈水構筑物、供水工程構筑物、機電設備或輸配水管網遭到破壞;
1.4.4爆破、采礦等生產活動或地質變遷等導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1.4.5因人為破壞導致供水安全突發事件。
2基本情況
2.1水資源概況
市有大小河流50余條,屬濰河水系,共流經全市36.5公里。市內南有渠河,北有汶河,兩河源于市西南端沂山山脈,皆為濰河重要支流。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2.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45億立方米,重復計算量0.28億立方米。我市的水資源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降水量和河川徑流量地域分布不均勻;二是降水以及河川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勻;三是水資源貧乏,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
2.2農村飲水安全現狀
年底,我市共計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90處,包括聯村供水工程11處,單村供水工程379處,自來水普及率98.7%。聯村供水工程包括大型聯村集中供水工程1處,為市50萬人集中供水工程;中型聯村集中供水工程1處,為市東部15萬人集中供水工程;1萬-5萬人的小型聯村供水工程9處,為官莊鎮區集中供水工程、管公聯村集中供水工程、石埠子鎮區聯村供水工程、庵上聯村集中供水工程、輝渠聯村集中供水工程、雹泉聯村集中供水工程、臨浯聯村集中供水工程、大盛鎮區集中供水工程、紅沙溝集中供水工程。
3指揮體系及職責
成立市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名單附后),負責組織指揮全市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專家組,負責處理日常事務,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各鎮(街道)、供水管理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應急機構,具體負責本轄區、本單位的飲水安全應急工作。
3.1供水安全應急機構的職責
3.1.1領導小組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規定;
(2)及時了解掌握鎮、村供水重大安全事故情況,指揮、協調和組織重大安全事故的應急工作,根據需要向上級政府和水利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和應急措施;
(3)審定全市農村供水重大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
(4)在應急響應時,負責協調教育、公安、水利、環保、衛生防疫、醫療救護等相關部門單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5)負責指導、督促、檢查下級應急指揮機構的工作。
3.1.2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其職責是:
(1)起草全市供水重大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
(2)負責鎮(街道)、村供水突發性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
(3)協調指導事發地應急領導機構組織勘察、設計、施工力量開展搶險排險、應急加固、恢復重建工作;
(4)負責協調教育、公安、水利、環保、衛生等部門組織救援工作;
(5)協助專家組的有關工作;
(6)負責對潛在隱患工程安全檢查,及時傳達和執行市政府的各項決策指令,并檢查和報告執行情況;
(7)負責組織應急響應期間新聞工作。
3.1.3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按照市應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責和工作需要,明確各部門各單位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調度下,有關部門和單位各司其職,團結協作,有效控制事態蔓延,最大程度減小損失。
當供水安全事件發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市應急領導小組可采取向受災各村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市應急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單位、社會力量實行對口幫扶,集中為群眾拉水送水,確保農村人畜飲水供應。
出現應急事件后,市應急領導小組應發動群眾參與建筑物的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
市水利局:負責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提供農村飲水重大安全事故信息、預案、工作方案以及提出恢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計劃,參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負責恢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需經費的申報和計劃編制。
市發改局:負責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程規劃的報批、項目審批、計劃下達以及項目建設與管理的監管工作。
市財政局:安排下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應急經費,監督和管理經費使用情況。
市民政局:負責農村遭受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群眾的生活救濟工作。
市衛生局:負責農村遭受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衛生防疫和醫療救護工作,及時準確提供水質監測資料,加強對水致疾病和傳染病的監測、報告,落實各項防病措施。
市環保局:負責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做好境內水源地保護工作,及時提供水環境質量情況資料和水環境保護方案,并抓好方案的實施工作。
市公安局:負責維持水事秩序,嚴厲打擊破壞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違法犯罪活動,負責做好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
市廣播影視中心:負責應急期間的宣傳報道工作。
市供電公司:負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應急搶險期間的緊急供電和臨時供電。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應急期間搶險物資運輸車輛的落實工作,為全市搶險車輛提供方便。
市教育局:負責應急期間有關學校的飲水安全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負責與各自職能相關的應急救援工作。
3.1.4專家組職責領導小組專家組由農村供水規劃、設計、施工、水環境監測、衛生防疫、電力等有關方面的專家組成,負責領導小組的技術支持工作。其職責是:參加領導小組統一組織的活動及專題研究;應急響應時,按照領導小組的要求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關情況,為應急決策提供咨詢或建議;參與事故調查,對事故處理提出咨詢意見;受領導小組的指派,對事故處理給予技術支持。
3.2鎮、街道供水安全應急機構及職責
鎮、街道成立相應的應急領導機構,負責本地區內供水安全突發性事故的處置。主要職責包括:擬定鎮、街道供水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應急組織體系和應急救援預案;掌握本鎮、街道供水安全信息,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應急領導機構報告事故情況;指揮協調本鎮、街道供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3.3供水單位應急機構及職責
根據全市搶險應急預案,供水單位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供水應急機構,制定科學合理的搶險應急工作方案,配備必要的搶修設備及應急隊伍,并定期組織演練。
4預防和預警
4.1預防
4.1.1監控機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安全事件信息的監測、收集、檢查、預警工作,設立供水安全事故報警電話(4398891),對監測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向市政府及上級應急領導機構報告。各成員單位和鎮、街道要通力協作,多渠道獲取本地區相關供水安全信息。
4.1.2信息監測及收集
(1)旱情信息。對轄區內旱情可能或已經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程度、危害及趨勢等進行全面監測,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重大及以上旱災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市政府報告。
(2)水污染信息。對轄區內飲用水源保護區或供水設施遭受生物、化學、毒劑、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質等水污染事件可能或已經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程度、危害及趨勢等進行全面監測,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重大及以上水污染事件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市政府報告。
(3)供水工程信息。對轄區內地震、洪災、泥石流、火災等自然災害或人為破壞導致供水水源樞紐工程、凈水構筑物、供水工程構筑物、機電設備或輸配水管網遭到破壞等事故進行全面監測,發現供水工程取水建筑物、水廠構筑物、輸配水管網等發生垮塌或人為破壞事件時,及時向上一級應急領導機構報告。
4.1.3信息報告。各級應急領導機構是農村飲水安全日常監測信息、突發性事件信息受理和向上級報告的責任主體,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報告突發性事件。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應快速、準確、詳實,重要信息應立即上報,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了解情況,隨后補報險情。
4.1.4預防工作。增強群眾對已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保護和節水意識,農村飲水工程管理單位要配備專管人員對工程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及維護,保證機泵、機房、管網等正常運行,保護好水源工程,防止污染、損毀等事件的發生,預防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
各級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構要建立健全重大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的監測網絡,及時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應對措施,為處理好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提供科學依據。
4.2預警
4.2.1預警。根據信息監測和收集,認真組織討論分析,對可能發生的可以預警的突發事件進行預警。
預警級別按照事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供水安全突發性事件分為四級: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1)Ⅰ級(特別嚴重):突發事件造成2萬人以上飲水不安全的。
(2)Ⅱ級(嚴重):突發事件造成1-2萬人飲水不安全的。
(3)Ⅲ級(較重):突發事件造成0.5-1萬人飲水不安全的。
(4)Ⅳ級(一般):突發事件造成0.1-0.5萬人飲水不安全的。
4.2.2預警。預警信息應標明突發農村飲水安全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措施和機關等。預警信息的、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絡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4.2.3預警控制
(1)在預警狀態下,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啟動飲水安全事件應急準備工作,按照市應急領導小組的要求,落實各項預警控制措施。
(2)當供水連續不足,供水單位缺乏更進一步的有效控制手段,并有可能危及安全供水時,應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提請研究決定實施特殊時期限水方案。
(3)在水源污染或有人為投毒行為發生時,供水單位值班調度人員應立即停止供水,同時告知所有用戶停止使用,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同時將情況報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向市政府報告,衛生、防疫等相關職能部門立即對水源水質、管網跟蹤檢測、消毒,防止污染面積擴大,并利用消防、灑水車等向所涉及的群眾送水。
(4)在供水設施恢復正常運行、污染已解除、管網已消毒、能達到正常供水標準時,經市應急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宣布解除預警狀態。
4.2.4指揮體系
(1)全市應急預案。水利局負責編制完成全市供水安全應急預案。
(2)鎮、街道應急預案。各鎮政府、街辦負責編制完成本地區內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3)供水單位應急預案。供水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單位要制定本單位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報市應急辦公室備案。
5應急響應
5.1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
出現供水安全事件,供水單位應在2小時內逐級向上級飲水安全應急辦公室和當地政府報告,并先期進行處理。對應全市飲水預防預警等級,應急響應劃分為四級。市級飲水安全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全市重大供水事件的指揮調度。鎮、街道飲水安全應急指揮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本區域內事故應急、搶險、排險、搶修、恢復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單位負責本單位供水突發事件的處置。凡上一級應急預案啟動,下一級預案應隨之自行啟動。
5.2Ⅰ級應急響應
當發生特別嚴重飲水安全突發事件,造成2萬人以上飲水不安全時,應立即Ⅰ級預警,啟動Ⅰ級應急響應預案,啟動以下工作程序:
5.2.1工作會商。Ⅰ級響應工作會商由市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召集,參加人員包括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專家組成員;會商方式采用集體會商;會商內容應包括調查、核實工作內容、指導方案、處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5.2.2工作部署。市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迅速組織相關部門和技術人員開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確工作責任,在1小時內將突況上報市人民政府,并立即派出現場工作組,對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指導有關單位做好搶險救援、事件調查和處置工作。
5.2.3部門聯動。按照市應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和工作要求,協作配合,明確分工,并按照具體任務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開展工作。
5.2.4方案啟動
(1)搶險救災。當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發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當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災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障受災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2)醫療救護。衛生、環保部門及事發地應急機構要加強對水致疾病和傳染病的監測、報告,落實各項防病措施;事發地應急機構配合醫療救護隊,緊急救護中毒、受傷人員。
(3)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出現應急事件后,各級應急機構應與當地政府一起發動群眾參與建筑物的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
5.2.5宣傳動員。在發生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后,各級應急機構應做好宣傳發動,穩定群眾情緒,防止發生疫情,防止發生恐慌,保持社會秩序穩定。
5.3Ⅱ級應急響應
當發生嚴重飲水安全突發事件,造成1-2萬人飲水不安全時,應立即Ⅱ級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預案。
Ⅱ級響應工作會商、工作部署、部門聯動、方案啟動、宣傳動員程序同Ⅰ級響應。
5.4Ⅲ級應急響應
當發生較重飲水安全事件,造成0.5-1萬人飲水不安全時,應立即Ⅲ級預警,啟動Ⅲ級應急響應預案。Ⅲ級響應工作會商由市應急領導小組副組長召集,參加人員包括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專家組成員;會商方式采用集體會商;會商內容應包括調查、核實工作內容、指導方案、處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工作部署、部門聯動、方案啟動、宣傳動員程序同Ⅰ級響應。
5.5Ⅳ級應急響應
當發生一般飲水安全事件,造成0.1-0.5萬人飲水不安全時,應立即Ⅳ級預警,啟動Ⅳ級應急響應預案。
Ⅳ級響應工作會商由市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召集,參加人員包括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專家組成員;會商方式采用集體會商;會商內容應包括調查、核實工作內容、指導方案、處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工作部署、部門聯動、方案啟動、宣傳動員程序同Ⅰ級響應。
5.6響應結束
5.6.1應急響應結束的條件。當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災區居民飲水恢復正常后,該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結束。
5.6.2應急響應結束的程序。Ⅰ級、Ⅱ級應急響應結束的,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市應急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審議后,由組長結束命令并在市電視臺公布;Ⅲ級、Ⅳ級應急響應結束的,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市應急領導小組審議后,由副組長結束命令并在新聞媒體上。
6保障措施
6.1組織保障
各鎮(街道)和各供水管理單位要成立飲水安全應急機構,明確人員及職責,根據飲水安全事件等級,迅速做出反應,組織會商,從組織上保障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6.2通信與信息保障
各級供水安全應急指揮機構要設立專門的報警電話,安排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保證信息及時、準確、快速傳遞。
6.3資金保障
市級財政應設立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按照突發事件等級劃分,由應急領導機構報市政府申請動用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
6.4物資保障
各級領導機構制定搶險救援物資調配方案。發生事故時,由當地政府統一對物資進行調配,確保物資及時供應。供水規模在1萬人以上的鎮村集中供水工程,應當建設適度規模的應急備用水源。
6.5醫療衛生保障
當發生人員傷亡或飲水中毒事件后,應急領導機構要在當地政府協調下立即組織醫療衛生技術隊伍,根據需要調配醫療衛生專家,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并調集必需的藥物、醫療器械等物資,支援現場救治和防疫工作。
6.6交通運輸保障
緊急情況下由市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門,承擔應急期間為農村居民解決臨時性吃水困難送水及供水設備維修等任務,保證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暢通。
6.7治安維護
公安部門負責做好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救災行動和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6.8技術保障
建立鎮村供水安全應急專家庫,為應急處置提供決策咨詢和服務。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調集有關專家和技術隊伍,支持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同時,加強對供水工程管理人員的技術和應急處置培訓,并加強對分散供水戶的技術指導和宣傳。
6.9應急搶修隊伍保障
各供水單位分別成立搶險隊伍,單位領導擔任搶險隊長。當農村飲水安全事件發生后,各搶險隊伍在接到搶修命令后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指定地點待命。由村自主管理的工程,由鎮、街道應急機構組織應急搶修隊伍。
7后期處置
7.1調查與評估
供水安全應急終止后一周內,供水單位和鎮級供水安全應急機構應向上級領導小組提交書面總結報告。總結報告應包括下列基本內容:事故原因、發展過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分析、評價、采取的主要應急響應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經驗教訓等。應急領導機構要對事故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進一步做好應急工作。
7.2恢復重建
恢復重建工作由市水利局及事發地政府負責。需要市政府援助的,由市水利局及事發地政府提出請求,逐級上報。市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調查評估報告和受災地區恢復重建計劃提出解決建議或意見。衛生部門要繼續加強對水質的監測,指導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后,才能恢復供水。
7.3獎勵與責任追究
市政府對參加供水安全突發事件處置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在處置工作中有失職、瀆職等行為或遲報、瞞報、漏報重要情況的有關責任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8附則
8.1預案的管理和更新
本預案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管理,并收集預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評審論證,適時提出修訂和更新意見,報市政府審定后及時組織修訂和更新。
篇10
關鍵詞:武警醫院 衛勤分隊 保障能力 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88-02
當前,、等恐怖襲擊、大型時有發生,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維護社會穩定是新時期武警部隊的重大使命。做好參與“處突”部隊衛勤保障是醫院衛勤分隊的神圣光榮使命和義不容辭職責。衛勤分隊如何圍繞在完成“處突”衛勤保障任務中,加強快速反應能力、快速機動能力、聯合行動能力和專業處置能力能力建設,是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課題。
1 能力建設的要求
醫院衛勤分隊主要執行突發事件醫療救援和衛生防疫任務,醫療救援主要執行傷病員的現場急救、緊急救治、早期治療等救治任務。衛生防疫需要完成常見疫情的偵察檢測、現場處置,同時,也應具備完成核與輻射、化學損傷突發事件的一般處置能力。
1.1 快速反應能力。衛勤分隊快速反應能力建設是根本。要求能夠及時預警、快速聯動,準確掌握情況,迅速做出反應,在規定的時限內攜帶物資、裝備、藥材完成出動準備。這就要求醫院在加強衛勤分隊的建設中必須擬定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開展針對性衛勤專業訓練,完善各類突發事件處置程序,優化緊急出動能力,制定應對不同事件需要采取的機動方式,確保在短時間內完成抽組。
1.2 快速機動能力。衛勤分隊越早到達現場展開救治,傷病員的搶救成功率就越高。近距離機動主要采取摩托化的方法,跨省行動主要采取火車、飛機等機動。因此適應不同環境下的救援,需要靈活使用多種輸送方式,實施快速投送,保證在第一時間內機動到位。
1.3 聯合行動能力 “處突”衛勤保障應急救援類型多樣、參與救援的軍地力量多,情況多變,指揮關系復雜,且組織協同有一定難度。在遂行應急救援任務時,衛勤分隊耍在總隊“前指”的統一指揮下在相關地域展開救援,要加強軍地各類救援分隊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根據應急救援任務的性質、特點和規模科學組織,協調一致并有序開展各種應急救援處置。
1.4 專業處置能力。隊員必須熟悉應急救援各類預案和專業處置方法,熟練運用各種專業裝備器材,快速高效完成各類應急救援任務。特別需要掌握三種能力:①醫療救治能力,能夠實施開展現場急救和緊急救治的各種措施。②衛生防護能力,要掌握防護器具的佩帶和使用方法,具備初步的核、化檢測預警能力、較強的病員生物檢測能力、過硬的環境消殺能力和科學的防控能力。③分類后送能力,對傷病員采取初步救治后,要快速檢傷分類,轉送到后方醫療救治機構救治,并在后送過程中保持治療的連續性,最大限度提高傷病員的治愈好轉率,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
2 能力建設的措施
2.1 完善各類應急預案。針對所擔負的任務和近年來武警部隊在抗洪搶險、抗擊SARS、抗震救災、“處突”等重大軍事行動衛勤保障的經驗,制訂完善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和各種保障計劃。同時結合遂行任務和訓練演練情況,不斷修訂和完善預案,定期組織隊員學習、熟悉和掌握預案、計劃,使每人都熟知擔負的任務及要求,并經常按照預案組織演練,確保能夠按方案快速反應、迅即出動、專業救治。
2.2 合理編組與配備人員。衛勤分隊要根據“處突”規模大小,任務需要,派出一定數量規模的衛勤分隊,衛勤分隊設指揮組、防疫組、消殺組、救治組和保障組。抽組人員要選優配強,注重專科搭配,既有緊急救援的業務骨干,又要有精通專業的專家。指揮組員負責與軍地聯合指揮組的聯系,組織指揮,及時匯報傷員救援和轉送情況。防疫組負責指導開展醫學防護工作及生、化疫情疫源采樣。開展駐地飲水、飲食衛生與監督,確定疫情發生的范圍和程度。消殺組負責對駐地進行洗消和滅菌工作,按照技術規范實施調查、采樣檢測、洗消等應急處置工作并做好滅鼠、滅蠅蚊等工作,防止傳染病的發生。救治組負責對傷病員實施救治,搶救和轉運危重傷員,隔離傳染病員。保障組員責快速機動、藥品器材的籌措、供應和傷病員的后送。
- 上一篇:建筑施工管理人員安全培訓
- 下一篇:部隊網絡安全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