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環境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0 13:01: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景觀環境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城市住宅;景觀設計;探討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近年來,發生在我們的城市生活有很大的變化,商業廣場綠、大量的步行街、主題公園,在我們的視覺出現街頭藝術,對影響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以景觀園林為賣點的新住宅區,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購買心理。景觀設計是環境設計的組成部分,大到綿延幾十公里的風景區規劃,小到十幾平方米的庭院設計,都屬于景觀設計的范疇。本文的景觀設計定位于城市景觀設計的層次上,以XX項目為例,選擇城市景觀設計作為切入點,從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設計要素和方法,是比較適宜的。
二、XX項目景觀設計初探
(一)XX項目簡介
XX項目位于梅江生態區的中心地帶,東臨友誼南路,北接梅江道,西靠九華山中路,南臨龍水園,總建筑面積9萬平方米,園區規劃從生態學、景觀建筑學、人文地理學、等諸多學科全方位詮釋現代住宅理念,使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與建筑風格和諧統一。
圖2-1 XX項目全景
如圖2-1所示,XX項目的房型建筑錯落有致,花園綠地高達36.5%,空氣清新,花影重重,令空間靈動不止,陽光、麗景戶型設計充分考慮每一個空間對陽光的吸納,從80-180平方米的戶型精彩紛呈,從輪廓到細節,從感官到切實的體驗,都為懂生活的人設計,致力成為業主們交流和休息的天然場所。
(二)XX項目景觀環境應對設計分析
1.針對宜居的總體規劃設計
該項目總體布局是從環境出發,既照顧整個項目的外部空間形象,又注重社區內部空間的協調處理,以便最大化地發揮土地價值,形成整體空間形態的辦法就是將整個規劃體系、建筑體系、景觀體系納入統一的布局中。同時,項目吸收“法式”建筑風格的精華,通過典雅大氣的建筑形式和極具傳統韻味和古典氣質的景觀設計營造出小區自身特有的氣質內涵,在彰顯自身個性的同時,以一種優雅而謙遜的姿態融入到西安市蓮湖區現代、簡約、典雅、親近、自然的總體氛圍中,生態風情,有氧休閑生活,是該項目的設計定位。
2.商業用地設計
商業中心設計的核心是服務小區,同時也具有著對外功能。為了防止住宅和商業互相干擾,商業聚集的設置在北面較小地塊但臨街路段,通過大街的交匯點為中心實行雙側設置,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土地的商業價值,又方便人流的出入,達成自主的商業氛圍,而不會對小區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XX項目在區服務設施用地設計方面,將架空層與下沉廣場設計相結合,把社區會所設置在架空層的位置,設置有健身房、游泳池和會所等設施,使居民不出樓就可以方便到達。同時,通過平臺架空方式,將汽車車庫置于架空平臺下,形成半地下停車庫,自行車庫則設置在每個樓座的首層空間。
3 線面結合的景觀系統規劃設計
項目規劃設計強調景觀系統的整體性和有序性,以帶狀綠化及水景組織各組團,空間線型流暢清晰,點式高層與板式高層錯落分布,在地塊中部形成開闊的視覺景觀通廊和完整的景觀界面,這樣的規劃策略將地塊的景觀元素以及基地周邊規劃要素整合起來,形成條理清晰、層次豐富、收放自如、渾然一體的大景觀體系,同時體現出對周邊城市景觀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呼應。
景觀長廊和步行景觀道,水景觀道,共同構成整個大景觀體系的骨干和脊梁,沿著這個線索,一幅雋美的畫卷緩緩展開,地形水景的勾襯掩映展示出綠水相依的豐富層次,道路的曲折變化和空間的大開大闔帶來處處皆景,步移景異的獨特視覺感受。方案設計中景觀節點分為標志性節點、交通性節點、休閑性節點幾種類型。各地塊入口處均設有明顯的標識性廣場,具有強烈的場景特性和可識別性;交通性節點主要位于主要交通流線的交匯點;休閑性節點主要位于各組團內部人行步道的交匯點,規劃根據不同年齡層次的需求設置了大量不同特色的休閑場所,如兒童游戲場,青少年活動場地,老年人交往場所等等。
4 針對建筑單體的設計與景觀的和諧處理
在所有戶型設計中,XX項目設計始終堅持戶內動靜分區,各使用功能皆為全明且保證了套內空氣的流通,在整個小區所有的端套戶型設計中,保證每戶都有良好的景觀朝向,又能使其享受到中央視覺走廊的優質景觀,使每寸土地得以最充分的利用,使得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猶如都市中的阡陌靜巷,人與自然親密接觸,展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自然生活狀態,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合二為一。
建筑造型與色彩的處理同總體設計一樣是小區設計成敗的關鍵。建筑單體造型采用中式與現代材料完美結合,XX項目在設計中除了考慮四個主立面外,同時關注屋頂,形成“第五立面”。住宅外立面底部采用深色外墻磚,陽臺和頂部采用真石漆,腰線和主要墻體采用面磚,住宅陽臺采用玻璃及金屬欄桿結合,大氣、通透,不同材質的采用使建筑具有極強的機理感與節奏感,細節上極具特征。立面設計結合窗套、檐口、欄桿等細節部分的雕琢,使之端莊而不失親切,精致而不繁瑣,整體上又連結成片,渾然一體,簡約純凈,同時立面設計注重縱向、橫向線條的配合使用,使立面主旨有序,富于韻律感。入口處理于尺度中見風范,于細部中見品味,端莊高雅。
三、結語
景觀設計正變得越來越流行,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環境質量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直接體現。近年來,住宅商品化的發展,房地產開發商越來越重視居住環境。景觀設計不再是簡單的在公寓前面建設植被,只要綠化率達標即可,景觀設計應協調區規劃、建筑風格和房地產企業文化等。隨著住房消費市場的成熟,對居住區景觀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從集中觀賞轉變到重視休閑景觀實用性,城市景觀環境設計是未來住宅設計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1] 崔巍.特色商業空間重慶天地的景觀設計[J]. 綠色科技. 2011(08)
篇2
關鍵詞: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探究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07-61-2
一、前言
近年來,優美的景觀環境已經成為人們選擇住宅小區的基本條件,也是房地產開發商是否能夠成功經營的重要因素,對商品住宅房的銷售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處理好居住環境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保證人們生活的質量。良好舒適的住宅區景觀環境,既能達到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還可以滿足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二、住宅區景觀環境的設計
(一)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的原則
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應該以研究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設計原則,把服務住戶作為根本出發點,即使在非常細微的地方,也要體現出對住戶的關懷,而不能只顧追求眼前利益和視覺效
果[1]。
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應該保護生態、追求創新。生態設計理念可以使環境設計從簡單的物質形態設計轉向住宅區的整體生態環境設計,從而使住宅區的人工修飾環境走向自然的生態環境,生態的景觀環境設計不止是為了追求居住區的美學效果,更是為了呈現住宅小區的內部生態效果。
(二)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的內容
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⑴公共區域的景觀環境設計。公共區域景觀指的是住宅區居民可以公用的區域景觀。根據住宅區的結構規劃,可以將公共區域景觀劃分為小區公園、組團綠地、小游園和其他面積較小的公共綠地。⑵園路系統的景觀環境設計。園路系統景觀指園路兩側的綠化和園景路的造景,根據道路的地形、分級以及交通情況的不同進行分地布置。⑶專用地塊的景觀環境設計。專用地塊景觀即住宅小區的各種公共設施和公共建筑的環境綠地。專用地塊景觀布置應該滿足公共設施和公共建筑的功能需要,并且與小區的整體設計相協調。⑷宅旁和庭園的景觀環境設計。宅旁和庭園景觀指最接近小區居民,且用來滿足小區居民日常生活、工作之余的休憩和觀賞,而環繞在小區住宅建筑四周的綠
地[2]。
(三)住宅區景觀環境的設計手法
住宅區的景觀應以綠色為基礎,使用不同質感、不同形狀或是不同顏色的材料,運用不同的設計方法進一步達到美化環境的效果。開發商或設計師應該把居民的舒適度和滿意度作為首要的條件,結合以人為本的設計內涵,盡力為小區居民營造一個既能滿足生活需求,又可以讓人感到舒適的生活空間。下主要介紹住宅區的廣場設計以及住宅區的步道設計。
1、住宅區廣場設計
作為住宅區住戶的公共休閑場所,小區廣場主要用于小區的老人活動、兒童玩耍、健身休閑、社會交往和車輛停放等。集中式的大型廣場不適用于小區的休閑娛樂和社會交往,小區和別墅區都不宜設置。因此,住宅區的廣場設計應該以功能作為立腳點,把住戶的方便和舒適作為具體出發點,將大型的廣場化整為零,分別散置于綠色組團當中。
2、住宅區步道設計
城市小區居民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在綠化較好的道路上散步、賞風景。因此,住宅區的步道設計應該以舒適度作為重要指標,在滿足功能最大化的前提下,曲直得當、寬窄合宜,力求做到樹影成蔭,遇坡則隱,遇水畢現。
3、對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的幾點建議
由于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商業化的盲目追求,住宅區景觀環境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正確認識住宅區景觀環境對生態環境及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才能使我國的景觀環境得到真正的發展。針對當前的現狀,筆者就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提出相關的幾點建議:
(1)在以鋼筋水泥為主的城市環境里,住宅區的景觀環境應該以舒適、寧靜、自然為主。現代的住宅區大多是高樓或是多層住宅樓,人們和土地的接觸越來越少,離土地也越來越遠。為此,在高樓聳立的大樓中間區域,可以留出一塊讓人們“接地氣”, 真正接觸大自然的地方,從而使人們的身體和精神都能得到滿足。⑵小區的景觀離不開植物的點綴,在植物的布局上也應講究植物的生態性、變化性和原始性,使植物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⑶廣場和步道的設計在滿足居民舒適、閑逸的同時,還應該要滿足老人活動、兒童玩耍、健身休閑、社會交往和車輛停放,以及小區居民在茶余飯后的休憩散步和溝通交流等。⑷假山和水的組成可以使整個住宅區融入居民的生活節奏,給居民一種輕松、悠閑的感覺。另外,也可以給住宅區設計一個獨特的景觀,不但可以提高小區的可識別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知名度。
四、結束語
住宅區的景觀環境設計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而生態創新的景觀環境模式,為住宅區景觀環境的自然生態、經濟、自然系統的統一創造了條件,推進了住宅區景觀環境的發展演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鄭麗紅.淺議住宅區景觀環境設計[J].中華民居,2011,(07):30-31.
[2]梁華,夏季霞.住宅區園林景觀環境設計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6):1-4.
[3]耿琪琪.現代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與實施[J].住宅產業,2010,(10):33-36.
篇3
1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的延伸拓展
1.1小區景觀設計的意義以及作用
小區是供人們生活的地方,是人們工作之余、生活、放松、娛樂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主要集中的地方。當前時代下的人們,更注重于優美、清新的生活環境。一個經過景觀設計的小區,對小朋友和老人來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小區的景觀設計思想
在小區景觀設計中,除了以美學與實用功能等元素進行空間環境的設置以外,小區的景觀設計還需要組合景觀要素的設計和主旨,也就是說,一個小區的景觀設計,既要外表優美,同樣內在文化也必不可少,小區的景觀設計是一種藝術的體現,不但要其型,同樣也要有其神。比如利用設計者精妙的設計意圖,在小區中增添許多美輪美奐的景觀,將小區環境景物變為傳遞住宅小區美觀特點和標志的載體。
1.3小區的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在設計過程中,為了確保建筑主體的設計規劃能夠和小區的景觀設計和諧統一,小區景觀設計的方式也不應與以往一樣在建設主體設計完成之后再進行,而是應當與建筑主體設計同時進行,同時完成,將小區的景觀設計融入到小區的設計之中,能夠確保小區的建設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資源與地形,確保設計總體的規劃設計理念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小區的景觀設計是總體設計的一部分,與主體建筑設計不可分割,只有在設計主體建筑的同時,設計景觀建設,才能讓景觀建設更好地融入到整個小區之中,而如果景觀設計和主體建筑設計一旦脫節,就可能會讓一些后來設計的景觀在小區中顯得不和諧,失去了小區景觀設計的意義。面對當前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背景,小區景觀環境的設計也應該順應社會的發展,實現多元化,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風格之中,多元化是社會進步,各風格相互融合的結果,小區景觀在設計時,也應汲取各種設計風格的長處,取各點之所長,進而融入自己的設計之中,在保證優美的視覺效果前提下,從不同的角度,將不同的設計風格的長處融合起來之后,依據不同的設計思路進行設計。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區的層次,使得小區和別的小區相比更有特色和特點,也會讓小區不會顯得單調,更能適應大多數有著不同審美觀的人們,所以小區的景觀設計,一定要依據多元化這個核心,取各家之所長,在融合之后,最終融入小區的總體設計之中。
2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的藝術表現形式
2.1生態理念的滲透
遠在古時,我國的園林藝術因其獨特的山水設計在世界園林設計中獨樹一幟,小區的面積雖然有限,但它的景觀設計也是園林藝術分類中的一項,在現代的景觀設計理念中,生態設計依舊是小區景觀設計的核心。所謂生態設計,是將小區景觀設計與環境的各個元素整合歸一,形成系統的生態體系,不再是以往“死水假山”的景色。不僅如此,還要從單純的空間功能設計升級為整體的生態環境系統設計,全面提升小區景觀的檔次。除此之外,要盡可能地利用城市空間,增加小區內的綠化面積。設計者要在設計之初就對景觀設計以及綠化面積做好調查工作,統籌全局,不但要考慮低樓層住戶的出行便利,還要考慮到高樓層住戶的視覺感受。生態理念,要以生態環境為主體建設小區景觀,給住戶帶來最大居住舒適感。
2.2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融合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現今社會已經滲入到各行各業,在小區景觀環境設計中,住宅小區的環境質量需要科學合理的部署,這其中要注重公共空間的使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要貫徹執行,將直接影響到住戶幾十年的居住環境。很多小區在景觀設計時,往往只考慮到一時的住戶體驗,而忽視了小區景觀之后的培育對小區住戶的影響。其次,要考慮到布景時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兼顧,小區景觀關系著住戶長久的居住感受,所以要在景觀設計時,考慮到大人與孩子的共同興趣,在設計時要多采用一些趣味性、顏色鮮艷的景觀標志給大小住戶統一的居住舒適感。最后,小區畢竟是住戶長久的居住地,所以居民的生活質量是一切景觀設計的最重要指標,要利用好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貫徹在設計的細枝末節處。
3實現小區景觀環境設計藝術表現的途徑
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任何藝術表現形式都需要藝術表現手段表現出來,才能被人們所接受。藝術表達的途徑首先要樹立好以人為本的思想,人是小區景觀設計的主要欣賞者,也是一切景觀設計的本源。所以確立以人為本的原則,是環境設計理念十分重要的轉變。將單純的景觀設計轉變為可以直接帶給人們便利和舒適感受的設計才是以人為本,通過景觀設計全面滿足居住者的各層次需求,從而取得良好的居住感受。多種景觀的設計融合,不但可以帶給人們生活上的享受,也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情趣變得豐富起來。小區環境使人們居住得更加緊湊,也讓人們在僅有的休閑時間中聚集在小區的娛樂設施中。所以小區的設施設備等造景要素,不僅在功能上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相應的文化品位,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樂趣。第二,在小區的動態景觀設計上,要給小區住戶設計一些講求圖案和顏色搭配的富有活力與趣味的景觀標志,在視覺上造成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以及情緒的感染力,比如綠軸、藍軸等,這種流動而富有變化性的線狀圖案使人心情愉悅,感受頗豐,在增強識別作用的同時,也增加了文化氛圍,一舉兩得。第三,景觀的設計僅僅具有觀賞性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具備基本的實用性,比如孩子玩耍,溪流噴泉,浮橋過河等景觀,營造一個孩子們喜愛的空間,才是業主們最舒心的居住選擇。
4總結
作為人們忙碌之中休閑娛樂的空間,小區的景觀設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主要的設計指導思想,既要符合現代人健康的生活需求,又要根據現場的環境地勢進行創新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理念。盡全力提高人們的居住質量,給人們帶來開心愉悅的居住感受,不光是為了實現現代人追求的理想,也是實現城市更好、更快、更強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孫茜,李若凡.古典園林建造元素對當代小區景觀營造的啟示[J].山西建筑,2015(22)
2楊繼勝.淺談小區景觀營造的人文關懷精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7)
篇4
關鍵詞:小區;景觀環境;設計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7-0286-01
1 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的延伸
1.1 設計意圖和主旨
住宅小區景觀、環境規劃設計,并非只是簡單地從美學性和功能性對空間環境組成元素實施設置,更需要從景觀元素的構成中融合設計意圖和主旨。比如,傳遞一些別具一格的社區文明風尚或者凸顯住宅小區自身所處周邊環境的本色。利用精妙的設計意圖,為居民的住宅環境增添眾多的如詩如畫的景觀。住宅小區的環境景觀,成了傳遞每個住宅小區美觀、特點和標志性的載體。
1.2 設計過程
景觀設計方式不再是像以往那樣等到建筑主體設計結束之后,再進行環境補充和修繕的法方法,而是讓環境規劃設計融入到住宅小區設計的全部過程,以確保和建筑主體規劃、設計和諧統一,確保住宅小區建設最大程度地與天然地形特征和自然資源相結合,使總體的規劃、設計理念能夠充分地體現。
1.3 設計方法
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不能局限于一種風格類型,而應該依據不同的設計思路而具體決定,但最終還是要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景觀設計擴展了生動靈活的繪圖方法和順暢的線條形態并融合到環境中,完善和拓展了原有的園林設計手法。
2 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涵義
2.1 建立以人為本理念
以人為本理念的建立,使得住宅小區環境設計由原來簡單的綠化和設施設置,向創造可以全面符合居民的不同層次需要的生活環境改變。以人為本理念有著深刻的涵義,在住宅小區的生活空間里,對人的關心主要表現為對人的細膩情感需求上(如各種庭園景觀小品等),在以人為本的設計方面也是細節決定成敗。
2.2 融入生態設計理念
融合生態設計理念,使得環境設計把市住宅小區環境的各個組成元素當作一個系統的生態體系;使得環境設計從單一的空間功能狀態規劃設計轉變為住宅小區系統生態環境的規劃設計;使得住宅小區從人為環境轉變為綠色的天然環境。比如不但需要有比較高的綠化率,還需要顧及到植物種類的特性,喬木、灌木和花草組成要科學合理;住宅小區的水環境便需要顧及到水資源的循環、綜合利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調
隨著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宅方式也有了根本改變,百姓在下班后的空閑時間更多了,于是也就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在住宅小區內進行各種各樣的如健身、交談、集會等活動。所以,對生活情調的需要更多體現在各種庭園景觀小品、健身器材等造景要素,不但在用途上符合居民的生活習慣,更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為百姓在業余時間增添豐富的生活情調。
2.4 重視動態景觀
在靜態景觀設計中追求的是圖案的組成和爽心悅目的視覺效果,但動態的景觀設計更加注重造景元素的流線設計,利用線形景觀路線串聯大部分的景觀,構成住宅小區區景觀的主軸線,產生連續的、動態的景觀序列,比如各類型的綠色軸線和藍色軸線等。這類動態的空間造成豐富多彩的景觀效果,讓人獲得足夠的空間體會與情調體驗,對營造住宅小區的文化氣氛和提高其標志性起到良好的效果。
2.5 強調互動性
住宅小區環境規劃,不光是為了滿足人的視覺美觀效果,其最后目的仍然是為居民的使用。住宅小區環境是居民與大自然互動的場所,居民的參與互動讓住宅小區環境成為人與大自然融合的空間。
2.6 兼顧觀賞性和功能性
住宅小園林景觀環境應該集合欣賞和功能性,在綠草地上布置中形成開放性局面,布局更利于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場所,使居民輕松自然地融進“家園”中去。讓每個居住者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致和清新的空氣以及和諧鄰里關系,成為百姓心目中理想的花園。
2.7 綠地的配置
推崇開放的且具有體系的設計理念現在景觀設計不應再走入到強調居住區綠地設置的誤區當中,而是需要對于綠地的配置標準,讓綠地能夠讓本小區的居民可以共同享有。開放性的設計理念要求綠地的配置以及對應的景觀能夠在空間當中形成某種體系。
2.8 綠化設計
我們在居住小區的綠化設計工作中需要將滿足居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來考慮,需要詳盡的評估居民的內心需要以及他們的欣賞品位,實現景為人用。可以在住宅的入口處以及走廊處都進行相應的綠化工作,讓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可以處在于自然環境無異的空間之內。在植物之間的相互配置方面,地帶不同的卻具有一定外部面積的小區,其內在的木本植物的種類需要有足夠的數量來支撐。在喬木以及灌木和草坪這些植物的相互搭配上應該要事前做好準備工作,爭取實現立體群落的種植,這樣就可以讓植物的功能最大化。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居住區環境設計;尋常景觀;景觀設計;特色設計;可參與性
中圖分類號:S731.5;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3168(2016)01-0148-05
Abstract: Here, we used the scenery designs of Kunming Transit City plot number 7-3 as an example. Through parsing the project′s background and analyzing the project′s perception, we put forward the core concepts and the thinking behind the projects overall design, individual sector designs and characteristic designs. The design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returning to the land” and understanding “prolific beauty” and “weed beauty” were then annotated, with the aim of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dinary scenery” in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and also advocating designs for commoners, designs based on the public and service for the people in today′s world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ordinary scenery; landscape design; characteristic designs; participatory
1項目研究背景
居住區是居民每天生活、相互交流的重要場所,其環境品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幸福指數和身心健康。隨著城市進程加快、社會階層分化,居住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人們對美的理解與喜好也呈現多元化特征。住宅景觀風格呈現出諸如“歐陸風”、“海洋風”、“東南亞風”等風靡一時的題材形式,在這些“外來主義”鋪天蓋地襲來時,人們早已迷失了自我。本研究主要目的就是挖掘尋常事物的景觀價值,探討一種景觀設計的新視角――尋常景觀。以實際項目為研究載體,尋找如何拉近景觀環境與居民的距離,追求設計為平民化時代而設計,挖掘景觀的可參與性,而非普遍意義上的觀賞性、純美化性景觀的設計途徑。
2項目認知分析
2.1區位認知
昆明市五華區“崗頭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的7-3號地塊位于龍泉路北三環外,由項目地經高速公路可北至成都、重慶,東達昆明長水機場,南通緬甸、越南,西至拉薩等地。“中天城”7-3號地塊居住區總用地面積為61 218.3 m2,背倚地塊9長蟲山森林公園主入口緊接昆明市區主干道―龍泉路。
2.2項目規劃條件及現狀分析
2.2.1規劃文件分析
“中天城”7-3號地塊居住區總用地61 218.3 m2,凈用地60 204.2 m2,居住用地60 204.2 m2,居住戶數920戶,居住人數2 944人,綠地面積為27 469.1 m2,綠地率45.6%,容積率1.71,建筑高度60m;建筑定位為原居民回遷用房。
2.2.2場地現狀認知分析
車庫頂板綠化多;場地原有地形遭到嚴重破壞:場地已全部做“三通一平”工程;場地建筑朝向統一為坐西南朝東北。
2.3項目地理信息調研分析
2.3.1高程、坡向分析
1)場地高差變化大: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總高程差約45.5 m。
2)場地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整體倚靠西北長蟲山,向東、東南放坡接龍泉路。
3)臺地式地形:場地整體呈梯臺狀地勢,中央三塊綠地平坦,整體坡向以東向、東南坡向為主。
2.3.2日照分析
1)場地夏季中心景觀區和東面、東南面光照強―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場地遮陽。
2)場地冬季西南面和南面光照充足―該地應充分加以利用,設置康體活動場所。
2.4項目使用主體分析
崗頭村城中村改造項目7-3號地塊為原城中村居民回遷用房。基于居住主體――原城中村居民組成成員的復雜性,其文化層次的參差性、職業構成的多樣性、普遍城中村居民無專業職業技能、無穩定工作等特點,如何營造出一個能使居民充分參與其中的環境景觀成為本次設計的一大挑戰(圖1)。
3項目設計
3.1總體景觀定位
通過對設計市場現狀之辨析,項目規劃信息之認知,居住主體人群心理需求之定位,擬定本項目的總體景觀定位,即營造一個平民化、尋常化、體驗與參與性極強的居住區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居住主體之特殊性,使之能在該環境中很好地生活,而非純觀賞、展示、游玩場所。設計上應體現出尋常之景觀、參與性之景觀、生產性之景觀。
3.2設計理念
3.2.1人文需求
城市化帶來的污染和綠地減少困擾著現代人。對使用人群的內心需求作了分析,結論充分表現出現代人對“回歸自然”的渴望以及對自然美的崇尚。未來業主對自然、健康、綠色、田園等的需求理應成為設計追求的目標。
3.2.2周邊條件
場地周邊作為城中村待開發地塊,環境凌亂泥濘。昆明目前也有形成一定品牌效應的地產作品,但多以“拿來主義、外來主義”為切入點,或者掘地三尺,構建一個個假古董居住區等“異常景觀”。本案應對策略:磨平浮夸的線腳,剔除繁瑣的裝飾,倡導“尋常景觀”之詩意,在整體定位上突出獨特性及唯一性,以提升本案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2.3場地條件及設計策略
以場地地理信息系統為設計依據,設計遵循場地適宜性分析成果。場地設計策略: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思想,用科學手段分析、利用場地自然資源,與土地建立友好關系,倡導“豐產之美”、“野草之美”。
3.2.4核心理念辨析
在詩意棲居上,避免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無病。尋求如荷爾德林的《人,詩意地棲居》中“充滿勞績,但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的尋常棲居。在回歸鄉土方面,其誤區有:“回到過去、回到鄉村,回避問題,消極遁世”。力求發展易成活、養護成本低的鄉土景觀,能與本土文化完美融合,同時融入現代元素和思想。對于豐產之美,誤區:“大型產業基地,專業農場配置”。體現食物生態安全意義、親子體驗教育意義、二十四節氣之展覽意義。在野草之美上,誤區:“消極反規劃,類似元素叢林之野味”。要尊重自然萬物,尊重植物自身生長習性,構建系統化生態系統體系。回到土地問題上,反對浮夸之線腳,非人之尺度,磨砂自然生態系統之機能。倡導以GIS系統為依據,善待自然生態系統之機能,借助生態系統之機能為人類做工,造福于民。景觀之零成本、低成本――有回報、高回報。反對慶宴式之奢華、城市化妝舞會式之浮夸,倡導如乾隆皇帝所說“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的價值觀和景觀審美觀。
4總體景觀設計
4.1景觀結構
由景觀構筑物層+場所空間層+水景系統層+路網系統層+田網系統層構成了整體景觀1個景觀主軸、3個一級景觀節點、3個二級景觀節點、4個三級景觀節點(圖2)。
圖2 景觀結構分析與道路組織設計
Fig.2 Landscape structure analysis and roads organization design
4.2景觀道路組織
依托小區規劃道路,設置三級景觀游步道和主軸景觀橋,將居民從每個單元入戶口與小區主干道串聯起來,方便出行與游覽。
4.3景觀總平面圖
在總體設計中以17個節點景觀設計來體現尋常景觀價值:1)居住區主入口;2)居住區次入口;3)入口商業廣場;4)康體廣場;5)跌瀑水田;6)油菜花梯田;7)索橋棧道;8)交換廣場;9)彩虹橋;10)中心水景
;11)雨水花園;12)體驗田;13)種植示范田;14)果林田;15)野草梯田;16)兒童娛樂;17)宅間交互空間(圖3)。
5分區設計(重要節點設計分析)
5.1入口商業區和康體廣場
1)巷口生活:該區域方案設計應充分體現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體現設計為平民化時代而設計。
2)瓦爿故事:巷口文化展示,勾起場地之文脈故事,提取華夏五千年農耕文化之元素載體,體現設計為文化傳承、教育展示、尋常生活而設計。
3)芳草萋萋:解放腳下之土地,尊重場地自發生長之芳草,倡導野草之美、自然之美。
4)康體健身:把人吸引到戶外來交流、健身、休憩(圖4)。
5.2跌瀑野草水梯田設計
為利用此區域近8 m高程,效仿云貴高原上千百年農耕文化中先祖們與土地之間友好相處之產物―梯田,順著等高線做臺地景觀處理,加以流水跌瀑,使之形成很好的跌水爆氧效果;同時加以原木棧道搭建起居住區快速進入通道,縮短景觀與居民的距離(圖5)。
5.3油菜花梯田設計
盡量保持場地之原有地形,順著等高線建擋土墻,形成油菜花梯田(圖5),為居民提供美麗田園風景的同時,又具有高回報、高產值,與消費型景觀徹底說再見。倡導如乾隆帝詩句所言“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
5.4中心景觀區生產性景觀設計
倡導回到土地、回到生產、豐產之美的人地關系理念,叩問華夏五千年農耕文化的積淀,進行生產性機理設計。萃取大理方田、洞天湖圩田、珠江三角洲桑基魚塘之田制機理,融入現代人之生活交流習慣,對雨水進行收集再利用,發展生產、娛樂、休閑、康體活動等人地環境行為。使之形成由雨水花園、種植體驗田、種植觀景田、果林田、康體廣場、兒童游樂場、觀景盒等單元組成的居住區中心景觀區。此中心景觀區有別于傳統中心景觀設計做法,它將充分帶動居民參與其間,具有極高的生態意義、教育示范意義、增強人文關懷意義、鄰里交互意義等(圖6)。
5.524節氣種植體驗田設計
打造開心農場、親子體驗農場、生態蔬菜種植園等新都市鄉土體驗景觀。把租賃體驗莊園搬到家門口,使居民能體驗耕作過程、管養過程,體味收獲之喜,建立鄰里關系。
5.6交易與交流廣場
以物易物、以錢易物之生態種植成果交易、交流互動場所,增強區內居民間的交流互動,建立起鄰里交流平臺。此區域之小商鋪間管理用房構筑物設計,提取云貴高原傳統民居建筑形式,營造“屋舍儼然”的居住環境效果(圖6)。
5.7彩虹橋設計
思考解決3塊中心景觀區間13 m的高程差,加強3塊景觀區之間的聯系,搭建起主軸景觀的快速游覽觀光通道。彩虹橋自由穿梭于果林、田野間,自然成趣(圖6)。
6項目特色設計分析
根據該項目設計出發點:發掘尋常景觀文化價值,拉近景觀環境與居民的距離,讓居民完全參與其中;伴隨24節氣的更替,居住區環境景觀也將隨之更替變化。因此,在中心公共景觀區的植物設計與水體設計方面提出特殊設計策略。
6.1植物規劃設計策略
充分遵循核心設計理念,提出設計原則:1)適地適樹;2)遵循養護零成本、低成本―有回報、高回報原則;3)發動居民參與到居住區景觀植物設計中來;4)總結、分析、整理出24節氣作物輪作循環表,以此作為參考來進行種植設計。
6.2中心景觀雨水花園設計
珍惜自然饋贈之資源―雨水,對建筑屋頂雨水、道路雨水等進行收集,匯入雨水花園,通過水生植物過濾凈化,溢出管接景觀用水補給管,使雨水慢下來,取代傳統市政管網快速排空雨水的做法,為蟲鳥、水生植物提供生長空間,擴大生物圈模式。
7小結
如今,在人居環境中依然存在諸如景觀過于形式化、可參與性低、人文關懷缺失、本土文化缺失等問題,探索景觀設計新思路,挖掘尋常景觀價值,注重景觀的人為可參與性,不斷嘗試與創新,才能不斷地為景觀設計注入新生命。
參考文獻:
[1]
俞孔堅,李迪華. 反規劃途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篇6
【關鍵詞】住宅小區,景觀環境設計,設計構思,可持續性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劇與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居民對小區的環境質量日趨重視。作為住宅小區,綠化景觀環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住宅小區中,綠化猶如呼吸系統,能起到空氣凈化和屏蔽作用,已成為提高住宅小區環境質量,創造健康小區必不可少的有機要素。合理的住宅小區綠化設計,是將建筑、綠化與小區居民的活動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間,有機運行的居住環境生態機制,實現“人與自然共存”。
1住宅小區景觀環境設計及建設存在的問題
園林景觀發展的歷史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適應現代園林景觀研究只有四十幾年。所以,有的人認為園林只是種花種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隨著房地產的興起,中國園林風、歐陸風吹進了居住小區,他們不考慮小區人性化空間和功能性空間,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因此,我們的設計應符合人的行為方式,如果我們一味的推崇古代園林,就沒有進步,不同的時代要留下不同的符號。
社區或小區偏重建筑建材,以破壞植被為代價,突出恢宏的人工硬化與鋪裝等硬質景觀。有的小區的人工湖邊,漢白玉、大理石、花崗石等應有盡有,與周邊建筑相堆砌,而岸邊僅有幾株灌木及水中些許小魚,炎夏步行至此,渴望蔽蔭之所,使人很難找到湖邊林蔭下觀賞垂釣意境。小區綠地景觀的開發與設計,必須與自然特性相吻合,必須按自然的本來面貌加以升華。
動物和微生物的保護意識淡薄。動物和微生物是食物鏈的營養級。由于植被的破壞,人為的亂捕濫獵,大量使用劇毒農藥,使之面臨生存危機。國外生態住宅小區內,常有兔子、松鼠、野鴨與人嬉戲、逗樂的情景。這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使“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的意景,由畫變為現實。
小區園林設計盲目追求檔次、拼湊模仿。園林設計要應用自然生態演變,來自然管理綠地景觀,而不能單靠人工投入來維持。 “檔次”原本是景觀環境設計師應追求的設計理念,但是,決策者往往在項目的開始便定了高調,而不管該場所在整個城市環境系統中的位置。
2住宅小區景觀環境設計構思
住宅小區作為城市生態環境系統的子系統,其景觀的構成元素不僅僅是一個視覺或觸覺上的感觀認識,它應該是一個棲息地的概念,是講究人和人、人和自然關系的感性與理性結合的景觀作品。景觀環境設計師們在處理住宅小區的景觀環境設計時不光是在建筑物外部空間中構筑一種開放性小區居民生活活動的戶外環境,更應明確實現人、建筑、城市以及一切人的活動與生活環境和諧發展的目的。
2.1 尊重自然
住宅小區作為城市景觀組成的一個組團,它的景觀環境設計之美表現在它能結合所處位置的地段特點進行有效的景觀環境設計,使之既符合城市的整體布局和景觀要求。契合城市人文精神風貌又能融合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的特色。
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地形”就是最早的對自然和人為環境關系的一種認知。“道法自然”也同樣是先人們對我們今天進行景觀環境設計時提出的一種善意的告誡。住宅小區景觀環境設計要因時因地,景觀可因季節、氣候、天氣、晝夜、小區原有地形條件等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這就要求在設計構思時分析和處理好地形地貌、林木花草、建筑色調、燈光配置之間的相互關系。
2.2 尊重人
以人為本,創造居民能參與其間的景觀環境,形成流動交融的景觀體系。一個小區除了住宅建筑之外,不只是“景觀”那么簡單。因而景觀環境設計師必須從滿足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從人性的需求方面為出發點,關注人的心身健康、人的參與性,而不應該只強調形式美。所以景觀環境設計的真正內涵是指通過對環境的設計使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共存。
3因地制宜、重視人性化與實用性
堅持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它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當地條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對園林植物的選擇。所謂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動土方。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倡導以鄉土植物為主,還可適當選取用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設計施工中應模擬自然生態進行布置,講求喬木、灌木、花草的科學搭配,創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強調人性化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特別強調人性化。人作為一個自然人和社會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獨;需要運動、休息;人離不開水,人愛玩水;愛采摘和捕獲;需要庇護和蔭涼,需要遼望,看別人而不被別人看到;需要適當尺度的空間;需要安全的同時需要挑戰;人愛走平坦的道路也愛涉水、踏步、穿障礙、過橋梁。同時,人要交流、要戀愛、要被人關注、同時喜歡關注別人。因此,需要設計的場所能讓人性充分發揮。
住宅園林景觀環境必須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堅持高質量優美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今,人們對住宅小區綠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兩塊草地,三四個花壇,而是要求高標準、高質量。一般情況下,綠化面積不少于建筑面積的30%。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娛樂設施、使休閑、運動、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間與設施融合在園林景觀中,營造有利于發展人際關系的公共空間。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園林景觀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歐式風格等。
篇7
風格定位
根據愛瑪家母嬰護理會所的形象定位,從色彩的運用到結構的視覺風格,室內空間與平面形象,影像與建筑表皮之間實現了高度的聯系與統一。
色彩符合人性化環境
粉紫色是愛瑪家室內外設計的主色調,并以其承載的溫馨、舒適為主要創作原則,打造出更符合母嬰行為及視覺的人性化環境。會所主樓外墻體一改單一灰白色的傳統用色,采用了標志的同色系藍紫帶作為點綴,避免了大面積使用彩塊給人的強烈視覺沖擊力,又給白色墻面增添了溫馨、時尚的氣息。
獨特的三維立體結構
愛瑪家總入口處兩個角度相連的木柵格背板與圖文打造出獨特的三維立體結構,在營造美觀的前提下,保證了標識的視角,增加了有效識別距離。
棱角改造成圓弧結構
為了更好的迎合品牌訴求點,在室內構造上通過大體量的結構重塑工程,將原建筑物所有棱角都改造成圓弧結構,完美地兼顧了使用的安全性和視覺的和諧性。
細節景觀
根據功能的不同,細節的設置、處理亦處處體現出人性的關懷和藝術的創意。愛瑪家醫院細微的處理和設計使整個環境顛覆了傳統醫療機構給人嚴肅、緊張的印象,有利于緩解新媽媽及家人的焦慮情緒。
門廳精致又親切
主樓門廳,用晶瑩夢幻的水晶磚圓形墻體襯托淳樸自然的木質柵格門框,材質及視覺的強烈對比,打造出華貴的親切感。門廳別定制的大型LOGO地毯,讓人備感溫暖。
吊頂燈光明亮柔和
在樓體整個吊頂的設計上,一根根等距離排列的白色塑料管,成為吊頂的基本結構,延續了VI的線條感,底層的燈光透過塑料管之間的縫隙分散成一束束更為細微的光線,使整個環境的光線更為柔和。
室內裝飾溫馨又藝術
室內掛件、擺件,雖然是環境的點綴,但在營造氛圍、調節受眾心理、提高品牌形象上起到重要的作用。細節決定品質,用心的細節設置會給整個環境加分。掛件擺設的選用,直接決定了視覺感受的協調性。恰當的掛件擺設不但可以進一步增加視覺沖擊力,更會在細節上凸顯人文關懷,增加賓客的情感認可度。根據愛瑪家的整個氣質風格及受眾心理,設計機構為其量身選置了適合的沙發、裝飾畫、擺件等設施。既體現出愛瑪家脫俗的氣質和品位,又雅俗共賞符合大眾的審美觀點;既要奇特又要親切……擺設與掛件使整個環境更具有溫馨的藝術氛圍,有效舒解了緊張情緒,有助于陶冶情操。
室內裝飾材料的運用上也表現出巨大的張力,在陽光板里穿上深淺不同的玫紅及紫色毛線作為底襯做成的透明隔墻,使毛線的印象由平面圖形落實到具體實物,使溫暖與親切感不再是紙上談兵。
標識系統簡潔而有趣
愛瑪家是家庭式的母嬰護理機構,人性化的標識導向系統顯得尤為重要,它決定了受眾是否能快速、有效地到達目的地,更影響了受眾在整個環境中的心情,從而打造一個真正溫馨、舒適的服務環境。對愛瑪家而言,科學的標識導向系統,不但是指路符號,更是有效提高中心的工作效率、傳播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
篇8
1.自然資源
土地與氣候:地質公園中的土地分為可利用土地、宜開發利用土地、難利用土地等。這些分類著眼于土地的開發、利用,著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帶來的效益。氣候是大氣物理特征的長期平均狀態,四季交替、季節差異、冷暖雨量、時空分布等因素都制約著地質公園的景觀開發與設計。水文與石景:水文是一個地區的典型代表元素,它能夠提升整體空間環境的生態質量。應結合特定的水文特質來塑造地質公園景觀與空間環境。瀑布與溫泉:地質的多樣化為瀑布的成因分類研究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同時為景區內的景觀塑造形成令人震撼的背景。
2.文化資源
歷史與文學:歷史資源在地質公園景觀的開發中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展示過去、結合當下來體現地質公園景觀的發展特征。歷史資源為地質公園景觀的生動塑造提供了重要依據。此外,地質公園通過對主體景觀活動的想象和定位來實現文學資源的景觀再生。如石碑摹刻、人文筆墨等文學藝術常成為地質公園景觀的突出標志。宗教與民俗:是文化現象特征的普遍存在形式,也是人們對地球的本能感性認識,同時是人類對自身存在于世界中的整體反映。
3.生態資源
森林與濕地:森林中名貴樹木和植被蘊藏著深厚的生態潛力,保持水土平衡,保護河流線性空間的完整性,保證野生動植物的遷移、擴散和繁殖。生物與敏感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物理資源和自然生態系統。敏感區是指當受到外界影響時,那些容易受到干預甚至破壞的地區,即抵御性較弱的生態區域。建筑與風貌:建筑是文化的實體表現形式。建筑文化的表達通過建筑的外立面或者建筑風格等直觀呈現在地質公園中。
二、自然、人文、生態“三位一體”的開發定位與整體設計——以安徽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為例
1.開發定位
地質公園景觀及空間環境的開發,應圍繞整合資源要素,形成明確的開發理念。通過對地質公園景觀現狀環境調研分析,圍繞已有的自然資源條件,科學合理的確定地質公園景觀的開發目標,開發時序與景區特色。本文提出自然、文化、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性開發理念,自然與文化相互聯系,并與生態相互交融,滿足景區的協調發展。下面以安徽省天柱山為例進行分析研究。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境內,以崩塌堆壘型花崗巖景觀和古新世哺乳動物化石群聞名于世。2005年8月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全國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2000年又榮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區”的稱號,2011年9月,榮膺“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其中主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規劃保護區面積為333平方公里。
2.整體設計方法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分為15個景區,分別為主峰景區、三祖寺景區、馬祖庵景區、陽裴嶺景區、大龍窩景區、天龍關景區、虎頭崖景區、后山景區、鑼鼓沖景區、龍潭河景區、九井河景區、皖水濱水旅游帶、潛水濱水旅游帶、牌樓—新店科考區和天柱山旅游服務區。根據地質公園的總體布局與空間結構,依據地質公園景觀分布密度、類型,從點(景點、居民點等)、線(景觀線、旅游線、交通線等)、面(景觀組合區、地貌區、建筑設施分布區、后勤服務區等)三個維度進行分析思考,形成整體設計方法。
(1)旅游線路的系統優化與布局
旅游線路是為了使旅游者能夠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觀賞效果。地質公園旅游路線的空間布局是根據各種活動的需要,有差別地進行不同功能的組合布局,從而形成不同的公園空間形態。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旅游線路設計從觀看景觀、接觸景觀、體驗景觀、回味景觀的角度出發,設計了一條生動而有趣味性的線路,它將柱狀峰、脊狀峰等奇峰,象鼻石、壽塔石等怪石,龍宮、迷宮、天宮、逍遙宮等洞穴,山勢險要的斷層峽谷等地質景觀,串聯起整座公園的景點、休憩地等景觀節點,形成合理的旅游景觀空間,并通過規劃的綠化廊道、步行系統、公眾活動走廊等多種路徑,使游客對同一景物和景點從不同視角或距離去欣賞,可以產生不同心理作用。充分考慮到了“人觀看景”與“景引導人”的行為模式,完成了游覽互動體驗時的心理感受。可見,地質公園景觀的設計必須重視空間維度,強調旅游線路的分區與連續。
(2)自然特色地質景觀及空間環境的整合與表達
地質公園的特色景觀是人們對園區景觀特點的形象化、藝術化的概括。從地質審美特征的角度上看,特色景觀是讓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景區的獨有特征。它的內容與形式都包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經濟等價值。因此,將地質學知識與景觀規劃設計有機結合,能為地質公園的開發與建設提供良好的指導。在地球內外引力的作用下,天柱山形成了花崗巖奇峰、怪石、洞穴、峽谷等自然地貌景觀,變幻莫測的云海、佛光等氣象景觀及多姿多彩的水文地質遺跡。主峰天柱峰是典型的花崗巖柱狀體,由垂直節理及風化剝蝕而形成巖脈與紋理,拔地而起,突兀眾山之上,直插云霄,勢如“中天一柱”。怪石形態各異,如天柱猿、金雞唱晚、神鬼探海、雙獅戲球,虎頭崖的蘑菇石、船形石,馬祖庵景區的豬頭石、霹靂石等。洞穴以規模最大、結構最為奇特著稱,被譽為“中國花崗巖洞第一秘府”。峽谷勢氣非凡,如小天門、大天門、千丈崖等。景區圍繞這些特色資源組織游覽線路,通過步行、攀爬、纜車等形式,整合自然景觀的組成形式,從而更好地表達地景空間特征。
(3)文化資源的融入與呈現
文化因素的導入為游客提供較高的精神愉悅體驗,是構建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的基礎。但是現在大部分國家地質公園開發定位不夠全面,僅僅注重景觀環境的規劃,而忽視文化的吸引力。應該充分考慮文化與公眾的相互影響和參與,實現文化歷史與景觀環境資源的共生。安徽省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得天獨厚,其人文發展與山水美景相映生輝。天柱山附近的皖河是安徽省簡稱“皖”的溯源地,中國禪宗文化發脈于此。漢末時期,這里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李白、白居易、王安石、坡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眾多的石刻作品。南北朝以來,天柱山成為佛道共尊的圣山,六代祖師中就有三位即二祖、三祖、四祖居山活動。天柱山地區是清代京劇母體藝術潛山彈腔、岳西高腔的發祥地,是為創立京劇做出卓越貢獻的許多徽班藝人的故鄉,也是黃梅戲誕生、成長、繁榮的搖籃之一。圍繞這些眾多的文化傳說、文化遺存、歷史故事等進行整合并融入到景區開發與設計當中,使得自然景觀變得更有魅力,更富有吸引力。如仙人打鼓、龜兔賽跑、犀牛望月等,形象生動,令人回味。
(4)景觀生態敏感區的控制與保護
地質公園的生態敏感區是景觀控制與保護的重要區域。控制敏感區內水岸、坡地、臺地、濕地等資源,改變植物種類,種植本土植物等生態系統,保持生態敏感區的植被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依靠地質景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自我組織能力,使生態環境向有序的方向進行演化。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在敏感區的設計開發中以控制為原則,結合自身的生態系統,對不同的生態敏感區景觀進行保護與控制,既形成良好的景區環境,又保持了生態平衡。其草木花卉、溝谷溪流呈現出聽覺美與視覺美的四季交替,這是自然生態的最好體現。
(5)旅游景區的配套設施與服務體系
為建立高品質景區環境,應有完善的配套設施作為保障。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包括:住宿、餐廳、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商業、停車場、地質博物館、標識導向、安全防護、通訊、交通、衛生設施等。上述配套設施與服務體系作為一個系統,圍繞著布點適宜、整體協同、方便使用的目標,結合自然環境路線、特色景區進行優化布置,滿足游客觀賞和游覽的需求。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是集山水風光為一體的風景區。新的規劃中心區占地面積260畝,分成特產購物步行街、茶莊小學、地質公園博物館、大型生態停車(換乘中心)和折遷安置四個區域。建成后的生態停車場能滿足天柱山風景區旅游發展的需要。景區的配套設施與服務體系的數量適中、視覺醒目,整體設計呈現人性化趨勢,具有可達性、便捷性、安全性三大特點。自天柱山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以來,經過與國際接軌的保護管理與精心建設,已成為科學家考察、青少年探秘、大眾旅游休閑觀光養生的絕佳去處。
三、結語
篇9
【關鍵詞】中國;現代城市;環境設計;歷史文化;景觀元素;復蘇
21世紀是環境、歷史與文化賦權的時代,由于現代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假如我國現代城市歷史文化元素僅僅處于維持狀態的話,其城市歷史文脈展現的光輝只會逐漸磨損、消失,就如一個固化的軀殼,這種簡單的保護與傳承方式只是維持一種自然衰敗。從近年來人們對城市景觀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范圍來審視,可以看到其保護對象由個體的文化建筑、文物古跡,發展到今天對城市歷史文脈的整體性保護。其保護對象的內涵在不斷擴大,這種轉變預示著人們開始從更為廣泛的層面看待我國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傳承的現實意義。因此,積極有效的保護方法和傳承措施越來越受到現代人們的關注。
一、我國現代人們對傳統歷史文化景觀元素的價值認識
隨著我國現代城市化的進程,人們對歷史文化景觀的價值認識程度,已上升為歷史文化景觀發展及時空物化為基礎的階段。我們從價值的理論研究出發,當今城市歷史文化景觀在我國正處于不斷變化、不斷磨滅與再生的時期,對歷史文化景觀起影響的不僅僅是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決策者,而是形形的各種社會集團與個人。
歷史文化價值是文化價值的一個范疇,是以人們的創造和需求為中心的概念,人類作為社會的主體,系統論的價值論觀點是對歷史觀念的修正,是具有廣泛意義的價值論。現代人們對我國城市歷史文脈與景觀文化的研究,應該以系統論的價值觀為基礎,徹底突破狹義的研究范疇,但又不得不重視人們對文化的認識程度,因為文化畢竟是人類的文明。在人類造物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天人合一”的設計思想得到一代又一代人們所認同,但是外在的環境因素卻改變不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屬性,對我國城市歷史文化景觀元素價值的討論一般建立在將城市景觀文化當作一種資源的基礎上。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將孕育出具有東方神韻的園林文化體系,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水準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因此,我們不得不積極吸取地域性文化價值,關鍵在于現代設計師如何使其成為造就新藝術形式的契機,這種追求應當是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效傳承方式,而不僅是形式的承襲或是僅局限于某種設計手法的理解和運用。如果我們今天的設計者是在盲目尋根,僅僅作孤立的縱向認同,那么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便會成為一種惰性,將會無法注入新的生機而失去發展活力。因此,我們一方面需要具有開闊的視野去營造現代城市景觀文化,同時又需要我們去深入尋找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元素。只有現代設計師自覺承擔起自我批評與反完全崇拜西方化為中心的設計任務,才能使我國現代城市環境設計實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歷史文化景觀元素如何在我國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應用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消遣方式。我國的旅游資源開發主要以歷史文化特色為基礎,這也意味著研究我國傳統歷史文化元素如何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的運用具有非同一般的現實意義。因為旅游產業的文化性主要表現在旅游開發、旅游消費和旅游服務等方面。對于現代城市環境設計師而言,更重要的是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問題,它常常與歷史文化的整理、選擇、強化、輻射密不可分。而且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旅游資源的開發還必須了解旅游業的文化屬性,只有尋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資源才能使旅游業穩步發展。目前,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推動了人們對我國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與開發,從而,呈現出了許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例如北京的國子監街、哈爾濱中央大街、山東青州昭德古街、蘇州的平江路、山塘街,以及杭州的清河坊歷史文化特色街區等。這些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呈現我國現代城市歷史文脈的典范,從而有效地推動了歷史文化景觀元素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的復蘇。
在我國現代城市環境建設實施過程中,一些設計者認為,具有歷史文化的街區景觀將阻礙了我國現代城市街區的環境設計。對于存在這種矛盾不少人認為是因為設計師犯了將保護與發展對立起來的錯誤,之所以會犯這種錯誤,是因為價值觀念沒有改變,沒有認識到保護與發展的協調性,沒有認識到保護概念中蘊含著發展的含義,從而對保護進行新的闡釋。因為保護的基本目的不是要留住時光,而是要敏銳地調適各種變化力量,保護是從歷史資產和未來改造者的角度對當代的一種解釋。具有真正意義的保護不在于重拾過去的環境風貌,而是要保留現存的事物并指出未來可能的變化方向,保護的目標常常是要保持城市地域文化結構的穩定性,防止社會生活頻繁過度演變的現狀。城市傳統景觀文化的復蘇具有保護與集成的含義,是保留原有對象有價值的元素,去除原有對象失去價值的元素。復蘇不僅僅含有保護與繼承的含義,同時,也是對象在新環境中的適應性變化,具有發展和創造的含義。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人居環境成為當今景觀設計師的崇尚目標,在上海“新天地”項目設計方案中,規劃設計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對現有建筑的資料收集、質量評估和價值評論,從而決定原有建筑的保留與改造措施,此設計項目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是因為設計師不僅保留了原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物質環境,同時也延續了場所精神的意義和人民大眾的認同感。隨著人們對我國傳統歷史文化認識程度的逐步提高,面對我國哪些傳統文化值得保留、應該傳承什么樣的文化等問題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入。我國目前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策略中將采取保護與開發的措施,人們會針對不同的城市環境面貌分別對待,采取合理保護與開發的措施,提倡設計師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實踐中充分結合城市地域歷史文脈,以高水平、高素質的設計策略取代商業化、粗放化、快速化的城市開發模式,追求精品意識,以保護帶動開發,以開發支撐保護,真正意義上實現傳統歷史文化景觀元素在我國現代城市環境中的文化屬性。
結語
總之,城市是人類物質財富的“結晶”,又是人類歷史文化的展現者。劉易斯?芒福德認為:“的確可以說,城市從其起源時代開始便是一種特殊的構造,它專門用來儲存并傳播人類文明的成果;這種構造致密而緊湊,足以用最小的空間容納最多的設施;同時又能擴大自身的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和社會發展更加繁復的形式,從而保存不斷積累起來的社會遺產。”這段話全面地闡釋了城市文化的內在“奧秘”,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歷史文化景觀元素復蘇問題更加關注,如何能讓傳統歷史和文化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體現出極為重要的文化價值,同時又能在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中不斷地反映出具有時尚的審美氣息,這些已成為現代城市環境設計者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適宜的人居環境會調動人們所有的感知,只要現代城市環境設計能夠融合一座城市的歷史文脈,才能營造出城市環境的傳統文化魅力,有效展現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參考文獻:
[1]梁梅.中國當代城市環境設計的美學分析與批判[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趙飛鵬,劉曉紅.城市中歷史文化景觀的恢復與營造[J].山西建筑,2008(14).
[3]劉利.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城市h境景觀設計[J].中華文化論壇,2014(3).
篇10
關鍵詞:景觀雕塑設計 景觀雕塑分類 景觀雕塑發展
第一章:景觀雕塑的歷史源流
園林景觀雕塑是環境中可見的一種藝術形式,而且蘊含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和精神內容的文化形態,它所肩負著社會和藝術的雙重職責,在開放的公共空間正,成為了社會大眾溝通和對話的平臺。城市雕塑作為中國公共空間中的藝術門類,在以往歲月中承載著記錄歷史人物、社會發展片段的功能。而在新時期的城市雕塑之中,寫實和抽象占據了兩個主要類別的陣地。
景觀藝術是建筑設計、雕塑設計、園林設計與環境設計的綜合體,縱觀現代雕塑發展的歷史,我們發現雕塑藝術不論是觀念的變革還是材料的變革,都不斷的沖擊著景觀藝術的發展,然而雕塑始終處于環境中的從屬地位,成了景觀中的點綴或是空間中的補白。雕塑基本上是一個配角,而不是舞臺,是一個觀點,而不是整個視野。隨著雕塑的內涵與外延的不斷發展,雕塑與原來景觀設計的對象、空間、材料等方面沒有任何區別,結合相關的只是,雕塑完全可以拓展一片新天地。
景觀雕塑室環境景觀設計的一種手段,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景觀都是采用景觀都是設計的手法,因此景觀都是在環境設計中起著特殊而又積極的作用。根據景觀都是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可劃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和成列性雕塑四類,他們都深深的吸引著我們的眼球。
紀念性景觀雕塑是以雕塑為主要個體的雕塑,他主要是以雕塑的形式來紀念人和事。他最重要的特點是他在景觀中處于中心或者是主導的位置,起到控制與統帥全環境的作用;主題性景觀都是通過在特定的環境中揭示某些主題、某些因素,主題性景觀雕塑和環境有機結合,課充分發揮景觀雕塑與環境的特殊作用;裝飾性景觀雕塑是以裝飾性雕塑作為環境主要構成的要素,它所具備的是雕塑的外形的美感,還有人對它的視覺感受,不僅如此,要以環境來烘托出作品的美感;陳列性景觀雕塑就是以非常優秀的雕塑作品展示在我們面前。
第二章:我國景觀雕塑的價值
我個人認為雕塑的自身價值就在于它的視覺愉悅性、內容深刻性,以及隨之而來的體驗豐富性和持續性,所謂城市雕塑,它所具備的不管是紀念性還是主題性,不管是裝飾性還是標志性等等,它都必須包涵了城市與雕塑這兩個性質。藝術產生語言的結束之處,在這一點上,雕塑室及其顯著的,沒有杰出的情感那就不可能會有杰出的作品。
雕塑是一種表現形態,它用不同的辦法來詮釋它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本體現我們的審美力,我覺得追求藝術的高峰,它可定代表了一個城市化的象征,經濟化與追求,在有了其他以后,再來追求藝術的高峰,那又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美化環境,渲染氣氛是雕塑的拿手好戲,作為城市景觀之一,雕塑不僅擴展了我們的視野,同時也美化了我們的美好的家園。
第三章:景觀雕塑的發展及影響
局不全統計,目前國內至少有上萬座城市雕塑。園林景觀、人文雕塑、動物雕塑等成為了各地大量建設的城市雕塑普遍呈現的造型。景觀雕塑的相關專家認為,作為一種大眾公共的文化,城市雕塑文化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劇院、博物館這樣的傳統藝術欣賞場地,我們每天走在大街上,漫步于公元,接受著城市雕塑的感染。
隨著人們的發展和城市化的加劇,藝術交流變得非常的頻繁化,并且出現了交融與撞擊這兩種現象,這是非常珍貴的,在新時期,以后的雕塑界,社會將會越來越混淆,在外來文化涌進中國市場,藝術家或者非藝術家們都會渾水摸魚,當然景觀雕塑就是一個很強烈的例子,在這樣一個時代,雕塑的應用將會變得越來越多,有些根本不能很好的保證質量上的技術,使藝術大打折扣。所以應該有很強的洞察力以及有向上的積極心態,才能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如今,景觀雕塑已經成為了眾人仰慕的一種文化,那是需要我們用心去策劃的,在實踐的積累中,景觀設計面臨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新的模式來適應這個社會,那么,它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呢?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加快,雕塑家參與公共性的機會增多,讓國外的同行很是羨慕,因為在國外的雕塑家能在公共空間立一件自己的作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對于一個稍微有名的雕塑家來說,都不是問題。
現在許多城市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有許多雕塑制作的機會,但是卻找不到好的方案,也找不到好的創意,無論用什么方法,結果都是另人滿意的少之又少。現在的問題就是,在當今社會有了較多環境雕塑需求的時候,沒有很好的作品來展示。
雖然從整體上來看,中國的當代藝術在社會的發展、觀念思想、公共素質以及藝術之都等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我相信在時代進步的過程中,各個方面都有著不同的進步,生活中每片陽光都可以給人帶來溫暖,但并不是所有的景觀雕塑都能夠讓人們在視覺中有更好的進步,所以希望能有更好的突破,不斷地開拓、創新,創造出我過的藝術輝煌。
城市雕塑是人們對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藝術化的產物,當代的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的組成部分,是在物質環境中滿足人類生存與行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時,給環境融入人的理念,美感和情感的綜合性藝術。
隨著人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雕塑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而景觀雕塑也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在中西方文化藝術交流中,出現交融與碰撞的現象,這也便是他們的精華所在。
景觀雕塑在未來的發展,在于藝術家們怎樣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中表現,所以在不斷提高思想水平與對生活的觀察力,不斷地改造自己,景觀雕塑的明天,將會是一片光明的。
參考文獻:
[1]赫伯特·里德.現代雕塑簡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