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石油行業通過改革與調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應鏈。1998年國內石油行業進行戰略性重組和結構調整,按照上下游、內外貿和產銷一體化原則,分別按地域組建了中國石油天然氣、中國石油化工兩大集團公司和主要業務集中在上游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形成了國內的三個主要供應鏈體系。
在石油公司加強供應鏈管理、實現供應鏈整體的優化與協調、最大限度地開發供應鏈潛能的同時,卻忽略了供應鏈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如資源枯竭、生態環境破壞、環境惡化等。石油行業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產品(包括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石油化工產品)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氣、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氣勘探、開發、冶煉、運輸過程中容易對野外環境、周邊環境造成破壞;再次,整個石油供應鏈中資源的浪費比較嚴重。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在供應鏈管理運作過程中,應該同時注重環境污染問題的研究??蛻粢笫推髽I提供更為安全和環境友好型的產品與服務,員工要求工作對生命安全、健康與環境不造成損害,媒體與公眾對企業綠色化經營越來越多地關注、期望與監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業中如何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來提高企業的形象、帶來良好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競爭優勢、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課題。
二、綠色供應鏈管理內涵及其最新發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對綠色供應鏈與綠色供應鏈管理概念的認識。199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MRC)進行了一項“環境負責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綠色供應鏈”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就是將供應商加入到企業的環境戰略中,其核心是將集成管理的思想應用到綠色供應鏈的領域中。M. H. Nagel(2000)認為綠色供應鏈的管理涉及到產品的使用、組成以及生產的全過程,并且強調在供應鏈范圍內達成一種長期穩定的戰略關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是為了環境友好地設計、采購、生產、分銷、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應鏈內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動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應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將綠色供應鏈進行了系統的細分,將其分為:生產子系統、消費子系統、社會子系統及環境子系統,其構成要素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者、消費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提升環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盡管其提出的時間比較短,但已得到各個領域的關注;從研究現狀來看,現有研究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研究方法與手段主要依賴于案例研究、問卷調查等,定性的研究較多而定量的研究較少;更多的研究者關注于某一產業如何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層與操作層兩個層次,在上述文獻中大多數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對綠色供應鏈或者環境意識采購、環境意識供應鏈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強調的是將環境因素加入到供應鏈管理中,而綠色供應鏈與一般供應鏈在內涵與運作上的區別沒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強調集成的思想來研究環境管理問題,集成管理成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支柱與手段之一,同時也是現有研究成果共識之一。
三、石油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涵及其結構模型
從產業組織的角度來看,石油產業是指勘探、開發、儲運、加工和銷售石油。石油產品的企業集合具體來說,它包括石油開采業、石油加工業及石油化工業。石油開采業是指勘探開發石油資源的企業集合,統稱為上游;石油加工業是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的企業集合,與石油及天然氣的儲運、石油銷售一起統稱為下游。隨著產業的融合,原先屬于化學工業細分類之一的石油化工業也融入了石油產業,使得石油產業鏈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業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為上游,以石油天然氣的儲運、煉制、化工、銷售為下游的一條產業供應鏈,其大致可分為物資供應、油氣勘探、油氣開發、運輸、煉化、成品油銷售、客戶等環節,如圖2所示。
就供應鏈上各環節來看,石油行業供應鏈比一般的供應鏈關系更為復雜。石油行業供應鏈各企業間的關系既包括企業間的獨立法人關系,也包括企業內隸屬關系,還包括系統內的關聯關系,但整個供應鏈的協調運作還需要依靠核心企業來驅動。
從石油行業的管理體制來看,在整個石油行業供應鏈中,由于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在石油產品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業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本文以此為基礎,構建了石油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結構模型,如圖3所示。圖中實線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過程,虛線部分表示綠色供應鏈的回收全過程;油氣勘探、開發、運輸、煉化、銷售及消費過程都會產生污染和浪費,是實現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動力;社會環境系統是指社會文化、法制、倫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資源、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規范、激勵、約束和引導石油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促使對環境破壞減少,促進社會、企業、環境相容。
四、加強石油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措施及對策
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環境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制約著當前和未來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提高。我國石油企業引入綠色供應鏈管理理念、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已成為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針對問題,結合我國石油企業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樹立綠色觀念,重視環保工作。石油行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業著眼于長遠利益,以整條供應鏈為出發點,要求石油企業的高層領導首先應樹立環境意識,把經濟目標、環境目標和社會目標同整個供應鏈的實施緊密聯系起來。同時還應通過學習和培訓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員工的環保意識,讓全體員工都真正感受到企業對環保的重視,從而自覺參與到其中來,使“綠色”慢慢變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為綠色供應鏈的實施提供法制規范和保障。政府應在借鑒發達國家環境保護規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情,進一步完善法制建設,提高對污染源的懲罰標準和打擊力度,而且通過法律法規來降低傳統制造模式的報酬率,為綠色供應鏈運行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同時政府還應加強綠色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為綠色供應鏈構建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
3.將BPR與綠色供應鏈管理有機結合。BPR是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從本質上重新思考、設計和改變在舊的環境下形成的按職能部門進行運作和考核的機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職能部門的業務流程,變過去按職能部門劃分進行“內部橫向型任務管理”的機制,為“跨職能部門的縱向型任務流程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運行效率和核心競爭力,降低由于環保不達標而導致的供應鏈中斷或延誤的風險,減少石油企業的損失,完善綠色供應鏈管理。
4.石油企業應加強技術支撐。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供應鏈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應鏈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發揮。綠色供應鏈管理能夠取得優勢的基礎是有先進的技術做支撐,石油企業一直都是信息化、網絡化的先鋒,現在更要將這種優勢保持下去,繼續重視IT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供應鏈范圍內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業務流和價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業高速化、規模化的發展,贏得競爭優勢。
5.要把環境責任納入石油企業的戰略管理中來。企業只有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樹立社會形象,才能融入社會中。在綠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這種社會責任就是環保責任。從長期看,環境壓力的刺激使石油企業在環境投資改造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技術(綠色)革新和管理創新,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另外,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使企業污染物排放量減少,減輕末端處置的負荷,使污染處置設施投資及其運行費用降低,通過對污染與廢物實行源頭削減從而避免了后續的環境風險與成本,提高了生產率。
五、結論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產為核心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結構模型,以及加強石油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措施與對策。但是由于認識和經驗不足,以及技術落后等原因,石油行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和應用還沒有深入展開,需要加強石油行業綠色供應鏈的實施模式、績效評價體系、評價方法、評價模式、決策支持系統、激勵機制的設計、綠色技術、綠色供應鏈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來提高石油行業綠色供應鏈的整體水平,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應洛 王能民 孫林巖: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原則[J].中國工程科學,2003,5(11):82~87
[6]孫 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與實施[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6.7
[7]王能民 汪應洛 楊 彤: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進展及趨勢[J].管理工程學報,2007(2):118~121
[8]李成標 吳先金:我國石油行業供應鏈管理初探[J].物流技術,2004(1):52~54
[9]張愛國 趙 濤 王茂林:我國農機企業應如何有效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J].中國農機化,2006(4):20~23
[10]王小麗:綠色供應鏈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5(1):16~18
篇2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管理;國際貿易;對策分析
1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本文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就是從產品生命周期角度對整個供應鏈進行生態設計,通過鏈中各企業及其各企業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使整條供應鏈在環境管理方面協調統一,以較高的資源效率來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終端用戶以及回收處理商,其目的是盡量使得產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危害最小,同時使對資源的利用率最高,進而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我國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現實意義
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國的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問題,又有利于我國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增強核心競爭力、規避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
(1)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我國改善環境和高效配置資源的重要途徑。我國這種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對環境高污染的高增長與持續發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必須采用新的方法來改變這種現狀,從長遠來看,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從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及回收處理五個方面全盤考慮各個物流環節的環保問題,既有利于改善我國的環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國資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國保持生態平衡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為了適應國際貿易的綠色壁壘要求。綠色貿易壁壘也稱環境貿易壁壘,從其本來意義上說,是指那些以維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關國際貿易活動的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及其相應的行政措施,以避免這些貿易活動可能導致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我國企業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首先,在當今全球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達到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的目標。
其次,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廣泛宣傳,人們的環保觀念與日俱增,企業的顧客也會越來越多地選擇對環境有利的產品。這樣,通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將越來越會得到顧客的青睞,其企業形象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從而使企業能夠穩固并擴大市場份額,在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大的優勢。
篇3
供應鏈管理理論可以使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降低產品形成過程中的總成本,從而適應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日益復雜化的需要,但同以前時期的理論一樣,它只關注了企業相對短期的利益需要,也并沒有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其考慮的范圍之內。本文討論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涵界定與發展,探討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運營效率的影響。
2.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涵界定
2.1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內容
目前,在理論界對綠色供應鏈管理還沒有確切定義,一般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內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涉及供應商、生產廠商、銷售商和用戶,其目的是使產品從物料獲取、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負作用)最小,資源效率最高”。在美、英等國家,出現了不少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先驅,1999年,通用汽車公司就與美國一個非營利機構――為社會負責的商業組織聯合組成了一個有12家企業參加的供應鏈工作組,該工作組作為BSR的一個分支機構,起到負責探討提高供應鏈管理中企業的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的途徑的作用。其他的跨國企業如微軟、IBM、杜邦、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保潔等都實施了綠色供應鏈管理,以提高其核心競爭優勢1。從公司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可以看出,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在供應鏈中每個環節的各個成員必須實行環境管理,加強環境保護意識,開展減少或消除對生態環境有破壞作用的供應鏈管理活動。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綠色采購管理、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包裝和綠色營銷。
2.2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運營效率的關系
戴維德?霍爾認為, 通過良好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在開發新產品、開發新分銷渠道、改善售后服務水平、提高客戶,滿意度、后勤成本、單位制造成本方面獲得滿意效果。J.Sarkis(2003)利用網絡分析法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戰略進行了評估,指出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能夠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改善企業組織績效、減少生產成本、保護自然環境等,量化的環境績效同以材料、水、能量等形式存在的產品生產車間的成本結構相關聯,這意味著環境績效的改善從長期來看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因此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確實能夠使企業的資源與能力不斷整合,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3.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運營效率的影響
3.1 綠色采購從原材料角度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綠色采購是供應商按照市場規律采用綠色原料、綠色工藝,實現材料、能源的節約,從源頭控制,滿足公眾對環保產品的要求,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綠色供應鏈上采購這一環節,要求考慮供應商提供的材料是否具有污染性,要求供應商從設計階段就確定綠色制造機制,確保提高產品的綠色水平,使制造商能憑環保的原材料生產實用高效的產品,實現廠商、顧客、環境的三贏局面。
3.2 綠色設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在沃爾瑪的配送中心里,采用了多項先進的可持續性措施,這樣每年節能約715千瓦時,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減少約679噸,該排放減少量相當于中國一個普通家庭約3018個月的排放總量。沃爾瑪對門店進行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設計,為沃爾瑪節約了大量的能源,真正實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初衷,從而不僅節約了資源、能源還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梢?,企業實施綠色設計對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的提升有一定的影響。
3.3 綠色生產提高企業生產運營效率
綠色生產即所謂的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便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性,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業污染、提高經濟效益雙重目的的綜合措施。綠色生產主要包括清潔的能源、清潔的生產過程、清潔的產品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因而綠色生產不僅從量上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也從質上改善企業生產技術,提高了企業生產運營效率。
3.4 綠色營銷有助于企業推銷產品
綠色營銷手段要求企業運用綠色生產力來生產出綠色產品,即指生產廠商以耗用最少資源的方式,去設計、制造與銷售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產品;要求企業從本質上改革生產實踐和消費品處理方式,包括產品本身、包裝、加工過程,并利用“綠色”概念來推銷產品。綠色營銷是符合民眾需求、社會發展和環境效益的供應鏈支節。
篇4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供應鏈管理;綠色發展;研究綜述
隨著全球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成為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對于人類來說生態環境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伴隨人類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從而引發了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生態環境的不斷破壞,造成了許多的環境和社會問題,如果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進一步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人們逐漸意識到,只有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改革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是人與社會人與環境和諧相處。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也逐漸轉變為供應鏈和供應鏈體系之間的競爭,涉及到企業是否能夠實施可持續的供應鏈管理??沙掷m供應鏈管理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合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整合新技術,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企業的,經營效率。當前有關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理論研究非常豐富,但是這些研究涉及到許多方面,許多領域,當前學術界還缺乏對這些研究的相關總結。因此本文就是對這些理論的相關研究,而當前學術界對于可持續供應鏈管理那理論進行總結,分析現有的問題和發展趨勢。
一、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發展概述
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相關研究是一門比較新興的研究理論。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等相關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1993年,Drumwrigt提出,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僅要產生利潤,還應該對社會和環境負責,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該注重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并在這種基礎上展開新型的采購,生產消費等基本生產經營活動。MurphyPois在他的物流管理相關研究中指出,物流活動中也應該注意環境問題,并將環境理念納入到供應鏈管理當中。我國的學者認為,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要實現綠色物流,所謂的綠色物流指的是,在產品的運輸儲存,包裝基本物流過程中,應該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進行相關的規劃和施行。其目的是為了減少對外部環境的污染,通過這種綠色物流,可以有效的利用外部資源,降低對外部環境的破壞。美國學者Easton提出企業應該將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供應鏈管理活動當中,在供應商和制造商之中企業和消費者客戶是相互依存的,這種依存關系應該建立在可持續的供應鏈管理當中。在供應鏈管理當中,特別是物流活動當中,企業應該考慮環境問題,要注意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二、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研究綜述
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研究是建立在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之上的,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發展的時間比較短,是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核醫學科。當下學術界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研究非常豐富,對這些理論研究進行相關的總結和概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圖對當前學術界有關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和梳理,了解當前學術界的研究現狀,找出其中的規律,梳理出一條未來的發展趨勢,給將來的研究提供指導性的方向。首先是基于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績效指標研究。美國學者Elkington在1998年提出了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績效指標的三種指標,其中提到了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績效指標之間的平衡。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可持續供應鏈的績效指標本質內容應該是經濟環境,社會三種指標的一種平衡。隨后我國的學者提出績效指標的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概念,他們認為考慮到社會和環境方面的效益,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反而加強環境意識,在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當中應該包括財務績效,客戶反饋,業務流程指標,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標??沙掷m供應鏈管理必須整合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維度以實現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這三個維度進行整合使得管理供應鏈當中的物流信息之本能夠充分流動。隨后我國的供應鏈管理學者提出了企業,供應鏈生態效率平衡理論,提出企業的供應鏈生態效率平衡理論指的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利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小的污染來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可持續供應鏈管理和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相比是一種顛覆,從傳統的封閉式的供應鏈管理體系轉向開放的供應鏈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外部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最大保護。正是基于這一理念,我國學者提出適用特定的目標規劃,和生產工藝過程,來優化企業的可持續供應鏈績效水平,提出使用GP目標規劃來實現可持續的供應鏈管理。所謂這GP目標規劃,是一種多目標決策的方法理論,這種目標規范法可以確定優先級和最優目標。從原材料的收購制造銷售使用的生產研發過程中,做到對外部環境最大保護,降低對外界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三、我國當前供應鏈管理出現的問題
對于我國的供應鏈管理來說,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研究才剛剛開始,我國對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雖然我國學者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仍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從此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方面來說,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研究的相關概念并未進行明確的界定,由于我國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研究人員只是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其中幾個角度進行相關的研究,因此,缺乏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研究的整體性和宏觀性視角。有一些學者認為,可持續供應鏈管理僅僅涉及到企業生產產品的整個過程,因此,他們對于可持續供應鏈的管理只涉及到企業生產產品的過程當中,并沒有考慮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對環境的造成影響的因素。另一些學者認為,供鏈管理只設計個產品的物流方面,因此只是從企業物流,活動過程對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進行相關研究。
另外一個方面,我國的專家學者對于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研究缺乏定量方面的研究,當前我國的學術界對于可持續供應鏈管理只是從概念和定性方面進行相關的研究,缺乏相關的定量模型,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尚未能進行準確績效方面考察。因此我國關于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研究應該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合相關的知識技術,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eenhouse emissions is the first reas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eople bega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direction developed from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to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research.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iming at clear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P鍵詞: 低碳;供應鏈;研究綜述
Key words: low carbon;supply chain;research review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5-0058-02
0 引言
低碳供應鏈的興起來源于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何在保證經濟發展的情況下,保護環境是現在的熱點問題。環境遭到破壞究其原因就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以解決環境問題關鍵是尋找辦法降低碳足跡。近年來,國家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著手制定相應環境改善措施。低碳供應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低碳供應鏈的提出與研究為實際生產起到指導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碳足跡。但是低碳供應鏈提出時間較短,發揮作用并不完善,對此方面的研究文獻還不全面。因此,本文對低碳供應鏈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旨在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1 低碳供應鏈的提出
低碳供應鏈管理是在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提出的。在最初的供應鏈管理中,人們只是針對供應鏈的經濟性進行管理,但隨著供應鏈運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研究者開始把環境因素考慮進來,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996年,是由MRC提出的。雖然綠色供應鏈考慮了環境因素,但是對于經濟、社會、環境這三方面的協調性并沒有關注,致使綠色供應鏈還不夠完善,于是可持續供應鏈走入研究者的視線??沙掷m供應鏈最初是由Drumwright提出的,此概念的提出對供應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碳供應鏈的出現就是基于以上兩種供應鏈的提出,碳排放被研究者關注開始于2010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低碳供應鏈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要求更為嚴苛,且供應鏈管理復雜度更高,但是低碳供應鏈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是毋庸置疑的。
2 低碳供應鏈管理研究現狀
2.1 低碳供應鏈研究方法 杜少甫等在限額與貿易系統約束下建立了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下,博弈雙方分別是一個依賴碳排放的生產廠商,一個是碳排放供應商的兩級供應鏈模型。在此模型下得到了唯一的納什均衡點,碳排放供應商與依賴碳排放的生產廠商基于各自的利益,考慮購買碳排放單位價格及生產量做出自己的最優決策。楊紅娟等通過傳統的DEA方法對低碳供應鏈的運營狀況進行了評價。楊洪娟提出五個一級指標及相應的二級指標,并且做出了八條虛擬供應鏈,最后得出結論,在產出一定的情況下,為使供應鏈達到最優要減少要素的投入量。
2.2 低碳供應鏈模型建立 趙道致等通過建立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單個供應商和單個制造商長期合作的兩級供應鏈中合作減排問題。文中分別對制造商占主導供應商跟隨的博弈情況與供應商、制造商協同縱向合作減排的狀態進行了分析,得到了相應的均衡策略,并對這兩種情況進行比較,發現供應商與制造商的縱向合作減排對提高產品減排量的作用較大,同時整條供應鏈的利潤也得到了提高,實現了供應鏈企業間的協調。何華等從微觀低碳的角度出發,對碳限額、碳限額與貿易、碳限額與貿易投入綠色技術這三種情況分別建立相應的定價策略模型,并得出結論:在碳限額政策下,企業的最優定價與利潤小于無限額下企業的最優定價與利潤;在碳限額與貿易政策下,企業的最優定價位于碳限額與無限額最優定價之間;在碳限額與貿易加入綠色技術政策下,此時,企業的最優定價主要取決于限額時產品的邊際利潤;另外適當的綠色技術的投入,可以增加企業的期望利潤。
3 低碳供應鏈管理研究趨勢
低碳供應鏈的提出基于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低碳供應鏈較以上兩種供應鏈更為復雜,要求更加嚴苛。低碳供應鏈要求產品從原材料的采購、運輸、加工、生產與回收等各個環節減少碳排放量,彌補了以上兩種供應鏈的不足之處,通過這樣一個閉環系統,廢棄物得到合理的回收與利用,促進了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低碳供應鏈的研究經過了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的研究,并在這些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供應鏈研究的逐步完善,也是供應鏈研究的意義與動力。最初的供應鏈的研究只是一些定性的分析,并不能拿出客觀的數據令人信服,但是現在低碳恭供應鏈的研究不管是從模型的建立還是研究方法的選擇來看,其結果的得出都有科學的數據作為支撐,這使得研究更加準確與科學。
4 低碳供應鏈研究的不足之處
低碳供應鏈是一個新興事物,對此的研究文獻較少,還不成熟,所以在實際的經營中,低碳供應鏈的建立實例并不多見。低碳供應鏈的研究不足之處有三:一是研究切入點都是從供應鏈的外部影響因素入手,比如國家政策的提出或是企業間的合作減排,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二是供應鏈涉及多個環節,如果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碳足跡的測量,現在為止還沒有科學合理的測量辦法。三是低碳概念的提出,國家并沒有相應的管理政策去應對低碳供應鏈的管理為問題,現在國際上建立了碳限額與貿易系統,但是由于系統的初步建立,其實施的具體要求還不規范,這就使得低碳供應鏈處于管理混亂的局面,不利于供應鏈的研究與發展。
5 結語
低碳供應鏈是在原有供應鏈的基礎上加入低碳這一因素的考慮,它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的組成內容更為復雜,對環境保護的反應能力也更強。低碳供應鏈要求從產品的原材料的采購、運輸、加工與廢料的回收等一系列環節降低碳排放,其實施效果在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最大力度保護了環境。但是低碳供應鏈管理體系并不完善,研究內容還需進一步成熟加深研究內容,同時研究方法也須隨社會的發展要求作出創新性改變,以便更好地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雪琳,趙志鵬.“新常態”下低碳供鏈管理研究綜述[J]. 現代商貿工業,2015(10):50-51.
篇6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綠色供應鏈 環保 作業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它是指發展應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其包括兩層內涵:一是發展的持續性,即發展應能滿足當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達到現代和未來的統一;二是發展的協調性,即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必須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追求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綠色供應鏈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綠色制造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將綠色意識滲透到整個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部門及個人,注重對環境的保護,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社會和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劇增,需求的增加,更進一步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強度損耗,造成能源緊張,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為了遏制生態環境的惡化,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勢在必行。
社會資源配置不合理。由于傳統供應鏈是以企業內部效益為標準,而不是以社會效益為標準,使得生態性企業因此失去了聯盟的機會,造成這些企業生存困難,而其他以犧牲社會利益為代價的企業卻迅速發展。所以,社會資源本應流向社會效益高的企業,卻流向了社會效益低的企業。故從長遠的觀點看,只有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才能促進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解決市場機制中生態性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問題。
企業遭遇政策紅燈和綠色貿易壁壘。隨著生態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各國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的法律和法規。通過綠色壁壘使傳統供應鏈和非供應鏈上制造的產品在生產和出口方面面臨更多的不適應。企業只有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依靠在生態、物流和速度方面的優勢,才能有效規避這些貿易壁壘,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步驟
對目標產品進行綠色設計。在對產品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產品在制造、銷售、使用及報廢的生命全周期過程中對環境的各種影響,使設計結果在整個生命周期內資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環境污染最小。
運用物流追溯法,確定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對象。所謂物流追溯法,即分析研究各種物流在何處、為何和如何被投入產品和聯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以及隨后形成廢棄排放物的。根據分析結果,繪制物流圖。清晰完整的物流圖可以揭示從原料供應、產品制造、分銷、消費、到回收整個供應鏈過程對環境影響的各個部門以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主體(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用戶和物流商等)均屬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對象。
采用作業成本法,對供應鏈進行整合和改造。在確定了各種導致環境成本發生、廢棄物和污染排放產生的實體(部門)和過程后,可以采用作業成本法將各種相關成本和這些實體(部門)與過程所包含的作業掛鉤。通過作業分析,尋求供應鏈改進的機會。對于在供應鏈中存在的無附加價值的作業,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例如,選擇能提供高質量環保材料的供應商而不是花費時間去檢驗原材料的質量;對于必要的作業或短期內無法消除的作業,分析其成本動因,盡量減少其帶來的環境破壞。
對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應定期對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己酥笜顺藗鹘y的價值增值率和顧客滿意度外,還應增加綠色度指標,從污染控制、資源利用、廢物回收等方面來考核綠色供應鏈的實施效果。對于績效不是太理想的環節,分析其原因,以便改進產品設計,完善供應鏈管理。
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困難
觀念上存在障礙。目前國際上綠色供應鏈管理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大部分的研究還局限在概念上的提出階段,實踐先驅也局限在國際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所以綠色供應鏈管理理念在我國的推廣任務仍很艱巨。同時,由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還沒有綠色生產觀念,往往只重視發展經濟,哪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也在所不惜;或者采用末端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沒有認識到污染環境、破壞環境不僅危及到企業生存,危及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危及到子孫后代的生存。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企業環境污染行為的處理較輕,且缺乏有效的監督。如現有的排污費標準遠低于污染的綜合治理費用,當制造商不存在“代際公平”與“代內公平”的倫理約束時,從成本考慮往往會選擇直接交納排污費,而不是治理其污染。這種制造成本外化是合法的而且是有利于制造商的私人收益,但與綠色供應鏈管理目標是相違背的。
技術上面臨壁壘。綠色供應鏈模式強調設計、購料、工藝、包裝、回收等各個環節均實行“綠色化”,這大大增加了供應鏈管理的內容和難度。并且,它強調知識創新,要求企業要對已有的生產技術進行全面改造和升級。技術壁壘將是我國技術薄弱企業順利實施“綠色化”的最大障礙。
實施成本較高。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無論從產品設計,還是原材料選購、生產工藝、流程再造,其成本將會有很大的提高,這對于市場化時間短、資本積累少的企業將是很大的考驗。
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基本思路
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綠色”意識。要在全社會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喚醒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危機意識,為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同時培養公眾的綠色消費意識,推動全民“綠色消費”,讓那些不符合環境要求的產品失去生存空間。
企業也應主動提高社會責任感,將環境納入到成本控制,同時應著眼于長遠利益,明確其在綠色供應鏈中的位置,分擔風險并致力于各自核心競爭力,使本企業的行為符合整體環境價值最大化的要求。
政府做好引導和扶持工作。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環保立法的經驗,建立符合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將環保審查和質量監督結合起來,提高對污染源的懲罰標準與打擊力度,在法規與制度上降低傳統制造模式的報酬率,提高綠色制造模式的報酬率,為綠色制造模式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并且,各級政府要鼓勵各類行業協會建立統一的“綠色化”的行業標準,促進行業綠色供應鏈聯盟的形成,使之能起到行業約束和管理的作用。在實行“綠色化”經營過程中,政府應提供適當的資金、技術支持。鼓勵、引導開發高效、節能的新產品,并提供優惠的政策。
選擇試點行業,由“點”到“鏈”逐步展開。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想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使每個鏈點的企業從企業和社會兩個層面獲得可持續發展往往很困難,也是不現實的想法。我國可以選擇那些在國外已經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行業、影響協作面較大的行業(如汽車行業);出口量較大、且易遭遇綠色壁壘的行業(如服裝行業);消費者已經認可的行業(如建筑行業)等作為試點行業,在進行試點工作時,應以核心企業為中心來展開,在選擇供應鏈成員時,盡量選擇在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企業經營戰略等方面基本相容,知識創新能力強,在核心競爭力上具有互補性的企業。
試點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時,應以某個環節為突破口,由“單點”到“小鏈”,由“小鏈”到“長鏈”,直到“整鏈”,逐步展開。積累成功經驗后,再在全社會推廣。
參考資料:
篇7
[關鍵詞] 綠色供應鏈;博弈分析;政府政策;企業對策
[作者簡介]冷 雪(1991—),女,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00)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世界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中國,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消耗的資源越來越多,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事件屢屢發生。圍繞生態問題,人類社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翱沙掷m發展”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視為人類社會存在的兩大基石,缺一不可。而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GSCM)正是將“環境意識”與“經濟發展”兩者并重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綠色供應鏈的真正興起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1994年Webb研究了一些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建議通過環境準則來選擇合適的原材料,同時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綠色采購的概念。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資助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進行了一項名為“環境負責制造”的研究,該項目組于1996年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的概念。關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確切定義,目前理論界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表述,但總的觀點是在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增加環保意識,把“無廢無污”和“無任何不良成分”及“無任何副作用”貫穿于整個供應鏈管理中。
關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國外學者做的較多,我國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研究成果有綠色供應鏈概念及內容研究、基于績效的綠色供應鏈研究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模型及成員間的合作研究。
本文將博弈論的分析方法應用于綠色供應鏈管理,建立政企間的博弈模型,綜合考慮各種均衡結果,尋求政府和企業的對策。
二、政企博弈模型的構建及均衡分析
(一)構建政企博弈模型
1.參與人 政府(G)和企業(B)。
2.假設 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后,一方面由于環保要求增加了產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產品的綠色度和質量,從而可以提高產品價格和擴大市場。政府檢查時,如果企業實施了綠色供應鏈管理,將給予諸如貸款優惠、稅務減免、產品優先采購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及補貼,為簡單起見,所有補貼均以現金表示。否則,將對企業處以罰金。
3.策略 企業可以選擇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以下簡稱“實施”),也可以選擇不實施(以下簡稱“不實施”)。政府行使監督與激勵職責,也有兩種策略選擇:檢查企業(以下簡稱“檢查”)和不檢查企業(以下簡稱“不檢查”)。具體的策略組合見表1。
4.收益 對不同策略下政府和企業的成本收益作如下假設:
如果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付出的環保成本為Cb,包括與上下游企業進行環保合作以及企業內部改善所需費用。由此增加的收益為Rb,包括提高產品價格,廢物排放費用的減少等。
如果政府選擇檢查,就會產生檢查成本Cg,包括查處前搜尋環境污染的信息成本,查處時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如果發現企業實施了綠色供應鏈管理,則給予補貼Sgb;否則處以罰金Pb,并支付環境治理費用Eg。
5.支付矩陣(詳見表2)。
(1)第一種策略組合(檢查,實施),政企雙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Cg-Sgb,政府付出檢查成本并給予“實施”的企業以補貼。
企業:-Cb+Rb+Sb,企業“實施”增加了成本,同時提高了收益,獲得政府補貼。
(2)第二種策略(檢查,不實施),政企雙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Cg+Pb-Eg,政府付出檢查成本和治理環境的費用,同時得到企業上繳的罰金。
企業:-Pb,企業“不實施”被處以罰金。
(3)第三種策略(不檢查,實施),政企雙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0,政府無檢查成本,亦沒有治理環境的費用。
企業:-Cb+Rb,企業付出環保成本同時提高了收益。
(4)第四種策略(不檢查,不實施),政企雙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Eg,政府付出治理環境的費用。
企業:0,企業無任何成本。
(二)均衡分析
假設政企雙方具有完全信息,即均知道對方的策略以及相應的效用,在短期均衡中,可以按照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處理。
1.當企業“實施”增加的收益大于環保成本(Rb>Cb)時,存在唯一的納什均衡(不檢查,實施)。
2.當企業“實施”增加的收益等于環保成本(Rb=Cb)時,支付矩陣變為表3。利用重復剔除的占有均衡可知“不實施”是企業的劣戰略,最終均衡結果是(不檢查,實施)。
3.當企業“實施”增加的收益小于環保成本(Rb
(1)政府給予的補貼不足以彌補企業“實施”的損失(Sgb
①政府征收的罰金大于政府檢查成本(Pb>Cg)時,納什均衡(檢查,不實施)。
②政府征收的罰金小于政府檢查成本(Pb
(2)政府給予的補貼足以彌補企業“實施”的損失(Sgb>Cb-Rb)
①政府征收的罰金小于政府檢查成本(Pb
②政府征收的罰金大于政府的檢查成本(Pb>Cg)時,沒有純策略的納什均衡。
因此這里利用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分析。假設政府以θ的概率選擇“檢查”,以1-θ的概率選擇“不檢查”。企業以γ的概率選擇“實施”,以1-γ的概率選擇“不實施”(0?燮θ,γ?燮1)。
政府的期望效用函數為:
U[θ?熏1-θ]=θγ[-Sgb-Pb]+θ[Pb-Cg]-[1-r]Eg
對上述效用函數求微分,得到政府最優化的一階條件為:?圯γ*=
即當γ>γ*時,政府的最優選擇是“不檢查”;
當γ
當γ=γ*時,政府可隨機選擇“檢查”或“不檢查”。
同理得到企業最優化的一階條件為:?圯θ*=
即當θ>θ*時,企業的最優選擇是“實施”;
當θ
當θ=θ*時,企業可隨機選擇“實施”或“不實施”。
由均衡結果可知(不檢查,實施)是政企博弈的最好結果,但前提是企業“實施”增加的收益不小于付出的環保成本。當前絕大多數企業達不到這一點。在(檢查,不實施)的策略均衡中,由于政府對“實施”的企業補貼過少,而對“不實施”的企業處罰過低,則最終所有的企業都會選擇“不實施”,此狀況可用于解釋我國目前的環保狀況。在(不檢查,不實施)的策略均衡中,由于政府對企業處罰較少,而政府的檢查成本較高,因此,政府最終會選擇“不檢查”策略,這顯然不利于推動企業選擇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
三、政策建議
(一)減小Cb
要求企業在“實施”過程中以綠色、系統的觀點為基準,有效控制整個鏈條的成本。例如在生產環節,對產品和加工工藝進行綠色設計,使資源和能源耗費降到最低。
(二)增大Rb
供應鏈上游取得的綠色成就,可以后續過程中得到放大。因此企業要積極與鏈上的成員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信息進行集成和共享,努力提高綠色化水平,增加價值。
(三)增大Pb
加大處罰力度,對“不實施”的企業設置障礙,如難以取得銀行貸款或難以享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出口受限等。懲罰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必須增加政府執法的透明度,有效打擊企業的“非綠色”行為。
(四)減小Cg
針對較高的政府檢查成本,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引入第三方機制,降低政府的檢查成本;或者是建立網站、開通熱線電話、微博等,利用公眾舉報制度,與公眾充分互動,降低盲目出擊檢查的所造成的損失,相對降低檢查成本。
(五)增大Sgb
綠色供應鏈管理中的綠色技術涉及到方方面面,單個企業或者是幾個企業很難靠自身的技術積累來實現整個綠色供應鏈的運作,因此,政府應該從政策、信貸、稅收等方面,大力支持綠色技術的研發,激勵綠色運輸、綠色產品專利、綠色材料等的有效供給,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綠色水平。同時可對“實施”的企業予以政策傾斜,如稅收政策,使企業的投入能夠得到補償,從而促進其發展。還可以通過提供環保信息和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更好地的開展綠色供應鏈實踐。
四、結論
企業通過積極與鏈上成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享技術和信息,有效控制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成本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水平,這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政府通過引入第三方機制或充分與群眾互動,嚴格執法,加大對“不實施”企業的處罰力度,對“實施”的企業給予各種政策傾斜等措施,推動我國企業把提高經濟效益與節能環保、生態平衡有機統一起來,這是對我國政府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Webb LL. Green Purchasing : Forging a New Link in the Supply Chain[J].Resource.1994,[6].
[2] 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 2 niture Industry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 USA. 1996,[3].
[3]劉彬,王偉,趙金鏈.論綠色供應鏈管理中采購供應雙方的信息共享[J].工業技術經濟,2007,(6).
篇8
Key words: construction;green supply chain;environment support system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7-0096-03
0 引言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唯一載體,傳統的社會發展模式過多的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其造成的后果已遠遠超出了環境的負荷能力;霧霾、沙塵等環境問題隨之而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可持續發展,正逐步成為政府、老百姓所關注的焦點。傳統的建筑業企業應用價值鏈理論,往往是站在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考慮能源和材料的節約;并未真正站在全壽命周期的角度,去考量規劃設計、工程施工、運營方案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面對嚴峻的環境壓力,將綠色建筑理論和供應鏈理論相結合,是保持建筑業可續續發展的最有效手段。
1 綠色供應鏈的涵義
綠色供應鏈這個概念最早產生于制造業。近年來,綠色供應鏈已經應用于建筑業,綠色建筑供應鏈是一種在整個建筑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以綠色建筑設計、施工技術等相關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涉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參與方、使用方,其目的是從項目前期策劃、可行性研究、項目立項、勘察設計、招標、項目實施、項目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直至項目運營維護和最終的拆除報廢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負作用最小,資源效率最高。
2 建筑業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
2.1 綠色環保理念 企業要把綠色寫入企業愿景,明確綠色戰略方向。業主方企業的大力支持是實現整個建設過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先決條件和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種多樣,因此,企業在決定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時,應仔細分析自身的狀況,要從承載能力和實際出發,明確認識實施目標。
2.2 綠色規劃 首先應該確立總體的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目標,主要包括盡量保護現有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減少建筑能耗,降低短期的開發成本和長期的運營成本,確保建筑產品價值增值。在項目的規劃選址階段,應符合各地區總體發展規劃,與周邊的環境相協調。同時對建筑的朝向、采光、綠化率、交通環境、水資源管理和環境整合、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規劃都要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并注重其可行性。
2.3 綠色設計 建筑設計上應著力改善建筑形體、改變建筑結構、增加可使用空間,使其達到LEED的指標,盡可能在保證經濟技術可行的條件下,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的設備系統,降低建筑物全壽命周期特別是運營時期的能源損耗。為業主和使用者提供高質量、低維護及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使得業主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實現產品的價值增值。
2.4 綠色采購 采用大量選用低能耗綠色材料。目前,綠色材料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綠色材料的研發仍處于不斷發展中,綠色材料不僅要求材料無污染,還要要求其生產過程無污染;同時選用高效率低污染的施工機械,以提高環境經濟績效。
2.5 綠色施工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改進施工技術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盡可能避免對周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力爭實現“四節一環保”目標。①應該盡量加強施工現場管理,不斷優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用水(盡可能利用雨水、二次用水)、用電和施工噪音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注重施工工藝的細化,減少不必要的建筑廢料的產生。②垃圾回收管理是再生資源的重要方面。應該在施工現場設置一些經過特別設計的廢料箱或斜槽,用于收集可再生垃圾。還應注重建材生產廢料、建材包裝廢料、拆除廢棄物等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盡可能進行綠色精裝修以緩解每戶單獨裝修帶來的額外資源損失和不定時的噪音污染。
2.6 綠色運營和維護 建筑產品綠色運營使用和維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場館、公路、機場和大型寫字樓、民用住宅等建筑的后期運營管理和維護工作更為復雜。專業的物業公司應該構建綠色運營維護管理平臺,加強對節能、節水、綠化及環境監管力度,提高物業管理水平。
2.7 綠色報廢 建筑物拆除報廢過程中,通常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這些建筑垃圾通常都是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剔鑿的磚石、混凝土碎塊、廢鋼絲、裝飾廢料、廢電線和各種預埋件和金屬配件,其中大多材料都可以重新再回收利用,比如廢金屬可以重新回爐,經過再加工制造成各種型材;廢磚、石、混凝土經過粉碎可以代替砂,用于攪拌砌筑砂漿等等。對于需要拆除報廢的建筑物,我們應該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能夠利用的一定要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二是無法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和廢棄物要妥善處理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3 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現狀――實例應用
該項目工程位于青島市嶗山區,占地面積68000m2,容積率為1.5,綠化率達42%,所有戶型為精裝戶型;該項目于2013年7月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在業主方需求的帶動下,通過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全過程,伴隨整條綠色供應鏈專業職能分工和相互協作,以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為媒介拉動整條價值鏈實現增值。
3.1 綠色規劃、綠色設計
①該小區規劃倡導綠色出行理念,倡導以公共交通為主的出行模式,該項目規劃的交通線路流暢合理,規劃的主要出入口距離搭乘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m。②對該項目進行日照、采光、通風等專項計算機模擬分析以確保該項目的室內外日照環境、采光和通風要求都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及綠色建筑標準要求;根據建筑日照要求和對光的需求量在園林綠化規劃時合理搭配低叢灌木和高大喬木。為保證房間通風質量,本工程戶型設計時力求所有戶型所有房間全部帶窗,保證通透,并在客廳、臥室設有氣流控制閥,保證冬季通風效果。③本小區的非機動車道路鋪設滲透性透水磚,透水磚下鋪設由碎石、砂組成的反濾層,通過透水磚的孔隙吸收雨水;增加雨水的自然滲透,補給地下水資源。本項目透水地面的面積為2857.32m2,室外地面總面積為7143.3m2,透水地面面積比為40.02%。
3.2 綠色采購
①本工程所有戶型為精裝戶型,且小區組團設有中水處理系統,衛生間多使用節水器具,如節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感應水龍頭等。一年運營數據顯示,本小區的節水率可以達到30%以上,非傳統水源的利用率也超過了25%。②本工程外墻保溫采用擠塑聚苯板厚度30mm,擠塑聚苯板導熱系數0.03,是外墻保溫材料中性能比較好的材料,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達到0.86W/(m2K)。本工程外窗采用斷熱鋁合金低輻射中空玻璃窗(6+12A+6)傳熱系數達到3.0W/(m2K),玻璃遮陽系數0.57,氣密性為6級,水密性3級,可見光透射比0.40。其各項指標均滿足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規范的各項要求。
3.3 綠色施工 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購置數臺廢渣粉碎機,將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經過分類、剔除后,把標準砂與建筑垃圾碎屑按照1:1比例拌合,制作強度可達5MPa的抹灰砂漿。該項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建筑垃圾的外運工作負擔,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約300噸左右,節省垃圾清理費和材料費(砂)約合18000元,扣除購置的粉碎設備折舊,凈收益約合13000元。
3.4 綠色營銷 在我國房地產銷售中,消費者長久以來注重最多的因素往往是價格、區位、配套設施、戶型等;對建筑節能的認知度不高。近年來,隨著政府、新聞媒介的大力宣傳,大眾對環境和節能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消費群體對于“綠色”、“節能”的接受程度亦不斷提升,借此契機企業通過公關、宣傳策略,突出強調綠色節能建筑標識,強調建筑節能與家庭日常支出之間的密切關系。
3.5 綠色運營 該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采用科學的節能管理模式,制定科學合理的垃圾回收、分類、清理制度,小區每個住宅樓下設有3~4個密閉的垃圾容器,由清潔工人專人負責生活垃圾袋裝存放外運,防止居民無序傾倒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小區的垃圾分類處理率達到92%以上。
小區采用公共區域和泛光照明采用自動照明控制系統,實現根據工作季節,作息時間,照度變化對照明系統進行自動管理;定時開關各種照明設備,達到最佳節能效果。
4 建筑業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環境支持系統
4.1 政策、法律支持 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來規范建設過程中相關行為,使建筑節能步入法律化軌道。同時,對于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給予如財政、稅收政策等相應政策扶持,鼓勵業主自覺將綠色供應鏈管理納入設計、施工過程中,形成自上而下的強烈推動力。
4.2 科學、合理、完善理論體系的支持 在綠色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上,我國是相對欠缺的,由于我國有關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理論和實踐起步較晚,仍處在初步探索階段,因而缺乏成熟的程序、規范和典型的成功案例作為參考,間接造成了建筑企業對于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風險沒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對于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結果缺乏信心的現象。應結合我國建筑業現狀,加深建筑業綠色供應鏈具體可行的方法和理論研究,構建科學、合理、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用于具體建設工作的指導,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高效運行。
4.3 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和先進信息技術的大力支持
①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手段。高效的生產、施工技術和污染預控、處理技術是建筑行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保證,而生產技術落后,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成本偏高就成為我國建筑領域相關企業自主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最大瓶頸。②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首先,企業可以借助信息網絡、數據庫技術迅速及時了解和把握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政府相關部門頒布實施的各項政策,以及各承包商的資質、信譽情況(如是否存在被降級、掛黃牌等信息)。其次,企業應加快推進建筑業材料設備采購網絡化進程,通過數據庫進行材料設備的快速瀏覽、比對、采購,可以有效控制綠色材料、設備的進貨渠道,保證材料設備質量。再次,可以嘗試推廣綠色營銷的發展,例如網上房展、虛擬看房等。當然,這些上述技術的廣泛推廣時需要政府部門制定有效措施,對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
4.4 文化背景的支持 從宏觀而言,全球范圍內已經刮起了一場聲勢浩蕩的綠色風暴。我國各個行業都大力倡導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再加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這些條件都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從微觀而言,對于供應鏈內部的建設過程參與各方,應該意識到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所付出的額外成本小于社會和企業所得到的長期效益,即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實現項目及整個企業的價值增值,符合價值管理理念。
篇9
【關鍵詞】住宅產業;供應鏈管理;綠色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93.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024(2007)01-0077-03
【基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住宅產業化背景下的北京市住宅產業發展研究”(批準號:06BFJG096)的相關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玲,中國地質大學人文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資源產業經濟。(北京100083)
隨著環境問題的備受矚目,綠色供應鏈管理在傳統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產生,因其考慮了供應鏈中各環節的環境問題,旨在以較低的資源效率來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優化,得到了廣泛認同。我國的住宅建設正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時期。而一棟建筑從建造到投入使用,都在不斷地消耗能源,排放出各種廢棄物,對環境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據統計,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近40%的能源是在建筑中消耗的,經過粗略的估算,其中的2/3―3/4可通過正確的、理想的建筑措施節省下來。因此,運用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理論來優化住宅開發的供應鏈,對于節省能源,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一、綠色供應鏈管理
至今,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內涵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的定義,綜觀前人的觀點參照供應鏈管理的定義,筆者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表述為:綠色供應鏈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其目的是使得產品從物料獲取、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效率最高。
綠色供應鏈管理包括從產品設計到最終回收的全過程,其內容涉及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的選擇、綠色供應過程、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營銷、綠色消費和綠色回收的方面。
二、住宅產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
(一)住宅產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需要
我國住宅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展商、建筑商、材料及部品供應商、勘察設計單位、中介機構等)普遍規模不大,長期處于“小、散、亂”、各自為戰的狀態,很難向用戶提供價廉物美的個性化產品。企業在粗放型的低水平上激烈競爭,由此就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資源浪費和質量問題。
由于我國住宅建設落后的技術和粗放的生產方式導致資源消耗高、循環利用率低,因此,較國際先進水平要耗費更多的自然資源。從資源、能源消耗的角度看,傳統住宅建設過程中要投入大量的磚瓦沙石、水泥、木材、鋼材、玻璃等材料,而這些材料的生產過程中又會消耗大量的能源。
住宅建設對資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住宅的使用對環境的負荷也是相當大的。由于我國建筑保溫隔熱性能差,供暖效率低,采暖地區能耗為相同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的3倍;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發達國家60%,城市污水的回用率是發達國家的25%。這些無不影響住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落后的住宅生產方式與技術所造成大氣污染、水污染、室內空氣污染問題也比較突出。建筑用能產生的氣體排放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的25%。北方城市冬季由于燃煤導致空氣污染指數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最高標準的2―5倍。目前毛坯房的供應方式還未改變,家家戶戶自行裝修不僅浪費資源,而且造成質量隱患、環境污染等。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要在未來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長7%以上,將面臨巨大的資源約束瓶頸和環境惡化壓力。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節能與綠色住宅刻不容緩。
(二)住宅產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可靠保證
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主要可以獲得以下收益:
1.進入市場:由于對環保的嚴格要求,不達標的企業可能會被排除在市場之外,通過綠色供應鏈,可以有效通過“綠色壁壘”。
2.減少被處罰的風險:確保企業自身和其供應商符合環保法規要求,從而避免因違反環保法規而遭受的罰款、公司形象損傷、供貨中斷等后果;如果在環保法律頒布之前采取措施,還可以使企業在競爭中搶得先機。
3.優勢的供應鏈:供應鏈上游的綠色成就可以在供應鏈后續過程中放大,使整個供應鏈得到優化,從而構建成優勢的供應鏈,取得競爭優勢。
4.降低成本,提高運作效率:減少材料的過量和過期以及相關的維護保養費用;促進材料的回收利用;消除“擾民”帶來的副作用;從源頭減少廢棄物和有害物質的產出量,從而降低相關的處置成本和運營成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5.提高顧客價值:在環保方面滿足顧客需求和期望有利于增強企業與顧客的關系,同時與供應商在環境改善方面的合作可以增進產品的質量或功能,提高顧客價值,有助于企業獲取競爭優勢和拓展市場。
6.改善公共關系:在環境改善方面與供應商合作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增強投資者信心,增進與政府部門、環保部門等管理當局以及媒體的關系,減少被檢查頻率,縮短審批時間。
7.易于獲得保險:保險業是第一個把全球氣候變化與對商業活動的影響直接結合起來的行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更易獲得保險,且能夠降低所需費用。
8.易于獲得低成本資金:擁有環境管理體系會使組織更加容易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資金,這最終會成為投資的一個條件,國外許多銀行對貸款申請人建立環境檔案。
9.改進與職工的關系:綠色供應鏈不僅是對外部環境的改進,也包括對企業自身環境的改進,通過工作環境的改善和對職工素質的提高以及清晰的流程可以提高職工的滿意度。
三、構建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
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住宅開發企業、施工企業、原材料及設備/部品供應商是供應鏈的主要成員,供應鏈中的各成員通過土地獲取、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建材生產、銷售、物業管理六個環節,完成住宅開發的整個流程。在住宅產業供應鏈中,住宅開發企業掌握著土地資源,并直接面對市場,也最有可能引導市場,是連接需求與供給的紐帶,故住宅開發企業是整個供應鏈的核心企業。(見下圖)
四、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的主要內容
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的內容雖然很多,但目前研究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流程研究
實施思路是先對整個住宅產業供應鏈進行績效評價分析。全力找出其中最容易污染環境、最容易產生能源和資源浪費的環節,對其予以綠色化的改進。
1.供應鏈中規劃設計管理。住宅的開發過程中,設計環
節對建材供應、施工制造、市場營銷等環節都有指導性的作用,因此,可把住宅設計首先作為整個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中最薄弱、最關鍵的一環來進行強化。針對目前我國住宅的“四耗”問題,住宅的綠色設計應努力做到“節地、節水、節能、節材”,即合理控制住宅體形,改進建筑結構形式,增加可使用空間,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有效利用。
2.供應鏈中建材生產和施工環節產業化。我國目前住宅消費已逐步成為消費熱點,市場需求旺盛,住宅產業正處在增量與質量并重的發展階段,通過住宅產業化的發展,住宅產業可以借鑒利用制造業的規模優勢改善供應鏈結構,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通過住宅產業化使得大規模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基于互聯網的集中采購減少采購環節降低采購成本成為可能,同時提高住宅的質量和功能,提高住宅建設的勞動生產率,縮短建設周期,減少對熟練技術工人的依賴。現代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會大大減少資源浪費,并通過規模效益降低造價,大大提升住宅的性能價格比。
我國進行的住宅產業化,首先根據住宅建筑的居住水平、環境條件,從住宅構配件、部品生產工業化的角度制定現實的建筑結構標準,再根據此標準進行設計,確定標準化、系列化的構配件和制品。在具體實施時按照相反的方向,用標準化、系列化的構配件、制品去組合出風格各異的住宅。因此,在構配件制品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基礎上實現裝配化的工業化住宅建筑體系是今后我國住宅產業化的主要技術途徑。這種途徑的出發點就是在適當考慮住宅建筑多樣化的前提下實現標準化和產業化。按照這種途徑發展,首先是設計環節的標準化,在此基礎上實現構配件、部品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進而實現住宅產業化。
3.住宅裝修一次到位。現在裝修市場管理不健全、企業的誠信度低、自律水平差、裝修質量粗糙、用材污染環境,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使得住宅裝修工程投訴居高不下,影響了行業均衡全面可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的健康。因此,加強住宅裝修業的管理,建立生產和產品的誠信體系和環保安全體系,改變傳統的裝修方式已刻不容緩。用住宅裝修一體化(全裝修)來取代離散化的裝修,無疑是一種革新,其本質是用科技密集型的規?;I生產取代勞動密集型的粗放的手工業生產,從而全面提升我國住宅裝修的檔次和品質。全裝修住宅具有鮮明的產業化特征,它不但打破了陳舊的裝修體制,更重要的是將住宅產業引向集約化建設的軌道,是一次質的飛躍。
(二)基于核心z企業的戰略伙伴關系的研究
住宅產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就是住宅產品的綠色設計,建材的綠色供應,產品的綠色施工制造以及綠色營銷的集成統一,只有做到上、下游企業一盤棋,方能使住宅產業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組織在節能環保的共同目標指引下形成一個綠色的有機整體。
1.核心企業謹慎選擇供應鏈成員。核心企業領頭的供應鏈向上聯系供應商向下聯系銷售商,不僅自身制定并嚴格實施環境管理標準,其下游廠商及最終用戶也必須遵守同樣的環境管理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綠色性。所以,在綠色供應鏈構建過程中,核心企業對合作伙伴的評估和選擇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考慮其生產能力、生產成木、產品質量、交貨期、服務和信謄等傳統因素,還應采取適當的綠色指標體系對潛在的供應鏈成員進行綜合評價,目前供應商評價的主要標準包括:環境報告的公開披露;一級供應商的環境行為評價;有害物質和廢棄物排放;禁用物質的使用;IS014001認證;清潔生產實施情況;資源使用效率;產品和包裝的環境友好性等。同時,核心企業還必須對合作伙伴進行有效的管理,了解其環保執行情況,將環保質量監督與合作廠商資格認證結合起來,把環境管理作為全面質量管理的一部分。
2.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供應鏈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這也是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內容,通過供應鏈上企業的合作或聯盟可以有效地分享技術與信息,分擔環境改善的成本和風險,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實現提高顧客價值和實現持續的競爭優勢。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中環境信息的流動是雙向的,企業可以向其供應商提出環境要求,供應商也可以對其顧客施加壓力。在環境問題上,供應鏈上各企業越合作,效率就越高。住宅開發企業作為主導企業或“盟主”應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和要求,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和銷售渠道組成的有時限性的短期或一次性的供應鏈,形成“動態聯盟”,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虛擬企業的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或“同步制造”,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
(三)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信息支撐技術
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當今世界進入了網絡世界的前沿。信息技術是供應鏈管理實施的一個必要工具和手段。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大量削減成本和改善服務的機會。Intranet聯結各個部門分散的信息系統,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共享,Extranet則提供企業群信息集成途徑,實現供應鏈上信息共享,而Internet使供應鏈管理擺脫地域限制,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
篇10
Abstract: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an important sector of material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people. Public awaren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have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關鍵詞: 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
Key words: green supply chain;performance;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6-0020-02
0 引言
近幾年國內外政治環境、技術自然環境、經濟人口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不斷變化,國內建筑企業的發展面臨的挑戰,尤其是面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增加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如何拉動內需的良好局面,建筑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環境的前提下保證企業的價值利潤最大化,綠色供應鏈已成為建筑企業發展戰略重要的因素。中國建筑企業與同類企業中比較發達的國家比較,有管理體制、法律體系、運行機制、市場競爭能力的差距。本文重點分析建筑企業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實施情況,通過基于綠色供應鏈理論的績效評價來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1 建筑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及特征分析
建筑企業是合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從事建筑業務和商品生產和經營、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具體來說,建筑公司是從事鐵路、公路、隧道、橋梁、水壩、碼頭、機場、體育場館、住房(如工廠、影劇院、賓館、醫院、商店、學校和住房等)和其他土木工程建設活動,在電力、通信路線、石油、天然氣、供水、排水、供熱及其他類型的管路系統和機械設備,在內外裝修及裝飾設計、施工和安裝活動,從事對建筑物內、外裝修和裝飾的設計、施工和安裝活動的企業。它通常包括建筑公司、建筑安裝公司、機械化施工公司、工程處和其他專業施工公司。根據工程特點,建筑企業有不同的名稱,如工程局、處、建筑公司、工程公司、市政公司、房屋維修公司、建筑安裝公司、機械施工公司、基礎設施公司、裝飾公司等,建筑公司是其總稱。目前,綠色供應鏈的研究分散,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一直沒有統一的綠色供應鏈的概念。一般認為,綠色供應鏈是一個融合了現代管理模式的環保思想,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考慮到原料收購、產品設計和制造、銷售及運輸的全過程,到使用和回收,通過綠色技術和供應鏈管理手段,實現產品生命周期中環境負面效應是微乎其微。從社會和企業來看,引進綠色環保理念,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和消費,廢物回收到通過生態設計來分析整個供應鏈,通過在企業內部各部門產品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供應鏈管理來實現供應鏈和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使其和諧統一,實現供應鏈的最低能源消耗和環境的負面影響,以達到最佳的系統環境的環境管理。可見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形成跨企業的協作,覆蓋了所有的過程,從原材料的選擇到最終產品的銷售。主要包括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生產、綠色包裝和運輸、綠色營銷和綠色回收7個環節的選擇。
2 建筑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的內涵
供應鏈績效評價是指反映供應鏈的目標,對整個供應鏈尤其是核心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各環節之間的關系,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和評估。通過綜合性能從整體考慮不同的綠色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角度看綠色供應鏈的評價,分析供應鏈作為一個整體的評價指標,反映的是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性能,以評估整體性能,而且操作為每個成員企業和性能,成員企業之間的整體利益分配,從而建立綠色供應鏈的綜合績效評價體系,不僅分析最大限度的整體供應鏈的績效,而且要深入了解每個企業成員的利潤。
實施綠色供應鏈,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系列的決策問題,不能片面檢查決定,從綠色供應鏈管理角度全面、客觀地考核和績效評估,需要建立一個規范的、科學的、具有實用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第一個要求指標體系應能充分體現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績效,滿足綠色供應鏈節點企業的信息使用者(投資者、債權人、監管者、政府部門等)之間的所有方面,以評估和了解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的性能。此外,指標體系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考慮財務指標和供應鏈的非財務指標相結合。
3 建筑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任何評價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評價體系。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就需要設計一個客觀、全面、全方位反映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本文采用理論創新、科學設計、實驗調查、反復選擇、運用試驗、反復論證方法進行指標的選取。具體來說,首先進行科學論證,運用多學科知識構建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緊接著進行問卷調查,向有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發放問卷了解他們對績效評價的因素的看法得到初步的指標體系;最后試用這個初步的指標體系,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完善。這種方法運用了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理論知識而且考慮的相關人員的實際經驗,比較合理,構建的建筑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指標體系如表1。
4 建筑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流程
模糊數學綜合分析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論的評估方法。采用模糊聯系合成的原則、多項因素,判斷事物的評級狀態下的綜合評價方法。模糊評價方法,不僅可以評估和評價對象的整體分數的大小進行排序,但也可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的模糊評估值設置為評估對象的水平。這種傳統的數學方法的包含統一的客戶服務的結果。主成分分析是設法將原來眾多具有一定相關性(比如P個指標),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互相無關的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的指標。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個變量間相關性一種多元統計方法,研究如何通過少數幾個主成分來揭示多個變量間的內部結構,即從原始變量中導出少數幾個主成分,使它們盡可能多地保留原始變量的信息,且彼此間互不相關.通常數學上的處理就是將原來P個指標作線性組合,作為新的綜合指標。根據提出的模糊層次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思路,作者建立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法的評價模型。
4.1 原始數據收集 由于所選指標體系主觀性比較強,很難直接收集到數據,所以本文采用了專家打分的方法對各企業的各指標進行評分。具體的做法是,首先搜集待評價的企業的各項具體資料,然后將搜集到的資料整理總結后分別交由專家組審閱。然后專家對企業各項指標獨立打分。每項指標分為四個等級:優、良、中、差,其中優、良、中、差四個等級所對應的分值分別為4、3、2、1。每個專家打分的結果權重相同。由公式表達如下:
Am=a11 a12 a13 a14a21 a22 a23 a24┊ ┊ ┊ ┊ai1 ai2 ai3 ai4(1)
Am為第m家企業的打分結果;ai1表示第i個指標得優的票數;ai2表示第個i指標得良的票數;ai3表示第i個指標得中的票數;ai4表示第i個指標得差的票數。
b=(4 3 2 1)T(2)
lm=b·Am(3)
X=(l1 l2 … ln)T(4)
4.2 對二級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計算出該級指標的綜合值 ①企業相應的設施及工作能力A1=(x1,x2,x3,x4);企業管理層管理能力及工作人員素質A2=(x5,x6,…,x12);企業產生的文化A3=(x13,x14,x15)。②分別對A1,A2,A3進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出各自的綜合評價值f1,f2,f3。
4.3 對一級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計算求出綜合值
令F=(f1,f2,f3),對F進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出一級指標的綜
合值及總體綜合值U。
U=(u1,u2,…,un)T(5)
則u1,u2,…,un為第n個建筑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的最終結果。
5 結束語
綠色供應鏈能夠實現預期的目標,從而實現從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使用到報廢的整個綠色流程,綠色供應鏈管理要做好,以確保并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研究和標準化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參照提供一些建議,旨在開發能夠滿足他們的施工企業的資源,并且更有針對性的績效指標體系,從而為全面、客觀地評估綠色供應鏈整體績效服務,推動行業的健康綠色供應鏈的發展,使從源頭上就開始讓整個供應鏈的廢物處理成為示范典型,以利于協調和控制,體現環保性來構建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協調優化的目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建筑業綠色供應鏈的延伸和內涵正在日益增強??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開展進一步的研究:綠色供應鏈如何創新轉型,綠色供應鏈的變化對建筑企業的負面影響應如何界定和預防;進一步的綠色供應鏈理論和實踐中,如何利用綠色供應鏈的角度來解釋企業的核心能力理論和組成,并確定企業的價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化對建筑業綠色供應鏈的影響及對策。中國建筑企業的信息技術處于起步階段,對信息的了解,需要加以改進,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仍遠遠未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因此,信息技術供應商尤其是開發和制造信息技術產品公司應該結合中國的國情,提供多樣化的、先進適用技術的企業和個人需求提品,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曉軍,郇金寶.供應鏈績效評估體系研究現狀分析[J].商業研究,2005(20).
[2]蔡榕生,吳祈宗.基于聚類分析的供應鏈績效標桿選擇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5(11).
[3]曹杰,陳森發,吳剛.綠色供應鏈評價原型系統的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