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術范文
時間:2023-12-27 17:43: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目的:探討院前急救護理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及具體防范措施。方法:對本院近兩年的院前急救狀況進行總結,找出安全隱患,并針對這些隱患提出防治措施。結果:當前院前急救安全隱患主要存在于出診階段、急救過程及急救后期。出診時間長、設備藥品不全及醫護搶救操作不熟練為主要安全隱患。結論:通過制定嚴格院前急救規章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及法律意識能夠有效防范院前急救安全隱患發生。
【關鍵詞】院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指的是醫護人員在醫院外對各種危機患者生命的創傷、急癥及災難事故等傷病患者進行現場急救、轉運及運送途中救護。在醫院急救系統中,院前急救屬于最關鍵的一個環節。盡管院前急救屬于暫行應急,但是是否能夠對患者進行切實可行的院前急救對維系病人生命,減輕病人痛苦,為病人進一步搶救創造更好診治條件,提高搶救成功率,有效減少患者病殘率,關系至關重要。此次我們根據這兩年我院院前急救的病例特點,分析院前急救護理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并根據這些隱患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最大限度減少及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1 臨床資料
2011年2月—2013年3月急救中心接到有效急救電話9853次,我院出診4356例,急救患者接回2145例,其中有209例發現存在護理隱患,占9.74%。有56例出現院前急救糾紛,其中被投訴出診時間長22例,設備藥品不全18例,醫護搶救操作不熟練12例,同患者家屬溝通不當4例。
2 院前急救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分析
在對上述病例資料進行詳細回顧性分析基礎上,我們從這些資料中總結在院前急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有如下幾種:
2.1 出診階段的安全隱患:1)急救信息接收不準確:接聽人員在接聽電話過程中,對于出診的地址及聯系方式沒有詢問清楚,沒有詳細對病人性別、年齡、病情等進行詳細詢問,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不能進行準確判斷,不僅會在出診中準備不充分,搶救設備不完善,有時還會出現派錯車,導致救護車空跑,這樣不但會耽誤患者救治的最佳時間,延誤病情,同時還極易導致醫療糾紛發生。2)急診意識淡薄:救護車未能在規定時間出診,導致出診時間延遲,影響救治工作順利實施,使患者喪失急救最佳時機,降低救治成功率,最終導致醫療糾紛出現。
2.2 急救過程中的安全隱患:1)急診保障不足:因為種種原因,醫院不能保障車輛安全,使救護車不能進行及時保養,車輛油量不足或者零件出現故障,在轉途過程中車輛維修耽誤患者的搶救。2)責任心不足:醫護人員急診搶救技術不過硬,對急診應急能力差,急救動作慢,在轉運過程中沒有對患者進行嚴密監視,導致患者出現窒息、休克等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或者患者在急救途中因為車身顛簸出現了靜脈輸液外滲,急診救治儀器脫落,甚至因為急診車輛搖晃摔落病床導致脊椎及盆骨骨折。這些都是因為醫護人員對病人護理不到所致,也是最容易導致醫患糾紛的事件。3)消毒隔離的意識差:院前急救的環境復雜,醫護人員無菌觀念差,對可能傳染疾病沒有做好防護措施,導致運送車發生污染,或者醫護醫院在搶救中被感染。還有些護理人員因技術不熟練,在現場復雜條件下忽視了無菌操作,使患者增加了感染風險。4)對患者病情不能準確評估:在現場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沒有準確評估,沒有充分考慮到病人在轉運中的病情變化,與患者及家屬沒有做好溝通,沒有將患者病情及病情預后還有可能醫療費用向家屬通告。對于急危重病人沒有按照搶救原則進行救治及通知,導致咋轉運途中因人力、物力等欠缺,患者病情出現惡化或死亡。對于到現場已經死亡的患者,醫護人員沒有進行常規搶救,對死亡患者沒有仔細檢查,沒有存留詳細死亡檢查記錄。
2.3 后期安全隱患:現場急救記錄是患者入院進行進一步診治的關鍵參考依據,但是因為院前急救時間緊急,時間記錄常不及時,不準確,有時因搶救患者未能將醫師口頭醫囑及現場搶救記錄補寫完整,記錄字跡潦草,內容不詳實,遺漏關鍵陽性體征,或者在記錄中沒有使用專門醫學術語,書寫簡單,不規范。這些不規范的記錄會直接影響醫生判斷,影響患者入院后的救治。
3 院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
鑒于上述院前護理安全隱患分析,我們分析要消除這些隱患,提高院前急救護理質量,減少醫療糾紛出現,應當主要從下面幾點進行具體防范:
3.1 制定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要確保院前急救各項工作能夠到位,必須制定詳實的規章制度,讓醫護人員在救治過程中有章可循,這樣才能確保各項搶救措施能夠切實執行。因此醫院需要切實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規定》還有《護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等相關文件制定適合醫院急救的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及技術操作流程,保證急救過程順利實施。同時還要建立護理評價規章制度,對醫護人員護理過程進行全程質量監控。另一方面還要做好急救的各種后勤保障,確保各類急救藥品到位,沒有過期及變質,醫護人員需要對救護車物品掌握清楚,定期檢查,確保車輛物資充足。
3.2 強化護理人員職業道德
院前急救事件多緊急、突發,并且事件多變性強。所以急診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更應該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嚴守職業道德,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不嫌臟、不怕累,對工作認真負責,時刻將患者放在首位,堅持救死扶傷,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保持良好道德風范。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主動接診,對患者做到靈活的施救措施,堅持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為搶救患者節省寶貴時間。
3.3 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護理人員素質高低與院前急救中搶救效果息息相關,當前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差,綜合素質不過關屬于院前急救中的主要安全隱患,因此要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必須加強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首先需要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要對醫院的接線員及護理急救新成員進行崗前培訓,提高人員業務素質及責任素質,要求接線員按照程序進行電話詢問,問清病人詳細病情及地址,這樣才能夠方便病情評估,節省救治時間。第二,加強護理人員操作技能培訓,讓護理人員了解急救重要性,對于常見的各類急救患者搶救流程都有熟練掌握,能夠準確進行心肺復蘇、人工呼吸、靜脈留置針、氣管插管、現場搬運這些搶救措施。第三,培養護理人員沉著冷靜性格,要求其在具備熟練急救護理操作外能夠沉著冷靜、機智靈活地處理現場問題,做好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取得患者配合。
3.4 提高法律意識
當前人們法律維權意識越來越強,醫療糾紛也越來越多。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具備法律意識,在工作中恩你個狗懂得運用法律條文來保護患者及自我,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按照法律程序去解決醫療糾紛及護患糾紛的能力。
當然院前急救過程中還要講究團隊精神,日常工作人員還要做好急救常識的普及工作,這樣在院前急救中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安全醫患出現,提高院前急救質量,為挽救患者生命保駕護航,避免醫療糾紛發生。
參考文獻
[1]劉丹,陳紅. 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效果分析[J]. 吉林醫學, 2011,(22).
[2]董慧珍,汪小紅,陳娜. 探討護患溝通在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吉林醫學, 2011,(22).
[3]伏清華,沈雪梅,肖艷. 院前急救影響因素及護理體會[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1,(13).
[4]安今善,李美玉. 不穩定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護理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1,(18).
篇2
【關鍵詞】院前急救 隱患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161-02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院前急救負責現場急救和途中救護,負責暫時的、應急性的急救。其工作特點是:急救環境差,時間急迫,變化急驟,隨機性大,疾病譜廣,救治難度高。而人民的法律和維權意識增強。醫護人員稍有不慎極易導致醫療糾紛和事故。因此,要求急診醫護人員具備較高的素質:有過硬的急救技能和經驗,有耐心,有責任心,有較高的溝通技巧。減少和杜絕可能導致糾紛隱患。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出診6368例次。醫護人員不畏艱辛,出診火災,冰災,車禍及各類急性病、急性創傷、慢性病急性發作的急危重患者。成功安全的運回患者5786例次。
現將我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現的醫療及護理隱患及防范措施總結如下。
1 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現安全隱患。與調度人員,救護司機,救護人員密切相關。
1.1 調度人員一定要24小時在崗,隨時接聽急救電話及120指揮中心發來的傳真,立即通知救護司機及醫護人員迅速到達救護現場。要求調度人員對每一趟出診的呼救者的名字、地址、人數、傷情、聯系方式準確無誤的交給司機,以免延誤搶救的黃金時間。
1.2 救護司機一定要熟悉全市的交通路線,選最近的路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帶領救護人員趕到現場,以免交通路線不熟悉延誤搶救的黃金時間。
1.3醫護人員對急救工作認識不夠,急救意識不強,出診速度慢,未在規定時間內到達。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冷淡、責任心不強,影響院前急救及護理質量。
1.3.1 醫護人員沒有根據人數,傷情帶齊急需的急救器材和藥品,而導致搶救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1.3.2 醫生的經驗不足,不能及時制定有效搶救措施,延誤病情而導致搶救成功率降低。
1.3.3 護理人員應急能力不足,急救技能不熟練,而導致搶救成功率降低。
如:靜脈穿刺不成功導致搶救藥物不能及時進入體內發揮療效,搶救設備不熟練,延誤搶救的黃金時間。
1.3.4 醫護人員沒有及時止血,沒有及時固定骨折處而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1.3.5 沒有充分評估患者的病情發展及轉運過程的病情變化,沒有與患者或患者家屬有效的溝通,轉運途中病情觀察不仔細,途中發生病情變化而導致糾紛發生。
1.3.6 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對已死亡的患者沒有進行常規的搶救,沒有做仔細的檢查,而導致糾紛發生。
1.3.7 醫療文書記錄不全而導致糾紛發生。
2 院前急救的隱患防范措施
2.1加強院前急救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反復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職責、技術操作常規。強化優質服務意識,加強護患溝通,加強責任心,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
2.2調度人員一定要24小時在崗,隨時接聽急救電話及120指揮中心發來的傳真,立即通知救護司機及醫護人員迅速到達救護現場。要求調度人員對每一趟出診的呼救者的名字,地址,人數,傷情,聯系方式準確無誤的交給司機。
2.3 救護司機一定要熟悉全市的交通路線,選最近的路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帶領救護人員趕到現場。
2.4增強院前出診護理人員的急救意識。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斷提高院前急救技術水平。堅持每年對護理人員進行心肺復蘇、中毒患者搶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的搶救流程、休克患者搶救流程、氣管插管、人工呼吸、電擊除顫、心電監護、靜脈留置針、復合外傷的處理、現場患者搬運術等的培訓和考核。
2.5準備院前急救箱,合理布局搶救物品,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維修和隨時更換,出診人員所帶急救藥品和急救器材必須保證完好率100%。仔細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才能保證提高搶救成功率。
2.6 危重病人就地搶救,大出血患者先止血,血是生命的源泉。我們應迅速用手指壓迫出血的主要血管然后加壓包扎。并將傷肢抬高,以控制出血。但對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應用止血帶,使用時應注意:(1)使用止血帶前應將傷肢抬高,盡量使靜脈血回流。(2)按病人年齡、傷肢部位選擇適宜型號止血帶。(3)上止血帶部位要準確,應扎在傷口近心端,前臂和小腿不宜使用,因兩骨之間有動脈走行,止血效果差;上臂扎止血帶時不可扎在下1/3處,以防損傷橈神經。(4)壓力適宜,以達到遠端動脈搏動消失,上肢為0.04~0.06 mPa,下肢為0.06~0.08 mPa。(5)記錄上帶時間,防止因繃扎過久導致肢體缺血壞死和神經損傷。做到每小時放松1次,每次5~10分鐘。松解止血帶時應壓住出血傷口以防大出血導致休克。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大量輸入林格注射液或低右及代血漿,迅速補充血容量。根據病人的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注射搶救藥物,防止休克及病情惡化 。有骨折的患者要固定好骨折部位防止骨折端對神經 血管等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同時能緩解疼痛。有開放性傷口應及時包扎,保護傷口 減少污染。脊柱骨折一定要用4人搬運法保持脊柱為一軸線,平穩將病人抬起,放硬擔架上,有條件的放于脊柱板上。頭部用固定器或布帶固定好。防止出現脊神經進一步損傷。
2.7 急救工作醫務人員應具備較全面的工作技能,因為院前急救工作是不可預知性,要求急救人員掌握較全面的醫學知識和熟練的搶救技術,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快捷熟練的搶救流程,加強急救人員專科理論知識和反復的急救技能培訓。
3 小結
總之,在院前急救工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急救工作認識不夠,急救意識不強,出診速度慢,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冷淡,責任心不強,護理人員急救理論和相關技術不熟練等隱患,會導致糾紛的發生。要預防隱患,護士不僅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優良的服務態度。而且要有精湛的護理技術,嫻熟的護理操作。還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及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映蘭 主編的急診專科護理。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
[2]陶 紅.急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5.
篇3
針對市級醫院120急救資源不足,人員配布不夠,加上120與急救現場存在一定距離,因此,及時就近實施院前急救很有必要。就近基層醫院急救醫生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為患者搶救贏得時間。建立規范有效的院前急救模式及雙向轉診制度則成為這種選擇能否實現的關鍵。
【關鍵詞】院前急救 雙向轉診 體系建設 積極作用
近2年以來,我市人民醫院與部分鄉鎮衛生院建立院前急救聯盟,聯盟衛生院醫療急救資源實行聯合調度,對外統一公布急救電話。市人民醫院對聯盟衛生院給予技術支持和幫扶,對聯盟衛生院上轉病人優化流程,納入急救綠色通道;對下轉病人由市人民醫院統一護送,聯盟衛生院按指導意見做好病人后期治療。經過一段時間運作,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對雙向轉診產生的積極作用和影響開始顯現[1]。
1 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是雙向轉診實現有效對接的載體和途徑
1.1 院前急救聯盟的成立。聯盟鄉鎮衛生院覆蓋了全市東西南北四大區域,形成以市人民醫院為中心,輻射全市鄉鎮衛生院的院前急救網絡。以院前急救聯盟為載體,加強市級醫院與基層衛生院的聯系和交流,在此過程中,明確雙方的義務和職責,清晰界定病人的流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院前急救聯盟的運行實際就是雙向轉診的前奏,為搭建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牽線搭橋。
1.2 院前急救聯盟把原本分散和互不相干的醫療單位緊密串連在一起,有了共同的行為準則,有了共同的利益追求,相比之前指令性要求雙向轉診更具有可操作性,在權利、職責、利益明確的情況下,雙向轉診會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和作用,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2 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有效消除雙向轉診過程中的商業成分
2.1 我市院前急救體系及雙向轉診制度客觀條件已基本成熟:新醫改把衛生資源更多傾向農村,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實行績效工資,改變了過去鄉鎮衛生院自生自滅狀況,特別是5.12汶川地震以來,我市作為極重災區,通過北京的對口援建,市鄉兩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技術水平都得到了翻天覆地變化,各級醫院都分別選送醫務人員到北京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進修學習,業務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各鄉鎮衛生院已具備院前急救能力。
2.2.院前急救聯盟將鄉鎮衛生院與市人民醫院結為利益共同體,但這種利益共同體是在消除了商業成分之后的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比如,市人民醫院對聯盟單位轉來的患者實行優先就診,優化服務流程,對轉來的患者不做重復檢查,實行資源共享。
3.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延伸了雙向轉診的內涵
3.1 市人民醫院每月派出專家團到各聯盟鄉鎮衛生院查房、義診,協助處理疑難病癥,還免費為聯盟鄉鎮衛生院提供進修學習機會;市人民醫院根據各聯盟單位實際情況,建立技術支持體系,密切臨床醫療專家和基層醫師指導幫扶關系,長期為鄉鎮衛生院實施技術業務指導;市人民醫院組織的教學查房、疑難病例學術講座和培訓,要求聯盟單位優先參加。
3.2 從上述協作的部分內容不難發現,院前急救聯盟的合作絕不僅僅局限在雙向轉診,而是市級醫院在更大范圍內對鄉鎮衛生院的支持和幫扶,這樣能使雙方的合作更緊密,既能發揮雙向轉診過程中的效益,還能使城市衛生優勢資源更多輸入農村,符合國家對鄉鎮衛生院的發展規劃。
4 院前急救體系建設使雙向轉診更具可操作性
傳統的雙向轉診由于上下級醫療機構責任、義務不明確,這種制度規范的缺失使雙向轉診流于形式。院前急救聯盟出臺了統一的轉診標準和規范的轉診程序,市人民醫院明確要求將慢性病或處于康復期的患者轉回聯盟鄉鎮衛生院,并對各臨床科室有嚴格制度約束。聯盟單位對轉診病人實行互通、共享,對轉診病人保持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市人民醫院在下轉病人時提前通知,并提供下轉患者有關資料,注明患者的治療情況及下一步的治療康復計劃;對上轉病人,同樣將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情況及時反饋至上級醫院,醫療機構之間實現轉診病人的有效銜接。
5 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實現雙向轉診利益最大化
5.1 傳統的院前急救,由于國家對120中心沒有統一的標準和管理,多數地方是靠市場推動、利益驅使來建設120急救體系,各級醫院都設置了各自的急救電話,這就導致了以下幾種不正常現象的出現:有的急救行為完全是舍近求遠;鄉鎮衛生院接診的病人根本沒有能力救治;病人家屬為了保險起見,往往會同時打幾個急救電話,有時幾輛急救車同時到達。
5.2 院前急救聯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覆蓋全市的聯盟急救網絡按照屬地原則實行統一調度,鄉鎮衛生院有能力救治的病人可以就近治療,不能救治的病人直接送往市級醫院,這一過程不僅為病人爭取了搶救的時間,也避免了急救資源的重復使用。
5.3 由于院前急救體系的牽線搭橋,各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和醫療資源得到最大程度共享。成為利益共同體的醫療機構共同目標是如何讓雙方利益最大化,聯盟單位定期總結,對轉診病人定期分析、比較,建立有效的調節機制,促進雙向轉診在聯盟內部高效、高質運轉,增強聯盟醫院活力,使雙向轉診的執行更加有力。
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要求我們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建立多層次醫療服務網絡,減少患者重復檢查和治療,提高診療速度,改善醫療服務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才能更好地滿足患者醫療服務需求[2]。基層衛生院院前急救與雙向轉診這一模式的建立,形成層次分明、職責明確、功能定位清楚、各負其責、各施其職、有機聯系、相互配合的綜合醫療服務體系,全面推行雙向轉診制度對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完善基層衛生院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對深化雙向轉診產生了積極作用和影響,值得同道嘗試或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院前急救病例;診療行為;醫療、護理缺陷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8-31-02
院前急救是急救醫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急救反應快慢、醫護人員對病人救治能力高低、能否有針對性的對病情重點處置,觀察判斷病情能力是否敏銳等將直接影響到病人愈后與轉歸。同時院前急救又是醫患糾紛最易發生的高發地帶,在急救用時、病人處置、轉運、告知等諸多環節中,稍有不慎則可能出現糾紛。因此,通過對急救病歷分析,為充分了解急救全過程,評估醫、護人員理論水平、操作技能高低及溝通能力強弱等方面,提供了有益途徑。
1資料和方法
逐日檢查我科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院前急救病歷4609份,按照《病歷書寫規范》、《院前急救學》等為參照標準,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分析病歷,并輔以詢問出診醫護人員現場情況、病人反饋等方法,發現有醫療、護理缺陷病例547例,占所檢查病歷總數的11.86%。
2結果
547份病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病歷及醫療文件書寫:病人詳細通訊地址未填寫或填寫不清楚;對過去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哮喘病等重要病史未作詢問;病史的描述中缺乏對重要的陰性癥狀與體征描述;體征中漏記心率;意識障礙程度判定不準確,如昏迷程度判定過輕、過重;體格檢查中遺漏對脊柱、頭后枕部、耳后、會等處檢查;危重患者、轉診患者病情告知書未填寫、或填寫后未及時歸檔;書寫者未簽名等。這類病歷共272份,占缺陷病例的49.7%。2、疾病診斷質量:(1)診斷疾病病名不規范,如:暈厥待診?血管性?,腹痛待診?婦科問題?;(2)診斷錯誤:如心源性暈厥誤診為心源性休克;低血糖昏迷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應激性高血壓狀態,診斷為高血壓病;(3)診斷遺漏:全身多處軟組織傷,CT進一步檢查發現頭顱骨折、頭皮血腫;雙下肢皮裂傷,X線檢查發現脛、腓骨骨折;重度酒精中毒,頭顱CT檢查發現硬膜外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腹部軟組織傷,超聲檢查發現腹腔內積液,剖腹探查發現腸系膜破裂。這類病例共124例占缺陷病例的22.6%。3、急救處置不當:重度支氣管哮喘發作首選氨茶堿、糖皮質激素靜脈滴注而不是選用 受體激動劑氧霧或氣霧劑吸入,快速緩解支氣管痙攣改善呼吸困難;高血壓急癥病人緊急降壓使用短效硝苯地平舌下含化,因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可能導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發作、排痰不暢、呼吸衰竭未及時有效吸出痰液改善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多發性骨折病人疼痛明顯者,進行骨折固定術后未及時使用有效鎮痛劑,防止疼痛性休克和脂肪栓塞;重型顱腦損傷昏迷病人出現鼾聲呼吸,未打開氣道、保護性氣管插管或給予喉罩、口咽管,以減少窒息缺氧所致顱內水腫,為后續開顱手術提供條件;骨盆股骨等處骨折及腹腔內出血病人,未及時使用三角巾加壓包扎,間接控制出血;胸腹聯合傷傷病人使用診斷性穿刺技術不足,依賴回院后的輔助檢查;已經有休克或血壓低的病人未建立雙通道擴容;呼吸心跳驟停病人,搶救時呼吸興奮劑使用過多,腎上腺素推注后,未加推生理鹽水促進藥物快速進入心臟,這類急救不當病例共93例,占缺陷病例17%。4、護理行為缺陷:(1)已執行的各項醫囑未及時簽字;(2)搶救病人靜脈通道建立選擇手背小靜脈、已建靜脈通道輸液針滑脫未及時發現;(3)休克病人、煩躁者 、救護車在行進中不能熟練進行靜脈穿刺技術、吸痰技術,休克患者靜脈通道建立困難;(4)已用醫療針頭在忙亂中未放入收納盒,刺傷他人;(5)對于出現與癥狀、體征不相符情況或危急值未再次確認,如血壓過高、過低,呼吸過快、過慢等。這類病人共59例占缺陷病例10.7%。6其它 :接電話缺乏溝通技巧及必要專業指導:病人及家屬自我處置不足;發病地點詢問不清楚,不能極時到達發病地點;與上級醫院電話溝通不當,致病人轉進困難;現場施救時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在道路上逆行,未及時尋找安全環境施救等,這類病例共26例次,占缺陷病例4.7%。
3討論
院前急救具有時間緊迫、診療條件受限,病人病情急重、醫護人員數量有限、環境惡劣、病人、家屬心理不穩定等等不利因素,為急診急救醫療質量、醫療安全提出了嚴峻挑戰。如何在發病黃金時段穩住生命征、有效施救,減少醫療糾紛,是急診醫療質量管理重點課題。通過對4069份急診病例分析發現:病歷書寫缺陷所占比例最大,占49.7%,病歷書寫既是病情客觀表現也是醫療糾紛中作為法律證據的重要物證,同時也反映醫師把握病情深度與廣度,對病情進行內在分析和判斷能力綜合表現。應作好病歷書寫的質量控制,尤其要求對時間、重要的陰性癥狀、體征描述,病人的知情同意書、病情告知書等文件的歸檔與管理、加強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教育、醫療責任教育,應有針對性的進行對常見多發急重病進行業務學習,注重“三基培訓”。充分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做到有預見性,并加以防范。
院前急救因受時間和診斷條件所限,病情確認診斷困難較大,診斷多以待診為主,但要求診斷名稱合理、規范,不能想當然亂寫,應依據病情表現得出最可能性診斷,同時要強調醫護人員對病人分層次多次復檢,以發現隱匿病情,提高診斷準確率,為后續治療提供保障。
院前救治是整個院前急救的重中之重。需要醫護人員能及時抓住危及病人生命的重點環節、給予有效處理以穩定生命體征、打斷惡性循環。分析病歷中處理缺陷主要表現在:未使用對病情最有效控制方法,分析原因在于醫務人員對病情病理生理發生發展認識不到位,處置上出現偏差。針對這一環節科室平時要加強業務學習,以循證醫學為依據,制定危重病的處置流程與規范,吸取新知識、新方法,不斷優化急救方案。要讓急救醫護人員熟記各項疾病救治流程,做到挽救及時、有效、不遺漏。
院前急救也為護理工作提出了極大挑戰,護士在狹窄、昏暗、車體運行環境中快速有效操作,如:建立靜脈通道、吸痰、吸氧、對病人進行監護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在有限時間內對發現的“危急值”進行復檢在時間上也受到限制。要解決上述問題,平時基本操作培訓及快速可靠的檢診技術掌握就非常重要,應制定相應的的護理操作流程,按規定步驟完成任務,才能做到忙而不亂,避免職業暴露。
院前急救從接警開始,無論是120指揮中心還是科室急救單元內的電話接聽人員都應俱備冷靜心理素質、清晰思維能力、良好的溝通技巧。通過溝通,急救人員除了解到病人基本信息外還應對病人進行最基礎的自救指導如壓迫止血、擺放、燙傷病人的快速冷敷,中毒催吐,抽搐患者的舌保護等。以爭取時間,將病人的損傷降到更低。
篇5
(250.20±10.42)s、70.6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
【關鍵詞】 院前急救;護理管理;救護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94
在臨床救護當中, 各類中毒、交通、創傷、建筑事故、突發意外事件等均需要通過及時有效的院外急救處理, 以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急救質量會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治療效果及其生命安全[1]。由于院前急救時間較短, 且情況較為緊急, 其急救成功率會直接決定患者入院的搶救成功率。因此, 強化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于提高院前救護的臨床效果, 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120例研究對象, 均為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院外急診救護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為嚴重性心功能不全、精神障礙、交流障礙疾病, 并排除孕婦、哺乳期婦女。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急救期間開展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58例)和研究組(62例)。其中, 對照組男35例, 女23例, 年齡17~71歲, 平均年齡(43.3±9.26)歲。研究組男34例, 女28例, 年齡18~74歲, 平均年齡(44.5±9.8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院前急救護理, 研究M患者則采用加強院前急救護理措施, 具體如下。
1. 2. 1 強化培訓 在開展院前急救護理前, 首先要對參加急救的護理人員進行集中思想培訓, 以提高其急救護理意識, 具備較強的責任心, 能夠重視急救知識的積累。另外, 還要對護理人員進行搶救體系知識的培訓, 采用模擬搶救形式進行現場搶救與護理, 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反應能力, 能夠在接到緊急任務后, 迅速進入備戰狀態, 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 直到患者進入手術室治療。
1. 2. 2 及時掌握信息 護理站要實行全天候專人值班機制, 以便在出現緊急狀況之后, 能夠以最短的時間確定患者的所在位置及基本情況, 通知相關科室做好應急準備, 并調派人員進行現場搶救工作。
1. 2. 3 準備搶救物品 院前急救要得到有序開展, 還需要確保急救物品、設備的充足與完好。基于此, 醫護人員就需要嚴格相關的急救管理制度,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損毀、挪用急救設備和急救藥品, 并由專人進行分類管理與定期檢查, 確保藥品、設備的的齊全充足。
1. 2. 4 規范現場急救 急救護理人員在進入現場后, 要保持客觀冷靜, 對患者全身進行觀察, 進行迅速的初步診斷, 并針對不同的癥狀進行救治。例如:若患者存在骨折、肢體實質性損傷時, 要確保其不變, 并盡快進行止血處理;而針對需要實施心肺復蘇的患者, 要讓患者處于平躺, 并開放患者的氣道;而針對平時身體素質良好、因遭遇特殊狀況受傷的患者, 要確保搶救時間的充足, 并進行30 min以上的心肺復蘇處理。
1. 2. 5 運送途中規范管理 在院前急救護理中, 要堅持先救后送的原則, 并結合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人員、設備的調配。同時, 醫護人員還要熟練掌握不同狀態下, 搬運患者的技巧、方式, 避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在轉運途中, 醫護人員要勤問、勤查, 并嚴密觀察患者的體征狀況, 做好應急準備。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院前急救的出車反應時間、途中時間、急救成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組的出車反應時間為(103.00±9.31)s, 途中時間為(154.30±10.03)s, 急救成功60例, 急救成功率為96.77%;對照組出車反應時間為(153.80±10.31)s, 途中時間為(250.20±10.42)s, 急救成功41例, 急救成功率為70.69%。研究組出本反應時間、途中時間及急救成功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
3 討論
院前急救護理效果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存亡。當前,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院前急救護理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依據相關研究表明[3-9], 猝死患者最佳的搶救時間通常是4 min;而嚴重傷員白金搶救時間為10 min, 黃金搶救時間為60 min。因此, 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院前搶救護理。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 主要通過加強培訓與學習, 讓急救護理人員及時掌握相關信息, 確保急救物品與設備的完好, 對現場急救制度進行規范, 并加強運送途中的急救護理, 以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10, 11]。其中, 對急救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能夠使其熟練操作各種急救儀器、急救物品, 并全面掌握不同危重情況患者的急救護理措施, 進而提高搶救成功率;而院前急救藥品與設備的管理, 能夠為現場急救提供重要的物質保障;全面、及時掌握患者的相關信息, 有利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 以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通過途中時間的有效利用, 做好相關的急救物品、急救器械的準備工作, 對患者采取準確有效的急救措施;此外, 規范現場與運送途中的急救制度, 能夠避免觀察不到位、措施無效、監護不嚴、問題處理不及時及監護脫落、輸液中斷現象的發生[12-15]。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看出, 采用院前急救護理管理的研究組患者的出車反應時間為(103.00±9.31)s, 途中時間為(154.30±10.03)s, 急救成功60例, 急救成功率為96.77%;對照組出車反應時間為(153.80±10.31)s, 途中時間為(250.2±
10.42)s, 急救成功41例, 急救成功率為70.69%。研究組出本反應時間、途中時間及急救成功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
綜上所述,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能夠在提高出車反應時間、降低途中耗時的同時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臨床療效較為顯著, 值得大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沈愛華. 院前急救流程的規范化管理對提高救護效果的影響.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3, 35(3):261-263.
[2] 黃春華.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4):667-669.
[3] 胡翠萍, 閆小云. 院前急救和D運患者在救護中的效果.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36(23):3487-3488.
[4] 李寧. 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29):134-137, 142.
[5] 文梅. 風險管理用于院前急救護理臨床效果分析.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20):169-170.
[6] 何春梅, 勞婭, 胡秀娟, 等.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影響. 現代臨床護理, 2010, 9(6):66-67.
[7] 馮記虹.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9):158-159.
[8] 梅花.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影響. 醫藥衛生(引文版), 2015(10):00019.
[9] 宋倩, 王玉玲.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的效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9):233.
[10] 姜芳.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的效果分析. 醫藥, 2016(6):00081.
[11] 于蘭蘭.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的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3):411-412.
[12] 宋杏婷.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護理及轉運改良流程的臨床效果分析.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3):72-73.
[13] 謝賢芬. 提高院前急救護理的對策研究. 醫學信息旬刊, 2011, 24(5):2698-2699.
[14] 程晶. “細節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護理質量的探討. 心理醫生(下), 2011(9):1178.
篇6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具有社會性、隨機性、緊急性和流動性,各類突發急救事件決定了急救護理工作的高壓力和高強度,同時院前急救由于緊急、病種多樣、涉及面廣,患者病情錯綜復雜、癥狀嚴重、發展迅速、意外情況發生多,從事院前急救的護士處在這種高應激的工作狀態,相對而言,或多或少增加了護理風險因素。本文從院前急救護理的幾個方面進行護理存在風險因素分析,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和建議進行探討,先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某醫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院前急救出診護理方面存在風險因素44例病歷,其中由于護理人員缺乏對工作足夠認識、工作責任心不強而導致的缺陷16例;由于實踐經驗不足為12例;由于自身素質欠缺、心理素質差為5例;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為7例;溝通不到位為4例。
1.2院前急救護理風險原因
1.2.1對院前急救護理工作性質缺乏足夠的認識,工作責任心不強。院前急救護理工作是一種高風險行業,院前急救護理工作的特點主要包括出診時間具有不可預測性,每次出診任務具有復雜性、特殊性,患者病情發展具有不可確定性,護理操作過程具有緊迫性,護理處置要求具有高度的責任心等。有些護士沒有認識到院前急救護理工作的上述特點,認為只要是隨著醫師出診,醫師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是被動的執行醫囑,就不會有什么錯誤;缺乏認真觀察患者病情,不主動、隨時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甚至認為護士長嚴抓細管是小題大做,過于小心謹慎。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視,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工作上的漏洞、錯誤、差錯等。
1.2.2實踐經驗不足。由于院前急救是一門新興學科,從事院前急救護理人員都沒有進行過系統化、專業化的崗前培訓,有些護士來自剛進醫院的新護士,他們的實踐經驗是非常有限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各種護理操作技術不熟練,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驗。
1.2.3院前急救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欠缺、心理素質差。首先,患者和家屬對急救水平要求很高,而院前急救的護士往往是單獨工作,由于當著眾多圍觀群眾,加上患者自身疾病原因等因素均會造成護士心理緊張,從而導致操作失敗;其次,院前急救環境的特殊性,由于院前急救環境差,現場或救護車內搶救給護士操作帶來諸多不便,與院內病房相比,救護車空間狹窄,光線昏暗,同時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上車上顛簸,患者病情變化不易察覺,給搶救和護理增加了難度,造成護士心理緊張。
1.2.4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沒有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各項護理操作技術、技能的練習,對有些操作技術隨心所欲,違反技術操作規范,從而導致操作失敗或錯誤。
1.2.5在人際關系、與人溝通上存在欠缺。院前急救護士要和不同的患者及家屬搞好關系,學會溝通。護士必須要具有靈活應對的能力,要根據不同的患者及家屬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否則有可能會導致家屬、家屬及旁觀者的情緒激動,甚至謾罵、毆打等過激行為。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需要統計處理的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分析,本文計數資料以例數或者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實施干預措施(學習、培訓、討論、管理)前后風險率比較,見表1。
結果顯示,實施干預措施(管理、培訓、學習、討論)前存在風險因素最多的是由于護理人員缺乏對工作足夠認識、工作責任心不強,占總存在風險因素的為16例(占36.36%);其次是實踐經驗不足為12例(占27.27%);再次是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為7例(占15.91%)。加強(管理、培訓、學習、討論)后,由于缺乏足夠認識、工作責任心不強而導致的被投訴為7例,減少了9例;由實踐經驗不足而導致的為5例,減少了7例;其他相關存在風險都有明顯減少。
3 干預措施
3.1加強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培訓。院前急救中患者的特點是急、危、重,時時刻刻要突出一個"急"字,時間就是生命,要爭分奪秒。很多人認為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務就是以最好的技術和最快的速度搶救患者,遇到突發事件,能迅速、及時投入搶救,做到"呼之及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在處理各種急、危、重癥患者時都能應對自如,做到"急而有序,忙而不亂"。本組資料顯示由于護理人員缺乏對工作的足夠認識、工作責任心不強而導致風險為16例(占36.36%);由于工作溝通不到位而引起風險為4例(占9.09%),所以護理人員要逐步提高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技巧;另外護理人員要學會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患者和家屬,體會一下他們的感受及心情,諒解和忍讓他們的責備,使他們的身心恢復平衡,形成和諧的護患關系;另外還要加強服務意識,護理人員要有周到、細致的服務理念,以高度的愛心、同情心、責任心為患者服務,并以嫻熟有序的操作和耐心的指導來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懼和不安[1]。
篇7
關鍵詞: 院前急救 防范 醫療事故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維權及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院前急救面臨嚴峻的考驗,由于院前急救在眾目暌暌下進行,醫護人員在救護過程中稍有不慎,容易引起醫療糾紛,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是每個醫護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
1 醫療糾紛常見的原因
1.1患方因素 患者及家屬缺乏醫療知識,對治療風險的認識不足,對醫療意外,并發癥,病情的自然轉歸缺乏應有的認識,特別是發病急,病情進展快,預后差的疾病,搶救治療結果與患者家屬期望相差懸殊,心理落差大,難于承受,往往容易產生糾紛,這一點在院前急救中顯得尤為重要。
1.2醫方因素
1.2.1出診不及時 接聽120電話時,未詳細詢問地址,聯系方式,導致出診時,司機因方位不明走錯路,而無法有效聯系患者,使救護車空跑和延時到達,急救人員搶救意識不強,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出診或是出診時未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對傷員評估不足,未能更好地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攜帶藥品及儀器,導致到達現場急救時,由于藥品及儀器不符現場使用,而對傷員延時救治。
1.2.2護理人員技術操作不熟練或動作緩慢 心肺復蘇技術差,氣管插管不成功,如:靜脈穿刺不成功,遇外傷病人不會簡單的包扎止血,對骨折病人固定不妥,導致再度損傷,脊柱損傷病人搬運不當導致病情加重,對顱腦損傷病人病情評估不清等,都將直接影響院前搶救時機和質量。
1.2.3護理文書不規范,不重視院前搶救護理記錄,記錄不及時,不詳細。
2 防范措施
2.1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學習,加強院前急救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科室要經常組織職工反復學習有關法律法規,《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制度,職責、技術操作常規等,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
2.2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強理論技能培訓 我科屬于綜合性外科,肩負著神經外科和骨外科病人的搶救及治療工作,同時肩負著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工作,救死扶傷,防病救災是我們的職責和義務。作為急救人員,首先要有敬業精神,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護士應具備相應的綜合醫學理論知識和現場救治的基本技能。定期對護士進行培訓和考核,提高現場急救能力及服務質量。
2.3強化服務意識,體現人性化服務 規范出診人員的儀表和言行舉止,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感,我科工作人員除每天應對大量的住院病人外,還肩負出診任務,有的時候一天要出幾趟,甚至有時一整天都在車上,飲食、休息無規律、身心疲勞,有時還受患者家屬的情緒干擾。此時此刻還需理解患者家屬心理上的焦急和救治疾病的迫切心情,避免因言語不當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2.4強化風險意識,履行告知義務 對病情危重,不宜轉運者,告知家屬,征得同意簽字后方可接診,轉運過程中做好病情的觀察及護理記錄的書寫。醫療行為本身是一種特殊性質的行為,具有緊急搶救性、高技術性、結果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而院前急救面對的是病情復雜多變,危重、年齡不一、文化層次及社會背景不同的各種疾患人群,其病情變化中交織著多種因素,稍有疏忽,可能鑄成大錯[1]。院前急救人員應認識到工作的高風險性,對危重患者的病情變化要有預見性,完善急救流程。定期對科室醫護人員培訓《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知識,增強風險意識。
2.5規范護理文書,重視院前急救護理文書的書寫 在完成急救任務的基礎上,準確、及時地書寫院前護理記錄,記錄到達現場時間、上車時間、到醫院時間、搶救措施實施時間、內容,包括生命體征、病情變化及執行醫囑的時間,使記錄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2]。
2.6加強救護車管理 救護車應保持完好的備用狀態,物品、儀器、藥品準備齊全充分完好,每班認真交接,定人、定期檢查,排除安全隱患確保急救。
2.7加強組織協調,注意各專業協作 遇重大事故,突發事件及糾紛苗頭要及時上報主管領導,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預防勢態擴大。
總之,院前急救緊急,病情復雜嚴重,環境條件差,圍觀人員多,對醫務人員要求高,患者及家屬情緒波動大,容易引起醫療糾紛。在急救中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積極爭取救治時間,注意言行舉止,提高急救技術,認真做好各種記錄及留下各種證據是預防醫療糾紛最有力的措施。
參 考 文 獻
篇8
【關鍵詞】 院前急救;急診醫學;風險因素;防范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護理制度改革不斷深入,人民對院前急救的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醫務工作者意識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急迫性、技術性與法律性。院前急救作為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首要環節,急救護理的對象通常具有多病種、多學科、病情變化快、工作環境差等特點,要在第一時間及時發現威脅患者生命的隱患,利用有限資料在短時間內做出臨床決策,存在很大風險。因此,全面研究分析院前急救護理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減少或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有利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1 院前急救護理的特點
1.1 病情急及突發性 院前醫護人員在急救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著時間緊迫、病情緊急等情況[1]。而院前急救對象多為人們預料之外或始料不及的突發性、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急癥創傷、中毒、災難事故中出現的傷員或患者;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搶救而突發產生的護理風險更加難以預測識別,護理風險隨時可能突然發生,甚至措手不及、難以防范。
1.2 病種涉及多學科 院前急救的患者涉及醫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尤其在發生重大事故進行現場救護時,患者病情復雜,涉及多個學科[2],這是院前急救十分重要的特點,要求救護人員掌握全科醫療急救知識和技能,自然地應對各種急診患者。
1.3 急救環境不穩定 院前急救現場復雜多變,傷員多在家里、公共場所、路邊、工地等事故現場,現場環境往往光線暗淡、空間較小或是人群擁雜的馬路上,將患者抬上救護車后車輛震動和馬達噪聲等原因,都會使護理工作執行起來難度加大,所以要求醫護人員具備較高的急救技能和熟練的技術水平。
1.4 感染幾率高 院前急救的對象大多數是突發事件,往往病員量大、病情復雜、危重[3],在急救中往往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則,常常會因為采取緊急措施而忽視無菌操作,繼發性感染等問題,一些侵襲性操作,破壞機體的正常防御功能,導致傷口感染,但因條件有限無法徹底清創。而作為轉運主要工具的救護車空間小,每天接送不同病種患者易被患者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污染,加之出診任務繁重,難以對救護車進行完全、徹底消毒處理,也易致患者感染[4]。
2 院前急救護理風險分類及產生原因
2.1 接警時常見的風險 值班護士接聽電話不及時、不詳細或者服務態度差,如語調生硬、未詢問清楚病情、發病地址、傷病員數量等;對現場沒有進行確切的評估;地方方言不熟悉難聽懂;
2.2 現場急救護理風險 儀器儲備電能不足;急救車上藥品、物品配備有限;護士責任心不強,交接班時未認真檢查;部分護理人員急救護理技術不熟練、專業知識不全面、搶救流程不熟悉、應急配合能力差,易引發延誤搶救時機的護理缺陷;現場環境惡劣,暴露患者不充分,評估不全面,救護措施不當;在現場急救時,靜脈穿刺難度大,護士精神緊張、動作慌亂、導致穿刺失敗,引起患者家屬不滿;與患者及家屬缺乏溝通,未及時履行告知義務導致在轉運過程中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患方對搶救預后毫無心里準備,一旦出現不滿意的結果將引發醫患糾紛。
2.3 轉運途中的護理風險 ①轉運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5]:如道路顛簸,對患者未做妥善固定,或由于意外情況緊急剎車制動等從而醫源性的導致患者意外受傷或加重損傷;②脊柱外傷患者搬運或固定不當,途中顛簸造成繼發傷;輸液和輸氧管道脫落、氣管導管脫出,引起患者病情變化[6],增加了患者疾病危險性的風險;③部分院前急救人員及家屬有轉運越快越好概念,未經初步現場救治,病情未相對緩解,倉促轉運,致疾病惡化[7];
2.4 護理文件書寫的風險 ①記錄時間與治療時間不一致。院前急救患者的急救治療護理在現場和轉運途中進行,護士忙于完成護理工作而無暇顧及急救護理記錄;②家屬知情記錄不全。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病情急、危、重,護士易忽視告知家屬病情以及轉運途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患者出現意外導致家屬誤解;③護理文件記錄不詳細,關鍵的陽性體征遺漏;搶救記錄書寫不規范,過于簡單,記錄不詳細,未及時記錄所用搶救藥物,未測量體溫等。
2.5 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醫療傳統習慣使護理工作處于只重視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而對臨床潛在的法律問題認識不足,缺乏法律知識,不了解護患間存在的法律責任。
3 院前急救護理的規范化管理及防范措施
3.1 加快院前急救體系建設 院前急救系統是集醫療性、社會性相統一的緊密救助體系,是防范院前急救風險的物質保障。加強急救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急救通訊網絡建設,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是急救工作的基本保證;充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加快建設急救站,有效縮短急救半徑,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以保證急救醫療技術水平和質量;加強管理,規范院前急救市場。
3.2 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①加強專業理論學習: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專業理論的繼續學習,管理者應鼓勵護士參加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②急救操作技能:加強急救操作技術的培訓及考核,提高急救操作技能;加強搶救設備使用及保養的培訓考核,熟練使用各種車載搶救設備及儀器。③重視護患交流:強化護理過程中的服務意識,重視護患交流,文明用語,把護患交流作為護理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強化治療性溝通,治療操作前嚴格履行告知義務,操作時主動與患者交流,使用通俗語言,給患者適時關懷和鼓勵,通過護士良好的態度、語言、行為有意識地影響患者的感受和認識。④落實告知簽字制度:院前急救相對于院內搶救而言具有以下特點:情況更為緊急,現場搶救條件差,缺乏客觀資料,患者和家屬缺乏思想準備,救護人員體力消耗大等。故對醫護人員素質的要求更高,除肯有嫻熟的急救技術外,還要對病情作為科學評估,最后作出是就地搶救或轉運到附近醫院或是上級醫院的決定,對不能搬運的患者要向家屬交待患者的病情和搬運過程中的危險,待家屬簽字同意之后才可以轉運[8]。
3.3 建立通訊調度員管理制度 固定人員24 h輪流值班,急救電話做到專線專用,隨時檢查網絡情況,保持急救電話24 h通暢;熟悉掌握全市的地形、交通路線及區域標志性建筑,為行車提供最佳路線;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對當班的醫、護、駕人員情況及車輛狀況,做到心中有數,迅速準確調度;規范文明用語,回答問題措施嚴謹,認真詢問呼救信息,做好記錄;接聽重大突發事件電話后及時上報,以便迅速組織后備急救力量。
3.4 規范院前急救護理文件書寫 護理記錄是臨床實際工作的總結,也是醫療糾紛處理中的有力證據,要做好隨車記錄。組織護士認真學習新的醫療文書書寫規范,同時加強相關值班人員的溝通,注意各項記錄的同步性。完善患者轉院后各項工作,做到無縫交接。
3.5 合理安排護理人力資源 院前急救護理工作隨機性強、任務重及環境差等特點,院前急救護理工作對護士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需要醫院在完善院前急救護理的過程中能夠按照出診護士的業務熟練程度來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同時對排班模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對以往工作負荷大的三班制,增加一組以緩解其工作壓力,使護士的超負荷工作現狀得到改善,以此提高急救效率。
3.6 加強法律法規教育 加強護士法律知識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隱患有效手段,因此,護士要有針對性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使每們護士學法、知法、守法,牢記樹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護的觀念。面對特殊急救現場和某些特殊救護對象,護士要有快速應變能力,做好自我保護。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隱私權,病情危重時向家屬說明并落實知情簽字制度。
4 討論
院前急救護理風險高、責任大,通過對院前急救過程中的發現的風險因素進行有效防范,是保證院前急救護理質量和提高患者滿意度的有效措施,不僅能從根本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與醫院間的糾紛。除此以外,在完善的過程中,醫院管理人員還應制定出科學的管理制度,將其落實到院前急救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任務。
參 考 文 獻
[1] 葉靜.院前急救護理風險防范.護理與康復,2010,09(12):1029-1031.
[2] 李秀英.淺談院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護理研究,2007,21(7):634-635.
[3] 何秀鳳.基層醫院院前急救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護理研究,2005,19(6):545-546.
[4] 于小杰.院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醫學信息,2011,24(12):591-592.
[5] 李燕.院前急救中長途轉運患者的護理體會.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16):2042.
[6] 李患禮,陳瑤.急診與醫療糾紛.世界急危重病醫學雜志,2006,3(3):1224.
篇9
【關鍵詞】院前急救;指揮調度;
【中圖分類號】R197.3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2)10-0026-02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是否完善與及院前急救水平、指揮調度質量是衡量一個地區急診急救工作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標。隨著我州的不斷發展,院前急救需求也逐年增長,本文通過涼山彝族自治州2005年—2011年“120”指揮調度信息進行分析,為不斷完善我州院前急救體系的建設,提高指揮調度質量和我州院前急救工作的整體水平,更好地為少數民族地區廣大病員服務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涼山彝族自治州緊急救援中心2005年—2011年有效呼叫“120”的指揮調度信息
1.2方法:對我州7年間院前急救發展情況、呼救病種構成、呼叫出車月、日高峰時段進行分析
1.3統計學方法:使用Excel和安克“120”指揮調度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涼山彝族自治州總面積6.04萬平方公里,轄17個縣市,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人口487萬,其中彝族人口244萬、占50.1%[1],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自2005年—2011年全州有效出診117338次,急救傷病員123608人。
2.2院前急救發展情況:七年來有效出診117338次,急救傷病員123608人次。年有效出診趟次平均增長率為8.73%,平均發展率為108.73%。年急救病員人數平均增長率為6.73%,平均發展率為106.73%,見表1 (P
表1涼山州2005—2011年院前急救發展情況統計表
Table 1Statistical table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situation in the state of LiangShan from 2005 to 2011
年度出診趟次較上年增長率急救病員數較上年增長率200512510 14200 2006136509.11%146333.05%20071566314.75%1663113.65%20081786914.08%1867112.27%2009181101.35%190171.85%2010189804.80%195873.00%2011205568.30%208696.54%合計117338 123608平均增長率 8.73% 6.73%平均發展率 108.73% 106.73%2.3呼救病種構成: 呼救病種構成前三類依次為:交通傷(33.27%)、除交通傷外的創傷(25.44%)、內科疾病(22.60%),見表2 (P
2.4呼叫出車月、日高峰分布:呼叫出車月高峰依次為:12、11、8月,低谷依次為:4、2、6月,見表3 (P
表2涼山州2005年—2011年院前急救病種統計表
Table 2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tatistical table in the state of LiangShan from 2005 to 2011
病種 病員人數構成比(%)內 科2793522.60%除交通傷外的創傷3144625.44%婦產科90237.30%交通傷4112533.27%中 毒89377.23%兒 科23981.94%其 它27442.22%合 計123608100.00%表3涼山州2005—2011年按月份統計出車情況表
Table 3 Monthly statistics dispatch table in the state of LiangShan from 2005 to 2011
月 份出診趟次構成比(%)一月100898.60%二月90937.75%三月92257.86%四月89957.67%五月94218.03%六月91447.79%七月99518.48%八月101428.64%九月98298.38%十月100028.52%十一月103838.85%十二月110649.43%合計117338100.00%表4涼山州2005年—2011年按時刻統計出車情況表
統計資料顯示,7年來我州院前急救有效出車趟次和急救病員人次逐年增加,年出診趟次平均增長率為8.73%,平均發展率為108.73%。年急救病員人數平均增長率為6.73%,平均發展率為106.73%。這說明:①隨著我州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②涼山州緊急救援中心及相關“120”網絡醫療機構對“120”的重要性和院前急救知識的大力宣傳、普及,我州人民對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意識逐步增強。③得益于我州建立了比較完善的“120”院前急救機制[2]。
就院前急救呼救病種構成來看前三類依次為:交通傷(33.27%)、除交通傷外的創傷(25.44%)、內科疾病(22.60%)。可見我州以車禍為主的創傷高居第一位(58.71%),與國內報道基本一致[2, 4,5,6]是危害我州人民健康的第一大因素,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為:①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山區地區,山高、路陡,道路狀況相對較差。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交通工具廣泛應用的同時部分民眾在使用交通工具時安全意識缺乏存在疲勞駕駛、超載、無證駕駛、酒駕等情況。③部分民眾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安全意識缺乏、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④酒后突發安全事件和治安事件中的打架斗毆等[3]有所增加。因此,應加強我州的城鄉道路建設,改進通行狀況;加強我州民眾交通安全認識以及安全生產和生活的相關知識教育,從而提高我州民眾遵守交通規則以及自我防范、自我保護能力;“120”網絡醫療機構應加強針對創傷的急救物資、人員準備,加強創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學習,規范急救技術和流程,從而建立一支裝備精良、技術過硬的院前急救隊伍。
就呼叫出車月、日高峰分布來看呼叫出車月高峰依次為:12、11、8月,低谷依次為:4、2、6月。這是由于①11、8月是我彝族自治州的傳統節日彝族年和火把節大假期間外來旅游人員和出行民眾較多,交通擁堵,交通事故頻發以及假日綜合征導致各類疾病發病率增加有關。②12、8月是一年中相對較冷和較熱的季節。氣候因素導致各類疾病發病率增加同時駕駛員易疲勞、道路通行情況差(結冰、下雨導致道路濕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發生率[5]。③我州農業人口比例占總人口的86%以上[1],12、11、8月份系農閑季節廣大農民朋友慢性病就診、外出活動、打工的意愿增強,而4、2、6系農忙季節廣大農民朋友慢性病就診、外出活動、打工的意愿下降。呼叫出車日高峰時段為16時—02時、低谷時段為02時—06時。這與我州人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時間規律一致。因此應按照呼叫出車月、日高峰分布特點適當調整 “120”指揮調度平臺、各醫療機構的院前和院內急救資源配置,如:彈性增減“120”指揮平臺調度人員、院前急救人員、急救車輛及急救物資,以適應院前急救之需要[6]。
院前急救工作隨機性強、情況緊急、工作環境差、病種多樣、急救藥品及設備有限、急救人員勞動強度大、治療主要以對癥為主。應根據這些情況結合我州院前急救工作的自身特點不斷完善院前急救體系的建設,合理布局急救網點、急救資源,急救人員,加強急救從業人員培訓。從而縮短院前急救反映時間、快速啟動應急救援工作,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應急急救能力、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少數民族地區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涼山州政府信息網 http:∥
[2]彭重力.重慶市主城區120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9,18(7):689-691.
[3]吳群召.基層醫院院前急救疾病譜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6,9(4):319.
[4]曾量波,梁子敬,黃力,等.廣州市中心城區院前急救狀況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16):1359.
篇10
[關鍵詞] 腦出血;院前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2(a)-176-02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influence to prognosis
CHENG Limei, HU Zichun*, LIU Xianl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influence to prognosis. Methods: 120 case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8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and 52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not receiv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The time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after first onset and the mortality during in-hospital peri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MBI and FMA were used to evaluate ADL and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ime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after first onse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6.28±10.35)min vs (71.92±19.27)min, P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腦卒中為神經系統的常見病,目前我國每年因腦卒中死亡的患者例數已經超過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度過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生活質量[1]。而腦出血患者的肢體癱瘓程度更為嚴重,往往超過腦梗死患者。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時間窗為6 h以內,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對于減少患者的傷殘率、病死率以及改善預后至關重要。為探討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出血患者的應用及對預后的影響,筆者對12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護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為觀察組,選擇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醫學學術會議制訂的腦出血診斷標準[2],且均經頭顱CT或MRI證實。6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44例,女24例;年齡39~82歲,平均(62.18±9.28)歲;患者從發病到呼救時間為7~180 min,平均(53.29±7.27)min。5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6例,女16例;年齡38~80歲,平均(61.95±9.02)歲;患者從發病到呼救時間為5~176 min,平均(52.91±6.93)min。兩組患者在發病年齡、性別、出血量及呼救時間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未實施院前急救護理,由家屬或目擊者將患者送入院。觀察組患者接受系統的院前護理程序,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1 急救電話指導 接到呼救電話后,迅速通知急救人員攜帶物品立即出診。通過電話中目擊者提示的患者性別、年齡及臨床癥狀等信息初步判斷病情。對于清醒者,囑其不要緊張,囑目擊者不能隨意搬動患者。對于昏迷者,囑目擊者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并清理口中嘔吐物,剪開頸部緊身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暢。
1.2.2 現場急救 ①迅速評估病情: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神經系統體征、瞳孔、意識及血壓等評估病情,確定護理措施。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清理口腔內的分泌物或嘔吐物,減低呼吸道阻塞或吸入異物的危險。出現舌后墜者應用舌鉗將舌體拉出口外,并在口腔內放置口咽通氣管。嚴重呼吸道阻塞者應現場進行氣管插管,連接簡易呼吸機輔助呼吸。③迅速建立靜脈通道: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可確保急救藥物早期應用,盡量選用靜脈留置針,這樣既可避免因改變或患者躁動導致針頭刺破血管,又可保證治療藥物的快速輸入。對有顱內高壓癥狀者,應及時使用降低顱內壓藥物,給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靜脈輸注及速尿20 mg靜脈注射。
1.2.3 安全轉送患者 患者經急救處理后,應及時安全地進行轉送,轉運過程密切監護患者病情,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確保各種導管及輸液管通暢。同時提前與醫院相關科室聯系,以開放綠色通道,做好急診輔助檢查及搶救準備。
1.3 評估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接受正規治療時間、住院期間病死率。并于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運動功能評定肢體運動功能。①FMA運動功能評定:正常為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接受正規治療時間、住院期間病死率比較
68例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死亡7例(10.3%),52例對照組患者死亡10例(19.2%)。觀察組接受正規治療時間、住院期間病死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接受正規治療時間、住院期間病死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
2.2 兩組治療后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及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及FMA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及FMA評分比較(x±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
3 討論
本組結果顯示:經院前急救護理程序后,觀察組患者病死率、出院后肢體恢復情況及生活自理能力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腦出血發生后6 h內血腫擴大的幾率最高,至24 h后血腫擴大的可能性極小。因此早期有效的干預措施對于防止血腫擴大、減輕腦損傷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我院建立了一套合理、程序化、操作性強的院前急救護理程序,從呼救電話開始即進入搶救程序。在醫護人員未到達現場時,通過電話使患者家屬也提前參與到患者的急救中來,避免了“誤吸”導致的窒息、不合適宜的搬動等錯誤處置,為進一步的治療提供了機會和保障。快速準確的病情判斷是搶救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到達現場后醫護人員對病情的評估與搶救同時進行,為提高搶救率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在運送途中對患者密切監護并進行各種治療措施,同時提前與醫院相關科室聯系,開辟綠色通道,縮短了救護患者的時間。
為了更好地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加強急救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及通訊網絡建設,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是確保急救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②院前急救對護理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人員的素質和數量必須要有充足的保證[5-6]。急診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臨床經驗、技術水平和組織能力。③制訂規范的急診護理交接的管理制度,使護理人員認識到急救護理的重要性,應當做到有規章制度、有交接流程、有交接內容[7]。④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急救護理知識,并堅持定時對護士進行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心電監護、靜脈留置針穿刺等急救護理操作培訓和考核。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7.
[2] 中華神經科學會.腦血管疾病分類(1995)-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外科,1996,74(5):281-283.
[3] 張桂芳,王艷.腦梗死致肢體功能障礙的早期康復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120-121.
[4] 楊微,李歡利.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的效果[J].護理雜志,2011,28(4B):26-31.
[5] 陳玉琴,萬水蘭.院前急救護理之隱患及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07,4(34):84-86.
[6] 張靜.院前急救和運轉改良流程在急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J].內科,2010,5(5):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