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智能建造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2-18 17:3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智能建造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智能建造的認識

篇1

關鍵字:智能建筑

大勢所趨,就是指20世紀中葉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特別是電子技術,尤其是在微電子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對有數千年歷史的建筑行業形成重大的改革性影響。它使建筑不僅是一個遮風擋雨,保暖防寒的庇護所,進而使建筑物成為一個有感覺、能反應、能傳遞信息、能判斷決策,特別是能適應各種變化條件的一個安全,高效,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保證這些設備系統的運行安全可靠。而且,由于科技的不斷發展,智能建筑的內涵在不斷地發展,賦與建筑的新功能也在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之中。所以,我們說:智能建筑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人心所向,也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業已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漸這些科技為建筑提供的新功能,融合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中,許多設施和系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這些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人們的需求又進一步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中的科技含量在增加,對科技的要求愈來愈高,愈來愈迫切。而智能建筑正是滿足了信息時代人們對建筑的要求,所以說:智能建筑的發展是人心所向。

現在公認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樓是1984年出現在美國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廣場,這是一棟38層的辦公建筑,原來就有比較好的建筑設備系統,例如,較早地應用了數字程控交換機;辦公自動化機器的集中使用;設置計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動監控等。

這些設備系統應當說都不是什么特別新的東西。但是,就當時來說,將通信系統集成后引進來。承擔工程總體設計和安裝的UTBS公司,不僅承擔了工程項目,而且在項目完成之后成為這些系統的二包,即從業主手中將系統總體包下來,再轉租給最終的使用者。在租出的過程中UTBS向最終用戶提供了一些增值服務。例如它在提供通訊服務中提供股票信息服務等。這樣,最終的使用者不必自己去投資建設自己的通訊系統,只要向UTBS租用所需的設備和服務就行了。這樣一來,形成了一種對設備系統使用的所謂“承租人分攤制度(STS)"。這種制度促進了智能大廈的建設和發展,而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這個名詞,也就突破了傳統建筑的遮風擋l:14、保溫防寒功能,增加了傳遞和處理信息的智慧功能。這樣的一條發展道路,大體上也就規范了歐洲智能建筑后來發展的道路。

在美國以后,日本很快跟上來,但走的是另外一條路。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東京本田青山大廈和NTT品川大廈等大體上都是大公司建造的自用辦公大樓。因此,對其設備自動化,通訊網絡的建設等就更有針對性。由于目的明確,所以在大樓建設中同時將其內部的辦公網絡(0A)系統以及相應的應用系統一起建設起來。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我們后來所說的智能建筑的“3A"體系,所謂“BA,0A,CA”就是這么來的。日本最早的一批智能大樓也就是這么起來的。多數是一些大公司,特別是大型電子公司,如NEC、N17、松下、三井、東芝等辦公大樓,它們具有很完善的設備系統,設備與建筑設計配合融洽。這些大公司建設這些系統主要是為了自己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是為了改善企業形象。

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風靡全球,這主要是由于電子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在計算機、通訊、控制三,項技術在樓宇自動化,通訊網絡以及它們的系統集成方面有了飛躍的發展。無論從硬件、軟件到集成技術都有顯著的進步。加以90年代初期,國際互聯網(因特網)在全世界迅速普及和應用,人們對建筑功能的要求愈來愈高,同時高新科技能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適,更便捷方便的環境。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電腦的進入家庭以及互聯網的聯系千家萬戶。隨之,智能化的住宅和網絡化的小區也提到日程上來。一個蓬蓬勃勃地建筑智能化的普及業已在全球形成。

智能建筑這個概念進入中國的技術領域并不晚,大體上在80年代中以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就曾進行了“智能化辦公大樓可行性研究”,對智能辦公樓的發展進行了探討。在此期間,一些報刊上亦曾出現了一些介紹智能建筑的論文。80年代后兒年出現了較早的一批智能設施和系統較為完備的建筑物。盡管那時在一些建筑中已有了一些功能先進的系統,但由于當時“智能建筑”這個名詞還未風行。很少有人叫它們為“智能建筑”。中國大陸上“智能建筑,,的真正的普及和推廣是在1992年改革開放大潮中。當時,風起云涌的形勢發展,以及,由此興起的房地產熱潮。隨著一大批高標準辦公樓項H的提出,伴隨著的是一系列先進的設施和系統以及它們的開發技術。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號的是房地產開發商,他們并不真懂得智能建筑,而更多地看到的是在這個標簽下可以為他的房地產商品大大增值;另一個最早進入這個市場的是系統集成商,他們多半原來是搞通信或是承擔網絡工程的,從做網絡轉向專門做綜合布線,本是順理成章的事,無需贅言。但是,他們進入建筑市場,卻對建筑行業缺乏了解。

但是,在“智能建筑”突然起飛的時候,建筑事業的主力軍,即建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安裝兩支隊伍卻顯得技術準備不足。盡管其中某些設備系統原本就是他們的專長,如空調,照明等,但在新的要求下也不免措手不及。此時,行業中的一些先知先覺者為了規范市場,統一認識,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訂“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問題,此標準在1996年作為上海市的地方標準出臺。它根據各類工程的作用和功能、管理要求以及工程建筑的投資標準,對智能建筑劃為三級,各級智能建筑均制定了功能要求和不同的設施標準。這一標準盡管其本身尚有不盡完備之處,但它對全國智能建筑的推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對不同需求的智能型建筑按不同要求分成不同的檔次,以便于業主及設計人員針對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設備標準,由此,規范了智能建筑的技術市場;另一方面,這一標準的頒布,大體上指明了智能建筑應當具備的內涵和適當的深度,這樣,使得業界人士,特別是對于技術人員來說提供了一個急起直追的目標。

在這短短幾年中,國內建造了大量高標準的高樓大廈,僅以上海浦東新區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層以上高樓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至1996年間建造了20層以上的高樓有497座,總計約1062萬m2。自上海一地可以看到全國,尤其是智能建筑興起于沿海特區和北京。但迅速向內地推廣,不僅在武漢、西安等大城市出現了智能建筑,即在烏魯木齊這樣遠離沿海的西才七邊險也建造了智能大廈。如此巨大的建造工程量,形成了一個廣大和具有無窮潛力的市場,同時,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出一支宏大的中國技術群體。這支技術隊伍不僅存在于設計院和安裝公司以及系統集成企業之中,同時,也存在于紛紛進入市場的國外企業中的中國技術人員之中。這是一支訓練有素和技術素質很高的力量,足以勝任相當先進和復雜的智能建筑技術要求。

智能建筑在短短的幾年里突然起飛造成了無限商機。正象一切新生事物進入市場所出現的必然的現象一樣,技術準備不足、市場暫時混亂、其中尤以管理上的滯后更為突出。由政府出面轄頓市場、規范業界行為已成為當務之急。因為,盡管在這種新興市場上,某些早期的混亂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如果不加治理放任自流的話,它就將影響到這項新技術本身的健康發展。罄理的日的就是使無序的市場變成有序。

為此,建設部在1997年10月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在這一規定中:界定了有關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主管部門是國家建設部,具體的工程項目的設計部門應是本工程的設計總體負責機構,設計負責人應對工程總體(包括智能化系統工程)負全面責任。規定了任何智能建筑工程應在力:項時就應將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要求提出,經批準立項之后,即作為設計要求下達到設計單位進行設計。承包分項的系統集成商應在工程總體設計的指導下進行本系統的細化設計。系統集成商除系統的細化設計之外還要承擔設備安裝、調試、用戶培訓!|以及交工后的維護服務等一系列工作。規定還指出智能建筑在竣工和正常運轉一段時間后要進行評估。評估為優秀者要進行獎勵。這個管理規定應當說是政府關于智能建筑管理的第一個總令。對于罄頓市場和規范業界行為起了很好的作用。此后。在1998年10月又頒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和系統集成專項資質管理暫行辦法》以及與之相應的《執業資質標準》兩個法令。這兩個法令規定了承擔智能建筑設計和系統集成的資格,實際上是個市場準入的標準,它將排斥一切不符標準、不具實力、沒有業績的不合格企業進入市場。確保市場的秩序和產品的質量。目前,資質的申報工作,業已開始運作。

這只是由政府頌布的兩個全行業的管理規定,這不過只是開始,目前已著手編制全國性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其他相關的標準和規范也將陸續訂入計劃,陸續進行編制。使得這一行業逐漸走向健康有序。1998年6月在建設部勘察設計司領導下成為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專家委員會,協助政府進行一些行業管理和推進智能建筑事業的工作。

智能建筑的另一特點是橫跨多個行業,例如涉及郵電、消防、安保、廣播電視、計算機、自動控制、公共衛生等部門,進行行業管理就必須與這些相關部門進行協調,除了必須遵守有關的專業規定外,還必須在若干跨行業的管理問題上加強聯絡和協商,制定跨部門的管理規定,共同探討發展的課題,促進行業的進步。

面對信息時代,智能建筑的發展必然性己廣泛地被業界人仕所矚目,對此方面知識和技術的渴望和追求已成為業界人士的共識,目前國內由各種機構舉辦的智能建筑培訓班為數甚多,少者數十人,多者上百人,涉及到各種行業和各種層次的技術人員、業主、管理人員等等,足見大家對此方面要求之迫切。由于對辦班條件并無嚴格規定,因此,在眾多的培訓班中難免良莽莠不齊,如何提高辦班質量是一重要課題。

智能建筑物的類型,早期以辦公樓(包括自用的辦公樓及出租的辦公樓)和旅館酒店為主,后來建造了一批綜合辦公樓(即指在一幢大樓兼有辦公及酒店兩種功能,有時底層還開辟為商場的多功能大樓)。在此期間,亦建造了一些設施完備,系統齊全的智能型醫院、機場航站樓、大型火車站、博物館、展覽館、體育館、以及專業性很強的如郵電樞紐,電力調度中心,天然氣調配中心,銀行等等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別令人注意的是近兒年智能住宅及智能小區的發展。

智能住宅及智能小區問題的提出還是近兩三年的事,其背景除了當前家庭中家用電器數量和品種的日益增多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電視、電話的普及,計算機的進入家庭以及網絡的開通。另外,智能家庭及網絡社區的若干產品進入市場也促進了這一發展。但相對智能辦公樓而言,智能住宅和小區究屬開始起步階段,目前,從報導上看,號稱“智能小區,''''的建設項H不下30個,未見報導的試點可能還有。隨著近兒年和今后一個時期,住宅建設將是國家投資和建設的黃點這一前提下,智能住宅與小區的建設將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這一趨勢業已形成。但住宅建設與辦公樓建設最大的區別在于,智能辦公樓一般是業主一次投資,只要財力殷實,盡可選擇最先進的產品、最高級的設備。但住宅和小區建設就不能這樣,它量大面廣,直接面向普通百姓,故此必須考慮到若通住戶的經濟承受能力。所以,在此方面設備的國產化問題就更為突出。而且,在網絡聯通之后,住戶更多著眼在網絡所提供的實用功能。也就是說智能住宅和小區的建設絕不僅是其硬件的設置,如社區布線、接入網、節點建設等等。還要注意到網絡接通后的信息源建設和提供的服務功能建設(網上購物、網上醫療與保健咨詢、網上教育、生活顧問等)。實際上,從發展遠景上看網絡建設的前途無限光明。它為不久的將來可能實現的家庭辦公打下基礎,那將是改變人們生活模式的章大舉措。如果,把信息高速公路網作為一項全民的工程來看,那么,我們的智能辦公樓和智能住宅都只是這個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點建設,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當前,中國的智能住宅建設方興未艾,充滿著無限生機。

智能建筑的大規模建造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此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方面的工作在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以及企業的研發機構中默默地進行著,企業與院校,企業與研究機構的聯合開發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自辦企業,這兩種方式都加速了將研發成果盡快地變成產品,這種工作包括了軟件和硬件的開發研制,若干成果業己應用于工程之中。例如,近兩年,在控制技術上,先進的L0NW0RK開放系統的開發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視,它已試圖應用于多個應用領域,如空調、消防、防盜、門禁、電梯等方面。一些產品已進入市場。但是,就L0NW0RK系統來說,目前尚屬小規模的應用,開發者也多屬中小企業,大規模、大范圍的實踐尚有待時機。其他方面的技術研究和開發工作也在進行,不僅成果甚多而且研發范圍也在擴大。某些外國企業也在尋求和正在與中國的科技力量合作,利用中國的力量推動他們產品的發展和改進,由此,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研發力量的提高與成長。

由于中國智能建筑的市場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均為世界之最。所以世界上此方面的著名品牌產品兒乎已全部進入中國市場之中,無論樓宇自動控制系統,綜合布線系統,消防系統,安保系統,通信系統,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車管系統等,均已成為外國名牌產品角逐的天下,國產的設備和系統力量十分微弱。因此,如何培植國產品牌與國際名牌產品一爭高下,也是當前一個突出的問題。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實力,同時也要有一定政策的支持,形成自己的精品市場。總而言之,在這么大的智能建筑市場面前,國產品牌不能沒有一席之地。

但在系統集成市場上則是另一番景象。除少數國際上著名大企業從事系統集成工程的業務以外,絕大多數的是中國的企業。通過兒年的鍛煉,有一些中方企業已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人才與裝備),資金殷實,信譽良好,業績突出的中型和中型以上的企業。他們是今后國產化設備與系統集成的希望所在。

篇2

關鍵詞:船舶企業現狀;安全教育;分析與對策

與其他企業相比較,船舶企業85%以上的工程都采取外包的方式進行生產。船舶建造的從業人員除高級技工外,更多的是來自偏遠地區的農民工。在行業劃分方面,船舶建造屬于“高危”行業。其作業環境復雜,作業強度大、周期長,易發生事故。農民工在進入船舶建造行業后,因接受、學習新事物的能力相對較差,使得船舶安全建造培訓面臨巨大挑戰。為了保證船舶建造行業安全可持續發展,對農民工進行安全培訓工作勢在必行。

一、培訓重要性研究

(一)培訓是企業收益的保證安全培訓從表面看都是資金的投入,短期內沒有任何回報,但就長遠而言,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之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違規操作引起的事故會導致企業資金損失,影響工期。進行安全培訓在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同時,更能推動生產流程的智能化。

(二)思想層面的重視安全培訓首先要在領導階層引進重視,才能保證在企業內部有效開展。在進行安全培訓教育時,領導層要身先士卒。領導層接受教育,從更深層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員工接受教育的經費等便有所保證。其次是管理層。管理層是培訓一般員工中的主力軍,接受教育培訓能夠提升其對事故的分析、把控能力。管理層從思想上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其培訓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被調動起來。最后是員工培訓。員工培訓最為重要的是思想認知。思想上對培訓重視起來,他們學習就會主動、認真。

二、安全教育培訓的基本情況

(一)行業對安全培訓認識不足船舶建造中大部分企業的領導對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重視,導致在整個行業領域中安全教育培訓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員工培訓時間不足,相關經費不到位使得大多數情況下安全教育都流于形式。

(二)培訓走過場,缺乏實用性船舶建造行業安全培訓面對的人群是企業新員工,培訓內容為公司教育、車間教育和班組教育。培訓內容籠統單一,結構劃分不合理,人員覆蓋面小。大多企業在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時采用的方式多為理論授課,沒有實操性。建造從業人員中的特殊工種缺少針對性的安全培訓導致整個安全培訓存在的意義不大。

(三)外包從業人員缺乏安全操作培訓船舶作業屬于“高危”作業,愿意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員大多為農民工。農民工文化水平整體偏低,想要通過簡單的幾節安全教育課程使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不現實。大多數企業對農民工安全操作不重視,往往為了趕工期,對農民工進行簡單的培訓后就讓他們單獨工作,使得違規事故多發,不安全系數進一步加大。

(四)安全教育機制設置不全面通常情況下,企業都有系統的安全教育工程、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卻往往忽略安全操作評價、考核機制的建立。實施培訓計劃可以使員工學到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機制不完善則導致員工的學習不扎實,對相關內容一知半解。建立完善的操作技能考核能夠調動員工對安全生產的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三、教育培訓改革

船舶業的迅速發展對相關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在安全操作培訓方面的投入也進一步加大。科技發展使得船舶制造相關設備更新換代,安全操作技術重要性進一步突顯。加大對技術操作培訓投入,在短時間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是企業快速適應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加大技能培訓投資科技進步使得相關生產設備更加智能化,技術人員的操作要求則進一步提升。面對接受能力較差的農民工,企業在技能投資方面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培訓方式與內容要更具實用性。如:電焊工技能培訓可以分為崗前培訓與上崗后培訓。崗前培訓的要求是員工能夠取得三類焊工的從業資格證。上崗后培訓指他們步入工作崗位后繼續強化技能,由三類焊工向中高級焊工方向靠攏。船舶建造整個流程的工種非常多,不同工種的安全培訓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安全培訓要分門別類,即針對不同的工種制定不同的培訓方法,不同教育層次的工人相關培訓內容與方法也應有所區分。

(二)采取多元化培訓方式船舶建造企業在安全培訓方面除自我經驗總結外,更要多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企業可以聘請國外的專家對高級技師進行授課,或聘請他們在企業內部擔任技術指導等,以促進內部發展。內部培訓方面,可以多舉辦調動員工學習積極性的知識競賽等活動,也可以與同類型企業進行技能比拼,以求共同前進。

(三)培訓更具實用性安全教育培訓最忌理論豐富,實操為零。安全培訓課程可以在生產車間進行,以實際操作帶動理論講授,使整個授課清晰、直觀。檢驗員工學習成果方面,建立操作考核機制,考核通過則給予獎勵,考核不通過則扣除一定薪資。這樣能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其從思想深處重視安全培訓,從而積極學習實踐。

四、結束語

船舶企業要適應社會發展,要使質量與數量都得到進一步提升,安全教育不可或缺。船舶企業安全教育培訓中存在著人員思想認識不足、培訓方法缺乏實用性等問題,只有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整個船舶行業的發展才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參考資料:

篇3

關鍵詞:未來建筑, 藝術化,傳統化,智能化 , 綠色建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and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esthetics has also had the quite big changes, this makes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spirit got change, also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 lot of new architectural concept so has come to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of. This article from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that people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Also analyzed i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faces problems such as population, land, water, pollution, energy and construction of mechanism and system, and so on. Our country is in today's economic transition, must pay much attention in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low carbon, to form a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to from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to analysi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o artificial environment, from people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relations to social ecology, city, agricultur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harmoniou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This is our direc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future architecture, art i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intelligent, green building

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建筑事業的快速發展,建筑學科越來越受到歡迎。建筑學即研究建筑物及其環境的科學,這一學科旨在總結人類建筑活動的經驗,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指導規劃與建筑設計,創造某種形體環境,其內容包括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要給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建筑藝術是建筑師賦予建筑物的靈魂,現代建筑中優秀藝術作品不斷涌現,如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法國埃菲爾鐵塔和中國國家體育館鳥巢等,這些建筑都給人類留下了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伴隨著人們對“綠色環境”的追求,倡導節約能源、可循環利用、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的“綠色建筑”登上了建筑舞臺。盡管是新時代的建筑,融入一些傳統的中國元素似乎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不斷進步的科技也將使建筑更加智能化,從而給人們提供更為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本文就建筑的藝術化、傳統化、智能化以及綠色生態化這四方面來展望一下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以便更好地發展建筑事業。

一、建筑要講究藝術性

雖然說建筑本身是要講究實用性的,但在實用性的基礎上再將其藝術化,這樣的建筑將會受到更大的歡迎。所謂建筑藝術,是指按照形式美的規律,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筑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它是通過建筑的形象表現出來的。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們建筑審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建筑形象包括客觀形象和審美形象。它的構成手法多樣,對人的感染力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與之相匹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紀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現莊嚴的公共建筑應使用對稱的建筑形式,因為這種形式給人端莊、雄偉、嚴肅的感覺。不僅建筑本身存在韻律,建筑之間也存在韻律。韻律是任何物體各要素重復出現所形成的一種特征,一個建筑物的大部分藝術效果就是依靠這些韻律關系的協調性、簡潔性來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間的韻律能夠賦予城市以音樂美、形象美,從而給城市的規劃注入了活力。信息時代的到來呼喚著新的空間和造型以體現其時代特征。因此,現代建筑師要突破傳統設計,從繪畫上吸收營養,使建筑在實用的基礎上更體現其藝術價值。

二、在建筑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得現代建筑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存在著弊病,而其中最大的弊病就是建筑設計與傳統文化的割裂。值得高興的是,隨著世界上文化多元性的發展和,建筑設計師們都已意識到把傳統文化融入到當代建筑設計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將建筑理念、設計技術、傳統文化三者相結合,才能使所設計出來的建筑物充滿長久的生命力。在中國現代的建筑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在地區建筑或民居建筑中融入傳統文化。民居的建設是一個國家、民族在傳統生活習俗上的真實反映。例如香山飯店的設計創作就是與當地的民居、園林建筑相關聯的。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民族眾多,各地的地理環境乃至人文環境都大相徑庭,形成的民居建筑特色也是各不相同的。設計師們在設計時就應該將各地的地域和文化特色融入其中。

二是在官式建筑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許多古建筑上的建筑設計都是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體現,成為當代建筑師模仿的對象,從而設計了一批官式建筑。例如大屋頂、拱形設計、飛檐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都被大量運用到建筑設計上。利用這些創作而成的建筑大多是成功的,其優勢就在于造價少卻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結合,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是模仿古代建筑,新興“歷史文化名城”。許多城市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會挖掘本地的歷史文化,一般是采用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來附會歷史,從而建造有關歷史的人文景觀或者是流傳中的景觀。通過這些“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同時也吸引更多的游客,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三、當代建筑設計應追求綠色環保

當今社會,鑒于人類面臨著迫在眉睫的環境危機,世界性的生態觀念和共識已逐步形成,綠色建筑的概念也逐漸流行開來。所謂綠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拆除、再利用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續發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詞,是實現“以人為本”中“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綠色建筑是發展低碳經濟、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必然要求。

綠色建筑的設計建造首先要從能源入手,建筑師在設計建造時應融入以下設計理念:1.盡可能地節約能源。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節能的通風、采暖和空調設備。比如,利用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改善室內的溫、濕環境;采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布置形式及總體布局,以減少通風、采暖和空調設備的使用時間。2.推廣應用綠色能源。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因地制宜,根據地域條件和用戶的功能使用特點,盡可能考慮使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和地冷等綠色可再生能源,以減少對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賴。3.設計上應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綠色建筑在設計、建造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建筑材料的選擇使用,盡量選用當地生產或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輕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如在規劃設計時同時考慮節約水資源的措施,在住宅小區內設置臟水收集處理系統,使水資源能合理循環利用。4.大力提倡回歸自然。綠色建筑外觀設計要盡可能與建筑周邊的環境相協調,建筑的形態、色彩、布局應與建筑所處環境相融合。盡量做到和諧一致、動靜互補,讓人們有回歸自然的感覺。總之,我國對于綠色建筑這一理念的認識日益完善,綠色意識已慢慢地從理想變成現實。

四、現代建筑不能缺少智能性

建筑的智能化是建筑設計師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今后的建筑設計必將是圍繞保護環境、節省資源、降低能耗而展開。建筑智能技術的發展要與生態建筑相結合,以實現建筑智能化。建筑智能技術是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的技術。比如日本開發成功的智能化主動質量阻尼技術,當地震發生時,建筑中的驅動器和控制系統會迅速改變建筑物內的阻尼物的質量,從而改變阻尼物的振動頻率,以此來抵消建筑物的震動。這就需要一些具有一種或數種功能的建筑材料——智能建材,如一些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動吸收和釋放熱量、水汽,能夠調節智能建筑的溫度和濕度的建材等。此外,光學纖維技術、納米技術、聲控技術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的技術等都是建設智能生態建筑的關鍵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技術日趨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智能建筑將被廣泛修建,這樣的建筑必將會受到廣大人們的歡迎。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審美標準、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建筑的要求也不再局限在使用功能上,更重在一種享受和可持續發展。所以,崇尚藝術、追求綠色和建筑智能化也就成為了建筑師們設計的主流思想。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設計理念,以更好地切合現代人對建筑的高要求、高標準。

作者姓名:陳宗任

篇4

關鍵詞:綠色生態住宅;健康;建設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97(2008)12-155-01

隨著綠色生態住宅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我國不少房產商順應潮流,紛紛打出了綠色住宅牌,但也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如單純追求高綠化率、一味追求低容積率、豪宅化、西洋風、自我封閉等等。然而如何定義綠色生態住宅?衡量標準究竟是什么?對這些問題認識不清。就無法把綠色生態住宅這種歷史潮流的必然選擇與急功近利的商業炒作區別開來。

一、什么是綠色生態住宅

真正的綠色生態住宅應該充分考慮氣候因素和場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勢等。盡可能利用天然熱源、冷源來實現采暖與降溫;充分利用自然通風來改善空氣質量、降溫、除濕。

二、綠色生態住宅的基本要素

如果說現代住宅是從空間的角度去關注人們的生活,那么綠色生態住宅則是在現代住宅的基礎上從更加宏觀的環境與資源的角度關注人類的生活。它不僅僅是建立一套獨立的住宅指標體系,而是要將住宅與環境、資源及人類的活動更加緊密地融為一體:不僅儀要注重空間的使用效率,而是要更加強調發揮環境和資源的效益。就其建造的基本要素而言,主要應體現以下六個方面。

1、規劃設計合理,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房間光照充足,通風良好。

2、房屋圍護結構要有較好的御寒、隔熱功能,門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規范要求。

3、供暖、制冷及炊燒等要盡量利用清潔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全年日照在2500小時以上的地區普遍安裝太陽能設備。

4、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給、排水系統普遍安裝節水器具,10萬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區,應當設置中水系統,排水實現深度凈化,達到二級環保規定指標。

5、室內裝修簡潔適用,化學污染和輻射要低于環保規定指標。

6、要有足夠的戶外活動空間,小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0%,無地面。

三、綠色生態住宅的類型

1、生態住宅類。主要提倡以藝術為本源,最大限度地開發生態住宅的藝術功能,把這類與藝術銜接的生態住宅當成藝術品去創造,去營造,使這類住宅無論從外部還是從內部看起來都是一件藝術品。

2、生態智能類。主要是以突出各種生態智能為特征,最大限度地發揮住宅的智能性。凡對人的居住能夠提供智能服務的可能裝置,都在適當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憑借想象和簡單的操作就可以達到一種特殊的享受。

3、其他類型。除以上2種外,還有生態宗教類、原始部落類、部分生態類、生態荒庭類住宅。

四、綠色生態住宅的特點

綠色生態住宅又稱“健康住宅”。生態住宅不只是綠化,而且,從規劃上看,生態小區的總體布局、單體空間組合、房屋構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節能措施、綠化系統以及生活服務配套的設計,都必須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態環境、生命質量為出發點和目標。另外,在具體設計上,注重綠化布局的層次、風格與建筑物要相互輝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補充融合。在房屋的建造上,則要考慮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需要,注重節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對自然空間和人際交往的需求。生態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實處。

五、如何搞好綠色生態住宅的建設

1、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綠色生態住宅時,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學的基本原理及現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與其它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住宅和環境等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在設計的宏觀定位中,應從創造生態環境的空間規劃布局出發,分析住區朝向和風向,開辟阻止住區風道與生態走廊;應考慮建筑單體群體、園林綠化對于陽光與陰影的影響,規劃陽光區和陰影區;應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區地面作為景觀環境用地,甚至可將住宅底層架空,使之用作景觀生態場地;發揮住區周圍環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遠山,或是引水入區,創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區;應注重動物、植物的引進和生物多樣性,創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態效果的住區環境。在綠色生態住宅設計中,具有良好的室內空氣條件和較強的生態氣候調節能力,以滿足人們居住生活的舒適,使人、建筑與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是基本的要求。為此,應力求每戶有通向住區之外的風廊通道;應充分利用綠化、地形、建筑、景觀小品,盡量組織通透深遠、層次豐富的景觀空間;應以曲代直,在住區環境空間布局形態上避免橫平豎直的建筑城市化形態,還住區自然園林空間的生態面目;應結合地點特征,努力創造出其他住區所沒有的景觀生態優勢。

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綠色――作為新世紀住宅的主旋律,應體現節地、節水、節能、治污。建造綠色生態住宅,不僅要盡量減少和高效利用如煤、電、水等不可再生資源,還要盡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廢棄物轉換為能源如沼氣等的回收利用。隨著新能源逐步普遍推廣利用,特別是再生能源用于住宅建筑的降溫、保溫、隔熱、采光、炊事以及其它家居生活管理設施的需要,必然促進人類生存環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甚至影響住宅建筑的形體和空間的變革。

3、營造住區的自然生態。建設生態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區內植被、微生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強調自然對人的影響,強調各種生物之間是共生共榮、強調入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根據自然法則來對這些元素進行合理配置。通過植被的多樣性、自然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化學污染的降低,來營造住宅區的環境質量。

篇5

【關鍵詞】低碳經濟;建筑節能;綠色建筑

1綠色建筑的概念與內涵

綠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內涵是表示人、建筑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和諧關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必須節約能源、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要求人們在利用自然條件和技術手段創造良好、健康居住環境的同時,應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過度使用和破壞,維持生態環境和人類向大自然的索取與回報之間的動態平衡[1]。在建筑規劃設計方面,綠色建筑體現在室內布局設計方面應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陽光和自然通風,最大限度地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安全、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和親近自然、和諧、舒適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 50378)對綠色建筑的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土地、節約水資源、節約材料)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2綠色建筑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

低碳經濟是運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減輕對高碳能源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開發以及追求綠色GDP的增長。其核心問題是綠色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的創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政策的重新規劃,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3我國建筑能效現狀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初級階段,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1 500萬以上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加上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對居住條件的改善有著迫切的要求,從而推動我國建筑業迅速發展。全國城鄉到處大量新建房屋,近幾年全國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積約20×108m2,新建建筑規模超過了歐美發達國家之和。我國既有建筑面積已達420×108m2并繼續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規劃和建筑設計不合理,浪費嚴重,單位建筑能耗比西歐發達國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對空氣污染高出國際標準2~5倍[4]。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和附屬設施。盡管諸如道路、橋梁、隧道等不能以綠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區、辦公樓、公寓等對資源的利用是周而復始的。有資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1/3還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其中40%為建筑垃圾。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對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越來越多,這與日益匱乏的石油資源、煤資源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4綠色建筑的推廣和設計理念

綠色建筑的推廣應本著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教育和科研相結合的原則。即政府通過大力宣傳和倡導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意義,引起全社會對發展綠色建筑的廣泛關注,出臺有效的政策引導綠色建筑健康發展。通過學校的教育使學生從小了解綠色建筑的有關知識,從小使學生培養節能、環保、健康的生活觀念。加大對綠色建筑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研究,推進綠色建筑科學研究和相關工程技術的發展。盡可能地降低綠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把綠色建筑設計和建造成為大眾化的經濟、節能、環保、舒適、健康,并被全社會大眾所接受的高品質產品,而不僅是一種時尚的僅為少數人追求的奢侈品。綠色建筑在設計理念方面推廣的內容如下。

5綠色建筑的發展之路

5.1研究和推廣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技術

在中國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況下,我們引進綠色建筑標準和技術時,要充分考慮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規定綠色建筑所采用的技術、產品和設施,成本要低。如冬暖夏涼的延安窯洞,為我國西北地區特有的傳統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價并不高,可以將它進行改造成中國式的綠色建筑;新疆某地有一種建筑,墻壁材料由當地的石膏和秸稈混合建成,保溫性很好、建造成本也很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這些典型的鄉村綠色建筑進行推廣,其造價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再如一些投資回報率很高的節能技術和設備,如節能燈、太陽能熱水器、節能空調、節水馬桶等,用戶一旦采用了這些技術和設備后,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費、水費和其他能源費的開支,一般5~8年之內就可以把增加成本收回來。這樣的綠色建筑和節能技術才符合中國國情,中國老百信才容易接受,才容在中國大范圍推廣應用。

5.2突破對綠色建筑認識的誤區

如果將綠色節能建筑定位為高端化和貴族化就難以推廣、普及,也不符合我國國情。事實證明,綠色建筑發展必須符合中國國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適用技術式的綠色建筑才是中國綠色建筑健康發展的道路。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彎路,僅將智能建筑停留在安保和音響控制等方面,將線路設計得十分復雜,工程造價非常高,但建成后耗電量卻居高不下,運行成本很高[5]。所以這不是我們提倡的綠色智能建筑。綠色智能建筑應該是利用信息技術來節省能源,為工作、生活提供舒適和便利。比如用手機來控制家里的智能開關,冬天出門時把家里的暖氣或空調關掉,回家之前半小時,用手機遙控啟動家中的供熱或空調開關,當到家里時,房間里就正好達到使人舒適的溫度。據統計,如能做到主人不在家的時候家中不供暖,就可節省1/3的供暖能源。夏季在南方,室內40%熱量是來自太陽輻射[5]。可以設計一個很小的智能感應裝置,當太陽輻射較強時,控制百葉窗或遮陽簾自動調節室內的輻射量,減少太陽輻射造成室內的熱效應,從而達到節約空調能耗的目的。象這樣的智能建筑才可稱為綠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綠色智能建筑。

5.3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的標識

目前,由于綠色建筑標識的內涵不明確,國家也沒有制定相關的規范和標準,部分房地產開發商為提高房價或推銷其產品,常常就濫用“綠色建筑”的概念做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建議應規范和大力推廣“綠色建筑”這一標識,通過對建筑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室內環境及對生態環境影響等這些具體指標給出量化的標準值,讓綠色建筑從一個模糊的概念變成定可測量的量化的標準,并出臺相關政策,對達到標準的授予“綠色節能建筑”的標識。這樣“偽綠色建筑”就會原形畢露,沒有市場。

參考文獻:

1《綠色建筑》教材編寫組.綠色建筑[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8.

2仇保興.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刻不容緩[J].中國經濟周刊, 2005, (9): 11.

3彭飛,安妍.倡導綠色建筑促進生態文明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 2009, (23): 268.

作者簡介:

楊冬平、女、1966年10月、河南林州人、助理工程師

工作于:林州市永盛建筑有限公司

篇6

關鍵字:綠色生態,住宅,健康,建設

Brief 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start with green organism's habits thought reason, from organism's habits dwelling house composition key element, two organism's habits dwelling hous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spect, the organism's habits dwelling house has been in progress to green have discussed suggestion, and have submitted.

Key words: Green organism's habits , dwelling house , health , construction

1前言

進入21世紀,伴隨中國住宅業的突飛猛進,“綠色生態住宅”這一概念開始引入國內,形形的綠色生態住宅涌現于全國。然而如何定義綠色生態住宅?衡量標準究竟是什么?對這些問題認識不清,就無法把綠色生態住宅這種歷史潮流的必然選擇與急功近利的商業炒作區別開來,就難免出現一些見效于國際社會的錯誤思想。

從上述關于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倫理出發,生態思想認為要節制對自然資源、能源的掠奪性索取;要“恩澤鳥獸,惠及子孫”;要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的過程中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1綠色生態住宅的基本要素

如果說現代住宅是從空間的角度去關注人們的生活,那么綠色生態住宅則是在現代住宅的基礎上從更加宏觀的環境與資源的角度關注人類的生活。就其建造的基本要素而言,主要應體現以下六個方面:

2.2規劃設計合理,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房間光照充足,通風良好。

2.3房屋圍護結構要有較好的御寒、隔熱功能,門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規范要求。

2.4供暖、制冷及炊燒等要盡量利用清潔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全年日照在2500小時以上的地區普遍安裝太陽能設備。

2.5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給、排水系統普遍安裝節水器具,10萬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區,應當設置中水系統,排水實現深度凈化,達到二級環保規定指標。

2.6室內裝修簡潔適用,化學污染和輻射要低于環保規定指標。

2.7要有足夠的戶外活動空間,小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0%,無地面。

3 綠色生態住宅的類型

3.1生態住宅類 主要提倡以藝術為本源,最大限度地開發生態住宅的藝術功能,把這類與藝術銜接的生態住宅當成藝術品去創造,去營造,使這類住宅無論從外部還是從內部看起來都是一件藝術品。

3.2生態智能類 主要是以突出各種生態智能為特征,最大限度地發揮住宅的智能性。凡對人的居住能夠提供智能服務的可能裝置,都在適當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憑借想象和簡單的操作就可以達到一種特殊的享受。

3.3其他類型 除以上2種外,還有生態宗教類、原始部落類、部分生態類、生態荒庭類住宅。

4 綠色生態住宅的特點——健康

綠色生態住宅又稱“健康住宅”。生態住宅不只是綠化,而且,從規劃上看,生態小區的總體布局、單體空間組合、房屋構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節能措施、綠化系統以及生活服務配套的設計,都必須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態環境、生命質量為出發點和目標。另外,在具體設計上,注重綠化布局的層次、風格與建筑物要相互輝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補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觀賞花木、闊葉喬木、食用果樹、藥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種植;同時注重發揮綠化在整個小區生態中其他更深層次的作用,如隔熱、防風、防塵、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質、殺滅細菌病毒等,甚至從視覺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勞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則要考慮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需要,注重節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對自然空間和人際交往的需求。生態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實處,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悅。

5 如何搞好綠色生態住宅的建設

所謂綠色生態住宅,是指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以有益于生態、健康、節能為宗旨,確保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確保居住者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于良好狀態,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融合,達到人與自然雙贏的住宅。在國際上,通常把能體現三大主題的住宅稱為生態住宅:以人為本,呵護健康舒適;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與融合。

5.1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設計綠色生態住宅時,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學的基本原理及現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與其它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式住宅和環境等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在設計的宏觀定位中,應從創造生態環境的空間規劃布局出發,分析住區朝向和風向,開辟阻止住區風道與生態走廊;應考慮建筑單體群體、園林綠化對于陽光與陰影的影響,規劃陽光區和陰影區;應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區地面作為景觀環境用地,甚至可將住宅底層架空,使之用作景觀生態場地;發揮住區周圍環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遠山,或是引水入區,創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區;應注重動物、植物的引進和生物多樣性,創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態效果的住區環境。

5.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當今地球上的自然資源,經過產業革命以來長期掠奪性的開發攫取,人們已經開始驚呼能源危機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更加緊缺,綠色——作為新世紀住宅的主旋律,應體現節地、節水、節能、治污。建造綠色生態住宅,不僅要盡量減少和高效利用如煤、電、水等不可再生資源,還要盡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廢棄物轉換為能源如沼氣等的回收利用。隨著新能源逐步普遍推廣利用,特別是再生能源用于住宅建筑的降溫、保溫、隔熱、采光、炊事以及其它家居生活管理設施的需要,必然促進人類生存環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甚至影響住宅建筑的形體和空間的變革。

5.3營造住區的自然生態 目前,國內不少建筑是先建樓后造景,在小區內設置大面積的人工環境,如大型的鋪地廣場、硬質的道路地表、枯山死水等。其實這種人為的片面地追求環境景觀的氣勢和新意的做法,是逆自然的,并不利于區內小環境的正常生態循環,反而會增加日后環境的護養管理費用。建設生態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區內植被、微生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強調自然對人的影響,強調各種生物之間是共生共榮、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根據自然法則來對這些元素進行合理配置。通過植被的多樣性、自然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化學污染的降低,來營造住宅區的環境質量。

6 結論

走“可持續性發展”之路,維護生態平衡,營造綠色生態住宅將是人類必然選擇。在住宅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和高效節能材料,使建筑物的資源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類的居住環境能體現出空間環境、生態環境、文化環境、景觀環境、社交環境、健身環境等多重環境的整合效應,從而讓人居環境品質更加舒適、優美、潔凈,讓人類的明天更加美好!

參考資料:

1、曹林娣.中國園林藝述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劉曉明,吳宇江.夢中的天地[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

3、《園林藝術》,張路紅,安徽美術出版社,2003

4、《園林樹木學》陳有民,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篇7

關鍵詞:特色專業 樓宇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a)-0000-00

特色專業是高校在一定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和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專業。在一所學校中,是一種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專業。樓宇智能化專業相對來說 “同質化”現象不多,且由于大部分院校尚未開設,所以大眾對此專業認識不足。而隨著我國智能建筑市場的迅猛發展,直接拉動了對智能樓宇新職業人才的需求,建設重點及特色專業勢在必行。

樓宇智能化R凳撬孀漚ㄖ、計算機、控制、通信技術的發展產生的新興交叉性學科。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智能建筑行業是現代科技的產物,涉及多個學科的眾多技術。智能建筑從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在美國出現,到90年代初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而我國從2000年后開始大規模建設智能大廈及智能小區,智能建筑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本專業服務區域經濟,從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有著較大的人才缺口及良好的發展前景。作為特色專業建設,可以更好地發揮本專業的區域優勢及專業特點。

樓宇智能化專業培養的學生可從事現代智能化樓宇設備設施的設計、施工及運行維護、除做工程外也可從事已建成大樓在能源和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大型物業管理的工作,屬于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除要求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建筑、電工電子、計算機應用、機械、熱工、等技術基礎知識外,還需要學習現代智能化樓宇設備設施(如暖通空調、給水排水、建筑電氣、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構造與性能、測試技術、調試方法、運行和維護等專業知識。由此可見,本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跨行業的新興專業,涉及到各個專業知識及技能。

將樓宇智能化專業作為特色專業進行建設,是由特色專業的特征決定的。特色專業是指高等學校在專業建設的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社會服務等方面體現出來的獨特的風格。培養的學生質量在整體上要優于其它院校該專業學生,并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有較高聲譽的專業。對于樓宇智能化專業而言,各院校開設不多,但社會需求量較大,且知識面跨越較大,在許多方面可以實現創新。如剖析本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對傳統模式進行改革推進,在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及教材方面均可有特色體現。

目前為止,我國尚無特色專業的具體標準,各地區一般通過文件形式予以明確。如部分地區的“特色專業建設點評審指標”。該評審指標分別從建設目標與支持保障、師資隊伍、教學條件、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管理、課程與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聲譽對特色專業作以評估。此標準涵蓋面較廣,面向所有專業,而之所以作為特色專業建設,不可能追求大而廣,本專業的特色專業建設可做到某幾個類別的獨到創新。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使用調查法、文獻分析法、歸納總結法等方式來實現資料的采集和匯總。

調查法。包括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是通過預先設計好特定問題,對被調查者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問卷調查結果,來獲得目標資料和信息的一種方法。為了了解目前樓宇智能化專業學生狀況及社會需求,制定合理問卷,采用此法進行學生調研及企業調研。此環節由我系兩位奮戰在一線,與學生關系融洽的青年教師完成,資料收集準確到位,并統計出相應的數據。訪談過程由副高職稱教師下企業鍛煉完成,由于經驗豐富,與企業工程師就本專業特點及發展方向進行溝通,獲得第一線的企業資料。

文獻分析法。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查閱樓宇智能化專業作為特色專業研究的相關論文,了解國內外研究動態,學習借鑒相關成果。

歸納總結法。根據調查結果和前人經驗,結合自己的認真思考,總結出樓宇智能化專業作為特色專業的可行性及建設過程。

樓宇智能化專業為校級重點專業,目前與中電科國信安基地實現校企合作,已開辦多屆訂單班;課題負責人有著十多年本專業教學管理經驗,同時擁有著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參與設計過十余個大型智能化項目,雙師型教師。團隊主要成員完成《淺議智能建筑的設計》等多篇相關專業論文,其中《淺析高校數據中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獲武漢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優秀論文;部分成員參與編寫項目式教材《AutoCAD基礎教程》,內含大量智能樓宇案例。

樓宇智能化技術建設特色專業建設分析及解決方案:

1、人才培養方案:以行業背景為依托,邀請弱電各子系統專家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修訂,剔除傳統課程,大力實現項目式改革。對此,走訪各企業專家,對部分課程提出要求,如傳統CAD課程,結合行業特色,修訂為智能建筑CAD,并輔以各工程案例,使其更有針對性;如給水排水、空調、建筑電氣合并為建筑設備課程并進行信息化教學等。

2、師資隊伍建設:根據本專業跨學科多交叉的特點,打破教研室管理教師的模式,整合各專業教師,以教學經驗豐富的副教授作為團隊領導,將電子、計算機、建筑設備、控制專業的精英教師整合到一起,打造符合本專業特色的名師工作室。對于樓宇智能化專業所屬的系部,一般會有計算機專業、電子專業、自動化專業教師,而此專業特點是涉及各類學科,因此可挑選各專業的精兵強將,重新組建成工作室,以教學豐富的名師作為帶頭人,對本專業發展十分有利。

3、課程、實習實訓及教材建設:以項目式教學為主線,整合實訓室,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同時加設建造師培訓課程,有效實現工學結合。針對傳統課程在講授時的枯燥、抽象等缺陷,在授課方面實施信息化教學改革,以“建筑設備”為例,建設信息化精品課程。

篇8

【關鍵詞】建筑設計 建筑創新 綠色建筑設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在經濟的帶動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眾多的設計師在設計時為了追求潮流,往往失去了設計自身的個性特點,往往一幢幢建筑物都一成不變,在設計上存在著重復,使城市建筑缺乏新意。目前城市建設大幅度的進行,城市每天都有新的建筑物建成,所以在建筑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設計師更應加強自己的素質,不照搬照抄,開拓自己的思維模式,在建筑設計上彰顯建筑物獨特的個性,在理念上實現設計的創新。本文針對現代建筑設計的特點,從建筑設計的內容、條件及方法出發,闡述了現在建筑設計創新理念的實現。

一、 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設計的特點

傳統的設計性質偏重于技術,現代設計則面向功能目標,將技術、經濟和社會環境因素結合在一起統籌考慮,具有工程性,既重視設計的內容亦強調設計進程的管理。

(1)傳統建筑設計特點;

傳統建筑設計在設計戰略進程和戰術步序上有隨意性;主要以經驗總結、規范依據為主,由電算器、圖板加物冊,個體手工作業完成設計方案;在設計部署上只限于從方案到工作圖這個階段。

(2)現代建筑設計的特點;

現代建筑設計在設計進程上強調設計進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在設計手段上充分利用電子設計機進行計算、自動繪圖和數據庫管理,集團分工協作;強調預測與信號分析及創造性人相互配合的設計方式;在設計部署上貫穿開發的全過程,除常規的設計外,還考慮了從用戶需求到設計評價及施工階段的結構設計工藝性,以及試運轉和使用維修經驗的反饋。

二、現代建筑設計創新思路

(1)搞好建筑節能發展建筑節能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①對建筑節能性的認識不足

部分地區的相關部門對于建筑節能設計不予重視,造成建筑節能工作進展緩慢,建筑節能管理和措施上存在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改進各完善。很多地方節能技術標準的執行比例還很低,尤其是小城市,節能工作的環節較為薄弱,尚未建立系統的建筑節能工作機制。

②對于建筑節能投資過少

有此地區對于節能工作沒有委派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負責,管理松散,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另外,資金短缺致使供熱體制改革所謂的基本數據無法收集完整,很多的研究項目和開發項目處于停滯狀態,建筑節能改造等項目的具體落實難以實現,缺乏有效手段。

(2)改進建筑節能的措施

①提高建筑節能意識

首先,首先加快建筑節能的政策法規體系,鼓勵地方各級政府出臺適合本土建設的地方性法規,研究和制定與建筑節能相 關的經濟激勵政策。其次,做好建筑節能改造節能建筑,早實現早受益。再次,做好技能培訓以及技術儲備工作。由主管部門帶頭對成熟的節能技術進行整編;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節能技術培訓;將節能情況作為評優工程的主要標準之一。最后,為保證建筑節能的效果,必須建立規范的節能檢測機構,對節能建筑施工的工序加以規范。

②加大節能監管力度

進一步規范建筑節能的監管行為,主要是對建筑項目從審批、設計、規劃、施工以及驗收、認證等環節加強監管力度。強化結于建筑施工圖設計的審查,從源頭上杜絕有關違反建筑節能標準的項目;強化建筑節能工程的驗收過程,未達到標準的項目或者未經驗收的項目均不允許辦理相關竣工備案手續;對于建筑節能建設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動態監督;制定合理的節能審查和監督程序及工作要點,并依法嚴格執行。

(3)建筑設計將向智能建筑發展

智能建筑就是把智能型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信、智能保安、環境監控等技術與建筑藝術相融合在一起,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和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與建筑優化組合,使人獲得投資合理適合信息社會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靈活的建筑空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對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智能建筑正順應了這一趨勢。在智能建筑里,人們可以獲得現代化的通訊手段與辦公條件。溫度、濕度、照度可以自動調節,能盡量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熱、大氣等,自動調節室內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創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環境。人們可以通過國際直撥電話、可視電話、電子郵件、聲音郵件、電視會議、信息檢索等手段,獲得全球性情報、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與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商貿活動。

三、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3.1綠色建筑理念的產生背景

這些年,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于住宅的要求向舒適性轉變。在大力發展房地產業的同時,由于我國仍舊處于發展中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水足,相關法律不健全,建筑物的建造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加強,房地產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將建設具有節約能源、減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居住環境質量等 作為建設 的方向,提出“綠色建筑”的口令。未來,節能建筑將成為房地產業發展的關鍵。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節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和空調,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筑采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

②節約資源: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③ 回歸自然: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④ 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建筑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

綠色建筑的建造特點包括:對建筑的地理條件有明確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地溫適宜,地下水純凈,地磁適中。綠色建筑應盡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樹皮、竹材、石塊、石灰、油漆等,要經過檢驗處理,確保對人體無害。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世界各國對建筑節能的關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筑使用能源所產生的CO2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節能建筑成為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筑也應運而生。

3.2綠色建筑實現方式

首先,采用新型、綠色的建筑材料,結合建筑物的結構,綜合分析建筑的通風、隔熱、采光等各可幽默感素,因地制宜。其次,盡量多采用地熱能、太陽能、沼氣、風能等各種新型能源和建筑設計相結合的方式,創建環保節能型建筑。第三,盡可能使用通過了國家技術誰的高校的節能產品,例如:節能燈具,變頻冰箱和變頻空調。

結束語

在房地產業耗能日益增多的今天,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由于房地產業的盲目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及資 源的浪費。21世紀永恒的主題就是環保節能,發展綠色建筑是未來房地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只有這樣才能節約資源,減少污染,降低能耗,同時保護好我們家園,保證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環境健康發展,實現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間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小冬.傳統生態文化對新疆建筑景觀發展的影響[j],新疆林業2010.02

篇9

 

當前,我國的造船企業普遍存在內在功力不厚,生產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加快船舶信息化建設,降低造船企業的成本,可以加快我國從“造船大國”邁向“造船強國”的步伐。船舶建造的定制性使造船企業面臨諸多風險,制約了造船企業的效益,大批量生產產品的成本控制理論在造船企業中難以發揮作用。如何管理質量風險,控制質量成本,確保在承接訂單時的利潤目標,對造船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對于造船企業來講,如果沒有或缺乏系統的質量保證,即使提升研發設計能力、增加營銷手段、控制物品采購價格等方面下了功夫,但是還不能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質量保證應貫穿造船的營業、設計、生產、質量管理、售后服務、信息溝通等生產經營全過程。

 

有很多質量問題常常被我們輕視,從而造成質量損失。質量成本管理正是為了系統解決各種質量問題以減少質量損失。一般而言,質量成本就是與產品和服務是否合格相關聯的成本:一是預防不符合要求而開展的調查工作所產生的成本;二是鑒定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要求所產生的成本;三是產品和服務因不符合要求所產生的成本。

 

造船企業應鮮明提出降本增效的成本控制理念,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質量成本定量、動態監測系統,持續改善公司質量成本,從而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一、質量風險管理

 

質量風險分布在造船生產的全過程,屬于造船企業的管理不善成本,是非增值作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從源頭抓起控制風險源。對質量風險管理應從風險識別、評估、控制、策略對應等四個方面依次展開。

 

1.風險識別。船舶建造過程和生產環境的風險管理需要廣大員工全面參與,系統收集各種質量建議并分類整理,融入風險因素的識別之中。另外,應召集與質量直接相關的各部門人員,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應用頭腦風暴法識別工作中的風險源。

 

2.風險評估依據各部門提供的風險源識別清單,召集各部門領導及相關主管人員,根據以往在生產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及同行業曾經發生的一些質量事故進行評估,按照風險源影響程度分為三類,一類是重大質量風險源;二類是質量風險源;三類是輕微質量風險源。形成造船企業總的質量風險源清單,在后續的生產過程中不斷完善、更新。

 

3.風險控制。對風險源信息及時通報,提示相關部門在生產過程中予以注意避免。重點針對一類、二類風險源進行風險控制,將風險控制類型分為三類,一類是外部輸入風險;二類是制造輸入風險;三類是設計輸入風險。針對三類輸入風險制定詳細的預防體系,主要實現途徑為自主管理,建立風險控制數據庫,實施風險信息共享。

 

4.策略應對。在船舶生產過程中,各相關部門根據風險控制數據庫,將相關對策細化到作業基準、作業要領等生產指導性文件中,并實施對策效果評價,將質量風險管理按照PDCA管理手法實施閉環管理,以實現預期的目標。

 

二、重視質量管理基礎和體系管理

 

鑒定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要求是質量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減少因鑒定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要求產生的質量成本,關鍵在于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控制。

 

(一)質量行為意識教育

 

質量意識是指一個造船企業及其員工重視質量的程度,質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造船企業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并支配其行為的關于產品或工作優劣程度的態度和信念,它對員工工作過程的質量行為起到引導和規范的作用。造船企業要發展,就離不開人,就離不開指導人進行行為活動的質量意識。

 

造船企業應提煉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其特有的質量理念、行為準則、價值觀等,從而形成其特有的質量文化。造船企業通過質量文化的建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凝聚員工的質量意識,將質量目標、質量觀念、質量行為根植于內心,引導全員為實現質量改進目標而共同努力。

 

(二)質量行為規范

 

眾所周知,降低鑒定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要求所需的質量成本,取決于從市場調研、產品設計、采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若干環節,即質量職能落實和發揮的好壞。而落實與發揮又是通過一系列質量行為才能得以實現,所以只有通過建立適宜的、充分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從本質上確保質量行為得以實現。

 

要充分認識到質量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造船企業質量成本的基礎上,在管理模式上進行創新。不斷完善基于ISO9001國際標準要求,建立的嚴格實施的全員、全過程、全造船企業參與,充分運用自主管理和精益質量管理等方式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1.采用質量自主管理

 

質量自主管理要求自己做、自己檢查、操作者控制工作質量。對產品而言,在向顧客提交前,造船企業內部應做到不設專門檢查員進行檢查,制造環節通過自檢、互檢、自檢小組實施自主檢查,質量部門的職能應是質量保證而不是質量控制。由于自主檢查體制減少了專職檢查環節,不僅減少專檢時間,也大幅度減少專職檢查員配置,從而極大地降低質量成本。

 

2.追求精益質量管理

 

精益質量管理是六西格瑪關于作業系統相關理論方法和精益生產相結合的基礎上,對作業系統質量、效率、成本綜合改善的管理模式。隨著近年來中國造船技術和管理能力的長足發展,造船企業應努力追求員工多能化、制造智能化、作業標準化、度量精細化、改進持續化。

 

(1)員工多能化

 

熟練是技術員工是造船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應努力培養員工“一專多能”,它是生產線上流水作業高效率的基礎:第一,掌握員工的各種技能,培養員工的特長技能和其它配套技能;第二、根據需求合理進行人員配備與調整,實施動態管理;第三、改革配套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勞,多勞多得,保護好“一專多能” 員工的積極性,引領其他員工的看齊意識。

 

(2)制造智能化

 

造船企業作為典型的制造企業,需要以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發展方向,加快向制造智能化轉型,以提供足夠的質量保證。

 

具體地講,就是要將擴大機器人應用和實施生產線改造等智能制造手段作為深度融合的切入點,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降低作業難度、降低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持續提升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

 

(3)作業標準化

 

作業標準化是把作業進行整理,使可能重復或經常重復的作業不致改變,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改善。通過標準作業,物品流程的方式、作業方法以及作業動作等均能得以極大改善。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作業者技能上的差距,以實現無論誰作業,幾次作業,在同等條件下均能夠以同樣的作業順序,達到同樣的作業效果。

 

(4)度量精細化

 

一個精細的度量可確保測量設備和測量過程適應企業質量管理的預期用途,它對實現產品質量目標,防控由不正確測量而造成測量結果不合格的風險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不可或缺。

 

(5)改進持續化

 

持續改進是質量管理永恒的目標。造船企業應通過對持續改進方法的不斷探索,開展針對質量相關的改善活動,包括QC小組活動、KPS活動、TQC活動、質量合理化建議征集等。

 

三、健全再發生防止對策體制

 

造船企業通過自身積累逐步建立、健全再發生防止對策體系,十分必要。

 

如果缺陷產品是由于船東發現的,那么處理成本就最高。如給船東賠償并進行售后服務維修等,并且船東的負面宣傳效應會損害造船企業的質量信譽;

 

如果造船企業內部自己發現缺陷并改善,那么成本損失的影響就會相對較小,但質量損失往往無法挽回;

 

如果造船企業自身建立再發生防止對策體制并對問題持續改善,那么因缺陷造成的質量成本將會最小化。

 

1.售后事項再發生防止對策

 

針對售后事項,結合造船行業特點,制定對應的改善方法,對售后事項按等級分為重大報修事項、指定擔當部門事項、一般通報事項。對于重大報修事項及指定擔當部門事項必須制定再發生防止對策,并在在建的船舶上進行水平展開;對于一般通報事項,需要責任部門經過再判斷,判斷是否需要制定再發生防止對策。

 

2.外購品再發生防止對策

 

根據外購品造成的經濟損失、發生頻次及對建造工程的影響程度等作為判斷基準,制定再發生防止對策。

 

3.內部不合格再發生防止對策

 

一般地講,內部質量損失在造船企業的質量成本中占比較大,但不像外部損失那樣引起足夠重視,有些造船企業甚至沒有量化統計。造船企業應下決心打破職能部門間的壁壘,對內部不合格品進行全面監測,實施系統管理。通過建立內部不合格品處理系統,對內部不合格品監測,尋求改進的機會。同時,建立對應的評價機制,制定再發生防止對策,水平展開再發生防止對策。

 

通過再發生防止對策體制的建立與運行,可以避免類似問題的重復發生,大幅削減質量成本。

 

在目前造船行業持續低迷的現狀下,造船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都在致力于降本成本以提高效益,但認識上、方式上各異,相當一部分造船企業沒有真正發揮質量保證的作用。造船企業為了防止在激烈的質量和價格競爭中被淘汰,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積極地改進質量和成本環境,將所有對利潤產生影響的因素都應劃在質量成本中,用全方位的新的視角審視質量成本管理的改善。

篇10

關鍵詞:智能建筑; 物業; 集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t building with a variety of high-tech integrated advantage is gradually the favour of peopl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up after and advantages, and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posed in the las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perty; integration

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傳統的建筑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所謂智能建筑,即多學科和高科技相結合的產物,是信息時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它的出現將能夠大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安全、快捷、信息化、網絡化、多元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智能建筑的概述

1、智能建筑的起源及發展

智能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美國,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物便是1984年在美國哈特福德市建成的智能大廈,此后,智能建筑不斷的出現在歐洲、東南亞、日韓各國,80年代末進入我國并且發展迅速,北京發展大廈、上海金茂大廈、深圳地王大廈、廣州中信大廈、南京金鷹國際商城等便是我國第一批智能建筑的典范。

2、智能建筑的組成。從建筑業“3A”說法的角度來講,智能建筑的主要組成部分有BAS(樓宇自動化系統)、CAS(通信自動化系統)以及OAS(辦公自動化系統),其中,樓宇自動化系統是建筑智能化的基礎,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智能建筑的現狀

1、行業管理不規范。

在智能建筑建造的過程中,由于技術或者信息問題,一棟智能化系統集成產品和設備常常來自不同的廠家,很多依賴進口。但是智能建筑是一體化的,它要求所有的設備和配件以及線路、網絡,甚至一些零配件都要可以匹配和兼容并組成一個整體的系統后才能夠真正發揮智能的功能,而由于現實中對生產系統集成產品商家管理的不規范,來自不同廠家的產品時常會出現不兼容、穩定性差、功能不健全、可靠度低或質量參差不齊等現象,這也常常導致智能化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即使各種配件能夠兼容,系統一旦出現問題需要更換配件時也須再找原廠家,若聯系不上原來廠家,尋找相同型號、同樣質量的配件又不易,這便常常使一些智能建筑處于智能化休眠的狀態,這對于之前大量投資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2、智能建筑的設計和規劃的技術能力不強。隨著智能建筑在我國突飛猛進的發展,市場上逐漸出現了眾多優秀的智能化產品及軟件,而智能建筑是由產品配置、系統選擇、軟件設計、施工圖設計等環環相扣而成的,因此,再高端的智能化產品如果沒有好的設計方案、好的規劃也一樣呈現不出一個良好的智能化建筑,這也是導致很多智能建筑剛剛投運系統就落后了,甚至出現安全隱患、系統軟件脫離實際、智能設備形同虛設等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3、施工隊伍綜合素質較差。智能建筑對施工人員的要求高于普通建筑對施工隊伍的要求,智能建筑不但要求施工隊伍的技術過硬,而且要求施工的質量過硬,而現在許多施工隊伍都存在著重投標輕施工的現象,甚至偷工減料、非法牟取利益,導致很多智能建筑質量不夠硬,智能軟件壽命過短。

4、系統售后服務較差。對于智能建筑來說,除了要保證建筑的設計方案、施工隊伍、系統軟件等質量過硬,還要確保智能建筑完工驗收后的后續服務,因為后續服務是確保智能系統是否能夠正常運行的關鍵,而就當前智能建筑的售后服務情況來看,大多數智能系統經營商都只重銷售,不重售后。

5、智能系統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在我國大部分的智能建筑中,常常是只重視“建設”,而毫不重視建好驗收后的“管理”工作。智能建筑后期的“管理”工作重點在于智能系統的運行維護,這種管理維護對傳統的物業公司的管理模式、隊伍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是原本只提供安全巡視、物業管理、綠化保潔等的物業部門所遠遠不及的。

三、發展智能建筑的策略和建議

1、大力培養國內優質的智能化系統集成廠家。雖然在目前國內市場上智能化系統集成產品眾多,但是其質量殘次不齊,能夠和國外進口優秀的集成產品相媲美的很少。因此,當前,政府應該扶持、引導智能化系統集成企業,鼓勵其鉆研創新,并通過在進行智能化建設的過程中采用國內外相結合的技術,逐漸帶動國內智能化產品市場,培養一批有規模、質量過硬的智能系統集成商家。

2、提升設計能力、完善設計規范。一個先進的智能建筑不僅需要一個優秀的設計方案,力爭使優秀的設計方案使用于先進的智能建筑,從基礎上提高智能化系統運行的效果和壽命,同時,我們還需要對智能建筑的設計進行規范,并對現有的規范進行統一,為設計、施工提供統一的設計標準,以保證智能建筑的穩定性、先進性和安全性。

3、加強施工隊伍的綜合素質。針對智能建筑的施工隊伍,施工單位應該積極吸收一批信息技術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并不斷對施工隊伍進行定期的培訓,提高施工人員對智能建筑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施工成本。

4、提高買賣雙方的售后服務意識。對于智能建筑來說,建筑的施工及智能化系統的安裝調試是前期正常啟動自動化功能的關鍵,而后期自動化系統是否能夠保持正常運行,能夠運行多久卻常常在于投資商選擇的智能化系統集成商是否有著良好的售后服務,因此,作為智能建筑的投資者來說,要想保證投入資金的有效性和回報率,就必須加強對選擇智能系統集成商過程的監督和管理,重視集成商們提供售后服務的質量和信譽。而對于系統集成商來說,重視售后服務便會贏得客戶的信任,也將會促進企業效益的增加。

5、提高物業公司人員的綜合素質。面對智能建筑對傳統物業公司提出的挑戰,一些高端的物業公司應有針對性的引進一批信息智能化方面的技術人才,加強對智能化系統的一些基本管理和維護。同時,對于智能化建筑來說,傳統的物業公司應該更加重視服務而不是管理,并定期對公司員工進行智能化系統的操作和培訓,畢竟智能化系統運營的理念重視的是保證正常運營,是服務。

參考文獻:

[1] 周祖德.基于網絡環境的智能控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4

[2] 胡崇岳.智能建筑自動化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