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細胞的定義范文
時間:2023-12-15 17:54: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細胞的定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根據我省財政、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為建立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現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基本原則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原則:一是基本醫療保險的水平要與我省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二是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屬地管理;三是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負擔;四是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
二、覆蓋范圍在我省境內的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包括各類所有制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以及城鎮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不含在城鎮從業的農民),都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鼓勵有條件的鄉鎮企業及其職工,積極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原則以地級行政區為統籌單位,地級統籌有困難的,也可以縣(市)級統籌起步,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過渡到地級統籌。
所有單位及其職工,原則上都應參加所在統籌地區的基本醫療保險,執行統一政策,基金統一籌集、使用和管理。
三、繳費辦法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用人單位繳費率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的6 %左右,具體比例,各統籌地區要實際測算,合理確定。
實際測算在6 %以內的,按實測數確定;確需超過6 %的,要從嚴控制,須報經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領導組批準。職工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隨著經濟發展,用人單位和職工繳費率可作相應調整。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繳費基數為統籌地區的職工平均工資。
所有用人單位和職工必須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人單位繳費,黨政機關和財政供給的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由財政部門統一撥付;其它事業單位和企業由開戶銀行按月代為扣繳。職工個人繳費,由用人單位從本人工資中按月代為扣繳。其他從業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統籌地區制定繳費辦法。
基本醫療保險是國家法定保險,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保證醫療保險基金的足額征繳和正常調劑。對不按規定參加或繳納醫療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工商部門不予年檢換照;稅務部門不發給稅票;控辦不予批準購買控購商品;黨委和政府不予評優和表彰;企業不得計提效益工資;勞動、審計部門要列入勞動監察和審計重點。
繳費單位合并、兼并、轉讓、租賃、承包時,接收或繼續經營者必須承擔原繳費單位職工和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責任,按規定繼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破產企業應按照《企業破產法》及有關規定,優先償付欠繳的醫療保險費,并為退休人員一次性繳足以后所需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算辦法是:從企業破產之日起,以全部退休人員的實際年齡分別推算到75周歲止的總月數,乘以企業破產前一年所在統籌地區的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醫療費)。
四、統帳結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構成。職工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個人帳戶。用人單位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帳戶。劃入個人帳戶的比例一般為用人單位繳費的30%左右。具體到每個用人單位,應以職工本人工資收入為基數,并按職工不同年齡段(一般可按45周歲以下、46周歲以上和退休人員三檔劃分)確定劃入個人帳戶的比例,年齡越大劃入個人帳戶的比例越高。劃入退休人員個人帳戶的金額,不應低于在職職工個人帳戶(單位繳費劃入部分與個人繳費之和)
的平均水平。具體比例由統籌地區根據實際測算確定。
五、支付辦法個人帳戶和統籌基金要劃定各自的支付范圍,分別核算,不得互相擠占。個人帳戶和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由統籌地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大體可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按發生醫療費用的數額劃分,個人帳戶支付小額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大額醫療費用;第二種方式是按門診和住院劃分,個人帳戶支付門診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住院醫療費用;第三種方式是按病種劃分,個人帳戶支付小病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大病醫療費用。
統籌基金的年起付標準,原則上控制在統籌地區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左右,年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統籌地區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 倍左右。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用,從個人帳戶中支付或由個人自付。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主要從統籌基金中支付(一般可采取“分段計算,累加支付”
的辦法),個人也要負擔一定比例。超過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費用,可以通過參加商業醫療保險和社會募捐及其它途徑解決。勞動保障部門與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建立超限額部分的救助機制,化解大額醫療費用人員的特殊困難。基本醫療保險起付標準、最高支付限額以及在起付標準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額以下醫療費用的個人負擔比例,由統籌地區根據“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
對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用人單位,逾期仍不繳納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再從統籌基金中為其職工支付醫療費用。
六、基金管理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擠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財政預算。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管理和支付,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
社會保險機構集中管理個人帳戶確有困難的,在確保個人帳戶基金安全的前提下,也可暫由用人單位或金融部門代管。但不論采取何種方式,個人帳戶基金均不得發給職工本人。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銀行計息辦法,按國務院規定執行,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其開戶銀行結算。個人帳戶的本金和利息歸個人所有,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職工跨統籌地區流動時,個人帳戶基金要隨同轉移。農民合同制職工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將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發給本人。
各級勞動保障和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審計部門要定期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基金收支情況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統籌地區應設立由政府有關部門代表、用人單位代表、醫療機構代表、工會代表和有關專家參加的醫療保險基金監督組織,加強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社會監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建立健全預決算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事業經費不得從基金中提取,由各級財政預算解決。
七、醫療管理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要會同省衛生、藥品監督管理、財政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制定的基本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及相應的管理辦法,制定我省相應的實施標準和辦法。
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定點醫療機構(包括中醫醫院)和定點藥店管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根據中西醫并舉,基層、專科和綜合醫療機構兼顧,方便職工就醫的原則,負責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并與之簽訂合同,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在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時,要引進競爭機制,職工可選擇若干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藥,也可持處方在若干定點藥店購藥。違反規定的醫療服務和用藥,其費用不能在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列支。
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要規范醫藥行為,提供優質服務,保證醫療服務和藥品質量。凡違反國家規定和合同內容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各地要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較少的經費投入,使職工群眾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當前,重點要建立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的制度,加強內部管理,降低醫藥成本,控制醫藥費用水平;要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降低藥品收入占醫療總收入的比重,合理提高醫療技術勞務價格;
要加強業務技術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醫藥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并積極創造條件,將基本醫療保險服務項目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延伸。省衛生廳、省經貿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政策積極推進這項改革。
八、有關人員醫療待遇離休人員、老的醫療待遇不變,醫療費用按原資金渠道解決,支付確有困難的,由同級人民政府幫助解決。離休人員、老的醫療管理仍按現行辦法執行。
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的醫療待遇不變,醫療費用按原資金渠道解決,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單獨列帳管理。醫療費支付不足部分,由當地人民政府幫助解決。
退休人員(含符合國發〔1978〕104 號文規定的退職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對退休人員在統籌基金支付范圍內個人負擔醫療費的比例,要給予適當照顧。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包括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均由再就業服務中心按照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繳納。
國家公務員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享受醫療補助政策。具體辦法按國家和省的規定執行。
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業職工和有特殊需要(即有毒、有害和艱苦崗位)職工現有的醫療消費水平,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允許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經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領導組批準頒布的行業和崗位,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費占工資總額4 %以內的部分,從職工福利費中列支,福利費不足列支的部分,經同級財政部門核準后列入成本。
職工因公(工)負傷、女職工生育和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學生以及職工供養直系親屬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其醫療費用仍按現行規定從原渠道解決。
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系到廣大職工切身利益和國民經濟的大事,必須積極穩妥地進行。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做好宣傳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使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都積極支持和參與這項改革,保證新舊制度平穩過渡。省人民政府成立山西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領導組,由省長任組長,主管副省長任副組長,勞動、財政、衛生、藥品監督管理、經貿、體改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共同組成,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省勞動廳,具體負責對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工作的指導和檢查。各地(市)也要成立相應機構,確保醫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篇2
關鍵詞:選擇;教法;加強;生物學;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3-048-1
一、講述法:直接講述簡單特定概念
概念是由詞語表達的,通常也是需要通過詞語傳遞,使他人接受并理解。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些概念相對比較簡單,具有特定的內涵和外延。如八下教材中關于基因、染色體、DNA、性狀等,八上教材中關于反射、反射弧、激素等的概念。對于這些概念,教師用講述法直接講述,做到用詞確切,講解透徹,重點突出,抓住概念最本質的特征,能起到先入為主,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生在學習“相對性狀”的概念時,教師根據課本定義直接講述什么是相對性狀,讓學生得到如下關于相對性狀的準確信息,提醒學生找出此概念中的關鍵詞語“同種生物,同一性狀,不同表現形式”;再以人的眼皮、耳垂、卷舌為例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相對性狀,輔以相關習題加以辨析。在這一直接講述的過程中,抽象定義結合具體事例,使學生掌握并理解相對性狀,加深對新概念本質屬性的認識。
二、直觀法:形象展現抽象概念
荀子曰:“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人體對于外界信息的獲取,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通過實驗、掛圖、黑板畫、模型、視頻等多種傳統與現代直觀教學手段,來展現微觀世界,展示生理過程,讓學生通過多感官的配合運動來獲取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增強學生對所學概念的持久記憶和深刻理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內容,選用不同的直觀教學手段。如:采用黑板畫的方式詳解子房的結構以及雙受精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獲得關于受精、綠色開花植物雙受精的定義以及受精后花各部分變化情況;采用計算機模擬動態展示氣孔的開放與關閉過程,獲得氣孔是氣體進出的通道,氣體的開放和關閉是由一對保衛細胞控制等概念;采用圖片展示方法展示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等不同生態系統的組成,具體范例中歸納出生態系統的精準定義以及描述概念內涵的重要概念即一個生態系統包括一定區域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環境;采用實驗法讓學生觀察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獲取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都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組成。植物細胞相較于動物細胞具有特殊的結構,如細胞壁、液泡等這些上位和下位概念。這些直觀手段的課堂應用,在微觀、抽象的信息直觀化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對概念的全面感知與整體把握。
三、類比法:介紹陌生復雜概念
在生物教學中,將復雜、陌生的概念與學生自身熟知的事物或生活經驗進行適當的類比,建立一定的聯系,這種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可以促進學生對復雜新概念認知的內化。例如,在介紹植物分類單位時,用填寫通訊地址時要寫清楚國家、省份、市、區、街道、小區、門牌號等進行類比,讓學生建立起“科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的重要概念。再如:在生物體三種不同的結構層次的學習中,把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體類比成學生熟悉的的個體,小組、班級、年級、學校,幫助學生建立起:①一些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個細胞組成;②多細胞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個體;③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等這些描述概念內涵類的重要概念。
四、比較法:辨別成對并列概念
生物教材中,有一些概念是為了對生物現象進行分類而建立的,這些概念往往并列成對的呈現在教材中,如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先天、后天,胚胎發育、胚后發育,外分泌腺、內分泌腺等等,上述概念往往屬于同一類屬概念,他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些概念在教材中先后出現,教師應該并列介紹,通過列表比較或者圖解差異的方式突出并列概念間所存在的差異,幫助學生區分概念。如:循環系統中關于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的概念可以通過列表的方式從血管的定義、分布、管壁、管腔、血流速度等幾方面加以比較,區分三種血管,獲得關于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概念信息。再如:人類的遺傳病教學中,關于直系血親與旁系血親概念,則讓學生以“自己”為中心,以血緣關系遠近為原則,根據課本對于直系血親與旁系血親的描述,讓學生親自動手畫出一張個人專屬世代關系圖來定義和區分什么是直系與旁系血親。對于初中生而言,用圖表和表格的方式來比較并列概念,更加能顯現出概念間的差異,有助于對成對并列概念的認知。
五、正誤法:建立科學概念
科學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任何概念性知識之前,實際上都已經有了舊概念,這些舊概念是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相對于新概念的已有認知,可能正確,也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是錯誤的,它來自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及正確或錯誤的認知積累。正確的已有概念有助于對新知的認知,而錯誤的或者片面的舊概念則是學生學習新概念的絆腳石,會讓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阻礙生物學科學概念的形成。
篇3
關鍵詞 發生定義型概念 教學策略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分別對重要概念的教學和核心概念的教學提出了要求: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幫助學生形成50個義務教育生物學的重要概念;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并繼而能夠運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參與公眾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概念教學也經歷了從“熱衷于搞各種認知活動忽視概念的本質掌握”到“通過活動追求概念的本質把握”的過程。筆者在初步了解了初中生物學和高中生物學概念教學的困難后,總想找出:學生在概念學習中究竟對哪一類概念的學習集中表現出學習困難?為什么會有困難?如果了解了概念學習之所以成為難點的原因,教師就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積極創設條件,幫助學生克服難點,掌握概念的本質,并繼而能夠運用概念的原理和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同時還能為學生學習本類型概念積累一定的經驗,提高學生的后續學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1 學生概念學習的難點調查
1.1 本研究的問題
為了解學生對哪一類概念學習集中表現出學習困難的特征,筆者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本別調查了初中和高中學生在57個重要概念學習時的困難程度。
1.2 本研究的理論依據
布魯納認為,教學必須考慮三件事:學生的性質、知識的本質和知識獲得過程的性質。在學生所要學習的重要概念中,如果由于知識的本質特性有所不同,那教師就必須采用與該特性相適應的學習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1.3 調查問卷的結構及調查結果
調查表中分別列出了初中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知識性目標中理解及其以上要求的24個和33個生物學概念,要求教師根據自己教學中所了解的學生學習困難程度分別勾選“容易、較容易、較難、很難”,并在問卷的最后設置了“您認為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您對學生學習困難的概念教學使用了什么教學策略”兩個問題。調查共回收了66位初中生物教師和102位高中生物教師的問卷,剔除無效問卷12份(初中5份,高中7份),把兩份問卷中教師反映學生學習有很大困難的概念統計出來,結果見表1。
如表1所示,初中學生學習很困難的概念主要集中在“開花和結果”“血液循環”“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這四個方面(根據學校學生的生源情況略有不同,但共性是都有這四個概念);高中學生學習困難的概念則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減數分裂”以及遺傳、變異、調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等10個概念。
調查結果還顯示,初中生物教師認為學生概念學習困難的原因有“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能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老師對學生的基礎沒有正確了解”等。而高中生物老師則認為“老師無視學生的認知規律教概念而不是讓學生學概念”“學生化學知識缺失”“知識繁復、規律復雜”“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老師不注重概念形成”“學生的初中基礎不夠”“實驗教學短板”等。同時,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困難的概念多采取了跟生活和生產多聯系、跟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豐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采用圖片輔助解釋、構建概念圖、反復誦讀等方法,來幫助學生克服概念學習的困難。
2 學習最困難概念的特點和學習困難的原因
2.1 學習最困難概念的特點
概念的定義常用屬加種差的定義方式,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被定義項是“基因”,定義項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被定義項(基因)=屬(DN段)+種差(有遺傳效應的)。科學概念的定義還常用事物發生或形成過程中的情況作為種差,這種定義方法稱為發生定義。如“轉錄”的定義:“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稱為轉錄”。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學中學生學習最困難的14個概念除了“DNA分子的結構”這個概念之外,其他的13個概念均屬于發生定義型概念,也就是學生普遍在理解發生定義型概念方面存在學習的困難。而“DNA分子的結構”原本屬于屬加種差的概念,但由于學生對于由每一分子脫氧核糖、磷酸和含氮堿基是怎么構成脫氧核苷酸的、每分子脫氧核苷酸是怎么連接成雙鏈的過程不容易了解,也就是對DNA分子構成的相關發生過程不了解因而影響了對DNA分子結構的學習。綜上所述,學生學習困難的概念都是發生定義型概念或都與概念的發生過程相關。
2.2 發生定義型概念學習困難的原因
泰勒認為: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學生必須具有使他有機會實踐這個目標所隱含的那種行為體驗。對于一般“屬加種差的定義”,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學生可以通過字意的領悟來理解基因的概念,從而達成對“基因”理解這一學習目標的達成。但發生定義型概念的學習由于其定義涉及事物發生或形成的過程,有其發生或形成的固有程序性,而學生在學習之前對這些概念基本是沒有生活經驗或可借鑒的知識經驗,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概念的生成如果根據教師調查中顯示的,只用“圖解解釋”“結合生活、知識經驗”“構建概念圖”“反復誦讀”等方法,是無法使學生具有該概念目標達成的行為體驗的。所以學生在單純的接受學習后就存在容易遺忘、不理解概念的本質、不能運用概念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等一系列學習問題,從而最終形成反復再三地重復還是會頑固地存在的學習困難。
3 發生定義型概念的教學策略
對于學習的研究有很多,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習得現成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意味著學習者以事物與他人為媒介,通過活動建構意義與關系的學習;知識的意義并不存在于教科書之中,而是通過學習者的工具性思維以及同他者的溝通才得以建構的。反思生物學教學,在學生概念習得的過程中,如果一味根據教師講解教材內容來學習,即使配合使用了圖片、課件輔助教學,也是教師為中心的“模擬學習”,追求的是形象的現實感,學生并沒有感受到憑借五官感觸現實事物的“現實性”,遠不是以學生“學”為中心的學習,更少有活動與溝通輔助概念構建,所以對于特殊的發生定義型概念的學習,也就不怪學生永遠覺得難學了。
國外的生物學教學一樣非常重視概念的教學,對發生定義的概念教學,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發生定義概念的體驗,甚至通過各種方式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的行為描述來進行操作定義,使抽象的理論化的定義具體到活動過程中來,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概念的內涵,自己嘗試對概念進行概括,并在活動中理解概念的發生、發展及其可能受到的影響,學會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實現對概念的學習和理解。
根據發生定義型概念的特征及其學生學習的困難,筆者提出以下解困教學策略。
3.1 “邏輯分析”策略
奧蘇貝爾認為:要使接受學習變得有意義而不是機械學習,就必須具有兩個條件:① 學生要具有進行意義學習的心向;② 學習材料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即學習材料具有邏輯意義。發生定義型概念如減數分裂、開花和結果以及轉錄、翻譯等等的發生都有作為該概念發生的邏輯必然性。如:在減數分裂前體細胞的染色體數是2N,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導致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減半了,這與有絲分裂的結果是矛盾的,怎么導致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呢?再如:真核生物的遺傳信息存在于核DNA中,但生物的性狀是由蛋白質表現出來的,核DNA中的遺傳信息是怎么從細胞核中傳遞出來,然后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表現出來的呢?教師在情境導入階段關注概念發生的邏輯可能性,有助于幫助學生以理性思維為工具構建具有程序性的發生定義型概念。
3.2 “探究體驗”策略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知識,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下通過社會性的互動再建構客觀知識的過程。發生定義型概念的學習既然最大困難在于學生對于此類概念的發生缺乏應有的行為體驗,那教師需要創設條件,盡可能地讓學生通過探究實驗或經歷探究性思維的過程來體驗概念的生成過程,使學生在具有了概念發生所經歷過程的行為體驗后再進行概括和概念生成的嘗試,再主動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如:在光合作用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發現的一系列實驗來揭示光合作用的原料、場所、條件、產物等,同時還可以通過探究實驗的分析,使學生了解H2O分子分解的產物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14CO2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轉化成有機物的途徑,從而使學生獲知光合作用的光反應以及暗反應的過程。再如:學習呼吸作用,也可以通過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實驗來學習細胞呼吸的產物和條件,另外再通過酵母菌細胞培養液、離心后的含線粒體的懸液以及只含細胞質基質的懸液在加入葡萄糖后的實驗分析來探究有氧呼吸的過程;學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時,如果能利用校園內的空地帶領學生做一做豌豆的遺傳實驗,在經歷遺傳因子傳遞的假說、演繹、驗證的過程中,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方法。
探究體驗的概念學習策略還可以用在開花和結果、血液循環、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等初中概念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繪圖的方式探究這些概念發生的過程,再組織學生分析和討論、交流,最后引導學生總結生成概念。比如血液循環的教學中,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是學生學習一大難點,靠單純記憶學生不能理解必然會過時就忘。但如果教師在學習時采用探究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根據心臟四腔所連接的血管和血液流向來猜測血液循環的途徑,嘗試構建血液循環圖,再通過血液成分的變化來驗證血液循環過程是否正確,在討論、交流中,學生必然能夠在理解血液成分變化的基礎上獲得對體循環和肺循環途徑的真正掌握。
3.3 “圖形學習”策略
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認為:“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概念的特征、內涵、過程等很多是通過縮略圖來體現的,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將圖解信息全部還原成文字來學習,必然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同時也失去了知識的組織性和概念原有的程序性表征。教師充分利用好“識圖”“繪圖”和“說圖”策略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發生定義型概念。
3.3.1 “識圖學習”策略
發生定義型概念因為概述的是某件事件發生的過程,具有發生條件、發生過程、影響因素、發生結果等諸多可變性關鍵因素,如果要求學生單純以識記這些抽象出來的文字概括和總結,容易將學生帶入機械記憶學習的誤區,而且不利于學生靈活遷移運用。而教材上一般都有相應的圖解簡化了概念的核心內容,圖解中對于諸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發生的場所、條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以及產物等都有很好的形象化的圖示,圖形相對于文字有更好的信息包容性和簡并性。所以學生的學習最好先從圖解開始,先學精少的圖解,再通過后續的解讀還原圖形蘊含的信息,從而減少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量,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也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據。
3.3.2 “繪圖學習”策略
發生定義型概念的內涵一般都在精簡的圖形中可以體現,但如果學生只會看圖“說話”,離開了圖解勢必也就不會“說話”了,所以,看圖是基礎,在看圖的基礎上學生還得吃透圖解,能將圖解所蘊含的重要信息了然于胸,才能在需要的時候自行提取圖解信息解決問題。所以在看圖的基礎上,教師還得刻意培養學生繪圖,所繪圖形不必刻意追求美觀、相像,只要能反映概念的本質就行,如減數分裂各分裂期的細胞圖、遺傳圖解、能量流動的過程圖等。繪圖的最終目標不在紙上,而是要使學生通過手、眼、嘴多感官配合,把握概念的本質,最終實現概念的自然順利生成,并且能夠有很久的保持率。
3.3.3 “說圖學習”策略
維果茨基認為:學習首先是運用“心理學工具”――語言的一種社會活動,心智發展首先表現為人際關系的溝通中的社會過程,這種溝通的語言是作為“內化”的“心理過程”表現出來的。學生在學習發生定義型概念的過程中,如果僅通過聽教師單向的灌輸知識,不是真正的溝通,而且也無法將概念是否內化以及內化的程度和完整度表現出來。所以在概念學習中,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創設條件與學生實現溝通,以便學生能夠通過對話的途徑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實現自我發展的最大可能。比如在血液循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減數分裂等圖解的學習后,可以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進行圖解信息的解讀,在表達與共享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經歷信息的整理、語言的規范化、條理化處理的過程,同時還形成著琢磨理解方式的元認知,促進著反省式思維,學生會更容易了解自己的錯誤和非本質的理解,從而可以及時更正和完善概念的生成。
3.4 “模型構建”策略
篇4
1、鮮重是細胞正常生活狀態下的質量,如新鮮蔬菜。是指細胞在自然狀態下的質量。
2、干重生物上定義指細胞除去全部自由水后的重量。獲得細胞干重的方法有離心法和過濾法。在組成人體的細胞中,占干重最大比例的為碳元素,且為55.99%。另外,航空上干重的定義是航空發動機本身的重量。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摘要】 目的 探討ATP-生物熒光法(ATP-TCA系統)在消化道惡性實體腫瘤體外藥物敏感性試驗中的。 取肝癌、胃癌、直腸癌、結腸癌共39例患者的手術標本,應用ATP-TCA系統方法做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 ATP-TCA的可評估率為92.31%;6種試驗用化療藥物的敏感率分別為:絲裂霉素12.50%,紫杉醇23.33%,順鉑30.77%,羥喜樹堿42.31%,5-氟尿嘧啶51.85%,表阿霉素61.54%。結論 ATP-生物熒光法可用于消化道惡性實體腫瘤化療藥物的篩選。
【關鍵詞】 ATP-生物熒光法;惡性實體腫瘤;化療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 vivo ATP-bioluminescence assay(ATP-TCA) in the chemotherapy of digestive tract malignant solid tumor.Methods surgical specimens of 39 patients,including primary liver cancer,gastric carcinoma,colic and rectal carcinoma,were tested by the ATP-TCA.Results Evaluable test results were achieved in 36 of 39 patients,the evaluability rate was 92.31%.The sensitive rates of mitomycin C (MMC),paclitaxel (TXL),cisplatin (CDDP),camptothece (HCT),5-fluoruracil (5-FU),epirubicin (EPI),was 12.50%,23.33%,30.77%,42.31%,51.85%,61.54%,respectively.Conclusion ATP-TCA is a good option in the chemotherapeufic agents screening of digestive duct malignant solid tumor.
【Key words】 ATP-bioluminescence assay;malignant solid tumor;chemotherapy
化學藥物是消化道惡性實體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體外化療藥物敏感性試驗是實現個體化治療,提高臨床治療效率的重要方法,在本中,我們以對消化道惡性實體腫瘤有較高評估率的三磷酸腺苷生物熒光法(ATP-TCA),應用于39例消化道惡性實體腫瘤化療藥物的篩選,以期為臨床化療提供依據。三磷酸腺苷(ATP)是活細胞的基本能量單位,當細胞的代謝受損時,ATP合成下降,細胞死亡時受酶的作用,ATP迅速水解消失,ATP水平與活細胞數量呈正相關,因此測定細胞內源性ATP含量,可反映細胞活性和活細胞的數量。ATP體外藥敏試驗的原理是細胞內ATP與熒光素—熒光素酶復合物作用產生可測熒光,檢測熒光值出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1,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3年3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9例,男36例,女3例,肝細胞癌22例,胃癌8例,直腸癌5例,結腸癌4例,均為手術標本。
1.2 材料 ATP-TCA診斷試劑盒(包括改良PRMI 1640培養基)由北京金紫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MPL-1型自發光儀為德國Berthold公司產品。化學藥物包括絲裂霉素(MMC,日本協和發酵株式會社)、紫杉醇(TXL,澳大利亞FH科貿有限公司)、羥喜樹堿(HCT,廣西東蘭制藥廠)、順鉑(CDDP,深圳市生物谷醫藥有限公司)、5-氟尿嘧啶(5-FU,南通制藥總廠)、表阿霉素(EPI,浙江海政制藥)。
1.3 方法 ATP-TCA操作步驟(按診斷試劑盒使用說明操作):取腫瘤組織標本,在無菌條件下,剝離腫瘤組織的纖維、脂肪及結締組織,然后用剪刀將腫瘤組織盡可能剪成小碎塊,過200目鋼網后放入腫瘤組織解離酶液中,置37℃、5%CO2、95%濕度下孵育1.5~3h。在4℃、1500r/min條件下,離心20min,棄上清液,重復兩次,制成細胞懸液,取35μl用臺盼藍染色,倒置顯微鏡下計數,并觀察細胞活性。調整細胞至20~40萬個/ml濃度,以每孔0.1ml接種至96孔培養板內。按400%、200%、100%、50%、25%、和12.5%的血漿峰值濃度,將藥物加入培養孔中,每個濃度3個平行孔和對照孔,于5%CO2、37℃、95%濕度下孵育6~7天。加入腫瘤細胞ATP提取液0.1ml,混勻后室溫下15min,取0.05ml混合液置微板熒光分析儀檢測。
1.4 ATP-TCA結果評估
1.4.1 應用ATP-TCA的條件 (1)檢測的標本必須經細胞學和病證實為惡性腫瘤,且混懸液中腫瘤細胞數>20%;(2)培養板MO對照必須可觀察;(3)藥物活性的劑量反應曲線必須可觀察;(4)平行孔間CV值
1.4.2 ATP-TCA藥物敏感和耐藥的解讀 (1)藥物敏感定義:高AUIC(抑制曲線下面積)值,低IC90、IC50和SI(敏感指數)值,和高TGI(腫瘤生長抑制)值(表示腫瘤細胞生存100%抑制)。(2)藥物耐受定義:低AUIC值,高IC90、IC50和SI值,和低TGI值(特別是在高測試濃度和弱劑量反應時)。(3)敏感度分級,定義為:強敏感:IC90≤100% TDC(測試腫瘤藥物濃度)和IC50≤25% TDC。部分敏感:IC90>100% TDC和IC50≤25% TDC。弱敏感:IC90≤100% TDC和IC50>25% TDC。耐藥:IC90>100% TDC和IC50≤25% TDC。
篇6
人造生命取名為“辛西婭”(Synthia),這個美麗動聽的名字,短時間內給公眾帶來的不僅是驚喜,還有爭議和恐慌。有人將這一創舉譽為“生命科學領域決定性的時刻”,文特爾本人也宣稱其改變了生命的定義,甚至有人預測他將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其實媒體中廣為使用的“首次合成人工生命”之說,并不準確。文特爾的成功之處,在于用化學試劑合成了人工染色體,并在另一微生物中顯示出生物功能。DNA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密碼,卻不是生命的唯一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文特爾只不過創造了部分生命。這項研究成果最為直接的意義,是人造的支原體可以利用化學合成的染色體生存繁殖,并導致山羊的乳腺炎。“首次創造生命”之說言之過甚。
事實上,文特爾本人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題目“首次合成由化學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菌”更為客觀、嚴謹。《科學》雜志的相關評論指出,這項研究成果其實并不是首次創造新的生命形式,科學的定義應該是“生命再創造”或“篡改生命”。因為“辛西婭”除了染色組是人工合成外,生命體的其他組分均是來自于已有生命形式。但是無論如何,這項耗資4000萬美元的科技成果,畢竟是人類生命科學發展的一大進步。英國《經濟學人》將此成果與上個世紀原子彈的誕生相提并論,其意圖顯然著眼于科技成果對人類的傷害以及對自然界的破壞。
合成生物學是后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研究的新興領域。早在本世紀初,它就已經成為現代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然而真正進入大眾視野,還是源于“世界首個人造生命”的新聞事件。
借助合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文特爾僅僅使用四瓶化學試劑就合成了人工生命“辛西婭”,一時間給人以合成生物學便是“造物術”的感覺。科學家認為,合成生物學可以通過合成生物原件組裝生物系統,創造新的生命形式。有人就此評論,隨著合成生物學的發展,人類可以像組裝電路一樣組裝生命,從此將代替自然扮演“上帝”的角色。
“像組裝電路一樣組裝生命”,只是合成生物學研究思路的形象比喻。合成生物學是建立在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系統生物學等學科基礎之上的現代生物科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借鑒了電子工程的研究思路。但是,實際上細胞內部基因的表達調控、代謝網絡如同蜘蛛網一樣繁雜精細,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功能基因的表達遠不像電路板上晶體管開關那樣簡單,細胞代謝網絡的復雜程度也非電路板可比。正因如此,即便在生命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文特爾將已經精簡的“最小基因組”移植到掏空遺傳物質的支原體體內,實驗進展也不是一帆風順。這也正是人類基因組破譯十年后,其研究成果還不能直接應用于醫療的原因。
從科學的意義上說,人工生命的誕生,標志著合成生物學已經可以簡單地改造生命,人類從讀取基因序列躍升至編碼基因的階段。但合成生物學遠沒有發展到可以任意創造生命的程度。合成生物學的進一步應用還有賴于系統生物學的長足發展。“任意創造生命”既不是目前合成生物學發展程度所能企及的,也不是發展該學科的最終意義。科學家真正關心的是如何利用改造的生命體為人類服務。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生物學家就可以利用“DNA重組技術”將長鏈DNA切割成有功能的基因片段,并把它在模式菌株中表達。如今,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真核生物都可以高效地表達異源蛋白,并開始產業化應用。如利用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利用動物細胞生產疫苗抗體,利用轉基因動物充當生物乳腺反應器。本世紀初,“細胞工廠”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合成生物學的應用,正是“細胞工廠”理念的延伸。合成生物學可以通過構建“人工細胞”的方法,解決諸如能源、材料、環保等社會問題。這也正是美國資源部傾資支持文特爾研究人工生命的真正用意。
篇7
生物分類學通常直接稱分類學,是一門研究生物類群間的異同以及異同程度,闡明生物間的親緣關系、進化過程和發展規律的科學。要將生物分類,首先要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定義,但是我們似乎沒有辦法準確定義,以病毒來說,雖然可在其他生物體內寄生并復制,但在生物體外卻沒有一般生物的特征,如制造或攝取營養以及生殖等現象。又如引起瘋牛病的朊粒可以造成感染卻無DNA成分。一直以來,DNA被視為生命遺傳物質,經由與RNA的轉錄轉譯過程形成蛋白質,再進一步形成組成細胞的各個部分,如細胞膜、胞器等,而細胞則是我們長久以來所認為的組成生命體的最小單位。
這種分類應該反映不同生物體間的進化樹關系。300余年前,被譽為“分類學之父”的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發展了一套命名系統,對所有的生命形式進行了命名和分類,直到今天依然沿用(雖然進行了很多改變)。林奈系統基于共有的身體特征,以等級的方式從界開始,依次將所有的生物分為綱、目、科、屬和種。
林奈1707年5月23日出生于有“北歐花園”之稱的瑞典斯科訥地區的羅斯胡爾特拉,自幼喜愛花卉,曾游歷歐洲各國,拜訪著名的植物學家,搜集大量植物標本。歸國后任烏普薩拉大學教授,1735年發表了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統》,1737年出版《植物屬志》,1753年出版《植物種志》,建立了動植物命名的二名法,對動植物分類研究的進展有很大的影響。
篇8
蛋白質含量高的蔬菜有土豆、西蘭花、南瓜、豌豆、蘆葦等。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一般說,蛋白質約占人體全部質量的18%,最重要的還是其與生命現象有關。
細胞(英文名:cell)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普遍的提法是: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關鍵詞:概念;生物教學;考綱;重點難點
中圖分類號:G633.91
經歷了幾屆高三的一二三輪復習,在和學生的互動學習中,越來越體會到高中生物教學中概念的重要性。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在大量生物現象、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普遍規律。一個生物學概念的形成,是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比較、綜合、歸納等抽象思維,把事物的一般本質屬性抽象出來給予定義,然后再推廣到同一類事物上去的過程。(詞典給出的解釋是: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或詞組。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即其涵義和適用范圍。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認識的發展而變化。)
1、概念是考綱要求的折射
考試大綱是我們教學的指揮棒,一切的教學活動都以落實考綱為最終目標。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二章第3節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概念: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考綱要求:1、核酸的結構和功能。2、實驗: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概念指導我們“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那么什么是遺傳信息?遺傳信息通過什么體現出來?遺傳信息的特點是什么?和其他的細胞內物質有什么不同?要了解這些,就必需透視核酸的結構。學生也只有在逐步了解其結構的化學元素、基本結構單體、單體的種類、核苷酸鏈的平面結構、核苷酸鏈的空間結構后,才能夠準確把握核酸的結構特點,才可能進一步討論核酸的功能。概念的后半句“核酸與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有關”,那么核酸與遺傳、變異之間有什么聯系?不同的生物之間這種關系是相同的嗎?核酸與蛋白質之間的關系如何?元素組成、基本單位、鏈接方式、合成場所、結構多樣性原因的分析有何聯系與區別?我們明白了這些,自然也就掌握了核酸的功能。落實考綱,概念是最好的支撐。
2、概念是教學內容的梗概
教師落實教學內容的工具一是教材,二是有關的教輔資料或資源,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落實學習活動的主要基礎,是師生完成教與學雙邊活動必不可少的媒體。作為一名教師要輕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課,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領會教材的內涵,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而吃透教材應該從概念著手。例如:必修一第6章《細胞的生命歷程》第2節《細胞的分化》中,教學內容的梗概是這樣設計的:細胞分化及其意義(包括概念、特點、意義和實質)――細胞的全能性(包括概念、全能性差異比較和全能性表達的條件)。分化的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差異的過程。生物個體發育過程都會發生分化,所以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最后致其發生穩定性差異,所以具有穩定性和不可逆性。繼而學習分化的意義在于1、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2、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因為是穩定性差異的過程,所以實質即為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教材所呈現的教學內容是靜態的,是不能開口說話的,有時只能呈現“結果”。教師不是要簡單地將這些靜態的結果“教”給學生,而是要將這一“結果”變化為可以使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過程,那么就讓教學內容的落實從概念的解讀開始!
3概念是教學重難點的提示
教學重點應是基本概念、規律及由內容所反映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可以稱之為學科教學的核心知識。也是學科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應理解、掌握的內容。《染色體變異》教學重點: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教學難點:①染色體組的概念。②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系。③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教師如何依據考綱的重難點,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自己教學的重難點,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高三的復習,教師要盡快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同化所學的東西,構建生物學知識框架,形成基本的解題能力。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教學不宜空講知識,高三復習尤其不宜照本宣科,枯燥分析,機械的從課本到課本,從理論到理論,這樣的復習是弱效的。
染色體變異的概念:染色體結構的改變,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而導致性狀的變異。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以分為二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對比重難點和概念,不難發現二者是一致的,從基本的概念分析到具體內容的延展,這樣的課堂是緊密相連的,也是有效的。
4、概念是課堂教學的總結
好的課堂小結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指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引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知識的精華所在。那么該如何做生物教學的課堂總結呢?以3中的《染色體變異》為例:在學習染色體結構的變異(4種)、染色體數目的變異(1、染色體組2、判斷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3、特點4、人工誘導法),對比概念,來個總結也是很不錯的。
5、概念是教學反思的基礎
篇10
我國營養學家周啟源教授對古今中外“營養”一詞做了全面考證,建議“營養”這一名詞定義為:生物或使生物從外界(指動物的食料、植物的食料)吸取適量的物質以謀求養生,這種行為和作用稱為“營養”。或將其擴大一些則為:生物或使生物從外界(指動物的食料,植物的食料)吸取適量有益的物質和避免吸收有害物質,以謀求養生,這種行為和作用稱為“營養”。
健康,是身體健壯,沒有疾病的代名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
1 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新概念:健康不僅是指體強無病,而且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2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十條標準:①精力充沛。②處事樂觀。③睡眠良好。④保持標準體重。⑤適應能力強。⑥能抵抗一般性疾病。⑦眼睛明亮。⑧牙齒完整堅固。⑨頭發有光澤。⑩肌肉皮膚彈性好。
3 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宣布:一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自己;15%取決遺傳因素;10%取決社會因素;8%取決醫療條件;7%取決氣候環境。
從定義的內容看,健康是和諧之意,達到軀體健壯、環境適應的天人和諧、心態平靜、氣血暢通、心身和諧的健康狀態。凸顯了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天人合一”、“和為貴”的自然和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