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收益評估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15 17:27: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預期收益評估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預期收益評估方法

篇1

論文摘要:資產評估是對資產價值的評定估算。資產評估方法是實施資產評估工作的技術手段。在多年的資產評估實踐中,形成了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即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通過對三種方法的比較研究,能夠在以后的評估工作中選擇最合適的評估方法,以便對被評估資產作出最合理的估算。 

 

資產評估,顧名思義,是對資產價值的評定估算。資產評估方法是實施資產評估工作的技術手段。這項工作既有客觀性,既要考慮資產客觀存在的現實狀況,又有主觀性,即評估人員要評估對象的現狀及其獲利能力進行分析判斷。這種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結合,要求資產評估具有一套與其他工作或學科不同的特定方法。在多年的資產評估實踐中,形成了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即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實際上在資產評估實踐中評估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因此,有必要對三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以便于區分不同情況下應該選擇適當的評估方法。 

 

一、收益法與成本法的比較 

(一)計價標準的比較 

1、收益法的計價標準 

收益法的計價標準是收益現值標準,即是以收益現值來衡量資產評估價格的計價標準。把企業或其他某種具有完整的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的整體(或單項)資產投入流通,是本金的流通,他的計價應該是對于其獲利能力的計價,使用收益現值標準。在本金的流動中,資產可以按照他的預期收益的現值來評估,也就是說,他的評估依據不是收益現狀,而是與其在未來正常經營中可以產生的收益。所以,適用收益現值標準的前提之一是資產的投入使用。“投入使用”的含義是企業持續經營,他所產生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能夠滿足和適應社會的需要,并從中產生受益。顯然,只有在投入使用的前提下,資產才能帶來剩余產品的價值,才能帶來收益,才有適用收益法評估資產價值的基礎。  

2、成本法的計價標準 

成本法的計價標準是重置成本標準,即用重置成本來衡量被評估資產價格的一種計價標準。重置成本是指以現行市價重新計算的購置某項資產所需要支付的全部費用。資產的重置成本與原始成本不同,主要表現在計價所依據的市場物價水平不一呀,原始成本所依據的是當初構建該項資產的市價水平,而重置成本所依據的是當前的市價水平。資產的加價固然有該項商品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社會歷史范疇,它隨著在生產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特別是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資產的歷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差異很大。會計核算以原始成本為依據,折舊計提偏低,就會產生資產價值補償不足、產品成本核算偏低、企業經營收益虛增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以重置成本對資產進行評估,并以此為調整會計賬目的依據就比較符合實際,因為它能隨著物價上漲使資產的價值損耗得到相應的補償,保證經營收益的正確實現。所以說,以重置成本為計價標準,對資產進行價值評估克服了歷史成本計價對于物價和技術變動的不適應性。 

(二)適用范圍的比較 

1、收益法適用的業務范圍 

(1)企業股權變動。企業股權變動所涉及的資產是企業的整體資產,它比單項資產要素的加總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因它是作為所有者權益在流通,所以它的價值評估只能用收益現值法。 

(2)房地產及資源性資產。房地產價值一般表現為交換代價的價格,同時也可表示為使用和收益代價的租金。房地產價格與租金的關系,猶如本金與利息的關系。在工商領域里,房地產產權的變動實際上涉及地租收益的轉移,其價值尺度是按照地租來度量的,因而適用收益現值標準。 

各類資源性資產,如礦藏、草原、水源、森林等天然資源,其價值是通過收益來實現的,因此適用收益現值標準。

(3)無形資產轉讓業務。對于知識性無形資產,作為勞動成果,它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對于有形資產,這類無形資產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運用可以使有形資產的收益能力產生很大的增量,它所帶來的追加收益可以單獨評估。并且,無形資產具有高度的壟斷性,所以它的價值往往以由他帶來的追加收益來衡量,適用收益現值標準,這是單項無形之產于單項有形資產買賣所具有的根本區別。 

2、成本法適用的業務范圍 

重置成本標準對于一切以資產重置、補償為目的的資產業務都是適合的,如資產的抵押、保險與賠償,以及我國的清產核資工作。由于我國充分發育的資產市場尚待建立和完善,應用其他計價標準的客觀條件不成熟,所以單項資產買賣的價值評估廣泛地采用了重置成本標準。即使在企業整體轉讓的場合,也要應用重置成本標準隊分項資產進行估價,提供重做資產負債表的基礎價格資料。 

(三)決定評估價值的基本因素比較 

1、在適用收益法的場合,資產的評估價值取決于預期收益額的本金化率。在資產評估中,收益額可以分為凈利潤和凈現金流量,期間又有稅前、稅后、息前、息后之分。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凈利潤是所有者權益,利息是債權人的收益。企業的資金來源按照性質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負債,一類是所有者權益。如果被評估的企業資產是含長期負債在內的全部投資,它的收益現值就要按扣稅利息加上凈利潤(或凈現金流量)作為收益額計算。如果被評估的企業資產僅僅是所有者權益,如產權接受方承擔全部債務,栽植需要購買所有者權益的場合,它的收益現值所依據的收益額只能按照凈利潤(或凈現金流量)計算。總之,明確收益的邊界和內涵,對于收益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本金化率是受益于資產之間的比率。在資產評估中,適用本金化率的選擇與確定,必須按照一定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根本上說,適用本金化率取決于社會平均本金化率,在具體測定時,一是要考慮投資的無風險利率,它相當于投資的最低機會成本,在我國一般可采用國庫券利率。二是要考慮該行業和該企業的風險因素,即風險報酬率。 

2、在適用成本法的場合,資產評估的價值取決于重置凈價。重置凈價是重置全價扣除貶值后的余額。重置全價又稱為完全重置成本,在資產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它可以分為復原完全重置成本和更新完全重置成本。復原完全重置成本是在原資產購置的全部成本核算資料基礎上,按照現行價格和費用標準的重置價值計算的,它僅考慮物價變動的影響。更新完全重置成本是指利用新材料、新工藝,以現時價格構建相同功能的全新設備所需的成本。這里,不僅考慮了物價水平變動的影響,還考慮了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對重置全價的影響。 

(四)收益法與成本法的區別與聯系 

收益法和成本法適用的資產評估業務屬性分別與兩大市場——要素市場和本金市場相關,所以收益法和成本法是兩大根本不同的股價標準,不得任意混淆兩者之間的區別。 

收益法是反映本金市場等價交換特征的計價概念。本金的流通,其產出是收益。在收益法的應用中,評估的是資產的產出價值,即資產未來獲利能力的折現值。而重置成本作為投入過程的資產計價,反映的是資產作為生產資料在再生產條件下的價值。從投入過程看,資產價值包括資產購置價值,采購費用、安裝調試費用,即維持資產在用狀態所發生的一切成本均是決定資產價值的因素。 

但是,收益法和成本法也具有內在聯系,這種聯系既反映在價值基礎上,以反映在資產業務的關聯上。因為從全社會的范圍看,收益現值總額總是與相應的資產的重置成本凈值總額相適應的。個別企業的收益現值與重置成本之間的差額時有超額利潤或經濟性貶值引起的,亦即可以根據企業資產的重置凈價和超額收益,評估企業收益現值。 

另外,在運用收益法評估資產價值時,尤其是對于產權變動的各項業務,都要同時提供資產重置成本清單,為折舊、保險等業務服務,或為其他配套工作服務。 

 

二、收益法和市場法的比較 

(一)市場法的計價標準 

市場法的計價標準是變現凈值標準。變現凈值標準是用變現凈值來衡量被評估資產價格的一種計價標準。變現價格是指要素資產在公平市場上的交易價格。例如,機器設備在生產資料市場上正常流動,它的現行市價就是變現價值。非公平市場價格,如迫售價格或優惠價格盡管也是變現,但不能算作“變現價格”。

此外,對于企業或整體資產買賣,也有公平市場和公平市價,但它屬于本金市場的業務范圍,其價格在本質上與要素市場不同,所以也不能稱為“變現價格”。總之,在資產評估中,變現價格特指要素資產在公平市場的先行價格。 

變現凈值與變現價格屬同一范疇,它是變現價格扣除費用后的余額。變現費用是指為使資產變現而發生的全部開支,包括資產拆除費用,按照出售需要進行整理、裝修和包裝的費用,運輸費用以及銷售費用。 

由此可見,變現凈值取決于變相價格和變現費用。變現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首先受資產再生產價值的影響。資產再生產價值即指在現有生產條件下,相應功能的資產所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是與重置成本一樣要考慮的因素。其次是受自產自己的功能狀態和損耗情況的影響。但更重要的還是受市場條件、供求關系情況的影響。所以說,變現凈值的評估是高度的市場化的評估,直接受市場的檢驗。這就是市場法與收益法在計價標準方面的主要區別。 

(二)市場法適用的業務范圍 

適用市場法評估的資產,要求其余有一定的通用性或可售性,不但在市場上存在潛在的買主,而且在市場上能夠搜集到具有可比性的同類或相似資產的交易資料。因此,適用市場法評估的資產業務,主要是單項生產要素的交易,如買賣設備、原材料,用單項生產要素做投資參股、合作經營等。在課征財產稅和遺產稅方面,一般也以現行市價為水急。而收益法適用的前提是被評估資產必須能帶來收益,這就是市場法與收益法在適用評估業務方面的區別。 

(三)決定市場法評估資產價值的基本因素 

決定收益法評估資產價值的因素,主要是收益額、本金化率等。而決定市場法評估資產價值的因素是一個公平市場,一個活躍的資本市場。這里的公平市場首先是指各經濟主體之間平等地交換商品、平等的參與各種市場競爭,沒有超越經濟的行政特權的任意干涉,沒有壟斷,沒有對市場的分割和封鎖,沒有拉關系走后門的干涉的市場。其次是指買賣雙方都要有充分的時間,買方有充分的時間選擇自己滿意的商品;賣方也有充分的時間選擇適當的買主,以使資產價格更高一些。而活躍的市場,就意味著被評估的資產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或可售性,要有市場,不僅要有潛在的買主,而且要有可比的對象。 

(四)收益法與市場法的聯系和區別 

由于收益法是將被評估對象作為一種獲利能力而確定其價值的一種方法,因而它是用于企業整體作為評估對象的資產評估。以企業整體參加以下活動,如企業經營評價、股份經營、聯營、兼并、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等,應采用收益法;但項資產在可以單獨計算預期收益時也可采用收益法。 

收益法是一種著眼于未來的評估方法,它主要考慮資產的未來收益和貨幣的時間價值,以主要優點是:l能夠較真實、較準確地反映企業本金化的價值。2在投資決策時,應用收益法的得出的資產價值較容易被買賣雙方所接受。其主要缺點是:1預期收益額的預測難度較大,受較強的主觀判斷和未來收益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2在評估中適用范圍較窄,一般是用于企業整體資產和可預測未來收益的單項資產評估。 

市場法是在公平市場條件下,通過對被評估對象和在市場上出售的、與其相同或相似的資產的異同比較,調整差額,進而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概括地說,迄今本思路是就是參照市場類似資產價格;愛萍古代評估資產。 

由于市場法是以同類資產銷售價格相比較的方式來確定被評估資產的重估價值的,因此。運用這一方法時一般應具備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要求市場發育比較健全,經常有類似資產的交易,市場所反映的資產價格信號真實、準確、正常;二是要有與被評估資產相同或相似資產近期交易價格作參照物。參照物不能是單一的,一般應在三個以上。運用市場法評估資產,其重估價值一般較為準確,但是,市場法要求市場發育比較健全,并以能夠相互比較的資產買賣在同一市場或地區經常出現為前提。而我國目前生產資料市場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資產交易并不多見,故資料收益較為困難,因而市場法的實際運用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將受到一定的限制。 

市場法是從賣者的角度來考察被評估資產的 

35變現值的。資產重估價值的大小直接受市場的制約,因此,它特別適用于產權轉讓或重組時數據充分可靠。市場活躍的資產。 

市場法的優點,在于充分考慮了市場變動因素,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評估時的市場價值;市場法的缺點是,考慮的因素不夠全面,而且須存在具有可比性的參照物,需要有公開及活躍的市場作為基礎,如缺少可比參照物及其對比數據,這種方法就難以運用。 

 

篇2

關鍵詞:保險理賠;資產評估;方法

中圖分類號:F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3-0164-02

引言

資產評估是指專業機構和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特定目的,遵循評估原則,依照相關程序,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運用科學方法,對資產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

保險理賠是指接受保險當事人委托,獨立的對保險事故所涉及的保險標的進行評估、勘驗、鑒定、估損、理算等活動的行為。

深圳市質量技術監督評鑒事務所是全國質量技術監督系統設立的第一家質量鑒定及技術評估機構,為境內外多家財產保險公司出具數據充足、分析透徹、觀點明確的評估報告。所涉及的技術范圍涵蓋機械、電子、通訊、化工、紡織、運輸、船舶工程、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及其他專業技術領域。在日常工作中總結出一些保險理賠資產評估的應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保險理賠的資產評估方法應用

保險理賠的資產評估方法由于思路不同,獲取經濟技術參數的方法不同,決定了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其影響因素及運用先決條件。

(一)市場法應用

運用市場法評估資產價值,具體做法總的來說是先要進行公開市場調查,收集相同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基本信息資料,尋找參照物,分析整理資料并驗證其準確性,把被評估資產與參照物比較,分析調整差異,最后作出結論。一般地說,在市場上如能找到與被評估資產完全相同的參照物,就可以把參照物價格直接作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價值。當然更多的情況下獲得的是相類似的參照物價格,然后需要進行價格調整。參照物與評估對象的可比性是運用市場途徑及其方法評估資產價值的重要前提。選取的具有可比性資產及交易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參照物與評估對象在功能上具有可比性,包括用途、性能上的相同或相似;(2)參照物與被評估對象面臨的市場條件具有可比性,包括市場供求關系、競爭狀況和交易條件等;(3)參照物成交時間與評估基準日間隔時間不能過長,應在一個適度時間范圍內。把握住參照物與評估對象功能上的一致性,可以避免張冠李戴;把握住參照物與評估對象所面臨的市場條件,可以為明確評估結果的價值類型創造條件;選擇近期交易的參照物可以減少調整時間因素對資產價值影響的難度。當然,這個時間因素對資產價值的影響也是可以調整的。

市場法是資產評估中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夠客觀反映資產目前的市場情況,其評估的參數、指標直接從市場獲得,評估值更能反映市場現實價格,評估結果易于被各方理解和接受。但是市場法需要有公開活躍的市場作為基礎,有時因缺少可對比數據而難以應用。這種方法不適用于專用機器設備、大部分的無形資產,以及受到地區、環境等嚴格限制的一些資產的評估。

(二)收益法應用

運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是服從將利求本的思路,即采用資本化和折現的途徑及方法來判斷和估算資產價值。資產的收益通常表現為一定時期內的收益流,而收益有時間價值,因此為了估算資產的現時價值,需要把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收益折算為現值,這就是資產的評估值。具體做法是搜集并驗證與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有關的數據資料,包括經營前景、財務狀況、市場形勢以及經營風險等;分析測算被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確定折現率或本金化率,用折現率將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最后分析確定評估結果。因此,被評估資產的預期收益,折現率或資本化率,被評估資產取得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成為直接影響評估結果的重要因素。能否清晰地把握這三要素就成為能否運用收益法的基本前提。但是預期收益額預測難度較大,因其受較強的主觀判斷和未來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這種方法在評估中適用范圍較小,一般適用企業整體資產和可預測未來收益的單項資產評估。

(三)成本法應用

在保險理賠中運用成本法評估資產,首先要估算被評估資產重置成本,其次確定被評估資產的使用年限,再次估算被評估資產的損耗或貶值,最后計算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值。此四方面構成了成本途徑運用時涉及的基本要素。首先,資產的價值取決于資產的成本。資產的原始成本越高,資產的原始價值越大,反之則小,二者在質和量的內涵上是一致的。采用成本法對資產進行評估,必須先確定資產的重置成本即按在現行市場條件下重新購建一項全新資產所支付的全部貨幣總額。重置成本與原始成本的內容構成是相同的,但二者反映的物價水平是不相同的,前者反映的是資產評估日期的市場物價水平,后者反映的是當初購建資產時的物價水平。在其他條件既定時,資產的重置成本越高,其重置價值也就越大。其次,資產的價值又是一個變量,隨資產本身的運動和其他因素的變化而相應變化。資產投入使用后,由于使用磨損和自然力的作用,其物理性能會不斷下降、價值會逐漸減少,產生實體性貶值;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使用企業原有資產與社會上普遍推廣和運用的資產相比較,在技術上明顯落后、性能降低,其價值也就相應減少,發生功能性貶值;由于資產以外的外部環境因素變化如政治因素、宏觀政策因素等,導致資產價值降低,從而引發經濟性貶值。成本法比較充分地考慮了資產的損耗,評估結果更趨于公平合理,有利于單項資產和特定用途資產的評估,有利于企業資產保值,在不易計算資產未來收益或難以取得市場參照物的條件下可廣泛地應用。但是采用成本法評估,工作量較大,同時這種方法是以歷史資料為依據確定目前價值,必須充分分析這種假設的可行性。另外經濟貶值也不易全面準確計算。

二、保險理賠的資產評估方法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保險理賠在同一資產的評估中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各種評估途徑和方法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表現資產的價值。不論是通過與市場參照物比較獲得評估對象的價值,還是根據評估對象預期收益折現獲得其評估價值,抑或是按照資產的再取得途徑尋求評估對象的價值,都是對評估對象在一定條件下的價值的描述,它們之間是有內在聯系并可相互替代的。如果使用這些途徑和方法的前提條件同時具備,而且評估師也具備相應的專業判斷能力,那么,多種途徑和方法得出的結果應該趨同。

在評估途徑和方法的選擇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估方法的選擇要與評估目的,評估時的市場條件,被評估對象在評估過程中所處的狀態,以及由此所決定的資產評估價值類型相適應;以無形資產評估為例,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為其成本費用的攤銷服務;二是為其投資和轉讓服務。前者決定了無形資產評估方法應采用重置成本法;后者決定了其評估方法采用收益現值法。至于市場法,實踐中是比較少運用的。

2.評估方法的選擇受評估對象和類型、理化狀態等因素制約。例如,對于既無市場參照物,又無經營記錄的資產,只能選擇成本途徑及其具體方法進行評估;對于工藝比較特別且處在經營中的企業,可以優先考慮選擇收益途徑及其具體方法。

篇3

【關鍵詞】資產評估方法 市場法 成本法 收益法

一、相關概念釋義

財政部頒布的《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2004)中明確定義: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對評估對象在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價值進行分析比較、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

資產評估方法是實施資產評估工作的技術手段。資產評估對評估對象的價值進行分析估算的過程既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客觀性主要考慮評估對象客觀存在的現實狀況,主觀性主要在于評估師要對評估對象的現狀及獲利能力進行分析判斷。資產評估對客觀性和主觀性的雙向考慮,要求資產評估方法不同于其他工作或學科,多年的資產評估實踐,形成了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資產評估方法具體分析

(一)三種方法的基本含義及運用前提。

1.市場法是指將被評估資產與市場上存在的相同或類似的參照物進行比較,并根據兩者的差異對參照物的市場價格進行調整,估算出被評估資產的價值。

由市場法的相關含義可知,運用市場法的前提條件包括市場中要存在參照物,并且該參照物是在公開市場條件下進行交易的,由于涉及到對參照物價格的調整,所以要求能夠明確參照物價格影響因素,且能量化。

2.收益法是指將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方法。

收益法的運用涉及到未來預期收益,要求被評估資產能夠繼續使用,可以測算資產的未來收益和預期使用年限,并且可以預測獲得預期收益所要承擔的風險。

3.成本法要求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扣減各項貶值(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后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值。

成本法的運用需要在被評估資產能夠繼續使用的前提條件下。

(二)三種基本方法的優缺點比較。

1.市場法的優點在于,由于采用直接從市場中獲取的數據作為評估基礎,該法直觀、簡單、合理,評估價值客觀公允,評估結果易于被評估當事人各方理解接受。如評估一些實物類的流動資產(存貨、材料等),由于該類資產通常不考慮其未來獲利能力且具有較強的變現能力,通常采用市場法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客觀公允。

但因為有些被評估資產在市場中找不到與之可比的參照物,使市場法的運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一些在產品、構筑物或自制設備,在市場上找不到或很難找到可比的參照物,由于不滿足市場法的運用前提,而不能采用市場法進行評估。

2.收益法的優點是通過預測資產的未來收益,來折算資產的價值,評估結果合理,易于被評估結果使用者接受理解。如對企業整體價值進行資產評估采用收益法,能真實和較準確地反映企業本金化的價值,并且與投資決策相結合,評估得到的資產價值易為交易雙方接受。

由于收益法使用的都是未來預測數據,主觀分析判斷的比重比較大,這就對評估人員的專業素質比較高。同時對于一些不能準確估算收益的資產,不能采用收益法。單項資產的收益就是很難單獨估算的,例如企業里的一臺機器設備、一幢房屋或構筑物等。

3.成本法的優點:較為充分地考慮了資產的損耗,評估結果更趨于合理;有利于單項資產和特定用途資產的評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可使評估資產的評估價值接近實際,較真實地反映了資產的現時價值。同時,成本法在不易計算資產未來收益或難以取得市場參照物條件下可廣泛應用,從這個意義上看,成本法實際上彌補了市場法和收益法的不足。

成本法的缺點在于工作量太大,因為要核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和各項貶值,涉及的工作量很大。同時成本法不能充分考慮被評估資產的未來獲利能力。

(三)資產評估基本方法之間的關系。

資產評估的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構成了資產評估方法體系的基本框架,這三種基本方法之間既獨立存在又相互聯系。從整體上來說,評估方法是由互相關聯的、內在相關的不可分割的技巧和程序組成的,其共同目標就是獲得令人信服的可靠的評估價值。同時各種評估方法都各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成一體的運用過程,都要求具備相應的信息基礎,這又是三種基本評估方法的主要區別。

三、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

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要受資產評估目的、資產評估假設和評估對象的制約。資產評估目的是進行資產評估首要考慮的問題,影響了評估假設和評估對象確定,進而制約評估方法的選擇。而評估假設一方面受評估目的影響,一方面制約評估方法的選擇,進行評估時,必須設定被評估資產處于一種特定目的或處置方法。評估對象不同,采用的評估方法也不同。例如,評估同一企業的兩臺機器設備,自制的專用機器設備通常采用成本法,而對于對外購置的通用機器設備則采用市場法。因此,為了選擇出合適的評估方法,要充分考慮資產評估目的、評估假設和評估對象等相關因素。

參考文獻:

[1]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編.資產評估[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篇4

關鍵詞:公路收費權 收益法 價值評估 調節機制

一 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在公路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在公路建設出現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的同時,市場體制也迅速滲透到公路行業的各個方面。不可避免地,公路收費權益轉讓相關的經濟活動也就逐漸增加,而公路收費權的轉讓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便是進行公路收費權的價值評估。從2008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中規定:轉讓收費公路權益進行收費權價值評估,評估方法應當采用收益現值法[1]。

收益現值法,也稱收益法,是指將評估對象剩余壽命期間每年的預期收益,用適當的折現率折現,累加得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以此估算出資產價值的方法[2]。但是,由于公路收費權是一種依托于公路實物資產上的特殊的無形資產,這種無形資產的價值不可能完全脫離實物資產而存在。因此,在運用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的實際操作中,除了考慮在應用收益法評估時涉及的未來每年的預期凈收益、折現系數和收益期限等直接影響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結果的參數之外,還必須結合與公路實物資產密切相關的公路技術等級、設計標準、里程等間接影響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結果的參數綜合考慮。此外,從業人員經驗、素質、市場條件、政府政策等其他影響因素的限制,也會在實際應用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時產生一些問題。因此,正視這些影響因素所產生的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以使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更加準確、科學、合理。

二 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的難點分析

(一)直接影響因素

影響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的直接因素主要有:未來每年的預期凈收益、折現系數、收益期限等。然而,在用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價值時,由于收費權轉讓年限較長,各項直接影響因素參數的預測難度非常大,因此常導致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價值時出現偏差。其中,關于收益期限,在2008年施行的《收費公路權益辦法》第十三條中有明確的規定,轉讓、受讓雙方可以根據公路資產的實際情況,簽訂公路收費權轉讓協議確定收益期限。

對于預期收益額和折現系數的確定存在比較大的困難,首先對于預期收益額的確定,由于車流量、收費標準、營運費用以及相關稅費等決定了公路收費凈現金流量的大小,但是車流量的波動范圍較大,車流量的長期預測技術也不成熟;另一方面,營運費用的確定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以及公路收費政策不間斷變化,加上稅費政策的不可預見性,因此,公路收費權未來的預期收益額的確定便成為收益法評估收費權價值的主要難點。其次,在收益法評估中,涉及到公路收費權收益折現的問題,而折現系數是確定未來收益額的關鍵,折現系數一個微小的變化,也能極大地影響評估值。

(二)間接影響因素

影響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的間接因素主要有:公路技術等級、設計標準、里程、地理位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等。由于公路收費權是一種依托于公路實物資產上的特殊的無形資產,它的價值不可能完全脫離實物資產而存在。所以,在采用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價值時,必須根據公路的技術等級、地理位置、通行能力、當地的經濟水平等因素來估價,而實際上,不同公路在技術標準、地理和經濟環境、里程長短等方面的差異也表現為公路收費權的價值評估結果不一樣。

(三)其他影響因素

影響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的其他因素主要有:評估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素質、政府政策、公路項目的投資環境等。由于在應用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價值時受評估人員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所以評估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價值評估結果。此外,政府政策是否連續、穩定也會對價值評估結果產生影響,還有公路項目的投資環境的好壞與否也直接影響公路收費權的價值評估。

三 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的對策研究

(一)建立評估價值偏差糾正調節機制

即使已經建立非常完善的收費權的價值評估體系,但由于直接因素、間接因素和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無論采用何種方法評估,其評估誤差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可以建立評估價值誤差糾正調節機制,在特定時期經有關部門組織審計后對實現超額收益的項目啟動收益分享機制,而對效益較差的項目啟動效益補償機制[7]。

(二)收益法和成本法相結合的評估方法

雖然收益法是評估公路收費權的首選方法,但由于公路收費權是依托于公路實物資產上的特殊的無形資產,收益法測算的指標和實物資產的技術等級、里程等指標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可以采用收益法和成本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相互驗證、相互調整,有利于保證評估結果的科學、合理。

(三)規范公路收費權資產評估

政府應該建立嚴格的公路收費權評估監管體系,以保證評估過程的公開性、公正性和透明性,避免收益的流失[7]。同時,還應該建立嚴格的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人員從業資格考試體制,對評估人員實施資格管理,確保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從業人員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較高的業務素質。

(四)政府政策的可行性和延續性

由于采用什么方法評估公路收費權還取決于公路通行費的制訂方法及特許經營條款的制定,所以政府政策是否可行非常關鍵。另外,政府在制定優惠政策時,還要考慮政策在較長時期內實施的可行性和延續性,避免公路收費權轉讓時地方性政策和國家宏觀政策及法規的沖突,綜合考慮政策的實施是否有利于公路收費權的價值評估。

四 結束語

收益法仍然是目前公路收費權價值評估首選的方法,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任何方法并非十全十美的,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價值時也依然存在困難。文章分析了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價值時遇到的幾個方面的難點,提出了上述五種對策,以期能夠有效解決應用收益法評估時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M].2008.

[2] 徐海成.公路經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劉今朝.采用收益現值法評估的問題探討[J].銅業工程,2004.

[4]胡方俊,曹艷華.公路經營權價值評估中折現率的測定[J].公路,2010.

[5]古鳳俊.公路收費權有償轉讓價值評估方法的探討[J].資產評估,2007.

篇5

關鍵詞:B2B品牌;品牌價值;評估;客戶

B2B,即business to business的簡寫,B2B企業專指那些其產品或服務面向其他企業或下游產業鏈而非直接消費者的企業,B2B企業廣泛存在于工程機械、數控機床、鋼鐵冶金、石油化工、電子電器、紡織印染、包裝制造、工業原料等等,以及服務行業的貿易、物流、會展、咨詢等領域,對于社會經濟的運行與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其產品一般不與終端消費者產生直接關系。在由美國《商業周刊》的“2011全球100個最具價值品牌”中入圍的IBM、GE、Cisco、Oracle、Intel等均為B2B品牌,其中,IBM的品牌價值由2010年的647億美元升至2011年的699億美元。對于規模不大的中小型B2B企業,品牌也一樣可以帶來經濟價值,并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而B2B品牌價值如何來評價或評估,采用什么方法和模型,在理論研究方面還不錯,現有的評估方法大多都是參考和借鑒B2C品牌價值的評價方法,而針對B2B品牌價值的研究還很少。本文對B2B品牌價值評估的理論研究進行梳理。

一、B2B品牌價值評估現狀分析

由于對品牌價值的定義與組成或價值因素的缺乏統一的差異性,多年來國內外學者設計和發展了眾多的度量模型,用以評估品牌的價值。這些模型在理論基礎、可操作性、有效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很難判斷出哪個模型是合適的,不同的模型只能用于不同的目的和領域,一個通用的被廣泛承認和接受的模型并不存在。這些評估模型或評估方法主要對B2C企業的品牌價值評估中使用,雖然對B2B企業品牌價值評估中存在著許多不適應性,但目前關于B2B品牌價值的評估方法研究較少,多數還是采用B2C方法來評價B2B企業的品牌價值。

二、會計學角度的品牌價值評估方法

會計學角度的品牌價值評估方法是基于財務角度將品牌視為企業無形資產的一部分,從會計學角度對品牌進行評估。

(一)成本法

成本法的思想就是把品牌價值視為品牌創建和維護上的投入成本,如廣告促銷費用、人際關系費用、新產品研發費等。在現實運用中,常采用兩種具體的處理方式,一種是重置成本法,即獲取相同品牌知名度或效果時所投入的成本。另一種方式是歷史成本法,對品牌建設中的會計要素進行記錄,以交易業務發生時投入的成本為標準進行計量計價。由此可以看出此種評估方法與實際品牌價值相差甚遠,從許多著名B2B企業品牌價值遠遠超出實際投入的成本就可看出此法的缺陷。

(二)收益法

此法是依據對企業未來取得預期收益的,并將其折現為現值,作為評估企業品牌價值的方法。在估算時,用企業整體市場價值減去有形資產和除品牌意外其他無形資產,其差值就得到了企業的品牌價值。這種方法需要對未來預期收益的預測進行主管判斷,而預期收益收到很多的影響因素,只能粗略計算出企業的品牌價值。

(三)市價法

此法是假設該企業的品牌進行市場交易而獲得的出售價格作為品牌價值的標準,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來估測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缺點就是很難找到恰當的參照物,交易的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的,而價值又要參照市場同類品牌的價格,這就互相矛盾。

三、市場角度的品牌價值評估方法

從市場角度對品牌進行價值評估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市場的表現利用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估算,這種方法得到了較大范圍的使用。

(一)Interbrand法

Interbrand法是由英國Interbrand公司開發并得到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評估方法。Interbrand法的初衷是企業的品牌像其他有形和無形資產一樣,能夠為企業創造未來收益。利用品牌對市場的利潤貢獻與品牌強度系數的乘積得到品牌價值。其中品牌強度系數由專家對品牌在市場的地位、穩固性、市場占有率、影響力、趨勢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定,取值在12-20之間。該方法在使用中的一個重要數據是“品牌強度系數”,但它在評估許多具體問題的處理時是以“經驗”為基礎的,需要評估專家對此數據進行主觀判斷,而主觀判斷需要專家對市場和企業及產品品牌有所了解,否則得出的數據難以服眾;Interbrand法中的利潤貢獻也是需要從不同的模塊中取得,在現實中很難確定利潤的創造來源。

(二)Financial World法

該方法注重企業品牌的市場表現,通過專家對企業所處行業的平均利潤率進行估算開始,對企業的銷售額進行估算,減去與品牌無關的利潤貢獻,得到了品牌的相關收益。這種方法與Interbrand方法的主導思想相似,但更強調從專家眼中看待的企業財務收益,關注企業品牌對公司創造的利益。該模型中的“品牌強度系數”是通過七個因子模型估算出來的。對Interbrand方法進行了改進和深化。Financial World雜志用此法每年度向世界公布領導品牌的資產評估報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三)MSD評估法

MSD評估方法源自北京名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研究,該公司的“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以美國《金融世界》雜志從1992年起所采用的“世界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方法為基礎,總結世界名牌的六大特征和中國品牌的特點,創立了MSD品牌評估法。該法對企業品牌的發展潛力、為企業增值能力和市場占有能力進行了研究,以此為核心指標對企業品牌進行評估。

四、消費者角度的品牌價值評估方法

從消費者角度對品牌價值進行評估,是意識到了消費者的忠誠、信任和滿意度對品牌價值的影響很大,通過對顧客進行調查估算企業品牌價值。

篇6

【關鍵詞】企業價值;收益法;估值模型

目前,世界知名的投資銀行幾乎都以企業價值或與價值相關的指標作為評價企業及其股票的主要依據。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產權市場、資本市場的興起,企業價值理論也逐漸引入我國,并在企業改制、企業并購、風險投資、資本市場融資、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國內外經濟理論界、資產評估界對企業價值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著多種評估觀點。不同的企業價值評估觀點.將直接影響到評估實務中評估途徑、方法的選擇與運用,進而影響到所評估的企業價值數量的準確與客觀。所以,對企業價值的不同評估觀點進行評述,認識它的本質是必要的。

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產生

(1)企業價值評估產生的理論基礎。1930年,費雪對《資本和收入的性質》這本書的體系和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和補充,更名為《利息理論》,書中所提出的確定性條件下的估價技術,是現代標準或正統評估的基石。1958年,著名理財學家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發表了對理財學研究具有深遠影響的學術論文《資本成本、公司理財與投資理論》,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20世紀7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期權定價理論給以現金流量折現為基本方法的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企業價值評估作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以企業價值為依據,科學地進行財務決策、投資決策與融資決策,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理財目標。(2)企業價值的定義。從新經濟發展角度,企業價值是由企業的未來獲利能力決定的,企業價值是企業在未來各個時期產生的凈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之和。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企業的未來獲利能力包括兩部分:企業現有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和潛在的獲利機會。本文對企業價值的理解是針對以上觀點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首先,企業價值是企業這一特定資產綜合體的價值。其次,企業價值是由企業未來獲能力決定的現實市場的交換價值。最后,企業價值是企業現有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價值和潛在的獲利機會價值之和。(3)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企業價值評估就是專業資產評估機構根據特定的目的,遵循特定的原則,依照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的整體經濟價值進行判斷、估計、測算的過程,其結果就是得到一個具體時點企業價值的評估值,為實現企業特定經濟行為的目的提供公平公正的價值尺度。目前,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按大類分為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這些方法各自有自身的特點和適應范圍。一是市場法。市場法假設企業的價值是某一估價指標乘以比率系數,估價可以是稅后利潤﹑現金流量或者主營業務收入等,不同的指標采用不同的系數。市場法優缺點:市場法缺乏明顯的理論基礎,一些財務指標很難以確定;但是市場法是從統計角度總結出相同類型企業的財務特征,得出結論有一定的可靠性,并且市場法簡單易懂,容易使用。二是成本法。成本法是指在評估企業價值時按被評估企業的成本扣減其各項損耗價值來確定被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成本法的優缺點:比較充分地考慮了企業的損耗,評估結果更加公平合理,有利于單項資產和特定用途資產的評估;但成本法工作量巨大,并且以歷史資料為依據確定目前價值,必須充分分析這種假設的可行性。三是收益法。本文介紹的重點,將在下文詳細闡述。

二、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的模型

(1)收益法的定義。收益法也稱收益現值法或收益還原法,它是指估算被評估資產在未來(剩余壽命期間)的預期收益,按照適宜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借以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2)收益法成立的假設條件。一是持續經營:即是指企業或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也就是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進行清算。二是盈利性:即企業在整個未來經營過程中預期收益是正的。如果企業的收益是負的,用收益法是無法評估的。三是可測性:即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是可以計算出來的。這要求企業有健全的會計體系和完整的財務指標。這樣運用收益法時才有客觀具體的數據進行計算。(3)收益法應用的形式。收益法是將評估對象在未來特定時間內的預期收益進行折現轉換為當前價值的方法,它是一種有限期持續經營假設下的收益法。計算公式為:

P=■■+■

式中:P為評估值;Ft為未來第t個收益期的預期收益額;Pn為終值;r為折現率;t為收益預測年期;n為收益預測期限。

(4)收益法參數的確定。收益法的應用不僅在于掌握其在各種情況下的計算過程,更重要的是科學合理地確定各項參數。收益法的主要參數是收益額、折現率和收益期。第一,收益額的預測。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收益額是指由具有獨立經營和獲利能力的經濟實體,在未來正常的生產經營條件下,可以獲得的貨幣凈收入。從理論上講,預期收益有三種含義:利潤總額、凈利潤和凈現金流量,都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財務指標,其預期值均可作為收益法中的預期收益。下面對這三個指標具體分析比較:一是利潤總額。它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得稅前全部利潤之和。即: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以利潤總額作為企業整體資產收益額的優點在于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企業經營的業績,需要的原始數據也便于獲得,計算也比較簡單,但不能真實地反映歸企業所有者所擁有和支配的凈收益。二是凈利潤。它是指企業在未來經營期內所獲得的歸資產所有者擁有和支配的凈收益。即: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用凈利潤作為收益額來評估企業價值優點在于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業績,缺點是由于企業折舊政策的不同會導致企業所實現的凈利潤缺乏可比性。三是凈現金流量。它是指企業每年實際發生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的差額,包括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的凈現金流量、籌資活動的凈現金流量三個方面。在資產評估中,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一般不計入企業收益,因為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不能計入企業經營成果。因此企業整體資產評估中的收益額為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和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之和。計算公式為:凈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采用凈現金流量的優勢:一是現金流量作為收付實現制核算得出的結果,不受財務會計政策調整的影響,是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如實反映。二是企業的稅后利潤是一個會計指標,它等于利潤總額減所得稅,是從會計核算上得出的企業所有者擁有的凈收益。三是在價值評估分析中,現金流動狀況比會計上的盈虧狀況(利潤指標)更重要。四是凈現金流量體現了資金的時間價值。綜上所述,從企業價值評估的角度分析,對收益的界定應本著投資回報的原則,將其視為一定會計期間內企業資產經營的一切收入凈額,所以應該選擇資產經營過程中的凈現金流量作為反映資產收益的指標。第二,折現率的估算。我們通常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來估算折現率。它是指以各種籌資方式所籌措的資本占資本總額的比重為權重,對各種資本的成本進行加權平均所得到的資本成本。其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股權資本成本×股權資本權重+債務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權重。股權資本成本可以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股權資本成本=無風險利率+(市場平均收益率-無風險利率)×貝塔系數。無風險利率反映的是在資金沒有違約風險,期望收益得到保證時資金的基本價值。在此情形下,投資者僅僅犧牲了某一時間段的使用價值或效能。一般選取國債利率作為無風險報酬率。貝塔系數反映了企業的收益水平對市場平均收益水平的變化的敏感性。它通常根據歷史數據通過回歸分析方法得出,一般地評估機構都會定期公布大企業的貝塔系數。對于處理股權資本和債務資本各自占總資本的權重問題,即評估時采用的資本結構問題,應該從評估的價值標準和被評估企業或股權的性質來考慮。如果本次評估是采用公開市場價值標準,資本結構保持完整沒有變動,那就應該采用目前的實際資本結構作為權重。如果本次評估的是采用投資價值標準,被評估的標的是控股股權的價值,那么此時的權重可以采用買方企業的資本結構也可以采用被評估企業的資本結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第三,收益期的確定。它是指企業資產的收益期間,它的確定通常要考慮企業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主要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經營者的素質,外部環境的影響,如競爭對手的變化,國家投資政策的變化等等。確定方法可以分為三種:(1)永續法。它是指企業經營比較正常且沒有對足以影響企業繼續經營的某項資產的使用年限進行規定,則在測算其收益時,收益期可以采用無限年限。(2)企業整體資產經營壽命法。企業產權發生變動后沒有規定經營期限的按其正常經濟壽命測算。(3)約定年限法。企業整體資產發生產權變動后,合同約定企業的經營期限時,應該以合同年限作為企業資產的收益期。本文主要是根據第三種方法,結合對第二種方法來確定的。

三、結論與評價

我國目前對企業整體資產進行評估通常是在企業進行整體轉讓,吸引合資或并購時。轉讓雙方,特別是受讓方最看重的是企業資金狀況、融資能力、其產品在市場上的供求現狀等于未來的獲利潛能,以此決定投資決策,而該過程剛好符合了收益法對資產的評估思路。收益法應該是最佳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但目前的評估實務操作中卻很少應用,這就是收益法在我國的局限性:(1)評估人員的專業技能限制了收益法的使用。收益法的應用要求評估人員具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多種數理統計分析技術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合理預測企業的獲利能力。否則,就會產生較大的盲目性和評估風險,缺乏科學依據。(2)國內信息來源的匱乏制約收益法的應用。及時、準確地掌握大量不同行業的經濟信息和政策信息是運用收益法的基礎,因此大量收集不同的信息是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運用收益法的前提。

參 考 文 獻

[1]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投資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15)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65)

[3]周海珍.淺論收益法中折現率的確定[J].中國資產評估.2001(4)

[4]許馳.企業價值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技術經濟與管理.2004(60)

[5]王志華,王躍.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比較研究[J].企業導報.22010(3)

篇7

【關鍵詞】公路收費權 資產評估 收益現值法 重置成本法

一、對公路收費權的基本認識

依據《公路法》、《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公路收費權是依附在公路實物資產上的無形資產,是指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在一定期限內于政府還貸公路及經營性公路上設置收費站收取車輛通行費的權利《公路法》規定,公路收費權出讓的最低成交價,以國有資產評估機構評估的價值為依據確定。對公路收費權的評估,現階段有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場法。由于公路收費權具有地區性和個別性的特點,各個地區的經濟條件、自然條件的不同,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可以共同使用的參照物或是替代品,因此市場法在現階段不宜采用。

二、公路收費權估價的兩種方法

(一)收益現值法

收益現值法原理收益現值法是從資產收益的角度出發,通過預測公路收費權在未來的特許經營范圍內每年的收益,并通過用恰當的折現率折現,將每年的折現值進行相加,以確定公路收費權價值的一種方法。我們每年的收益設為a1、 a2、 a3 、a4……an,把折現率設為r,則公路收費權價值V= a1/1+r+a2/+a3/+……an/。

相關參數的分析。從收益法評估公路收費權的數學模型式可知,其評估值主要依賴于預期收益折現率、收益期限這三個參數的選取、確定和計算。收益期限是由受讓方和轉讓方共同協商決定的。所以主要研究預期收益和收益率這兩個參數的計算。①預期收益,在預期收益里主要來考慮車流量和收費費率的確定。預測車流量的方法一般是根據調查資料以及觀察交通量資料繼而以四階段法進行預測在進行預測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預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預測區間。收費費率的預測,是以前期的收費費率為基礎,通過對相關因素的分析確定未來的收費費率,而且要綜合考慮物價上漲和車流量變化的影響。②折現率,它的微小變化就會引起結果的巨大變化。現階段的折現率主要由安全利率,風險收益率和通貨膨脹率構成,但是我認為所有的資產都會無可避免的會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不能由受讓方獨自承擔這一損失,所以暫不考慮通貨膨脹率。

(二)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原理。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評估公路資產時按公路資產的現時完全重置成本減去應計損耗來確定公路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其理論依據是生產費用價值論,是從公路資產建造費用角度對其價值所作的評估。其計算公式為公路資產評估值=公路資產重置成本―公路資產的損耗。

相關參數分析。公路資產重置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它指在評估時點上重新建造一條全新的與評估對象相同的公路所需的費用支出總額,它反應是是市場價格。公路資產的損耗。由于我國的公路具有行政壟斷的特點,所以不考慮公路資產無形損耗中的功能性損耗,針對經濟性損耗,單項資產對其不考慮,但對于資產的整體而言則所要考慮宏觀環境的變化而導致的損失,不是本身公路資產不具備這些功能,而是由于經濟環境、政府政策的不同而導致的損失。對于有形損耗的計算,則可以按照公式法進行計算。即有形損=×已有限使用年限,而針對總使用年限應是已有限使用年限與尚可使用年限之和,已有限使用年限應該根據一定的指標而計算出來的(比如對公路的車流量在一定的時期內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它與實際使用的年限有時并不相符,對于尚可使用的年限,則需根據公路自身的情況進行考量。

三、兩種估價方法的比較

四、公路收費權估價方法的選擇

從理論上講,用收益現值法的評估考慮了轉讓方和受讓方的利益,是科學合理的,但是由于其各參數值的難以確定,造成了評估上的困難。因此本文認為在公路收費權的估價方法的選擇上應該采用收益現值法為主,重置成本法作為輔助的方法。

之所以讓兩種方法結合,具體原因如下:一是公路建設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巨大,屬于資金密集性產業,而且公路的建設事關周圍地區的發展,成本非常之大,運用一種方法會產生誤差。二是收益法評估時所采用的參數,如預期收益率和折現率,這些數值的微小變化,就可能導致評估結果出現巨大的偏差。而較為合理的預測每年的車流量、收費標準、運營費用和折現率在現實中又受各方面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采用兩種方法進行評估可以增加評估結果的可信性。三是從公路收費權的定義來看,公路收費權是依托在實物資產上的無形資產,所以無形資產不能完全脫離實物資產而存在,而與收益法相關的參數,預期收益和折現率在一定程度上與公路的等級公路的設計標準和公路的規模有關,這說明兩種方法的評估結果具有關聯性,可以進行相互驗證,所以采用兩種方法進行的評估才更科學合理。

五、結語

本文從對公路收費權的基本認識出發,簡要的介紹了公路收費權的定義以及公路法和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一些規定,然后介紹了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相關的參數分析,最后提出了自己認為應該采用的評估收費公路的方法,即采用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相結合,并列出了其原因。

參考文獻:

[1]徐海成.公路經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篇8

關鍵詞 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價值評估 收益法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碼:A

1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概述

要了解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相關問題,首先要對人力資源價值的含義、人力資源價值的評估對象以及評估的必要性等方面進行說明。

1.1人力資源價值含義

人力資源是指能為社會帶來效益的具有勞動能力并達到勞動年齡或沒有達到勞動年齡的社會總人口或者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人口總量中所蘊含的勞動能力的總和。而人力資源價值是指人力資源本身所具有的能為社會發展帶來貢獻的可以用一定的方法進行量化評估的一種勞動能力。

1.2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必要性

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是指資產評估師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運用一定的方法對人力資源本身的價值進行評估并反映的結果。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評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人力資源價值的影響因素

對人力資源價值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有助于下文評估模型的建立。這里主要從內外兩個方面對人力資源價值的影響因素進行介紹。

(1)內部影響因素。影響人力資源價值的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勞動能力和動力因素。勞動能力主要指那些與勞動者自身密切相關的譬如智力、知識、技術等因素。動力因素指那些對勞動者具有激勵作用的因素,如情感、工資、獎勵等。

(2)外部影響因素。人力資源價值的大小,除了內部影響因素外,其所在組織自身的規模、經營方式、周圍環境、人物角色等因素對其影響也很大。

3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方法

理論界所研究的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方法主要有貨幣價值計量法和非貨幣價值計量法。貨幣價值計量法主要有已實現價值法和貼現法及實物期權法;非貨幣價值計量法主要有割插法和層次分析法。多種方法各有利弊,本文由于考慮到時間價值的問題而選擇了收益法。對收益法的運用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介紹:

3.1收益法及其應用的前提條件

收益法是指在考慮到時間價值的情況下將人力資源為企業所能帶來的未來收益折算成現值并對其估算反映出的一種方法。因此,企業將對人力資源的各項投資加總并預測其能取得的收益再進行折現,將其現值計算出來就可以確定人力資源價值了。采用收益法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評估要具備兩個前提條件:

(1)被評估資產的未來價值無論是群體價值還是個體價值,都是能夠用貨幣來衡量的。

(2)資產所有者承擔的風險也必須是能夠量化的。人力資源作為企業資產的一部分,也必須滿足上述兩個條件,才能用收益法進行評估。

3.2收益法在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模型中各參數的確定

運用收益法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評估,必須確定公式中各參數。

(1)預期收益。企業的預期收益是指其在進行投資時,對人力資源未來獲利能力所做的預測。它必須以企業的凈利潤或現金凈流量為計算口徑。根據企業的年銷售收入的增長曲線,采用線性回歸法或現金凈流量法來計算獲得。

(2)受益年限。受益年限是指企業員工的有效工作年限,也就是能夠為企業帶來收益的工作年限,不包括使企業受損的工作年限。

(3)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的比例。在企業的總資產中,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要單獨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評估,必須將其與物質資源分離開。即要確定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的比例,可以根據人力資源約當投資量與購買方約當投資量的比例再加上企業人力資源約當投資量來確定該比例。公式為: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的比例=人力資源約當投資量鞴郝蚍皆嫉蓖蹲柿?人力資源約當投資量?00%人力資源約當投資量= 人力資源重置成本祝?+適用成本利潤率)購買方約當投資量= 購買方投入總資產的重置成本祝?+適用成本利潤率)。

(4)貼現率。貼現率是指人力資源的投資報酬率,包括無風險利率、風險報酬率和通貨膨脹率。無風險利率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所使用的市場利率;風險報酬率是指企業在有風險的投資狀態下所使用的市場利率。

3.3收益法運用的評價

收益法是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于人力資源投資時的評估,因為它能反映出人力資源的預期獲利能力,同時也考慮到了時間價值的問題。但收益法中預期收益額的預測難度較大,容易受較強的主觀判斷和未來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對公式中各參數的確定也有很大的難度,人力資源不同于其它的資產具有固定的可預測的價值,其本身比較特殊、變動性大,甚至在這一時刻和下一時刻的價值都存在很大的區別。因此,在評估時,應當考慮人力資源價值的較大變動性。

4結語

人力資源是一項活的、能動的資源,是企業最復雜的資產,其價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由于時間價值的原因,對它的價值的評估值也只適用于某一時點。此外,對人力資源價值評估模型公式中各參數的確定也有一定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李玉波,涂捷.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理論問題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7(12):315-316.

篇9

一、收益法運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收益法是一種技術性較強的評估方法,其應用涉及對未來收益、折線系數及收益期限等參數的確定,使應用收益法時,參數的選取成為直接影響評估結果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國評估準則難以有效地規范運用收益法評估過程中參數的選取,致使參數選取隨意性大,突出表現在收益額、折現系數等數據沒有科學依據。

其次,由于收益法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在應用過程中除了受評估技術因素的影響外,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也很大。雖然在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提出了獨立性、客觀公正性和專業性的原則,并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公司法》、《證券法》中都對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道德進行了法律約束。盡管這樣,在實際的評估操作中,評估人員素質問題依然突出。

另外,造成收益法應用困難,除了參數選擇依據的不規范、評估師主觀因素外,我國尚不完善的市場環境和外界干預也是造成收益法操作不利的重要原因。其一,信息資源匱乏制約收益法的應用,及時準確地掌握大量不同行業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政策是運用收益法的基礎,因此大量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不同的信息是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運用收益法的前提。但是由于中國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較短,市場發育很不成熟,因此各種信息的來源極為有限、信息渠道少、信息資源陳舊、真實程度低、企業基礎財務數據不完善、行業市場信息獲取難,等等。其二,外界干預阻礙收益法的發展,外界干預主要來自企業及政府主管部門,為了企業或地方的利益,企業或主管部門往往對評估結果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企業上市評估。如果評估結果不能滿足要求,通常以更換評估機構相要挾,評估機構又會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要求評估師放棄原則。

由于上述各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使收益法的應用處在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中,使一種本來最能反映企業價值的評估方法無法得到廣泛的應用。

二、解決收益法運用中存在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科學選擇收益法評估參數

1、預期收益額的選擇和確定。根據收益法的特征,收益額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收益法所產生結論的科學性。在資產評估收益法中,對收益額的定義是指根據投資回報的原理,資產在正常情況下所能得到的歸其產權主體的所得額。其具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其一,收益額是資產未來預期收益額,而不是資產的歷史收益額或現實收益額;其二,用于資產評估的收益額是資產的客觀收益,而不是資產的世界收益。

目前,中外評估界一致認為應提倡以凈現金流量作為預期收益額。因為它以收付實現制為原則,排除了人們主觀認定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的干擾;同時,它不僅考慮了現金流量的數量而且考慮到收益的時間和貨幣的時間價值;它還是稅后指標。因此,凈現金流量比利潤總額和凈利潤更能客觀地反映企業或技術資產的凈收益,西方發達國家的評估界通常都是以凈現金流量作為預期收益額。

2、折現率的確定。從收益法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折現率的細微差異,將會導致評估結果的巨大差異,因此折現率是收益法評估中最重要的參數之一。折現率是一種期望投資報酬率,是投資者在投資風險一定的情況下,對投資所期望的回報率。通常確定折現率時,需要遵循四個原則:①不低于無風險報酬率;②行業基準收益率不能作為確定折現率的依據;③折現率要與收益額相匹配;④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原則。

綜上所述,對于未來收益額的確定,應總結和分析預測科學,研究預測科學應用評估實踐的科學體系,建立和完善評估預測科學體系,具有現實意義。對于折現率的選取,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研究我國折現率影響因素及指標體系,提出一套完善的折現率選取的評估指標體系,用于指導、規范應用收益法的評估市場。

(二)提高評估人員素質。運用收益法最關鍵的內容是對企業未來收益的預測及折現率的選取等,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要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就要求評估人員要具有很高的業務素質,尤其要有很強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提高評估人員的素質,也隨之成為一個關注的話題,評估人員堅持公平、公正、科學合理、勤勉盡責的基本職業道德,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是使收益法得以發展的根本前提。

首先,應加強評估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建議建立評估機構及評估人員的評估職業道德檔案,可采用計分制度。將資產評估業務公開化、透明化,對于評估結果受到社會質疑的評估業務,要進行復評,對于出現問題的評估機構和人員公開批評,并在其職業道德檔案中相應減分;其次,嚴格把關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加大收益法方面的考核力度,讓更多的掌握先進技術、擁有先進思維的新一代優秀評估師加入資產評估行業,為收益法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最后,鼓勵中國評估師走出國門,應該派出既有較為全面的資產評估操作實務經驗,又能進行理論總結研究的中國評估界業務骨干赴國際大的評估機構進行較為長期的工作,真正了解吸收國際收益法評估方法,結合中國實際進行改造,以逐步完善既符合國際評估理念,又適應中國經濟實踐的收益法評估體系。

(三)為收益法提供良性發展空間

首先,制定和完善中國資產評估準則。快速發展的評估市場要求不斷提高評估師素質及執業質量,這樣就要求我們要從規范評估師執業行為入手,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評估技術準則,要求注冊資產評估師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執業原則執業。

其次,政府帶頭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在現今我國資產評估行業面臨發展瓶頸的時候,應動員全行業、全社會的力量關注監督、支持促進資產評估業務,尤其是收益法的應用。

篇10

一、常見的銀行抵押物價值評估存在風險

1.錯選評估方法。

目前,押品價值評估的基本方法有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等三種,收益法主要用于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和風險可以預測并可以用貨幣衡量;市場法主要用于活躍市場上有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而成本法則是以再取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為基礎的評估方法。三種方法各有側重,適應于不同的押品評估。但在實際工作中,為達到提高押品估值的目的,存在人為錯選評估方法的現象。

2.成本法中成本構成過大,導致估值不客觀。

成本法中最常見的是通過增大成本或增加重置成本,達到提高抵押物價值的目的。土地評估,特別是重估時,應特別注意市場因素、土地使用年限、開發利用程度對價值的影響,合理確定重估價值,避免因素分析不透,多年一個價值或價值過度虛漲。

3.市場法參考標的物選取不客觀。

所謂市場法,是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以估測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技術方法的總稱。《押品估值手冊》就收益法適用問題明確指出:“(1)參照物與被評估對象在功能上具有可比性,包括用途、性能上的相同或相似;(2)參照物與被評估對象面臨的市場條件具有可比性,包括市場供求關系、競爭狀況和交易條件等;(3)參照物成交時間與評估基準日間隔時間不能過長,應在一個適度時間范圍內,同時,時間對主觀價值的影響是可以調整的。”人為提高押品估值,最簡單方法的是給押品選取一個價值更高的參照物,以此所確定的押品估值就大大高于押品的客觀價值,如某市郊外農村區域的土地,外部評估機構評估時卻以市區工業園的土地價值作參考,結果評估價值明顯高估。

4.收益法測算脫離實際。

收益法是指通過估測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確定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由于是以未來收益作為測算的依據,所以容易出現測算偏差。

5.內部評估人員缺少相應的技能。

一是作為評估崗的兼職人員,普遍存在評估知識和評估經驗欠缺的不足,往往是只能簡單確認外部評估機構的評估值,難以勝任評估價值確認的崗位需要;二是評估人員重新評估抵押物后定價能力有欠缺。外部評估機構有合格的營業資質和上崗證書,評估結論合法、權威,得到國家承認。評估人員沒有相應評估資質。

二、提高銀行抵押物估值水平的建議

1.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評估崗位的履職能力。

要加強行內對抵押物評估崗的培訓,下功夫培養一支專家型的隊伍。通過技術型評估崗,承上啟下,一方面認真審查中介機構的評估值,客觀、公允地評估抵押物價值,審查抵押物是否足值、價值是否公允;另一方面,把公允的抵押物價值傳導到決策層,把好我行信貸資產抵押風險關。

2.正確選擇評估方法。

抵押物評估方法各有其特點,分別適用于不同抵押物,應嚴格按照押品性質、特性和抵質押要求等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從而確定客觀、公允的押品估值,合理確定風險敞口,有效防范資產風險。評估方法錯選將直接導致不能合理確定押品估值,可能會放大押品風險,因此內部評估人員一定要認真分析外部評估報告,分析其評估方法選擇的合理性,在合理的基礎上確定公允的評估值。

3.遵循合理的評估技術途徑。

進行抵押物價值評估時,必須遵循合理的評估技術途徑,成本法要正確測算成本,認真核算押品的購置或重置成本,客觀界定押品的成本;市場法要合理選擇市場對比的參照物,參照物在功能、市場條件等要有可比性,同時時間上與評估基準日應在一個適度時間范圍內,時間對主觀價值的影響也是可以調整的;采用收益法應正確測算押品的收益,未來收益應基于合理預期、合理測算基礎上,不能主觀想象,也不能按照評估申請人的要求倒推估值。

4.合理采用外部媒體信息,加強押品貸前審查,規范押品準入管理,對于無可變現價值或可變現價值較小的押品,不得準入。

杜絕“重形式、輕實質”等現象。當前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而抵押物又是個體獨特、各式各樣,僅靠銀行自身信息、評估人員個人信息和評估機構所提供信息是遠遠不夠的,應合理采用外部媒體信息,包括網絡信息。網絡上有各種物品的交易、處置信息,例如房租、土地成交價格、房屋建造成本與售價等信息均可作為我行確定抵質押物價值的有益參考,評估人員應廣泛搜集有關抵質押物的信息,從中選取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合理對比、綜合分析、去偽存真,作為客觀評估抵押物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