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防護的基本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05 18:06: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輻射防護的基本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輻射防護的基本措施

篇1

關鍵詞:輻射;危害;安全;防護

核技術的和平利用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核技術已經在全世界能源、工業、農業、科技、教育、醫療和環保等領域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可是,核與輻射技術在帶給人類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社會安全帶來了潛在的危險,直接危及人類身體健康和污染環境,是世界各國都日益重視的一個突出環境問題。

今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大地震,受其影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排放的放射性碘和銫接近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后的水平,每天排放的銫137水平約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排放量的60%,核輻射事故等級為最高級7級,這次事故帶來的損害是無法估量的,以至于如今人們談核色變。如何正確理解輻射造成的損害及怎樣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是本文的論述重點。

1 輻射產生的危害

1.1 輻射的生物效應

α射線、β射線等帶電的射線進入物質后,主要是與物質的電子相互作用,引起物質的大量電離。γ射線等不帶電的射線進入物質后,首先產生一個或幾個能量較高的帶電粒子,這些帶電粒子再與物質的電子相互作用,引起物質的大量電離。因此,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可以歸結為物質的電離,引起物質性質的改變。

射線與人體發生作用同樣也引起大量電離,使人體產生生物學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與輻射能量在物質中沉積的數量和分布。

核輻射有足夠的能量引起物質電離,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可能造成器官或組織的損傷,表現出各種生物效應。

1.2 電離輻射對人體細胞的作用

1.2.1 電離輻射對細胞的作用方式

1)直接作用

電離輻射直接同生物大分子,例如DNA、RNA等發生電離作用,使這些大分子發生電離和激發,導致分子結構改變和生物活性的喪失;而電離和激發的分子是不穩定的,為了形成穩定的分子,分子中的電子結構在分子內或通過與其他分子相互作用而重新排列,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是分子發生分解,改變結構以致導致生物功能的喪失。

2)間接作用

人體的細胞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大約70%),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電離輻射同人體中的水分子發生作用,使水分子發生電離或激發,然后經過一定的化學反應,形成各種產物。在這些產物中,包括了一些活性很強的自由基和過氧化物,它們作用于生物大分子,例如DNA,會導致這些分子結構和功能的變化,造成功能障礙和系統的病變。

1.2.2 電離輻射對細胞的損傷

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的結果都會使組成細胞的分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而導致由它們構成的細胞發生死亡或喪失了正常的活性,發生了突變。因此,電離輻射損傷細胞有兩種情況:殺死和誘變。在輻射生物學中,殺死細胞理解為細胞喪失了分裂生產子細胞的能力;而誘變細胞主要指癌變、基因突變和先天畸變。DNA是遺傳基因的載體,它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保存于下一代,DNA分子結構的破壞和代謝功能的障礙都將導致細胞喪失增殖能力以致死亡。

1.2.3 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

電離輻射對人體的照射有可能產生各種生物效應。按照生物效應發生的個體的不同來劃分,可以將它分為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發生在被照射個體本身的生物效應叫軀體效應,包括放射病、白內障、生育障礙、造血障礙、皮膚良性損傷、輻射誘發的癌癥等;由于生殖細胞受到損傷而體現在其后代活體上的生物效應叫遺傳效應,包括畸形等疾病。

2 輻射防護

2.1 輻射防護目的及基本任務

輻射防護的目的:是在不過分限制對人類產生照射的有益實踐基礎上,有效地保護人類,以避免確定性效應的發生,并將隨機性效應的發生率降低到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雖然射線對人體會造成損傷,但人體有很強的修復功能。因此,對于放射性,我們既要注意防護,盡可能合理降低輻射的危害,也不必產生恐慌心理,影響我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輻射防護的基本任務:既要保護環境,保護從事輻射工作的人員和公眾成員,以及他們后代的安全和健康,又要允許進行那些可能產生輻射照射的必要活動,提高輻射防護措施的效益,以促進核科學技術、核能和其他輻射應用事業的發展。

輻射防護的標準及劑量限制

2.2 輻射防護的基本方法

輻射對人體的照射可以分為外照射和內照射。人體外部的放射源對人體造成的照射叫外照射。由于α射線的穿透本領很小,外照射的危害可以不予考慮;β射線的穿透本領也比較小,一般只能造成人體淺表組織的損傷,因此,對于近距離的β射線應引起注意;γ射線和Χ射線的射程比較長,是外照射的主要考慮對象。人體內部的放射源對人體造成的照射叫內照射。α射線和β射線的內照射危害比較大,尤其是α射線,是內照射的主要的關注對象;γ射線的內照射危害相對較小。

2.2.1 內照射的防護

內照射防護的基本方法是制定各種規章制度,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盡可能地隔斷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各種途徑,使攝入量減少到盡可能低的水平。

內照射的防護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質彌散(包括包容、隔離、凈化、稀釋)、減少放射性核素通過口(飲食、飲水)、鼻(吸入)、皮膚(特別是傷口)進入人體和加快放射性核素從體內排出。

2.2 .2 外照射的防護

在大多數實際情況,放射源可看作點狀源。其照射量與放射源的活度成正比,與照射時間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對外照射的防護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時間防護

對于相同條件下的照射,人體接受的劑量與照射的時間成正比。因此,減少接受照射的時間,就可以明顯減少接收劑量。

2)距離防護

對于點源,如果不考慮介質的散射和吸收,它在相同方位角的周圍空間所產生的直接照射劑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實際上,只要不是在在真空中,介質的散射和吸收總是存在的。因此,直接照射劑量隨著與源的距離的增加而迅速減少。在非點源和存在散射照射的條件下,近距離的情況比較復雜;對于距離較遠的地點,其所受的劑量也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迅速減少。

3)物質屏蔽

在實際工作中,單靠時間和距離防護往往是達不到安全防護的要求。因此,根據射線通過任何物質強度都會被減弱的原理,在輻射源與工作人員之間放上屏蔽物,以減少或消除射線的照射。由于防護要求不同,屏蔽物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移動式的。屬于固定式的屏蔽物是指墻壁、地板、天棚、防護門和觀測窗等;屬于移動式的屏蔽物是指各種包裝容器、屏風等。

根據射線的種類不同,可選擇不同性質的材料作屏蔽物。常用的材料有:防γ射線的鉛、鐵、水泥、磚、石、鉛玻璃等;防β射線的鋁、玻璃、有機玻璃等;防中子的石蠟、聚乙烯、硼酸、水溶液和水等。

除了以上三項措施以外,在滿足需要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活度小、能量低、容易防護的輻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4 結束語

輻射防護就是要在不過分限制對人類產生照射的有益實踐基礎上,有效地保護人類,以避免確定性效應的發生,并將隨機性效應的發生率降低到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對于放射性,我們既要注意防護,盡可能合理降低輻射的危害,也不必產生恐慌心理,影響我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61-2001

篇2

關鍵詞:核電站;輻射防護;應急救援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7-0198-02

翻開塵封的歷史,發生在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號反應堆的大爆炸,讓前蘇聯乃世界都為之震驚,至今切爾諾貝利地區方圓百公里無人居住,昔日的繁華不在。在事故發生最初幾小時內參加搶險工作的電站人員沒有任何防護設施設備,至使這部分人員遭受了大劑量輻射。根據前蘇聯一年后報道的數據共有95人確定為Ⅱ-Ⅳ度急性射線并發癥患者,66人為Ⅰ度急性射線并發癥患者,其中因放射病急性死亡者30人。可見為了把核反應堆釋放的危害減小到最低,這部分戰斗在最前沿的人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隨著科技的發展,核電應用技術越來越成熟,安全性越來越高,發生重大核泄漏事故的幾率越來越小,我們仍需要從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吸取經驗教訓,在高度重視核電站本身設計、運行安全的考慮,也要把場外應急準備工作常抓不懈,保護公眾的同時,把應急專業隊人員的輻射防護放在重要的位置,使我們的專業隊員在搶險救災時也能得到較好的保護。本文主要討論應急救援人員的輻射防護提出幾點看法。

一、思想上對輻射危害及防護的認識到位

首先救援人員對輻射要有正確的認知。提到輻射大家想到的就是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巨大破壞力,經過輻射照射的人畜必死無疑。其實這只是對輻射一種比較片面的認識。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危害有光輻射,即爆炸的瞬間發出強烈閃光,足以使眼睛永久失明,強烈的閃光還會引發火災;其次是沖擊波,即隨之而來的就是橫掃大地的沖擊波,它的破壞力最大;當然最可怕的就是其后的殘余輻射對生物的危害不可估量。核電站作為民用核設施,其安全性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水平日新月異,核電站發生切爾諾貝利那樣的爆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非正常的放射性泄漏在近幾年時有發生,比如設備維修階段,放射性廢物的貯存階段,尤其是國際上一些建設較早、運行時間較長的核設施隨著設備使用壽命的限制,其發生放射性核泄漏的幾率逐年增加,這樣緩慢的、劑量有限的放射性核泄漏產生的輻射危害不可與原子彈爆炸帶來的危害同日而語,當然也是不能忽略的。這是現目前核應急救援所要面臨的新情況,是救援人員必須有的認識。專業隊在實施救援時保護好自己的同時,救援行動展開迅速。

對輻射知識全面系統的了解是核應急專業隊開展場外應急救援搶險的基礎。如什么是輻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都會以電磁波的形式時時向環境傳送熱能,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輻射又可以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在輻射防護領域中,電離輻射常被簡稱為輻射。而我們這里談到的“輻射”針對的也是電離輻射。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機理:人體是由各種分子組成的,而電離輻射所產生的帶電粒子流在進入人體后會將能量傳遞給分子,進而改變分子結構,嚴重的后果就是損壞器官功能。當然由于我們人體的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自身器官強大修復功能,并不一定導致嚴重的后果。這就是輻射對人體傷害的特性,即確定性效應、隨機效應及遺傳效應。當然輻射傷害與所接受輻射劑量是有很大關系的,即所接受輻射劑量越高發生確定性效應的幾率越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時,在現場指揮核電站運行的總負責人在接受了300mSv以上的劑量外照射,而且在爆炸最初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吸入了大量的放射性粒子,但他還是成為僅有幾位幸存者之一,接受了國家審判。最終活到了80多歲。

影響電離輻射確定性生物效應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吸收劑量和吸收劑量率,其次是輻射的種類,還有就是照射范圍及個體的組織和器官的敏感性。知道了輻射的危害,更重要的是掌握輻射防護的基本方法。根據照射途徑可以分為外照射與內照射;針對不同的照射途徑因選擇不同的防護措施。針對處照射可采取的防護方法有時間防護法(即將人員與輻射原的接確時間縮短)、距離防護法(在救援過程中盡量增加人員與輻射源的距離,對與強放射源很多情況下是采取機器手來完成作業)、屏蔽防護法(放射性粒子或是射線在遇到一定的物質會產生能量)。針對內照射防護途徑:一是防護放射性氣體從呼吸道進入人體(對在輻射場所工作的人員而言就是穿戴呼吸保護器);二是防止放射性物質從口腔進入人體(在控制區內嚴禁進食、喝水和吸煙,而且不用手觸摸面部尤其是口、鼻、眼);三是防止放射性物質從傷口進入人體(放射性物質會經傷口直接進入血液,因此從事放射性操作必須不準帶的傷口進入控制區)。在很多情況下,在輻射場所工作的人員的防護是以上各方法的綜合運用。

知道核輻射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機理,知道核輻射并不是沒有辦法防護的,而防護重在平時的準備工作,只有作足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在發生應急情況時,才處驚不亂,沉著應戰。

二、確定合理的應急專業隊人員輻射防護標準

由于早期的歷史條件和技術水平有限,人們在研究應用核能和電離輻射技術的實踐中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就目前仍沒有全面掌握核輻射對人體影響的確切數據,這與研究樣本收集是非常困難有關的。這是查閱了相關資料得到的表《確定性效應閾值的估計值》,該表雖然只給出了幾個對輻射比較敏感的組織發生確定性效應的估計值,也值得在實踐中借鑒。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發生確定性效應的劑量閾值是相當大的,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達到這種水平,只有在強大的放射源中才可能產生。

對照《江蘇省田灣核電站場外應急計劃》第七章規定的場外應急照射水平,及國家標準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有關規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江蘇省的應急輻射防護劑量值是保守、安全范圍內的,因個體差異而有一定的放射病概率。該計劃同時規定了可能受到應急照射的核應急工作人員的選擇原則:如身體健康的18周歲以上的成人、本人了解可能受到應急照射的風險,自愿參加應急工作、對從事的應急工作和現場發問比較熟悉、事先經過健康檢查并受過輻射防護知識的基礎培訓等。這些措施旨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將傷亡減小到最少。

三、進一步加強組織保證

江蘇省的輻射防護工作是友省醫療救護和輻射防護組的指導下,由連云港市醫療救護和輻射防護組負責實施的,市公安組、去污洗消組協助配合。市衛生局為此專門成立了應急輻射防護和輻射控制專業隊,主要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人員組成。從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輻射防護組更需要加強輻射防護這個崗位專業人員的培訓。輻射防護崗位責任重大。首先,在省輻射防護組及市核應急辦的指導下建立參與核應急救援人員的健康檔案及劑量接受檔案。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參加與核輻射有關的人員的年劑量、累積劑量要控制在規定的安全限值以內,這就需要有詳細的檔案記錄,根據記錄情況,在任務分配上將工作人員的所受劑量控制在規定閾值內。其次,建立輻射防護用品倉庫。應急工作可以說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時刻準備的沖鋒陷陣,而輻射防護用品在發生重大放射性泄露搶險中是必不可少的。為此要形成輻射防護設備添置方案,有計劃的進行防護器材的更新換代,保證防護資源隨取隨用,這更需要對已有的防護器材進行維護管理,而不是放在倉庫中睡覺,要定期進行檢查,保持防護用品的有效性。第三,加強使用防護用品使用方法的傳授。輻射防護用品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常見的,其配戴、使用技術性很強,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及訓練,尤其很多防護產品是從國外采購,更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摸索。本人就有這樣的經歷,是2005年的某月連云港市消防護專業隊的負責人拿著一個寫著英文的包裝袋找到我,問我這個產品的使用方法,當時本人也非常尷尬,雖然學過輻射防護,可這么專業的防護用品還是第一次見到,而且只是包裝袋。

四、制訂詳細的培訓計劃

為了達到提高非輻射專業人員的的輻射防護水平,就要制訂和建立一個最優化的輻射防護培訓計劃。計劃包括:專業的授課人員、系統的輻射防護理論知識、嚴格的課時要求和考核辦法、準確的個人防護用品使用、熟練的緊急自救和互救技能,還包括二至三年一次的輪訓,使用權我們的專業隊員在開展應急救援搶險時都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同時把輻射防護培訓工作作為一項長期工作開展,即在場外應急工作中,把輻射防護培訓與專業隊的整組訓練結合起來,排好年度實施計劃。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田灣核電場外應急計劃[Z].

篇3

【關鍵詞】大修;射線探傷

1.前言

在電站換料大修(以下簡稱“大修”)期間,機械設備的維修和在役設備檢查是大修期間兩個重要的作業內容,這兩項作業內容通常需要使用射線探傷作為設備檢查的手段。機械設備維修中使用射線探傷主要是檢查焊接的質量是否合格,而在役設備則是通過射線探傷手段來評價設備的現狀是否與設計發生了偏離。射線探傷是這兩項作業內容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檢查方法所無法替代的優點。實際檢查操作中,射線探傷需要使用高強活度的放射源,存在較高的輻射風險,同時與其他大修作業存在時間和空間的沖突,并且有時射線探傷會對大修工期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良好的射線探傷管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2.射線探傷輻射風險及存在問題

本文涉及到的射線探傷全是工業γ射線探傷,工業γ射線探傷主要工作方式有三種:移動式探傷、固定式探傷和γ射線探傷室探傷。而在秦山一期電站大修中的射線探傷基本是移動式探傷,是在輻射控制區廠房或輔助廠房內用手提式或移動式探傷機進行探傷。射線探傷工作場所區域廣,使用的探傷源活度強,存在著一系列的風險與問題。

2.1射線探傷輻射范圍。秦山核電站大修期間射線探傷的范圍主要在01#、02#、04#、05#、06#、07#等廠房。這些廠房涉及到輻射控制區和廠房,可以看出大修期間射線探傷范圍比較廣,廠房性質也都不同。廠房不同,射線探傷輻射安全管理方法也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射線探傷輻射安全管理人員必須針對廠房發生性質、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輻射安全管理方法。

2.2射線探傷輻射風險。對管道、設備的檢修焊縫進行射線檢查時,一般使用的探傷源有192Ir、60Co等,大修期間射線探傷工作是一項高輻射風險項目,主要考慮到射線探傷所用的放射源活度較大。探傷所用的放射源都是密封的,可以不考慮表面污染和空氣污染的防護的措施。所以不存在內照射污染風險。

2.3射線探傷存在的問題

探傷人員防護知識缺乏,防護觀念差。對防護安全知識沒有全面系統理解。而且有些公司在內部探傷人員不夠的情況下,私自借用其他公司探傷人員,造成管理混亂。邊界隔離人員雖然沒有特殊要求,但是有些公司臨時聘用外地民工,此類人員未經過射線探傷專業知識學習,也沒有射線探傷工作經驗。對輻射所持態度無所謂或者過于緊張。

3.射線探傷安全管理方法

考慮到射線探傷的輻射風險與存在的問題,秦山一期電站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安全措施與應急預案。

3.1探傷源的入廠管理和存放。外單位攜帶射線探傷放射源(含射線發射裝置)來本廠工作,如需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的,應在提出放射源(射線裝置)入廠申請前完成相關手續。外單位攜帶射線探傷放射源(含射線發射裝置)入廠,必須事先由探傷對口部門向保健物理部提出申請,填寫《自帶放射源(射線裝置)入廠申請表》。經保健物理部和保衛部批準后,放射源(射線裝置)才能進入廠區,無探傷作業期間必須存放在02#-138源庫,納入公司放射源管理范疇,嚴格管理。

3.2射線探傷單位和人員的資質管理。外單位進入廠區從事放射源(射線裝置)相關活動,必須事先取得環保部門頒發的輻射安全許可證。從事射線探傷活動的工作人員必須持有政府有關部門頒發的“放射工作人員證”,必須經過本廠輻射防護培訓,取得輻射防護授權。同時本廠對口部門探傷陪同人員也必須具有本公司的輻射防護授權。

3.3射線探傷申請。進行射線探傷,首先在工作開工前一天由對口部門項目負責人向保健物理部提出射線探傷作業許可申請,在與大修計劃科確認后,并由計劃工程師簽字,保健物理部探傷專業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去現場查看,討論輻射安全措施,然后由輻射防護管理工程師簽署輻射防護意見,保健物理部經理簽署探傷作業許可。

3.4射線探傷現場監管。在探傷作業開工前,由輻射防護人員檢查作業現場的安全隔離設施,然后與主控室值長聯系,由主控值長根據作業點附近其他作業情況控制探傷開始時刻,并通過主控廣播探傷期間,其他人員不得進入探傷作業區域。探傷作業開始后,輻射防護人員檢測作業區域在探傷源打出前后周圍輻射劑量率變化狀況,在探傷作業結束后,由輻射防護人員和探傷作業人員簽字認可,測量源機的輻射水平,確認放射源已收回源機內。拆除隔離設施,收回警示標牌,并報告主控,主控廣播探傷結束

4.射線探傷對大修主線的影響

射線探傷主要是對管道、設備的檢修焊縫處進行影像檢查,考慮到射線探傷檢查的輻射風險,一般來說,所有的射線探傷基本安排在夜間進行。因為在大修中,夜間的工單和任務明顯要比白天少,這樣對射線探傷開展和人員的控制比較有利。射線探傷對大修主線影響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射線探傷檢查的結果有兩種結果:合格與不合格。如果射線探傷出焊縫焊接質量不合格,勢必焊縫要重新焊接,這樣就會影響大修的工期,主線就會受到影響。

雖然在做大修計劃時就把射線探傷作為一項工作任務列入工單,但是考慮到射線探傷任務的特殊性,射線探傷區域必須要清場。當大修進行時,如果射線探傷影響到大修主線時,必須停止開工,以保證大修主線。

5.解決問題的優化手段

作業過程的優化是輻射防護最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改進工作是無止境的,這需要管理層、現場實施人員和輻射防護人員共同努力,不斷改進作業過程。

5.1加強探傷作業人員的培訓與責任意識。探傷作業人員雖然均有探傷作業的操作資格證書,但遇到意外事件后不能完全按照《射線探傷事故應急處理程序》操作,所以在探傷作業工前會上,必須加強《射線探傷事故應急處理程序》的學習。

5.2完善射線探傷場所區域的劃分。完善射線場所區域的劃分,主要是針對汽輪機廠房、柴油機廠房等其他一些輔助廠房。根據GBZ 132-2002工業γ射線探傷衛生防護標準,在進行射線探傷時先將工作場所劃分為控制區和監督區。控制區邊界外劑量應低于40μGy/h。未經許可人員不得進入該范圍,監督區位于控制區外,允許有關人員在此區活動,培訓人員或探訪者也可進入該區域。其邊界劑量應不大于2.5μGy/h,公眾不得進入該區域。

5.3完善射線探傷計劃。在本電廠內探傷申請是由對口部門提出,并列入生產任務,由生產計劃部安排生產任務,但是當電廠大修時,生產任務繁重的時候,,工作任務出現交叉,由于射線探傷工作的特殊性,無法同時開展工作,只能選擇大修主要工作任務。所以說,在大修計劃時,考慮到工作的特殊性,結合大修主線,合理安排工作任務也是大修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6.結論

目前來說,一期電站大修時射線探傷沒有發生重大輻射安全事故,也沒有發生嚴重的超劑量事件。從中可以說明我們的管理方法是切實可行的。但是基于射線探傷的特殊性,管理方法的提高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射線探傷工作基本是外委的,在與承包商的溝通和合作上,需要雙方的努力。同時射線探傷計劃的制定與其他大修任務的默契配合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篇4

申靜:女,本科,主管護師

醫護人員對125I粒子植入輻射防護現狀調查與防護對策

申靜 范超云

摘要目的:探討醫護人員對125I粒子植入和治療時的輻射防護措施。方法:根據125I輻射危害和輻射防護的要求設計調查表,對病區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醫護人員自身防護意識欠佳,防范措施不到位,出現頭痛、乏力、記憶力減退、白細胞下降等不同癥狀。結論:掌握規范科學的防輻射知識,正確使用防護用具,按照規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執行,確保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和職業安全。

關鍵詞 125I粒子;輻射危害;放射防護對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2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radiation protection surve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HEN Jing(Beijing Sun Palace Chaoyang 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100028)

FAN Chao-yun(The China Meitan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028)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and in the ward of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iodine 125 radiation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questionnaire, the ward staff and patients′familie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Nurses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medical staff was poor,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not in place, headache, fatigue, memory loss, decrease of white blood cells with different symptoms. Conclusion:Master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radiation, the proper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medical staff 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occupation safety.

Key wordsIodine 125 particle;Radiation damage;Radiation protection measure

125I粒子植入治療是近年發展起來的近距離治療腫瘤的組織間三維立體定向的放射治療方法,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程度的殺傷,而正常組織不損傷或僅有微小損傷的一種治療方法,從而控制腫瘤發展及消除腫瘤。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18名醫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男2名,女16名。年齡22歲~39歲。平均年齡27歲。護士14名,醫師4名。接觸125I時間:>3年10名,2~3年3名,≤1年4名。

1.2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對病區醫護人員進行調查,共發調查問卷18份,回收18份,回收率為100%。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接觸125I放射粒子時間、人員類別、身體情況等。

2結果

醫護人員均有不同癥狀,11名醫護人員出現乏力;11名醫護人員出現頭痛;13名醫護人員出現記憶力減退;6名醫護人員出現白細胞下降。出現白細胞下降的醫護人員都是接觸125I 3年以上的人員。醫務人員為患者進行粒子植入,進行大劑量照射時穿著鉛防護服、佩戴普通口罩、帽子。術后患者返回病房,病房護士操作時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3防護對策

3.1完善輻射防護規章制度、相關流程和補救措施125I粒子種植治療的核素釋放能量低、穿透力弱、臨床操作易防護,但人體受到輻射的累計劑量,隨著接觸放射源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因此,在應用125I粒子植入治療的同時,為防止醫護人員與家屬等個體發生輻射傷害,保障醫務人員與公眾的健康和安全,醫院統一對所涉及的科室制定預防輻射的有效防護措施、流程、制度以及發生暴露后的上報和補救措施,必要時制定醫務人員輪崗制度。咨詢參與隨訪,及時分析原因,改進防護措施,將受到危害的醫務人員暫時調離原工作崗位,以減少醫務人員的職業危害。

3.2掌握輻射防護有效方法

3.2.1屏蔽防護選取適當的屏蔽材料做成屏蔽體遮擋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對治療過程醫護人員手掌、胸部和眼睛等部位無屏蔽狀態下年劑量當量最大值分別為(222.45±11.7)mSv/a,(12.75±1.2)mSv/a和(25.5±1.65)mSv/a,而在進行有效屏蔽時年劑量當量最大值則明顯降低,分別為(30.26±2.55)mSv/a,(0.45±0.06)mSv/a和(0.84±0.09)mSv/a[1],遠低于國家標準GB 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時源安全基本標準》中的年劑量當量限值[2]。因此需要配備鉛防護頸圍、鉛防護圍裙、鉛防護眼鏡、鉛防護手套有效屏障進行輻射防護,以減少照射劑量。醫務人員還應掌握防護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3]。

3.2.2距離防護距離放射源越遠,接觸的射線就越少,受到的傷害也越小。醫務人員近距離進行粒子植入時必須實行全方位防護措施后方可進入操作。植入過程中注意清點粒子顆數,嚴防粒子丟失和泄露,避免引起核污染。患者植入后回到病房,選擇有防護條件的房間,將進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集中在同室管理,不能做到單間管理,病室間床間距至少1 m[4],并在房間門口或床頭懸掛特殊標志。兒童及未生育者應盡量避免探視或與患者密切接觸更不能作為患者的陪護者。嚴禁患者外出到人群較多的地方,避免造成環境污染。醫護人員在做臨床護理和查房時盡量站在患者四肢附近,距離患者種植粒子處1 m以上。護士需要近距離護理操作和醫師查體時,應穿鉛衣或將鉛防護中單鋪到患者身上,遮蓋患者粒子植入部位,然后為患者進行治療和查體,治療完畢將鉛防護中單收回。必要時為患者留置PICC管或留置套管針行靜脈輸液。兩周內注意分泌物痰中是否有粒子浮出,當發現粒子浮出時,千萬不可徒手撿起,應在適當的屏障下操作,使用長鑷子和湯匙夾起,放置于帶蓋的玻璃瓶內,與粒子源保持一定距離,并存放在少有人走動的地方,立即上報相關主管部門給與及時處理。出院時患者坐專梯與專車,不擠公交車,以免造成公共污染。

3.2.3時間防護在保證完成護理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練程度,以減少與放射源的接觸時間,各項操作盡可能集中進行。限制家屬的探訪時間。

3.3加強學習提高意識專業知識的拓展,進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醫院除內部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和專業講座外,還應有計劃地派醫務人員外出參加業務培訓。內容需廣泛并涉及職業防護概念、措施、防護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醫院感染管理等相關知識,以便自覺及有效地在工作中做好自我防護。

3.4定期體檢醫護人員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有問題隨時報告反饋,并給與及時治療,同時注意加強營養,未婚與懷孕者盡量不參加此類工作[4]。

3.5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統巧妙運用溝通技術,適當調整工作強度,放松心情,將心理性職業損傷降低到最低限度,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4討論

輻射的危害與毒性,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據放射源對人體可能的傷害程度,將放射源分為5類:Ⅰ類放射源屬極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分種到1 h就可致人死亡;Ⅱ類放射源屬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至幾天可以致人死亡;Ⅲ類放射源屬中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類放射源為危險放射源。Ⅳ類放射源屬低危險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Ⅴ類放射源屬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125I粒子屬第4,5類,但仍需要重視潛在照射的危險性。125I放射粒子只有γ及X射線且能量低。衰變方式是軌道電子俘獲,其中7%產生35.5 Kev單能的次級伽馬射線,93%產生27.5 Kev的X射線;它的半衰期為60 d,屬于中等半衰期,活度不是很大,但也有一定的危害。1 mci的源在大約半米的距離內被照射20~30 min,等于放射性操作人員25 μS/d的劑量。它屬于中毒性核素,破壞細胞組織,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125I主要損害為對甲狀腺的損傷,對性功能的影響,使計數減少、對智力的影響,記憶力下降、眼睛晶體損害、遺傳效應、白血病和惡性腫瘤發生率增加等。

125I粒子手術治療的患者人數逐漸增加,手術和治療的醫務人員基本不變,醫務人員長時間、常年甚至幾十年接觸放射源,受照的劑量當量累計增加,對醫務人員是有一定的傷害。醫護人員近距離為患者植入125I粒子且頻繁進行各種治療操作,家屬在照顧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時也很容易被輻射和化學毒害,因此醫護人員、患者和患者家屬應了解危害因素并加強輻射防護措施,避免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的身心健康受到損害。輻射屬于醫務人員職業防護中其中的一項內容,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醫務人員免受職業損傷因素的侵襲或將其所受傷害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劉守紅.125I放射性粒子對家兔舌體組織放射性損傷的實驗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3.

[2]李健敏.125I粒子植入術后密切接觸者輻射劑量監測及防護[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3.

[3]楊玉志,邱春冬,王鵬.鉛防護服的性能檢測與分析[J].醫療衛生裝備,2010,31(1):114-115.

[4]于華.TPS系統在GT引導下125I粒子植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應用及聯合外放療的指導作用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篇5

關鍵詞: 核醫學教學 核與輻射安全知識教育 教學體會

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隨后其被逐步應用于疾病診療的臨床實踐。伴隨核物理與相關學科的發展,放射性核素與射線裝置在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日常生活中公眾接觸電離輻射的機會也逐漸增多。因此有必要加強核與輻射相關知識的培訓與教育,使放射工作人員掌握輻射防護的方法與要求,使普通公眾克服核恐怖心理,為我國核電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本文結合我國核技術產業化的發展及醫學生的任務談談我們在核醫學教學活動中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知識教育的教學體會。

1.我國核技術產業發展現狀要求加強醫學生的輻射安全知識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走上快車道,能源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石油、天然氣的年進口量已占全世界年產量的近一半;盡管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但僅夠用一百年左右,同時燃煤發電產生大量粉塵、溫室氣體CO、NO與SO,導致氣候變暖,誘發酸雨,污染環境。而我國大亞灣、秦山、嶺澳等12座核電站的運行實踐證實,核能清潔高效,由于加強核電站產生的放射性廢物管理與處置,沒有造成環境污染,更沒有造成核電站周圍居民的健康危害。因此國家在未來的20年規劃建設近40座核電站[1]。以后,以輻照加工業為代表的核技術應用產業得到迅猛發展,核技術應用產業不久前也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要求今后5年左右時間達到1000億元的市場規模[1]。高活度放射源和射線裝置的廣泛使用要求提高輻射安全和防護管理的水平。這首先要求各級環保和衛生部門加強放射源和射線裝置的輻射安全管理,同時也要對公眾普及核與輻射安全知識,提高他們的輻射安全和放射衛生防護意識。大學生作為文化水平較高的社會代表,他們對輻射安全知識的了解直接影響著公眾的認識水平,因而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的輻射安全教育。醫科院校的大學生將來大部分在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和臨床診療機構工作,直接面對廣大公眾,有義務有責任向公眾普及輻射防護知識。現在各級衛生監督所放射衛生監督人員大部分畢業于預防醫學專業,掌握的核輻射防護知識有限,醫院里涉及輻射的科室―放射科、腫瘤放療科與核醫學科醫生大部分為影像與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輻射防護知識水平較低,所以醫科大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實踐當中很可能會遇到因管理部門監管不到位、醫療機構輻射防護設施不健全而引發的各種核與輻射事故受害者的臨床救治工作。

2.電離輻射的巨大危害

2.1核戰爭的危害

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初步顯示了原子武器的巨大威力。廣島原子彈爆炸后,在1―2秒鐘內,全市40%的地方變成焦土,92%的地方不能辨出原來的面貌。一年后,廣島市政府宣布118661人死于此次轟炸,到2004年底,死于此次轟炸的人數已超過20萬;長崎原子彈爆炸后,眨眼之間毀壞了三分之一個城市,在這次轟炸中,有7.4萬人死亡,7.5萬人受重傷。

這一切徹底粉碎了日本部分頑固的軍國主義分子頑抗到底、東山再起的夢想,迫使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另外,核爆所致的電離輻射遠后效應逐步顯現,給核爆幸存者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輻射流行病調查證明,戰后60多年,陸續有幸存者死于電離輻射誘發的惡性腫瘤,包括白血病、甲狀腺癌、乳腺癌、骨腫瘤及各類消化道腫瘤(肝癌、直腸癌與結腸癌)、腎臟及膀胱癌(電離輻射誘發各種癌癥的潛伏期長達10―35年)[2]。

2.2常見射線的危害

常見的α、β、γ、中子和重離子照射,包括內照射(放射性核素通過不同途徑進入人體,在體內衰變,發出射線,照射人體組織器官)和外照射(射線從體外照射人體),均會引發輻射損傷。外照射時累積吸收劑量高于0.5Gy即可輕度抑制造血機能,使白細胞、血小板與紅細胞依次出現程度不等的減少(減少程度因個體輻射敏感性而異)。

輻射照射可影響造血與系統、上皮組織、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功能,導致骨髓造血機能障礙、細胞和體液免疫能力下降、表皮皸裂、潰瘍、甲皺骨關節僵硬而喪失功能、神經體液調節機制紊亂、放射性不育不孕癥、放射性白內障、聽力喪失或下降、輻射致癌(甲狀腺癌、白血病、皮膚癌)、遺傳效應、壽命縮短與胚胎效應(如腭裂)[3]。

2.3輻射事故的危害

非戰爭條件下發生的輻射事故也會產生人員傷亡,迫使我們必須加強輻射安全教育。這里僅舉比較典型的兩起放射源丟失事故。

2.3.11963年合肥三里庵事故[4]

1963年春節前夕,安徽農學院用于農作物誘變育種的10CiCo放射源疏于管理(露天放置且監護不嚴),附近村中11歲兒童將其帶回家,撬開鉛封,成為裸源,隨身攜帶達24h以上,致使該兒童及其兄長分別在入院治療后2-7天死亡,其叔一大腿因大劑量照射引發的放射性潰瘍而被迫截肢,其母及姐妹也分別患急性中度和重度造血型放射病,經治療雖存活下來,但體質較弱,時患感冒。

2.3.22008年太原輻射事故[5]

2008年4月11日下午1:30左右,位于山西省農科院的旱農輻照中心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鈷源意外照射事故。由于違規使用已經退役的鈷源室照射中藥粉末,鈷源在降落時被層層碼放的麻袋卡住,未能落入井內,而操作者誤以為源已安全降落,遂由1名職工帶領4名搬運工人進入鈷源輻照室而受到意外照射。5名受照者中,1例患胃腸型放射病,其他4例患中度至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3.結合核醫學教學內容進行輻射安全知識教育

核醫學是將核物理與醫學交叉融合形成的邊緣學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診斷、治療疾病和進行醫學研究的醫學學科。核醫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可分為實驗核醫學和臨床核醫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結合教學內容對同學介紹輻射安全與防護知識,具體做法如下。

3.1核物理基礎

對常見的X、α、β、γ與中子射線,電離能力為快中子α>β>γ,射程α<β<γ<快中子,所以我們要求學生在以后使用射線時要針對不同射線的特點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如使用低能α、β核素,因其射程短,只要注意進行內照射防護,不需要特別的外照射防護。γ與快中子射線因為射程長,所以不僅要注意內照射防護,而且要注意外照射防護。熱中子能量極低,無需防護。核素檢查利用γ射線成像,所以核醫學科醫護人員要注意外照射防護;X射線與γ射線一樣都是電磁波,射程長,所以在放射科工作的人員也要注意外照射防護。高能β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可產生韌致輻射,即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經過原子核附近時,受到電場力作用而急劇減速,其部分或全部動能轉變為電磁波,作為X射線的一部分,射程長。韌致輻射的發生幾率與帶電粒子質量的平方成反比,與所照射物質原子序數的平方呈正比,所以α粒子的韌致輻射可忽略不計;高能β射線的韌致輻射效應顯著,故對其防護應該采用低原子序數的有機玻璃或鋁等屏蔽材料。能量較高X、γ射線由于能量高且不帶電荷所以穿透力較強,應采用鉛等高原子序數物質。對快中子或高能中子應采用石墨與含硼物質吸收中子降低其速度然后用鉛板或水泥混凝土墻屏蔽。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2核儀器與放射性監測

結合核儀器示教讓同學們了解到,輻射盡管肉眼看不到,但可用儀器監測。對不同射線用不同的儀器監測,用劑量計可對人體受照劑量進行監控,防止受照人員過量。在實驗課上利用本教研室現有儀器,帶領學生對本室的不同實驗場所進行輻射水平監測,通過實際操作,讓同學們對射線有個感性認識。同時結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講明放射工作場所設備、地面與墻壁表面α、β污染控制水平分別為3.7與37Bq/cm,而對X與γ射線,主要監測空氣劑量率是否超標,以確保輻射安全。

3.3放射衛生防護

此部分介紹放射源種類與照射方式、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與措施。射線照射有機體的方式有三種,一為外照射,射線從體外照射生物有機體;二為內照射,放射性核素或其標記物經消化或呼吸道進入生物有機體內,蓄積于不同組織器官,在其內部衰變發出射線照射有機體;三為混合照射,在核事故現場或核戰爭條件下既有γ射線與中子產生的外照射,有U或Pu裂變產物蓄積體內器官組織產生的外照射。放射源指除研究堆和動力堆參與核燃料循環范疇的材料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有嚴密包層并呈固態的放射性材料,一般情況下不會污染環境,破壞其密封材料或包殼則會產生外照射。在使用時應該注意不要破壞它的外殼。非密封放射性物質系非永久密封在包殼里或緊密地固結在覆蓋層里的放射性物質,過去稱開放源,可污染環境,或進入人體,產生內照射。核醫學實驗與疾病診療時常用非密封的放射性液體或凍干粉,使用時應避免其進入機體產生內照射。放射診療實踐中應針對具體輻射源與工作條件采取不同防護方法。

放射科X光或CT機房屏蔽不嚴,可能導致射線部分泄漏,放射科人員應防護漏射線的外照射,外照射防護方法為:時間防護,盡可能縮短輻射操作時間;距離防護,盡可能遠離輻射源操作;屏蔽防護,采用盡可能厚的屏蔽材料阻擋射線。核醫學工作者可同時受到病人體內放射性藥物產生射線的外照射及稀釋、注射放射性藥物時少量放射性藥物經口腔鼻腔進入體內產生的內照射,內照射防護方法為:圍封隔離,在四周密封且頂部帶通風管道的的輻射操作臺上合成或稀釋放射性物質;去污保潔,操作時遇到放射性污染物盡快清洗或掃除;個人防護,進行輻射操作時按要求穿戴防護用的衣服、鞋帽與手套、口罩,使個人受照劑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放射工作人員劑量限值(眼晶體<150 mSv,全身均勻照射<50 mSv,單個組織器官<500 mSv)。核醫學診療活動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放射性廢物,包括盛放射性物質的玻璃或塑料瓶、注射針管、一次性輸液器、退役的粒子源、接受放射診療患者的大小便、嘔吐物等,對其處置不當,也會使醫護員工及公眾受到不必要的照射。通常根據放射性廢物中所含核素物理半衰期的長短選擇不同的輻射性廢物處置辦法,處理短半衰期核素的放射性廢物,常用放置衰變與稀釋排放法;處理長半衰期核素的放射性廢物,常用地下深埋與濃縮貯存法。

3.4核醫學顯像

核醫學顯像即核素顯像,將放射性藥物(顯像劑)引入體內,采集、處理和分析圖像后進行診斷疾病。放射性藥物引入機體過多會造成藥物濃聚器官的輻射損傷,所以在引入的放射性藥物的量上要有一定的要求,防止引入過量放射性核素而對病人造成內照射損傷。而且對于核醫學科工作人員要盡量減少和引入放射性藥物的病人接觸而導致的外照射。

核素治療是經口服或注射方式向體內引入放射性藥物,它們根據自己的生物、物理與化學特性,選擇性地蓄積于病變組織或器官,使放射性核素與病變細胞緊密結合,利用濃聚于細胞組織內的核素衰變產生的射線殺傷細胞。我們引入的放射性藥物類型、種類要選擇恰當。防止過量的放射性核素對機體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傷是核素治療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3.5放射分析實驗中的輻射安全教育

放射性實驗應在專門的實驗室進行,為此本教研室專門設置了放射性操作區,全校所有的放射性教學科研實驗均在此進行。我們在放射操作區入口按要求張貼了電離輻射警示標志,提醒在此從事放射性實驗的師生注意輻射安全。實驗前,對學生進行放射性實驗相關規章制度教育,使學生了解這些規章制度制定的依據及其遵守的必要性。本室目前開展的各類放射分析實驗都要使用一些放射性液體,對此,我們要求學生注意射線的種類、能量和活度,例如:放射免疫實驗中主要用的是I,要進行外照射與內照射防護。放射自顯影實驗常用H、P低能β核素,尤其H這種長半衰期的核素,應避免讓其通過呼吸道、皮膚毛孔、傷口進入體內產生內照射。P發射的β射線能量較高,對眼晶體可能造成損傷,需戴鉛玻璃眼鏡防護。同時,為避免學生由于操作不熟練或意外情況造成實驗卓臺面或實驗室地面表面放射性污染,我們通常給學生配備襯有三層吸水紙的搪瓷盤,這樣放射性液體即可殘留在吸水紙上,最后將其作為放射性固體收集處理。另外,在進行開放性放射操作時,必須盡可能打開所有的排氣扇,以利放射性核素擴散,減少呼吸道、口腔的核素吸入量。

4.聯系核事故闡述電離輻射危害,克服核恐怖心理

前面我們談到日本廣島長崎核戰爭的巨大危害,難免使學生產生核恐怖心理。廣大公眾由于不了解核輻射損傷的機制,也不可避免地恐核。尤其是最近日本強烈地震引發福島核事故,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核恐慌心理,也使公眾高度關注核電站安全防護問題。對此,我在電離輻射生物效應教學中介紹了Chernobyl核事故概況,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Chernobyl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了核爆炸事故。該核電站位于烏克蘭基輔西北130千米的普里皮亞特河畔的普里皮亞季鎮,其第四號機組于1983年12月投入運行。由于反應堆物理結構和關閉系統設計存在嚴重缺陷,以及低功率工程實驗時操作失誤,安全系統被切斷,導致短期內反應堆內蒸汽壓力過大,爆炸起火,使堆內放射性物質總量的3.5%外泄到環境中,總釋放量12×10Bq, 其中Cs0.09×10Bq,Cs 0.06×10Bq,I 2×10Bq,惰性氣體6×10Bq,產生的放射性灰塵相當于日本廣島核爆的100倍,它們沉降在烏克蘭西部、歐洲國家及全球。事故后10天,火被撲滅,停止釋放放射性物質。事故發生時現場有操作工177人、建筑工人268人。本次事故受照0.8Gy者237人,有134人被確診為急性放射病。因急性放射病復合β粒子皮膚燒傷火熱燒傷死亡28人,另2人死于現場(燒傷或壓傷),1人死于冠狀動脈血栓形成,此為近期效應。事故發生后20年(1986―2006),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以及事故后由俄羅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三國核能機構與衛生部門共同組成的研究事故后果的學術組織――Chernobyl論壇進行的輻射流行病調查表明,事故發生時處于18歲以內的3000多名青少年(其中大部分為15歲以內的少年兒童)由于長期大量飲用被事故釋放的I污染的牛奶而罹患惡性腫瘤――甲狀腺乳突狀瘤,同時有200多名事故發生時15―46周歲的育齡期婦女患程度輕重不等的放射性不孕癥,另外有30多例病人因攝入放射性灰塵照射患心血管疾病[6],這是該事故的主要輻射遠后效應。由此可見,與日本核戰爭相比,盡管此事故放射性物質釋放量較大,但由于蘇聯政府在事故發生次日――4月27日臨晨開始,在周圍30平方千米范圍內分三批遷移11.6萬居民,同時對參與現場應急搶險人員發放KI片,因此大大較少了放射病的發生率。讓學生認識到核事故危害盡管巨大,但其危害還是局部的可控的,只要積極應對,仍可縮小危害,因此大可不必恐懼。同時,我國從1985年第一座大亞灣核電站運行以來25年的核反應堆營運實踐表明,核電是安全清潔可靠的。針對日本島核事故,我們講清此次事故U裂變產物――I的釋放量盡管超標達一萬倍,但根據聯合國原子能機構IAEA推薦的標準(I在放射工作場所與露天水源的允許活度分別為0.33Bq/cm與22Bq/L)測算,仍屬危害程度最小的Ⅴ放射源[7],這樣強度的放射性碘遠小于一次甲狀腺顯像劑量(5―30mCi), 對日本以外的公眾尤其是我國居民健康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通過上述理論教學和實驗操作中的親身體驗,我校醫學生輻射安全意識得到較大幅度提升。隨著包括核電在內的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快速發展,全社會要提高輻射安全和防護意識,管理部門要加大對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的監管力度,我們也要適應形勢需要,加大對醫學生的輻射安全教育力度,為我國核技術產業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及保護公眾身體健康儲備相關人才。

參考文獻:

[1]我國核工業從適度發展變到加快發展新華網(2006)1月13日綜述.

[2]劉樹錚主編.醫學放射生物學.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6,(第二版):464-471.

[3]強永剛主編.醫學輻射防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第一版):63-81.

[4]楊秀珍,歐克仁,于海忠,劉遠興,季其仁.四例急性放射病人和九例小劑量輻射損傷者及其子女遠期效應的醫學觀察,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項目,見《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會議論文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

[5]陳英,杜杰,張學清等.太原“4.11”鈷源事故受照者生物劑量估算及照后一年細胞遺傳學隨訪,輻射防護,2010,30,(4):201-207.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alth Effects of the Chernobyl Accident and Special Health Care Programmes,Report of the UN Chernobyl Forum Expert Group“Health”.WHO Press,Geneva,2006.

[7]國家環保總局2005年第62號公告.放射源分類辦法.

項目資助:安徽省省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01941),安徽醫科大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校教字【2010】3號)。

篇6

關鍵詞:核醫學;放射防護;職業病;屏蔽設計;輻射危害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放射診療建設項目衛生審查管理規定》[1]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放射診療單位在新開展核醫學項目時,需委托有資質的機構進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預評價。國家對放射診療項目的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預評價也制定了GBZ/T181-2006《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報告編制規范》[2]等技術標準。筆者在進行核醫學建設項目預評價過程中,發現一些易忽視的問題,本文對此進行探討。

1核醫學建設項目放射防護預評價主要內容

核醫學建設項目放射防護預評價主要內容有概述、建設項目概況與工程分析、輻射源項分析、防護措施評價、輻射監測計劃、輻射危害評價、應急準備與響應、放射防護管理、結論和建議部分,其中防護措施評價含工作場布局、分區與分級、屏蔽設計、防護安全裝置、其他防護措施等。

2核醫學建設項目放射防護預評價中常見問題

2.1布局與分區

與其它普通影像診斷、放射治療等放射診療建設項目一樣,核醫學建設項目預評價也需要涵蓋GBZ/T181中規定的各方面內容。但在核醫學建設項目中,因多采用非密封型放射性核素,用藥后的患者也將成為一個流動的放射源,同時,患者的唾液、尿液等分泌物或排泄物也將成為污染源項的一個來源,防止放射性污染及防止人員之間的交叉照射,是核醫學項目與加速器治療、普通影像診斷等完全不同的地方。因此,在放射防護措施評價中,除各房間屏蔽厚度的核實外,整個工作場所的布局、分區也是評價的重點。其中工作場所中的人流、氣流、物流的走向是評價的核心,在兼顧方便診療的同時,應盡量調整布局或采取措施,以減少放射工作人員與給藥后的患者、給藥前與給藥后的患者間的交叉照射。關鍵是盡量減少和避免醫護人員、患者和公眾接受不必要的照射。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建設單位由于條件的限制,又想上盡量多的核素與診療項目,往往導致布局不合理。因此,在與建設單位前期溝通和評價時,應根據建設項目的規模、選址、建設面積等條件,建議取消一些不合理或此規劃條件以及人員條件下無法開展的診療項目,避免因要求大而全而導致無法滿足放射防護的要求。

2.2防放射性污染措施的評價

核醫學科中防放射性污染是一個重點。在預評價時,應對照GBZ120-2006《臨床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標準》[3]、GBZ134-2002《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衛生防護標準》[4]等標準要求,對場所的墻面、地面、管道、衛生通過間、表面污染監測設備、工作人員操作時的防污染措施、受檢者的防污染措施等細節,切實評價建設項目擬采取的各項防污染措施,如墻面、地面擬采用的材質、防護層高度、表面污染儀的配置、131I治療病人的用餐問題、治療病人被服的管理和拖把等清潔用具等的管理等。

2.3三廢的處理

放射性廢物、廢水、廢氣是核醫學科防止放射性污染必須考慮的問題。核醫學科通風的評價不能僅限于通風櫥的排風,廢水的評價也不能僅限于設置衰變池。要求設計單位給出廢水、廢氣排放管道布局圖、衰變池設計圖等,對建設項目的廢水、廢氣處理做出全面評價。例如通風口的設置、通風換氣量、氣流的走向,衰變池容量、格局及屏蔽的設計等。同時,應關注設置在一樓以上的核醫學科的廢水管道的屏蔽防護等問題。固體廢物處置的評價,應注意放射性廢物桶的數量、放置場所等是否滿足工作需求。

2.4評價目標值的設定

因核醫學建設項目多涉及非密封型放射性核素的使用,除了常規的放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等評價目標外,需加入放射工作人員手部、眼晶體等器官的年當量劑量的要求。同時,在設定建設單位的管理目標值時,雖然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5]中,眼晶體年當量劑量的限值為150mSv,但鑒于2011年ICRP關于組織反應的聲明及2012年ICRP118號出版物[6]中眼晶體白內障的吸收劑量閾值考慮為0.5Gy,ICRP建議,放射工作人員年平均年當量劑量為20mSv,任何一年中的當量劑量限值為50mSv,建議將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管理目標值定為20mSv或更小的一個分數。同時,在輻射危害評價時也用此值對放射工作人員的眼晶體劑量進行評價。2.5屏蔽設計目標的選取屏蔽設計的核算是預評價的重點。

2.5μSv/h是放療、影像診斷等項目中較為通用的目標

值[7-8],在核醫學科屏蔽設計核算時,絕大部分場所都可將此作為屏蔽設計的目標值。但在注射室、注射后休息室、檢查后留觀室、受檢者衛生間等墻體,及防護門外控制區內患者停留的場所如走廊等應不做苛求,同時患者可能短暫經過的走廊防護門外等非限制區的瞬時劑量率也可不做苛求。但屏蔽體外如樓上、樓下等場所若是其他醫護人員或患者等公眾成員長期居留的場所,則劑量率目標值就需遠小于2.5μSv/h,應根據其實際居留時間計算目標劑量率。因此,在屏蔽設計核算時,建議同時考慮劑量率和劑量負荷。如18F工作場所的劑量負荷可參照AAPMTaskGroup108:PETandPET/CTShiel-dingRequirements等資料,以達到屏蔽設計目標。在采用劑量負荷法時,建設項目每天的核素用量、患者數量等,將是影響屏蔽厚度的關鍵因素,在工程分析時要切實了解建設項目的規模、核素用量等因素。在屏蔽核算時,要關注通道、走廊等患者停留或通過的地方所對應的鄰近區域,如頂棚、樓板的屏蔽,特別要關注工作場所鄰近區域或樓上、樓下有長時間居留人群時的情況。同時在核算時,應考慮到注射后休息室、檢查后留觀室等房間可能同時存在多人在同一房間等情況。因此,屏蔽設計核算應充分考慮放射防護最優化原則,也要為今后的發展留有一定的余量,同時也要考慮到當前醫患矛盾、公眾對輻射的認知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影響。

2.6輻射危害的評價

在評價正常運行條件下工作人員所受到的劑量時,除常規的全身劑量估算外,也需估算放射工作人員因注射、給藥、擺位等操作放射性核素或近距離接觸用藥后患者所導致的手部、眼晶體的劑量。此時,需假設常規注射、給藥、擺位等所需的操作時間、與輻射源的距離、所使用的屏蔽物等情況,如注射時是否使用鉛注射屏蔽防護器,運送藥物時是否使用藥物貯存運輸器,用的是何種屏蔽物質、多少屏蔽厚度,是否采用自動封裝、封裝櫥的屏蔽厚度等等。估算時,也需考慮核素的衰減、18F掃描時已等候30min以上及檢查前排尿等細節。

2.7視頻監控、語音對講、門禁等設施

視頻監控、語音對講系統、門禁等設施,對核醫學科加強患者管理、減少人員受照劑量是很有效的措施。因此,建議設計單位給出這些管理設施的設計圖,并在預評價時要對這些擬設置設施做一個較全面的評價。

2.8內照射危害的評價

在核醫學建設項目的評價中,評價單位往往注重工作人員外照射劑量的評價,而忽視核醫學科存在的內照射危害。國內外多項研究中表明,在131I治療病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氣溶膠,放射工作人員體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核素污染[9],張震等[10]采用空氣采樣器,宋易陽[11]等采用全身計數器等,估算放射工作人員可受到0.34~0.44mSv/a有效待積劑量的內照射。因此,在預評價過程中,內照射危害仍是預評價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應關注甲狀腺癌等治療病房,其通風系統等防護措施能否有效地減少放射性氣溶膠等對患者及醫護人員造成的內照射危害。建議評價機構應具有相應檢測放射性氣溶膠的能力,否則無法在類比項目獲得必要的數據支持。

2.9放射防護管理制度、應急響應與管理的評價

建設單位放射防護管理制度、應急響應與管理的評價是預評價中的難點,也易被忽視。患者的管理是核醫學科管理的重點之一,也是降低人員受照劑量的重要措施。但在目前的實踐中,建設單位往往注重硬件的投入而忽視軟件的管理,表面污染儀、門禁等設施、表面污染監測制度等措施經常形同虛設。因此,應針對建設單位擬定的各項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進行詳細的評價,對不合理的地方提出補充建設。在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評價環節,建議關注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計的配備,對從事注射、封裝等操作的人員除佩戴常規個人劑量計外,應加戴指環劑量計。同時,建設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也要有針對性,要根據核醫學科的特點列出可能出現的藥物滴灑、用錯藥物或劑量等異常情況的應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地評價。

核醫學建設項目預評價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系統工程,評價人員在掌握放射防護知識的同時又需要熟悉核醫學診療流程,應嚴格依照國家放射衛生相關標準并適當引入國際上適宜的新技術標準,才能真正做到既能指出設計中放射防護方面的不足,又能充分便于診療單位的實際應用。

作者:黃麗華 鄭森興 陳新俤 郭進瑞 單位:福建省職業病與化學中毒預防控制中心

參考文獻

[1]衛生部.放射診療建設項目衛生審查管理規定:衛監督發[2012]25號[S].

[2]衛生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報告編制規范:GBZ/T181-2006[S].

[3]衛生部.臨床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20-2006[S].

[4]衛生部.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衛生防護標準:GBZ134-2002[S].

[5]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S].

[6]ICRP.關于組織反應的聲明及正常組織器官的早期和晚期輻射效應———輻射防護中的組織反應閾劑量[M]//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第118號出版物.北京:中國原子能出版社,2014:84-101.

[7]衛生部.電子加速器放射治療放射防護要求:GBZ126-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8]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130-201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9]王紅波,孫全富.核醫學科工作人員職業性內照射研究進展[R].廣西北海: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全國放射醫學與防護學術交流會,2015.

篇7

【關鍵詞】X線; 透視; 攝片; 防護

Chest X-ray examin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rotection

【Abstract】X is a German physicist roentgen discovered in 1895, ray is generated by the super high speed impact material flow of electrons suddenly blocked, resulting in shorter wavelength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current diagnosis commonly used wavelength range of about 0.008-0.031nm ( equivalent to 40-150kv ). Clinical use of X ray penetrating, fluorescence effect, photography effect, ionization effect and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corresponding examination and radiotherapy. Chest routine X-ray examination including fluoroscopy and radiography, when ray across the chest, because the body of X-ray absorption difference, the phosphor screen or film to produce contrast image, and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diagnosis ha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so the application of X-ray examina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 than other system disease generally. In this paper, the routine chest X-ray examination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Key Words】X ray fluoroscopy; radiography; protection【中圖分類號】R852.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2)08-0011-02X線能激發熒光物質,使產生肉眼可見的熒光。即X線作用于熒光物質,使波長短的X線轉換成波長較長的熒光,這種轉換叫做熒光效應。這個特性是進行透視檢查的基礎。而其穿透性則是X線成像的基礎,其穿透力與其波長、管電壓及被照體密切相關。波長很短的X線本身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而當X線管電壓愈高則其穿透力愈強,被照體密度越低、越薄其穿透性就更能被體現。利用上述特性原理的透視檢查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疾病作出初步診斷,并且可以在透視下隨意改變病人,進一步了解與正常組織在空間上重疊的病變,在診斷上補充了攝片的不足。而且透視檢查操作方便、費用低廉;缺點則是影像的對比度及清晰度較差,缺乏客觀記錄。從國內實際情況出發,目前透視仍是一些設備不夠完善的醫療機構常用的檢查方法。胸部透視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應詳細閱讀申請單或病歷,了解臨床診斷及要求,以便更準確的作出診斷或進行前后對比。隨后應根據被檢者體態即胸壁的厚薄選擇合適的透視條件,通常用50-70kv,2-4mA。透視時要按照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順序觀察,并應進行左右對比。常規采用后前站立位,觀察肺部不同部位的病變可靈活改變,例如觀察肺尖區的病變可采用前弓或者后弓位。觀察兩肺門區病變可采用左或者右斜位,逐步增大轉位的角度。懷疑肺底積液或者觀察積液的游離性時可逐步增大角度取仰臥位。隨著病人的呼吸運動有目的的觀察肺組織體積的變化、肺野透亮度的變化以作出初步診斷。

攝片則是呼吸系統疾病X線診斷的基本方法。攝影效應作為其基礎,大致原理為涂有溴化銀的膠片經X線感光后,依金屬銀沉淀的多少而呈現黑和白的影像,而未感光的膠片處則呈透明色。此即為我們所看到的膠片上出現的影像。標準的X線片應從結構顯示、定位、投照野、曝光標準及影像標記等這五個方面來評估。首先做好各項投照前準備。對患者進行呼吸指導,因為曝光過程中胸和肺的運動會造成圖像“模糊”,胸片要求吸足氣以使肺完全膨脹。投照前應確定中心線位置,即對所有體形的病人均應將中心線對準肺部中心,并且準確校準投照野的范圍。大部分人的后前位胸片中心線水平位于肩胛骨后角水平,在一般體形病人即為T7水平。投照野邊緣通過調整胸后壁被照亮的區域的外緣就可以確定,確定上下緣的比較可靠的方法是調整照亮區域的上緣至隆椎處,下緣在肋膈角下方3-5cm。這樣在肺上部和下部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可以保證投照野不會丟失。選擇合適的。全面觀察病變的部位及形態應攝正側位胸片。對于疑肺尖區的病變一般需加照前弓位胸片以進一步明確病變的存在。對于兩肺彌漫分布的各種形態的病變一般用正位胸片即可滿足診斷需要。曝光良好、定位準確的胸片上可以提供大量的醫學信息,通過調整技術參數可最佳的顯示肺組織和其他軟組織,并且可見骨性結構。然后選擇恰當的曝光條件,電壓通常要足夠高來達到足夠的對比度,要求一般在110-125kv。而為了減少運動造成的清晰度喪失,一般需要較高的電流和較短的曝光時間。投照完成后,要檢查是否標明患者的ID信息及的影像標記類型和位置等。對于現今廣泛應用的數字成像系統,要使用獲得可診斷圖像的最低曝光因子,這包括使用盡可能高的電壓和最低的電流,來保證圖像質量。在圖像采集完成后,要對曝光指數值進行后處理評估,技師必須檢查各項曝光指數值,確保曝光因子在正確范圍內,以保證在最低輻射下獲得了最佳質量的圖像。攝片的清晰度明顯要優于透視檢查,并且可以留下客觀的影像記錄,是其優越性。

眾所周知,電離輻射是把“雙刃劍”,不必要的射線照射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用之不當,管理不善,忽視防護,不僅可以傷及應用輻射的工作人員,還會殃及患者和公眾的健康及環境的安全。因此,做到嚴密防護是相當必要的。放射防護包括主動防護和被動防護,主動防護是為了盡量減少X線的發射劑量,被動防護的目的則是使受檢者盡可能的少接受射線劑量。主動防護主要是指控源防護,即放射工作人員在不影響照射目的的前提下,盡量控制射線裝置的出束面積和出束條件,以減少輻射量,降低工作人員及患者的受照劑量,達到防護的目的。這種防護是不需要花費防護代價的有效防護措施。但目前,這種簡單易行的防護措施尚未引起放射工作者的普遍重視。被動防護主要為包括屏蔽防護及距離防護。距離防護系指采取盡可能遠離輻射源或散射體的辦法來減少受照劑量來達到防護目的。嚴格從物理、數學意義上考慮,當輻射源很小甚至可以忽略時,人體受照劑量率接近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距離延長一倍,劑量率則減少原來的1/4。屏蔽防護即利用一定厚度的物質可以吸收和減弱射線的原理,在人體與輻射源或散射體之間設置一定的屏障,使人體受照劑量合理降至盡可能低的水平來達到防護目的。包括固定、移動式防護用品及個人防護用品。目前醫用建筑防護多采用復合防護材料及鉛等。復合防護材料系由多種可吸收射線的金屬元素和硅沙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鉛則具有強衰減某些射線的特性,因此主要用于移動式防護屏蔽。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利用射線的特性及優越性來滿足醫療工作需要,又要合理、適當的做好各項防護,互溶互通,才能夠為人類造福。參考文獻

[1]實用放射學(第2版)陳熾賢 2001年 人民衛生出版社

[2]放射技術與相關解剖(第6版) Kenneth L.Bontrager

篇8

作為丈夫和父親的高山幸夫,這次以東京消防廳消防救助機動部隊總括隊長、消防司令頭銜參與核電站救援。

高山幸夫等139名消防隊員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任務,是利用消防車將海水噴射向3號和4號反應堆的乏燃料池。“隊員距3號反應堆的外墻最近只有2米,與乏燃料池之間距離是50米。外墻也有輻射,我們知道很危險。”高山幸夫告訴《財經》記者。

此前這些消防隊員沒有接受過任何預防核輻射訓練,“與以前作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核輻射下的內心恐懼,恐懼心理每個人都有,我即便身為消防司令也是如此。”不過,這種恐懼在緊張工作中逐漸淡化。

隊員們衣服上都裝有輻射監測裝置,輻射超出規定的80毫希沃特劑量就會發出警報,他們必須在警報響起之后馬上撤退。東京電力公司規定現場工作人員須遵從時間防護的原則,即規定時間內輪崗,以避免人員受到過量輻射。

迄今,東京消防廳派出去執行任務的隊員都未感身體不適。而留守核電站處理事故的100多位東京電力公司員工(他們因以50人一組輪班而被誤稱為“50死士”),也僅有3人因“過量輻射”于3月24日送往醫院。

對于一線救災人員,以及事故核電站周圍可能已受到輻射污染的民眾,未來他們將以何種方式維護自己的健康?

心理影響難以消除

這次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是在壓力容器泄壓過程中,一些放射性物質和氫氣釋放到密閉廠房、氫氣濃度過高導致爆炸,放射性物質釋放到空氣中,但其安全殼完好;另外,乏燃料池冷卻系統失效,導致部分放射性物質泄漏。

吉林大學醫學院放射生物學教授龔守良認為,與1986年切爾諾貝利大范圍放射性物質在爆炸后無預料地釋放不同,福島的放射性物質泄漏較緩,有時間允許居民和工作人員做準備,這種情況下釋放的放射性物質有限,造成的危害亦較輕。

而與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相比,福島核事故則要嚴重得多。

福島核事故對人員的健康影響,可以從切爾諾貝利事故和三里島事故中得到解讀。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研究所郭力生曾撰文介紹,切爾諾貝利事故初期現場應急救災820人中,87%受輻射劑量大于500毫希沃特,最終確診為急性放射病者134人,其中28人不治死亡。

而早期撤離人員(共約11.6萬人)及在污染區生活的居民(約20萬-27萬人),接受的輻射劑量大多在幾十毫希沃特。事故后經14年對周圍居民的觀察,可歸因于輻射的是,甲狀腺癌發生率明顯增加,白血病及其他癌癥總發生率和死亡率未見明顯增加。

1979年三里島核電站事故是五級事故,其放射量對人體健康所造成影響微乎其微。美國調查結論是,盡管核電站遭到嚴重損壞,但放射性物質泄漏很少;核電站周圍0.8公里內公眾個人最大輻射劑量為1毫希沃特,只占天然年輻射劑量的40%。居住在三里島周圍80公里以內的約200萬人口中, 因輻射誘發的癌癥風險基本上可以忽略。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最大影響之一是心理影響,主要因缺乏風險溝通機制所導致。美國對三里島事故調查結論亦提及公眾短期存在的精神緊張,居住在三里島8公里內的人們,尤其是有學齡前兒童的家庭,受到的心理影響最大。

對比之下,福島核事故的嚴重程度介于前兩者之間。根據目前已披露信息,輻射對于救援人員及周圍民眾的直接傷害不太可能如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一樣致人死亡,但心理影響已經顯著表現出來。這傳導至中國,即是大范圍搶購食鹽風波。

放射性碘是禍首

此次福島核事故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包括核燃料、裂變產物和活化產物,主要是碘、銫、鍶等放射性核素。

公眾受到的輻射來源是放射性煙云或吸食受輻射污染的食物飲料,現場救援人員和工作人員由于其職業活動遭受體表或體內的放射性沾染,進而導致較大劑量輻射。放射性物質對人的危害主要取決于所受輻射劑量大小。

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王作元研究員說,碘-131對公眾影響更大。這可以解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居民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進入體內的碘主要濃集于甲狀腺, 癌的形成也主要在甲狀腺。碘進入血液后30%由甲狀腺吸收,70%隨尿排出。

據已有研究,經消化道進入機體的碘在整個胃腸道都能吸收。

放射性碘的蒸汽和溶液可經黏膜、皮膚被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皮膚對放射性碘溶液吸收率可達10%左右, 破損了的皮膚, 其吸收率會增高。

烏克蘭國防部國家衛生學總醫師巴爾克維奇?瓦列里研究了切爾諾貝利事故對環境污染的情況。他將該研究發表在2007年中國期刊《醫學雜志》上。他在文中介紹,1986年5月-6月間,烏克蘭普里別基市居民中食用了含碘同位素的食物和呼吸了有放射性物質的空氣,其中兒童和青年甲狀腺受到碘同位素輻射較重。

龔守良解釋說,兒童甲狀腺小于成人,因此兒童攝入放射性碘的危險性比成人大,其初期輻射損傷出現較晚,常在性成熟期或更晚。處于發育中的兒童新陳代謝快,這也是其危害更重的原因之一。

核事故救治

3月24日,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進行搶修作業的三名工作人員遭受過量輻射,輻射量在170毫希沃特至180毫希沃特之間,其中兩人腿部皮膚附著放射性物質,已送醫院治療。當時三人正在3號機組渦輪機房中架設電纜,其身上都裝有輻射監測設備,超過80毫希沃特時將自動警報并輪崗。

當輻射劑量達到100毫希沃特時,人體細胞就可能出現染色體變化;在500毫希沃特輻射劑量情況下,人體末梢血中淋巴細胞將減少,這意味著免疫系統受到破壞;在1000毫希沃特時,人群中可能有10%的人出現惡心嘔吐等反應。

核電站工作人員的全年輻射量上限一般為50毫希沃特(五年100毫希沃特),緊急情況下為100毫希沃特。日本厚生勞動省為應對此次事故,將上限臨時提高到了250毫希沃特。東京電力公司稱,截至3月24日,受輻射超過100毫希沃特的人員達到17人。

世界衛生組織稱,通過對原子彈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診療的病人、職業受照人群以及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輻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全身輻射劑量低于100毫希沃特時,未發現明顯的輻射致癌效應。

王作元告訴《財經》記者,日本當局關于250毫希沃特的上限設置是根據利益代價分析得來,為了控制反應堆,只好在力保沒有嚴重影響健康情況下有所犧牲。

龔守良則將250毫希沃特的上限設置解釋為:“沒有明確醫學依據,這個輻射劑量,部分人存在臨床反應,屬于過渡范圍。”

放射性核素形成體內污染有三個階段:在進入身體部位沉積或吸收;經血液或淋巴系統吸收轉移;在組織器官內滯留。

龔守良介紹,對于受較多輻射工作人員的治療準則是,盡早處理,減少吸收和促人體排出核素。有放射性核素污染皮膚的情況,需要肥皂水沖洗,或針對核素性質,選用促排藥物使之排出。

一旦放射性核素已經進入身體,后續處理就相當麻煩。放射性疾病與常規疾病不同,放射性核素對身體的持續破壞作用過程是不被任何化學反應改變的,因此也就不能被任何藥物阻斷,除非將放射性物質排出體外。

人類進行重大核事故受害者救治的實踐并不多,切爾諾貝利事故是少有的一次。

巴爾克維奇?瓦列里介紹,切爾諾貝利事故中最初的救護措施主要是,給救災人員及嚴重污染區的公眾進行疾病預防、醫學檢查以及服碘預防、服用維生素合劑、放射性核素吸附劑、免疫調節劑和輻射防護劑等。

前蘇聯和波蘭等國家,服用穩定性碘(以阻止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131)的民眾超過2000萬。

前蘇聯組織和采取醫療措施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86年4月26日-5月3日,期間對核電站受害人員(包括救災人員)和居民進行醫療救治。這一階段最重要措施是保護甲狀腺,使用儲備的碘化鉀進行治療。接受這一藥物最好在事故最初六小時之內(最好的方案是人在進入核沾染區之前) 。

第二階段從1986年5月4日-5月11日,期間對從放射沾染地區撤出居民進行群體檢查,動用軍隊撤離兒童并將其安置,大規模檢查了718萬人,住院檢查454人,共完成316萬次照射劑量的調查。

第三階段,從1986年5月12日-1988年底,主要對核電站救援人員進行預防放射損傷,向軍人提供醫療救治。

龔守良介紹,對于核輻射損傷治療,除了前文提及的去污和促排措施,其他治療措施均為對癥治療的常規手段,包括后續的癌癥。另外,對于遭受輻射傷害者走向癌變的過程的控制,從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至今,醫學尚無明顯進步。“人類除了在分子生物學水平認識更清楚之外,別無有效的阻止放射癌變手段。”龔守良說。

篇9

關鍵詞:人防工程 結構設計 質量監督

在我國,隨著人防“平戰結合”的方針的深入、平時功能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人防工程走進了各大城市的建設中去,如日常常見的很多地下商場、地下車庫等,進而人防工程的修建逐漸成為各地人防工程建設的主要增長點之一,針對人防工程結構設計的要點,抓好施工質量,搞好質量管理對提高工程戰備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它與國家財產緊密相連,它與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關,與人防建設事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因此,提高人防工程的主體施工質量是人防工程質量監督體系的重要目標之一。

1 人防結構設計的注意要點

1.1 人防荷載取值標準

人防荷載取值要根據當地人防部門根據國家制訂的《人民防空工程戰術技術要求》中的公式計算或規范查表來確定。在進行設計時可采用《理正人防工程結構設計軟件》來對頂板、側墻和無樁基底板的人防荷載進行計算。再進行計算時,對戰時可能出現的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爆炸的荷載作用取大值,這樣既能夠確定各構件人防荷載在范圍之內,也能使所有構件的等效靜荷載值滿足結構的要求。

1.2 地下室的構造要求

在《GB 500382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中,對人民防空地下室的構造要求作出了詳細規定,我們結合構造和受力要求,對一些主要構件的參考尺寸作出規定:對頂板來說,6級頂板取值須大于等于250mm,對于頂板梁來說,其跨高比一般在7~12之間,由構造確定合理的截面尺寸判定標準和梁面通長筋;對于防護單元隔墻和密閉隔墻來說,通常取250mm;對于外墻和臨空墻來說,經過計算后決定,一般通常不低于300mm;對于底板來說,當地下水位較低時,需要驗算平時荷載和戰時荷載分別控制下的計算結果,二者取大者;當地下水位較高時,則不再由人防控制。總之,人防構件的結構厚度首先應該滿足早期核輻射防護的要求,然后還要滿足工程的受力要求。

1.3 關于頂板配鋼筋值

按照戰時的要求進行計算取值,因為此時要求的配筋率最大,能夠滿足頂板的韌度要求。頂板鋼筋可按0.25%的配筋率進行貫通配筋,支座筋量少的部位可進行非貫通筋數量的增加,但要使底筋和頂板貫通筋的間距和位置協調,方便拉結筋的操作。

1.4 口部防護和平戰轉換設計要求

口部防護的設計內容包括三個部分:①設計防護密閉門與消波系統,該部分主要由建筑和通風專業來完成;②設計墻體,主要包括出入口通道內部的臨空墻、隔墻、門框墻等;③設計孔口的其他構件,主要包括風井、防爆波電纜井、防倒塌棚架、通道等。

2 人防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人防工程的特殊性,其質量管理體系也是由較為專業性的團隊所組成,然而現有的一些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缺乏人防工程的專業知識和質量管理水平。

首先,人防工程的設計專業性較強,現有的專業設計人防工程的設計單位較少,而非專業設計單位的設計人員掌握的人防工程設計知識參差不齊,進而造成人防工程設計問題較多。

其次,由于地下人防工程的主體施工要求較普通地下工程不同,施工技術方面也有一些差異,如門框墻的澆筑方面,人防門框墻施工中在固定墻體模板時嚴禁采用對拉螺栓桿措施、結構構件的拉結筋設置方面等等均需要對人防專業知識較為了解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監督。

再者,我國現有的人防建設主管部門設立的監督機構,在人員配備方面,還有人防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檢查上,都不能很好地與我國近幾年人防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相匹配,當前我國人防工程建設的特點是規模大、分布散、專業性強,對工程質量責任制的落實將不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3 人防工程建設質量監督要點

3.1 加強質量監督、加大監管力度

強化質量監督管理,是保障人防工程建設質量的基本手段,而強化質量監管力度則須依靠相應的法律、法規。現如今的問題在于如何運用法律、法規,如何強化人防工程的重要性,嚴格把關,進而營造一個良好的監督體系。

3.2 規范人防工程質量監管行為

規范人防工程質量監督監管行為,第一,認識要深刻。要改變以往的傳統,從而更好地保障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要不斷的完善人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第二,要規范質監行為。從質監申報到竣工驗收備案都要嚴格按照要求來做;第三,關于人防設計圖紙,我們采取的是人防工程施工圖審查簽字責任追究制度,對人防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涉及防護結構安全及人防工程強制性技術標準等情況進行技術審查。總之要充分認識人防工程所能帶來的巨大作用與意義。

3.3 努力抓好人防工程竣工驗收工作

工程項目建設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人防工程的竣工驗收,能不能順利地完成這一階段的工作,直接關乎著建設項目能不能及時投入使用,是不是能夠讓工程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人防工程竣工驗收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完成工程設計和合同中規定的任務,符合設計竣工標準,如文中提到的人防專業性要求方面等;②初步設計文件及審查意見與批復、施工圖設計文件及其審查意見與批復等文件檔案資料齊全;③認真完成屏蔽、密閉等性能檢測與各設備系統試運行測試及消防等檢測,檢測結構不得出現違背各項規范或標準的情況;④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設備安裝單位及質量監督機構對各項工作驗收完畢之后,都要給出質量檢查報告等。

4 結論

總而言之,人防工程的結構完整性及日后投入使用能夠帶來的巨大收益是與良好的健全的人防工程質量監督體制分不開的,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對建設工程的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和監督,還有不少問題有待于研究與解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政治體制的不斷深入,現行的人防工程質量監督體制的不完善性會逐漸的凸顯出來。因此,如何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人防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機制,加快構建人防工程質量管理監督體系有待于更為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戴冰法.人防地下室結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福建建設科技,2008(1).

篇10

2004年至2010年4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有關維C銀翹片的病例報告數共計1885例,嚴重病例報告共計48例,無死亡報告。嚴重病例的不良反應表現為:全身發疹型皮疹伴瘙癢、嚴重蕁麻疹、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大皰性表皮松解癥,肝功能異常,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昏厥,間質性腎炎,白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等。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建議醫生處方或藥店售藥時,應提示患者維C銀翹片為中西藥復方制劑,含馬來酸氯苯那敏、對乙酰氨基酚及維生素C。對本品所含成分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患者應嚴格按說明書用藥,避免超劑量、長期連續用藥。用藥后應密切觀察,出現皮膚瘙癢、皮疹、呼吸困難等早期過敏癥狀應立即停藥并及時處理或立即就診。出現食欲不振、尿黃、皮膚黃染等癥狀應立即停藥并監測肝功能,及時就診。(新華網)

全國狂犬病發病水平仍處高位

近日在京開幕的全國狂犬病防控高層論壇披露,過去14年間,我國人間狂犬病疫情總體呈現持續增長的高發態勢,地域流行趨勢變化明顯,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絕大多數病例為農民。與會專家建議,將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與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或醫保報銷范疇,提高人群的暴露后預防治療率,使高發病的貧困人群真正得到保護。

根據大會報告,近年來我國養犬數量不斷增加,估計全國現有犬0.8萬~2億只;而犬平均免疫覆蓋率不足10%,農村犬免疫率更低,遠未形成動物間的有效免疫屏障。同時群眾對狂犬病危害認識不足(一旦發病,死亡率為100%),被犬咬傷后接種疫苗和有效處理傷口的比例很低。據部分省監測,在被調查的病例中,63%未處理傷口,44%未接種抗狂犬病疫苗,96%未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據悉,今年以來,部分地區已經將狂犬病疫苗接種納入新農合或醫保報銷范疇。(《健康報》記者 鄭靈巧)

廣西來賓假狂犬疫苗系開水兌藥 已有1656人接種

廣西來賓市一名5歲男童被狗咬傷后,到鄉衛生院接種了狂犬疫苗,但一個多月后,他卻因狂犬病發作死亡。有關部門介入調查后,發現該男童接種的是假狂犬疫苗。經調查,當地共有5家衛生院使用了該批次的假狂犬疫苗,另有6家衛生院和23家私人診所使用了從非正規渠道購進的“問題疫苗”,共涉及接種者1656人。據嫌疑人交代,他用白開水和一些藥水沖兌,制成假狂犬疫苗。(廣西新聞網)

美國研究稱電腦字體設置不當會誘發腦癌

最近,美國一項醫學臨床研究發現,使用計算機設定不當會造成病變。

其中有病例就是平日用計算機時,設定成800×600以下的小分辨率跟小字型,結果得了腦瘤。CT斷層檢查的結果,赫然發現腦瘤長成一塊一塊方方的。

分辨率為何會影響到腦部?這其實跟使用手機一樣,是電磁波的影響。為什么用手機會擔心得腦癌?就是因為手機的電磁波頻率很高,使用大屏幕,但設低解析度(800×600以下)、小字型時,筆畫間距比較小,放出來的電磁波頻率比較高,用一整天的計算機,就如同用手機講電話一整天一樣。

把分辨率調高后,每平方英所包含的像素(DPI)就增加了,所以能擋住更多的輻射。把字調大后黑色的區域也會變大,所以輻射也就跟著減少。美國疾病管制局專家森歐認為,一般屏幕最好把分辨率調到1024×768以上,這樣比加裝市面上的所謂防輻射面板更有效。如果設成800×600,就算加裝了防輻射的裝置,電磁波還是在致命的劑量之上。(39健康網)

建議慎重選擇X線檢查

隨著放射技術的發展,X線影像診斷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醫學診療過程中。盡管患者大多了解射線的危害,但一般認為為了治病,檢查在所難免,對其危害性有所忽略。許多臨床醫生和公眾認為,進行X線檢查是醫學診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事實并非如此。據國外相關資料報道,醫院進行的X線檢查,其中20%沒有臨床意義,我國也存在類似情況。

按照國際及我國輻射防護的原則,進行X射線檢查首先要嚴格掌握X射線檢查行為的正當性,即患者因接受X線檢查帶來的利益大于可能引發的輻射危害(包括機體組織損傷、遠期致癌等)時,才認為是正當的。

目前我國最常見的未經正當性分析進行X線檢查的情況包括:學生入學、畢業等群體性查體時,進行胸部X線攝片檢查,甚至是胸部透視檢查;入院或手術前,在沒有或沒有充分癥狀表明疾病累及心臟及肺部的情況下,進行常規胸部X線攝影;對無癥狀的事故傷員進行頭顱X射線攝影。

由于X線透視比攝影的照射量高,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基本淘汰了X線透視檢查,這也是我國今后的發展趨勢。醫院在進行X線檢查時,應盡量選擇X線攝影代替透視,以減低患者的輻射受照劑量。對于患病兒童、孕婦及育齡期女性,應優先考慮非電離輻射檢查方法,嚴格掌握適應證。確需進行X線檢查的,醫院應提供適當的防護用品,對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體、甲狀腺、孕婦腹部等進行個體防護。(摘自《健康時報》)

中國近10年乳腺癌發病率增加47%

北醫三院向公眾了“乳腺癌危險因素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研究發現,胸部照射X線次數多、過多服用含維E藥物及突發事件個人精神影響等,都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

乳腺癌專家李惠平教授表示,近10年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增加了47%,研究表明,體力活動少、鍛煉少和長期的雌激素暴露,包括晚生育、不生育、不哺乳等都是導致乳腺癌發病的因素。而乳腺癌是最有可能被治愈的癌癥之一。合理的膳食結構,正確的文胸佩戴方式,縮短每天戴文胸的時間,多吃豆制品、水果和蔬菜……這些生活習慣都有可能降低乳腺癌的發生概率。(《北京晚報》 賈曉宏)

中國專家建議:乙肝患者治療要選擇優化方案

中國內地目前約有超過2000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治療,其中至少有500萬人正在服用核苷類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今天提醒:非活動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處于免疫耐受期,一般不需要治療,盲目抗病毒反而容易發生耐藥。

今年的臨床研究已發現,使用拉米夫定等核苷類藥物治療32個月后,可以把疾病進展減少55%,肝癌的發生率減少51%;個別患者早期肝硬化得到逆轉。

北京地壇醫院(朝陽區京順東街8號,咨詢電話:010-84322566)蔡東教授透露,在去年進行的對萬名乙肝患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患者月收入不足2000元人民幣,治療費用已成為巨大負擔。他建議醫生應選擇患者至少能承受使用2~3年的藥物。他稱,國內外多項臨床試驗證實,治療24周就能有效預測療效和耐藥發生率。如果療效理想,可繼續單藥治療;如果療效不理想,可加藥進行聯合治療,提高病毒抑制率,減少耐藥的發生。(中新社)

大量假珍珠粉產自貝殼

珍珠粉,就是用珍珠研磨成的細粉。據了解,珍珠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無論是古代的《本草綱目》,還是現代的《中國藥典》,都記載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明目消翳、潤膚祛斑等功效。因此,珍珠粉要具備這樣的功效,就必須使用純正的珍珠做原料。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些珍珠粉竟用貝殼經化學手段制成。

據了解,這種貝殼每噸售價不過幾百元,一般用來加工紐扣或飼料。然而最近幾年,貝殼卻成了搶手貨。

一名銷售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貝殼粉雖然看上去和珍珠粉差不多,但是很難做到無害化處理。不過,在明知有害的情況下,這家廠還是把貝殼粉進行包裝,變成了所謂的長生益牌珍珠粉。

不少珍珠粉在包裝上打出了“納米珍珠粉”的招牌,而一旦打上納米的招牌這些珍珠粉就身價倍增,最高能賣到幾千元一公斤。廠家負責人承認,完全符合納米標準尺度的珍珠粉其實很難做到大批量生產,目前市場上所謂的納米珍珠粉不過是一個用來炒作的概念。(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

我國數省市爆發紅眼病

據報道,山東青島市部分學校和托幼機構近日出現紅眼病聚集性病例,青島市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加強紅眼病防控工作,遏制疫情。近段時間,浙江各地紅眼病發病出現上升勢頭,部分地區出現小范圍聚集性暴發,一些小學和幼兒園停課,但報告數尚未超過去年同期水平。開學剛剛半月,廣州多所小學及幼兒園學生就相繼感染上紅眼病。由于紅眼病的傳染性非常強,患病人群已經從學校開始蔓延到家庭。

據專家分析,近期紅眼病的多發,懷疑與近期天氣多雨悶熱有關。專家也發現紅眼病暴發有自己的規律,一般6~8年就會出現一個小的高峰。今年正處于流行周期內,所以疾控部門正在密切關注相關病情。

在紅眼病沒有痊愈之前不能注射麻疹疫苗,專家提醒廣大家長,孩子得了紅眼病應先治療紅眼病,在癥狀消失一周后再接種麻疹疫苗。

紅眼病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的俗稱,是由細菌感染所致的一種常見急性流行性結膜炎,大部分由腸道病毒引起。發病后,出現眼紅、畏光、眼皮腫痛流淚、分泌物增多,嚴重者會伴有頭痛、發熱、耳前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如果不注意個人用眼衛生,感染紅眼病的風險較大。專家為此建議,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也不要和他人共用毛巾、手帕,以防交叉感染。對于已經患病的個人,癥狀較輕的紅眼病患者只要沖洗眼睛(結膜囊)、頻滴清熱解毒或消炎眼藥水,多數人3~5天就能基本痊愈;而癥狀比較嚴重者除了多滴消炎眼藥水,還可配合口服消炎類及清熱解毒藥,病情也能很快得到控制。只要積極配合醫生,依病情的輕重對癥治療,很快就能好轉。(保定老年網 李敏)

中國八年控煙基本不成功

“八年控煙基本不成功。”清華大學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遠立說。他的證據之一是新近出爐的“全球成人煙草調查――中國部分”。該調查結果顯示,與八年前相比,中國15歲及以上男性吸煙率仍高達53%。

“全球成人煙草調查――中國部分”的調查結果顯示,2002年后的吸煙率、戒煙比例和二手煙暴露沒有明顯改善,現在吸煙者總數仍高達3億,72.4%的非吸煙者遭受二手煙的危害,戒煙率僅為16.9%。公眾對吸煙及二手煙危害健康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多數人不清楚“低焦油等于低危害”是早已被科學證明了的錯誤觀點,而醫生、教師等高教育水平人群錯誤認識的比例更高。

如此糟糕的情形不僅僅讓控煙人士擔憂。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官員沙羅博士警告說,如果中國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煙草而任其擴展,本世紀內平均每年將有300萬中國人被煙草奪去生命。這一預估高于此前任何機構的研究,也是當前發生量的3倍。(摘自《中國青年報》)

廣西啟動“丙肝會診計劃” 穿耳洞或可感染丙肝

乙肝讓人“聞肝色變”,但是對于肝炎家族的老三――丙肝,公眾甚至一些醫務人員都不甚了解。9月18日,“全國丙肝會診計劃”廣西站的活動在南寧啟動。

丙肝比乙肝更讓人頭疼,原因是丙肝不像乙肝那樣有疫苗可以預防。該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羅光漢教授說,這兩種肝炎都可能通過母嬰傳播,盡管目前的乙肝感染率遠遠高于丙肝,但由于有疫苗防護,新生兒感染乙肝的情況逐年減少,而丙肝的母嬰傳播情況則不那么樂觀。

專家建議,已經檢查出感染丙肝病毒的女性最好推遲懷孕計劃,盡快接受規范性治療,等到徹底治愈后再生個健康的寶寶。

丙肝病毒并不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所以并不是說不在外面吃東西就可以“高枕無憂”。

丙肝與乙肝、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相同,病毒主要通過性、血液和母嬰傳播。血液途徑的傳播往往被忽略,如文眉、文身、穿耳洞、刮胡子等公用工具的服務,如果消毒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感染上丙肝病毒。女士買口紅時愛試用,但是假如唇部開裂,而上一位使用者恰好是丙肝患者,那么也有可能感染上丙肝病毒。

實際上,丙肝患者若不及早治療,有可能轉成肝硬化、肝癌。 (《南國早報》 張若凡 陳慧)

安眠藥可引起夢游駕車 藥監局要求修訂說明書

國家藥監局昨天下發通知,要求企業盡快修訂“安眠藥”的說明書,在“不良反應”一欄中增加以下內容――安眠藥能引起夢游駕車、夢游做飯和吃東西。

根據不良反應評估結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鎮定催眠藥的說明書進行修訂。在說明書“不良反應”項里增加以下內容:首次服用本品初期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嚴重過敏反應)和血管性水腫(嚴重面部浮腫)。服用本品可能引起睡眠綜合征行為,包括夢游駕車、夢游做飯和吃東西等潛在危險行為。

記者獲悉,“催眠鎮靜藥”包括酒石酸唑吡坦、鹽酸氟西泮、三唑侖、艾司唑侖、異戊巴比妥鈉。這些安眠藥均為常見處方藥。(《北京晨報》 崔紅)

面粉不再“增白”,過量食用增白劑損傷肝臟

最近,衛生部辦公廳對“關于再次建議盡快出臺新的小麥粉國家標準”的答復中表示,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委員會已審查同意注銷過氧化苯甲酰,引起了廣泛關注。過氧化苯甲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面粉增白劑”,它一直存在存廢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