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務工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時間:2023-12-04 18:0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來務工子女教育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8年秋,我國政府在農村已經實現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城市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政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已經基本得到妥善解決;但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后續問題又接踵而至。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天津教育科學研究院為此專門成立了課題組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后續問題進行了專門的調查研究。
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該由誰來管
(一)政策的缺失及問題
我國政府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主要采取“兩個為主”政策:“以流入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這一政策問題在于:一是與就近入學政策相矛盾。2006年6月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第12條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這就標志著對戶籍地政府而言,承擔戶籍所在地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管理責任是責無旁貸的,但對于非戶籍人口子女因為其戶籍不在流入地政府管轄范圍之內,加之《義務教育法》沒有對流出地政府的責任進行明確規定,實際上,這就代表著流出地政府對外出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沒有責任。
二是與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相矛盾。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第7條指出:“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而“兩個為主”政策事實上是由中央政府出面將流出地政府的義務教育責任轉嫁至流入地政府的身上。這種管理體制最終導致了流出地政府無任何責任,而流入地政府消極落實中央政策的問題。
此外,國家統計局在進行統計時,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列為流動人口,而不屬于戶籍人口數;教育部門對入學率、鞏固率或保留率的統計也以戶籍人口為統計口徑。這就造成了一些地區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較多的地區可以不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加以解決的問題。
(二)政策建議
從短期來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將“兩個為主”具體化,進一步明確中央政府以及流入地政府與流出地政府各自的責任,形成良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協作機制。第二,在教育管理部門成立專門的外來務工人員教育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加強與公安、財政、勞動保障等機構的溝通,從宏觀上把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數量、流動情況、教育的需求等,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例如:張家港市教育局就成立了一個專門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進行協調管理的科室,按照“挖掘潛力,積極吸納,平等對待,熱情服務”的原則,以超常規的熱情、超常規的努力、超常規的舉措,確保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工作真正得到落實。第三,修改義務教育法,改依戶籍地就近入學為依居住地就近入學。第四,國家統計局應該改變統計口徑,將以戶籍人口作為統計口徑改為以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以引起流入地政府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重視。第五,開展強有力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情況專項督導,全力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夠接受平等的教育。
從長遠來看,國家要徹底消除二元戶籍制度,逐漸將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本地戶口與非本地戶口的界限消除,建立全國統一的一元化的戶籍管理制度。
二、義務教育經費究竟該由誰來埋單
(一)政策的缺失及問題
義務教育經費問題政策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義務教育投入體制自身存在矛盾。從現有體制來看,這種義務教育投入體制其實是由中央政府出面,把流出地政府對其戶籍人口適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投入的責任轉移到流入地政府身上。同時,中央政府又將自身應該承擔的義務教育經費支付給流出地政府,凸顯出財權與事權的嚴重不對稱性。在教育投入大為增加卻沒能獲得相應補償的條件下,流入地政府只能夠采取消極抵制的舉措。
二是對于戶籍地(流出地)政府而言,承擔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具有“屬地問責”的強制性質,但是流出地政府則視流出的兒童少年為“潑出去的水”,根本不愿意再承擔任何經費投入和管理責任。流出地政府因此既得到了國家應該承擔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經費,又被“豁免”了對流出兒童的義務教育責任,自然樂得逍遙。對于流入地政府而言,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雖有一定的責任,但是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屬于“非戶籍人口”,因此流人地政府往往把接納非戶籍學生入學視為一種“額外負擔”。加之,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持續快速增長,若嚴格按照現有的義務教育投入機制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流入地政府就會普遍面臨巨大困難,如財政壓力巨大、教育用地緊張、學校校舍不足、教師資源短缺等。流入地政府面對這些困難,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消極抵抗”。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流出地政府認為:外來務工人員為流入地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提供了財政稅收,其子女理應享有與流入城市市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權利,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流人地政府則認為:外來務工人員雖然為本地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提供了財政稅收,但是由于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本地學校就讀,需要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支付巨額費用,給本地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這些費用包括: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教職工編制增加經費、教職工工資經費、學校建設經費等。因此,流入地政府教育投入的積極性不高。現行的義務教育投入體制已經造成了“流人地政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越多,地方政府財政壓力越大”的情況。
(二)政策建議
從短期來看,第一,政府要將“兩個為主”具體化,明確規定流入地政府與流出地政府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經費中的合理比例。其中,至少流出地政府應該將國家支付流出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經費拿出來,實現學生在哪里就讀,就在哪里享受國家給予自己的相應義務教育經費的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流入地與流出地政府的合作機制。第二,實行義務教育卡或義務教育券制度。即將國家和各級政府應該支付給每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經費由流出地政府按生均經費直接分配給每位適齡兒童,并以義務教育卡或義務教育券的形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到哪個學校就讀,就由這所學校憑義務教育卡或義務教育券到有關金融部門兌付為本校教育經費。第三,實行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為導向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財政轉移支付,一是根據各地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數量進行統一標準的轉移支付;二是加強教育審計力度,保證專項財政轉移支付的資金能夠做到專款專用。第四,國家可以考慮設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專項基金,對流人地義務教育經費進行適當補貼;或者通過發行教育彩票,將所得收入用于支持流人地政府更好地實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第五,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救助基金,幫助這個越來越龐大的弱勢群體,以使之有更多的機會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逐步縮小本地居民子女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優質義務教育的差距。
從長遠看,一方面,國家可以建立中國教育銀行。總行設于北京,隸屬教育部與人民銀行,各省市自治區設立分行,各區縣設立支行。其主要負責對教育經費,尤其是義務教育經費的收支掌控。另一方面,建立由國家統籌義務教育經費,形成中央政府埋單,地方政府管理的新機制,依據實際就讀人數,劃撥經費。再者,建立以納稅人身份為基礎的免費享受義務教育權利的體制,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在機會、過程與結果上的真正均等。
三、流入地與流出地教育怎么銜接
(一)政策的缺失及問題
一是目前我國實施的新課程改革加大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接受流人地與流出地義務教育時教材對接的難度。這就在無形中加大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適應流入地或流出地教育的難度。
二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接受完流入地義務教育后,高中階段教育必須回原籍就讀的問題。回原籍,學的與考的都不一樣;不回原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將面臨高額的擇校費、借讀費。即便如此,在高考逐漸實現各省市自治區自主命題、嚴打高考移民、大學錄取新生存在區域差異的情況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仍面臨著十分艱難的選擇。同時,流入地政府也面臨十分棘手的問題:允許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本地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參加高考,勢必形成高考移民潮;不允許,又將導致大批接受完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滯留本市,加大就業壓力,或導致大批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回流,形成新的留守兒童大軍。
(二)政策建議
從短期來看,第一,建議有條件的流入地政府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敞開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的大門,允許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考中等職業學校。第二,建議可在四個直轄市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流入較多的地區率先實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可在流入地參加春季高考的試驗,允許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參加春季高考,報考流入地高職。第三,在過渡階段,暫時可以實行雙重高考制度,即可以由流入地考試部門單獨組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流人地參加高考,但用的考卷是全國統一的考卷或流出地的考卷,考完后由流出地組織錄取工作。
長遠來看,一方面,國家可以建立中國考試院。除了具體統籌負責各級各類考試外,我國可以模仿西方的水平考試(例如托福、雅思、GRE),加大對基礎教育階段水平考試研究的力度,逐漸建成基礎教育階段各個年級的水平考試庫。這樣既可以解決教材不一問題,又會解決在此地學習也能在彼地參加考試的問題。另一方面,伴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二元戶籍制度的打破、區域教育差異的縮小等,逐漸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權利在流入地或納稅地上高中、考大學的目標。
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籍及隊(團)籍如何管理
(一)政策的缺失及問題
政策的缺失問題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統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籍與隊(團)籍管理規定,這就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籍與隊(團)籍管理處于無序狀態。各有各的章程,各有各的管法,各有各的規定。二是流入地的學籍與隊(團)籍管理難以實現無縫對接,常常是項目不一,條目不一,這些都亟待進行統一管理。
(二)政策建議
一方面,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籍與隊(團)籍管理卡,實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義務教育學籍管理卡與隊(團)籍管理卡的完全統一。另一方面,建立國家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與隊(團)籍管理網站。為每一位適齡兒童建立專一的、規范的、統一的學籍與隊(團)籍電子卡,將所有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情況、入隊及入團情況等統一登記、統一管理,做到全國一盤棋。
五、如何防止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教育過程中遭受隱性排斥
(一)政策的缺失及問題
目前,伴隨著各項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政策的頒布與實施,更深層次的隱性排斥問題日益彰顯。例如,許多流入地重點學校不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納入招收范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的身份大多被界定為借讀;設置專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校;為外來務工人員單獨編班;不單獨編班而單獨編組;在排座位、評獎、評優、考試競賽、文體活動、入隊入團等方面存在歧視。
此外,各地推行新課程改革,出現了教材不一、教學進度不同與教材難度差異等現象。這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帶來了教材適應上的困難,進而造成課程歧視。加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多學習基礎較差,家長文化程度較低,也使之遭到隱性排斥。
(二)政策建議
第一,出臺相關政策,明確規定禁止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各種歧視政策與做法,以保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夠在學校內享受到平等、無差別、無歧視的教育。
第二,實施全納教育。全納教育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與推動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主要強調五大原則:每個人都擁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教育必須考慮到這些特性和學習的廣泛差異;學校要滿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學校要接納所有兒童,反對歧視。基于此,各級政府都必須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任何學校都必須平等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
此外,近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又出現了三個新問題。一是由子女隨外來務工人員遷移向外來務工人員隨子女遷移問題。即為了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哪里教育優質,外來務工人員就到哪里務工的情況。二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黑中介問題。即有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專門通過幫外來務工人員或老鄉的子女辦證,來助其子女在教育發達城市入學,并從中漁利。這一現象為順利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罩上了又一層陰影。因此,流入地政府必須加強管理,使真正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可以順利入學,同時又制止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違規入學。三是金融風暴的沖擊令許多外來務工人員返回流出地。這一方面導致了有些流人地學校因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量流走而出現教室、教師過剩現象;另一方面則導致流出地學校人滿為患。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關鍵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教育的范疇,它與城市管理、戶籍制度、稅收政策、公民權利等一系列社會、政治、經濟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有多方聯動,才有可能徹底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孫向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與地方政府作為的個
案研究:基于江蘇省張家港市“紅蕾工程”的實地考察
篇2
包頭市第七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它位于包頭市昆區西北部,離包頭市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租住地較近,學校近80%的學生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而這些學生相對于城市里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家長及班級內學生間調查等形式基本得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通過查找文獻和開展相關活動找出應對措施。
一、包頭七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自卑和自我封閉
包頭外來務工人員多數從事的是建筑、裝修、餐飲服務等職業,也有的在街頭做小買賣,收入不高且社會地位較低,屬于弱勢群體,他們的孩子隨父母進入城市,對生活環境的改變較難適應,居住環境、生活條件等都無法與同齡城市同學相比,這些物質條件的落差使學校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了很強的自卑感,從而不愿接觸外部環境,甚至不愿與人交往,他們情緒低落,心境憂郁。尤其在青春期,產生自我貶低、自我否定、自我鄙視情緒的現象比較普遍,甚至是自我封閉。
2.出現敵視心理和破壞心理
步入中學之前,學校的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多數已在包頭本地讀完小學六年,從懷揣美好未來開始學習生活到慢慢知道自己是別人眼里的“農村”孩子,再加上6年來班內部分條件優越孩子的歧視、個別老師的不平等對待等,他們中的一部分慢慢厭惡城市,敵視情緒油然而生,并將這種情緒帶到中學階段。在初中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由于學習成績差等原因經常被老師或同學嘲笑,自尊心受損,但他們又不太可能直接向打擊對象報復,于是就出現破壞心理,也可以說是一種報復心理,這使得他們用破壞行為來發泄。越是新的、好的,越會破壞。譬如他們中有人會在周圍無人時將學校車棚內一大排車子踹倒;會將自己靠墻不易被發現的課桌側面挖出很多小洞;會在學校剛剛抹好還未干的水泥路面上踩上腳印;還不止一次把班內條件較好的城市孩子的書包或筆袋丟到垃圾桶等。
3.無歸屬感
對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來說,城市同學的排斥、個別教師不公正的態度及行為、其他學生家長的偏見,使他們既想融入班級這個大的集體,和城市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但又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農村人”的標簽使他們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強烈的無歸屬感給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二、包頭七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問題的解決及教育對策
1.學校方面的教育對策
(1)加強心理輔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世界衛生組織心理衛生處指出:學校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最適宜的場所,學校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并通過特殊問題的干預和心理咨詢,轉變學生的行為。為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集中的包頭七中,針對這種生源結構的特殊性,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向學生傳授人體生理、心理衛生和適應社會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引導他們客觀正確的評價自己,克服自卑心理,不斷提高自我調節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同時,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面臨的各種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提供調整方法,使他們實現心理平衡,防止產生偏差心理。
(2)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學中,老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貼近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關系。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記得我曾帶的一個班中,有一位高個子男生,父母來自農村,在包頭靠打零工養活他和妹妹。新生第一天報到,他的言行舉止表現得格格不入,課上也不好好聽課,一切無所謂的人生態度著實讓我頭疼。為了改變他的言行,我幾次與他溝通,每次交談我都會讓他坐下來,并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與他談愛好、談追求,而且盡量從他的閃光點出發讓其對學校、對初中學習生活逐漸感興趣。一個學期的朋友相處,他開始學會用尊重的眼神面對老師,上課不再搗亂,同時我也了解到他熱愛足球,在與體育老師溝通后讓其進了校足球隊。之后,這個男生慢慢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學習之余刻苦參加校足球隊的訓練,兩年半后的中考中他以突出的足球技藝被保送到包頭重點高中。師生間相互尊重的和諧氛圍,更能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自信心,為他們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成長環境,從而促進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家長方面的教育對策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家長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與愛好,亦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
(1)家長應走進孩子內心,理解尊重孩子。
孩子最渴望父母對自己能以朋友相待,真正走進自己的心里,能夠理解、支持自己的選擇和追求。而包頭七中很多家長每天忙于生計,與孩子相處時間很短,平時只能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等,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無暇關心,更不會去主動了解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為此學校提示家長要改變這種態度,將孩子作為獨立平等的人來看待,理解孩子并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2)懂得欣賞自己的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保護者,生活中既要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又要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導。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錯位,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和城市家長的通病就是他們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贊美自己孩子的優點,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缺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長此以往,這樣的“貶低式”教育使得孩子做事沒有信心,逐漸形成消極態度。
3.“問題”學生自身方面的應對措施
(1)學會寬容、放下面子。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面對社會的歧視、不公,要學會釋放和溝通。這種溝通方式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也可以是學生和老師之間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通過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在現有的環境下,進一步增加外來務人員工子女寬容、平和的心態,不再過度地看重面子。少了面子的負累,孩子們方能輕松地生活和學習。
篇3
Abstract: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Work Law of contract" to the enterprise employing labor behavior's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peasant laborer professional manager's present situation, the qu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hese two SRT topic group'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o Nanjing, Suzhou area's external work personnel has carried on the sampl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es, reflected the external work faces aspect and so on employ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safeguard as well as child education question difficult positions, and propose the related question solution measure.
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困境對策
key word: External work personnel difficult position countermeasure
作者簡介:顧艷 女 江蘇蘇州人 預備黨員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生 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一、外來務工人員面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職業技能不高 就業壓力大
城市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在223份有效問卷中,高中(中專、技校、職高)文化程度的占33.5%,約50%的外來務工者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大部分外來務工者缺乏基本的職業技能,同時不愿意放棄休息時間或花費金錢參加城市的收費或者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城市部分企業因經營困難采取了減薪待工、減產輪休、調整班時等措施,致使部分員工“隱形失業”。
另一方面,預計2010年的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630萬,大學生將面臨無比嚴峻和復雜的就業形勢,這無疑加強了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難度。
2、權益保障缺失
勞動合同是確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書面協議,它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維護雙方合法權益的根本保證,但就目前而言外來務工者勞動合同簽訂率還不高。在對南京、蘇州兩市的用人單位進行的抽樣調查中發現,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企業合同簽訂率的影響仍不夠廣泛和深入,對76家用人單位的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仍有62%的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簽訂率基本沒變。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毋庸置疑的對企業用工成本產生巨大影晌,加重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而處于弱勢的務工人員面對用人單位不負責任的行為也無計可施。其次,外來務工者工作流動性較大、工期不固定,高速頻繁流動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勞動合同的簽訂。再次,外來務工人員法律知識缺乏,法律維權意識薄弱,忽視了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城市外來務工人員不得不面對勞動強度大,工資收入低甚至工資被扣拖欠等情況的出現。
3、子女教育問題
外來務工子女分為流動子女和留守子女兩類。在調研過程中,主要調查了流動子女的教育和生活情況。
對于隨父母來到大城市的流動子女,父母雖在身邊,但由于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與精神生活, 與子女之間的交流過少。從異地或農村轉學而來,這些流動學生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一時難以適應城市的生活方式、人際關系、學習方法;同時缺乏與同學、老師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出現了社交困難和各種人際適應不良現象,極易引發孤獨感、憂郁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對陌生的城市環境充滿了疑慮,幸福感比較低。
另一方面,子女教育費用負擔沉重,近年來黨和政府為解決城市外來務工子女教育問題,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文件,如南京、蘇州兩市06年就實現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全免費。然而,據相關新聞表示,某些地區教育部門出于地方利益考慮,以外來務工子女的戶口不在當地 ,以義務教育經費與戶籍掛鉤為由,收取“借讀費”,使得外來務工子女享受不到與城市戶籍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權利。
二、對策與建議
針對城市外來務工人員所面臨的三大困境,我認為應及時有效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 促進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就業能力與素質
一方面政府部門要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對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理念轉變為服務理念,采取扶持、幫助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完善城市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面向市場需求的、有層次性的同時能較全面提高外來務工人員職業素質的培訓機構和服務。另一方面,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必須認識到職業技能、職業素質的重要性,轉變就業觀念,與時俱進,根據市場需求主動學習職業技能,提高個人能力素質,以一定的投入換取長遠的競爭優勢。
2、建立健全外來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體系
用人單位要嚴格遵守《勞動合同法》,主動與務工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確定雙方合法權利與義務。在創造企業生產經濟效益的同時承擔起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為務工人員提供符合要求的工作條件和環境,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基本權益。
3、父母、學校、社會共同努力,促進流動子女的健康快樂成長
外來務工父母不僅要重視子女學校和精神生活、還要多與子女交流、溝通、談心,及時了解子女的心理想法,與子女建立起互動、友好的伙伴關系,及時糾正子女的心理偏差,防止孤獨、抑郁感的消極影響。
學校方面,老師要多關心流動學生,使他們感覺到與其他同學一樣甚至更多的關懷與溫暖,多組織學生之間的室外活動,并及時了解流動學生自身的想法以及同學對流動子女的想法,促進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共同才成長的氛圍的形成和友誼的建立。
最后,杜絕在義務教育時期收取借讀費,防止加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負擔。社會各界要對流動子女給予各方面的關系和支持,促進其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篇4
摘 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政策演變說明政策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當前廣西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
>>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報名難”問題研究 教育部研究部署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 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條件準入路徑選擇研究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財政問題研究綜述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狀況調查 中山市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初中后教育問題綜述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研究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執行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在陜參加升學考試方案公布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政策的價值選擇分析 探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 淺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教育問題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公平問題的若干思考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語文教學研究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及對策 畢節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調查研究 進城務工就業農民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政策及其問題探析 山西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狀況調查與思考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與成因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② 國務院關于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EB/OL].2001-05-29.
⑥ 國務院關于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EB/OL]. 2008-08-15.
[18]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南寧市九年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入學辦法的通知[EB/OL].2011-06-13.
篇5
【關鍵詞】政策看護點小規模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4-0222-02
一、國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
(一)廣東省惠州市惠州區的相關政策
廣東省惠州市惠州區為響應國家普及學前教育的號召,保障外來務工人員接受學前教育,結合本地實際,將學前教育納入城區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并在政策、機制、經費、管理以及師資等方面給予支持與保障,為流動兒童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提供了條件。[1]惠州區通過政府統籌,建立了以教育局主管,民政、財政、衛生等部門及(街道)上下銜接、互相配合的管理網絡,設立專職幼教管理干部,保障學前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建立以公辦幼兒園為示范和骨干、社會力量辦園為主體,公辦民辦幼兒園并舉的學前教育格局;創新機制,實現規范化的管理,通過出臺《惠城區托幼園所管理細則》、《幼兒園校車接送管理流程》、根據廣東省《關于加強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通知》、結合制定的《幼兒園年度檢查量化評分標準》、《惠城區幼兒園辦學情況復核審驗評分標準》,規范辦園行為、建立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構筑強有力的監督機制;通過合理收費,教育局統一各園基本信息及招生信息,優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
(二)上海市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問題的相關政策
上海市作為中國的特大城市,一直秉持“以政府為主體、多種資源共同辦學”的基本原則,推出了一系列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規范管理措施。上海市中心城區不設專門招收農民工同住子女的幼兒園,主要是在城郊結合部和郊區設立“學前兒童看護點”。2008年開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出臺了《關于做好本市農民工同住子女學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在一些農民工同住子女集聚的區(縣)推出了“民辦公助農民工幼兒園”政策,頒布《區民辦三級幼兒園和看護點管理暫行辦法》,以規范看護點舉辦的基本條件和管理舉措。2010年9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上海市教委、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制定的《關于加強本市郊區學前兒童看護點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自此,“學前兒童看護點”作為一種新的學前教育組織形式開始受到人們關注。[2]
二、國內部分省市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政策的啟示
(一)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相關政策的針對性和執行力度
2001年,在我國國務院《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的前言部分就指出“隨著流動人口數量的增加,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和農村人口的轉移,這些人群中兒童的保健、教育、保護問題亟待解決”。2003年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指出“各地區要采取切實措施確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動人口子女享有接受幼兒教育的機會”。這些政策強調了要解決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但是并沒有談到資源分配以及責任分工的問題。2012年云南省出臺的《云南省學前教育條例》中提出學前教育機構工作人員不得歧視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對有條件接收但拒絕接收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處罰。根據對昆明市五華區26所幼兒園中1652名外來務工家長調查顯示,40.8%的家長認為公辦幼兒園的戶籍限制是其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最大困難。
(二)擴大城市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資源不足是制約學前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普及學前教育的瓶頸。當前城市尚面臨“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已有的學前教育資源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需求,《國務院關于當前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三)設立專門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前教育機構
為了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需求問題,上海市和北京市設立專門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前教育機構。上海市的“學前兒童看護點”是設立在郊區,符合相關政策規定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享受政府適當補助的民辦幼兒看護機構。北京市的小規模幼兒園具有法人資格的國家機構以及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均可舉辦。通過舉辦專門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前教育機構能夠有效的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園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6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8A-
0004-02
燕子嶺小學是一所公辦小學,位于南寧市東部燕子嶺山上,距離市區比較遠,周邊沒有繁華熱鬧的商業區,且居住在附近的基本上是原屬城郊的村民和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口。我校在校生825人中,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667人,占總人數的80.8%。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習狀況和在校表現都與本地的學生有較大的差別,教師普遍感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難教。盡管也有部分孩子積極向上,勤奮學習,表現較好,但由于受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學生總體上欠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甚至有自我封閉現象。因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學校里往往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成績較差,自信心不強;有的染上罵人、打架、抽煙、逃課等不良習氣。如何幫助這一學生群體擺脫困境,成為了我校近年來著力探索解決的問題。
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原因
大部分外來務工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意識比較薄弱。由于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總體水平偏低,因此承擔子女教育的能力不足,或者忙于生計,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同時,這些家長與子女的交流和溝通不夠,也很少主動與學校溝通,甚至無暇參加學校召開的家長會。家長和學校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孩子在學校的教育效果往往會受到家庭教育的消弭。此外,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對子女成才的觀念落后,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子女的學習成績好,家長就高興;如果子女的學習成績較差,要么干脆放任不管,要么采取打、罵等體罰手段,造成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抵觸情緒,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身心健康發展。
2.社會環境的影響
不少外來務工家庭居住條件較差,主要集中在城鄉結合部及近郊地區,多數居住在簡陋的臨時用房、搭建的棚屋或狹窄的租用房里,孩子的家庭環境不理想。而這些區域存在著居民打麻將、賭博、喝酒成風等不良社會風氣,甚至吸毒的現象也不鮮見,這些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甚至是深刻的。此外,還有不良游戲的侵蝕,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更甚于其他在較好家庭環境和社區環境中成長的孩子。
3.學校面臨的困境
學校的教學資源有限,為了滿足大量涌入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需要,許多學校不得不斷增加招生名額,使得很多班級學生超過了45人的規定人數。大班級上課勢必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這是其一。其二,城里孩子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同校同班,班級學生思想品德基礎不一,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較之于其他學校的教師工作量大了很多,困難也多了很多。其三,由于學校學生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教學困難多,學校也就難以吸引優秀的教師,同時原有的一些優秀教師會謀求調離學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的對策
1.樹立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觀念
我們學校一直堅定地貫徹“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權利”的現代教育觀,全體教師都清醒地認識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是他們的權利,也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全體教師都要樹立起這樣的態度,即對外來務工家庭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寬容;少一分指責,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失落,多一分希望!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三不三要”的學習實踐活動,以培育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深切感情,即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不推、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嫌、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不煩;對外來務工家長要熱心、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要有愛心、對他們的教育要有信心。每學期的開學典禮在國旗下講話都以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題,以宣揚和營造“同享藍天,共沐陽光”的校園氛圍。在過去兩年的新學期招生中,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名多,我校每年都打破計劃向城區教育局申請在一年級增招一個班,以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近讀書的問題。
2.努力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優雅的校園環境,我們讓校園里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學校在教學樓樓梯上張貼本校十二條學生文明行為常規,孩子們每天上下樓梯時,將行為常規盡收眼底,時間長了,學生從無意識地瀏覽,到熟讀謹記,最后見于行動,文明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在教學樓各樓層的走廊上張貼了圖文并茂的“弟子規”“學習習慣”“成語故事”“科普知識”等掛圖,讓環境文化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此外,學校對占地3畝的生物百項科普園進行了重新規劃與整修,同學們在科普園里種植絞股蘭、蘭花等花草,學習各種常見花草的種植、護理,觀察植物的成長。科普園成為學校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校本基地、課間小憩的休閑場所、師生談心的好地方。校園的美化,增強了文化氛圍,為這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80%以上的學生群體創設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3.開設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
我校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快樂實踐》和《歡欣鼓舞》兩門校本課程。在《快樂實踐》課程中開展了《校園花卉植物的研究》《的認識》《揭密絞股蘭》等主題活動,成立了信息組、培植組、標本制作組及產品開發組等實踐小組。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處理信息,親自動手種植,寫觀察日記,辦科學手抄報,制作標本,進行環保宣傳,開發實踐基地產品,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培養了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更為可喜的是,孩子們在學習中增強了人際交往與團隊合作能力,體會到勞動的苦與樂,懂得了怎樣面對挫折與暫時的失敗。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從中感受了父母維持生計付出的艱辛,學會了感恩父母,在校學習更加自覺了,在家更加勤勞懂事了。在《歡欣鼓舞》課程中,我校把舞蹈、音樂、體育等文體教育活動融入腰鼓操,讓學生在藝術的樂園里體驗快樂,熏陶情操,培養藝術素養。以上兩門校本課程的開設為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夯實了基礎。
4.開展富有特色的校園文體活動
篇7
一、開發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基本情況
全區有中小學四所,其中小學三所,完全中學1所。早在2007年,市五中、馬路小學和白浪小學被市教育局指定為接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學校。近年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到目前,全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總數為6019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數為4230人,占總人數比例為70.3%;留守兒童127人。
二、外來務工人員醫療服務工作情況
1、流動人口同常住人口一樣納入免費公共衛生管理,提供0-6歲兒童免費體檢,孕產婦免費體檢,慢性病管理和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等公共衛生管理。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通了對流動人口的新農合門診統籌,在開發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就醫可以直接報銷。
3、正在積極申請開通對流動人口住院補助及時結報系統,實現后流動人口在開發區人民醫院住院能夠按標準進行補償。
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相關工作
開發區以其開放的經濟發展模式,迎來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投身到開發區經濟建設。為了讓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安心工作,在開發區黨委、管委會關心和正確領導下,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做了大量的相關工作。
1、不斷完善保障機制,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開發區黨委、管委會高度重視教育,將教育的優先發展擺在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教育發展的“四個優先”,即優先解決教育方面的問題、優先安排教育資金、優先解決教育及教師的難題、優先落實教育政策和教師待遇。對于外來務工指定就讀學校,在改善辦學條件上,開發區黨委一視同仁,投入3500萬元,拆除七棟7000平方米D級危房,新建校舍19600平方米,基本實現基礎設施標準化;投入6000萬元,新建占地46畝、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班級48個、辦學規模2000人的一所完全小學,從根本上解決小學“大班額”、“入學難”問題;投入1500萬元,為每所學校建起了功能教室,配足配全了標準的實驗儀器、體音美勞器材和圖書,實現了“班班通”,全面實現教育裝備現代化,確保了讓每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2、實行“三無”措施,確保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得了、讀得起、學得好”。
(1)報名無障礙
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零障礙”、“零拒絕”、“零門檻”、“零負擔”,全員接收。
(2)待遇無差別
在指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就讀,享受與本地學生同等待遇,在費用、師資、補助等各方面都一視同仁。在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以來,無論是本轄區戶口還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都享受同等的免費義務教育。學生只要辦理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就可享受相應的醫保待遇。
(3)融入無距離
由于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大,經常搬家,經濟和生活等方面的差距,容易造成其子女封閉、冷漠、不自信、不會合作,甚至膽小、拘謹、自卑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各學校針對這種情況,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建立學習互助小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輔導等方式,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問題做到及早發現、及早疏導、及早治療,并經常開展以“關愛”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用集體的關愛來消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自卑心理,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3、提高教師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管理的認識。
各學校黨支部重視教師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師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管理的認識。廣大教職工充分認識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多生活在經濟落后的貧困地區,生活拮據,環境艱苦,缺乏關愛,普遍存在感情敏感、脆弱的情況。進入陌生的新環境后,他們渴望能得到老師的關愛,能與同學們平等交流。學校全體教師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把關愛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教師與學生們坦誠相待,交知心朋友,滿足他們的求助心理,對他們在生活行為上存在的不健康、不規范、壞習慣等問題,堅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厭惡、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給予及時的關懷和幫助,滿足他們的表現心理,提供他們表現的機會,努力消除他們的自卑感、被歧視感與對立感,培養他們的平衡健康心態。
4、開展“關愛”行動,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管理。
各學校每學期以班為單位召開一至兩次家長會和家長學校培訓會,會上除了向家長匯報學校的工作情況,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長了解學生的監護情況。有的學習無人管理,出現疑難問題缺乏指導;有的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緒波動大;有的行為習慣差,常有違紀現象。為切實解決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學校大家庭,成立了關愛外來務工子女之家,開展關愛外來務工子女工程。在校園里做到對“外來務工子女”三個優先:“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參加。”為外來務工子女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針對貧困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在每年的開學、“六一兒童節”,開展對貧困學生的慰問、結對關愛幫扶、心理輔導、勵志講座、贈送學習用品等活動,使在開發區就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感受到學校的關懷。
5、多渠道開展活動對外來務工子女進行德育教育。
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群體中,由于家長的不定期流動務工造成學生不斷“漂移”,給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意識造成很大的影響,從而造成外來務工子女文化基礎知識薄弱,不講文明、不講衛生、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的現象較為普遍。針對不講文明、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現象,學校以活動為載體,開展符合時代要求、兒童心理特征,學生喜愛的活動。在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中,以班團隊會為主渠道,進行全校性的班團隊主題活動,促進了他們的行為習慣、個人品質、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各校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如觀看法制教育圖片展、安全教育日活動等。同時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定期舉行家長學校和家長會,與家長簽訂學生安全協議書。在家長學校中,學校向家長宣傳科學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培養家長的現代教育意識,使他們重視孩子良好品質和習慣的養成。學校還重視孩子對家長的影響,要求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家講給父母聽,如環保知識、法律知識等,通過學生的行為使家長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8
英國哲學家弗?培根在《隨筆集》中曾指出:“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說的是從小培養怎樣的習慣,成性,就會形成怎樣的品性。近代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指出:“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后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可見,人從小就應該通過教育,去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更不例外,他們不但需要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教育,更需要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怎樣才能培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關愛每一名學生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普遍具有自卑及較強的保護心理,他們覺得自己比不上本地學生,性格內向,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缺乏自信;對同學、教師有提防心理,總覺得他們看不起自己,不愿與老師、同學交往,但他們渴望能與老師、同學平等交流,渴望在班上自己能有一定地位。因此,就需要學校、教師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歧視他們,相反,我校還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當他們有困難時,學校、教師應伸出熱情的雙手,給他們幫助,讓他們感受到學校、教師不會以異樣的目光對待他們,感受到學校、教師對他們的關注、關愛,逐漸清除他們的保護、自卑心理,讓他們真正融入到學校及班級中去。
二、尋找閃光點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雖然在行為習慣、學習等方面可能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他們也有自己特有的一些優勢,如體育、勞動、動手操作等,往往是他們的強項,因此,教師要關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不失時機的表揚,肯定學生的每一點滴進步,還可以給他們以展示特長的機會,充分認識自己的優點,進而讓他們樹立自信心。
三、耐心教導,嚴格要求
在注重消除學生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的同時,我們對他們進行耐心教導,嚴格要求,督促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首先,要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道理、產生正確的行為動機,端正認識態度。如可利用養成教育國旗下的講話、組織開展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舉辦規范在我心中知識競賽、“我為班級添光彩”征文、演講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認清養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覺地遵守規范,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其次,要健全完善學生規章制度,讓他們行有所依。如學校可依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制定學校學生規章制度,如學生一日常規、文明禮儀規范、班級日常規檢查制度、文明班級評選辦法、學生學期品德行為考核辦法等,制度要盡可能定得細,規范他們的行為,真正實現行有所依。
再次,要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各種規章制度上,而應落實在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因此,需要建立一整套檢查制度,并認真落實。做到處處有人查,時時有人查,事事有抽查,檢查有密度,有力度,讓學生不能有僥幸與松懈心理,使養成教育落到實處,提高學生遵守規范的自覺性。另外,還要建立獎懲制度,可以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與對學生的評價、班集體的評價、班主任工作的評價掛鉤,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對養成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可能通過廣播站、宣傳欄等大力進行宣傳,樹立榜樣,激勵后進。對“問題學生”,要耐心進行教導,出現問題,及時進行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問題所在,并督促其改正。
四、家校配合,形成合力
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們沒有科學的“兒童觀”,他們缺乏尊重子女的觀念,隨意訓斥毆打,加上思想陳舊,往往重生不重養,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對子女的影響。另外,他們行為不檢點,行為習慣差,他們不思考如何教育子女,認為教育子女是學校及老師的事。家長的這些意識、言行等無形中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不良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極其細致艱巨的工程。可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有賴于學校,更重要的是依靠家庭教育的配合。對于外來務工人員,要讓他們配合學校做好學生養成教育培養,關鍵是要提高家長素質,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經常進行家訪。在家訪過程中向家長傳授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家訪時針對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共同研究、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家長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去教育孩子,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家庭教育。
其次,成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學校,定期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家教指導、交流等。
篇9
關鍵詞:進城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
一、引言
黨的十七大報告將“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作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內容。現階段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不僅包括入學難,還包括農民工子女不能平等地享受教育資源的問題。教育公平是指公民能夠自由平等地分享當時當地的公共教育資源的狀態。努力消除環境中的經濟障礙和社會障礙,保障其對基本公共教育資源的平等享受。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權利平等與教育機會均等兩個基本方面,通常我們所說的教育公平主要指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公平問題。
二、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
(一)農民工子女失學率高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所對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數據分析表明:2005年,14歲以下農民工隨遷子女數量達到1314萬。據預測:截至2020年,我國農民工數量將進一步擴張,農民工隨遷子女數量將達到2000萬左右。目前,“全國進城的流動兒童有2000萬人左右,由于城市學校對他們采取限制政策,流動兒童的失學率高達9.3%”。據統計:截至2008年11月,青島市暫住人口達到188.16萬人,有不斷增長的趨勢。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涉及農民工切身利益,關系到教育公平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引起了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截至2008年12月,青島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接受農民工子女73645名,占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10.1%。
(二)多數農民工子女被排斥在公辦學校的門外
許多城市的公辦中小學一般不接受戶口在外地的農民工子女上學。以北京為例,“農民工子女要上公立學校,需要比當地城市學生額外多交兩項費用:一是每人交學校2000元-5000元的贊助費。二是每人每學期交600元左右的借讀費”。出于經濟原因農民工大多讓子女就讀于民工子弟學校。
(三)農民工子女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農民工子女從小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的生活環境比較熟悉。被父母帶到城市后,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的同時卻又難以適應城市的生活,鄉音被城市的同學所嘲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相對城市的同學比較貧乏,還有因節儉被城市同學笑話。這一切對農民工子女的心理成長都產生很大影響。農民工子女大多性格內向,不愿主動與老師和同學溝通,有很強的自卑心理,這不能不令人擔憂。
(四)民辦學校中存在師資問題
接收農民工子女的城市學校的師資力量在整體上是好的。但相對于公辦學校而言,部分簡易民工子弟學校中的師資情況則令人擔憂,由于教師中師范學校畢業的很少,因此大部分教師缺乏教學、教法等方面的專業訓練,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此外,這些教師在音樂、體育、美術等方面缺乏訓練,這些課程的開設存在很大困難。
農民工子女教育中還出現的一些問題值得關注。與城市孩子相比,農民工子女普遍更成熟、更懂事、更堅強、更愛勞動。同時,他們的早期教育普遍較弱,智力開發較晚,尤其是漂泊的家庭給他們的成長帶來更多的不利因素。艱苦的生活條件與沉重的生活壓力,既造就了一些孩子的優良品質,也影響了另一些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這些孩子呈現出更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最優秀的和最令人擔憂的孩子。農民工子女大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居住條件差,再加上孩子與家長溝通較少,一些孩子性格變得內向、自卑。
三、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形成的原因
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實質上就是傳統體制與政策決定的身份、收入與待遇不平等的進一步延伸。這一問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日益擴大的城鄉差距以及與市場經濟日益不相適應的體制弊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條塊分割的教育體制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首先是由于我國條塊分割的教育體制造成的。我國各地方學校在提供義務教育服務時仍基本上實行傳統的戶籍所在地歸口入學模式。各級地方政府只對戶籍在本地的適齡少年兒童承擔義務教育責任,由于外來人口子女其戶籍不在本地,因此流入地政府不需要承擔強制性義務和責任。而流出地政府雖然承擔提供義務教育服務的法定義務,但鞭長莫及,也難以解決從本地流出的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
(二)分級管理的財政體制
與教育體制相適應,現行的教育財政制度也是分級管理、地方政府負責。我國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費用在城市基本上由各級政府財政負責,而農村的義務教育費用則由鄉鎮級人民政府以教育統籌的形式向農民征收。當民工子女離開了農村后,由于交納的教育統籌費用沒有根據民工的就業流向在地區間劃轉,而民工就業所在地的城市財政體制在義務教育支出中并沒有包含民工子女的教育經費,這就等于在義務教育體制中出現了一個真空地帶,使一大批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失去了財政支持。
(三)不完善的社會管理制度
首先,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動,無法發揮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就是這種制度的不適應性所引發的。其次,許多地方在計算經濟發展總量或列舉政績時,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為基數。例如,在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時,把農民工的貢獻排除在外,造成了對本地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估。但對人均教育水準或者是人口受教育的質量時卻把農民工的子女受教育情況排除在外,這對農民工子女是很不公平的。
(四)落后的農民工觀念
農民工中的一部分是希望孩子通過讀書的方式改變父輩貧困落后的狀況,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認為讀書沒有什么用,認為孩子即使讀書,今后也未必能在城市里找到合適的工作,與其這樣浪費錢財,還不如讓孩子早點打工賺錢,為結婚成家做準備。
四、走出制度貧困的基本對策
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在短期內是難以徹底解決的,必須從現在起就開始尋求妥善的解決辦法,否則將會影響到數目巨大的民工子女的素質,不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
(一)增加教育經費,支持興辦農民工子弟學校
從流出地財政中扣除教育經費,同時,流入地政府也應該負擔起自身責任。流入地政府財政部門要安排必要經費,保障學校接收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對接收學生較多的學校給予補助;城市教育費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經費,用于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
李嵐清曾說:“中國的教育事業,只靠政府這一個‘輪子’推動,發展速度總是有限的。如果再加上另一個‘輪子’――民辦教育的推動,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對于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兩輪”推動尤顯重要和有效。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積極引進社會力量參與辦學,興辦農民工子弟學校。教育部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給予民辦民工子弟學校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發展,增加農民工子女入學渠道,減輕公辦學校壓力。為支持和引導各地解決好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中央財政已于近日下撥2009年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獎勵資金20億元,專項用于接收農民工子女的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補充公用經費和改善辦學條件,這些政策都有利于提高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條件。
(二)改革戶籍制度
加快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改革。要改革戶籍制度,“務必實現兩個基本目標:一是逐步消除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二元結構,建立對流動人口的動態管理制度。二是消除戶口的社會附加功能,切斷戶籍身份與利益之間的關聯,改革戶口與就業、醫療、社會保障、教育、住房等公民利益掛鉤的不合理現象,實現城鄉一體化管理。”建立與居住地相符合的居民身份證制度,許多民工及其家庭已經在城市中常年居住,應賦予他們市民的身份,讓其子女享受與城市居民子女同樣的教育權利。
(三)規范學校收費
對個別教育亂收費現象,必須堅持治標治本相結合、懲治和預防相結合,建立和完善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長效機制,保障民工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權。對進城務工就業農民流入地政府要制訂其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收費標準,減免有關費用,做到收費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據報道:2004年春季開學伊始,武漢市政府宣布向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敞開313所公辦學校、119所審批后的簡易學校,免收借讀費。此舉意味著農民工子女將與城里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利。
(四)堅持以公辦中小學接收為主,提高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質量
以公辦中小學接收為主,讓農民工子女與當地學生共享教育資源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有利于保證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質量。一方面,幫助農民工子女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農民工子女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當中許多人性格比較內向,缺乏自信,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其更多的關心,給予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能,樹立自信。通過“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農民工子女能夠融入到新的群體當中,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另一方面,探索農民工子女教育規律,實施因材施教,開展農民工子女教育專項課題研究積極探索農民工子女教育的規律。對農民工子女的薄弱學科進行集中補習或個別輔導,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五)給農民工基本的保障,才能保證他們下一代有受教育的條件
1、保障農民工就業平等。進城農民工由于自己的農民身份而長期被排斥在主流勞動力市場之外。有些城市對農民工就業設置障礙,并明文規定大多數的工種由城市人從事,民工只能從事那些又臟又累又危險的工作。因此必須盡快出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農民進城務工保護條例。同時進行戶籍制度改革,保障民工能真正融入城鎮,消除阻礙他們在教育、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方面獲得與原城鎮居民的同等權利和待遇的因素。
2、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將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構建外來人口保障機制,積極推行外來人口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督促企業落實外來務工人中工傷待遇規定,要特別研究中小企業的保障機制,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最長勞動時間及其他勞動保護。必須堅持分階段、逐步完善的基本原則,優先解決突出的基本保障問題。當務之急是建立受企業和農民工普遍歡迎的必要的工傷、大病醫療等基本的社會保障。只有通過有效的措施保證農民工的收入才有可能改變農民工的觀念,依法送子女入學,維護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
總理曾在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學的黑板上寫下“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幾個字,希望能平等對待所有的孩子。為此必須繼續完善相應政策并保證政策的嚴格執行,保證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劉健.無差別教育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底線[DB/OL].中國農村研究網,2005-06-07.
2、于渙茹.關于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J].新學術,2007(3).
3、杜越,汪利兵,周培植.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基礎教育[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4、周民書,張萬波,周茂生,田虹.關于青島市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報告[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9(6).
篇10
活動主題: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一、活動背景:
鄉村建設越來越快,市目前小商品集散中心。隨著社會的發展。許許多多的外來務工人員涌入鄉村,孩子學習生活的環境也隨之由鄉村來到鄉村。由于他工作的特殊性,孩子的教育問題引起人們關注。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差收入不穩定,不能在其子女學習、生長過程中給予其穩定的支持,致使其子女們不能受到應有的良好教育。寒暑假期,更是由于父母們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們生活起居,往往會發生很多令我痛心的意外事故。外來建設者子是一群敏感而易受傷害的孩子,臨時的城鄉分治導致了城鄉經濟差異、教育差異、文明差異,還有烙在孩子心靈深處的心理差別和尊嚴差距。生活的重壓,學業的挫折,使許多民工子女過早地告別了童年的歡樂時光,經常處于動蕩、緊張、困惑與迷茫之中。為了讓外來務工人員和鄉村建設者們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以及使他子女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作為社會對他報答。讓我奉獻一份愛心,暑期抽出一點時間,幫幫這些渴望學習渴望融入鄉村的孩子們真誠奉獻,愛心支教。
二、活動目的:
讓孩子們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作為對鄉村建設者們得回報。協助孩子們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問題,減少暑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意外事故的發生。讓他鄉村里也能感受到一份溫暖。讓幼小的心靈懂得愛與感恩。也為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愛心與奉獻精神,讓我用所學知識和力所能及的行為回報社會。讓他過個充實的有收獲的快樂的暑假,同時也讓父母們減少擔心,這就是本次暑期實踐的最大目的.
三、活動對象:市外來建設者子女(2-6年級小學生)
四、支教內容及形式:
本次暑期實踐除了日常的課業輔導、作文訓練、英語輔導等日常教學外,還針對當前國家時事政策和社會焦點問題進行一系列活動1.特色活動如下:
①校園安全防災集訓營
活動背景目的:近段時間以來,全國范圍內發生了多起校園安全事故,給正在成長的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里都產生了諸多不好的影響。對于民工子弟的子女們,由于家長常年忙于工作,往往對孩子疏于教育和管理,特別是缺乏對孩子人身安全的教育。根據近幾年的調查得知,外來民工子女安全事故頻發,沉重地敲響了我們的安全警鐘,安全問題已不容忽視。因此,加強學生相關安全教育成為此次教學的重點。
活動時間:待定
活動地點:
活動亮點:利用網絡以一種新穎而非傳統灌輸的形式給孩子們帶去真實體驗與正確反應做法。邀請專業護士給學生講解及演示相關安全知識,帶給學生新鮮感,提高學習興趣。要求專業消防員為學生以小學生喜歡參與的消防演練運動會形式模擬逃生現場及正確滅火方法,對其處理相應的事件有很大的幫助。
②仲夏“循環我們的愛”
活動背景目的:愛心公社“愛心書包漂流”活動開展四年來,在全國范圍都有了很大的知名度,已經成為了市一大“愛心品牌”項目,我們想讓參加夏令營的受到幫助的流動花朵們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讓他們用自己微薄的愛關注更需要幫助的山區的貧困兒童,循環我們的愛。
活動形式:我們志愿者得到了愛心人士彭老板贊助了470多個環保袋。彩色鉛筆工具(還在等著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贊助),讓流動花朵們,畫出心中的夢想。手繪環保袋,義賣環保袋。利用休息時間我們志愿者將會把手繪的環保袋拿到的繡湖廣場上進行愛心義賣,第一宣揚環保,讓市民了解一些環保知識讓環保袋循環利用起來,第二是宣揚大家的愛心讓大家加入有意義的公益活動中。我們會將環保袋義賣所得的善款以流動花朵們的名義來認捐一批愛心書包,由愛心公社負責把愛心書包漂流到今年的主漂流地四川大涼山。循環利用環保袋,就想我們的愛心一樣一直循環著。
③我愛我家
活動背景與目的: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理解與體諒正是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主要途徑。通過各種形式親子活動,加強雙方的交流,讓家庭充滿愛。教育的目的在于給予人幸福,而親子活動一方面可以讓父母親與孩子間的愛升華,另一面還可以讓我的愛傳遞給孩子們,使他們覺得這個世界充滿愛。讓平時因為工作繁忙而與子女溝通不夠的外來務工人員兄弟與孩子有一次親近的機會,讓家庭更加和諧,生活工作更加幸福。
亮點:我們借由明信片的方式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向父母吐露心聲的機會,形式新穎,讓孩子與父母之間能夠真正的聽到“連心之音”。通過孩子的繪畫和文字,拉近他們與思念的親人朋友的距離,記錄外來務工人員的一天,感受其忙碌與城市對外來務工人員的關愛,形式新穎。
活動時間:待定
活動地點:
1.連心之音——我想對你說“愛你”
形式:讓孩子用自己的繪畫和文字記錄對父母或遠方親人、朋友,用明信片的形式表現出來,寫給遠方親人朋友的由孩子放到郵箱,寫給身邊父母的為下面的環節做準備。
2.生活光影——父母的一天
形式:在孩子和父母同意的情況下,組織2—3名隊員隨孩子回家,讓孩子將明信片親手送給父母。隊員針對孩子父母在的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問題其對進行采訪,并攝錄其一天的生活過程,將錄像制作成感人的CD。
④愛在仲夏——文藝匯演
活動背景目的:一個月的夏令營活動,為了讓這些流動花朵有一個深刻的暑期生活,在閉營的前一晚我們志愿者會與流動花朵們舉辦一場主題“為愛上色,圓你童夢”的演出,讓家長與孩子們有一個難忘的夜晚。也同時讓我們志愿者有一個難忘的支教經歷。
時間:月日周五
地點:暫定繡湖廣場
活動流程:我們志愿者會去找禮儀公司贊助我們搭建舞臺,聯系一些暑期藝校班,來友情演出,我們志愿者也會與我們的流動花朵們精心安排個節目,使這場演出充滿歡笑與快樂。演出中我們還會播放我愛我家活動中的短片,拉近家長與孩子們的距離,讓其他觀眾有心靈的觸動。
2.課程設置:
各年級課程由各年級學習情況具體確定,初擬于下:
語文:給同學們讀一些優秀作文,初高中精品文章,一些雜志上富有啟發性的文章,并講一些作文技巧,在課堂寫作文,點評作文,以提同學們的作文水平和閱讀水平。并開展情景教學,活躍教學氣氛;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結合。
數學:講授數學知識,并將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做一些趣味數學題,寓教于樂。
英語:教學生們英文單詞,課文,兒歌,動物名稱、簡短的對話、小故事等。
自然:介紹奇妙的大自然和一些自然常識
思想品德:教育學生們要愛祖國、愛人民;要講衛生、講禮貌;要樹立遠大的理想。
3、集體做運動
開展籃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教學生們基本的動作。
踢毽子、跳繩、跳橡皮筋等運動,把奧運會精神送到我們可愛的學生中間去。
做游戲,支教人員通過學習,教一些簡單游戲。這不僅讓我們回到童年時代,也是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的完美生活。
五、地點:務工子弟學校民工子弟學校
六、活動時間:年月日-年月日
七、活動負責人:
- 上一篇:強化消防安全責任
- 下一篇:美術概論重點知識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