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的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30 17:45: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生活的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綠色生活的措施

篇1

【關鍵詞】兩美;浙江;啟示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浙江又是吳越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著十分豐富和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使浙江贏得了“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和“文化之邦”的美譽。建設美麗浙江,是美麗中國在浙江的生動實踐,是我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一、兩美浙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產業層次不高、發展后勁不足,經濟轉型升級之路,依然任重道遠。資源要素緊缺,浙江的河流、泥土、空氣涌現不同水平的污染。河流污染、霧霾天、食物平安危機等經濟發展的不良“副產品”,成為影響百姓獲得感的熱點問題。

二、兩美浙江建設經驗與啟示

(一)樹立最科學的理念。什么樣的理念算是美麗美好意義上的科學理念?必須同時具備四個要件:清醒的認識、負責的態度、科學的理念、堅定的意志。清醒認識其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以對人民、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堅定不移地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努力建設美麗家園。以“重整河山”的雄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以治水治污為突破口,既打出轉型升級新天地,又取得生態文明新進展,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新路。

(二)實行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和追逐經濟利益之間的博弈,往往最后一刻被利益最大化驅使占了上風。這個時候只有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使問題迎刃而解。當終身追究制出臺后,企業將不再糾結不清于一時的蠅頭小利;當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后,政府將不再壓力山大于唯GDP的指揮棒子。浙江始終嚴把生態紅線,打好環境整治攻堅戰,實行差別化的區域開發管理政策,不斷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明確提出取消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地區生產總值考核,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等實質性改革舉措。

(三)實現綠色發展,持續打好轉型進級組合拳。環保無疑是“美麗浙江”建設的主陣地。當前要以“五水共治”為龍頭,加強水環境治理,突出飲用水源保護,突出重點流域、重點河段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整體提升水環境質量。要以治污降霾為重點,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要建立土壤環境保護優先區域機制,以耕地和飲用水源地為重點,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專家們認為,在“兩美”浙江建設中,要緊緊扭住“經濟轉型升級”這個牛鼻子不放松,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真正打造浙江發展新優勢。環境問題根子在產業,要充分發揮環保倒逼機制作用,通過標準引領、準入監管、減排推動、整治促進、執法監督等措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切實以“兩美”浙江建設為契機,真正把經濟發展轉到質量、效益上來。

(四)實現綠色發展,推行綠色生產,發展綠色經濟,提倡綠色生活。推行綠色生產,持續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完善落實“河長制”,深化“五水共治”成果;深入實施大氣、土壤、海灣污染防治,推進城鄉垃圾收集、分類和處理;加快養殖業轉型提升,減少面源污染。加強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發展綠色經濟,重點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環保設備制造和綜合服務產業,促進節能環保低碳技術及產業成為新增長點。著力提升景區品質,推動鄉村旅游業轉型。發揮山水資源優勢,培育養老、養生、健康等生態經濟新業態。

倡導綠色生活,積極培育和弘揚綠色文化,強化政府生態環境信息制度,充分發揮公眾、新聞媒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全方位構建生態環境監督體系,健全生態環境共同參與監督機制,讓綠色生活成為浙江百姓的時尚與潮流。我們要用“綠色化”來推動生產、妝點生活,把綠色轉化為浙江的“軟實力”。

(五)實現綠色發展,保持“山水人田湖”協調發展。“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思想是人類對大自然認識上的一次嶄新飛躍,即賦予大自然以人格意義上的生命尊嚴,又給予大自然以光輝層面上的人性關懷,同r作出對大自然以有機統一保護的莊嚴承諾。這一思想的提出與傳播,必將對全國乃至全球各國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具有廣泛而長久的實踐意義。浙江在貫徹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的決策部署方面,提出完善環境保護區域協調和跨區域綜合治理機制,不斷增強對資源環境管制的統一性和系統性。

(六)注重生態建設更要注重人文建設。“兩美”浙江建設需要形成精神動力、思想基礎和文化條件。專家們認為,要培育和激發全體公民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使每個公民都自覺地投身于生態建設中,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美麗浙江、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要推動養成與“兩美”建設相適應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念,在全社會樹立一種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念、生態心理、生態道德;要在全社會傳播生態知識,(下轉第60頁)(上接第58頁)開展多形式、多層次以普及生態環境知識為目標的國民生態環境教育,提升全省人民群眾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民道德建設持續健康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傳承;誠信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全面展開;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加快步伐;各類主題文明行動蓬勃開展,文明出行活動深度推進、文明旅游活動影響廣泛、文明用水活動廣泛開展、全民節約行動全面展開。

三、結語

從“兩富”浙江到“兩美”浙江,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體現的是浙江人民在建設富饒美麗家園、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日益進取、永無止境地對科學發展實踐探索的鍥而不舍和對理論的精益求精。這就要求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更好更大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一以貫之地抓,一屆接著一屆地干,為最終建成美麗中國的樣本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篇2

一、走出綠色誤區,走進綠色環境

營造綠色,是住戶、開發商和建筑師的共識。綠色植物對于改善住區小氣候,營造休憩空間都有極大的作用,綠化率是評價住宅室外環境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有時在把握綠化率的時候,卻忽視了綠化為人服務的根本,使住宅室外環境陷入“綠色”的誤區。

其一,大片的“綠色”占據了人們的休憩空間。愛護花草,自然沒錯,但在經營綠色環境的同時應真正實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不要“為綠而綠”,應該“為人而綠”,通過鋪道設路、局部硬化、布置桌椅、點綴小品等措施,適當吸納人流進入綠地,把目前這種觀賞型綠地改變成可以使用的綠色環境,在保護綠色的同時,將人的行為融入綠色,與綠色和諧共處。

其二,單一的“綠色”無法留人。現在的綠化是一種平面的綠化形式,多以草坪為主,品種單一。而在炎炎夏日,開敞的空間里無一片綠蔭,人們避之唯恐不及,何談休息?其原因大概在于環境設計只注重了草坪的好培植,見效快,卻忽略了綠色環境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空間。由于缺乏樹木和涼亭而失去綠蔭,由于缺乏灌木和小品而失去趣味。雖有綠色,卻不是環境,從而最終失去綠色環境的休閑功能,僅能觀賞,不能使用。

二、調整空間構成,適應現代生活

住宅內部空間構成是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及時調整的,以期更好地服務于人。然而由于設計觀念受舊范疇的慣性作用,住宅中仍有空間滯后生活的現象發生。受經濟條件的制約,以前的住宅戶型設計僅保證吃飯、睡覺和休息等基本的生活需要,無法顧及學習或工作空間,書房根本不在考慮之列。“活到老,學到老”,社會的發展要求每個人的學習都是終身的,是與生活中的其他需求并重的需要。尤其是隨著現代通訊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普及,辦公進入家庭的趨勢日益明顯,這種變革給住宅帶來的深刻影響,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張電腦桌上。一方面是無立錐之地的書房,另一方面卻出現了大而不當的起居空間。有的起居室已大到50m2,卻依舊沒有書房。現在人們的生活確比以往豐富了許多,但這絕不是單一擴大起居空間就能解決的,還必須從住宅的空間構成上作點兒調整,才能使其更加適應現代生活的變化,這并不是一件難事。

三、沐浴陽光空氣,歸還陽臺原貌

現在,多數住宅在使用之前就將陽臺封閉起來,在北方地區尤為普遍。封閉的陽臺帶來的困境是在需要充足陽光的居室之南強加了個“小房子”,不僅影響了主要居室的采光,而且由于面積狹小,很難派上用場,因為玻璃的隔擋,紫外線很難穿過,除了用作“書房”之外,常常成為臨時雜物的儲藏空間。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城市規劃》卷,陽臺是“樓房有欄桿的室外小平臺。陽臺除供休息、眺望,還可進餐、養植花卉。陽臺在居住建筑中已成為聯系室內外空間、改善居住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陽臺是住宅中惟一與自然溝通的中介場所,特別是在多層住宅中。國外住宅的陽臺被封十分少見,例如德國,其緯度相對于我國東北地區,氣候比較寒冷,但陽臺卻依然開敞,成為人們接觸和觀賞自然的媒介。既然作為一個舒適休憩、溝通自然的場所,有充足的陽光只是一個方面,它還應該有起碼的適宜空間,供人們伸伸胳膊踢踢腿,能放把椅子躺一躺,甚至“進餐、養植花卉”。然而,目前封閉陽臺進深明顯不足,依據人體簡單活動的尺度,很難滿足起碼活動的需要。尺度的不足也是其改陽臺為儲藏空間的主要原因,因此直接影響了陽臺使用。必須加緊考慮陽臺的適宜尺度,還陽臺以擁抱陽光空氣的本來面目。

四、探究拆改原因,完善廚房功能

現在很少有住戶按照建筑師設計的廚房直接使用,多數在二次裝修中將其拆改,移灶到陽臺,廚房擴大兼作餐廳。之所以會這樣,問題出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廚房的面積不足。現行的住宅廚房面積標準,受到過去的體制和生活水準雙重局限,只能設置放置煤球和雜物的“家務陽臺”。廚房內容的豐富和炊事能源改善,勢必出現今日廚房拆改的現象。況且,北向家務陽臺在北方地區只能封閉,而這個陽臺又與廚房緊密相連,自然成為廚房的一部分。其次在于廚房功能不完善。我國的飲食文化獨特,烹調方式包括煎、炒、烹、炸等等,油煙比較大,單靠抽油煙機保證不了對冰箱、微波爐等家用電器以及其他房間的污染問題。從拆改后的廚房可以看出,廚房需要設計成兩個有一定分隔的功能空間,即用火的操作空間和不用火的備餐空間(有些備餐空間可以兼餐廳),這樣的分工使廚房功能趨向合理:避免了油煙對備餐空間內物品的直接威脅,同時多一層分隔,減少了污染居室的機會。建議原來被封閉的家務陽臺與操作空間合并。北向家務陽臺欄板缺少保溫措施,冬季常常凝結成冰,容易使人滑倒受傷,不安全、不實用,也不美觀。與廚房合并后,可以改作廚房的操作空間,在不增加住宅整體面積的前提下使廚房功能得以完善。

五、引導家具設計,問津邊緣地帶

篇3

關鍵詞:綠色化學;環保意識;友好和諧

化學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教育是普及化學知識的開始階段,把綠色化學思想融合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覺保護生態環境,成長為建設性創新人才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化學教師肩負的新的責任和挑戰。本文針對在初中如何進行綠色化學教育,營造陽光的化學氛圍提了幾點

建議:

一、關注社會現象,激發學生熱情,引領綠色環保意識

一堂體現三觀的好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備課,要想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化學對生活的引領作用,教師就要時刻關注和搜集國內外社會發展的事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中學時期是人思想意識形成的關鍵期,怎么樣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是每一位化學教育者務必要考慮的,例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溫室效應問題?現代社會提倡的低碳生活的根源是什么?再如化石燃料正面臨著日益枯竭的危機,那么如何開發和利用清潔高效的新能源呢?等等。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新能源開發必要性的理解。這樣把最貼近學生生活的現象作為知識生長點,在此基礎上選擇生活實例向學生滲透綠色化學

理念。

二、課堂教學多注重化學正能量的灌輸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化學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環境問題,然而,僅僅膚淺地就環保談環保,學生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實際運用。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書本知識為導向,淺談化學發展的負面影響,多列舉造福于人的經典案例,從而引領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美好,承認事物兩面性的同時,注重積極意義占據主要方面。樹立起化學的科學發展觀,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學習、研究、探索、珍愛、利用和革新大自然,從而對綠色化學的認識有一個更加全面、科學的觀念。

三、課后練習題多貼近實際,培養學生實際應用

化學習題教學是課堂反饋的緊要環節之一,是輔助學生掌握和增強所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措施。綠色化學知識在習題中的滲透和應用,不僅能使學生了解綠色化學的最新研究動向,還可以學以致用,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并且化學來源于日常生活,化學知識滲透每個人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讓學生通過調查、分析、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加強綠色化學意識,深化綠色化學思想,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當然,教師還可以親自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激發學生學習和科學研究的熱情。在這些綠色化學理論與實踐應用的活動中,學生會更深刻地體驗綠色化學給人們帶來的效益,從而使綠色化學思想得到深化。

四、化學實驗的科學化、綠色化

化學實驗是強化綠色化學思想的主要途徑,因為只有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組織、設計實驗,才能體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感和滿足感,才能堅定對知識的感情,延續求知學習的欲望。因此,可以針對綠色化學的“拒害、減量、循環、回收、再生”等特點,探索設計綠色化學實驗,以新方法、新途徑對化學實驗進行改進,使化學實驗過程達到綠色化學的要求,最終體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和諧發展,也可以l展微型實驗,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五、引導學生,將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周邊人

從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來看,中學階段十分適合開展綠色化學教育教學。因為此時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旺盛階段,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很強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在中學化學課堂上進行綠色化學教育,是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前進的需求。從初中生特點來看,在中學開展綠色化學宣傳也是非常適合的,因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用綠色化學的觀點去解釋問題,進一步體會到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并能用這樣的思想去影響周圍的人。

綠色化學是時展的必然趨勢,是化學教育教學的目標,通過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化學發展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采取各種形式,適時、適度、適量地對“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思考,提高化學成績,并且用實踐去影響周圍的人,消除人們對化學的誤解,正確看待化學的發展以及起到的積極作用,從而讓化學更好地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綠色;建筑;施工技術

我國的人口眾多而資源短缺的具體國情,決定了我國的建筑工程也要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使建筑業盡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資源,這也使綠色建筑在我國建筑行業得到了不斷的推廣。但是我國的綠色建筑還處于一個初級的發展狀態,在綠色意識和綠色施工理念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綠色建筑

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對綠色建筑的定義就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簡稱四節一環保)。簡單的說綠色建筑就是一種氣候適宜性的建筑,也就是遵循氣候的特點設計出的低耗能的建筑。綠色建筑強調的是一種室內環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追求一種綠色的生活理念,并開始向往在一種綠色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綠色建筑也正一步步的走進人們的生活。

二、綠色建筑的設計

1、氣候條件的設計

綠色建筑是一種氣候適宜性的建筑,具有小氣候調節的作用,也就是說在非常熱的夏天,到了綠色建筑里面,也會覺得非常的涼快。

2、節能材料的設計

綠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對人體健康影響非常小的,對使用的材料除了要考慮其性能外,還要考慮是否有有毒物質的排放。綠色建筑的外墻具有保溫絕熱的功能,這種絕熱維護材料的耗能量是居民使用空調時的一半。

3、可再生資源的設計

綠色建筑更加強了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大力主張使用可再生資源。比如說利用太陽能產生的熱水作為日常生活的用水,利用太陽能的光電系統來供應日常生活的用電,還有就是能夠進行“呼吸”的建筑物表面材料,能夠自動調節內部空氣。

三、我國綠色建筑施工的現狀

綠色施工技術是在傳統的施工技術基礎上,新理念與新技術的重新融合,體現了現代人度綠色理念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單位會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對環境和噪音等會采取一定的技術加以保護,但是他們在實施的過程中大都是被動的,他們還沒有對綠色施工有一個全面的理解,不能夠積極主動的運用適當的技術來滿足大眾對綠色施工的要求。事實上,綠色施工并不是單純的沒有噪音,或者是在施工周圍栽上幾棵樹。它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涉及到生態和環境保護、資源與能源的利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目前,大部分的承包商只注重合同,完全按照設計圖紙上的要求來完成項目的要求,并沒有考慮到綠色施工的可持續發展,施工方更沒有把綠色施工當成是企業的競爭力。

四、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

我國的新建城鄉住房面積正在逐年的增長,大量的消耗了建筑材料,而發展綠色建筑可以高效的利用資源,同時通過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和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來降低建筑成本和保護環境。綠色建筑的發展使建筑材料的選擇范圍變的越來越廣,同時通過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也能使建筑建設最少的使用資源,營造健康的住宅小區。

綠色建筑是人們對于現代技術所引起的環境和生態破壞的一種反思,是對綠色理念的一種追求。在我國過去的建筑發展中,現代化的施工方式已經給環境和能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并且給生態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綠色建筑就是要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可能少的利用不可再生資源,同時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五、綠色建筑施工技術

1揚塵控制

施工現場揚塵控制不好地話,就會產生懸浮在空氣中的顆粒,而這種顆粒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在施工現場,對于容易產生揚塵的材料應該做好一定的措施,在運送土方或沙石的時候,要對運送的車輛采取封閉嚴密的措施。像粉末狀的材料在存放時要注意密封,在對其進行搬運的過程中,也要做好灑水、覆蓋等相關的保護措施。在對混凝土澆灌前的灰塵和垃圾的清掃時,要盡量使用吸塵器而不是吹風器,因為吹風器會把灰塵都吹起來從而產生揚塵現象。還有就是在容易產生揚塵的地方作業時,也要做好圍擋、噴水等措施,避免揚塵現象的發生。最后就是施工中的機械拆除和爆破拆除,極易產生揚塵現象,所以在進行拆除之前,要對拆除體進行清掃,或對拆除場地進行高空噴霧等措施,并且盡量選擇風力小的天氣進行作業。

2、噪聲控制

建筑施工過程中主要的噪音就是汽車發動機和挖掘機發出的聲音。要想有效的控制施工過程中的噪音,首先就是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時間,將有噪音或者是噪音大的施工作業都安排在白天進行,如果有不得已的情況下要進行加班,加班的時間也不能超過24點。其次就是使用低噪音、低震動的機器設備,還要對機器設備的性能進行經常性的檢查,避免因為設備老化或者是故障而產生噪音。最后就是采取隔音措施。

3、水污染控制

建筑施工中主要的水污染源就是施工用水,還有一部分來自生活用水。施工方應該針對不同的污水進行不同的處理,并對排放的污水進行水質檢測,達到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標準。在施工場地內設置沉淀池,對污水進行二次沉淀后,再排入市政管道。還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對地下水的保護,邊坡支護技術就能很好的保護地下水環境,對于地下水位不足的地方,要盡量少的抽取地下水,當抽取的地下水超過了一定的范圍之后,還要對地下水進行回灌。對一些有毒的化學液體的保存,更要做好防護措施。

4、光污染控制

造成光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夜間照明、材料反光和電焊產生的眩光。對于光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在夜間室外照明燈的外面加上燈罩,盡量使透光的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圍。施工現場的反光材料要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進行遮擋。對于電焊的操作人員,加以一定的保護措施,避免電焊弧光的外泄而產生的眩光,在電焊施工的周圍,用木板圍住,一面對其他工作人員造成一定的影響。

5、建筑垃圾控制

建筑垃圾控制不好,不僅浪費資源,還會對水體、空氣、土壤等其他資源造成污染。施工現場的垃圾應進行分類存放,對于能夠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做好管理,其他的垃圾要進行集中的處理,委托環衛部門做最后的統一處理。對于有危險地廢棄物也要做好標簽分類的存放,最后交給有資質處理的單位統一處理。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石類建筑垃圾占總垃圾中的大部分,對于這類垃圾的處理顯得也很重要,碎石、土石方等建筑垃圾都可以用于地基的填埋或者是鋪路,大大地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六、推進綠色建筑施工的措施

在綠色建筑施工的實踐中,對綠色施工評價有一定的標準,并逐漸形成一種管理制度,讓工程的綠色施工有所依據,并不斷的對自己的經驗進行總結和研究,為以后進一步的提高綠色建筑施工做好準備。

綠色施工在我國還處于剛剛起步的狀態,所以要加強對綠色施工的宣傳力度,對綠色施工的技能進行專門的培訓,使各個施工單位以及設計者對于綠色施工的理念有一定的把握,并能夠有效的運用到工程實踐中去。

總結:

綠色建筑施工是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綠色建筑是一種環境與經濟的全新融合。目前我國的建筑耗能已經嚴重的制約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綠色建筑在傳統建筑的基礎上,融合了綠色理念,是一種與環境保護、能源與資源得利用、社會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工程。隨著人們綠色意識的提高和完善的法規體系的形成,實施綠色施工必將成為社會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金禮學.淺談綠色建筑和綠色節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0).

篇5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降耗;推廣應用

1 概述

當前,建筑領域在全社會能耗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伴隨建筑過程的還有大量的污染和排放。綠色建筑因其“四節一環保”特征,不僅是節能減排的有效方式,還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室內環境,代表建筑發展的未來;在城鎮化和工業化加速發展的當下,獨具潛力和優勢,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 綠色建筑

不僅在施工階段,而且在建筑物料來源、前期規劃與設計、后期運營及回收利用全壽命周期中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及環境保護”要求,同時推進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間,同時最低限度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稱為綠色建筑。

3 綠色節能技術

3.1 綠色節能技術內涵

在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基礎上,做到環保優先,實現項目綜合效益最大化,具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施工方法和技術稱綠色節能技術。

3.2 綠色節能技術要點

(1)高效用材與節材技術;重點是施工中建筑垃圾減量并加強回收利用,同時注重節材技術的推廣。(2)高效用水與節水技術;水資源有限應節約利用,重點要控制建筑施工用水中的混凝土用水,以此為基礎開發節水相關技術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方向。(3)高效用地與節地技術;在項目建設前期應對施工現場臨時房屋、道路、水電、消防等項目做好合理規劃,同時對適合區域硬化進行文明施工布置,施工期間應做好材料堆放及周轉的規劃布局,可有效利用建筑空間達到節地目標。(4)高效用能與節能技術;施工節能應該做到降耗與高效用能兼顧,這就要求建筑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和新技術研發,鉆研實用的綠色節能施工方法,同時,大力推廣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是一個有效途徑。

4 綠色節能技術應用實例

4.1 “三江紫園”項目概況

“三江紫園”住宅小區位于韶關市湞江區濱江路,項目包括6棟建筑物,高度為94.3米。設計立足“二點一線一中心”思路,四周促圍布局扇形空間使中央庭院顯得開闊大氣。2012年9月,“三江紫園”住宅小區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一星A級綠色建筑示范住區”。

4.2 綠色節能技術亮點

項目外墻采用200mm加氣混凝土砌塊和保溫砂漿,屋面采用4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保溫隔熱措施,確保在自然通風條件下,房間的屋頂和外墻內表面最高溫度不超過標準要求的35.60℃。門窗工程選用高強度鋁合金結合中空LOW玻璃門窗,窗框鋁型材厚度平均超過2mm,玻璃采用了“南方玻璃”品牌的原片和加工技術,整體具有質輕、保溫、隔熱、隔音、耐潮濕、耐腐蝕性、密封性好、防火性能好、通透性能好、使用壽命長等特點。項目區域內采用種植綠地、生態水池等方式控制排污總量,減輕城市污水管網的規模和負擔,合理化布局排污管網,有效保護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同時做好污水排入市政管網前的初步消解處理。在A~F棟的屋面進行雨水收集,在地下空間內設置集中的屋面雨水收集池和雨水處理回用設施,統一處理、統一回用,作為小區綠化澆灌及道路澆灑用水。

在綠化帶主要考慮使用噴灌的灌溉方式,灌溉用水使用小區屋面收集的雨水。采用噴灌噴水量和均勻性可控性好,有效減少地面徑流和深層滲漏損失,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相比地面灌溉節水達30~50%。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本項目采用可循環木材、鋁合金型材和玻璃。項目可循環材料利用率為18.9%。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原則是安全性、穩定性、合理性、經濟性、先進性、成熟性、開放性、可擴展性以及人性化。智能化系統根據住戶需求理性設置,采用先進的系統集成化技術,達到各個子系統的有效融合與整體功能的發揮。

4.3 創新點、推廣價值和效益分析

4.3.1 項目創新點。項目作為住宅小區,在保證安居生活的健康、舒適和便捷性同時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搞好雨水循環利用,為住戶營造綠色生態居住環境。

4.3.2 項目節能技術推廣。項目立足綠色建筑定位,進行新穎獨特的規劃設計,結合項目實際因地制宜進行建筑施工和園林化住區建設,探索了有效的綠色建筑施工方法和工藝措施,順利實踐完成了綠色建筑的各項目標,成為韶關市綠色建筑探索的有益啟示和旗幟,節能相關技術極具推廣價值。“三江紫園”綠色建筑項目推廣價值:(1)建筑優先、設備為輔;(2)適宜項目,體現特色;(3)重視效益,關注全壽命周期。

4.3.3 綜合效益分析。節能降耗方面:據測算可實現節電32.25萬千瓦時/年,按照能源轉換率相當于節能116.1噸標準煤/年;在精細化節能建筑設計的基礎上,既保證了室內熱環境達到國家標準,全年空調等節能后能耗降低了51.48%以上。環境保護方面:住區完成園林綠化后,據測算氮氧化物減排0.86噸/年,二氧化硫減排0.99噸/年,二氧化碳減排304.18噸/年。節水及高效用水方面:項目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實現了雨水的高效積蓄利用,僅地面雨水滲透利用一項即可做到節水2771.5噸/年。居住舒適度方面:室內外熱環境良好,過渡季節保證自然通風;室內空氣品質100%達標。同時,建筑充分考慮自然采光,書房、起居室、臥室等房間均完全自然采光。

5 節能技術應用與推廣的意義

一是建筑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空調采暖用電載荷;進而有力推動建筑運營維護期降耗。二是建筑物外墻保溫工藝與技術日臻完善,可以進行大力推廣,以期達到大幅降低建筑能耗的目標。三是綠色建筑采用集散控制技術,對室內環境進行系統影響和智能控制,可以實現建筑系統綜合性節能,這種方式實現建筑節能的效率也最高。四是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快速發展,光電集約轉換順利實現,光伏發電系統發展迅猛,為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了更好的渠道。五是中水系統有效提高水資源集約利用率,澆灌、洗滌、沖刷等作業使用非飲用水,而且簡單處理后可循環使用,有效降低水處理成本,實現節水和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六是晝光照明技術使光的強度、顏色和視覺發生改變,相較人工照明系統營造了更為健康和興奮的環境,易于提高生活效率,降低照明能耗;綠色建筑中可廣泛推廣應用。

6 結束語

當前,我國正提倡“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大力推進節能技術應用和綠色建筑推廣適逢其時,尤其在資源緊缺現狀下,綠色建筑推廣及節能技術應用更具緊迫性和實踐性,我們應該站在政治的高度,建筑本身是基礎,服務社會是目標,制度化管理是保障。創新觀念采取有效手段,助推綠色建筑推廣應用在城市化進程中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閣敦思.綠色低碳建筑界不可回避的使命[J].

篇6

社區問題包括社區環境、社區交通狀況、社區配套及功能結構、社區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產生的具體問題也都是圍繞這幾個方面,簡單列舉以下這幾大問題。

1.1社區環境

1)居住社區以犧牲綠化面積為代價,隨意減少綠化面積、改建停車場,對已有綠化苗木沒有相應的養護管理措施和方法,致使苗木大量死亡或者雜草叢生、蚊蟲滋生等現象,使綠化環境變惡化環境。

2)人口的聚集、居住區密集、車輛的匯集、垃圾堆積、技術低級等原因,都使我們的居住環境在進一步的惡化。人們雖然住進了新居,但是喝不上清潔的水;雖然享受著城市的便利和舒適,但是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雖然城市的工作帶來了較好的收入,但是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夜晚不能夠享受到徹底的安靜。水資源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等,可以說是城市化的副產品,嚴重制約著城市人居環境乃至整個國家環境的健康發展。

1.2社區交通傳統社區的交通組織和布局相對單一,早已不能滿足現代社區的要求。

1)社區內停車位不能滿足居住者的使用,隨意亂停、占道停車、占用消防通道、隨意圈占等現象屢見不鮮。

2)社區道路功能和等級不完善,導向性不強致使社區內交通不暢。造成社區出入不便、機非混行、交通擁堵。

3)公共交通不發達。很多社區周邊的公共交通站點及設施不健全,給使用公共交通帶來極大的不便。

1.3社區配套及功能

1)社區內和周邊沒有公共空間和可供周邊居民活動、健身、娛樂的場地及公園,居住者沒有開放的空間可以相互交流,致使鄰里關系陌生、人與人之間的關心程度降低,使人們感到孤獨、冷漠。

2)社區周邊的配套服務跟不上,沒有幼兒園、學校、醫院、銀行、郵局、超市、便利店等,給人們的居住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不能夠感受到新建社區的便利,享受不到現代化生活的便利。這也是很多社區逐漸空置的主要原因。

1.4社區安全和管理社區服務管理跟不上,治安環境差、安全沒有保障。新的社區建成了,但是無人管理,居住者各自為政,隨意亂停亂放、隨意丟棄垃圾、隨意堵塞消防通道等等不文明的行為屢見不鮮。社區無人管理,最常見的是電梯無人定期檢查養護、各種配套設施無人監管,導致各種人身傷害的不安全隱患增多,人們的安全感下降,心理的不安感使人們變得焦慮和抑郁。

2新的生態社區建設策略

2.1新的居住規劃和建設理念新的居住環境,不是傳統觀念下單一的住宅環境,它應該是帶有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居住環境。它應該是以居住的健康、舒適為前提的居住環境。新的居住環境,不應搬抄傳統城市住宅社區的模式,應該結合當地的風俗和文化傳承特色。風俗與文化其實多半沿襲的是生活方式,幾代人的生活習俗,所以新的社區建設目的在于逐步穩妥的改建,而不是大張旗鼓的重建或新建。引導型的規劃建設也是需要建立在文化和民居風俗的基礎上的。從新型城鎮化規劃中我們不難看出,新的生活、建設和發展理念,主要體現在“綠色”(綠色經濟、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環境……)和“生態”(生態規劃、生態建設、生態文明、生態利用……)上。這就要求規劃和建設者們改變傳統觀念與認識,把規劃和建設的重心從追求城市居住空間快速的、大規模的擴張,轉變為以追求提升城鄉文化、建設宜人環境的高品質居住環境為目的。把綠色生態的理念貫徹應用到城鎮化的規劃和建設中,站在較高的起點來規劃、建設和營造我們新的居住社區環境。

2.2綠色交通在社區規劃布局中引入綠色交通理念,引入機非分離、慢行系統、公交換乘無縫接軌等多種交通措施。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同時依托公交系統網絡的開發和完善實現綠色出行。

2.3綠色建筑

1)根據不同城鎮區位關系和城鎮發展定位指導建設以人為核心的居住社區和居住建筑。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進行規劃定位,科學合理的進行空間布局,同時依據新的設計標準,利用現在新技術和新方法建設出綠色、經濟、節能、舒適度高的新型住宅。

2)按照生態社區的總體定位和要求,逐步實現100%綠色建筑的目標。廣泛使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降低對各種資源的消耗,并對資源和能源充分利用,這也是生態社區有別于傳統社區的特色所在。

2.4加強社區的基礎設施與綜合配套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生態社區的基本保障。沒有健全、完善的基礎設施為基礎,就談不到社區環境的改善與提高。生態社區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目的是讓人們能夠擺脫落后的居住和生活條件,享受現代化城市便捷優質的生活。如果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何談現代化的生活。綜合配套建設是生態社區的品質保障。完善的綜合配套建設,能夠很好地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質,提高居住社區的凝聚力和吸納力;能夠使人們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各種服務,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也能夠通過綜合配套建設帶動和解決社區及周邊地區的部分人口的就業、養老、托幼、醫療等各種社會問題。

2.5加強綠色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自然、生態、和諧的生活環境是現代人向往的生活環境。但是享受這種生活環境必須從三方面著手:一是保護現有資源和環境;二是合理的建設和利用資源;三是發展可持續發展資源和循環利用資源。例如:我們日常生活的垃圾的分類處置,各種廢棄物的回收與再利用,通過科學、綠色、生態的手段來改善社區環境中的空氣質量、飲用水環境、噪聲污染、光污染等,都是營造健康社區環境的方法和手段。

2.6加強服務與管理,實現綜合服務與自我管理的有機結合想讓環境更好的服務于人,首先得實現對居住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科學管理。管理好人和環境才能使之服務于人和環境。能夠提高服務意識和質量,完善管理制度,加強管理力度,是提高居住社區環境綜合素質的前提。

3結語

篇7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天人合一”、資源有限、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

二、目標任務

1 、學生獲得環保的基本知識和觀點,懂得最基本的環境理論。

2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環保的內在動機。

3 、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主要內容

1 、環保理論:⑴我們共同的家園;⑵人與自然;⑶人與動物;⑷人與社會;⑸個人與他人。

2 、環保常識:⑴世界環境日;⑵世界環保紀念日;⑶中國環境標志;⑷中國綠色食品標志;⑸綠色食品;⑹環保時裝;⑺綠色筆;⑻綠色包裝;⑼綠色建筑;⑽綠色膠卷;⑾綠色計算機;⑿綠色水源地;⒀綠色汽車;⒁環保材料;⒂無鉛汽油。

3 、環保現狀:

⑴我們生活的周圍存在著哪些污染;

⑵我們生活的周圍空氣污染有哪些;

⑶空氣質量預報;

⑷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及如何減少;

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減少;

⑹固體廢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減少噪音;

⑺節約可利用資源的做法有哪些。

4 、環保行動:⑴保護環境,美化家庭;⑵保護環境,美化社會;⑶保護環境,美化家園。

四、基本途徑

環境教育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應當多渠道、全方位進行。

(一)開設環境教育課

要把這項教育開展得扎實深入,必須開發環境教育課程并把其作為基本載體,以便使環境教育比較系統地開展。學校要求各年級在這方面應進行大膽的嘗試,各年級教師應根據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掌握環保知識的現狀入手,根據學校環境教育的目標、理念、和環境教育內容,選擇適合本年級的環境教育的內容,期初制定好環境教育課教學計劃,備好環境教育課教案,上好每一節環境教育課。

(二)學科教學有機滲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環保內容,老師們應充分重視,對各門學科,特別是重點學科的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歸類,選出有關環境保護的篇目,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展,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樹立環境意識,達到滲透目的。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寓環境教育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這樣既豐富了環境教育內容,又達到了提高孩子們各種參與能力的目的。

一是結合學校原有課程,有意識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愛護潔凈環保教育;二是結合鄉土教材,專門開設環保課;三是利用周二班會和周三下午興趣小組進行環保小分隊活動。

篇8

關鍵詞:綠色環保;家居生活;生態城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24-0000-01

目前人們對綠色生態城的認識是,這個城鎮的環境一定是綠色生態的,經濟是循環可持續發展的,有良好的PM2.5指標和綠化環境、有序的交通、良好的水資源管理和智能化供電系統。21世紀城市競爭是生態環境的競爭,許多城市都把建設生態城鎮作為奮斗目標和發展模式。我國“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中國已進入快速發展城鎮化軌道。

一、如何建設綠色生態城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量化、客觀的衡量綠色生態城的標準。建筑行業對綠色生態城的認識仍處在環保、節能、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方面上,積極性很高。在建設生態城鎮的進程中,再以消耗資源實現城市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已不是可持續之路,城市管理者和專家認同生態應成為城市的新“符號”。我們應從對自然的侵占和破壞的角度來看,人類的城鎮化本質上是個非生態化的過程,生態城鎮的核心訴求是保護與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資源與能源,提高人類對城鎮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修復、維持和發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互惠共生。建設生態城的目的就是促進節能減排、環境友好的兩型社會的建設,因此,城市規劃需要綜合考慮資源、環境、生態、人口,對城鎮(社區)的功能、性質、規模容量等進行詳細的論證,怎樣合理布局,如何協調生產、生活的關系都要認真論證。

二、建設綠色環保家居生活的生態城

生態城的范圍要超越生態農業園、生態村、生態社區,生態商務區,生態產業園,它的內涵包括生態農業園、生態村、生態社區,生態商務區,生態產業園中所有的分支,并將其有機的組織分配與結合在一起。

生態城的生態概念不僅僅是園林、綠色和環保、節能的概念,生態城的塑造應該結合城鎮更新過程。從理念上看,生態城有三個要義:宜居樂活;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在生態城的開發運營過程中的過程生態化。在這種要義下,生態城選址不應該是侵占農田水面建造的城鎮,而是應該利用舊有廢棄工礦土地、近郊舊廠區土地等建設用地復墾整理后形成,或是生態化改造現有居民區、商務區和產業園后形成,因此是在建設過程中改善了城鎮的生態環境,達到城鎮宜居樂活的狀態。

關于生態城的規劃,我國目前建設生態城還沒有可參照合適的藍本,沒有形成系統、公認的理論體系,建設生態城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中國現在絕大多數生態城鎮建設片面強調中心城市生態建設,忽視了區域聯系和城鄉互動,沒有從大區域發展和城市集群發展,整體考慮區域之間在生態建設上的互補效應。城市要進行生態規劃,需要以大生態觀和循環經濟理念,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在生態建設上,注意生態工業和生態農業的互補互哺,整體打造綠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綠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應用方面,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的調研發現,只有少數幾個城市考慮了在運用綠色技術的過程中,與本地的氣候、地形和環境特點相結合,進行本地化調整,使綠色建筑具有地域性,并體現當地的風土民俗和傳統文化。在新能源開發上需要創新,運用上也需要考慮結合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并非所有的地區都適合風能或太陽能。

在生態城開發過程中,不能只重視住宅、商務樓宇、公用設施建成后是否節能,還要關注施工過程中是否節能環保,是否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也就是開發過程與開發成果是否共同達到了生態化。因此,生態城的建設過程,需要全過程的管理和施工配合。同時內涵特色也要鮮明,注意從地方實際出發,突出城鎮內涵建設與人文歷史傳承。

生態城發展需要城鄉規劃創新,在區域規劃和總體規劃層面上,需要分析和發掘一個區域的物質流走向,控制一個地區的物質數量和質量,考慮物質利用后,其廢棄物能夠成為另外的資源,得到進一步的利用和處理。在城鄉規劃的微觀層面上,在考慮城鎮美學的同時,考慮風向、陽光等自然環境因素布局,實現建筑節能和環保。在土地利用上,需要重視混合發展,提高密度,空間布局應當有利公共交通的使用。混合的概念應當是大概念的混合,產業、商業、住宅、休閑等混合在一起,以減少各種類型的出行需求。在規劃管理上,對于居住區進行綠色建筑、綠色照明、綠色出行和其他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有控制性、鼓勵性的措施和相應的補償機制。

三、發揮小城鎮的功能作用

促進城市與農村之間經濟聯系網絡的核心是建設生態型的小城鎮。生態型的小城鎮應成為中國生態城鎮發展的政策導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的大城市群,這對我們合理安排城鎮化布局和發展路徑是一個遵循。生態城正應當發揮小城鎮在我國城鎮體系中、在城鄉經濟發展中的承上啟下功能,實現小城鎮服務于鄉村,聯系城市的樞紐作用,發揮小城鎮傳遞大中城市向農村經濟輻射的功能。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缺乏對城鎮獨特文化的挖掘,在洋化模仿中淹沒了城鎮的文化個性。小城鎮所具有的獨特空間,不僅是承接現代產業經濟分工鏈中的產業發展空間,也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的保留空間。

四、結束語

大力發展生態城鎮建設已經成為中國未來應對和化解資源及能源危機的必要舉措,我國生態城鎮的發展之路還存在很多復雜問題和困難,城鎮空間分布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城鎮規模結構不合理等,但責任、挑戰和機遇已經使得生態城鎮成為中國未來城鎮轉型發展的方向。在生態城鎮建設中,要將現代物質生活與美好情感相結合,要將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中國生態城鎮建設的有效途徑。

篇9

校園環境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陣地,也是我們修養自身人文素質的重要場所。隨著社會科技的迅速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我們對學校生活的校園環境要求也日益提高,而生態和諧校園正是我校建設的主軸和方向。生態體現著物種之間、生物與水、熱、光等因素之間的和諧關系,這種關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學習媒體,能夠使學生從中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物、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結構健全的生態校園環境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長期性生態體驗、觀察的環境和目標,而且能夠為學生的環境教育提供鮮活的內容與素材,讓學生使用多種感官去接觸環境及思考問題,在生態建設和維護的實際操作中學習與環境有關的知識。

近年來,市教育局將環境教育作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創建綠色學校為載體開展了大量實踐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隨著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各類項目工程的實施和中小學“食宿工程”的推進,目前有不少中小學校園已經做到規劃科學、布局合理、整潔美觀,遵循環保理念,既解決了師生的工作生活需要,又美化了校園環境。全市中小學校園綠化面積覆蓋率逐年上升,校園環境優美、干凈。校園的綠化工作做到平面綠化與垂直綠化相交,樹林與花卉并存,盆栽與地栽互補,大片綠化與盆景布置結合,使校園成為四季常青、月月飄香的花園。

綠色校園不是簡單的綠化學校,除了抓綠色環境建設外,學校還應該注重加強全體師生綠色環境的教育。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必須堅持因校制宜,從每一所學校的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更重要的是結合學校實際,開展豐富多彩、對廣大學生有吸引力的活動。不僅要實行環境責任制,采取綠地認養、衛生包干,將校園的每一處環境責任到班、責任到人,而且還要組織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如舉辦環保知識講座、“愛我高淳”攝影大賽及參觀企業污水處理設施等,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此外,學校還應該專門開展“垃圾分類回收”活動,要求各個班級將每天的垃圾進行分類,分別送到指定地點,一月一評比,以此來促進班級、校園衛生,提高學生環境素養和道德素養;同時,注重環境教育與課堂滲透相結合,開設環境教育課,開展環境教育理論研究及教學觀摩活動,結合永康的環境質量狀況,選擇事例進行分析,采用錄像播放等形式,科學、直觀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鼓勵師生共同參與學校的環境教育活動,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合作和聯系,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全體師生的環境素養。因此,創建綠色學校的口號不應該只停留在學校領導的腦海里,而應該被全體師生當作規范自己行為的標準、努力實踐的目標。在打造“綠色學校”過程中不僅讓綠色空間文化貫穿校園,更要讓綠色管理文化深入人心。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保持并發展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經后的實踐工作中,我們應該緊緊結合創建綠色學校的整個過程,在校園環境建設方面出謀劃策,在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方面步步深入。依據每個學校的現實條件和基礎,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揚長避短,突出特色,發揮師生智慧,循序漸進地全面提高全體師生的環保素養。

篇10

關鍵詞:火電建設;建筑施工;綠色施工

我國現階段的電力工業發展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核電站的建設以及其裝機容量不斷擴展,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帶來了威脅,同時,由于電力裝機的快速發展,發電企業的經營形勢也變得嚴峻,火電建設面臨著環保和經營的兩大威脅。針對以火電建設為代表的經濟建設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黨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對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構想,因此,有關人員要根據國家的建設要求,積極探求如何在火電建設中推行綠色施工技術管理。文章在對綠色施工概念闡述的基礎上,分析綠色施工和綠色建筑的關系,并為如何實現火電廠的綠色施工提供具體策略,旨在保障環境健康、節約資源的同時促進我國火電建設的發展。

1 綠色施工概述

1.1 綠色施工概念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障施工安全、健康和質量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建筑施工對環境和生活的影響,從而提升施工效率。

1.2 綠色施工和綠色建筑之間的關系

綠色施工的定義中指出了在建筑工程的全過程中對其規劃、設計、運行等方面進行能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而綠色建筑的實現體現在這一系列的施工過程中。現階段,我國的綠色建筑還沒有完全通過綠色施工來體現,綠色施工的對象也不完全是綠色建筑。對于綠色建筑的定義――建筑的全壽命周期,雖然包含了施工階段,但施工階段的綠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可持續發展要求下的綠色施工和綠色建筑之間要不斷加強聯系。

2 火電建設概述

2.1 火電建設施工內涵和特點

火電項目和一般的建筑工程相比,是一個大的工程項目,其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火電項目的綜合性強,涉及的專業范圍廣。火電廠的系統分為熱力系統、除水除渣系統、水處理系統等;第二,火電廠的占地面積大,施工平面的布置較為復雜;第三,火電廠建設使用的大型設備多,對安裝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第四,火電廠的混凝土構件體量大,需要大型的設備對其進行吊裝;第五,火電廠廠房的跨度大,結構較為復雜,除了框架結構之外,還具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第六,施工周期長。

2.2 現階段火電建設存在的問題

第一,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不具備綠色的施工理念,施工項目管理體系不完善,沒有對施工節能和環保進行要去;第二,建筑場地的垃圾堆砌嚴重,建筑工地的噪音、光、揚塵等污染較為嚴重;第三,施工所需材料量大,消耗大的同時也帶來了浪費的問題;第四,施工中會使用大量的水資源,對周圍地區的水體帶來了破壞。

3 火電建設工程綠色施工的技術措施

火電建設工程綠色施工的技術措施主要體現在節能和環保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綠色施工措施如下:

3.1 火電建設工程綠色施工中的節能措施

第一,在火力建設工程施工之前要對生產、生活以及辦公的各種設備的用電設定控制指標進行限定,在施工中定期對電量的使用進行分析和核算,并根據現有的用電量制定出有效的節能策略。對臨時用電系統的設置要盡可能的選用節能的燈具和電線,完善對電路的節能設計,并對臨時用電設施安裝自動的控制裝置。第二,對于施工組織的編排要對施工程序進行合理的安排,盡可能的減少施工所需要的機械、器具使用,對于相鄰的作業區要合理共用機械和器具資源。施工工藝的選擇上要首先考慮對電能的節約情況,禁止使用額定功率超過規定的使用功率的設備。第三,火電廠的施工大多采用大型設備,因此,為了實現節能,有關人員對施工機械的選擇和使用上要根據施工情況提升機械的使用率,實現對機械的有效利用。第四,火電建設中要優先使用國家推行的節能、環保的施工設備,比如具有變頻技術的設備。嚴禁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施工設備。

3.2 火電建設工程綠色施工中的環保措施

火電建設工程中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固體廢棄物、油物的泄露、酸堿溶液以及帶有污染性質的廢棄液等,還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噪音污染和光污染等,因此,實現火電建設工程的綠色施工需要采取環保的措施進行施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對揚塵的控制

第一,火電施工的非作業區要實現目測沒有揚塵的環境要求。而對于容易產生揚塵的施工現場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揚塵進行控制,比如灑水、地面硬化。密目網覆蓋等措施的使用,從而有效防止揚塵的產生和傳播。第二,施工的出入口要設置能夠清洗車輛的設施。第三,對于容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要密封保管,并在對其的使用中進行防塵處理。第四,火電建設施工現場的砂漿攪拌機的機棚要進行封閉處理,并要相應配置降塵或者防塵裝置。

2.加強對水污染的控制

第一,對于火電廠鍋爐化學清洗物質的選擇要按照火電建設鍋爐清洗導則的要求進行選擇,并要對廢液的排放和處理等要素進行綜合考慮。第二,對于火電施工現場意外出現的廢棄油料的泄露,要及時將泄露的油料密封在容器內,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是否及時將其送去處理站處理。第三,對于火電施工設備以及施工管道的酸洗要安排在現場設置的酸堿池中進行,在清洗之后對清洗池中的廢酸液進行中和處理,當其符合酸堿值后再進行排放。

3.加強對噪聲污染的控制

第一,施工現場要按照建筑施工場地界噪聲限制值的要求對設備的噪聲進行合理控制,對于產生噪聲大的機械設備要合理安排它的工作時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噪音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第二,對于噪聲大的機械,比如攪拌機、空氣壓縮機等設備,要將其安排的盡可能的遠離居民區,在空間布局上減少噪聲的傳播。第三,施工現場要盡量選用噪聲小、低能耗的電動工具。

4.嚴格控制固體廢棄物的排放

第一,在施工項目進行之前,有關人員要加強對固體廢棄物處理的規劃,根據廢棄物是否可回收的性質對其進行分類,并根據分類為它們安排不同的放置地點,比如垃圾池、垃圾箱等。對于危險的固體廢棄物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謹慎的處理和安放。第二,對于辦公場所、施工現場的可回收固體廢棄物要依據文明施工的要求對其進行處理。第三,施工中存儲環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如廢棄油漆桶、油漆刷等,要按照規定對其處理,可以在購買的時候為其后續的回收進行安排。

5.加強對放射性污染物的控制

第一,對于施工現場的放射源的保管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并在其使用中遵循嚴格的使用說明,并要有與之對應的防患措施。第二,放射源的使用時,施工現場要對應設置聲光報警裝置、警戒線以及一些懸掛的標識等,對能夠產生輻射的區域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要將其和群眾進行隔離。

4 總結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工程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們對工程建設的總體要求逐漸提高,在科學發展觀的影響下,更加注重施工的綠色環保。火電建設工程作為機械化程度高、施工復雜、污染嚴重的工程項目之一,其發展要著重注意綠色施工理念的落實,在節能和環保兩個方面落實綠色施工,從而促進火電建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會養,李春濤. 火電建設企業綠色施工管理[J]. 大眾用電,2011,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