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思維的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4: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理科思維的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些學生面對物理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套公式,模仿以前做過的題求解或利用已形成經驗的物理模型,這是思維不科學的表現.其后果是相似的問題不知其區別,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不知物理結論的意義和成立的條件,長期下來這些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下降,對生題更是無從下手,這些不符合高考的發展要求,對自身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思維就是有意識地努力去發現我們所造成的結果之間的特定的聯接”,“思維就是探究、調查、深思、探索和鉆研,以求發現新事物或對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可見思維是一個有意識地探究行動和結果之間特定的聯結的問題.
科學思維是有意識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依據科學的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究行動和結果之間特定的聯結的過程.
物理科學思維是有意識地按照物理解決問題的程序,依據物理的概念和規律,運用物理科學方法探究行動和結果之間特定聯結的過程.
2培養學生的物理科學思維能力的途徑
2.1加強物理科學方法學習,提高物理方法意識
物理科學方法就是描述物理現象、確定物理過程、實施物理實驗、總結物理規律、檢驗物理規律時所應用的各種手段與方法.
學習掌握物理科學方法,應首先分析教材中的科學方法因素.從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和擴展中分析科學方法因素.當我們引入物理概念并加以定義時,或研究概念之間的定性和定量關系形成規律時,就需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一定的手段,通過一定的思維操作去觀察、去發現,這就體現為科學方法.如“電場強度”的引入,就要用觀察實驗、概括、比例等方法.從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出發建立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就要用到實驗歸納與物理演繹相結合的方法.
從知識點與知識點的連結處,分析科學方法因素.如分析安培力和洛倫茲力的關系時,要用到電流的微觀模型、數學推導、實驗觀測等方法.
理論用于指導解決實際問題時,理論本身就具有了方法的意義,因此要在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析科學方法因素.如研究一個單擺擺到最低點的速率時,我們既可以用動能定理,也可以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此時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等理論,實際上就成為解題方法了.
從物理實驗中提取科學方法因素.物理實驗中的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操作和實驗數據處理等每一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方法教育因素.如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實驗原理的設計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在實驗操作中,為了減小誤差,運用了等效替代與平衡的思想方法,且采取了近似的方法;在處理實驗數據運用了圖象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要注意找出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概念、規律、實驗、應用、習題等),以及從一個知識點縱向或橫向到另一個知識點的過渡處所包含的科學方法因素,逐漸提高學生的科學方法意識.
加強物理科學方法學習,還應學習常用的物理科學方法.常用的物理科學方法,包括觀察、實驗、數學方法、思維實驗、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理想化、類比、假說、等效、科學想象等,如表1所示.
綜合教材內容,適當介紹以上的物理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科學方法意識,以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備課時認真分析本節或本單元教材所涉及的科學方法,并讓學生認真總結和體會.如表2為電場一章科學方法的總結.
2.2培養思維的嚴謹、有理、有序,使學生有科學思維意識
相當部分的學生在分析物理問題時,往往“想當然”就得到結論,缺乏嚴密的邏輯推理或沒有正確的思維程序和思考習慣,使其在生題面前束手無策.因此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意識尤為重要,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關鍵,可使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應按怎樣的思維程序來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呢?
第一、弄清基本物理事實,把握基本物理現象,明確研究對象.物理問題的提出與解決,都是在一定事實的基礎上,通過一些現象表現出來的.因此,首先要搞清所要確定物理問題的性質,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前提.
第二、確定所要研究問題的狀態和過程.解決物理問題的依據是物理概念與物理規律,而物理概念與規律的應用又是針對一定的物理狀態和過程的.因此,確定所要研究問題的狀態和過程,特別要抓住它們的特點,這是分析和解決的關鍵.
第三、恰當地選用物理規律,正確得出問題的結論.選用物理規律時要從物理問題的特點出發,看什么物理規律的適用范圍或條件與研究對象的狀態過程的特點一致,不能不做具體分析,憑直覺和想當然.選用有關的物理規律使問題得到解決后,還要審查所得的結論是否與給出的物理事實、現象有矛盾,以確保結論的正確.
思維鏈可概括為:物理現象物理條件頭腦中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邏輯推理規律應用數學處理結論分析.
教學中應通過實例的分析,體現正確的思維程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例1蜂窩煤在五樓燃燒是不是和在一樓燃燒放出的熱量一樣多?
此題應以Q=qm,(q為熱值)分析,結論是一樣多的.可有的同學可能從能量守恒去分析,得出不一樣多的結論,錯在盲目套用物理規律或公式,沒有真正理解其含義.
例2一架飛機在高空水平勻速飛行,某時刻從飛機上釋放一物體A,經過5 s又釋放一物體B,試分析在空中運動時物A、B與飛機的位置連線的特點.(不計空氣阻力)
這是一個判斷物體運動的問題,應遵循以下線索分析、推理.
2.3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科學思維意識,提高科學思維能力
獨立思考是科學思維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學習物理要重在理解,要想清道理.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深入地要想清其中的道理,也就不可能學會正確的思維.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要先從培養閱讀能力開始,學生先要學會閱讀課本.怎樣才算會閱讀課本?學生閱讀過程中或閱讀完后要能進行概括、總結、寫出摘要;明確關鍵詞句,并能寫出對主要概念、規律及關鍵詞句的理解;明確涉及的物理方法及應用思路等,通過課本的閱讀,教師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方法,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及相互聯系.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學會正確的思考.
篇2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theories and model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cultiv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health management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fail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ir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good basic research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s.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medical university; health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0 引言
在?t學院校開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管理學與醫學的復合型人才。[1]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框架下,“三早教育”是培養大學本科生綜合素質的基本路徑。[2]更具現實的情況是,國家目前在各大高等院校大力提倡“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3]為了滿足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培養是非常關鍵的。[4]因此,加強大學本科的科研基礎能力培養,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基本素質,已經成為教育學界的共識。[5]在當下的教學實踐中,本科生的科研素質訓練已經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6]在此情況下,醫學校院也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培養,并在教學實踐中針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開設了大量科研基礎能力培訓的課程。但由于醫學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特殊的專業背景,使得現有的關于本科生科研素質的培養未能滿足創新型人才的需要,需要引起相關教育學界的重新審視和思考。
1 現狀與問題
1.1 教學目標不清晰
從最終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看,在醫學院校設置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是為了滿足衛生事業發展對醫學和管理學交叉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主要課程設置包括了衛生事業管理類和醫學類專業課程。在思維樣式方面,由于衛生事業管理學屬于公共事業管理學,而公共事業管理學是管理學的分支,其思維樣式屬于社會科學樣式。而醫學屬于理科,其思維樣式屬于自然科學樣式。很明顯,社會科學思維樣式和自然科學思維樣式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思維的差異也顯著存在于二者的科學研究思維和研究樣式方面。由于醫學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特殊性,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思維都存在于教學實踐當中。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醫學院校專業目標培養的困惑。學生的思維訓練究竟以自然科學還是以社會科學的思維樣式為主,在目前的醫學院校當中仍然存在分歧。這種專業目標培養方面的不清晰也影響了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目標的確定。具體來說,為了支撐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科研基礎能力培養,究竟設置什么的教學目標,在目前的醫學院校當中缺乏清晰的界定,需要進行深度的思考和頂層設計。
1.2 理科化的科研思維訓練
從學科屬性來看,醫學屬于理科,是自然科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醫學的科學研究思維和模式遵從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在這種研究范式框架體系當中,因果關系的證據是核心。因此,在現代醫學科學研究的主要強調以實驗研究為基礎的變量之間因果關系證據。但在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框架體系當中,由于是以人作為研究的主體對象,相關的混雜因素沒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大規模的實驗研究將變得困難。這就導致,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尤其是經濟管理研究當中,更多探討因素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這顯著有別于自然科學研究范式當中,通過實驗將一些混雜因素進行控制,通過嚴謹的實驗設計來探討兩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實際上,就目前經濟管理科學研究所展示出來的研究模式來看,主要考察多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這主要由于開放性的社會環境,使得單純考察兩變量之間的關系將變得非常困難。在目前的醫學院校當中,學生絕大部分是醫學類的本科生,教師也是以醫學背景為主體。整體的教學和學習氛圍偏向于自然科學。比如在相關的教材當中,其中的例題及相關的習題訓練都是以實驗研究為基礎而進行的設計。在這種氛圍的誘導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思維樣式逐漸偏向于理科的自然科學研究范式。
1.3 培養方案偏自然科學實證范式
在醫學的科研思維和樣式中,無論是基礎的實驗研究還是臨床研究都偏向于自然科學的實證分析范式。受此科研思維的熏陶和感染,在醫學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科研素質培養的教學當中,自然科學的實證分析范式占據了主體內容。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實驗研究的重要性,并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各種實驗研究設計的樣式進行了大量的講授。更重要的是,在后續的相關科研基礎能力培養課程方面,為了迎合實驗研究的需要,在教學內容方面進行相應的設置。比如在統計學教學方面,為了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實驗研究數據分析的知識,在教學內容方面就設置了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等內容。而在經濟管理研究研究當中常見的多元回歸分析等內容則相對較少。客觀地說,自然科學的分析范式是科學研究的核心。但是,社會科學研究仍然存在自身客觀的規律,也形成了自身的研究思維和范式。但在目前的醫學院校當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科研思維和基礎能力培養仍然偏向于自然科學,尤其是衛生事業專業設置在公共衛生學院就體現得更明顯。
2 治理機制
2.1 轉變教學理念
從根本上來說,醫學院校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從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從研究邏輯和研究范式來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遵從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范式。但在醫學院校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科研基礎能力的培養偏向于自然科學的研究思維,顯然不能適應本科生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因此,醫學院校相關學院必須進行教學思念的轉變。擺脫傳統的教學思維,適應時代對于衛生事業管理人才素質培養的需要。在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平臺搭建等方面,圍繞建立本科生社會科學研究科研思維的教學思路,注重塑造本科生經濟管理科學基礎能力,以完成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科研基礎能力的培養目標。
2.2 重設教學目標
由于醫學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大學生畢業之后主要在醫院、衛生行政機構等從事管理工作,而且專業研究生主要從事衛生事業管理的研究工作。因此,醫學院校本科生素質培養必須適應這種管理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醫學院校在制定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素質培養目標時,需要建立培養本科生經濟管理思維和基礎能力的目標。具體到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目標,需要確立以掌握經濟管理科學研究分析范式的培養目標。該目標的確定,體現了管理學在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學的核心地位,強調塑造本科生社會科學研究思維能力的主導思想。
2.3 重置教學內容
在確定醫學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目標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重置教學內容。為了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經濟管理基礎研究能力,需要參考綜合性大學經濟和管理學院科研素質訓練課程的設置。具體在教學內容修訂的過程中,刪除或壓縮相關與醫學研究相關的內容,增加與經濟管理研究相關的科研基礎訓練課程。比如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研究設計與寫作、計量經濟學等內容。而且,根據相關課程的邏輯關聯,將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形成科研基礎訓練課程群,以保證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完整性。更為關鍵的是,在相關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強化對于社會科學研究范式重點內容講授,比如社會調查研究課程中強化對于調查研究的設計、計量經濟學課程中對于調查數據和二手數據的處理。通過重置教學內容,以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社會科學研究思維,從而提高科學研究的基礎能力。
2.4 完善基礎教學資源
客觀地說,目前醫學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的教學內容,與經濟管理教師隊伍的匱乏存在一定的關聯。因此,要保證醫學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質量,首先需要加強師資建設。經濟管理科研能力培養需要專業的師資隊伍。在這方面,可以考慮從綜合性大學招聘經濟管理背景的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另外,實驗室建設方面,可以考慮建設相關的經濟管理研究的實驗室。比如心理學在經濟管理科研中的地位日益顯現,因此需要建設相關的管理心理學的實驗室。最后,在科研教學資源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比如,在目前的經濟管理類的科學研究當中,對二手數據的分析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樣式。在此情況下,科研數據庫的建設是關鍵。在目前的醫學院校當中,相關經濟管理的數據庫建設比較少。因此,為了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科研素質,相關數據庫建設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總之,通過完善教學基礎平臺,從而保證學生科研思維的訓練圍繞在社會科學研究范式的思維邏輯里面。
篇3
一、 問題激活,讓學生合作探究,生成靈動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使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面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了一半。”因此,問題意識是激發思維的火花。
從《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的統計中,我們可知,到公元1000年前和1500年,中國的科技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約計71%和57%,即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以隋唐為例,向學生提出問題:隋唐時期,中國古代科技為什么能領先世界?學生們帶著問題分組合作探究,在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概括出唐太宗執政期間唐代在政治、經濟、民族關系、中外交流等方面的特征,從而分析哪些社會因素會對科技帶來影響。因為設計的問題符合了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這樣,激發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個性發展,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多向思維,相互合作交流,課堂被激活了。通過討論,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懂得了科技發展的規律性因素,涉及政治和經濟狀況、中外交流、文化教育等諸多社會因素。這一問題的解決,也就使問題解決了一半。接著我再引導學生分析公元1501~1840年中國和世界科技發明所占百分比的情況。這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全面落后于西歐國家造成的。通過引導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并進行合理的遷移,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師生合作,構建知識框架,為能力培養創造條件
對于這道材料題所涉及的內容,教科書的表述精簡概括,學生要是單純圍繞教科書是很難進行深入思考的。因此,我在學生具備初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重點以隋唐為例,設計“為什么中國科技成就在這一時期能領先世界”這一探究性問題。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形成了隋唐時期較為完備的知識結構。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的繁榮、民族的融合、統治者開明的對外政策、科舉制的實施、前朝文化積淀等等,這些都促使隋唐文化形成博大精深、影響深遠的體系。同樣,明清時期科技落后于世界,也絕非偶然。通過師生互動、交流,學生知道,從社會制度、經濟形態、經濟政策、對外關系、文化政策上得到答案。而這一時期,西歐國家已邁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道,中西方發展的差異一目了然。知識是思維的基礎,結構化的歷史知識能反映歷史間的有機聯系,能為思維活動的深入開展創造必要條件,因此,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搭建知識框架。
三、創建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現行的高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挑戰,擺脫盲從,這是高考注重歷史思維能力考查的重要表現。質疑,是思維活躍并具有獨立性的表現,常常也是創新的開始。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不能以絕對權威自居,教師要在課堂上及時表揚學生提問的精神,婉轉、耐心地為學生作出解答。對于這道材料題,有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時就提出問題來,“為什么中國的古代科技發明對中國的影響遠遠不如西方大呢”,“為什么在唐朝時政治經濟對外關系等方面的繁榮昌盛會對科技產生影響呢”,“近代的科技的落后對我們今天有沒有影響”,本人在旁邊傾聽他們的討論,首先鼓勵并肯定他們提出的問題,然后對他們的討論的結果加以指引,讓他們不帶著任何困惑,賦予學生自由的思想,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養成質疑的習慣,最終實現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篇4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性新思維的起步器。在歷史教學中,對于一些插圖,要多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去觀察,讓學生透過重重迷霧“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質。這樣學生就會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問題的“創造者”。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如在講“張衡和地動儀”這一目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地動儀的表狀、結構,使學生從觀察中認識到地動儀的科學性、先進性。
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只有對現有的資料的觀點、結論善于懷疑,才能有創新。創造良好的問題意識環境,讓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見解。學生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能否表露和發展,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氣氛,應充分愛護、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積極思維。同時,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在探究時那種“違反常識”的提問,在爭辯中某些與眾不同的見解,考慮問題時“標新立異”的構思,以及別出心裁的想法,即使只有一點點新意,也應充分肯定。對其合理的、有價值的一面,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擴大思維中的閃光因素。學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于提出問題,發現矛盾,為解決矛盾尋找突破口,探索的過程也往往是思維創新的過程。如:我們從樸素的階級感情和民族感情出發,對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這種侵略行徑深惡痛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是從正面角度去考慮的,它往往使學生認為“中國在后,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到了破壞,人民受到了奴役,這是一種倒退”。為此,教師可提出質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代替封建社會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評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問題提出,學生必然會去思考,于是,他們的潛在意識也就被挖掘出來了。
三、讓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主導地位
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應先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當發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為質的時候,發散就變成了創新。中學歷史教材特別是新編的歷史教材引入了一些史學界的爭議,這有助于學生了解史學研究動態,拓寬思路,開展獨立思考,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分析這些不同觀點形成的原因,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多方位地評價歷史事件,多法解答歷史現象,多重思考歷史規律,多層認識歷史結論。如教材中關于哥倫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評價,可以列舉史學界的不同觀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作不同評價,鼓勵學生評價歷史事件多換一換角度,多一些發散思維,力圖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提出新觀點、新看法。
又如在講到對華盛頓會議的評價時,歷史教師可先分析教科書上的評價:華盛頓會議對中國來說是一次失敗的會議。中國的多項要求遭到拒絕。這次會議以共同宰割中國為結束。然后列舉近年來關于對華盛頓會議評價的一種與教科書上的評價相對立的新觀點: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取得了外交勝利。中國自1840年與西方列強打交道以來,這是第一次沒有喪失更多的民族權利,而爭回了某些東西。山東權利的歸還雖然帶有附加條件,但已沒有像日本當初提出的那么苛刻。
為什么對華盛頓會議的評價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歷史教師應該同學生共同分析原因,得出結論:這種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觀察歷史問題的角度不同而產生的。傳統的評價著眼于把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所取得的結果同最初參加華盛頓會議的愿望作比較,而第二種評價則著眼于把華盛頓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取得的成績同中國近代史上其它的外交活動進行比較。
四、打開學生想象的翅膀
篇5
【關鍵詞】知識行為能力轉化培養
科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每個單元都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加以整合。教學目標,不再是把"知識目標"排在首位,而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良好品德的養成需要認知、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發展。教科書突破以往偏重知識傳播的局限性,在每個單元中都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知、情、行各方面在發展中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現在的《思想品德》,無論以理論知識為切入點、還是以生活事件為切入點,都強調不回避學生的真實感受,設法通過參與、認知、體驗的活動方式,使思想品德的理性、思維認知的情感,審美情操的意趣讓學生真正感悟。盡可能使活動自然、貼切。活動過程承載著學生的情感變化與認知調整,學生在與自己有意義的"關聯"活動中實現道德的成長。
教科書中廣泛采用體驗、討論、閱讀、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方式為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培養道德情感養成相應的行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然而,雖然教材編寫很好,也在提倡素質教育;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每周思想品德課只有兩課時。因此一方面要分數、一方面時間又少,實際教學中仍然是很側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
現把我在教學中如何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識轉化為行為、能力的培養做了一些嘗試,例舉出來與同仁共勉。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新的起點",教材主要是引導學生剛入初中,如何認識新學校、新同學;如何學習制訂新目標、樹立新理想。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制訂初中的目標、理想;并且要求學生每學期的開學、期中都要為期中、期末制訂半期目標、期末目標;期中、期末考試前還要制訂詳細的自主復習計劃。這樣做原因是:初中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這樣做好處有:一是減少了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二是讓學生明白:明確目標、樹立理想,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目標和理想的實現必須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從現在開始,學會制訂學習目標,學會自主制訂學習計劃,才能按照預定的目標,起航,駛向理想的彼岸。自己逐漸長大,在人生中也需要制訂人生目標、人生理想,以免一生昏昏噩噩,毫無目標與方向。
七年級上冊:"習慣造就成功"一課。知識要點是:執行學習計劃比制訂計劃更重要,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體現為:"一心向學的習慣;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愛思考;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合理科學的安排時間。"這段知識點不僅要求學生要記住,更重要的是把要這些良好的習慣轉化為學生的行為。針對這段知識點很好利用課堂、班主任的力量以及與科任教師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行為、習慣、能力。具體是:首先要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計劃,為目標而努力學習,從而盡量一心向學、專心致志的學習;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制訂詳細的學習計劃,養成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其次,鼓勵學生課堂積極提問、下課勤學好問,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第三,尤其與語文教師配合,要求多讀有益的課外書,每天寫讀書筆記,每周語文科代表協助檢查。這樣,慢慢的潛移默化的逐步把這些知識就轉化為行為、能力。因為良好習慣對中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
八年級上冊"走近父母"。能力目標:培養同父母平等溝通的能力,克服"逆反"心理,進一步形成自我調試、自我控制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最偉大的愛,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樹立與父母平等溝通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課前布置同學們做一個家庭作業:必須親自做一道菜。要求:記錄從市場購買一直到餐桌的詳細過程,自己的體會感受,也要求家長寫出對菜味做出評價和感受。目的是:讓學生以一件父母每天做的一件小事體會做菜的難處與快樂,進一步體會父母的辛勞。課堂中以做菜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講述家庭中與父母相處的趣事、煩惱、沖突。引導同學們從知識上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聽從父母的正確教誨,認真學習,踏實做人;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親近、關心、幫助父母,同父母保持親密融洽的關系,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努力減輕父母的負擔;贍養父母,包括物質上的贍養和精神上的關心。課后,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做一件家務事;父母的生日、三八節,必須對父母問候或自制的小禮物,家長記錄在家校聯系本上,便于老師檢查;每學期還對做得很好的同學給予獎勵或鼓勵。
另外還建議家長每天與孩子聊天交流,學生每天把學校的見聞與父母交流,父母與孩子在交流中指導孩子、建議孩子應該怎么做,怎么做會更好,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打罵;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在校的觀察力、又培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在交流中增進感情、融洽關系;也便于家長了解孩子在校表現、交往能力;從交流、交往中了解孩子的思想、是側重學習、還是側重玩樂;在交流中也讓孩子了解父母、尊重父母;在交流中彼此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加強溝通,不僅有利于消除矛盾和沖突,減少、克服"逆反"心理,而且能促進雙方相互理解、相互體諒、和諧相處,享受家庭的溫暖。
篇6
關鍵詞:數學思維;思維的形成過程;思維的發展過程;發展創新性思維;存在的誤區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要學生善于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創設探究情境,激活數學思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因此,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其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教師如何才能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設探究情境,巧妙地把數學學習內容轉換成一連串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在新知內容與學習原有認知結構之間創造沖突,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要獲取新知的積極情感,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教學“圓柱體體積”時,教師用圓柱鐵桶盛滿水,讓學生求出里邊的水的體積。學生一時找不到答案,有的試探著提出“把鐵桶的水倒入長方體水箱中,量出長方體水箱的長、寬、高計算”;有的提出把圓柱鐵桶浸入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的水中,計算升高的那個長方體的水的體積就約等于鐵桶所盛水體積。這時教師提問“若是求圓柱體的大蓄水池,能行嗎?”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學生感到必須找出一個計算加圓柱體體積的方法或公式,于是誘發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思維活動中來。情境在數學教學中有其特定的功能,它可以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形成積極思維的心理態勢,對數學的本質產生一種新的領悟。可見,創設探究情境,激活學生思維,是對其進行思維訓練的重要環節。
二、在概念學習中,體驗思維的形成過程
數學知識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所組成,在小學數學中的一些性質、法則、公式等都是由各種概念的聯系產生的。可以說數學概念實際就是數學知識的基石。概念的引入,理解、運用、鞏固、應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概念,他們才有可能自覺地掌握數學規律,正確地進行判斷和推理、正確地進行各種計算,解決各種數學問題。
三、在例題學習中,體驗思維的發展過程
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應該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認識規律向前推進。小學生的獨立性很差,他們不善于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的波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問題的提出與解決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眼看百遍,不如手過一遍”。例如:在學習抽象的幾何初步知識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我盡量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引導他們參與一些實踐活動。再引導學生抽象出幾何形體的性質及計算公式。如在學習圓面積一課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重點理解:書上三幅圖各表示什么意思?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然后組織學生按書上的操作順序自己動手操作,同時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①由圓形轉化成什么樣的圖形?變形之后面積有無變化?②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什么?寬相當于圓的什么?③你能不能總結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總結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S=πr2。這樣通過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促進他們去抽象概括和總結,使他們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四、在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創新性思維
學生理解了知識,就整個教學過程來說,并沒有完結,還需要引導他們靈活地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在運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運用中發展他們的思維。數學中的計算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因此,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對計算產生興趣,同時在計算中培養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和思維,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除了教材本身提供的條件以外,和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方法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精心設計思考題,加強思維訓練,不斷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
篇7
一、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1 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
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時,重視思維過程是進行教學的關鍵,其教學方法在于讓學生顯示其思維過程。例如:“一對夫婦色覺正常,但他們的父母雙方都是色盲患者,問他們所生兒子中患色盲的機率是多少?”提問:“大家是怎樣想的?”然后利用多媒體來一步步呈現,無論學生的思維是否正確,顯示出來以后都是很好地重視思維過程的資源。這樣的教學,所有的學生都能自省自查自己的思維過程,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與講解的思維過程加以比較,從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2 利用多媒體強化思維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思維訓練途徑,以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廣闊性之目的。
(1)進行統攝思維訓練
運用已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利用多媒體對一章或幾章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生成塊,生成系統。
(2)求異思維訓練
利用求異思維的特性,從給定的信息出發,讓新知識進行輻射,產生系統知識。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部分錯誤的分析材料,從而訓練學生挑毛病的能力,以及從貌似荒謬怪誕的觀點中找出合理因素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3)鼓勵多思,發展學生直覺思維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做出直覺思維的示范,如大膽假設、猜想,在課件上展現出大大的猜想符號,然后一步步現場驗證猜想,讓學生感到直覺思維的重要性,并模仿這種方法。其次,要盡可能多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如在生物練習中的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變等類型,可以變學生的定勢思維為多向思維,拓寬學生思路,既可以幫助學生認清概念和規律的特點,又使學生建立起以不變應萬變的信心,并在思考問題的方法上對學生有所啟迪。
(4)鼓勵創新,提倡學生的反省思維
反省思維的實質是批判性思維。如果學生習慣于批判性,反復地深入思考問題,那么他們的思路就會開闊、靈活,見解就更深刻、新穎。學生的創新思維實際上并不是教師教的,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思考感悟出來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有意識地提點學生這方面的思維,例如,利用課件反觀思維過程是否有漏洞等。
二、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生物問題的基本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生物學創新思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指導學生對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進行討論、辨析甚至改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就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設置相應的實驗,親自動手去做,引導學生分析每一種方法產生的探索結果,并可以利用攝像設備錄下學生們的創新性實驗,并拿到課堂上用多媒體放映,和全班同學一起來學習評價,評出設置最佳者,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還可以把某些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使之達到不同層次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目標。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探索性實驗的基本環節,并錄下學生對基本實驗儀器的選取與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數據的處理、實驗結論的得出等一系列環節中,放映時讓全體同學來評價其中正確和錯誤的基本實驗操作,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在相對獨立的實驗活動中體會創新的艱辛與愉悅,對知識的獲取往往更有效。
三、課外科技活動中和興趣小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外科技活動是中學科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廣泛,趣味性強,深受中學生歡迎。高中生物學教材中的“歷史長河…‘放眼社會”“知識海洋…邊做邊學…課題研究”等欄目,需要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外完成。設置這些欄目,開闊了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在培養創新思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開展生物學課外科技活動,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實驗中去實踐、動手和思維,這不僅能使他們的學習興趣、情感、意志得到培養和發展,還能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展思維能力。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提出的問題,由于不受課堂教學時間的約束,所提的問題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這說明生物課外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彌補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在課外科技活動中和興趣小組活動中,可以建議有條件的學生錄下自己在課外科技活動中的點滴發現或實驗創新等與大家分享,分享的過程亦是互相學習、啟發思維、培養能力的過程。
四、結束語
高中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新智力的開發,首先,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形象思維的訓練,充分挖掘學生大腦的潛能,以提高大腦的總能力。其次,還要注意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圍繞問題的提出、解決及問題的延伸和評價開展“學生同伴交往互動”的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另外,還要注意將游離在正規的科學課程之外的科技活動融入課堂,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應用知識的水平。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是應時刻有創新意識,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做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工作。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通用技術課程;技術素養;邏輯思維
《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明確提出:“(一)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二)高中學生正處于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新的水平。在學習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創新、善于創造的精神和勇氣,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一、 邏輯基礎
“邏輯”,或稱為“理則”。最初的意思有詞語、思想、概念、論點、推理之意。1902年嚴復譯《穆勒名學》,將其意譯為“名學”,音譯為“邏輯”;日語則譯為“論理學”。在現代漢語詞典里,邏輯的涵義是思維的規律或客觀的規律性,邏輯學被定義為研究思維形式和規律的科學”。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
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設計是一項非常嚴謹的技術規劃活動,但由于目前通用技術領域幾乎所有的同行自身缺乏設計經歷,沒有實際設計經驗,也不具備一定技術素養,這些人存在一個錯誤認識,認為設計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學生即使沒有實際的經驗,也會設計。這種把設計看得太簡單的思想,是一種輕浮的技術思想,即不利學生嚴謹設計思想的形成,便有可能他們在今后的生產生活中造成極大禍害”。
從目前的學生作品來看,輕浮的設計是很簡單,設計新穎、方便攜帶的小板凳、設計外形美觀的臺燈、設計利用課桌剩余空間的小書架,學生都會。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因為學生缺少實際的制作經驗,設計僅僅是方案草圖漂亮、有想法而已,而且,草圖里摻雜了大量的文字說明,而文字說明則是東打一槍西換一炮,文字組織大都是沒有理性、沒有嚴謹的邏輯性,是想當然的一種說明。那這種設計方案,要么制作不出來,要么制作出來的產品與其設計方案相去甚遠,面目全非,從而使高中學生的設計作品淪為小學生的勞技作品。這也是目前網上看到的都是一些勞技作品的原因。所以,通用技術課程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設計的復雜性與嚴謹的邏輯性,小到標準件螺絲釘的連接,大到整體方案的構思,都要進行嚴謹的邏輯推理,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樣才能設計制作出好的設計作品,而不是勞技作品。
三、學生如何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1.參與辯論
墨子有言:“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明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通過辯論,能夠格物致知、探求真理,可以鍛煉思維的完整性、準確性、清晰性和敏捷性。法國作家福樓拜曾精辟地指出:“思想準確是表達準確的先決條件。”思路清晰、有層次,才能用有條不紊的文字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觀點。
2.熟能生巧
就邏輯而言,有使用技巧問題。何來?熟能生巧。三視圖畫得多了,方法應用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會熟練了,然后從中可以歸納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學數學的可知,解題解多了,你就知道必然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應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這可以叫數學哲學。
3.通用實踐活動、通過項目載體的實施
例如“簡單三棒孔明鎖制作”。孔明鎖是中國傳統的智力玩具,結構巧妙,易拆難裝,作為通用技術學生實踐的一個載體,三棒孔明鎖的制作對榫卯的加工精度要求較高,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學習態度。其制作過程分為劃線、鋸割、劃線、鑿切、修平、安裝調試等一系列相關的流程,且每個工序的要求各有不同,但又互相聯系,環環相扣。
通過這些項目的制作,學生們才體會到,制作過程的復雜與嚴格的尺寸要求,遠不是當初設計時想得那么簡單,遠不是當初畫設計草圖時那種想當然的心態,要想制作出較好的三棒孔明鎖,就要考慮制作的流程和制作的精度,要考慮工具、材料、劃線、鋸割、鑿切、修平等等,這些內容在理論層面上可能會掌握,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卻是另一回事了,知易行難!而通過制作可以形成一種技術上的邏輯思維,并將其推理、物化到其它項目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形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學習工作態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維基百科.
篇9
1我國化學教育教學的現狀
1.1課堂教學的內容安排較多
現階段,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安排的教學內容繁多,教學工作沒有時間完成。經過實際研究表明,產生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對于化學課程教學沒有充分的引起重視,學校的管理者認為,化學學科在高考中的占比比較低,因此忽略了化學學科的教學工作,所以對化學科目的教學時間設置的比較少,使得化學教學內容安排太過緊促,學生不能進行全面深入學習,影響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
1.2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
因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有很長的發展時期,因此教育者們深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實際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們大多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但是當前新教育改革不斷發展,一些學校開始轉變教學模式,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然而對于那些比較貧窮落后的地區,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課堂依然是教師為中心,教師一味的主動教,學生一味的被動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在這種課堂上,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也就達不到實質的效果,無法讓學生深入學習,使得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1.3教師與教師之間沒有有效的合作交流
在新教育改革發展的條件下,要求教師在對待與其他教師的關系要注重合作交流,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可以互相的改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相互取長補短,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課堂教學。但是,在化學教學工作的實踐中,化學學科的教師與教師之間是沒有有效的合作交流的,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發展受到局限,無法發現教學工作中的問題,沒有辦法進行改進,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化學課堂教學工作進展。
1.4化學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之間沒有結合
通過實際的研究發現,在目前的教學工作中,受到傳統的教學思想的影響,化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是單一的講授化學理論知識,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使得化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產生脫節,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局限性,使得學生不能全面的掌握化學知識,缺乏一定的理解,因此使得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受到局限。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2.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順應新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自主學習是要求學生在觀察、思考、記憶的前提下,進行獨立自覺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獨立進行思考。學習通過自主學習,使得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有效的發揮,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保障。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3]:2.1.1給學生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空間化學是一門具有社會性的學科。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化學教材也在不斷進行創新,為了順應新教育發展的需要,化學教材中出現了一些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夠啟發自己的化學創新思維,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積極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自主的把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拓展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2.1.2更新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創新能力的練習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變成了機械的學習機器,然而教師一味的生搬硬套的給學生講解知識,使得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局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喪失。新教育改革要求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指導,鼓勵的作用,要幫助學生積極思考,啟發思維,打開思想的大門,擺脫傳統教育思想的局限,大膽發揮想象,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能夠自覺的進行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之處,讓學生學會學習。
2.2創設科學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化學的新課程改革目標中明確規定,在實際的化學課堂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體驗化學物質的變化和形成過程,深層次探究化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融入到化學知識之中。教師要在講授現有化學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做進一步的拓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快樂化學課堂,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進行探究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自熱小火鍋進行自熱包的發熱原理實驗。由于大多數學生比較喜歡吃自熱小火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自熱火鍋實驗,首先將火鍋的食材放到最上層的盒子里,加入冷水,其次在下層的盒子里放入加熱包加冷水,把上層盒子放上去蓋上蓋子,這時發熱包就能反應發熱,過二十分鐘加熱完成后,用溫度計測量發熱包的溫度,高達1500C以上。然后給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發熱包能夠發熱,暖寶寶是否也采用了相同的發熱原理。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最終得發熱包是應用原電池的反應原理,發熱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鋁粉,這時教師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學生動手制作發熱包,可以去少量的原材料在試管中進行實驗,要采取合適的比例,測量溫度情況,一定要確保安全,控制化學物質的使用劑量。通過學生小組探究和動手實驗操作,給學生提供了發散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能夠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
2.3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師進行提問,學生進行回答。在新教育模式下,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探尋,用發現的眼光去探索問題。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教學,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能積極探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教師為學生合理設置問題障礙,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獨立思考找尋解決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自己多學的知識基礎上,結合實際生活,積極的去探尋方法。例如:教師可以與其他教師合作,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可以去農村、工廠和商超等地進行實際的調查,找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發現化學問題,然后動手進行化學實驗操作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這樣的過程幫助學生積極的去探索問題,根據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獨立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力,使得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能力得到提升,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為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提供力量支持。
2.4訓練學生啟發化學思維
在課堂實踐中,主要是對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認識的過程。化學的知識理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生硬的傳授理論知識,需要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加清晰明確的理解化學理論。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實驗操作,加上自己的獨立探索,啟發思維,親身體驗化學知識的魅力。例如:在對硫和氮的氧化物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實驗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質,讓學生作硫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實驗,通過學生自主的操作看到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的淡藍色火焰,進行獨立的思考得出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的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大于空氣,比較容易液化,比較容易溶于水。通過學生的自己動手操作,使得學生的思維呈放射狀發展,讓學生從一般現象中發現規律,總結規律[4]。3結語綜上所述,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實驗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化學原理,讓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好奇心,使得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和鍛煉,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呂飛.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7(87):182.
[2]王成強.淺談高中化學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J].東西南北:教育,2017(18):196.
[3]楊國林,徐國鴻,宋慧萍.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4(27):194.
篇10
關鍵詞:思維培養 物理 素質
一、滲透美育――培養思維的審美力
物理學體現科學美的多種特征,物理世界是形式美與科學美的統一。因此物理教育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即物理教育具有特殊的美育的功能,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感觸,與學生智慧的碰撞,讓師生都收獲欣喜,也體現了物理思維之美.所以,物理課堂教學應始終滲透美育。物理學的知識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符號,然而當這些知識運用于生活和科學,或使“信息高速公路”通入家庭,或使航天飛機直上太空,它就不再只是一些抽 象的概念、公式和符號,而是一種愉悅和力量,這就是物理的內在美。
二、探索發現――培養 思維的探究力
美國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探索與發現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固有性質,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體性、探索性時,更強調“學習不是對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累加,而是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種作用中,包含著學習者對知識客體的選擇、甄別、批判和創造”,即學習的發現性。使學生學會發現,學會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創設喚起學生積極性的學習情境,如果能在學習中創設學生能自然提出問題的學習情境,學生就會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去解釋事物現象,并努力去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的認識程度,創設自由討論的氣氛,設置聽取學生意見的場合,引導學生參考別人的看法來補充或修改自己的看法。
三、適時建模,培養思維的遷移力
遷移力,是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的重要標志。這種能力有賴于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各種形式的建模來培養。
物理問題千變萬化,物理方法多種多樣,但再復雜再紛繁也有它的內在規律。抓住主要矛盾,略去次要因素,就可建立起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可以是概念模型,如質點、點電荷、理想氣體;可以是過程模型如子彈打木塊、簡諧振動;也可以是解決物理問題的一般方法模型。物理模型是活的,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建立模型。 物理模型又是相對固定的,是具有共同特點一類問題的典范。建立了物理模型,可以刪繁就簡,從紛繁的物理問題中抓住要害。掌握了物理模型,
四、點撥思想,培養思維的概括力
學科的基本思想是學科知識的靈魂,是處理問題的基本觀點,是對學科內容的理性認識。其集中表現為思維的抽象概括力,如物理思想在未被感知時是空洞的,因此也是很難感知的,但一旦領悟后,就具有解題的強大威力,而且能長期作用于人的思維,并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
五、鼓勵猜想,培養思維的直覺力
直覺力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這種能力的發展有賴于猜想意識的不斷作用。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猜想的機會,應盡可能多地創設寬松熱烈的研討環境,啟發學生在學習中猜測與存疑,使思想相撞、溝通,從而相互激勵、彼此促進。要對學生的大膽猜想給予充分肯定。對合理成分及時給予鼓勵愛護。扶植學生的自發直覺性思維,以免挫傷學生直覺思維的積極性和悟性。
六、引奇激趣,培養思維的主動性
思維的主動性表現在人們對事物或現象的注意力,并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欲。 勤于思考,積極主動地尋找和發現問題是思維品質形成的基本前提。最能激活人的思維活動的莫過于奇特的事物或現象。好奇、興趣是激發學生主動思維的催化劑,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教師在課堂上要依照知識的科學性和趣味性,經常設計一些適合的、較為奇特的實驗進行演示,并設置疑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他們的 好奇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從而培養其思維的主動性。
七、多向誘導,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物理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在物理思維活動的過程中,能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問題,善于應用不同的知識,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特別對教材重難點的教學,誘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探討,多方式表述,形成廣闊的思維空間,提供靈活的思路選擇余地。思維的靈活性表現在人們發散思維活躍,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重點進行分析研究,善于超越一般模式,積極地進行各種猜想與聯系,調動各種知識與方法,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在物理教學中,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靈活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出一些 與常規看法相悖的實驗問題,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興奮潮,誘導學生分析、探索其中的規律。
八、倡導質疑,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物理學的重大發現多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維基礎之上的。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是思想的獨立性和敢于質疑的精神,質疑的依據是客觀事實和科學理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著 知識的增加、學習的深入和知識結構的完善,逐漸表現出不滿足于教師和課本對物理世界的描述和解釋,開始獨立地提出質疑,發表不同的看法。這是批判性思維的 良好表現,尤為值得珍惜。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首先是要鼓勵學生的這種精神,激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盡管學生的某些質疑或看法可能是錯誤的,都應給予鼓勵。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并結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運用一些基本的物理思維方法。教學中可通過以下途徑滲透批判性思維品質的 培養。引入帶有爭議性的問題。帶著質疑的態度去發現問題。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回答和解題中發現各種典型的、隱蔽的錯誤,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質疑、論證、剖析。在習題課教學中,還可以充分展開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針對一個問題提出新的變式,并引導學生質疑這一變式的真實性和可能性。要鼓勵學生敢于反叛傳統,挑戰權威;敢于質疑書本,標新立異;敢于超越常規,推陳出新;敢于想象猜測,大膽設想;不迷信拘泥,不滿足于獲得現成的答案和結果,
九、設置陷阱,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巧設陷阱,讓學生暫時受挫折,便可以使他們的思維處于“憤”、“悱”狀態,進而促使其思維活躍起來,老師精選典型例子,通過正 與誤、繁與簡的比較,讓他們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培養.在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物理思維品質不夠好的問題,筆者進行努力探究,我感到, 巧設陷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一、設置陷阱,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有些學生平時解題不注意審題,考慮問題膚淺,不善于挖掘題目的隱含條件. 學生產生這類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思維的深刻性欠缺.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有目的地巧設陷阱,引導學生對陷阱題深挖細究,追本溯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 應用一定會深刻.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深刻性大有好處.
十、提供挫折,培養思維的堅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