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的措施簡短范文

時間:2023-10-30 17:3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震減災的措施簡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防震減災的措施簡短

篇1

關鍵詞:假新聞;網絡;傳播

中圖分類號:TN7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從人類開始從事新聞傳播活動起,假新聞便如影隨形。時至今日,隨著人們對信息需求的增加、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假新聞更是源源不絕,網絡也成了假新聞的重災區。

1 假新聞的產生條件

1.1 新聞主體重要或受關注程度高

綜觀近年來出現的假新聞,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凡是有一定影響的假新聞,其主體都是時下熱點。就像宋丹丹的小品中說的那樣“沒有緋聞的名人算不得名人”,越是重要、受人關注的人和事,越是假新聞的多發地。

2011年,位列百度新聞熱搜榜十大假新聞之首的“年終獎計稅方式調整”,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并《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7號公告》,不僅根據修訂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對稅率表作了修改,還對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稅方法進行修訂,以避免“年終獎越多、稅后所得越少”、“多發1元,個稅多繳2萬”的問題出現,新規將在2011年9月1日實施。

網友造假“47號文件”,各大媒體先后報道此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稅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反之我們設想,一件不受人關注、發生了也無關大眾痛癢的事情,即使被人造假也不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各大新聞版面上、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件事能成為真正的新聞不易,能成為騙到受眾的假新聞就更不易了。看來,要想成為假新聞,先得是新聞,要具備一定的“價值”。

同理,我們可以看到,“新疆籍艾滋病人通過滴血食物傳播病毒”、“史上最毒后媽”,這些假新聞無一不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對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有重大影響的;而“廣電總局限港臺藝人參與內地電視節目”、“李娜懷孕”這些假新聞的出現也適逢其新聞事件、人物頻繁地被媒體提及。

1.2 者出于利益或非利益的目的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人的作用。在新聞傳播領域,受傳者主觀方面的影響,這一作用更加明顯。

網絡時代,新聞的傳播者不僅僅局限于專業媒體人,網絡為每一個人提供了平等的發言機會,只要身邊有新聞、手中有傳播工具,人人都是記者。所以這里的新聞者既包括專業新聞工作者,也包括其他非專業人士。

1.2.1 專業新聞工作者——競爭壓力下名利的驅動

對于那些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來說,網絡的迅速發展一方面給他們帶來了廣泛的信息源,為他們的報道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給他們施加了壓力。

網絡時代,新聞的時效性變得越發脆弱,大多數新聞都最先在互聯網上。事件的當事人或目擊者利用手機、相機、攝像機記錄片段或整個過程,然后通過微博或其他網絡平臺傳播信息。相對于傳統媒體的策劃——采訪——編輯——審查——發行等細致復雜的過程,新聞的速度大大提升,幾乎每天都在“現場直播”,每時每刻都在跟進報道,首發新聞的沖擊力在傳統媒體上逐漸弱化。

此外,在這個生活節奏加快、信息爆滿的時代,受眾更加需要的是簡潔的新聞。這一點從微博的迅速發展也可以看出來,信息傳播者通過簡短的語言(140字以內)講明事件的大致情況,使受眾形成初步印象。如果想了解具體細節便可繼續關注,如果時間精力有限,知道事件的梗概便也夠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將視線轉向網絡、轉向新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逐漸受到冷落。

在這種不利的環境中,傳統媒體以及專業新聞工作者不僅得繼續前行,而且得時刻與網絡競爭,以保證自身地位、名利。可是每天的新聞畢竟有限,搶不到怎么辦?報道了不受人關注怎么辦?矛盾之下,假新聞便應運而生了。

2007年7月8日晚,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的《透明度》節目播出了《紙做的包子》專題,揭發北京市紙餡包子,一度引起市民恐慌。隨后,北京市公安部門組成專案組深入查案。然而7月16日公布的調查結果竟是,《透明度》欄目組臨時人員訾北佳,化名為“胡月”,用欺騙手段讓做早點生意的衛全峰等4人按其要求制作紙餡包子。然后,他又用自己的家用數碼攝像機拍攝了制作過程,最后獲得播出。事件查明后,訾北佳被刑事拘留,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進行了公開道歉。

上述案例中,訾北佳為了出名犧牲了新聞的生命——真實。

1.2.2非專業新聞傳播者——心理上的滿足,非名利的目的

相對于職業新聞人而言的是網絡上制造假新聞的非專業新聞傳播者。一般來說,他們假新聞并非出于經濟目的,而是嘩眾取寵,或僅僅是想開個玩笑。

2008年5月31日,陳某在網絡上搜集到廣西近期有地震的信息后,即通過互聯網登錄廣西防震減災網()查看相關信息。當陳某發現該網站的網頁存在明顯的設計漏洞,便在江蘇省太倉市阿凡提科技公司內使用自己的一臺清華同方筆記本電腦通過互聯網,運用nbsi3和13vip.asp等軟件獲取了廣西防震減災網系統控制權后,刪除了原管理員權限(admin),建立了一個新的管理權限(123321)。然后通過該權限將網頁原橫幅廣告圖片“四川汶川強烈地震——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篡改為“廣西近期將發生9級以上重大地震,請市民盡早做好準備”,并將該網站首頁左側的“為您服務”欄目中的“滾動信息”全部篡改為“專家預測廣西有可能在近期將發生9級以上重大地震災情” [2]。后經查證,陳某只有初中文化,制造這條假新聞僅是為了炫耀他技術的高超。

還有一些人,純粹是為了消遣娛樂而制造假新聞。2012年3D版《泰坦尼克號》上映后,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條假新聞:“觀眾和媒體質疑《泰坦尼克號》中Rose裸身讓Jack作畫的情節1998年在大陸上映時沒有被刪除、2012年上映時卻被刪除。近日廣電總局終于對此給出了解釋:‘考慮到3D電影的特殊性,我們擔心播放此片段時觀眾會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觀眾的頭,造成糾紛。出于建設精神文明社會的考慮,我們決定刪除此片段。’”這條假新聞來源于一個叫“豆瓣逗你妹”的網友,他后來在自己的博客中做出了解釋。稱自己作為《泰坦尼克號》的影迷,深知被刪掉的戲份對于整個故事的重要性,而且相對于1998年電影上映時的一刀未剪,他更加不理解審查部門的這一舉措,所以就站在廣電總局的角度上,按自己的想象編造出這樣一個段子。

由此可見,網友在互聯網上假新聞,并非出于名利目的,僅僅是娛樂消遣或是為了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身處現實社會中的人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壓力、不滿,當內心的情緒得不到合理釋放時,便會轉至另一個方向。網絡兼具虛擬性和與現實的相關性,這就方便了人們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因素運用到虛擬環境中,借助網絡發泄不滿或制造娛樂。諸如此類,我們便知道為何會有“金庸去世”、“李娜懷孕”等假新聞了。

2 網絡假新聞的傳播與接受

假新聞之所以能在當今產生重大影響,關鍵在于網絡的作用。網絡自身的特點為假新聞的傳播插上了翅膀;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寬松的環境更是讓假新聞“自由飛翔”;加之不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較低的受眾辨別能力,假新聞突破了最后的防御,在一次次的傳播與接受中變得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