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禮儀的核心范文
時間:2023-10-27 17:31: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交往禮儀的核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提升人際交往知識技能的優勢
(一)《醫學心理學》的課程特點
《醫學心理學》的課程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已經成為醫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運用醫學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心理學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點,依據醫學心理學提出的心身統一、社會影響、認知評價、主動調節、情緒作用、個性特征等基本觀點,在幫助醫學生掌握醫學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醫學生應用心理知識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為他人提供心理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展。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結合醫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做好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工作,操作性強,受益面廣。
(二)《醫學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研究范圍廣
《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它研究心理變量與健康或疾病變量之間的關系,研究解決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醫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它涉及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探索與豐富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預防與保健、咨詢等更全面、更有效的方式、途徑與機制,提高醫療水平,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經過學習,醫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各種方法應用到自我心理調節與實踐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二、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醫學生適應能力不強
醫學生從學校畢業邁入社會,學習、工作、社會、生活的環境都發生巨大變化,他們從心理上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適應、調整。但是工作和社會環境的快節奏步伐,要求醫學生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部分學生在學校、家庭中養成的依賴性,致使他們產生適應不良的現象,尤其是在醫患關系上,一些學生與病人交往溝通能力不足,處于被動地位,治療效果不佳,遭到病人投訴。
(二)社會認知能力不完善
社會認知的過程,是依據認知者過去的經驗及對有關線索的分析而進行的,必須依賴認知者的思維活動,包括某種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類與歸納。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醫學生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評價時,往往根據自身的認知來認識他人的心理狀態,即所謂的以己度人,對社會的認知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用自己的意志去想、去做事情時,在人際適應之中就會出現一些偏見,影響了他們對社會認知的準確性,阻滯他們與同事、病人的溝通。
(三)情緒情感負面影響
在人際交往中,情緒與情感起著十分的作用,他們是人際交往的手段,通過言語、表情動作的渠道互相傳遞交際的信息,達到互相了解、彼此共鳴的目的。積極的情緒情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消極的情緒情感則會阻礙人與人之間的良好交往關系。在現實生活中,若醫學生不能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情感,消極的情緒情感能導致人際交往障礙,如自卑、嫉妒、冷漠、憤怒、恐懼等,進一步加深負性情緒情感,便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四)社會、教育體制造成能力培養的欠缺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專業課程,忙于各種考試和職業技能培訓,對于集體意識的培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缺乏積極主動性。許多醫學生學習成績雖然很優秀,但與人交往相處能力不足,遇到挫折和壓力時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不能自我調節,同時在遇到學習或生活困難時無法得到來自朋友的支持,這樣使得他們陷入自我保護、自我封閉的狀態,對人際交往喪失信心,形成高分低能的現象。
三、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融入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結合調查結果設計針對性授課方案
要在課程中融入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首先必須了解醫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狀況和存在的心理問題,因此,在課程教學前可以先對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設計有針對性的授課方案,即在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重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著重講授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內容。
(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
1.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醫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社會認知是個人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和意志作出推測和判斷的過程。它是個體行為的基礎,個體的社會行為是社會認知過程中作出各種裁決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對于醫學生社會認知的準確性引導,減少產生寂寞、壓抑、焦慮、生理疾病等消極面體驗,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
2.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醫學生情緒情感調控能力。情緒情感是人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認識活動受情緒情感的影響,積極的情緒情感推動人們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消極的情緒情感阻礙人們的活動,消蝕人們的活力,甚至引起錯誤的行為。因此,善于調控情緒情感被認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醫學生認識情緒情感的本質、表現和對人的活動的影響,學會分析自己的情緒狀況,學會調控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實際生活中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3.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醫學生的意志能力。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標,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醫學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總有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對他們進行耐挫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意志的特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如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的表現,樹立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同時要學會承受壓力,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培養自己的耐挫力。
4.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醫學生的健康人格。人格是指一個整體的精神面貌,健康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因為,人格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身健康和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明確人格是個體本質屬性的體現,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心理條件。它包含人的氣質、性格、能力,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找到自己人格特征中的優點與不足之處,依據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培養良好的人格。
5.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醫學生正是處于青年期,青年期是自我摸索、自我意識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各項生理功能日漸成熟,心理能力逐步發展,自我意識迅猛增長,成人感和獨立感、自尊心與自信越來越強,期望個人的見解能得到社會與他人的尊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些醫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社會交往甚至形成社交障礙,為此而感到苦悶、自卑,以至于影響了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學中應使學生了解青年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征,正確的認識自己、樹立奮斗目標;同時應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心理應激,了解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應激源,正確理解應激反應,采取正確有效應對策略,能自覺地、主動地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修正期望目標,學會尋求社會支持,改變認知和行為,保持心理平衡,擁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篇2
>>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信息素養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實現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啟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育意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創設 關聯主義學習理論述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教育游戲設計模型的構建 淺析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成人英語網絡學習的啟示和能力發展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合作學習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信息技術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的遠程交互式網絡空間課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電子信息課程“幕課”教學探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網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和諧師生關系的培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 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分層教學的幾點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1-08-01.
[3]Guder,C.Patrons and pedagogy:a look at the theory of connectivism[J].Public Services Quarterly,2010,6(1):36-42.
[4]Grassian,E.and Kaplowitz,J.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Theory and Practice[M].Neal Schuman,New York,NY.2009,2nd ed.:75-78.
[5]Oakleaf,M.and VanScoy,A.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digital reference:methods to facilitate student learning[J].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10,49(4):380-390.
[6]Smith,SS.Web-Based Instruction:A Guide for Libraries,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M].Chicago,IL,2010,3rd ed.:113-115.
[7]Bobish,G.Participation and pedagogy:connecting the social web to ACRL learning outcom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37(1):54-63.
[8]Kop,R.Blogs and wikis as disruptive technologies:is it time for a new pedagogy[M].The Pedagogy of Lifelong Learning,Routledge,New York,NY,2007:58-61.
[9]Luke,A.and Kapitzke,C.Literacies and libraries:archives and cybraries[J].Pedagogy,Culture,& Society,1999,7(3):467-491.
[10]Marcum,J.Rethinking information literacy[J].The Library Quarterly,2002,72(1):1-26.
[11]Couros,A.Open,connected,social: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design[J].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09,26(3);232-239.
[12]Wilkinson,L.Bridging the gaps:transliteracy as informed pedagogy,paper presented at the LOEX Annual Conference[EB/OL].http:∥/lanewilkinson/loex-2011-transliteracy,2011-08-15.
[13]Head,A.and Eisenberg,M.How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use Wikipedia for course-related research[EB/OL].http:∥uic.edu/htbin/cgiwrap/bin/ojs/index.php/fm/article/view/2830/2476,2012-08-09.
[14]Jacobs,HLM.Posing the Wikipedia problem and the praxis of problem-posing in library instruction[M].Library Juice Press,Duluth,MN,2010:98-103.
[15]Seale,M.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and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using user-generated content to incorporate critical pedagogy[M].Library Juice Press,Duluth,MN,2010:55-57.
篇3
關鍵詞:大學生 禮儀 教育 社會
禮儀規范人們的行為和道德,在社會中的人際交往中能夠進行自我約束,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建設良好的社會秩序,規范完整的社會體系。
一、大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
1、角色的認知問題
當今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認清自己學生的角色,但是與其角色相匹配的禮儀常識并不是很清楚。當今大學生能夠正視學生的禮儀重要性,接受大學開設相關禮儀方面的課程。第二大學生能夠認識到當前校園禮儀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自我修養。第三,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禮儀對他們今后的就業有很大作用。盡管上述都說明學生對禮儀能夠正視,但實際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與禮儀相悖,表現出的言談舉止出現禮儀的缺失,例如大學生存在上課遲到早退現象,違反課堂秩序,隨便說話,玩手機甚至接打手機的現象,玩游戲,吃東西,無視老師的存在,或者在儀容儀表上打扮不符合大學生規范,衣著不合體,有的學生甚至違反學校的校規校紀,行為不羈并且不在意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強調被尊重,卻不曾考慮尊重他人,在人際關系和交往中不能正確的處理和維護,這些都是表明當今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嚴重缺乏和社會公德的嚴重缺失。
2、角色的地位受限
在高校,教師一般完成授課任務的其他事項主要精力都放在教科研,而不是非常重視學生在禮儀上面的熏陶和發展,并且有的教師本身對待禮儀也不是非常重視,自身也常常不修邊幅,沒有起到示范作用,有的教師當著學生的面還大吵大叫,不遵守學校對教師的規章要求,所以在高校內沒有良好的禮儀教育的環境,有的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相處并不是非常融洽,通過教師來感染學生的作用不強。
3、禮儀互動場域缺失
從現在高校環境來看,禮儀的場域建設并不完善,對教師的禮儀培訓和修養提升缺乏教育,很多老師出身并不是在師范類院校畢業,而是通過簡單培訓就上崗,教師沒有涉及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禮儀等常識,這樣的教師在禮儀方面有所缺失。第二是開展的禮儀相關的活動不多,在很多高校中開展禮儀活動僅是流于形式而且頻率相對少,不能對當代大學生在禮儀教育中受到影響。
二、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探究
1、在新時代中禮儀與時俱進,避免功利性
禮儀的教育應該具備時代性特征,與現實環境相結合。首先,禮儀教育要結合時代的內涵,立足于傳統禮儀并且要進行與時代相符的禮儀更新,與社會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繼承并且發展,在人們交往中從理解和尊重出發,加強人們之間精神和心里的交往,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保證相處的人們身心愉悅,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再者,禮儀教會人們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對社會中相關道德和功利性的誘惑等能夠明辨,在高校中學生學習禮儀更要提相處人的本性善良,營造和諧氛圍。
2、構建合理的禮儀層次并普及知識
對禮儀的共性知識要讓大學生知道禮儀常識,作為必修課給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的熏陶,學習中外禮儀文化,做到知書達理,知行合一,德才兼備。另外,禮儀要根據學生在今后社會生活中的需要來進行針對性的職場禮儀的學習,包括日常禮儀,就業禮儀以及商務禮儀等方面,讓學生學以致用。禮儀的培養需要結合日常的養成教育,禮儀素養的提升要結合日常的大學生行為規范緊密結合,通過身邊的小事做起,將禮儀融入于日常的生活當中,根據禮儀的原則讓學生認真的把握,體會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交往原則,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真誠的相待,及時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強化自身禮儀修養,注重自身德行操守,讓大學生的行為規范更加符合社會道德的要求。
3、創建禮儀教育的環境,提升育人空間
要想創設良好的禮儀育人環境,提高禮儀教育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師的禮儀素養,以便提升教學的優化育人。學校應當對教師進行禮儀方面的培訓,強調教師的師德,規范教師在校園的言談舉止和行為素養,讓教師知行合一,通過自己的行為語言該感染學生的禮儀,通過構建禮儀環境來讓學生受到熏陶。第二,校園內的文明建設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環境,禮儀的精神文明是指在精神和教學活動的背景或者叫做精神環境的條件,校園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對禮儀在社會中的善良和和諧等因素進行提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建設新社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讓現代禮儀深入到師生的生活中和學習中。第三,將禮儀教育納入思想政治道德修養的課程體系中。思想政治道德修養課程中也應該添加豐富的禮儀教育內容,遺憾的是,目前的教材中這一內容卻被忽視,無疑造成了大學禮儀教育的斷層。通過將禮儀與道德教育密切聯系,可以幫助大學生深刻領悟禮儀的現代價值,進一步解除他們對禮儀的“惑”,將禮儀的倫理學價值與其他專業的禮儀課程相融合,擺脫簡單的說教,讓大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禮儀知識,模仿禮儀行為,養成良好禮儀素質。
三、結語
總之,結合上述提出的相關觀點和建議,大學生的禮儀素養和日常行為規范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學校要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禮儀知識的傳授,結合日常行為規范對大學生進行素質鍛煉和禮儀指導,引導和指正大學生踐行社會的禮儀,傳遞禮儀知識,形成為個人所用的規范和行為,開發學生的善良與善性,為構建和諧社會盡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白宏亮.韓國的禮儀教育對我國大學生禮儀素質教育的啟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06).
[2]王靜.對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再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5)
篇4
企業文化是指被企業員工所普遍認同并自覺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通常表現為企業的使命、愿景、價值觀、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沿襲的傳統與習慣等,核心是企業精神。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所倡導的企業精神、核心價值理念和使命、愿景等精神層面的內容,必歷經宣傳倡導、貫徹落實,才能被廣大員工所熟悉、理解、認同,并內化成堅定不移的信念,才能激發出自覺的動力。企業禮儀是企業成員在內外交往過程中,在一定價值觀指導下,所表現出來的禮節、儀式和典禮等文明交往方式和規范,為員工喜聞見,是企業文化宣傳倡導、貫徹落實的重要而頻繁的內部傳播渠道,對企業文化的落地生根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任何一家企業,在其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有意無意都會形成一些社論形式。隨著時代和企業的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的與時俱進,有必要對企業禮儀進行相應的改進與完善。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人際關系與公共關系交往也日益頻繁,禮儀在企業競爭與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如何建立必要的企業禮儀、完善文明的企業禮儀呢?筆者認為當從以下七方面入手。
一是規范企業禮貌。企業禮貌是指企業員工在職業交往活動中表現出的文明的言談、行為和儀表、儀態等。它包括口頭語言的禮貌、書面語言的禮貌、態度和行為舉止的禮貌,以及服飾、儀容、儀態等方面的文明規范要求等。如,工作業務交往中的禮貌用語,接待客服時的“微笑服務”,處理投訴時的耐心與真誠態度等。
二是提倡企業禮節。企業禮節是企業員工在內外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慣用的各種行為規范,顯示著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平。它貫穿在企業職業活動中的各個方面。如:迎送禮節、稱呼禮節、問候禮節、應答禮節、操作禮節、儀表禮節、聚會禮節、宴會禮節等等。在不同性質和行業的企業中,禮節不盡相同。提倡企業禮節,即要有行業特點,又要有企業特色。
三是講究企業儀式。企業儀式是企業禮儀活動的具體過程或程序,是企業常規的固定化的例行活動。由于企業性質和文化特征等差異,企業儀式在不同的企業中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如交際、社會儀式、工作儀式、管理儀式、表彰儀式等。
四是強化工作儀式。所謂工作儀式,即員工們常規的固定化的工作方式和程序。如:班前準備、工作交接、工作程序、工作結果檢驗等,日常工作中的上班打卡、換工作服、例行巡檢,員工見面相互問好禮節,上下替換班交接程序等等都屬不同的工作儀式。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工作儀式,同一個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工作儀式也有不同。
五是完善管理儀式。管理儀式是指企業運營中協調、決策等活動的固定化、程序化的方式。它是企業管理文化的直接反映和外在表現。不同的管理儀式傳達著企業不同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觀。如:“走動式”管理、“匯報式”管理、“抽屜式”管理等,無不反映著企業所提倡的不同的管理理念與價值觀。
六是堅持表彰儀式。表彰儀式即企業表揚和獎勵員工的特定儀式。表彰儀式的形式是可以多種多樣,既有定期的、正規隆重的,也有即時的、靈活簡便的。通過特定的表彰儀式,肯定了那些實踐企業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人物和事件,傳達了特定的企業文化信息。
篇5
關鍵詞:社交禮儀;正能量;負能量
中國歷來是禮儀之邦,尊重禮儀是中國優良傳統,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安定團結、祥和安康的重要基礎。社交禮儀是人際交往中必備的行為準則。優良而規范的社交禮儀,在建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能發揮正能量的作用。
一、社交禮儀的正能量
(1)提高自身修養。在人際交往中,禮儀往往是衡量一個人文明程度的準繩。它不僅反映著一個人的交際技巧與應變能力,而且還反映著一個人的氣質風度、閱歷見識、道德情操、精神風貌。
(2)協調人際關系。擁有禮儀,不僅可以使個體在交際活動中充滿自信,還能幫助人們規范各自的交際活動,更好地向交往對象表達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與善意,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信任,進而造就和諧、完美的人際關系。
(3)維護社會秩序。良好的禮儀修養,能體現個體的素質,能體現一個國家良好的禮儀水準和文明程度。每個人都做到講文明、懂禮儀,按照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就能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能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對整個社會有穩定作用。
二、社交禮儀的負能量
(1)教育禮儀的偏差在教育禮儀上,過多強調“儀”,而忽略“禮”。儀是禮的外在表現,主要體現在行為舉止等的規范上。在現代禮儀教育中,尤其是中小學禮儀教育,往往把重點放在日常的行為舉止規范上,強調各種行為的標準化、一體化,認為只要把舉止做標準了就是有禮儀的。這樣一來,就從小扼殺了個人的開放性和創新性,造就了個人的循規蹈矩和按部就班。這樣教育出來的個人,往往缺乏自我創造意識,只能按程序按要求做事。這與我國當前要求的創新思維、開拓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2)對傳統文化禮儀的錯誤理解或偏差中國的傳統文化禮儀博大精深,但有些人在理解上有誤解或偏差。只從表面的、形式的去把握,如各地越來越龐大的紀念孔子的典禮;又如各地選拔“現代孝子”,不去闡明現代孝子的含義、行為規范,而是“萬事孝為先”、“唯父母言行是從”,不分父母、長輩的言行是非曲折,正確與否,一味順從即為孝,這顯然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是無益的。
(3)禮儀與金錢和權力結合。現代禮儀缺失和破壞的關鍵因素是禮儀與金錢、權力的結合。有些人把“禮”看成請客、送禮、拉關系的代名詞,甚至發展成行賄的手段,造成社會上酒色財氣、拉幫結派的不良風氣。這種以“權”、“錢”為基礎,以自我為核心的霸道行為,是破壞社交禮儀、社會秩序的禍害。
三、社交禮儀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的途徑
1.禮儀應與制度、規章、法制相結合
禮儀是社會、道德、習俗等對人們行為的規范,屬于道德范疇,是依靠個人的內在力量去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就需要自身的很大的自覺性。但如果光是靠個人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去實現行為的禮儀化,這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行的。在現階段,必須將禮儀與制度、規章、法制結合起來,依靠這三者的力量去約束個體的行為。可以制訂公共場合的禮儀規章制度,對違反人員用適當的方式加以懲治。因此,將制度、規章、法制滲透到禮儀的各個層面是非常必要的。
2.傳統禮儀應與西方禮儀文化相結合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日趨頻繁,西方一些先進的禮儀、禮節陸續傳入我國。我們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辯證分析的方法來看待西方禮儀文化。西方禮儀文化與我國傳統禮儀文化固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也保留著人類文明的共同性因素。如果我們對西方禮儀文化只批判,不借鑒,這是不符合的。我們應正確對待西方禮儀文化,對其進行批判地學習和借鑒,取其精華,將其與中國的傳統禮儀更好地相結合。逐步探索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交禮儀的道德規范,樹立起社交禮儀的框架體系。
(1)以人為本。人,是社交禮儀的主體。既然如此,在禮儀行為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人為本。我們應將傳統禮儀和西方禮儀中的“以人為本”思想結合起來,提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沒有階層之分,沒有財富之分。在社交禮儀中,平等是基礎,是最重要的。要以禮貌待人,禮尚往來,既不盛氣凌人,也不卑躬屈膝。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都有友愛和受人尊重的心理要求。人人都渴望平等,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真正的一員。任何抬高和貶低自己的語言和行為,都不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2)以真為實。人際交往中的真誠,是贏得對方信任和尊重的前提。禮儀應該是真誠的,不能弄虛作假,絕不能與虛偽拉扯在一起。禮儀應是發自內心對人真誠的尊重關心、愛護,并用自然得體的言行表達出來的行為。這就要求在人際交往中運用禮儀時,務必待人以誠,誠心誠意,誠實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這樣,在運用禮儀時所表達的對交往對象的尊敬與友好,才會更好地被對方所理解,所接受。
(3)以和為貴。“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屬于重要范疇,和諧統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孔子曾提出“禮者,敬人也。”在西方社會,傅立葉發表了《全世界和諧》一文,最早提出“和諧社會”的概念。十報告中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社交禮儀要強調“和”,以和為貴,避免斗爭。這就要求個體在交往活動中,既要與交往對象互相謙讓、和睦相處,更要將對交往對象的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在社交禮儀中,貴在和諧。
3.禮儀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
社會經濟在發展,社交禮儀也不能一成不變,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要防止禮儀的庸俗化、經濟化和權力化。
中國傳統禮儀中一些不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在和諧社會建設中與現代化建設產生排異作用的消極禮儀,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存在。現在雖然已經沒有民見官要叩拜的禮節,但官員考察,群眾列隊歡迎紅毯鋪地的現象比比皆是。傳統禮儀中的消極禮儀應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消亡。禮儀是一個重要規范,但規范要發揮穩定社會的作用,必須使禮儀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給予適當的地位,積極發揮其正能量,克服其負能量,為建設中國文明的禮儀之邦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十報告(全文).新華網,2012.9.13
[2]金正昆.政務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篇6
【關鍵詞】 高職教育;社交禮儀;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2-00-02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之美譽。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成。”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三字經曰:“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禮儀的核心是尊重為本。尊重二字,是禮儀之本,也是待人接物的根基,尊重包括自尊與尊他,體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行為準則。同時也恰好體現了西方的“人要想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怎樣對待他人”的尊重原則。
西方中“禮儀”一詞最早見于法語etiquette,原意為進入法庭所遵守的規則秩序,因而當時把禮儀被視為法庭上的通行證,而今“禮儀”真正成為了“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可見,社交禮儀具有了社會化的作用。近年來,美國人禮儀的復興讓相關產業一下子“生意興隆”起來。如今,美國許多地方都有培訓機構開設禮儀課程。此外,美國許多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進餐以及其它禮儀的專題課程或者研究生討論課,以便學生們畢業后在人才市場上更體面、更具有競爭力。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大學就提供了諸如“第一印象”、“禮儀能量”這樣的研究生班專題討論課。
南希?米切爾,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擔任“特殊事宜和禮節總監”超過20年的時間,她是從2002年開始,就在著名的喬治華盛頓大學和華盛頓地區其它一些大專院校講授社交禮儀課程。對于目前的禮儀復興現象,她認為是一個神奇的現象。在美國,不少成年人選擇聘請禮儀教練來“補課”。有很多人參加了私人教練開設的禮儀課,結果真的給職業生涯帶來了轉機。有的女士真正從中嘗到了甜頭,她們禮儀課上,學會了優美的姿態,半年后新學的禮儀已經初見成效。一位親受培訓的文員深有體會,以前老板在高級酒店與客戶共進午餐時,不愿把她帶在身邊,總是讓她在車上等著,因為她在客戶面前會手足無措,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即使是與著名大亨會面,她也能夠做到信心十足。
而今,隨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社交禮儀開始全球化,國內各行各業都非常重視禮儀。做為培養社會實用人才的高職院校,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開設社交禮儀課程是非常必要的,以滿足社會的需求,面臨著高職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開設禮交禮儀課程也是非常及時的,所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社交禮儀課程在高職教育中是極其重要的。
根據高職高專各相應專業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應開設社交禮儀課程,確立學生的禮儀教學目標體系和確定具體教學內容;實施學生文明禮儀培養的具體途徑與方法;達到培養高職學生文明禮儀的目標。按照綜合職業能力的要求,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禮儀素質。通過課程教學訓練,培養學生的禮儀規范,加強自身的禮儀修養,提高實際的與人交際及辦事能力。所以,社交禮儀課程在高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個人禮儀訓練,使高職學生注重儀表儀態,塑造其外在之美;培養高職學生自信心,樹立良好的形象精神;通過社交禮儀訓練,使高職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和合作,塑造其行為之美。培養高職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公共禮儀訓,使高職學生能夠以德立業,塑造其心靈之美,培養高職學生的全局觀念,無私奉獻精神。
一、社交禮儀課程能夠塑造高職學生的個人形象,體現其外在之美
企業的商務人員,在與他人交往時,其得體的言談舉止和禮貌禮節,對塑造企業良好的形象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現代人學禮儀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代表企業形象,塑造組織形象,傳播溝通信息,提高辦事效率;二是提升個人素質,每個人的言行在社會活動中與其身份、地位、社會角色相適應,禮儀是個人道德水準和教養的尺度,員工的禮儀形象是知識水平、修養、風度的反映,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也是對整個社會的法律、社會道德、行為規范的遵守程度的外在體現。作為職業人或公司禮儀不只是要每位員工以得體的儀表、姿態、規范的行為舉止,而且更需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請大家記住,員工的形象即代表著我們的企業形象,而更重要的是沒有禮儀就沒有事業的成功!“高職院校的社交禮儀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量身定做,創造生動多樣的教學形式,使社交禮儀課既能發揮綜合素質訓練和養成的效果,又能獲得潛移默化的美育效果,使社交禮儀課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發揮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1]
二、社交禮儀課程能夠提升高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體現其行為之美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亞當斯金在《社會階層與運氣》中曾比喻說禮儀是人與人之間的劑。如果人生是一座雪峰,那么你的社交能力就是助你攀登雪峰的雪橇;如果人生是一條河流,那么社交能力就是承載你遠航的小船,如果人生是一本厚書,你的社交能力就將是記錄你成功與否的密碼。”
社交禮儀是指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和國際交往活動中,用于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首選行為規范和慣用形式。這一定義包含了以下幾層意思:
篇7
[摘要]禮儀,作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優良傳統文化,是當代高師生提高人文素質和塑造良好形象不可或缺的修養內容。然而,高師生的禮儀修養水平卻不容樂觀,校園里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現象存在。高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直接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高低。因此,對高師生進行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關健詞]高師生禮儀教育思想道德素質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美稱,禮儀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美德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和睦謙和的風貌為世人所稱頌。禮儀不僅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高師生是未來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提高全民素質歷史責任,其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高低。而禮儀,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對師范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對他們將來成為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禮儀的含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荀子也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禮”廣義而言是指一個時代的典章制度,狹義而言是指人們的行為規范、規矩、儀節;“儀”是指禮節、儀式、法度、準則。儀側重體現禮的外在形式,使禮更具有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把人內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過美好的儀表、儀式表達出來就是禮儀。所以,禮儀既是一種內在的修養,又是一種行為的規范,具體表現為禮貌、禮節、儀表和儀式等。禮貌,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言語和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謙虛和恭敬的表現;禮節,是指人們在交際場合,待人接物的行為規則,如鞠躬、握手等;儀表,是指人的外表,一般包括容貌、姿態、風度、服飾和個人衛生等方面,是禮儀的美的表現形式;儀式,是指禮的秩序形式,即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在一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秩序的規范化的活動。
二、禮儀教育的措施和途徑
現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萬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要培養人,
首先就要注重培養有教養、知禮儀的人。禮儀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引導大學生自覺地把社會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個體的道德品質、道德實踐的過程。開展禮儀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要提高廣大師生對師德和禮儀重要性的認識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工作具有示范性、輻射性和潛移默化等特點。高師生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今后要面對的下一代青少年的文明素質,因此,注重在高師院校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和訓練,就是在源頭上為整體國民文明素質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明確禮儀不是區區小事。誠然,從現象看,禮儀確實是細小瑣碎的,并且只是一種外在形式,似乎無關緊要,但由于禮儀是道德的外在形式,因此它折射的是人的行為全貌,反映的是人的道德修養水平,在對學生進行“成才教育”的同時也不忘記“成人教育”。(二)要把禮儀教育作為培養高師生高尚道德品質和道德情操的起點
“德成于中,禮形于外”,禮儀本身是人們道德意識、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內涵的外化,沒有對禮儀的正確認識,對禮儀精神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產生積極德情感和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所以,對高師生的禮儀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層。而是要以此為起點,引導他們通過“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等良好的道德行為實踐體認道德,逐步把社會的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品質,樹立起內心的道德信念和禮儀修養準則。(三)要以高師生禮儀行為養成為核心,注重養成教育
以高師生禮儀行為養成為核心,從基本的禮儀為入手,規范高師生的基本行為和基本文明用語,提倡文明舉止,扭轉不文明行為,增強學生守禮、行禮的實際能力,教會學生尊重他人,完善自己,逐步把禮儀作為一種自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和方式,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從自尊、自重、自信、自強、自律開始,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良好道德品質和遵守社會公德、國家法律的意識。
(四)開設禮儀課程,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
“達禮先知書”,禮儀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我”。禮儀教育,一要開發“禮”——讓學生知道人與人間要互敬;二要訓練“儀”——讓學生知道怎么做。因此,禮儀教育要課堂化,讓學生明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做到既明“禮”又懂“儀”。因此,應該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掌握禮儀規范,并在實際生活中按照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五)制定必要的制度,發展健康的輿論,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禮儀的作用主要是靠人們的自覺來維持的、靠社會輿論來監督的。換句話說,禮儀是以“自律”為特征的。但“自律”是通過“他律”逐步獲得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發展健康的輿論,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于引導大學生規范自身行為,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逐步提高自我約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將禮儀制度化,并且嚴格考評可以強制性地使學生改掉一些不良習慣,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文明禮貌修養。倘能如此,學校一定會形成崇禮尚禮風氣,學生會感到“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六)以身立教,發揮教師的表率和垂范作用,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提高教師的素質是關鍵。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必須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務必先正已的道理。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師人格的作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自己彬彬有禮的表率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來。
參考文獻:
[1]陸文澤.關于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思考.甘肅科技縱橫,2005,(6).
篇8
隨著人類的發展,反映人類進步狀態的文明也一同發展,并顯現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水平。但不論在哪一區域和哪一階段,構成文明有機系統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現代人要懂禮儀、講文明。
1.講文明
在人類和人類文明史上,不論什么時間也不論什么地域,構成文明的要素都必須包括物質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環境文明等方面。
總之,文明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體現,也是人類生產勞動的成果。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理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打開局面,發展事業。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人們采取不歡迎態度,怎么發展事業,立足社會?
2 講禮儀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禮儀表現在生活之中,只要我們重視,以身作則,及時糾正,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那么我們的學生一定能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應該遵守一定的文明禮儀原則:
一是敬人的原則;尊敬他人,是人際交往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也是禮儀的核心。
二是自律的原則;自律,就是要克己,慎重;就是要在運用禮儀時,積極主動,自覺自愿,表里如一,自我反省,自我對照,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
三是真誠的原則;應用禮儀,必須誠心誠意,待人以誠。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現在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禮、用文明禮儀活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演講、征文,漫畫、作文、專刊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都在不斷開展,在社會、家庭、校園都涌現出許多文明禮儀的標兵。但在這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在學習文明禮儀時,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管住自己的嘴,不說臟話,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人人樹立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禮儀可以有效地展現施禮者和還禮者的修養,風度和魅力,體現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尊敬程度,是一個人的學知修養和價值的外在表現,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感情表達心意,促進了解一種形式是人際精神素質起了極為重要作用。
在今懂得倡導文明禮貌,注重禮儀,講究禮節,禮儀雖生活小節,但卻代表著個人,組織及民族,國家,反應出社會中人們的行為規范和文明程度,越是競爭激烈,越是要靠禮貌,謙和來協調關系,為了提高專業職業禮儀水平深化職業禮儀,就必須在思想上對交往對方有尊敬之意。
校園禮儀是為跨入社會前做的準備,就必須有高素質,高品德,高修養,尊重他人,同時也是尊重自己。
無論在校園校外,言談舉止,都代表每個人的思想風范,是社會文明的一大亮點,為社會進步起到積極文明向上的促進作用,現在社會上有一些極不雅觀現象,語言,行為及不文明,給社會文明帶來負面影響。怎樣消除這類現象,就要靠我們大家自己來維護,用我們實際行動,良好的氣質,反映美好心靈,用我們真誠的情感發揮它的重要作用,在社會交往中體現出它的感染力,說服力和影響力。更能突出它的和諧之美,彰顯人們的涵養,讓學風在公共場合,言談話語,行為舉止,使之合乎禮儀,做到彬彬有禮,就必須無條件地,無選擇地尊守禮儀規范,所以規范是禮儀的一個極為重要特征。
篇9
【關鍵詞】 高職教育 禮儀素養 大學生 途徑
一、對禮儀的認識
“禮”,字典上的解釋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禮節。“儀”是指人的容貌、舉止。”禮儀”指的就是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儀式。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禮儀的幾大原則就更充分體現了它的規范和要求: 律己: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敬人:在禮儀中,有關對待他人的做法,比對待個人的要求更重要,這一部分是禮儀的重點和核心,而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處處不可失敬于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寬容:要求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于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多理解他人。平等:在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這一點上,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不允許因為交往對象彼此之間在年齡、性別、種族、文化、身份、財富以及關系的親疏遠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給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采取不同的具體方法。真誠:在人際交往中運用禮儀時,務必誠實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運用禮儀時所表現出來的對交往對象的尊敬與友好,才會更好地被對方理解并接受。
一個人如果能懂得并且運用不同場合的禮儀知識,就能夠更容易地與交際對象打成一片,使他們倍感親切自然,感受到你對他們的熟悉、理解和尊重,從而把你當成自己人,樂于接納和接近你。
二、高職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的作用
(一)加強禮儀教育對大學生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1、禮儀教育有利于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
通過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學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
2、禮儀教育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需要。
大學生如能掌握基本禮儀規范及知識,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人際交往活動,在交往中獲得友誼,是大學生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迫切需要,是從“依賴于人”的人發展成“獨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功地走向社會的迫切需要。
3、禮儀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社會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準社會人”,還不是真正的社會人。他們有一種強烈地走向社會的需要,同時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崗位后如何與領導、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何進行自我形象設計,如何盡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社會交往問題。然而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承受力直接影響到交際活動的質量。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際活動中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時,都能始終保持沉著穩定的心理狀態,而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參加重大交際活動前,常會出現驚慌恐懼,心神不定的狀況,甚至會出現心跳加快,四肢顫抖,說話聲調不正常的現象。那么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不僅滿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二)禮儀教育對高職教育院校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在高職教育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對高職教育院校的辦學、學生的培養、學校氛圍的形成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成良好校風的養成。校風即學校的風氣,它體現在學校各類人員的精神面貌上,體現在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上,文明禮儀教育能夠改善學生的道德觀念,凈化校園風氣,提高學生素質、在校園內營造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促使學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正確地接受社會價值觀念和社會規范,使學生具有優雅的氣質風度、規范的言語行為,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彼此互尊互愛,形成良好的校風。
2、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文明禮儀教育主要是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養學生的內在品格和修養,其涵蓋了中國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狀態,影響和改變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個性等,最終目標是教會學生與他人相處,學會做文明人。因此,在高校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目前高職教育院校大學生禮儀素養的現狀及原因。
在眾多高職院校中,學生的一些行為表現上明顯不符合高職教育學校學生培養要求。學生自由散漫,不注重細節,隨意性強。主要表現在:
1、文明意識差:如在食堂就餐時不會主動排隊;遇事不滿時污言穢語、臟話連篇;有的在圖書館、教室、會堂等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有的在校內公共場所談戀愛且行為過分親妮。不遵守交通規則,逆向行駛、騎車帶人、闖紅燈、過馬路不走斑馬線;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亂扔紙屑,宿舍熄燈后聊天、打電話而影響他人休息等。
2、不懂禮貌:調查顯示,59.05%的大學生缺乏最起碼的禮貌,見了老師、長輩不打招呼、不問候,視而不見;13.96%的大學生不會尊重人,對家長態度粗魯、看不起殘疾人、不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
3、衛生意識差:有的大學生衛生習慣較差,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方便之后不沖水。
4、紀律性不強:很多不遵守課堂紀律,遲到、早退、逃課、上課睡覺、聽MP3,甚至隨意進出教室;有的通過手機短信、紙條、、課桌上涂鴉等考試作弊行為。
5、不重儀表:很多大學生不會打扮自己,穿衣奇形怪異、頭發五顏六色;衣著不分場合,女生為追求所謂的“新潮”、“瀟灑”而穿著暴露,男生衣著不整,穿背心、短褲、拖鞋進出教室、圖書館、食堂。
以上幾種不符合禮儀素養標準的現象對學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會有很多不利的影響,并且對高職教育的發展也是不利的,那么這些禮儀素養缺失的現象是怎么造成的呢?認真剖析其產生的根源,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個人成長環境的影響。
在大學生個人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過于“優越”,潛移默化中使其養成了不良禮儀習慣。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親對孩子過分驕慣,把孩子當做“小皇帝”供養。當這種愛心一旦缺乏正確的導向乃至泛濫成“溺愛”的時候,結果往往走向反面,使孩子逐漸養成“以自我為中心”思想,同時,在大學生個人成長過程中,社會環境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就是“近墨者黑”的道理。由于各方面原因,所以,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學生沒有受到來自社會的足夠示范和指導,使得他們的禮儀素養有所缺失。
2、學校禮儀教育的不足。
在我國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大背景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中小學校主要工作是如何提高升學率和學生的應試水平。學校形成了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學生、教師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課程的學習、教授上面,根本無暇顧及禮儀等方面的教育。而到了大學,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往往圍繞培養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這一核心任務開展,直接將教育基點放在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上,容易忽略“禮儀”這一反映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活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現形式。
3、體制的變革和外來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的沖擊。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價值觀被打破,重實效、講效益等實用主義價值觀念被人們普遍認同和接受,受其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趨于實用化,他們更加注重個人專業能力的提升,重視實用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但卻忽視對禮儀規范的學習和培養,將禮儀規范視為無關緊要的東西,致使理想和人文精神淡化甚至失落。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義也涌人中國,進一步導致他們只注重自身利益,公德意識淡漠,在實際行動上輕視對禮儀知識的學習和禮儀素養的培育。
四、高職教育在禮儀素養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
高職院校在產生之初就存在入學門檻低、招生規模擴大的現象。并且與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普遍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人文素養整體水平不高。高職院校中在文明禮儀教育存在著不足的地方,主要體現在:
(一)學生受教育時長短。文明禮儀教育是一個接受道德教育、陶冶道德情操、培養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過程,這個過程更是一定時間內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沉淀的過程。高職學生最多只有3年的在校學習時間,還有的學生在校時間不足3年,甚至更短。學習時間之短令高職院校在需要時間沉淀的文明禮儀教育上有些不足。
(二)教學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了解一些理論知識,而實踐的機會少,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教學效果無法體現,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
(三)學生對禮儀知識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相對于專業課來講,一些學生認為禮儀課不重要,學習禮儀課程只是為了完成學分,有些學生覺得禮儀內容簡單,無需花太大功夫就能掌握,滿足于理論上的了解,學得一知半解,致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四)軟件不足,教師自身素質不夠高。就目前的禮儀教師師資情況看,很多教師都是自學成才,對禮儀內涵的研究比較膚淺,也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導致教師往往不能做出標準的禮儀示范。許多教師往往從學校到學校,社會經歷較淺,使禮儀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
(五)校園內文明禮儀教育的氛圍不濃。在培養禮儀修養的過程中,環境和氛圍的影響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校園禮儀教育氛圍有利于引導學生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逐步提高禮儀修養。然而,在很多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形式單一,沒有形成多途徑、多渠道的禮儀教育方式。
五、高職教育院校加強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的建議。
高職院校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目的是提升學生個人人文素養,營造良好的校風校貌,使學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禮儀規范和職業禮儀的要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能夠更好適應今后的崗位需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注重實踐教學,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禮儀課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技能型課程,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掌握禮儀知識和禮儀規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并能夠比較準確地運用這些規則和規范,使禮儀規范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成自然的潛意識行為。形成這種潛意識行為的關鍵在于實踐,離開實踐,修養就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那么在教學上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比如:項目教學、教學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活動策劃和組織協調能力等,有利于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不斷的實訓練習,可以逐漸養成一定的禮儀習慣,對其言行舉止以及審美觀念等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榜樣示范與校園文化滲透,激發興趣
教師是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也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對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教師的儀表端莊、大方、風度優雅,可以給學生充實、穩重、積極向上的感覺。作為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榜樣作用,履行教師職責。為了避免文明禮儀教育只注重對文字的解讀或者拘泥于形式,學校應在校內廣泛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活動。比如通過在全體師生中廣泛開展問好活動,鼓勵全體師生在校內乃至校外,每當遇到同事、老師、同學都能做到根據時間段做到相應的問好,讓全體師生能夠感受到文明禮儀帶給大家的精神風貌上的變化,并營造一種家的校園氛圍;通過社團指導老師、社員在校內的推廣帶動,從維護環境衛生、人際關系處理、節約糧食、孝敬父母等多個層面開展實際活動,加深全校師生對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提升了自身的道德水平。
(三)改進學生綜合測評評定辦法,健全評價體系。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若沿用傳統的考評方式,勢必就會造成學生重理論學習,輕實踐應用,無法達到進行禮儀教育的目標。學校應對學生理論課程的檢驗外,還通過各種途徑對每個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考察,做到從課堂理論學習、課外實踐活動、學習生活表現、崗位禮儀的運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真正達到文明禮儀教育的育人、教化和提升綜合素養的目的。
(五)加強對學生實習期間的跟蹤和教育宣導。盡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受到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但他們的文明禮儀習慣并未良好成型,學生實習期間難免受社會上的一些不公平、不文明現象影響,造成文明禮儀習慣改變、文明禮儀素養下降等現象。為解決這一環節存在問題。學校應確保每一名實習學生都有相應的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在學校要求和指導下對自己指導的學生進行跟蹤,教師通過電話、郵件、等形式與學生所在實習單位取得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實習期間的工作、思想動態并對學生作出相應的反饋,教師還通過飛信、QQ等及時通訊工具對實習學生進行持續的文明禮儀教育。
參考文獻
[1] 徐愛琴 方年根 陳烈榮 實用禮儀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9第1版。
[2] 段錄良 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禮儀修養淺見 [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篇10
【關鍵詞】 服務禮儀;形體訓練;城軌客運專業學生;素質培養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assenger rail service etiquette and physique training curriculum
Yuan Li-hong , Mi Yu-qin , Li Xin
(Beijing Jiao to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Beijing 102200)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ity rail transit rapidly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rail transit service personnel. This paper ful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ervice etiquette and physique training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ccupation attainment, occupation skill.
【Key Words】 service etiquette, physique exercise, urban rail passenger students, Quality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9-00-0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是從事客運的服務行業,其生產效能是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具有鮮明的社會服務特點。運送對象是乘客,擺正自己與對象關系的位置,確立“服務為本,乘客至上”的道德意識,講究服務信譽,千方百計維護乘客利益,全心全意為乘客服務,是城市軌道交通職業道德的核心。軌道交通服務禮儀是運營企業員工在工作崗位上通過言談、舉止等對乘客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它是軌道交通優質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人員的個人素養和服務質量代表城軌運營企業的形象,影響公司效益。因此,城軌服務人員必須具備以下素質:優秀的身心素質、精湛的職業能力、良好的服務意識、得體的儀容儀表、優雅的儀態、規范溫馨的語言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基本身體姿態訓練和體態語言訓練是形體訓練的重要內容,通過系統、規范、程序式、多種手段的練習,可以增進身心健康,外塑優雅的氣質形象,提高體態語言的規范和形體素養。
一、服務禮儀與形體訓練課程對城軌客運專業學生身心素質的培養
1、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
城軌服務人員每天要面對成千上萬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和不同文化的乘客,每天都要與陌生人溝通。各種突發事件常有發生,面對同樣的問題,有些服務人員能處理的很妥當,有些服務人員無法平息乘客的怒氣。因此,作為一名成熟合格的城軌服務人員,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至關重要。學生在接受禮儀和形體訓練的過程中心理素質不斷提高,不但充滿自信、心態平和,而且舉止優雅,從容面對困難得失,保持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2、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
城市軌道交通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大部分服務人員長期要在地下工作,空氣質量欠佳、上下班高峰人多擁擠、聲音嘈雜、引導疏導乘客、解決糾紛等工作量大,因此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適應高強度的工作。通過規范、系統的形體訓練能提高服務人員的職業體能,適應城軌工作環境的要求,符合人體美的標準。
3、對學生體態美的培養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是服務性行業,這決定服務人員必須舉止得體、體態優美、氣質高雅。通過服務禮儀和形體訓練課程的學習及訓練,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的坐、站、行、蹲、微笑、手勢等基本儀態,糾正錯誤及不規范體態,使學生懂得如何欣賞形體美、表現形體美,塑造學生優美的儀態和形體,為學生將來走進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形體基礎。
二、服務禮儀與形體訓練課程對城軌客運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1、對學生職業情感的培養
通過服務禮儀與形體訓練能夠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美的情感教育,這也符合城軌客運行業的職業需求,符合社會的審美特點,啟迪學生對于美的情感意識,使學生意識到美的職業道德、美的儀容儀表、美的體態、美的舉止、美的待人接物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重要作用,增加學生對職業形象的情感、責任心和熱愛程度。
2、對學生職業品質的培養
城軌客運專業為地鐵公司培養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工作性質決定城軌客運服務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品質。“服務為本,乘客至上”的道德意識,講究服務信譽,千方百計維護乘客利益,全心全意為乘客服務,是城市軌道交通職業道德的核心。客運服務人員在每天的工作崗位上,常會遇到客流量較大、人多擁擠、疏導乘客、解決問題、乘客投訴等問題,通過服務禮儀與形體訓練的綜合教育,培養學生理解、尊重、寬容、真誠、坦誠、鎮定、吃苦耐勞等的職業品質,在遇到突發事件或較大問題時,能夠正確運用禮儀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突發事件,從而樹立自己對職業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3、對學生職業行為素養的培養
服務與禮儀是服務人員向交往對象表達尊重、友好的行為規范,與道德息息相關,禮儀是道德的外在表現形式,是社會公德規范體系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它使得學生懂得互尊、互助的道德風范;懂得誠實守信、公正正直的處事規范;懂得遵守公共秩序衛生的基本規范等,規范了城軌客運專業學生的職業行為,是職業道德必不或缺的環節。
因此,城軌客運服務人員良好的禮儀素養和形體素養,能更好的促使自己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更好的尊重交往對象、尊重自己,增加交往的信心,構建與他人的團隊意識品質,增進彼此的了解與信任。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乘客的滿意度,使乘客感到地鐵是溫暖的家。
三、服務禮儀與形體訓練課程對城軌客運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是窗口行業,其特殊的工作環境和性質決定了城軌服務人員必須具備與城市軌道環境相匹配的職業技能素養,即整潔、得體、端莊、優雅、敏捷、親切、成熟。服務人員除親切的笑容外,還必須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處理矛盾糾紛及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城軌服務人員內在的修養,外在的優雅舉止、優美的儀態、親切的微笑能給乘客留下很美好的感受。通過禮儀學習,運用于社會實踐,是服務人員多種能力發展的通行證。
禮儀與形體訓練的融合教育,培養學生端莊的儀容儀表、高雅的儀態、溫馨的表情、規范的人際交往,培養學生掌握服務與禮儀、形體訓練的操作技能,并運用與自己的工作實踐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多方知識,爭取多方的理解和幫助,為在將來工作中為乘客提供更優質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靜.現代禮儀與形體訓練對空乘專業學生素質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09(3).
[2]陳麗梅.空乘禮儀與形體訓練對空乘專業學生素質的影響及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