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物聯網相關的技術范文

時間:2023-10-25 17:35: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與物聯網相關的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與物聯網相關的技術

篇1

【關鍵詞】 物聯網 EPC技術 RFID技術

引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從不同的地區購買產品,增加了需求的不確定性,而商品購買也對物流、產品生產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EPC與RFID技g應運而生,讓人們可以在物聯網中查閱物流信息。

一、物聯網與EPC/RFID技術的概述

物聯網和EPC/RFID技術緊密結合。EPC/RFID技術必須以網絡為基礎,建立網絡體系,它會利用網絡現有的資源,并與世界各個地區建立連接,把各個點連在一其,變成一個大的實物互聯網。在物聯網中,包括數個組成部分,包括RFID電子標簽、識別設備、Savant服務器等,識別設備對商品EPC碼識別后,會變成一個指針,然后這個指針會在整個網絡資源中找到其所屬述的IP地址,得到商品的信息,再把信息交給軟件系統進行處理,并按照順序存放。因為每個商品的EPC碼都是獨一無二的,計算機需要建立一個信息數據庫,對信息進行匹配,把信息放在服務器中,進行信息的交換。

二、物聯網中EPC/RFID的條碼技術

EPC/RFID條碼技術的應用,會為每個商品貼上一個獨有的條碼,該條碼可以讓外部掃描人員指導包裹內商品的信息,是商品唯一的標識,為物流工作增加了便利。而原有的物流信息雖然也會采用條碼掃描的技術,但傳統的條碼技術存在很多不足。EPC/RFID條碼技術的優勢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傳統條碼技術提供的條碼只是某類商品的統一條碼,掃描人員掃描后,很難得到單品的信息,條碼極易偽造[1]。但EPC的條碼包含了單品的各項信息,不易模仿。并且,讓條碼的讀取工作更加便捷,條碼屬于可視傳播技術的一種,掃描儀必須對準條碼,把全部條碼掃上后,才可以進行識別,而EPC的條碼采用是射頻標簽,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射頻識別掃碼,有時候也可以穿過包裹,完成掃碼工作,提高了條碼的識別率。其次,EPC條碼可以長時間使用,它和紙型條碼不同,條碼表面光滑,在粉塵和油污環境中,也可以正常使用。同時,傳統條碼技術一旦進行更改,就要把已經貼上的條碼撕下來,重新粘貼,但RFID是電子標簽,如果需要更改,即可把條碼掃描到電腦上,對條碼內的信息重新編輯,然后保存即可,可以調整條碼內部的結構。而為了保證物流的安全,人們可以對電子標簽設置密碼,有良好的的保密性。最后,條碼技術主要用于自動結算設計,雖然它已經在其他領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身某些因素的限制,其在物聯網中的應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物聯網與EPC/RFID技術未來的應用方向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為電子商務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讓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它可以讓顧客以網絡為平臺,瀏覽任意一家商店所有的商品,增加了選擇的機會。并且在物流領域,RFID電子標簽的使用,可以讓倉儲實現自動化管理,對物流信息進行跟蹤,控制整個供應鏈,自動分配產品,并做好產品的防偽工作[2]。在生產過程中,運用RFID電子標簽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加大管理力度。其應用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3.1零售業

現在,人們去超市購物后都會到收銀臺結賬,而EPC/ RFID技術的應用,人們只需把自己的賬戶輸入到超市的系統中,把需要的商品放到購物車中,超市會通過系統,自動計算商品的價格,在消費者的賬戶中扣除即可。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以讓人們把身上已經開封或在其他地方購買的物品帶進超市,減少了不必要的誤會與麻煩。

3.2物流業

這一技術在物流業中的應用,可以減少多余的工作步驟,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物流工作的效率。物流人員對包裹進行分類時,可以通過掃碼,把包裹放到指定的區域,加快了工作的速度。

3.3制造業

企業在生產或制造過程中,把各項生產過程變成電子標簽,可以讓生產信息自動輸入到系統中,準確記錄生產的各項數據以及最后的結果,對各個加工環境實時追蹤,管理信息。

3.4有效防偽

RFID的電子標簽可以有效避免商品信息被拷貝,減少了假冒產品的出現。

結語:物聯網與EPC/RFID技術在各方面的應用,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時也有一定得優勢,因此,相關技術部門要根據目前的應用現狀,制定相應的戰略,并根據這一戰略,在不同的行業中嘗試應用,得到各行業的支持,特別是一些龍頭企業的支持。

參 考 文 獻

篇2

【關鍵詞】物聯網 郵檢 檢驗檢疫

一、國際郵件口岸檢驗檢疫面臨的形勢

國際郵件寄送數量,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國際交往中友好往來程度,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標志。郵件中的各類物品形形,其中動植物及其產品占了相當一部分。蘇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際郵件辦事處(以下簡稱蘇州局郵件辦)所管轄的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泰州等地區屬于江蘇省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與國際交流也十分密切和頻繁,入境郵件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僅2011年郵件辦查驗并通過蘇州郵政速遞渠道入境的郵包快件就有217637多件,檢疫人員從中截獲了蔬菜花卉種苗、活體昆蟲、燕窩、大麻種子等各種違禁物,并從中檢出多個批次的檢疫性有害生物。

二、目前對入境郵包快件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蘇州局郵件辦自成立以來,截獲了大量禁止進境的動植物產品及其他違禁物,如植物種苗、大麻種子、活體昆蟲等,并做了相應的檢疫處理,保護了農林業生產和公共安全。但是,由于快件本身具有的特性,也給郵檢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主要有:

(一)監管形式有所變化。目前蘇州局郵檢辦主要監管通過郵政渠道入境的國際郵件,今后隨著聯邦快遞、UPS涉足國內業務、12家國內快遞企業走向國際,有理由相信入境郵包快件無論在入境的渠道上,亦或是數量上都會大幅度增加。如何面對新的檢驗檢疫形式,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繼續做好把關和服務工作,這對蘇州局郵檢辦未來開展工作時無法回避的課題。

(二)違規入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數量增多,而且絕大多數動植物產品并無輸出國家或地區簽發的檢疫證書,疫情風險很大。這些郵寄物往往批次多、種類繁雜、疫情復雜。僅2011年,蘇州局郵件辦就截獲各類違規入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690個批次,同比增長1545%;共截獲有害生物108種185種次,同比分別增長350%和194%。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4種4種次,特別是從入境糧谷中檢出煙草環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和菜豆莢斑駁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兩種檢疫性植物病毒,得到質檢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并且為此專門國家級警示通報。

(三)快件時限要求高。快件業務的主要特點就是“快”,這就要求檢疫人員在短時間要對大批入境快件進行快速嚴防。然而,目前郵檢口岸主要以人工篩查為主,效率較低,針對性較差,如果貨主采取瞞報、謊報等手段進行干擾,就極有可能致使部分帶有違禁物的郵件成為漏網之魚,致使部分夾帶違禁物的郵件未經檢疫而直接進入我國,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潛在的危害。

三、新形勢下入境郵包快件監管模式的設想

基于上述存在的問題,新形勢下的郵檢業務需要一種既方便快捷、準確性高、又不影響郵件正常運抵的模式。而新興的物聯網技術,似乎為我們指出了一個可能的方向。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目前,大部分快遞企業都能通過激光掃描器掃描快件面單條形碼的方式將快件信息錄入電腦,在內部系統中進行傳遞,并能讓用戶在電腦上查詢快件到達的地點和時間,屬于一種比較簡單的物聯網系統。

據此,筆者提出一個設想,在統一的組織與規劃下,采取統一的出入境快件檢驗檢疫業務模式和流程,以及相對統一的計算機網絡、軟硬件平臺、數據庫平臺和開發工具,建立以電子審核和電子報檢為主要功能的運行機制,同時結合本系統CIQ2000綜合業務管理系統的各項功能,實現對快件檢驗檢疫業務的數字化管理。在此設想下,新的郵檢監管模式如下:

(一)在技術部門和郵局及各快件運營公司的配合下把檢疫局郵件辦的計算機網絡與郵局以及各快件運營單位的公司計算機進行聯網。

(二)郵局及各快件運營公司每天在郵件到達檢疫現場之前,先將郵件信息(包括郵件號、發件人、收件人、貨物名稱、數量、貨值等)信息通過網絡即時發送到檢疫機關的電子平臺,進行電子報檢。

(三)系統接收到信息之后,自動通過CIQ2000系統中的HS編碼與申報信息進行比對,發現申報貨物名稱中含有應檢物或違禁物的立刻加以標識。檢疫人員每天查閱收到的電子報檢信息,發現被標識出應檢物或違禁物的立刻通過電話、電郵等方式通知郵局及各快件運營公司,要求將這些郵包快扣留不予投遞,并第一時間送到檢疫現場。

(四)檢疫人員在檢疫現場對需檢疫的郵件進行現場檢疫,檢疫合格予以放行,不合格則依法進行進一步處理。

如果這個設想能夠實現,則有以下幾個優點:首先是實現了以一頭對多頭的管理,加強了檢驗檢疫監管的力度和廣度。其次是增強了對郵包快件檢疫的針對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減少漏檢、誤檢。第三是提高了口岸把關效能,加快了郵寄物檢疫的工作效率。第四是加快了驗放速度,既維護了郵局以及其他快件運營單位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提高了為廣大市民服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篇3

發展物聯網的重點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結合。工信部的《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更是將“智能信息處理和物與物通信網絡技術”確定為網絡與通信領域11個主要技術領域之一。我院作為一所軌道交通類工科院校,在工科的大環境下,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主,培養物聯網人才最為合適。以下就以我院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主培養物聯網的途徑和方法進行思考。

1.1培養目標定位當前“物聯網”市場短期內市場發展不完全,相關技術還未能普及到高職教育。我院掌握“物聯網”技術的教師隊伍還沒有建成,當前成立“物聯網”專業并不現實,只能在不改變現有專業人才培養核心的原則上培養物聯網應用類專業應致力于培養適應物聯網生產、管理和應用類企業技術服務一線需要的,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工作能力,既具有物聯網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產品設計生產等基礎研發能力,又能勝任物聯網技術在各個智能應用領域的安裝使用和調試維護的技術工作崗位的畢業生。

1.2方法和途徑的探索1)改革現有課程,建立符合“物聯網”行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根據高職教育者對物聯網專業高技能人才崗位能力與課程設置的研究,可在我院計算機應用專業已經開設的專業核心課以外,增加適用于“物聯網”行業的非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如:電工基礎、計算機網絡與綜合布線、通信原理、無線傳感網技術、嵌入式系統、java編程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對現有的專業核心課程的部分實訓內容或案例進行“物聯網”方面知識的滲入,讓學生有基本的“物聯網”概念的認識。2)改革教學方法,將“物聯網”的實用案例做為方法教授相關課程。知識的傳播依賴于教學方法的運用。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專業知識。而教師在講授各專業課程時,可通過對學生列舉“物聯網”實用案例作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方法,從而使學生在掌握該專業課的同時,明白該專業課在“物聯網”行業中的具體應用。3)改革專業課程實訓內容,切實將“物聯網”方面知識傳輸給學生。專業課程的實訓環節是鞏固和驗證專業課教授成果的重要內容。對實訓內容進行改革,將“物聯網”實用案例分解成每門專業課程各部分的實訓內容,在學生完成專業基本知識掌握的同時,滲入“物聯網”方面的崗位能力要求。

1.3參加省、國家舉辦的“物聯網”相關競賽參加省、國家舉辦的“物聯網”相關競賽,讓學生在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重組、應用。2012年6月我院在沒有開設“物聯網”專業的條件下,挑選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對“物聯網”沒有任何基礎的前提下,通過一個月的封閉式訓練,參加了“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廣東省選拔賽,兩個團隊分別獲得廣東省2等獎、廣東省3等獎,一支隊伍出線參加全國比賽獲得全國3等獎。參加比賽的學生中有三位同學已經順利畢業,并且分別工作在程序員、網絡設計安裝、系統測試的“物聯網”相關聯的崗位工作。由此可見,通過參加省、國家舉辦的“物聯網”方面的技能大賽,能夠通過目地性培訓使學生具備“物聯網”行業人才應具備的崗位工作能力。

1.4深入“物聯網”相關校企合作,提前給學生實際的“物聯網”工作環境我院早在2010年就面向市場需求,與國家數字家庭產業基地簽訂了訂單班協議,到2012年下半年,該訂單班同學全部進入“基地”各工作崗位,在經過了半年的“智能家居”相關崗位的實習后,在2012年末,這批應屆畢業生已經全部找到頂崗實習企業,從事“智能家居”等相關行業崗位實習。

2結語

篇4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研究分析;技術思想;應用原則

引言:

隨著當前社會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廣大群眾的生活逐步的邁向現代化和居住環境的舒適化等方向之中,在實踐當中,相關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水準進一步的提升。在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一方面應當明確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的原則和核心的原理,另外也應當加強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逐步的對其中關鍵性的網絡通訊技術、布線技術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等進行研究,以更好的實現應用水準的增強,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和居住氛圍。

1.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的原理和概念分析

明確物聯網技術的相關技術原則和技術的核心思想對于保證后期應用的效果和基本的質量有著關鍵性的意義,所以在實踐當中還應當重點的加強對此方面內容的深入分析,以更好的實現相關技術的革新與向前發展。隨著當前全球范圍之內的科學技術水準不斷提升,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也在呈現出不斷改進的趨勢,進而出現了一些智能化的相關概念,當前智能化以及自動化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再加上智能家居建設水準不斷增強。

?從技術架構上來看,物聯網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由各種傳感器以及傳感器網關構成,其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網絡層由各種私有網絡、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網絡管理系統和云計算平臺等組成,相當于人的神經中樞和大腦,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包括人、組織和其他系統)的接口,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在今后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和相關的發展也相當關鍵,在實踐當中不僅應當加強對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在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應當明確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的原則和核心的原理,同時還應當加強對設計基本現狀的研究,進而使得設計的水準可以得到穩步的增強,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和居住氛圍。真正意義上實現相關科學技術的穩步向前發展。

2.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要點

根據上文針對當前物聯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實際的原則等進行分析可以明確其在實踐當中應用的思想環節。下文將針對物聯網技術在家居當中的應用基本現狀等進行分析,重點的對家庭控制中心、家庭娛樂中心以及數據中心的應用現狀等進行研究,旨在更好的促進物聯網技術向前發展和創新。

2.1家庭安防中心和數據中心

家庭數據中心,常見的諸如游戲資料、電影資料以及音樂數據等等,均可以通過物聯網存儲至服務器之中,進而可以幫助居住者可以隨時的進行查看,另外,在一些關鍵的數據中心之中還包含有家庭環境當中的必需品,使得其可以很好的與家庭當中的設備相互連接,彼此之間形成一種相互連接和相互交互的工具,進而使得交互的效應和應用的價值大大增強,更加的進行資料和數據的整合,保證最佳的物聯網連接狀態,幫助家庭成員之間很好的對相關資料和信息進行分享。

通過物聯網技術設計,可以使得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運作更加穩定和可靠,并且通過相關數據的分析和研究,通過對客觀資料的調查,可以初步的確定得出最佳的初始運營方案,進而使得數值的檢測以及對物聯網技術的分析更加可靠,在實踐當中應當加強對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保證反饋的效益和質量,初步的修訂得出最佳的設計方案計劃,旨在以此為基礎更好的實現相關事業的整改和創新。保證控制技術可以得到妥善的發展。

2.2家庭娛樂中心和控制中心

常用的家庭信息,如天氣預報、咨詢信息等可以通過連接入網的家庭終端設備及時了解到。娛樂的內容也是涵蓋影視、音樂、游戲、通訊等眾多應用,并且內容的來源需包含來自專業機構制作的、來自親朋好友分享的、以及自己采集錄制的三大部分,有的需付費,有的可分享,甚至還有的可以去收錢。通過物聯網與外部的服務連接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服務與設備互動。總的來講加強物聯網技術的改革,意義重大。自從進入新時代之后我國飛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并且很好的突破了技術發展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還應當加強相關物聯網技術中關鍵性技術的分析,同時對應用的具體層面和應用過程當中應當掌握的重難點等進行集中性的分析,以更好的促進相關事業邁向成熟的發展局面。

3.結束語

總的來講加強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要點和基本思想原則的分析有著重大的意義,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隨著當前社會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廣大群眾的生活逐步的邁向現代化和居住環境的舒適化等方向之中,綜上所述,根據對當前現代化的物聯網技術和其在實踐當中的廣泛應用等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從實際的角度著手對今后工作的發展方向和一般性的思想原則等進行分析,旨在更好的實現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水準和效益的持續增強,為現代化的生活質量改善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 葛東,張國海,胡國棟,孫立賢. 物聯網技術的現狀及應用[J]. 價值工程. 2012(12)

[2] 陳明陽,宋文廣. 物聯網發展現狀分析與新構想[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07)

[3] 侯立功.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家居系統構想[J]. 數字通信. 2011(06)

篇5

關鍵詞:物聯網;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專業建設

1 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等飛速發展,物聯網的研究和應用也得到快速發展,并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物聯網甚至被稱為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革命。美國于2008年末由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智慧地球”框架下多個典型智能解決方案已經在全球推廣;歐盟于2009年6月了全球首個國家級物聯網發展戰略規劃;韓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都分別提出了“U-Japan”和“U-Korea”信息化戰略,其核心內容都是利用無所不在的泛在網絡技術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連接,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務。我國政府于2009年8月提出“感知中國”的戰略構想,并由政府、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相關研究基地和成立物聯網產業聯盟。可見物聯網技術以及相關產業已經成為各國下一個必爭的戰略制高點。而任何一個新興產業和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專門技術人才,物聯網的發展同樣也不例外。目前,我國物聯網專業人才還非常緊缺,人才的培養還處于起步階段,而大批專門人才培養主要依靠高等學校來承擔。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和背景下,國家教育部于2010年批準在35所高校設立物聯網工程和傳感網技術本科專業,并于2011年開始招生。另外,全國有將近20所高職高專院校以及獨立學院開設了物聯網工程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是一個多學科高度交叉的新興專業,如何培養出合格的、符合市場需求的物聯網專業人才是高校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南于物聯網本身技術復雜、牽涉面廣,涉及多學科的交叉,這就必然對人才的培養和專業建設都需要進行全新的考慮。筆者結合安徽理工大學物聯網工程專業建設和實踐,對物聯網丁程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資源建設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為高校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提供指導和參考

2 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研究內容

2.1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

物聯網的概念是1999年美國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的,最初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把所有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現在普遍認為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對象實現互聯互通,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特征的網絡。從物聯網的定義可以看出要實現物聯網需要具有感知、通信與計算能力的智能信息傳感設備等實現全面感知,借助現有的互聯網和電信網來進行數據的可靠傳輸,以及數據的智能處理,進而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智能信息服務。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可以根據信息生成、傳輸、處理和應用劃分為4個層次:感知識別層、網絡層、管理服務層和綜合應用層。其中感知層是物聯網信息的來源,包括各種類型的傳感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智能手機、智能家電以及智能測控設備等;網絡層實現數據的傳輸,包括有線和無線網絡的接人層、會聚層和核心交換層;管理服務層實現數據存儲、處理的和智能決策服務等,包括中間件、數據存儲與處理、數據挖掘與智能決策等;綜合應用層實現不同行業的綜合應用,包括智能物流、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環保、智能醫療等。物聯網4層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2.2 物聯網關鍵技術和研究內容

由物聯網的4層體系結構圖可以看出:感知層是物聯網應用的基礎,位于物聯網應用的最底層,也是物聯網區別于傳統互聯網的重要方面之一。感知層主要涉及RFID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和控制技術、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等主要關鍵技術。物聯網的應用層與具體的應用領域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來設計。物聯網網絡層的數據傳輸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以及管理服務層涉及的數據存儲、云計算、數據挖掘等各種支撐技術都是物聯網應用和研究過程中涉及的主要技術和內容。

由于物聯網的研究內容比較寬泛而且涉及多學科的交叉,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的高校現有學科基礎、專業設置以及研究內容的側重點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培養方案方面會存在的一定的差異。由物聯網的4層體系結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物聯網工程專業設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如電子技術和嵌入式技術基礎較好的高校可以側重于感知層設計和應用,計算機技術基礎較好的高校可以側重于物聯網應用層和信息服務層,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基礎較好的高校可以側重于網絡層和管理服務層,還有各相關交叉專業設置較為全面、研究基礎較好的高校則可以在物聯網的各層都平衡發展。具體設置什么樣研究方向和培養方案,各高校需要根據自身的學科專業基礎和特點以及高校的行業背景,設置具有自己特色和優勢的培養方案和側重研究方向。安徽理工大學是一所具有煤炭行業背景和醫學特色的理工類高校,目前設有相關的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技術與儀器、網絡信息安全、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具有較好的相關專業建設基礎,尤其是面向煤礦自動化和信息化應用領域有著較強的優勢。因此,基于學校的行業背景和專業基礎現狀,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側重點是物聯網的感知層設計和應用,兼顧管理服務層的相關技術研究,如中間件等。重點應用領域是礦山物聯網以及智能移動醫療,結合現有的網絡信息安全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制定符合學校實際和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的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

3 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3.1 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在高等學校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根據物聯網專業的研究內容和市場需求定位,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是:具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網絡技術、傳感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嵌入式技術、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物聯網中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夠從事物聯網的通信架構、網絡協議和標準、無線傳感器、電子標簽射頻識別、信息安全等產品及系統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產品開發、技術管理與設備維護等工作。

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掌握必需的傳感器、電子、通信、單片機、RFID技術等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基本物聯網節點、網關、網絡協議棧,有線和無線網絡技術原理,無線自組織組網、有線和無線網絡拓撲以及網絡安全技術等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熟練并系統地掌握物聯網應用系統集成、物聯網硬件與軟件設計、互聯網應用等,具有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物聯網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工程設計、設備制造、網絡運營和技術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等能力;掌握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物聯網業務的開發、測試、推廣等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應用信息網絡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試驗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熟悉礦山物聯網的架構、應用環境和關鍵技術,并能夠進行系統設計和開發;熟悉物聯網在智能醫療領域的應用技術,并在現有醫院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移動醫療的智能終端、醫療傳感設備、中間件、數據存儲、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等。此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能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術和現代工程工具,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其他行業和應用領域。

3.2 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設置

由于物聯網工程專業是綜合多學科的新興專業,在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還不夠成熟和穩定,還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實際教學情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課程的設置。目前,物聯網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在現有較成熟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基礎上,增加與物聯網相關的核心課程,但側重點是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結合學校相關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物聯網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模塊:(1)公共基礎模塊;(2)專業必修課程模塊:(3)專業核心課程模塊;(4)專業任選課程模塊;(5)跨學科課程模塊;(6)實踐課程模塊;(7)素質拓展模塊。各模塊包含的主要課程如表1所示。

在課程的設置上既考慮了物聯網專業的核心研究內容和專業特色,同時考慮到物聯網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專業,還沒有專門的碩士和博士學位點,目前基本上都是作為計算機或相關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而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課實現國家統一命題,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要能夠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實現無縫對接,使得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夠輕松實現進一步深造的愿望。基于這樣的一種現狀,學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在必修課程模塊和核心課程模塊中分別開設了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等相關的課程,同時開設了物聯網導論、無線傳感器網絡、RFID原理與應用,能夠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和考研深造的需要。為了突出物聯網專業知識,在專業任選課程模塊中開設了大量與物聯網和計算機相關和當前最為熱門的課程,充分體現了該專業方向的知識面寬、技術先進等特點。跨學科課程模塊的設置為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煤礦行業的生產背景和主要技術裝備,為以后從事煤礦物聯網和數字礦山建設打下基礎。實踐課程模塊的設置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教學環節,是達到學以致用的主要途徑,是整個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內容。素質拓展模塊通過組織多種形式和內容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性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4 人才培養和教學資源建設

4.1 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

高等學校的使命是培養人才,高校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和自身優勢以及綜合其他因素來確定人才的培養模式。因此,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能夠全面反映高校對合格人才的理解和時代需求。安徽理工大學是行業特色鮮明、理工類為主的綜合型大學,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是:結合煤炭行業特色,培養“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善創新”的創新型人才和高級專門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構建多元化、多目標的培養模式,同時充分考慮學生就業、創業和繼續深造等不同要求,努力形成特色鮮明、層次清晰、模式多元、制度配套、保障有力的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在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借助現有相關專業的培養模式和經驗,并結合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特點,對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采用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

安徽理工大學是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目前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其他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方案制定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其核心培養方式是采取的3+X培養模式,主要措施是其中3年時間在學校進行相關基礎課和理論課的學習,至少1年時間采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通過將企業納入到人才培養主體地位,可以進行訂單式培養,大大增強學生對企業需求的了解和實踐動手能力。真正體現“卓越計劃”的3個特點,即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物聯網工程專業主要是培養工程類的專門型應用人才,可以按照“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一方面是在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加強物聯網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核心課程內容的教學,另一方面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尤其是引入相關企業的參與。目前,我校已與安徽徽斯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科艾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培養物聯網專業人才,由參與的公司提供相關課程的教學和實踐環節的平臺,并且公司有優先挑選優秀畢業生的權利。另外,安徽理工大學與附屬醫院安徽淮南東方醫院集團也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研究和制訂數字移動醫療系統方案。移動數字醫療系統的實施可為學校物聯網專業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參與設計和開發的機會,同時也會為學生的培養提供很好的實習場所和平臺。另外,安徽理工大學與兩淮煤礦企業都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系,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雙方都在積極準備聯合培養礦山物聯網建設人才,進行校企深度合作,為拓展學校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和就業機會。此外,學校還與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相關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如上海、深圳、無錫、蕪湖等,為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前提供深入企業實習機會,為進一步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校企合作模式的效果已經在學校的一些專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企合作是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較為理想的模式。

4.2 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資源建設

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除了有定位準確的培養目標和合適的培養模式之外,還需要有配套的軟硬件教學資源的支撐,教學資源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證。一個專業辦學水平的高低往往與該專業的師資、實驗室、教材、實習場所等建設水平有關。對于物聯網專業這樣一門新興專業,面臨的專業教學問題更為嚴重和急迫。學校在物聯網專業建設過程中,相應地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來保證高水平的教學資源。

(1)物聯網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這是所有教學資源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沒有好的師資很難想象能夠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因此,學校和學院都非常重視教師的培養,培養的方式主要是從學院中挑選出一部分對物聯網感興趣而且嵌入式技術以及軟件開發能力過硬的教師組建成物聯網科研團隊和教學團隊,通過申請物聯網相關課題展開物聯網理論和應用研究,目前已有2項物聯網相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物聯網應用課題,多項企業物聯網應用橫向課題,通過科研課題工作的深入展開和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師對物聯網理論的理解和實踐應用水平,對推動物聯網專業的教學水平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學院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部分教師到北京、無錫、長沙等地參加“全國高校物聯網專業教學和研討”“高級物聯網開發工程師物”等教學和專業技術的培訓,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物聯網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然后再通過校內的研討和講座帶動更多教師物聯網專業水平的提高。

(2)教材建設也是辦好專業必不可少的環節。由于物聯網專業是新建專業,雖然已經出版了一些不錯的物聯網方面的圖書,但適合作為本科教學的好教材還是鳳毛麟角,而且大多是技術類或普及類。因此,在教材的建設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們根據開設的課程和目前已有教材的現狀,挑選出相對較好的基本教材和參考書,通過大家閱讀討論,然后根據制定的教學計劃,來確定講授的內容和學生需要自學的內容,并整理教學講義和課件,為后續教材建設做好準備。通過這一環節,充分提高了對教學內容細節的掌握和理解,也對物聯網技術掌握得更為全面。

(3)實驗室建設是實踐教學環節的有力保障。為了能夠滿足物聯網實驗教學的需求,學院對物聯網實驗室建設投入了大量的建設經費,實驗室采購了北京西普陽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SimpleRFID射頻識別實驗教學系統,并向安徽福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訂制了無線傳感網絡教學系實驗系統。在物聯網實驗建設過程中,物聯網專業教學團隊全程參與整個實驗室建設過程,對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都進行全面掌握;并邀請物聯網實驗系統開發的T程技術人員給教師做專門的技術培訓和講座,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通過師資、教材和實驗竄3個環節的建設,目前學校已經具有較高水平的物聯網專業教學團隊和完善的教學配套資源,完全能夠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和計劃來進行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當然,任何一個新的專業的開設,都需要一定時間的建設和完善,在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并借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及時修正不合理的方面。

5 結語

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學資源建設,是所有高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在辦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而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和高水平教學資源建設是辦好物聯網專業的前提,因此,各個高校應根據各自不同的辦學基礎和行業特點,著眼于市場需求和自身的辦學優勢,在體現物聯網工程專業共同特點的基礎上,要突出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行業特色,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更能滿足市場需求和具有更寬的就業面。

參考文獻:

[1]吳功宜,吳英.物聯網工程導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1-5.

[2]劉云浩.物聯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3-6.

[3]吳功宜.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21):26-29.

篇6

【關鍵詞】物聯網 發展 對策

中圖分類號:TP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5-297-01

作為國家七大新興產業的組成部分,物聯網是通信網絡的延伸,他能夠使我們的社會更加自動化,減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能夠更加及吋的獲取信息,借助通信網絡,隨時獲取遠端的信息;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能夠讓生產加安全,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便于實現安全的監管和監控;能夠整體提高社會的信息化程度。總的來說,物聯網將在提升信息傳送效率、使信息應用范畫得以不斷延伸、改善民生、提高生產率、降低管理成本等社會各方面發揮重要的意義。

物聯網相關概述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種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通過相關技術可以實現物品間的全面感知、可靠傳輸和智能處理,其實質是利用事先在物品或設施中嵌入的傳感器與現代化數據采集設備將客觀世界中的物品信息最大程度的數據化,再利用物品識別技術與通訊技術將數據化的物品信息聯入互聯網,然后再把這些信息傳遞到后臺服務器上進行整理、加工、分析和處理,最后利用分析與處理的結果對客觀世界中的物品進行管理和相應控制。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客觀世界中的物物相連,它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蓬勃興起的世界信息技術的又一次革命,是20世紀人類社會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技術延展。物聯網與傳統產業的全面融合,將成為21世紀全球新一輪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我國物聯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隱私和安全問題

物聯網的興起既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使得人們對它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如果物聯網被惡意的入侵和破壞,那么個人隱私和信息就會被竊取,更不必說國家的軍事和財產安全。這一點,從互聯網時代的黑客行為就可想象得到它的巨大危害性。

2、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協調機制

從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來看,統一的技術標準和一體化的協調機制是導致現在互聯網能遍布全球的重要原因。但是,從目前我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實際情況卻令人堪憂。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協作平臺,導致進入這行業的大大小小的企業各自為政,開發出大量不能相互適配和聯通的技術,導致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災難性的后果。如果這一問題解決不好,勢必成為制約我國物聯網長期發展的瓶頸。

3、物聯網政策和法規不健全

物聯網不是一種普通的技術和產品,它屬于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極其重要利益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因此,國家與政府必須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在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專利及行業立法保障方面未雨綢繆,先試先行。

4、開發成本太高,很難實現技術大規模推廣

高昂的開發成本,導致目前我國的物聯網技術很難推進到產業化發展和應用的良性循環軌道。由于對于中小企業來講,進入的門檻太高,造成這一技術無法大規模的推廣。而沒有規模經濟效應,這一技術只能停留在技術研發階段,不能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我國物聯網發展方向和對策分析

1、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物聯網技術應用在三個產業相關領域非常多、應用非常之廣泛、設計相關部門也很多,怎么才能提高物聯網產業發展速率,提高物聯網技術研發效率、加快物聯網行業標準的制定?物聯網跟其他發展成熟產業一樣,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牽頭,成立相關部門更好的統籌協調各部門合作,統籌安排物聯網技術在重點領域的重點示范工程推進工作,成立關鍵技術研發部門、制定統一標準、建立相關安全保障機制,以更好的促進物聯網產業快速穩定的發展。

2、制定一套可持續發展政策法規

任何一種產業行業的發展都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法律規定做作為行業約束標準,可以成立物聯網發展形勢研究院,專職做好國內外物聯網政策研究工作,針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中遇到一些政策法規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政策、法規,同時,總結國內物聯網發達地區的先進政策、法規,制定一套可持續發展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政策法規。

3、加強政府的政策扶持,完善政策措施

政府的相關部門聯合成立領導小組協同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從宏觀戰略層面提出物聯網產業發展方向,組織專家制定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扶持政策;完善各項政策措施,搭建各類物聯網企業技術中心、相關研究機構和一些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創新、共享和交流平臺,進一步降低研發成本、優化創新資源;積極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源,建立專門的以物聯網產業化應用培育和推廣為主要職能的服務機構,推進物聯網技術產業化應用。

4、大力開展重點課題,加強科技創新

國內物聯網發展面臨三大瓶頸:一是國內RFID 產業仍然以低頻為主,在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領域產業化難題尚待破解;二是國內傳感器產業化水平較低,高端產品被國外廠商壟斷;三是實現物物互聯數據計算量龐大,需要算法革命來支撐。要想在搶占技術制高點,就必需要統籌組織科研人員、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集中優勢力量,安排專項經費,大力開展重點課題攻關,在掌控物聯網核心技術獲取先發優勢上下功夫。

5、推進產業聯盟建設,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當今世界,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服務,三流企業賣產品。誰掌握產業標準,就可能掌握未來產業發展的主動權;要緊緊抓住標準的制定和采用的契機,盡快建立以現有產業龍頭企業為核心,以政府的統籌協調為依托,聯合運營商、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基于共同標準和制度的產業共同體,推進產業技術聯盟、產業化聯盟等聯盟建設,實現從企業內部創新走向外部聯合創新。

6、通過搭建推廣平臺,推進物聯網產業高速發展

通過承辦高級別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博覽會,打造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展示窗口和交易平臺;搭建相關技術和產品供需交流機制,增進政府各部門與相關物聯網企業的信息對接,引導相關企業、研究機構和科研院所加強技術交流和合作,推進物聯網產業高速發展。

7、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平臺建設

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加強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再培訓,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平臺建設;進一步拓寬政策扶持范圍、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各研究機構、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引進和培養優秀研發人才、高級管理人才;積極探索人才引進機制,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結語

總之,物聯網時代的來臨,不僅僅是一場技術上的新革命,同時也為中小企業帶來了無窮的商機。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充分認清形勢,密切追蹤物聯網新技術、新發展,把握物聯網帶來的各種機會,才能使我國的物聯網逐步從成熟領域的閉環應用向外擴張,最終通過統一的標準實現互聯共享的跨行業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寅.物聯網技術特點與應用[J].辦公自動化,2012,(12).

篇7

關鍵詞:互聯網 物聯網 信息感知 交互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119-02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提升了網絡技術的發展速度,兩者相互促進下,物聯網的概念隨之誕生。如何以網絡技術的運用更好地進行經濟活動的發展,成為研究人員長期研究的課題。筆者針對當前物聯網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進行簡要的剖析,以盼能為我國此類技術的發展提供參考。

1 物聯網發源及定義

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較晚,因此在此后一系列網絡技術的發展中,也落后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物聯網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隨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了此類技術的基礎實踐活動,當前物聯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迅速,我國也開展了相關技術的實踐。

一般情況下,物聯網可以理解為通過芯片技術,連接互聯網形成的物品網絡。具體指對物品植入電子芯片,并通過有線或無線技術連接互聯網,最終形成以互聯網為核心技術的物品網絡。

2 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

互聯網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用戶與互聯網之間的互動與信息感知,只存在于音頻、視頻、文字等方面的閱讀和瀏覽編輯。信息感知方面的技術發展較好,但關于交互方面的技術發展則較少。物聯網中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具體指通過網絡連接具體物品或商品,物品芯片中則記錄了物品的外在形象、觸感等方面的數據。用戶在進行物品瀏覽的過程中,配合相關的軟硬件,能夠對物體外觀質量等方面數據進行充分了解,以此達到對信息感知與交互方面的體驗,對于人們的生活習慣產生了較大的改變,有助于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

3 當前物聯網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的發展現狀

我國當前關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尚處于前期發展階段。由于國外此類技術的發展較為成熟,我國物聯網方面的有關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技術進口或付費使用專利的方式進行發展。前期的發展現狀較為良好,但由于缺乏基礎技術以及相關的產業鏈,我國關于物聯網技術方面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其中物聯網產業鏈方面的建設還應著重進行發展,針對此類問題,我國政府方面也出臺了較多的鼓勵政策。但由于基礎技術以及人才方面的缺乏,我國此類技術的發展有較多的攻堅課題。

物聯網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其通過互聯網技術連接相關的物品。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其具備操作簡便、用戶體驗好、效率高等方面的特點。

4 當前關于物聯網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發展的具體應用

物聯網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物品的應用范圍較廣,應用對象也較為復雜。筆者針對當前關于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主要對象以及實際作用進行簡要的分析。其中具體的分析對象為:VR技術、智能家裝技術、用戶與網絡之間的交互、物聯網社群的形成。針對此類應用對象以及技術實際作用,筆者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

4.1 VR技術

VR為Virtual Reality的縮寫,具體的意思為虛擬現實。此類概念最早出現于1999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的交互式系統項目工作組的一項報告中,隨著當前技術的發展,此類技術逐漸被實踐并投入制作。隨后出現了例如VR眼鏡等硬件設備,此類設備在人機互動的實驗研究中效果明顯。當前在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提升中,一般將VR技術看作物聯網技術的入口。通過VR設備進行互聯網商品或其他資源的瀏覽編輯。

4.2 智能家裝技術

當前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此項技術進入到了多個行業中,并且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效果,其中關于家裝行業的應用效果較為明顯。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于物質條件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家庭是人們長期生活居住的環境,關于物聯網的應用,研究人員也進行了較多的實驗實踐。當前應用效果較好的如無線控制空調、燈具、電腦、電視、門、沙發、用電開關等。此類技術的應用獲得了廣泛的認可,短期內便產生了較大的需求人群。

4.3 用戶與網絡之間的交互

物聯網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其核心技術為網絡技術。物聯網通過特殊設備將用戶與互聯網設備進行連接,用戶通過特殊設備進行網絡沖浪。在應用的過程中,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用戶與網路數據之間的互動,實現智能化體驗。對于用戶體驗以及技術的革新意義重大,用戶能夠根據交互數據,進行互動從而達到較好的體驗效果。

4.4 物聯網社群的形成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其相關的附屬產業也快速產生。政府部門對此類產業的發展,也提供了較大的支持。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漸發展,其技術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以指定物、網絡、若干用戶之間多方交互的現象。此類現象的產生,最終形成了物聯網社群現象。物聯網社群現象的出現,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影響重大。但在此類現象出現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兩種效果。較好的方面為提升了工作效率、溝通效率;不良的方面為技術過度發展,人們生產生活無法跟進技術的發展,最終對于物聯網產業,形成了較多的影響。

5 展望

物聯網技術依托互聯網技術進行發展,因此其也具備互聯網技術的相關特性,例如:信息傳播的快速性、信息的復雜性以及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此類技術基于互聯網技術進行發展,因此難以避免產生中毒現象。但由于物聯網技術的直接關聯物為智能家居、私人用品、保險物品等,對于人們的財產以及個人安全影響重大。因此為了保障物聯網技術的后續發展,在技術的發展中除去實用性、先進性的發展,還應注重安全性的發展。只有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此類技術才能得到更快的發展。

6 結語

當前物聯網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的整體發展較為良好,我國此類技術的發展也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由于良好的用戶體驗,此類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獲得了廣泛的支持,但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產業鏈不完善等現象。國家政府部門對此也進行了較大的政策支持,當前關于物聯網技術在發展中主要的應用對象以及實際作用為:VR技術、智能家裝技術、用戶與網絡之間的交互、物聯網社群形成。此類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具備一定的網絡特性,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應注重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和提升,以此保障技術的快速發展,并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紅娟,王祥.基于物聯網的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應用研究[J].通訊世界,2016(5):23-24.

篇8

關鍵詞:物聯網 鉆石模型 產業 競爭力

問題的提出

目前學術界對物聯網還沒有統一的概念,簡單地說,物聯網就是通過傳感技術賦予物品“智慧”,使物品間按指令相互關聯,將物品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從而能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侯慧、岳中剛,2010)。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技術領域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作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其潛在的市場規模和對其他相關產業的輻射效應,受到各個國家及相關政府都普遍高度關注,各國積極部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美、歐、日、韓、中五國(地區)的物聯網發展戰略或計劃及時間如表1所示(盧濤、尤安軍,2012)。

著力培育發展物聯網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先機,對于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過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還處于簡單應用階段,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還不甚清晰。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認清發展形勢,明確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優勢和急需解決的難點,進而提出提升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的對策,以期為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

基于鉆石模型的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哈佛大學邁克爾·波特教授及其同事在考察了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10個國家的100多個優勢產業后,提出了評價國家競爭優勢的鉆石模型(見圖1)。波特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的產業內能否獲得競爭優勢主要取決于四個基本因素和兩個輔助因素。四個基本因素是指要素條件、需求條件、市場結構與公司戰略、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這四個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作用直接決定一國或地區特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兩個輔助因素是指機會和政府,這兩個輔助因素則是通過四個基本因素的相互作用對一國或地區特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產生作用(趙學琳,2011)。

(一)生產要素

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中,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和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其中又將天然資源、基礎設施等資源歸類為初級生產要素,人力資源、知識資源和資本資源等歸類為高級生產要素,并且認為在現代特定產業的競爭力中高級生產要素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物聯網產業屬于現代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知識資源和基礎設施資源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產要素的分析主要從以上三個方面對物聯網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黃啟堂,2009)。

人力資源方面。物聯網產業是現代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參與研究開發人員的數量和質量將直接影響物聯網產業的競爭力。從表2可以看出,盡管我國研究與開發機構的數量在逐年小幅度減少,但是我國從事研究與開發工作的從業人員、博士、碩士研究生數量都在逐年增長,其中從業人員數量的增幅較大。2011年,研究與開發工作從業人員中,博士研究生畢業的人數占到7.04%,碩士研究生畢業的人數占到14.25%。

知識資源方面。物聯網產業是科技含量較高的現代戰略性產業,因此物聯網產業的競爭力也在很大程度上由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決定。近年來,我國加強了物聯網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在核心技術的開發與引進、消化與吸收和推廣與應用方面都有所突破,從表2看到,近五年我國專利申請授權數逐年增加。但從國際整體水平來看,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競爭力還比較弱,總體水平不高,缺乏一批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部分重要的相關技術還需要向其他發達國家引進,對其他國家有一定的依賴性。以物聯網產業中的射頻識別(RFID)技術為例:物聯網產業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技術就是RFID技術,但目前在全球RFID技術的專利中,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只達到了美國的6.5%、日本的45.73%,并且在我國申請的專利中發明型專利數量占少數,大部分是實用型創新。美國在空口接口協議、芯片等方面擁有全球大部分的專利數量,占到總數的53%。

基礎設施方面。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15日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如圖2 所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09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2.1%,較2011年底提升3.8%,保持低速增長。當前,我國網民數量已經處于高位,網民增長和普及率進入了相對平穩的時期。而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普及,無線網絡升級等因素,則進一步促進了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但同時,推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還必須面對投入成本巨大這一現實問題,物聯網的建設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每個層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力的投入,高額的投資和應用成本是我國甚至世界物聯網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現實難題。

(二)需求條件

邁克爾·波特認為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是產業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原動力,是產業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我國物聯網產品需求的存在導致產品供給的發生,而不斷增長、成熟的需求市場又會促進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完善,從而培育出更強的物聯網產業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目前市場需求就包括國內和國際市場兩部分,要促進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必須充分重視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需求結構,切實做好供給分配方案,這樣才能不斷增強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

物聯網產業發展也呈現出較大的產業市場規模。從圖3可以看到,2009 -2011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逐年增加。目前國內物聯網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產業的發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專家預計2013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4896億元,未來三年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市場增長率將保持在30%以上(熊三爐,2011)。

同時,我國物聯網產業已經在無線智能傳感器網絡通信技術、傳感器終端機、微型傳感器和移動基站等方面取得較好的市場,擁有了從材料、器件、技術、系統到網絡的完整物聯網產業鏈(王亞唯,2010)。我國B2B、B2C及C2C市場交易規模巨大并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也反映出我國較大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巨大網民數量和電話用戶數量以及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都為我國物聯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潛力(楊小勇等,2011)。

(三)相關及支持產業

邁克爾·波特認為單獨存在的一個特定的產業是很難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的,只有與此相關和支持產業形成完善、高效的“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同時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之間要形成穩定互動,才能保證該產業所形成的競爭優勢保持長久。在物聯網產業產生到目前的高速發展過程中,與很多相關和支持產業建立了不可脫離的關系,其中最多的就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產業。另外,物聯網產業還有大量的三網融合的融合性終端設備產生,而這些設備的正常運用需要有強大的云計算平臺。因此,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產業和云計算平臺產業就是物聯網產業快速高效發展、獲得強勁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產業(鐘祥喜、肖美華,2012)。

表3給出的數據是我國2007-2011年近五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方面的情況。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投資額從2007年到2009年是逐年遞增的,而從2009年到2011年,投資額是在下降的。更為嚴重的是,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方面的投資占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在我國物聯網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基礎還相當薄弱的情況下,這顯然很不利于其發展和獲得較好的競爭力。

另外,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還離不開云計算產業的支撐與幫助。隨著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對云計算產業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我國云計算產業的服務市場還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總體規模還比較小,但追趕的勢頭明顯。據Gartner估計,2011年我國在全球約900億美元的云計算服務市場中所占份額不到3%,但年增速達到40%,預期未來我國與國外在云計算方面的差距將逐漸縮小。

(四)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邁克爾·波特認為國內市場擁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是創造特定產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最關鍵因素,因為它可以幫助產業內的相關企業不斷提升改進和創新的技術。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是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之一,但是物聯網產業是一條很長的產業鏈,不能由一家生產或提供單一或多種物聯網產品的企業完成物聯網產業所有技術和服務,而其只能是物聯網產業鏈的成員之一。因此,物聯網產業的競爭實際上也就是產業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以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為核心的物聯網產業便是形成了國內最龐大的物聯網產業鏈。但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方面的其他企業還處于快速發展的起步階段,核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能力還很薄弱,技術含量不夠高,開發品種不齊全,低檔產品居多等,這些導致其還無法與國際上的企業競爭。

另外,物聯網產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擁有規范統一的標準體系。但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還處于簡單應用階段,并未實行規范統一化,加上物聯網產業又屬于跨行業、跨領域的新興產業,產業的應用特點和客戶的產品需求,這都大大制約了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還沒有能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地區相抗衡的行業技術標準體系(馬飛等,2012)。

(五)機會和政府

邁克爾·波特認為鉆石模型中的機會和政府這兩個輔助變量主要是通過四個主要因素而發揮其作用的。其中,機會是通過國家、全球的政治經濟等環境對特定產業競爭力產生影響的。在物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范圍內正經歷著金融危機,而物聯網產業又在這個時間里快速發展著,很多國家政府部門把發展物聯網產業作為后危機時代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因此,大多也都將其上升到了國家戰略(董新平,2012)。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注重提升其全球競爭力,了包括《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物聯網白皮書(2011)》、《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國物聯網發展報告(2012-2013)》及《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和文件。

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提升對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統一規劃發展

一是政府需要根據目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情況,制定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及相關政策,進一步明確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發展策略和重點任務;二是成立特定的部門或國家機構來落實和實施國家在支持物聯網產業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方針并規范物聯網產業的正常發展;三是加大對物聯網產業在研發應用方面的財稅支持力度,如加大政府補貼、減免財務稅收、提供其他政策優惠,提升物聯網產業競爭力。

(二)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培養引進科技人才

一是加強自主研發,實現技術創新。在物聯網產業核心技術方面,加強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發,盡快突破技術瓶頸,構建完善的核心技術體系,形成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品牌;二是要拓寬國家政策支持范圍、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各高等院校和相關科研院所,積極培養高素質研發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三是要主動向國外發達地區學習,吸收其在物聯網產業方面的科技成果,并聘請相關技術專家到我國來;四是積極引進物聯網產業方面的優秀人才,加強物聯網企業內部工程技術人員的再培訓,進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平臺建設。

(三)加快標準體系建設,形成獨立自主體系

一是在物聯網產業的基礎標準領域內,積極參與并能主導國際相關標準的制定,進一步確立并擴大我國在國際物聯網產業標準制定中的發言權。二是在國內物聯網產業標準的制定上,首先要以國際標準為基礎,在此基礎上,以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依托,制定并形成我國獨立自主的物聯網標準體系,并力爭成為國際標準。

(四)推進相關支持產業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支持鼓勵國內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產業及云計算產業等相關支持產業的發展,加大對該方面的研究與開發力度,拓展發展空間;二是構建相關支持產業的保障措施,維護產業產品的知識產權,加大安全保護力度,擴大產業內開發產品的應用范圍,促進相關支持產業的發展;三是做好相關支持產業產品的推廣工作,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夯實產業實力,營造良好的支持環境,保障物聯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五)注重應用需求培養,著力推廣應用工作

一是根據我國物聯網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培育國內物聯網的需求市場,找出產品需求障礙因素,疏通產品需求渠道,促進物聯網產業健康循環發展;二是積極探索物聯網產業技術研發組織模式,將技術研發與產品產業化相結合,建立物聯網產業聯盟,聚集高端研發人才和項目,開展物聯網產業及相關產業核心技術開發和推廣產品產業化工作;三是依靠政府、相關媒體,加強對物聯網產業的宣傳,提升消費者對物聯網產品的需求,同時對物聯網產品和服務實施一定的補貼政策,擴大市場,最終實現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四是推廣部分高端物聯網產品,進軍國際市場,逐步占領世界物聯網產業的制高點,形成國家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根據邁克爾·波特關于產業競爭力理論的鉆石模型,本文從多方面因素分析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狀況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物聯網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市場潛力巨大,但是還有許多難題需要及時解決。在正確分析研究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的基礎上,文章指出通過政府政策支持、核心技術開發、科技人才保障、標準體系構建及支持體系支撐等對策來提升我國物聯網產業競爭力,有效促進物聯網產業的技術推廣和市場化應用,進而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機構優化、新興產業發展,占領世界物聯網產業的制高點,形成國家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侯慧,岳中剛.我國物聯網產業未來發展路徑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0(2)

2.鐘祥喜,肖美華.江西物聯網產業發展路徑探析[J].商業研究,2012(7)

3.楊小勇,白曉輝,姜寒.我國物聯網發展現狀SWOT分析與對策建議[J].產業市場,2011(11)

4.盧濤,尤安軍.美、歐、日、韓等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4)

5.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第一版)[M].華夏出版社,2002

6.趙學琳.基于鉆石模型對我國文化產業集群發展要素的整體分析[J].探索,2011(6)

7.黃啟堂.基于鉆石模型的福建花卉產業競爭力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3)

8.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3

9.熊三爐.我國發展物聯網的對策和建議[J].科技管理研究,2011(4)

10.王亞唯.物聯網發展綜述[J].科技信息,2010(3)

11.馬飛,王小建,王煉.低碳環境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12,30(9)

12.董新平.物聯網產業成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篇9

關鍵詞:物聯網;關鍵技術;計算機物聯網;應用

物聯網,主要是將當前各種新型技術及新型的理念進行緊密的結合,將電子技術、通信技術、材料技術等不同種類、此前聯系性不強的技術聯系在一起。這樣一來,這些不同的技術就成為了一個整體,并且將人與物進行了緊密結合。物聯網的應用比較廣泛,行業需求的潛力相對較大,計算機物聯網目前已經在我國的多個領域中得到了合理應用。

1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1.1 射頻識別技術

在物聯網的關鍵技術中,射頻識別技術是相對最為重要的一種關鍵技術,也可以被稱作是電子標簽,射頻識別技術是物聯網發展中的基礎部分與核心部分。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應用的就是射頻信號,物聯網可以利用射頻信號來實現相應的信息傳輸,并且通過這些信息來進行相應的識別工作。在射頻識別技術中,主要包括了標簽、閱讀器、天線3個主要部分。

射頻識別技術在具體應用中主要是利用比較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對不同狀態下的物體進行相應的識別管理。射頻識別技術抗干擾能力較強,無需耗費較多人力,且適用于大多數環境,所以應用較為廣泛。

某大型連鎖超市在日常管理中就應用了物聯網中的射頻識別技術,該超市的管理者將這項技術用于供應鏈管理中。這樣一來,在具體管理中,不僅不需要過多的工作人員,還保證了管理的效率與整體質量,該超市在應用射頻識別技術之后,供應鏈管理工作得到了明顯加強。

1.2 云計算

云計算技術,主要是將計算分布在相應不同的計算機中,這里的計算機不能是本地計算機。這樣一來,相關的使用者就可以將資源進行切換,根據具體的需求去訪問相應的計算系統。物聯網中的云計算技術,主要是利用網絡,對計算實體進行整合,使其成為計算能力較強的整體系統。

1.3 網絡通信技術

物聯網在發展過程中,物與物之間的互相通信是較為重要的,因此,網絡通信技術是物聯網關鍵技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在網絡通信技術中,包括了有線技術、無線技術、網關技術等。在網絡通信技術中,M2M技術應用比較廣泛,可以與近距離傳輸技術進行較好結合,如WiFi、RFID、BlueTooth等。M2M技術的重點之處就在于無線通信,未來將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給物聯網的信息傳遞提供堅實的技術保證。

2 計算機物聯網的應用

目前,計算機物聯網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其具體的應用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家庭生活

在家庭生活中,物聯網可以將家庭住宅作為具體的應用平臺,利用家庭住宅的網絡技術來實現具體應用。某高級住宅小區在樣板間的布置工作中就對物聯網進行了具體應用,利用物聯網在住宅的內部設置了較多的系統。這些系統主要包括了住宅安防系統、布線系統、溫度調節系統、燈光控制系統等。這樣一來,住戶就可以利用網絡和物聯網技術實現對住宅內部所有系統的操控與應用,使居住環境變得更加高效與舒適,也使住宅內部的各個系統得到了較好的管理。該小區的樣板間在應用了計算機物聯網之后,將所有的家居設施進行了高效集成,給住戶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也保證了住宅環境的整體舒適度。

2.2 物流領域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物流行業的發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物流領域的發展速度也相對較快。在物流領域中,物聯網可以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來實現物流領域的合理發展。在物流領域內部應用計算機物聯網,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物聯網內部的集成性和智能性的主要特征,這兩點特征可以使物流系統具備較強的智能性,使其在發展過程中模仿人類智能,像人類一樣去進行思考與判斷。

計算機物聯網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是用來掌控物流領域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信息,對物流運輸環節中的所有運輸車輛的性能及路線進行實時監控,還可以掌握物流運輸中貨物的自身狀態與性能。也就是說,計算機物聯網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員掌控物流運輸中的各個環節,對主要的物流信息進行相應采集。

2.3 農業應用

除了上述應用領域之外,計算機物聯網還可以被用于農業領域中。計算機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主要是將農業生產的控制系統、安全系統與智能系統,利用云計算技術進行高效整合,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數字化與信息化。農業生產應用計算機物聯網,可以將農業生產中的各項因素,如環境因素、人工因素等通過計算機物聯網內部的傳感器進行上傳。這樣一來,工作人員就可以對農業生產中的各項因素進行整合分析,把握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整體質量,對農業生產實行遠程監控與操作。計算機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率,使農業生產向綠色農業、低碳農業、高效農業的方向進行合理轉變,帶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以說,計算機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具體效率,還能優化農業生產體系,具有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2.4 交通應用

智能交通建設將會是未來交通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計算機物聯網是有效實現這一趨勢的重要工具,這是由于計算機物聯網可以將電子傳感技術、先進信息技術、通訊傳輸技術、控制數據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結合,并運用于整個智能交通系統的管理中,進而可以在大范圍內進行全方位的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計算機物聯網技術具有實時、高效、準確等特點生適用于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計算機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建設中的廣泛應用可以將現有交通設施有效的利用起來,最大程度地減少交通的超負荷量,與此同時,計算機物聯網的應用可以減輕交通壓力對環境的污染,進而提高整個城市交通的運輸效率,所以,計算機物聯網技術在交通運輸方面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電網應用

除了以上幾種應用領域之外,計算機物聯網還可以被用于電力行業及交通行業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與應用前景。將計算機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電網中,可以達到電網智能化的效果,也就是可以使整個電網系統更加先進、可靠、安全,同時可以提升整個電網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由于計算機物聯網的運用,整個電網系統的運行數據和信息都是被時刻記錄的,一旦出現任何異常都可以第一時間被發現,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針對此問題及時做出應急方案,這樣才可以確保電網系統的有效運行和安全性能,減少電網企業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這樣將計算機物聯網技術和電網系統相結合的方式,一定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對電能質量的需求,使未來的電力系統更加完善。

計算機物聯網技術的具體體系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物聯網的體系可分為感知層、處理層、傳輸層以及應用層。近幾年,計算機物聯網技術在我國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目前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充滿智慧化的網絡世界中,人類不需要對商品的干預和交流,正如日本操作系統之父所說的:物聯網在未來十年將會得到普及并無處不在。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實踐和發展,物聯網也在推陳出新,目前我國計算機物聯網技術已經具有一定的實力基礎。從相關部門的數據調查來看,同計算機物聯網相關的社會市場價值已經從年的億美元增長到了億美元。由此看來,計算機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前景還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價值,想要挖掘出計算機物聯網的市場潛力,需要相關的科研人員的努力以及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而且,相關專家預測,物聯網不僅需要技術的創新,更關系到新興領域的產業發展,需要不同力量的整合。計算機物聯網技術的變革一定會為信息產業結構帶來巨變,在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

篇10

“從現在起到2020年的十年里,中國物聯網產業將經歷應用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三個關鍵的發展階段,成長為一個超過5萬億規模的巨大產業。”日前,由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的《物聯網產業發展研究(2010)》報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路線圖。同時,報告也指出了促進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三個關鍵點: 制定統一的發展戰略和產業促進政策; 構建開放架構的物聯網標準體系; 重視物聯網在中國制造、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中的戰略性應用。

其一,是要高度重視國家物聯網產業戰略規劃,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給予統一的協調指導。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是中國在信息領域競爭力獲得進一步提升的重要機遇。目前,部分省市地方政府均將物聯網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輪物聯網熱潮,甚至股市都出現了“物聯網概念”。這對于物聯網獲得足夠的關注是好事。但是,由于目前物聯網產業仍處于產業形成期,產業界和技術界目前仍處于盲人摸象、各說各話的相對混亂階段,因此,有必要從國家戰略規劃層面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方向、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等做出明確的界定和規劃。結合國家的十二五規劃制定,明確物聯網發展的產業技術路線圖,對其所涉及的行業應用、傳感感知、傳輸通信、運算處理等各相關領域的架構、標準、關鍵技術等給予明確的方向和資源投入部署。

其二,是要高度重視共性技術標準的制定,重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建設物聯網技術產業標準體系。應重視標準問題的戰略性地位,但不應盲目夸大其影響。物聯網是一個涉及眾多行業應用的實踐性技術領域,其領域跨度非常廣,因此期望做出完全統一、自成體系的標準是不現實的,也不具可操作性。應在涉及互聯互通等共性問題方面盡早制定相應的標準,如統一編碼規則、基礎應用平臺的中間件接口標準等。同時,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勢必與各類行業應用、個人應用緊密相關。在制定標準過程中應廣泛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協調創新的機制,才能制定出適合行業應用、順應產業發展的物聯網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