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心理疏導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9 17:12: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強迫癥心理疏導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強迫癥心理疏導方法

篇1

時間:7月8日

地點:《人人健康》心理咨詢室

心理專家:孫曉芳

專家檔案:資深心理咨詢專家,心理學專欄作家 。

種種現象表明,劉小姐有輕微強迫癥

對于強迫癥的誘因,一般認為精神因素為主要發病原因。劉小姐是都市白領階層的代表,他們所處的工作環境具有壓力大、競爭激烈、淘汰率高的特點。在這種環境下,內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偏執性人格或完美主義人格的人很容易產生強迫心理,從而引發強迫癥。此外,自幼膽小怕事、缺乏信心,遇事謹慎的人在長期的緊張壓抑中會焦慮恐懼,為緩解焦慮恐懼就會產生諸如反復洗滌、反復檢查等強迫癥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像反復檢查門鎖這種強迫心理現象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曾發生過,如果強迫行為只是輕微的或暫時性的,當事人不覺痛苦,也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就不算病態,也不需要治療。而如果強迫行為每天出現數次,且干擾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是患了強迫癥,需要治療了。

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強迫癥狀與腦部病變有關,也有通過顱腦手術而成功治療頑固性強迫癥狀的病例。有些腦部器質性病變、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都可有強迫癥的表現,因此,千萬不要簡單認為患有強迫癥的都是強迫性神經癥。

2008年5月初,年僅41歲,擁有70億身家,一手創辦了投資集團“涌金系”和國金證券,國內金融界赫赫有名的人物魏東選擇了自殺。從魏東的遺書中最后確定魏東死于強迫癥。他的同事這樣說:“魏東先生是個一生追求完美的人,他在他事業最鼎盛時期選擇離開人世而不是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離開,正是因為他高度的責任心,他沒有丟下一個爛攤子讓人家收拾,而是將一個治理結構完整的集團公司留了下來。他知道即使沒有了他的存在,集團公司的各項業務也會健康正常的運作下去。就在自殺前的幾分鐘他還鎮定自若的詢問公司情況,工作已經成為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

強迫性格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對秩序、完美、心理狀態及人際互動的控制等非常敏感。

在和劉小姐分析了強迫癥的原因之后,對劉小姐采取了順其自然適當宣泄轉移注意力的治療方法,進行強迫心理的自我疏導

強迫癥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患者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對它、戰勝它,自我心理療法可以幫助白領人群緩解壓力和緊張情緒造成的強迫心理,預防強迫癥的發生。

首先,順其自然法。任何事情順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不再評價。特別是完美主義人格者,要學會肯定自己,少與他攀比,要認識到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

第二,宣泄療法。對家人和朋友說出心理創傷和緊張恐懼心理,把內心的痛苦發泄出來。

篇2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強迫癥;無抽搐電休克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a)-014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on the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obsess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bsess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9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is order, and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odel,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humanistic nursing model,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 after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Humanistic nursing; Obsession;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迫癥是患者表現為強迫觀念、沖動、行為等癥狀的精神疾病,是一種治療難度較大的精神病。無抽搐電休克是治療精神病效果較好的治療方法,但是治療過程中,患者通常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使得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治療效果均受到影響[1]。因此,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對改善臨床治療效果有著重要作用。現對該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強迫癥患者58例進行研究,探討人性化護理對強迫癥患者實施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接收的強迫癥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患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等重大疾病的患者。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為29例。在觀察組中,男18例,女11例,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5.27±5.19)歲,在對照組中,男19例,女10例,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35.69±5.23)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MECT治療,患者家屬簽署同意書后進行該治療,用雙側前額電極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服務,如健康宣教、病情觀察等。觀察組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服務,其內容主要為以下幾點。

1.2.1 治療前人性化護理 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熱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屬,保持微笑,主動與患者溝通,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并對其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交流,對焦慮、恐懼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鼓勵患者,爭取患者的信任,并引導患者保持正向情緒。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每周舉辦講座,由專業人員講解疾病的基礎治療,包括定義、癥狀、治療方法以及治療方法的優勢等,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護理人員詢問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耐心地傾聽患者的疑慮,并認真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且對患者認識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講解過程中仍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始終保持良好態度,給患者提供良好護理體驗。③行為干預:護理人員教會患者放松心情的方法,如深呼吸運動方法等,并關注患者日常飲食、作息習慣,及時糾正不良行為,耐性地向患者講解良好生活習慣對康復的重要作用,指導患者合理飲食,規律作息,為治療成功奠定基礎。護理人員進行治療前準備工作時,向患者講解相關準備工作的作用和必要性,爭取患者的積極配合。

1.2.2 治療中人性化護理 護理人員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注意其意識、神態的變化情況,并對相關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及時將異常情況向醫師匯報。

1.2.3 治療后人性化護理 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后,護理人員將患者推至復蘇區進行觀察,幫助患者取側臥位,陪伴患者,并對患者各項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將病床欄桿拉上,直至患者完全清醒。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詢問患者的感受,如果沒有不適感,則將患者送回病房。治療后第1餐進食要流質或半流質,之后可慢慢恢復正常飲食,患者進食時,要有人陪同,避免出現意外。護理人員治療后與患者多溝通,了解患者對治療的感覺,并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觀察,注意患者精神癥狀的改變情況。患者出現短暫記憶障礙時,護理人員及時安撫患者,向患者講解該情況并不會持久,記憶力會恢復,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如果患者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多休息,如果癥狀嚴重,則遵照醫囑予以鎮痛藥物等。患者出現譫妄等不良情況時,護理人員做好防護措施,由專人陪同,如有需要,則予以保護性約束措施,避免患者發生墜床、自傷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情況,并調查患者進行MECT治療的依從性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治療依從性分為不配合、基本配合、主動配合,總依從率為主動配合與基本配合的占比。滿意度由自制調查量表進行評價,按百分制計分,分為滿意(>90分)、一般滿意(70~90分)、較差(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論

MECT主要是利用短暫性、一定量的電流來對患者大腦產生刺激,從而使得患者意識喪失,并引起皮層廣泛發電以及全身性抽搐,從而治療患者精神癥狀[2]。MECT治療強迫癥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有學者研究指出,強迫癥患者經過MECT治療后,其Yale-brown強迫癥狀量表總分和各個因子分顯著優于治療前,可見,該治療方法在強迫癥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患者由于疾病以及對該治療方法的不了解,治療前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其血壓水平、呼吸頻率、心率等指標均會出現一定的波動,這種情況不利于治療的成功[3]。因此,臨床上需要對患者予以對應的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狀態,從而為治療效果奠定基礎。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93.1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對強迫癥患者實施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有積極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療成功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慶.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疾病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329-330.

[2] 錢少敏,楊揚,高霞.無抽搐電休克治療1例抽動――穢語綜合征伴強迫癥的護理體會[J].哈爾濱醫藥,2014,34(6):402,404.

[3] 吳輝華.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與護理對強迫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5,13(5):35-36.

[4] 鄭玉華.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護理配合中的流程管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 12(32):28-30.

[5] 唐春霞,陳海勤,徐美英,等.精神科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臨床護理路徑的建立與實施效果[J].護理雜志,2013,30(1):39-41.

[6] 黃書梅,龔日東 -強迫癥采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療的臨床價值探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34):100-101.

[7] 吳秋鳴.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患者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3):114-115.

[8] 謝月娟,朱秋霞.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效果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1):127-128.

[9] 邱林玲. 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65):386.

[10] 李玉梅, 林春元.人性化護理對強迫癥患者實施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 2016, 23(9):1249-1250.

篇3

一次,父親強迫他去地下室,他竟然昏倒在石階上。原來在幼年時,他講到一個有關鬼怪的故事,描寫一位巨人,專吃十歲以下孩子的心,喝他們的血,挖他們的眼。聽完故事后他滿懷恐懼蹣跚歸家。當時天色已黑,只有些許星光,又走在一條荒僻山道上,他內心正驚恐著,突然發現一個巨人向他走來,頓時兩腿發軟,昏倒在地。實際上,他所遇見的只是一個農民,背著籮筐在黑暗中顯得特別巨大。昏倒在地足足半個小時,才被家人發覺抱回家,從此對黑暗產生極大的恐懼,夜晚不敢關燈睡覺。

這種癥狀在精神科領域被稱作“開燈睡眠癖”,就是指在夜晚睡覺時必須開燈,造成對燈光的依賴。

開燈睡眠癖是一種不良嗜好,其病理實質是對黑暗的恐怖,這種對黑暗的恐怖大半是從幼年期開始的。因為在此期間,兒童們最愛聽有關鬼、神的故事,而這類故事的背景又常常是在晚間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久而久之,他們便將對妖魔鬼怪的恐懼與黑暗連在一起,形成了對燈光的依賴,導致不敢關燈睡覺,這是開燈睡眠的一個主要原因。其次,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在黑夜做了一個惡夢,也可能造成對黑暗的恐懼。

對開燈睡眠癖的矯治:

1、可采用認知領悟療法。對患者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教育,說明鬼怪于世間并不存在,對鬼怪的懼怕而產生的對黑暗的恐懼是一種幼年時期的幼稚情緒反映。如上例,應向患者說明那天晚上所碰到的并非巨人,而是活生生的某位農民,并在建立的一席的話之后重演那天晚上的一幕,從認知上、潛意識里消除恐懼。

2、系統脫敏療法。根據患者對黑暗的恐懼程度,建立一個恐怖等級表,然后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依次進行系統脫敏訓練,不斷強化,直到能關燈睡眠為止。例如,對上例患者,先由數人一起關燈談話,到數人一起關燈靜坐,再到兩人一起關燈睡眠、再到一人關燈靜坐,……最后一人關燈睡眠。

強迫癥的癥狀是什么

月 明

強迫癥的癥狀首先表現為強迫觀念。患者對做過的事反復回憶,將過去的經歷,急欲回憶起來。雖然知道沒有實際意義,但無法克服,這是強迫回憶。

患者對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無誤,產生不必要的疑慮,如出門后懷疑屋門未鎖好,信寄后懷疑未貼郵票等等,去核查自己做過的事,這是強迫疑慮。

患者擺脫不了和自己的認識相對立的思想的糾纏,感到苦惱。聽到別人說友好之類的話:腦子里就出現敵對念頭。

強迫癥患者經常表現為強迫的意向和動作。明知不合理和不必要,卻無法擺脫。如一母親抱著小孩站在陽臺上出現將小孩扔下樓的想法。

當患者的手或身體接觸陌生人或陌生人用過后的東西時,不能控制地去洗手、洗滌全身,這是強迫洗滌。

另外,患者常重復向前走兩步后退一步;或睡覺前,按規定次序脫衣服,然后繞床走一圈。不這樣做就會心中不安。這是強迫性儀式動作。

怎樣消除強迫癥的心理障礙:

得了強迫癥,首先要找明原因,以減輕心理負擔,并能夠對癥下藥。強迫癥的發生除遺傳因素外,主要是社會心理因素和個人的自身因素。如學習過分緊張,家庭要求過嚴,學習困難,人際關系不良均可使學生過度焦慮,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強迫癥狀。

另外,生活中出現強烈的精神刺激,受到嚴厲批評、人格受挫、家庭爭吵、親人傷亡等,都有可能使學生緊張焦慮,反復思考,出現強迫癥狀。

人格缺陷,如膽小怕事,優柔寡斷,偏執刻板。急躁好強,內向退縮,這類性格往往表現出墨守成規,求全責備,遇事過分細致,井井有條,反復推敲。在進入青春期前因某些誘發事件的刺激而留下創傷性體驗,也可能在進入青春期后誘發強迫癥。

對強迫癥患者的治療與輔導是必要的。心理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心理疏導法和行為療法等,包括系統脫敏法、思維阻斷法、宣泄法、模仿學習等,這些方法對強迫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為什么老年人愛閑聊

周 燕

家長里短、東家長西家短,多被認為是毫無意義的市井閑談。然而美國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卻表明,閑聊,即使是那種背后說人閑話的議論,都能有助于加強人們之間的友誼。

除了增進友誼,閑聊其實還有更多的好處。傾訴者把自己的委屈、精神痛苦全部宣泄出來以后,心理痛苦和疾病也就減輕了大半。閑聊正好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表達、發泄和參與的平臺。

現實生活中常能看到,有些老人在退休后變得失落、抑郁,此時如果能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與老伙伴們一起高談闊論,老人的精神狀態就會大為改觀,這是因為閑聊對體力、腦力都有一定的鍛煉,同時還可以讓老年人把身心融入社會群體之中,排遣寂寞。

閑聊不僅能幫他們重新找回自己的社交生活,還能幫助老年人開闊眼界,了解社會動態,跟上社會潮流,保持思想常新。

此外,閑聊對于延緩老人大腦的衰退也很有好處,能夠健腦益神。同時,閑聊可以使面部肌肉得到充分運動,令發聲器官、呼吸器官、聽覺、視覺神經都得到鍛煉。

怎樣化解老年人的煩惱

王寶書

老年人總有煩惱的事,疾病的、家庭的、社會交往的、鄰里親戚之間的,以及退休后發揮余熱繼續工作的等等。這些煩惱會使老年人感到焦慮、抑郁和痛苦,嚴重的會造成心理失衡,極大地損害身心健康。有煩惱并不可怕,要學會化解煩惱:

1、學會宣泄 找一位最貼心的親人或朋友,把心頭之氣吐露出來。必要時還可以在不直接傷害對方的情況下,“大罵幾聲”,以解心頭之恨,使怒氣頓時消失。

2、離開現場 俗話說得好:眼不見為凈。如果老年人身處煩惱現場,最好的辦法是先離開一下,可以到附近的社區公園走走,也可以到商場或超市逛逛,或者看一場喜劇片。

3、自我勸慰 “算了,算了;”“不去管它了,此事到此了結,不再計較。”可以在心中反復地這樣安慰自己。甚至于來點兒阿Q精神,自言自語:“吃虧就是便宜。”

4、增強自信 自信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治病的良藥,是驅散煩惱的武器。特別是當疾病纏身時,必須不斷地告誡自己:“我一定會好起來的。”以此不斷激勵自己,樹立必勝的信念。

5、尋找快樂 釣魚、下棋、唱歌、跳舞、與朋友聊天,甚至澆花、寫字、看書報,做一樣平時十分喜歡做的事,尋找快樂,將一顆郁結的心舒展開來,恢復良好的心態。

6、迅速遺忘 對傷心煩惱之事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時間,把這些煩惱事從腦海里驅逐出去,并且學會忘掉它。

名作家劉心武的心理保健操

李 萍

心亂時,在一張紙上先寫一行大字:“我為什么心亂?”然后分別寫出:“最煩心的事”、“次之的事”、“小事”。從“小事”逐項化解,凡大體可以化解的,都用紅筆劃去;剩下的,經過一番梳理就坦然多了。

自尋小樂趣操

感到無聊,提不起神來做正經事時,就先找些有趣的小事來做,例如用濕棉花球給所養的盆栽植物洗滌葉面之類。

回憶美景操

心里淤著濁氣時,就到沙發或床上取最舒適的姿勢,在輕柔的樂曲聲中,閉目冥想。

無損害宣泄操

心中窩著一團惡氣,可將平時準備好的廢紙使勁撕扯,或選擇適當地點將已破損的舊瓷盤砸碎。

自嘲操

因洋洋得意而心理狀態發生偏斜時,需作一點自嘲,在自嘲中,失去的是虛榮,獲得的卻是清醒。

走向混沌操

拿起一本唐詩宋詞,隨手翻開,目過口誦,搖頭擺腦,以抹去縈繞于心的那些過于細膩的算計。

蓋茨給職場新人的10名話

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比爾?蓋茨,曾送給職場新人10句話:

1、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

2、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的自尊,這個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績,再去強調自己的感受。

3、你不會一離開學校就有百萬年薪,你不會馬上就是副總裁,兩者你都必須靠努力賺來。

4、如果你覺得你的老板很兇,等你當了老板就知道了,老板是沒有工作任期保障的。

5、在速食店煎個漢堡并不是作賤自己,你的祖父母對煎漢堡有完全不同的定義。

6、如果你一事無成,不是你父母的錯,所以不要只會對自己犯的錯發牢騷,要從錯誤中去學習。

7、在你出生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現在這般無趣,他們變成這樣是因為忙著付你的開銷,洗你的衣服,聽你吹噓自己有多了不起,所以在你拯救被父母這代人破壞的熱帶雨林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吧。

8、學校里可能有贏家和輸家,在人生中卻還言之過早,學校可能會不斷給你機會找到正確答案,現實中卻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9、人生不是學期制,人生沒有寒假,沒有哪個雇主有興趣協助你尋找自我,請用自己的空暇時間做這件事吧。

10、電視上演的并不是真實的人生,真實的人生中每個人都要離開咖啡廳去上班。(索麗麗)

讓緊張情緒釋放在考前

趙 然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進入了倒計時的沖刺階段,不少學生覺得肩頭的擔子越來越重,緊張情緒也日益加劇。適度的緊張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興奮度,但過分緊張卻會打擊學生的自信,需要想辦法加以緩解和克服。

淡化考前目標意識

目標是希望,目標是前進的方向,從小目標到大目標,從近期目標到遠期目標,目標意識已經伴隨學生和家長十二年了。到了高考前夕,這個目標意識必須淡化。如果過分強調,則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高考前夕,家長和學生應盡量少提及目標,不要規定自己,必須考多少分,必須考上什么大學。淡化目標意識,減輕思想壓力,放下包袱,輕松上陣,將有利于考試時的正常發揮。

進入適度緊張狀態

緊張未必就是壞事,適度的緊張、焦慮,可使大腦警醒水平提高、興奮性增強,意識的清晰度、注意力的集中性等均有提高。在考試之前,適度緊張將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記憶力,能提高個人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如運動員比賽之前,心理適度緊張,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調動身體的潛能,有利于發揮出好的成績。適度緊張還能使自己身體處于戒備狀態,使疾病難以發生和擴展。我們常常發現在緊張工作、學習時不生病,任務完成松弛下來之后卻容易生病,就是這個道理。

緩解過度緊張情緒

作為考生,一方面要樹立信心,力爭使自己在考前復習充分,在考場上發揮出最高水平,另一方面要心情愉悅、情緒穩定,輕松走進考場。這里,向大家介紹幾種減輕考前過度緊張的方法。

1、咨詢法。對學習中的難點要及時找人求教,千萬不要自己苦鉆牛角尖。心理上有了障礙也要及時通過心理咨詢加以排除,理順心氣,或把緊張的感受告訴親密的人,在交談中緩解緊張情緒。

2、放松法。出現緊張情緒時可以通過聽輕松的音樂或專門的放松療法磁帶,調節一下情緒后再繼續復習。緊張時多做深呼吸,或用右手大拇指按摩左手腕內關穴,也可消除緊張。洗澡時可自我暗示:緊張已被水沖洗掉了。

3、運動法。暫時放下沉重的學習負擔,適當運動,忘記一切不快,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室外風景,和家人溝通思想,這樣可以充分調節自己長期緊張而疲勞的身心,對于學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輪換法。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制定復習計劃,在時間長短、學科輪換等方麗合理安排,使自己保持在興奮狀態下有效地進行復習。

篇4

關鍵詞:中學女教師 心理健康診斷 疏導機制 問卷調查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帶來的社會文化的急速變遷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給中學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職業和生活雙重壓力下的中學女教師的心理狀況每況愈下,而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個性及人格的成長和發展,對教師自身的發展和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中學女教師為總體,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法,選取北京市5所中學的專任女教師為調查對象。其中全國重點中學2所,市重點中學3所,其大部分采用現場發放現場回收的方式,共計發放問卷260份,回收了228份,回收率為87.8%,有效問卷216份,有效率為83.1%。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所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研究、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等,其中以問卷調查為主,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所運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涉及: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

三、中學女教師心理健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在SCL-90量表的10個因子上,被試各個因子水平都顯著高于國內常模水平,其中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焦慮性和偏執性與國內常模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而抑郁性、敵對性、恐怖病癥、精神病癥和其它五個因子與國內常模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說明北京市中學女教師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全國常模水平相比偏低,集中突出表現在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焦慮性和偏執性五個因子上,量表結果表明,絕大多數中學女教師教師認為目前北京市中學女教師的心理健康存在問題。

四、中學女教師職業壓力狀況調查分析

1.職業壓力導致中學女教師負擔過重

中學女教師屬于職業壓力很大的行業,職業壓力已對女教師身心健康、教師的行為、教學質量以及師資隊伍的穩定產生了影響,并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疲勞感增強、神經癥增多、抑郁、急躁、強迫癥及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因此,研究中學女教師的壓力源是制定緩解教師壓力對策,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和關鍵。

2.組織環境差導致中學女教師心理失衡

從心理學觀點看,對人的心理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社會生活環境及其活動范圍,其中組織環境、活動范圍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女教師心理健康與組織氣氛的相關性研究,學校管理氣氛與女教師心理疾病中的敵意因子、學習氣氛與強迫、人際敏感、焦慮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即學校組織管理氣氛和學習氣氛是女教師心理疾病的顯著誘因;學校組織中的人際氣氛是女教師心理健康的正面因子;不同組織氣氛的學校其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差異顯著。可見,女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學校管理、人際關系等因素密切相關。

3.家庭因素是影響中學女教師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

女教師非常關注的子女的學習、工作狀況,平日由于工作繁忙,對子女關愛甚少,當子女遇到升學、就業等實際困難,而自己卻束手無策時,教師心中難免會產生強烈的負疚感。再就是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教師工作比較繁忙,如果家庭成員能夠給以理解、支持,并主動承擔家務,教師就能夠輕裝上陣,全身心的投身教育教學工作;如果家庭成員對教師的早出晚歸不能理解和支持,并常常抱怨、責怪,就會加劇教師的心理壓力。

五、建立中學女教師心理健康的疏導機制

1.加大宣傳和政策力度,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國家和社會的支持是女教師心理健康得以實現的有利保障。政府部門應積極宣傳女教師勞動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女教師職業的崇高和偉大,女教師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女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職業聲望。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理解、支持女教師,同時通過政策的制定、法律的頒布來維護女教師的合法權益,提高女教師的待遇,使女教師這一職業,成為真正意義上受人尊重的職業,這樣能減少女教師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職業自豪感,這可以有效防止女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

2.開展心理評估和心理訓練

在中學女教師招聘中,要組織專家對擬聘對象進行心理測評,嚴把女教師的心理“入口關”,使新教師更好地適應自己所從事的具有多元性、變動性、沖突性的工作。同時,也可以采取心理訓練的方式,組織心理健康專家對中學女教師個體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以影響,發展職業必需的各種積極的心理品質,并使其學會調節自己心理狀態的各種方法,為更好地參與和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作好心理準備。

3.改革教育體制,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中學女教師壓力和心理不健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教育體制帶來的。長期以來以工作量、教學成績、數量和等級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工資獎勵的制度,給中學女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種體制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也給女教師造成了極大傷害。因此,必須改革現有的教育體制,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進女教師不斷提高特別是創新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使女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符永川.談中學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與自我心理應對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7,(27).

[2]鄭紅紅.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11).

[3]楊富英.專科師范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4).

[4]李小聰.中學教師的涉外禮儀素質[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0,(2).

篇5

是什么導致了性病恐懼癥

雖說我國改革開放已超過30年,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對于艾滋病、梅毒、淋病等與性病有關的話題,仍十分敏感,認為染上這些病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特別是那些曾有過、婚外情的人,一旦身體出現某些不適,就會變得憂心忡忡。他們往往不敢告訴妻子和家人,也不敢去正規醫院檢查,偷偷摸摸地查資料、買藥片、擦藥膏,甚至專門找一些游醫的“偏方”和小診所。最終卻是令自己的錢財和身心俱損,增加了治療難度,甚至使夫妻反目。

什么是性病恐懼癥

性病是一種特殊疾病,與道德、倫理、法律有著比較密切的關系,易使患者產生嚴重的精神負擔,也使少數非性病人群或已治愈的性病患者,產生強烈的病態恐懼,從而造成患者心理和行為異常。現代醫學已將性病恐懼癥歸類于抑郁癥或疑病癥,屬于精神疾病。

目前,在性病門診中常見到有恐懼癥、疑病癥和強迫癥3種神經癥,這3種神經癥在性病中可獨立存在,也可并存,常統稱為性病恐懼癥。此類“患者”約占門診的1%。

恐懼癥是指患者對性病產生強烈的、持久的、明知不合理,但無法自制的恐懼。

疑病癥在臨床上最多見。患者過分關注自身健康,不切實際地解釋軀體征象或感覺異常,并堅定不移地確信自己患了一種或多種嚴重的性病。

強迫癥基本特征是反復出現明知不合理,而又不能擺脫的強迫思維和強迫動作。

哪些人易出現性病恐懼癥

從事傳染病和精神疾病研究的專家發現,易患性病的恐懼癥的人群具有以下特點:

1.性格比較內向、敏感、多疑;

2.曾有一次或幾次不潔;

3.患者知識水平較低或較高,衛生常識欠缺,對性病一知半解或道聽途說,發現自身的部分癥狀與書本上、網上所描述的癥狀相符合,如出現低燒、丘疹、生殖器紅腫、口腔潰瘍等癥狀,便確認自己患了性病,并且固執己見,雖經多次臨床及化驗檢查排除性病,但仍疑慮重重,坐臥不安;

4.有些人則是因為初次就診遇到了心術不正的醫生。為了騙取患者的錢財,他們常把不是性病的病夸大成性病,導致患者精神壓抑、惶惶不安;

5.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性病恐懼癥患者,多為有孩子的家長。因一方或雙方曾有性病史,擔心自己把性病傳染給孩子,心理壓力非常大,一次又一次地去咨詢醫生。

消除恐懼的4人對策

大多數性病可以治愈

不少人對于性病的過度憂慮,主要是擔心性病難以治愈。從目前的治療效果來看,多數性病是比較容易治愈的,治療過程也相對簡單,如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梅毒等。還有一些性病屬于慢性疾病,多為病毒感染所致,治療比較復雜,容易反復,如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以及艾滋病。目前艾滋病的治療只能是控制,尚不能完全治愈,因此好多人談“艾”色變。

安全防范要做好

性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所以最好的防范辦法是潔身自好,抵制不潔。如果有不安全,則一定要使用安全套,而且要堅持每次都使用,并且使用的方法要正確。盡管安全套預防性病的作用不是100%,但畢竟可以大大減少感染性病的機會,尤其對預防艾滋病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

務必到正規醫院就診,最好夫妻一同治療

如果遇到性生活與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或是有過高危性接觸,懷疑自己通過一定途徑感染了性病,首先要做的就是,到正規醫院的泌尿外科、男科、皮膚科等診室就診,獲得專科醫生的診治和指導。切忌聽信一些不實的廣告宣傳,到某些小診所找所謂的“名專家”、“老專家”治性病,不僅損失錢財,還可能延誤或加重病情,危害多多。

性病并非感染后立刻發病,通常會有一個潛伏期,如梅毒的潛伏期是2~3周,淋病的潛伏期是2~10天,非淋性尿道炎的潛伏期是1~3周。夫妻任何一方患上性病,都有義務告知對方,一同接受正規治療方能收到效果。尤其是那些“出軌”引發的性病,更不能隱瞞,及時、準確的治療才是關鍵。

篇6

街頭宣傳欄上的通緝令依然那么醒目,公安部A級通緝嫌疑要犯馬加爵的形象依然那么扎眼……2004年3月20日,四川攀枝花市一對中年夫婦看到當日《華西都市報》上的一則報道,頓時讓他們全身發軟。

這則消息的標題是《救救我,我不想當馬加爵》,講的是成都某大學大四學生劉志松向該報求助,稱自己與馬加爵在心理上極其相似。馬加爵案發生后,他把自己與其作了仔細分析對比,發現自己的心理與馬加爵毫無二致,這讓他非常痛苦。他曾自殺過兩次,均未成功。他說:“我還年輕,我寧愿身體上有殘疾也不愿意心理上有殘疾。求你們幫幫我,我不想當四川的馬加爵……”

盡管劉志松的照片被打上了馬賽克,但夫婦倆還是一眼就認出這是他們的兒子。天啊!寶貝兒子要殺人?!這怎么可能?

“救救我,我不想當馬加爵……“

劉志松今年22歲,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秀。上小學時,他只花幾天時間就把新學年的課本全部看完,他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常常讓老師瞠目結舌。小學4年級,在一次上體育課做俯臥撐運動時,他的手一軟,與大地來了一個“熱烈擁抱”。他索性舒展四肢,身體的重量壓迫到了下身,頓時感到了一種來自生理上的愉悅。此后,劉志松常常趴在地上,體驗“摸地”帶來的舒服感覺。

每次摸地后,劉志松感到神清氣爽、思維敏捷,靈感就像穿越樹叢的陽光一樣不停地閃現。6年級時一次數學考試,時間過了一半,他的卷子還沒有做到三分之一。他向老師提出要“方便”,但他并沒有去廁所,而是跑到了操場的一角,把身子放平在地上,幾分鐘后,靈感回來了。他精神抖擻地重回考場,儼然換了一個人似的,唰唰地做起題來。

進入高中后,劉志松的成績依然是班級的第一名,并且常常把第二名遠遠甩在后面。除了語文之外,他的數理化常常考滿分,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是“上清華的料”。那時候,劉志松覺得自己很偉大,將來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可到了高二上半學期,劉志松發現自己變了,變得不可理喻。他思考問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故意賣關子,鉆牛角尖,他常常進入自己的圈套不能自拔,每當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他就變得焦躁不安。

劉志松還特別講究完美。做作業時,他一定要站著翻開書本、拿出鋼筆才坐下,如果鋼筆沒有墨水,他必須起立汲好墨水才坐下。到后來,每到考試的時候,劉志松都要不斷地去追求自己的機讀卡是否填得規整、名字是否寫對了,通常這些事情都要花去近一個小時,然后才開始做題。他還規定自己踱步,從房間這頭到那頭只能走6步半,多半步少半步都不行。

這些怪現象讓劉志松的父母感到吃驚,他們認為兒子學習緊張,要他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太勞累,還給他制訂了健身計劃。劉志松也很想擺脫這種尷尬的困境,強迫自己不去思考更多的問題。但情況并沒有好轉,相反越來越糟糕。劉志松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連他一直認為是“小兒科”的數學也變得高深莫測。

2000年,劉志松參加高考,原以為可以考上清華大學的他,最后卻只被成都一所二類大學錄取了,這讓他萬分懊惱。從不相信命運的他認定是命不好,一種神秘的力量總在關鍵時候,像藤蔓一樣包裹著他的靈魂。他第一次想到了死亡。

2002年4月23日,劉志松的同學下晚自習回到宿舍,剛推開房門,就嗅到了一股濃濃的焦糊味。他們以為是誰在用電爐燒臘肉,定睛一看,他們驚得尖叫起來。原來,劉志松獨自坐在窗邊,拿著打火機正在燒自己的胳膊,屋子里彌漫著人肉焦煳的氣味。劉志松痛得齜牙咧嘴。

幾個同學連忙沖上去奪下打火機,把他按在床上,并立即從醫務室買來碘酒,給他燒焦的患處擦拭消毒。當他們問劉志松為什么要這樣做時,他若無其事地說:“我是鬧著玩的。”

同學們面面相覷。劉志松繼續說:“我在體驗火葬的感覺。人死了都得火葬,我剛才試驗了一下,很疼的。”大家哭笑不得。

從那以后,劉志松腦子里的怪異念頭越來越多,這些怪念頭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緊緊包圍著他,他似乎就是一只垂死掙扎的七星瓢蟲,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和黑暗。

2002年6月24日,是劉志松為死亡精心挑選的一個日子。他決定用一把鋒利的刀,割斷自己手腕上的動脈血管,讓血汩汩往外涌……他非常想看見那血腥的場面,體驗一種看著自己死亡的。他來到學校后面的一處草坪躺下,覺得死的姿式不完美,又起身躺下去,經過7次反復,他終于找到了一種最佳“死相”。

尖刀深深刺入皮膚,殷紅的鮮血冒了出來,劉志松一陣眩暈,繼而感覺到了鉆心的疼痛。他咬緊牙關,正準備挑出動脈血管,一刀割斷它的時候,幾個女同學走了過來。她們就像美麗的蝴蝶一樣飄然停落在草坪上,這個情景讓劉志松感覺到了一種美,他不自覺地放下了刀……

事后,劉志松分析自殺未遂的根本原因,是幾個女同學到來,打破了他死亡的寧靜,不能讓他靜悄悄地死亡――這不完美,他決定重新死。

然而,在大三學年里,劉志松一直沒有找到重新死亡的機會。這時,他迷上了網絡,開始頻頻瀏覽暴力和血腥的網站。在觀看和揣摩暴力畫面的同時,他感到了全身心的愉悅。時間一長,暴力傾向在他心里一點點堆積,更可怕的是,他把身邊的每個人都納入了他幻想的施暴范圍……

就在這個時候,云南大學馬加爵案發生了。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在校園里連殺4人后逃逸。馬案一發生,劉志松就非常關注,在通緝馬加爵的那段日子里,他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腦袋里一直閃現著馬加爵的名字。

隨著馬加爵的落網,以及全國鋪天蓋地的評論與分析,一種莫大的從未有過的恐怖從心底漫了上來,劉志松不寒而栗,一看見“馬加爵”三個字就害怕得發抖。3月17日,劉志松看到云南警方把馬加爵押回昆明的新聞后,莫名其妙地大哭起來,他仿佛覺得電視上那個被戴著手銬、一聲不吭的小伙子就是自己。

分析馬案,劉志松覺得自己和馬加爵太像了,馬加爵的今天肯定就是他的明天,他幾乎要崩潰了。那幾天,他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2004年3月19日,劉志松實在扛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鼓足勇氣走進了成都一家報社,面對記者編輯們,他第一句話是帶著淚喊出來的:“救救我,我不想當馬加爵……”

滬上名醫妙手除頑疾

在媒體的斡旋下,成都幾家精神衛生機構給劉志松做了診斷,他得了一種可怕的疾病:強迫癥。這種病俗稱為精神癌癥,用傳統方法相當難治。患者主要表現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和情緒,一天到晚想東想西,疑神疑鬼,而患這種病的人通常都非常聰明或是高學歷人群。

劉志松的遭遇得到了廣泛關注。河北省邢臺縣醫院心理科表示愿意免費為其治療。4月17日,在父親的陪同下,劉志松趕赴邢臺。這家醫院用的是“森田療法”,醫生采用疏導方式讓他放松自由,但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劉志松無奈地返回了成都。

2004年6月11日,我國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上海瑞金醫院的孫伯名教授專程從上海趕到成都為劉志松做診斷,在認真分析病例后,孫教授說:“這是典型的強迫癥,藥物和心理治療都無明顯效果,應該進行手術治療,其成功率大概在70%以上。”

6月29日,劉志松住進了上海瑞金醫院。孫伯民教授會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張海音等專家對劉志松進行了會診,決定于6月30日對其進行“神經調控”外科手術。

6月30日早晨,劉志松被剃掉頭發等待手術開始。手術由孫教授親自主刀,他將先通過核磁共振確定發病部位,在劉志松的大腦左右半球用精密儀器各開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洞,在此基礎上劃定大腦上能控制該病癥的黃豆大小的核團,然后將電極植入大腦核團中。4個芝麻大小的極點,必須全部安置在核團范圍內。手術后,用類似于心臟起搏器的儀器就可以干擾情緒情感神經環路,從而達到調整病人情緒的目的。手術要求“精確制導”,不能出現半點誤差。

劉志松被戴上鋼架,動彈不得,孫教授拿出記號筆在他的頭上橫豎各劃了一條線,將左右半腦、頭頂與眉際從頭皮上標出來。一頂消毒后鋼圈環套在了劉志松頭上,兩根鋼柱伸進耳朵固定。

這一切都是在無聲中進行的,劉志松沒有言語。看得出來,他對開顱手術還是有點害怕,或許為了緩解緊張氣氛,他說了一句話:“我的耳朵有點痛。”

這時,他頭頂的4個方位正在注射麻醉劑,很快,一個直徑2.5厘米的小乒乓球大小的包(醫學上稱皮丘)從頭皮上鼓了起來。

“痛……脹得很!”劉志松身體扭動起來。不一會,麻醉開始產生效果,他安靜下來。爾后,4根鋼釘被旋入剛打出來的包里,將頭套穩穩地固定在劉志松的頭骨上。10分鐘后,一個六方形的頭盔戴在了劉志松的頭上,小鋼柱從劉志松耳朵中被小心地取出。這時候的劉志松,造型非常像科幻電影里的太空戰士。孫伯民教授說,從外表上看,劉志松的大腦沒有任何異常,但核磁共振可以找準出問題的腦部神經溝回,以便進一步手術。

劉志松的父親在屏幕上看“直播”的手術過程,他全身發軟,紅著眼睛不敢多看兒子一眼。他的手機頻繁響起,遠在四川攀枝花的母親同樣焦慮地等待著。

9點49分,孫教授正式下刀開鉆第一個洞。在牽引的幫助下,劉志松左邊頭皮被拉開了一個2厘米見方的洞。醫生小心翼翼地用小鉆頭在頭骨上打了一個黃豆大小的洞。這期間,劉志松沒有任何不適反應,心跳一直維持在68次/分鐘,血壓是109/67左右。清理之后,一根長長的針刺進了劉志松的大腦。劉志松微微地皺了皺眉毛,孫伯民教授問他:“你是不是不舒服?”

劉志松口齒清晰地回答:“我很好,想吐痰!”

長針連接著電線,與一臺儀器相聯。操持儀器的占世坤醫師介紹,這是專門的治療儀,通上電以后,探針可以達到80攝氏度,達到毀掉受阻神經環路的效果。只見孫教授一邊監控著劉志松的頭,一邊讓護士將溫度升到50度。“劉志松,有什么不舒服告訴我們!”“好!”劉志松回答。

孫教授將溫度升高到80度,劉志松的心跳從68、74、153陡升到177次,血壓也變成116/82。60秒后,探針緩慢取出,身體指標恢復正常。左邊的創口縫合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一位護士一直監控著劉志松的反應,并與他不斷說話。

相對于左邊的手術,右邊的還要快速一些。有趣的是,隨著手術的進行,劉志松竟然睡著了。

10點44分,劉志松大腦右邊的洞被打開,探針插入。11點01分,手術開始縫針,進入收尾階段。

就在這時,一場“意外”發生了。當醫生取下劉志松頭顱上的4根釘子時,右后方釘子剛一取出來,血立刻從小洞處涌了出來,頓時“頭破血流”。“碰到血管了!”占醫生立刻用紗布堵住,并迅速縫了兩針,血止住了。

“沒事了,將你的右手拿開!”劉志松突然清晰地冒出了一句話。這是他手術后說的第一句話。明白他的意思之后,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原來,扶著劉志松的護士是用右手支撐著他的脖子,而他怕壓住了護士,要自己撐起來。看來他思維非常正常。清創后,劉志松從床上坐起來,還準備下床。這時候,他的神志很清醒,一個護士指著占醫生問:“他是誰?”劉志松睜大眼睛,準確并大聲說:“占世坤!”

在手術室外面等候的鄭父看到兒子平安出來,長長地松了一口氣。謝天謝地!他總算闖了過來。

術后第一天,早晨6點,剛剛做完手術的劉志松從沉睡中醒來,他的胃口不錯,喝下了一杯牛奶。接著,劉志松給家里打去平安電話:“我感覺很好,頭不痛了,就是傷口痛,也沒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了……”7點30分,孫伯民教授開始對劉志松進行例行檢查,驚喜地發現他的各項生命指標平穩,已經度過危險期。面對很多關心他們的人,劉志松顯得很精神,時不時做一個“V”字手勢。他還出去溜達了一下,在醫院的花園里逛了起來,看看藍天白云,看看草坪上的白鴿子,清醒后覺得自己的思路一下清晰起來,許多困擾自己的念頭都慢慢消散,開始重新對周圍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沖著太陽伸展手臂:“生活真好!”

幾天過去了,劉志松術后沒有出現諸如頻繁尿床、煩躁、胡言亂語等并發癥,以前睡不好的他,已經能順利入睡,并睡得很香,只有點短暫的近期記憶障礙,如記不清早上吃的什么。孫伯民介紹,這種情況兩個星期左右可以恢復正常。

“馬加爵病”可以手術治愈

7月7日,劉志松回到了成都。

臨行前,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專家張海音等特地再次對他進行量表測定,結論顯示一切正常!上海瑞金醫院也稱,他們將長期對劉志松進行跟蹤回訪,3個月后,專家還將通過電話對劉志松再次打表測量。

劉志松從上海回到成都后,短短兩天,報社就接到9個電話,稱自己或身邊的人也患有“強迫癥”。有人說,馬加爵之所以殺人,是其性格孤僻所致,而這種變態性格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也跟身邊人對他缺乏足夠的關心有關。成都市心理咨詢師肖虹認為: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家庭和學校都應該擔負起責任來。從馬加爵案件來看,他是屬于有人格障礙的一類人,家長或學校發現有此類型的學生應多加注意,多與他們談心,緩解他們壓抑郁悶的情緒。

劉志松自己非常清楚,他和馬加爵完全一樣,都把一只腳踏進了地獄之門,但他收了回來,而馬加爵又踏進了另一只腳。迥然不同的命運歸屬,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得到了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而馬加爵沒有得到。

孫伯民教授說,“強迫癥”是一種普遍的疾病,患病人數大約占總人口的2%~3%。也就是說,100個人中,就有兩三個患有此病。所謂“強迫癥”,是指患者在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或不能自行克制的觀念、意向和行為的存在,病人雖然認識到這些觀念、意向或行為是不恰當的,或毫無意義,有時也跟他的個性互不相容,但卻難以將它們排除。也就是說,強迫癥不僅有自我強迫,而且同時有自我反強迫,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沖突疾病。

篇7

信件咨詢是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之一。信件咨詢是指以通信的方式進行咨詢,輔導教師根據學生來信描述的情況或提出的問題,以通信方式進行解答、疏導與教育。許多學校設有心理咨詢信箱,并且給信箱親切地起名為“知心姐姐信箱”“悄悄話信箱”等。學生寫了咨詢信件,就會期待答復。所以學校的咨詢信箱必須定期開啟,輔導教師要定期回答學生的問題。撰寫心理咨詢信件不是一件隨便的事,輔導教師對學生咨詢問題的回答,不僅影響咨詢的效果,而且影響學生對信件咨詢形式的信賴,對輔導教師的信賴。所以,信件咨詢的撰寫一定要嚴謹與慎重,不可草率。本文將探討如何有效運用信件咨詢。

一、學生采用信件咨詢的原因

到心理咨詢室去咨詢,學生可以和輔導教師面對面交談,直接向輔導教師傾訴自己的困惑、苦惱,通過與輔導教師的交談與互動,獲得幫助,解決問題。因此,多數學生喜歡選擇直接到咨詢室面談的咨詢方式。但是,一些學生不愿意到咨詢室面談,他們更愿意選擇信件咨詢的方式,理由如下。

(一)信件咨詢的安全性與保密性

某些學生由于個人生活習慣、認知風格、個性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到咨詢室和輔導教師面對面交談,如某些學生害羞,或者有人際交往等問題,他們不愿意面對咨詢者,而更愿意選擇信件咨詢這種含蓄的、讓他們感到安全的方式。有些學生遇到的問題讓他們感到難以啟齒,不好意思到咨詢室面談,如性的問題,對異性好奇、愛慕問題,與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師矛盾的問題,父母離婚問題等,他們通過信件的方式咨詢可以避免口頭交流的尷尬,減少心理壓力,在信中暢所欲言。一些學生對心理咨詢有偏見,認為心理咨詢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去咨詢室咨詢,他們覺得信件咨詢比面談咨詢更具有保密性,心理更安全。有些學生甚至害怕咨詢老師認識自己,在信件后署名不用自己的真實姓名,編一個名字,或者干脆用英文名字。

(二)利用通信進行溝通

有些學生在咨詢面談之前,先借助通信聯系預約,可謂是投石問路,試探一下輔導教師是否重視他的問題,希望輔導教師能為他們安排咨詢面談的時間。有些學生在進行咨詢面談之后,又以通信方式咨詢,通過信件表達前期咨詢反饋信息,如向咨詢教師報告自己咨詢后的進步或改變狀況,向幫助過自己的輔導教師表達感謝等。

(三)學校咨詢室工作的限制

一般中小學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比較少,有些學校僅有1~2名專職教師,有些學校的咨詢教師是兼職的,他們平時要上課,或有其他工作,用于心理咨詢工作的時間有限,而要求咨詢的學生相對服務的教師來說較多,一些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不能及時找輔導教師咨詢,就采用信件的方式咨詢。中小學生的學習比較緊張,某些學生也沒有時間在學校心理咨詢室規定的工作時間去咨詢,那么信件咨詢相對來說簡單方便,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方便的時候寫信咨詢。

二、如何回復咨詢信件

(一)咨詢信件的閱讀

信件咨詢不同于面談咨詢,面談時師生雙方可以互動,輔導教師可以通過傾聽準確地把握求詢學生的問題,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動作、體態語言、服裝發式等獲取與咨詢問題有關的信息,從而判斷、分析學生的問題。而信件咨詢沒有這些信息來源,只有文字提供的視覺信息。面談咨詢時,輔導教師可以與求詢學生一起商定咨詢目標,特別是對于學生模糊不清的咨詢目標,輔導教師可以與其討論,建立有效的、具體的、可行的咨詢目標。信件咨詢僅是求詢學生自己單方面提出的咨詢目標,所以,輔導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努力從信件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確定咨詢目標。

1.作好咨詢的心理準備

心理輔導教師在閱讀心理咨詢來信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調整到適宜的工作狀態,否則,是不宜閱讀來信的,更不宜復信。因為輔導教師閱讀來信時的心態、情緒,會直接影響對咨詢學生問題的把握。比如,教師在煩躁不安與平靜兩種不同的心態下,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認知與分析。輔導教師如果在情緒不佳的狀態下讀信或回信,可能會出現對問題的錯誤分析與判斷,或者遺漏來信中的某些細節與信息,導致對問題的誤導。學生接到誤導的回復信件,后果不堪設想,非但不能解決原有的心理問題,可能又會產生新的心理問題。

2.重視視覺信息

信件咨詢比起直接的面談咨詢,明顯的區別是信件咨詢主要是依靠視覺傳達信息,這是信件咨詢中可以利用的優點。這里所說的視覺信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容信息,即學生來信中書面文字的內容包含的信息;二是額外信息,即行文內容之外的信息,包括來信的字跡、信封的樣子、紙張的特點、信件中夾寄的物品等。特別是字跡透漏出的信息,如字跡的大小、筆痕的深淺程度、書寫的工整與潦草等,都反映出學生的心理特點。輔導教師不僅應對內容信息仔細研究,而且應重視額外信息。

3.確定咨詢目標

輔導教師在閱讀信件的時候,為了準確把握信息,需要在來信的空白處畫上記號,標記出重點內容,或批注,簡要注明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便復信。一般情況下,剛剛閱讀一遍時不要急于復信,信件咨詢對語言文字的依賴性很強,因為初讀之后,我們往往對問題的把握不夠準確,而稍后再次閱讀,可以抓住細節內容,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問題。只有這樣反復研究,才能透過文字,抓住學生來信中問題的本質,確定咨詢目標。

(二)咨詢信件的撰寫

回復咨詢信件是輔導教師通過書面語言來完成的,沒有即時的對話,師生之間難以互動,學生對信件回復的語言會很敏感。所以,輔導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應讓學生感到親切、友善、娓娓道來,不要讓學生感到是嚴肅、生硬的說教,甚至是訓斥。在撰寫咨詢信件時,教師要考慮不同年齡學生的文化背景、閱讀理解能力、閱讀信件時的心理特點,復信內容盡量詳細全面,對問題的心理學分析與解釋應通俗易懂,用學生能夠理解與接受的語言表達。

1.表達對學生信任的感謝

咨詢信件不同于平日的生活信件,學生把自己積壓在心頭的苦惱向輔導教師傾訴,學生思考良久、猶豫良久才鼓起勇氣寫出咨詢信件,因此,在信件咨詢的開始,教師應首先對學生的信賴表達感謝,讓學生感到教師對他求助行為的肯定與贊賞。如“××同學你好!感謝你對我的信任。”切忌使用語言“你好!展信愉快!”等類似的語句,這樣的表達好像寫信的人很苦惱,讀信的人卻很高興,彼此的心境不一樣。有的教師這樣寫信:“讀了你的信,知道了你的問題,呵呵……”讓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問題的輕視與嘲諷。

2. 表達共情

信件的第一段表達共情,使學生感到被理解,感到輔導教師認真閱讀了他的來信,準確把握了他的問題,并且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從而對輔導教師產生信賴感。學生由此更愿意接受教師的輔導。如何表達共情呢?教師在回信時要用概要性的語言復述學生來信中提出的主要內容,并且對他面臨問題的困惑、急于解決問題的心情與感受表達理解。如:“××同學,你面臨高考的焦慮心情躍然紙上,是啊,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能不急嗎。你希望改變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與考試成績……”

3.對學生的問題應先分析后解決

通常學生在信件咨詢中陳述自己的問題與苦惱,然后向教師提出“怎么辦”。咨詢經驗不足的教師易犯的錯誤是急于開處方,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學生,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咨詢的目標應該是“助人自助”,使學生通過信件咨詢學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找一個處方。因此,信件咨詢中不要急于解決問題、提出建議,而是先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如“現在,我們一起靜下心來分析你的問題,然后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

4.復信內容盡量詳細全面

輔導教師復信的正文應該力求全面,以便學生的理解與領悟。一般情況下,復信內容應該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是什么”,回答學生的問題屬于什么問題;第二部分是“為什么”,分析學生的問題是怎么產生的,影響問題的因素是什么;第三部分是“怎么辦”,對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當然,咨詢不同問題復信內容也會相應地有所側重。信件咨詢的互動性差,還表現在學生往往在一次通信后難以繼續通信。因此,輔導教師在復信的時候,應該盡量作出詳盡的分析和說明,把每一次通信都當做最后一次。

5.信件的結尾

信件結尾應表達真誠的祝愿,給學生鼓勵與支持,讓學生感到力量,對改變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如“相信你能戰勝自己,從容迎接高考。”有些教師喜歡在末尾寫上“加油!”可以用這樣鼓勵的語言,但是切記亂用,即不管是什么問題的咨詢,末尾都是“加油”。

三、信件咨詢應注意的問題

(一)心理學知識的解釋應通俗易懂

在信件咨詢中,對學生的問題要進行心理學解釋時,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他們能夠理解與接受的語言,通俗地進行解釋。信件咨詢中應避免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診斷式的結論,避免使用“你是強迫癥”“抑郁癥”等診斷結果的語言,因為這會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問題很嚴重,貼上了問題“標簽”,背上心理包袱。如果學生的問題的確是“強迫癥”,教師應該將強迫癥的意思進行通俗的解釋,讓學生明了問題是什么,是否嚴重,對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你的問題是強迫癥。強迫癥的意思是……”

中小學的心理問題多是成長中的發展問題、適應問題,所以,我們不能過早地為他們貼上標簽。信件咨詢中對咨詢理論的應用,應避免使用學生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對于心理學概念,可以采用比喻、講故事、舉例等方式表達。限于書信的字數,信件中也避免進行大量的理論解釋。對學生問題行為的矯正,應采取小步子原則,循序漸進,特別是應注意矯正措施的具體性與可操作性。

(二)信件咨詢的局限

信件咨詢有其優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周期很長,難以及時互動和反饋。即使學校每天開信箱,限于輔導教師的不足,寫咨詢信件需要一定的時間,咨詢信件的回復不能及時完成。二是缺乏直接觀察,信息不足,難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難以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可能會因為信息量不夠,影響對問題的判斷。三是信件咨詢對書面語言表達要求比較高,需要來信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有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相關知識少,來信對問題、癥狀敘述不全面或欠準確,使輔導教師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情況,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篇8

【關鍵詞】乙肝病毒;攜帶者;心理狀況;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620-01

隨著社會飲食結構的不斷發展,乙肝患者的人數也在日益增長,乙型肝炎不僅傳染性高,而且會嚴重影響人類的機體活動功能[1],因此會使患者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及負面情緒。本院通過心理護理的方式對在2011年5月-2012年8月期間選取的120例患者進行護理,觀察其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120例2011年5月-2012年8月入院治療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病理特征均符合乙肝病毒的攜帶者的判定標準。120例患者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在25-75歲之間,平均年齡50歲。分別把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6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在護理前向兩組患者發放臨床癥狀評價表(SCL-90)和幸福感指數評估表,并引導其進行填寫,在對研究組患者使用心理護理的方式后,進行再次評分,統計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心理癥狀和情緒變化,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數據。

1.3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在護理前研究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神經過敏、強迫癥狀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在護理前研究組患者的幸福感數值比對照組患者低,焦慮、抑郁、神經過敏、強迫癥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心理壓力

通過臨床試驗證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負面情緒中,存在的焦慮情緒指數最高,其次是神經失調以及抑郁癥狀。這些癥狀主要來源于患者與社會生活的交往產生的變化以及患者自身的自卑心理[2],因此就目前攜帶乙肝病毒患者的心理癥狀而言,他們均存在消極、負面的情緒問題和心理疾病。而且一般患者對乙肝這類疾病的認知度低,極易出現焦慮、緊張、自卑、恐慌等負面情緒,無法對治療效果和護理人員產生信任,從而影響了乙肝病情的治療與康復。

3.2心理疏導措施

3.2.1 改善護患關系。護士要主動與乙肝病毒攜帶者進行溝通,針對不同的患者出現的心理癥狀,采用相應的護理方式進行安撫工作[3]。護士要加強自身的溝通技巧及心理知識,學會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病人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要去細心觀察,主動與病人交流,鼓勵病人傾訴內心的情感,認真的引導患者釋放內心的壓抑,使患者對護士產生由衷的信任。主動與我們聊天,使病人掌握一些應對心理障礙的技巧,如聽音樂,看小說等,使病人保持愉悅的心情。

3.2.2開展關于乙肝疾病知識的培訓活動。護士在進行以乙肝疾病知識培訓的同時,對患者講解有關乙肝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自身的疾病根源,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隱患,引導患者主動參與到疾病知識培訓課程中,同時使她們認識到乙肝病毒對自身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改善其不良習慣,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體檢治療,使他們認識到疾病通過系統正規治療,一樣能健康長壽。

3.2.3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護士不僅要扮演好患者心目中的家人角色,而且要履行整理病房的職責,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來采取安撫患者的措施,例如播放音樂、閱讀書籍、觀看電影等方式,增加與患者的交流機會。同時注重對病房環境的整理工作,室內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清新,保持床單元整潔,使患者真正體會到家庭的溫暖。

3.2.4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乙肝病毒攜帶者大多都性格內向,護理人員要多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節假日與同事,朋友出去郊游,充分釋放壓力,正確面對自己的疾病,消除其孤獨與自卑感。

綜上所述,通過觀察分析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情緒變化和心理壓力,采用心理護理方式來進行護理,效果顯著,有利于在臨床護理中推廣使用,達到提升患者抗病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郝春平.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析及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7):84-85.

篇9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3年9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63.20±6.76)歲。60例患者均診斷:乙肝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脾大;肝功能失代償期;上消化道出血。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干預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62.20±8.67)歲;未干預組:男19例,女11例,平均(63.32±5.4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職業、受教育水平、經濟狀況、及居住地等因素上相匹配,所有患者排除家族遺傳史、精神病病史及其他疾病。

1.2 方法

1.2.1 化驗檢查 兩組患者均常規檢查肝腎功能、心電圖、血常規、凝血功能等,排除嚴重心肺疾病、糖尿病等代謝疾病。

1.2.2 干預內容 對干預組患者研究者實施如下干預:①認識偏差的心理干預:詳細了解患者病情,生活習慣,心理狀況,對疾病的認識程度,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原因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讓患者認識到消極情緒對疾病恢復的負面影響;②焦慮恐懼的心理干預:護士的言行舉止做到沉著冷靜,搶救及時,操作熟練,語言親切溫暖,舉止端莊穩重,使患者感到有安全感,以盡快消除其焦慮恐懼情緒。對于患者的嘔吐物、分泌物要及時清除,減少惡性刺激;介紹入院須知,病區環境及相關告知內容,使患者熟悉醫院環境,消除陌生感;運用常用的心理調適和心理治療方法,如:音樂心理療法,心理疏導療法等,使患者心態平和,消除自身心理壓力;③疾病壓力的心理干預:護士及時與患者溝通,生活上給予關照,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關心,解除患者因病情重,預后差,患病給家庭帶來經濟影響,社會角色平衡失調等諸多方面因素影響而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對照組除常規治療及護理外,不做心理護理,不進行訪談,整個操作過程由同一研究人員完成。

1.2.3 調查方法 統一發放SCL-90自評量表[4,5],由患者獨立完成自評問卷。SCL-90量表共列出90個癥狀,分5級評分(1分~5分),無任何癥狀者為90分,90個項目劃分為10大類, 由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10個因子構成,總分反映病情嚴重程度,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其變化反映病情演變,因子分反映有關癥狀群的特點及治療后變化。兩次測評間隔時間為1個月。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根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檢查過程中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干預組SCL-90的軀體化癥狀評分與非干預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的最后階段,晚期由于門脈高壓、胃底食管靜脈側支循環曲張、破裂引起出血。多數表現為起病急,出血量多,自覺癥狀明顯,患者表現為極度的不安、恐懼、焦慮、抑郁、無助,以及直接或間接地表達憤怒,有的甚至情緒低落,不愿很好的接受治療、配合治療[1-4]。進行心理干預是為了減輕此類患者的心理壓力,穩定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挽救生命,提高其生存質量。

本實驗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給患者熱情、誠摯、關心體貼的護理服務。言行上,感情上走近患者,了解患者有關情況,加強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獲得信任感。通過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病情,生活習慣,心理狀況對疾病的認識程度,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針對原因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通過相關醫學知識教育,相關病例的示范作用正向引導患者認同疾病,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疾病,解除心理障礙,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同時護士與患者交流時,鼓勵患者將情緒公開化,讓患者認識到消極情緒對疾病恢復的負面影響,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干預組干預前后心理、行為諸指標的變化提示:心理干預既能改善患者的情緒,也能改善其應對能力。

SCL-90共分90個單項并綜合分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癥狀等9個因素。國內學者通過長期研究制定了SCL-90國內常模標準,并通過與常模數值的數據化分析,測評患者心理狀態,保證了患者心理分析的數據化可靠性,通過評比確認了量表的可信度及效度值均超過90%[5-6]。SCL-90量表顯示兩組患者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因素的差異有顯著意義,兩組比較顯示心理干預極好的消除了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強迫、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改善了飲食睡眠,同時也證實了強迫、焦慮和抑郁會加重治療過程中的不適癥狀,如腹痛、惡心、頭暈,心慌等。 由此可見積極開展心理干預治療,打破惡性循環,是十分必要的。治療應以增強信心、解除焦慮、抑郁,糾正強迫、飲食睡眠癥狀為目的。

將心理干預納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規護理有助于提高肝硬化上消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促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健康有長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Volicer BJ. Hospital stress and patient reports of pain and physical status. J Human Stress,1978,4(2):28-37.

[2] Strain JJ. Psychological reaction to chronic medical illness. Psychiatre Q,1979, 51(3): 173-183.

[3] Primeau 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an J Psychiatry,1988,33(8):757-765.

[4] Popkin MK, Callies AI, Lenta RD, et al. Prevalence of major depression, simple phobia, 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type I diabetes mellitus. Arch Gen Psychiatry, 1988,45(1):64-68.

篇10

[關鍵詞] 中醫;七情學說;大學生心理疾患;相關性;預防及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34-53-02

教育部門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在校22.6%的大學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預防及治療是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措施,如何運用中醫七情學說對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疾患進行干預和治療,仍然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深入研究中醫七情學說對大學生心理疾患在病因、病機、診斷、治療和預防方面的指導作用,無疑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社會意義。

1七情學說理論的主要內容

1.1七情是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

“七情”是人體對客觀外界事物和現象所作出的以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為主要狀態的情感反應,屬于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素問?天元紀大論》:“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五臟藏精化氣生神,接受客觀事物的刺激而產生各種情緒活動,神動于內,情志現于外。《黃帝內經》指出,在正常范圍內,七情對人體健康無多大影響,也不會引起什么病變。如《素問?氣交變大論》說:“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正常而有節制的心理刺激可暢達氣機,疏通血絡,調節臟腑。

1.2七情致病的原因

突然劇烈的精神創傷或反復持久的不良情緒刺激,超過了機體的耐受閾值,便會使氣血逆亂,臟腑失調,既可導致疾病的發生,又可致使病情加重惡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清代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指出:“或由于有所大怒、大喜、大驚,以致失神之為患也。”

1.3七情致病的特點

七情致病可影響臟腑氣機,《素問?舉痛論》概括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驚則氣亂”;七情致病不僅可引起痿證、瘰疬等表現為軀體疾患的心身疾病,還常可導致癲狂、驚悸等表現為精神失常為主的精神病。如《靈樞?本神》“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亂”,“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另外,七情致病往往傷及心、肝、脾等臟器。傷于心,虛則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實則哭笑無常,狂妄躁動。傷于肝則氣機不利胸脅脹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或有脘腹不適,噯氣、太息,月經不調,兩乳脹痛,咽中梗塞等;傷于脾則脾失健運不欲飲食,四肢倦怠,心下痞滿,大便不實。

2七情與大學生心理疾患的相關性

2.1人際交往困惑

大學充滿挑戰和競爭,大學生對大學校園里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和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感到無所適從、難以適應,出現交往壓力與交往恐懼,表現為焦慮不安、心慌意亂、孤單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等癥狀。甚至自我封閉、拒絕交往,陷入深深的孤獨感與自卑感中。這類心理問題可以認為屬于中醫七情的“思”“憂”“恐”等范疇,由于思慮不解,憂愁未遣,恐傷腎“志亂”,氣機不暢,情緒低落,心神沮喪,易誘發抑郁癥、失眠、神經衰弱、焦慮癥、癔病等心理疾患。

2.2學業期望不理想

有的大學生成就動機過強,急于取得成就并超過他人,所樹立的抱負與期望大大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潛力,特別企盼成功,非常害怕失敗,欲速則不達,給心理上造成很大壓力。這類心理問題可以認為屬于中醫七情的“憂”“悲”“恐”“驚”等范疇,悲憂則氣機調節失調,肺失清肅,恐驚則易致腎失所藏,坐臥不寧,心神沮喪,易誘發強迫癥、焦慮癥、神經衰弱、癔病等心理疾患[1]。

2.3 戀愛心理困惑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愛和被愛缺乏正確理解。一旦失戀或情感受挫,便不知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有關資料表明,大學生中自殺的75%以上是由于失戀或情感受挫造成的,戀愛不成或失敗往往導致大學生心理變異。大學生的這類心理疾患可以認為屬于中醫七情的“喜”“悲”“思”“憂”“怒”等范疇,過喜則易心氣渙散,心神不安,神志恍惚,悲憂皆因所思不遂,易致氣機調節失常,情緒低落,暴怒則疏泄太過,肝氣上逆擾動心神,甚或氣機郁閉阻滯,常易誘發抑郁癥、癲狂、自殺傾向、情感性精神病等心理疾患。

2.4抑郁自卑心理

部分大學生家境一般或貧困,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較重,與人交往時總覺得低人一等,對別人的言行過分敏感和猜疑;有的甚至走向極端,以傷害自己和他人來平衡自己痛苦的內心,若不及時疏導和干預,極易造成嚴重后果,個人也易由一般的心理問題發展成精神疾病。這類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屬于中醫七情的“憂”“悲”“怒”等范疇,悲憂則氣機失常,情緒低沉,怒則疏泄太過,肝氣上逆擾動心神,甚或氣機郁閉阻滯,常易誘發抑郁癥、自殺傾向、暴力犯罪、偏執性精神病等心理疾患。

2.5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人格缺失

不良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生理健康,進而影響到心理健康。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有的甚至染上網癮,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塑造,甚至走上歧途[2]。大學生的這類心理問題可以認為屬于中醫七情的“喜”“憂”“思”等范疇,過喜易致心氣渙散,憂則傷肺,致氣積聚,心神沮喪,所思不遂則致氣結,氣機郁結不暢,常易誘發強迫癥、情感性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癲狂等心理疾患。

2.6自我認識失調

極少數大學生企圖逃避與現實的矛盾沖突,出現抑郁、苦悶、消沉頹廢等不良心理,或耽于玩樂、放縱,以此發泄對現實的不滿,麻痹自己的心靈,甚至滋生自殺傾向等嚴重心理問題。這類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可以認為屬于中醫七情的“憂”“悲”等范疇,悲憂易致氣消沉,精神渙散沮喪,憂郁煩躁、心情沮喪,常易誘發抑郁癥、自殺傾向、失眠、偏執性精神病等心理疾患。

2.7就業擇業困難導致的心理焦慮、抑郁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社會競爭加劇,就業市場不景氣,大學生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對于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業成了他們心頭的一座大山。日益增加的壓力造成了他們的恐懼與焦慮,由此導致這部分人對處境感到無能為力,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類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屬于中醫七情的“恐”“憂”“悲”等范疇,悲憂皆因所思不遂,壓力倍增,而致氣機調節失常,精神沮喪;恐則氣下,腎失所藏,心神不寧,驚慌失措,常易誘發抑郁癥、自殺傾向、失眠、臟躁、癔病等心理疾患[3]。

3七情致病的心理治療方法

3.1以情勝情,情志相勝法

情志相勝療法,創自于《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與《素問?五運行大論》均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勝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4]。可見,“情志相勝”的基本精神,就是有意識的采用另一種情志活動,去控制、調節因某種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運用“以情勝情”療法治療情志因素所導致的病變時,應注意兩點:一是要注意刺激的強度。即治療情志刺激要超過致病的情志因素,或采取突然的強大刺激,或采用不斷的強大刺激。后者要超過前者,否則就達不到治療的目的。但若用于治療的情志刺激太過,又會引起新的疾病。二是要采取有針對性的刺激方法,情志相勝法的理論依據是:人有七情,分屬五臟,五臟與七情、五志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5]。但是,情志相勝療法不能簡單的按五行相克規律機械照搬,而是要以病理生理作為基礎,靈活巧妙地加以運用。

3.2寬懷開導,調暢氣機

《素問?舉痛論》曰:“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把七情與氣上、氣緩、氣消、氣下、氣亂、氣結等聯系起來,指明氣機逆亂是境遇情志致病的中介性病機。這類學生心理患者只有將內心隱諱之情傾吐出來,才能使其氣機得以舒展。因此,對大學生的心理治療均要重視對他們的撫慰開導,寬其情懷,以達到調暢氣機、病自愈之的目的。

3.3消除憂思,解除疑慮

驚嚇、羞愧、懷疑、思慮等都是情志致病的主要根源,必須用消除憂思,解除憂慮的辦法來治療。可以給予病人一定的心理暗示,《素問?調經論》說:“按摩勿釋,出針示之。曰我將深之,適人必革,精氣自伏,邪氣自亂。”這是暗示療法的較早記載。暗示有積極的暗示和消極的暗示,作為醫療上的暗示僅指有利于疾病痊愈的積極暗示。暗示既可來源于人,也可來自周圍的環境。此外,對大學生患者的治療應盡量避免由于言行不慎給他們帶來的悲觀消極的暗示。

3.4心理療法與藥物療法相結合

七情致病往往不是單純引起情志本身的癥狀,而是會造成相應器官的損傷,這就必須將心理療法與藥物療法密切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滿意的治療效果。中醫學在辨證施治心身疾病方面,同樣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調理氣機臟腑是治療心身疾病的基本法則。早期宜疏肝理氣,調達心脾,如抑郁癥、臟躁、失眠、神經衰弱、強迫癥、癔病等都可用逍遙散、丹梔逍遙散、歸脾湯、甘麥大棗湯、安神定志丸、越鞠丸等藥。疾病遷延日久,由氣及血,從而影響五臟,則須辨其病位、病性與虛實,根據其在氣在血,偏寒偏熱,及病及何臟而辨證施治,選方用藥,方可奏效。

《黃帝內經》蘊涵的七情學說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中醫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形成了一套病因、病機、診斷、治療與養生的系統體系,密切指導著臨床實踐。研究七情致病與大學生心理疾患的相關性及治療,積極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心理問題高危學生進行主動的心理干預與中醫藥治療,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早日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秀.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成因與對策[J]. 現代預防醫學,2007, 34(5):932-934.

[2] 舒為清,董強,曾琳.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江西煤炭科技,2008,30(1):6-7.

[3] 楊容青. 中醫七情致病若干心理學因素探析[J]. 現代中醫藥遠程教育,2006,4(4):206-208.

[4] 危玲. 《黃帝內經》“七情”學說淺析[J]. 現代中醫藥,2003,2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