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與生命范文

時間:2023-10-07 17:2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撞擊與生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大學生;教育現狀;問題分析;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1-212-03

本次調查采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問卷從自我認識、大學生活現狀、生命觀、及生命教育課程等四個方面設計十九道題并設置對應的選項,以福建師范大學的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用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為92.3%。在此基礎上,將所有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并進行分析與思考。

一、大學生生命教育現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程度

通過調查結果發現,占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對自己很了解,而且對自己很滿意、喜歡,很認同自己,但有小部分學生不了解自己,而且對自己很不喜歡,很不滿意。根據數據顯示,對于“是否了解自己”,65%的學生表示了解自己、喜歡自己,33.3%的學生表示對自己的了解屬于一般,1.7%的學生表示不了解自己、不喜歡自己。這說明雖然大部分學生的自我認知程度較高,但仍有不小的一部分學生的自我認知程度較低。

(二)大學生的生活狀態

通過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學生心理承受力較好,但是大部分表示對現在的生活滿意程度表示一般,覺得現在生活平淡。根據數據顯示,對于“現在的生活現狀”,61.7%的學生表示現在生活平平淡淡,33.3%的學生表示現在生活充滿了樂趣,但有5%的學生表示現在生活郁悶窒息。35%的學生表示對當前生活比較滿意,56.7%的學生表示對生活的滿意度一般,但有8.3%的學生表示對生活不滿意。這表明,對生活表示滿意的學生數量有待提高,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滿意度應該引起重視。

(三)大學生的生命觀

通過調查結果發現,部分學生對生命的態度令人擔憂,其生命觀有較大的偏頗。根據數據顯示,對于“是否對生命進行過思考”,26.7%的學生表示自己偶爾進行思考,40%的學生表示幾乎不思考,30%的學生表示從不思考,僅3.3%的學生表示經常進行思考;對于“處在生與死的選擇時”,5%的學生表示好死不如賴活著,大部分學生表示生命最重要,但是有3.3%的學生表示生不如死;對于“是否曾經與死擦身而過”,16.7%的學生表示有過自殺的念頭,3.3%的學生表示曾經有過自殺計劃或行為;對于“自殺的看法”,53.3%的學生表示自殺是對生命尊嚴的踐踏,41.7%的學生表示自殺是對親人、朋友的背叛,有5%的學生表示當生命已無歡樂可言時,自殺是可以理解的。這表明,部分大學生缺乏對生活意義的思考,部分同學的生命認知偏差應該引起重視。

(四)對生命教育的訴求

通過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所接受的生命教育狀況很不理想,對生命教育的學習具有強烈的訴求。根據數據顯示,對于“以往教育中是否有接觸到關于具體關于生命意義、生命價值等方面的教育”,3.3%的學生表示有接觸、且開展的課程較多,60%的學生表示有接觸、但開展的課程較少,30%的學生表示幾乎沒有,只是在其他課程中有所涉及,6.7%的學生表示完全沒有開展;對于“學校是否有完整的生命教育課程”,88.3%的學生表示沒有,11.7%表示有完整的課程;對于“你認為學校是否有必要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76.7%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3.3%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20%的學生認為無所謂。這表明,開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與學生們從小到大缺少生命教育有著重要的關系。現代教育過于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忽視對生命本身的體驗與學習,是導致學生對生命的冷淡與漠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對策思考

通過調查可知目前,大學生生命意識現狀的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許多問題。為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提升自我生命的價值,應從學校、社會、家庭等三方面進行對策思考。

(一)學校教育

大學生活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生命教育課程是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徑,學校應該發揮主要作用,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1.學校要開展生命教育課程,更新教育的理念

開展關于生命教育的課程,首先要做的是在開展生命教育過程中不斷完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高校是學生接受知識、培養技能的關鍵時期。然而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缺乏針對大學生的生命關懷。因此,高校應該對大學生加強生命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課程設置過程中,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整個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核心,實施人性化教育,體現一種人文關懷,深刻人文精神的內涵。同時在課程設置上應該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課程的編寫要與時俱進,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突破,加入現代人的思想觀念,以確保生命教育的有用性;其次,生命教育具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更要求要符合實際生活,因此,課程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能夠融入其中,感同身受,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最后,課程編寫可以借鑒國外較好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對此進行大膽創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可增加突發性教育、生理衛生教育、心理教育、逃生教育等專題,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另外,除了設置生命教育課程,還可以邀請國內外生命科學的有關專家開展講座,也可以通過設置網絡化教學,方便大學生學習。在開設該課程時,不應忽略其他課程的作用通過生命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相互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實現生命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強化教師培訓,增強教師的生命意識

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所有教育改革都取決于從事教師職業者的素質和性格的改革。生命教育課程能否順利實施,教師自己的知識、態度、情感、價值、人格、意志等直接影響到所教授的學生,也對教育結果產生最大的影響。因此,強化教師培訓,增強教師的生命意識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證。

強化教師培訓,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通過培訓使教師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有更為深刻的了解,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以便更好地采取正確的途徑來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其次,教師還應具備生命意識和生命關懷情懷。強化教師的生命意識對生命教育的開展至關重要。教師只有具備足夠的生命教育知識、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才能更好地將這些理念進行傳輸,以積極向上的熱忱和情緒感染學生;教師要善于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建立寬松融洽的良師益友關系,多與學生分享自己對生命的情感與體會。最后,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這要求教師以自身的體驗與學生進行交流,營造真誠傾聽的氛圍,建立與學生平等交流學習的教學模式,凸顯出生命意識。

(二)家庭教育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家庭是大學生生命的出發地,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大學生從幼兒、兒童、少年一步步成長起來,家庭教育是他個性和人格形成的關鍵因素,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言行舉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為人父母應該表現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同時,應該教導孩子學會尊重與熱愛生命,要把孩子放在平等對策位置,考慮到孩子主觀能動性。

篇2

一、生命教育現狀調查結果分析

1.高中生對生命認識的調查

高中生對生命認識的調查結果見表1和圖1。

從表1可以看出,對于“你認為人的生命是怎樣形成的”這一問題的回答,有92.0%的學生認為人的生命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結果,說明絕大部分高中生對生命的形成有正確的認識,但依然有8.0%的同學認為人的生命是由神創造的或者是兩者共同的結果。其中,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高一、高二學生對生命的正確認識要高于高三。

通過圖1分析可以發現,大多數高中生都為自己活著而倍感珍惜生命,認為“自殺是對自己和家人不負責任的愚蠢行為”占64.6%,“理解自殺這種行為,但自己不會去做”占28.5%,但依然有6.9%的同學認為“自殺是擺脫痛苦的方式,或許會做”。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2] 一個人對生命的認識最終會影響他對待生命的方式,所以我們應該加強高中生對生命的正確認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人生觀,從而實現生命的價值。

2.高中生對生命態度的調查

高中生對生命態度的調查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針對“你對自身生命的看法”有92.4%的高中生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高中生正處于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時代,理應熱愛生命,充滿活力,但有7.6%的學生認為生命是一種負擔或認為生命如草芥,無所謂。因此對高中生進行生命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在“你認為當前自己的生活狀態如何”的調查中,有85.3%的學生認為自己生活狀態很滿意和基本滿意,有11.1%的學生認為不怎么滿意,有3.6%的學生認為很不滿意。同時在對壓力來源的調查中可以看出有91.2%的學生認為是學習壓力大,41.5%的學生認為是個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其次依次是人際關系、感情問題、經濟問題等。說明在高中階段學生依然感到學生壓力較大,同時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對壓力的應對方式上,53.7%的學生選擇找好朋友傾訴,但只有1.6%的學生會選擇找老師傾訴。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利條件,教師應放下架子,主動與學生交朋友,尊重學生,使師生間建立起一種信任感。在“對死亡的態度”調查中可以看出有75.7%的學生平時很少想到,這可能是由我國忌諱死亡的傳統觀念造成的,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也總是回避死亡這個問題。生命教育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白,借此希望通過生命教育的學習使學生能形成正確的生死觀。

3.高中生對生命價值觀的調查

高中生生命價值觀的調查結果見表3和圖2。

在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作為高中生也能清醒地認識到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可以學習知識,充實自我,為以后考上好的大學打基礎。從表3可以看出,在對“你心中的偶像是誰”的選擇,有66.2%的學生選擇比爾·蓋茨,16.9%的學生選擇孔繁森,16.9%的學生選擇周杰倫。另外,通過不同年級的對比也可以發現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對自己心中的偶像也會發生明顯變化。高中生是未來國之棟梁,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有人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實現自身人生的理想和價值。

高中生生命觀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的共同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才能讓其健康成長。通過圖2分析可以發現,當問到“對你形成生命觀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的時候,有29.4%的學生選擇了自己的性格所決定,21.9%的學生選擇是社會的影響,35.7%的學生選擇是家庭的影響,而只有13%的學生選擇是學校教育的結果。可以看出高中生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大部分學生在遇到事情或生命困惑時,寧愿選擇自我發泄或尋求家庭幫助也不會求助于學校。這反映了教師在平時除了學習以外缺少對學生其他方面的關心,也反映了生命教育工作在學校教育中的缺失。

4.高中生對生命教育意識的調查

高中生對生命意識的調查結果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在“你具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嗎”的調查中,有22.0%的高中生認為完全具有,有4.7%的高中生認為沒有,而有73.3%的高中生認為自己只懂一點點。說明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在除教授學生課本的文化知識外,應大力開展有關生命的教育。同時我們在“你認為學校有必要開展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嗎”的調查中也可以看出有73.6%的高中生認為是很有必要的。在問到“哪一種方式開展生命教育最為有效”時,53.8%的高中生認為應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活動,5.7%的高中生認為應開設生命教育講座,40.5%的高中生認為應由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實施生命教育。說明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要運用多元化的教育途徑,全面而有效地實施生命教育。

二、對高中階段實施生命教育的思考

1.加強生命教育的師資培訓是實現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務

任何一項教育理念的實施,首先都得有充分理解這個理念的合格教師,特別是高中生正處于理智與成熟的邊緣,更需要有經驗的教師對其進行引導。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生命教育在教育領域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沒有現成的教師,加強師資培育以提升教師生命教育素質就成了生命教育實施的首要任務。[3] 針對生命教育的培訓,可以將目前已有的與生命教育有關的顯性學科如生命科學、思想政治、社會、體育與健身等科目的任課教師以及對生命教育有興趣的教師集中起來進行進修培訓,將他們成功轉型為專業的生命教育教師。同時,為了提高全員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在學校組織一些專題講座、經驗交流、專家指導等活動來引導教師認識到自我存在狀態中生命意識的缺失,使教師能夠關注到自身的生存狀態、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態,從而提高教師本身的生命質量。只有教師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蘊,才能從根本上去關懷學生的生命,去影響學生的生命,去潤澤學生的生命。

2.開設校本課程和學科滲透是落實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徑

學校實施生命教育可以有多種形式,但開設校本課程和學科滲透是進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徑。由于各地區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對生命教育校本課程的開設也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制定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課程內容。根據高中學校的特點,可以在高一、高二基礎年級每周開設一節,內容可包括健康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等,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我預防的能力以及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高三年級由于面臨升學的壓力,可以每兩周或三周開設一節,通過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來緩解學生因升學而帶來的心理壓力,提高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通過法制教育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法制觀念、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的觀念。除開設校本課程,生命教育還應滲透到各門學科和學校的其他活動中,使每一個教育者都成為生命教育的關注者和參與者,通過挖掘顯性和隱含的生命教育內容,分層次、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生命教育。

3.學校、家庭、社會相互結合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保障

生命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除了在學校以課堂教學與滲透為主渠道外,還要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家長相對于教師而言,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最長、機會最多,教育的影響最深刻、最系統,往往是直接的、終身的。[4] 學校可以利用家訪,開家長會,讓家長進學校、進課堂等方式使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同時通過對生命教育知識的宣傳使家長認識到生命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生命教育的最佳效果就是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學校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的形式來協助學生組織安排各種演出、比賽以及其他社團活動,讓學生參觀產房、嬰兒室、手術室、安寧房等,使其了解生命的起源,體驗生命的喜悅和理解生命的尊嚴。生命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更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所以只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實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效果才能得以維持。

4.建設關懷生命的校園文化是開展生命教育的基礎

校園生活是每一個學子都必經的過程。在學生的生命發展過程中,不只是對知識的學習,還要使其發展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能夠了解自我、尊重自我、欣賞不同文化、探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人。因此,建設一個豐富多彩、關懷生命的校園文化是我們開展生命教育的基礎條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以綠色校園文化為切入點,通過優美的校園環境和積極健康的精神洗禮,使學生能夠融入自然,樹立生命意識,強化對生命的關愛,從而賦予生命教育可持續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啟東市匯龍中學,江蘇 南通,226200)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的生命基礎”之內涵[J].山西教育:教學版,2004(6).

[2]平子.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超越與提升——肖川博士訪談錄[J].班主任之友,2002(9).

篇3

關鍵詞 環保裝備 諸暨 店口 園區

一、諸暨市現代環保裝備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諸暨市環保產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現在已基本形成產品生產、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與咨詢服務相配套的產業體系,并逐漸從傳統的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提升,將諸暨在環保裝備領域的區域特色和產業競爭優勢不斷擴大。

(一)園區建設卓有成效

一是在店口鎮建立省級現代環保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本園區于2013年4月19日創建,總面積14.25平方公里。目前,園區共有上市公司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8家、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60家、配套中小企業4000多家。2013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43.4億元。二是成立了牌頭鎮環保產業示范園區。本園區于2012年被省發改委和環保廳評定為浙江省首個環保產業示范園區,規劃總面積5586畝,一期2000畝已建成,集聚規模以上環保裝備企業20余家,還有配套生產企業40多家。牌頭鎮環保產業示范園區是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省環保產業循環經濟試點基地。

(二)市場占有率大幅領先

如今,諸暨市環保裝備產業產值占全省的30%,大氣污染治理設備研制生產能力國內領先,市場份額占全國的40%,電除塵器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已近50%,其中100萬千瓦燃煤電站電除塵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87.5%。菲達集團、天潔集團、信雅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東方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和永潔實業有限公司5家企業已進入全國環保裝備行業百強企業行列。其中,菲達集團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全國大氣污染治理的行業龍頭企業,具備除塵、輸灰、脫硫三大系列產品成套生產能力,電除塵大路、氣力輸灰設備市場占有率均居國內第一。

(三)產品種類豐富多樣

目前,諸暨環保裝備產品主要涉及六大領域:一是大氣污染治理。重點是高壓靜電除塵器、煙氣脫硫技術與裝備、大型火電機組配套袋式除塵器、機動車尾氣污染排放防治技術。二是水污染防治與再生利用。重點發展城鎮污水處理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和環保設備的系列配套,工業廢水、農業污水處理及循環利用工藝技術與設備。三是固體廢棄物處理及資源綜合利用。主要發展城市垃圾、污水處理后污泥、河道淤泥、石煤等固體廢棄物處理和綜合利用的技術與裝備。四是監測儀器與自動控制。重點發展城市污水處理廠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污染源自動連續監控系統以及污染物自動測試設備等。五是噪聲控制技術與裝備。重點發展交通隔聲裝置、建筑用隔聲窗(墻)、車輛與工業設備減振與消聲裝置。六是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與裝備。發展節能變壓器、高效電動機、高壓大功率變頻調速技術裝備。

(四)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諸暨打造現代產業集群的重中之重。菲達集團、浙江大學、省環保產業協會等共同搭建省環保裝備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去年研發成功大型燃煤電站配套旋轉電極式電除塵器,能夠有效控制燃煤電站PM2.5排放,這項新技術僅在去年就帶來1.3億元訂單;天潔集團在牢牢占領全國30%的電除塵裝備市場份額的同時,大舉進軍風電裝備領域,以每年開發30萬千瓦以上的速度進行風電場開發。跟隨龍頭企業的風向標,集群內一批小而精的專業零部件供應商相應跟隨升級。

二、諸暨市發展現代環保裝備產業的主要做法

(一)扎實推進現代環保裝備產業園區創建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專門成立省級現代環保裝備高新園區管理委員會,并在全市鎮街、部門機關干部中抽調20名工作人員,搭建"一辦四處一中心"組織架構。同時,由市長親自擔任高新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副市長擔任牽頭領導,切實加強對高新區建設的統籌協調。二是強化政策保障。制定出臺《關于加快高新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在項目引進、設備扶持、投資獎勵、創新激勵、人才引進、上市獎勵、成果轉化等八個方面進行重點扶持,并落實規劃、建設、管理、招商等五項保障措施,確保高新區建設加速推進。三是完善基礎配套。累計投入3億元,全面完成電力配套工程和供水主管工程,基本完成解放湖片區"一縱六橫"路網路基填筑工程,完成天然氣配套工程施工設計。

(二)深入實施現代環保裝備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工作

一是規劃建設重點企業研究院。首批支持菲達集團、盾安環境、東大水業三家重點企業設立研究院,共計投入研發資金8000余萬元。二是規劃實施一批重大技術攻關專項。三家重點企業研究院分別圍繞PM2.5集成治理技術和除塵智能化控制技術、小環境PM2.5治理關鍵技術、聚四氟乙烯中空纖維膜及膜組件研發等主攻方向,開展重大項目的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部分技術設備已成功應用于市場。三是引進培育一批高素質科技人才。2013年,三家重點企業研究院新聘請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東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個科技團隊,新引進高學歷研發人才64人,新聘請教授、研究員等技術顧問15名。

(三)大力開展現代環保裝備產業招商引資工作

一是創新招商方式。專門聘請省環科院、省環保裝備產業協會和省環保機械行業協會相關專家為園區招商顧問,收集招商信息,編制招商目錄。大力開展上門招商、駐點招商、推介招商等活動,努力提高招商針對性和實效性。制作招商手冊,建立招商網站,刊登招商廣告,大力宣傳推介高新區招商政策。二是突出招商重點。注重招大引強、招財引稅、招新引優,瞄準央企、國企、強企三重點,成功引進一批龍頭型、基地型、創新型、稅源型項目。同時,根據省領導指示精神,全力打造電子裝備功能區,成功引進店口電子商貿港項目,杭州四喜、金誠財富、康奮威機器人項目等一批項目。

三、諸暨市現代環保裝備產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諸暨市現代環保裝備產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一是科技創新力度不夠。目前,諸暨市大多數中小型環保企業科研、設計力量薄弱,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水平低,環保產品的總體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二是產品同類化趨向明顯。諸暨市環保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呈現低水平、小規模重復建設現象,產品缺乏個性化、特色化。三是企業單體規模偏小。諸暨市大多數企業是"小規模、小產品、小市場"的現狀,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四是社會化服務體制不全,行業協會的職能尚未明顯體現出來,存在多頭管理,監督不力的問題,導致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混亂。

四、提升諸暨市現代環保裝備產業競爭力的對策分析

(一)總體目標

力爭到2015年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高新技術項目數和投資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占新增總量的6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5%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

(二)具體措施

1、突出三大重點。著力在平臺建設、產業升級、人才集聚上下功夫,更好地發揮園區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作用。

(1)強勢推進平臺建設,著力增強發展承載力。一是抓好基礎配套平臺建設工程。加快完善主干道路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綠化亮化以及地下管網工程建設。二是抓好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工程。加快打造環保裝備工業設計基地、環保裝備創新平臺、特種設備安全服務平臺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三是抓好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工程。支持企業創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引導企業爭創各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創新型企業。

(2)強勢推進產業升級,著力增強發展拉動力。一是引導龍頭骨干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創建總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產業聯盟主導型的"五型企業"。二是引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引導中小企業逐步實現傳統產業四大轉型,即汽配產品向4S店專用產品轉型、水暖配件向南方供熱整機發展、五金配件向成套化裝備產品轉型、店口制造產品向為系統工程服務轉型。三是引進培育一批"補鏈強鏈"企業。瞄準產業鏈"補鏈、強鏈"關鍵環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吸引一批環保裝備領域全球知名企業、央企和全國性行業龍頭企業到高新區落戶。

(3)強勢推進人才集聚,著力增強發展持久力。一是外引。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扶持造就一批行業領先、國內外有影響的科技型企業。二是內育。與暨陽學院合作建立創新人才培育平臺,根據企業需求,大力培育一批高層次、緊缺型的人才。三是借腦。引導企業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市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作用,利用高校院所研發力量借腦發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2、狠抓三個提升:不斷提升政策保障、要素集聚、服務效能水平,為現代環保裝備制造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1)加強政策保障。一是做好政策爭取文章。用足用好省級政策優勢,包裝更多項目向國家、省有關部門爭取產業和項目的政策支持。二是做好政策落實文章。認真落實現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項目申報、評審、認定、公示、審批及監督管理等機制和程序。三是做好政策創新文章。進一步創新人才引進、金融扶持等政策。

(2)強化要素集聚。不斷推動更多的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一是更加突出空間集聚。加大土地指標爭取力度。抓好低效用地再開發和閑置土地清理工作,積極推進"零土地"技改,大力建設標準廠房。二是更加突出資金集聚。進一步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加快推進銀行、保險、政權等金融機構落戶園區,引進財富管理公司,組建社會小額資本專業管理公司。

篇4

關鍵詞:第二課堂;素質拓展課程;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華中師范大學

何謂課堂?《現代漢語分類大詞典》指出,“課堂泛指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教室在用來進行教學活動時稱課堂。”①何謂大學課堂?詞典、辭海中并設有專門的解釋,但身處大學校園,筆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以傳統教師講授為主的“第一課堂”、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的“第二課堂”,以及以數字網絡在線學習為主的“第三課堂”逐漸成為大學課堂的“鐵三角”。華中師范大學素質拓展課程以“第二課堂”為落腳點,涉及網絡課堂、混合課堂、傳統課堂等多種課堂模式。其中,《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教育》課堂沒有盲目開設混合課堂、研討課堂等課堂教學方式,形成了理論實踐“二加一”模式。這樣的教學效果如何?筆者將以該課程的課堂教學為例探究當前大學課堂的亮點與不足,并提出思考。

一、《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教育》課堂的現狀

過三個專題授課。筆者從2015年3月至4月分三次參加該門課程的學習,發現:三次課堂出勤率分別為81.63%、75.51%、85.71%;天氣情況分別為晴、晴、中雨;課堂教學均包含導入、整體感知教學內容、理解教學內容三個方面。

二、《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教育》課堂的亮點

(一)理論結合實踐的“二加一”模式

課堂的英文單詞“lesson”來自拉丁語“lectio”,代表閱讀和說出來,那么閱讀的實施者是誰?說出來這個動作的執行者是誰?縱觀我國大學課堂,改革的浪潮不斷,前進的腳步艱辛,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2005年,學校推出網絡視頻課堂,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通過網絡進行延伸與改變。學生能夠自主選擇上課的時間和地點,教師會對每個學生登陸課堂的時間進行查詢,監督學生學滿規定課時。但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師生之間相處方式的改變,虛擬網絡迅速發展,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卻顯得不太順暢。2013年初,學校首次推出新型授課方式——混合式課堂,“采用小班教學模式,每班不超過40人,上課時間以網上學習為主,面對面的答疑、研討時間原則上不超過課程總學時的30%。”2013年12月1日,校長楊宗凱在第十二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上表示,“本校計劃未來3年內,所有本科課程今后都將錄制成視頻,教材上能學到的全都放到網上,課堂主要用于討論問題。網絡課堂和混合式課堂將成為本校的常規課堂。”時至今日,華中師范大學網絡課堂與混合課堂模式全面落實,但傳統課堂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仍扎根于課堂。十年的改革之路,輸入了新鮮血液卻并未根除傳統教學的弊端。與此同時,網絡課堂和混合課堂存在的不足也逐步顯現。根據華中師范大學教務處2014年5月發放的混合式課堂基本情況調查問卷收集到的數據可知,32.69%的同學平均每周登陸網絡課堂進行學習的時間在1小時以下,32.49%的同學平均每周登陸網絡課堂進行學習的時間在1-2小時之間,6.33%的同學平均每周登陸網絡課堂進行學習的時間在3小時以上。分析2013年11月華中師范大學教務處發放的混合式課堂教學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學生部分),筆者發現,54.01%的學生認為完全網絡課堂的學習負擔最大,22.46%的學生認為傳統課堂的學習負擔最大。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沒有轉化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少學生面對網絡課堂與混合課堂會選擇刷課的方式“應付了事”。華中師范大學的素質拓展課程課堂對三種課堂模式均有涉及,所取得的效果各異。《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教育》課程沒有采用網絡課堂、混合課堂,也不同于傳統教學,它關注到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學習,強調理論和實踐學習結合,強調教師、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收效可圈可點。參與的學生表示,該門課程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利用網絡媒體資源,通過解析當下熱點和生活小事進行理論學習,基于理論學習進行團體輔導,切實體會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的內涵與要求。實踐的科學性與正確性是建立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筆者認為理論與實踐“二加一”的模式能夠較好地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推進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

“高校政治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戰線的主力軍,不斷加強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是高校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證和有效途徑。”②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關注思想政治教育,關注學生道德素質發展的這一特點與輔導員的工作特點和職業發展剛好契合,故該門課程對推進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大有裨益。

三、《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教育》課堂的不足

(一)課堂教學計劃落實不到位

授課教師應該帶領全體學生進行一次戶外體驗活動,將全體學員分成若干組,學生帶著相機發現和拍攝校園里“文明與不文明”現象,最后完成《身邊不文明現象記錄卡》或《美麗程中,教師在團體輔導時關注于團隊合作能力的建設,而非文明現象的采集,同時欠缺作品展示環節,與計劃有偏離。

(二)大學課堂局限于大學教室

筆者通過三次課堂學習發現,不論天氣狀況如何,大學課堂主要的實施場所仍舊集中于大學教室,團體輔導也不例外。故筆者認為該種大學課堂仍舊停留在《現代漢語分類大詞典》所提及的關于“課堂”含義的最低層次。四、結論《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教育》課堂的教學情況是素質拓展課程課堂教學情況的一角,而素質拓展課堂的教學情況又是大學課堂的一個縮影。梅貽琦先生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有大師,大師在大學課堂,而大學課堂仍舊沒有期望中的大氣,原因何在?筆者認為,大學課堂之大,不在于樓宇之宏偉,不在于面積之寬廣,不在于規模之龐大,而在于學風、在于人心。(一)大學課堂之大在于學風大學課堂之大在于學風的大氣,而非學分。如果學生認為自己是為學分而學,因此盲目上課、刷課,那學風蔚然的大學課堂也會變味。有學者提出,“要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科學化就要實現大學生在第一課堂素質教育活動中所取得成績,以及在第二課堂素質拓展活動中所取得成績綜合評價的科學化。”③事實證明,學分只能作為一種硬性指標約束學生的學習,要徹底改變大學課堂教學情況就要營造一種崇尚學習的氛圍。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合理安排課程。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根據本校學生的專業特點、發展需求和年級差異制定不同的素質拓展課程體系。教師要善用教學資源,注重理論和實踐銜接,增加知識講解和技能傳授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打造綜合實踐課堂。2.適當采用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真正走入課堂。3.完善課程考核。考核方式應當做到因課而定,因需而定,更加多樣化。4.利用校園資源。定期舉辦各種基于學生需求的講座,邀請校長與學生進行零距離的溝通交流,邀請知名教師進行品德教育,邀請優秀學生分享學習心得,形成一種愛學、能學、會學、善學的氛圍。

(二)大學課堂之大在于人心

大學課堂的學術氛圍并不是大師坐鎮、增加課題難度就可以營造出來,學生個人是否想要學習、對學習是否有意愿更為重要。人心既指學者的求知心,也是指教者的包容心。于求學者,“去標簽化”不僅是對教師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輔導員或許沒有教授博導專業博聞,但他們是較為貼近學生生活、了解學生需要的人。我們應當以一顆謙虛的心接受知識,以一顆平和的心交流探討,才不至于讓大學課堂失去人情味。于傳授者,采用何種教學方式、課堂以何種形式呈現都需要深思熟慮。受訪教師表示,“當前的大學生不是一個麻痹、不關心時政熱點的群體,只是我們沒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筆者建議,一方面,教師可以用適量的素材和視頻來吸引學生,走到學生中間。另一方面,教師要認清自己的角色,要啟發誘導學生,而非控制強迫學生。大學課堂對教師的心態要求較高,一顆有容乃大的心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嚴單貴.淺談如何加強大學生的基礎文明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3(9).

篇5

>> 基于土地利用—生態系統耦合模型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的企業盈利模型構建與分析 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創新生態系統模型構建 一種基于數據挖掘的城市生態系統評估模型 基于PSR模型的漳江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動態評價模型 人工生態系統的模型教學 網絡課程的生態系統結構及模型 可持續發展的高技術產業生態系統模型 MOOCs學習生態系統模型 基于灰色層次分析法的城市復合產業生態系統綜合評價 基于GIS的長江上游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威脅評價 基于模糊AHP的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 旅游-經濟-生態系統可持續協調發展評價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 基于生態系統的森林經營策略 基于人類需求的生態系統服務分類 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的物流企業發展分析 基于復合生態系統的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探索 淺議生態系統視野下兒童的發展 長治市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 鄭州市尖崗水庫流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評價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2-03-14.

[7] 葛全勝.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中國氣候資源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8] 顧本文,王 明,施曉輝.云南風能資源的特點[J].太陽能學報,2000,21(1):45-49.

[9] 趙耀輝.農業生態系統能值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3):181-183.

[10] 孫東林,劉 圣,姚 成,等.用能值理論修改生物承載力的計算方法[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5):501-508.

[11] 藍盛芳,欽 佩,陸宏芳.生態經濟系統能值分析[M].北京: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12] 農業技術編委會.農業技術經濟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3.

[13] 魯明中,張彭年,李曉榮,等.生態經濟學概論[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2.

[14] 張恒義,劉衛東,王世忠,等.“省公頃”生態足跡模型中均衡因子及產量因子計算――以浙江省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09,24(1):82-92.

篇6

【論文摘要】骨干教師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代表,名師是城市的名片,重視骨干教師團隊建平設,必須加強其專業發展能力的引領.而為骨干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運用名師工作室是培養骨干教師梯隊建設很好的模式。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名師自身發展,更有利于引領骨干教師的發展。可以通過名師工作室為骨干教師搭建建學習的平臺、研究平臺和展示交流發展平臺。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優質的教育資源,擁有一支優秀骨干教師團隊是基本前提,而骨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專業引領,需要為骨干教師成為特級教師,成為名師搭建平臺。

湖北省武漢市長期重視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開展名師工作室,通過授徒的方式,集中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人室學習,從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筆者近期參加武漢市關于名師建設的項目研究,為了解和把握武漢市目前中小學骨干教師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對骨干教師培養,我們課題組對其中推薦參加名師工作室人室弟子—中學骨干教師做了一份調查,對他們目前發展水平,發展需求做了一個了解,為制定下一步培養工作方案和實施效果考評提供了基礎。

一、骨千教師發展現狀值得關注

1.骨干教師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期。在對62名骨干教師所做的調查中,男教師46人,女教師16人。他們的年齡主要集中在30 - 49歲之間,占被調查對象的98%0(如表這是一批年富力強的骨干教師團隊。

在對職稱狀況的調查研究中,62名受調教師高級職稱占到了79%0(如表2)

從對目前所取得的榮譽稱號中調查所得,市級學科帶頭人和市級優秀青年教師占到了62%0(如表6所示)上述三項調查說明這是一支處在成熟期的教師,發展的潛力很大,但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正處在專業發展關鍵時期。

2.關注各學科骨干教師協調發展。從所調研的對象看,語文學科占到31%,是第一大學科,集中了很大一部分優質資源,骨干教師相對集中,而在美術、政治、體育、歷史學科只有3%-5%0(如表3)

在中學骨干教師頒調查中了解到,主要集中在高中階段,占到68%,初中骨干教師培養是一個值得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如表4)

上述表明在骨干教師培養問題上,各學科各學段骨干教師發展不均衡值得重視,應采取有效措施解決。

3.關注農村骨干教師的培養。從表5可以看到,在所人室的弟子中,從農村選派進人名師工作室學習研究的已占到60%,這對推動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和骨干教師的成長大有好處,但進一步具體分析還是存在這些對象主要集中在農村的城區和重點學校,對偏遠農村教師還有待進一步關注的問題。這也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必然要求。

4.關注骨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在調查2008年以來參加過的各類研修學習情況時,結果表明:被調查的62人中多數人參加過市級半月以上的高級研修班,一部分人參加過大型學術交流或考察的,但還有一部分人什么也沒參加過。制訂分類具有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就顯得很重要了。

在調查2008年以來骨干教師展示教學及研究成果情況時,有}8%只在區內交流,少數在省、市里交流。骨干教師要走出學校、走出武漢、走出湖北,成為名師還有一段路程。在調查2008年以來參加課題研究情況時,只有少數人主持了省級課題,多數人參加省級或主持和參加市、區級課題,也有相當部分人還沒參加任何課題研究。在調查2008年以來公開發表的教學科研成果時,有27人沒有發表成果,也就是在教育教學研究過程中能物化為成果的能力還顯得不足。

現狀調查研究表明,我們骨干教師發展后勁不足,成員之間的差距較大。因此,研究骨干教師發展現狀,探討骨干教師發展規律,為骨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學術能力的提升制訂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是十分緊迫的任務。

二、組建名師工作室,有效引領骨千教師專業化發展

在調查對參加名師工作室的學習看法時,十分渴望和感到榮幸的超過100%。雖然有人是從服從組織安排角度上來考量,他們沒有去考量事實上的大,但希望參加學習則是共同的愿望。通過調查,不少骨干教師認為,骨干教師團隊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引領。

在目前工學矛盾依然突出的情況下,依托名師工作室無疑是解決骨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最佳路徑之一。名師工作室可以使其成為優秀教師培養的發源地、優秀青年教師的集聚地、未來名師的孵化地。向名師學習,這種直接的學習是大家夢寐以求的;有展示交流的平臺這是名師工作室獨特優勢;能向同行學習,也是他們的渴望之一。總之,對參加名師工作室學習是深得骨干教師歡迎的。

1.通過名師工作室為骨干教師搭建學習平臺。名師工作室通過確定本工作室研究發展方向,擬定名師工作室的工作目標、工作方案;制訂每學年各個成員學習計劃,通過制訂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明確名師工作室活動時間表,使人室弟子明確工作任務、內容和時間安排以及活動形式和地點。參加名師工作室的學習,不僅能面對面向名師學習,還可以在名師指導下向理論學習,在名師工作室內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將讀書和研究結合起來,不斷提高骨干教師的理論素養;在名師工作室內向同行學習,通過學習內化成果,豐富理論,提高專業修養。

篇7

關鍵詞:綠色課堂;成長綠洲;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1-029-01

綠色是自然、和諧、人文的象征,是生命的寫意,是生機迸發,希望延續的寫照。綠色課堂其實就是原生態的課堂,是具有盎然春意,勃勃生機,是讓綠色充盈每個學生心靈的課堂。此時的課堂不僅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場所,也是師生展示生命的舞臺;不只是物質層面與知識信息的傳遞的地方,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智慧與心靈撞擊的驛站。走進綠色課堂,走進成長的綠洲,我們將真正享受到教學的快樂與真諦!

一、在情感的創設中成長

情感是文章的靈魂。語文新課標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為課程目標之一,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教師要駕馭課堂,感染學生,就要懂得用情感潤澤課堂,演繹魅力。讓課堂更貼近學生的心靈,更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課堂的實效性,更能夠在師生互動中完成課堂知識價值與情感價值的和諧統一。

在每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個有情人,才能使課堂充滿情感的魅力。要用老師的情喚醒學生的情,走進教材的情,實現三情共振,讓學生經歷著陶冶與熏染,使心與心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孩子在人性美的感動中受到啟發,心靈因之而得到升華。

二、在愛的洋溢中成長

《愛心與教育》中,開篇這樣寫道:“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個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在綠色課堂中,老師要像春風一樣對待學生, “賞識”、“尊重”是教師示愛的一種有效方式。上課時,教師用燦爛的微笑打開學生的心扉,用贊許的神情喚起學生心靈的微笑,用的眼神實現師生心靈的對話,從而創設仁愛、平等、尊重、民主的心理安全氛圍,讓學生獲得心靈的寧靜、愉快和滿足。

綠色課堂必定是愛心四溢的課堂,教師的一言一語、舉手投足之間,都成為愛的使者和心與心的橋梁。沐浴著教師愛心的“吹面不寒楊柳風”,學生不但獲得了激勵,而且還開啟了智慧,樹立了信心。

三、在積極互動中成長

有一句話說得好:“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 。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歷程,在綠色課堂中,教師應因學而教,為學而教,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權利,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親近”文本,教師應該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感受思考,交流彼此的情境,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觀點,在平和的、無權威的交流中,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交流,生命與生命的對話。

因此,綠色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舞臺,舞臺上常常有迭起,懸念頻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自然會既有計劃內的收獲,又有計劃外的得益;課堂教學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又有“無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四、在生活的體驗中成長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語文教學唯一的源頭活水。綠色課堂是開放、民主的,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當推開窗戶,讓課堂蕩漾著生活的氣息。我們應當通過開放學習時空,開放學習環境,開放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心態,開放教學評價,讓學生走進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與心理品質的和諧發展。

篇8

1

月球

在很長時間里,天文學家都認為月球是一顆沒有大氣、異常干燥的無水星球。2009年9月,印度“月球飛船1”號探測器項目的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公布了有關月球南北兩極的土壤中存在水的證據。

2

同年,美國的月球隕石坑觀測和感應衛星(簡稱LCROSS),在10月9日“半人馬座”火箭撞擊月球90秒后從撞擊地上空掠過,用分光計掃描其成分,對撞擊造成的月球塵羽流進行了檢測,將所得信息傳回地球。4分鐘后,完成任務的LCROSS也撞向月球南極。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勘測軌道探測器和地面天文設施負責分析LCROSS撞擊所濺起的物質。11月14日,LCROSS探測項目科學家、美國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安東尼·科拉普雷特說:“我們真是欣喜若狂!LCROSS和‘半人馬座’火箭撞擊月球后的高角度蒸氣羽流和噴出物幕流中都存在水。這表明月球南極凱布斯隕石坑中存在水冰。”

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之間,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勘察軌道探測器通過微型射頻技術雷達對月球南極的沙克勒頓隕石坑探測了三次,在隕石坑陰影區檢測到了水或者冰的信號。微型射頻技術雷達可穿透一兩米的深度,發現隱藏在地表之下的水或者冰物質。

科學家最后確認,沙克勒頓隕石坑表面的水冰物質占到總量的5%至10%。這是一個重大發現,表明月球南北兩極土壤中天的水冰含量相當可觀。

找到水對人類未來的探月計劃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它不僅可以用作飲用水的來源,也能用作燃料。而且,既然在月球這樣干旱的星球都發現了水,其他星球存在水或其他合適液體的希望更大了。

現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和加拿大太空局正在開發一款新型月球探測車,希望能在10年內發射到月球上去。這個項目名為“風化層和環境科學以及氧氣和月面揮發提取”。最近,這款月球車正在夏威夷的火山巖床進行測試。它可以在月球表面鉆個洞,然后加熱里面的物質,在水份被蒸發出來后測量水的含量。

土衛六

3

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直徑是月球的1.5倍,有著與地球類似的地表。它還是太陽系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大氣層富含碳,與原始地球相似。

“卡西尼”飛船的觀測發現,土衛六的北極和南極地區存在若干充滿液態物質的湖泊。到目前為止,除地球之外,人類探測器只在土衛六表面發現有湖泊存在。2009年7月8日,“卡西尼”號探測器的可見光與紅外成像分光儀拍攝到來自土衛六的光斑,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已確認光斑來自一個名為“克拉肯·馬雷”的湖泊。這個湖泊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比地球上最大的湖泊里海還要大,位于土衛六北緯71°、西經337°。

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鮑勃·帕帕拉多說:“這張照片透露了有關土衛六的很多信息,比如它有厚厚的大氣層、表面有湖泊,就像一個光怪陸離的地球。對于人類來說,它既有令人熟悉的地方,也有令人完全陌生的感覺。”

土衛六湖泊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液態甲烷,估計是由甲烷雨降落形成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還發現,土衛六可能也像地球一樣,存在活躍的“水文循環”,只不過這個循環的主角是碳氫化合物。

科學家還在土衛六云量密集的天然電場發現了電流活躍的跡象,類似于地球的閃電輻射能量,這說明在土衛六冰殼以下可能是由水和氨組成的海洋。閃電與生命起源密切相關,這一特征暗示了土衛六具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天王星及其衛星

4

天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5倍,是類木行星中質量最小的,密度是1.29克/立方厘米,只比土星高一點。直徑雖然與海王星相似(大約是地球的4倍),但質量較低。這些數示,它主要由各種各樣的揮發性物質,例如水、氨和甲烷組成。天王星內部冰的總含量還無法確切知道(根據模型的不同有不同的結果),粗略估計,是地球質量的9.3倍至13.5倍。

天王星的標準模型結構包括三個層面:中心是巖石構成的核,中間是冰構成的幔,最外面是氫和氦組成的外殼。這里的冰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冰,而是由水、氨和其他揮發性物質組成的熱且稠密的流體。這些流體有高導電性。

對天王星大氣層的光譜研究顯示,其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以及可以探測到的碳氫化合物。其外部的大氣層具有復雜的云層結構,水在最低的云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云層。

目前已知天王星有27顆天然衛星,都由冰和巖石組成,大約是50%的冰和50%的巖石。在這些衛星中,天衛一有著最年輕的表面,上面只有少許的隕石坑,天衛二看起來是最老的。天衛五擁有深達20千米的斷層峽谷、梯田狀的層次和混亂的變化,形成令人混淆的表面年齡和特征。天衛五過去的地質活動被認為源于在其軌道比目前更偏心的某個時候,受到了潮汐加熱的影響。偏心的原因大概與天衛二軌道共振有關。與地幔上涌相關的外部運動,很可能是天衛五賽道般“運河”的起源。海王星及其衛星

海王星是介于地球和巨行星之間的中等大小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7倍,是木星質量的1/18。因為它的質量較典型類木行星小,而且密度、組成成分、內部結構也與類木行星有顯著差別,常和天王星一起被歸為類木行星的一個子類:冰巨星。

海王星的內部結構和天王星相似,行星核是一個質量不超過地球的、由巖石和冰構成的混合體。海王星地幔的總質量相當于10個至15個地球質量,富含水、氨、甲烷和其他成分。作為行星學慣例,這種混合物被稱為冰,雖然其實是高度壓縮的過熱流體。甲烷、氨和水的含量越靠近地表越高。

篇9

我是一個不太善于表達自己情感的人。寫下這四個字時,我卻發現,一種濃濃的感動早已溢于筆尖,積蓄已久的情感如一扇打開的閘門,從心底噴涌而出……

感謝老師!在學校——這片金色陽光下的茵茵的草地上,一個個稚嫩的生命盡情舒展著他們的顏色:是紅色,就熱烈奔放;是黃色,就明亮可愛;是藍色,就溫爾文雅……因為在這片草地上,有最適宜的氣候、最肥沃的土壤、最清新的空氣,這就是老師們的愛!孩子美好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校的每一位老師,用愛心叩開了情感世界的每一扇窗子,用真情點亮了生命的每一個燈盞。她們像呵護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們的心靈,又像尊重同事那樣尊重孩子的選擇。我欣喜地看到,在我們43中學——這個生命成長的樂園里,教育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法、學法,而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智慧與智慧的碰撞!這是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都能意識,教育是一項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事業,那么,有了這種溝通、對話與碰撞,我們的教育現代化,我們的民族復興也就指日可待了!

感謝老師!當我靜心品讀老師們的教學反思報告,當我用心感受老師們的思想,當我面對面和老師們交流,我的心靈,一次次被老師們的真情撞擊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條條中肯的建議,始于“愛”,又止于“愛”。“學校的發展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位老師,走進中學,就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為她的成就而鼓舞,為她的不足而焦慮,分析她的今天,策劃她的明天。家人與家人之間,有一點摩擦,轉眼就會相視一笑;有一些分歧,會力求達成共識;有一些困難,會攜起手來共同解決。我再一次深刻地體會到:學校,首先是老師們的學校。沒有老師們對學校發展的參與,沒有老師們的團結合作,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感謝老師!日出日落,花開草枯,不過一年的時間,每一位老師,用自己的青春和才華,用詩人的靈感和悟性,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每每瑣碎事物纏身,每每工作中遇到不如意時,看到老師們最純粹的笑臉,聽到孩子們最快樂的笑聲,感受著陽光下生命拔節的聲音,我的心靈,便純凈如水。沐浴在老師們的真誠和執著里,我的心,也年輕了很多。我們學校,今天,乃至于將來,會永遠煥發著動人的生命光彩!

感謝老師!

篇10

隨著時光的流逝,徐力、馬加爵等名字已經塵封在我們的記憶之中了。可是極目網絡、電視等媒體,類似的新聞仍經常可以看見,觸目驚心。這些悲劇背后隱含著的潛臺詞是對生命的漠視。對生命的漠視,造成了剝奪親人性命的悲劇;對生命的漠視,出現了剝奪同學生命的慘劇;對生命的漠視,甚至對自己的生命也毫不愛惜。

生命是宇宙中最美的奇跡。人類活在世上,孜孜不倦地追求著金錢、美貌、品德、誠信、權利、榮譽……可是這一切如果沒有了生命保障,還不是等于零?生命是一個人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英國頒布的《兒童十大宣言》第一條就是:平安成長比成功更加重要。

為生命而教育。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捍衛生命的尊嚴,實現生命的價值。呵護生命的天性和自然,讓生命永葆人性的純潔和真實。每個生命都是惟一的,生命的惟一性構成了生命的豐富多樣性;同時,每一個生命又只有一次,所以應該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尊重學生的天性,尊重學生的個性。

為生命而教育。關注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提高孩子們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讓生命從容地融匯到生活中,感受親情的溫馨,友情的幸福;體味勞作的暢快,品味創造的美妙。

為生命而教育。哺育生命的善良與平和,讓社會充滿博愛和秩序。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把握;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面對;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自己去創造。富有個性的生命構成了我們色彩繽紛的絢麗世界。

為生命而教育。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讓教育更多地互動: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家校交流,學校與社區交流……形成良好的環境與氛圍。讓孩子們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為生命的存在而快樂,弘揚“博愛、包容、和諧、創新”的精神。

為生命而教育。我們應該認真地學習體會新課程的理念,讓先進理念轉化為我們的自覺行動。讓生命真正感受學習的愉悅和生活的美好,培養生命的成長。積極地啟迪兒童的悟性,激發兒童的靈感,讓孩子們汲取代表人類智慧結晶的文化經典,使孩子們的眼界更為開闊與高遠,使孩子們的心智更為聰穎與靈慧。讓教育教學站立在廣闊的文化背景上,用博大的文化作支撐,孩子們一定會在豐富文化的熏陶、傳承、感染和建構中進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高尚的人文情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崇高的心靈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諦。

教育的本義究竟是什么?看著冷酷的事實,我在沉思中皺起了眉頭。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強生命教育,關注孩子們的生存狀況與生命的質量,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任務和嚴峻挑戰,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