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的宣傳知識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9: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震減災的宣傳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防震減災的宣傳知識

篇1

一、及早部署,將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列為當前首要工作

防震減災周宣傳教育及“5.12”防震減災日活動一直是我局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在四月下旬就議定了今年宣傳工作的重點及宣傳形式,做到活動有計劃、有安排,為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周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5月4日縣減災委召集全縣防災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召開會議,協調各部門在活動周期間的具體分工和合作,要求各單位同時行動,大力營造氛圍,落實好活動方案,共同做好“防災減災日”的科普活動,確保本次活動取得顯效,并確定了德安縣《關于做好“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周”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5月5日我局召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宣傳周專題工作會議,貫徹文件及會議精神,就“防災減災日”活動周工作進行專項布置和分工。

二、措施有力,確保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在防震減災宣傳周活動期間,為使廣大群眾充分了解防震減災基本知識,提高防震減災能力,我局通過懸掛橫幅、移動宣傳展板、播放省地震局公益廣告視頻、縣電視臺播放防震減災知識《地震百科》視頻、發送手機短信等方式,以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了防震減災法律法規、防震減災知識,我局干部職工全員出動,宣傳周期間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

1、4月25日,在小學邀請市防震減災局專家、上防震知識講座,并為學生們發放防震減災科普圖書;5月6日一5月8日在縣城集貿市場、新廣場、時代商城主要街道及周邊等分別懸掛防災減災日宣傳標語12條,在行政中心大樓及有電子視頻的學校設置電子宣傳標語。

2、5月9日,我局分別到縣小學,德安第一小學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講座,向師生發放地震科普知識材料,在學校操場展出防震減災科普展板,指導學校師生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真正起到了以“教育一個孩子,帶動整個家庭”的目的。

3、5月10日,緊扣今年防震減災日的主題一“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開展宣傳,縣減災委在縣時代商城廣場舉行“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成員單位安監、消防、防震減災、人防、教育、衛生防疫、建設、民政、國土、水務、電視臺、氣象局等有關部門共同參加?;顒又?我局發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100問》、防震減災宣傳手冊等,共發放4000余份。此次活動現場非常熱鬧,為方便前來咨詢防震抗震知識的群眾,各家單位都設有專門的咨詢臺,接受民眾的咨詢,并向民眾派送印刷精美的知識手冊,以便留存和方便學習防震減災常識,活動現場共計發放各種防震減災宣傳資料8300份,參與民眾達2600余人次。

4、在日報、縣電視臺、縣政府新聞網刊登和播放了活動報道,在縣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站宣傳省修訂的《省防震減災條例》和在縣電視臺黃金時段播放防震避震科普科普知識宣傳片和科學解讀地震災害預防及地震災后重建家園等科普宣傳片,此舉使我縣社會公眾對防震減災知識有了更廣泛的認識。

5、5.12日上午九時整,準時向我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

干部發送內容為“值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周之際,溫馨提示:“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的公益短信7500余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從而牢固樹立了全社會共同參與防震減災的意識,有力推進了社會抵御災害能力。

篇2

一、高度重視

為統籌組織開展好今年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縣政府辦于2月22日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府辦〔〕11號),就《地震應急預案》修訂、全縣防災減災大演練活動、全面加強建筑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全員參與全省防震減災知識網絡競賽活動、強化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等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精心組織

(一)以“5.11”全省應急演練為載體,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在5月11日全省應急演練前,全縣各鎮利用趕集時間在各鎮組織開展了防震減災宣傳“一條街”活動。宣傳活動中,共展出《農村民房抗震知識》宣傳掛圖10幅,懸掛防震減災宣傳活動標語56幅,發放《防震減災知識100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省防震減災知識網絡競賽宣傳單》等宣傳資料2000余份,達到了今年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預期的效果。

(二)緊密配合5.11全省大演練,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專題活動。在“5·12”四周年前夕,校園防震減災專題活動就全面開展:一是積極組織各學校師生廣泛參與省防震減災40年賽思特杯防震減災網絡知識競賽;二是以防震減災為主要內容,開展以“知識守護生命”、“減災知識進校園,家庭社會更安全”等主題的演講比賽、主題班會、科普征文等活動;三是各學校積極開展緊急疏散演練活動;四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市“防震減災我知道”手抄報。

三、全面推進

(一)全力推進防震減災網絡知識競賽等重點年度宣傳活動。我縣高度重視全省防震減災知識網絡競賽活動,做到早規劃、早安排。2月22日,縣政府辦在《關于認真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府辦發〔〕11號)中要求全員參與省防震減災知識網絡競賽活動。2月23日,縣人大辦、縣防震減災局、縣教育局、縣民政局、縣科協又聯合下發了《關于認真組織參與省防震減災知識網絡競賽的通知》(震發〔〕2號),要求全縣各鎮、縣級各部門、各相關單位要廣泛發動全縣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大中型企業、各級各類學校師生、農村(社區)群眾積極參加競賽活動;并以此為契機,在全縣進一步掀起普及防震減災知識新熱潮。

(二)組織學校、社區進行應急演練。4月28日和5月2日,我局協同縣級有關部門指導中學、縣幼兒園、萬安鎮翰林社區舉行了地震疏散應急演練。在演練前,各單位提前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認真組織編制了切合實際的地震應急演練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明確了各自職責,制作了應急演練講座資料,召開了動員大會,統一了思想認識,規范了各項技術要領。全縣各中小學校、各社區派員觀摩了地震應急演練活動。

(三)全縣開展“5.12”防災減災大演練。按照全市防災救災大演練總體安排,4月19日,縣委宣傳部下發了《關于防災救災綜合實戰演練宣傳方案》(委宣發〔〕13號),4月28日,縣委、縣政府下發了《關于印發〈縣“5.12”防災救災大演練實施方案〉的通知》(委辦〔〕46號)。5月4日,我縣舉行了以金路樹脂電石廢渣庫潰壩應急處理為重點的“5.12”防災救災綜合大演練,開展了受災人員疏散、電石渣庫大壩缺口封堵、液氯罐泄漏口封堵、火災撲救、道路搶通保通、人員搜索救援等應急救援科目,縣武警、公安、消防等各類救援力量27支隊伍近4000人參加了演練,全縣10個鄉鎮、縣級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到場觀摩,展示了我縣防災減災的重建成果和專業應急救援隊。

篇3

一、于5月12日在鄉政府三樓會議室召開xx鄉防震減災會議和并舉辦防震減災知識培訓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寧夏回族自治區防震減災條例》和《地震安全性評價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培訓內容包括《地震知識》、《動物震前異常反應》、《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等,我們從地震基礎知識,到震情識別技能、災情速報程序等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培訓,培養造就了一批政治思想好、業務素質高、熱愛防震減災事業的業務骨干。

二、在xx鄉文化廣場懸掛標語、橫幅,進行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及現場咨詢活動?;顒赢斕熘π麄髁朔勒?、避震、地震工程方面的知識和我國地震發展形勢,豐富群眾防震減災知識,向群眾發放各種宣傳資料500余份。向群眾展示宣傳圖片5張,到各企業送發地震宣傳單100余份,累計咨詢人數達200余人次。這次活動對有效提高我鄉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另外,也能幫助群眾正確處理地震發生與識別相關謠傳。通過宣傳,群眾了解到防震減災知識,接受到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增強了防震減災意識。

三、在xx中學進行防震疏散演練,在疏散演練警報響起后,各班同學在任課教師的帶領下快速有序地跑出教室,全校師生在校長王學強的指揮下用2分13秒安全撤離教學樓。在師生們到達指定位置后,班主任清點各班人數,向總指揮做口頭匯報。最后,總指揮進行活動評估、總結。為做好這次地震逃生演練,學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并制定了詳實的演練方案,讓學生掌握應急避震的正確方法,明確演練的重要意義、演練的程序、時間和紀律要求,以及各個班級疏散的路線和到達的區域;對疏散路線和安全地帶進行了仔細檢查,消除各種可能存在的障礙和隱患,確?!疤由甭肪€暢通安全,真正做到了高效、有序、快捷地避震、逃生和疏散。此次地震逃生演練,使廣大師生了解了防震知識、避震方法,疏散路線,樹立了自救互救意識,掌握了基本的自救自護技能,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師生的防震減災綜合能力。

四、發揮地震預報觀測點的作用。在我鄉設立了2個觀測點,發現異常情況迅速上報,通過畜、禽和自然現象密切關注地震災害的前兆,有效地掌握地震動態。

這次防震減災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眾應對地震這一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強了公眾對地震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

篇4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將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納入了本年度市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廣震發〔2011〕1號)并要求各鄉鎮、單位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組織領導,今年依照市政府總體目標考核方法。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本單位工作目標考核,做到人員、經費落實。二是印發了市防震減災助理員管理方法和工作職責》廣震發〔2011〕5號)結合已經建立的三網一員”隊伍,初步建立起了部門和(鄉鎮)社區、村)防震減災工作網絡。

二、大力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創新宣傳方式。

5月6日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專題會議,一是依照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安排布置全市2011年“5.12防災減災宣傳工作,提出了開展以“科學認識地震,理性應對災害”為主題的市防震減災5.12宣傳周活動方案,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在宣傳周期間結合本單位實際,認真組織開展學習國務院、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及相關法律法規,各自辦公區域懸掛宣傳標語橫幅,積極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增強市民防震減災意識。二是市政府在5月10日組織召開了全市2011年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副市長、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江敦杰安排部署了2011年工作任務,傳達學習了四川省、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同時對“5.12宣傳周活動工作進行了布置。市長、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毛君甫結合當前自然災害頻發對防震減災工作進行了強調,要求:一是要有意識。要有預防各種災害的意識;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強各方面的措施、準備和儲備;三是要有責任。要認清防災減災形勢,加強責任心,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增強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責任意識,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幸心理。防災減災是公共平安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生命財富平安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常務副市長林波、副市長譚偉分別對我市防震減災工作進行了講話,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宣傳到位”并就地質災害防治和防災減災形勢,要求在市連山、松林鎮安排應急演練。各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市府辦、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人武部、民航飛行學院分院等,約60人參加了這次會議。三是5月12日這天市防震減災局與金輪防震減災辦一起深入到金輪鎮社區、機關、企業宣講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對地震應急預案制訂、自救互救、農村居民抗震設防等地震應急救援和震害防御方面知識進行了宣傳指導。四是市各單位、鄉鎮在5月12日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活動。雒城鎮三北社區組織開展了有20多名防震減災應急隊隊員參加的防災減災平安知識講座;雒城二小舉辦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展覽,并把社區居民請進校園參觀、學習;高坪鎮防震減災辦、國土辦組織人員到鎮街頭開展了防震減災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金輪鎮政府在宣傳周期間派專人到社區、機關、企業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鎮機關、居委會、企業配合掛出宣傳標語積極響應;市郵政局在房湖公園雒城門舉辦了抗震救災集郵展覽”及“5.12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活動;市教育局、財政局、公安局等單位分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局部鄉鎮還利用宣傳車在宣傳周期間進行不間斷地播放各種防震減災音像制品;全市各中小學校組織號召師生及學生家長參與了全省中小學生平安知識競賽,通過參與模擬地震應急逃生游戲,進一步增強了師生及家長自救互救能力和應急逃生能力,更新校內防震減災科普展板50余塊,舉行了15次防震平安知識講座,制作了防震知識展板、櫥窗50余個,召開了84次防震平安主題班會。

全市各部門、各鄉鎮、學校、社區發放宣傳資料30000余份。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調動了全民參與的積極性,整個宣傳周期間。強化了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市民的防災能力,防震減災知識得到大力普及,為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我市的經濟社會可繼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三、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監測預報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時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因地制宜。

去年的基礎上將2492個社納入宏觀觀測點,一是市18個鄉鎮、183個行政村根據地理情況和人口分布。切實做好宏觀前兆觀測工作,鄉鎮建立起鎮、村“宏觀信息、災情速報、地震知識宣傳、防震減災助理員”防震減災基礎數據庫,形成群測群防體系,達到全市群測群防全覆蓋。二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地震宏觀觀測員管理辦法,對宏觀員開展“信息、災情”速報培訓,提高業務水平,上半年開展了2期宏觀現象分析、研討會活動。三是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監測臺網設施建設步伐,積極向市局和省地震局爭取政策,并得到支持,實現地震應急、前兆、災情、辦公等信息的共享和展示的素質教育服務站建設,平時,為我市提供獲得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和了解及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的平臺;震時,成為防震減災工作輔助業務系統,為地震應急響應、應急處置、緊急救援、災民安頓、恢復重建等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信息服務,目前省局基本將我市確定為全省10個項目中的一個,并將我市的機房建設作為全省的樣板來建,預計項目總投資20萬元。

三、努力提高震害防御能力,強化抗震設防管理。

16月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按要求審查備案4件;4月14日我局開展了2011年重點調研課題討論活動會,一是認真執行《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抗震設防管理順序。就“如何加快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和防震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及“加強抗震設防監管,提高民居抗震設防”進行了深入研討;5月開展了城鄉建筑物抗震設防和地震平安性評價、農村防震保安等相關培訓,協助相關部門開展了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規范的監督檢查。二是積極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示范學校、示范社區、示范鄉鎮創建申報工作,印發了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鄉(鎮)申報認定工作(試行)方法》廣震發〔2011〕3號)與市民政局、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市科學技術協會印發了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社區申報認定及管理辦法》廣震發〔2011〕4號)并在努力爭取創建一所省級科普示范學校和一個省級科普示范社區。

四、努力推進地震應急工作,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加強全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為全面貫徹省、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一是將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并配備應急裝備、應急物資貯藏庫等防震減災基礎建設共計1300萬元納入了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建設項目。二是對《市公共場所地震應急預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完善,并指導鄉鎮、部門依照有關要求編制好本鄉鎮、本部門的公共場所地震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了市、部門、鄉鎮為主的公共場所地震應急預案體系。三是抓好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基本籌建起一支地震應急專業救援隊伍和26支應急和志愿者隊伍,積極開展了志愿者隊伍的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四是加強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和災情速報系統建設,指導學校、醫院、企業、商場等重要場所地震應急知識培訓和演練,定期開展地震應急工作會商、監督、檢查、調研活動,3月8日市防震減災局與寧夏石嘴山市羅平縣地震局開展了地震應急救援演練工作會商觀摩調研活動,4月8日依照市局通知精神,與教育局聯系協調在全市中小學校組織實施開展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和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各學校本學期開學第一周組織學生開展了應急疏散演練共計61次,通過演練不時完善了預案,6月15日市防震減災局邀請市防震減災局應急救援科與工商聯一起對我市公共場所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進行了業務指導,西園酒店、圖書館作為公共場所地震預案建設試點單位,已上報市局。五是制定了重大節假日地震應急方案,堅持節假日值班制度和零報告制度,保證通信疏通。

篇5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我縣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平安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貫徹落實國務院提出的防震減災三大戰略要求,堅持防震減災與經濟建設一起抓,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動員社會力量,利用各方面資源,建立健全由政府統一領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震群測群防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地震群測群防工作在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中的重要作用。

我縣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建設工作的總體目標是:按照國務院和自治區、市政府的要求,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設置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構建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科普宣傳網,即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工作體系。促進全縣群測群防管理工作快速進入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軌道。

二、防震減災“三網一員”體系內容

(一)建立地震宏觀測報網。各鄉(鎮)要在認真調研基礎上,重點選擇1-2個宏觀觀測點(可選擇水井、水產養殖、畜禽大戶等場所作為固定的宏觀測報點,由防震減災助理員協助縣地震局設立)。每個宏觀測報點明確一名責任心強、有一定文化且為當地常居人口的人員擔任宏觀測報員,常年跟蹤并及時上報宏觀異常。

(二)建立地震災情速報網。要充分發揮民政、科技、社區、村委會等工作網絡的作用,把震情災情納入各類自然災害調查評估以及預警預測系統,一旦發生有感地震或破壞性地震,通過地震災情速報工作網絡,迅速查清震源震區、人畜傷亡、房屋破壞、經濟損失、群眾心理及社會反映等問題,及時上報當地政府和縣地震部門,為各級地震應急指揮機構有效組織抗震救災提供科學依據。

(三)建立地震科普宣傳網。要制定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建立和完善宣傳網絡。要充分利用圖書、掛圖、展板、畫欄、知識競賽等形式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要以互聯網、有線電視、廣播等現代傳媒為手段,大力開展地震科普知識、防震減災法律法規進村組、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活動;要結合“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周”、地震紀念日等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提高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當前,各鄉(鎮)要把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作為宣傳重點,著力提高村民抗震設防意識和居住安全水平。

(四)配備防震減災助理員。按照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有關文件要求,各鄉(鎮)要把防震減災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明確一名領導分管,配備一名防震減災助理員(可由分管領導兼任或民政人員兼任)。防震減災助理員主要工作任務:1、協助分管領導貫徹落實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履行防震減災行政管理職能;2、負責“三網一員”建設的牽頭、協調和管理,做好群測群防日常管理工作;3、負責村鎮民居抗震設防指導與管理;4、負責本轄區內地震應急和緊急救援救助體系建設;5、完成上級防震減災指揮機構布置的相關工作。

三、防震減災“三網一員”體系的管理

防震減災助理員在鄉(鎮)政府的領導下,接受地震部門的業務指導,協助縣地震部門開展工作;地震宏觀測報網點工作人員在防震減災助理員領導下,接受地震部門的業務指導,承擔地震宏觀測報工作。

“三網一員”工作人員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一旦有工作調動等情況而缺位,必須及時補充新的工作人員并上報。

加強檢查督促,實行考評制度。地震局要經常檢查督促“三網一員”建設工作情況,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鄉(鎮)績效考核范圍。

篇6

這次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是經市政府同意召開的。省地震局局長在百忙之中光臨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剛才,局長充分肯定了的防震減災工作,我想既是對我們的鼓勵,更是鞭策。周局長的講話,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請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年,全市防震減災工作,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為切入點,以不斷提升監測預報和地震災害應急處置能力為目標,集中精力、抓住重點,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防御、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知識宣傳等工作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全市防震減災戰線干部職工的心血和汗水,更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防震減災戰線的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慰問!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防震減災事業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志認真總結了去年的工作,對年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就進一步做好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我再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增強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災害波及面廣、影響深、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是群災之首。因此,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年我們經歷了歷史上罕見、震驚世界的 大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這次地震中受傷害的數十萬群眾中,我們無法知道有多少人具備應急避難的意識、知識和能力,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具有一定的避險意識,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和自救技巧,就能更加有效地保護自己,減少傷亡。中學,在地震中遭遇重創,但由于平時學校多次組織師生進行地震演習,地震發生后,全校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用時分秒,全部撤離到安全地帶,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跡,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屬于國務院確定的首都圈重點監視防御區,地處平原地震帶,東斷裂通過市區,地區人口密度較大,地震、大地震都波及,給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特別是年月日,發生的級地震,造成損壞房屋達間。因此,面對防震減災工作的嚴峻形勢,只有不斷牢固樹立“震情第一”的觀念,從思想上提高對防震減災工作的認識,提高城市綜合防御地震災害的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這也是我們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大防震減災工作的力度,各部門之間要相互協作,真正把防震減災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才能有效地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的防震減災工作任重而道遠,各級政府一定要站在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當前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防震減災工作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切實增強防震減災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把防震減災工作做好,為全市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二、明確職責,切實做好當前防震減災重點工作

(一)全面提升地震監測能力。地震監測預報是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和首要環節。市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防范意識,進一步提高迅速反映能力,確保在第一時間把及鄰區發生的地震向市政府報告,為政府決策當好參謀。同時,要切實做好監測預報的相關工作,技術人員要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和資料分析處理能力,完善震情短臨跟蹤方案,認真做好地震重點監視區的跟蹤監視,不斷提高分析預報水平。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要求,加強對現有地震臺網的管理、臺站的改造優化,保證地震觀測設施的正常運轉。各縣(市、區)公安、國土資源、城鄉規劃、建設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轄區內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工作。

(二)切實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和群測群防“三網兩員”建設工作。一要不斷健全完善防震減災工作機構。要根據省地震局《關于在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中機構設置的意見》、省編委《關于加強縣級地震工作機構建設的通知》和《省縣(市、區)地震工作機構職責》等文件要求,各縣(市、區)政府在新的一輪機構改革中,要繼續保留原有獨立的縣級地震工作機構,對有條件的縣(市、區)也要建立獨立的地震工作機構。二要繼續加強群測群防“三網兩員”建設工作。各縣(市、區)要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防震減災“三網兩員”建設工作的通知》(政辦字〔〕號)要求,進一步加強“三網兩員”隊伍建設,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穩定的“三網兩員”經費渠道,制定崗位津貼發放標準,確保群測群防工作正常運行。市地震局要做好“三網兩員”人員的業務指導和骨干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三)加強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監管。各級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進一步加大對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監管檢查力度。對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必須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各縣(市、區)要依法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審批納入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地震、發改委、規劃、建設等部門要各自負起法律賦予的責任,在項目立項、選址、規劃等環節相互協作,對未確定抗震設防要求的項目不予辦理相關手續。建設部門要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施工,確保新建、改建、擴建等重大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對可行性報告中未包含抗震設防要求的項目,地震監督管理部門不予審批。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時,建設單位須邀請建設工程所在地地震監管部門對抗震設防要求采用情況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經驗收不合格的,不得將建設工程交付使用。

(四)組織實施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農村及城鎮人口密度高,建設房屋多數達不到抗震要求,存在嚴重的地震安全隱患。發改委、規劃、建設和地震等部門要有針對性地把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文明生態村”建設、“三年大變樣”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切實把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任務,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免費給建房農民提供房屋設計圖和抗震設防技術指導,使農民住上既有抗震能力,又有抵御其他自然災害的新民居,從而全面提高農村綜合抗災防災能力,真正為農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五)進一步做好地震應急與救援工作。一是各級政府要建立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備案和檢查制度,不斷加強地震應急工作檢查,適時組織地震應急演練,增強應急反應能力。要明確完善工作程序,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做到臨震不亂,科學決策,行動迅速,處置有力。二是要進行地震應急技術系統、災情速報系統和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系統建設。要配置必要的裝備設施,為地震應急工作提供有力的裝備、技術和信息保障。三是要加強救援隊伍建設。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實際需要,充分利用消防等現有隊伍,按照一隊多用、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四是要做好物資儲備、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工作。民政部門要結合城市商品物流,合理建設應急物品儲備網絡;交通部門要保障震災發生后救災物資的緊急運輸工作;衛生部門要掌握周邊醫療機構救治資源狀況,特別是要掌握群體性創傷的救治能力狀況,在震災發生時,統籌動員組織和安置傷員的救治工作,并確保災后無大疫情。五是搞好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工作。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本著因地制宜,平災結合,便于疏散的原則,統籌規劃、科學布置,依托城市規劃和改造,在廣場、綠地、公園等場所設置應急疏散通道和避難場所,安置明顯標志,配置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

(六)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只有大力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才能使公眾在災難來臨之際,做到臨危不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地震知識宣傳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形成地震部門推動,宣傳、教育、科技、文化、媒體等相關部門配合的宣傳教育機制。要創新地震知識宣傳方式,構筑宣傳教育立體模式,努力拓寬宣傳教育的渠道,實現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經常化、普及化。要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開辟防震減災知識專欄,向社會公眾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努力擴大宣傳面。相關部門及城市社區要制定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完善宣傳網絡。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要組織專家深入到校園、社區、鄉村、企業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講活動,要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作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的重要內容。市地震局要加強基層宣傳員的培訓工作,在防震減災知識常規宣傳的基礎上,組織防震減災知識宣講團,開展有針對性的防震減災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切實提高群眾災情面前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篇7

一、時刻牢記“兩個務必”,是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保障

時刻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高宗旨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率先垂范,全局干部職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公道正派、堅持原則、廉潔守紀,使我區防震減災各項工作有所起色。

二、強化防震減災網絡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作用

我局從科普知識入手,讓防震減災助理員明白工作的重要性和發動群眾發現宏觀異常就積極上報的重要性,將召集防震減災助理員和宏觀觀測員從簡單到一定專業知識的培訓,爭取建設一支業務過硬的防震減災助理員隊伍。

三、強化地震監測,提高預報水平

進一步強化隊伍、培訓隊伍,捕捉異常,加強hc0-3、ca2+、mg2+、f-、電導率五個測項和地電監測跟蹤,及時通報本區城和邊周地區震情,強化對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的監測,密切監視震情的發展,繼續做好宏觀觀測點的管理工作,密切監視全區泉點,在做好中長期預測的基礎上,捕捉臨震信息,力爭在短臨監測預報方面有所突破,為××區委、區政府提供可靠的科學決策依據。

四、加強地震應急、震害防御建設

指導各鄉、街道和大型企事業、市場、學校等制定或修訂《地震應急預案》;進一步落實地震應急儲備物資;開展地震應急演練。切實提高我市抗御破壞性地震的能力,減少因地震而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依法行政;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基層;積極開展建設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積極參與開展農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設。

五、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宣傳

地震災害是我區主要自然災害之一,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是一項十分重要而艱巨的(來源:文秘站 )任務。做好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營造穩定安全的生存環境,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局繼續對轄區內中小學學生進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和“5?12”國家防震減災日、“2?3”麗江地震紀念日和紀念瀾滄-耿馬“11.6”大地震宣傳周的宣傳教育活動。

六、加強地震業務合作

加強國內和國際合作,積極爭取引進地震科研項目,開創防震減災工作新局面。

七、加強防震減災隊伍建設

篇8

結合我鎮防震減災工作實際和“十一五”防震減災規劃,為認真貫徹府廳發號,廬府辦字號文件指示精神,依據中國地震局《地震群測群防工作大綱》,為切實加強我鎮的防震減災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產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特制定我鎮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建設實施方案。

-、建立和發展好地震宏觀測報網。及時跟蹤反饋宏觀異常情況。經認真調查,確定鎮鳳凰新興免燒磚廠廠內一口水井,鎮東林村六組綠才水畜禽大戶,作為固定的宏觀測報點,并明確鳳凰村村干部吳宜良、東林村村干部兩同志,分別為這兩個宏觀測報點以宏觀測報員,主要注意收集周圍宏觀異常的變化,并及時上報異常情況,到“十一五”期末,我鎮的宏觀測報點爭取達到5個。

二、建立地震災情速報網。及時調查、上報震情災情,充分發揮民政、統計、科技、企業、社區、村委會等工作網絡的作用,把震情、災情納入自然災害調查評估以及預警預測系統,一旦發生有感地震或破壞性地震,由民政部門牽頭,通過地震災情速報工作網絡,迅速查清人畜傷亡、房屋破壞、經濟損失、群眾心理及社會反映等問題,并逐級上報,為上級地震應急指揮機構有效組織抗震救災提供科學依據,此項工作由鎮民政所所長同志負責。

篇9

為切實做好本次法制宣傳周的各項工作,我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此次宣傳活動的相關事宜,并下發《“加強預防文化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宣傳主題月活動》,要求各市、區地震主管部門結合防災減災日、市2012年度科技活動周和“防空防災疏散演練”等活動,制定了詳細的宣傳方案,并將此次活動的開展情況作為市、區防震減災工作年終績效考核中宣傳方面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此次宣傳主題月活動的組織領導。

二、加強學校地震科普宣傳,實現學校宣傳全覆蓋

在“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紀念日和“防空防災疏散演練”活動期間,我局開展了系列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活動。一是深入學校開展地震科普講座。5月7―11日,市地震局先后為統一路小學、小學、經區實驗小學和區幼兒園的師生們進行了科普講座,、、三市地震部門也深入學校進行了科普講座。二是組織開展地震科普輔導員培訓班活動。5月11日,市地震局和教育局在小學舉辦地震科普輔導員培訓班活動,市56所學校的地震科普輔導員和小學1400多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培訓班活動。三是指導學校開展地震應急避險演練。5月11日上午,我局在市區第九中學、高區實驗小學、經區實驗小學、區機關幼兒園統一開展了校園應急避險疏散演練,、、三市也各選擇了一所學校開展了疏散演練,并邀請其他學校負責人到場觀摩。

三、依托地震科普宣教基地,開展“開放日”宣傳活動

充分發揮市防震減災指揮中心的基地宣傳作用,在我局臺網中心組織“開放日”宣傳活動。5月9日上午,古寨小學師生分批來到我局臺網中心,我局專業技術人員結合現代化監測系統,向廣大師生介紹地震基礎知識、監測預測現狀和應急避險常識。

四、加強部門聯動,廣泛開展宣傳活動

一是開展進企事業單位宣傳活動。5月11日,走進中國銀行分行等企、事業單位開展地震知識講座活動。通過介紹地震科普知識、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等內容,進一步提高企業員工和機關干部的防震減災意識。二是組織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收看電視電話會議。5月24日上午,我局組織全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收看和中國地震局召開的全國防震減災宣傳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后要求各與會各單位深入學習會議精神,全面加強各項防震減災宣傳工作,促進我市防震減災事業健康發展。三是積極開展全市學校防災減災演練活動?!?.24”防空防災警報試鳴日,市人防辦和我局聯合消防、衛生、教育、等部門在全市所有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防空防災疏散演練活動,在市九中主會場,擺放了8塊展板,發放地震科普知識讀本近800本,市地震局和地震臺走進市第二實驗小學開展防震避震常識講座,開展了“知識護航,防災減災”為主題教育活動,各市、區地震部門按照統一部署,廣泛開展地震科普知識宣傳和防震避震疏散演練,全市參加疏散演練的師生人數達到32.8萬人次,進一步提高全市廣大師生的防震避震意識。四是聯合婦聯等組織開展地震科普知識宣傳。5月24日下午,高區婦聯與高區地震局聯合在田村社區組織“火炬巾幗流動講堂”活動,高區地震局工作人員為田村社區150多名婦女同志講解了防震避震知識,活動期間還發放了大量防震避震宣傳材料。

五、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開展社區宣傳活動

5月11日上午,“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區”――樂天社區的授牌儀式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舉行。經區管委會高度重視此次活動,要求全區其它社區要以樂天社區為榜樣,對照標準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揮各自優勢,突出社區特色,扎實做好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工作。此次授牌儀式將會為我市的社區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活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六、組織下鄉宣傳和科技活動周,開展農村宣傳活動

5月8日上午,經濟技術開發區應急、地震、科技、公安、消防、醫療、社會事業、環保、農經等部門在鎮大集舉行“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主題宣傳活動。經區地震局工作人員一共發放“防震避震知識”、“省防震減災條例”等近千冊,接受防震減災科普咨詢達百余人次。

5月24日上午,高區地震局、宣傳部、經發局、農經處等部門,在初村鎮集市開展了一場大型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活動。高區地震局開展防震避震常識的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公共安全知識手冊、地震科普知識讀本、《農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識》等材料,開展農村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七、創新科普宣傳形式,開展特色宣傳活動

篇10

本規劃是區政府統一部署全區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我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15年我區防震減災事業的奮斗目標。

一、我區地震活動概況及防震減災工作現狀

(一)地震活動概況和趨勢

我區地處東南沿?!卣鸹顒訑嗔褞е卸危鄺l北西向斷層與——帶交于與灣,地震地質背景復雜。歷史上曾發生過十余次中強地震,1604年海外的8級大地震使當時的、興化兩府遭受嚴重破壞。近十年來,沿海地區曾發生多次中強地震。例如年月25日海外發生5.3級地震,震區一部分民房建筑物遭損壞;年8月5日惠安海外4.8級、年8月29日永春4.7級地震,均震感強烈,與此同時,臺灣強烈地震也時常波及我市,特別是年9月21日臺灣南投7.6級地震,沿海地區強烈有感,對我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影響。

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21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之一,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國家標準GB18306-2001),區位于地震烈度7-7.5度區。專家預測,目前我國地震活動仍處于高發期。所以,作為市核心城區的我區防震減災工作任重道遠。

(二)現有工作基礎

通過這幾年特別是“的建設,我區已初步建立起以接受省、市地震遙測觀測臺網信息為主,地下流體前兆觀測點和宏觀觀測點為輔的地震監測預報系統,建立了震害防御、地震科普宣傳教育的工作體系和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震害防御能力顯著增強、地震救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為我區“十二五”期間乃至今后防震減災事業的進一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我區已初步建立了區政府統一領導,8個街道辦事處以及10個地震應急保障計劃責任單位負責的防震減災工作體系,年重新修訂完善了《市區地震應急預案》,保證我區區域內發生地震災害事件時,地震應急工作協調、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2.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的建設取得較大進展。(1)地震監測預報:建成市地震信息服務系統終端和我區首個自動化、數字化的地下流體前兆觀測臺站。信息終端實現了地震監測、預報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共享,觀測臺站填補了我區在地震監測體系建設方面的空白,初步建立起以接受省、市地震遙測觀測臺網信息為主,地下流體前兆觀測點和宏觀觀測點為輔的地震監測預報系統。(2)震害預防:依靠社會力量,初步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防震減災宣傳網絡,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社區、進校園和進機關活動,常規宣傳與強化宣傳相結合。我區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震災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叭W一員”(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震情災情速報網、防震減災宣傳網、防震減災助理員)建設已基本完成,形成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由區地震辦和市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共同建立的區防震減災教育基地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有超過1萬名的中小學生在基地接受了防震減災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于2005年被國家地震局評為“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3)地震應急救援:由區政府、地震應急保障計劃責任單位、社區以及群眾構成的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已經形成。以和省、市地震局會商系統聯網的“市防震減災遠程視頻會商系統區域節點”、市地震信息服務系統終端以及海事衛星電話等資源為基礎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初步建成,能夠為震后應急指揮決策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依托區消防大隊成立了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組建了、東美兩支社區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先后投入57萬元購置各種高科技應急救援設備。地震災害救助力量在規模、裝備、救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3.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和依法行政取得較大進展,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并下發了一系列有關規定,為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提供了保障。

(三)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還比較薄弱,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普及率還不高,與現代媒體的結合程度不夠,工作機制尚不夠完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需要進一步深入和加強。

2.區、街道抗震救災指揮部在地震應急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加強,地震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隊伍的力量需進一步增強,應急演練應進一步常態化。

3.全區重大基礎設施的抗震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石頭結構和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民居需改造,醫院、學校等重要的公共設施防護水平應適當增強。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規律,以有效減輕地震災害,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為宗旨,全面推進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全區綜合防御地震的能力,為我區初步建成經濟結構合理、城市功能完善、高新人才聚集、社會文明祥和、生活環境優美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核心區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全面推進與重點推進相結合:切實推進城市的地震安全工作,提高醫院、學校等重要公共建筑的設防水平,強化對重大基礎設施的抗震設防力度和抗震加固力度的監管,加強避難場所建設。

2.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重視和加強地震科技的攻關,提升地震科技與防震減災業務工作的聯系程度,為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3.強化宣傳和教育:加強防震減災教育和宣傳工作,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全面提升社會公眾對防震減災的參與程度,提高對地震信息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自救互救能力。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防震減災活動,形成全社會共同抗御地震災害的局面。

三、總體目標與指標體系

(一)總體目標

“十二五”期間防震減災總體目標是:大幅提升我區的防震減災能力。地震監測水平進一步提高,地震災害預防更加到位,應急指揮和緊急救援更加及時、有效。為實現《市防震減災規劃(2001—2020年)》提出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防震減災能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奔丛谠庥?級左右、相當于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時,為“房屋基本不倒,社會保持穩定”奠定好基礎。

(二)指標體系

1.城市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城市基礎設施和80﹪以上的建筑物達到抗震設防要求,遭遇6級左右地震、相當于當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時,不嚴重破壞,能夠維持基本功能;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基本達到《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

2.重大建設工程抗震能力:90﹪以上的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全部達到抗震設防要求,遭遇6級左右、相當于當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時,不嚴重破壞,不引發嚴重次生災害,能夠維持正常功能。

3.民居地震安全保障能力:積極推進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住建、民政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因地制宜推進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實施。

4.公眾應對地震災害能力:70﹪以上的人能掌握防震減災基本知識,正確采取防震避震措施,科學應對地震謠傳事件;發生有感地震時,人口密集的公眾場所不發生人為傷害事件。

5.震后救助恢害能力:擁有避難場所,建成區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震后24小時內災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安置,3日內地震災區社會秩序基本恢復正常。

四、主要任務

(一)加強防震減災法制建設,提高法制保障能力

依照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防震減災工作。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開展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地震應急等工作的行政執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地震部門執法人員的法制意識、業務素質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強化地震應急準備,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

要加強區政府、街道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及其辦公室建設,完善工作制度,明確工作程序,建立專家咨詢機制,建設指揮平臺。街道、企業、學校等要設立地震應急管理責任人。

要完善區政府、街道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備案和督查制度,定期進行地震應急檢查,適時開展地震應急演練,全面落實各項地震應急救災措施,推進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商場、影劇院、體育館等人群密集場所以及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的礦山、危險物品等經營管理單位制訂地震應急預案。

要不斷建立、完善地震救援隊伍管理體系。加強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和行業抗震搶險專業隊伍建設。繼續推進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構建區地震救援隊伍協調和調用工作機制。

要建設地震應急基礎設施。完善地震災情速報網絡,健全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學校、醫院、商場、影劇院、體育館等人群密集場所要配置救生避險設備。要按照市政府的統一要求建設應急避難場所。

(三)強化新聞宣傳工作,提升信息公開水平

堅持地震新聞宣傳和應急處置并重原則,將新聞宣傳工作擺到防震減災工作重要位置,納入防震減災事業發展規劃。掌握地震新聞宣傳工作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強化輿論引導,實現被動宣傳向主動宣傳的全面轉變,實行向社會開放,與公眾良性互動的新聞工作策略,使公眾關心、了解、支持和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營造成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宣傳部門與地震部門相互協作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制度,形成快速響應、密切協調、分級處置的地震突發事件新聞工作機制。

(四)全面加強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增強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

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是一項開放事業,需要多部門共同支持,全社會廣泛參與。要相應制訂積極穩妥有效的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措施,繼續加大地震科普示范學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區、示范農居等宣傳力度,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內容,促進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實現全面覆蓋、家喻戶曉。

(五)加強地震安全建設,提高民居建筑抗震性能

要加強民居地震安全工作。制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和引導措施,建立與財政和經濟社會展水平相適應的經費投入機制,加強對社區建房抗震設防的政策引導和技術指導,全面推廣地震安全工程,推廣應用《鎮(鄉)村建筑抗震技術規程》,按照建筑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和施工。新建社區民居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不具備抗震防災能力的危舊民居要得到有效改造。

五、主要建設內容

(一)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

1.升級改造地下流體前兆觀測臺網設備

采用最新的數字化地下流體前兆設備,對現有的前兆觀測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數據采樣率,實現數據傳輸網絡化、分析管理信息化,確保地下流體前兆臺網連續可靠運行。為全國、全省、全市地震趨勢會商提供第一手資料。

2.建設宏觀觀測網絡

根據新的地震趨勢,及時調整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結合我區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和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群眾性地震測報和宏觀調查網絡,適當增加地震宏觀測報網點,進一步發揮群測群防在防震減災,尤其是地震短臨預測中的作用。采用信息化管理軟件建立宏觀管理數據庫,實現對宏觀觀測點、人員及觀測資料的實時動態管理。

(二)地震災害預防體系建設

1.加強抗震設防管理工作

住建部門要在執行《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2020))的基礎上,建立抗震設防指標體系,明確全區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中抗震設防的指導性目標。要做好全區危舊房的改造,提高學校、醫院、養老院等特殊場所的工程抗震設防要求。要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的意見》(政〔〕27號)、省政府《關于研究石結構房改造有關工作的會議紀要》(專題會議紀要〔〕33號),結合新時期“三舊”改造工作及“造福工程”的部署要求,抓緊制訂切實可行的“石頭結構”和“不符合抗震規范”小區的成片改造成計劃,并抓緊實施。

教育部門要按照省、市校安辦的統一部署,多渠道籌措校安工程建設資金,推廣實施校舍地震安全工程和加固工程,確實保障校舍安全。

衛生部門要根據全區醫療衛生單位建筑物抗震安全排查的結果,切實做好各類醫療機構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改造和建設,確保醫療衛生單位建筑物的安全。

2.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普及工作

要認真遵照“積極、慎重、科學、有效”的原則,加大教育普及工作的資金投入,進一步推進我區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的社會化建設。

各有關部門要在宣傳部門的領導下,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防震減災宣傳進社區活動,到2012年,各街道的中心社區都要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普及納入社區文明建設的內容并建立相應的宣傳教育普及機制,使社區民眾的防震減災知識得到全面提高,應急意識得到普遍增強。

對現有的區防震減災教育基地的軟硬件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實現數字化,多媒體化管理。積極創建防震減災示范學校。至2013年要確保我區有2個以上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并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鋪開。

在社區、街道防震減災宣傳員、宏觀員、測報員制度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民居建筑物的抗震知識和震災自救常識宣傳,提高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震災自救互救能力,到2013年,要使社區民眾的受教育率達到60﹪以上。

加強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職工地震知識宣傳教育力度,2012年在我區進行企業職工防震減災教育示范點建設,積累經驗,并逐步推廣,促進全區民營企業職工防震減災教育的全面開展。

至2014-2015年,要在普遍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把重心逐步轉移到對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的震災自救互救教育的模擬演練上,在社區、學校建立一套模擬演練的機制,提高全區人民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我救助能力。

(三)地震應急和緊急救援體系建設

1.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提高應急指揮能力

根據震情變化、機構、職能調整及國家和省、市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情況,及時修訂和完善地震應急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管理職責和協調機制,加強應急工作檢查。每年度組織檢查區直10個應急保障計劃單位地震應急預案落實情況,檢測反應能力,及時發現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并采取措施整改解決。力爭做到臨震不亂,決策科學、行動迅速、處置有力。要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制度。要按照分級管理、分級響應、條塊結合和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建立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機制。

2.建立地震救援體系、完善社會救援聯動機制

“十二五”期間,全區要基本形成以地震災害專業救援隊伍為中堅、志愿者隊伍為補充的區、街道兩級地震應急救援體系。

(1)要加強依托區消防大隊成立的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以及、東美兩支社區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的應急救援演練培訓,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真正具備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要按照“一隊多用,專兼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進一步配齊配足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人員、裝備,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2小時內救援隊伍即可趕赴災區開展救援。“十二五”期間,區財政應逐年增加對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的資金投入。要進一步充實社區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的人員,每支隊伍人員保證30人以上,每個年度至少組織2場專業培訓,開展2場應急救援演練活動。

(2)加強區直行業(專業)抗震搶險專業隊伍建設。根據《市區地震應急預案》規定的區直行業地震應急保障計劃,區直住建、交通、衛生、經貿、農林水、環保、公安等各相關部門應抓緊行業抗震救災隊伍建設,配備專業抗震搶險設備。要加強培訓,強化實戰演練,提高應急快速反應能力和抗震搶險能力。在“十二五”期間要逐年更新裝備和專業人員,做到召之能來,來之能戰。

3.建立地震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系統

根據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物資需求量大、種類多、時限性強的特點,制訂和完善應急救援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儲備采購預案,建立并逐步完善應急儲備物資管理制度。

4.規劃建設城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應堅持“平災結合”原則進行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一步到位,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區形式遠近結合、覆蓋面大、配套到位的城市應急避難場所體系。

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的實施意見》(政辦〔〕48號)要求,我區在年底前要建設地震應急避難場所7處。其中至少有1處場址有效面積不少于10000平方米的應急避難場所(可參照Ⅲ類或高于Ⅲ類標準建設),其余避難場所場址有效面積不小于5000平方米,人員容量不少于2000人,配套建設完善應急供水、應急供電、廁所、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設施等,并設立明顯標志。

應充分利用周邊的公園、廣場、綠地等空曠場所加強建設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改造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統籌安排,住建、教育、地震等部門要共同協助業主做好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公園、廣場由住建部門負責承建;學校操場由教育部門負責承建;空曠地和綠地由街道辦事處負責承建)。

六、保障措施

(一)推進管理改革,完善工作體制機制

防震減災工作涉及到社會各方面,要健全與完善防震減災管理體制,推進區、街道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建設,發揮機構的防震減災基礎性作用。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防震減災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各單位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特別要做好規劃的統籌銜接和條件保障工作。同時要加強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各部門、各行業制定有關行業規劃時,要注意與本規劃相銜接。

(二)建立和完善地震科技投入機制

要對防震減災工作經費的投入做出統籌安排,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同級財政預算。要繼續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渠道的防震減災投入體系,加大對地震監測、預防、救助和宣傳教育等工作的資金投入。防震減災資金投入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并隨著財力的不斷增強而相應增加,以促進防震減災事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與防災建設達到同步,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三)加強合作與交流,推進地震科技進步

圍繞防震減災的關鍵問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防震減災能力的進程。加強國內與國際地震科技合作交流,特別是海峽兩岸地震科技的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和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手段,推進地震科技進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作用,促進科技與防震減災事業更加緊密地結合,增強自我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