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心得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2: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站心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建站心得

篇1

一、當前與長遠的關系

由于歷史原因,××新區轄區的城鄉空間發展基本呈現一種自下而上的分散發展模式,造成城鄉空間無序分散的形態,土地資源粗放利用。在中心城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為××新區提供一個合理的空間構架和現實的發展空間,集中發展建設是××新區建設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因此,××新區建設在空間上應強調集中,以突出緊湊的空間形象。要打破村、街道兩級行政界限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建設空間的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對城市空間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在規劃把關上,要十分重視超前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好的規劃是城市取之不盡的財富之源,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有一個高起點的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規和實施藍圖,并保證嚴格實施,就能營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創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凝聚人氣和資本,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客觀地說,中心城以前總體規劃意識比較薄弱,存在著“先繁榮、后市容,先流通、后交通”的現象,被動應付的情況比較突出。城市雖有規劃,但立意和起點不高,執行力度也不夠,導致城市功能不全,系統性和配套性較差。盡管城市規劃本身不能為城市功能進行終生定位,但規劃可以調控和影響城市未來的發展。因此,××新區建設一定要樹立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化規劃意識,嚴格規劃控制,注重建筑、環境容量、配套設施、形體景觀等規劃元素的互相配比,不要顧此失彼。在不影響自然人文景觀和周圍建筑采光通風的情況下,應鼓勵適度建設高層建筑。要根據所在區域的自然和人文情況,對人口密度、綠化率、空地率進行適度限制,對建筑的風格、色彩、輪廓空間組合等方面進行適當控制。尤其要高度重視中央商務區(cbd)的規劃建設,特別強調園林綠地、各類公共活動場所和各類停車場等三種具有靜態功能的公共場地建設,這對于提高城市品位、發展城市經濟和增進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意義非比尋常。

其次,在規劃實踐中,應當實行開放式設計,通過設計招投標,引進國內外高資質的設計單位參與工程項目設計,使設計深度加深,方案更加優化。要在確保項目使用功能、視覺觀賞功能的前提下,對各設計方案進行深入的經濟比較,以選定最佳的規劃設計方案。對市民熱心關注的一些重點工程,應當采取公開展示、邀請市民共同參與評選的方法,激發市民共同參與城市建設的熱情,以更好地達到領導決策、專家評審、群眾意見的高度統一。

二、新區與老城的關系

妥當處理好新區和老城區的關系,是××新區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心城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即將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加快,對城市功能的升級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過全國農運會前后大規模改造,××中心城老城區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功能大為改觀,但由于歷史原因,有四個弊端仍然非常突出:第一,建成區功能布局不盡合理,中心區不突出,功能區塊不明顯,居住、工業、公共設施等用地混雜,工廠大院及辦公大院形式普遍存在,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城市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第二,建成區內建筑密度較大,集中綠地較少,與“江南生態休閑城市”、“中部最佳宜居城市”的建設目標有不小差距。第三,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欠帳過多,路網結構不合理,交通節點不順暢,市政基礎建設薄弱。老城區目前給人的感覺是“路難行、橋難走、車難停”。道路的方向性差,連貫性不強,初來××的人很難弄清方向,搞清方位。根本原因在于交通道路規劃建設,沒有同步跟上××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一些主干道路等級不高、寬度不夠,許多道路沒有設計非機動車道,功能不全。第四,建筑形態檔次不高,除了一部分高層外,基本屬于5—7層的立地排式結構建筑,高度不高,體量不大,景觀零亂,立面單一。尤其在沿街、沿路建有較多檔次不高、地標性不突出的建筑。這些弊端,已成為制約中心城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

所以,××新區的建設和發展一定要比照現代城市經濟的發展要求,吸取老城區的教訓,力求各項建設起點高,綜合配套更完善。按照中心城“北拓南控、南改北建”的發展戰略,新區要在人口疏解、功能優化等方面,為城市品位的提升提供平臺和支撐;老城區要繼續整合優化,作為傳統零售商業服務區,承擔城市的基礎服務功能。在發展方向上,新區要以行政中心落戶為契機,通過公共服務的建設,集聚行政辦公、金融服務、會議展覽、文化娛樂、商貿物流、大型公園等城市服務功能,盡快使新區成為政治文化中心和現代商貿服務區。同時,充分發揮新區自然環境優勢,強化生態型居住功能,打造山水宜居新城。在具體操作中,務必要根據中心城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人口增長趨勢,把握好先與后、主與次、重與輕的關系,即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原則上“南控”要服從和服務于“北拓”,“北建”要先行于“南改”,合理控制好老城區的改造時序和節奏,避免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兩張皮”現象,實現兩者的有效呼應和良性互動。

三、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考察城市發展史可以看到,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一個“打破平衡、恢復平衡、再打破平衡”的動態過程,是一個螺旋上升、不斷進步的過程。在新區開發中,至關重要的是科學制定土地開發的時序和強度規劃,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以滿足各個時段城市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具體建設時序上,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是不可取的。縱觀中心城前一輪的開發建設,我們不難發現,1995年以來特別是撤地設市以來,在“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理念驅動下,中心城市建設獲得 快速發展,贏得了市內外社會各界的稱道。但勿庸置疑的是,這種快速也導致了一些敗筆,比如秀江路、袁山公園等主要景觀區域建筑控制不合理問題,城市規劃區內私人無序建房過多過濫問題,次新區各種公用設施的配套銜接不夠問題(最為典型的是袁山中路以北、××北路以東、明月北路以西、××大道以南區域內未規劃建設足夠的公共停車場地和人防設施),等等。這些敗筆,已經給中心城今后的發展和市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壓力。

當然,過分追求質量而不講究速度也同樣不可取。城市建設的目的是要保證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均衡發展,力求以盡可能短的時間和盡可能低的投入,得到盡可能充分的開發。在這個問題上,有一點我們必須予以特別關注,就是行政決策者的時間概念與規劃設計者的時間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前者有“快”的沖動,而后者有“精”的要求;前者注重的是動態效益,而后者追求的可能在客觀上體現為靜態效果。因此,在具體操作中,一定要銜接好兩者的差距,注重處理好建設速度和質量兩個概念的辯證關系。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新區建設步伐。盡量做到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循序漸進,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加快發展,實現建設速度和質量的統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的關系,要牢牢把握土地開發這一核心環節,實施城市土地的綜合開發模式。一段時間以來,中心城在城市土地出讓上走的是成熟一塊、出讓一塊、建設一塊的單項出讓開發的路子,這不僅降低了單位土地的收益,而且導致城市建筑缺乏整體感和協調性。因此,在新區土地開發模式上,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配套、統一管理”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綜合開發建設。在具體開發內容上,要做到規劃設計、征地拆遷、土地開發、組織施工、驗收交用各個環節緊密銜接、互相配合和協調發展,以求縮短工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交通、住宅、科教文衛、商業服務、市政工程、園林綠化等所需用地,根據需要和可能,分清輕重緩急,統籌安排,配套建設,分期交付使用。要通過對各項目的綜合平衡,最合理地安排交通、電力、通訊、給排水、供氣、消防等諸種設施與主要用地功能之間的比例關系和開發秩序,避免各項開發投資因互相干擾而降低效益。在開發規模上,要做到合理適度。著力提高開發強度,保證城市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均衡發展。通過綜合開發,合理安排互補功能用地的充足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系數。

四、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加快××新區建設,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始終抓住經營城市這一關鍵,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資。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資產和經營城市的重要載體,必須緊緊抓住經營城市這一關鍵,把政府的行政推動和各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城市建設投資的多渠道和市場運作的多元化。

為吸引更多的投資主體參與新區開發建設,要有計劃地對出讓地塊的區位優勢和地理條件進行廣泛的宣傳與推介,邀請高等級的咨詢機構為土地招商做好前期策劃;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土地招商活動,土地招商信息;通過各種渠道主動聯系各地開發商到實地考察,增加感性認識。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新區建設的基礎設施規模巨大,僅靠財政無法滿足投資需求,財政也無力包攬全部基礎設施。如果政府直接投資基礎設施,難免身陷微觀經濟事務之中,影響其基本職能的履行,所以應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將城市土地、基礎設施、公用服務設施、無形資產以及城市其他資源作為商品,重新組織和優化配置后推向市場,鼓勵投資主體多元化,激發社會各方面的投資動機,用小量政府投資帶動大量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基礎,社會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開放型的投資格局。在此過程中,新區管委會應著重做好基礎設施的未來需求預測和總體布局規劃,并制訂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計劃,消除市場的盲目性,為提高基礎設施投資效率打下基礎;同時,對壟斷的基礎設施企業實施管制,防止其濫用壟斷權力遏制潛在競爭對手和損害消費者權益。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提高基礎設施規劃和決策的科學性,維護政府與企業之間契約的嚴肅性,避免出爾反爾,喪失信用;二是在吸引外資及民間資本參與建設和經營的基礎設施項目中,要建立激勵機制,促使民營企業提高效率。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僅體現在新區建設的投融資體制上,更為重要的是,新區管委會本身要立足長遠,努力構筑一個扁平高效的行政事業管理體制。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思路,壓縮和控制機構設置,簡化審批程序和辦事環節,為新區發展營造精干高效的體制環境。注重對新區重點產業和企業的扶持力度,減輕企業負擔,逐步推進新區向“無費區”過渡,增強新區的引智、引資、引企吸引力。遵照國際慣例,城市管理逐步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本文和市場化軌道,形成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開放型體制框架。

五、城市與農村的關系

××新區轄區多為城鄉結合部,由于社會身份、職業、文化的差異,新區農民向市民的轉變顯得更為深刻,難度也更大。隨著城市的擴張,近些年,因征地拆遷產生了一大批農轉非人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導這部分農民向市民轉變,是事關××新區健康發展與和諧穩定的重要問題。借鑒外地經驗并結合新區實際,我們認為應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推進農民公寓建設,提高農民生活居住條件。積極推行“農民居住進小區”,按照現代化城市小區建設標準,有計劃地建設一批“公寓式農居”,這不僅能有效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農民對現代城市文明的接納度,而且可大大節約新區的土地資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高城市品位,從根本解決新區建設、耕地保護與農民建房之間日益嚴重的用地矛盾。

第二,切實做好農轉非安置工作,完善新區社會保障體系。實[文秘站:]行全區統一的安置政策,適當提高安置標準,保障農轉非人員的利益。加強村級資金的管理,促進土地征用費的保值、增值。加強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完善養老、失業、醫療保障體系。積極探索有效措施,改善社會福利,搞好社會優撫,建立社會安 全網,解決農村貧困戶和城鎮低收入的生活問題。比如,可按照1:2分配“公寓式農居”的成套住房,提供今后可供出租的房產資源。

第三,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工作,引導農民走入市場。切實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加就業崗位,有效疏導就業。在城建、土管規定的范圍內和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三產,投資建設房產,切實保障農民長期穩定的經營收入。同時將綠化養護與道路保潔等市政工程推向社會,增加就業機會,多渠道、多途徑改變農民的就業方式。

六、個性與融合的關系

××中心城從空間上看,包含老城區、××新區、經濟開發區和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城市功能和經濟功能。××新區的發展方向十分明確,就是要按照行政、文化、商業等功能集聚發展的要求,堅持生產業與生活業并重的原則,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貿餐飲、金融保險和旅游會展等產業,積極培育信息服務、文化傳媒和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推動服務業上層次、上水平,全面帶動和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這就是××新區的“個性”。

篇2

這是一次極其普通的新員工入職培訓。

江蘇太陽雨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陽雨)董事長徐新建做完了演講后,習慣性地對著臺下的新員工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這讓臺下的新員工們所料不及,在短暫地寂靜之后,雷鳴般的掌聲響了起來。顯然,他們是在為擁有這么一位如此真誠和謙遜的老板而自豪。

或許,正是因為這份真誠和謙虛,讓徐新建在短短十年間,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了太陽能熱水器領域呼風喚雨的人物。

企業即人心

與現在的風光相比,創立太陽雨之初,徐新建可謂波折不斷。

1999年,徐新建借貸了20萬元,在連云港東辛農場租了幾間房子當車間和辦公室,正式走上了創業征程。由于資金短缺,沒錢買設備,一臺從一家修理廠淘汰下來的油壓機,成了最高檔的設備。憑著這些簡陋的工具,開始了太陽能熱水器研究和生產工作。

雖然環境艱苦,不過當年的業績似乎不錯,到了年底,徐新建和他的團隊硬是賣出去了七八千臺熱水器,并由此產生了幾十萬元的利潤空間。不過,正當徐新建想長舒一口氣的時候,壞消息又來了:這其中有3000臺出現了質量問題。

質量問題在當時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兒。而對于這類問題的處理,企業采取的態度大多都是拒不認賬。徐新建卻做出了一另一種選擇:召回,并效仿海爾砸冰箱的做法集中銷毀。那一年,太陽雨也由原本的幾十萬盈利一下子變成了虧損8萬元。

時至今日,談起往事,徐新建仍然唏噓不已。徐新建承認,他當年確實也在要不要召回這個問題上痛苦了很久。

而正是這一砸,在讓太陽雨的產品質量有了穩步提升的同時,也讓經銷商看到了徐新建的人格魅力,反而讓太陽雨贏得更多經銷商的支持和市場的認可。

徐新建籠絡經銷商的另一個辦法就是一直宣布企業只需要3%的利潤,把更多的利潤空間讓給經銷商。在他看來,“企業要想長期成長和發展,就必須考慮客戶的利潤,只有讓他們的發展跟自己同步,保證他們的安裝和售后服務質量,才能讓消費者滿意,企業和行業才能可持續發展。”

“只要客戶成長了,企業想不成長、不賺錢都不行。”徐新建說。

對外部經銷商如此,對內部員工也是如此。徐新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增強企業認同感,不僅員工認同企業,企業更要認同員工。”徐新建對人心的經營,尤其是與精英員工心靈的深度融合,也許正是太陽雨產生“人才洼地效應”的根本原因。

應該說徐新建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沒有在國有大企業擔任領導職務的歷練,也不是技術方面的資深專家。徐新建清楚,“以前的成功更多依賴個體、局部和偶然,未來的發展必須依靠整體、團隊和系統能力。”

在太陽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徐新建開始引進包括四季牧歌總經理李駿、太陽雨營銷總經理陳榮華等一大批職業經理人,讓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徐新建自己則只做兩件事:一是用人,二是拍板。這樣不但避免了自己的短處,也調動了下屬的積極性,一舉兩得。

實際上,在徐新建看來,經營企業和“做人”其實是一回事。“創業十年,我最大的一個體會是做企業的本質是‘做人’。這里的做人是指依靠人、經營人。也就是說,企業獲得發展一定是人的進步,企業贏得競爭一定是靠人的比拼勝出。”談及太陽雨的核心競爭力,徐新建不談技術驅動,不談營銷驅動,而是反復強調人才驅動。

“為什么太陽雨能夠給人留下快速發展的印象?我總結來總結去,我們太陽雨的員工更穩定,我們員工的敬業精神更好,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更高。”徐新建說。

營銷的背后

如果說早期的成功要感謝那一砸的話,那么,太陽雨隨后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顯然與那些更加懂得營銷和推廣的職業經理人的加盟息息相關。甚至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太陽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營銷策略上的成功。

對于營銷在太陽雨成長中的作用,徐新建并不諱言。徐認為,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消費品,更是一種需要進行消費教育、市場開發推廣和服務支持的新能源產品,因此,營銷是企業經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大家看到的所謂市場成功,得益于我們營銷上的精耕細作。”徐新建說。

不過,在徐新建看來,營銷得當遠非太陽雨的成功之道,“更重要的方面是源于營銷背后我們對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的持續追求和秉持”。徐新建告訴記者,在卓越的“營銷光環”背后,有北京大學、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術資源支持,有被譽為“世界鍍膜之父”的澳大利亞國家科學工程院教授哈丁博士作為首席科學顧問的支持,有與德國國家ITW監測中心合作的國內首條世界最先進的太陽能檢測系統的支持。

徐新建得出的結論是:單一環節的優勢都只是暫時的,不可能獲得持續的成功。“我們一直在思考、推動在技術開發、產品質量和營銷服務能力的整合性構建,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徐新建說。

事實上,業內之所以稱太陽雨為“營銷型企業”,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太陽雨過去一直以來似乎都只是在光顧著企業自身的發展,而忽視了對太陽能光熱這一行業的貢獻。

與之相對應的是皇明太陽能(以下簡稱:皇明)。在行業內,皇明董事長黃鳴之所以有著“太陽能教父”之稱,與其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不忘宣傳和普及太陽能市場息息相關。

黃鳴通過“大篷車”,以全國路演的方式,帶著自己編輯的《太陽能科普報》,逐個城市宣傳,黃鳴管它叫“科普萬里行活動”。到目前為止,黃鳴的路演行程已達8萬多公里,散發《太陽能科普報》有9000多萬份。皇明數千員工和數千經銷商每年在全國各地數千個市、縣、鎮,舉辦數萬場次集太陽能科普展示、銷售、服務咨詢為一體的綠色風暴活動,有力地啟蒙了中國太陽能市場,催生了一個富有強勁競爭力和巨大潛力的太陽能產業。皇明也由此成為了太陽能光熱領域的代名詞。

或許,這也就是雖然在產量上已經超越了皇明,但是太陽雨在行業內的地位卻仍然無法實現同步跨越的緣由所在。

徐新建似乎并不太認可這一觀點。在他看來,太陽能需要科普或者市場教育目前已經是行業共識,“不同的企業也在使用不同的方式開展這項工作”。

“按照我們的理解,有效理性地推動對太陽能的認知和認可,需要進行長期和立體的布道和鼓吹。”徐新建說。在他看來,太陽雨行業內首家巨資在央視黃金資源段廣告,行業內首家運營數十個“流動的藝術團”長期在一線進行科普推廣,行業內率先進行產業布局以激活啟動新興區域市場做大產業蛋糕,都是教育市場的有效方式。

迎接“二次創業”

太陽能光熱市場之所以需要教育,一則公眾對此還不甚了解,二則這個市場實在混沌:由于行業門檻低,太陽能光熱領域大大小小存在著3000多家企業,企業規模、產品質量、服務意識多良莠不齊。這其中,一些來自小品牌的不合理合法的做法,往往會給整個太陽能行業造成很大的傷害。

徐新建認為,對于一個依靠市場化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新興草根產業,這種表象上的“混亂”是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是產業化成長路上的一個必然階段。在徐新建看來,隨著市場化的深入、產業模式的成長和成熟、產業鏈的豐富和完善,市場競爭將推動產業的整合化發展,有理由相信,三到五年后,能夠堅持市場化、品牌化和全球化發展的企業將進一步凸現出來,成為產業的骨干。

事實上,在經歷全球經濟危機、“家電下鄉”等重大事件和政策“洗禮”之后,目前,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已進入規模化競爭階段,以規模競爭來提升邊際效益是其核心。徐新建說,如果以產能來劃分未來三年行業的進入門檻,年產銷50萬~100萬臺的企業才有資格存活;100萬~200萬臺的企業也只是二線企業;而200萬臺以上的,才能穩守一線企業地位。

太陽雨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守住一線企業的位置。為此,太陽雨的策略是堅決“走下去”, 實現營銷服務能力進入全國每一個村鎮。

“中國有2862個縣級區域,近38萬個鄉鎮區域,68萬個行政村,近187萬個自然村,每個村只有一個人購買,這個量就不得了。”徐新建告訴記者。

除了目前的主要市場――農村市場,隨著城鎮一體化趨勢的加強,城市市場也正在成為許多企業的新目標,當然,也進入了太陽雨的視野。而且,由于購買力遠大于農村市場,很有可能,從需求上,未來城市市場將再次成為中心。

應該說,目前的城市市場與十年前比已經大相徑庭。“以前的難題是消費觀念和認知度,現在需要突破的是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商業運營模式的變革。”徐新建說。

這其中,“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毫無疑問,將成為一個未來趨勢和發展方向。徐新建坦誠,目前整個產業也處在摸索和起步發展階段,它“需要分別從技術層面和市場層面突破兩大瓶頸”。

徐新建認為,“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瓶頸表面上是要太陽能光熱和房地產兩大不同產業間的障礙,本質上卻是人才、資源、尤其是觀念的障礙。這方面,太陽雨也一直在探索和推動,包括專門成立工程技術公司,將其定位為一個相關產業之間、企業內外部在技術集成、系統集成、資源集成、人才集成、觀念集成的聚合器。

徐新建告訴記者,太陽雨的探索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們的目標是成為這個領域的創新者和引領者”。

“最大的挑戰是我們能否突破自我,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和狀態‘二次進城’”,徐新建說,他個人更愿意把這項工作稱為“二次創業”。

不過相比于太陽雨,它的老對手皇明似乎在這方面走的更遠。從目前來看,皇明早已擺脫了熱水器這一太陽能光熱單一應用的窘境,開發出了太陽能空調。甚至于,皇明還在業內第一個進入了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在北京建立了亞洲首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而這顯然是比熱水器這一應用大的多的市場。

篇3

我們這一小組做的主要內容為建設一個網上商店的網站,網上商店的名稱是“衣之谷”。主要內容包括網站主頁、商品分類、新品推薦、購物幫助和客戶服務。而我負責客戶服務的網頁制作。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每當這時,我們先是通過組內成員間共同討論商量解決的辦法。若沒有討論出結果,我們會向其他同學詢問意見,綜合分析后會找指導老師幫忙解決問題,找出問題所在,改正錯誤。最后我們的網站終于圓滿完成了,這是值得慶幸也令我們比較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最后我們的一番努力終于取得了成果,心里挺開心的。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

經過這次網站建設課的培訓,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也學到了網頁設計的知識。在培訓中,我們將在書本上學習過的很多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實際運用,我體會到了其中的難度。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奮斗下去。實習的同時也讓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會繼續努力,完善自我。對于學校的精心安排和指導老師的用心輔導非常感謝。

轉眼間,兩周愉快而又充實的網站建設培訓課程結束了,在這不長的時間里,在培訓的過程中,讓我嘗試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網頁設計理論一點點轉化為實踐經驗,豐富的培訓知識,讓我充滿驚喜、快樂和充實,當然也少不了網頁設計處理過程中的困難。培訓結束了,感覺腦袋里又注入了新的知識,對網站建設和網頁設計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能用自己了解的東西去處理相關的問題,再探究新的問題,使自己不斷進步。

篇4

【關鍵詞】新型;建材;意義

1 新型建材行業發展現狀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傳統建筑材料基礎上產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墻體材料、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新型建材工業基本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個新興的行業,成為建材工業中重要產品門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給新型建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市場。

1.1 新型墻體材料發展狀況

新型墻體材料品種較多,主要包括磚、塊、板,如粘土空心磚、摻廢料的粘土磚、非粘土磚、建筑砌塊、加氣混凝土、輕質板材、復合板材等,但數量較小,在決的墻體材料中據點地比便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種新型體材料因地制宜快速發展,才能改變墻體材料不合理的產品結構,達到節能、保護耕地、利用工業廢渣、促進建筑技術的目的。

經過近20年來自我研制開發的第進國外生產技術和設備,我國的墻體材料工業已經開始走上多品種發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塊板為主的墻材體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塊、紙面石膏板、纖維水泥夾心板等。

1.2 保溫隔熱材料

1980年以前,我國保溫材料的發展十分緩慢,為數不多的保溫材料廠只能生產少量的膨脹珍珠巖、膨脹蛭石、礦渣棉、超細玻璃棉、微孔硅酸鈣等產品,無論從產品品種、規格還是質量等方面都不能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溫隔熱材料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發展成為品種比較齊全、初具規模的保溫材料的生產和技術體系。我國保溫材料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主要差距是:①保溫隔熱材料在國外的最大用戶是建筑業,約占產量的80%。而在我國建筑業市場尚未完全打開,其應用僅占產量的10%。②生產工藝整體水平和管理水平需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不夠穩定。③科研投入不足,應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滯后,特別是保溫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多年來進展緩慢,嚴重地影響了保溫材料工業的健康發展。加強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和其他新型建材制品設計施工應用方面的工作,是發展新型建村工業的當務之急。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我國保溫材料工業經過30多年的努力,特別是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不少產品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化,質量從低到高,已形成取膨脹珍珠巖、礦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纖維、硅酸鈣絕熱制品等為主的品種比較齊全的產業,技術、生產裝備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有些產品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但由于我國保溫材材料工業赳不晚,總體技術和裝備水平較低,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技術有待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保溫材料的推廣應用。近年來,保溫材料工業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全國各地蜂涌而上,幾年間上百條生產線投產,而在應用領域的開發上卻投入不多,造成了目前投資效益低,供過大于求的局面。

1.3 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業及其它有關行業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工業建筑與民用建筑對防材料提出了多品種高質量的要求,在橋梁、隧道、國防軍工、農業水利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和領域中也都需要高質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防水材料獲得較快的發展。防水材料已擺脫了紙胎油氈一統下的落后局面,目前擁有包括瀝青油氈(含改性瀝青油氈)、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剛性防水材料等五大類產品。2005年新型防水卷材產量5200萬平方米,約占防水卷材產量的5%。我國防水材料基本上形成了品種門類齊全,產品規格、檔次配套,工藝裝備開發已初具規模的防水材料工業體系,國外有的品種我們基本上都有。

目前我國防水材料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目前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的生產量和使用量都很小,紙胎油氈仍占防水卷材的95%;二是產品質量普遍偏低,假昌產品充斥市場;三是設計施工應用技術有待提高建筑滲漏還相當嚴重。防水材料工業亟待調整結構、規范市場。

1.4 裝飾裝修材料

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品種門類繁多,更新換代十分迅速,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條件改善密切相關,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建筑材料品種之一。它的品種、質量和配套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建筑物裝飾檔次的高低,對美化城鄉建筑、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主要生產能力量是80年代以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花色品種已達4000多種,已基本形成初具規模、產品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1995年我國裝飾裝修材料年產值約為400億元。1991-1995年,我國裝飾裝修材料年遞增速度30%左右。2006年主要產品產量為:壁紙、墻布3.1億平方米,塑料地板5600萬平方米,建筑涂料85萬噸,塑料管道19萬噸,塑料門窗近2000萬平方米,化纖地毯750萬平方米。目前三星級的賓館裝飾裝修基本幫到自已生產,四至五星級賓館的裝飾裝修有30%-40%可以做到自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企業規模偏小,產品質量不穩定,款色舊,檔次低,配套性差,市場競爭能力弱;科研開發力量不足,產品更新換代能務弱,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結構不合理,中、低檔產品比例大,高檔材料比重低,不能滿足高檔建筑裝飾裝修的需求。

2 發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篇5

國際空間站是現代人類工程技術史上的偉大奇跡、人類科技的坐標,被稱為太空金字塔。

1984年,美國總統里根建議:在科技日益發達的地球上空,應該有一個長期有人工作的空間站。此后,美國與加拿大、日本、巴西、英國等15個國家聯合協作,建設一個龐大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1993年,美國邀請俄羅斯參加合作。目前,國際空間站有16位主人。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發射的第10座空間站,它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國際空間站的指令和飛控由美俄雙方分擔。位于美國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天中心主要負責空間站的運行;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負責航天飛機的發射。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航天中心主要負責“聯盟”號載人飛船和“進步”號運貨飛船,為空間站運輸人員和日常所需提供供給。它也是國際空間站運行的另一個地面控制中心。同時,歐洲宇航局的“凡爾納”貨運飛船、日本的“希望”號貨運飛船則擔負貨物運輸任務。2010年9月9日,美國的私人“龍”號貨運飛船第一次參加貨運飛行。為了國際空間站的安全運行,各國在全球建設了21個飛控中心和測控中心。美國在約翰遜航天中心、俄羅斯在莫斯科的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歐洲空間局在德國科隆的歐洲宇航員培訓中心訓練宇航員和任務專家。

太空科學和生命科學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科學。人類最偉大的工程是太空工程。國際空間站的16個主人奮勇當先,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每天有超過10萬人在各空間機構為國際空間站服務。各國1200所大學、設計局、研究室、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每天在努力地貢獻著人類的最高智慧。美國、俄羅斯、法國和日本及世界各地的37個承包商參與了國際空間站的部件制造。國際空間站上每一個零部件都是世界最高科技的結晶。

為了國際空間站,各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際空間站原來設計的很多艙段因為技術原因被迫放棄,浪費的資金比實際投入運營的要多。美國花費巨資絞盡腦汁研發的“X-38”救生船成了一件展覽品。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7名宇航員壯烈犧牲。原計劃2003年底完成整個空間站的安裝任務,也由此而拖延了7年多。許多看重金錢的人因此對國際空間站的可行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提出了疑問。

2010空中樓閣

國際空間站,呼號為“阿爾法”,它是世界航天領域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也是航天史上第一個由多國合作建設的載人空間站。它結構復雜、體積龐大,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1998年11月20日,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成功。

國際空間站運行在近地點278千米、遠地點460千米、軌道傾角51.6419的典型軌道上;平均時速7.7066米/秒,約27743.8千米/小時;軌道周期91分鐘,即每天圍繞地球15~16圈;軌道衰變,即軌道下降2千米/月。

國際空間站主要由14個艙段和一個桁架結構組成,其中有6個科學實驗的研究艙,3個宇航員居住的生活艙,1個為空間站提供推進、姿控、通信和儲存功能的多功能服務艙,3個對接用的節點艙。著名的艙段有“曙光”號功能貨艙、“星辰”號服務艙和“命運”號實驗艙、“哥倫布”號實驗艙和“希望”號實驗艙,以及“科學”號多用途實驗艙等。此外,還有臨時加掛的“萊昂納多”號多功能后勤艙和“拉斐爾”號多功能后勤艙。其電力由16片安裝在外部桁架上的太陽能帆板提供,還有4片小太陽能帆板安裝在俄羅斯的艙段上。根據國際空間站的政府間條約和協定,允許俄羅斯保留自己艙段的全部所有權和使用權。

太空搭積木

國際空間站雖然非常龐大復雜,但安裝原理很簡單。科學家像小朋友搭積木一樣在太空中建設國際空間站。

首先,將發射的幾個大艙段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主干。然后,在主干上橫放一個巨大的鋼梁。最后,把各種艙段、各種組件、各種設施、太陽能帆板和其他對接件掛在鋼梁上。在鋼梁上還可以接上更多的鋼梁,懸掛更多的艙段。這樣的結構能夠加強空間站的硬度,有利于各艙段的科學設備和實驗儀器正常工作,也便于宇航員出艙裝配與維修等。

為了建設國際空間站,人們要將大量的艙段、桁梁、太陽能帆板、科研設備送上太空。至2010年底,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的航天飛機、宇宙飛船和運載火箭共飛行了100多次,運送超過14個艙段和大型設備進入太空。由此可見,國際空間站完全是由航天飛機、貨運飛船馱出來的。

飛翔的“十字架”

國際空間站與以前空間站的結構完全不同。俄羅斯“和平”號等空間站僅僅是由艙體連接而成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增加了橫向的桁架。這種“縱橫交錯”的結構方式,靈活性更強,工作效率更高,但安裝施工的復雜性和難度也更大。

國際空間站主要由兩大結構“搭”在一起,好像一個十字架。

縱向的主干,主要是一些像積木一樣拼接在一起的加壓艙體。加壓艙體的長度為51米,總長度達58.5米。橫向的桁架由9根長長的“橫梁”連接而成,以900角架在縱向主干上,橫向桁架的長度達到94.5米。

美國波音公司制造的太陽能帆板,每塊長度為72.8米,長度超過了“波音-777”客機。8排太陽能帆板組成陣列架設在桁架上,寬達108.5米,表面面積達到3567.46平方米,大到足以覆蓋8個籃球場或是美國參議院面積的3倍以上。

國際空間站設計的總高度為30.5米,重量約400噸;加壓艙空間為1200立方米,相當于兩架“波音-747”飛機的空間;大氣壓力為101.3千帕,1個大氣壓;燃料重量約為4噸;可用電力功率為84~120千瓦。

國際空間站的形狀是一個大十字架。在縱向的各艙體上,會在不同的方向衍生出其他一些結構;而橫向的桁架兩端,最終也將掛起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和散熱器等裝置。另外,攜帶智能機械臂的吊車也可以在橫貫桁架的軌道上來回滑動。

國際空間站的服務系統包括俄羅斯的功能貨艙、加拿大的機械臂系統和俄羅斯服務艙。俄羅斯服務艙擁有生命保障系統、推力器和居住功能,包含洗手間和衛生設施,重達20噸。

國際空間站是在宇航員的太空行走中完成的。在建設維修國際空間站中,各國宇航員共進行了150次300人的太空行走,歷時943小時52分。每當航天飛機或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時,世界主要媒體總會競相報道;每一次太空行走總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和擔心。冒險總能創造神奇。

太空競技場

國際空間站從1998年開始建設,各國使出了渾身解數,在太空開展和平競賽。至2010年底,已有15個國家的200多位宇航員和科學家訪問了國際空間站,不斷刷新到訪人數的新紀錄,成為太空競技場。

為了到國際空間站進行科研考察,俄羅斯宇航專家將各國任務專家編成科考隊,命名為“遠征”科考隊。“遠征”科考隊按飛船、任務,以順序編號,一般為兩艘飛船6個人。第一支“遠征-1”科考隊于2000年10月31日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截至2010年12月13日,共有26支“遠征”科考隊登上國際空間站。“遠征-28”科考隊將于2011年9月14日出發;“遠征-35”也已經落實人員和任務,只待確定發射時間。

美國到達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以航天飛機的“STS”航班來命名。到2010年底,航天飛機已經飛行35個航班,運送任務專家、空間站組件和實驗儀器。航天飛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時間一般為7~15天。2011年2月16日,“奮進”號完成最后一個航班后,美國航天飛機將全部退役。

作為一個研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利用地面無法提供的空間微重力狀態的有利條件,可以使科學家們長期進行一系列科學實驗。國際空間站的建設,是國際合作、共同探索和開發宇宙空間時代的典范。它成為新型能源、運輸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下一代傳感器技術的測試基地,推動了流體力學、能源動力、生命支持系統、反輻射危害等研究的發展,為建造太空工廠、太空發電站、太空旅游、太空城提供經驗,向登陸月球、火星和深空探索等遠大目標前進了一步。

國際空間站既是一個超級太空實驗室,也是一個太空聯合國。它最先進的研究設備吸引了不同膚色、種族和國籍的科學家,成為人類在太空中進行長期科研的一個平臺,為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和天文學家提供方便。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上千所大學的研究機構、幾千位科學家申請到國際空間站進行科學實驗。國際空間站一般可容納6人從事考察活動,最多時可居住10人,時間為3~7個月。

太空旅游是21世紀人類的一大目標,現在已成為許多有錢人的首選目標。國際空間站居住空間十分溫馨,溫度保持在18攝氏度左右、1個大氣壓。普通人只要經過2個月的訓練就可成為國際空間站的貴賓。全世界迄今僅有的7名太空游客8次升空,上天一游的目的地都是國際空間站。

未來的新星

國際空間站在不斷長大。在2010年11月20日12歲生日時,國際空間站在軌時間達到4383天,其中載人航天3672天,在太空圍繞地球運行約68791圈,行程276688億千米。2010年11月,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最后一次飛行,將大型艙段“萊昂納多”增壓多用途艙送上太空,國際空間站宣告基本建設完成。最后一個艙段“科學”號多用途實驗艙將于2011年12月由俄羅斯“進步-M”號貨運飛船送上太空,屆時國際空間站完全建成。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壽命到2020年。

國際空間站運行于低軌道,雖不會自己發光,但可反射太陽光線。在陽光的照射下,國際空間站的反射面達7898.8平方米,比國際足聯的標準足球場7140平方米還要大得多。國際空間站如同一個小月亮,懸掛在太空。它閃爍著人類智慧、勇氣、力量和科技的光芒。國際空間站注定將成為全人類的驕傲,成為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

篇6

本文以新型建筑材料的種類和特征,分析了新型建筑材料行業的發展狀況,包括新型墻體材料、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裝飾裝修材料等的使用,進而論述了發展新型建材發展新型節能建材的意義。以現實的工程應用案例,對新型建筑材料的實際工程應用情況進行論述。最后對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以及提出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型建材;應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TU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including the use of thermal insulation of new wall materials, insulation materials, waterproof materials, decoration materials,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Based o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ases,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we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1.1概述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傳統建筑材料基礎上產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 主要包括新型墻體材料、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工業是建立在技術進步、保護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基礎上的新興產業。一般來說,新型建筑材料應具有以下特點:復合化、多功能化、節能化、綠色化、輕質高強化、工業化生產。

1.2發展新型建筑材料的意義

發展新型建材、推廣節能建筑是保護耕地資源的需要。中國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墻改材料,其中粘土磚仍占據主導地位,而生產粘土磚的粘土資源則又是相對較優質的粘土。從中國耕地資源條件看,全國耕地只占土地面積的13%,目前人均耕地1.43畝,為世界平均值的約1/3。耕地資源緊張,且優質耕地少,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已是不爭事實。開發建材新產品,為推廣節能建筑開辟了一條可行之路。

發展新型建材、推廣節能建筑是緩解能源緊張的需要。建材工業是和建筑業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行業,兩者已一并列入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從市場角度看,建筑業是建材業的最終用戶,建材行業產品的77.3%用于建筑業。

發展新型建材、推廣節能建筑是改造傳統建材和建筑的重要前提。以礦業加窯業為產業特征的傳統建材業,目前尚屬資源、能源消耗型產業。如何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同時減排降污,保護環境,使建材產業和建筑業成為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已成為各級政府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2新型建筑材料的種類及發展現狀

2.1新型墻體材料

我國新型墻體材料發展較快,品種較多,主要包括磚、塊、板,如粘土空心磚、摻廢料的粘土磚、非粘土磚、建筑砌塊、加氣混凝土、輕質板材、復合板材等,但數量較小,在整個墻體材料中所占比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種新型體材料因地制宜快速發展,才能改變墻體材料不合理的產品結構,達到節能、保護耕地、利用工業廢渣、促進建筑技術的目的。

2.2新型保溫隔熱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保溫隔熱材料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發展成為品種比較齊全、初具規模的保溫材料的生產和技術體系。

我國保溫材料工業經過30 多年的努力, 特別是經過近年的高速發展, 不少產品從無到有, 從單一到多樣化質量從低到高, 已形成取膨脹珍珠巖、礦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纖維、硅酸鈣絕熱制品等為主的品種比較齊全的產業, 技術、生產裝備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有些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由于我國保溫材材料工業起步晚, 總體技術和裝備水平較低, 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技術有待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保溫材料的推廣應用。

2.3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業及其它有關行業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 是建筑材料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不僅工業建筑與民用建筑對防材料提出了多品種高質量的要求, 在橋梁、隧道、國防軍工、農業水利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和領域中也都需要高質量的防水密封材料。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建筑防水材料獲得較快的發展。防水材料已擺脫了紙胎油氈一統天下的落后局面, 目前擁有包括瀝青油氈(含改瀝青油氈)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剛性防水材料等五大類產品。我國防水材料基本上形成了品種門類齊全, 產品規格、檔次配套, 工藝裝備開發已初具規模的防水材料工業體系, 國外有的品種我們基本上都有。

2.4新型裝飾裝修材料

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品種門類繁多,更新換代十分迅速,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條件改善密切相關,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建筑材料品種之一。它的品種、質量和配套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建筑物裝飾檔次的高低,對美化城鄉建筑、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主要生產能力量是80年代以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花色品種已達4000多種,已基本形成初具規模、產品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目前三星級的賓館裝飾裝修基本做到自已生產,四至五星級賓館的裝飾裝修有30%-40%可以做到自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企業規模偏小,產品質量不穩定,款色舊,檔次低,配套性差,市場競爭能力弱;科研開發力量不足,產品更新換代能務弱,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結構不合理,中、低檔產品比例大,高檔材料比重低,不能滿足高檔建筑裝飾裝修的需求。

3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

近幾年來,建筑施工企業為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積極推廣應用三新技術成果,努力在加大建筑產品的技術含量上下功夫,這對提高質量、降本增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部分施工企業,常常因缺乏經驗操作不當造成新的質量通病。給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結合目前工程應用新技術、新材料的實踐,就輕質墻體材料、粉煤灰、UPVC水管的應用談幾點體會:

3.1輕質墻體材料

輕質墻體材料的應用輕質墻體材料砼空心砌塊、加氣砼砌塊等,是目前廣泛推廣應用的多功能新型墻體材料,它的優點是:容重輕(均為粘土磚的1/4-1/3)、導熱系數小(約為粘土磚的1/5)、保溫性能好(200mm厚加氣塊墻體的熱阻相當于700mm厚粘土磚的熱阻)、防水、隔音、吸濕和易加工(可刨、釘、鋸、鉆),同時由于容重輕,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減少材料和能源消耗(加氣塊生產能耗為粘土磚的69.2%),提高運輸效率。對于施工企業來說,砌塊不需砍斷或敲碎,平均每人每天完成工作量約200塊,相當于1923塊標準磚,工效提高30%;同時,砌塊幾何尺寸比標準黏土磚大10倍,砌筑砂漿可節省50%。對于用戶來說,砌塊可按200mm建筑模數確定建筑尺寸,所以住宅建筑采用加氣砼塊墻體比使用標準磚時使用面積可增大3%-5%。從而能獲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3.2粉煤灰

粉煤灰砼技術的應用粉煤灰是一種人工火山灰材料,是從煤粉爐中收集到的細顆粒粉末,用粉煤灰配制的砼,可以達到改善砼性能,保證工程質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應用粉煤灰還可以保護環境,降低建筑能耗,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粉煤灰在砼的澆筑過程中改善了砼的和易性。從而提高了砼的強度、抗滲性、抗凍性和耐久性。

3.3UPVC水管

UPVC排水管的應用聚氯乙烯(UPVC) 塑料管與鑄鐵管相比具有重量輕、耐酸耐堿、阻流小、不結垢,價格便宜、運輸和安裝輕便、表面不用涂漆等優點,在正常的條件下作為建筑排水管于戶外使用,壽命可達40年以上。是取代鑄鐵管的理想的排水材料。

4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之展望與對策

4.1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之展望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密度日趨加大,城市功能日益集中和強化,需要建造高層建筑,以解決眾多人口的居住問題和行政、金融、商貿、文化等部門的辦公空間,因此要求結構建筑向輕質高強方向發展。目前主要目標仍然是開發高強度鋼材和高強混凝土,同時探索將碳纖維及其他纖維材料與混凝土聚合物等復合制造的輕質高強結構材料。

到目前為止,普通建筑物的壽命一般設定在50~100年。現代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日趨大型化、綜合化,例如超高層建筑,大型水利設施、海底隧道等大型工程,耗資巨大、建設周期長、維修困難,因此對其耐久性的要求越來越高。

建筑材料也有向細微發展的趨勢,隨著納密技術和納米材料的進一步發展和研究,國外和國內利用納米材料研究開發和應用的材料,目前主要是納米Ti02催化生態建材。

4.2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之對策與建議

4.2.1確定新型建材及制品發展的主導產品,加強結構調整的導向工作

新型墻體材料以節能、節地、利廢和改善建筑功能為目的,大力發展各種輕質板材和砼砌塊,開發承重復合墻體材料。防水材料重點發展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涂料;保溫材料重點發展建筑用礦物棉、玻璃棉制品;裝飾裝修材料重點發展丙烯酸類乳膠內外墻涂料、復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適銷對路的產品;門窗重點發展塑料門窗,并注意解決好款式新穎、功能各異的設計和高檔五金件的開發配套;上下水管道重點發展UPVC塑料管材件,并解決好管材與管件的配套問題。

4.2.2加大科研開發的力度,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建筑類型,以新型墻體材料為重點,瞄準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新技術,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的基礎上,研究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產技術;盡量做到產品不僅不損害人體健康,而應有利人體健康;加強功能、社會效益好的產品開發。

4.2.3加強產品的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應用步伐

建材主管部門和建筑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合作,盡快制定、落實新型建材納入建筑應用的規程和管理辦法,切實解決新型建筑材料發展過程中科研、生產、建筑設計、施工等各個環節的具體問題;研究適合新型建材及制品應用的設計規程和施工工藝;編制、修訂有關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市府、生產、施工規范、規程及施工通用圖集;頒布比較成熟的新型建材及制品設計、應用、推廣產品目錄,部分產品可考慮實行生產許可證等。力爭在工作到一定程度時以幾個部門聯合下文的方式予以法定化。

5結論

綜上所述,新型建筑材料代表了建筑材料的未來發展方向,符合世界發展趨勢和人類發展的需要。新型建筑材料將一直更新,有毒害的材料不斷減少,新的綠色建材產品不斷涌現。它的應用遍布各行各業。新型建材不斷開發應用必將促進人類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靜.建筑材料[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2] 劉之洋,王連廣.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0

篇7

明眼人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期的主打文章仍然說的是期刊。這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世界期刊大會召開在即,需要有一個輿論上的配合,除了其他媒體的配合之外,作為以報刊起家,以報刊立身的《傳媒》雜志更是責無旁貸、無可逃避,更應首當其沖,做出表率;二是期刊業與國民的生活、生計、生存密不可分,它甚至構成了“民生”問題的重要一環。盡管人們每每抱怨這個期刊質量不好、格調不高,那份雜志形式呆板、內容匱乏。但是想想看,在我們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在我們這么一個泱泱大國,乃至身處如此這般的一個多極世界,沒有期刊和它的產業行嗎?尤其是九千多家近一萬家期刊的采寫、編輯、出版、發行、消費已經成為出版產業、文化產業的一支勁軍,成為國民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經濟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深入研究,行嗎?

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但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這一期的著力點之一就是電子期刊或曰期刊的電子化,因為世界期刊大會的中心議題就是“傳統媒體向數字化轉型”。從傳統期刊的視角看,電子期刊和期刊的電子化、網絡化是一種大趨勢,是科學技術的生產力本性使然。電子期刊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整合到一個版面上,呈現出一種即時的跨媒體出版,充分調動了人們的視覺、聽覺、感覺,極大地改變了讀者的消費方式,甚至正在締造出新一代的閱讀群體。年輕一代期刊消費者的消費陣地轉移了,消費習慣改變了,你不去適應他,你還要不要生存!期刊的電子化、網絡化省去了你的出版、發行、投放之苦,在空間上可以瞬時到達、跨越國界,在時間上可以即時傳播而不受氣候、人員和晝夜溫差之影響,在內容上可以為我所需、選我所用,直至體現充分的個性化服務,而且還是傳統期刊走出去、走開去、走下去的理想坦途、便捷通道,傳統期刊何樂而不為呢?在傳統期刊已經實現的市場份額之外,又如此這般地開拓了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國內外市場空間,為什么要拒絕呢?況且,中國的數字雜志用戶正在以60%左右的年增長率迅速鋪開,一些主流門戶網站正在謀劃將博客和網絡雜志這兩種業務結合在一起,力圖創造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凡此種種,傳統期刊絕不能等閑視之。非但如此,關鍵是要有數字化方面的發展規劃與實施戰略,可以先最大限度地把傳統期刊電子化、網絡化、數據庫化,再實施電子期刊、網絡期刊的方案,千萬不要被目前的溫飽麻痹了神經、鈍化了感覺、喪失了機遇!

當然,不應重犯顧此失彼的錯誤,任何時候都要首先固守原有的陣地,然后再開辟新的疆域,在固守中挺進,在挺進中固守,說到底,期刊業是內容產業,而內容產業必須以“內容為王,編輯至上”!這就要永遠高揚文化理性、科學理性的旗幟,堅持不懈地培養和提升人類心靈讀本和知識讀本的工程師、設計師,這樣的工程師、設計師只嫌其少,不嫌其多;只嫌其弱,不嫌其強。至于說電子期刊向傳統期刊的內容、品牌求援,傳統期刊向電子期刊的技術、平臺借助,則更是不言而喻,勢所必然的了。

篇8

【關鍵詞】空間光通信技術 關鍵技術 天線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空間通信技術的研究也愈加深入,目前空間技術中的大功率軌道運載技術以及大容量衛星技術已經趨于成熟,促進了空間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當前人們對網絡傳輸的速率要求有明顯提升,因此對空間通信技術的要求也高,空間光通信技術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有效的提高通信數據的傳輸率,廣泛的引用在保密通信、局域網互聯、城域網擴展等領域,為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可靠高效的技術保障。

1 空間光通信技術概述

傳統的空間通信技術的載體是微波,但是這種技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通信技術的研究發展,空間通信技術逐漸發展到以激光為載波、大氣為傳輸介質的光通信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寬帶通信技術,這種技術一方面繼承了微波通信的優勢,另一方面還增加了光纖通信的特點,其基本的原理是激光傳輸技術和光電轉換技術。該技術在進行兩點傳輸時,發射端和接收端設置有高靈敏度的激光的發生器和接收器,以及配備光學望遠鏡,發射端將電信號調制為光信號發出后,是以直線傳播的方式穿過自由空間到達接收端,其中光學望遠鏡控制激光的發射方向和接收方向,接收端在接收到光信號后再調制為電信號,實現雙工通信。空間光通信的優勢是通信容量大以及傳輸速度快,且成本低,安裝簡便。

2 我國空間光通信技術發展現狀

一直以來,衛星技術是我國進行空間探測的重要手段,并提供相應的技術保障,但是以微波為載體的空間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在發達國家空間光通信技術的研究已經取得了極大進展,但是在我國空間光通信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只能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結果。我國的光通信技術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我國首次成功的進行了星地激光通信實驗,以海洋二號衛星平臺為搭建平臺,這次實驗標志著我國的衛星光通信技術已經進入空間試驗階段。隨著連續波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技術、空分復用技術、智能天線技術等的發展,光通信技術也不斷的拉長傳輸距離,增大傳輸容量,提高了可靠性,拓寬了適用范圍。在“九五”期間我國已經開始基于激光大氣通信理論對空間光通信跟蹤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3 空間光通信關鍵技術

3.1 原子探針層析技術

原子探針層析技術(APT)在空間光通信系統中負責實現通信連接的功能,是當前空間分辨率較高的分析測試技術,能夠分辨原子種類,并對其空間位置進行直觀的重構,比較真實的顯示出不同元素原子的三維空間分布。APT是應用在空間光通信系統的服務器中,當服務器的網絡探測到信息時,APT服務器開始掃描通信鏈路,確認信息雙方的位置,確認后開始獲取信息,并鎖定通信目標,隨后完成光通信連接。

3.2 天線技術

天線技術是采用收發一體的天線實現空間光通信系統中的雙向互逆功能,提升空間光通信的傳輸性能。該技術的實現主要依靠天線陣、波束形成網絡以及波束形成算法,在發射器將電信號轉化為光信號后傳輸到發射天線后,天線技術利用波束形成算法計算發射功率,并發射出光束;接收天線對光束進行接收,主要是利用信號在不同的傳播方向的差異性,將相同頻率、相同時隙的信號進行區分,有效的降低了光信損失,使空間光通信更加穩定可靠。

3.3 捕獲技術

捕獲技術是空間光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是能夠實現通信的先決條件。主要原理是監視和跟蹤目標特定的光電,來實現運動捕捉。利用捕獲技術能夠捕捉空間點的運行軌跡和具置,為實現空間光通信墊定基礎。

4 空間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當前空間光通信技術已經實現了可行性,并在各個領域都有應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現代社會的發展,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實現星際自由空間光通信。在信息高速增長的現代社會環境下,空間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目標是提升傳輸的可靠性、提高傳輸速率以及擴展傳輸距離。隨著三網融合,現代通信的發展方向是數字化和智能化,因此我國要想在激烈競爭的國際背景下有所突破,就要現空間光通信系統的智能化以及數字化。主要的研究方向如下:大氣信道的研究,大氣是對信號影響最大的干擾因素,會在接收端產生一定的信噪比,解決大氣信道干擾能夠提升空間光通信技術的通信速率和拓寬通信距離;傳輸可靠性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信號接收和信號源,需要激光器產生的信號具有光束窄、頻率高的特丹,因此對其功率以及穩定性要進行深入研究;保密性的研究,當前自由空間光通信技術的通信信道是開放的,這樣會造成不法分子在不切斷光束的情況下竊取信息,因此要進一步完善空間光通信技術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今后空間光通信技術將會在寬帶接入市場中成為主流,與微波通信技術互為補充,微波系統在大區域范圍內實現低速通信,空間光通信技術在小區域范圍內實現高速通信,更加便利的為用戶提供可靠穩定的服務,還能在惡劣環境下充當備份通信服務。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空間光通信技術在現代社會中逐漸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發射率高、靈敏度高以及安全保密性良好的特點,可以滿足衛星通信的需求,并與其他通信技術互為補充,實現了光纖的告訴傳輸,并帶動了三網融合的發展,促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等信息化建設領域。空間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空間廣闊,并會為我們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

參考文獻

[1]易成林.自由空間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J].現代商貿工業,2007(09):263-264.

[2]廖淑玲.空間相干光通信零差OPSK系統相位佑計研究[D].長表理工大學,2011.

[3]吳從均,顏昌翔,高志良.空間激光通信發展概述[J].中國光學,2013(05).

作者單位

篇9

[關鍵詞]信息檢索認知信息檢索信息查尋

[分類號]G354

1、認知信息檢索的概念

20世紀60一90年代,信息檢索(IR)領域出現了三大方向:系統導向的IR,用戶導向的IR和認知導向的IR。

認知導向的瓜,通常也被稱為認知信息檢索(cognifiveInformation Retrieval,簡稱CIR),是與傳統系統導向IR相區別的一種IR研究范式。系統導向IR的研究重點是作者文本、文本表示、提問式與IR技術,而CIR則將信息檢索者的認知和行為表現作為研究的重點。

在20世紀70年代,CIR的主要特點是面向用戶和中介。隨著90年代在認知上發生的重大變化和轉折(即:認知革命、相關性革命和交互式革命),CIR觀點又有了新的發展與變化,從以往注重個體行動者的信息行為及情境的個體主義認知觀,轉變為關注信息傳遞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交互過程的整體主義認知觀[1],它更加關注復雜的瓜情景中的人類行動者、任務以及相關性。

2、幾個與認知信息檢索相關的重要概念

2.1 認知觀

認知觀(cognifive Viewpoint):整體主義認知觀的核心觀點是:任何信息處理――無論是感知還是符號的信息處理,都是由一個分類系統或概念體系來介導的。對于信息處理設備而言,這就是它的一個世界模型――無論該設備是人還是機器。依據這種觀點,世界模型是由包括情緒在內的認知結構(或知識結構)所組成,而認知結構是由在社會,組織/文化和系統情境下的個體與社會/集體經驗/教育等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CIR框架就是一種以整體主義認知觀為基礎的、用于研究瓜現象的研究框架。其5個核心要素(/組件)是:信息檢索者,界面,社會一組織情境,IT,信息對象。它們之間通過信息交互聯系在一起。

2.2 信息交互

信息交互(Information Interaction)是指在IR情境中,兩個或更多的認知行動者之間的交流。交互是一個雙向的交流活動,信息交互是CIR框架中5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核心情境橋梁。在IR中存在三種交互方式:短期的信息交互,基于會話期的信息交互以及長期的、縱向的IR交互。

交互革命發生于20世紀90年代,是IR認知轉折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強調用戶與系統的交互,認為:①用戶的信息需求和行為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會隨時間而發生變化;②交互發生在多個層面和多個維度;③交互就是要將用戶帶入一種選擇狀態,以激發用戶做出某種選擇;④由于在IR交互情境中的學習和認知,相關性評估因此也是動態的,并且可能發生在各個維度,所以傳統的以主題性作為相關性測量指標是不夠的。

2.3 情境

情境(Context)是CIR中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按照CIR的觀點,與CIR框架中每個要素相關的行動者和對象就成為他們基本認知結構的情境(即對象內部情境),并成為彼此之間的情境(對象之間情境)。而在框架各個要素之間相互作用過程的情境中,這些框架要素自身又成為彼此的情境。在后者,可能會討論社會的、組織的、文化的以及體系的情境。所有的信息查尋、檢索的組成部分和相關活動都處于公共的社會、物理與技術基礎結構以及它們的歷史情境中。

情境具有歷史性(累積性),由認知行動者在與“使用團體”、同行長期接觸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及經驗組成。此外,情境還具有社會、文化或組織特征,與對象、系統、領域以及檢索者的工作和日常任務、情感、動機、喜好等密切相關。歷史情境和實時交互情境(檢索會話)共同構成了當前情境,并直接影響認知行動者對當前狀態的認識與理解。在每一個要素內部,其組成要素之間(包括最小的符號元素)又互為情境。

2.4 任務

任務(Work Task),是指認知行動者執行的工作任務或與工作無關的日常任務或興趣。任務可以是現實生活中自然存在的任務,也可以是模擬情景下分配的工作任務。如果行動者已經對此有所認識但無法立即解決,這個工作任務就會導致不確定狀態和信息查尋或檢索行為。

任務是CIR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旨在強調任何IR的行為都是發生在任務的情境之下,是為了完成任務和提高績效而進行的信息行為。工作任務是構成IR和真正信息行為的驅動力。

2.5 多元表示

多元表示(Polyrepresentation,也稱為多元證據)原理起源于lngwersen與Pao,Ingwersen進一步將其作為交互式IR的認知理論成果而提出⑵。多元表示最初是作為一種提高檢索效率的知識組織方法而提出的,不僅意味著以各種形式進行的與文獻內容有關的主題檢索,還意味著對主題之外的文獻內容檢索,例如通過格式、顏色、結構要素、參考文獻或鏈出結構與內容錨點、引用或鏈入以及不同的元數據元素如作者、單位或期刊名稱等等。多元表示意在表明:指向文獻的知識表示在認知和功能上越不同、越多樣,文獻與提問式、信息需求、感知的工作任務情境相關的可能性就越大;通過認知上不同的知識表示所產生的認知重疊,從而發現文獻應賦予最高的相關性。多元表示是整體主義認知觀中利用不同行動者的詮釋方式和認知結構多樣性的具體表現。

2.6 相關性

相關性概念是IR中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除了傳統的系統相關和用戶相關類型外,研究者們開展了一些重要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研究進一步發現和闡釋了算法相關、主題相關、需求相關、情景相關與社會認知相關這5個不同的相關性類型及其關系⑴:①算法相關,類似于檢索引擎處理的排序結果,并涉及到請求(或查詢)與檢索目標之間的關系;②主題相關,由人類進行的評估(解釋)方式,主要解決檢索到的文獻內容和請求之間的相關性關系,這種相關不是客觀的,它具有主觀情感和智力的性質;③需求相關,指在給定時點由搜索者感知到的檢索對象的本質和信息需求之間的針對性;④情景相關,指檢索到的對象和個體檢索者感知到的工作任務情景之間的關系;⑤社會認知相關,指領域、情境和集體性情境偏好。它表示由認知行動者進行的情景相關評估和解釋以及這種評估和解釋隨時間的變化。

3、認知IR研究的模型

3.1 Wilson模型

T.D.Wilson于1999年提出了IR信息行為研究模型⑶,揭示了主要概念間的嵌套關系,其核心思想是:IR總是處于信

息查尋過程的情境之中,而信息查尋又是構成整體信息行為的其中一種。如圖1所示:

3.2 Kuhlthau的檢索階段與過程模型

CarolC.Kuhlthau開展的一系列長期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和圖書館用戶的學習任務與問題解決包括幾個階段⑷。他從研究中總結出一種模型,認為人們檢索與使用信息的差異取決于過程階段(見表1)。

Kuhlthau的模型也指向瓜的核心情感特性。該模型給同時代的其他研究者帶來了靈感,在不同領域中,他們利用該模型并證實了它的效用。

3.3 Vakkari模型

在2001年,Vakkari基于一系列的長期實驗研究⑸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該模型顯示任務執行階段和需要檢索的信息、檢索策略,并將檢索到的信息有機聯系在一起。如圖2所示:

該模型作用:①在與完成任務相關的知識中,領域知識和IR知識之間有著清晰的區別;②在任務執行與解決過程中,信息利用明顯與檢索任務的執行區分開。檢索被視為信息利用的工具,而檢索與相關性評價的結果有助于信息利用。

3.4 Wang―Soergel模型

Wang與Soergel基于長期的實驗研究,于1998年提出了瓜的文獻選擇框架⑹(見圖3)。它也是一個階段模型,比圖2的Vakkari模型更詳細,在決策階段應用了11個相關性標準和5個文獻價值維度對如何選擇檢索到的文獻進行決策。另外,它成功地將標準、價值與決策和所謂的“文獻信息元素”結合起來。“文獻信息元素”即作者創建的文獻結構、數據元素等重要數據。

3.5 Ingwersen的概念模型

Ingwersen在1992年出版的專著⑺中提出了IR交互模型。該模型包括信息檢索者的社會一組織環境(情境)(見圖4)。

3.6 Saracevic的概念模型

Saracevic于1996年提出了信息交互層面的分層模型嘲(見圖5)。該模型的特點是:①指向三個通訊層。第一層是表面處理層,負責數據源與基于提問式的接口之間的計算數據處理;第二層是交互式認知溝通層,包含在人一機交互期間的感知與感知到的信息需求相關的信息過程,即檢索者一提問式接口之間的對話;第三層被稱為“情景層”,是指在某一環境的情景中,與感知到的工作任務有關的信息利用。第一層與信息處理的語言層相關,后兩個層次則與信息處理的語義層和語用層相關。②有利于人們對有關交互IR的相關性類型的修正和更準確地領會。

4、認知信息檢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4.1 模型方面

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綜合的研究模型,并應用于實驗研究。在此期間,模型之間有時互相集成或彼此組合。

4.2理論建構方面

研究者嘗試發展和應用更加綜合的理論構架,ASK假說、多元表示假說等成為CIR的理論基礎。此外,該階段還提出了其他一些有關工作任務復雜性和工作任務情景的假說。

4.3 IR評價方面

設計了新穎的IR評價模型以處理多維相關狀態中動態的信息情景,例如受IR認知觀啟發而來的交互IR評價包。

4.4 相關性研究方面

研究者成功地發現了多種相關類型以及可供使用的相關性標準分類;在與搜索者相關的最佳匹配中,相關性研究也取得了突破;在真實環境中,包括檢索者在內的(間接)相關反饋和查詢修改算法受到了關注。

4.5 分級相關性方面

分級相關性被重新發現,并開展了實驗研究。結果得到了許多新穎的、適用于真實的交互式IR研究評價的性能評價指標,從而搭起了與實驗室IR研究團體溝通的橋梁。

4.6 方法學方面

對IR現象的實驗研究大量增加,并應用了一定的方法學。長期的縱向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應用。此外,研究的對象也從成人擴展到兒童,并且開始在網絡環境中進行研究。5認知信息檢索的未來發展方向[1.9]

5.1 情境方面

CIR將與人類信息行為集成,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CIR。在IR研究中,將人類信息行為的情境考慮在內,正是在該情境中,人與IR系統發生交互作用。

5.2 認知研究方面

在認知研究方面,需要繼續開展深入研究,以期更多地了解人類-IR系統交互作用的認知動力學。

5.3 社會和組織研究方面

在社會和組織研究方面,需要繼續展開深入研究,探索人類與IR系統在社會和組織層面上的交互作用。

5.4 相關性和評價研究方面

相關性一直是而且今后仍是CIR研究的重點。

5.5 情境觀和認知觀方面

在情境觀和認知觀的統領下,研究與信息查尋不同的研究路徑和研究陣營,將從以往相互隔離的狀態逐步走向互動與整合,最終可能形成集成的信息查尋及檢索研究框架。

6、結語

1977-1982年是認知IR觀被確立為一種理論觀點的時期,CIR作為一種獨立的研究范式得以確立和發展。隨后,與CIR相關的重要概念得到了闡述,有關的理論基礎和假說也得到發展,建立了相應的研究模型,陸續展開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2005年出版的兩部著作((The Turn: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Retrieval inContext))m~H((New directions in cognitDe information retrieval))191.對CIR研究進行了系統的總結。

從長遠來看,CIR為具有圖書館人文傳統的信息查尋與具有情報學技術傳統的信息檢索之間建立起互動與溝通的橋梁,尋求讓兩者在情境中進行有機的集成,從而開創一條新的研究路徑,有望發展成為一個新的統一、集成的理論體系,并最終改進IR及WEB系統的設計。

[2]De Mey M. The relevance of the cognitive paradigm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Harbo O, Kajberg 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orum on Information Science (IRFIS 2). Copenhagen: Royal School of Librarianship, 1980: 48-61

[3]Ingwersen P, Ja..rvelin K. The tur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retrieval in context. Dordrecht: Springer, 2005.

[4]Wilson T D. Review of :Ingwersen P, Jarvelin K. The tur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retrieval in context. [2007-04-30].省略/ir/reviews/revs189.html.

[5]賴茂生,王琳. 情報檢索發展路徑的轉向――評丹麥情報學家英格沃森的新著. 情報學報, 2006,25(12):755-760.

[6]Yazdan M. Book review: The tur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retrieval in context. [2007-05-08]. .

篇10

【關鍵詞】 智能電網 數據中心 智能變電站 意義

在電力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下,計算機技術應用不斷深入,變電站智能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變電站智能化能夠有效增強電力網絡的可靠性、穩定性與輸電能力,改善電力設備的運行環境。為電網調度優化以及運行與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為電力網絡設備管理與調度提供決策依據,提升變電站系統管理與運行水平,提供電力網絡與變電系統的信息互動。

1、智能化變電站的運行與發展

變電環節智能化內容主要包括智能變電站自動化關鍵技術與裝備、設備在線監測一體化和自診斷、變電一次設備智能化的關鍵技術與設備研制與應用、智能變電站監測裝置和自動化裝置的檢測檢定、智能變電站技術標準體系、智能變電站中運行環境監測、智能變電站運維管理集約化等。要實現變電環節智能化,必須制定智能變電站和智能裝備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實現電網運行信息完整準確和及時一致的可靠采集,開展基礎信息統一信息建模及工程實施技術研究,構建就地、區域、廣域綜合測控保護體系;研究各類電源規范接納技術,滿足各類用戶的多樣化服務需求;完善智能設備的自診斷和狀態預警能力;完善設備檢修模式。我國的智能變電站總體發展目標是實現電網運行數據的全面采集和實時共享,支撐電網實時控制、智能調節和各類高級應用。實現變電設備信息和運行維護策略與電力調度全面互動。實現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和高級應用互動化。

2、數據中心的重要作用

智能化變電站系統中,包括很多二次系統,比如信息安全系統、電力監控系統、一次設備監測系統、電能質量監控系統、同步相量測量設備等。大部分系統是獨立存在的,相互之間不存在數據聯系的通道。而SCADA/EMS系統是以電力網絡整體為基礎的監控系統,需要智能化變電站各個分系統中的完整信息內容。由于存在這樣的需求,目前大多數變電站系統中采用了信息通訊管理單元進行簡單的通信方法。這種方法僅能夠支持十六進制數據的接入,無法擴大信息通信種類,也難以實現信息的標準化管理。

在智能化變電站不斷發展應用的過程中,管理系統中人的作用不斷弱化,人機交互向集中控制與調度系統轉變,變電站各種功能系統中的數據與信息需要向集中控制與調度系統傳輸。所以在智能變電站系統中建立數據中心,以標準化的信息交換管理模式與機制進行數據與信息的傳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變電站智能系統中的數據中心

變電站信息數據中心需要完成變電站內部系統中的多種數據集中處理的工作,進行信息與數據的標準化管理,將傳輸中的數據信息模型化,以樹形結構的面向對象的數據庫提供統一的訪問接口。在數據建模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統一的數據建模方式,確保各類功能實現中的信息標準化。要求模型能夠覆蓋IEC61850標準的數據模型,還要能夠實現智能應用中輸出輸入的數據建模。使用動態建模思想作為基礎,對各種數據進行統一。首要任務是建立數據模板,以此為基礎創建各種不同的數據實例。采取米啊你想對象的動態建模方式能夠完成靈活的數據描述,將數據中心模型與IEC61850標準模型與應用進行集成定義。

數據中心的數據檢索需要建立對象索引訪問與名字訪問兩種模式。數據中心的內部數據以模型層次關系為基礎構建數據數,將數據節點與對象索引號和數據模型相對應。通過對數據模型的檢索完成數據屬性的讀取。名字訪問通過對包含層次信息的屬性名進行檢索直接對數據進行調用。在非標準化的數據檢索中,名字訪問模式能夠靈活運用,實現信息檢索功能。

變電站智能系統的數據中心能夠為多種智能應用提供統一的數據讀取存儲接口,將接入數據預處理后,提供可靠性高、準確度強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中心的構建,能夠規范不同類型、不同應用的數據信息通信結構,同時進行集中處理,簡化了系統結構,還能夠通過數據的統一處理,減少應用中的數據處理負載,提高了系統效率與可靠性。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智能化電網對智能變電站的要求,是基于現在的研究成果,繼續深系測量、傳感、信息、通信等多種先進技術,完成數據與功能整合統一的進一步發展,以數據共享的平臺對電氣與非電氣信息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提高資產利用效率,減少維護與建設成本。在智能化變電站發展中,實現高級調度中心、電源、負荷及相關變電站協同實現智能電網“安全可靠、清潔高效、自愈可調”的目標。

4、結語

智能變電站是現代化智能電力傳輸網絡中的重要單元,在輸配電網絡中具有重要的節點與信息采集功能,在電力網絡基礎構成中起到關鍵的核心節點作用,是智能電網功能實現的基礎。當前智能變電站的研究剛剛起步,需要大量的研究提供支撐,數據中心是智能變電站研究中的重要課題,需要深入研究與實踐。特高壓大電網聯網與智能調度系統逐漸實現,需要變電站數據信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與完整性,因此,數據中心在智能變電站中的應用是電網發展的必然需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