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規則范文
時間:2023-04-05 17:58: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編號規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畢業證編號是學校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編碼規則編制的,共有18位,排列有一定規律:
前5位是學校的編號,第6位是教育類型,第7到第10位是畢業年份,第11、12位是教育層次,最后6位是流水號。
每年在學生畢業前2到3個月,學校會把畢業學生的名單送交相關部門,每個畢業生會得到畢業證書和相應的證書編號。 一般編號都是18位,前五位為學校編號,這個是教育部制定好的。第六位是辦學層次代碼,1表示本科,2表示專科,3表示研究生。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第二條 貨幣市場基金在編制基金收益公告、臨時報告、定期報告等信息披露文件時,除遵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信息披露的一般規定外,還應遵循本規則的要求。
第三條 貨幣市場基金收益公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每萬份基金凈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披露7日年化收益率時,應標注基金收益分配是按日結轉份額還是按月結轉份額。
貨幣市場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管理人應于開始辦理基金份額申購或者贖回當日,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全國性報刊(以下簡稱指定報刊)和基金管理人網站上披露截止前一日的基金資產凈值、基金合同生效至前一日期間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前一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
貨幣市場基金應至少于每個開放日的次日在指定報刊和管理人網站上披露開放日每萬份基金凈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若遇法定節假日,應于節假日結束后第二個自然日,披露節假日期間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節假日最后一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以及節假日后首個開放日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
日每萬份基金凈收益=當日基金凈收益/當日基金份額總額×10000;
期間每萬份基金凈收益= ×10000;其中,r1為期間首日基金凈收益,S1為期間首日基金份額總額,rw為第w日基金凈收益,Sw為第w日基金份額總額,rn為期間最后一日基金凈收益,Sn為期間最后一日基金份額總額。
按日結轉份額的7日年化收益率={ -1}×100%;按月結轉份額的7日年化收益率=[( )×365/10000]×100%;其中,Ri為最近第i個自然日(包括計算當日)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
除基金合同另有規定外,每萬份基金凈收益應保留至小數點后第4位,7日年化收益率保留至小數點后第3位。
第四條當“影子定價”與“攤余成本法”確定的基金資產凈值的偏離度的絕對值達到或者超過0.5%時,基金管理人應當在事件發生之日起兩日內就此事項進行臨時報告,至少披露發生日期、偏離度、原因及處理方法,并參照如下內容和格式在基金年度報告和半年度報告的重大事件揭示中進行披露:
項 目 發生日期 偏離度 披露報刊 披露日期 報告期內偏離度的絕對值在%(含)以上
本條款中,“攤余成本法”、“影子定價”及“偏離度”的涵義參見《關于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等相關問題的通知》。
第五條在基金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中,貨幣市場基金至少應披露以下財務指標和數據:本期凈收益、期末基金資產凈值、期末基金份額凈值、本期凈值收益率、累計凈值收益率。在披露本期凈值收益率和累計凈值收益率時,應標注基金收益分配是按日結轉份額還是按月結轉份額。在基金季度報告中,至少應披露基金本期凈收益、期末基金資產凈值等財務指標和數據。
按日結轉份額的本期(或累計)凈值收益率={[ ]-1}×100%;其中,R1為期初(或基金合同生效日)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Ri為日每萬份基金凈收益,Rn為報告期末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
按月結轉份額的本期(或累計)凈值收益率={[ ]-1}×100%;其中,R1為報告期起始至首次轉份額期間(或基金合同生效后首月)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Rm為第m-1次轉份額至第m次轉份額期間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Rl為報告期最后一次轉份額至期末的每萬份基金凈收益。
其他有關指標的計算應參照《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號》。
第六條 貨幣市場基金的凈值表現應參照以下格式披露:
(一)歷史各時間段收益率與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比較
階段 基金凈值收益率
① 基金凈值收益率標準差② 比較基準收益率
③ 比較基準收益率標準差④ ①-③ ②-④
過去×個月
過去×年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基金凈值收益率的計算參照本規則第五條。上述指標均以百分數形式表示,并保留至小數點后第4位。
(二)自基金合同生效以來基金累計凈值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歷史走勢對比
基金累計凈值收益率的計算參照本規則第五條。
第七條 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組合報告應參照以下內容和格式披露:
(一)報告期末基金資產組合
資產組合 金額(元) 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
債券投資
買入返售證券
其中:買斷式回購的買入返售證券
銀行存款和清算備付金合計
其他資產
合計
(二)報告期債券回購融資情況
序號 項 目 金額(元) 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
報告期內債券回購融資余額
其中:買斷式回購融資
報告期末債券回購融資余額
其中:買斷式回購融資
上表中,報告期內債券回購融資余額應取報告期內每日融資余額的合計數,報告期內債券回購融資余額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應取報告期內每日融資余額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的簡均值。
若報告期內貨幣市場基金債券正回購的資金余額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20%,還應作如下說明:
序號 發生日期 融資余額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 原因 調整期
(三)基金投資組合平均剩余期限
1、投資組合平均剩余期限基本情況
項 目 天 數
報告期末投資組合平均剩余期限
報告期內投資組合平均剩余期限最高值
報告期內投資組合平均剩余期限最低值
投資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應保留至整數位,小數點后四舍五入,其計算公式參照《關于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等相關問題的通知》。
若報告期內投資組合平均剩余期限違規超過180天,還應作如下說明:
序號 發生日期 平均剩余期限(天) 原因 調整期
2、期末投資組合平均剩余期限分布比例
序號 平均剩余期限 各期限資產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 各期限負債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
1 30天以內
2 30天(含)—60天
3 60天(含)—90天
4 90天(含)—180天
5 180天(含)—397天(含)
合 計
若報告期末貨幣市場基金持有剩余期限小于397天但剩余存續期超過397天的浮動利率債券,還應參照以下格式在上表相應欄目下標注:
序號 平均剩余期限 各期限資產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 各期限負債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
××天以內
其中:剩余存續期超過397天的浮動利率債
剩余存續期的涵義參見《關于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等相關問題的通知》。
(四)報告期末債券投資組合
1、按債券品種分類的債券投資組合
序號 債券品種 成本(元) 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
1 國家債券
金融債券
其中:政策性金融債
3 央行票據
4 企業債券
5 其他
合 計
剩余存續期超過397天
的浮動利率債券
上表中,附息債券的成本包括債券面值和折溢價,貼現式債券的成本包括債券投資成本和內在應收利息。
2、基金投資前十名債券明細
序號 債券
名稱 債券數量(張) 成本
元 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
自有投資 買斷式回購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表中,“債券數量”中的“自有投資”和“買斷式回購”指自有的債券投資和通過債券買斷式回購業務買入的債券賣出后的余額。
(五)“影子定價”與“攤余成本法”確定的基金資產凈值的偏離
項 目 偏離情況
報告期內偏離度的絕對值
在0.25%(含)-0.5%間的次數
報告期內偏離度的最高值
報告期內偏離度的最低值
報告期內每個工作日偏離度的絕對值
的簡均值
(六)投資組合報告附注
1、基金計價方法說明。
2、若本報告期內貨幣市場基金持有剩余期限小于397天但剩余存續期超過397天的浮動利率債券,應聲明本報告期內是否存在該類浮動利率債券的攤余成本超過當日基金資產凈值的20%的情況。
3、本報告期內需說明的證券投資決策程序。
4、其他資產的構成
序號 其他資產 金額(元)
1 交易保證金
2 應收證券清算款
3 應收利息
4 應收申購款
5 其他應收款
6 待攤費用
7 其他
篇3
一、真題再現
二、答題情況分析
評卷中發現學生關于有機物命名的答題情況很不樂觀,得分率極低。主要的問題歸納如下:
1.主鏈選取不正確;
2.不能正確表示取代基的位置;
3.命名表達不規范;
4.書寫錯別字,如“炔”寫成“缺”、“戊”寫成“戍”或“戌”等。
三、考點復習
中學化學教材的有機化學板塊中,僅僅介紹了簡單脂肪烷烴的系統命名規則,而烯烴、炔烴、芳香烴和衍生物則只是介紹了個別物質的名稱,沒有對類別中的物質進行明確的命名規則介紹,使得考生在如上的考查中頗感困難。為了讓學生更科學地備考,掌握其他類別有機物的命名規則,可以在脂肪烷烴的命名規則基礎上進行必要延伸,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也為學生對有機化合物問題的探究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1.脂肪烷烴的一般命名規則
如:
(1)選主鏈:選擇最長的、支鏈最多的碳鏈為主鏈,以此為母體,按主鏈碳原子總數稱“某烷”。該鏈烴中,最長碳鏈中有9個碳原子,故主鏈為“壬烷”。
(2)編號:從近支鏈的一端開始編號,用阿拉伯數字標出主鏈上碳原子的編號。若有多個支鏈,則遵從“最近、最簡、最小”原則。
(3)寫名稱:支鏈名稱寫在烷烴名稱之前,支鏈名稱前加支鏈所連接主鏈上碳原子的編號,編號與文字之間加短橫線“-”分隔。
(4)相同的烷基合并,并在支鏈名稱前加二、三、四等數字表示相同烷基的數目。位置編號之間用逗號“,”分隔。
(5)不同的支鏈烷基,中學階段只要求按支鏈碳原子數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綜合上述規則,該有機物命名為:
掌握了脂肪烷烴的命名規則,對于其他類別的簡單有機物命名,只需追加額外的規則即可完成。
2.烯烴、炔烴命名的額外規則
(1)主鏈必須包含雙鍵或三鍵;
(2)主鏈編號時,必須使雙鍵或三鍵的碳原子位置最小;
(3)命名時要單獨標明官能團碳原子的編號。
如:
3.含苯環有機物的命名規則
(1)將苯環作為母體,苯環側鏈的烷基作為取代基,類似烷烴命名,可以對苯環的碳原子進行編號,稱“某苯”。如:
(2)若苯環側鏈上有雙鍵、三鍵或其他官能團,則將側鏈作為母體,苯環當作取代基,稱“苯某某”。如:
4.鹵代烴的命名規則
(1)以含有鏈接鹵素原子的最長碳鏈作為母體,鹵原子作為取代基;
(2)以使鹵原子支鏈位置最小的碳主鏈一端開始編號;
(2)如有烷烴取代基,書寫時將其寫在鹵原子的前面。
如:
目前我國現用的多種版本有機化學教材中,都沒有統一且細化的鹵代烴命名規則,因此中學化學在鹵代烴的命名上并不作明確的要求。在考查時,上述的(3)中也可以將鹵基寫在前面。如2009年卷中的30題(2)問將“”命名為“2-甲基-1-氯丙烷”,而人教大綱版的現行教材《高二化學》(選修加必修)第147頁卻將“”命名為“2-氯-2-甲基丙烷”。
5.醇類的命名
(1)主鏈:選含鏈接-OH碳原子的最長碳鏈為主鏈;
(2)編號:從離-OH近的一端開始。如:
6.醛、羧酸類的命名
醛和羧酸類從分子結構上看都是由烴基與分子端頭含不飽和碳的官能團構成,因此這兩類衍生物的命名規則大體相同。
(1)主鏈:以含有官能團的最長碳鏈為主鏈;
(2)編號:以端頭官能團碳原子為1號。
如:
7.酯的命名
酯類的命名是根據酯水解得到相應的羧酸和醇來命名的,稱“某酸某酯”。如:
甲酸丙酯苯甲酸乙酯
對于脂肪烷烴以外有機物命名的考查,不少中學化學教師認為屬于超綱內容。如果單純從教材的教學安排和要求來看,以上年份試題所考查的有機物命名確實超出了課程教學內容,但是結合考試說明中關于“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在考查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著重對考生運用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查”的理解,命題中出現上述稍微高于課程要求的內容也不為過。如果備考復習過程中,在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脂肪烷烴命名的基礎上,適當地提升要求,主動歸納分析其他類別有機物的命名特點,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掌握考查的新熱點,而且對學生進一步認識有機化學的結構、性質也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煥林等.2013年高考廣西理科綜合(化學卷)抽樣調查報告.
[2]羅煥林等.2010年高考廣西理科綜合(化學卷)質量分析.
[3]邢其毅,裴偉偉,徐瑞秋等.基礎有機化學(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許勝,任玉杰.鹵代烴的系統命名問題辨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9(3).
篇4
規范商廈制度運行流程,完善制度管理體系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商廈所有與制度有關的管理流程和工作人員
3職責
3.1總經理:
3.1.1掌控商廈管理制度體系的工作導向;
3.1.2批準頒布各項管理制度。
3.2各部門:
3.2.1根據需求和規定編制管理制度;
3.2.2確保管理制度的適宜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2.3確保員工學習、理解并執行管理制度要求。
3.3制度管理部:
3.3.1擬制商廈管理制度規劃;
3.3.2組織管理制度的編寫和評審工作;
3.3.3提交管理制度運行狀況評估報告;
3.3.4統籌管理商廈制度文本工作。
4參考文件
4.1管理制度編號規則
4.2管理制度目錄一覽
5定義
5.1管理制度:指因商廈經營管理需要,由各部門編制,總經理批準的,要求員工執行和約束員工行為的商廈管理規則文本。本商廈的管理制度包括:
5.1.1工作職責[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
5.1.2作業指導書;
5.1.3管理規則;
5.1.4工作流程;
5.1.5其他文件。
5.2工作職責:部門或工作崗位應履行的基本工作責任。
5.3作業指導書:說明完成工作職責應采取的操作手段和具體措施的文件。
5.4管理規則:商廈經營管理方面所要求遵照執行的一般規則。
5.5工作流程:圖示某項工作任務的內容和步驟的說明文件。
5.6其他員工須知文件:員工應了解的其他商廈管理文件,如:須知、手冊。
6內容
6.1制度管理原則
6.1.1制度的形成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符合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要求。
6.1.2凡商廈員工均應遵守各項管理制度;依據制度要求開展工作。
6.1.3管理人員負有培訓、指引和監督員工依據制度開展工作的責任,應確保員工遵守管理制度,按要求開展工作。
6.1.4各部門經理負責本職能范圍內制度的管理工作,包括:編制、傳播、執行和檢查等。
6.1.5商廈制度條款最終解釋權屬于制度管理部。
6.2制度需求
6.2.1有下列要求時,產生制度需求:
6.2.1.1商廈經營管理工作產生新的要求;
6.2.1.2商廈運營狀況出現問題,需采取管理措施;
6.2.1.3管理層提出的經營管理要求;
6.2.1.4員工提出的合理建議。
6.2.2形成管理制度需求后,制度管理部評估并形成制度編寫計劃,說明:
6.2.2.1制度的必要性和緊迫程度;
6.2.2.2制度的具體內容和形式;
6.2.2.3制度的編寫責任、審核責任和相關事項;
6.2.2.4與其他管理制度兼容和配套的狀況。
6.2.3管理制度編寫計劃的內容包括:管理制度名稱、類型、目的、基本要求、編制時間、管理對象、編制責任、審核責任與時間、審批人、預計時間。
6.3制度編寫
6.3.1責任部門根據制度編寫計劃編寫制度,部門經理應注意確認下列事項,以確保管理制度編寫的質量:
6.3.1.1制度編寫人或小組的業務能力和經驗資格;
6.3.1.2制度編寫的文本質量;
6.3.1.3制度編寫的時效性;
6.3.1.4制度編寫內容涉及其他部門時,與其溝通協調,達成統一認識;
6.3.2編寫完成的管理制度初稿應部門經理審核,必要時進行修改。具有跨部門管理內容的,還應經其他部門審核和修訂。
6.3.3制度管理部對制度初稿進行校核工作,內容包括:
6.3.3.1評估與現有管理制度的相容和支持程度;
6.3.3.2制度格式,如:編號、排版、屬性等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6.3.4管理制度經校核后,形成定稿。交由律師評估制度法律風險,提出相應的修訂意見。最后報總經理批準。由制度管理部予以。
6.4制度的與管理
6.4.1獲得批準的管理制度,由制度管理部[制度令],制度以[制度令]的附件形式。
6.4.2制度公文部登記保管制度審批原件文本;復印、分發和登記制度文本,確保制度知會范圍內的有效傳播與送達。
6.4.3制度由編寫部門在規定的時間內形成培訓教案和培訓計劃,移交培訓部門,落實制度的培訓和解釋工作。
6.4.4具有特定要求或重要意義的制度,制度管理部應組織必要的會議或宣傳活動,用于對制度的專項培訓和定向推廣。
6.4.5禁止將商廈管理制度文本以任何形式向商廈外部傳播。發放的制度文件應加蓋控制標志,專人管控。制度文本應保持整潔、齊全,不能修改、涂污、損壞、丟失。
6.5制度執行、檢查與反饋
6.5.1商廈各級管理人員在獲得制度信息后,應盡快熟悉制度要求,按培訓部門要求進行對應管理對象的培訓工作。新進員工應在入職日起半個月內,應掌握商廈管理制度。
6.5.2商廈員工依據制度要求履行工作職責,開展工作。各級管理人員確保員工理解、掌握文件要求,對其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活動,監督和檢查員工在工作中是否按照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工作。
6.5.3員工在執行制度過程中發生的任何疑問,可向部門經理征詢或尋求幫助;員工有義務對制度的有效應用提出建議和意見,但不得影響其貫徹與執行現行制度。
6.5.4制度管理部定期檢查各部門、員工的制度執行情況;調查制度執行中形成的問題,形式包括:
6.5.4.1組織制度執行評審;
6.5.4.2組織制度基本內容的問卷筆試;
6.5.4.3電話抽樣調查。
6.5.5制度執行狀況的檢查結果,和有關制度改進的建議,由制度管理部集中匯總,形成商廈制度執行情況報告,呈報商廈管理層。
6.6制度的修訂、增加和廢止
6.6.1制度修訂、增加和廢止條件:
6.6.1.1制度經執行和反饋,存在問題需進行局部修改的,應進行制度修訂;
6.6.1.2根據工作反饋,存在無制度管理工作狀況的,應新增制度;
6.6.1.3制度有較大問題需進行大范圍修改或完全不能適用于工作的,應廢止制度,重新擬制。
6.6.2制度修訂、增加和廢止管理
6.6.2.1管理制度修訂和增加由制度管理部指定部門負責制度編寫,制度管理部負責校核文本格式;制度廢止要求由該制度的編寫部門提出,修訂、增加和廢止管理制度均需經總經理批準。
6.6.2.2屬于修訂制度的,原制度名稱和編號不變,更換版本編號,新修訂的管理制度;屬于增加制度的,形成新的制度名稱、編號和版本編號,予以;廢止管理制度的,取消原制度。
6.6.2.3管理制度的修訂、增加和廢止均由制度公文部[制度令],說明制度變更原因。
6.6.2.4制度管理部應確保適用管理制度的唯一版本,及時更換修訂或回收廢止的舊版本制度,防止誤用。
6.6.2.5制度修訂和增加時,各部門應注意及時更新信息,組織培訓,確保商廈員工對新制度理解的有效性和及時性要求。
7附錄
7.1制度編號規則
7.2制度目錄一覽
7.3制度編制流程
7.4制度審批表
7.5制度令
附錄7.1制度編號規則
制度編號規則
1.制度編號樣式為:OO-X-OOO
2.釋義:[自左向右]:
2.1“OO”為職能識別標記;
2.2“X”為制度類型識別標記;
2.3“OOO”為制度生成自然流水編號。
3.職能識別標記規則為:策劃部“CH”;營運部“YY”;采購部“CG”;防損部“FS”;工程部“GC”;財務部“CW”;信息部“XX”;人事部“RS”;行政部“XZ”;
4.制度類型識別標記規則為:部門職責“A”;崗位職責“B”;作業指導書“C”;管理規則“D”;工作流程“E”;其他文件“F”;
5.形成新制度時,應配備制度編號;一個制度只有一個對應制度編號。
6.制度版本規則
6.1制度版本代碼樣式為:O.O
6.2制度修訂后的,更改右邊序列號,如原來為“1.0”版本的,修訂后,為“1.1”版本;
6.3原制度廢止,新制度的,更改左邊序列號,如原制度為“1.0”版本的,新制度應用“2.0”版本。
篇5
關鍵詞 地圖;數據管理;編號規則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1-0146-02
0 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和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各類地理信息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各式各樣的地圖產品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導航地圖、城市旅游圖、行政區劃地圖以及各類專題圖等。面對越來越多的各式地圖,本文試圖設計建立一套面向生產編制單位,將各種數字化地圖數據集中進行系統管理的方案。
1 數字化地圖現狀分析
自80年代國內數字制圖起步以來,經過30年的穩步發展,國內數字地圖制圖理論技術及各類軟件系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基礎和規模,慢慢趨于成熟。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通信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數字化地圖在生產、使用方面都呈現新的特點。
1.1需求現狀
隨著個人電子設備普及,尤其是移動終端產品網絡化、智能化迅猛發展,人們對地圖的需求發生新變化。以前厚重的紙質地圖融入到了小巧的手機中,攜帶更加方便,同時網絡化使地圖使用成本進一步降低,各式各樣地圖充斥著網絡,隨時供人使用。這些都促使地圖進一步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同時,地圖制圖理念也朝著面向對象和服務發展,地圖種類樣式和用途更加豐富,由此供與需之間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發展。例如,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地圖見證輝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地圖集,便首次利用地圖的形式講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服務對象明確,并突破了傳統地圖集的使用范疇。
1.2生產現狀
隨著地圖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和完善,近幾年,地圖生產技術發展似乎遇到瓶頸。由于自動制圖仍是一個難以攻破的課題,目前仍主要采用數字化采集和矢量地圖符號化編繪的手段組織生產。在設備方面,個人計算機基本能夠滿足大部分生產要求,因此整體上地圖生產工藝手段相對簡單,對專業領域門檻要求較低。在生產工藝設備發展緩慢的同時,多數地圖人把注意力轉向了地圖內容與樣式的創新,地圖生產由專業地圖制圖軟件向綜合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發展,內容由單一地圖要素向多學科知識融合表達過渡,因此呈現出制圖手段多樣化、比例尺非系列化、符號系統個性化、專題內容復雜化的趨勢。例如《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其內一幅幅巧具匠心的精美地圖插圖,便是制圖與圖像處理技術巧妙結合的成果。
1.3存儲管理現狀
由于地圖生產的變化,造成地圖數據格式多樣,數據之間聯系性減弱,再利用率低的現狀。通常地圖數據主要包括過程生產數據和成果數據,過程生產數據因制圖軟件不同而各式各樣,成果數據多為各類圖形圖片文件,如jpg、eps等,整體對存儲手段和條件要求不高,因此較少生產單位對此類地圖數據進行系統化管理。目前大多地圖數據仍局限于簡單復制、刻錄備份的存儲管理手段。
基于上述現狀,面對大量復雜的地圖數據,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管理是每個地圖生產單位亟待解決的問題。
2 方案整體設計
整個方案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數據層、編號名稱信息層和地圖瀏覽窗口,如圖1。數據層主要包括本地數據和外儲數據信息兩個部分,本地數據主要是完整存儲于服務器的地圖數據,包含數字化地圖成果文件(圖形、圖片格式)、過程生產數據、元數據;外儲數據則是指由于時效性和服務器存儲量的限制,需要使用其他介質(如光盤、移動硬盤等)存儲的部分地圖數據,在數據層只保留了外儲數據的位置信息(介質存放位置等信息)和元數據文件,以供使用者參考。編號名稱信息層主要功能是通過系統的編號方式給每一幅入庫數據賦予唯一碼,并建立索引;通過編號查找定位數據位置。瀏覽窗口主要實現地圖成果文件瀏覽,并提供元數據生成讀取功能。
3 編號規則設計
地圖數據編號是實施數據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整個方案連接數據層和瀏覽器的重要環節。根據每幅地圖的特性,如坐標、比例尺、專題內容、生產日期等,進行編號使數據命名規則統一,實現管理系統化,從而便于地圖在系統內部的調用索引。
目前常見編號規則主要是針對單一圖種系列比例尺地圖編號。如1992年國家標準局頒布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13989-92)國家標準,采用梯形分幅的8種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1:100萬、1:50萬、1:25萬、1:10萬、1:5萬、1:2.5萬、1:1萬、1:5千)均以1:100萬地形圖為基礎,按規定的經差和緯差劃分圖幅。該編號規則是針對基本比例尺地形圖,規范性和系統性較為苛刻,無法簡單套用。現代地圖分類復雜,很難將所有都納入一個單一標準的編號體系,因此一幅地圖的編號可能需要融合多個并行獨立的標準,從而通過交集來增強編號的唯一性和包容性。例如在《電子地圖數據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一文中提到的編號方法,見圖2、圖3。
在該方法中,共包括5個分類標準,但是可能由于單位業務領域和時間等問題,該編號規則難以滿足綜合性地圖生產單位的需求,規則的包容性需要進一步提高。參考這種多標準并行的編號方法,結合地圖發展趨勢,本文按照數據獲取時間、地圖范圍、比例尺、成果類型、數據類型、地圖內容、流水號七種獨立標準交集的方式確定地圖編號,如圖3、表2、3、4、5、6、7。每個標準內部劃分應籠統概括,保證每幅圖都可以在各標準中找到對應編號,然后將七個標準按照常用特性優先的原則進行排序。例如一幅2014年用mapgis生產的1:5000的西安市旅游地圖的編號為20146Xa11B00,全國1:5萬地形圖中某一幅的編號為20143Yi21A01。考慮編號可擴展性,其中數據類型、地圖內容等標準仍可進一步細化,流水號位數根據生產單位具體數據情況而定。同時因為整體編號規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為方便用戶使用,編號生成時采用菜單式賦值,并支持編號標準的模糊和缺省查詢。
4其他主要功能設計
為了進一步理順圖幅關系,增強有效管理,還有以下三點功能需要重點建設和完善。
在每幅地圖首次錄入時,將會強制錄入者填寫元數據,主要包括圖名、系統編號、生產日期、更新日期、參考資料使用情況、數學基礎、生產軟件、數據格式、特殊問題記載等內容,生成元數據文件,與地圖數據一同保存,從而為數據使用者提供一個全面了解、記錄地圖狀態的工具。
4.2數據管理
按照編號關系對數據進行路徑管理,賦予常用的導出、復制、覆蓋等功能。針對海量數據,通過編號、元數據信息、使用頻率等信息對數據進行現勢性分析,從而實現本地數據和外儲數據的轉換管理。
4.3地圖瀏覽
針對地圖成果文件,建立支持多種數據格式的地圖瀏覽窗口,實現常用的放大、縮小、漫游等基礎瀏覽功能。隨著制圖手段的不斷發展,圖形、圖片文件往往分辨率較高,使用時占內存大、打開慢,因此在不斷升級服務器硬件系統的同時如何優化各級算法,通過緩沖運算等技術,建立地圖快照、預覽等多種查看模式是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的問題。
5 結論
數字化地圖數據管理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本方案在長期生產實踐的基礎上,意在解決地圖生產單位在數據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數據利用效率,實現生產單位對現有數據的集中系統化管控。
參考文獻
[1]周全斌.地理制圖數據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地理空間信息,2010,8(2):44-48.
[2]聶小波,何蕓,范偉,汪劍云.電子地圖瓦片數據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地理空間信息,2012,10(4):165-167.
[3]胡大國,夏先榮.電子地圖數據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信息技術,2005(3):24-28.
篇6
圖片自動對齊網格線 1、點擊單元格后插入圖片,這時圖片就會左上角對齊2、若想再對齊右下角,則按住Alt鍵,然后用鼠標左鍵拖動調整圖片大小。此時,就會發現圖片會自動對齊旁邊的網格線,一下子就吸附上去了。
單元格鎖定圖片,隨單元格大小而變化 1、將圖片對齊在單元格的網格線,可參考上面的“實用技巧一:圖片自動對齊網格線”2、右擊圖片,選擇“大小和屬性”3、在“屬性”下的對象位置,選擇“大小和位置隨單元格而變”4、設置后,移動行或列,圖片都會隨單元格大小而變化
快速輸入編號 很多數據都有規則的編號,而如何利用設置單元格格式來快速搞定編號呢?1、選擇單元格,右擊,選擇“設置單元格格式”2、在數字-自定義-類型,輸入編號格式,如:"ABCDEFG-"0000003、此時,在單元格輸入對應的數字,即可按編號規則填寫對應的4、把格式復制到其它單元格中即可快速輸入編號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關鍵詞:余料管理 成本控制 鋼料利用率
1 引言
當今船舶市場持續低迷,需求萎縮,競爭日趨激烈,形式不容樂觀。目前我國的船舶造價在國際市場上并不具備優勢,其主要原因是國內船企居高不下的造船成本。船企只有在保證船舶建造周期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生產成本,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才能提高造船競爭力,獲取更多的新船訂單。而在諸多控制成本的舉措中,尤其是生產材料在總成本中占相當大比例的造船行業中,提高材料利用率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余料再利用對船舶制造成本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余料的成本定義關系到已占用零件的成本核算和余料再利用管理的價值,對制造業制造成本的精細化管理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對以一定批量制造的企業,如何將余料納入制造成本是目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2 建立余料管理體系
余料庫存物流管理在船舶生產企業的整個供應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證正確的余料入庫和余料庫存以及余料發貨,將會導致管理費用的增加和大量材料的浪費,最終是產品生產和質量難以得到很好保證,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在下料階段產生余料的原因大致上有以下幾種:①板材規格采購不合理,導致利用率無法達到最大化而產生余料。②套料人員由于對板材預算能力不足,導致板材排列不合理而產生余料。③板材套料過程無可避免的產生余料。為了避免造成大量的板材浪費,除了在設計階段提高對板材規格的預估,提高套料人員成本意識和工作能力外,就是對生成的這些余料統一進行管理,建立余料管理體系,提高板材的利用率,避免鋼材浪費,降低造船生產成本。
2.1 設計階段余料管理
余料管理需從生產設計源頭抓起,在生產設計階段,即對余料進行統一編碼歸類并存檔。我司使用東欣SPD設計軟件進行生產設計,在船體套料方面,使用東欣建造系統進行套料,而建造系統套料模塊余料管理功能并不齊全,無法滿足我司余料管理生產需求。考慮公司現有的技術條件、環境背景及工作需求,開發了余料管理系統對余料進行統一的管理。
2.1.1 軟件基本功能介紹
此余料管理系統利用Microsoft EXCEL的VBA編程語言+ACCESS數據庫開發而成。
軟件分四部分,分別為錄入、查詢、領用和后臺控制管理。
在每個分段套料完成后,套料者即將所產生的余料錄入余料管理系統存人數據庫。余料管理系統按船號、來源(即母板編號)對余料進行自動編號。比如船號為HY2198,母板202-10A-01所產生的第一塊余料編號系統自動編號為HY2110-202-10A-01R1,錄入第二塊時系統自動編號為HY2198-202-10A-01R2,避免人工輸入錯誤。具體錄入界面如圖1所示。
在后續分段套料過程中,套料者優先搜索余料數據庫,對符合規格要求的余料進行領取。查詢可按船號、分段號、板材規格以及余料領用狀態等進行篩選查詢,提高查詢準確率。具體查詢界面如圖2所示。
使用余料進行套料時,須在系統中進行領用登記后才可進行套料。具體領用界面如圖3所示。其中余料編號可單擊“選取…”進入如圖4所示界面對數據庫中已存在的未領取過的余料板進行選取。
后臺控制管理版面中提供了密碼修改,船號、用戶、記錄的添加刪除修改等功能。并對后臺控制管理設置權限,需持有用戶名和密碼才可進入進行修改。
2.1.2 不規則形狀余料管理
數控切割機切割不規則形狀余料板材的時候原點難以定位,板材擺放也不好放,因此在實際套料過程中,套料者應該有意識的使余料形成規則的長方形,避免梯形或者其他不規則形狀余料。但如果確實難以避免,可以考慮將其分割成幾塊規則形狀的余料分別進行保存。如果考慮套料利用率或者其他因素需保存不規則形狀余料,本余料管理系統在余料信息錄入時可以將不規則形狀的余料按1:1繪制保存成DWG或DXF等CAD支持的格式保存進數據庫中,在實際套料時調入套料系統中并在余料范圍內進行套料。
2.1.3 不同部門領用的余料統計
針對部分由其他部門領用的余料,可通過定期收集領用的余料信息并錄入余料庫達到統一管理的目的,也可在公司的公共信息平臺上通過建立項目工程共享余料管理軟件和權限的設置達到實時錄入的目的。
2.2 施工階段余料管理
2.2.1 現場堆放管理
實際數控切割后產生的余料應現場予以標示登記并按級別和規格尺寸的不同將余料運至指定場所按一定的規則存放。超大板材運回材料堆放場所進行平躺放置,小型余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船號板厚尺寸規格等進行分類后豎直插放,并須在余料板側邊粘貼標簽以便查找方便。余料管理員應將余料擺放位置實時更新至余料管理系統錄入界面中的備注欄中以便查找調用。
2.2.2 余料使用反饋
施工部門在進行結構修改,制作胎架或者工裝的時候應優先使用庫存中存在的余料,但須首先征詢設計部門的同意并及時的將領用的余料編碼反饋給余料管理員,以便及時的更新余料系統中余料的狀態。領取部門應在填寫材料定額清單后方可領取。
2.2.3 先進設備提高余料切割定位精準度
由于余料形狀多數呈不規則形狀,現場切割時定位困難,切割效率低。針對此問題,我司引進先進設備,可針對任意放置在切割平臺上的材料,采用CCD攝像機拍攝,借助KAP系統,高精度地認知材料的形狀和尺寸,可在其輪廓內下料(即套料)并在極短時間內輕松地編制出NC數據。攝像機特性導致的圖像扭曲可在KAP內自動修正,獲得準確無誤的形狀數據,從而進行高精度的套料。
2.3 余料管理注意事項
2.3.1 優先使用余料避免庫存量過大
我們建立余料庫的目的,是為了合理地、盡量地、迅速地把產生的余料使用掉,從而達到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所以,在余料使用這個環節就是關鍵,而且它涉及的部門也最多,如果各個需方怕麻煩,則出庫量就會銳減,使得網上余料形同虛設,也使我們的初衷化為泡影。因此,無論是在設計階段還是在施工階段,需要使用板材進行套料時都應該盡可能的優先選擇余料庫中存在的符合使用要求的余料進行套料,避免余料庫存量過大,否則不但不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反而會起到管理困難,增加人工管理成本的適得其反的作用。
2.3.2 謹慎定義余料入庫
雖然通過余料管理能提高材料利用率,減少材料成本,但是如果余料庫存過大,反而管理困難,增加入工管理成本。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并不需要將所有規格尺寸的剩余板材都定義為余料,應在余料尺寸和材料利用率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定義一個適合船廠的最小余料尺寸,廢棄小于此尺寸的剩余板材,避免余料庫存龐大,減小人工管理難度。
2.3.3 提高板材的一次利用率
篇8
【關鍵詞】定量包裝商品 凈含量計量檢驗
前言
隨著某廠生產的液壓油銷量激增,其商品外包裝也受到廠家及消費者的廣泛重視,因為其凈含量準確與否直接關乎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影響企業產品品牌。因此,本文期望通過對該桶裝液壓油凈含量標注及實際凈含量進行抽樣檢驗,確保出廠產品實際含量與標注凈含量相符的同時,也利于企業對該產品的市場推廣,擴大銷售渠道,增加企業利潤。
1 抽樣檢驗部分
1.1 技術規范
本次抽樣檢驗嚴格按照《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的JJF 1070―2005《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以下簡稱《規則》中對定量包裝商品監督、檢驗的法律規定來執行的,以保證整個抽查檢驗過程的真實性、準確性以及可靠性。
1.2 方法概要
本方法主要是針對廠家在同一條件下生產的一定數量的(一般為一定時期內灌裝的同批次油品)同種桶裝液壓油的抽查檢驗。抽查過程包括皮重稱重、總重稱重等相關原始數據的測量以及對原始數據的處理。
1.3 實驗器具
抽樣檢驗所使用的測量設備名稱:METTLER TOLEDO;
型號規格:MS8001SE;
準確度等級:中 Ⅲ;
量程:Max=8200g;
最小分度值:d=0.1g。
1.4 實驗條件及方法
接受計量檢驗的是在包裝線上灌裝的同一批次的同種定量包裝商品,在此過程中,首先用自動封口機封好125只完好的待包裝方桶,并逐一編號,使用稱重測量設備對125只空桶皮重進行稱重并記錄,然后啟動灌裝。待方桶灌裝噴碼結束后,將方桶取下按編號進行稱重,并在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原始記錄中進行記錄,便于后續對數據作處理分析。
2 實驗過程及數據處理
該桶裝液壓油在其顯著位置標注有凈含量“×××L”的字樣,因此按照《規則》要求其計量檢驗方法適用于附錄D D.3密度法來進行抽檢。計量檢驗步驟:(a)測定皮重:按附錄B的規定檢測樣本皮重。(b)測定總重:逐個稱量樣本單位的總重。(c)檢驗密度:可直接使用化驗分析監測中心提供的密度數據。
2.1 測定皮重
除去皮重方案的選定。根據 JJF 1070-2005規范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中附錄B除去皮重的方法的相關要求。因本次所抽檢的定量包裝商品批量在100件以上,因此按照B.2方法1的要求需進行除去皮重方案的選定。本次皮重抽查檢驗選用的包裝皮是未使用過的,按照等距抽樣的原則進行。
按B.2.1 除去皮重方案的確定,首先我們計算皮重平均值()和皮重標準偏差(),由現場隨機抽取15件待包裝的皮,逐個稱出皮的重量(數據參見4L空桶皮重原始記錄),按照B.2.2.2給出的公式及要求進行計算。
平均皮重() =
皮重標準偏差() =
計算得出> ×10% 且>0.25T,由此可知,該液壓油定量包裝物除去皮重的方案應選擇以樣品各自的皮重,測定凈含量,其中 =n。即抽取的樣本量與抽取的皮重件數相等。根據《規則》表4計量檢驗抽樣方案的要求,灌裝一批次液壓油需抽取樣本量125桶,因此也需抽取未灌裝的桶樣125只,并需逐一稱重記錄皮重數據。
2.2 測定總重
依據前款所標注的皮重編號,對灌裝完畢的桶裝液壓油進行總重稱量,并記錄數據。(詳見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原始記錄)
2.3 數據處理
按照《規則》的規定,以體積單位標注凈含量商品的計量檢驗方法按照D.3密度法的要求進行抽樣的過程中,先要對以重量為結果的計量形式進行單位換算,將重量單位換算為體積單位:即實際含量=(總重-皮重)M密度。本次抽檢樣本量是125件,且數據處理過程中需做多次重復計算,費時較多,計算量大且繁瑣。因此本次抽檢采用EXCEL來對數據進行處理,以簡化計算步驟,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在由計算獲取到實際含量以后,可求得樣本平均實際含量,再由EXCEL對實際含量與標注凈含量進行做差計算,得出每桶油品實際含量與標注凈含量的偏差,即偏差=實際含量-標注凈含量。
其次,在求得偏差后,依據樣本實際含量標準偏差公式,求得實際含量標準偏差s。
第三,依據《規則》中表4的規定,本次抽樣方案符合最后一欄檢驗批量大于3200桶,抽取的樣本量125桶的情形,因此樣本平均實際含量修正值=修正因子與樣本實際含量標準差之積,修正因子==0.234。
通過以上步驟即可算出樣本實際含量與標注凈含量減去平均實際含量修正值的關系,若()或者類短缺的件數少于7,又或者沒有出現類短缺,即表示該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計量檢驗是合格的。
3 結論及建議
3.1 計量檢驗結論
根據對本次抽樣檢驗的數據處理分析后發現,抽查的這125桶油品的實際含量都未達到大于或者等于標注凈含量減去樣本平均實際含量修正值的要求,因此依據《規則》第六章結果評定與報告的6.1評定準則的要求,本次抽檢樣品的檢驗結論是:該檢驗批凈含量標注合格,凈含量不合格。
3.2 建議
本次抽查檢驗樣品的標注凈含量實則為容器的容積,不是所裝油品的實際凈含量,而在灌裝過程中需對容器留有一定的膨脹空間,避免油品過度膨脹而溢出,因此造成了實際凈含量不滿足標注凈含量的情況。
根據抽查樣品所得出的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更改現有的標注凈含量,由“L”改為“kg”;(2)將現有包裝桶容積做適當調整,以滿足灌裝標注凈含量為“×××L”的要求, 于此同時還需改定重量的灌裝機為定容積的灌裝機。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主動數據庫;EAC;觸發器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5-0021-02
隨著高校信息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用計算機來完成,教務管理軟件系統或類似的軟件已被許多高校使用。一般來說,系統具備學生信息管理、學生成績管理、學籍管理、學生選課管理等功能,能夠滿足教務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因為承載數據量大,處理事務繁多,一些隱性的關鍵性問題卻被忽視。基于主動數據庫的高校教務管理系統采用EAC機制,SQL3觸發器技術,在對信息進行整合的基礎上,實現了各種主動服務功能,能夠滿足師生不同層次多方面的需求,為學校教務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1 主動數據庫及實現方法
主動數據庫是相對于傳統的數據庫而言的。傳統數據庫系統只能被動的執行插入,刪除,更新操作,而不會靈活地根據數據庫的外部環境或內部狀態等情況主動做些什么,而主動數據庫系統是一種能根據各種事件的發生主動給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數據庫系統。
1.1 主動數據庫系統結構
主動數據庫系統是在傳統數據庫系統基礎上,添加一個由事件驅動的ECA(Event-Condition-Action)規則庫和事件監視器來實現的,用以下形式來表示:
ADBS=DBS+EB+EM
DBS(Database System)等同于一般的傳統數據庫系統。
EB(Event Base)由事件驅動的規則庫,存放當某一事件發生時,系統會執行的相應動作。
EM是一個隨時監視EB中的事件是否已經發生的監視模塊,一旦監視到某事件已經發生時就主動地觸發系統,按照EB中指明的相應知識執行其中預先設定的動作。
1.2 主動數據庫系統的實現
可通過三種途徑:
1)在原有數據庫系統上改造,在傳統數據的基礎上添加規則庫和事件監視模塊,使其構造為主動數據庫系統。
2)把一般程序設計語言改造成一種主動的程序設計語言,然后按傳統方法把數據庫操作嵌入在其中執行。由主動程序設計語言將事件規則庫分成塊,分布在各個過程或對象中,主動程序作為人機接口。
3)從無到有構建主動數據庫服務系統,不依賴于原先的數據庫及程序。
第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和資源,但效率較差;第二種方法除了在兩種語言的接口部分可能損失一定的效率之外,運行效率較好;第三種方法是一種最徹底的方案,運行效率高,但是開發較為復雜,開發時間也需要較長。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對上述三種實現途徑進行具體的選擇。
2 基于主動數據服務的教務系統
2.1 目標
1)在管理學生、教師信息時,滿足完整性約束條件,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即當一個學生不存在時,不會有他的成績、獎懲等相關信息;當一個教師調整工作崗位后,他的相關信息也會調整。
2)在錄入某位學生成績時,會統計他的不及格的課程數,據此給出能否評優信息,并統計班級不及格人數;如果不及格人數大于規定值,會觸動班主任服務事件,提醒根據班內成績主動為學生服務,同時還會觸發班主任考核事件。
2.2 基于主動數據庫的教務管理系統模型
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一般包括:學生信息管理、學生成績管理、學籍管理、學生選課管理等模塊,現以學生成績管理模塊為例,按照ECA主動服務的機制來設計,當錄入學生成績事件發生時,觸發了學生成績管理事件,進行成績表的更新和并統計該生不及格的門數;當不及格門數大于規定閥值時,觸發學生評優管理事件,進行班級評優表的更新并統計不及格人數,如一位學生不及格門數過多,將取消評優資格;當班內不及格人數大于規定閥值時,觸發班主任服務事件,說明不及格不是個別現象,班主任需要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找出問題,主動服務于學生。同時觸發班主任考核事件,依據學生情況,更新對該班主任的評價。
2.3 實現方式
使用規則庫嵌入程序設計語言的途徑來實現。通過程序設計語言來描述ECA規則,而不需另外的表來存儲。具有主動功能的程序將傳統數據封裝起來,利用標準SQL中的觸發器機制,使主動程序成為人機接口,從而實現主動數據庫服務系統。這種途徑減少了規則匹配時間,系統運行效率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3 實例研究
3.1 基礎數據
該模塊涉及的基本數據如下:
S1---學生成績表(學號,班號,課程號,成績)――學號主鍵,班號外鍵
S2---成績情況統計表(學號,不及格課程數)――學號
主鍵
S3---學生評優表(學號,是否具備評優資格)――學號
主鍵
S4---班級成績統計表(班號,班主任編號,不及格人數)――班號主鍵,班主任編號外鍵
S5---班主任考核表(班主任編號,考核得分)――班主任編號主
3.2 實現步驟
1)錄入學生成績事件發生后,觸發更新成績情況統計表
行為。
CREATE TRIGGER INSET_S1 ON S1
FOR INSERT
AS
DECLARE @NUM INT,@SNO CHAR(10)
SELECT @SNO FROM INSERTED
SELECT @NUM=(SELECT COUNT(學號) FROM S1 WHERE 成績
UPDATE S2 SET 不及格門數=@NUM
2)不及格門數>3事件發生時,觸發更新班級評優表行為,并更新班級成績統計表。
CREATE TRIGGER UPDATE_S2 ON S2
FOR UPDATE
AS
DECLARE @BJ CHAR(4)
SELECT @BJ=班號 FROM DELETED
――對不及格門數大于3的學生取消評優資格
UPDATE S3 SET 是否具備評優資格=0 WHERE 學號=
(SELECT 學號WHERE 不及格門數>3 FROM S2)
――更新學生所在班級的不及格人數
UPDATE S4 SET 不及格人數=(SELECT COUNT(DISTINCT 學號 FROM 學生成績表 WHERE 成績
4 結束語
分析了傳統教務管理系統不能主動提供信息服務的不足,提出通過在程序中嵌入規則庫的方式實現主動服務型的教務管理系統,實例證明該系統能主動為教師、學生提供實時,全方位的教務信息服務,該服務機制是高效的、可行的。
參考文獻
[1]畢利.主動數據庫的模型及實現途徑[J].計算機工程,2000,26(9):102-103.
[2]湯庸,葉小平,湯娜,數據庫理論及應用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13-125.
[3]李同英.主動機制數據庫技術應用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6,22(36):214-216.
篇10
關鍵詞:數據挖掘;關聯規則;Apriori 算法;商務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1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14-3217-03
1 數據挖掘體系結構與關聯規則
1.1 數據挖掘體系結構
數據挖掘(Data Mining)從定義上可以將其界定為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識別有效的、新穎的、潛在有用的,以及最終可理解的模式的過程[1]。通過對數據挖掘的定義的分析可以看出,數據挖掘是一個高級的處理過程,其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能夠實現從數據集中識別出以模式來表示的知識。由此可以看出,數據挖掘作為一門學科,涉及的學科知識十分廣發,最主要的是涉及到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統計學、智能數據庫、知識獲取、數據可視化等多個領域。借助數據挖掘這一工具和方法,其最終的分析結果和成果可以用在信息管理、過程控制、科學研究、決策支持等許多方面。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數據挖掘過程由以下七個步驟組成:數據清理、數據集成、數據選擇、數據變換、數據挖掘、模型評估和知識表示。
1.2 關聯規則
關聯規則的挖掘(ARM)是數據挖掘的一項重要的任務。關聯規則挖掘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能夠快速有效地發現大量數據中項集之間有趣的關聯或相關聯系。其目的就是從事務數據庫、關系數據庫中發現項目集或屬性之間的相關性、關聯性以及因果性。隨著數據挖掘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研究學者更多地將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挖掘關聯規則方面。從數據挖掘的本質特征來分析可以看出,關聯規則更多地反映一個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間依賴或關聯的知識。通過關聯規則的定義可以發現,如果兩項或多項屬性之間存在關聯,那么其中一項的屬性值就可以依據其他屬性值進行預測。
2 一種基于矩陣的Apriori改進算法
挖掘關聯規則的對象是含有大量事務的事務數據庫,所以如何設計一個高效的算法,以提高挖掘的計算效率,降低數據庫的掃描次數,是研究關聯規則挖掘的重要課題。雖然現在對于挖掘算法Apriori 相關的改進和發展不斷涌現,但是仍然有著自身的一些缺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對數據庫進行多次掃描而造成的精確度的降低,以及顯著地存在由候選集C K 產生頻繁集LK 等不足。正是由于這些缺陷的存在,本節提出一種基于矩陣的改進算法來產生頻繁集L K ,這種算法只對數據庫掃描一次,并且無需候選集C K ,即可得到頻繁集L K 。
2.1 與算法相關的幾個概念
3 Apriori算法在商務中的應用
3.1 問題提出
假如一家大型超市的管理人員想要知道每天超市的銷售情況,顧客的購買模式,通過顧客特征,采取相應的貨價擺放以增加顧客滿意度和銷售額。如果僅僅靠傳統人工技術,從巨大的購買信息中找出相應的答案就像大海里撈針,非常困難。
本章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研究對象是顧客在一次購物的過程中,購買的不同商品之間聯系,進而借助數據挖掘來進一步深入地分析顧客的購買習慣。在對不同商品種類和數量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分析出哪些商品最受顧客歡迎,從而購買頻率很高,進而借助這種關聯的發現可以幫助零售商制定營銷策略。問題歸結為分析當前銷售情況,找出商品統計信息之間的關系。
3.2 數據來源
對于一個實際的數據挖掘應用來說,數據是進行數據挖掘的基礎和根本,同時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對數據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這樣數據挖掘才能有實際意義。數據的獲取確實是這次研究數據挖掘面臨的很大的問題。通過仔細的搜索和分析,我最終選擇了Belgium 的一家的超市的銷售數據。整個數據源是在三個非連續的時期收集的,在每一個間隔期,沒有可獲的數據。數據收集期跨時近5個月,總共收集到的數據記錄有88163 條。在整個數據收集期間里,該超市總共出售了16470 種商品,共有5133 位顧客在該超市購買了至少一種商品。
但是與我們期望的數據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數據表結構與我們需求的也存在很大的差別,這里可以采用等同和類比的方法,從而實現了對表結構的修改和數據的替換,這樣以來就有效地實現了對大量的數據替換和表結構重組,解決了數據來源問題。
3.2.1 數據處理
由于數據倉庫中各個主題中的數據是按照前端應用需求存放的,因此在數據應用前必然存在一個數據處理和轉換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對數據進行變形,使之適應前端應用需要。為了能夠提高關聯規則的效率,充分實現數據挖掘需要達到的既定目標,在進行數據挖掘之前,需要對交易數據庫中的銷售數據進行一定的預處理才能有效地應用數據挖掘技術和方法。這里采用超市銷售表中的相關信息來進行數據挖掘,具體的每一條記錄包括以下信息:
顧客編號 發票編號 購買日期 商品1 名稱 商品1 總價 商品2 名稱 商品2 總價 … 商品n 名稱 商品n 總價 總計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這種數據結構的特點是數據庫的每一條記錄能夠對每一位顧客在一次進入商店進行購物的詳細信息進行充分的記錄,一次完整的交易記錄通常由多種商品的名稱和支付的價錢組成,這種數據結構提供的信息比較詳細,但是不利于關聯規則挖掘的。因為關聯規則所描述的只是不同項目之間的關系,它只關注一次交易中有哪些商品被同時購買。我們不用去考慮顧客在一次交易中所購買物品的數量、價格等信息,每種商品 (也就是物品)都由一個二進制變量代替,而不管它是否在交易中被購買與否。由于我們挖掘的交易數據庫中關聯規則最根本要實現的目的是反映出各種物品之間的關聯關系,因而,我們需要從綜合數據庫中取出當前主題需要的數據,將上述的交易記錄的數據結構轉換成如下結構形式:
顧客編號 發票編號 購買日期 商品1 名稱 商品2 名稱 … 商品n 名稱
這樣我們通過每一條的交易記錄就能夠清晰地看出每一名顧客在進入超市后的每一次購物情況,同時,經過變換也可以有效實現對數據的壓縮和精簡,一方面可以減少工作量,提升運算速度和效率,同時還能夠有效篩除冗余信息,這樣以來將會使算法搜索數據庫的時間縮短,大大提高了Apriori 算法的效率。
3.2.2 數據轉換
當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壓縮,并過濾了一些不需要的信息后,都會形成二維表形式的數據源模式。
但是這些數據都是描述業務事實的信息,在進行數據挖掘過程中,這些數據是不能直接拿來使用的,因此就需要把事實數據變換成算法能夠識別的數據類型。一般來說,最常用的變換有兩種:離散變換和值變換。
1)離散變換。離散變換的運算原理可以解釋為通過將屬性域劃分為區間,減少連續屬性值的個數,以區間的標號代替實際的數據值。概念分層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種,在搜集會員數據的過程中,我們已經自然的進行了初步的概念分層。雖然絕大多數的商品都是用唯一的條形碼標識予以區別,但是在超市中的某些商品分類比較細,而且種類繁多。這個時候如果按照每一條單獨列出,就會比較繁瑣,所以我們可以用某一種商品名稱來代表一組商品,而不是某一單獨的某一個商品。
2)值變換。在數據庫中,由于許多屬性值都是字符型數據,這樣產生的最不利的影響會對數據的挖掘和統計分析造成不良的結果,我們采用值變換可以將字符型數值映射成為數值型數據。例如:
4 總結
該文回顧了數據挖掘及關聯規則中的相關概念,并著重研究了一個關聯規則的 Apriori 的算法實現,針對Apriori 算法存在的對數據庫進行多次掃描,精確度不高,由候選集C K 產生頻繁集L K 等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改進的算法,它解決了一些原有Apriori 算法可能遇到的一些難題。
參考文獻:
[1] Agrawal R, Imielinski T, Swami A.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C]. Proceedings of the ACM SIGMOD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1993:207-216,.
[2] Jiawei Han,Sonny H S. Chee,Jenny Y Chiang.Issues for On-Line Analytical Mining of Data Warehouses[C].
[3] Information Discovery,Inc.OLAP and Data Mining,Bridging the Gap[C].
[4] Park J S, Chen M S, Yu P S.An effective hash-based algorithm for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C].Proceedings of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1995:175-186.
[5] 朱明.數據挖掘[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02:100-128.
[6] 朱揚勇.數據挖掘入門[EB/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