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學習經驗范文
時間:2023-04-10 17:39: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學習經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認真學習,嚴于律己。
作為一名既有工作又有家庭、孩子的學生,保證既有充足的工作學習時間又能按時到校上課學習電大課程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在單位我擔任著教學和德育的重任,有時與電大課程有沖突,我總是加班加點的先把單位的工作做好,然后按時來到電大上課,妥善的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在這半年里,我總是風雨無阻的堅持出全勤,雖然有時自己已覺得筋疲力盡,力不從心,但我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學就學出個樣來。就是這個信念一直激勵著我要珍惜時光,認真學習。在班里,我是一個有七個學員的學習小組的組長,我知道只有我嚴于律己,刻苦學習才會帶動起小組成員的學習氣氛。此外,我還學習其他小組的優秀學習經驗,積極上網下載學習資料供組員參考。有學習上的疑問,我們就相互探討,充分顯示了學習小組的民主性和創造性,在我的帶動下,我小組成員各個積極上進,學習刻苦,都在第一學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二、 熱情為同學服務。
作為組長,我做到了熱情為同學服務:每周按時為同學收、發作業。帶頭做好各種校內、班內勞動。如:擦黑板、做值日等。同學需要幫助,及時伸出友誼之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既是我們的班風,也是我們的為人之道。
三 、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完善自我。
篇2
按照高考科目的規定,高中的理科特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四門學科。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說的是理科的重要性。談到如何學習這四門課程,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在此我只能結合我自身的學習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客觀的講,理科學習是需要一定的天賦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學習理科的材料,比如大家最早都學數學,在初等算術的層面上大家差別其實并不大,而到初中有的人一接觸到物理、化學這些學科就非常的喜歡,這些都是和人的天賦有關的。再比如,學習立體幾何,男生普遍比女生感覺容易,因為男生的空間想像能力一般都比較好。還比如,曾經小學老師會問大家,用剪刀在一個正方形紙板上沿任意直線只剪一刀剪去一部分,剩下的圖形是什么圖形?我想大部分小學生都會不假思索地答出一個答案,但是這些答案不唯一,有的說是三角形,有的說是四邊形,有的說是五邊形。其實這些答案都對,因為在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其實就是我們高中數學中最最要的分類討論思想。其實這種數學思想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逐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的。所以天賦平平的同學也不用擔心,通過一定的學習方法是可以實現理科進步的。
我的學習經歷告訴我,理科學習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到中學,老師都告訴我們,要認真復習預習。很多同學都逐漸把這句話當成了一句口號。事實上,預習理科內容非常的重要。某種程度上講,你的預習水平甚至可以決定你這一科的學習水平。我認識很多數理化學習非常優秀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走在學校教學進度的前面。有的在寒暑假開始看下一學期的學習內容,有的高一就自學完了高中的學習內容,還有的在高中階段自學完了整個大學的高等數學。其實這些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如果你有恒心,仔細看看課本,不用老師講,你是能夠看明白的,關鍵是你有沒有這個決心。我在高一的時候理科成績很不好,往往是數理化統統不及格。為了能夠在高二迎頭趕上來,我決定把高一還沒有開設的生物課作為我提前預習的科目。我在高一那年暑假自己看完了高二一年的生物教材,學習到什么程度呢,對書上的內容消化七成以上,能夠做會基礎題目。這其中,由于生物涉及到有機化學的相關內容,我當時看不懂,就找到高二的有機化學教材自學。當高二開學上課的時候,我猛然間發現,由于我提前看過書,上生物課就會異常輕松;同時,我的化學由于預習過,也瞬間有的質的飛躍。往往在學習中,如果一科學習在班里名列前茅,自己的自信心就會增強,這樣自己在學習其他科目的時候就會更有勁。我的高中余下的時間,便是在這種自學的指導下完成的。有了預習,再聽課,就會很輕松,而且往往你預習中覺得不懂的,在課堂上就會得到老師更好的指導。從生物一科的轉變,改變了我整個高中理科的學習狀態。高考的時候,我的理科綜合是273分,其中生物和化學都是滿分。回想高一我數理化不及格的時候,真實感覺到“走在老師前面”這句話的力量有多大。
以上說的是大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學習中,雖然預習很重要,但一定不能忽視課堂效率。幾乎所有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你上課沒有聽懂,那么下課后花上幾倍的時間也難以補回來。這是因為,老師上課講的都是重點難點,而單純靠自己摸索,不容易把握住這些內容。往往有一章內容不懂,就會影響自己的信心,越往后學,覺得落下的知識越多,就越來越差。所以,我所講的“走在老師前面”和“注重聽課效率”都是為了避免自己落在老師后面而影響自己的學習信心。
上課聽講要聽到什么樣子的程度?有的同學說,上課老師講課我能聽懂,下課一做題就不會。這種同學不在少數。那么,我要問一句,這些同學所謂的“聽懂了”是不是真的聽懂了呢?比如,物理課的時候,老師講了一道例題,告訴你,用什么公式,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你能夠理解這些步驟并不等于你就“聽懂了”這道題。最簡單的一個檢驗方法是:下課后完全不看老師的解題步驟,自己在草稿紙上做一遍,能不能做出來。如果不能獨立地從到到尾做得絲毫不差,那就是沒有聽懂。這種情況下怎么辦?返回去再看筆記的解題步驟,看完后再做。有的同學喜歡在做題時,如果這道題有現成的解題步驟,那么一遇到做不下去的地方就往回看正確的步驟。這樣做是很有害的,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少了,下次遇到同樣的一道題還是要錯。
這就涉及到一個怎樣對待自己做錯的題或者不會的題。我們對待這樣題目的要求是,第一遍可以錯,可以不會;但是第二遍一定要獨立做成全對。對于任何一門考試,一定要做到“考后滿分”。第二遍再做這套卷子,很多同學第一次錯了的題依然還在錯,還不會,這樣下去是不可能有進步的。所以建議大家準備一個錯題本,平時不會的、做錯的題記下來。這個方法同樣可以應用于英語的單項選擇題和漢語的字音、字形的題目中。
同一個題不錯兩遍,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做到這一點的基礎上,才能更進一步要求,相同類型的題目不允許錯第二遍。題目是千變萬化的,但是考察的知識點和方法卻是很有限的。拿物理中一類題目舉例,一個楔形體上面一個小木塊,加上力。這種題很常見,施加作用力的方向、大小、材料間摩擦系數、楔形體底角這些都是任意的,千變萬化的。但是這些題考察的知識都是一樣的。首先是沿楔形體斜面建立與之平行、和垂直的坐標系,然后在這個坐標系下,所有力正交分解。如果是靜力平衡,就列兩個平衡方程,涉及到運動的,用牛頓第二定律。從這類題目可以推廣到所有靜力平衡的題目。不管題目怎么變,解題的方法和用到的公式是不變的。
所以,在考試中,遇到不會的題,先想下,這道題考察的是什么知識點,相應知識點有哪些公式。這樣,即使不能全部做對,也能把相關的公式寫上去,算幾步,得到一些步驟分,遠比交白卷要好的多。
篇3
為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們提供、搭建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幫助同學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疑惑、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而為中考最后的沖刺做好準備,麻池中學在初三年級開展了學習交流主題班會。
這次學生經驗交流會以班級為單位,每班安排學科學習能力較強的3-5名學生進行了經驗介紹。
2017年4月24日九年級3班開展“愛學習”之學習經驗交流主題班會
2017年4月24日九年級3班開展“愛學習”之學習經驗交流主題班會(學生交流學習經驗)
2017年4月24日九年級5班開展“愛學習”之學習經驗交流主題班會
發言學生精心準備,分別從課前預習、認真聽課、課后總結、反思,獨立完成作業,建立錯題集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臺上的同學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現身說法,臺下的同學針對自身學習存在的問題全面記錄,聽得仔細。
活動的開展為同學們提供了更為有效地學習方法,調動了同學們的熱情。本次學習經驗交流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活動內容,取得了既定的效果,為同學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帶來了動力。
篇4
一、筆者的想法
想法一:教師必須能夠從電化學若干紛亂繁雜的知識中抽象出最核心的知識內容。
想法二:在核心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舍得投入,尤其是時間上的投入。
想法三:最終達到讓學生學會利用核心原理對各種復雜的表面現象進行分析、抽象、概括、應用的目的。
二、筆者的教學行為
(一)電解復習
電解復習第一課時,筆者提了三個問題,用這三個問題組織復習課的教學。
1.請你設計一個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并以它為例研究在能量轉化過程中,各種微觀粒子是如何運動與變化的?
2.什么是惰性電極與活性電極?你是如何理解的?請舉例說明。利用電能能否讓反應“Cu+H2SO4=CuSO4+H2”發生?如果能夠發生,則應如何設計其裝置?原理是什么?
3.應如何設計銅的精煉及電鍍裝置的整體設計方案?微觀過程是怎樣的?請畫出裝置解析過程。
上課后,老師給學生15分鐘時間,讓學生對著上述三個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做出回答。15分鐘之后,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交流討論。課堂最后15分鐘,老師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做最后的點撥解析。
第二課時:
在第一節課的學生自思、同伴交流、教師點撥的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分析電解各種類型電解質溶液時的微粒運動與變化情況。整節課,筆者一直與學生一起分析電解過程中各種相關微粒的運動與變化。然后,筆者讓學生根據這兩節課的復習,在大腦中想象一個電解過程的“動態的微粒運動變化圖”,結果學生都能想象得到。(運動:電子從電源負極流到陰極,從陽極流回電源正極;溶液中陽離子向陰極運動,陰離子向陽極移動。變化:陽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陰離子在陽極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到課堂最后,筆者告訴學生,電解過程的“動態的微粒運動變化圖”是解所有電解相關習題的一把萬能鑰匙,有了這把鑰匙,所有的電解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二)原電池的復習
對于原電池的復習教學,筆者基本采用了同樣的教學策略。
第一課時,筆者設計兩個問題來組織復習課的教學。
1.設計一個“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在能量轉化過程中,各種微粒在內外電路中是如何運動與變化的?
2.體驗課本中出現的各種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原理,總結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思路。
教學組織過程仍然是學生自己思考15分鐘,同伴相互交流15分鐘,教師根據前兩個環節中當堂捕獲的相關信息,進行15分鐘的點撥。
第二課時:
根據學生對原電池電極反應書寫較困難的實際情況,筆者在第二課時和學生一起把相關練習冊中出現過的所有原電池的電極反應都寫了一遍。筆者先告訴學生書寫電池電極反應的四步曲(以電池負極反應為例):第一步,標出電極名稱和變化情況。第二步,找出化合價升高的元素,寫出反應的骨架。第三步,找出“核心元素”對應的物質,對“骨架”進行填充。第四步,研究電池環境,根據電荷及物質守恒,寫出完整的電極反應。按筆者所提出的“電池書寫四步曲”,本節課筆者把所有教學資料中能見到的電池反應都和學生一起寫了一遍,并且每寫一個反應都敘述一遍該電池放電時的各種相關微粒的運動與變化情況。(運動:電子在外電路從負極運動到正極,陽離子在內電路運動到正極,陰離子在內電路運動到負極。變化:負極化合價升高,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正極化合價降低,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筆者告訴學生,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動態的微粒運動變化圖”也是解所有原電池相關習題的一把萬能鑰匙,結合電解鑰匙,如果能夠靈活應用,所有電化學相關習題自然都能迎刃而解。
三、反思
第一,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并把這種思路強化傳導給學生。
篇5
一、做大產業集群,著力調優產業結構。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大力支持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汽車配件、生物醫藥、太陽能等五大新興行業發展,重點培植產品附加值高、稅收貢獻大的輸變電設備行業,兩年內使該行業銷售收入和稅金分別占到全區工業經濟的40%和50%以上,成為推進企業創新、促進工業發展、帶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大新興行業。加快“二產三產化”步伐,構建各類服務平臺,推進工業企業中三產的分離,降低企業研發、采購、倉儲、運輸、營銷等環節的成本,增強對新型工業化的支撐力。以建設一流園區為目標,按照新調整的園區發展規劃,努力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平,打造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示范區、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陣地。堅持“項目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原則,發揮好骨干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做大做強輸變電設備、汽車配件、紡織服裝、工程機械、工業旅游、生物制藥、太陽能七大產業基地。確保××工業園區今年銷售收入達到80億元,明年達到100億元,提前實現百億元園區目標。
二、實施項目帶動,培植新經濟增長點。圍繞做新做優工業,區委、區政府2009年提出了“全
力抓好工業擴規,工業項目建設再上新水平”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即做大做強五大產業,建設七大產業基地,把××工業園區打造成百億元工業園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7.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14億元、利稅30.5億元,分別增長15%、17%和18%。今年實施的44個工業重點項目,總投資達到42億元,全部建成后可增加銷售收入80.6億元,利稅11億元。新上項目都具有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特點,其中總投資2億元的工業氧化鋁粉精加工項目,屬國家鼓勵率先發展的新材料產業,產品科技含量國際領先、國內一流,可替代同類進口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市場占有率達到60%。該項目8月份開工,年底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3000萬元。總投資2億元的大力重工數控設備項目,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機械工業自動化控制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品技術水平位居國內前三、省內第一。該項目7月份開工,年內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4000萬元,安排就業150人。堅持招商引資與工業結構調整、企業嫁接改造相結合,突出招大引強,注重招商選資,瞄準大項目、好項目,把主攻方向放到億元以上、高新項目上,重點抓好投資過億元的13個在談項目,努力在項目引進上實現新突破。
篇6
一、學習方面
這三個月的時間里,我嚴格按照大隊要求,進行學習,用學習去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增強思想意識,在努力的學習中,我堅持把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對“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有了新的認識,不僅使我提高了思想政治水平和學習能力,還讓我認清了自身思想政治方面的不足,并針對自身存在的短板,積極去尋找整改措施,認識到了“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的重要性,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政治覺悟,還讓我明白了只有時刻保持高的政治覺悟,才能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到遵紀守法,不出錯誤。
二、工作方面
作為一名輔警,我深知自身肩頭的責任與使命,所以我嚴格遵守隊里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服從領導的指揮,聽從命令。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不論天氣如何惡劣我都能認真站好每一班崗,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和糾違數,努力維護好自己轄區內的交通秩序,保證各種車輛安全通行;并且嚴格執行《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對違法車輛駕駛員和違法行人進行批評教育和糾正。遇到輕微的交通事故,我能及時對雙方當事人進行協商、調解,避免交通堵塞。對于上級布置的工作任務認真履行,不敷衍塞責。
三、自身不足
對待工作不夠主動進取,只滿足于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在工作中遇到難題,不善于思考,動腦筋,常常等待領導的指示,說一步走一步。缺乏一種探索精神,認為自我已有的一些業務知識能夠適應目前的工作了,雖然感到有潛在的壓力和緊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氣和刻苦鉆研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和態度。自身文化素質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當前,改革和發展已到關鍵時刻,面對這種緊迫的形勢,我在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務知識等方面與所擔負的工作責任還不完全適應,對有些問題考慮不深不細、缺乏戰略眼光。
篇7
[摘 要]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形成新的知識系統。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以下兩個維度來思考如何進行總結:一是有利于豐富學生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二是有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 總結 豐富 經驗 提升 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1-039
總結是數學課的重要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形成新的知識系統。但縱觀目前的數學課堂總結,往往只有兩種形式,即教師進行總結和學生自己總結。筆者經過調研分析,認為這樣的課堂總結不能夠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梳理所學知識,不能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系統。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總結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梳理并內化所學的知識呢?下面,筆者以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十幾減9)”一課的總結為例,談談數學課堂需要什么樣的總結。
課堂總結一:
師:同學們,這一節課的學習馬上就要結束了,你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都掌握了哪些知識?
生1:我掌握了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生2:我知道了要想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就要先用10來減去9,然后再加上被減數個位上的數。
生3:我知道了14-9=5。
……
師:同學們的總結非常好,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課堂總結二:
師:同學們,馬上就要結束本節課的學習了,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的。(學生閉上眼睛回憶)
生1:這節課我們先復習了上學期學習的內容——20以內進位加法。
師:通過復習,我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呢?
生2:通過復習,我們知道了如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師:不錯。那后來我們又學習了什么內容?
生3:后來我們又學習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師:當時,同學們都想出了哪些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
生4:當時我想出的是分解法,就是看被減數的個位上是幾,就把9分成幾和幾,然后再分別減。如15-9,因為被減數的個位上是5,所以我就把9分成5和4,然后用被減數個位上的5減去5得0,再用10減4,最后得到答案6。
生5:當時我想出的是湊十法,因為9加1等于10,所以被減數也要加上1來減。如15-9,就可以變成16減10,最后得到答案6。
生6:當時我想出的是想加算減法,如15-9,因為9+6=15,所以15-9=6。
生7:當時我想出的是借1法,即先用10來減9,然后把結果加上個位上的數。如15-9,先用10來減9得到1,然后將1加5,最后得到答案6。
師:后來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哪一種方法是最簡便的?
生(齊):借1法。
……
思考:
第一位教師的總結方法與內容直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而第二位教師除了讓學生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點之外,還讓學生梳理了這一知識點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再次進行有效的思考,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細細品味第二位教師的課堂總結,至少可以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發。
1.課堂總結應有利于豐富學生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把“發展學生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作為一項重要教學目標提出來。那么,課堂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呢?除了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之外,還要讓學生系統梳理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總結來進一步梳理所學知識,就可以系統地闡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的活動經驗。如上述課堂總結二中,教師在讓學生進行總結時,不是讓學生談自己學到了什么,而是讓學生談自己在這一節課中是怎樣學習的,引導他們談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方法,這正是促進學生鞏固并提升數學活動經驗的過程。
2.課堂總結應有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角度來分析,上述課堂總結二從表面上看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復,沒有重點,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一種梳理,即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形成多樣化的解決問題方法。只有讓學生真正思考問題,才能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長足發展。
篇8
數學經驗;內涵;教學策略
2001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數學教學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的數學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2011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從課程標準修訂的過程看出:積累數學基本經驗已經成為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數學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經驗,數學經驗既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數學教學的歸宿。
一、數學經驗的內涵
1. 經驗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經驗”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作名詞意為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作動詞意為人親身體驗,經歷。洛克(J.Locke)認為,經驗是一種活動,是對外的感覺活動和對內的反省活動。而杜威則認為,經驗是指經驗的事物和經驗的過程,是活動與過程的統一。泰勒認為,經驗是一種相互作用,經驗既不完全是一門課程所要傳授的內容,也不是開展的各種活動,而是指學習者與其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既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又要重視結果,因此從這個意義綜合以上解釋,我們認為:經驗恰恰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它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
2. 數學經驗的內涵。美國數學教育家戴維斯(P. J. Davis)認為,數學經驗是建構、理解、運用數學理論的經驗,數學經驗是在創造與發現數學概念和數學理論的活動中、在理解數學邏輯性的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1]
張奠宙教授指出,基本數學經驗就是在數學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對具體的事物進行動手操作、觀察和思考,經歷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時所形成的一種認識。
皮亞杰(J.Piage)從數學教學的觀點出發,認為存在兩種不同的經驗:物理經驗和邏輯數學經驗。[2]一般來說,物理經驗來自物體本身,而邏輯數學經驗來自主體對客體施加的動作,邏輯數學經驗標志著數學抽象的開始。
綜合以上內容,我們認為:數學經驗既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知識技能,同時也是對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的體驗和感悟。
二、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經驗的教學策略
數學經驗既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數學教學的歸宿。如何幫助學生積累基本的數學經驗呢?筆者聯系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做法。
1. 創設適當的情境,幫助學生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組織學生數學學習,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而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學生形成數學經驗的基礎,數學教學要創設源于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獲得對數學經驗的體驗和感悟。而情境又與學生的個人經驗是緊密聯系的,創設的情境如果正好在學生的認知經驗范圍內,這樣的情境就會幫助學生順利地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如果創設的情境超越了學生的經驗,這樣的情境就是沒有價值或者價值比較低的,所以教師要創設適當的情境,幫助學生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例如,在教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計算”時,教師出示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瓶,然后拿出一個不規則的小鐵塊準備放入水中,教師提問:如果把小鐵塊放入瓶子中,瓶中的水會有什么變化?學生對于這個問題很快就能給出答案:水會從瓶子中溢出來一部分。學生能快速給出答案的原因就源自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都有過洗手、洗澡的生活經驗,當盆中的水是滿的時候,把手放進盆里、把自己的身體浸沒在浴缸里的時候,水會溢出來,而且這種經驗積累是學生在小時候玩水的經驗中形成的,當學生到了四、五年級準備學習這個內容時,已經有了在洗手、洗澡的時候不能把水放的太滿否則水會溢出來的經驗。所以,當老師接著提問:為什么水會溢出來?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快又會給出答案:是小鐵塊把水擠出來的。那你能發現小鐵塊的體積和擠出去的水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嗎?通過這個活動,怎樣計算這個不規則的小鐵塊的體積呢?學生馬上就會意識到小鐵塊的體積其實就是溢出水的體積,想到通過計算溢出水的體積來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這樣的情境架起了學生生活經驗向數學經驗轉化的橋梁,學生在不經意中把自己的生活經驗應用到數學課堂上,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轉化成了數學經驗。
2. 讓學生動手實踐,幫助學生積累操作經驗。數學活動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緘默性、內隱性的知識,這種緘默性、內隱性的知識強調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得,離開了實踐活動過程是不會形成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應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活動機會,讓學生從做數學中學數學。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安排了讓學生動手量一量三角形的每個角,并通過計算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接近或者正好是180°,然后又安排學生把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將三個角的頂點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發現撕下來的三個內角正好形成一個平角,這樣通過兩次動手實踐活動,學生得出直觀視覺印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度。這個動手實踐活動的過程,學生通過“量——計算”、“撕——拼合”的動手操作活動獲得對三角形內角和的直觀感受,當學生在以后學習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時,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的操作經驗調出來去學習新知。
3. 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積累探究性經驗。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只有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過自己的主動探究,才能夠形成探究性經驗,獲得對數學思想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不只是要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當學生通過動手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過旋轉、平移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再通過觀察發現三角形的底、高、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這個探究的過程,既有學生動手操作的經驗,又有學生觀察、總結的經驗,學生經歷了把圖形轉化的活動經驗,積累了從特殊情況出發獲得一般性結論的探究經驗,也對轉化的數學思想有深刻的感悟。這種探究性的經驗也直接影響學生在后續內容的學習上,當學生在學習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甚至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計算的時候,學生的這種探究性經驗就會不自覺地指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操作活動進行學習。
4. 引導學生經歷反思的過程,幫助學生及時提升數學經驗。數學經驗是屬于學生自己的,帶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就學習群體而言,數學活動經驗又具有多樣性,因此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需要學生的自我反思,也需要與同伴展開積極的交流,通過交流和自我反思,及時提升和反思數學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參與的數學活動進行討論與總結,反思自己是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還有什么好的經驗或者還有哪些疑惑,別的同學的方法與自己的方法相比有什么優點,通過反思、及時總結并提升數學經驗。
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策略”,教師在總結環節引導:我們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么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什么樣的問題適合用這樣的策略來解答,解答這類問題要從哪里入手?這樣的提問及時引導學生回憶、反思整個學習過程,及時總結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方法,在回憶的過程中梳理并積累初步的經驗教學。再如,教學“雞兔同籠問題”時,在總結環節教師引導:這節課我們研究了雞兔同籠問題,回憶一下,我們用了哪些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紛紛發言:我們可以用畫圖法和列表列舉法,這兩種方法主要用于雞和兔總量不太多的情況;如果雞和兔的只數稍微多一些,我們可以采用假設法和列方程兩種方法解答,這樣的總結反思過程,既是數學思想方法多樣化的呈現,也是數學思想方法優化的過程,同時又是學生再次感悟數學思想的最好時機,在這樣的反思過程中,學生會通過比較、思考,不斷豐富、提升自己的數學經驗。
經驗要靠積累,積累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積累數學經驗,并把終點再當做起點,周而復始,循環往復,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篇9
自開展“三查三進三解三提升”學習活動以來,我通過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集中學習和個人在工作之余的自學,認真學習了“三查三進三解三提升”的基本內容和目的意義,使自己對開展此項教育活動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認識,知道了開展“三查三進三解三提升”主題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縣委第十五次黨代會和縣“兩會”精神,為實現今年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而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是貫徹落實縣委“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的繼續深化,是鞏固“三為”主題實踐活動成果的有效舉措。隨著此項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作為一名機關工作人員,如何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發展的需要,做好新時期的各項工作,我認為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服務質量,是關鍵。尤其要強化意識,謀劃理念,深化“經常”。
一、 解放思想,強化三種意識
強化爭先意識。要以創先爭優,勇爭一流的精神狀態,全力做好工作,無論是各項工作都要用心謀劃思路,用心研究辦法,確保各項工作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的完成。
強化創新意識。要正確認識、分析和把握形勢,在具體復雜的工作和社會生活實踐中積極開拓,大膽創新,勇于摒棄傳統的、固定的、靜止的思維定勢,自覺吸取新觀念、接受新事物,體現出敢于突破常規、突破經驗的改革精神。
強化責任意識。不論工作大小,都做到嚴謹細致,一絲不茍,力戒漫不經心,隨意為之,保證認真負責、高質量的完成好每一項工作任務,始終保持工作的良好形象。
二、 扎實工作,謀劃理念
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首先,在本職崗位上,學理論、學政策、學法律、學技能,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利用休息時間、利用工作之余,切實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其次,把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要有針對性,更要有時效性,切實做到學以致用。再次,要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決心。學習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學習中努力增長自己的學習才干。最后,要善于從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去學。向領導學習,還要虛心向身邊的同志、群眾學習,在家庭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更新工作觀念,創新工作思路。
三、  
;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人人網 更多
站內范文搜索 ; 與時俱進,深化兩種“經常”
經常思考。在工作中,有時難免會遇到這樣的困難或那樣的挫折,這時要正確認清形勢,妥善處理好矛盾,讓頭腦時刻保持足夠的清醒,善于思考,善于從復雜的環境中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始終保持正確的思維走向。
經常總結。深入開展“三查三進三解三提升”教育活動就是要求我們做好常總結,一是既要學會總結經驗,又要學會總結教訓。必須注意強化與時俱進的意識,及時對工作經驗進行梳理,摒棄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東西,不斷總結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新經驗,以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二是既要學會總結具體的,也要學會總結抽象的。要總結工作的得失,也要總結工作方法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等方面的經驗教訓。
;
篇10
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習者在學習的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因此離開了活動過程是難以形成相應的數學活動經驗的。也就是說,教學中如果沒有好的數學活動載體,那么學生就無從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為學生設計適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例如,在教學《烙餅的策略》一課中。課始,當教師提出:“在一個鍋里烙餅,每次可以烙2張,如果要烙1張餅,2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鐘,需要幾分鐘?如果要烙2張餅又需要幾分鐘呢?”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學具,讓學生經歷自己動手烙2張餅的過程。學生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把兩張餅按第1張正面、第1張反面,第2張正面、第2張反面的順序依次來烙,需要12分鐘;第二種,先將第1張和第2張的正面同時烙,再將第1張和第2張的反面同時烙,需要6分鐘的時間。當學生經歷這個烙餅的過程后,教師再進行引導,讓學生分辨哪種方法好?為什么?從而讓學生借助這個活動載體,初步積累烙餅的經驗,就是要2張一起烙才能節省時間。
二、關注個體,積累經驗
眾所周知,每一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的經歷有所不同,因此在同一個數學活動中,即使外部的條件相同,對于同一個對象,每一位學生仍然可能具有不同的理解,從而形成與他人不同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正說明了數學活動經驗帶有明顯的學習者的個性特征,它是屬于特定的學習者自己的。如果,在課堂上學生能夠自己親身經歷,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細心體驗,與他人進行交流,那么就可以更好地積累起自己的數學活動經驗。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去參與整個學習的過程。例如,在教學《烙餅的策略》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再次獨立探究3張餅的烙法,在烙餅的過程中進行觀察、體驗烙3張餅的不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從而領悟到烙3張餅與2張餅方法的不同,知道每一次烙餅時都不能讓鍋有空閑的時候,這樣最為省時,同時為學生進一步探究烙4張、5張、6張、7張餅積累起屬于自己的活動經驗。通過后續的探究,最終讓學生明白雙數張與單數張餅的烙法,即雙數張是2張2張烙,單數張是先2張2張地烙,最后再烙3張,從而讓學生真正地積累活動經驗。
三、展示交流,豐富經驗
我們知道通過自己親身經歷能夠積累數學經驗,但有時經驗的獲取過程不一定非得學生自己親身去實踐,有時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思考、辯論也可以將它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將自己的活動經驗及時和同學進行交流,通過交流,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學生自己的活動經驗。
例如:在教學《烙餅的策略》一課中,學生在烙3張餅時,出現了需要18分鐘、12分鐘、9分鐘,三種不同的結果,教師應及時讓學生在全班進行“經驗交流”,先由需要18分鐘的學生進行匯報,讓全體學生了解到3張餅有6面,每一面烙3分鐘,如果每次只烙一面共需要18分鐘。在此基礎上再由需要12分鐘的學生進行補充,就是第一次先將第1、2張的正面同時烙,第二次將第1、2張的反面同時烙,第三次烙第3張正面,第四次烙第3張反面。最后由烙9分鐘的同學來說明自己的做法,第一次先將第1張正面和第2張正面同時烙,第二次將第2張反面和第3張正面同時烙,第三次烙第1張反面和第3張反面。在三種不同方法的展示過程中,學生間不斷地進行補充、交流,使全體學生明白在烙餅的過程中要保持鍋里每次要有2張餅,這樣烙的時間為最短,最終將更好的“烙餅策略”經驗納入自身認知結構中,從而豐富了個體的活動經驗。
四、總結提煉,外顯經驗
數學活動經驗反映的是學習者在特定的學習環境中,或某一學習階段對學習對象的一種經驗性的認識,這種經驗性認識更多的時候是內隱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及課末時進行不斷地反思與總結,將自己所得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行提煉總結,使之條理化。
例如,在教學《烙餅的策略》一課時,當學生在經歷了烙2張餅、3張餅的過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與評價不同的烙餅方法,從而優化了烙餅的策略,即在每次只能烙2張餅的情況下,2張餅可以同時烙,3張餅可以交替烙。在學生進一步探究烙4張、5張、6張、7張餅的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總結歸納出“烙每面餅的時間×烙餅的張數=烙餅所用的最少時間(餅的張數>1)”。而在本課結束之前,還可以讓學生將全課的學習活動進行再現與整理,使得原來僅停留在感性層面的經驗得以提煉與外顯。
五、深化鞏固,發展經驗
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學生獲得的活動經驗也會隨之變化與發展。通過實際的應用,就能促進學生的數學活動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實現經驗的改造或重新改組。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應用的機會,通過不斷地應用,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