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人物分析范文
時間:2023-04-08 07:24: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王熙鳳人物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從《紅樓夢》問世以來,許多《紅樓夢》偏愛者都會覺得鳳姐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所以,鳳姐是一個讓人們又恨又愛的丫頭,在許多評論中,有一條這樣的評語最受人好評: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
是的,王熙鳳的形象在《紅樓夢》中具有豐富性和復雜性 。在賈母面前她是一個能干嘴甜的丫頭。在《黛玉初進榮國府》中就充分地體現出她的這一性格特點。話說黛玉到了榮國府,與眾人一一拜見后,經賈母介紹,認識了王熙鳳,知道她在賈府權勢很高。還不及多想,鳳姐就拉著黛玉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回說了一番贊美黛玉的話后,又哀怨姑媽的逝世,最后又拉著黛玉問長問短,把賈母哄得團團轉。
人無完人,鳳姐也有許多缺點,但他最致命的缺點還是她愛做缺德事兒。
在“弄權鐵檻寺”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逼得張家的女兒和某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兒也被王熙鳳以最狡詐、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稱:“我從來不信什么陰司地獄報應的遲發公費月例放債,光這一項就翻出幾百甚至上千的銀子的體己利錢來。抄家時,從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萬金和一箱借券。
對于王熙鳳的做法,許多人都有強烈的反應,因此,無論是紅樓人物還是紅樓讀者都會在背后辱罵她,但是,我認為她的所作所為還是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她是一個很要強的人,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不得不殺害與自己作對的人。這一切都來源于什么?都源于她的自尊心!身為管家,又深受賈母的喜愛,這對于小小年紀的她來說,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啊!所以,她十分鐘愛這個職位,為了這個職位,她能做任何瘋狂的事!
在《紅樓夢》中,鳳姐的結局非常悲慘,這是她一生所作的孽而導致的,但只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無法改變的。
篇2
關鍵詞:映襯 陪襯 反襯
《林黛玉進賈府》是《紅樓夢》中的重要章節,也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其中的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等重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當然已有全面的分析。而對其中“三春”一一迎春、探春、惜春的作用,卻少有探討。從全篇來看,“三春”在文中雖然著墨不多,“只見其形,不聞其聲”,但其作用卻不容忽視。
一.為林黛玉作映襯與比較。《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自然是重要人物,賈氏三姐作用之一就是映襯林黛玉。林黛玉的母親去世以后,為什么會投親寄居賈府?就是因為她在家“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女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下,方來賈府“依靠外祖母及舅氏三姐妹”因此可以說,形貌俊美,性情淑靜的賈氏三姐妹的出場,雖然“只見其形,不聞其聲”,也正是為黛玉進賈府原委作了鋪墊與說明。其次,描繪“三春”的美貌與表現林黛玉的美貌作了比較。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這一番夸贊之辭,是突現林黛玉之美的。但是,如果沒有前文的對“三春”美貌的描寫,王熙鳳的這番話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讀者也會感到突兀了。由此可見,對只見其形的“三春”美貌的描寫,作為林黛玉美貌的比較之筆,是必不可少的。再次,為林黛玉進賈府的心態作鋪墊。林黛玉進賈府的基本心態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這種心態,固然是其寄人籬下的心理反映,但我們從另一角度再深究一下,這又何嘗不是倫理道德,特別是大家閨秀之道的教化所造成的?而在恪守閨秀之道方面,“三春”便是典范的了。我們看文中“用餐”一段的描寫,便看明白:“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子上坐了 ,黛玉十分推讓”;“賈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個告了座方上來。”在此,林黛玉和“三春”的矜持謙恭是何其相似!仔細揣摩,賈氏三姐妹這一群體形象,用來映襯林黛玉進賈府的心態,是頗有深義的。
二.為王熙鳳作陪襯與烘托。王熙鳳是一個強勢的女人,事事處處要高人一等,林黛玉進賈府這個機會當然也不會放過。作者在這一章節中用賈氏三姐妹作為陪襯,很好地突出了王熙鳳的性格。因為王熙鳳與賈氏三姐妹在賈府這個封建大家庭中的地位,作為輩份相同的姑嫂,她們本應是地位平等的。然而王熙鳳卻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女人,她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善于阿諛奉承,因此博得賈母的歡心,從而獨攬了賈府大權,成為賈府的實際統治者;王熙鳳的性格天生潑潑辣辣,風風火火,人稱“鳳辣子”。作者要突現王熙鳳的這種特殊身分和性格,以賈氏三姐妹為陪襯,當然是不可或缺的妙筆。“三春”出場后,作者雖對其形貌也作了較為細致的描繪,然而對其語言描寫幾無點墨。三姐妹除了必需的與黛玉“見了禮,互相廝認過”之外,便不多言,恭肅嚴整地侍坐在賈母身旁,真可謂“只見其形,不聞其聲”。而王熙則恰恰相反,她是“未見其人, 聞其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只一句話就看出了她的性格。見了黛玉,王熙鳳妙語連珠,極盡巧舌快嘴、左右逢源、長于機變之能事,王熙鳳的特殊身份及潑辣性格,便顯得十分鮮明突出。
三.為賈寶玉作反襯與對比。賈寶玉是《紅樓夢》中最重要的人物,賈氏三姐妹作為反襯理所當然。賈寶玉是這個封建貴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反對封建束縛,蔑視世俗,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作者要刻畫這樣一個叛逆形象,當然需要用循規蹈矩的賈氏三姐妹作反襯與對比。賈氏三姐妹不茍言笑,矜持莊重,就連在自己老祖母居室用餐,也要告座而就位;而賈寶玉則處處表現得無拘無束,隨意胡言亂語,瘋瘋狂狂,連通靈寶玉都敢在賈母面前一摔,嚇得眾人一擁掙著去拾。賈氏三姐妹與賈寶玉,同為賈府兄妹,生活在同一環境中,接受相同的教育和熏陶,一同識字,一同玩耍,一同做許許多多的事情,本應有太多的相同點,事實卻相反,他們性格迥異:一是馴服安分,一是離經叛道,兩相對比,相互襯托,如此描寫人物,便使得賈寶玉的叛逆性格分外鮮明,主要人物的特點得到了突出。
篇3
摘要 巴赫金說過“說話人及其話語,最能體現小說體裁的特色”。王熙鳳是《紅樓夢》里描寫最為生動形象的人物之一,她的語言也獨具特色。本文就《紅樓夢》翻譯中對王熙鳳語言特色把握的問題進行探討,以英國漢學家霍克斯的英譯本和中國學者楊憲益夫婦的英文全譯本為主。本文主要運用語言學中語義分析知識和翻譯理論,分析原作,評價譯文得失。探討該問題有幾層意義:1、可以深入了解翻譯與語言的關系,尤其是人物語言特色翻譯的問題。2、撇開印象式的翻譯批評,把評論建立在語言學和翻譯理論的基礎之上。3、檢討《紅樓夢》英譯得失,從中吸取翻譯經驗。
關鍵詞:王熙鳳 語義分析 句法
中圖分類號:I046 文獻標識碼:A
共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王熙鳳是作者塑造得最為豐滿生動的一個藝術典型,其中八十六回有王熙鳳出場。凡是有王熙鳳出場的地方,作者都將她的語言做了精彩而淋漓盡致的表現,其形象和語言都具有深刻的歷史內容和文學藝術上的成就。王熙鳳的語言也具有高度的生活真實性與典型性。
本文僅以王熙鳳言語的翻譯為視點,借助語言學中的語義分析,對比英國漢學家霍克斯的英譯本和中國學者楊憲益夫婦的英文全譯本中,對王熙鳳出場白的翻譯,以就正于師長同仁。
在《紅樓夢》中,我們第一次看到王熙鳳是在第三回。她的出場是從初到賈府的林黛玉眼中開始的:
一語未完,只聽后院中有笑語聲,說:“我來遲了,沒得迎接遠客!”黛玉思忖到:“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如此,這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擁著一個麗人,從后房近來:這個人打扮與姑娘們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賈母笑道:“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辣貨,南京所謂‘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而且人皆屏息,她獨放誕。而在頃刻之間,王熙鳳既“細細打量”黛玉,稱贊她生長得標志,又為黛玉母親亡故而流淚,又責備自己不該招引賈母的傷心,又問黛玉讀書、吃藥。這一連串明快變化的言語,已使我們一開始就看到這一人物的特征。正如作者借賈母之口指出,是個“潑辣貨”。
為黛玉接風的“果茶上來,鳳姐親自布讓”;黛玉進府來的第一餐飯是在賈母的后院吃的,桌上鳳姐親自安箸,并親手把黛玉拉在左邊第一張椅子上坐下,待黛玉以上賓禮;而且在黛玉進府之前,王熙鳳連給黛玉做衣裳的布料都事先準備好了。從這一系列的事實看來,誰能說王熙鳳對林黛玉這位遠客的迎接,不是滿腔熱情的?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把鳳姐的出場白分為五個小節。第一小節以“天下真有”開頭,描述了鳳姐對黛玉的美麗的贊嘆。第二節由“況且”引導,通過贊揚黛玉的風度而間接的奉承賈母。第三節由“只可憐”開始,鳳姐為黛玉母親(也是賈母的女兒)的早逝而哭泣。第四節由“正是呢”引導,鳳姐應賈母的要求轉悲為喜,并向賈母道歉。最后一節有幾個排比問句組成,再次關懷黛玉,表明她對黛玉的喜愛和歡迎。前三節主要是圍繞黛玉而贊嘆,第四節轉向賈母,第五節又回到黛玉,形成了有張有弛的節奏感。
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才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這熙鳳聽了,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也只管告訴我。”
現在我們分析下上段話的句子結構。鳳姐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形成并列結構,相互呼應。句子的重心是名詞,且前面都有修飾語。這樣的結構使得王熙鳳的話語,連貫又有渲染力。動詞在句中處于次要地位,多用單音節詞,如“見”,“象”等。也就是說,在這段話中,王熙鳳主要是通過名詞及其前置修飾語之間的搭配,來表達其感受,從而顯示出她對黛玉的熱情和見風使舵的非凡口才。
大多數使用的名詞都是指代家庭成員,如老祖宗,妹妹。大多數形容詞如“標致”,“嫡親的”都是用來指黛玉。這些形容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面,處于突出的地位,因此得到了強調。
下一步我們從宏觀到微觀,運用詞義分析來研究一下句中的關鍵詞“標致的人物”、“老祖宗”、“嫡親”。由于篇幅限制,語義分析的步驟就不贅述了。
首先看漢語“標致的人物”,其詞義的核心部分是“文學和藝術作品中所描寫的相貌、姿態美麗,言行正派的女子。”楊譯的“ravishing beauty”的核心詞義是“beautiful,delightful woman”,即“美麗,令人愉悅的女子”,該詞在詞義和文體上幾乎和“標志的人物”完全吻合。霍譯的“beautiful creature”的核心詞義是“a person, viewed with pity, exciting aesthetic pleasure”,即“令人憐憫的美麗人物”。王熙鳳在這里并沒有表達憐憫的意思,而且“beautiful creature”是口頭用語,在文體上也與原文不符。
王熙鳳大肆稱贊黛玉的主要目的是討好賈母,如在并列句“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中,鳳姐就間接的奉承了老太太風度好。當著賈母的面,熙鳳叫她“老祖宗”,而其他人都稱賈母為“老太太”。在賈府中,叫賈母做“老祖宗”是鳳姐的特權。那么“老祖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
這個是比較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詞。在《紅樓夢》第八回中,寶玉罵道:“她是你哪一門子的奶奶,你們這么孝敬他?如今逞的他比祖宗還大了。”由此可見“老祖宗”是比老奶奶,老祖母更值得人尊敬的老一輩。除字面意思外,“老祖宗”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賈府是一個封建官宦之家。在賈府,長輩有著無上的權威。賈母是賈府中年紀最長的,也是最受尊敬的一位。所以只要賈母一出場,她便是全場關注的焦點。為了討好賈府中最有權威的賈母,鳳姐“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第43回)。
在出場白中,王熙鳳對黛玉的不幸身世感到傷心,見面時,悲從中來,因而“用帕拭淚”,這本來是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時黛玉是遠客,第一次見面,王熙鳳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黛玉身上,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此時老祖宗又在場,一切都必須以老祖宗為中心;老祖宗這時候不要悲,而要喜。王熙鳳便立即把自己悲傷感情的潮水堵住,迫使它納入老祖宗所指定的軌道,馬上做出了戲劇性表演:“忙轉悲為喜。”
綜上所述,“老祖宗”應是指由權威,比老太太更值得尊敬的意思。在翻譯中,霍譯為“grannie dear”。根據牛津辭典,“Grannie”是自17世紀以來對“奶奶”的口頭稱呼。“Dear”也是口語中用于稱呼家庭成員,主要是女性的詞。那么,“grannie dear”的回譯應是“老祖母”,“親奶奶”的意思,和“老祖宗”不是一回事。其實,不難發現,“老祖宗”更接近于“ancestor”或“ancestress”。所以應譯為“our ancestress”。
再看“嫡親”的含義。據我國漢族封建家庭的傳統,“嫡親”指自己兒子的子女,嫡親的孫女兒要比外孫女兒(自己女兒的子女)親。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兒,本不如嫡親的孫女兒親,但他剛到賈府時很受賈母的寵愛。
鳳姐這番話分明是討好老祖宗,而絕無貶損她史家的意思。霍譯似沒有理解到這一層,直譯成“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ia.”直接提出“your side”,在效果上就多少貶了老祖宗,不甚可取。楊譯卻理解到這層意思,譯時繞了一個彎,該從黛玉的父親著筆,譯成“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Chia.”避免了冒犯老祖宗,真是巧心妙筆,略勝一籌。
通過以上分析,我綜合楊,霍兩家的譯文,試圖得到一個更為合適的譯文,以求指正。
"Well,"she cried with a laugh, "If I hadn"t set eyes on her today, I shouldn"t have believed that such a ravishing beauty could exist! And everything about her so distingue!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is more like a Jia. No wonder our Old Ancestress couldn"t put you out of her mind and was for ever talking or thinking about you. But poor little cousin, losing your mother so young !" and she dabbed at her eyes with a handkerchief.
"Yes, of course. It was just that seeing my little cousin here put everything else out of my mind. It made me want to laugh and cry all at the same time. I quite forgot our Old Ancestress. I deserve to be caned, don"t I?" she grabbed Dai-yu by the hand. "How old are you dear? Have you begun school yet? What medicine are you taking? You mustn"t feel homesick here. If there"s anything you want to eat or anything you want to play with, just come and tell me. And you must tell me if any of the maids or the old nannies are nasty to you."
參考文獻:
[1] 巴赫金:《小說理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
[2] 王朝聞:《論鳳姐》,百花出版社,1980年。
[3] 周定一:《紅樓夢》語言詞典,商務印書館,1995年。
[4] 周汝昌主編:《紅樓夢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
[5] Hawkes, David and Minford, Joh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M] London: Penguin Books,1973.
篇4
摘要郝思嘉和王熙鳳是非常相似的女性人物,但二者的差異也很明顯:在理想信念上,前者執著堅強,后者怠慢消極;在品德上,前者誠實守信,后者陰險狡詐;在貪財的本質上,前者是為生計所迫,后者是本性使然;在性格上,前者具有叛逆性、敢于挑戰世俗,后者為世俗所迫,最終成為封建制度下的犧牲品。
關鍵詞:《飄》 《紅樓夢》 郝思嘉 王熙鳳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郝思嘉和王熙鳳是非常相似的女性人物。一個是美國南方農場主的驕縱千金,一個是中國封建大家族的當權貴婦,兩個生活在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女人,卻同樣的美麗能干,爭強好勝,愛慕虛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同時,兩人的差異也很明顯:人際關系方面,王熙鳳八面玲瓏,郝思嘉不得人心;人生命運方面,郝思嘉生逢其時,成為新舊社會交替中適應北方工業文明潮流的弄潮兒,而王熙鳳因生逢末世,雖妄圖補天卻無力回天,最終得到“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慘下場。她們的個性魅力讓人過目難忘,卻又眾說紛紜。多少年來,很多人從不同的側面或分別研究或對比研究這兩位人物,但大部分只分析出她們兩個人的相同點。而本文則從當時的時代特點出發,分析兩人的差異,以窺一斑而知全貌。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中,作者著重描寫了南北戰爭時期留在后方家里的婦女飽受戰亂之苦的體驗和感受。而小說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則是全書中最大的亮點。她聰明漂亮、年輕、充滿活力、精明能干、爭強好勝、大膽潑辣、堅強自信,但也自私吝嗇、愛好享樂、追求金錢,讓人又愛又恨。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無論思想還是藝術都備受后人的推崇。作品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了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王熙鳳是《紅樓夢》中一個生動活躍的人物,她年輕貌美,有治家之才,偏偏又愛財如命;她無文化知識,卻又聰明絕頂。已故前輩紅學家王昆侖先生對其評價最為經典:“《紅樓夢》的讀者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
一 理想信念:郝思嘉執著堅強,王熙鳳脆弱消極
郝思嘉的執著讓人既感動又生氣。她生活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戰后重建時期,無論是在新舊社會交替的亂世中,還是艱難困苦的環境里,她都未向頹唐屈服過,而是以“獅子般的勇氣”積極面對生活。她始終告訴自己明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她的執著,一方面表現為她對土地的執著,另一方面表現為對阿希禮愛情的執著。為了保護莊園的土地,她不惜出賣自己的感情,搶走妹妹的未婚夫;為了和阿希禮在一起,她不惜拋棄母親的諄諄教誨,費盡心思計劃與其私奔;為了恪守對阿希禮的諾言,她冒生命危險守護自己的情敵――阿希禮的妻子媚蘭;為了表示對阿希禮的忠誠,她與丈夫瑞特分居等等。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
此外,郝思嘉的堅強也令人十分佩服。無論是面對戰爭的廢墟和硝煙、母親的仙逝和父親的癡呆、生活的貧窮和女兒的夭折。在和她承受同樣的痛苦和艱難的人們當中,她都是最剛強、最堅韌的一個,并且是最先從痛苦和艱難中走出來的一個。當郝思嘉面對著已是滿目傷痕的陶樂莊園時,堅韌剛強的她擔起了家長的重擔,而那時的她頂多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她脫下華麗的衣服,拋掉千金小姐的架勢,挽起袖子,做起村婦,帶頭到田里去采摘棉花,帶領大家將食品和牲口藏好。故事的最后,甚至連最深愛她的瑞特也離開她時,她也沒有絕望,她想到的仍然是:
“她的先人們一向是不怕失敗的,即使失敗死死地盯住他們的臉看個沒完,他們也會面不改色的。正是抱著先人們這種大無畏的精神,郝思嘉終于抬起了頭。”
她打定注意去追尋逝去的愛。而她那句“明天又是另一天”也被每個讀者所深深銘記。郝思嘉永遠充滿斗志,永遠充滿希望,是一個永不言敗、永不退縮的人。
而王熙鳳在賈府走向衰亡的過程中,則顯示出脆弱、消極的一面。賈府當時是“百足之蟲,死而未僵”。絕頂聰明的王熙鳳不會看不到賈府“大廈將傾”的氣息,身為賈府實際大管家的她,當然清楚賈府“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的“末世”光景,以及“出的多,進的少”的現狀。面對這一切,她沒有起到管家的作用,而是采取了消極逃避的態度。她本應該積極防范賈府的衰敗,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減少開支;或從自我做起,少斂聚錢財。但她并沒有這么做。在第五十五回,王熙鳳與平兒有一段對話:
“若論私心藏奸上論,我也太行毒了,也該抽頭退步。”
這說明:一方面,她已經悔悟自己的貪婪狠毒;但另一方面,她對賈府日益走向衰亡也采取了一種消極逃避的態度。王熙鳳生活在一個即將沒落的封建家族里,雖然當時她有治家的權力和能力,但在夫權、父權的社會下,一個女性是沒有資格去考慮外面的大事的。所以,盡管王熙鳳聞到了家族衰敗的氣息,她也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呼啦啦似大廈傾”。而她聚斂錢財的作風和貪婪的本性,也從另一個方面加速了這個封建家族的敗落。
二 品德:郝思嘉誠實守信,王熙鳳陰險狡詐
郝思嘉珍惜生命,信守諾言。她受阿希禮參戰前的委托,一直照顧懷孕的媚蘭,即使在敵人即將入城,別人紛紛逃跑的情況下,她仍冒生命危險勇敢地堅守在情敵身邊,鼓勵她、幫助她,又在炮火紛飛中,歷盡艱辛把產后的媚蘭和孩子一同帶回陶樂。在陶樂莊園,她也依舊堅守著自己的諾言,細心照料著阿希禮的妻子和孩子,甚至在阿希禮從戰場返回之后,郝思嘉依舊照料著他們一家三口。這不僅僅是因為她愛著阿希禮,也是她遵守多年前自己的承諾的表現。
而王熙鳳在得知丈夫賈璉背著自己娶了尤二姐之后,先是到寧國府大鬧一番,接著在尤二姐面前痛哭流涕,信誓旦旦說要好好照顧她,假裝賢惠地將尤二姐騙入大觀園,不僅自己甜言蜜語,還安排丫環讓好生服侍尤二姐。從表面上看,王熙鳳對尤二姐很好,其實不然。為了除去尤二姐,王熙鳳先是同意讓丈夫續娶了第三房小妾秋桐。而后,她又利用秋桐潑辣無賴又愛吃醋的特點,背地里教唆她處處與尤二姐作對,最終逼得尤二姐飲恨吞金自殺。同時,她又派人把尤二姐原來未婚夫張華找來,命張華寫狀子控告賈璉,從而賈璉那里得到一筆好處。事后因擔心東窗事發,她又命旺兒將張華治死以斬草除根。
三 貪財的本質:郝思嘉是為了自己和親人的生活,王熙鳳是本能的欲望
郝思嘉最需要錢的時候,是她返回陶樂之時:可以依靠的母親去世了,父親成了癡呆病人,黑奴們跑了,妹妹生病了,家里缺衣少糧,戰后的陶樂莊園在北方軍的控制之下,不時地遭受到士兵的騷擾,一切都需要錢。戰爭使她貧窮,貧窮使她和親人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然而,最可怕的是無錢交稅,不交稅就可能失去賴以生活的土地。為了借錢交稅,郝思嘉拋棄了愛情,去勾引自己妹妹的情人。最后,她眾叛親離,只能離開自己熱愛的莊園――陶樂。而她所做的,真的只是為了自己嗎?她背負一切的惡名非得嫁給弗蘭克,那是因為她明白,如果她妹妹嫁給這個人,她是絕對不會負責家里的一分一毫,即她妹妹不會對家族有任何幫助,她們的境況(包括阿希禮一家)仍然是窮人。在經歷這一切后,她明白了她所處的社會以及在這個社會中錢的重要性。所以,當她擁有了她所需要的錢之后,她自然會想擁有更多的錢。她怕自己和親人再受窮。
王熙鳳貪財,眾所周知。首先,按正常的邏輯推理,王熙鳳出生在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自她出生以來,過的就是錦衣玉食的生活,而成年后又嫁到“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家,自然有花不完的錢財,穿不完的綢緞。何況她還是賈家的實際管家呢。應該從吃到穿,從玩到住,什么也不缺,但她還是要搜刮錢財,連區區小丫鬟的利錢都不放過,這難道不是一種本能的貪婪嗎?其次,王熙鳳實際上是愛自己的丈夫賈璉的,這一點,從其不愿丈夫納妾就能看出。但在丈夫偷娶尤二姐,她在因感情受傷、吃醋大鬧寧國府之時,竟仍不忘敲詐賈蓉五百兩銀子。后賈璉因急事缺一筆錢用,只好向鴛鴦求情,想偷借賈母一些東西去暫時抵押一些錢,當時口稱現銀三五千也拿得出的王熙鳳不但不給賈璉一個銅板,還乘要她幫“說一句話”的機會,敲詐了賈璉一二百兩銀子來作“利錢”。在愛情和金錢面前,王熙鳳選擇了金錢,這同樣表現出她對金錢本能的愛好。第三,在封建社會“夫為妻綱”的制度下,王熙鳳本應該和丈夫同甘共苦,共同為小家而奮斗,但她的錢財是她自己的,丈夫賈璉不僅花不著,甚至都借不出來。王熙鳳為了保護自己的錢財情愿失去和丈夫的家,這在封建社會中是不可思議的,也充分體現了王熙鳳有對金錢本能的占有欲。
四 社會角度:郝思嘉敢于挑戰傳統禮教,王熙鳳對封建傳統禮教無能為力
從小時候起,郝思嘉就表現得與眾不同。她不愿跟自己兩個嫻靜的妹妹玩,喜歡和黑孩子或鄰居的男孩子玩,會爬樹,會扔石頭。學習禮儀只是為了讓她自己能在舞會和男人中受到歡迎,而在其內心深處,她卻從未喜歡過這些行為:
“我就厭煩老是沒完沒了地做作,想做的事情一件也做不了。我就厭煩裝作胃口小,想跑卻只好走,明明跳上兩天舞也不覺得累,偏偏說跳一只華爾茲就要暈倒。我就厭煩說什么‘你真了不起!’去騙那些還不如我有見識的男人。”
從以上這些話中,不難看出郝思嘉內心的叛逆和反抗。在此之后,郝思嘉更是把傳統的觀念和禮教丟在腦后:為了跳舞,她拋棄寡婦不能露面的陳規;為了莊園的生存,她搶走了妹妹的情人;為了賺錢,她丟開婦女足不出戶的規矩,拋頭露面地做生意;為了更多的利益,她還可以和一個不被當時上流社會所接受的人結婚……她不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她想的是只要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到郝思嘉對傳統禮教的挑戰。
而一向精明強硬的王熙鳳對封建傳統禮教則是無能為力的。當賈璉以“鳳姐總不能生育,為子嗣之見”要娶尤二姐為妾時,按照王熙鳳的性格,她是斷然不能接受的,但事實是,她拗不過封建社會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倫理制度,只能違心接受丈夫娶妾的事實。她一心想得到賈璉的愛情,為了拴住他的心,她把自己的貼身丫鬟平兒讓給賈璉做妾。但賈璉仍不滿足,還找機會與多姑娘、鮑二家的通奸。當被鳳姐發現時,憑著她的良好口才,她本可以據理力爭,但賈璉仗著酒勁、拿刀追砍鳳姐時,她卻只能到對她極好的賈母那里尋求保護和伸張正義。而賈母卻以“什么要緊的事,小孩子們年輕,饞嘴貓似的那里保得住這么著,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吃兩杯酒,就吃起醋來了”的幾句輕描淡寫之語,就將此事化解。鳳姐的理直氣壯,在封建家長面前竟被看作是吃錯的表現。受時代的限制,當丈夫不忠于她時,王熙鳳也只能在家里哭鬧一番,她的哭鬧顯示出了她對夫權的無奈,對封建制度的無能為力。她縱有郝思嘉的聰明和管理才能,也不能如郝思嘉一樣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只能成為舊制度下的犧牲品。
郝思嘉和王熙鳳都是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建立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但是二人的命運由于時代的不同,其結局也截然不同。郝思嘉所處的時代為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她的新生資本家的品質:堅強樂觀、積極向上,相信明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給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希望。而王熙鳳處在封建社會風雨飄搖的時期,她縱然有過人的聰明才智,也不可能擺脫與腐朽家族共滅亡的命運。最后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從社會意義的角度說,郝思嘉和王熙鳳個性不是完美的,需要讀者一分為二地來加以分析。在當今這個追求個性、展示自我的社會中,王熙鳳和郝思嘉這兩個魅力女人值得我們深刻思考。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高鄂:《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2] 瑪格麗特?米切爾:《飄》,浙江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3] 鄧桃莉:《粉脂英雄與亂世佳人異同論》,《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5年第9期。
篇5
關鍵字:《紅樓夢》;王熙鳳;管理哲學;家族企業
《紅樓夢》是一部輝煌的文學盛宴,內容所涉班駁陸離。她有兩條線索,明線是寶黛的浪漫愛情,暗線是家族的榮辱興衰。對有情人來說,比戰場更殘酷的是情場;對商人來說,比情場更殘酷的是商場。從商業角度可見《紅樓夢》搭的腐敗體制、商場上的鉤心斗角……
大觀園在管理方面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當屬其中風格迥異的女性管理者。知人善任的賈母、無為而治的王夫人、執行有力的王熙鳳、變革管理者賈探春......王熙鳳作為大觀園里的高層領導,精明果斷,作風潑辣。她是如何整頓混亂局面,選拔優秀人才,革新陳舊制度的呢?下面就從五個方面分析她對管理藝術的運用。
一、她善于從小事入手,抓好大事
王熙鳳的管理才能在“協理寧國府”這件大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里鳳姐來至三間一所抱廈內坐了,因想:頭一件是人口混雜...... 此五件實是寧國府中風俗。”[1]王熙鳳對寧國府的現狀作了分析,厘清利弊,從五件小事入手,解決問題。
第一件事,派自己出嫁時的配房來旺媳婦,到寧國府領幾張紙,只為了訂個記錄賬務的小本子。這一招先聲奪人,表明自己嚴格認真的辦事態度,絕不會貪寧國府一點好處,也不會讓榮國府受損失,丁是丁卯是卯。這讓王熙鳳在寧國府立了威風,她接下來要做的是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破解混亂不堪的局面。
第二件事,是她上班第一天,馬上宣布辦事原則,重申規章紀律,嚴格分工,實行崗位責任制。鳳姐將府內參與喪事的134名仆人分成了8批:20個倒茶、20個管飯、30個清掃……準確、明確的分配了任務。
第三件事,是對寧國府第一女仆賴升媳婦提出明確要求:凡發現有人徇情浪費、貪污、偷懶,將嚴格處置。如有違規,“那可就三四輩子的老臉都沒了”。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管理者,她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如何駕馭寧國府原有的干部,“擒賊先擒王”,她知道只有從約束高級管理人員入手,才能讓其他部下服從命令。
第四件事,當眾處置一個因睡迷了覺未按時聽差的管迎送親客的女仆”。王熙鳳清楚的知道,令行禁止是進行有效管理的根本保障,寧國府違反規定的第一個人就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仆人,處罰她就會得罪人,然而性格潑辣的王熙鳳沒有退縮,反而抓住了這一機會,殺一儆百,對這個違規者打二十板子。
第五件事,借著管理榮國府老部下的機會進一步震懾寧國府的仆人。她在協理寧國府的時候,同時管理著榮國府。“一日,榮國府的幾個女仆到寧國府請示領四樣東西用于開銷,王熙鳳只批了兩件,讓女仆將另外兩件算清楚了再說。”王熙鳳讓寧國府仆人看到自己對老部下都如此嚴厲,從此做事也不敢馬虎松懈。寧國府也迅速由“大亂”到“大治”。
二、她善于從細節考察人,選拔人
作為大觀園中的高層領導,王熙鳳統管三四百人的隊伍,她不可能有機會了解手下的每一個人,因此就需要從這些人中選拔優秀的人才來組建高效的領導團隊。
怡紅院有個丫頭叫小紅,被埋沒在如云的仆人中。一日,王熙鳳有事走不開,碰巧小紅路過,便讓她轉告自己的貼身丫環平兒,一會兒有繡匠來取工錢,讓平兒付了。小紅辦完事向熙鳳匯報了整件事情的經過。王熙鳳從這件小事中看到了小紅驚人的記憶力、分辨力和極其出色的口頭表達能力。她認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人才,馬上將其調到身邊作為自己的“臂膀”。
慧眼識英才,是每個領導者都應具備的品質。可如今我們往往陷入對學歷、資歷等硬指標的過分關注。但事實上,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通過細節來關注能力。王熙鳳顯然很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
三、她懂得關心優秀的中層領導者
王熙鳳作為一個家族的高級管理者,優秀的中層管理者是她的左膀右臂,也是她需要關心的人才。她知道要想把榮國府管理好,手下要有一批得力而貼心的助手。當這些人受到更高層領導的不公正對待時,王熙鳳十分懂得如何有技巧的為手下人說話,而又不得罪更高層領導。
四、她懂得掌握分寸,和具有某種利害關系的對手相處
一個管理者,在和自己身份相等的對手打交道時,怎么樣掌握好分寸,使事情像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巧。大觀園里的妯娌姐妹是不可慢待的人物,而當他們在李紈的帶領下,找到王熙鳳, 讓她給詩社拉贊助的時候,就給她出了個難題。王熙鳳既要幫這個忙,又要給李紈適度的反擊。她首先搶占理的制高點,認為李紈作為大嫂子應該管教弟妹們讀書,做針線,而不是作詩搞詩社。再者,大嫂掏錢支持他們也是應該的本分的。最后王熙鳳又拿出50兩銀子給了他們。王熙鳳用嚴密的邏輯性,滴水不漏的談話技巧,從必要性、可能性各個不同方面把問題講清楚,無懈可擊。
五、王熙鳳打算改革過時了的祖制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治在清展到極致,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祖宗定制是絕對不能有絲毫改變的,而王熙鳳卻并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她認為凡百大小事仍是照著老祖宗手里的規矩辦是不可行的。希望通過改革的手段來挽救賈府的衰落,但限于個人的約束無法加以實施。所以在她生病期間,探春等大觀園時采取的改革措施,王熙鳳大力支持。
“在《紅樓夢》五十六回中,曹雪芹以一個章回的篇幅,完好地描繪了發生在大觀園里的經濟變革故事,并塑造了與王熙鳳完全不同風格的兩個管理者形象:賈探春和薛寶釵。”[2]為了克制賈府的經濟危機,賈探春等三人富有創意地推出了一個全新的變革舉措:采用公開競標的方式,把大觀園分包給園中的老媽媽們。這樣一來,一個消費性的大觀園就被改形成了一個消費性的種植園,捉襟見肘的賈府經濟也因而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可見,企業在運作管理過程中,管理者由于長期一些禁錮思想的緣故,常常不能跳出框框。那么,這時就需求接受他人合理的創新思想和規劃措施,為企業擺脫困局提供條件,使企業完成新的飛躍。
曹雪芹通過極富表現力的文字,為我們刻畫了一位才能突出的青年才女,她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管理才能,在我們的現代管理藝術中依舊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參考文獻:
篇6
一、寶玉性格的兩極——“癡”與“悟”
解讀賈寶玉,有兩個重要的特點——“癡”,即他的“似傻如狂”;“悟”,即最后的“懸崖撒手”。這兩種性格是賈寶玉最具代表性的狀態,也是他的常態。他的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面對世界萬物時的一種“特異功能”——“時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里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他不是長吁短嘆的,就是咕咕噥噥的”;還有一種是他在處理與眾女性的關系時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包括他對眾女性的關心關愛。歸結起來,因為他是“情癡”,他的“感情之深,思慮之深,悲哀之深,直覺與預感之深”。而賈寶玉之“悟”,是一種“情悟”,世間各種感情的悟道——“歷盡一番離合悲歡、世態炎涼”。終歸來說,寶玉的“癡”與“悟”都源自于“情”,所以,把握賈寶玉的這兩個特點對于塑造和理解人物非常重要。
二、黛釵人格的兼美——“靈性”與“理性”
涂瀛在《紅樓夢問答》中談到:“寶釵善柔;黛玉善剛。寶釵用屈;黛玉用直。寶釵徇情;黛玉任性。寶釵做面子,黛玉絕塵埃。寶釵收人心,黛玉信天命。”從涂瀛的概括中,我們可以找到分析釵黛二人在性格時相互對立,而又互為補充的兩個關鍵點——薛寶釵的“理性”與林黛玉的“靈性”。
薛寶釵的“理性”主要體現在她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上,可以概括為“三心”:識心、私心和冷心。
第八十四回中賈母就說“寶丫頭那樣的心胸兒脾氣兒,真是百里挑一的。”最能體現寶釵之“識”就體現在她在對待長輩,即賈府當權者們的態度上絕對是顧全大體。
寶釵的私心是和她的冷心聯系在一起的。比如,寶釵在開導王夫人因金釧之死的問題上就說“也不過是個糊涂人,也不為可惜”。高鶚對寶釵這一性格特點延續了曹雪芹的態度。
劉續中著力描寫了寶釵對寶玉的深情,這是劉續在塑造薛寶釵時不同于曹雪芹和高鶚的地方。可以說前兩者將薛寶釵定義為是沒有愛情的,她的私心可以與私利劃等號。但劉心武卻把這種私心理解為了寶釵對寶玉的深情,尤其是在寶玉出家后,寶釵“獨坐燈前,柔腸百結,思緒繾綣”;“夜夜盼郎歸,日日待時飛”。
林黛玉的靈性同樣可以用三心來概括:“少女之心”“詩人之心”和“士子之心”,三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這正是源于她“師心”——“我行如是,不枉己而徇人”。
對于一個少女來說,林黛玉深深地愛著寶玉,寶玉也同樣深深愛著黛玉,可謂“黛知寶心,寶知黛心”。他們之間的喜愛是非常含蓄、耐人尋味的。
林黛玉的詩人之心常常是和她的士子之心一起表現的。比如高續里第八十六回“寄閑情淑女解琴書”,“高山流水”暗含著黛玉和寶玉“知音難遇”。“有諸內必行諸外”,黛玉的詩心和士心已經滲透到她的生活中,表現出一種詩意的生活。
而在劉續中,黛玉略顯呆板、做作。黛玉的詩心更是變成了一種程式化,很多地方都顯得牽強。黛玉只是作為一個干巴巴的符號存在,無論是她的語言還是行為都顯不出她應有的靈性,過分地注重她的符號作用,反而將這個人物詩意靈動的一面抹去了,就是將林黛玉性格中最核心的一面忽略了,只剩下一個死的形象而已。
薛寶釵和林黛玉身上寄托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美——薛寶釵的世俗之美、傳統之美;林黛玉的靈性之美、動態之美。她們性格中的各個方面都是由這兩種美所延伸出來的。高續基本上延續了這兩種美的表現,但在具體細節上還是不能避免意識形態的約束,比如林黛玉也談起了經世致用。而劉續在把握這兩個人物性格時出現了偏差,有時寶姐姐像林妹妹似的,林妹妹像史湘云似的,這是典型人物塑造上的大忌。從整體來說,高續的釵黛像釵黛,劉續的釵黛離真正的釵黛還有一定距離。
三、王熙鳳的放誕——“才”與“欲”
王昆侖說:“《三國演義》的讀者恨曹操,罵曹操,曹了想曹操。《紅樓夢》的讀者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王昆侖有意的將兩者作比較,他們在性格氣質上有某些共通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兩點就是“才”與“欲”。王熙鳳很好地展現了統治階級權術家的特質——“權術機變”,同時也暴露出野心家的殘忍貪婪——“殺伐決斷”。
王熙鳳的“才”用劉再復的話來說,就是“幫忙,幫閑,幫兇,三者往往難以兼得。在《紅樓夢》里,兼而得之的唯有王熙鳳一個人。”而她的“欲”著重體現在貪欲和權力欲兩方面。
高續中對王熙鳳性格的描寫有她的變化性,這種變化是隨著賈府勢力一步步衰微下來而造成的,也是她本人“機關算盡”所導致的。但她仍然發揮著自己的余威,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都不放過。
在劉續中王熙鳳的性格卻是淡了很多。原著中鳳姐絕對是一個“重”角色,這個重,不單是指她在整個故事發展中的重要性,更是指這個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而劉續的王熙鳳很難與原著人物銜接起來,也沒有遵循一個人物變化應有的規律。比如,在劉續中,榮府銀庫總管吳新登卷逃匿藏了,疑似與鳳姐放貸一事有關,于是賈璉呵斥鳳姐,鳳姐反“不敢作聲”。
對于典型人物特征的“明確性”黑格爾有這樣一段話:“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性格上是豐富的,多方面的。但在這些多方面之中,應該有一個主要的方面作為統治方面,性格才明確。”而劉續在一開始王熙鳳像變了一個人,她的才干和野心都在低聲下氣、逆來順受、毫無建樹中突然隱去,這種近乎突變的性格讓讀者很難接受,也不符合這個人物應有的性格變化規律,難以和前八十回銜接起來。
篇7
關鍵詞:人格結構;王熙鳳;本我;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構成。
本我是人格結構中最原始部分,從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構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如饑、渴、性三者均屬之。本我中之需求產生時,個體要求立即滿足,故而從支配人性的原則言,支配本我的是唯樂原則。它奉行的是“快樂原則”,它的一切行為都以快樂為出發點,行為的目的就是滿足個體性、生理和情感上的,為此人的行為可以摒棄理性。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成,完全處于無意識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于體內的一切心理積淀物,是被壓抑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沖動、欲望等心理能力。它不理會任何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范,無節制地追求自身滿足,無視任何后果。
王熙鳳自身的本我欲望潛藏在她所做之事的背后,表面上她做的合乎道德禮法、滴水不漏,深得賈母、王夫人的稱贊。但如果我們細細深究就能發現鳳姐行為的真實動機。她的真實動機源于本我,既包括延續生命的生本能(對子女的愛),也有極具破壞作用的死本能。用“本我”理念觀照王熙鳳,就會發現鳳姐言行背后隱藏的人性本質。
1.對子女的愛
繁殖后代、愛護子女是一種生的本能,為了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王熙鳳對女兒的母性之愛也是生的本能天性。關心女兒,是出于她作為母親的本我欲望。我們看到的王熙鳳是一個心狠手辣、心機歹毒的惡婦人,但其實她同時也是一個母親,一個慈愛的母親。作為一個母親,這樣形容她一點也不夸張。我們還記得巧姐生病,鳳姐放下手中一切瑣事,衣不解帶,日日夜夜,悉心照料女兒。俗語有云:虎毒還不食子呢。其實鳳姐的內心也有個溫柔的本我,只是她本能的掩飾得很好。女兒辛苦為哪般啊?王熙鳳為女兒取名祈福的場景:
鳳姐兒笑道:“到底是你們有年紀的人經歷的多。我這大姐兒時常肯病,也不知是個什么原故。”劉姥姥道:“這也有的事。富貴人家養的孩子多太嬌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兒委曲,再他小人兒家,過于尊貴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鳳姐兒道:“這也有理。我想起來,他還沒個名字,你就給他起個名字。一則借借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稼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的住他。”劉姥姥聽說,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幾時生的?”鳳姐兒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兒。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鳳姐兒聽了,自是歡喜,忙道謝,又笑道:“只保佑他應了你的話就好了。”
在這段祈福場景里,鳳姐對女兒愛的生本能呼之欲出,給我們更多的是感動。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她和全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關心自己的孩兒。
2.對丈夫的愛
對丈夫的愛也是一種生的本能,源于生物體本我的沖動。愛丈夫、關心丈夫完全發自內心的本我欲望,是作為一個妻子的自然生理反應,也可以說她愛賈璉源于內心的性本能、一種性沖動。王熙鳳身為一個妻子,盡職盡責。她對二爺的生活起居照顧得體貼入微。黛玉父親病逝,賈璉領黛玉回蘇州奔喪,中途賈璉命小廝回來去一些衣物。此時正值鳳姐在寧府處理事情,繁忙之余,鳳姐依然抽出時間詳細詢問丈夫的行程,路上之事,并和平兒一起親自為丈夫打點衣物,不讓外人插手。還囑咐小廝要照顧好二爺,別讓二爺生氣,也別讓他多喝酒。這完全是一個小妻子對遠行丈夫的關心與掛懷。寧府的事她己經忙得很辛苦,但對于丈夫的事她還是會放在第一位。再忙也不能誤了丈夫的事,她還親自打點。
我們不可否認,王熙鳳對丈夫的照顧是稱職的,在丈夫的生活起居方面,她是一個稱職的太太。她的細心體貼完全是出于一個妻子的本能,不摻雜任何現實因素。鳳姐也是一個女人,不論在外場她多么強勢,多么有能力,但在丈夫面前,她都有溫柔體貼的一面。這是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自然的本能反應。
3.對異性的嫉妒
所有女子在婚姻中都是一樣的,都容不下男人的背叛。這是處于一種本能的占有欲與嫉妒。嫉妒屬于死本能,意味著對生命的毀滅。從小到大,王熙鳳己耳濡目染男子的三妻四妾,也體會到了男子之于女子的重要意義。鳳姐深知她與二爺之間的利害關系,賈璉是她在賈府地位的保障。她與賈璉并非兩小無猜,也不是真心相愛。他們的婚姻是家族利益的產物。和其他女子一樣,王熙鳳不能決定自己的幸福,嫁給賈璉根本談不上愿不愿意。她對賈璉的感情與黛玉之于寶玉,完全不同,更多的也是利益關系。但賈璉是他的天,是她的丈夫。她真實的本我同樣接受不了賈璉的濫情。這是出于一種本能的占有欲。嫉妒之心是本能反應。對于跟自己搶丈夫的女人,沒有哪個女人能夠容忍,都有毀滅對方的意圖。這種意圖源于內心的死本能。
4.對權力的癡迷
權力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它對人極具誘惑力。對權力的熱衷是人類的本能使然。在那個社會,擁有權力,生命才能生存、延續。對權力的追逐也是促使生命狀態延續的生本能。鳳姐深知權力的好處,她熱愛權力,一生都在追逐權利,守護權力。手握權力,她才會覺得地位穩固。在賈府這個大家族里,要想生存,手中必須有權力。她出生于“龍王來請金陵王”的王氏家族,家世顯赫。從小被父親、兄弟當作男子一般撫養,也因其自身有“巾幗不讓須眉”的霸氣,所以養成異于一般柔弱女子的性格。也因其家世背景、成長環境,打小她也深知擁有權力的好處與重要性。這樣的成長經歷,使她無形中擁有了男子一般甚至超乎男子的權力欲望,在殺伐決斷、點兵派將的過程中,鳳姐的快樂與滿足勝似寶黛者作詩論賦。我們看鳳姐協理寧國府一段:
王熙鳳上任伊始,就認識到“游戲規則”的重要性,為了揚威立信她召集寧國府各管事并宣布:“既托了我,我就說不得要討你們嫌了。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兒,由著你們去。再不要說你們‘這府里原是這樣’的話,如今可要依著我行,錯我半點兒,管不得誰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例現清白處治。”光靠嘴說底下人可不一定聽話,必須殺一做百,以做效尤。正好這時候就有一個自動送上門的,我想這也在鳳姐的意料之中。于是鳳姐頓時拉下臉來處罰了遲到者。
欲望是每個人心中最不安分的因子,人生來就是擁有各種本我欲望的。如果這世上只有一個人,任其欲望再怎么張狂,也不會有什么禍亂。可偏偏人是社會現實中的人,處于這樣那樣的現實關系中。要與現實社會和諧相處,就必然要受到現實原則的束縛,也就是說本我因現實原則而以自我姿態處于社會之中。
每個人都有代表愛和建設力量的生本能。我們應自覺防御死本能的破壞作用,充分發揮自我防御機制的作用,將內心的的本我欲望適當轉移和升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高鸚.《紅樓夢》.岳麓書社出版.2004年6月第1版
[2] 郝新超.《紅樓夢形象隨想》.萬卷出版社.2012
[3] 胡文彬.《紅樓夢人物談》.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篇8
關鍵詞:無線網絡;身份認證
當今社會的無線通信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與我們聯系比較密切的有手機通訊和電腦的無線網絡。其中典型的代表有中國移動的GMS網絡,中國聯通的CDMA網絡和無線網絡的3G網絡等,他們對合法用戶的身份證人和通信時的數據傳輸的加密實現雖然具體過程不同但都是基于對稱密鑰加密體系實現的,下面就以GMS網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
一、GMS體系的組成
GMS體系由帶有SIM卡的移動設備、基站收發信臺(BTS)、基站控制器(BSC)、移動交換中心(MSC)、認證中心(AuC)、歸屬位置登記數據庫(HLR)、訪問位置登記數據庫(VLR)、運營中心(OMC)8個部分組成。
其中帶有SIM卡的移動設備中的SIM卡是具有32KB~64KB 存儲空間的未處理智能卡,SIM卡上存儲了各種機密信息,包括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及加密和認證算法等。基站收發信臺負責移動設備與無線網絡之間的連接,每個蜂窩站點有一個基站收發信臺。基站控制器管理著多個基站收發信臺,它的主要功能是頻率分配和管理,同時在移動用戶從一個蜂窩站點移動到另外一個蜂窩站點時候處理交接工作,基站收發信臺和基站控制器組成了基站子系統(BBS)。移動交換中心管理多個基站控制器,同時它還提供到有線電信網絡的連接,MSC管理移動用戶與有線網絡的通信,同時它還負責不同BSC之間的交接工作。認證中心對SIM卡進行認證。歸屬位置登記數據庫是在所屬地網絡上用來存儲和跟蹤接入者信息的數據庫,保存了用戶登記信息和移動設備信息,如國際移動用戶身份證明(IMSI)和移動用戶ISDN (MSISDN)等。根據用戶的數量,一個單獨的GSM運營商可能有多個不同的HLR。訪問位置登記數據庫是用于跟蹤漫游到所屬位置以外的用戶信息的數據庫,VLR有人會保存漫游用戶的IMSI和MSISDN信息。當用戶漫游時,VLR會跟蹤該用戶并把電話轉接到該用戶手機上。運營中心負責整個GSM網絡的管理和性能維護,OMC與BSS和MSC通信,通常通過X.25網絡連接。
二、GSM的安全性
GSM體系的安全基于對稱密鑰加密體系。GSM體系在用戶身份認證和數據加密過程中主要使用A3、 A5/2、 A8三種算法。
其中A3用于移動設備到GSM網絡認證的算法。A5/2用于認證成功后加密語音數據的分組加密算法。A8則用于產生對稱密鑰的密鑰生成算法。
GSM體系安全構架中第一步是認證:確認一個用戶和他的移動設備是經過授權而訪問GSM網絡的。因為SIM卡和移動網絡具有相同的加密算法和對稱密鑰,二者之間可以據此建立信任關系,在安全的移動設備中,這些信息存儲在SIM卡中。
SIM卡中的信息由運營商定制,包括加密算法、密鑰、協議等,然后通過零售商分發到用戶手中。用戶購買的SIM卡中有移動用戶的身份標識IMSI,相當于一個電子注冊碼;單個用戶認證密鑰Ki,A3和A8算法;用戶PIN碼;PIN解鎖碼PUK。MSC也保存著A3、A5和A8算法的副本,通常存儲在硬件設備中。
三、GMS體系的用戶身份認證過程
由于IMSI是獨一無二的,攻擊者可以使用它來克隆SIM卡,所以應盡量減少在網絡中傳播的次數。IMSI僅在用戶初次接入或VLR中的用戶身份數據丟失時候使用。在認證時候采用臨時用戶身份標識TMSI。當一個手機用戶打電話的時候,GSM網絡的VLR會認證用戶的身份。VLR會立刻與HLR建立聯系,HLR從AuC獲取用戶信息。然后這些信息會轉發到VLR上。
GSM體系認證與加密過程如下:基站產生一個128bit的隨機數或挑戰值RAND,并把它發給手機;手機使用A3算法和密鑰Ki將RAND加密,產生一個32bit的簽名回應SRES;同時,VLR也計算出SRES的值,因為VLR中也存儲著Ki、RAND和A3;手機將SRES傳輸到基站,基站將其值轉發給VLR;VLR將收到的SRES值與算出的SRES值對照;如果SRES值相符,認證成功,用戶可以使用GMS網絡;如果SRES值不相符,連接中止,錯誤信息報告到手機上。
四、GMS對通信數據的加密過程
在GMS體系網絡中,當用戶身份認證成功后就可以進行數據傳輸了,而GMS體系對通訊數據加密的方法與身份認證是類似的。
GMS網絡體系對數據的具體過程如下:用戶的SIM卡將RAND值與Ki集合在一起,通過A8算法生成一個64bit的通信密鑰Kc,同時,GMS體系也采用相同的算法計算出通信密鑰Kc。通信的雙方采用Kc和A5算法對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其中通信密鑰可以重復使用。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用戶合法身份的認證通過Ki和IMSI兩個值實現。因此,必須保證這兩個值的安全使其不被泄露。
篇9
1. 知識目標:鑒賞分析寶玉眼中的黛玉和黛玉眼中的寶玉的形象。
2. 能力目標:以“與眾各別”為抓手,掌握察其色、聽其言、觀其行、審其思等鑒賞人物的方法。
3. 情感目標:從美學的角度體會寶黛之間初次邂逅的純潔美好的情愫。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抓住“與眾各別”,分析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性格特點。
2. 教學難點:掌握鑒賞寶黛初會及初聞時的人物描寫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引導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有人說,愛情是南柯一夢,卻直教人生死相許。寶玉和黛玉的情緣大抵便是如此。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紅樓夢,去跟隨林黛玉一起走進賈府,去看看寶玉,去回到那份愛情開始的地方。
二、寶黛初會
師:說起寶黛相戀,蔣勛老師說得蠻有意思的:他們就住在大觀園里面,走兩步就能在一起,可是他們老是覺得那兩步就是分離,這種分離永遠是一種憂傷。寶黛相遇,從夙緣到現實,從哪里找到他們相逢的電光火石的剎那?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走進寶黛初會的場面。
師:寶黛初會,彼此看到對方第一反應是怎樣的?
生:“驚”“笑”。
黛玉,驚;寶玉,笑。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師:一個感到“眼熟”,一個覺得“曾見過”。兩個人有沒有見過?
生:(有:木石前盟;無:今生初見)
師:說明兩人雖然是首次相逢,卻居然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正像李商隱所說“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一種心有靈犀,兩人一見馬上就通過眼睛讓彼此沉浸在精神共鳴和情感交流的融融氛圍中,是一種精神氣質上的高度統一。
師:為什么他們是這樣的反應呢?如果把這兩個句子主語互換一下,同學們看看好不好,并說出理由。
寶玉一見便大吃一驚,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
黛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哥哥我曾見過的。”
師提示:從人物的性格、人物所處的環境以及與周圍人物的關系等方面進行分析。
(寶玉直爽,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生:黛玉初進這生活奢華、等級森嚴的賈府,自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她來這兒,是投奔外祖母,是寄人籬下;而寶玉,則是賈母心中的心肝寶貝,在賈府中的地位無人能及,自是說話隨意,毫不顧忌。
生:這一“驚”一“笑”,兩人的性格、身份、地位凸顯。而這一對視,也如電光石火般震撼了兩人的心靈。
師:寶玉眼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林妹妹呢?
生:(集體朗讀“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I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y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師:俗話說的好,情人眼里出西施,在他的眼中,黛玉存在的最大亮點是什么?
生:“與眾各別”。
師:妙!你如何理解寶玉眼中黛玉“與眾各別”的美?
生:“與眾各別”就是說林妹妹和其他女子相比較,美得是不一樣的。
師:其他女子是怎樣的呢?在林黛玉進賈府當中,有一個女子出場的形象描寫非常詳細,她就是王熙鳳。寫王熙鳳時,她可是穿金戴銀,珠光寶氣。但是寶玉連林姑娘的衣著打扮都沒有描述,為什么呢?
生:王熙鳳一出來作者就不惜重墨描寫她身上的衣服,因為她是現世里的人,極盡纖毫去描繪她的穿著。有時候一個人的穿著是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王熙鳳的穿著打扮美,但更多的是俗。珠光寶氣透露出她對金錢的欲望和炫耀。
師:正像她自己總結的那樣“活了25歲,人家沒見的也見了,沒吃的也吃了,也算全了,所有世上有的也都有了,強也算掙足了。”______《101回,大觀園月夜感幽魂》
生:作者不寫服飾,是為了突出黛玉內在的氣質和神韻,黛玉的脫俗之美,而其他女子的美則是她的陪襯,是世俗之美。(以俗襯雅)
生:寶玉注重觀察的是黛玉的自然本色和內心的性格氣質。
師提示:寶玉的穿著打扮也是很濃烈的,回來一轉眼,剛剛在黛玉眼前的珠光寶氣已經不再,以至于賈母說“外客不見就脫了衣裳…”(13節)可見出寶玉怎樣的審美?
生:那些華美的裝飾是寶玉眼中的不屑之物,他的身份需要他代表賈府有這樣的裝扮,他也是無奈的。
生:所以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回自己。
生:“神仙似的妹妹”是超凡脫俗的,清秀非凡的,她的美不只是外在的,更是一種內在的氣質:淡淡的書卷氣,自然流淌的靈秀氣,眉宇間的孤傲氣。而且有的是情。所以他說,只當是遠別重逢。
師:“與眾各別”還可以怎樣理解?
生:“這個眾,還可以是眾人的眾,寶玉看到的與眾人看到的黛玉是不一樣的。
師引導學生齊讀:“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
生:眾人的看是一種粗看,淺看。
師引導學生齊讀:“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
生:一方面夸贊黛玉“標志”“氣派”。通過王熙鳳(如此美貌之人)之眼,側面寫黛玉的貌美絕倫。另一面夸其他三姐妹“竟不像”“竟是”,迎合了王夫人、邢夫人及賈母心意。“只可憐”更是說明她來的目的。她不知道在她到來之前一場大哭已經結束。剛要演戲,就被阻止了。也正說明了她長于奉承,八面玲瓏。
生:王熙鳳的打量和夸獎更多是走過場,為了討好賈母,內心并沒有把黛玉放在眼里,她只打量了她的模樣和氣派,與她的心術、品格分不開的。“她是脂粉堆里的英雄”“本性要強,唯恐落人褒貶”。
生:這是一個察言觀色、機變通迎的女子。這是一個非常不誠意的女子,自然看不出黛玉的美。
師:只有寶玉才能看到她的美,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對比之下,這種美就更加清晰具體了。
師:眾人眼中的“怯弱不勝”在此處變成了“淚光點點,微微”(生補充)其嬌弱多病的身形可睹。王熙鳳眼中的“標志氣派”在這里變成了“姣花照水、弱柳扶風”( 生補充)其嫵媚姿容、輕盈體態可掬,貌美才智頓然浮現。
生:寶玉從她兩靨中發現她多愁善感,使人們從顰、喜的面貌中感受到她幼年喪母、離家遠棲、寄人籬下,對前途渺茫未卜的隱憂。
師:確實,在寶玉眼中,林黛玉像是一個從天上下來的女孩子。她的美像月光一樣,不著痕跡,是船過水無痕的感覺。林黛玉的存在是一種心靈的存在,不是物體性的存在。所以,黛玉的美在寶玉的眼中得以盡情綻放。這,便是黛玉在寶玉內心最大的與眾各別。
師:這個“與眾各別”也可以用來形容林黛玉眼里的寶玉嗎?
生:可以!
師:先說別人眼里的寶玉是怎樣的呢?
生:王夫人口中的評價:“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晚間你看見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生:黛玉母親口中評價:“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乃銜玉而誕,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
生:還有《西江月》 一詞。
生(補充):在未見到寶玉之前,就連黛玉對寶玉的印象也是這樣的:“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
師:那么從他人眼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寶玉呢?
生:生性怪僻愚頑,不守規矩本分,不思進取的紈绔子弟。
師:那么黛玉眼中的寶玉是怎樣的“與眾各別”呢?
生:關于寶玉的肖像描寫(齊讀),黛玉眼中看到的寶玉是一個英俊多情公子。
生:有一個小細節,是通過林妹妹的聽覺來感受到寶玉的形象的。“一語未了,只聽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們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響”:說明聲音比較大,比較有力。這是寶玉的性格和內質的折射。一陣噼里啪啦作響的腳步聲走進賈母的居所。既刻畫出了寶玉趕著回來給賈母請安的孝順行為,也活化出寶玉離開賈政回到賈母身邊的歡樂。寶玉是充滿著朝氣,年輕而又快樂的心的,向往著自由的男孩子。另一方面顯示了他的不守規矩與禮教,也襯托出了賈母的專寵。
生:還有“笑”,在黛玉眼里寶玉平易隨和,尊重人性,追求平等,少有主仆之分的觀念。
生:二人相見,寶玉的熱心直率的性格就更加明顯了。他細看黛玉,贈字與她,問玉,摔玉。師:這些細節讓黛玉看到了怎樣“與眾各別”的寶玉?
生:“摔玉”既是一種“癡”,也是率性真摯的表達。寶玉因為黛玉沒有跟他一樣的寶貝而摔了這個命根子,這就說明在寶玉心中黛玉的分量非同一般,情感熾熱真摯。
生:對天命、封建思想束縛的違逆。銜玉而生代表著出身高貴,是天命的象征。我們看到寶玉摔玉的時候,賈母很緊張,說“你打人罵人都可以,何苦摔那命根子”,可見,在賈母等人的心目中,這塊玉是寶玉的命根子。
生:再次看到了寶玉的平等的理念。象征高貴的玉,這讓周圍的人艷羨已,然而寶玉卻不以為榮反引以為恥,與眾不同,非但沒能讓他產生優越感,反而愈感孤獨。玉使之失去了與他人平等交流的基礎,要摔它。在眾人眼中這種身份、財富、地位象征的玉,在寶玉眼里卻是“勞什子”,什么是“勞什子”就是說,什么破玩意兒,不值一提,我們再一次感到了兩種世界觀的沖撞。
師:所以在黛玉眼中,寶玉也呈現出了“與眾各別”的美。
在世俗人眼里寶玉是“行為偏僻性乖張”是“富貴不知樂業”“于國于家無望”的“不肖”。而在黛玉眼里是個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寶玉離經叛道,顯然難以獲得真正的認可,而黛玉看到的是則是寶玉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他摒棄功名利祿,追求自由解放。他蔑視世俗、卓然獨立的種種表現深得黛玉的理解和欣賞。
三、總結
其實,整部“紅樓”中的人物,王熙鳳,甚至賈府里的林林總總的人物,又有哪一個人不是“與眾各別”?在于看他的人的眼睛而已。
篇10
財務控制是控制論在企業財務活動中的具體運用, 財務控制就是利用控制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對財務活動進行科學的規范、 約束、 評價等, 以期達到財務活動預定目標的活動。
《 紅樓夢》 第十三、 十四回《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中, 王熙鳳在運用謀略進行家政管理時,系統地運用了一些較為嚴密的、 科學的內部財務控制方法, 集中體現了她嚴密的財務控制思想。
一、 王熙鳳的財務控制思想研析
(一) 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財務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 更是強化財務控制方法體系效用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制度控制是通過制定財務活動規范而進行的, 為此必須事先建立一系列具有實效性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體系, 以此來約束財務活動。王熙鳳上任伊始, 就認識到“ 游戲規則” 的重要性, 她召集寧國府各管事并宣布: “ 既托了我, 我就說不得要討你們嫌了。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兒, 由著你們去。再不要說你們‘ 這府里原是這樣’ 的話, 如今可要依著我行, 錯我半點兒, 管不得誰有臉的, 誰是沒臉的, 一例現清白處治。 ” 表現鳳姐嚴格按制控制的實例在《 紅樓夢》 第十四回里寫了鳳姐處罰一遲到者的事: “ ‘ 明兒他也睡迷了, 后兒我也睡著了, 將來都沒了人了。本來要饒你, 只是我頭一次寬了, 下次就難管, 不如現在罰的好。’
頓時拉下臉來, 喝命: ‘ 帶出去, 打二十板子。’ 一面又擲下寧國府對牌, ‘ 出去說與來升 ( 寧國府大總管) , 革他一月銀米。” 如此一來, 眾人皆知鳳姐的厲害, 因而“ 眾人不敢偷閑,自此兢兢業業, 執事保全, 不在話下” 。
有規可循才能令行禁止, 保證執行效果。雖然榮寧兩府事情十分繁雜, 忙得鳳姐坐臥不能清靜, 但卻號令暢通, 籌劃得十分整肅, 贏得了眾人的認可, “ 合族上下無不稱嘆者” , 至此“ 有臉者服鈐束, 無臉者求上進” 。
(二) 定額控制
定額控制是通過制訂定額, 并以定額為依據來監督和調節實際與定額之間的差異, 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 及時糾正偏差的方法。 因定額本身就是控制的標準, 因而也帶有強制性。鳳姐對榮寧二府的經濟混亂狀況早有洞悉, 特別是對府中重復支取銀錢情況早有想改變的主張。
因而她改革了賈府的“ 舊例” , 建立了新的“ 財務定額制度” —— —無論小姐、 丫環,每月領月例, 以“ 每個基層單位” 為單位每房定額發放。當她知道寶玉環兒每年上學吃點心或者買紙筆每人有八兩銀子的支出后, 不禁怒從心來: “ 凡爺們的使用, 都是各屋領了月錢的。
環哥的是姨娘領二兩, 寶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襲人領二兩, 蘭哥兒的是大奶奶屋里領。怎么學里每人又多這八兩?原來上學去的是為這八兩銀子, 從今兒起, 把這一項免了。” 對于府中丫頭們一月所用的頭油脂粉的二兩銀錢, 王熙鳳也看出屬于“ 學里的八兩一樣, 重重疊疊” , 主張廢掉。由于建立了嚴格的定額控制制度, 并遵照執行, 寧國府里無為的開支大大減少, 緩解了賈府因修建大觀園后財務困窘的局面。
(三) 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是通過編制預算來確定計劃的控制目標, 并規定了為達到計劃指標而需要通過的途徑和采取的步驟和措施。
對于預算控制的關鍵在于,預算制定的科學性和適應性, 同時更應注意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適時監控, 反之預算控制就將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在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時, 鳳姐對預算控制有深刻的詮釋。
她上任之初, 便命丫環彩明訂造賬冊“ 作好估計” , 兼要家仆拿花名冊來查看, 以弄清家底。
在發放實物時, 也是“ 一面交發一面提筆登記” 。這樣一來, 自然是“ 某人該管某處, 某人該領某物, 弄得十分清楚” 。如榮國府的四個執事人來領牌,先呈上“ 貼兒” , 鳳姐命丫環彩明念貼, 聽后便知其中有兩項超支, 擲回貼子并嚴加斥責。在這一控制流程中, “ 貼兒” 無異于現代企業的“ 采購申請單” 。同時由于所有的采購已有了彩明的預算做標準, 在執行請購時, “ 采購申請單” 還須經鳳姐親自按“ 預算” 審核后方能獲準執行采購業務。至于預算外的開支, 由于沒有列入事先審核范圍內, 必然會受到控制。不僅如此, 鳳姐還根據“ 賬冊預算記錄” 來判斷哪些實物該領而未領, 以督促下屬執行。
如“ 我算著你們今兒該來支取, 總不見來, 想是忘了。” 在這樣一套嚴密的預算控制下, 加之鳳姐的嚴格審核, “ 需用過度” 的現象得到了很大地緩解。
(四) 責任控制
責任控制是一種將財務活動、 會計核算及經濟責任制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控制方法。它既是財務控制的方法之一, 更是財務活動及目標得以貫徹和實現的保障。按責任控制的方法控制財務活動, 就需要以責任會計制度所確定的責任中心為對象, 以各責任中心的考核指標為依據, 對資金運動進行監督、 考核和調節。
王熙鳳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寧國府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 進行職責分工, 把任務落實到人, 要求做到各司其職, 一個蘿卜一個坑, 不能做了和尚不撞鐘。在協理寧國府辦理秦可卿喪事時,她根據舉辦喪事和家務活動的各項任務加以分類, 并按任務大小實行定員, 以四人到四十人為一組, 各組有明確的職責分工。除完成規定任務外, 別的事不用管, 但對分內之事, 卻來不得半點馬虎。 “ 要少了一件四人分賠” , “ 一草一苗, 或丟或壞, 就問這看守的賠補” , 一定要負責到底。
她特別強調: “ 如今都有了定規, 以后哪一行亂了, 只和哪一行算賬。 ”
作了如此分明的職責分工后, “ 眾人自然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前只撿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事沒個招攬……便是人來客往, 也都安靜了, 不比先前一個正擺茶, 又去端飯; 正陪舉哀,又去接客。這些無頭緒、 推托、 偷閑、 竊取等弊端, 次日一概都蠲了” 。
崗位責任制的作用可謂立竿見影, “ 事無專執, 臨期推諉” 的狀況不復存在。
(五) 內部牽制控制
內部牽制控制就是通過將不相容業務交由兩個以上的人員或部門共同執行,利用不同執行者之間相互牽制時的工作關系來達到控制目的的方法。
在實行內部牽制時某一方執行人員也是另一方執行人員的被監督者。內部牽制主要是用于保護企業財產安全和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等方面。在協理寧國府的過程中,鳳姐就采用了這種財務控制措施。
具體分工為: 授權和審核這兩項大權由她親自掌握, 執行、記錄和保管這些不相容的需要相互牽制的職務由不同的下人擔任, 例如: 丫環彩明為記錄員, 買辦設采購員, 庫房設保管員等。
以王興媳婦的一次買線采購為例: 王興媳婦先向鳳姐報稱“ 領牌購線, 打車轎” , 然后將一個貼兒遞上去。鳳姐命彩明念貼, 知“ 數目相符” 后, 又命彩明登記, 才取榮國府的對牌擲下。王興媳婦方去采購……, 待王興媳婦交過牌, 取了買辦的回押相符, 然后方予領取。這樣一次采購的財務控制非常嚴密, 將內部牽制控制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寧國府下人們不敢再“ 濫支冒領” 。
二、 對現代財務控制管理的幾點啟示
綜觀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全過程, 她通過嚴格管理、 嚴格控制、 嚴格監督, 使寧國府很快由亂變治。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幾點啟示:
(一) 財務控制的歷史由來已久一般認為, 最初的財務控制實踐活動,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 "##年以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化時期, 經歷了簡單財務控制階段及傳統財務控制階段,逐漸步入到現代財務控制階段。
《 紅樓夢》 中的賈府是擁有上下三四百人的大家族, 王熙鳳
的家族財務控制實質是中國封建社會財務管理的一個縮影,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末期傳統財務控制的發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