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醫生事跡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27 07:54: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十佳醫生事跡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視患者如親人
一直以來,不論患者是男女老幼,在我的心中只有一個名詞——醫療對象,我對所有患者都一視同仁,將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在每一次接診時,我除了認真詢問患者病史、耐心回答患者各方面的疑問、并進行細致地診斷外,還將平時積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療或其他輔助治療方法耐心細致地告訴給患者。無論是工作再忙,我也會耐心地將就診程序等相關事項細致地告知患者,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我更是無微不至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厭其煩地叮囑應注意的各種醫療事項。尤其對于性格怪癖、脾氣暴躁的患者,我一向保持謙讓忍耐、周到細心的服務態度,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從病痛者的思維角度考慮,從來沒有和患者發生過沖突。幾年來如一日,我逐漸養成了這樣一種高度敬業的良好習慣,也因此受到了廣大患者的普遍贊同。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醫院通過電話回訪患者的調查活動中,我兩次獲得了“服務之星”的稱號。
把責任做動力
篇2
在臨海大地上,有一支朝氣蓬勃的團隊,他們用愛心體現著責任,用愛心化解著無助,用愛心托起希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這就是——臨海市衛生局巡回醫療隊。一支由四名平均年齡為30歲的“愛心天使”組成的醫療隊。
這幾年,他們第天奔波于偏遠的山村,送醫送藥,濟貧幫困,呵護生命,他們是一個播撒愛心的團隊,是一個傳播希望的團隊,是一個傳遞溫暖的團隊。
一支長年服務貧困群眾的醫療隊
2003年夏,臨海市政府就貧困農民看病難問題進行調查,發現山區海島,邊遠農村的貧困農民普遍存在著“小病不愿醫,大病沒錢醫”的狀況,就醫問題非常突出,調查結果讓人心情沉重。能否部分地解決他們的困難,使衛生“常下鄉”成為“長下鄉”,使貧困農民享受到醫療上的特殊服務呢?這個問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當年9月,一支專門針對貧困群體就醫問題的巡回醫療隊應運而生。市政府投資20萬元購置了萬通救護車一輛作為巡回醫療隊專用車輛。添置了聽診器、血壓計、B超機、心電圖機等儀器,配備了四名業務精、作風正、肯吃苦、年紀輕的專職人員。
此后,頂風冒雨,跋山涉水,走村進戶,對年輕的醫療隊員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隊伍自成立以來,常年巡回醫療,上門服務,看病免收掛號費和診療費,藥品按成本價收取,并為低保、五保、困難殘疾人、特困黨員、重點優撫對象免費送藥。
醫療隊到路途遠的鄉鎮巡診,早上6、7點鐘就出發了,中午還不休息,晚上回家已是萬家燈火,有時干脆留宿山村,祠堂、公房,農家的屋檐下是醫療隊替農民診治的門診室,北風吹雪的寒冬,他們帶著一顆火熱的心給農民看病,酷暑逼人的盛夏,他們揮汗如雨為農民檢查身體。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醫療隊也經常放棄節假日,堅持巡診。
四年里,他們的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在巡回醫療隊的背后,有一個互動互通的,為偏遠地區和貧困群眾服務的網絡,全市各大醫院的知名醫生、專家都志愿成為醫療隊的編外隊員,成為他們堅強有力的后盾。市團委、市紅十字會、市慈善總會等組織也發動各條線上的力量與他們一起,開展“奉獻愛心,真情助困”活動,送溫暖、結對子,為偏遠山區貧困村民送去油、米、豬肉等日常生活用品,使他們播撒的愛心之路更寬廣,更富有意義。
每面錦旗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走進臨海市衛生局三樓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你也許會被掛在墻上的一幅幅錦旗所吸引,“濟世救人,情系百姓”,“為民看病,不辭辛苦”,“扶貧幫困,一心為民”……其中掛在最顯眼處的那幅錦旗,是一位85歲高齡的農村老太用一籃的雞蛋換來的。
括蒼鎮陳車村85歲的陳大娘不會忘記,當她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是及時趕到的醫療隊挽救了她的生命;匯溪鎮高堂村的老人們不會忘記,為治療他們的風濕病,寒冷的大雪天里,醫療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臨海市特殊兒童教育學校的孩子們不會忘記,在元旦來臨時,醫療隊的叔叔阿姨們給他們體檢、送藥……
四年里四萬余人受惠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十佳家庭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