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公報范文

時間:2023-03-23 07:54: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四中全會公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四中全會公報

篇1

關鍵詞:低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節能環保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5-0234-02

一、低碳背景

1.低碳的內涵。“低碳社會(low-carbon society)”,是通過構建低碳生活,發展低碳經濟,培養可持續發展、節能環保的文化理念,形成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相處的社會。從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逐漸威脅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一形勢,各國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19世紀初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第一次提出“低碳”,日本政府于2008年提出低碳社會行動計劃草案《福田藍圖》,以及美國參議院《低碳經濟法案》等。由此可見,低碳是全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發展低碳已經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

2.低碳社會下節能環保教育的發展。建設低碳社會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低碳社會的建設及對應的教育發展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建設和發展環境教育的國家,早在1965年,德國就在基礎教育的各個學科中滲透了環保知識,環保教育成為必修課程;隨后美、法、加、澳等國家也相繼推行環境教育,倡導節能環保意識和行動。隨著我國步入“十三五”規劃時期,在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已逐漸提上了日程。2012年初,同志強調“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以低碳生活指導人們的生活,培養節能環保意識和行為,從而促進我國的環保事業的發展,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時期肩負的重要使命。

二、低碳社會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低碳社會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當前高科技迅猛進步、生產力空前發展,迫使生態環境走向超負荷。隨著環境危機問題越來越困擾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們開始對生存方式進行深刻的反省。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因時代的變化而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空前的挑戰。低碳是人類發展方式的全球性變革,低碳化是解決全球環境和氣候問題的必由之路,發展低碳生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直接關系到人類的未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將教育與低碳背景相結合,將對其人生規劃、方向、價值觀的培養和發展,對提高大學生的生活環境質量、道德素養以及社會責任感有重要和長遠意義[1]。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低碳發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肩負著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的三重使命,決定著其要開展低碳背景下的有關教育,在促進低碳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有義務支持地方組織和區域政府,使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對高校教師和學生群體進行節能環保教育,將大大提高他們在和當地社區交流、服務時的節能環保觀念的宣傳和促進,對低碳知識傳播和環境保護起到極大的作用。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的教育委員會表示,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教育在環境保護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我國面臨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高校的建設為社會轉型提供了最強勁的驅動力,高校的發展將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的協同創新發展實踐提供前沿的科學引導,對培育、提升低碳社會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使其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具有重要實踐意義[2]。

3.研究低碳社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隨著人們的節能環保意識不斷增強,面對低碳社會這一新興趨勢,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做出相應改革。高校作為先進思想文化建設和傳播的主要陣地,大學生作為建設國家的中堅力量和后備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身特點和教育內容的本身要求,需要以低碳為素材,把節能環保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體系。這一改革不僅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促進低碳綠色觀的傳播和發展,讓節能環保觀念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并置身到社會中,還能從社會的各個領域帶動整個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建設。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強大學生節能環保教育的必要性

1.提升能環保教育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求。低碳生活作為現代的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它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要求,實現“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協調理念,全面可持續發展也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高校是先進文化和思想的傳播者,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節能環保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大學生是高校開展高等教育和各項活動的主題參與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高校工作的最終目標。我們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踐行科學發展觀為長效機制,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節能環保教育的關系。節能環保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關系。良好的教育體系是節能環保教育得以全面實施的重要保障,把節能環保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不僅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于國家政治和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客觀要求,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節能環保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的拓展,響應低碳社會的節能環保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維方式上的變革創新,反過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促進了低碳背景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四、如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節能環保教育

1.加強統籌協調的領導組織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制度是高校節能環保教育體系長效機制的根本保證。高校在當前低碳社會的背景下與政府系統、企業組織聯系緊密。因此,應建立以科技創新發展與低碳相結合為前提,以節能環保教育為基礎,以高校服務地方為載體,實現低碳、節能環保和教育三位一體的高校服務地方低碳發展的體制[3]。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節能環保意識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有自身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才能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推進低碳社會的發展。

2.將節能環保納入“第二成績單”素質教育。從課堂教育入手,將節能環保內容納入“第二成績單”的素質課程大綱,把節能環保意識作為學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參考因素,將節能環保教育工作課程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可測量化。在課堂教育之余,高校還要完善大學生的節能環保實踐活動的計劃、制定與實施。將高校、地方政府、基地單位三方資源整合,形成低碳社會化的實踐領導組織體系。將節能環保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大學生時時刻刻接受碳環保理念的熏陶,從而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努力順應社會實際需求。

3.保障與激勵機制建設。高校還需要結合國情和學校學院專業特色,以節能環保類主題教育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高校節能環保型社團的作用和志愿服務活動的影響力,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以開展節能環保主題的知識競賽、征文等活動,結合新媒體打造節能環保教育的宣傳陣地;以思想政治立項課題、精品項目為依托,組建實踐團隊,地方各級政府要主動為節能環保類社團、公益活動等所需經費給予資金和人力支持。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單位,拓寬就業渠道,開拓就業市場,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和人才優勢,不斷拓展校企間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構造就業和環保“雙向受益、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⒖嘉南祝

[1]陳志福.大學生低碳人生觀教育探析[J].理論界,2010,(10):182-183.

[2]涂俊.綠色大學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5.

[3]宋超.低碳時代與我國高等教育理念的發展[D].中國地質大學,2012.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Ideal-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on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GUO Jing-xiao1,LIU Hai2,LI Zhe1

(1.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China;

2.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China)

篇2

為了切實保證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和第十一屆全國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西安賽區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轄區區實際情況,我局以確保兩個“零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故“零發生”、食源性興奮劑事件“零發生”)為目標,全面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及特種設備安全服務保障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食品安全工作方面

一是基礎籌備階段。依據市局方案精神,認真制定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方案及相關培訓計劃和通知,今年2月24日,組織召開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期間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培訓工作會議,共同學習省局錄制的十四運會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視頻及市場局十四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各監管所及各相關科室在3月10日前,已對轄區內重點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經營企業、餐飲企業及藥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進行集中式培訓,并將學習資料發放至各監管群內,要求企業自主學習,并做好學習記錄。此階段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培訓對食品藥品監管干部261人次,行業從業人員8156人次,第三方承檢機構83人次,共計8500人次進行了培訓。

二是在測試運行階段。3月份根據市局下發的十四運測試賽保障方案,結合轄區特點,制定了轄區十四運測試賽保障方案,制定并下發區十四運期間清真類食品工作方案。

三是在日常監管工作方面,圍繞食品生產及流通安全工作,重點從經營者證照資質,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環境衛生,食品采購索證索票,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供貨來源合法性,食品及食材的貯存條件,散裝食品標簽標識,是否存在銷售過期、變質、“三無”食品,監管二維碼公示、疫情防控措施等情況進行了查驗,對檢查中發現的食品安全隱患,執法人員要求經營者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限期整改到位,確保食品安全。加強對車站、景區、商圈區域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美食街區、食品批發市場、商超、農貿市場等的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及頻次。督促農貿市場開辦者、餐館、酒店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確?!笆倪\會和殘特奧會”期間全轄區食品安全形勢穩定。

圍繞餐飲食品安全工作,主要加強農家樂及農村集體用餐從業人員食品安全培訓及檢查,積極向轄區7個養老院食堂從業人員普及相關食品安全知識,重點區域經營戶已實現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全覆蓋。在轄區群眾和餐飲單位中大力推廣“文明餐桌行動”,通過張貼文明餐桌海報、發放文明餐桌桌牌等形式,讓消費者在就餐的同時,潛移默化的了解并參與到文明餐桌行動中。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方面,嚴格按照“陜冷鏈”追溯系統要求,以“應賦盡賦、應掃盡掃”為原則,做好當前進口冷鏈食品首站、首岸信息錄入、出入庫登記、掃碼、賦碼工作,切實夯實企業主體責任。目前,我區“陜冷鏈”系統首站錄入xx批次,首岸錄入xx批次。組織轄區內餐飲經營戶涉及冷凍食品的從業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累計3749人次,重點行業人群疫苗接種1781人,接種率99.5%。此外,區局利用微信公眾號以政策和措施宣傳為抓手,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知識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市民和冷鏈食品經營者重視并參與進口冷鏈食品防控工作,強調冷鏈食品經營者主體責任,督促落實防控措施;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購買進口冷鏈食品,營造全民參與的防控氛圍。

二、藥品安全工作落實情況

一是完善“一企一檔”,加強風險管控。建立完善轄區內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零售企業、使用單位“一企一檔”建設,藥品零售企業建檔xx家;醫療器械零售企業建檔xx家;化妝品零售企業建檔xx家;藥品使用單位建檔xx家,醫療器械使用單位建檔xx家。同時,通過企業自查、日常檢查、隨機抽查等方式對全區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零售企業、使用單位的風險點進行了排查。

二是狠抓專項落實,確保轄區藥械化安全。嚴把疫苗質量安全。對全區23家(除5家部隊單位)疫苗使用單位開展拉網式檢查,督促各疫苗接種單位嚴格按照相關法規要求規范管理。對轄區內藥源性興奮劑經營使用情況進行拉網式檢查,通過“一貼二查三建立”的監管措施,進一步強化企業“第一責任人”意識。以打擊整治破壞秦嶺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動為抓手,對轄區中藥材零售企業和使用單位開展督導檢查。指導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的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全面自查,共檢查無菌與植入醫療器械經營企業157家(總數346家),醫療機構155家(總數240家),其中二級醫療機構9家,做到了二級醫療機構全覆蓋。對2家診所因未建立并執行醫療器械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予以立案警告。對轄區346家藥店(自2021年1月起移交xx區部分企業后剩余藥品零售企業234家)開展排查,對全區10家醫療機構第二類精神藥品及麻醉藥品的購進和使用情況及處方管理進行全面檢查,開展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掛證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加強行刑銜接。

三是加強疫情防控,嚴守藥械安全底線。將嚴格制度落實、統一防控標準作為疫情防控防線的重中之重。在開業門店簽訂并張貼有關承諾和防控措施等,嚴格規范藥店經營行為,接受群眾監督;制訂《開業藥店每日情況匯總表》,嚴格落實全省藥品零售藥店購買“退燒類、止咳類、抗病毒類、抗生素類”藥物實名登記報送制度,對購藥人員信息進行核查,確?!瓣兯幫ā鄙蠄筚徦幦藛T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監督告誡各零售藥店嚴格落實明碼標價制度,建立“區藥店監管群”提升對藥品零售企業的監管和溝通效率。從2021年3月份至今共上報購買“四類藥品人員353949人,其中購買退燒藥品39473人、止咳藥品54455人、抗病毒藥品162560人、抗菌素藥品97468人。截至6月30日上午10:00,轄區233家藥品零售企業,全部上報從業人員疫苗接種情況。共有從業人員954人,應接種人員860人,已完成接種人員682人;已接種智飛第二針97人。只接種第一針29人(北京科興20人,智飛9人),沒按時進行第二針接種12人。

三、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情況

一是扎實開展特種機電設備專項整治。先后開展校園及周邊特種設備安全集中整治、電梯維保單位專項治理等6項專項整治工作;印發區、局兩級《十四運特種設備保障工作方案及專項應急預案》;印發《xx區電梯隱患綜合治理任務清單》,在春節、五一節等重大節日前在xx景區開展大型游樂設施應急演練;截止目前,共檢查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109家,出動執法人員318余人次,排查安全隱患8個,下發特種設備安全指令書8份,已整改隱患8個,隱患消除率100%。上半年共處理特種機電設備類投訴59件,辦結率100%,滿意率100%。配合區應急局、區城管局、區建設局等單位,廣泛開展“安全生產月”“質量月” 、“群眾滿意度”、“法規宣傳日”等宣傳活動,印發電梯警示標識5000套,對電梯安全知識和創文、滿意度調查的宣傳。爭取xx市特檢院8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電梯的信息化建設。

二是扎實開展特種承壓設備安全專項整治。加強特種承壓設備工作規范化建設。召集轄區18家氣體充裝單位召開了2020年度氣瓶和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單位年度監督檢查工作會議,邀請專家針對企業自查自改的7項13條問題進行驗收。完成所有計劃檢查的氣瓶充裝單位和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單位年度檢查工作,11家單位已全部完成整改及復核工作。為確保“十四運”期間特種設備安全平穩有序運行,于4月份召集轄區4家CNG、3家液化石油氣充裝單位和1家車用氣瓶安裝檢測機構相關負責人召開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會,各單位就嚴格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做好隱患事故排查等進行了書面承諾,現場簽訂《十四運特種設備安全保障工作承諾書》。截止6月底,共開展檢查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70家次,聯合區城市執法局開展行政約談1次,科室組織召開行政約談會2次,通過工作群指導各市場監督管理所開展節日檢查12家次。

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深入各集中供暖站、學校、企業等單位對2家供暖企業及各企業供暖鍋爐進行安全檢查,確保了供暖期間鍋爐均能安全運行,保障轄區居民度過了一個安全、溫暖的冬季。先后開展電站鍋爐檢驗情況及風險提示自查整改、承壓類特種設備安全一級二級風險點直接研判、車用氣瓶檢驗機構安全隱患排查等專項行動,安排部署全區承壓類特種設備基礎數據普查工作,共檢查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70家次,排查安全隱患19個,下發特種設備安全指令書并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隱患消除率100%。

加強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信息化。通過主動上門指導、視頻通話等形式,快速幫助企業將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長管拖車和管束式集裝箱計劃接入全國移動式壓力容器公共服務追溯平臺,實現了設備高效運轉、在最短時間內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保障了企業安全生產和經濟利益的“雙贏雙促進”。

篇3

[關鍵詞]法律人才;曹妃甸自貿區;需求分析;環境可持續

[DOI]10.13939/ki.zgsc.2016.32.295

一個地區的發展取決于諸如區位,資源稟賦,人才等多方面的因素,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研究表明,特殊地區的人才投入對于地區的發展貢獻率要大于其他的要素投入,從一個方面印證了人才要素的質量和數量與地區發展的關系。提出要把曹妃甸建設成為東北亞區域合作的窗口,環渤海新型工業化,同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唐山曹妃甸作為河北打造沿海經濟增長極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在三地協同發展大背景下突出自己的區位優勢,是曹妃甸的當務之急。發展要靠人才,發展要以法治為前提,十八屆四中全會為我們描繪了法治愿景,曹妃甸更應加緊法律人才的儲備和培養,這就要求“法學精英人才既要系統掌握法學理論,具有較強的法學專業理論素養,又要精通法律職業技能,具有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還要具備公正、廉潔的職業道德倫理和服務社會的精神”。[1]因此分析曹妃甸法律人才的需求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尤為必要。

1 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的特點及成因

1.1 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的特點

1.1.1 曹妃甸需要應用型人才

作為河北省沿海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承載地區,曹妃甸的產業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港口為依托,發展臨港產業及化工等行業是曹妃甸主要的發展方向。這樣的格局需要大量懂得具體實務操作的人員加以充實,在此背景下對法律人才的需求自然要求以應用型為主。應用型法律人才就是能夠把法學理論和法律實務操作完美結合并能夠熟練解決和處理各類案件的人。

1.1.2 曹妃甸需要創新型人才

曹妃甸新區的建設和發展具有了一定的基礎,但畢竟建立的時間有限,而且其中還有很多是較新的項目,這就決定了區內發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沒有現成經驗的基礎上在一些方面要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我們因循守舊不但不能使曹妃甸更快的發展,還有可能使其錯失發展的良機。這就要求曹妃甸需要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一般認為,創新型人才是與普通型人才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創造創新能力和良好品德修養的各類人才。[2]

1.1.3 曹妃甸需要復合型人才

作為沿海地區,與世界各國的聯系較內陸地區更加頻繁和密切,同時作為環渤海新型工業聚集區,產業本身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而且不同的產業之間還有互相的融合和借鑒,這一特點就決定了對于法律人才的復合型要求。法律人才的復合型表現為不僅要具有豐富的法學知識和實務經驗,同時要求對特殊產業也要具有相當的了解,因為當在為某一產業進行法律服務時,如果對其沒有一定的背景了解,很可能對于法律解決對策產生不良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利益獲得。

1.2 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特點的成因

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地處環渤海、環京津(“兩環”)的核心地帶。視察曹妃甸時,指出要把唐山和曹妃甸建成“東北亞區域合作的窗口、環渤海新型工業化基地、首都經濟圈重要支點”三個定位。經濟可持續與產業的聚齊對人才的需求有著巨大的渴望,同時產業集群的初步建成也使得該地區成為了法律人才施展抱負的重要場所。經濟總量和經濟質量的不斷提升需要高素質的法律人才加以支撐,同時法律人才作為一種可“流動”的稀缺資源,能夠在特定的地理空間中呈現顯著的聚集現象。[3]產業聚集地區具有產業多元、產業交叉、產業融合等諸多特點,在此地區更容易出現新的問題,同時作為東北亞區域聯系的窗口,該地區與外資企業聯系緊密,這些特點決定了曹妃甸的法律人才的需求與一般的內陸地區和學術聚集區的人才要求是不一樣的,它更加重視法律人才的實務操作能力,同時應當具有相當的創新意識和復合性。

2 曹妃甸三維度的法律人才需求

人才需求受到企業、城市、經濟、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呈現出錯綜復雜變化特點,不僅含有線性變化特點,又含有非線性變化規律,獲得高精度的人才需求預測結果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4]筆者將從行政能力建設,產業集群需要和環境可持續三個維度分析曹妃甸法律人才的需求。

2.1 行政能力的建設與法律人才的需求

曹妃甸新區自建設以來,整合了原有的行政區劃,形成了特色分明的幾個功能區,在整合的過程中行政權力的重新配置不可避免,如何運用好這些行政權力是建設好曹妃甸的重要內容。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公報在第三部分對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作出了闡述,要求政府堅持在權力的運用上必須要按照職責有所為,同時法無授權不可為,建立權力負面清單制度,規范政府的權力運行,使權力運行在陽光下,做到權力有所監督,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這就要求曹妃甸政府在行政權力方面加強合法性的考量,而這一考量就需要具有相關行政法知識的法律人才加以支撐,由于該區也是示范區,這就要求在行政權力合法性審查方面區別于其他一般的行政區域,既要在合法的范圍內行政,同時行政權力的運行要保障該區的經濟的發展,在進行合法性審查時必須具有創新性。

篇4

關鍵詞: 法治思維 法治方式 基層社會治理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和重點都在基層,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直接關乎社會穩定大局,意義十分重大。

一、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是現代社會治理的應有之義

現代社會治理的核心就是法治。法治一方面通過調節其特有的結構調節社會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對社會治理的合法性加以解決。另一方面法治通過國家強制性保障社會治理活動的法律權威性;最后法治通過確定邊界和底線使社會治理活動有可預期性。法治中國建設的重點和基礎就是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社會矛盾和沖突多發于基層,集中體現于基層治理中,伴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轉軌,加速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已成為現實問題。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于現代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而言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可以提高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程度,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實現社會治理資源的整體優化。換一個角度來講,基層治理法治化是體現和反映國家治理能力的“風向標”。

就我國當前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建設實際情況來看,基層治理法治化所起的作用是關鍵性和基礎性的,同過去以“管控思維”為主體的社會治理方式相較而言,法治化治理方式能夠最大程度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并在最大范圍內聚集民意。法治化治理方式通過制度建構方式,運用法律手段,可以最大限度杜絕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的“不作為”、“亂作為”,真正實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等目標。

二、社會治理的法律屬性包含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從理論而言,社會治理是一項公共職能,為了實現這一公共職能,社會治理的主體可以采用行政命令,行政計劃、行政處罰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因此,“社會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講本質上就是公權力的行使,是行政行為的實施。在現代法治國家,只要是權力的實施行使,就必須受到法治約束,只要是權力的意思表示就必須符合法治精神。社會治理采取的行政行為本質就是法律行為,這是社會治理的法律屬性。這一點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治理中必然包含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普遍運用。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現社會治理主體的法治化。就社會治理的國家公權力而言,管理職能之間的空缺、重疊和沖突都需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機制和法治方式協調、溝通和解決;就社會治理的社會公權力而言,公共職能與國家職能的界限、分工、沖突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明確、指導和協調。二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確保社會治理行為的法治化。社會治理行為作為一種行政行為,體現了行政行為一般性原理,體現著自由裁量權的運用。而且現實中,在社會治理中,這種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會直接面對尖銳的利益沖突、強烈的價值碰撞和巨大的社會訴求,其運用得當與否將最直接影響國家形象及公民的法治信仰。三是運用法治思維確保社會治理責任的法治化。有權力就有責任,責任是權力的本質屬性,而且這種責任應當且必須是一種法律責任。法治思維與權力思維的差異之處就在于是否承認權力的最高性。法治思維認為法律的權威高于權力,公權力的行使者必定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制度障礙

雖然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都有關于基層社會治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條例。但從現實情況看,實現社會治理法治化面臨著嚴重制度障礙:其一,現在制度已經相對落后。我國原有相關法規是適應傳統社會管理模式而形成的,社會管控思維嚴重,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要求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相去甚遠,出發點和制度建構的主要做法完全不同,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其二,立法相對滯后。進入新時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以后,實施由“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由“行政色彩”向“法治主導”轉變以來,許多地方在實踐中已經做了許多有益嘗試,且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意識的成果,但是相應的立法工作卻顯得滯后,特別基層自治組織、基層治理機制合法性問題,涉及老百姓利益保障問題的許多方面仍未納入法治保障軌道。其三,法規效力層級不足。從目前現實情況來看,從國家立法層面來看,有關基層社會治理的法規較少且缺乏可操作性。許多地方通過地方政府立法對現實矛盾加以調節,但是這些地方性法規效力不高,甚至因為沒有先例可循,在一定程度上違反相關上位法規的問題。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不復存在,何以談其效果和作用?

(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足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黨員干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于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當前基層社會治理主體,特別是一些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足,一方面體現在黨員干部的法律知識儲備不夠、依法治理的傳統和氛圍缺失,另一方面是在客觀上大量存在許多領導干部不愿意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而是采取行政手段的“短、平、快”,更有甚者提出法治方式讓其“畏首畏尾”,在一些場合發表進一步加強社會管控的傳統思維。

(三)行政手段的路徑依賴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社會結構和利益需求呈現多元趨勢越來越明顯的背景下,行政手段難以“一招定天下”,需要多種手段協調,其中法律手段應該成為主導,如前所述,行政手段應在法律框架設立的范圍內發揮效用。過去中國,在人-單位-國家這樣的架構下,通過上行下達執行行政命令實現社會治理確實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面對社會主體的多元化和社會分層的現實情況,過分依賴行政效率只會導致基層社會治理陷入僵局,而且極易導致權力尋租,導致腐敗。這樣的路徑依賴極易發生打著“發展壓倒一切”等片面觀點的旗號,時不時發生突破法律邊界的行為,甚至侵犯公民權利,認為改善了群眾生活,盡管違法但是可以被理解。如此種種,突破法律邊界和底線,不惜一切代價和手段處理矛盾糾紛,最后結果往往是進一步激化矛盾,是短視行為,于長遠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四、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的思考

(一)最關鍵的是領導干部要具有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

通過自覺學習,增強憲法法律至上的理念,通過法治思維進行思考,將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理念內化于心;通過比較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與人治思維、人治方式在治國理政方面的優劣,使領導干部充分認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必要性,改變過去那種“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人治”思維模式,以法治眼光看待一切,明確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決不允許任何領導干部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始終牢記法律底線不可觸碰、法律紅線不可逾越;通過干部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領導干部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識和法治信仰,使領導干部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二)重視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兩方面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充分運用正面典型的引導作用,使領導干部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習慣。同時對反面典型的警示、警戒作用不能忽視,應在組織、人事管理等重點領域堅持給人治亮“紅燈”,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所有領導干部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三)要在領導干部政績考核上強調法治指標

正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的:“提高黨員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容。”因此要將法治指標納入對各級領導干部的考核之中,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各級組織部門要把是否具有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治能力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提拔重用那些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的領導干部,通過激勵機制,促使更多領導干部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

(四)要積極營造法治環境

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穩定有序的法治文化氛圍,使領導干部習慣法治思維,習慣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使其養成良好的法治思維習慣,形成優秀的法治思維品格,養成良好的法治能力,形成推進依法治國的良好法治氛圍。

崇尚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根據法律思考,把法律當成思考、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法治思維在現階段主要指限制、約束權力任意行使的思維。法治思維改變了一些領導干部思想中存在的重權力輕權利、重治民輕治官、重管理輕服務等思維誤區;法治方式指領導干部遵循法治原則和法治精神依法治理,通過制定、執行法律,運用法律方法治國理政的行為方式。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核心是用權利制約權力,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強化對權力行使的約束和規范,約束公權力、保障私權利。

總之,我們需要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堅持法治導向,提升法治能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建設。

參考文獻:

篇5

2005年是我市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年,是全面實施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之年。我市水資源管理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水利部門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本局的工作重點和目標,及時掌握并反映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的基本情況,根據《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省水資源管理條例》、浙價費[2004]209號《關于調整水資源標準的通知》和《開展全省取水口調查工作》的文件精神,結合本科工作實際,我們開展了以企業取水許可證審辦與年審、取水計量裝置安裝與運行、水資源費征收與管理、取水口調查與定位、創建“十佳”服務企業工作亮點、“3.22”水法宣傳活動等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工作,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務,具體報告如下:

一、企業取水許可證發放及年審情況

(一)2005年新辦取水許可證11家,取水總量為29743.8萬m3,地下水2家1.5萬m3。其中:

1、企業辦證6家,申請水量為252.3萬m3。

2、換發證3家(上年度轉),申請水量為21.5萬m3,地下水1.5萬m3。

3、省辦取水證1家(水務集團),申請水量為10600萬m3。

4、電站1家,申請水量為18870萬m3。

(二)到2006年2月底,應年審的企業有224家,已參加年審的企業有136家,其中年審合格的有108家,年審注銷取水許可證的企業28家,銷減水量124.86萬m3(其中地表水12套91.3萬m3),銷減計量表19只。

(三)經年審,2005年累計有效取水許可證418套,申請許可總量為157750.36萬m3,年底實際取水總量為157910.3萬m3;申請地下水許可總量為321.44萬m3;實際取水總量為82.3萬m3。其中:

1、農業灌溉灌發證為145套,取水許可量為20306萬m3。

2、水電站發證為55套,取水許可量為133146萬m3。

3、企事業單位直接取水發證為202套,申請許可水量為1133.92萬m3,實際取水量為580萬m3;申請地下水取水量為321.44萬m3,實際取水量為82.3萬m3。

4、制水企業取水發證為13套,申請許可水量為2843萬m3,實際取水量為3796萬m3。

(四)2005年取水許可預申請及水資源論證審批企業1家,申請取水量為64萬m3,日最大取水量為0.22萬m3,并按行政許可要求登報公示。

(五)做好下情上報工作:

1、2005年2月及時編報了2004年度水資源年報工作。

2、2005年3月底完成編報我市2004年度水資源公報工作。

3、及時向省結報水資源費及票據,做到票據專用,規范收費。

二、取水計量及收費情況

2005年取水收費企業為189家,水電站為54家。其中計量收費企業157家,已領證末取水的3家,當年辦證的11家。今年是執行新調整水資源費價格的第一年,在執行新標準的同時,為便于企業了解、接受新價格,我們所到取水企業都隨帶調價文件,對企業進行宣傳、解釋、說服,耐心接受取水用戶的意見,贏得取水企業的理解和支持。

(一)2005年1月至12月應收繳企業水資源費234.5萬元,現已到財政172.45萬元。

水電站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總發電量為2515.5萬千瓦,收繳水資源費25.15萬元。全部進入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戶。

(二)2005年已向省財政結報水資源費115.80萬元;上繳省、市水資源費46.32萬元(地表水、電站部份)。

(三)至2005年底,在保有企業有效取水許可證的202家取水用戶中,已有157家安裝了不同類型的計量表。在年取水量1萬m3以上的取水戶中,裝表率達百分之百。

同時,4月份以來,我們著重推廣安裝新型智能水表,該表有計量準確、直觀、性能穩定、能升級遠程監控等功能。到目前已落實的有11家取水企業的14臺智能型水表,其中已安裝的有9臺,另5臺將于年底適當時間安裝。

(四)2005年7月至8月,按照省廳要求完成了我市取水口DPS定位工作,實地定位203處,并逐個登記、匯總、制作取水口位置圖,且在圖上逐個標明取水口位置記號。

三、創建“十佳”服務企業工作亮點

水政水資源科是市水利水電局的內設機構,負責全市水資源統一管理和保護工作,擔負我市27個鎮(鄉)街道企事業單位的取用水管理。形象決定地位,水政水資源科的服務質量直接反映水電局的社會形象。為此,我們以“服務優質”為落腳點,開展了“形象工程”建設,即要科室人員始終牢固樹立“一個宗旨”,實行“六個公開”,堅持“八心態度”,為企事業單位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同時,我們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依法行政的水平,轉變工作作風,改變管理工作模式,為規范水行政許可,依法對取水許可申請、初審調查和水資源管護,實行“一證、一牌、一卡、一表”四個一管理模式,進一步規范了企事業單位的取用水行為,樹立了水利人的良好社會形象。

四、二00五年水政工作

(一)“3.22”水法宣傳活動。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時機,與有關科室配合,以“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為主題,通過報紙專版、電視專題、社區專欄、掛橫幅、貼標語、跑鄉鎮分發宣傳畫、資料和印有水法宣傳標語的紀念品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同時評選出10家單位為2004年度“取水許可規范單位”,增強了企業、群眾的水資源管理意識。

(二)“四五”普法活動,總結并通過驗收。

(三)七月參加全市行政許可案件評比活動,并獲二等獎(第四名)。

(四)八月設立行政許可統一受理窗口,負責受理行政許可事項8件。

(五)十月通過《我市水資源管理實施辦法(草案)》審議。

(六)十一月制定并交流《河道采砂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制度》。

(七)十一月完成“三創”工作,統計2001年-2004年我市的GDP用水量,完成2005年我市集中式水廠供水情況統計報表。

(八)完成局領導臨時交辦的工作任務。

五、二00六年工作

(一)完成2005年度的水資源年報和水資源公報編制。

(二)做好日常水資源管理,對未辦證取水的單位和個人按行政許可程序到統一窗口進行受理,并辦理取水許可證。

(三)繼續推行智能水表安裝工作。在適當時候,把現有大口徑表計量的單位,實行計量管理升級,并投入設施,實現遠程監控管理。加強小口徑取水管道的其他計量設施安裝力度。

(四)進一步實施浙價費[2004]209號“關于調整水資源標準的通知”,做好宣傳,加強收費力度,嚴格執行新標準。

(五)重新匯編水法規。

(六)制訂除河道采砂外的其它自由裁量基準制度。

(七)積極完成省、市、局領導下達的各項工作。

篇6

關鍵詞:外籍員工 住房補貼 稅收政策

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稅收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財政手段之一,在國家維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經濟形勢的變化會引起稅收政策的調整,而稅收政策的調整勢必會帶來政策過渡銜接的問題;加之我國分稅制改革后形成的國地稅征管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橫向的政策矛盾。因此,筆者從外籍員工住房補貼的稅收優惠政策出發,對上述問題進行闡釋和分析。

一、新舊政策縱向銜接尚有矛盾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該政策的核心要求是以“非現金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才可以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對于將補貼與工資、薪金合并,一同以現金形式發放的外籍員工住房補貼,是不符合上述政策的規定,其補貼不能享受暫免個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但是,現行有效的另一項政策卻與之相左?!敦斦慷悇湛偩株P于對外籍職員的在華住房費準予扣除計算納稅的通知》中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商駐華機構將住房費定額發給外籍職員,可以列為費用支出,但應計入其職員的工資、薪金所得。該職員能夠提供準確的住房費用憑證單據的,可準其按實際支出額,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币勒者@項政策的規定,對于外商投資企業的外籍員工,只要能夠提供真實合法有效的住房費用憑證,即使其獲得的住房補貼是包含在工資、薪金當中以現金形式發放的,也可以享受免征個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這里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對于外商投資企業并到工資、薪金里發放的外籍員工住房補貼,能否享受到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優惠呢?依據財稅字〔1994〕20號文來看,只有“非現金或實報實銷”形式的外籍員工住房補貼才可以免征個稅,因此統一與工資、薪金合并發放的補貼是不可以享受免稅優惠的。但是如果依財稅外字〔1988〕21號文件的規定來看,上述做法完全可以享受到稅收優惠。由此可見,該項稅收政策在新舊銜接的過程中是存在問題的,對于同一個事項對應兩個不同的規定,這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辦稅難度,對稅法的權威性也造成影響。

此外,為了推進簡政放權、規范行政管理、便利行政審批,稅務機關會定期清理部門規章和文件,將一些稅收政策全文廢止或部分條款廢止。但是,很多文件廢止后沒有新的與之銜接的政策出臺,造成相關稅收政策規定的斷層現象。實際工作中,基層稅務機關往往會繼續沿用舊的政策,導致“廢止”形同虛設,無法真正落實改革精神;企業對此更是一頭霧水、手足無措,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判斷進行處理,這種缺乏統一規范的做法大大增加了企業納稅風險。

二、國地稅征管橫向銜接存在沖突

外籍員工取得符合規定的住房補貼的需要向地方稅務局進行納稅申報,申報時要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上述補貼的有效憑證,由主管稅務機關核準確認免稅。實際操作中,地方稅務局會要求納稅人提供本人有效住房合同以及支付住房費用所開具的發票等材料,其中要求納稅人應當如實開具發票,即發票抬頭應是住房實際使用者的名稱(外籍員工的姓名),這樣才屬于真實合法有效的憑證,地稅機關才能認定該外籍員工享受免征個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但是,這張發票在企業于國家稅務局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就產生了問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其中的工資、薪金包括對員工的補貼。同樣地,在國家稅務局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對于稅前扣除的費用支出要提供真實合法有效的憑證,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稅前扣除憑據。由于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是企業法人,所以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支出的有效憑證也應當是反映企業自身發生的交易事項,即發票抬頭應是企業的名稱,否則就不能作為稅前費用支出進行扣除。

所以,在國地稅征管的橫向銜接上,關于外籍員工住房支出發票的合規性也存在沖突。實務工作中,由于發票抬頭的規定很多企業無法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相關的住房補貼費用,產生不必要的稅收損失,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

三、問題評述及思考

篇7

一、加強研究部署,著力夯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基礎

(一)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部門。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對20**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實施考核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專門下發通知對今年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進行部署后,我市結合實際,下發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年**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梳理出十七條主要工作任務,為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整體推進明確了目標,理清了方向。

(二)規范信息,落實保密審查。重申嚴格執行誰公開、誰審查、誰負責、先審查、后公開、一事一審等保密審查規定,要求各單位把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程序與公文運轉程序、信息程序有機結合,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由承辦單位提出具體意見,經信息公開操作人員審查后,報信息公開負責領導審批,從源頭上落實了保密審查。結合日常工作指導,對部分單位進行了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落實情況檢查,重點圍繞保密審查制度建設、信息流程、公開平臺管理等方面,既查臺帳資料,又通過技術手段檢查公開平臺,杜絕失泄密事件發生。

(三)加強業務培訓,提升人員素質。為促使行政機關領導及工作人員了解、掌握行政訴訟及政府信息公開領域必要的業務知識,進一步提高行政訴訟案件的應訴水平和技能,推進全市依法行政水平的整體提升。通過9月份舉辦的一次行政訴訟應訴及政府信息公開專題業務培訓,使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進一步拓寬了視野,掌握了相關政策,理清了工作思路,提升了業務水平。

二、加強公開平臺建設,著力打造多渠道公開載體

堅持以政府網站為主平臺,以政府公報、現場查閱點、新聞會以及政務微博等為輔助手段,著力搭建高效便捷、渠道多元的公開載體,為公眾獲取政府信息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一)拓展提升平臺功能。今年著重對公開平臺頁面進行了調整美化,將公眾所關心的各類特色專欄如企業政策查詢平臺、陽光工程網、新聞會等鏈接集聚整合至首頁,方便公眾訪問。同時進一步優化了規范性公眾平臺,新增了公告欄以及整合了規范性文件意見征集欄目。

(三)借助政府公報信息。20**年市政府公報《**政務》共出版20期,均在**市政府網站公布,每期印發近2000份,全部免費贈閱,發行范圍包括:市級各部門、鄉鎮、街道、各行政村和社區,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產值3000萬以上規模企業及檔案館、圖書館等主要公共場所。

(四)精心組織新聞會。完善新聞會制度,制定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的實施辦法》,進一步完善黨委、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推進新聞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充分發揮新聞工作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中的積極作用。整合民生問題面對面網絡訪談推出**網絡新聞會版塊,為各鎮(街道)、各單位定期進行網絡新聞和網絡訪談,開展網絡新聞會6次,領導干部網絡訪談6次,主動新聞,解讀政策,回應公眾,引導輿論。

(五)建立政務微博等新平臺。建成了由**引領,各鎮(街道)、各部門等101家單位入駐的**政務微博廳,合計收聽人數超過30萬,全年合計信息超過8萬條次。**發表博文3198條,網民評論4793條、轉發**988條,粉絲量19萬。建設運行了民e通**網絡民生服務平臺,實施了《**市網絡民生服務工作監督考核辦法》,平臺已有用戶注冊數463個,網民總發帖量**63條,帖文總回復1095條,接受網友投訴、咨詢、建議共355條,部門回復343條。

三、突出重點領域,著力深化公開內容

據初步統計,至今我市在信息公開平臺上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7694條,其中市本級主動公開3876條。在重點領域主動公開方面,突出抓了以下五方面:

(三)推進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開。一是深化征地拆遷信息,重點公開土地征收審批結果,方便公眾查詢征地批復、范圍、補償、安置等相關信息。進一步將房屋征收補償方案、補償標準、補償結果信息公開,在征收范圍內公開房屋征收決定、補助獎勵政策和標準,向被征收人公開征收房屋調查結果、初步評估結果、補償情況,實行陽光征收。二是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信息公開,及時全面向社會公開住房保障年度目標任務、開竣工項目情況、房源分配情況以及相關政策規定、監督電話等,方便群眾監督和查詢。加強房源分配陽光操作,實行保障房源、分配過程、分配結果三公開。強化后續跟蹤監管,對不符合保障條件的及時予以清退。三是加強重點領域和環節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公開,所有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均在**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上公布,充分保證所有愿意參加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潛在供應商都能及時的、機會均等的獲取信息。切實保證所有程序、環節公開,使每個參加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供應商都清楚如何獲取采購文件,明白文件編制要求、開標、評標的程序,所有中標結果也均都在網上公告,接受全社會監督。

(四)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公開。重點推進中小學校招生信息公開,涉及中小學、高中招生入學政策文件在7月底前全部出臺并向社會公布,并做好政策解讀,將有關政策文件和解讀內容及時在網站、媒體上公布。針對中小學招生工作,市教育局組織了一期在線訪談,教育局領導與市民進行面對面交流,為進一步做好招生咨詢服務工作,積極回應廣大網友關心的招生入學熱點問題,讓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及時準確地了解我市中小學招生政策。

四、進一步加強依申請公開工作

(二)規范依申請公開。一是加強教育培訓。通過舉辦行政訴訟應訴及政府信息公開專題業務培訓,提高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依申請公開答復格式標準文本。針對依申請公開答復不規范、不及時以及信息公開類復議訴訟案件敗訴率高的情況,于今年初在**大市范圍內率先制定了依申請公開答復文本格式并下發執行,進一步規范了申請的受理、審查、處理、答復等各個程序,降低了敗訴風險。三是重視協調會商制度。對依申請公開中存在的情況復雜或者可能涉及三安全一穩定、二秘密一隱私等疑難問題,建立由受理行政機關牽頭,政府辦公室、法制辦及相關部門參加的協調會商制度,并邀請法院提前介入,對申請內容是否明確、信息是否應當公開和如何公開、公開后可能帶來的影響等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提出處理意見,確保答復依法有據、嚴謹規范、慎重穩妥。

回顧過去一年,我市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照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要求,對照人民群眾的期望,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個別單位領導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認識還不夠到位,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意識尚未真正確立,公開政府信息的緊迫感、主動性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主動公開信息的質量還不夠高。各單位公開信息主要還是集中在政務動態類信息,政策解讀、辦事服務類信息更新數量明顯偏少;三是信息公開人員力量不足。各單位雖然指定了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但人員變動過于頻繁,工作交接中欠缺溝通,嚴重削弱了政府信息公開隊伍的穩定性,信息公開工作缺乏延續性。

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針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市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將政府信息公開作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深入開展。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國務院、省、**市有關會議及文件精神,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總要求,梳理依法應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細化分類、規范表述,特別要做好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征地拆遷補償、財政資金使用和三公經費、環境保護、城建規劃等重點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使信息公開內容更加滿足群眾的需要。

篇8

循環經濟無論是從理論研究角度還是從實際操作角度來看,都有三個層面。一個是宏觀層面即整個社會層面的循環經濟,二是中觀層面即產業或區域層面的循環經濟,第三個層面是微觀層面即企業層面的循環經濟。需要指出的是,在關于循環經濟的研究中,人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宏觀和中觀層面,而對循環經濟的微觀層面也就是一個企業,尤其是資源依賴型企業如何發展循環經濟的關注則比較少。其實,企業尤其是資源依賴型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更高層面的循環經濟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沒有企業尤其是資源依賴型企業的循環經濟,整個產業、區域乃至于社會的循環經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研究企業尤其是資源依賴型企業如何發展循環經濟,具有基礎性意義。我們認為資源依賴型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創新,其創新的路徑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理念創新

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決定做法。資源依賴型企業要發展循環經濟,首先必須實現理念上的轉變和創新,我們必須認識到傳統的以質量、服務和利潤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已經不能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導入適應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綠色管理理念。

所謂“綠色”管理理念,就是要將環境保護的觀念融于資源依賴型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之中。這一理念可概括為“5R”的觀念,即(1)研究(Research)的觀念,就是要樹立將環保納入資源依賴型企業的決策要素中,重視研究資源依賴型企業的環境對策的觀念;(2)消減(Reduce)的觀念,就是要樹立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排放的觀念;(3)再開發(Reuse)的觀念,就是要樹立變傳統產品為環保產品的觀念;(4)循環(Recycle)的觀念,就是要樹立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的觀念;(5)保護(Rescue)的觀念,就是要樹立積極參與區域內的環境整潔活動,打造綠色資源依賴型企業形象的觀念。

從綠色管理理念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綠色管理理念所追求的目標與傳統的管理理念是不同的,概括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物質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目標,通過集約型的科學管理,使資源依賴型企業所需要的各種物質資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單位資源的產出達到最大最優。二是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目標,通過實行以預防為主的措施和全過程控制的環境管理,使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廢棄物最大限度地減少。三是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綠色化目標,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對環境、對消費者無污染和安全、優質的產品。通過這三個目標的實現,最終使資源依賴型企業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和環境改善協調同步,走上資源依賴型企業與社會都能可持續發展的雙贏之路。

二、模式創新

目前,絕大多數資源依賴型企業的生產基本上是傳統的模式。傳統的生產模式主要有兩種具體的方式,一種是單向線性開放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是把資源開發出來,通過生產加工消費把產生的廢物廢氣大量地排放到環境中去,使不可再生資源不斷地減少和浪費,生存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污染。另一種是末端治理模式,這種方式開始注意環境問題,強調在生產過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是一種“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方式。目前大多數資源依賴型企業采用這種生產方式。這種方式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設備對廢氣、廢水、廢物進行處理,處理技術要求高,因此是一種只投入而不產生經濟效益的模式。技術難度大、成本高、無效益是這種模式的缺陷。有兩組數據很能說明傳統生產方式的這兩個缺陷。一組數據是由青海省環保局的2006年青海省環境狀況公報提供的:2006年,全省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1萬噸,工業煙塵排放量為5.2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為8.9萬噸,工業廢水排放量7168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882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29.4%。公報還指出產生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行業為化工、有色金屬采選業等資源型產業。另一組數據是關于柴達木盆地的數據。這組數據指出,柴達木盆地近50年的礦產資源開發基本上是單一性的開發,大部分潛在價值遠遠超過主體礦價值的共伴生礦被作為廢料丟棄了,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低,鉀礦的綜合回收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一11%,整體綜合回收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約20%,比世界先進水平低約40%。

由此可見,傳統的生產模式不僅造成資源再利用率低,開發的凈效益不高,而且資源的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

因此,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環境保護的要求,也不利于資源依賴型企業的長遠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在生產模式上進行創新,這種創新就是要從過去的單向線性開放方式或末端治理方式向循環經濟模式轉變。

循環經濟模式的特點是:把生產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過程。這種模式遵循生態學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循環經濟模式在資源依賴型企業生產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清潔生產。

2002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把清潔生產定義為:“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清潔生產強調三個重點:

第一,清潔資源,盡量節約資源消耗,利用可再生資源。第二,清潔生產過程,產品制造過程中盡可能少生產廢棄物品,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第三,清潔產品,降低對資源的消耗,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等。實施清潔生產要貫徹兩個全過程控制:一是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控制,即從原材料加工、提煉到產出產品,產品使用直至報廢處置的各個環節都必須采取必要的清潔方案,以實施物質生產、消費污染的預防控制。二是生產的全過程控制,即從產品開發、規劃、設計、建設到生產管理的全過程,都必須采取必要的清潔方案,以實施防止生產過程中污染發生的控制。由于清潔生產在很大程度上與資源依賴型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相一致,因此資源依賴型企業應重視進行清潔生產。

三、技術創新

資源依賴型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容是環境無害化技術,它是一個包含了資源開發、原材料生產、中間產品制造、加工生產、流通消費、循環利用全過程的循環型技術體系,其中最關鍵的是三大無害化處理技術:(l)污染治理技術。這是用來消除污染物的技術,通過建設廢棄物凈化裝置來實現有毒有害廢棄物的凈化處理。其特點是不改變既有生產系統和工藝程序,只是在生產過程的末端通過凈化廢棄物實現污染控制。(2)廢物利用技術。這是用來進行廢棄物再利用的技術,通過這些技術實現資源依賴型企業生產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垃圾只不過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所有的廢棄物都可以找到有效用途,因此廢棄物利用技術是循環經濟的重要技術載體。(3)清潔生產技術。這是進行無廢棄物和少廢棄物生產的技術,通過這些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零排放和制造產品的綠色化。清潔生產技術包括清潔的生產和清潔的產品兩方面內容,即不僅要實現生產過程的無污染和少污染,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在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理過程中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技術創新的方式包括三種創新,即引進消化技術創新、集成技術創新和原創性技術創新。其中集成技術和原創技術是技術自主創新的根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集成技術創新是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把各個已有的單項技術有機地組合起來、融會貫通,構成一種新產品或經營管理方式,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集成技術創新既可以是縱向的,(在產品的生產鏈中,幾個環節的整合或位置的調換就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可以是橫向的,如施樂公司發明復印機之前,幾乎所有相關的技術都是已知的,卻從來沒人想到要把這些技術從不同領域挑揀出來,整合在一起。施樂公司的技術創新,說到底不過就是四個字――集成創新。我們在追求原始創新成果時,應重視集成技術創新。對于大多數資源依賴型企業而言,集成技術創新可能比原創型技術創新更具現實意義。原創型技術創新需要長期積累和巨大投入,多數資源依賴型企業的實力還難以承受。而集成技術創新,由于更關注實用性,同資源依賴型企業生產和管理的關聯度更高,資源依賴型企業更容易找到切入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此效果也就更明顯??傊?,技術創新是推動資源依賴型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動力。技術創新可以打破資源依賴型企業循環經濟的成本瓶頸、價格障礙和廢棄物的再資源化屏障,從而有效地推動資源依賴型企業循環經濟發展。

四、體系創新

篇9

一、崗位履職情況

市委、市政府的準確領導下,過去一年。帶領黨組一班人,動員和組織全市財政干部職工,按照某和某市兩級黨委、政府的要求,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以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為手段,全力推進財政改革與發展,全力支持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為促進某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各項財政工作受到上級財政部門和市委、市政府的多項表彰。年月,本人被某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三個文明建設市直一級單位主要負責人先進個人稱號。

一是全力以赴支持擴內需保增長。年。爭取上級財政部門的支持,全年爭取到位上級財政專項資金61704萬元,可比增長36.3%其中新增中央投資資金7913萬元,同時爭取地方債券資金3000萬元、世行貸款1976萬美元等。按工程進度快速撥付中央新增投資資金6552萬元,支持56個擴內需項目開工建設,拉動社會投資5.8億元;為30家企業擔保辦理貸款7905萬元,向9家企業投放縣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6500萬元,增強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投入財政資金35757萬元,支持新農村、三大工業園區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了市域經濟加快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的基礎;足額落實和發放各項惠農補貼7959萬元,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兌付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1696萬元,兌現農機具購置補貼906萬元,拉動農村消費約1.5億元;全面落實國家減稅減費政策,累計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1.4億多元。

二是千方百計組織財政收入。密切關注經濟發展和稅收征管形勢。真實掌握稅源和稅收征管情況,做到稅收收入應收盡收,確保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完成財政收入征收入庫任務。年實現財政收入101316萬元,比上年增長14.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0199萬元,比上年增長19%按照清理后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出臺《涉企收費項目目錄》和《某市級政府非稅收入類別及收費項目標準工作手冊》加強土地出讓收入、國有資產(資源)經營性收益等非稅收入征管,實行以票控費、以票管收,全年完成非稅收入72898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納入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19648萬元,增長19.8%同時,負責征收入庫參合基金2273萬元,農民參合率達94.5%參合人數比上年增加2.5萬人。

三是突出重點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有保有壓。比上年增長22.5%,重點保障了干部教師和社會民生領域投入。按政策兌現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和退休教師生活補貼,按預算均衡撥付中小學校公用經費,全面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剩余10%部分,足額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家庭困難學生資助補助,加快農村中小學校危房改造,全年義務教育支出達36722萬元,比上年增長50%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基本居住、基本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全年投入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達56570萬元,比上年增長34%認真落實政法經費保障政策,全年投入公共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支出達10234萬元;鞏固和完善農村公益新機制,撥付農村“以錢養事”經費1633萬元;保障對文化、體育、計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的投入,促進了社會公共事業協調發展。

四是不斷完善財政體制機制。深入推進以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等為主要內容的財政改革。全年完成政府采購14879萬元,節約財政資金1653萬元;開通運行新的非稅收入管理系統,按月將“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歸集的資金分類繳入國庫或清算專戶,收繳、罰繳、收支三分離工作不斷規范;建立惠農補貼市級直達農戶新機制,將各項惠農補貼資金安全、及時、足額發放到戶。

五是扎實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全面實施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財政管理與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創新財政資金運行機制。

六是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財政隊伍建設。結合“作風建設年”能力建設年”活動。精心組織了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針對收集到109條意見和建議,按內容整合為三大類19個整改項目,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整改,截止目前已整改到位或得到基本解決的事項有10個,收到明顯成效。根據開展新形勢下財政工作的需要,4月份組織全市財政干部系統學習科學發展觀和財政業務知識,9月份分兩批組織100名財經所業務骨干重點培訓鄉鎮預算業務和村級會計委托業務,多次組織財經所微機操作員開展電腦操作技能培訓,財政干部履責能力和執行能力進一步提升。注重在系統內部建立能上能下的科學用人制度,著力培養年輕干部,調整優化干部結構,財政隊伍活力進一步增強。始終強調財政宣傳的輿論導向作用,被各級領導機關和新聞媒體分別采用宣傳信息及采納調研成果80多篇,讓社會更多地了解到財政改革與發展新動向、新成果。組織機關干部扎實開展“三進農戶”雙聯雙幫”等活動,深入到仙女山國光村和韓集鄉倪集村等聯系點,幫助解決幫扶對象的生產生活困難,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財政形象。

二、個人思想和廉政情況

與局黨組成員一道工作,年月底調財政部門工作的七年多來。雖然擔子重,但心情感到舒暢,大家很抬舉我也愿意聽取同志們意見,包括反對的意見,通過認真學習,刻苦學習,虛心學習,努力把全市財政工作做好。

(一)個人思想情況

帶頭落實和實踐科學發展觀,1認真學習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理論知識、堅持用科學理論指導財政工作。重點學習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公報。做到勤奮學習,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結合財政工作實際,勇于實踐,銳意創新。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認真撰寫了過萬字的心得體會,其中撰寫的金融危機對某稅收的影響及建議》被評為全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優秀調研報告”撰寫的做足財政“新”文章踐行科學發展觀》被湖北省委刊物《學習月刊》采用,努力用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財政工作開展。堅持依法理財。首先,2認真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學習財政法規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辦事效率。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近年來,認真學習《預算法》和《會計法》按照中央、省委兩個1號文件精神,緊密聯系我市財政改革與發展的實際,聯系財政隊伍實際,勤于思考,深入調研。去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部門爭取和安排財政資金支持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支持工業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和諧社會建設,實現了財政改革與發展的目標。其次,虛心向內行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高節奏、高效率地做好財政工作。其三,堅持為政理財、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推進財政改革與發展。多年來,為實踐古人提出的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理財思想,結合實際,主要抓了以下幾點工作:①狠抓財政收入的增長,確保財政收支平衡;②堅持“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有保有壓”原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政策性支出和重點支出需要;③深化財政改革,不斷探索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財政體制機制;④注重財政監管,規范財政工作秩序。這樣,使財政工作逐步向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和公開透明的方向邁進。不忘廉潔從政,3牢記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道正派的政治要求。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多年來,以清代張聰賢的古訓為座右銘,時刻警示自己,要清清清白白從政,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只有這樣,才能在群眾中一呼百應,不令而從。首先,先做人,后做“官”學會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人格是謀事之基。不會做人,人品人格低劣,絕對不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替老百姓做好事的也絕對當不好群眾擁護的官”其次,做一個清醒的人,不做糊涂的人。一個人一生中有順利時期甚至輝煌時期,但不會只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困難、矛盾和挫折,關鍵是要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用正確的辦法來解決,保持心靜如水的心態。再次,敢于堅持正義,敢說公道話。要襟懷坦蕩,敢作敢為。對正確的事就要堅持,錯誤的事就要糾正。最后,嚴格要求自己,時刻警醒自己。一是嚴于律己,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二是按規矩辦事,對上不越位,對下不攬權,不文過飾非,不邀功請賞,敢于擔擔子;三是組織安排的職位上,竭盡全力去工作,去拼搏、去創造。對事業的追求要永無止境,而在個人“官位”上,則應有知足感,知足才能常樂。

篇10

1-10月,__區(含__本級、__、__,__)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8.98億元,增長18.0%,總量居全市第三位;限上商品銷售總額2559.95億元,增長23.5%,總量穩居全市首位;規上工業總產值2530.42億元,增長5.1%,總量穩居全市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426.74億元,按可比價增長5.8%,總量穩居全市首位;規上工業利潤總額113.53億元(1-9月),同比下降__.8%,總量居全市首位。

加強統計業務培訓。將統計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作為強化統計基礎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利用走訪調研、企業聯網直報、年報培訓等機會對基層統計人員進行大范圍的統計業務知識、計算機操作、統計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做好20__年統計從業資格考試、統計職稱考試和統計繼續教育的組織工作。

做好名錄庫更新維護。切實做好全區__7家“四上”單位的申報工作。利用三經普工作契機,加強新增單位比對。截止20__年11月中旬,名錄庫法人單位共維護操作7421條次;名錄庫產業活動單位共維護操作125條次。及時做好“個轉企”單位入庫工作,全區共有378家“個轉企”單位納入統計名錄庫。

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對“__統計信息網”進行升級改版,結合區域統計現狀,優化版塊分類、強化數據功能。嚴格執行《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開展網絡使用與安全知識培訓。通過vpn技術實現了統計系統國家、省、市、區、鄉鎮(街道)五級聯網,實現了互聯互通,為統計系統信息上呈下達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次經濟普查有序推進。1月中旬開始全面啟動第三次經濟普查入戶登記調查工作,并首次采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pda。經過近三月的努力,全區900余名普查人員對轄區內的單位進行了逐一核查登記,并于3月底順利完成全區近6萬戶左右單位和個體戶數據采集工作。采取督查指導、蹲點聯絡、進度監測等措施,確保入戶登記數據采集工作進度和質量。成立三經普工作聯系指導組,保證在每個街道鄉鎮、__保稅區、__開發區都有區經普辦聯絡員蹲點,并參與入戶調查、質量審查、數據錄入等全過程。強化數據審核修改,根據上級要求對屬性指標、經濟指標進行修改,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面完成普查數據審核驗收工作。對主要經濟指標的修改,落實好企業授權書后再進行,牢牢把握三經普數據質量,以真實準確的普查數據客觀反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城鄉住戶一體化調查更加完善。以季度(月度)例會為平臺,進一步加強對輔助調查員的專業知識培訓。通過對調查網點的走訪,加強對住戶調查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導,確保記賬戶所記錄的數據真實、準確。對全區樣本進行了分情況調查工作,制定《現金收入臺帳》,要求調查員每月按實記錄所有現金收入和消費支出,同時對樣本中的非農業生產經營戶采取大額收入月度跟蹤、季度匯總的方式來了解收入高低的根本原因。通過制定《調查戶月度收入情況過錄表》,進行兩月數據對比并分析原因,提高工作效率。

認真細致,做好區域與本級gdp核算工作。通過加強地區間、部門間、專業間的溝通協調,建立好與核算相關的主要經濟指標月度臺帳,密切監測指標變化情況,深入分析原因,努力把握區域和本級的經濟運行態勢,按照核算制度做好gdp季度核算工作。

加強監測,做好經濟形勢分析。制定《20__年__區工業生產狀況統計監測制度》,對區域內50家重點工業企業就工業生產、設備利用情況等進行監測,及時反映工業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區委、區政府制定政策和進行經濟管理提供科學統計參考。一年來,共編發各類統計分析文章20篇,被省、市局及區兩辦錄用信息127篇?!丁耙惶妆怼蹦J较鹿I統計數據質量控制研究》課題在__統計系統課題評審中獲優秀課題獎。

積極部署,開展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制度方法改革試點工作。由區政府發文,成立__區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區長陳承奎任組長。制定《__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制度方法改革試點方案》。在前期深入開展學習調研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報表制作了9套ppt教材,下一步將分片區、專業對企業開展18場填報指南及網上操作流程業務培訓。通過市區兩級共同努力,依托__市網上直報系統,實現試點報表全部聯網直報,為固定資產統計改革試點報表的上報打下堅實基礎。

精心組織,開展各類監測評價和專項調查。積極開展科技進步、糧食生產、開發區、循環經濟等統計監測。完成商務部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推進全區中層負責人作風效能評價工作常態化運作。認真做好文化產業核算、文化產業單位的核定以及文化產業數據資料提供工作。完成服務業小微企業調查、批發零售與住宿餐飲業小微企業調查、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工業品生產價格調查、月度

勞動力調查、市政府為民辦十方面實事調查、城鄉居民生活品質調查、5‰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平安__調查以及區政府十項工作滿意度調查。主動作為,積極拓展統計產品開發。編印出版2013年《__課題匯編》,為黨委政府做好統計服務。結合區域統計現狀,編印《2013年__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__概覽20__》。積極謀劃__建區三十周年成果展的宣傳資料收集工作,印制《__輝煌三十年》彩色資料本,通過數字篇和文字篇內容充分展示__三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各項成果。

早部署。年初印發《20__年__區統計法制工作要點》,根據法制工作要點,以“固基礎、求深化、抓結合、強執法”為工作思路,結合__區域的各統計專業特點和片區工作站實際,制定《20__年__區統計稽查工作計劃》,全面部署全區統計法制工作。

重普法。根據不同對象,采取多項措施扎實開展針對性普法宣傳。一是將統計普法宣傳納入全區法制宣傳“季風行動”。通過全區電子宣傳屏幕、法制宣傳園地等陣地及普法知識“六進”等形式,積極開展面向全社會的普法宣傳;二是面向區領導干部開展統計法制宣傳。在《__概覽》小冊子中附上統計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向領導干部和有關部門進行統計法制宣傳;三是突出重點和薄弱環節開展統計法制宣傳。對法律意識不強的企業,通過大力度走訪、檢查,送上印發的實例案件宣傳冊進行現場普法,提高宣傳效果;四是利用片區對新上規模企業、統計基礎薄弱企業等重點企業進行培訓,宣講統計法律和法規,增強基層統計人員的法制意識。

強執法。截至目前,共對80家單位進行了統計稽查,其中1家企業因統計違法受到行政處罰。加強統計執法人員培訓,組織新上崗和統計執法證到期的專業人員參加培訓并統一申領統計執法證件,提高統計執法隊伍整體素質。

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局黨組根據區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區委第四督導組的有力指導下,圍繞“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和“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以集中解決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方面的問題為主要任務。結合統計工作實際,深入城鄉住戶一體化調查對象開展走訪行動、借助片區統計工作站做好企業服務工作,主動排查和解決聯系群眾、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強化機關內部各項管理工作。一是實行“崗位對責、績效對賬”考核實施細則,突出工作實績、突出平時考核,把績效考核結果作為評價獎懲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二是加強財務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規范經費管理和支出,嚴控“三公”經費;三是抓好干部隊伍建設。切實落實“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要求,選好人、用好人。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和多崗位鍛煉力度,讓年輕干部在工作實踐中培養能力、提升素質、成長發展。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黨員領導干部堅持以身作則,履行好一崗雙責,帶頭嚴格執行廉潔規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28條辦法”和“六項禁令”、市委“20條措施”和正風肅紀“十項規定”以及區委《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有關規定》,提振全局黨員干部的精氣神,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工作氛圍。

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統計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統計隊伍素質與統計任務不相適應,基礎薄弱、人員不足、新手多,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少,統計分析有數據、有觀點,但缺乏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基層統計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存在人才缺乏、設備老化和應用水平低等問題;部門統計質量參差不齊等。這些不足,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抓緊認真研究,克服困難,切實加以解決。

20__年全區統計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各級統計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開拓創新、依法統計,努力開創統計工作新局面,為__“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幸福美好新家園”提供堅實的統計支撐。根據以上總體思路,20__年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圍繞經濟發展,加強統計監測分析。針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區域發展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統計監測、預警和分析。根據年度發展目標,加強調研,捕捉經濟運行趨勢性、苗頭性問題,抓好月度、季度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同時,適應形勢要求,做好工業生產狀況統計監測、產業集聚區統計監測、糧食生產監測、循環經濟統計監測等工作。

(二)圍繞民生民情,加強社情民意調查。堅持真實反映社情民意,服務政府科學決策,圍繞平安__、政府為民辦實事、城市管理、效能建設等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積極開展專項調查,繼續打造政府工作滿意度調查“金名片”,努力為人民群眾反映利益訴求搭建橋梁,為黨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提供渠道。

(三)圍繞各界需求,加強統計宣傳服務。規范做好統計數據提供和的各項工作,在統計信息網主動主要經濟指標月度數據。編制好《統計信息》、《統計年鑒》、《__概覽》等統計資料產品。改進“兩會”統計服務產品質量,加強統計政務信息工作,積極為社會各界提供統計信息咨詢服務。

(四)圍繞制度創新,深化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改革。在前期完成全省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實現投資統計制度方法的兩大轉變,即將固定資產投資調查對象由投資項目轉變為法人單位,將固定資產投資額計算方法由形象進度法轉變為財務支出法。20__年將實施新老制度并行,要密切關注投資數據的銜接,加強調研,積極跟進。

(五)抓好法制宣傳,推進依法統計。加強統計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抓好“六五”普法宣傳教育工作,積極探索網上普法等宣傳教育新方式,組織開展一系列面向社會公眾的統計普法宣傳活動。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