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思想課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14 17:08: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講思想課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思想品德;優(yōu)質課;教學內容;時代性
2013年4月的南京市攝山初級中學舉行的青年教師好課評選活動盡管早就降下了帷幕,但一位青年女教師的精彩“表演”卻猶在眼前。她巧妙的教學設計,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使聽課評委們耳目一新,獲得一致好評。那么,一堂優(yōu)質課,如何才能上得更生動活潑,既能教給學生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覺悟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一句話,如何讓優(yōu)質課更優(yōu)質呢?對此,本人略陳己見。
一、要正確處理好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關系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容與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是辯證統(tǒng)一的,是相互作用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必須適合內容。有什么樣的內容,就必須有什么樣的形式。上好一堂優(yōu)質課,如果沒有好的形式,就不能體現(xiàn)自己的特色;如果還是走與眾相同的路子,就很難擲地有聲、先聲奪人。但一堂精彩的思想品德課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去講,重要的還是要視教材的內容本身和學情而定。課堂上,充滿睿智的教師能恰當?shù)靥幚砗蒙鲜龆叩年P系,積極主動、師生互動,自然、生動、感人,教學效果較好。但也有教師,往往走極端,認為上思想品德課形式上“新”“奇”就是優(yōu)質課了,重視外包裝,投影、幻燈、錄音、視頻、唱歌、跳舞、小品、小組討論等一應齊全。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活躍、熱烈,但細細咀嚼,又覺得活得過火、活而無序,再加上缺乏形式、內容的語言過渡,學生就像表演趕場,手忙腳亂,一堂課就很難會有好的效果。當然,這里不是說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可以用,相反,在現(xiàn)代技術教育普及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大力提倡。但其關鍵是要該不該用、用在何時、如何用、怎樣用效果才能最佳,絕不能隨心所欲。譬如,以Flas形式將故事情節(jié)放映到屏幕上去分析其所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用圖表對比分析我國改革開放的前后變化,用錄音去講知法守法的故事等,效果就很好。從另一方面講,思想品德課的質量如何,并非取決于多媒體電化教學等手段是否運用,而是更多地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駕馭課堂的能力、處理教材的技巧、對知識的挖掘程度以及課堂教學的藝術性等諸方面。一堂課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樂曲,而一堂優(yōu)質課更是一個和諧的樂章,要自然和諧,有時如行云流水,有時又抑揚頓挫,鏗鏘與柔美并重,錯落有致,迭起。
總之,一堂優(yōu)質課不一定非要通過什么特殊形式去體現(xiàn),更不是擺擺花架子就能如愿以償、效果顯著的。一堂課要想精彩,要想優(yōu)質,必須全盤考慮,內容與形式并重,既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又要有和諧的教學形式,切不能走入形式為上的教學誤區(qū)。
二、學生自主學習不能替代教師的精講
一堂優(yōu)質的思想品德課,必定要有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絕不能替代教師的精講和指導,否則就是學生自學,那教師就沒有任何作用了。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不同性格、不同知識程度的教師,講課風格也決然不同。但無論是誰,只要你想上好課,上成優(yōu)質課,你的講課必定是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學生思考,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多活動,反對“注入式”和“滿堂灌”等。在優(yōu)質課上,多數(shù)教師的教法靈活,循循善誘,雙邊活動多,師生互動頻繁,但也有少數(shù)教師認為,上優(yōu)質課就必須為啟發(fā)而啟發(fā),這難免過激,有失偏頗。因此,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絕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教師精講的作用,因為精講并不等于“注入式”,也不是“教師中心論”“一言堂”或者“唱獨角戲”。相反,教師的講授能起到說明、理解、啟發(fā)、強調等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依法參與政治生活》《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內容時,教師精講會取得循循善誘、畫龍點睛的作用。只不過精講的方法要靈活多樣,時機要把握在適當時;有時是描繪情景,敘述事實;有時是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同時,還要抓住關鍵要把握重點,精講;解釋難點,細講;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感染學生的心緒;既要注意語言簡潔、明快,還要注重講與練結合、問與答結合,要將啟發(fā)學生思考貫穿始終。由此看來,精講同樣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上好一堂優(yōu)質課所必需的藝術手段
在一些公開課上,學生常被上課教師的一些問題“嗆住”,要么教師提的問題含糊不清,讓學生不知所云,要么是明知故問,根本沒有問的必要,此類提問不僅達不到教師想要的效果,還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因此,掌握提問的技巧,是教師上好一堂優(yōu)質課所必需的基本功之一。
課堂提問的過程既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更是一種檢測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還能加強師生溝通,產生情感共鳴。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信息輸出和反饋的橋梁和紐帶,是聚設疑、激趣、引思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教學藝術,值得每一位優(yōu)質課教師不懈地追求。
四、必須及時補充新材料,體現(xiàn)教學的時代性
不可否認,現(xiàn)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教材無論在其科學性、規(guī)范性、教育性,還是可讀性上,都是非常受師生歡迎的。但社會是不斷更新發(fā)展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事物不斷涌現(xiàn),這必然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要不斷補充新知識,不斷收集新材料,且能不失時機地滲透在教學內容之中。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思想品德課時代性、現(xiàn)實性的特點。有些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備課和上課時,把功夫花在如何講好、講透教材上的例子或者故事,而不注重搜集和運用從時間上和內容上更貼近學生的新鮮事例上。如,在講《感受自尊的快樂》中有關“民族自尊”內容時,就可以將課本上“1997年”的例子改換成“神七升天,翟志剛出倉,揮動國旗”的事例,則更具現(xiàn)實性。只有通過補充新知識、新事例、新材料,才能“與時俱進”,才能用活教材、講活教材,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才能使你的課上得更具特色、更優(yōu)質。
以上只是本人聽課后的一點感想。當然,我們對每一位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任何一堂課都不能求全責備,此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過,如果我們在講課時能切實注意上述四個問題,再加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睿智和特長,我想這樣的思想品德課就可能更趨優(yōu)質、更趨完美。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思想品德 素質教育 作用
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即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因此,必須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德育是智育的基礎,又是其他各育的歸宿和保證,在素質教育中要突出德育的功能,強化德育的效應。而發(fā)揮德育教育效應的最有效途徑是思想品德課。因此要發(fā)揮思想品德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提高學生思想品質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jù)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因此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會學生做人。而思想品德課正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最簡捷的途徑、最有效的手段,是各學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內容的精華。
其次,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不僅包括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而且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要完成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任務之一的德育教育,必須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作用。
怎樣才能發(fā)揮思想品德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呢?根據(jù)幾年來擔任思品課教學,我個人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想品德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教學。初中生剛剛認識社會又缺乏社會經(jīng)驗,有些事自以為是,實際上對人對事有時缺乏正確判斷力;他們模仿性強,同時又有很大可塑性,易于接受外界影響,正是“嫩枝易彎也易直”。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對學生思想教育要做到抓早抓小。抓早就是要思品課教師認真上好每年級的思品課,要從初一年級抓起,時刻圍繞素質教育進行教學。素質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提高各方面能力,忽視思品課教學,為考試而教學的做法是與素質教育相違背的。抓小就是結合思品課從小事抓起,防微杜漸,使學生明白對錯,分清榮辱,使學生心靈不受侵蝕,保持純潔健康的品質。
2.目的要求要切合實際。這是教育是否成功的前提。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確定教學目的前,先從調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級本班學生的情況和特點,然后依據(jù)課程標準確定學年的教學計劃和每單元、每堂課的具體目的和要求。比如,初一學生思想開始活躍,是世界觀的形成時期,教學中可多采用討論法、辯論法、談話法的教學方式,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每堂課的課題要小一些,靈活一些。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觀念,是從一個個小而具體的概念逐步形成的,從認識無數(shù)小道理達到認識大道理。課題太大,涵義太深,教師不容易講透徹,學生印象不深刻,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4.教學要點要簡單明了。教學要點是為達到一堂課的教學目的所必須講清的幾個主要之點,它是教師的教學提綱,是學生領會某個道理的要領。教師講課時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最主要的、最本質的東西上去。
5.材料要生動形象。思想品德課運用的材料,是幫助學生形成道德認識,啟發(fā)道德實踐的基礎。因此要重視選材,材料要生動、形象、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緊扣中心。
6.講明觀點。講清道理,明確道德準則要求是品德課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教師要把觀點講準確,把概念講清楚,把道理講充分。要使學生明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是榮,什么是恥等觀念。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應該如何做,而且還要告訴學生為什么要那樣做,道理在哪里。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行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防止學生養(yǎng)成盲目服從壞習慣。
篇3
經(jīng)過多年教學總結及思考,“高考”始終離不開“考”,如果每節(jié)歷史課都堅持做到給學生一定時間的“練”、“評”,這既能保證全員參與,又能確保高效。所以應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全力推行“三一”模式,“三一”模式就是30分鐘講、背,15分鐘練習和評講,具體做法如下:
一、講
在這一模式中非常關鍵。要做到“精講”,一是要講重點、難點(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一般以3―4個大問題為主。如對《梭倫改革》第1課的掌握就抓住:1.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2.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又如《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第3課《農奴制改革和俄國的近代化》就抓住:1.了解1861年廢除農奴制后,俄國在政治體制、司法制度和軍事等方面的變革情況。2.從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探討1861年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
二是要講清學生易錯的概念,如“冷戰(zhàn)”和“冷戰(zhàn)的表現(xiàn)”;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職能有何不同。又如香港問題,可以抓住六個“點”:1.1842年《》割占香港島;2.1860年《》割占九龍司地方區(qū);3.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4.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占領香港(日本戰(zhàn)敗后仍歸英);5.80年代《聯(lián)合聲明》的簽署;6.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再如歷史試題“前夕,清政府實行的閉關政策的含義是:A.禁絕中國對外貿易;B.嚴格限制對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閉邊界固守疆城”。許多考生因弄不清閉關政策的內涵而選錯。
二、背
歷史有“貝(背)多芬(分)”之說,我認為很有道理。背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老師講的重點東西都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即時背誦,老師當場抽背;背的第二層意思是基礎知識,老師根據(jù)《考試說明》和《課程標準》向學生明確指出哪些內容現(xiàn)在開始背,背完后抽查,如《啟蒙運動》在《考試說明》中是這樣要求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主要觀點;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啟蒙運動的社會影響。”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讓學生先背誦“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主要觀點”;背的第三層意思是背誦練習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如這樣一道題:1840年之后,近代化的任務就提上了中國的日程,晚清政府統(tǒng)治時期是中國近代化的第一階段。19世紀晚期,晚清政府為適應近代化的趨勢,支持了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發(fā)起的變法活動。請回答:1.從1895年《》簽定時到1898年光緒帝下詔變法之前,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做了哪些工作使維新變法新局面逐漸形成?2.為什么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我就要求學生先背誦康有為、梁啟超的主要活動及在政治、思想上的影響。
三、練
即練什么,怎么練。首先要課前準備試題:第一試題要精。最好是一些各地模擬試卷的題目,它們基本都是經(jīng)過精編的題目,質量比較高。如你講完《商鞅變法》就借用“蘇州市五市三區(qū)2009屆高三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第24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財產的數(shù)量來劃分公民的等級。……不同等級的人則待遇不同。(2)包括第四等級的所有公民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公民大會選舉或罷免公職人員……(3)獎勵外國技工遷居雅典,對攜眷移民給予公民權;……鼓勵橄欖油出口。
材料二:(1)設立20個等級的軍功爵制度……沒有軍功的國君親屬不再擁有世襲的爵位,立有軍功的平民,按其功勞的大小授予官爵。(2)……全國劃為41縣,縣級官吏通由國君任免,領取國家的俸祿,可以隨時任免調職。(3)……凡從事“本業(yè)”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業(yè)”者……入官府為奴。
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問題?(2)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兩個改革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3)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者不同的處理方式對雅典和秦國分別產生了什么不同的影響?
第二要與上課講的內容相符。第三時間要控制在十分鐘左右。
其次在練習時提示學生把書合上,避免邊看書邊做題的壞習慣。只有做完后學生才能翻開書,進行自糾。而且在學生做的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臺來回走動,這樣一是監(jiān)督不自覺的學生,“逼”其做;二是了解學生做的情況,為評講打下基礎。
四、評講
篇4
一、關鍵項的確立
一般說來,一節(jié)課的關鍵項不宜太多,小學一節(jié)課1~3個,中學一節(jié)課1~5個關鍵項。這是一個基本量。對于初中思想品德復習課,鑒于筆者的多年實踐與嘗試,認為2~3個關鍵項最佳。其中,一個關鍵項為重現(xiàn)梳理夯實知識點;一個為對基礎知識技能的檢測。這兩個是必備的關鍵項。對于初中思想品德復習課關鍵項的量定位2~3個,原因有兩個。一是由復習課的特點決定的,由于復習課的主要目標是回顧和系統(tǒng)梳理知識點以及對知識的檢測運用;二是由于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決定的,一節(jié)標準課40~45分鐘,思想品德復習課需要梳理的知識點量大、難度高。要操作完整個重現(xiàn)梳理夯實知識點這一平臺,并且要在這一平臺操作中把對知識點重現(xiàn)強化的次數(shù)提上去,大致需要20~25分鐘。再加上對知識檢測這一平臺大致10~15分鐘。為此,初中思想品德課關鍵項的確立不宜太多,把握在2~3個最佳。
二、平臺類型的選擇
平臺的類型有兩種:標準性平臺和倒置性平臺。課堂中,對于平臺類型的選擇,一般是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能力去把握的。對于部分難度較大的或者學生水平能力不高的一般建議用標準性平臺。在復習課中,學生在對知識點的梳理之前,教師可以先構建一個標準性平臺,然后讓學生自選平臺中的某一個或多個向度對知識點進行梳理。這樣,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學生整理知識起來就易如反掌。對于開放性的內容或教學題材,一般建議采用倒置性平臺。其實,在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專題復習課上,很多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倒置性平臺。如,專題復習《關注校車,過健康安全的生活》,筆者出示校車安全事件熱點材料后,肯定要為時政熱點找到與課本知識的切入點。為此,可以搭建一個倒置性平臺:校車安全事件涉及哪些課本知識點?這樣就使學習情境置于開放狀態(tài),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途徑、形式等進行主動探究。這種倒置性平臺的構建,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創(chuàng)造力得到激發(fā)。當然,無論是標準性平臺還是倒置性平臺,我們都要考慮這些平臺的向度要具備三個特征:自由度、平行度和梯度。
三、實現(xiàn)交互的有效性
學生的交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互相啟發(fā)、不斷完善和提升對知識點強化次數(shù)的過程。為了實現(xiàn)交互的有效性、最大化,我們在交互過程中應考慮以下幾點:
1.把握好交互前提
為了實現(xiàn)交互的有效性、提高交互的效率,在交互學習成果前,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確交互的要求。如,學生在大動瀏覽其他組的學習成果前,必須讓學生明確大動瀏覽的時間和在瀏覽時間內要做好記錄等。再者,在大范圍、大面積的交互前,我們應先訂正學生交互內容的答案。否則,交互內容的答案是錯的就會誤導學生,不能達到有效交互。
2.注意交互形式
如果長時間使用同一交互形式,就會導致學生產生交互疲勞和厭倦。只有多種形式的交互才能使得學生對關鍵環(huán)節(jié)或重要知識點強化達到有效強化。為此,在交互形式上,我們建議,除了傾聽發(fā)言外,還可以組內交互學習卡、大動瀏覽、人力資源重組(同類、異類交互)等多種形式的交互。這樣,多種形式的交互既可降低交互的疲勞感,交流面又擴廣了,交互容量也增大了。
四、補講、精講的策略
學生的個人觀點以及學生單元組或者團隊的學習成果,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錯誤以及不足,這時就需要發(fā)揮補講、點評、精講的作用。通過補講不斷完善;通過點評提升深度;通過精講強化升華重點。如,復習課中,學習小組合作整理好知識點后,緊接下來就是小組的成果展示階段。在小組代表展示本組學習成果時,教師選擇適當時機,對組代表展示的重要知識點,引導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復述活動。這一流程中,點評的目的就是為了補充、完善知識點;引導學生對重要知識點進行復述,其目的是為了提升對重要知識點的強化次數(shù)。最后,學生展示點評交互活動結束后,教師對相關要點、重點進行補講和精講,其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學生點評的不足,二是為了適當升華。總之,只有通過合理地引導學生去科學地點評補充,并實現(xiàn)最后的精講以完善與升華,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達成。
當然,以上只是我在實踐探究中、不斷摸索反思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真正讀透MS-EEPO這本經(jīng),領悟其真諦,仍然需要一個: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這么一個不斷循環(huán)往返漫漫而修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愿與同仁們一道不斷努力上下求索!
篇5
中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中學語文教師的事,也不僅僅是語文課上的事。要弄清語文課上到底講什么的問題,有必要先弄清現(xiàn)在老師在語文課上講什么。受考試“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囿于中學語文教師個體的特質,目前的中學語文課不良傾向有三:
一、急功近利式的什么可考講什么
如果說以前那種時代背景、作家作品、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的講解模式不足取的話,現(xiàn)在的中學語文課確實已經(jīng)揚棄了這種模式,代之以對課文的恣意肢解胡亂詮解,“斷章”也能“取義”,“微言”總有“大義”,老師和學生都有一個共同心態(tài):“小心地雷!”于是處處設“雷”,處處排“雷”,忙得不亦樂乎。跳舞時永遠戴著鐐銬,這“鐐銬”便是“考試大綱”,它增刪什么知識點,我便在課堂上詳略什么知識點,而且心甘情愿,樂此不疲地把“鐐銬”戴,每學期的聯(lián)考和畢業(yè)班的模擬題的版塊構架,題量多少,分值大小,命題取點(知識點)等跟考試題如出一轍便是明證。
人們常用“一桶水”與“一杯水”來比喻老師教導學生必須有扎實的庫存,其實,考試與平時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要想取出一杯高質量的水就必須以桶水墊底。
既如此,我們又豈能急功通利地什么可考講什么呢!
二、我行我素式的什么拿手講什么
魏書生老師曾經(jīng)畫過一棵“語文知識樹”,那枝上可謂根深干粗枝繁葉茂,語文的博大精深于此可見一斑,而“術業(yè)有專攻”,我們的語文老師不可能對語文學科的所有知識點都很熟稔,于是帶有普遍性的“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式的講課狀況迭現(xiàn)。像擅長修辭的老師腦子里盤桓得最多的是修辭,課上“觸處自引申”每課必講,每講必大講特講,重復信息多,新鮮刺激少,講者津津樂道,聽者索然無味,而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厚此必然薄彼,于是另外一些也應該掌握的知識因為這部分被不恰當?shù)亍皬娀倍鄳乇粵_淡了,這種無視“教學大綱”的要求,不顧學生心理需求的講課,熱鬧似乎也很熱鬧,繁榮似乎也很繁榮,只是它是“泡沫經(jīng)濟”式的虛熱鬧、假繁榮,單位時間的利用率低,有效勞動少,教學效果一定不會好,當然也不可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語文教育的要求。
三、人云亦云的什么省事講什么
目前的教材都配有“教學參考書”(簡稱“教參”),應該說,“教參”在積累資料、提供思路、傳授方法、啟發(fā)思維等方面起了不少作用,尤其是對剛涉足教壇的新教師來說更是如此。然而,成也教參,敗也教參。許多教師漸漸地形成了對“教參”的依賴甚至近乎虔誠崇拜,開口閉口“教參說”,言必稱“教參”。于是,四平八穩(wěn)的“教參”在磨平教師思想棱角的同時把活躍張揚的學生思維也裝進了同一模式,這使得《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成為《紅樓夢》一書的窺豹之“斑”,這使得學生思維雷同和創(chuàng)造力萎縮,這使得我們本來應該熠熠生輝,光芒四射的語文課變得面目可憎,惹人厭棄。
確實,面以當今的語文教學,我們汗顏,我們更為之流淚。中學語文教學走出境地的重要一步就是解決語文課上講什么的問題。
篇6
一、構建高效課堂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45分鐘,教師要講大量的知識點,還要利用有效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線索清晰、觀點明確、深入淺出、簡單快樂的學習過程,但是要做到這些并不簡單。要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1.準確把握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及中考考試說明的要求。教師要對需要復習的知識點及重難點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內容,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2.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教師要明確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哪些知識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哪些知識是學生感興趣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及時了解時政熱點和社會熱點。與時俱進是思想品德學科最大的特點,作為思想品德老師,我們必須走在時代的前列,細心觀察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國家形勢。在復習課上,教師如果能恰到好處地利用相關材料,引導學生去分析社會熱點、時政熱點,找到它們與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就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關注社會、時事熱點的習慣。
二、構建高效復習課堂要正確處理下面幾個關系
1.正確處理教材和復習資料的關系。在復習時,難免會用到復習資料,但是如何選取復習資料以及如何使用復習資料卻讓許多教師很是頭疼。而這個問題恰恰是我們構建高效思想品德復習課堂首先要解決的。
在我校的復習研討課上,有位年輕教師上了一節(jié)第一輪的考點復習課,復習的內容是“基本路線、基本制度”。在這節(jié)課上,這位教師按照我們選用的復習資料開展教學,詳細地解讀了考點。但因為知識點較多,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也累。在課后交流的時候,有的教師說:“是這本書的編排有問題,羅列的知識點太多、太嗦,才導致這位教師講課效率低。”我不同意他的這種看法,我認為,不管使用哪種教材,選用哪種復習資料,在復習時都要做到“依標靠本”。也就是說,在選用復習資料以及處理教材與復習資料的關系時,課標要求和學生需求是教師最可靠的參照物。
2.正確處理教師“講”和學生“學”的關系。高效的復習課必須從學生需求出發(f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復習課中的講解雖然很重要,但不能取代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如,在復習“科教興國和創(chuàng)新”時,我結合實際提出問題:①我國在教育、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的國情怎樣?②教育、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各有什么重要作用?③怎樣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這樣一來,教師的講解很精練,能夠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地復習該考點。
3.正確處理講評與練習的關系。一節(jié)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必須講練結合。復習課畢竟與新授課不同,適量的練習有利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教師要注意做到精講、精練,選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適度練習。
在我校的復習研討課上,有兩位教師教學風格迥異:其中年齡較大的教師一整節(jié)課都在講知識點,真可謂是面面俱到;而年輕的教師三五句話就結束了對知識點的講解,剩余的時間都是在讓學生做重復的練習。這兩種課堂都不是成功的課堂。一節(jié)高效的復習課必須講練結合,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需要合理分配講評和練習的時間,努力做到精講、精練。
篇7
一、講好開頭,引起“注意”。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講好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課一開始學生就注意聽講,他們就有可能連續(xù)認真地聽下去。否則,他們的注意就不易穩(wěn)定,掌握的知識也不全面,學習效果自然受到影響。怎樣講好開頭呢?
教師對教材應有十分準確的把握,努力設計出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導語”。可以通過講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故事、成語導入新課;或在課的開頭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造成懸念等。同時,教師還要儀表端莊、親切和藹、自信心十足。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條理清楚,并聯(lián)系實際講好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和意義,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教師走進教室時精神倦怠,講話有氣無力,沒有條理,就不難想象學生的狀況會怎樣,整體教學必然要受影響。
二、多給學生議、練的時間,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習興趣。
政治課教學過程是“讀、講、議、練”的過程。對說教篇幅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講。要多給學生安排一定的議、練的時間。例如,講初中的《培養(yǎng)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課時,可出這樣的議題讓學生討論:“中學生在愛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稱贊的表現(xiàn)?還有哪些不足?應怎樣熱愛人民?”學生在議論過程中暢所欲言、精神放松、興趣盎然,既理解了課文,又提高了思想認識。如果教師一直“滿堂灌”,學生一定會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運用恰當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發(fā)興趣。
政治課教學可根據(jù)需要,恰當?shù)剡\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簡短的故事等,突破難點、激發(fā)興趣。
例如,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抽象難懂的哲學觀點時,如果教師只空洞地講述理論,學生難以理解,又會覺得枯燥。我在講這一問題時,引用了一個故事:有一員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別是文人、做官的、經(jīng)商的、種田的有一天,他們在員外家同桌飲酒時,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他們便望雪興嘆對起詩來。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詩句。之后,我向學生提出問題:①為什么他們對下雪的認識不一樣?②他們的不同身份,各自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③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誰決定誰?學生通過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記憶持久。
四、政治課教學要解答學生的疑問和關心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有哪些想法或疑問,講課時予以解答。例如,講“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客觀規(guī)律決定的”這一觀點時,考慮到學生可能會提出“為什么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這樣的問題,我便在課堂上對這一問題給予解釋,說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學生的疑問,樹立了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學生的疑問,學生就難以接受教材的觀點,甚至認為教材內容與實際不符,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當前,中學生思想活躍,對社會熱點問題非常關心,教師應針對這一情況實事求是地解答學生的問題。我在講“社會發(fā)展史”這部分內容時,有學生問:“地球能毀滅嗎?”我沒有認為學生的問題和教學無關不該問,而是給學生以鼓勵,并解答了問題,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
篇8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效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5-0013
復習課是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擔負著查漏補缺、系統(tǒng)整理以及鞏固發(fā)展的重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九年級學業(yè)考試的復習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教師吃力、學生厭倦,致使整個復習陷入到“高能耗、低效益”的狀態(tài)。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分析,想出更好的應對策略,以期達到提高復習效率的目的。
一、轉變觀念,助推學習動力
一直以來,學生對歷史與社會學科都存在著以下兩點誤解:1. 思想上不重視。不少學生認為,社會學科反正是開卷考試,其中考分數(shù)在總分值中所占比重又偏低,沒有必要太重視和花太多時間;2. 認為歷史與社會比較容易學。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在考前下點功夫,背一背就能取得好成績,不注重平時的知識積累和復習方法的總結。基于以上兩點原因,學生對歷史與社會課不屑一顧,其實不然。實踐證明,每年中考下來,學生們經(jīng)常有一種感覺:歷史與社會雖是開卷考試,但很難在書上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而且根本沒有時間查找資料,考題大多都與現(xiàn)實熱點有關,注重的是能力考查及實際運用。于是有學生感嘆:開卷考試還不如閉卷考試好。
有鑒于此,我們應首先讓學生從思想上引起足夠重視,使他們認識到歷史與社會課也是一門主科,若沒有考好,必然影響到升學。其次,要端正復習態(tài)度,踏實努力地去學,越是開卷考試,越要熟記基礎知識,越要把握知識的系統(tǒng)性,越要掌握解題的技巧。
二、解讀考綱,把準命題動向
從近幾年我省歷史與社會中考試題來看,命題都嚴格依據(jù)《浙江省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說明》所確定的考試范圍。因此,考綱是復習課教學的靈魂和方向,是復習的總指揮和統(tǒng)帥。作為畢業(yè)班教師,我們應研究考綱、吃透考綱、緊扣考綱,對其中的考試范圍、考試要求、命題要求、考試方式、試卷結構、考試目標均要了然于胸。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好復習計劃,適度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增刪,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此外,還要研究當年的《考試說明》與往年有什么變化,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可能影響到命題的方向。每一年考試目標都會有微調,有的是增加、有的是刪除、有的是升級、有的是降級。這些變化往往就是命題教師的關注點,也是我們畢業(yè)班教師必須引起重視的地方。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變化在哪里,還要去領悟變化背后的原因。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我們才能把握命題的方向,把握復習的重點。
三、夯實基礎,構建知識體系
1. 夯實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是目標的基礎,是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編織知識網(wǎng)絡的基本要素,是學生能力提升和持續(xù)發(fā)展的根基,而能力的發(fā)揮是對基礎知識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所以,夯實基礎知識是提高復習課實效性中關鍵的關鍵。每一年中考的實踐都可以證明,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關鍵所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基礎知識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和理論來源。忽視基礎知識的復習,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復習的有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話,反之,學生才能做到厚積薄發(fā)。在夯實基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把基礎知識講活、講透。教師要把深奧的內容講通俗,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課本的條條框框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2)重視學生的理解鞏固消化。教師要根據(jù)內容精心編制一些習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在編制習題時,不能對學生搞題海戰(zhàn)術,而是自己要下題海,進行比較、歸類、重組,使選題力求做到“以點帶面”、“以精帶全”,既避免了學生因題海戰(zhàn)術帶來的疲倦不堪,又能使學生舉一反三,提高復習效率。
(3)巧妙設陷,修正學生對某些知識的錯誤認識。在編制習題和講解試卷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先拋出錯誤的觀點,再讓學生修正錯誤形成正確的認識。
2. 構建知識體系。復習課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不是以往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將過去所學的知識加以再現(xiàn)、提高、歸納,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因此,在總復習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和重組,理清教材的脈絡,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知識網(wǎng)絡和知識體系。用學科思想把具體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從而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所學知識作具體地遷移和靈活地運用,這樣才會增強復習的有效性。所以,構建好知識體系也是提高復習課實效性的關鍵。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圖表梳理。教師引導學生把各單元、課、框、目的重點知識進行歸納、重組,畫出知識樹或思維導圖,以圖解的方式直觀、簡約地呈現(xiàn)各知識要點間的聯(lián)系,進而構建起知識網(wǎng)絡。使學習、記憶過程變得更輕松、更有效。例如,借助八上《歷史與社會》后面的歷代王朝更替年表,可梳理各朝代重大事件,感知中國古代每個時期的主要特征,使他們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線索更加清晰。又如,講中國近、現(xiàn)(當)代史,可用以下思維導圖進行復習:
(2)關鍵字歸類。按照相同的關鍵字,讓學生制作關鍵字歸類復習卡片。引導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類比和聯(lián)想,便于學生消化、吸收。例如,“關鍵”類、“根本”類、“第一”類等。
(3)專題復習。依據(jù)專題,將同類相關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從不同角度審視知識,綜合分析,進而構建起知識網(wǎng)絡。下面,筆者例舉幾個自己曾采用過的專題:
①思想專題(中外的思想家,百家爭鳴,啟蒙運動,文藝復興運動,五四、馬克主義思想)
②文化專題(四大文明古國、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漢唐文化、宋元文化、明清文化等)
③農業(yè)專題(各時期重視農業(yè)的政策,當前的惠農政策)
④改革專題(封建社會的改革,資產階級改革,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
⑤鞏固統(tǒng)一專題(唐朝,宋朝,清朝的民族關系、歷史上對臺灣、、新疆的管理)
⑥對外關系的專題(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唐朝、元朝、清朝的對外關系)
四、關注時政,貼近學生實際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歷史與社會課的生命所在,也是中考命題的基本原則。中考絕大部分試題都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背景材料和載體。在備考時,要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要捕捉與學生生活貼近、與教材重點知識密切相關的時政信息。
1. 關注時政熱點。反映時政熱點,透視社會焦點是歷史與社會中考試題的顯著特點。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進程、改革開放的新成就,引導學生關注一年來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時政熱點和焦點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充分挖掘與時政熱點相關的鄉(xiāng)土材料,突出地域特色,通過本土化的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事例,關心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這樣做就能把鄉(xiāng)土問題與熱點、考點、知識點有機地結合,進而提高復習的實效性。
2. 貼近學生實際。考試源于生活,歷史與社會新課標也指出: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因此,在復習課教學中,作為歷史與社會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盡量讓教材內容生活化。近些年各地中考試題的選材都非常注重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從近三年衢州歷史與社會卷中就可以看出:每一年的最后一道壓軸題都是落實在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上。所以在教學中要盡量地將時政熱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從身邊事物中認識和體驗所涉及的道理。
五、解題指導,提升答題技能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為此,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提升學生的答題技能,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從近幾年中考答卷的情況來看,考生答題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審題不清,答非所問;二是盲目堆砌,不得要領;三是答題不規(guī)范,找不到要點。針對這些現(xiàn)象,教師應加強解題方法、解題思路、規(guī)范答題的指導。不同的題型,不同的解題方法。下面,筆者就以材料分析題為例,談談如何解答。
1. 認真審題。從歷年的中考試卷來看,材料分析題考查的內容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1)回答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現(xiàn)象;(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3)根據(jù)提問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較幾則材料的異同;(4)依據(jù)材料提煉、概括出觀點;(5)聯(lián)系實際,談談啟示。審題時首先要明確問題的類型,要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如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歷史、現(xiàn)實、主觀、客觀、政治、經(jīng)濟等關鍵性詞語),弄清題目在問什么,弄清題目的考查意圖,弄清題目是要求根據(jù)材料作答,還是結合所學知識作答。
2. 讀懂材料。先瀏覽問題,再依據(jù)所問有意識地去閱讀材料,劃出材料中的關鍵語句,篩取有效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觀點、事件、引文出處等)。明確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現(xiàn)象和問題。真正理清材料在說什么,材料反映了什么觀點。要注意材料的邊邊角角,有時它就是解題的關鍵部分。
3. 回歸教材。材料分析題的題材往往在書外,但答案基本上能在書中找到,我們在解題時必須以課本知識為依據(jù),盡量捕捉與教材“貌離神合”的信息,找出材料與知識的結合點,明確答案要點。
4. 規(guī)范答題。答案要分點作答,要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去組織。文字表達要有條理,要言簡意賅,要使用學科術語。卷面要整潔,書寫要清楚,盡量避免涂涂改改。
總之,解題時應牢記的原則是:“審題要仔細,解題要全面,會做必得分,不求快只求準,先易后難,先簡后繁,書寫清楚,分點作答”。
六、心理疏導,緩解應考壓力
由于中考的重要性,考生壓力很大。適度的壓力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斗志,壓力過大則容易出現(xiàn)心理過分緊張,情緒失控,考試焦慮等心理障礙,進而影響考生的正常發(fā)揮。因此,教師、家長在考前應對考生進行相關的心理疏導,可從以下幾方面嘗試:一是請專業(yè)人員教給學生一些解壓的方法(如,找人傾訴、把壓力寫出來、親近大自然、分散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中);二是任課教師針對學生實際找學生談心;三是班主任要提醒學生勞逸結合,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休息時間,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要及時疏導;四是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幫助學生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力求在中考中發(fā)揮出最好水平。
總之,端正學科態(tài)度,把準命題趨向,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框架,聯(lián)系時政熱點,提升解題技能,強化模擬訓練,注重心理疏導等是實現(xiàn)歷史與社會高效復習的有效途徑。只要我們抓實抓細這些舉措,在中考中定能有一份滿意的答卷。當然“教無定法”,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視考點要求及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9.
[3] 武文主.歷史與社會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9
關鍵詞:政治課;教學;興趣;培養(yǎng)
當前,職業(yè)院校政治課教師時常嘆息“課難教,師難當”。究其原因,有來自社會的“讀書無用”、“向錢看”等不良思想的影響,也有來自教師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簡單等因素的影響。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而有些教師只顧自己講課,忽視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沒有做好調動學生“注意與興趣”的工作。如何在政治課上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又使他們感興趣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效果較好。
一、注重課程導入,引起學生“注意”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講好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課一開始因精彩導入就使學生注意聽講,他們就有可能連續(xù)認真地聽下去。否則,他們的注意就不易穩(wěn)定,掌握的知識也不全面,學習效果自然受到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應有十分準確的把握,努力設計出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導語”。可以通過講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故事、成語導入新課;或在課的開頭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造成懸念等。同時,教師還要儀表端莊、親切和藹、自信心十足。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條理清楚,并聯(lián)系實際講好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和意義,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教師走進教室時精神倦怠,講話有氣無力,沒有條理,根本談不上精彩的導入,就不難想象學生的狀況會怎樣,整體教學必然要受影響。
二、提倡學生參與,活躍課堂氣氛
政治課教學過程是“讀、講、議、練”的過程。對說教篇幅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講。要多給學生安排一定的議、練的時間。例如,講《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和就業(yè)思想》內容時,可出這樣的議題讓學生討論:“職業(yè)院校學生在選擇崗位方面有哪些表現(xiàn)?有哪些不足?應怎樣取舍個人和集體利益?”學生在議論過程中暢所欲言、精神放松、興趣盎然,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提高了思想認識。如果教師一直“滿堂灌”,學生一定會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運用生動有趣的方法
政治課教學可根據(jù)需要,恰當?shù)剡\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簡短的故事等,突破難點、激發(fā)興趣。例如,哲學課上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抽象難懂的哲學觀點時,如果教師只空洞地講述理論,學生難以理解,又會覺得枯燥。我在講這一問題時,引用了一個故事:有一員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別是文人、做官的、經(jīng)商的、種田的。有一天,他們在員外家同桌飲酒時,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他們便望雪興嘆對起詩來。身份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詩句。之后,我向學生提出問題:①為什么他們對下雪的認識不一樣?②他們的不同身份,各自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③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誰決定誰?學生通過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記憶持久。
四、正確解答學生的問題
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有哪些想法或疑問,講課時予以解答。例如,講“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客觀規(guī)律決定的”這一觀點時,考慮到學生可能會提出“為什么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這樣的問題,我便在課堂上對這一問題給予解釋,說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學生的疑問,樹立了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學生的疑問,學生就難以接受教材的觀點,甚至認為教材內容與實際不符,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當前,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思想活躍,對社會熱點問題非常關心,教師應針對這一情況實事求是地解答學生的問題。給學生以鼓勵,并認真解答問題,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旁征博引,增加趣味性
政治課教師在尊重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前提下,還要從社會生活和文字資料中搜集授課的素材,注意積累。要把積累到的材料分類分條標號記載,并裝檔存放,建立“教學資料檔案”,需要時從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資料,逐步使教學做到有理、有據(jù)、有趣,使學生對政治課愿學、樂學。
【參考文獻】
篇10
一、激活思想品德課堂應當積極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能把聲音、圖像等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為此,我學習現(xiàn)代教育技術,掌握計算機運用的基礎知識和課件的制作方法,著力推進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導入的情境化,重視前奏
教學中,新課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精煉、貼切、感人的情境或其它形式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fā)其思維和求知欲,還可以借此交給學生一把打開新課大門的鑰匙,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課進行前,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fā)性的情境,引導學生回憶、聯(lián)想或滲透本課學習目標。諸如:
1.多媒體演示導入法
在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這一課時,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殷雪梅教師為救幾名學生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事跡的視頻材料,學生可從視頻材料中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緒感染,誘發(fā)對“珍惜生命”知識的認識,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2.引用故事導入法
中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可根據(jù)思想品德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選講他們熟悉的或與其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故事片斷給學生聽,也能提升其興致,進而導入新課。
3.列舉學生身邊事例導入法
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有利于調動學生對身邊人、事、物的關注。為此,導入時可設計引用身邊事例。如:講身邊某同學因學校及師生資助終返校讀書一例,引入《維護受教育權》教學內容。
4.穿插社會熱點導入法
以社會熱點導入,能引起學生注意,為新知識學習做好心理準備,如把近段時間從電視、報刊、網(wǎng)絡上看到的熱點內容導入課堂教學,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的發(fā)展。
三、教學過程中,還應重視學生主體,突出“主體參與”,要有“人本觀念”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學生的實踐活動往往只限定在做練習、做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而在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幾乎是“無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樹立“人本觀念”,是我們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大問題。
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教學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突出“主體參與”,要有“人本觀念”。
“人本觀念”應用在教學中,就是各項教學活動都應把學生放在首位,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途徑,使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組織管理的參與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從事學習,全身心地為實現(xiàn)課堂學習目標而努力。所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當大膽嘗試實踐教學,改變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努力喚醒、激勵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四、要讓學生在教學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傳統(tǒng)的教學認為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即可,事實上這是遠遠不夠的。俗語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主。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應啟發(fā)、引導學生善于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于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
- 上一篇:典型經(jīng)驗材料
- 下一篇:法治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