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22:48: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廊橋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廊橋文化論文

篇1

關鍵詞:編梁木拱廊橋;虹橋;結構;價值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 A

一、廊橋的概念和分類

《中國土木建筑百科詞典橋梁工程》中對廊橋進行明確的定義:“在橋面以上立柱構頂,橋面形成長廊式的走道的橋梁。多修建在雨水豐沛地區的木梁橋上,既可供行人休息避雨,又能防止雨水直接滲入木梁導致橋面過早腐爛。在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尚存數座。”。

廊橋可以分成木拱廊橋、石拱廊橋、木平梁廊橋、伸臂疊梁式廊橋、八字撐木平梁廊橋等幾種類型,其中以采用編梁技術與榫鉚連接的木拱廊橋建造工藝最為頂尖。

二、中國現有廊橋分布及特點

第一,分布嚴重不均。南多北少,浙閩廊橋數量上占全國廊橋一半以上,其次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交界的山區;

第二,種類多樣,造型豐富。從最簡單的木平梁廊橋,到八字撐,再到高級的木拱廊橋,以及石梁廊橋和石拱廊橋,種類多樣。

第三,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廊橋的建設與當地的地域文化相結合,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第四,以泰順、慶元等為代表的浙閩木拱廊橋結構獨特,技術高超,保存完整,在中國乃至世界廊橋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在各類廊橋中,木拱橋不僅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類,而且是世界橋梁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品類,如今在我國能保存下來的木拱橋已為數極少,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只在浙、閩兩省的泰順、慶元、壽寧等地有所發現,總數僅為100座左右。

三、以泰順木拱廊橋為例分析浙閩木拱廊橋的世界價值

浙閩木拱廊橋的世界價值主要在于力學結構的創造性,本文通過和汴梁虹橋結構進行分析,闡述浙閩編梁木拱廊橋的世界價值。虹橋在構造上分為橋臺和橋跨兩部分,浙閩木拱廊橋從構造上,可以分為橋墩、橋跨、橋屋三個部分。浙閩木拱廊橋以泰順北澗橋為例進行分析。

(一)汴水虹橋的“編木”結構

汴水虹橋的拱架系統是典型的“編木結構”,汴水虹橋已經沒有實物,只是從北宋畫家張擇端以寫實的手法繪制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對一窺汴水虹橋的風采。根據茅以升編著的《中國古橋技術史》可知:汴水虹橋為拱坡橋面,橋上不設廊屋,只設欄桿。橋長約

20米,寬約8―9米,橋面上鋪木板,木板上鋪某種鋪料。在橋的寬度內一共并列21組拱骨。21組拱骨共分有二個系統。最外一組拱骨,稱為第一系統,是2根長拱骨和2根短

圖1:虹橋斷面示意圖(來自《中國古橋技術史》)

拱骨;再里面一組,稱為第二系統,是由三根等長的拱骨組成。排比搭架過去,共11組第一系統和10組第二系統。從力學結構,每一系統單獨存在時是一個不穩定的結構,于是在二個系統公募的交匯點,設置橫貫全橋寬度的橫木,全橋共有五根橫木。橫木和拱骨之間的聯結采用捆綁式結構(或用鐵件箍扎),橫木起聯系拱骨,使之成穩定結構和在橫向分配活載的作用。如此兩個系統組合而成的編木拱架是我國獨創的結構橋梁形式。

(二)浙閩廊橋的“編梁”結構

浙閩現存編梁木拱廊橋在結構布置和細節構造基本上是一致的,技術上是相通的。本文以泰順北澗橋為例進行分析。

圖2:北澗橋實物圖

北澗橋基本結構亦為二個系統。第一系統為5根短拱骨,拱骨排成折邊形,當地稱為五節苗。第二系統為3根長拱骨,當地稱為三節苗。第二系統并列9組,第一系統并列8組,最上一根拱骨通過橫木,改為9根,兩組穿插,唯有頂上的拱骨是同數而互相對齊的。橫木兩側開鑿以納拱木梢,稱為榫接,聯結拱骨。當地稱接頭橫木為牛頭,五節苗的橫木為小牛頭,三節苗的橫木為大牛頭。第二系統端支點的橫木,是端豎排架的下橫木,形成

圖3:北澗橋構造分析圖

一個很好的傳遞推力和垂直反了到石岸的結構。第一系統的下橫木,頂在端柱排架下部,避免兩個系統拱骨交于一處集中過多的榫接。斜拱骨直接在大牛頭橫木上刻圓鑿嵌入。水平拱骨以燕尾榫聯結。橫木上燕尾榫槽,不透梁底。結構閉合后,水平拱骨還可承受橋面載重,起梁的作用。如此兩個系統組合而成“編梁”木拱結構主要部分。

橋面梁系統。除中間一段直接支承在第一系統水平拱骨上外,左右尚設橋面系。橋面系9根木縱梁,一端頂住端豎排架上橫梁,另一端頂住第二系統上橫梁,用較短的9根木縱梁連接大牛頭和小袖頭,并和第一系統的水平拱骨一起,組成一個從左岸到幽暗聯通頂緊的水平支撐。在結構上起到了平衡傳遞兩岸端豎排架后端的水平推力的作用,又起到抵制第一系統,甚至整個結構在偏載作用下產生的側移。

剪刀撐結構。因為所有拱骨都是并列的,為了避免產生垂直于橋軸方向的側移,在第二個系統上橫木和端豎排架之間設有剪刀撐。第一系統的側移靠兩系統拱骨之間的契木保證,有些則兩個系統都有剪刀撐。北澗橋則屬于后一種情況。

三角撐。為了防止橋的上下左右偏移,在第一系統兩側架設三根短豎柱組成的小排架,小排架由左右兩側斜撐頂住,一端定在第一系統的橫梁上,另一端頂在第一系統下橫木上的另一塊橫木上。這樣就組成了防止橋體上下左右便宜的三角撐。

兩個系統之間的聯結,力的傳遞和共同作用,靠橋面縱梁和小排架,并且橋屋的自重作為壓重,而在偏載活載的作用下,桿件里始終是壓力,使得整體結構越壓越穩固。

由此可知,編梁木拱廊橋結構是在主體構件“編”之后,結合其他構件之間相互的“撐、壓、頂”作用形成,該種結構較之虹橋結構更為創新,更具有穩定性。

(三)汴水虹橋和浙閩廊橋的結構差異分析

與汴水虹橋相比,浙閩木拱橋吸收了汴水虹橋的基本結構特征(編木結構),同時亦有一些創新。

表1 汴水虹橋和浙閩廊橋的結構差異分析

浙閩廊橋編梁結構的創造,使浙閩廊橋成為世界橋梁史上獨立發展且有創新性的橋梁體系,具有世界級的價值和意義。

結語

浙閩編梁木拱廊橋是世界廊橋史上的一個“珍寶”,其創新性、獨特性的結構對橋梁設計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另外,廊橋作為地域傳統文化的符號,在旅游開發中也具有較大的觀光、科考、度假價值。

參考文獻:

[1]茅以升.中國古橋技術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1986

[2]李飛.廊道遺產旅游品牌塑造與區域營銷研究[J].商業研究,2010(11):140-144

[3]蔣燁.中國廊橋建筑和文化研究[D].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0

篇2

一、校內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教材資源的開發。教材資源的開發也可說是教材運用的延伸與發展,就美術學科教材內容而言,其具有符合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的特點。美術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豐富的,它的價值是在于“創造性”、靈活使用教材。如八年級的《心靈的關愛》這一課,如果僅僅讓學生做一張賀卡,還不能完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如果我們稍微改變賀卡交換的方式——讓大家把制作設計好的賀卡放在一個大箱子內,讓學生們用摸彩的方式(教師要注意引導)交換禮物,這無疑會大大激發學生們對成功作品的期待而把作業完成好。

2.校園環境的開發。目前大多數的農村中小學都有一定的綠化帶,校園都有一定規模。因此學校可利用走廊、過道的墻上懸掛學生的美術作品,學校的櫥窗也該是學生展覽作品的陣地。比如在我們校園櫥窗內每學期都有定期的學生優秀美術作業展示。此外,我還要求每個班級設置一個“美術畫廊”專門布置展覽班級學生的優秀作業,讓學生體驗到美術作品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

農村中學的圖書館閱覽室是相對薄弱的地方,但是學校能提供一些美術的報紙、雜志等也可大大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這也是開發課程資源的手段之一。

二、校外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走出校園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校外資源應該是美術課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源。這些資源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可稱為軟件,就是一些思想的火花、靈感的閃現,使教師能在瞬間捕捉到一些點子進而開發出新的課程資源;第二類,可稱為硬件,包括學校所在地的風土人情、自然、社會、經濟環境,等等。

1.捕捉生活中的靈感,積累創新的點子。據編寫湘版教材的專家介紹,當初他們編寫教材時為了能寫出優美合理的課例,想出一些寶貴的點子,幾乎是絞盡腦汁。但有時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生活一個場景、一句話……會讓你茅塞頓開。

2.利用本土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主要有4方面。①利用豐富的生態開發美術課程資源。由于農村學校缺少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豐富的社會性課程資源,所以開發課程資源可廣泛利用當地生態資源。這樣,既讓學生經常關注身邊事物的美,又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②利用地域特點開發美術課程資源。教師也應在教學中結合學校實際的地域特點,對地域資源進行挖掘、整理,組織成教學內容。③利用自然景觀開發課程資源。我縣的廊橋、海西第一漂、揚梅洲、南山頂等都是旅游勝地,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郊游活動、節假日、社會實踐等機會走進大自然,引導他們觀察天空、河流、山川,觀察花、草、魚、蟲,了解動植物的成長變化,體驗領悟大自然的美,積累美術創作的素材。④利用民俗文化開發課程資源。提煉民間藝術使之成為美術課程的新資源是我們一線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民間的,也是世界的”,所以民間藝術是我們開發現代美術課程資源的寶庫,但這個寶庫需要我們去呵護,去挖掘。壽寧縣是“中國貫木廊橋之鄉”,我帶學生實地參觀、寫生,了解它的結構、歷史、文化內涵、風土人情、它的美。讓學生傳承祖先文化瑰寶,并讓它發揚光大。

三、美術課程資源的綜合性開發與利用

流行文化本身也是一種可開發的課程資源。目前在校園內,學生最鐘愛的美術形式和活動非卡通畫莫屬,從小學到高中卡通漫畫無處無時不在。近年來紅極一時的“彩泥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究其原因,其一:以卡通形象粉墨登場迎合中小學生審美心理;其二:色彩艷麗。裝飾性強;其三:制作簡單,一學就會。因此本人關注并思考如何讓泥巴畫人課堂,’成功開發了《觸摸美麗一一泥土鑲嵌畫》,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3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電影片名的功能特點,介紹了五種翻譯方法,指出在翻譯過程中,應對片名進行分析,采取直譯、音譯、意譯、直譯加意譯和音譯加意譯的方法進行翻譯,使電影片名形式和電影內容達到統一。

一、引言

電影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同時又是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隨著國際交流的發展,各國影片特別是英語國家尤其是美國影片不斷涌入中國市場,進入尋常百姓家。其間,英語電影的譯制工作隊中西影視文化的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而首當其沖的則是片名的翻譯。有人說,影片名好比電影的門楣,它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內容,還要簡短、新奇,將觀眾引入門內;影片名又像商品的商標,承擔著宣傳、推銷商片的責任。

二、電影片名的功能特點

《亂世佳人》(美國影片GonewiththeWind),FarewelltoMyConcubine(中國影片《霸王別姬》的英譯名)是兩個片名翻譯的成功之作,曾使多少異國觀眾一見傾心,一睹為快。然而,近年來的電影譯名良莠不齊,有些堪稱典范,令人拍案叫絕,有的可謂敗筆,讓人觀前不知所云,觀后不以為然。《中國翻譯》1997年第4期刊登了何悅敏的文章《當前西片譯名中的問題與對策》,指出了當前西片譯名中“給人帶來的混亂與遺憾”,分析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可以說,何文的分析是透徹的,提出的對策也是可行的,對今后電影片名的翻譯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怎樣的譯名才能成為佳譯呢?何躍敏認為,好的譯名“既要有藝術性,又要有實用性”。譚寶全先生強調要譯出“韻味”。包惠南指出,影視片名的翻譯“紀要符合語言規范,又要富有藝術魅力,紀要忠實于原片名的內容,又要體現原名的語言特色,力求達到藝術的再創造”,要講求“大眾化、通俗化、口語化和藝術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導視和促銷作用”。

片名一般都是先于影片與觀眾見面的。好的片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人渴望先睹為快,無疑起到了為影片作廣告的作用。作為影片主題思想的濃縮,片名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讀者了解影片、吸引觀眾、活躍和美化影片,這便是片名的功能。

歸納起來,陳宏薇將片名的功能主要分為三種: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就是通過片名,將影片的內容簡練的傳達給觀眾,使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內容。美感功能就是通過精心構思的片名,給觀眾以美好的享受。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為了祈使功能服務的。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們都有一種好奇心,見到新鮮、奇異的事物都會感到興奮,樂于知曉,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過片名,感染觀眾的情緒,吸引觀眾。

三、電影片名英漢互譯的基本方法

以上談到了片名的一些特點和功能。為了使片名發揮以上三種功能,在翻譯過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方法。

(一)直譯。根據原語和譯語的特點,在翻譯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名的內容和形式的直譯法,是片名翻譯的最基本的譯法。直譯片名時,譯語在形式、意義等方面都近似原語。這是當原語與譯語在功能上達到重合時,最簡單而又最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如,TheSoundofMusic,OntheGoldenPond,LoveStory,ARoomwithaView,CiderHouseRules,WeddingPlanner分別被譯為《音樂之聲》《金色池塘》《愛情故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蘋果酒屋的規則》《婚禮策劃人》。

同樣,下列中文片名可直接翻譯,而且譯名保持了原名的效果:

《日出》(Sunrise)《紅櫻桃》(TheRedCherry)《大紅燈籠高高掛》(RaisetheRedLantern)

(二)音譯。如果說直譯是把原語按字面的意義進行翻譯的話,音譯則是將原語的語音形式轉換成目的與語音形式的方法。根據發音將片名譯成另一種語言,在片名翻譯中使用較少。主要涉及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多為人所知,翻譯之后不會讓人費解。應盡量采用已有的定譯,不要重譯,如:JaneEyre(《簡愛》)、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Titannic(《泰坦尼克號》)、Elizabeth(《伊麗莎白》)、Aladdin(《阿拉丁》)。曾在各大影院熱映的HarryPotter(《哈利·波特》),采用的就是音譯,因為通過原著的暢銷和電影前期大規模的宣傳,大家都已熟悉主人公哈利。

(三)意譯。由于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如果片面強調保留片名的形式,就會影響意譯的準確傳達,不能達到中英文片名的對等。既然是意譯,就的意改變片名的語言形式為代價,最大限度的保持中文片名所表達的內容。根據英文同名小說GonewiththeWind改編的同名影片在中國公映時被譯為《亂世佳人》,既切合題意又賞心悅目,乃成功翻譯的典范之作。如直譯為《飄》或《隨風飄逝》,雖無可厚非,卻遜色不少。下列英文片名都是運用這一方法翻譯的:TheWizardofOz(《綠野仙蹤》)、Ghost(《人鬼情未了》)、TheLegendoftheFall(《燃情歲月》)、BestinShow(《寵物狗大賽》)。這樣的譯例還有:《赤橙黃綠青藍紫》(AllColorsoftheRainbow)、《秦頌》(TheEmperor’sShadow)等。

下面幾例都是以人名、地名、事物名稱等作為片名,本來是應該音譯的,但他們并非廣為人知,所以也宜根據影片內容進行意譯:Rebecca(《蝴蝶夢》,本為人名呂蓓卡)、Annatasia(《真假公主》,本為人名安娜塔西婭)、Cleopatra(《埃及艷后》,本為人名克麗奧佩特拉)、《阿虎》(AFight’sBlue,本為一拳擊手的名字)。這些譯名都是譯者在準確理解原名的基礎上,根據影片的內容,進行再創造的結果。它們貼近影片,傳達出影片的信息,較完美地表達了原片名的內涵。

(四)直譯加意譯。有些片名雖能按字面意義直譯,但譯名仍不夠理想。這時可采用直譯加意譯法,即在原意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按照原片內容和風格增詞或減詞,以達到更好的效果。“TheBridgeinMadisonCountry”是一部涉及家庭倫理與婚外戀題材的美國電影,按這一辦法譯為《廊橋遺夢》,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兼得,其效果遠遠超過按字面意義翻譯的《麥迪遜郡的橋》,更多例證如下:PrettyWomen(《風月俏佳人》),直譯《漂亮女人》;Speed(《生死時速》),直譯《速度》;TheNet(《網絡情緣》),直譯《網絡》;FirstKnight(《劍俠風流》),直譯《第一武士》。

(五)音譯加意譯。在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稱等作為片名的情況下,以觀眾是否熟知為原則分別采取音譯或意譯外,還可以先音譯再結合影片內容適當增詞。這種音譯加意譯法更為巧妙。如美國動畫片Tarzan被譯為《人猿泰山》,既保留了主人公Tarzan音譯,又突出了其半人半猿的身份,可謂形神兼備。又如:StuartLittle譯為《小老鼠斯圖爾特》,Shrek譯為《怪物史萊克》,RobinHood譯為《俠盜羅賓漢》。

四、結語

總之,由于原語和譯語的不同特色和各民族的差異,把片名從一種語言轉化為另一種語言并非易事,而是一個艱難的再創造過程。片名的英漢互譯蘊含著翻譯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它還要求譯者具有對電影藝術的審美能力以及對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譯者無論采取何法,盡可能翻譯出理想的片名。

參考文獻

[1]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92.

篇4

[論文摘 要] 電影音樂可以展現人物的文化傳統、性格特征與行動發展的脈絡,突出一個民族集體的、一個人物個體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的軌跡。以鄧麗君的音樂和她的形象作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背景來塑造人物形象正是影片《甜蜜蜜》的一個重要的特色。  

 

一、電影音樂與電影之密切關系 

 

電影音樂是專門為影片創作、編配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新的藝術體裁。通常,音樂與畫面的結合關系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音畫同步,即用音樂來復述、強調畫面的視覺內容,音樂與畫面的情緒、節奏一致,視聽統一。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人們逐漸不滿足于用音樂直接表現畫面的情緒、氣氛,由此產生了音畫對位的結合方式,即音樂所表現的情緒、節奏、主題等與畫面中所呈現的情緒、節奏、主題等截然相反,通過對比,反襯,烘托出畫面的內容。這種結合方式有利于音樂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影片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從電影音樂與電影的關系來看,它們之間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不管什么樣的電影音樂,對其進行評價,并不是以音樂的音響效果為標準的,而是以是否體現了影片的總體構思為準繩。電影音樂首先應該是屬于電影的,它的存在和發展都必須符合電影的觀念和需要,無論是主題創作音樂,還是資料性音樂,都必須與影片風格統一,與敘事節奏相輔相成,與電影其他的元素相匹配。電影音樂的結構形態語言以及長度,都必須由電影的要求來決定,而不能離開影片孤立地強調音樂的表現性和完整性。總之,電影音樂必須是為電影的整體要求服務,并自然地發展和分寸適當地存在。只有設計自然,在審美主體不知不覺中起作用的電影音樂才是電影音樂的上乘之作。 

 

二、電影音樂具有對人物文化傳統的表述功能 

 

在電影藝術中,音樂和視覺影像時時刻刻都在描繪著特定民族的風俗、信念與習慣,傳達著知識、藝術、道德與法律的信息,暗示著一種歷史的與人文的氣息。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人都會有形或無形地受到自身民族文化習慣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具體表現為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一個群體的心靈狀態、習慣與性格特征,是一種物質上、知識上、精神上的生活狀態的整體顯現。作為一種特定生活方式的整體,文化包括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規范,它是信息、知識和工具的載體,是一種從學習中得到的行為方式,也是所有的社會成員共有的。因此,一部影片對人物文化傳統的表述實際上是對一個民族集體性格和生活方式的表述。 

電影音樂對人物文化傳統的表述往往是以音樂主題的方式實現的。音樂主題是影片音樂的“核心”部分,是描繪人物形象最突出、最富于樂思的旋律與節奏。美國電影理論家邁克爾•拉畢格在《影視導演技術與美學》中說:“一種特殊的管弦樂法或特殊的音樂節拍貫穿整部電影是由角色、場合或情緒所設定的。”電影音樂對人物形象的描繪不是理性的詮釋,而是感性的刻畫,是通過感性的節拍、旋律、節奏以及不同器樂音色的特點來描寫人物文化傳統與性格特征的。在電影音樂中,不同的樂思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與立意,不同的樂器擁有不同的地域色彩與特性,這種旋律的立意與特性不僅能夠突出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特質,也能為某些場面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文化與民族的氛圍。例如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導自演的影片《廊橋遺夢》中,導演在兩個主要的場景里通過收音機傳遞出來的、有聲源的意大利歌劇音樂交代了女主人公弗蘭西斯卡的出生地域、文化背景和人物的興趣、品味,并通過歌劇音樂刻畫出主人公內心那種多情浪漫的性格特點以及她美好的個人理想與沉悶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使影片中這對男女之間真摯動人的愛情故事的發生具有人物性格上的依據和可信性。 

總之,一個完美的電影音樂主題的靈感應該首先來自于電影故事文化內涵的啟發,來自于電影人物所處的文化環境和性格的影響,應該展現人物的文化傳統、性格特征與行動發展的脈絡,突出一個民族集體的、一個人物個體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的軌跡。 

 

三、電影《甜蜜蜜》的個案分析 

 

由陳可辛執導,被《時代》周刊評選為1997年度十大佳片之一的《甜蜜蜜》是一部典型的運用音樂來表現一個時代文化、一個民族文化與歷史特征的優秀影片。這部影片將現代鋼琴音樂、雙簧管音樂和流行歌曲融為一體,并著重運用了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流行于內地的鄧麗君的歌曲來貫穿影片的故事情節,生動地描繪了李翹與黎小軍之間動人心弦的愛情旅程,刻畫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的獨特言行與性格特征,并富有韻味地傳達出兩個人物之間的感情變化與矛盾沖突。 

在影片《甜蜜蜜》中用鋼琴演奏的舒緩優美、恬靜動人的樂句,主要是用來表現影片中人物內心美好的憧憬、純真的思念以及愉快的心靈感受;用雙簧管演奏的、具有孤獨悲涼、憂郁傷感色彩的旋律,主要是用來表現人物離鄉背井的迷茫、生活失意的痛楚、無奈分手的傷感和客死異鄉的悲哀;而鄧麗君演唱的流行歌曲則在影片情節發展的過程之中貫串始終,用來表達男女主人公喜怒哀樂的心境與悲歡離合的情感歷程。如果說鋼琴主題和雙簧管主題注重表現的是人物內心的情緒變化,那么,鄧麗君的歌曲所表現的重點卻是人物的趣味、愛好與人物的歷史文化背景。 

影片《甜蜜蜜》一共選用了鄧麗君四首經典的愛情歌曲《甜蜜蜜》《淚的小雨》《再見,我的愛人》和《月亮代表我的心》來傳達人物復雜的情感流程。其中,歌曲《甜蜜蜜》的三次重復運用不僅使這首歌曲成為揭示影片主題立意的音樂,還表達出一種令人回味深長的情感效果。第一次出現是在黎小軍與李翹騎自行車的段落中由李翹情不自禁地哼唱出來的,歌曲傳遞出人物之間一種爛漫的初戀感覺,那連貫運動的攝影機鏡頭、慢速疊化的詩意畫面以及由輕松的人聲演唱到抒情的器樂演奏的轉化,傳達出一種甜美溫馨、悠遠情長的美妙情意。歌曲第二次出現是在李翹與黎小軍經常幽會的527客房中,當時,李翹的情緒非常低落,顯得心事重重,黎小軍感覺到了李翹的那種疲憊與冷淡,在一種百無聊賴的狀態中,他用干澀的聲音哼唱出了《甜蜜蜜》的曲調。歌聲完全失去了歌曲本身具有的歡樂甜蜜的韻味,而展現出人物尷尬矛盾的內心活動。此時,他們已經走到了甜蜜愛情生活的盡頭,面臨著情感上的艱難抉擇。歌曲《甜蜜蜜》的第三次出現是在影片的結尾處,那是歌后鄧麗君與世長辭的日子——1995年5月8日,經歷了種種的磨難與艱辛,李翹終于移民美國成為一名導游小姐,黎小軍也在紐約的一家餐館當了廚師,就在他們再次偶然相聚的時刻,《甜蜜蜜》的歌聲又一次響起,強烈地表達出人物甜蜜快樂、情意如初的內心感受,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影片導演為了突出表達主題歌曲唱詞中的那種涵義與意境,在音樂結構的編織與安排上的匠心獨運。 

與主題歌曲《甜蜜蜜》相比,歌曲《淚的小雨》沒有被重復地強化使用,而只是作為一種背景音樂運用在1987年除夕的那個雨夜,李翹與黎小軍販賣鄧麗君錄音帶的場景之中的。歌曲里的綿綿細雨與大年夜的傾盆大雨遙相呼應攪亂了他們賣錄音帶掙錢的如意盤算;歌曲中失去愛情的淚水與現實中生意清冷失敗的淚水使他們明白了現實生活的嚴酷無情。歌曲中的情與現實中的景的密切交融表現出人物在一種艱辛凄涼的困境中回天無術、欲哭無淚的酸楚心境。歌曲《再見,我的愛人》是一首略帶憂傷、感情熾熱、緬懷舊情的流行歌曲,被用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舊情重燃的段落中,一方面表現出黎小軍與李翹對已逝情愛的珍視與向往;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他們那種真情難耐、愛心依舊的內心感受。另外一首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影片之中是作為表意性非常強的無聲源音樂出現的。男女主人公是歌后鄧麗君的崇拜者,當突然聽到鄧麗君英年早逝的消息,無疑在他們的心底引起了強烈的震動,此時,《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聲四起,歌曲親切委婉、韻味動人,唱出了他們對歌星鄧麗君的真情真愛以及李翹和黎小軍之間愛心不變、思念如初的感情。歌聲配合著人物在紐約街頭情緒低迷的漫步,表現出人物心中的一絲酸楚與一片詩意,從偶像生命的隕落到人物分分合合、失之交臂的情愛周折,讓人們得到一種人生如夢、生命無常的感嘆,體味到一種充滿著酸甜苦辣的未了情緣。 

以鄧麗君的音樂和她的形象作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背景來塑造人物形象是影片《甜蜜蜜》的一個重要的特色,在影片中,鄧麗君的歌聲不只是貫穿在影片的聽覺表意系統之中的一段一段音樂,而是作為一種表現人物歷史、文化、趣味、愛好特征的元素來刻畫人物形象,并將這些獨具時代與文化特點的歌曲融入了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知、相愛的行動之中和故事事件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港臺的流行音樂文化隨著經貿交流的增加而逐漸流入內地,鄧麗君的歌曲作為一種具有時代特點的大眾音樂在80年代廣泛地流行于內地。她的歌聲表達著生命的真實情感和時代的節奏氛圍,深受普通老百姓的歡迎,是內地社會中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通俗音樂形式。而黎小軍和李翹正是這些普通人中的一員,他們對新生事物感受最快,反應最敏銳,成為這些通俗音樂文化的主體聽眾。并且,他們在多年的生活中培養出了對歌星鄧麗君崇拜仰慕的感情和對她歌曲的由衷喜愛,他們兩人這種相同的興趣與愛好、共同的背景與感受是在一種復雜的歷史環境與社會條件下形成的,成為他們性格發展變化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共同點既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活動,也影響著他們對愛情的看法,成為男女主人公之間心靈碰撞的緣由和情感共鳴的基石。在影片中,鄧麗君的歌聲一方面表達出了一代年輕人的精神印象,造成了強烈的情感沖擊力;另一方面成為表現這對質樸平凡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化的音樂語言,透過這些委婉動聽的愛情歌曲,能夠體現出人物的興趣與愛好、品味與修養,凸顯出人物社會背景、歷史文化和生活經歷對人物內心的深刻影響,從而生動鮮明地創造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參考文獻] 

[1]姚國強,孫欣.電影聲音藝術理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 

[2][美]邁克爾•拉畢格.影視導演技術與美學[m].盧蓉,等譯.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篇5

黃麗群(1971- ),女,浙江慶元人,浙江省麗水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

[摘要] 麗水是一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間戲曲是麗水眾多民間藝術中的一種形式,在山區學校的音樂教學中適當地開發和利用該形式,不僅有利于學生認識本土的音樂文化傳統,而且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關心民族文化生存發展的意識。

[關鍵詞] 民間戲曲 課程開發 民族傳統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44

麗水地處浙西南,2009年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之稱,這里民間藝術十分豐富:其中松陽高腔、慶元二都戲、縉云婺劇歷史悠久,民間戲曲文化藝術在這里代代傳承和發展。在社會變革迅猛的時期,如何做到在相對保存完好的同時挖掘、利用、傳承民間戲曲文化,尋找一條能以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為目的的道路,是麗水民間藝術家們以及相關部門和有識之士亟待解決的難題。麗水的民間戲曲在民間,在發展中傳承,必須從娃娃抓起,必須讓娃娃們認識民間藝術,學習民間藝術,營造認知、熱愛民間戲曲的氛圍,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傳承與發展。為達到目的,不但需要保護傳承的文化氛圍,更需要讓中小學音樂教師們認識民間藝術,感受并領悟民間藝術的精髓,有效地引導學生熱愛民間藝術,讓學生在這濃厚的氛圍中接受民間藝術的熏陶、滋養,使保護和傳承民間藝術的環境得到良性循環,從而達到傳承與發展的目的。所以在麗水學院的音樂教育專業中,應該在教學中重視民間戲曲文化的滲透,使之潤物細無聲。

一、浙西南中小學開展戲曲課程狀況

1.引入民間戲曲教材,培養戲曲師資

把民間戲曲唱段編輯成音樂課堂輔助教材,讓教師根據自己的長處與特點選擇民間戲曲唱段作為課堂欣賞、演唱或演奏。使這里的孩子成為民間戲曲傳承的生力軍,他們“背起書包上學堂,扛上道具能上臺”,能彈、能唱、能演,浙江縉云縣五云鎮官店村的孩子們從小就得到這方面的訓練,練就了這樣的基本功。這里的農民“卸了戲妝能下田,上了舞臺能唱戲”,很多家庭都是四代同臺或者一家同臺演出,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就有一千三百多位演員。這樣龐大的演員群體,跟這里的民間藝術氛圍和教育是分不開的。村里的民間“音樂家”楊縉芮的家,就是一個學習樂器的“學校”,孩子們一放學就跑到他家跟他學習打鼓板、彈柳琴、拉二胡、吹嗩吶……官店村有個少兒民樂隊,有隊員40多人,樂隊里吹拉彈唱各種樂器有數十種。周末的業余器樂學校有專業的音樂老師執教,還請一些戲曲專家作指導或舉辦講座等,縉云縣婺劇促進會會長陳子升就是這里的“客座教授”,孩子們很喜歡他,孩子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學習各種樂器,快快樂樂地度過了一個個豐富多彩的周末。

縉云縣婺劇促進會通過向各中小學贈送婺劇曲本、光盤等輔導資料,并舉辦中小學音樂教師婺劇知識培訓,在培訓中要求人人掌握一首婺劇唱段或一種以上婺劇樂器,著力提高婺劇師資力量。

麗水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在2012年5號文件中,倡議各縣(市、區)民協、市民協各專委會開展“民間藝術進校園”活動。積極走訪各院校和中小學校,了解各類學校的需求,利用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優勢和市民協的人才資源優勢,結合各大專院校、中小學的教學計劃,共同開設各類民間藝術課程、學習班、培訓班、講座、展覽、展演、比賽、創建傳承基地等形式,大力培養民間藝術人才。

2.戲曲藝術的傳承中人人是教師

以縉云官店村為例,這里的農民(演員)個個都是老師,以前是口口相傳的教學,現在年輕的藝術人才把老一輩藝人的演唱記錄下來作為教材,在每周的聚會排練中,孩子們與村民演員都在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在人人當教師的氛圍中,民間戲曲在每周二次的排練中得到有效傳承與發展。在長期的排練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3.課堂與課外相結合

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自己編輯的當地戲曲教材,課堂外通過各類排演與比賽,使民間戲曲更加豐滿。并在各類比賽中積累經驗,在獲獎中提高興趣,獲得苦練的動力。有報道:2010年一群來自浙西南山區的山里娃,學習之余,一邊幫助父母在田里勞作,一邊學習吹拉彈唱,在第四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中,以一曲婺劇攤簧《古村戲韻》從50個節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在獲得成績的同時更加激勵民眾對民間戲曲的熱愛。

2009年,縉云縣婺劇促進會和東坑鎮長坑小學成為縉云婺劇傳承基地,標志著戲曲進入課堂從民間自發到了政府行為的轉型。目前縉云縣60所中小學校已先后展開了各具特色的婺劇進校園活動。長坑小學以人人掌握一件民間樂器為音樂課教學目標;自編笛子達標考核教程,組建婺劇社團,把排練常規化;縉云二中把婺劇經典唱段列入音樂課教程,還將婺劇元素融入到德育、美術、歷史、語文等教學中;不定期舉辦婺劇名伶座談會、專場演唱會,講座等,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校園中尋找幾位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婺劇小明星”,充分發揮其骨干帶頭作用,營造濃厚的婺劇文化氛圍。

他們用自己的土辦法引進戲曲人才,請高師承教,現年74歲的原村支書楊爐福回憶說,解放前請過一位永康籍婺劇大師趙景春,他在這里長住多年,培養了一批婺劇演藝人才,如應漢波、楊保興,他們在演藝事業上卓有成就,在這古戲臺上留下令人難忘的形象,也為后來縉云婺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浙西南民間自發傳承民間藝術方式方法

民間傳承藝術的方式方法很多,用“春晚”的形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是歲末,大家手頭的工作都已經忙完回家過年,在這么空閑的日子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是每個在外求學或者工作的人們渴望的。二是滿足懷舊情懷,回味當年盛景,民間的“春晚”應運而生。

“月山春晚”是浙西南慶元縣月山村村民自發組織,自編自導自演的春節晚會,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月山春晚”的骨干是一群被稱作“月山芽兒”在外工作或求學的月山村的青年們,早期的“月山春晚”只是幾個熱愛文藝的村民從家庭聯歡開始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并沒有真正的組織者,可以說是一方面是年輕人聽聽年長者演唱、演奏一些民間的老藝術,有山歌、戲曲、故事等,另一方面是長者聽聽年輕人從外面的世界帶回來的新潮音樂,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每年“月山春晚”準時上演。“月山春晚”的演員都是村民,小到五六歲,大到九十五歲,演員跨度之大前所未有,每年“月山春晚”有一個保留節目叫《農活秀》,95歲的吳達榮老大爺是這個節目的常客。晚會的形式是越來越豐富,舞美效果越來越成熟,節目的質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月山春晚”光榮入選“2011年浙江情懷榜”年度十大創新節目。“月山春晚”是月山村千年“耕讀傳家”文化傳承的必然結果,也是浙西南民間文化傳承的一種有效方式。

縉云縣官店村,“春晚”已經歷經五十多年,比央視春晚還早。他們還有一個“官店藝術團”,參加多次國家級與省級的比賽,成績不菲。這里的農民“卸了戲妝能下田,上了舞臺能唱戲”,這里的孩子“背起書包上學堂,扛上道具能上臺”,個個能彈、唱、演,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就有六成以上是“演員”。走進官店村,你隨意找一位村民,他不但會唱婺劇,甚至吹拉彈唱樣樣會。坐落在村里的古戲臺一直延續著官店人對戲劇的愛好和執著,從未間斷戲曲文化的傳承。

松陽不僅有“松陽高腔”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古老的道教音樂《月宮調》。相傳《月宮調》是道家祖師葉法善和唐明皇兩個人一起游月宮,他們倆聆聽了月宮素娥仙女唱的《紫云曲》,后來《紫云曲》被精通音律的唐明皇給默記了下來,就就了《月宮調》。松陽成立了50多人的《月宮神韻》古樂團,到全省各地巡回演出,《月宮調》是他們逢演出必上的保留節目。“月宮調”是民間寶貴的文化遺產,以笛子為主奏樂器,配以二胡、大胡、大鼓、笙、古箏、琵琶等20多種樂器,曲風古樸、典雃、曲調文靜飄逸,盡管歲月流逝了1300多年,但《月宮調》迄今保留著原汁原味,并被列入我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3.民間戲曲藝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巨大作用

民間戲曲藝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官店村通過各類自愿的排演、排練,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助互愛蔚然成風,成了縉云縣、麗水市乃至全省、全國都有名的文化村。先后獲得了“全國敬老模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檔案室”、“浙江省科普示范村”、“麗水市廉政文化農村先進單位”等榮譽。事實證明,現在的官店村是集“婺劇文化”、“黃帝文化”、“石頭文化”于一體的知名村莊。學校也把傳統戲曲和民間文藝帶入課堂,培養了一批批文藝骨干人才,近年來全村考上文藝類學校就有一二十人。音樂專家施利盟告訴記者,音樂文化是官店村的“金名片”,是音樂使一個浙西南的農村成為了浙江省的一個文化名村,那些拿鋤頭、拿刀(雕刻石頭)的文化層次不高的農民 “音樂家”,對子女音樂培養的重視,讓城市里的家長也自愧不如。小到幼兒園的孩子,大到八九十歲的老叟,都那么熱愛音樂,使這個村莊充滿朝氣,很有文化味。而官店村的婺劇也更火熱,從古戲臺上傳承下來的精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得到發揚光大。

三、高校澆灌民間藝術之花

民間音樂是民族文化的瑰寶,蘊含著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帶有濃郁的民族人文氣息,它不僅需要地方的扶持,需要市場的運作,更需培養人才的學校。山區高校應該主動承擔起發揚、保護、傳承本土非物資文化遺產的重擔,在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上還應盡可能地運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音樂教學。“加強本土文化基因認知的自覺,盡快解決現行教育知識體系中,本土非物資文化遺產資源認知嚴重欠缺的現狀。”[1]P13作為承擔培養地方音樂教育人才重擔的高校教育,更應關注人類生存的根系,關注人類文化不同族群的獨特精神存在,倡導學生關注本土文化的發展,關注家鄉民族藝術的命運。

如何開發利用本土音樂文化資源,推進新一輪藝術教育課程改革,是擺在高校音樂教育者面前的緊迫任務。高校音樂專業各科目中民間戲曲的運用應該細化,如聲樂教學中,引入戲曲唱段,不僅豐富聲樂教材資源,接觸多元藝術,提高演唱水平,還在學習戲曲表演的過程中,獲得舞臺經驗與表演能力。我們不僅要在聲樂教學中引入戲曲等民間音樂,還可以在舞蹈、和聲、視唱練耳等教學中引入戲曲等民間音樂。如“畬山風”就是很好地利用民間畬族音樂進行再創作,用舞蹈、演唱、表演等方式表現畬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的大型歌舞。地處浙西南的麗水學院這幾年編排的連續獲得國家教育部金獎的舞蹈也是利用畬族音樂、廊橋音樂、地方戲曲音樂作為素材進行傳承性再創作的。

研究性學習的提出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戲曲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提供了便利。“傳統音樂文化一定要有活體不間斷地傳承,形式變,樂曲變,但音樂本體中心特征不可變。如果音樂本題特征產生了變異,那么其傳統焉有不變的道理。”[2]P9我們可以借用浙西南豐富的民間戲曲音樂,豐富我們高校的公共課資源,加強對浙西南民間戲曲的理解,增進民族情感教育,親近本土文化。“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觀。在創新教育觀念的指引下,高校教師應主動地開發與利用本土的課程資源,并在教育教學中予以實踐.

總之,美來源于人類的社會實踐,學生對美的認識亦需通過實踐而獲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揚,民族傳統的繼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教育。在教學中,動員一切積極因素,以學習為載體,以了解探究浙西南戲曲等民間音樂內容為手段,培養學生尊重民族文化的情感。只有教師積極地引導并組織學生自主參與到本土民族民間藝術的學習與實踐中去,保護民族文化繼承民族傳統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實現。

本文為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0年度重點研究課題《將地方戲曲引入聲樂教學的研究》(課題編號SB126)的成果論文。

參考資料

[1] 樊祖蔭 對保護非物質溫暖化遺產若干問題的思考 [J] 音樂研究 2006.1

[2] 項陽 保護:在認知和深層次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的前提下 [J]音樂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