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營銷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21:1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彩票營銷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彩票營銷論文

篇1

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等研究方法,對六安市金安區即開型體育彩票彩民消費行為進行分析。通過了解和掌握這一群體的消費行為特點,為六安市體彩事業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即開型體育彩票 彩民 消費行為 金安區

一、前言

體育彩票是經國務院批準,以籌集國際和全國大型體育運動會舉辦資金等名義發行的,印有號碼、圖形或文字的供人們自愿購買并能夠證明購買人擁有按照規則獲取獎勵權利的書面憑證[1]。體育彩票主要分為兩種,即開型體彩是其中之一。

本課題對六安市金安區進行調查研究,是因為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稱“皖西”,是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而金安區又是六安市行政與經濟發展中心,人口比較聚集。本文以研究六安市金安區即開型體育彩票彩民的消費行為為代表,具有代表性。即開型體育彩票的發展將促進金安區乃至六安市經濟發展和體育事業進步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六安市金安區即開型體育彩票彩民。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相關書籍,為本論文提供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

針對金安區不同地點的彩民進行隨機抽樣。在10個彩票站點分配15張問卷綜合得出最終數據。共發放問卷280份,回收266份,回收率為95%,有效問卷260份,有效回收率為97%。

3.數理統計法

運用數理統計法,對調查后的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運用百分比統計法等對數據進行分類處理。

4.訪談法

對六安市體彩中心主任進行訪談,并對有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訪問,結合對彩民的調查問卷分析,更加全面的掌握信息,為本論文服務。

三、調查結果

(一)六安市金安區購買即開型體彩彩民群體特點

由上述三個表結果顯示,六安市金安區即開型體育彩票彩民男性居多,女性偏少;青年人和大專、本科學歷為主;其中大部分是企業公司、個體商戶和文化教育者;多是收入中低層人群。

(二)六安市金安區即開型體彩彩民消費行為

1.主觀因素

由表4、5可得出,金安區彩民金額較低、持續時間不長,頻率也較低。其中更多的人是試一試的心態,以娛樂為主。根據相關訪談,可以反映出當地彩民對彩票的認識程度并不高。

2.客觀因素

結果顯示,更多的彩民認為彩票種類基本能夠滿足需求。彩票站點分布也較多,其環境對于彩民們的情緒影響不大,但也不能忽視。環境的改善能夠更近一步促進彩民情緒。

(三)六安市金安區即開型體彩需改進之處

通過訪問部分彩民發現,首先,彩民群體希望體育彩票的銷售、計獎、開獎等環節更加透明,公正。其次,多舉行派送活動,他們希望在不中獎的情況下也能夠獲得一份小禮物作為紀念。再次,豐富玩法和種類。新種類、新玩法的即開型體彩需求異常迫切,這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戰略。

四、結論與建議

(一)金安區即開型體彩彩民,在性別上,男性居多;在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上,以青年人群和大專、本科學歷為主。從事職業多以企業公司、個體商戶和文化教育者為主;個人經濟條件,以中低層收入者居多。

所以建議第一,要注重女性市場的開拓;第二,注重中老年人的市場開拓;第三,考慮到低學歷(初中、高中)和高學歷(研究生)人群的市場拓展;第四,要側重高收入人群的市場開發,因為當其成為忠實消費者,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即開型體彩在金安區的影響程度不大,彩民們接觸購買的時間比較短,頻率較低,用于金額也很少,以一般消費者為主,忠實消費者很少。在原因上,多以娛樂主,對于支持中國體育事業的很少。由于消費者對于即開型體育彩票的認識程度不高,所以可通過廣告、公益活動加大宣傳力度。樹立正面、真實,積極的體彩的品牌形象。

(三)彩民們主要方式是在零散型社會網點,并兼顧在電彩網點和餐飲、娛樂等特殊場所銷售。針對此種情況,不斷擴大即開型體彩的銷售方式,比如超市、火車站、加油站等人口聚集地。不斷完善電彩網點,多在餐飲、娛樂等場合銷售。

(四)金安區即開型體彩需要豐富玩法及種類、多舉行派送活動,公益金使用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體彩的銷售、計獎、開放等應更加透明。要嚴格按照《彩票管理條例》,依法來發展彩票,倡導多人少買,建立和諧彩市。

參考文獻:

[1]王魏,姜聯合.齊齊哈爾市體育彩票彩民的消費行為調查分析[J].高師理科學刊.28(6):95-100.

篇2

摘要:本文運用調查法、文獻資料、統計學等相關研究方法,對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研究與分析,確立了西部體育產業發展的區域性差異,為西部體育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量化標準與有益參考。

為了較為清楚的反映西部省市(自治區)體育產業發展整體情況及差異,本研究運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并設置迭代次數,對我國西部地區1O個省市的體育產業發展進行聚類分析,研究顯示,根據目前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可將西部省區體育產業發展的不同程度確立為四大類,即:廣西、西藏、內蒙、青海、甘肅、寧夏及新疆等地區為第一類,重慶為第二類,四川為第三類,陜西為第四類。

1.第一類地區體育產業倩況分析

2005年,廣西體育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雖然速度發展較快,但相對于西部的第二、三、四類地區,仍顯薄弱,當前廣西體育產業的發展存在明顯的不平衡狀況,首先是地區間的不平衡,由于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各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規模與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大中城市發展迅速,農村與小城鎮相對滯后;經濟收入高的人群體育消費水平較高,收入低的扣對較低,廣大貧困地區成人幾乎沒有體育消費,其次,由于資源配置的差別造成不同單位問產業收益差距較大,再次,由于人們對體育產業的認識的差異也造成體育產業的發展不平衡。

2005年,甘肅國民生產總值為192億,人均GDP為7341元,體育營業收入達到9.64億,占本地GDP約為0.5,遠不及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體育彩票發行大量下滑5O億的嚴峻形勢下,甘肅省體育彩票發行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網點建設和監管力度,提高營銷水平,全年共發行體育彩票1.3億元,超額完成了任務國家和省、市、縣可提取公益金4500多萬元,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從目前整體情況來看,甘肅體育產業還比較薄弱,未形成優勢產業點。

2005年,新疆體育產業調查結果顯示,體育彩票實現5.38億元的銷售額,體育賽事活動明顯增加,新疆體育中心舉辦大型活動3O次之多,創收金額40多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的旅游資源豐富,2005年旅游輸入達到149.1億元,成為體育旅游開發的重要基礎。同時,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諸多的優勢項群,汽車運動、航空運動、登山運動、滑雪運動、馬術運動、拳擊運動等全國單項賽事在新疆舉辦,充分發揮新疆體育中心場館設施的作用,開發體育競賽和表演市場,并積極培育、促成2~3個有影響的國際品牌賽事,是新疆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截至2005年底,除鐵路、解放軍、武警系統外,各系統、各種所有制形式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要求的各類體育場地21094個,近兩年以體育彩票發行、體育用品銷售和體育健身娛樂為主導的體育產業在內蒙古發展迅速。2003年體育局會同自治區統計局在全區范圍內進行了一次體育產業調查。在被調查的全區1289戶各類有產業活動體育經營單位中,共吸納就業人員5569人,比2001年增長了46.4,共創造各種體育產業經營收入近2億元,比上年增長了93.6。但是目前內蒙古體育產業產值在全區GDP中的比例還非常低,形成以體育彩票銷售為“龍頭”,重點培育開發體育旅游、競賽表演、健身娛樂、體育用品和人才技術信息市場,打造一個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新型內蒙古體育產業是下一步規劃的方向。

青海省的大眾體育消費項目主要包括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比賽門票、體育健身、購買體育彩票5類。其中體育服裝消費所占比例為83,體育器材消費所占比例為1O.3,其他3個種類的體育消費所占比例較小。在家庭年消費支出中,直接用于體育消費的金額約為196.9元。按照青海省2005年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年消費性支出為6245元。依此計算,青海省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費支出中,直接用于體育消費的比例僅占3,充分表明青海省大眾體育消費的能力很低。

2005年,西藏體育產業產值1.5億元,體育彩票1358萬,體育用品及健身器材實現產值342萬,旅游總收入19.3億。從目前西藏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是比較落后的,雖然體育賽事逐漸承辦起來,但整體水平較低,體育產業的發展點還未形成。

2.第二類地區體育產業情況分析

重慶是西部三大都市區之一,截至到2005年,重慶體育營業收入達到4.15億體育場地達到17351個,全年銷售體育彩票總額為14522萬元,重慶直轄以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開始步入發展的快車道,近年來重慶市體育健身休閑市場發展迅速,各類國有、集體、個人和外商投資成立的運動俱樂部、健身房、會所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全市共有各類體育健身休閑單位469家,從業人員3423人,體育用品業發展迅速,2005年體育用品業及健身娛樂業共實現產值87241萬元,以體育為經營內容的信息傳播、中介等行業已經開始出現,盡管數量少、規模小,但說明重慶市體育產業的發展正向著更廣更寬的領域發展,體育產業將逐步形成自身的增長點。

3.第三類地區體育產業情況分析

四川屬于長江上游成渝經濟帶,調查資料顯示,近幾年隨著我國現代化事業的不斷發展,該省體育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截至到2005年,全省共有體育產業活動單位1600多家,體育營業收入達到10多億元,體育用品27835萬元,體育彩票達到9.6億。從四川體育產業的現狀看雖然體育用品業以主營單位經營為主,特別是體育用品銷售業主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和創造的經營收人更占到行業的9O以上,但由于四川體育服務的專營化水平還處于較低水平,其主營系統的從業人員和創造的營業收入均在本行業的4成以下,導致體育產業專營化水平較低,從業人員和創造的社會財富大部分來源于兼營服務的經濟單位。根據對四川體育產業的統計結果來看,體育彩票及體育用品等產業是體育產業的增長點,發展初具規模,其中作為三大都市發展區之一的成都體育產業發展最為迅速。

4.第四類地區體育產業情況分折

據統計,陜西體育產業年產值目前已達4O多億元,位居西部各省、區(直轄市)之首。體育彩票銷售保持良好勢頭,監管體系逐步規范,雖然也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但運行基本保持平穩安全,2006年體育彩票銷售5.85億元。體育賽事發展較快,其中作為西部三大都市區發展的西安市,體育產業發展較快,西安體育場館的擁有率在西部地區占有絕對優勢,在全國也有一定的影響,據相關研究統計,西安現有各類體育場地達3000個以上,總面積達到3000000平方米以上,人均占有場地面積達到0.9平方米以上,超過了國家要求的人均0.62平方米。

從總體上來說,陜西體育產業已形成規模,并向多元化格局發展,體育產業成為陜西新的經濟增長點,占有重要的地位,體育賽事、體育用品業、體育旅游等迅速發展,均表現出了較快的發展趨勢,成為西部省區體育產業發展的領頭養。

篇3

【摘 要】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的持續勃興,分布在全國2300多個獨立縣級行政區域的眾多中小型博物館必須受到應有的關注與重視。然而這些博物館多數依然處于“貧困”的狀態,文物儲藏不夠,科學研究薄弱,展覽環境欠佳,體現出其在館藏資源及其利用方面所存在的瓶頸性問題。針對此,爭取時代性的短期項目贏得各種資源,樹立“締結聯盟,共謀發展”的理念,建立博物館文化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大力推進文物資源的數字化存儲和利用,應是值得考慮的可行之道。

我國的博物館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之中,2900多座各類博物館已基本構筑起了中國比較完整的博物館體系,且許多新的博物館仍在誕生之中。伴隨著這一數量的不斷增加,我國博物館發展的重心已由數量上的擴張向服務質量的提升轉變,這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1]。筆者在從事大學博物館學的教學過程中,時常鼓勵學生利用學習間隙深入實際,對基層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現狀展開調研,一方面旨在培育當代青年人的文化遺產危機與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使其親臨實際,體認目前文博事業所存在的真實問題與潛力,從而明確自身未來的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學生收集、反饋的信息基本印證了筆者多年來所思考的一個問題,即:同我國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與管理質量之間所形成的剪刀差一樣,我國博物館運作成效的提高也遠遠趕不上其數量的急劇增長,尤其中小型博物館在這方面的問題更為突出,而歸根結底,其原因皆可圍繞館藏資源及其利用現狀展開討論。

博物館的館藏資源亦即文物藏品,可以經由征集、發掘和社會捐贈等渠道獲得,也可以通過復制或租借得到補充。但是,“博物館自身收藏的文物是最主要的資源,它是博物館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博物館規模的大小,聲譽的高低,效益如何,都與其文物藏品的數量與質量有極大的關系。……有了豐富的文物資源,往往能吸引其他資源來為之‘錦上添花’。在博物館這樣公益性的事業中,只有把它辦成真正的歷史、藝術殿堂,成為文化實力的象征,成為文明的標志,才會產生‘名館效應’,才會吸引更多的社會的捐贈和人才加入。……所以,要使博物館得到社會的廣泛承認和支持,就必須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2],而這一品牌必須以豐富而又富于鮮明個性的館藏資源為重要基礎。

毋庸置疑,我國有很多富于特色的博物館,而且充滿了活力,但2900座博物館中的絕大部分則不然。尤其是那些地處基層或縣域的眾多中小型博物館,由于歷史欠賬過多,長期的積貧積弱,很多仍處于“貧困”狀態,甚或幾近閉館邊緣。主要表現為:其一,文物儲藏不夠。或者數量太少,多則近千件,少則四五百件;或者種類單一,有的陶器居多,而且多集中于一個時代,如漢代,有的瓷器為主,但多屬明清時期;或者精品稀缺,珍貴者極少,多為一般文物,且品相較差。其二,科研能力薄弱。研究成果稀少,多年不見正式發表的專業論文、論著問世,缺乏對外廣泛持續的學術交流,不能確立在同行中的良好地位,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境地,從而造成了現存數量有限的館藏資源的閑置與浪費,使博物館的應有功能無法合理發揮。其三,展覽環境欠佳。有的博物館長期固守著單一的基本陳列,對其標本極少予以更新,陳列設備陳舊,展示手段單調乏味,根本不能適應現代博物館展覽的要求,導致其門可羅雀,幾無人氣,從而嚴重制約了自身的發展。2008年5月8日至9日,在“《國際博物館》與中國遺產保護論壇”上,來自江西的文先國先生發表了題為《如何完善地方基層博物館的價值體系與社會責任擔當平衡》的論文,對地方基層博物館的現狀進行了分析,也認為中國目前的2000余家博物館大多屬于小型博物館。這個小型,不僅是指博物館建筑的小型化,而且是指文物收藏的不豐富,文物陳列的不高雅,科學研究的不精深。收藏的情況不理想,陳列教育的功能就很難實現 [3]。由以上所述可知,我國中小型博物館目前館藏資源存在兩方面的問題,要么是資源儲藏不夠充足,要么是研究、利用的深度與廣度有所欠缺。

至于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許多業界人士與專家學者都有精辟的分析,大體歸納起來,不外乎“資金短缺”、“人才匱乏”、“體制不暢”等。筆者以為,在今天市場經濟逐步成熟、公益性博物館逐步免費開放的形勢下,“現代營銷”意識淡薄是當下諸多基層博物館最為缺乏的東西。這一薄弱環節的存在,導致許多博物館無法擺脫舊式桎梏的束縛,依然在抱殘守缺,依然在“等、靠、要”,而不是大膽走向市場,在市場中尋找發展壯大的良機。因此,中小型博物館必須在“現代營銷”理念的推動下,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不拘一格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走“締結聯盟,共同發展”之路,才能扭轉被動局面。

一、爭取時代性的短期項目

以贏得各種資源

博物館人應時刻將眼光“由內轉外”,即瞄向社會,緊抓時展的脈搏,一旦發現有利時機,即可開展相應的運籌,以豐富自身的各種資源。這一點英國的博物館界就做得非常好。據載,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英國的布賴頓和霍維博物館整合多方資源,舉辦了具有中國元素的《1650年至1930年英國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的物品展》,取得了空前成功,一時間觀眾如潮,并先后收到來自英國遺產彩票基金會的49萬英鎊、英國藝術協會的8萬英鎊和約克郡文藝復興中心的5萬英鎊的贊助,以及一些來自私人的資金支持;而今,為了迎接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英國的許多博物館又在積極尋找良機,蓄勢待發。奧林匹克文化項目負責人禾德利·斯萬說,奧運工作為博物館提供了與奧運贊助商聯絡的良好機會,例如在向遺產彩票基金申請贊助的13個博物館中,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已經脫穎而出,收到來自基金會的500萬英鎊的贊助,用于改擴建圖書館、特別餐廳,以及一些配套設施[4]。

就國內而言,許多博物館也抓住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機會,故宮博物院推出了《金昭銀輝——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金銀器展》、《盛世琳瑯——故宮博物院藏清代乾隆朝玉器精品展》、《盡善盡美殿本精華展》等十大精品展,首都博物館推出了《古希臘競技精神展》、《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紫禁城內外競技游戲展》等五大歷史文化展覽,中國科技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博物館、北京展覽館、798藝術區,綿陽、曲靖、運城、杭州、長沙、昆明及香港的博物館和相關機構都紛紛舉辦了相關的展覽活動,贏得了顯著的社會聲譽。

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自然也會吸引全球人的眼光,舉辦相關的展覽無疑也會產生多種效益。2010年上海世博會正式舉辦之前,組委會組織的900天巡展活動曾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然而在全國330多個地級市、2000多個縣級市中只有極小的比例被此次巡展光顧,還有更多地方、更多人的參觀愿望沒能實現,因此,各地博物館如能抓住機遇,舉辦各種形式的世博會相關展覽,當是對此次盛會的一種良好補充,可惜未見到相關的展覽報導。

二、樹立“締結聯盟,共謀發展”的理念

建立“博物館聯盟機制”,實現館際資源的優勢互補。同類博物館可以依據具體情況組成區域內或跨區域的聯盟組織,如行業博物館聯盟、縣域博物館聯盟、民營博物館聯盟等等。聯盟以實踐推進為核心,通過舉辦聯合展覽、聯合巡展、館際借展、藏品交流以及開設聯合網站等形式,促進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聯盟內部或各聯盟之間可以常設經驗交流性質的論壇、沙龍等,開展相應的理論探討,以進一步推進博物館實踐。簡言之,館際聯盟合作計劃可以把有限的資金集中在一起,從而降低商業風險,增加展覽的豐富性、可行性。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各地約有95%以上的人出于種種原因不能去現場參觀,那么我們能否聯合起來舉行世博會的相關展覽呢?一個博物館或許力量有限,但是幾個、十幾個博物館聯合起來,相信可以為那些不能赴滬實地參觀的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舉辦一個盡管不能勝似親臨,但畢竟有所體認的別開生面的“世博會”,同樣能夠使世博會知識和世博會精神得以傳播。

2009年春,倫敦博物館協會曾推出一個大型展覽,其展品來自多家博物館,包括漢考克博物館、紐卡斯爾大學博物館、謝夫頓博物館、哈頓博物館等。該協會顧問簡·溫特沃斯認為,大型公司或許有足夠的基金來建立許多小型分公司,但博物館卻承擔不起,這種多家博物館的聯合,既分享了展品,保障了展覽質量,利于為觀眾推出完美的展覽,又分擔了風險,為每個博物館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間,并能為觀眾提供多層次的服務。分別以威爾士國家博物館和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為主體的協會,也開始吸納其他博物館加入。前面提及的《1650年至1930年英國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的物品展》匯聚了來自英國50多家博物館和科研機構的展品,其中包括皇家收藏和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威爾士國家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藏品等,開創了跨地區多家博物館合作的先河。英國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協會表示,為了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他們期待著更多博物館能夠通過共享資源和經驗,創造一個奧運文化傳統。

國內迎接北京奧運會的許多展覽其實也是以聯盟的形式開展的。首都博物館集合全國26省市55座博物館的館藏精品而舉辦的《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最引人矚目,展品包括很多國人耳熟能詳但又鮮有機會一睹真容的珍貴文物:商代后期的太陽神鳥金飾、公元前9世紀周恭王時期的史墻銅盤、秦始皇兵馬俑、馬王堆漢墓T形帛畫、漢代葬服金縷玉衣、唐初紙本歐陽詢《夢奠帖》等。同時,首博與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紫禁城內外競技游戲展》則拉近了中國傳統體育與現代奧運的距離,游客可以觀看到有“古代高爾夫”之稱的宋代紋胎球、乾隆御用十喜花膛鍤子槍和來自故宮大內的象牙象棋等富于趣味的古代體育器材。從2008年7月16日到8月29日,中國美術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明清繪畫精選——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藏品聯展》在中國美術館的三層與五層展廳舉行。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等5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奧林匹克之旅——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也在北京市崇文區新落成的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博物館拉開大幕,文化節向中外賓朋展示了中國和世界各國藝術家的杰作,展覽內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北京頂級藝術品展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珍品展區”和“唐卡藝術展區”等,精美的展品令參觀者流連忘返。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聯合主辦的“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博覽會”于8月8日至18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北京798藝術區也在奧運期間舉辦了《版畫盛典——為奧運喝彩》、《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等數量達103個的主題展覽展示活動。

可見,締結聯盟、共謀發展益處多多,對于中小型博物館來說,更可以發揮集聚效應,實現多邊共贏。

三、建立博物館文化產品的

網絡營銷模式

今天的時代是網絡時代、信息時代,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廣知天下諸事,也能享受各種送貨上門、驗貨付款的服務,當當網、卓越網、中國圖書網等已經做大做強,并已為愈來愈多的客戶所接受。發達的現代網絡技術和迅捷的快遞方式充分結合,為各類文化產品的社會營銷創造了極為靈活、便利的環境條件。文物、博物館領域運用這一模式也同樣可以獲得成功。博物館開發豐富多彩、富于特色的文化產品并經由網絡開展營銷,既可以持久宣傳自身社會形象,又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如果說獨自建立、維護一個博物館文化產品的網站對于一個中型或小型博物館來說是件難事的話,那么,多家博物館聯合建立相應的網站應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比如英國的博物館行業就采用了這種聯合經營的方式。“文化標簽網”是一個聯合了60家英國藝術機構的在線零售商店,其目的是使全世界都能夠便捷地發現并買到他們的產品。參與其中的包括一些倫敦主要的文化機構,比如泰特美術館、V&A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和皇家美術學院等,也包括一些地區性的機構,比如牛津的阿什莫爾博物館、利物浦的藍外套,還包括一些全國性的藝術組織,比如英國名勝古跡國民托管組織等。目前該網站所涉及的主要是英國境內的組織,但其未來計劃是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希冀能將全球的藝術機構和博物館網羅在一起,共同展示推銷自己的文化產品。目前,該網站不僅成為許多博物館重要的宣傳陣地,而且每年能獲得30%的額外收益,大大減輕了博物館運作的經濟壓力。

我國的各類博物館數量已達到了2900座,許多博物館都有獨具特色的文化產品,也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迄今尚未見到類似的專門營銷博物館文化產品的聯盟式網站,因此這仍是一處巨大的空白,亟待研究與開拓。四、大力推進文物資源的

數字化存儲和利用

博物館館藏資源的現代數字化保存和利用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大型博物館而言,一方面許多館藏珍品因展廳的局限無法全部展示,另一方面由于珍品的極度稀缺或脆弱性也無法長期實物亮相;對于中小型尤其是多數小型博物館而言,面臨的問題更多的是館藏文物珍品嚴重不足或展覽環境差強人意。所以,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既可以改變目前危及文物標本的舊式展覽方式,也可以彌補館藏可用資源的嚴重不足,從而提升博物館的人氣。

我國的中小型博物館一般面積有限,規模不大,人員較少,人氣不足,技術力量也相對薄弱,其日常的業務活動主要是面向本市、本縣、本地區的。這些特點使得中小型博物館必須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特色”已經嚴密關系到此類博物館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當前免費開放政策影響下,只有拿出富有吸引力的且與現實社會有共鳴的博物館產品,才能贏得觀眾,擴大社會效益。

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適度應用無疑是造就中小型博物館自身“特色”的必由之路。文物資源的數字化不僅有利于擴充現有資源存量,實現館藏資源的信息化管理,而且有益于豐富博物館的常規展覽,推動博物館的文化產業。數字化過程中,通過運用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三維掃描儀、非線性編輯系統以及相關的軟件技術,可以實現對破損文物的虛擬修復,使其得到虛擬展示的要求,也可以通過獲取其它場所的文物信息,經由逆向工程開展相應的復制工作,實現本館展覽深層次的序列化、完整性、系統性;通過相關文物視音頻信息的采集處理,也可以實現其向數字化產品的物質性轉化,從而推動產業化的發展。

當然,展陳數字化建設更有助于中小型博物館突出特色,以質取勝。首先,數字化展示可以有效地延展展覽空間和展覽內容,這對于展廳面積、館藏資源等條件都十分有限的中小博物館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發展機會。數字化展示使得資料的搜尋與獲取變得更容易,其方便快捷的更新方式也使得博物館能夠更多頻次地更新展陳、組織專題活動,提高觀眾的參觀質量。其次,地方性博物館多帶有地域性、民俗性等特點,民俗內容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應當成為該類博物館的主要特色和亮點。而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展示手法,這些內容很難產生永久的吸引力,因此,采用聲、光、電、影等數字化或虛擬手段就成為展示這些內容的最重要方式。合理有效地做好數字化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既是對這些遺產的保護,也能擴大博物館的社會效益。最后,數字化手段依靠的是最先進、最有吸引力的高新技術,最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提升參觀興趣。在基本陳列中采用觸摸標本、模型操作表演、多媒體觸摸屏、影視幻燈等多種教育手段,可以調動觀眾的多種感官,幫助觀眾多方面地接觸展覽內容,保持觀眾的興奮感和新奇感[5]。不過限于種種條件,眾多的中小型博物館在短期內不可能實現這樣的目標,數字化也必然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因此開展館際結合、館校結合,循序漸進地引進數字化技術是必經之路,而不少大館已有了成熟的經驗,不少高校在硬軟件方面也具有自己的優勢,故而“借雞下蛋”的策略應當成為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的首選。

走進博物館,體驗博物館,在今天已經成為眾多國人文化休閑的重要內容,這既是對散布在全國2300多個市縣的中小型博物館的劃時代考驗,也是博物館人重新審視自我、轉變觀念、提升服務的重大機遇。而這一切都必須緊緊圍繞館藏資源展開,所以豐富館藏資源、深研館藏資源、用足館藏資源是必經之路,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變單兵作戰為多兵種聯合是時代與社會之所需,若果能如此,則我們的中小型博物館必將迎來新的曙光。我們樂見其成。

————————

[1]崔波,孫波:《從“數量擴張”走向“質量提升”——單霽翔局長談博物館發展》,《中國文物報》2008年12月12日。

[2]馬自樹:《關于博物館文物資源的幾個問題》,《中國文物報》2001年8月5日。

[3]文先國:《如何完善地方基層博物館的價值體系與社會責任擔當平衡》,《國際博物館》2008年特刊。

篇4

關鍵詞:誘導效應 消費者決策 消費者行為

一、引言

傳統經濟學假設在市場上,消費者作出購買決策時候都是“完全理性的”,消費者追求的滿足程度的最大化。經濟人假設是以完全理性為條件的,由于具有完全理性,經濟人才能夠找到實現目標的所有備選方案,預見這些方案的實施后果,并依據某種價值標準在這些方案中作出最優抉擇。社會協作系統學派的創始人切斯特?巴納德(Chester I.Barnard)認為,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而是只具有有限的決策能力和選擇能力。他從“有限理性”的原則出發對古典經濟學家們的“完全理性的經濟人”的認識進行了修正,并在1938年出版的《經理人員的職能》一書作了詳細闡述。決策理論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繼承并發展了巴納德關于人的決策能力有限性的思想,在1947年出版的《管理行為》中對“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假設提出了質疑:“單獨一個人的行為,不可能達到任何較高程度的理性。由于他所必須尋找的備選方案如此紛繁,他為評價這些方案所需的信息如此之多,因此,即使近似的客觀理性,也令人難以置信。”西蒙認為,“完全理性”的人不存在,人的行為動機是“愿意理性,但只能有限地做到”。他指出,人不可能知道全部的備選方案,外部環境是不確定的、復雜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認識能力和計算能力是有限的,經濟行為者不可能把所有的價值考慮統一到單一的綜合性效用函數中,因而,人是有限理性的。現實中消費者追求的不是效用最大化而是適度效用。MIT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行為經濟學家Dan Ariely教授,在他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可預見的非理性)》書中, Dan Ariely通過對人們的拖沓習慣、如何給物品定價、怎樣接受痛苦以及美女對男子大腦的影響等行為的研究,得出了進一步的結論:所有人都不會承認自己所做決策時是不理性的,至少也是有限理性的。但實際情況是,人們堅信自己是理性或有限理性的,在做決策選擇過程中,也會采用理性的推理,可糟糕的是,由于誘導效應等因素的影響,人們最終會做出非理性的決策結果,使自己無法獲得最大利益。當然,這些非理是可以預測到的,原因是人們的非理可以事先經由精心設計的“誘導效應”等因素而被控制。所謂誘導效應( decoy effect) 是指營銷人員將一個精心設計的誘導產品項引入到消費選擇產品集中,吸引某細分市場的消費者改變最初的選擇,而選擇高價格的目標項。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社在其網站上給出如廣告(表1)。丹教授設計了一個實驗,讓麻省理工學院的100名MBA學生作選擇,84%的人選擇了電子版+打印版套餐,16%的人選擇了電子版。因為他們全都看到了定套餐相對于單獨定印刷版的優勢,事實上是,單定印刷版作為誘餌,影響了我們的購買決策。既然印刷版一項沒有人作出選擇,那么如果把印刷版這一項去掉,結果還是一樣嗎?重做實驗后發現,結果完全不一樣,68%的人選擇了電子版,32%的人選擇了電子版+印刷版套餐,但第一次實驗很明顯的是,中間印刷版一項根本沒有人選擇,去掉這一項常理認為不會對第二次實驗結果有影響,但實際情況是明顯很明顯,因為誘餌的存在,使得消費者作的購買決策絕非理性,這就是誘導效應。實際上,該實驗也證實了另外一種誘導效應形式的存在,即選擇集內某方案出乎意料的退出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當消費者所偏愛的方案被證實無法獲得后,剩余方案的選擇份額,與一開始就告知消費者該方案無法獲得的情形相比,仍然存在顯著差異。誘導效應的實質是通過增加不對稱信息把決策者置于有限理性的情境下,使其對最初的選擇產生背離,產生不理性的決策行為。

二、誘導效應理論研究回顧

(一)國外研究

假定市場上現有不同品牌的同類產品A和B兩種,其市場份額占有量分別為60%和40%,當引入一種新的可替代產品C之后,傳統理論認為C產品會分別從A、B兩種產品的市場占有量上各分一份,從而導致A、B產品的市場占有量都相應的有所下降,但Huber, Payne,Puto等人對此深表懷疑,并在1982年的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雜志上最先提出“誘導效應”。他們研究表明,由于誘導產品C的引入,可能使A、B兩種產品的一種,其市場占有量比產品C未加入之前還要大,另外一種占有量相應地迅速下降。Huber, Payne,Puto 等人最初把誘導產品概括為“不對稱優勢替代品ADE(Asymmetrically Dominated Alternatives)” ,ADE指一個屬性占優勢,而另外一個屬性不占優勢的產品,把ADE引入待選擇產品集中,可以導致與ADE具有同樣屬性優勢的產品增加了被消費者選擇的可能性,從而出現與當時流行的選擇模型假定不相符的結果。Huber, Payne,Puto以1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實驗,要求對汽車,餐館,啤酒,彩票,電影和電視六類產品做出選擇,每一類產品分別具有目標產品Target、競爭產品competitor和誘導產品decoy三個不同品牌,每種產品定義只有兩種屬性,目標產品和競爭產品各有一個產品屬性優于對方,實驗結果表明,誘導效應存在,使得在原有選擇集內新增一個較差的產品方案,會增加占優產品方案的份額。Huber, J.提出了ADE現象,但是并沒有對該現象給出進一步的解釋,之后的研究工作中,主要有兩種不同的理論得以發展來解釋ADE現象:、一種理論是基于維度衡量“dimensional weighting”的原理,主要是提出“偏激厭惡Extremeness Aversion”模型,由于人們看重損失勝于看重收益, 這種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會擴展到情境中各方案間的優劣勢比較, 由于折衷方案和其他方案比較劣勢最小, 因此人們會由于對極端的厭惡而喜歡折衷方案。但厭惡極端只表現在一些特定的屬性, 在價格這樣的屬性上卻不能發生影響。該模型主要特點是,使用局部比較代替了全局比較,同時假設消費者具有厭惡損失的心理,經過有限理性的推理步驟,從數學上解釋了ADE現象:另一種理論主要基于增殖價值“added value”原理,該理論來源于增殖價值方法。對于決策人而言,是增加了購買動機而不是增加了維度意義上的價值,Simonson使用公正“justifiability”術語去解釋ADE現象,從而推斷誘導產品的引入,實際上是提供了一種“簡單而又公正”的購買目標產品的理由。同時該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待選問題的結構影響決策人的決策過程乃至決策結果。上述兩種理論的解釋,Simonson都參與了工作,從時間關系上看,Simonson應該更傾向于前一種理論解釋。Dan Ariely在1995年重新設計了三個實驗,將ADE現象基礎理論、維度衡量理論和增殖價值理論綜合起來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并提供了選擇行為的理解更一般的框架。

(二)國內研究

國內有關消費者“誘導效應”方面的研究,截止至2010年底,清華同方CNKI數據庫上只有兩篇方面的論文,楊亮、儲玖琳選取旅游資源相似的兩個旅游目的地西安和洛陽,分別設計出3種體驗價值差異不大的旅游路線。由旅游路線組成兩類問卷,并采用單一測試模型抽樣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檢驗,證明了在國內背景下,誘導效應的確對游客旅游路線選擇有顯著影響。孫洪杰、周庭銳主要研究工作為消費者基于選擇集的情境效應的綜述,對基于選擇集的情境效應(尤其是吸引效應和折衷效應)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回顧、分析、總結和展望。

三、誘導效應機理及應用啟示

(一)誘導效應的機理

在設置的情境中,選擇項目的不同主要體現為產品屬性的差異,如潛在消費者對產品選擇,往往會考慮在多個屬性之間比較,為簡化問題的需要,同樣也假設備選產品只有兩個屬性: 體驗價值和價格費用。其誘導效應原理如下:假設A'和B'為誘導產品,A和B為備選產品。相對于B產品而言,A 產品體驗價值低,價格也低; 若假定B產品為目標項,體驗價值高,價格高; 此時加入B'產品為誘導項,特點是高價格低體驗價值。只有A、B 兩個選項時,潛在的消費者會根據其消費水平在A 和B 之間選擇。增加誘導產品B'以后,其高價低質性使B 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從而增加了對B 產品選擇的可能性。B'項的出現并不是為了擴大決策者的選擇范圍,而是誘使決策者傾向于目標項B 。同理,如果假定A產品為目標項,體驗價值低,價格低; 此時加入誘導產品A' ,其特點是與A產品同樣低的體驗價值反而價格較高,A產品的低價高質性使其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從而增加了對A 產品選擇的可能性。按照古典決策理論,消費者有能力選擇最佳的產品。但事實并非如此,消費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盡管他們總是期望能達到價值最大化,但會受到認知能力局限性、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復雜性等方面的影響。如(圖1)所示,只有A、B 兩個產品選項時,潛在的消費者未必知曉上述兩種屬性中那種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一般會根據其個體對兩種屬性的偏好,在A 和B 之間做出選擇。但現實的市場情境下,商品琳瑯滿目、品類繁多,只要存在有誘導產品,如(圖1)中的A'和B',消費者容易受其影響,非理性的、被動的選擇目標產品A或者B,而這樣的非理性是完全在預先被設計好了的,從而可預測的、可控制的非理性。這一點對于消費者而言非常可怕,對于產品生產企業而言是利好,因為從這個角度而言,消費者的決策行為對企業來說是“可控的”,卻不增加或者增加很少的企業成本。但也未必完全利好,因為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還受其他競爭企業產品產生的誘導效應影響。決策者面對復雜問題難以決斷時候總是傾向于簡化問題,習慣于把多屬性、多維度的產品比較問常簡化、投影到一個維度上然后去作選擇。或者經常把需要全局考慮的問題由于個人的偏好而簡單化為局部情境下去解決問題。誘導產品的引入,會改變消費者對原來兩種產品屬性的偏好次序。而傳統的理性選擇理論認為消費者的偏好是既定的, 消費者對某方案的偏好不會受到其他方案加入的影響。而誘導效應的研究顛覆了這一傳統理論, 學者們發現消費者偏好往往不是既定的,而是現場性的、適應性的、習得的、易變的和可操控的, 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在現有的選擇集內加入一個新的方案, 會對原有方案的偏好產生系統性影響。需要指出的是,按照誘導理論的原理,誘導產品的設置時間,應該是在消費者實際決策發生之前,設置一次誘導產品即可實現誘導效應。Tao Zhang等采用計算機多主體建模的方法模擬“誘導效應”現象,但其在Netlogo模擬實現中,每次迭代前后都重新設定一個新的誘導產品,即該論文實際上實現的是多次添加誘導產品才得到的“誘導效應”結果。

(二)誘導效應應用啟示

誘導效應對于企業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可以設置特定誘導情境使消費者選擇利潤更高的產品,從而在不增加成本或增加很小成本的情況下提高企業收入。誘導效應在新產品導入、產品淘汰、定位策略、產品品類、產品陳列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實踐價值,企業可以通過品類組合、陳列布置、利用誘導產品參照來設計誘導效應,以提升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在此引用Huber, J在其論文給出的例子來說明:(1)某服裝店銷售2種分別售價為100$和150$的駝毛夾克,后者價格較高銷量不大,該服裝店引入并展示了售價為250$的新駝毛夾克;新夾克并沒有賣出,但售價150$的駝毛夾克的銷量卻增加了。(2)某旅行社主營的一條國內線路費用為500$,新加入一條需花費2500$的歐洲游線路;后者售票量很少,但是它的引入可以增加國內游線路的銷量。(3)某汽車銷售商正在賣一種耗油量較高的車但銷量很少,但如果在陳列大廳中,把該車放在耗油量更大的高馬力性能車旁邊,會降低耗油量這一產品屬性維度的影響。同時,在新產品導入時,應注意到與市場上現有的其他競爭性企業的同類產品相比,是否產生了對本企業自身不利的誘導效應。可以設定下列市場情景:超市里已有A企業售價分別為5¥和10¥的兩種牙膏產品,與A企業競爭實力相當(忽略品牌的因素)的B企業為迅速搶占市場采用低價策略,同樣也推出兩種牙膏,售價分別為2¥和6¥,同樣也進入該超級市場放入同樣的售物架上的相鄰的位置上,結果可能事與愿違,B企業并未增加旗下產品銷量,反而會增加A企業5¥牙膏產品的銷量。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目前網絡購物商城中普遍使用推薦RA和比較CM,即在網絡消費者做出實際購買決策之前,首先由網絡軟件自動向消費者推薦可供選擇與比較的產品列表,在RA和CM中很容易應用“誘導效用”理論,但應當適當地采用,企業在實際營銷活動過程中,設置誘導情境要注意道德尺度。任何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都不會僅將贏利作為唯一目標。

四、結論

本文從消費者決策理論“可預見的非理性”觀點入手,介紹了“誘導效應”相關背景知識,從最早提出“誘導效應”的 Huber,J等的研究開始對“誘導效應”相關研究作了總結,并給出了“誘導效應”機理的解釋和企業應用“誘導效應”的意義。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于僅從誘導產品的兩個單調屬性所描述的方案構成的選擇集這一簡單情況入手,驗證了誘導效應的顯著性。多屬性方案選擇集的誘導效應很少得到研究;另外從個體延伸到組織等復雜的購買情境下的誘導效應很少得到關注和研究。下一步研究擬采用計算機多主體建模技術,設計誘導產品的多屬性和多消費主體條件下,模擬更復雜情況下的“誘導效應”現象。另外,消費者在網絡購買情境下的“誘導效應”特殊現象與問題,如“誘導效應”在RA和CM網絡購物智能中的應用問題,也是進一步研究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巴納德著,孫耀君等譯:《經理人員的職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2]西蒙著,楊礫等譯:《管理行為》,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年版。

[3]楊亮、儲玖琳:《誘導效應對游客旅游路線選擇的影響研究》,《陜西理工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3期。

[4]孫洪杰、周庭銳:《消費者基于選擇集的情境效應》,《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第6期。

[5]Dan Ariely. Predictably Irrational,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8.

[6]Huber, J., Payne, J. W., & Puto, C. Adding Asymmetrically Dominated Alternatives: Violations of Regularity and the Similarity Hypothesi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2.

篇5

[關鍵詞] 大學生 體育消費 對策

一、引言

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已經成為現代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消費的研究不但涉及到實際的經濟效應,而且還有利于體育市場的良性運行。它一方面可以使商家更深入地了解體育消費者和體育市場,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廣大消費者的成熟度,從而促使消費者進行健康、理性的消費行為。另外,體育消費的研究也有助于國家制定宏觀的體育政策和法規,有利于國家政府機構對體育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大學生是我國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他們的數量在逐年的增大。從體育市場的角度講,他們既是巨大的消費群體,又是體育市場的巨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大學生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腦力勞動繁重與興趣愛好廣泛并存,無論從減輕學習負擔的角度還是從興趣愛好的角度,他們都有可能訴諸于體育消費。中國高校比較多,有著巨大的大學生消費群體,所以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與恩格爾系數的相關原理可知,人們的消費結構是在不斷變化的。當人們的消費水平較低時實物型消費要占主體地位;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消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結構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下面我們就根據相關文獻資料來論述一下大學生消費群體的體育消費水平與體育消費結構的問題。

1.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

消費水平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消費水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消費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費品(包括勞務)的數量,反映人們物質文化需要實際滿足的程度。廣義的消費水平,不僅包括消費品的數量,而且包括消費品的質量。更廣義的消費水平,不僅包括消費品的數量和質量,而且包括消費質量在內。消費質量就是消費過程中消費主體、消費客體和消費環境設想結合所產生的質的規定性,它反映消費需要的滿足程度。消費質量越高,反映消費水平達到了更高的層次。

有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較低,體育實物消費水平高于體育勞務消費水平,購買水平多集中在100元~300元之間,而且是以耐用品為主;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和不同省份高校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近些年,隨著一些體育項目的普及與開展,以及大學生體育技術水平的提高,大學生體育消費群體對器材、服裝、鞋類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層次有所遞增。

就目前檢索到的有關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理論的文獻而言,大多數論文僅僅從消費者支出的一項指標來反映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的問題,事實上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體育消費水平不僅包括體育消費品的數量和質量,而且還包括體育消費的質量。我們要用許多不同的相關指標才能真實地反映這個問題。至此,本文認為關于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的問題,還仍然有許多尚待研究的領域。

2.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

我們在研究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時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結構是我們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因為只有具備了合理的體育消費結構,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才能得到蓬勃、健康的發展,這是大學生體育市場完善的一個前提條件。根據鮑明曉、左新榮等人的研究成果,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概括起來主要有下面幾種劃分方法:第一種:直接性體育消費與間接性體育消費。直接性體育消費結構的特征為經濟上的投入。其中主要包括運動服裝鞋襪的消費、去多功能場館、參加健身輔導班、買體育明星畫像與體育書刊。間接性體育消費結構的主要特征為情感上的投入。其中包括看電視、聽廣播、看報刊和書刊、觀賞班級比賽等[3]。第二種:概括起來基本上將體育消費結構分為下面兩個方面,三個層次。第一類實物型體育消費。第二類,非實物型體育消費,包括觀賞型體育消費和參與型體育消費。本文傾向于第二種分類標準,因為在體育產業研究中,體育消費種類主要是根據個人有支付能力的、可以從體育市場中購得的體育消費資料的不同來劃分。而且這種劃分方法界限比較明晰、通俗易懂。

眾多的調查研究表明,全國大學生的實物型體育消費明顯高于勞務型體育消費。而且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勞務型體育消費的支出呈現出消費傾向遞增的規律。在何敏學對遼寧省大連市普通高校所做的調查中表明,在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總額中,體育實物消費占66.4%多。體育勞務消費占19.3%.這說明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以實物型體育消費為主。在黃小波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研究》中表明:大學生在體育消費時,所選擇主要內容為,體育服裝、鞋類,觀看比賽,體育器材,體育書籍、報刊,租用體育場地,旅游,運動保健。并且男女生在消費內容的比例上存在著顯著差異,男生在體育消費總額上高于女生。許多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大學生體育實物型消費與體育勞務型消費的比例明顯存在失衡現象。這種結果主要受大學生的自身主觀因素和外部客觀條件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另外,有關調查表明大學生在目前經濟狀況下的體育消費選擇與經濟狀況許可時的體育消費選擇存在著顯著差異。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進一步對怎樣提高體育勞務消費份額的問題,以及怎樣開發女生體育市場的問題進行研究。盡管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上實物型體育消費應該占主流,但是體育勞務消費卻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即體育勞務消費的比例可以加大。

三、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

根據消費者行為學、消費心理學,以及體育產業學理論,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可以概括為體育消費環境,體育消費品價格,消費者的興趣、閑暇時間和收入水平等幾個方面。

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環境

消費的環境包括消費自然環境、消費的社會環境、消費的文化環境。下面我們就目前體育消費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現狀分別探討一下。(1)有利因素:首先,有關政府部門逐漸關注高校的體育工作。在這種宏觀環境下將有利于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其次,體育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體育消費的發展,為大學生體育的“終身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其次,校內體育消費以福利體育為主,商業體育為輔。利于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的培養。最后,體育消費對象的相對穩定性特征。(2)不利因素:首先,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場館設施比較差,完整的服務體系沒有建立起來,體育設施不足。由于現在各個高校學生的人數的大量增加而學校場館的數量增幅較小,場館數量與人數的不協調造成學生參加運動的人數相對下降,特別是一些對場館要求比較高的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等,而過于單純的體育鍛煉,不能滿足學生各種體育項目的愛好,所以高校體育基礎設施不足制約了高校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其次,體育市場缺乏完整有效的體育法規政策體系,實施力度不夠。再次,許多公共場館管理機構臃腫,缺乏既懂體育又懂經濟的專業人才,從而導致公共場館的各項指標都很差,很難滿足廣大消費者的要求。再其次,校內和校外的體育文化環境都很差,必要的體育消費氛圍沒有形成。另外,目前體育消費市場內的服務意識體系還沒建立起來,市場主體的營銷意識不薄弱,缺乏戰略眼光。最后,信息不暢(宣傳力度不夠)。學生普遍反映,對體育旅游、體育比賽等都較有興趣,但由于未能及時得到信息,從而抑制了消費欲望。

2.體育消費品價格與大學生經濟來源

體育消費品價格也是影響體育消費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對體育消費價格高低的認定,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二是體育消費品本身的問題。質量好的價格高,價格便宜的質量又低劣,這使學生處于兩難境地。若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考慮學生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制造出物美價廉的體育商品。此外,在健身領域和競賽表演市場領域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學生興趣較大的體育項目費用較高,如:網球、保齡球、高爾夫等。學生喜歡看的關鍵賽事,門票又十分昂貴。這非常不利于巨大潛在消費群體(大學生)興趣的培養。經濟來源少是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又一障礙。針對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在讀書階段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父母的資助,他們的體育消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收入和體育消費觀念。學生在經濟來源受限制時是很難進行體育消費的。從上述的調查結果可知,體育消費品價格與大學生的經濟來源是呈負相關的,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嚴重阻礙了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從體育市場營銷學的理論我們可知,目前大部分體育產品都打差異化戰略(品牌戰略),價格定的較高(價格與成本并不成比例)。大部分體育市場具有某種程度的壟斷的性質。這種狀態是否有利于大學生體育市場的發展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大學生體育興趣與閑暇時間

體育興趣是影響體育消費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特殊的認識傾向,這種認識傾向必須帶有肯定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興趣的產生和提高是以需要為基礎的,當消費者對某一商品或勞務產生需要時便會對該商品或勞務產生興趣。當人們對體育感興趣時,就會表現出對體育運動的強烈關心,具體表現在對體育信息較為敏感、喜歡收看體育節目等方面。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體育興趣濃的學生,其體育消費除購買體育磁帶外,各項指標均挺高,在報刊雜志、體育彩票兩項消費上體現尤為突出。調查中發現普通大學生體育消費存在這樣兩個極端:一方面,體育興趣濃厚的學生人均消費額遠遠超過平均水平;學生對喜歡的服裝、運動項目,以及其他體育商品等,能夠不考慮其他因素,而積極選擇,有時還愿意花高價、甚至借錢進行體育消費。這說明大學生體育消費偏好程度有較大彈性。另一方面,體育興趣不高的學生人均消費額遠遠低于平均水平。

體育消費時間少是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另一因素。當學生進入高校后,受學校環境的影響,以及就業壓力的增大,他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參加社會實踐和考研上,這樣學生真正用于體育鍛煉方面的時間就會相對的減少。有關調查還發現80%以上的學生把課余時間都用于上網看新聞、與朋友交流甚至逛街。這樣造成真正在課余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還不到10%。一些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閑暇時間要比其他一些社會群體多一些。然而,他們的體育消費時間卻很少,這進一步說明了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非常薄弱的問題。我們要想發展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必須首先解決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不強的問題。

四、提高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的對策

目前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對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體、客體、環境三個方面。從主體角度提出的對策。首先,充分了解大學生體育消費心理和消費方式,從而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其次,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第三,大學體育教師不僅要技術全面,而且要及時地向學生傳授各種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技巧,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最后,充分利用高校宣傳媒體傳播體育信息和體育鍛煉的科學常識等,激發起大學生對體育消費的需要,進而產生體育消費的動機。

從客體與環境角度提出的對策。首先,細分體育市場,注重開發的層次性。其次,改善高校的體育設施,增設適合大學生興趣愛好的體育項目,使大學生有更多的健身場所。再其次,學校領導要把體育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納入學校整體建設和發展的規劃中,切實改善學校體育設施和配套服務,真正為大學生著想,創造良好的體育學習和鍛煉氛圍。第四,大力發展國民經濟,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消費和體育消費投入。第五,加快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使高校體育課同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這里主要探討了通過開展俱樂部型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互補,同時對發展學生的體育消費起到促進作用。另外,學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記卡、俱樂部會員卡的形式適當收費。以解決學生經濟來源少與進行體育消費的矛盾。第六,提高體育消費品的質量和水平。

目前有關對策研究的理論很多,但是成體系的、實踐性強的卻很少。我們在提出一些對策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中國的現實國情與不同地區的具體特點,而且還要考慮到大學生本身的現實情況。適合于一切領域與時空的對策是不存在的,這樣的對策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在對策的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到對策的完整性與實用性。

五、結語

目前有關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研究較多,大多數論文主要針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水平、結構、影響因素以及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論文中主要采用文獻資料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特爾斐法等幾種研究方法。從總體上看,關于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涉及面較廣,但一些文章研究深度不夠,提出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這一領域仍有許多尚待研究之處。

參考文獻:

[1]尹世杰蔡德榮等:《消費經濟學原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2版

[2]高玉敏:華北區高校學生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碩士論文

[3]鮑明曉著:《體育產業新的增長點》[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左新榮等: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消費結構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1.1

[5]何敏學等: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J].體育學刊 2004.3

[6]黃小波李一玉: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技》1997.2

[7]每個大學生至少掌握兩項運動技能,教育部[J].新華網

[8]胡軍黃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必要性與必然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第24卷

[9]于平:高校體育市場的結構體系與基本特征[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7.4

[10]郁俊:對高校課外體育活動有償化可行性的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2000.3

[11]李萍:淺析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價值取向及行為特征[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

[12]李蕾:部分高校在讀碩士生體育消費行為的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2

[13]王芳:略論大學生體育消費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14]王莉華等: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價值取向及行為的調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4.2

[15]杜國如: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經濟行為研究[J].體育科研2001.4

[16]丁鋒等:關于南京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6

[17]李衛國等:廣東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J].體育文化導刊,2002.5

[18]項建民等:對江西省大學生體育健身需求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6

[19]馬勇:開高校體育產業走向市場之先河[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6

篇6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保險是一項風險轉移的商業活動。由于風險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理性的人們應該厭惡風險[1],需要豐富多彩的保險產品規避風險。這正是保險公司存在的理由。

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們的經濟行為往往是非理性的——這是心理學對經濟學的重要貢獻。面對風險決策,人們是會選擇躲避呢,還是勇往直前?保險公司如何面對客戶非理性——甘冒風險拒絕保險的行為呢?

一.人的非理性拒絕保險

讓我們來做這樣兩個實驗。一是有兩個選擇,A是肯定贏1000(1000,1),B是50%可能性贏2000元,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2000,0.5)。你會選擇哪一個呢?超過80%的人都選擇A,這說明人是風險規避的。二是這樣兩個選擇,A是你肯定損失1000元(-1000,1),B是50%可能性你損失2000元,50%可能性你什么都不損失(-2000,0.5)。結果,超過70%的人選擇B,這說明他們是風險偏好的。

可是,仔細分析一下上面兩個問題,你會發現他們是完全一樣的。假定你現在先贏了2000元,那么肯定贏1000元,也就是從贏來的2000元錢中肯定損失1000元;50%贏2000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性不損失錢;50%什么也拿不到就相當于50%的可能性損失2000元。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人在面臨獲得時,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風險;而在面對損失時,人人都成了冒險家了。這就是卡尼曼“前景理論”的兩大“定律”。

人在面臨獲得的時候,喜歡躲避風險,而在面臨損失時,卻又傾向于冒險了。這是卡尼曼[2](Kahneman)與特沃斯基(Tversky)的“前景理論”[3]的重要觀點。理性使我們規避風險,非理性又讓我們有風險偏好。

在人壽保險行為中人們有同樣的非理。純粹保障型產品沒有儲蓄型產品受歡迎。保險是一種損失性風險,這是由保險基本原理——損失補償——決定的。用“前景理論”的實驗描述人壽保險就是兩種選擇保險A有50%[4]可能死亡損失生命和1000元(保費)獲得2000元(保險金),50%生存但損失1000元(保費),不保險B有50%可能死亡損失生命,50%生存而沒有損失。如果把保險金當成對生命損失的補償,那么A是(-1000,1),B是(-2000,0.5)。大部分人選擇不保險B,這說明他們是風險偏好的。所以人們的非理性拒絕保險——風險規避——而尋求風險。

二.非理性人壽保險產品

顯然,保險公司不會有上述的損失概率達到50%的產品。保險人經營的風險發生的概率一般不高。這是保險產品的經濟可行性要求。理性上講,保險的目的是風險轉移與損失分擔。只有純保障性產品才是被保險人最理性的保險選擇。由于人們面對損失的非理性,純保障性保險產品往往不被市場接受。人壽保險市場主要是具有儲蓄[5]功能的產品。長期死亡險和短期意外險占總保費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加上健康險也不到五分之一。

2002年全國人身保險保費2275億,其中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79億,健康險保費122億,壽險保費2074億[6]。占人身險保費91%以上的壽險保費中屬于純保障責任的保費不到10%。大量的還本性的兩全險和養老金險,客戶可以反還保費同時又得到了保險保障。其實是用客戶保費的利息充當了保險保障的保費。這種利息收入對客戶不敏感。這就是芝加哥大學薩勒(Thaler)教授所提出的“心理賬戶”的概念。

錢就是錢。同樣是100元,是工資掙來的,還是彩票贏來的,或者路上揀來的,對于消費者來說,應該是一樣的。可是事實卻不然。一般來說,你會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存起來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筆意外之財,可能很快就花掉了。

這證明了人是有限理性的另一個方面:錢并不具備完全的替代性,雖說同樣是100元,但在消費者的腦袋里,分別為不同來路的錢建立了兩個不同的賬戶,掙來的錢和意外之財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今天晚上你打算去聽一場音樂會。票價是200元,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你發現你把最近買的價值200元的電話卡弄丟了。你是否還會去聽這場音樂會?實驗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舊會去聽。可是如果情況變一下,假設你昨天花了200元錢買了一張今天晚上的音樂會票子。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突然發現你把票子弄丟了。如果你想要聽音樂會,就必須再花200元錢買張票,你是否還會去聽?結果卻是,大部分人回答說不去了。

可仔細想一想,上面這兩個回答其實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丟掉的是電話卡還是音樂會票,總之是丟失了價值200元的東西,從損失的金錢上看,并沒有區別,沒有道理丟了電話卡后仍舊去聽音樂會,而丟失了票子之后就不去聽了。原因就在于,在人們的腦海中,把電話卡和音樂會票歸到了不同的賬戶中,所以丟失了電話卡不會影響音樂會所在賬戶的預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舊選擇去聽音樂會。但是丟了的音樂會票和后來需要再買的票子都被歸入同一個賬戶,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聽一場音樂會了。人們當然覺得這樣不劃算了。

同樣的,保險客戶對所交保費與保費的利息建立了不同的帳戶,保費是自己付出的而利息是獲得的“意外”之財。顯然,保險客戶更看重保費。

這種保險市場的選擇正好映證了“前景理論”的結論。面對客戶的非理性選擇,保險人要有針對性的非理性產品。

三.非理性壽險營銷

面對人們的非理性決策,在壽險營銷中必須抓住客戶心理,理性地進行非理性營銷。

1讓計劃書看起來很美

卡尼曼在做諾貝爾演講時,特地談到了一位華人學者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中心主任奚愷元教授[7]。

來看一個奚教授于1998年發表的冰淇淋實驗。現在有兩杯哈根達斯冰淇淋,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裝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來了;另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裝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還沒裝滿。你愿意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錢呢?

如果人們喜歡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多,如果人們喜歡杯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盎司的大。可是實驗結果表明,在分別判斷的情況下(評點:也就是不能把這兩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較,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決策所依據的參考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人們反而愿意為分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錢。實驗表明:平均來講,人們愿意花2.26美元買7盎司的冰淇淋,卻只愿意用1.66美元買8盎司的冰淇淋。

這契合了卡尼曼等心理學家所描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們在做決策時,并不是去計算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是用某種比較容易評價的線索來判斷。比如在冰淇淋實驗中,人們其實是根據冰淇淋到底滿不滿來決定給不同的冰淇淋支付多少錢的。

在為客戶設計保險計劃時,可以附加風險很低的保障責任。客戶花相對主險保費很少錢獲得很高保障(保額)。這讓客戶看起來很美的計劃書必容易讓客戶滿意。

2突出客戶獲得“前景理論”的另一重要“定律”是:人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于獲得的快樂。在壽險營銷中通過適當的話術突出客戶獲得的快樂,弱化損失的痛苦。

先讓我們來看一個薩勒曾提出的問題:假設你得了一種病,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低于美國年均車禍的死亡率)會突然死亡,現在有一種藥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錢來買這種藥呢?那么現在請你再想一下,假定你身體很健康,如果說現在醫藥公司想找一些人測試他們新研制的一種藥品,這種藥服用后會使你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要求醫藥公司花多少錢來補償你呢?在實驗中,很多人會說愿意出幾百塊錢來買藥,但是即使醫藥公司花幾萬塊錢,他們也不愿參加試藥實驗。這其實就是損失規避心理在作怪。得病后治好病是一種相對不敏感的獲得,而本身健康的情況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對人們來說卻是難以接受的損失,顯然,人們對損失要求的補償,要遠遠高于他們愿意為治病所支付的錢。

健康險中有一種住院津貼的責任,相對補償性的醫療報銷責任,住院津貼是很受歡迎的產品[8]。被保人覺得報銷性責任沒有給他帶來額外“收獲”,而津貼卻有“收獲”。

再來看一個卡尼曼與特沃斯基的著名實驗:假定美國正在為預防一種罕見疾病的爆發做準備,預計這種疾病會使600人死亡。現在有兩種方案,采用A方案,可以救200人;采用B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救600人,三分之二的可能一個也救不了。顯然,救人是一種獲得,所以人們不愿冒風險,更愿意選擇A方案。

現在來看另外一種描述,有兩種方案,A方案會使400人死亡,而B方案有1/3的可能性無人死亡,有2/3的可能性600人全部死亡。死亡是一種失去,因此人們更傾向于冒風險,選擇方案B。

而事實上,兩種情況的結果是完全一樣的。救活200人等于死亡400人;1/3可能救活600人等于1/3可能一個也沒有死亡。可見,不同的表述方式改變的僅僅參照點——是拿死亡,還是救活作參照點,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表述方式上將得與失參照點平移以“獲得”為中心。例如損失20元保費,獲得200020元保額(保額加反還保費[9]),表述成(凈)獲得200000元。

3改變客戶的參照系

不過,損失和獲得并不是絕對的。人們在面臨獲得的時候規避風險,而在面臨損失的時候偏愛風險,而損失和獲得又是相對于參照點而言的,改變人們在評價事物時所使用的參照點,可以改變人們對風險的態度。

比如有一家公司面臨兩個投資決策,投資方案A肯定盈利200萬,投資方案B有50%的可能性盈利300萬,50%的可能盈利100萬。這時候,如果公司的盈利目標定得比較低,比方說是100萬,那么方案A看起來好像多賺了100萬,而B則是要么剛好達到目標,要么多盈利200萬。A和B看起來都是獲得,這時候員工大多不愿冒風險,傾向于選擇方案A;而反之,如果公司的目標定得比較高,比如說300萬,那么方案A就像是少賺了100萬,而B要么剛好達到目標,要么少賺200萬,這時候兩個方案都是損失,所以員工反而會抱著冒冒風險說不定可以達到目標的心理,選擇有風險的投資方案B。可見,老板完全可以通過改變盈利目標來改變員工對待風險的態度。

在制訂保險計劃時,有兩種方法可以改變參照系。一種是將保費損失隱含必要消費中或相對必要消費不明顯。例如,航空意外險保費相對機票價格不是損失。同樣,可以有列車旅客意外險、汽車旅客意外險等,只要保費不超過車票價格的5%,人們是不敏感的。另一種是提高客戶對現有生活的優越感,進而產生保持這種生活持久下去的愿望,從而厭惡風險增加保險需求。

4幫助客戶完美

再來看一個奚教授做的餐具的實驗。比方說現在有一家家具店正在清倉大甩賣,你看到一套餐具,有8個菜碟、8個湯碗和8個點心碟,共24件,每件都是完好無損的,那么你愿意支付多少錢買這套餐具呢?如果你看到另外一套餐具有40件,其中24件和剛剛提到的完全相同,而且完好無損,另外這套餐具中還有8個杯子和8個茶托,其中2個杯子和7個茶托都已經破損了。你又愿意為這套餐具付多少錢呢?結果表明,在只知道其中一套餐具的情況下,人們愿意為第一套餐具支付33美元,卻只愿意為第二套餐具支付24美元。

這里顯示了人們追求完美的心理。“完整性”本身是一種美。一套餐具件數再多,破了幾個就不美了。如果客戶已經買保險了或是老客戶,我們可以指出他保險計劃存在“缺陷”,需要新的保險保障來完善。象補充醫療是對社保醫療的完善,補充養老是對社保養老的完善。人的生、老、病、死都需要保險保障。“完整性”是我們拓展保險市場的金鑰匙。

5調整客戶“心理帳戶”

人們分別為不同來路的錢建立了兩個不同的賬戶,掙來的錢和意外之財是不一樣的。同樣,也為不同的消費建立“心理帳戶”。有些消費帳戶預算總是會比較充裕而穩定,有些帳戶波動性大而成為臨時和備用帳戶。如果說服客戶動用臨時帳戶進行保險計劃相對比較容易。在客戶收入帳戶與消費帳戶之間有些關系緊密幾乎是同一個帳戶,有些比較隨意,有一個分配過程。往往固定收入用于固定消費聯系非常緊密,只有有盈余時才分配到非固定消費和投資帳戶。

我們不要將保險計劃固定到消費帳戶。針對客戶的財務狀況,讓投資帳戶貧乏的客戶把保險列入消費帳戶,讓投資帳戶充足的客戶把保險列入投資帳戶。有些收入帳戶的“意外”收入需要時間分配到消費和投資帳戶。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客戶參與保險計劃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小數法則

現實生活中,人們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判斷,往往會以偏概全、以小見大。概率論中貝葉斯定理的大數法則告訴我們,一個理性推斷行為不僅會使用大樣本的所有信息,也會利用所有的先驗信息。但實際上人們往往只是重視了條件概率,而忽視了先驗概率。卡尼曼與特韋爾斯基提出了他們稱之為“小數法則”的許多例子,即人們通常會根據自己已知的少數例子來作推測。我們都知道,概率論中存在“大數定理”,指的是當分析樣本接近于總體時,樣本中某事件發生的概率將接近于總體概率。而“小數法則偏差”是指人們將小樣本中某事件的概率分布看成是總體分布。人們在根據現有信息對不確定事件進行判斷時似乎不關心樣本的大小,也就是與“樣本無關”。例如,投擲6次硬幣如果出現4次正面2次背面,人們會將這個結果“推論”到投擲1000次的情況,因而高估出現正面的概率。這也說明人們往往會過于簡單地將對不確定事件條件下的判斷建立在少量信息的基礎上。中國有句古話,“亡羊補牢”。如果發現鄰居被人偷盜,會加強自己家的防盜系統,安裝防盜門和防盜網等。其實,從社會總體上看,入屋盜竊發生的概率與鄰居家被盜沒有直接關系。人們往往從身邊發生的小數有時是偶然事件去推理,判斷。這正是與大數法則相對的小數法則。如果保險人從大數法則出發判斷損失概率是理性的,那么個人從個別事件推理出的損失風險是非理性的。

保險人可以通過各種媒體,用專題節目、專欄[10]形式廣泛報道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意外事故、災難事件,加深讀者對各種危險的印象,觸發客戶非理性聯想,提高公眾投保意識。

7悲劇的感染力

假設這個小島上有1000戶居民,90%居民的房屋都被臺風摧毀了。如果你是聯合國的官員,你以為聯合國應該支援多少錢呢?但假如這個島上有18000戶居民,其中有10%居民的房子被摧毀了(你不知道前面一種情況),你又認為聯合國應該支援多少錢呢?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后面一種情況下的損失顯然更大。可實驗的結果顯示,人們覺得在前面一種情況下,聯合國需要支援1500萬美元,但在后面一種情況下,人們覺得聯合國只需要支援1000萬美元。

90%的破壞性產生的悲劇色彩給人們以震撼。這正是航空意外險在沒有推銷的情況下購買比例超過80%的原因之一。因為航空事故的死亡率幾乎是100%。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加深了人們對航空事故印象,提高了對航空危險的厭惡程度。同樣的原因,保險人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報道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意外事故、災難事件時,要選擇更慘烈、悲劇色彩更濃的事件進行更深入的跟蹤報道。

四.最大化人們的幸福

人們最終追求的是幸福,而不是金錢。這是經濟學新的發展方向。人們在追求金錢時,往往異化了。金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傳統經濟學認為增加人們的財富是提高人們幸福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奚教授認為,財富僅僅是能夠帶來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們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很多和絕對財富無關的因素。舉個例子,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的人均GDP翻了幾番,但是許多研究發現,人們的幸福程度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壓力反而增加了。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耗費了那么多的精力和資源,增加了整個社會的財富,但是人們的幸福程度卻沒有什么變化。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歸根究底,人們最終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錢。因為,從“效用最大化”出發,對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財富,而是幸福本身。

我們不能一味地用金錢來衡量客戶的得失。安全感的滿足、愛心與責任心的體現、時尚的追求等是一份保險計劃給人們心理上幸福感。所以在引導客戶的享受保險的諸多幸福與快樂前提是保險的交費計劃要確實可行,不至于成為生活的負擔。只有這樣客戶才能體驗純粹的幸福與滿足。

通過完善的客戶服務,保險人與客戶建立緊密聯系,使客戶產生歸屬感。

五.結語

大多數人的行為作為個體不是非理性的,人們不會斷然地去冒險、也不會不加考慮地去買保險。我們總是會遵循某種可以使我們有預見地或系統考慮問題的方式來進行決策,只不過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傳統的理性決策模型。絕對的理性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必須占有足夠信息,二是具有完備邏輯。這兩個條件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是無法真正滿足,何況在比較緊急時還有一個時效性問題,即運用邏輯盡可能快。所以人們非理性是絕對的。保險產品的特點和人們需求隱性化決定了人們非理性地拒絕保險。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要針對人們的非理性進行產品設計和保險營銷。

[1]創立博弈論的數學家約翰∙馮∙諾伊曼教授用個人收入的效用曲線解釋了理性經濟人也有風險偏好的情況。

[2]卡尼曼因為對非理性經濟行為的研究,建立了“前景理論”而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3]概括來說,前景理論有以下三個基本原理:(a)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得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b)大多數人在面臨損失的時候是風險偏愛的;(c)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

[4]生命表顯示60歲的人在20年間的死亡率超過50%。

[5]這里不指因平準保費必然產生的儲蓄。

[6]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統計資料。

[7]奚教授用心理學來研究經濟學、市場學、決策學等學科的問題,是這個領域的主要學者之一。

[8]保險人往往將醫療津貼產品作為附加險來促主險銷售。

篇7

    論文摘要: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強導致的社會問題日益嚴重,需要我們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而實現老年保津產業化發展走杖行之有效的辦法。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 3億多,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 6億,到2050年,達到4. 4億左右,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國人口老齡形勢日益嚴峻。正確認識老年人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解決,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養老保障產業化發展來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是較有效的辦法。

    一、人口老齡化給我國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化發展帶來的要求

    人口老齡化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然而,老年人口比重的日益增大會給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文化心態等帶來一系列的影響,成為21世紀我國必須對待的重大社會問題。

    我國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經濟帶來一系列的影響中,有幾點特別值得重視:(1)人口老齡化將會使用于老年社會保障的費用大量增加,給政府帶來沉重的負擔。(2)人口老齡化要求調整現有的產業結構,以滿足老年人口對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3)人口老齡化引起家庭規模和家庭結構變化,使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地弱化。

    伴隨社會人口老齡化,我們既要看到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要看到人口老齡化是現代文明的具體體現。老年群體的特殊需求,可以形成可觀的消費市場。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會給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我國養老保障制度改革跟不上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養老保障的不足和養老保障需要增加的矛盾以更加尖銳的形式存在并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養老保障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具有豐富的社會內涵,無論是從近期還是長遠來看,國家和企業都沒有能力把全社會的問題統包起來。由此人們不得不深思,在養老保障費用無法完全依靠政府的情況下,社會保障的出路何在?能否從其自身的發展中找到希望,走出困境呢?于是,提出了養老保障產業這一問題。

    二、發展我國老年社會保障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養老保障系統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個附屬的保護系統,起著穩定社會的作用,如果養老保障系統完全依靠國民經濟主系統投入,那么國民經濟出現滑坡,或者不能承擔其費用的時候,養老保障系統也就無法正常運轉了,從而它也就不可能對國民經濟系統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因此,養老保障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安全保護系統,其資金的來源和運行應該有相對的獨立性,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還必須建立相應的自我保護系統,養老保障系統應該具有增值能力,即自我發展和自我循環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發展養老社會保障產業,走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化的道路。

    2.從養老保障基金的特性來看,養老保障基金的流動性和儲備性,決定了養老保障基金可以用來發展產業。養老保障機構在經辦養老保障業務的過程中,尤其是在養老保險等年金項目業務中,總會形成一筆暫時閑置的巨額保障基金,這種基金具有備用性和實用性并存的特點,可以用來營運;同時養老保障基金在不斷地征繳、撥入和支付的運動中,養老保障費用收入與支出有一個時間差,這種時間差為保障基金的營運提供了時間上的可能性。

    3.從養老保障產業的前景來看,養老保障產業是一項新興的、看好的產業。人們對養老保障需要的增長,將導致養老保障費用的急劇上升,也將成為養老保障事業發展乃至經濟發展的一個難得的機遇。充分挖掘現有養老保障基金的潛力,興辦養老保障經濟實體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大有前途。可以預測,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將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我國現行零星的、不規范的老人產業根本滿足不了人口日益老齡化的需要,在我國發展老人產業大有潛力。

    三、當前我國老年社會保障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由于養老社會保障產業是一個新興領域,因此首先有許多人對養老社會保障產業了解較少,在認識上還不統一。具體表現為對什么是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和如何發展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存在較大的分歧。有些人認為養老社會保障產業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沒有必要專門討論;有些人對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導致一些項目盲目上馬甚至是一哄而上:而有些人則認為養老社會保障產業投入大,風險高,回報低,常持消極或觀望態度。在發展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方向上,有些人認為產業應該走市場化道路,讓企業自主發展;而有些人則認為養老社會保障產業涉及的許多服務和產品周期長,利潤低,并帶有很強的社會性和福利性,政府應該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對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存在的不同看法不可避免地阻礙了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發展。

    其次,缺少具體政策支持,原則難以落實。因為考慮到財政投入困難,不少企業在發展中提出希望能夠在起步階段或成長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然而,盡管目前一些重要的文件都提到重視和發展養老社會保障產業,但是都是一些原則性的要求,缺少具體配套的政策。養老社會保障產業涉及到生產、流通、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涉及民政、財政、勞動保障、工商、計委、國稅、地稅、物價、銀行等不同部門,難以統一協調。而且,投資者在財稅、金融、信貸等方面也很難得到相應支持。即使是己有的優惠政策,由于受到部門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也難以得到真正落實。

    第三,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發展規模較小,層次不高。目前上規模、上水平的老年產業項目還不多,主要是分散經營,服務和產品單一,層次也不高,主要在衣食、居住和醫療衛生方面提供服務,針對老年人文化娛樂和精神享受內容的比較少,而且缺少高科技產品和高質量的品牌產品,難以適應高水平競爭。許多領域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如老年旅游、老年保險等。

      第四,市場研究和開發不足,市場供需不平衡。現有產業的決策多是根據人口老齡化的宏觀形勢做出的判斷,缺少市場細分和對老年人需求的具體調查分析,結果造成許多產品和服務(如養老機構的建設)模式雷同,缺少特色。在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供需領域也存在著不均衡的狀況。分布上的不合理,造成了養老設施一方面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卻大量閑置的現象。

    第五,管理滯后,缺少市場規范和標準。盡管說是產業化和市場運作,但是目前有關的市場管理大多數還是依照舊有體制,而且市場運行尚未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例如,對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某個行業進行管理的依據是什么,企業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夠享有政策優惠,家庭服務業中對老年的護理要遵循什么標準才算達到要求等等,都有待進一步規范。

    四、進一步發展我國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建議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多層面的,機遇和挑戰并存,關鍵是要以積極的姿態和正確的措施去應付,要在建設現代化的同時,創造一個代際和諧、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進一步發展我國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對策是:

    1.重視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發展,制訂政策,提出發展規劃和目標。養老社會保障產業是一項新興產業,要在認識上不斷重視,既要積極發展,又要穩步推進,切實加強領導和管理。政府應盡快制定指導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發展的政策,使養老社會保障產業有一個總的指導和遵循,并成立由民政、財政、勞動保障、工商、計委、國稅、地稅、物價、銀行等部門組成的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具體工作。政府在制定、落實和檢查社會經濟發展計劃或規劃時,應將重視和發展養老社會保障產業作為其中的一項內容。在各級發展計劃部門制定投資計劃、安排投資項目時,要逐漸加大對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特別是老年服務業的投入,積極推動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不斷形成和健康發展。

      2.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化、社會化、多層次的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發展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共同發展,逐步形成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力量興辦、企業或機構按市場化要求自主管理的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財政投入、信貸、稅收、投資、營銷和流通等方面給予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必要的優惠政策和一定的資金支持,鼓勵國內外機構和個人參與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發展。由工商管理部門或成立專門行業協會,制定出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專業化標準,在專門的老齡服務部門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并建立定期的崗位培訓制度。設立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專門用于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并從社會福利彩票中劃出一部分收入用于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發展,實行面向全社會老年人的養老社會保障產業及服務。以社區為依托,大力發展老年保障社區服務設施和網點,實現老年保障社區服務的產業化,就近、方便地滿足廣大老年人的需要。采取“重點培育、逐步剝離,建立基金、以強扶弱”的政策。

    3.養老社會保障實現規模化生產,進而推動其產業化發展。(1)大力加強養老社會保障產品的生產,滿足養老社會保障對象的特殊需要。當前,我國養老社會保障產品生產落后,品種不齊全,質量偏低,開發潛力大,必須加強養老社會保障產品的生產,以逐步滿足養老社會保障對象的需求。(2)積極發展養老社會保障服務產業,完善社會保障功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養老社會保障社會化的逐步實現,其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我國養老社會保障由單位轉向社會的過程中,養老社會保障服務作為一種產業正悄然興起,有待開發的領域還十分廣闊,養老社會保障產業資源非常豐富。目前,發展養老社會保障服務產業要逐步建立機制,形成規模.(3)建立養老社會保障金融業,促進養老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養老社會保障從其基金運行狀態上看,可以看作是一項準金融性事業,因而在養老社會保障領域中引入金融機制,開發養老社會保障金融業己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許多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養老社會保障部門必須建立政策性的金融機構,通過金融杠桿使養老社會保障基金進入市場,進行安全性的投資,有效地促進養老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時也可以借助此融資投向養老社會保障事業。(4)老有所樂、老有所教、老有所成是養老社會保障產業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重回校園,為更好地發揮余熱充電。我國現在約有350萬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身體健康、愿意為社會繼續作貢獻的離退休老年知識分子,要進一步發揮這部分老齡群體的余熱作用。

    4.培育老年市場,加強宣傳,引導老年人消費。重視老年人的需求結構和需求層次,進行合理的市場劃分,不斷開發簡單方便、人性化的新產品和服務項目,以適應老年人的需求,引導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發展。更新產業觀念,特別是企業界要從社會全局及其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認識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重要性,克服急功近利和只顧眼前利益的思想。加大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輿論宣傳,提供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發展必要的信息和服務內容,促使全社會了解和認識發展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企業界和消費者參與和發展養老社會保障產業的自覺性。尊重老年人的消費習慣,幫助老年人形成科學的消費觀念和心理。采用一些更貼近老年人的宣傳、促銷方式,幫助老年人獲得更多的真實有效的信息,促進他們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篇8

關鍵詞:武術散打 賽事 企業 贊助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6-0013-04

體育贊助是保證體育賽事成功進行的重要經濟基礎,對體育產業以及體育運動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隨著武術散打賽事的不斷發展,武術散打賽事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武術散打賽事也逐漸成為企業在贊助領域爭奪的資源。企業通過對武術散打賽事的贊助不僅能夠起到宣傳企業本身的作用,也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擴大社會影響。武術散打賽事則可以通過企業的贊助獲得更為有力的財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為全面提高散打賽事的質量和提高賽事的影響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1 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贊助

贊助是指企業(贊助者)和公益組織、機構及個人(被贊助者)之間以投入(資金、實物、技術、服務等)和回報(冠名、廣告、專利和促銷等)互惠的交換關系,是平等合作、互利雙贏的商業行為。體育贊助是指一種商業關系,它存在于資源供給者與體育事件(活動)或組織之間,資源供給者提供資金、資源和服務,體育事件(活動)或組織便授予一些權利以及其他可獲得商業利益的要素作為回報。體育贊助逐漸成為體育賽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散打賽事也成為企業贊助的重要賽事之一。

1.1 武術散打賽事是企業實現宣傳和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徑

企業贊助與武術賽事的結合是體育賽事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兩者之間存在著互惠互利的關系,兩者實現更高層次的結合。這種合作既符合武術散打賽事發展的需要,又是企業擴大影響,更好地樹立企業形象的需要。

散打作為武術運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從1979年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十幾年的歷史,在此期間,武術散打賽事逐漸走向成熟,武術散打賽事的競賽規則和體系逐漸完善,尤其是在2000年左右興起的“散打5E"賽事將武術散打這一運動形式的魅力展示給了世界。后續的“武林風”、“功夫王”、“武林大會”等賽事的開展更是將散打這項運動讓世人皆知。散打運動員的剛毅、勇猛、沉著等特點向人們展示了武術散打這項體育運動的獨特魅力。散打運動在國內外吸引了大批的愛好者,這無疑為企業參與散打賽事贊助創造了基礎。為了宣傳和塑造企業形象,散打賽事逐漸成為了企業爭相贊助的稀缺資源。如體育用品、體育彩票、旅游風景區、房地產等領域的企業紛紛嘗試對散打賽事的贊助。體育賽事為公司提供了無盡的機會,介紹、展示、突出和出售他們的產品,為銷售人員提供報酬,愉悅當前的和潛在的客戶,增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改善或者改變形象,提高雇員的士氣,獲得新的市場份額和分銷渠道,以及把競爭對手排除在外。眾多企業參與散打賽事的贊助的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散打運動愛好人群廣泛。由于武術散打具有健身防身的特征,致使散打吸引了眾多的參與者。散打運動的參與人群必然會關心相應散打賽事,因此企業把散打賽事作為宣傳和建立企業形象的重要手段就顯得不難理解。

其次,體育賽事資源稀缺,散打賽事必然也成為企業爭奪的重要資源之一。體育的競技性,娛樂性等特點吸引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企業參與體育賽事的贊助必然會產生巨大宣傳效果。然而,我國目前重大體育賽事的贊助市場爭奪激烈,知名度比較高的體育賽事需要企業贊助的基準日益提高,體育賽事逐漸成為企業贊助爭奪的稀缺資源之一。隨著武術散打賽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散打賽事日趨成熟,大批企業也逐漸加入到散打贊助的隊伍中來,呈現出比較良好的發展態勢。

第三,我國武術散打賽事的贊助還處于起步階段,對贊助企業準入要求還不是很高,這給企業贊助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對企業而言,贊助的費用還不是很高,往往也會取得比較好的企業宣傳效果。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散打事業的逐步發展,武術散打賽事的企業贊助必將會成為眾多企業爭奪的重要宣傳領域。

1.2 企業贊助推動了武術散打賽事的發展

對于企業而言,武術散打賽事具有宣傳和樹立企業品牌形象,擴大企業社會知名度的作用。對武術散打賽事而言同樣也需要企業的參與,企業贊助不僅能在財力物力方面為散打賽事提供直接的物質保障,也能從眾多的企業參與中提升武術散打賽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有利于武術賽事品牌的打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贊助是現實武術散打賽事向更高層次發展邁進的重要途徑。企業贊助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兩方面的直接好處:其一是可以解決體育活動尤其是體育賽事所必須的經費,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其二是可以提高體育活動對民眾的影響力,推動體育活動的健康發展。

首先,企業贊助為武術散打賽事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企業贊助的介入為散打賽事注入了新的物質血液,以前的散打賽事主要靠的是政府的推動,體育主管部門和政府部門是散打賽事的主要主辦方和承辦方,武術散打比賽的資金來源往往比較依賴政府的撥款。然而,企業贊助豐富了舉辦武術散打賽事資金來源,為武術散打賽事的舉辦提供了更為有利的物質保障。

其次,武術散打賽事本身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企業以贊助形式的參與也是提高武術散打賽事社會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企業參與武術散打賽事對散打賽事而言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推廣,消費者會在消費企業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中了解到散打賽事的相關內容,武術散打也會因此而受益。

第三,企業贊助會給武術散打的職業化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體育賽事要想取得更高層次的發展,必然要走向職業化的發展道路。武術散打賽事的職業化趨勢是解決目前武術散打推廣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實現職業化發展,武術散打運動才能走向更高層次的發展。顯然,體育項目的職業化發展道路離開企業的贊助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我國武術散打賽事正在摸索職業化發展的道路,企業贊助無疑是實現散打職業化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1.3 我國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贊助的發展特點

目前,我國武術散打賽事企業贊助正處于發展初期,企業在對武術散打賽事贊助的內容和形式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武術散打賽事還處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的發展階段,賽事的管理體制、賽事的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內容還正處于不斷的完善過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參與武術散打賽事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企業對武術散打賽事缺乏深入的了解,對武術散打賽事的研究程度不高,這也是武術散打賽事商業贊助不溫不火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結我國武術散打賽事的商業贊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贊助對武術散打賽事的關注程度較低,國內外眾多武術散打比賽的贊助商的數量較少,贊助企業的門類比較單一。但隨著散打賽事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武術散打企業贊助的形式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如2012年11月26日在陜西榆林市舉行的“白云山杯”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在企業贊助方面就有比較大的改善。此次武術散打冠軍賽吸引了來自房地產開發、傳媒、電子、風景區、通訊、日用品等眾多領域的近二十個企業參與贊助。此次比賽的企業贊助門類就突破了以往的以往贊助企業單一的特點,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第二,企業對武術散打賽事的贊助往往是短期行為,缺少長期的合作。贊助企業對武術散打賽事的贊助缺乏長期規劃,致使武術賽事的贊助經費來源缺乏穩定性,頻繁的更換企業贊助不利于對武術賽事品牌的形成,也會削弱企業的宣傳效果,使兩者的利益都會出現一定損失。

第三,企業與武術賽事的管理者對“互贏”意識還不清晰,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中間的中介組織發展還不完善。

2 對我國武術散打賽事的幾點思考

2.1 武術散打賽事品牌塑造的緊迫性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體育賽事作為一種豐富人民業余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傳統體育之一,必然會承擔起更多的時代責任。武術散打作為一種適應新時展的新形式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武術散打賽事逐漸走向成熟,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在人們不斷的關注下,武術散打賽事要取得更高層次的發展必然要注重對賽事品牌的建設。

品牌指的是,借助于賽事進行自身宣傳的傳者的名稱,標識或他們的組合,也是傳者的牌子與口碑,是消費者對它的體驗。同時品牌也是傳者的無形資產的總和。隨著現代體育賽事的不斷發展,現代體育賽事的功能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體育賽事的品牌被認為是體育賽事成熟發展的重要標識,武術散打賽事在發展初期必然注重對本身賽事品牌的建設,在眾多的體育賽事中樹立自己特有的標識,建立武術散打賽事的自身賽事品牌,對武術散打運動的普及和提高,對武術散打賽事的影響力的擴大顯然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2.2 散打武術賽事對企業贊助選擇的合理化

武術散打賽事歷盡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逐漸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賽事體系,企業贊助對武術散打比賽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轉變。可以說目前的武術散打賽事的舉辦已經離不開企業的強大贊助,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贊助一時間成為了一對相互扶持、共同發展的“親兄弟”。武術散打賽事通過企業贊助實現了更高層次的發展,企業通過對武術賽事的贊助宣傳了企業,更好的樹立了企業形象。隨著武術散打賽事發展的日趨完善,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必然要對參與武術散打的贊助企業進行合理的優化,保證雙方共同健康成長。

武術散打賽事在對企業贊助的選擇方面要注重對企業門類,企業形象、企業影響力等等內容的綜合考慮,合理優化贊助企業,防止賽事對某類企業的過分依賴;防止贊助企業只是對高水平、高級別的武術散打賽事贊助,對低層次的賽事不投入;防止因企業的形象不佳給賽事帶來不良影響;防止企業過分干預賽事等等。因此,不能盲目的引入贊助企業,對現有的贊助企業應該要有合理有效的優化,防止因企業贊助給武術散打賽事帶來的負面影響。

2.3 探索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贊助的長效互利共贏機制

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等重大賽事長期穩定的舉辦需要長期穩定的企業的長期穩定投入。單一靠政府層面的資金投入難以實現該賽事的快速穩定發展,探尋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贊助的長效機制,就成為目前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所共同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武術散打賽事的開展離不開企業的贊助,尋求賽事與企業的長期合作顯然成為保障賽事順利舉辦的重要任務。贊助企業往往重視短期的經濟利益,對武術賽事缺乏長期投入的積極性。某些重大賽事因為缺乏長期穩定的企業贊助經常被更換舉辦地,延期舉辦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武術散打賽事在引入企業贊助之初就要考慮企業贊助對賽事的長期穩定性,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來保障賽事的長期穩定性必然要成為體育管理部門和賽事主辦部門的重要考慮內容。

3 促進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贊助和諧發展

企業對武術散打賽事的贊助的是主要以宣傳企業的相關產品與服務,塑造企業的形象等為主要目的。武術散打賽事對企業的贊助需求主要基于傳播宣傳武術散打,打造武術賽事品牌,提高武術散打賽事質量,保障武術散打賽事向更高層次發展等目的之上的。世界其它體育項目的開展經驗也證明,賽事與企業的聯姻是推動雙發共同發展重要手段。在我國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現實合作的過程中參與主體眾多,主要是由政府、武術參與及管理部門、企業三大主要參與主體組成。武術賽事與企業的聯姻必然要靠散打參與主體的共同努力才會得以實現。

政府是眾多政策的制定者,指導著武術散打事業發展的方向和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武術散打賽事是新時期發展我國體育事業的內容之一,企業做為經濟領域的重要要素參與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政府有責任制定相應的利好政策進一步促進兩者的和諧健康發展。首先,要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參與到我國武術散打事業中來,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我國體育事業的積極性。其次,要及時改革現有阻礙企業參與體育賽事的政策和規定,減少企業參與體育賽事的政策阻力。第三,武術散打賽事的企業贊助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相關對各方利益與責任的相關規定有待完善,因此,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法規規范體育賽事企業贊助的相關行為,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就成為國家在該領域有待完善的重要內容之一。

武術參與及管理部門對武術散打賽事的運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著武術散打賽事的內容形式,從而直接影響到武術散打賽事的影響力。尤其是武術管理部門在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中逐漸引領武術散打事業走向成熟。武術散打技術體系不斷完善,訓練體系日趨科學化,賽制更加合理,競賽規則不斷改進,使得武術散打賽事的激烈程度不斷提高,觀賞程度大幅上升,社會影響力逐漸擴大。在取得的諸多成績面前,武術散打事業仍面臨著重大的考驗,在散打運動的普及程度方面,散打運動員的就業安置與福利待遇方面、散打賽事的社會參與程度方面,散打賽事社會影響力等方面仍面臨著重大挑戰。如何借助社會的力量,尤其是企業的力量解決武術散打事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就成為武術散打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

首先,要積極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武術散打賽事的質量,擴大散打賽事的影響力,更進一步推動武術散打運動的社會普及度。

第二,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散打賽事的積極性,為散打賽事提供更加有力的財力物力保障,尤其要借助企業的參與實現武術散打賽事與企業的互利共贏。

第三,要學習和借鑒其它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和推廣經驗,學習成熟體育賽事的企業贊助經驗,如籃球、足球、網球等項目的運作經驗。緊密結合散打賽事的自身優勢和特點,探索適應自身賽事發展的科學發展道路。另外,還要重視對武術散打賽事品牌的打造,國內外相關體育賽事的研究證明,賽事品牌影響對賽事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重視賽事品牌形象,打造武術散打賽事的“無形資產”,必然會對武術散打事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要做好“把關人”防止武術散打賽事的過度商業化等問題,正如郭玉成教授所指出的一樣:“武術要找到與經濟功能的契合點是武術商業傳播的關鍵”。

企業是參與武術散打賽事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通過贊助為武術散打賽事提供物質保障的同時,也對企業本身創造更多企業利潤打下了基礎。企業如何通過贊助與武術散打賽事實現共贏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首先,企業要意識到國內體育賽事資源的緊缺性,體育賽事成為眾多企業的爭奪對象,合理的選取賽事必然要成為企業參與體育贊助的重要思考內容。成熟的、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對企業贊助的準入門檻已經變的很高。其次,企業在考慮對散打賽事的贊助時應該看到散打賽事未來的發展前景。武術散打賽事會日趨成熟,社會影響力必然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第三,研究對武術散打賽事的長期贊助策略,保證贊助利益的長期性,短期的贊助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贊助效果,選擇合適的贊助策略長期贊助武術散打賽事必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第四,充分考慮散打賽事贊助的風險,避免因贊助策略不合理所帶來的贊助風險。

綜上所述,武術賽事的企業贊助主要受到政府政策、武術運動管理部門、企業三者的影響,三者只有密切合作,合理的規劃,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國散打事業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和進步。在政府層面上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為人民體質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對武術運動參與和管理部門而言,實現武術散打運動更高程度的普及,武術散打賽事的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企業方面,通過參與武術散打賽事的贊助,在收獲更多經濟利益的同時,應更進一步樹立企業形象,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龍,陳中林.我國體育贊助的困惑與發展對策[J].體育學刊,2004(6):11:29-31.

[2]鮑明曉.體育產業[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5-16.

[3]許永剛,王艷麗.中國體育贊助研究綜述[J].湖北體育科技,2003(23):152-155.

[4]鐘秉樞譯.體育營銷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2.

[5]李國岳.論體育贊助對贊助企業的影響[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5:23-24.

[6]蔣家珍.體育賽事品牌傳播價值評估系統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