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9 00:27: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慶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生,情商,調查結果,分析
一、高職學生情商調查
采用兩套大學生情緒智力問卷調查,抽取高職院校的800名被試分析大學生群體的情緒智力特點,并進行差異比較,分析造成差異的影響因素,為情緒智力培養提供一定的實證依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一共20道題項,每題選“是”得1分,選“否”不得分,問卷滿分為20。本研究所取的大學生樣本,其情緒智力總分在6-20之間,全距為14,平均分12.95,標準差為2.65。從整體來看,分數略呈正偏態分布,偏度系數(skewness)為一0.396
按照問卷的統計結果分數在0——6區間的占總人數的0.2%這部分人占少數,這些學生不能夠很好的認知和調控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同時承受能力較差,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消極情緒的困擾,在7----15分區間的占84.1大部分學生的情商在這個范圍內,這些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抗挫折能力和學習創新能力較強,但是缺乏對情緒的理解分析能力。在16---20區間的占15.7%,這部分同學的情商較高,在能夠很好的認知自己和他人情緒的同時,還能夠調控自己的情緒,當處于強烈情感邊緣時,也不會被擊跨。即使在憤怒時,你也能進行有效的自我控制。與他人相處得也很融洽。,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進行理解分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
在對問卷一的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問卷二的調查,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比較和分析。
(二)關于測量大學聲情緒智力的問卷二包含47個題項,其中自我維度包含23道,分別由認識自我情緒、表達自我情緒、調控自我情緒、預見自我情緒和體驗自我情緒五個因素構成;他人維度有24道題,包括覺察他人情緒、評價與表達他人情緒、預見他人情緒、體驗他人情緒、調控他人情緒五個因素。由此把大學生情緒智力作為一個二階十因素的結構進行考察。
1、問卷共47道題項,每題以3點計分(1,2,3分),問卷滿分為141。根據
本調查所選樣本計算總分,分布情況如圖1-1所示。
本研究所取的大學生樣本,其情緒智力總分在49~121之間,
全距為72,平均分78.63,標準差為12.51。從整體來看,分數略呈正態分布,
偏度系數(skewness)為.276
就本次調查所選取的樣本,大學生情緒智力總分以及各維度得分的描述性統
計結果分別見表1-1、表1-2和表1-3。考慮到問卷各因素的項目數不等(自我維
度含23道,他人維度含24道),以下將各題項得分的平均數及標準差作為各項
分析的基礎,以后不再贅述。
表1-1兩維度及總問卷題項平均分和標準差
自我維度
他人維度
總問卷
平均分
標準差
0.81
0.14
0.86
0.15
篇2
xx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父母必讀》雜志對當代中國城市青年價值觀念及生活形態進行了細致的調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調查結果。
中國城市青年基本概況
當代城市青年研究關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體描述為:生于1978年-1981年,現在年齡在23歲-26歲之間的青年;包括:大學生、研究生、已參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長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對城市青年進行這樣的界定,并把其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提出來進行專門的研究,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是由于這個群體有其獨特的成長背景,而且他們即將成為社會的主流,他們是一個孕育社會未來的群體。
參與此次調查的1040人中,年齡分布均勻,男性為53.8%,女性為46.3%,其中獨生子女占57.8%。從就業情況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臨時工作,有5.1%是學生,還有8.5%的人沒有工作。
從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XX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
人生價值觀傳統和獨特兼有
篇3
近年來,區政府始終把國土經營管理工作作為全區經濟發展的基礎工作、重點工作,積極主動服務,嚴格規范管理,不畏艱難,負重奮進,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為全區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我區國土經營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我區正處于“四城兩園一山”建設的關鍵時期,全區增量投入的加快,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先后開工,城市開發建設的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將使土地供需矛盾更加尖銳,將對土地供應總量和結構調整產生巨大壓力,出現用地需求與政策取向“兩碰頭”的現象不會在短期內消除。二是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當前,我區土地利用方式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還不相符,用地需求緊張與利用方式粗放并存,供地計劃不足與存量閑置土地并存。節約集約利用的行政推動力不夠,多占少用、批而不供、批多用少、降低投資強度等粗放用地現象在各鄉鎮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批后監管有待完善。項目投資規模的考核僅僅停留在發改局立項的書面批復上,雖然地塊上市時對投資強度作了明確要求,但項目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實際投資到位核查確認機制,國土部門對項目投資規模是否到位很難核定。此外,清理閑置土地存在閑置認定難、責任認清難、處置到位難等問題,對閑置費的征收、到期土地的收回落實較難。
一是積極爭取,加大用地需求保障力度。對有限的用地指標,要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優先保證那些對全局有重要影響的項目,支持保障重點建設用地。瞄準上級留控的土地指標,積極主動與上級有關部門搞好工作對接,力爭把優勢項目、優質項目納入到上級重點項目盤子,全力以赴爭取點供指標和獨立選址計劃指標。同時,國土部門要積極與上級條線部門加強協調,盡可能加快審批進程,縮短審批時限,為全區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二是想方設法,提高土地利用綜合效益。面對國家提高建設用地審批“門檻”,加強土地宏觀調控的新形勢,面對接踵而至的經濟社會發展項目用地需求,必須緊緊抓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機遇,全力推進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堅定不移地走節約集約用地之路。要對由于各種原因形成的存量建設用地,采取限期開發、調整項目、整理復墾、土地回收等多種途徑,促進其有效盤活。引導工業用地在合理規劃、科學布局的基礎上,走集群集聚之路,共享基礎設施。財政、稅務部門要嚴格落實和完善鼓勵節約集約用地的財政、稅收政策,用經濟杠桿引導新建項目加快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投入,鼓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著力推行多層標準廠房建設的同時,積極鼓勵、引導中小企業投資者挖潛或租賃現成的標準廠房投資經營。
篇4
[關鍵詞]政府信息公開公眾響應調查
[分類號]G203
目前,全國已有31個省(區、市)和36個國務院部門結合實際,制定了政務公開規定,其中11個省(市)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地方性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已經于2007年1月17日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社會各階層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認識程度和持有態度如何?政府信息公開對公眾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基于此,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計劃每兩年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在社會中的響應問題進行長期研究。本次調查為首次研究,截止時間為2006年9月。
1 問卷調查表的設計
本次調查共設計了30個問題,為提高調查效果,以選項式調查為主(其中有28項為選擇題),并輔以填空方式(當選項中沒有滿意答案時填寫)。調查問卷主要包含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認識、態度、意識及使用狀況,政府信息公開產生的主觀影響,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內容幾個方面。對于影響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認識的因素,主要從職業、年齡、城鄉分布、受教育程度幾個方面展開調查;對于公眾對政府信息的使用情況則調查了獲取途徑、目的等方面對于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態度及意識則從滿意度、公眾對信息公開及對政府信息公開立法的態度、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意識等方面展開。
2 調查范圍及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000份,收回3 695份,其中有效數據3 343份,受調查對象年齡為17歲以上。問卷分布于廣西、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蘇、江西、寧夏、山東、四川、天津、浙江、山西等10多個省市的省會、地級市、鄉鎮、農村,涉及行政、事業、企業、商業以及農業等各個領域的各文化層次工作者。本次調查覆蓋的范圍極廣,可依據本次調查的數據推及大部分中西部地區的17歲以上的普通公眾。調查數據的具體分布情況如圖1-圖4所示:
在圖1中調查對象涉及各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其中事業單位員工占26%,企業職員占20%,農民占16%,公務員占9%,剩余29%為學生、個體工商戶等其它行業從業人員。
調查對象分布于各級城市中,其中地級市占42%,縣,鄉占29%,省會城市占17%,農村則占12%。
在圖3中調查對象包括各文化層次的公眾,其中具有大專,本科學歷的占48%,高中/中專學歷的占34%,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15%,碩士/博士學歷的占3%。
在圖4中調查對象涉及各個年齡層次涉及,其中20-30年齡段的占38%,30-40年齡段的占22%,17-20和40-50年齡段的占16%,60以上年齡段的占2%。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不同屬性群體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程度不同
調查顯示,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了解,全面展開政府信息公開的整體環境已較為成熟;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主要受公眾的受教育程度、所從事的職業及其所處的城市等因素影響。
受教育程度越高,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程度越高見表1:
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理解程度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中分布比較接近,年齡因素對信息公開的理解程度影響不大。除了17-20歲和60歲以上年齡段的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程度低一些外,20―60年齡段的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程度都很接近見表2:
從職業方面來看,從政府、事業單位、企業到農業,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程度逐步降低。(見表3)。
城區居民比農村居民對信息公開的了解程度普遍偏高。(見表4)。
3.2 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態度、意識及滿意度
調查顯示,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持支持態度(見表5)。總的來說,政府信息公開得到了公眾的普遍支持。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公眾認為政府應該免費公開政府信息,但少量選擇性收費型政府信息公開服務也能被接受見表6:
調查顯示,在確定政府信息公開的公開內容時,公眾期望政府充分考慮他們的意愿。對于政府信息公開內容的確定,支持政府自由選擇的有9%,認為應根據公眾需要的占42%,認為應與公眾協商則有30%,另有35%的認為應依法公開見表7:
對于政府信息公開是政府的義務還是權利的調查,絕大多數受調查認為信息公開是政府的一項義務,其中7%認為是權利,44%認為是義務,49%認為既是權利也是義務見表8:
調查顯示,當前的政府信息的公開還是以政府主動公開為主導,且政府對主動申請公開的回應不夠積極。曾主動向有關政府機關申請了解有關信息的調查對象只占17%,其余的從未主動申請信息公開。政府對于主動申請公開的回復,僅有26%給予了及時回復,另有40%雖給予回復但反應遲緩,還有23%隱瞞,11%拒絕回復見表9:
調查顯示,公眾對于當前政府信息公開的滿意度不高。對于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滿意度的調查,僅8%很滿意,30%較為滿意,25%滿意,還有37%的不滿意見表10。
3.3 政府信息公開產生的主觀影響
調查顯示,公眾認為當前的政府信息公開對公眾及其單位利益的影響不大,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文化進步則有較大影響見表11:
3.4 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內容
至于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目的則是以了解情況為主,僅少量用于輔助決策和參與政府事務。其中,8%用于參與政府事務,20%輔助決策,63%了解情況,還有9%是因為好奇見表12: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前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內容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規劃、計劃、工作目標及完成情況(43%);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32%);疫情、災情等重大突發性事件預報、發生及其處理情況(53%),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及其依據(35%);公務員錄用、選拔任用、評選先進的條件、程序及結果(31%),其余各項內容大多不足20%。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還是有限,有待于進一步擴大范圍見圖5:
3.5 當前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方式
調查顯示,政府已經開始采用多種方式公開政府信息,但當前公眾最常用的途徑還是以傳統媒體為主。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最主要途徑是廣播電視、報刊、政府信息專刊和政府門戶網站,其中廣播電視占62%,報刊占54%,政府信息專刊占24%,政府門戶網站23%,其余途徑如新聞會、電話、專設工具等則大多在10%左右見表13。
4 結語
依據對本次調查數據的分析,筆者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4.1 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整體環境已較為成熟
政府信息公開得到公眾的普遍支持,支持率達70%以上;公眾也普遍對政府信息公開有了較大程度的了解,有所了解的公眾接近70%,其中公務員更是達到了90%;公眾也已具備一定的作為政府信息公開權利主體的權利意識。政府信息公開的整體環境已經較為成熟,但還需開展必要的宣傳。
4.2 公眾獲取信息受文化、地域影響較大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有地域差別是必然的。地域的不同,會培育不同的性格;地域的差別也會造就不同的文化。在中國,不僅在南北之間、東西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在各省之間以及各省內部的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也非常突出,有三秦文化、齊魯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湖湘文化等區分。
從地域分布看,東部和中部網站較多,西部、東北地區網站較少。從湖北省的情況看,全省應建網站118個,共建網站21個,建站比例近17.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省級2個,占應建數的200%;市州級10個,占應建數的76.9%縣級9個,占應建數的近9%。以上數據表明,越到基層建站數越少。筆者理解,由于越到基層可供信息公開的載體越少,建站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應越強。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公眾文化層次越高,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程度就越高,從初中及以下文化層次到碩士/博士以上文化層次,對政府信息有所了解(知道+有點了解)的調查對象的比率逐漸增加,依次為45%、61%、74%、83%;城市居民對政府信息公開的了解程度普遍比農村居民高,省會、地級市、縣/鄉居民對政府信息公開有所了解的受調查對象在70%左右,農村的則不到50%。因此,在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時,宜以高文化層次帶動低文化層次、以城市帶動農村、以發達地區帶動偏遠地區,最終實現面向全體公眾的政府信息公開策略最為適宜。
4.3 需進一步強化政府信息服務意識
公眾期望政府在公開信息時充分考慮他們的意愿,如對信息公開內容的確定,42%受調查者支持根據公眾需要確定方式,30%受調查者支持與公眾協商方式。現階段信息公開內容相對貧乏,對公眾的切身利益影響也不大。公開內容大都為經濟發展規劃及完成情況、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重大突發性事件預報及其處理情況(30%以上)等。至于對公眾利益的影響,不足10%受調查者認為對他們及其所在單位效益有極大影響。同時,政府對主動申請公開的回應不夠積極,也影響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積極性。因此,在今后的政府信息公開中需以公眾為中心,充分考慮公眾利益,以服務的方式展開,從公開方式、公開內容等多方面作出改進,使信息公開達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滿意度。
4.4 當前的政府信息公開應以傳統媒體為主,其它途徑為輔
當前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途徑主要為廣播電視(62%)、報刊(54%)等傳統媒體,其它途徑如新聞會、電話、信息公開熱線等僅占10%左右。因此,當前政府公開信息應以傳統媒體為主,方便廣大公眾;同時輔以多種途徑,滿足部分公眾的個性化需求,并最終實現用多種媒體公開政府信息。
篇5
【關鍵詞】傳染性疾病;疫情報告;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599
根據調查不難發現,我國醫療機構在傳染病疫情的控制方面主要表現為報告方式、臨床報告人員責任意識、報告制度等方面。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報告質量方面尚存在一定阻礙,造成疫情報告質量的下滑。報告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傳染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及時性,為疫情的了解與管理提供切實依據。就本次調查結果而言,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可表現為以下幾點:
1疫情報告中存在的問題
1.1報告方式的缺陷
在電子化、網絡化發展中,不少醫療機構在報告方式上仍舊沿用著傳統模式,也就是僅僅采用書面形式報告,在一段時間后匯總所有疫情狀況再統一上報。這種報告方式存在一個較大弊端,也就是處理上的不及時。以禽流感為例,在疫情上報方面,時間屬于重要因素,只有在第一時間發現攜帶傳染病人群或是將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的患者找到才能夠有效控制住疫情的傳播,否則極易出現傳染病攜帶者由于自身活動行為造成更多人被染上傳染性疾病情況。換言之,目前部分醫療結構在報告方式上尚處于偏向落后階段,并沒有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來保障疫情的及時了解,同時在實驗室檢測結果的統一管理方面存在滯后性,應在檢測出陽性反應后立即登記并采取有效措施讓傳染性疾病被更多醫療機構知曉并注意防控[1]。
1.2責任意識的落后
疫情報告屬于重要事項,但一些臨床醫師在此方面的認識程度并不深,存在責任意識落后情況。調查發現,臨床醫師在傳染性疾病疫情上報與控制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為責任心不強、法制意識較弱、對傳染性疾病在傳播途徑以及臨床表現方面并沒有達到完全了解程度等。傳染性疾病通常會讓患者存在普遍性特征,一些臨床醫師只能夠看到普遍性,忽略了患者自身年齡、性別等方面造成了疾病特異性,從而并沒有將傳染病的臨床表現與不良反應全面掌握,在這一背景下,傳染性疾病的防范可能會出現疏漏點,影響疫情報告質量。
1.3報告制度不完善
調查發現,在傳染性疾病的報告制度方,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報告程序以及登記格式都存在較大不同之處,這些項目、環節上的不同造成疫情報告影響了統計時間與效率。同時,報告中缺少患者發病時間現象較為普遍,且在患者出入院等幾方面也存在普遍性問題,不少醫療機構并沒有登記這些內容。
2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優化措施
2.1改善報告方式
在現代化社會,信息傳播除了傳統的幾種方式外,網絡逐漸融入到信息傳播媒介中并承擔著重要角色。網絡化的發展為傳染病疫情報告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報告方式,同時也能夠幫助相關部門更及時準確的了解到疫情狀況以及傳染病攜帶者本身情況,有利于對疫情的研究與控制[2]。具體而言,醫療機構可以通過網絡直報方式將傳染病疫情信息聯網上報,一旦發現較大規模的疫情,統籌部門可通過各級、各地醫療機構的上報信息及時了解疫情分布狀況以及攜帶者可能所處位置,盡可能減少更多人被疾病感染的可能性。
在網絡直報方面,相關醫療機構首先應確保疫情上報處于長期聯網狀態,同時建立相應數據庫,除包含有不同傳染性疾病的臨床癥狀、患者不良反應、實驗室檢驗注意事項等信息方便主治醫師判斷病情外,還應注意設置患者相關信息登記部分。在疑似傳染病攜帶者信息登記方面,基本信息必不可少,同時還應將其臨床癥狀詳細說明,同時將實驗室檢查結果報告以附件形式上傳到數據庫。只有這樣,當疫情爆發時才能夠更及時的調用這些信息,查看臨床癥狀以及不良反應的普遍性,方便了解疫情主要表現,讓人們自身加強防范。
2.2完善相關制度
衛生部門在此方面應起到一定程度的監督作用,調查發現,在衛生部門干預下,《全國傳染病報告工作規范》[3]的下發讓傳染性疾病的報告質量有了較大提升。各級醫療機構能夠在指導下不斷完善自身上報工作并優化報告質量。因此衛生部門還應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在短時間內將相關制度建立健全,讓醫療機構有一個合理參照去不斷優化自身報告工作。同時,衛生部門應注意對臨床醫師以及實驗室檢驗人員的培訓工作,幫助這類人員優化思想,從基層操作上保障疫情報告質量。同時,醫療機構應加強此方面的督導工作,不僅需要監督,還應注意引導,及時發現醫療機構在操作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對于存在普遍性的問題可統一下發指導方案提升指導效率。
2.3加強人員培訓
人員培訓不僅在于工作方式以及具體操作上的培訓,還應注意對醫療人員責任意識的培訓。培訓需定期展開,并且注意培訓的效率,避免出現形式主義現象,要讓醫療人員切實認識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醫療人員也應注意自身建設,在培訓下不斷優化自身水平以及責任意識,了解到傳染病疫情報告與防控的重要性[4]。同時,由于傳染病疫情也是在不斷進化與發展的,一旦疫情出現變異應及時告知醫療人員并在短時間內找到控制方法,普及傳染病防控方式,提升臨床醫師以及實驗室檢驗人員操作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醫療隊伍。
3討論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在疫情報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報告方式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因此在優化上理應重視這兩方面的完善,有針對性的提升疫情報告質量,同時加強責任意識,力爭將傳染性疾病在初期有效控制,保障人們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施界,周丹娜. 徐匯區2009年二、三級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調查[J]. 現代預防醫學,2010,17:3272-3273.
[2]胡惠蘭,曾義虎,顏藝娜,蔣德青. 昭通市醫療機構2010年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01:68-69.
篇6
【關鍵詞】基本公共衛生;邊遠山區;調查
【中圖分類號】R181.8+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2)09-0052-02
1 基本情況
1.1 邊遠地區情況:調查的4個自然村分布在2個鄉鎮,均屬我縣邊遠地區,自然村離所在鄉鎮政府最近8公里,最遠20公里,離縣城最近32公里,最遠51公里;共有戶籍人口1613人,常住人口556人,占總戶籍人口的34.47%。
1.2調查方式:通過面對面與群眾訪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1.3調查對象:邊遠村屯群眾共29人,其中男14人,女15人;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29歲,其中30歲以下3人,38-43歲9人,50-60歲7人,60歲以上10人,平均年齡52歲;文化水平分別為高中3人、初中12 人、小學 12 人、文盲2人。
1.4調查內容: 主要是農民對國家實施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知曉率情況進行調查,每張問卷調查了10個問題,主要內容包括農民對國家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本政策的了解;居民健康檔案管理、預防接種、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了解情況和參與情況。
1.5調查人員組成:均為縣疾控中心及鄉鎮衛生院流調人員,具有較豐富的流行病學調查經驗。
2結果與分析
2.1調查結果: 邊遠山區農民對國家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總體知曉率為37.93%(110/290)。見下表:問卷
內容按時
接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是否收到宣傳單是否建檔免費
2.2 結果分析
2.2.1群眾對預防接種等傳統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了解程度較高,知曉率為82.67%;對新增的項目如慢性病患者隨訪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的知曉率較低,均低于30%,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知曉率最低僅為6.9%。
2.2.2群眾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的人數與收到宣傳單的人數一致,群眾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政策的了解主要渠道是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形式獲得。
2.2.3 居民建檔率為55.17%,略低于我縣建檔的平均水平(截止2011年10月底全縣建檔率為58.96%)
2.2.4邊遠山區群眾參加健康知識講座的機會極少,僅為3.45%。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邊遠山區群眾對國家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曉率總體偏低,特別是對新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項目知曉率極低。
3.2邊遠山區農民文化程度較低,留守在家的農民以老人為主,很少有青壯年。
3.3邊遠山區農民對外界了解信息的渠道單一,主要靠宣傳人員上門發放宣傳單或到衛生院診療時獲得信息,從網絡、廣播等形式獲得的信息較少。
3.4群眾對疾病重醫治輕預防的思想還未得到根本改正,對高血壓、糠尿病等慢性病預防未予以重視。
3.5群眾對某些疾病特別是精神病普遍存在隱諱忌醫思想。
4 建議
4.1提高認識。各級政府、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應加強對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認識,充分認識到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點工程,是我國一段時期內重大的惠民工程,是充分讓廣大人民群眾公平享受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舉措。
4.2加強宣傳。以政府為主導,宣傳部門要利用電視、報刊、廣播等平臺宣傳國家的惠民政策;依靠縣、鄉、村三級網絡體系建設,從各個層面針對不同人群從不同切入點進行廣泛宣傳;對一些常規宣傳形式覆蓋不到的邊遠山區,可入戶進行面對面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對精神疾病等群眾敏感病種,可實行個性化的宣傳,提供個性化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病,要引導群眾從重治輕防向防勝于治轉變。
篇7
【關鍵詞】中職語文 學以致用 特點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50-01
由于中職生普遍文化成績較差,他們對文化課學習都不是很盡心。很多中職學生都抱著錯誤的觀念以為中職語文不必學,技校讀書無非多學專業課程,學語文就是浪費學習專業課程的時間。中職語文是中職教育中不得不學習的基礎課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實用文閱讀鑒賞、應用文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這四個方面談談中職語文“學以致用”的教學實際運用特點。
一、語文教學在中職學校中的地位
對于很多還沒有踏入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在中職學校不需要學習語文,不需要寫作文,不需要寫背那些難懂的詩文……可是一旦來到學校發現這個觀念錯了!相對于中職專業課程來說,語文同數學、英語一樣經屬于中職教育中基礎課程。中職語文雖然沒有專業課那樣嚴格要求,因此很多學生以為隨便讀就可以。其實不然,中職語文在專業課程面前處于基礎必備的學科,很多專業課程內容理解需要語文基礎知識,不然影響專業課程學習。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中職語文在中職教育中屬于次要學科但是不得不學的課程。
二、“學以致用”是中職語文教育的顯著特點
由于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的兩個特性,但在中職教育中,語文的這兩個特性就要失衡了。中職語文教學不要像普通中小學那樣兼顧兩個特性。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中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由于中職語文在中職教育的特殊地位,在現行的職業學校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涉及到其他專業知識,以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版本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為例,《雨巷》和《再別康橋》包含了旅游的知識;余秋雨的《信客》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手則(節選)》融入了職業道德的內容;王則柯的《錢》與巴爾扎克《守財奴》有財經的思想;司馬遷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蘊含著公關的知識。可見,中職語文學習是為專業課程教學服務的,即“學以致用”為職業教育服務,更為中職畢業后入崗服務。
三、中職語文“學以致用”的教學實際運用特點
由于中職語文在中職教育的地位特殊性,教學都是為其他專業課程所服務的,這一節具體分析中職語文應該從哪些方面才能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實際特點。
(一)注重中職生的實用文閱讀鑒賞
對于中職教材常見的實用文,在三種實用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重點是記敘文與說明文講解。由于中職教育學習時間短、課程任務重且多、實踐活動多的實際,中職語文主要以實用文閱讀鑒賞為主,較長的文學作品和較深奧的文言著可以適當減少。中職教師需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文章的技巧與方法。
在授課時以學生為主,教師在適當時機給以點撥。例如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版本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文,周國平的《人大高貴在于靈魂》、摩爾的《牛頓上大學的第一天》、莫泊桑《項鏈》、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等一些優美的課文要求注重學生自我閱讀理解,教師在部分點撥讓學生理解。
(二)注重中職生的應用文寫作教學
由于中職學生在中職學習期間與畢業后從事工作期間可能都要接觸到一些應用文,一些人會從事人事行政崗位。這些應用文諸如通知、通告、公示、書信、請假條、各類廣告、招聘信息、演講稿、調查報告、工作日志等常見的應用文。這些知識雖然在以前中小學學習階段已經學習,但由于中職生大多是高中上不了的初中畢業生源,文化成績比較差。大部分學生如請假條、通知、書信、求職信等應用文寫作格式搞混甚至不清楚。
由于很多學生在以后工作中都不可避免會接觸到以上部分應用文寫作,因此趁在中職教育語文學習期間,教師有必要對他們講授應用文寫作的注意事項并熟練掌握一些寫作的專業術語,以提高未來從事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注重中職生的口語交際學習
對于中職生而言,要想在未來的工作崗位比他人更加優秀,除了專業技能熟練掌握外,那么口語交際能力能為中職生彌補工作能力的不足。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對中職生進行口語交際的鍛煉。還有部分導游或者酒店服務專業的學生更加注重口語交際能力。
中職語文教學結合教學實際,方式多樣化諸如學生即席發言或有準備的發言、模擬召開演講會、招聘面試會與新聞會、講故事、模擬兩個陌生人見面對話情景等等。例如,在講授《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如果你對你的同事在管理方面出現問題該怎樣同他(她)溝通呢?這除了能考查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外,還考查學生的公關方面的知識,也考查了學生的隨機應變的處理事情能力。對于口語交際一些禮儀方面在專業課程會介紹,但是語文課上要注重口語表達的準確性與談吐清晰性。
(四)注重中職生的綜合實踐學習
中職生語文教學還要考慮到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語文老師只要做好語文教學應該培養的寫作、口語表達的綜合能力,這個能力需要同其他專業結合起來培養。例如,導游專業的學生在一次旅游調查后,需要撰寫調查報告,學生可以根據應用文寫作課中的教學注意事項撰寫,這樣的調查報告更具有語文性。再如,中職學校交給學生群體組織一場“喜迎國慶”文藝表演活動,中職學生在一個團隊合作下圍繞國慶主題需要撰寫文藝表演工作方案,與相關部門溝通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復雜事情處理能力以及危機事件預案處理能力。
四、總結
中職語文由于其特殊的學科地位,因此中職教育中主要以“學以致用”為主,一切語文教學都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從實用文閱讀、應用文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這四個方面來敘述彰顯了中職語文的實際運用特點。
參考文獻:
[1]虞未章.以學生為中心的職業技術教育――英國BTEC教學的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09).
[2]宋興元,趙珊珊.明確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J].淮海職業教育,2007(02).
篇8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優越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8-0126-01
綜合性學習是跨學科,跨教育形式,跨時空的一種學習方法。在張揚學生個性、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方面,都有明顯的作用和優勢。
綜合性學習為什么會有如此明顯的優越性?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綜合性學習內容大多都是學生平時自己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發現的感興趣的現實問題,并在活動中千方百計的運用自己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尋求解決。整個過程學生既要發散自己的思維,擴充自己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又要與老師、同學、家長、鄰居、熟識的、陌生的,課本、課外讀物,文學的、藝術的、科學的、甚至宗教的等人、資料打交道。而且少數活動牽扯了一些大小不一,面孔生疏的自然、人文或科研單位及環境,形成了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他人、生與自然、生與環境的多邊關系、多元認識,期間充滿了智慧、激情、碰撞和交織,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第二,綜合性學習以活動方式出現,與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課堂教學形式相比,無標準、無模式,形式開放,進展自然。學生全員參與自由操作,雖說有時有具體分工,有時有協同合作,但任務少負擔輕,壓力小,身心放松,精神愉快,無拘無束的天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釋放。
第三,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導向多,干涉少,學生能夠自由任意安排,自行盡情發揮。個性色彩濃,自主成分多,隨意注意時間長,自我展現機會均衡,親身經歷的體驗賦予學生足夠的心靈啟迪和心理感應,學生的榮譽感、自尊心、甚至還有那么一點虛榮心(學生的虛榮心是純潔的、高尚的)深深的得到滿足。
第四,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兼而有之,調查研究的場所和角色位置的不斷轉換,活動時間的相對持久,使學生學會張弛有致、勞逸結合。
正由于此,綜合性學習方式一開始就有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給人以無邊的希望、無盡的憧憬和無限的遐想。如果我們扶助有力、誘導有方的話,他會更健壯、更有活力的發展下去。在多次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總結出幾點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學習與實踐活動的體會。
一、重參與,輕成敗。
主張讓學生人人參與,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淵博學生的學識,磨礪學生的意志,規范學生的言行,豐富學生的閱歷,不必把任務完成的好與壞,早與遲看得過重,只為學生終身發展著想,排名先后無足輕重。如第十一冊語文第一次實踐活動――辦國慶小報,只要學生人人動手參與,至于小報辦得好與壞,優與劣,一般不宜過多評價,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二、重內容,輕形式。
此處的內容,形式有大內容、大形式和小內容、小形式之分。大內容、大形式是指活動所要實踐的對象及活動開展的方法。小內容小形式是指學生單個分工的任務,及完成任務采取的方法措施。重內容輕形式,即大內容小內容都要重視,而大形式小形式一律忽略。目的在于啟發學生悟出世界是由萬事萬物組成的,只不過存在的方式不同,方式只是一種附麗,一種外在的表象,內容才是最本質的東西。還如“國慶小報”,大內容是一定的――均須圍繞國慶選材,無規定內容視為脫題。至于全班選擇一個下午或上午一起在教室或其它地方同時辦,還是小組在一起辦,或是學生單獨挑時間地點辦都可以,只要能按時完成,方式不去計較。這就是大內容大形式的輕重。學生個人所辦的小報,大紅大綠也好,清朗雅致也好,甚至看起來非刊非報也好,一律都是形式問題,不去管它,更不去評價風格的優劣,只要說此次活動的內容值不值得,同學們的選材是否圍繞中心即可。
三、重體驗,輕收獲。
重視學生參與活動的感受、領悟、得到的啟迪、引起的聯想、遐想,將學生是否得到所要得到的結果看清看淡。理由在于語文知識和能力運用于實踐中,會包含有許多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對他們認識世界,提高閱讀與寫作素養起積極地促進作用。如組織學生表演小話劇,體驗角色內心感受,組織學生做民俗風情、民間傳說的社會調查,學寫調查報告,感受民間文化的奇異瑰麗,開展讀書討論、電影電視欣賞活動,體會文學藝術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及藝術形式塑造的不同渠道等等,只要學生自身有感受,有領悟,有聯想即可,至于學生從中收獲到什么,不去管它。
四、注重過程及表現,淡漠結果和結論。
過程論在國際上已成為備受矚目的先進理論,而對于過程的關注則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表現。活動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有助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學習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是否真正自己動手、動腦,是否始終抱有熱情,是否有觸及心靈的體會和感悟等等,是教師所要關心的。至于活動的結果,不是十分重要的問題。退一步說,即使我們的活動以失敗或無效告終,學生活動后得出的結論欠妥或欠佳,那又有什么呢?語文不是數學,它要的是一種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情感、一種態度、一種價值觀。而做任何事情,初次的經歷只有一次,成功的經驗固然可喜,失敗的教訓卻更能警勵人的思想,給人以刻骨銘心的啟迪。十二冊語文第八單元“抄春聯寫春聯”活動,讓學生春節期間抄下自家、鄰居或店鋪的春聯并學習寫春聯。只要學生有興趣、親自動手抄,動腦想,認真的運作程序中的每一個環節,仔細的品味每一副對聯,感受到祖國語言精妙的內涵,起伏有節奏的音韻,準確巧妙地表達效果,至于學生抄錄了多少,寫了多少,質量如何,可不予追究。
篇9
這些工作主要包括:
1、深入銷售第一線,在銷售現場了解客戶的特點和需求,掌握客戶的心理動態,找出客戶最關心的問題。
xx園xx庭,xx閣開盤期間的現場跟進。
xx村2、6底層商鋪
銷售期間的現場跟進。
xxx花園ii-9,iv-3,iv-4開盤的現場跟進。
2、收集其他樓盤的宣傳資料和報紙廣告,掌握競爭樓盤的動向,了解其他樓盤的促銷手段和銷售措施。
收集了七月份至今各樓盤的報紙廣告并整理分類。
3、學習和觀摩其他樓盤的促銷活動,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以便為將來搞好公司的促銷策劃活動多做貢獻。
參觀了xx廣場,xx花城,xx新城的開盤促銷以及房展會的各樓盤促銷。
4、與策劃公司對接,對其提交的策劃方案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修改意見供領導參考,同時把銷售部的意見與策劃公司溝通,力圖將宣傳推廣工作做得更加切合公司的銷售部署,更加實際,更加有效。
5、參加公司的各種促銷活動,組織銷售人員在促銷現場開展宣傳工作,協調和溝通銷售部和策劃公司的分工合作。
參加了九月份的“房展會”,“xx園國慶看房專線車”,xx節期間的“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展覽等促銷活動。
6、根據實際情況,對重要問題多想辦法,多出主意,盡最大能力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方案給領導參考,做好營銷人員的參謀策劃工作。
7、參加每周銷售部主管例會,將周銷售情況整理好,發送給領導,讓領導及時了解銷售現場的動態。
從七月份進入公司開始,每周匯總各點周銷售情況上報領導
8、指導各銷售點做好每個月的互訪報告和每季度的市場調查報告,讓各點人員都熟悉公司其他各點的相關情況,了解市場上競爭對手的情況和動向。收集整理各點交來的互訪報告和市調報告,以備領導查閱。
9、學習銷售部綜合點人員應該了解的基本的房地產銷售知識和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協助其他同事接待辦理產權證的客戶等。
篇10
>> 農用地確權與流轉創新研究 農用地流轉探究 我國農用地流轉問題與對策研究 基于GIS的農用地流轉價格評估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農用地流轉綜合價值評估方法探討 推進農用地流轉的三條對策 密云縣農用地分等成果的分析、應用與研究 農戶農用地流轉意愿及流轉數量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基于農用地分等成果的產能核算研究 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的應用研究 宜川縣農用地整治潛力研究 集體農用地征收價格評估方法研究 巴林左旗農用地定級成果研究 基于土地規模經營的農用地流轉探討 集體非農用地流轉受困現行法律 陜西關中地區農用地流轉對糧食產量的影響 對于我國農用地內部流轉的看法和分析 淺析如何促進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中部地區的農用地流轉問題及對策探析 中國城市建設用地及農用地發展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8]華彥玲,施國慶,劉愛文.發達國家土地流轉概況[J].新農村,2007,(02):11.
[9]李曉丹.國外農用土地流轉法律制度的演變[J].世界農業,2014,(05):6872.
[10]郭海霞,任大鵬.我國農地經營細碎化問題研究[J].求實,2008,(3):8688.
[11]楊瀾,付少平,蔣周文.法國小農經濟改造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08,(10):4951.
[12]馬艷.我國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理論探討[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6,(05):5663.
[13]李劉艷.發達國家農地流轉市場建設成效及借鑒[J].江蘇農業科學,2012,(02):343344.
[14]范懷超.國外土地流轉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地理,2010,(03):484488.
[15]聶用芬.芒市中山鄉土地流轉情況調查報告[J].學術理論,2014,(33):169170.
[16]朱志芳.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分析與探索―以永州市藍山縣為例[J].東方企業文化,2014,(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