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7 09:45: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燒烤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燒烤調查報告

篇1

2,中學生學業任務承受能力調查

3,中學生學習態度調查

4,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及對應措施

5,中學生勞動技能培養

6,中學生早戀及社會原因分析

7,中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研究

8,中學生學習動機分析

9,中學生學習負擔的調查及減輕負擔的對策

10,中學生分化的所謂危險期研究

11,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方法及實效性研究

12,中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興趣與研究

13,中學生學習方法的調查與研究

14,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原因及對策

15,學科教學中學生的探究學習研究

16,因特網對學校教育的挑戰

17,當代中學生的品德狀況的研究

18,中學生心理特征的調查研究

19,促進后進生轉化諸因素分析

20,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教師工作研究

21,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學生的轉化研究

23,學生流失情況及防止流失的建議

24,流動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研究

25,中學第二課堂的研究

26,課外科技活動與中學生成長

27,體育教學與以達標為中心的課外體育活動

28,學生文化素養的調查及提高途徑

29,中學課堂教學研究發展學生個性的思考

二,中學教師研究

1,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調查

2,學校教師激勵方式探討

3,實習學校教師隊伍的個案分析

4,教師的心理挫折問題研究

5,中學青年教師工作壓力成因及對策分析

6,中學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7,中學教師的生活現狀調查研究

8,構建教師學習型組織的理論思考

9,當前教師倦怠現狀,成因及對策

10,青年教師的思想,工作狀況及需求研究

11,網絡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轉變與適應研究

12,西部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特點與難點

篇2

現在的社會比以前更發達,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媽媽的工資不是1000元,就是2000、3000元以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孩子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向爸爸媽媽討要零花錢了。可是,他們拿著這些錢到底想買什么呢?我懷著疑問的心情,做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發現,麻辣和燒烤最受小朋友的歡迎。地攤周圍總是擠滿了人,弄得水泄不通。還有一些玩具也銷售得很快,比如說“變形金剛”、“芭比娃娃”、“戰斗陀螺”、“庫洛牌”……。都是孩子們愛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歡和別人攀比,花錢去買比別人更貴、更漂亮的東西。還有些孩子拿錢去買惡作劇物品,去嚇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 1、在學校里,手拿麻辣和燒烤的學生隨處可見。或許,麻辣和燒烤就是讓學生亂花錢的罪魁禍首。2、玩具是人童年時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開銷也占用了我們學生的大部分零花錢。還有大多數學生喜歡把玩具帶到學校里來。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違反校規。 結論 經過我的調查,我得知,許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買早餐的名義來討要家長的錢,然后去買地攤上的零食、玩具,甚至有人拿著錢去網吧,連不吃早餐也行。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影響學習。

建議 我建議,學校應該采取更好的措施阻止這種現象再次發生,嚴格管理學生在校園里的飲食情況,注意孩子們的健康。這樣才會讓祖國的花朵開得更加燦爛!

篇3

對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近段時間,新聞媒體先后曝光了一系列的假劣食品害人事件:劣奶粉“喂肥”大頭嬰、粉絲摻假添加有毒化學肥料、高州某工廠生產的“毒罐頭”流向市場以及影響極其惡劣的廣州假酒中毒致多人死亡事件。面對這些被曝光的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這些食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又是如何走進市場的呢?在我們的生活中,食品安全又存在著哪些隱患呢?  二,調查的途徑:  學校里開展了“關注食品安全,共創健康美好生活”的活動,我們自發組織了活動小組,對本城鎮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先后走訪了路邊的小攤、菜市場、酒店廚房、糕餅店、夜市排擋等地,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三,調查的過程:  1,小攤上的食品  小攤聚集的地方是中小學校園附近的街道,無疑,小攤零食最主要的顧客是學生。走近這條街道,首先聞到一股刺鼻的香味,這是胡椒粉的味道,這里的食品以燒烤為主。小攤就擺設在道路的兩旁,來往的車輛揚起一陣陣灰塵,正是放學的時候,戴著紅領巾背著書包的學生一堆一堆地擠在小攤旁,爭著買零食吃。據我們的了解,燒烤食品屬于垃圾食品,含有許多有害物質,有科學家研究表明:吃一個烤雞腿等同于吸60支煙的毒性。  2,菜市場的情況。  我們是在中午的時間來到菜市場的,人群已經退去,菜市場上一片狼藉。被廢棄的魚肉蔬菜任意地堆積在路邊,蒼蠅嗡嗡地鳴叫著。賣帶魚的攤子剩下的帶魚已經不多了,每一塊都是那么光鮮。據我們通過有關渠道了解到,這些帶魚都是放在攤主家里處理過的,用來洗帶魚的竟然是河水,河水里有那么多的工業廢水,魚蝦類動物是無法生存的,怎么能用這樣的水來洗帶魚呢?帶魚的身上該含有多少有害物質啊!  3,酒店的廚房  酒店的廚房永遠是熱烘烘的,里面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廚房里的廚具烏黑烏黑的,這邊正在忙碌地蒸煮,那邊擺盤的人已經開始給盤子里的菜肴擺出各種花樣。我們看到擦盤子的抹布隨便在水里沖洗幾下就拿出來用了,并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嚴格的消毒。廚房里蒼蠅消滅地并不干凈,擺盤子的空隙,蒼蠅經常沖過來騷擾,而工作人員并不在意蒼蠅“先嘗為快”。聽人說,臺風過后,酒店工作人員中出現了幾個霍亂病的患者,大概就是因為衛生做得不夠。  4,糕餅店的食品  糕餅店里香氣襲人,烘烤的東西總是那么香噴噴的。我們跟蹤調查了幾天,才了解到糕餅店里出售的糕餅并不完全是新鮮的。有些糕餅放置的時間長了,店主就要把糕餅打散后做原料重新回爐。糕餅重新烘烤過后依舊是香噴噴的,你的嘴巴絕對吃不出來。只有這樣的糕餅到了你的肚子里的時候,肚子才會發出“抗議”。如果這中款式的糕餅賣得不好,同樣是要把糕餅做為原料回爐的。到了最后,連店家自己都不知道那些糕餅是新鮮的,即使是現做現賣的那一類,你能知道原料一定是新鮮的嗎?  5,夜市排擋  等到夜幕降臨的時候,街道兩邊就多了一些小攤。這類攤子是做夜晚生意的,項目很豐富,各類小吃都有。夜晚的街道上,每個拐彎角幾乎都有丟棄的垃圾,風一吹,垃圾隨風而走,漫天飛舞。小攤是露天擺設的,灰塵什么的,是毫無阻礙地侵入。炒菜的廚師圍裙黑乎乎的,不知道有幾天沒洗了,他絲毫不在意,手濕了再上面擦兩下繼續工作。夜晚沒有蒼蠅出現,可哪些需要在白天就處理好的原料,誰知道有多少蒼蠅光顧過呢?  四,我們的思考:  從以上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們的城鎮對食品安全的保護措施力度遠遠不夠,還有許多隱患就在我們身邊存在著。關注食品安全,共創健康美好生活,我們做出以下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使民眾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認真對待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在消滅害蟲的時候,更要加大食品衛生的監督工作。  3,嚴厲打擊無證經營,非法擺小攤的行為。  4,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從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郵:325204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鎮第一中學

初一(2)班

池亞妮

篇4

關鍵詞:街邊小吃 安全衛生 大學生 認知

隨著經濟發展,人類生活節湊也隨之加快,花在吃正餐的時間少了,開始青睞小吃。如今,大學生已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消費群體,因此在各個高校附近聚集了許多街邊小吃攤。街邊小吃以種類繁多、口味多樣、食用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吸引著學生們。但卻往往忽視了它的缺點,如街邊小吃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而且營養不全面,衛生狀況不保證,很容易造成食用過量、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上升等。

2009年2月28日頒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表明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1]。食品安全衛生監督管理體系中還有較多的突出問題需要去調整、去關注[2]。對于大學生這一重要群體,食品衛生安全意識一定要加強,因此,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而優化膳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生和安全,我們針對石河子大學在校大學生進行了食品安全現狀問題的調查和分析。

1 調查方法及對象

1.1 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針對街邊小吃容易出現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擬定《校園內學生對街邊小吃安全衛生意識的調查問卷》,在石河子大學校區內隨機選取了500名同學作為本次調查的對象,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此項調查。

1.2 調查對象 石河子大學在校大學生。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對街邊食品的喜愛程度 在調查中,當問及是否喜歡購買街邊小吃時,有86%的學生選擇喜歡,另外14%的學生選擇不喜歡。由此可以看出街邊小吃在大學生中是十分受歡迎的。而這些喜愛購買街邊小吃的學生中,又各自喜歡不同的街邊小吃,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對常見街邊小吃的喜愛程度

由圖1可知:麻辣燙,烤肉、烤串,臭豆腐,烤紅薯,油系油餅,煎餅果子都是常見的街邊小吃,深受廣大大學生的歡迎。而其中的烤肉、烤串受到76%的大學生喜愛,可見燒烤食品很受大學生歡迎。

并且根據調查得出,喜歡購買街邊小吃的學生每周購買街邊小吃的次數,有78%的大學生在3次以下,20%的大學生每周購買3-5次,2%的大學生一周購買次數超過5次。可見大學生雖然喜歡購買街邊小吃,但并不會頻繁購買,而是適量而為,他們對于飲食的合理性還是很在意的。

2.2 大學生對于街邊小吃衛生條件的認知程度

街邊小吃因為設置在各個道路旁邊,常常面臨著環境衛生差的難題,所以街邊小吃的衛生指標成為社會所關注的重要方面,然而街邊小吃因為其自身的特點,無法改變所處的環境,衛生條件無法得到改善,而這些大學生是否清楚,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66%的大學生認為街邊小吃不衛生,27%的大學生則不能確定,只有7%的大學生認為街邊小吃衛生。因此大多數大學生基本能認識到街邊小吃衛生條件差這個情況,而街邊小吃不衛生的環境又是其存在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街邊小吃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當然除了街邊小吃所在的環境衛生之外,還有小吃原料的衛生和在加工過程中的衛生也十分重要,這就關系到整體衛生標準的評估。因此需要得到相關管理部門和有關食品衛生的法律法規的監督和管理。

2.3 大學生對于常見街邊小吃所存在的有害物質的認知 這里所指的常見的街邊小吃就是上文提到的麻辣燙,烤肉、烤串,臭豆腐,烤紅薯,油系油餅,煎餅果子這六種街邊小吃,這些小吃在制作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如表1所示:

表1 大學生對于常見街邊小吃所存在的有害物質的認知程度

從表1可看出,大學生對于這些常見的街邊小吃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質是有一定認識的,他們大多通過廣播、網絡、媒體報道等獲得一些相關信息。這些物質添加在食品中不是用來降低成本,就是用來美化小吃的,但那些商家卻無暇顧及這些物質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質,添加在食品中會直接危害消費者的健康,而且其中有些物質的毒性很強,直接食用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因此,大學生在購買街邊小吃時為了自身安全一定要謹慎購買。除此之外,校園應設立監督小組和有關部門共同管理,并定期抽檢,讓學生放心購買。

2.4 大學生對于街邊小吃所含丙烯酰胺與苯并芘的認知程度 街邊小吃種類繁多,而其中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街邊小吃一定是油炸食品和燒烤食品。但這兩樣食品在加工制作過程中都會產生有害化學成分,對人體造成危害。

2005年4月13日我國衛生部發出公告,建議消費者盡可能避免連續長時間或高溫烹飪淀粉類食品,改變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因為其中產生的丙烯酰胺可能導致健康危害。同年9月初,我國衛生部正式公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險性評估》報告,再次提醒消費者,高溫加工的淀粉類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條等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較高,應減少食用,因為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類可能致癌物,其對人體健康存在著潛在危害[3]。

露天燒烤中,肉類脂肪受熱后,變成油滴在炙熱的炭上,造成不完全燃燒,這些煙霧對人體危害極大。在烤制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做苯并芘的致癌物質,人們如果經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食品,致癌物質會在體內蓄積,有誘發胃癌、腸癌的危險[4]。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大學生對于街邊小吃所含丙烯酰胺和苯并芘的認知程度

由圖3可知:對于丙烯酰胺和苯并芘這兩種有害化學成分,大學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對燒烤制品中產生的苯并芘的了解高于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因此,應在校園內多開展一些關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質的宣傳講座,使大學生們從根本上了解這些物質,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2.5 大學生對于食源性病毒的了解 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FBD)是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引起的感染或中毒,包括感染食源性病毒引起的疾病等[5]。這使得任何食品都能成為潛在的傳播媒介,并且大多數病毒污染的食品不能夠被提前發現。因而,人類容易低估食源性病毒感染的機會和危害,缺乏足夠的預防措施,這一點應引起食品加工、餐飲和疾控中心等企業和衛生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那么當今大學生對于食源性病毒的危害了解多少呢,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大學生對食源性病毒的了解程度

由圖4可以看出,63%的大學生對食源性病毒不了解,有29%的大學生選擇了對食源性病毒了解一點,只有8%的大學生根本就不了解食源性病毒,這表明大學生對于食品安全的源頭危害了解的太少了,需要有關部門多開展知識講座,校園廣播也應多多播報相關信息。

2.6 總結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對街邊小吃的安全衛生是有一定認知的但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對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品安全衛生意識還需加強。在每次調查結束后有些同學會提出一些問題和意見,結果顯示,雖然了解一些街邊小吃存在著許多隱患,也見過或聽說過一些由于食用街邊小吃而引發食物中毒的案例,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杜絕食用街邊小吃,因為這些小吃的美味和方便讓他們難以抗拒,還有很多人認為安全衛生問題還是可以想辦法解決和改善的,不能因為這些問題而否認街邊小吃存在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用辯證的態度看待街邊小吃,這還需要有關部門認真負責、嚴格管理,隨時檢查街邊小吃的衛生狀況,把好質量關,讓大學生們買的放心、吃的安全。

3 建議與期望

本次調查報告針對校園外街邊小吃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3.1 針對大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建議 ①提倡科學飲食,平衡膳食。②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尤其是維生素C或纖維素含量高的食品,因為維生素C和纖維素具有一定的排毒作用,能阻止人體吸收毒素。③多參加體育鍛煉,整體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抗病力。④校園內多開展食品營養與衛生、健康安全知識講座,增強一定的認知辨別能力。

3.2 針對學校和相關管理部門的建議 ①學校應定期組織學生參加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的宣傳普及。相關管理部門應經常檢查校園內外食品經營主體的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是否齊全;是否在有效期;有無出借、轉讓營業執照等違法違規行為,從嚴取締無照經營行為。②督促引導經營者遵守校園周邊環境管理規定,提高經營主體第一責任人的自律意識。

參考文獻:

[1]侯瑜.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差距及建議[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8(1):149-153.

[2]唐圣春,樂虹.我國食品衛生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8(4).

[3]劉文秀.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與控制[J].糧油食品,2005(5).

[4]唐向峰.燒烤小吃化學性危害的研究[J].湖北農機化,2009(3):62-63.

[5]Daniel M M.Benjam in L M Contagious Acute Gastro intestinal Infections[J].N Engl JM ed,2004,351(23):2417~ 2427.

基金項目:石河子大學“263”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SF08009)。

篇5

關鍵詞 大學生 旅游市場 針對性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tourism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heir travel wish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time and space to select,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rganization, travel consumer six aspects, further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marketing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college students' travel market. The paper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special main body of the tourism market, but now, the lack of market tourism products targeted. The design of tourism products targeted, multi-channel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of futur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market direc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ourism market; targeted

0 前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各級各類學歷教育情況”匯總表顯示,我國高校在校學生總量達2922萬人(含研究生、普通與成人本專科)。與此同時,近年來大學生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要素,大學生群體逐漸成為一些產業的消費支柱,其對市場的影響在旅游市場也有所表現。王金枝(2010)認為,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及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旅游活動中,逐漸成為旅游市場的主力軍,其市場的潛力成為中國旅游市場的新亮點。

大學生旅游市場是旅游市場的一個細分市場,其旅行的習慣、目的、消費及態度等均帶有強烈特色,有別于普通的旅行群體。不過,目前大學生旅游市場尚處在初級開發階段,較少有為其專門設計的定制化產品。有必要對該市場加強認識,以便提供更切合的產品,同時拉動旅游市場的整體發展。

1 大學生旅游市場分析

1.1 大學生數量及其旅游意愿

以武漢為例,截至2011年其大學生數量達104萬人,是全球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龐大的年輕群體,勢必會對旅游市場產生影響。趙劍波等(2007)對武漢主要景區旅行者背景的調查發現,武漢主要景區游客中有50%以上為大學生。中國青年報社青年旅游傳播研究院的《2012年全國大學生旅游意向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出游意愿強烈,90%以上的調查者都希望外出旅游。

1.2 大學生旅游的影響因素

“問卷星”網上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經濟來源有90.74%為家庭供給,其中72%的大學生月平均可支出金額<800元,其中43%的大學生愿意在包括旅游在內的娛樂消遣方面支出費用。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64.39%的大學生認為金錢是影響出游最重要的因素,23.62%的大學生認為時間是影響出游的主要因素。此外,伙伴、朋友意見也是較重要的影響因素。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可供支配金額不足及時間限制,是影響大學生出游的最主要因素。

1.3 大學生旅游的時間與空間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旅游時間呈集中性。60%以上的受訪者選擇寒暑假出游,認為寒暑假時間充足,有利于長途旅行。20%左右的大學生選擇在校利用課余時間外出短途旅游。值得注意的是,愿意選擇在五一、國慶等重要節假日旅游的不到10%,主要原因是這些時間游覽人群多,價格上漲且服務不周。

上述調查顯示,大學生偏愛以觀光游覽、度假休閑為主的水文自然風景區,占總人數的50%以上。選擇民族風俗區的占20%左右;繁華城市、海濱城市及紅色革命區、高校校園也是比較受歡迎的目的地。在旅行距離上,茍小東等(2008)的研究表明,陜西省大學生旅游目的地以中短距離的省內景點為主,80%的旅游活動在800公里范圍以內。

1.4 大學生旅游的心理動力

大學生的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其旅游心理也十分豐富,追求理想、尋求刺激、探新求異、放松壓力等都是其心理動力。旅游的產品的選擇即是個人偏好的決策過程,而個人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性及生活習慣。滿足自身興趣愛好及開闊視野是大學旅游心理動力之一。

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的消費價值觀越來越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其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和對自身利益、權利的關心日益增強。大學生們追求時尚并善于生活,希望通過旅游改善生活狀態,顯現自我價值。在“享受生活、追求時尚、表現自我”的消費價值觀驅動下選擇旅游產品,也是大學生旅游心理動力。

1.5 大學生旅游的組織方式

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在旅游組織方式上,70%的大學生選擇自助游;14.9%的大學生選擇旅行社。茍小東等的研究也表明,大學生旅游組織方式呈現出與同學朋友結伴出游為主的小群體出游特征。大學生尋求自主和獨立,是這一方式受青睞的主要原因。在選擇出游同伴時,要好的朋友、家人、同學、獨自一人及戀人分占調查的前五位。

1.6 大學生旅游的消費

調查顯示,大學生旅游花費中,用于住宿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門票、交通、餐飲。消費意愿上,餐飲美食的意愿最大,門票和交通意愿較低。餐飲和住宿屬于彈性消費,消費區間大,且直接影響旅行感受。門票與交通消費是硬性消費,屬于公共服務性消費。

2 大學生旅游產品營銷

2.1 大學生旅游的營銷方式

李曉東等(2007)指出,雖然大學生旅游條件充分,但大學生旅游市場卻打開困難。上述大學生旅游市場分析表明,大學生旅游越來越偏重自主性和多元化。因此,多元化的營銷方式聯合運用更有利于開拓大學生旅游市場。現代網絡便捷、信息量大,逐漸成為多元營銷的有效信息、宣傳與選擇載體。大學生旅游結算方面,大學生消費開支一般都是量力而行。在集體活動中“AA”制是最受歡迎的形式。 現金與“刷卡”是結算的主要方式。此外,內容豐富的旅游產品會給大學生帶來滿足感和實惠感,合理的產品設計與薄利多銷的售賣形式也會吸引更加龐大的大學生市場。利用有效的宣傳平臺、合適的結算方式以及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營銷,更易實現市場雙贏。

2.2 大學生旅游的營銷產品舉例

音樂活動、戶外野營、聚餐燒烤、選秀比賽等形式逐漸成為大學生普遍參與的項目。將以上方式綜合起來并配以明確的主題,會對大學生形成較強的吸引力。例如,開展特色的“大學生戶外帳篷音樂節”就可以將上述所有的吸引要素集合在一體。音樂節地點可依托現有的旅游景區,如植物園、森林公園等。宣傳營銷上要針對學生的接觸面,采用進校園宣傳的方式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利用露營、聚餐、音樂、選秀等要素,將在校大學生的參與性調動起來。

3 大學生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拓寬渠道加大宣傳與促銷,豐富大學生旅游的信息來源及選擇概率。調查表明,大學生旅行信息的來源以親朋好友介紹和網絡搜索為主,其次是報刊廣告、旅行社咨詢等,且普遍對廣告、傳單等不信任。由此看出旅游設計者所做的宣傳針對性較差,沒有起到吸引消費者的作用。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宣傳模式,抓住大學生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開展推介。可以利用大學校園的宣傳優勢,與大學相關機構合作,共同推出適合的旅游產品。

(2)針對大學生消費水平偏低,設計有針對性的旅游產品。大學生大都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旅游的支出基本是生活費或兼職所得,偏向選擇性價比較高的旅游路線。目前的旅游產品,多數是針對所有市場主體進行設計,針對大學生而設計的旅游產品相對缺乏。因此,需要在充分了解大學生消費水平、旅行心理的基礎上,合理設計符合大學生出行的旅游產品。

(3)合理布置旅行時間,做好大學生旅游的安全工作。大學生主要的空閑時間在周末及寒暑假,合理布置旅游計劃,能有效地減少時間成本。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別的旅游群體,在旅行決策時常常沒有充分的前期準備,再加上年輕人自由、求新的個性,以及旅行途中交通安全的不確定性等因素,時有安全事故發生。針對大學生旅游的安全,應由旅游組織者、大學生本人、政府、社會和學校多方努力,共同營造安全的大學生旅游環境。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EB/OL]..

[2] 王金枝.大學生旅游市場的認識與開發策略[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26(2):84-87.

[3] 劉春, 劉蘇衡. 武漢在校大學生旅游行為研究[J], 甘肅科技, 2011.27 (14):160-163.

[4] 楚天金報. 武漢在校大學生人數已達104 萬躍居全國第一[EB/OL] .,2008-12-04.

[5] 趙劍波等.用旅行費用法評估東湖風景區的旅行價值[J].知識經濟,2008(4):56.

[6] 許曄, 齊征. 2012 年全國大學旅游意向調查報告出爐[N]. 中國青年報,2013-1-4(11).

篇6

這是《小康》雜志社第六年推出“中國飲食小康指數”。2009~2010年度中國飲食小康指數為76.4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分。

在五項決定中國飲食小康指數的測評指標中,飲食安全得分最低,僅57.3分。這不奇怪。2009年,中國人仍然沒吃明白的東西很多:特侖蘇奶中的OMP是什么東西、涼茶安全不安全、碘鹽要不要繼續吃、礦泉水里有沒有砒霜⋯⋯

飲食習慣方面,八成以上城市居民能做到一日三餐,過半數人一頓飯20分鐘左右,但1/5的人經常因為工作或其他事情改變或壓縮吃飯時間。

飲食偏好上,川菜是最受歡迎的菜系,辣味為多數人所偏愛。對于風光一時的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八成以上市民認為那是垃圾食品。

這些發現來自2009年12月,《小康》雜志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中國人的飲食狀況進行的調查。“小康飲食調查”主要從“恩格爾系數”、“食品供應”、“飲食安全”、“營養結構”及“政府監管體系及力度”等五個方面來衡量飲食小康指數。調查結果經過了加權處理,并參照了國家統計局的監測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

此次“小康飲食調查”的主題是“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以飲食為鏡,可以看出中國人的生活百態及時代的變遷。

親情菜最好吃

30年前,中國人還很少“下館子”。只是逢人辦喜事時,才有可能去飯館吃一頓。關系特別近的,隨禮5元錢,這是當時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10,能買6盤熘肉段。

那時候飯館也少,中國烹飪協會的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餐飲業經營網點不到12萬個。30年后,這個數字變成了400多萬。

餐飲業持續高速發展的背后,是人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大眾化消費越來越成為餐飲消費市場的主體。如今去餐館吃飯,已經成為平常事。“小康飲食調查”顯示,86.3%的參訪者時不時地光顧各色餐館,其中通常選擇中餐的占絕大多數,偏愛西餐的僅占5.5%。

在幾種系別的中餐中,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歡迎榜之首,其他進入前五的菜品依次為東北菜(31%)、湘菜(29.5%)、魯菜(23.6%)及粵菜(22.9%)。舶來菜品中,韓國料理(12.3%)和日本料理(10.3%)分列第一第二,法餐以較為懸殊的投票率(3.5%)位居第三。

不過餐館的菜再好吃,也不及“媽媽做的菜”(55.7%)。還有人自填了“外婆做的菜”、“老公/老婆做的菜”。親情菜的味道,無可替代。

在千余參訪者中,在外就餐一頓飯,花費百元以內的占一多半。但在“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及公務員”和“公司管理人員”這兩個群體中,一頓飯花費100~300元的占一多半;同時這兩個群體也是“經常”外出就餐率最高的。

如今的餐館遍布大街小巷,每350個中國人就平均擁有一個餐飲網點。下館子省事,叫外賣也方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養成了外食依賴。即便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年夜飯,很多人也選擇在餐館吃。

春節將至,“小康飲食調查”顯示,22.7%的人“打算在飯館吃年夜飯”。據報道,在北京,一些飯店酒樓的年夜飯菜單還沒出來,座位就已經被訂空了;在上海,絕大部分知名餐廳的包廂,10月份就已預訂一空,渴望在飯館吃年夜飯的市民,趕著訂七點半以后的第二輪。

有人給“在飯館吃年夜飯”寫下這樣的評語:“優點是自己家不用做飯,不麻煩;缺點是吃完飯還得回家,太麻煩。”現代人怕麻煩的心理可見一斑。

傳統的年夜飯,不怕麻煩,只怕不隆重。點心、丸子等菜品一進臘月就要開始準備。年三十,家人一起搭手,生火、做飯,爐火鍋鏟的鏗鏘聲、熱鬧蒸騰的煙火氣,在充滿飯菜香的空間里,交織成溫暖的人間畫面,讓人眷戀。

重口味的中國人

中國人平均比世界長壽民族少活9年。綜合中國國家統計局和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2008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4歲,日本人83歲。其中日本女性人均壽命86歲,連續24年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取決于生活方式,17%取決于環境因素、15%取決于生物學因素,只有8%取決于醫療衛生。生活方式中,又有30%由飲食決定。

日本人的一個飲食特點是“沒滋沒味”,他們的烹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蒸煮――這其實是最好的保全食物營養的方式。新鮮的蔬菜只撒少許鹽,滴幾滴橄欖油,再撒上點芝麻就被端上桌。但這種吃法,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恐怕難以下咽。

“小康飲食調查”顯示,在用餐時通常優先考慮的諸要素中,47.8%的人選擇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營養”多出16個百分點。各種口味中,喜歡“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

營養界有種說法,外國人用“腦”吃飯,中國人用“嘴”吃飯。即外國人是根據營養結構決定吃什么、怎么吃,而我們則根據味道決定飲食。中餐的色香味聞名于世,菜品變化多端,但基本上都是圍繞“口味”展開,而很少考慮營養和健康。

“重口味、輕營養”的飲食方式,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陷入生活方式病:熱量過剩、營養不足。國際肥胖病大會宣布,現在世界上胖死的人比餓死的人多,其中包括中國。中華預防醫學會消息說,過去十年,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殺手,其中不少是“吃”出來的。

對于重口味的中國人來說,路邊攤雖然不營養更不衛生,但還是充滿了誘惑。“小康飲食調查”顯示,10個參訪者中,就有1個“經常”光顧路邊攤;“有時”去吃的,達到59.4%;而“從不”去吃的僅占2.7%。

同樣無法拒絕的還有燒烤。盡管警示不斷――世衛組織歷時三年的研究結論是,吃燒烤等同吸煙的毒性;美國更有一家研究中心精確地算出,吃一個烤雞腿等同于吸60支煙的毒性,但在“小康飲食調查”中,仍有1/4的人表示“愛吃并常吃”這類食物。

中國人不僅重口味,還愛吃個稀罕。“小康飲食調查”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30.5%的人吃過魚翅、燕窩等名貴食物,或穿山甲、娃娃魚等野生動物。

大量研究表明,珍稀食物在營養上并沒有特別之處。比如燕窩,其主要成分是風干的金絲燕的唾液,唾液里的主要成分,在其他動物的唾液里也可以找到。比如魚翅,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質,而且是不完全蛋白質,營養價值并不高,完全可以用豬蹄、雞爪、肉皮來替代。而吃非法捕獵的野生動物,不但沒有證據表明有特別的滋補功效,還可能被傳染寄生蟲或病菌。

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窺探消費者的心理,無疑是失敗的,因為很多人在消費魚翅燕窩時,首先想的不是營養,而是排場。有人批判中國食文化中的某些文化畸形――吃就吃個珍,與是否美味并無干系,快樂在于精神享受,曰:人上人的感覺。

作家梁實秋就主張一種樸素的美食觀。他吃過一次熊掌,但“并不感覺愉快,不但不愉快,而且好像難以下咽”。于是感慨道:“以言美食,則雞鴨魚肉自是正味,青菜豆腐亦有其香,何必龍肝鳳髓方得快意?”

八成人認同多吃素少生病

電視劇《暗算》第二部“看風”里有一個場景,講困難時期單位通過特殊關系搞到了十斤肉,肉香從食堂飄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手拿著搪瓷碗,吞咽著口水。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油水是飲食的最高期待。

如今,人們更在意的是健康。“小康飲食調查”顯示,44.1%的人“為了健康”而吃,這個比例高于“為了填飽肚子”和“為了滿足味蕾”。

以健康為名,產生了眾多飲食主張。“茹素”是這幾年出現的新風潮。吃素的人越來越多,菜單和餐桌也越來越綠。“小康飲食調查”顯示,在每日的菜譜中,“多是素食”或“完全是素食”的人占23.5%,即約4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有素食傾向。

“茹素救健康”是素食者倡導的理念之一。《中國健康調查報告》的作者、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坎貝爾教授,通過一次調查發現,“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更有利于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坎貝爾小時候經常喝牛奶吃牛肉――他是農場主的兒子,在做出這個發現后,他變成了一個完全素食主義者。在“小康飲食調查”中,對于坎貝爾教授的這個發現,80%的人表示“認同”。

素食者倡導“多吃素、少吃肉”的理由還在于,“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有兩成是來自畜牧業,超過世界上所有的車、卡車、船、飛機與火車排放的量。”這引自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因此,吃素更環保,“茹素救地球”。這其實也是“低碳飲食”的觀念。

篇7

中學體育委員工作總結(一)

體育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僅能夠增強人們的體質,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還可以提高運動的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也越來越多的體現在了國際交流中。可見體育的地位之重要。而我作為一個體育委員,也深知肩頭的責任。

這雖然不是我第一次當體育委員,但是在體育活動豐富的高中,還真的感覺到了壓力,更何況我們所在的是男女比例失調的XX班,活動的開展更是有了困難,但是在同學們的幫助和支持下還是一路走了過來。

我平時主要工作就是做好信息傳遞,對于各種活動進行宣講,對于那些有興趣并有意向參加比賽的同學記錄并上報。當然還一些以班級為單位的大型活動例如“全校”籃球賽等的組織開展。還有平時在周末等與其他班的籃球,足球友誼賽的安排組織。這些活動都不僅增強了大家的身體素質而且還增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

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很好的讓同學們得到了體育鍛煉,而且讓同學們拉近了相互的關系,更是體現出了同學們的“團結、和諧、合作”的體育精神。

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同學們多次體現出了為班級團結互助的精神。例如上次的“全校”籃球賽,有同學為班級榮譽帶傷出戰比賽,在大比分落后時,相互鼓勵,相互配合,最終奇跡贏下比賽。雖然我們沒有得到最后的總冠軍,但這不比得到總冠軍更難能可貴嗎。

作為班委,我也會參加班上組織的一些活動的策劃,盡管出力不大,但是我還是有自己的一份意見,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提供參考,而且還可以幫助班級作一些事情。其實,通過這些我也真正地體會到了,很多事情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活動后面都有一幫不辭辛勞的同學在謀劃,他們才是這個班真正的貢獻者。有些事情或許看起來針對很簡單,但是只有你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它有多難,正如那句人人都知的“再簡單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簡單;再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最近我們也正在開展我們籌劃,期待已久的“宿舍杯”籃球賽,這是同學們鍛煉身體的一個很好的機會,與此同時也是一個我們彼此溝通交流、相互拉近關系的一個好機會。

回首這個學期,我也懂得了很多,收獲了很多,走過的路,有汗,有淚,有苦,又甜。在這些日子里,我們一起拼搏,一起流汗,就像這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了快樂,注入了活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依然會堅持,努力為這個班級的體育事業涂上完美的色彩。讓體育帶動我們,去彰顯我們這個與眾不同的XXX班。

中學體育委員工作總結(二)

開學不久,我自薦為XX班的體育委員,負責了本班第一學年的體育活動。不經意間一個學年已經快劃上句號,想了很久,覺得自己所做的事真的很少,作為一名體育委員,我現將體育委員工作總結如下: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對于我們當代高中生來說,首先考慮的就是學習,而忽略了體育鍛煉,對體育運動興趣不高,因此影響了身體健康,因為諸多原因組織活動很不容易,因此在本學年只有只有開展了跳繩比賽,春游—素質拓展及燒烤活動,參與校運動會三項活動。

學校里開展的跳繩比賽,盡管我們在比賽前經過了訓練,但取得的成績并非很優異,不過我們在這次活動中增強了了班級的凝聚力與合作能力。班級里開展的春游還是蠻成功的,通過大家一起素質拓展,一起燒烤,我們鍛煉了自己,也玩的很開心,加強了班級團結合作的能力。在上次的校運動會上,同學們積極配合了我的工作,很多同學報名并盡了自己全力在運動場上流汗奮斗。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當然,我們班同學震撼的吶喊聲充斥在運動場的每個角落,我們的吶喊聲體現了我們管院的團結、我們管院的拼搏精神、我們管院的堅強!后來我們院的成績還是較令人滿意,同學們在這次的運動會中品嘗了很多,更收獲了很多。

這半年的工作,讓我成長不少,無論是組織上,還是責任心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然而,作為體育委員,我做的還不夠好,很多事情還不盡如人意。而且有些同學不是很喜歡運動,我更需要多和大家交流,培養并提高大家的活動積極性,發掘每個人在課外活動中的各種長處。

我相信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所有同學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班一定會越來越好!

中學體育委員工作總結(三)

作為一名體育委員,我現將體育委員工作總結如下,敬請各位老師及同學對這份工作總結提出寶貴意見及建議。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對于我們當代高中生來說,首先考慮的就是學習,而忽略了體育鍛煉,因此影響了身體健康,同學們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最近的高中生身體素質調查報告有力的說明了這一問題。因此國家在全國內提出了要提高高中生身體素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身為一個班的體育委員我感到責任重大。在這一學年中我也為提高同學們身體素質做了許多工作,下面簡要介紹我這一學年中的工作和工作取得的成績。

通過我對高中體育的學習,深刻的總結了體育課的基本內容其實高中里的體育課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讓高中生注意體育鍛煉,在高中期間養成一個好的身體;二是不僅僅在這段時間內,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一種習慣,對體育鍛煉有一種重視的態度,三在興趣課的培養上,可以讓學生培養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本學期中我除了積極帶動班級參加院系組織的體育活動外,還在平時配合學院學生會,組織班上同學開展了一系列的體育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身體素質和班上同學之間的友誼,而且也增強學院里面同學間的交流,達到了我們的理想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如期而至。“沙場秋點兵”的壯闊,想必給了我們難以言喻的激情。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筆,去感受脈搏與心跳的激烈。 在期盼中,在意料中,是悲是喜,是歡是狂,都未可知,但可知的是我們擁有這樣一場運動盛會。我們曾經不計成本地付出都將在這和夢 碰撞的季節里得到肯定和兌現,結局并不重要,讓我們的智力、體力 得以平等競爭,在競爭中透出我們執著的精神、自信的精神。我們渴望,我們支持,我們為登上領獎臺的英雄喝彩,我們也為失敗者鼓掌。 因為,短短的一瞬間可以凝固成永恒的畫面,述說不老的追求,演繹勇敢的品質。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班的男女同學努力拼搏,英勇應戰,取得了好成績。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們都是不錯,很有實力的。這是我們全部運動員也包括了我們的所有拉拉隊的努力爭取的成績!這是他們在平日辛苦的訓練中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你們既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光榮。在此對你們說聲:你們辛苦了。我們在各種的比賽中學會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有勁兒一塊兒使,我想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班將取得更加驕人的成績。

篇8

人們可能會認為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總稱為BRIC)的青少年沒有多少共性。因為他們有不同的語言,加之成長的環境、文化懸殊,連地理距離都很遠。然而,事實上,BRIC青少年有著顯著的共同點。2010年10月,全球市場研究與資訊集團TNS 及其TRU部門的調查報告將這個人群稱為“這一代”(The&Generation)。

TRU的The&Generation調查報告指出,三分之二的BRIC青少年熱愛家鄉,但對其他國家的文化、觀念、生活方式很感興趣。“良知”和“消費”在“這一代”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三分之二的BRIC青少年相信成就感來自于賺錢,然而卻認為尊重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一點比賺錢更重要。關于“只為今天而活”還是“為以后作準備”兩者的重要性,他們給出的答案表明有很大的偏差:BRIC青少年為規劃未來花了大量的時間,但同樣有許多人相信“只為今天而活”。這是一個真正要“擁有一切”的一代。

另一個共性是,BRIC青少年重視“家庭”,這顯然是一個古老而又傳統的價值觀。此外,他們認為,等于善,同性戀等于惡。由于新媒體的發展,這個群體的家庭情感會延伸到家族之外(印度除外),但這種情感并不能取代家庭情感―多于四分之三的BRIC青少年享受家庭成員活動日,而十分之九的人認為家庭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比起俄羅斯和中國,巴西和印度的青少年更為樂觀、以家庭為中心、以教育為重心、博愛、具有個人風格意識。

消費者(Consumers)

BRIC青少年沒有多少零花錢。他們平均每個人一星期消費12美元左右,這個數目不到世界其他地區青少年消費的三分之一。然而,他們中五分之四的人相信自己在下一年每周的消費金額如果不增加,至少會保持一樣的數目―這樣就和世界其他地區青少年的花費幾乎持平了。另外,BRIC青少年在購買東西時,考慮的因素和其他國家的青少年一樣,他們重視的產品特點按順序排列是:質量、智能化設計、風格(譬如這個群體青睞的前兩大品牌是耐克和阿迪達斯)。而且,盡管預算拮據,然而“可負擔性”才是決定BRIC青少年是否購買某一件商品的關鍵。

這個群體的零用錢來自父母(雖然巴西、印度青少年往往不怎么要零花錢)。BRIC青少年的銀行賬戶、銀行卡數和其他國家青少年一樣多,他們總體上對信用卡有好感,信用卡擁有率和其他國家青少年接近(前者略低于后者)。其中,巴西青少年最渴望擁有信用卡。當然,由于這個群體的信用卡擁有率還不高,因此他們的線上購物活動不頻繁,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說他們不在網上購物。

媒介(Medium)

關于媒介消費,BRIC青少年希望擁有全部―即使他們無法全部擁有。這個群體在看電視上花費很多時間(尤其是巴西青少年),他們上網和看電視的時間幾乎一樣多。許多人聽MP3和收音機(中國青少年除外,他們更加依賴手機)。這個群體使用手機主要是為了與朋友和家庭成員打電話、發短信。

然而,其中也有不一致的現象,俄羅斯和中國青少年生活中不能沒有互聯網,而巴西和印度青少年由于受到上網設備的限制,不能離開電視。同樣,在手機使用上也有差異。俄羅斯和中國青少年了解手機的大多數功能(譬如發短信、打電話、聽音樂、上網等),但巴西和印度青少年主要是用手機打電話、發短信,原因是巴西和印度的智能手機擁有率明顯偏低。

生活(Life)

像其他所有青少年一樣,BRIC青少年很忙碌,學校生活、和朋友閑逛、打電話、做家庭雜務等。然而,BRIC青少年和家庭成員在一起的時間沒有上一代青少年多(特別以家庭為中心的印度青少年除外)。他們花在上網、看電視上的時間要比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多。譬如,中國和俄羅斯青少年使用計算機的時間比起和朋友、家庭成員聚會的時間總和還要多。他們較少參與傳統的社交活動,這是因為受到技術發展的影響,現在青少年不必身臨其境就能夠和朋友、家庭成員交流。

在社交活動方面,雖然所有的BRIC青少年都會花時間和朋友在一起,譬如吃飯、上網、購物、看電影、運動等。然而數據顯示,俄羅斯和中國青少年的活動活躍指數比巴西和印度青少年高,尤其是參加一些更偏向成年化的活動,譬如參加聚會、聽音樂會、觀看足球比賽等。

唯一一項至少是十分之一的BRIC青少年都會參加并熱愛的活動是跳舞,這幾乎是所有女孩的最愛。然而,總體而言,這個人群沒有一致喜愛的運動。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共同特別喜愛的運動,那就是籃球,這主要歸功于NBA的精彩表演讓他們組成球迷同盟。

有兩個足球賽最吸引BRIC青少年:歐洲聯盟賽和英超聯賽;而世界杯足球賽則是他們最喜愛的體育盛事(尤其是對于巴西和俄羅斯青少年而言)。

關于巴西的十大必知事

1.變水為酒的神奇。巴西經濟正在增長,經濟形勢很好,這讓人們忘記了15年前巴西的通貨膨脹率僅僅在一年之內就上升到1000%。轉折點是1994年,當時市場經濟形勢有了一系列有力的轉變,讓世人看到了巴西貨幣真實的創造力。

2.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巴西。巴西是世界關注的舞臺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國,也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2016年奧運會舉辦國。巴西已經投入巨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比賽順利舉行。

3.社會發展。消費者購買力正在提升,這讓人們可以攀住物質財富的階梯從社會的較低層轉為較高的階層。如今中間階層人數占巴西1.85億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因此,巴西有一些特定的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和消費趨勢,品牌應該以此為參照調整自己的營銷戰略。

4.巴西方式。或許其他地區有正確、錯誤的方式,但巴西自有其獨特的巴西方式。這意味品牌必須有創造性、靈活性,克服各種困難,以不同的方式滿足巴西人的需求。

5.五個區域形成一個大國。巴西是世界上第五大國家,它的內部被劃分為五大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點。它擁有除日本之外最大的日本人群體,而南部地區則沿用典型的德國傳統。因此各個區域的文化、經濟和消費者行為都非常不同,這意味著在巴西市場不能采用一般的營銷方法。

6.家庭是關鍵。家庭是巴西人生活的中心,也是其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雖然現在家庭結構正在改變(孩子更少了,離婚率更高了),然而,以家庭為核心的價值觀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于一個家庭而言,家人共同用餐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還有星期天的燒烤活動,能讓更多的遠房親戚和朋友聚會。

7.“很少”意味著很多。巴西的互聯網滲透率大約為人口總數的40%,這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舊較低。然而,這些使用互聯網的巴西人上網時間總和,讓巴西擠到了“國家居民在線時間最長榜單”第三位。

8.頂級財富擁有者。巴西的一小部分人正在獲得大量的財富。他們印證了巴西的奢侈品行業正逐漸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行業,巴西因此而出名: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直升機隊,有除意大利之外規模最大的法拉利商。

9.娛樂性手機。在巴西大約有84%的人居住在郊外,然而公共交通系統卻不太完善,交通問題非常嚴重。居民要在上班往返的路上花費許多時間,因此帶來了獨特的市場需求,譬如人們希望手機具有FM收音機功能。

10.對綠色產品亮黃燈。巴西以它的熱帶雨林著名,然而,當涉及與環境相關的問題時,它與其他國家相比卻落下一大截,只有14%的消費者經常購買綠色產品。這對企業而言意味著一個機會,可以制定品牌策略激起巴西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開啟一個尚未被開發的市場。

關于俄羅斯的十大必知事

1.俄羅斯非常多樣化。從地理上講,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整個國家全年氣溫從零下50攝氏度到零上30攝氏度,溫度跨度非常大。而俄羅斯的社會文化正如它的氣候一樣具有多元性,既有近似中國和日本的遠東(Far East)居民群體,也有將自己看成歐洲人,住在波羅的海旁邊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居民群體。因此,如果企業在進行市場調查時只鎖定莫斯科,將不可能有國家意義上的代表性。

2.從20世紀90年代人口開始下降。15年~20年前,由于俄羅斯復雜的政治和經濟形勢,導致人口出生率明顯下降。因此,在今后的10年~15年內,俄羅斯的人口仍會下降,尤其是消費最活躍的人群。

3.民族遷移。自從前蘇聯解體,當時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一些居民遷入俄羅斯。2000年前,遷入俄羅斯的主要是高加索人和烏克蘭人,他們遷入俄羅斯的一些主要城市。而現在的移民主要來自俄羅斯東部國家,包括烏茲別克斯坦人和塔吉克斯坦人。按照法律規定,其中的許多人是不能在俄羅斯生活和工作的,這個群體通常在建筑行業和服務行業工作,掙很低的工資;同時,他們的俄語水平很有限,這個群體會尋求較低廉的品牌。

4.退休之后生活艱難。國家支付的退休金很低,因此如果不工作或是不能從家庭成員那里得到經濟支持將很難生活,大多數退休人員財力有限,他們很少花錢。

5.許多地區的基礎設施十分落后。沒有一條公路能夠貫穿整個國家。俄羅斯的交通系統不發達,尤其是缺少長距離的運輸路線,不像美國有高速公路(US Highways)和德國有高速鐵路(German Autobahns);同時,路邊很少有能夠供人旅途休息的飯店或旅館。

6.身份矛盾。在俄羅斯,人們通過名牌汽車、手機和手表等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成功人士。如果你見到有人開著昂貴的小汽車,卻住在狹小、簡陋的公寓里,不要大驚小怪。

7.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矛盾現象。他們一方面埋怨來自國外的陌生人和訪客,而當家里有客人時,他們又變身為無可挑剔的主人。

8.不喜歡富人。俄羅斯人很希望成為富有的人,但他們也認為,僅通過努力工作或是節省的方法致富是不可能的。

9.俄羅斯人的偉大信仰―“一切都會好的”。俄羅斯人通常生活在“Авось”狀態下,字面翻譯是“可能”、“或許”。意思是,面對問題,最好是等待,而不要采取任何行動,因為“Авось”―“一切都會好的,不幸不會擋我的道”。

10.喜歡免費贈品。俄羅斯人的夢想是不經過努力就能成功或致富。“Халява”是說一個人突然遇上了好運,譬如中了彩票大獎。

關于印度的十大必知事

1.有很多種印度人。在印度,不同地區的人有很大的差異,包括不同的語言、烹飪習慣、著裝、節日和對的詮釋。而且,由于印度社會經濟背景的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識有很大的差異,有兩類極端的人群,一類是受過教育、用英語交流、具有全球意識的人群,一類是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目不識丁、講當地方言、視野狹隘的人群。

2.階級差異原則。印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由階級力量高度主導的社會。一個人的收入、教育和職業等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而這種社會地位反過來也圈定了一個人的朋友圈、和誰共同用餐、結婚的對象以及有怎樣的工作機會。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階層很重要。而在印度,能表明一個人身份的明顯標志是:講英語。

3.噪音太大。一般的印度人居住的環境里都有許多噪音,而他們似乎沒有察覺到。和其他地方相比,印度人日常交談的聲音分貝高了許多,你隨處可以聽到大街上刺耳的喇叭聲和從汽車、巴士、寺廟里傳出的各種音樂,以及廚房里傳出的噪音、街上小販的大聲吆喝。

4.印度是一個充滿色彩的國家。第一次到達印度的人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呈現出各種各樣的色彩―體現在人們穿的衣服上、家居裝飾物、每天舉行的宗教儀式上的各種鮮花和傳統地畫藝術藍果麗(Rangoli)―印度的確是一個色彩繽紛的國家。對于品牌而言,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尤其是那些用于展示的產品品類,必須認識到產品設計和包裝的重要性。

5.城市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超過80%的印度城市居民幾乎每天都受到斷電的困擾,即使是最富裕的地區,居民每天也只有幾小時的供水時間。富足的家庭普遍備有供電、供水設備,但是普通居民卻要每天面臨水電不足等問題。

6.繁文縟節,工作作風拖沓。在印度要把事情辦好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尤其是當這件事涉及政府機構時。繁文縟節體現在每一個過程中,譬如拉一條電話線、換一本護照、交通事故處理等,這些工作從政府機構一開始接手到正式執行都要經過很長時間。

7.展現自己的成就和競爭力。印度人天生有競爭意識,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被教導、鼓勵要有競爭意識。在人口眾多的印度,要上好的學校、得到好的工作從而走進上層社會,其中的競爭非常激烈,要獲得一個好的機會就要打敗幾千個競爭對手。因此,品牌要想占據消費者的心,必須做出一番成績,前期的良好表現是后期發展的最大驅動力。

8.私人界限模糊。印度沒有什么私人界限,他們可以向一個陌生人打開心扉,傾述自己的私事;同時,對于剛剛遇到的陌生人,他們會提問一些非常私人的問題。如果你在火車上或巴士上遇到一個陌生人,交談中他突然問你一些問題,譬如“為什么沒結婚”、“你的工資有多高”、“你打算什么時候要小孩”,你不要大驚小怪。

9.印度人家庭觀念很重。印度人仍把家庭看得很重要。雖然以前主要是以大家族為單位,現在逐漸變為以小家庭為單位。雖然會有一些個人主義較強的年輕人,但是一般情況下印度人的許多活動都是圍繞著“家庭”進行的。許多重要的決策,譬如職業選擇和婚姻問題,家庭成員的看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0.年輕人處于主導地位。傳統的印度社會主要是年長的一輩處于關鍵地位,但現在情況明顯改變了。現在有50%的印度人年齡在30歲以下,而他們正在成為許多領域的主導人群,比如政治、電影、板球運動領域等。如今印度年輕人非常有個人特色,他們是社會變化的驅動力量。

關于中國的十大必知事

1.中國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非常快,這容易讓人們忽視一個事實:超過7億的中國人居住在農村,而他們每年的人均收入稍微高于700美元。因此,針對農村市場推出的產品和服務必須和城市市場有所差異。然而,中國正走在城市化的道路上。在未來的幾年里,每年將有1000萬農村居民遷移到城市。到2015年,中國將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2.年長人群。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看法,認為亞洲人總體年齡遠比西方小。亞洲人撫養更多的孩子,雖然醫療保健水平較低。然而,這一切正在改變,中國市場發展的驅動力不再只依靠年輕群體,同時也依靠老年消費者。雖然年長人群的收入有限,但年長群體的總消費則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他們有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譬如,在中國,年長者逛超市不只是購物,他們還將逛超市看作一種休閑活動。

3.中國創造了自己獨有的產品圈,而不是只跟著西方走。傳統的產品鏈運作模式在中國行不通。在其他發展中國家,譬如印度,印度人一開始先買一輛小車,等到經濟負擔得起的時候再買一輛更大的車。而中國消費者不同,他們一開始就想辦法買一輛大車。制造商不能主觀臆測西方的傳統產品發展周期適用于中國。

4.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然而卻羨慕別人。隨著中國成為世界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全球市場平衡力量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對此感到十分自豪。從令人矚目的經濟快速增長到奧運會,中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國人認為,比起西方,中國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世界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還不太了解。雖然中國人有強烈的愛國熱情,但他們并不排斥其他國家的文化。譬如,中國人再度熱衷自己的“風水”研究,同時喜歡韓國電視劇、日本動畫和印度瑜伽。

5.Web2.0。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增長速度很快。然而,很少人了解,中國的互聯網運用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西方消費者使用網絡通常是為了發郵件和做電子商務,而中國消費者主要是利用網絡搜集信息、瀏覽社交網站和娛樂。在中國,互聯網是一種表達情感和進行互動的工具。

6.在線商務。雖然在中國的市場交易總額中,在線交易只占較小的份額,但按絕對價值計算,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數目。與人們的預測相反,在線商務不只是在大城市里才有,小城鎮的年輕消費者通常會通過一些網站(譬如淘寶)購買衣服和時尚產品,因為這些地區實體店的分銷水平明顯落后于大都市。

7.走向環保。最近的一份報告表明,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然而,另外一個事實是,中國消費者對環境和全球變暖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環保產品和服務支付額外的費用,他們更樂意和那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打交道。

8.展示創造力,重視設計。經過了多年來的集體生活,現在中國消費者迫切想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譬如服裝和消費電子產品行業。所有的企業都很看重設計。

篇9

【摘 要 題】當代青年時尚

【關 鍵 詞】韓流/青年/精神后花園

【正 文】

中圖分類號:I207. 352 文獻標識碼:A

一、韓流充斥文化消費市場

韓國文化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不斷蔓延開來。悄然之間,韓國影視劇、韓國音樂、韓國網絡游戲、韓國料理、韓國明星、韓語已經風靡全國,引發了“韓流”現象。在社會學家看來,所謂“韓流”就是浸透韓國特有文化氣息的純粹的韓國式生活方式在國內掀起的新的流行風潮。時下,“韓流”作為青年文化的主導力量,大有橫掃中國內地之勢,特別是引領著韓流主打內容的影視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娛樂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中國青少年。

韓國影視鋪天蓋地 2002年,中國內地播放了67部韓劇,2004年僅中央電視臺就引進了三部韓劇,其中《人魚小姐》近200集。連續播放了三個多月,2005年又引進了多部韓劇,特別是韓劇《大長今》、《加油,金順》,又引起了新一輪的韓流熱潮,《大長今》的平均收視率達17%,自從9月1日在湖南衛視開播以來,湖南衛視的收視率比以前增加了3倍(數據來自央視索福瑞對全國31座城市的最新調查報告),但還有80.5%的人,主要是青少年群體,期待著韓劇在春節期間進行重播,中國青少年對韓國影視劇的癡迷可見一斑。

韓國音樂遍布大街小巷 自從最早的酷龍組合敲開了北京的大門后,每年都會涌入大量歡暢淋漓的韓國流行音樂。韓國流行音樂乃后起之秀,但發展卻勢如破竹。從每星期在上海,北京等地舉行的大小歌手見面會上可以管窺中國青年對韓國流行音樂如癡如醉的程度。他們唱著" H. O. T" “神話”" BabyOX" 的歌,沉浸在HIP——HOP帶來的動感和快樂中。盡管懂韓語的寥寥無幾,韓語歌碟卻賣得非常火暴。特別是在《大長今》播放期間,有超級女聲的助陣,到處都能聽到“呼啦啦”的歌聲,連三歲的孩童也能哼唱,據長沙多家音像店老板介紹,在此期間,韓語音像制品經常賣斷貨。

韓國服飾引青年“競折腰” 韓劇中的人物擁有耀眼的時代感,他們的服裝、發型和色彩的搭配,總能引起青少年的好評和效仿。《藍色生死戀》使格子裙和黑西裝衫刮起流行風,而《冬季戀歌》播出后,從裴勇俊飄逸的金發到崔智友的無助短發,再到劇中李民亨時尚的圍巾,PAUISMITH的眼鏡,POLO的毛衣、羊絨長外套,都成了青年極力效仿的東西。就在湖南衛視播出《大長今》后不久,“長今”美麗的韓國裝束,也被時尚女孩效仿。很多女孩子都想當一回“長今”,還有很多新婚夫婦也想在婚紗照中拍上幾張韓國風味的照片體味一下異國的風情。除了服飾,韓國飲食,讓青年也飽足了口福,韓國的料理、燒烤、泡菜,都成了青年熱追的對象,現在,吃韓國料理、泡菜的人越來越多,盡管沒有吃麥當勞、肯德基那樣正式、那樣氣派,但是,這至少也能證明他們是時尚的一代,現代人的滿足已經得以實現。

韓國的娛樂花樣層出 韓國的娛樂方式,花樣百出,韓國勁舞、街舞、韓國跆拳道、韓國游戲等,要有盡有。韓國勁舞熱辣火爆,韓國街舞刺激奔放。近年還在中央電視臺舉行了街舞大賽,很多街舞愛好者,也都一展身手,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而韓國的網絡游戲,也一直緊緊吸引著青年人的眼球,占據中國游戲排行榜前列的《天堂2》、《A3》、《仙境傳說》、《天上碑》、《奇跡MU》、《精靈》等,都是中國青少年玩家們所熱衷的精彩節目,對韓國游戲的樂此不疲,造就了一大批瘋狂玩家的中國新生代青少年。

由此可見,“韓流”以它不可阻擋之勢,在中國擁有著眾多的追隨者,而且幾乎是涉及到了青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衣食到娛樂,可以說囊括了青年人除了學習外的所有內容,韓國文化已經成了中國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并且這種趨勢還在不斷地擴大和蔓延。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我們自己的文化和生活,已經有很豐富的內容,但是,對一大群并沒有多少人懂得韓國歷史和語言的中國青少年來說,為什么對韓國文化如此執著和癡迷呢?

二、青少年沉迷韓流的原因

面對滾滾韓流,我們沉思和追問:到底是什么讓青少年“背叛”了自己的原本生活和文化,而去追逐另外一種我們并不太了解的東西?原來,是我們自己的生活和文化,讓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和煩惱,與其說他們對自己原本生活的“背叛”,不如說這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尋求在這個轉型社會中日益缺失的那種溫暖的情感。①

繁重的學習負擔,致使青少年感到精神壓抑 有人說,中國學生的學習負擔是世界上最重的②。除此之外,學生在學校,要應付各種各種的考試,整天總是在進行著永無休止的題海大戰,充斥在大腦里的都是書本世界,解題技巧。回到家中,還有父母一遍遍的囑托、教誨和沒完沒了家庭作業,正是這種繁重的壓力,讓他們感到極度的壓抑,而韓劇讓他們看到了生活的溫馨,韓國音樂讓他們感到了精神的愉悅,韓國游戲讓他們獲得了成就感,讓內心的壓抑得以釋放。

轉型期的信仰缺失與精神失落 我國正處于轉型期,信仰危機問題突出。成人措手不及,青少年更是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除了被迫地學習之外,還應去追求什么,還能追求什么。于是,在現代化傳媒的作用下,韓流長驅直入,使青年從眾心理得到了極致發揮。在韓國的風土人情中,似乎還能找回中國人應有的傳統和習俗,特別是韓國溫情式的家庭氛圍,長幼有序的傳統,真摯執著的人際關系,讓青年人羨慕不已,特別是最近的《大長今》的播放,興起了一場長今熱。

代際沖突引發青年精神反叛 不少青年認為年長者的思維和觀念早已落后于時代的節拍,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顯得固執、保守,但又不思改進,于是,青年人總想擺脫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生活,這樣就產生了代際沖突。而在韓流當中,讓青年似乎找回了自我,證明了自我,演繹了自我,特別是韓國的勁舞似乎是在向成人世界詮釋著青年“我秀固我在”的生活哲學,動感十足的肢體語言包裹著也釋放著年輕騷動的心靈。

文化建設的缺失使得青少年精神空虛 如今中國的青少年普遍感到,自己的生活很枯燥,很無味。就是好不容易得到放松的機會,也沒有任何能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就像一位中學生在他的父母不讓他玩游戲時所說的:“你們不讓我玩游戲,那讓什么呢?”一時,這對父母無言以對。韓國影視總是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現著平常的生活,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韓國音樂以動人、愉悅的旋律,讓人得到心靈的放松;韓國游戲以它人性化的情節,讓青年獲得久違的成就感,似乎讓青少年在“韓流”中找到了精神寄托。

三、新形勢下青少年精神文化建設

我們需要的是理智的思考和積極的行動。我們應當看到,韓流僅僅是一種流行文化的表征,沒有必要把它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來認識,更沒有必要把它當作一個政治問題而大加渲染,我們只有加強了自身的建設,做到“破”、“立”并舉,改變和破除一些東西,建設和完善一些東西,那樣,“韓流”才會悄悄地走,正如它悄悄地來。

(一)加強教育制度改革,讓青少年得到身心解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成立的50年間,一再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生活。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說教育即生活。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生活即教育!可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生活,為了生存,“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證”③。因此,我們的教育應當從應試教育的牢籠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重壓中解放出來,真正實現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更要體現時代的呼喚: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二)加強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在我們還沒有建立起一種普適性的價值取向時,必須要對青年人的價值追求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和導向,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的崇新性和叛逆性,就束手無策,或者是對他們放任自流。作為青少年的教育主體——家庭、學校、社會,都應當要有歷史責任感和民族意識,在他們享受和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要以一種自然、健康、和諧的生活標準作為前提。

(三)加強親情教育和交流。要加強親情教育已經刻不容緩,要讓青年認識到父母在一個人生命中的作用,要學會感恩。同時,應鼓勵加強家庭成員間的交流和溝通,對青少年來說,要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要能理解和寬容父母的要求和期望,使家成為釋放感情的場所,使父母成為傾聽內心世界的忠實聽眾。

(四)加強文化建設。我們應當結合青年的特點,創造出適合他們口味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視等大眾媒體在青少年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增強它們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同時,還應加強富有特色的社區文化和校園文化,讓青少年在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文化環境中,豐富自己的知識,釋放自己的感情,增長自己的才干。

篇10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辦學模式;教育國際化

1995年,武漢科技大學與澳大利亞知名高校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簡稱RMIT大學)聯合創辦了文憑層次中澳國貿班合作辦學項目,旨在培養掌握國際工商企業經營管理基本理論與實務的國際化人才。經過10年發展,中澳國貿班最終拓展為實施商科共通科目教學的中澳國際商務項目,向澳大利亞高校和國內工商企業輸送了一大批國際商務人才,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被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事郭森若(Sam Gerovich)先生贊譽為“國際教育示范項目”,武科大也因此被湖北省教育廳評為教育外事先進單位。在中澳國際商務項目舉辦10周年之際,對其成功的國際化辦學模式進行階段性總結具有重要意義。

一、辦學宗旨與理念

(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消化、吸收、創新,提升學校辦學的整體水平

從國家政策來講,對中外合作辦學實行擴大開放、促進發展的方針,通過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并消化吸收、利用創新,是我國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武漢科技大學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合作伙伴RMIT大學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多層次國立大學,其教學以優異質量、創新理念、專業水準和高應用性而著稱,在英國《泰晤士報》2004—2005年全球大學排名中分別居第55和82位。其商學院(RMIT Business)是全澳最大的商學院,開設文憑至博士學位層次的近60個專業。其環球英語語言中心(RMIT English Worldwide)是全澳規模最大,課程設置最為齊全的語言培訓中心之一,學術水準和教學質量得到國際 ISO9001質量資格認證。

經過10年的發展,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專業設置由最初中澳國貿班的國際貿易專業和后來增設的銀行與金融專業,發展為實施商科共通科目(generic courses)教學的國際商務專業;項目承辦單位由起步階段的中澳教育培訓中心,歷經澳曼特國際學院,業已經發展成為舉辦中澳、中德、中加、中美多個國際教育合作項目的國際學院。在合作辦學過程中,成功地引進了RMIT大學國際化的優質教育資源,在課程體系、師資、教材、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體系、管理體系諸方面的國際化程度大為提高,而且通過“引進、消化、創新”,于2004年創辦了本土化的本科工商管理(國際)試驗班,為在全校大力推進教育國際化奠定了基礎。這是中外合作辦學中外結合、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原則的最佳實踐。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舉辦還為學校增加了辦學特色,改善了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增加了辦學經費、減少了辦學支出,擴大了社會聲譽,對其提升辦學水平,提高競爭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力、全面發展的國際商務人才

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熟悉國際工商企業經營管理基本理論與實務的國際化人才。學生在畢業后可在國際化工商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工作,也可出國攻讀商科學士或碩士學位,畢業后為中、澳經貿交流事業服務。為實現上述人才培養目標,項目引進了8門以能力為導向 (competency—based)的國際商務文憑課程,內容涵蓋了國際商業活動中的關鍵領域,力求使學生做到“一專多能”:“一專”即指專于國際商務業務,“多能”即指能掌握國際商務業務所需要的外語、計算機、商貿、經濟、法律、管理等多學科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項目還強調學生應具備從全球角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的實際能力。

在培養人的過程中,該項目還樹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辦學思想,倡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力求在教學大綱設計、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中,充分注重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不僅關注其知識的獲取,還關注其綜合素質的提高。項目的教育過程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把學習過程從傳統的垂直灌輸型向現代教育理念的上下互動型轉變。注重學生適應學習社會化的內在要求,確立個性化意識。

經過10年的成功運作,中澳國際商務項目向RMIT大學等澳大利亞知名高校和國內工商企業輸送了1500余名中、澳國際商務人才。一些學生在澳深造期間被學校或實習企業授予學習優異獎,不少學生榮獲碩士學位或優等學士學位;在完成學業后,一些畢業生回到了國內在澳大利亞BHP上海代表處、沃爾瑪商業咨詢(深圳)有限公司等跨國企業中擔任重要管理職務;不少畢業生雖然旅居澳洲,但他們或者自己創辦公司,或者參與中介組織,為中澳經貿往來和教育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提升學校服務社會功能,滿足社會需求,增加了政府高等教育的供給

我國現階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原則之一是,“讓出一些教育服務的市場來換取教育資源,提升教育的供給能力”。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開設,有助于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為莘莘學子獲得被國際承認的國外學歷和學位提供了珍貴的機會。本項目的學生群體中,不僅有高考未被理想大學錄取的高中畢業生,也有部分專科和本科畢業生。經過國內階段一年半英語培訓和國際商務文憑課程的學習,畢業后如果選擇在國內就業,這將是一條經濟快捷的成才之路;如果選擇赴澳深造,從學制上可節省一年以上的時間,從經濟上可節省三分之一的費用。對國家而言,本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升學就業壓力,緩沖人才和外匯外流,減輕政府辦學經費壓力,也緩解出國留學低齡化的狀況。

舉辦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核心是探索辦學模式的國際化問題,它首先是上述辦學理念(指導思想)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的國際化,然后是由此所決定的策略的、行動方案的國際化。辦學宗旨和理念國際化的先行,有效指導了課程體系、師資建設、教學方式與手段、教學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管理運行模式等方面的國際化。

二、課程體系

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建設是整個項目成功運營的重點。為保持課程體系的先進性和完整性,項目基本移植了RMIT大學原有的課程體系,包括英語和國際商務兩個課程模塊。這兩個模塊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歸宿。但是,由于它們在學科屬性上分屬于不同的系統,又有各自特殊的教育規律,在本項目的實踐中具有相對獨立性。

(一)英語課程模塊

本項目所引進的英語課程為RMIT環球英語語言中心的“成功英語”(English Success)系列等級課程,包括中低級、中級、中高級、高級Ⅰ、高級Ⅱ各級。其中,初、中、中高各級為基礎語言課程,高級Ⅰ為國際商務課程同期課程,高級Ⅱ為學位課程前語言強化課程,同時培養做筆記、演講、論文寫作等專業學習技能。各級英語課程基本以專題劃分單元,貫穿于聽力、口語、閱讀、寫作、語言知識、自主學習指導等各部分,互為交融和強化,旨在對學生進行全面語言訓練。

作為課堂內容的強化和活化,“成功英語”還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開發的人機對話學習系統“行星英語”(Planet English)以及與課程配套的電子資源(E—Pack),有機融入課程體系,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由于多數學生赴澳留學簽證和入學的需要,本項目在高級英語Ⅰ中間階段,還穿插雅思(IELTS)培訓課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武漢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在國際課程體系的本土化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尤其是針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開設了數門校本課程,以彌補國際課程水土不服的弊端,典型的例子是開設一對一“寫作診所”課(Writing Workshop)。

(二)國際商務課程模塊

國際商務專業現開設的商科共通課程共8門,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商法、商務計算機應用、市場營銷、財務決策、商務統計。由于它們的共通性,這些課程與RMIT大學商科學士或碩士各專業可以進行對接。課程的基本理論教學采用RMIT原版紙媒介和CD—ROM在線教學參考資料,實踐教學環節鼓勵采用本土案例。

三、師資隊伍

中澳國際商務項目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宗旨是“引進來、走出去”,既大力引進外智,又致力于本土師資的國際化。在教學工作中,形成了中外教師結隊制度(co-teaching),互相取長補短。師資管理工作貫徹以教師為本的原則,不僅努力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更注重發揮其業務潛力。轉貼于

(一)英語師資

本項目的英語教學由RMIT環球英語語言中心和武漢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共同承擔。2005年以前,項目常年聘有以澳方語言專家為主的外籍英語教師10余名。近5年來,中方英語教師先后有13人次赴澳接受國際英語教學法的培訓,其中5人獲劍橋大學英語教師資格證書(CELTA)。由于本土師資的成熟發展,自2005年起,澳方不再委派英語教師,教學工作全部改由中方承擔,外籍教師也由中方聘請,實現了師資的本土化。

(二)國際商務師資

國際商務教學由RMIT商學院和武漢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共同承擔。每門課由澳方教師來漢主講2周左右,其余則由中方主講教師和輔導教師用雙語或全英語講授。為提高其業務素質和能力,本項目近年選派中方教師赴澳接受語言和專業培訓達人均1次以上,其中1人獲博士學位(后調至澳大利亞某大學任資深講師),4人獲碩士學位(其中2人擔任本項目主要領導,1人調至美國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任質量總監)。除了出境進修,項目在國際化師資培訓的本土化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安排中方教學副院長先期赴RMIT通過“培訓師培訓”項目(train—the—trainerprogram),接受“測評與職業培訓”證書課程和“職業培訓與測評體系”文憑課程的培訓,然后授權其培訓師資格,回國對本院商務教師進行“測評與職業培訓”崗位證書的培訓。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英語教學

本項目的英語教學實行全英語、人性化小班(標準班25人)授課,采用國際通行的互動式和交際教學方法以及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中注重啟發學生,鼓勵個性化學習。在教學之余,外籍教師主持英語角、讀書、體育等俱樂部,學院組織英語辯論會、游戲、晚會、電影觀摩、戶外燒烤等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中邊學邊用,活學活用。學院現代化自主學習中心(Independent Learning Center)、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實驗室為開展英語多媒體教學和學生自學提供了優良條件。

本項目的入學考試采用牛津大學英語水平智能測試系統(Oxford Quick PlacementTest)、RMIT環球英語語言中心寫作測試和口語測試,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級。入學考試和等級考試的實施和評分,均遵循嚴格的程序和標準。所有考官均須長期進行評卷培訓,以確保測評的高質量。所有主觀題考試(如口語和寫作考試)均須有兩名考官按照規定標準(criteria)和教學目的(outcomes)分別進行評分,如果兩者分值差距超標,則須由教學主任對成績進行調適(moderation)。各等級英語課程的成績評定注重學習過程和綜合評估,計有以下要素組成:(1)出勤率;(2)課堂表現;(3)課外作業(包括作文、學習日志、演講、評論等);(4)中期測評;(5)期末測評。對各等級的達標水平嚴格把關,實行滾動淘汰制,如果達不到考核標準,則必須重修。

學生赴澳留學,還必須通過相應的國際英語測試。在2000年前留學簽證要求托福成績時,由于其教學質量水準高,本項目的學員曾作為特例被澳大利亞大使館賦予托福成績豁免權。2000年留學簽證要求雅思成績以來,本項目學員同樣取得了優秀成績,2003年以前的一次性達標率,每年均在85%以上,2004年為94%,2005年高達98%。

(二)國際商務教學

商務課程采取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全面采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實行全英語和部分雙語教學。基本理論的教學,廣泛引入案例分析法,以大量的實際案例,加深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有課堂討論、演講等。基本技能的教學主要采用國際教學中常用的技能學習模式,通過小型課堂實踐和課后實踐調查等方式來進行。

國際商務課程的成績評定注重學習過程和綜合評估,采用多種測評方式。期末卷面考試成績一般占50%,其它50%由課外作業、小論文、調查報告、演講、案例分析等一種或幾種測評的成績組成。成績合格者,由RMIT授予國際商務文憑(Diploma of Business)。如果平均成績達到Credit以上,且雅思考試成績達到6.5分(或通過RMIT環球英語語言中心高級英語Ⅱ考試),即可在RMIT攻讀商科學士或碩士學位,且可免修8門以內的課程(約相當于1年全日制學習)。

五、教學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

質量是辦學的生命線,質量保障是項目管理的中心問題。中澳國際商務項目專門成立了項目質量管理協調組(WUST-RMIT Quality Implementation Team),對項目運行的質量進行總體監控,同時又根據英語和國際商務教學分別建立了周密的課程質量保障體系。

(一)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從制度上包括:(1)《RMIT環球英語語言中心國際合作項目運行手冊》(REW Licensee Operations Manual),對項目評估、教學報告、項目推廣、教學設施、學生服務、項目自評和教師資質等問題做了詳細規定。(2)《RMIT大學環球英語語言中心國際項目評估手冊》(REW Program Audit)。澳方國際項目主任每年都對本項目的質量水準,對照《運行手冊》規定的10項一級指標,進行現場評估,并寫出報告,對未達標項提出整改建議。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為確保教學質量,項目還采取了諸多具體措施,例如:(1)學生入學和升級考試,嚴格把關,杜絕追求經濟效益而犧牲質量的行為。(2)加強學生考勤、課堂表現和課外作業等教學環節的過程控制。對問題處理實行預警機制和輔導服務。(3)教師每周舉行教學例會,進行業務研修或者教學交流。(4)定期就教學情況,實施問卷調查,及時糾偏。

(二)國際商務教學

商務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從制度上包括:(1)《中澳國際商務項目設置手冊》 (WUST-RMIT Diploma of Business Pathway Handbook),其中對課程設置、教師資質、教學方法、學生守則、中澳雙方職責、項目評估、項目管理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2)《RMIT大學項目質量保障體系手冊》(RMIT Program Quality Assurance)。由RMIT商學院國際事務副院長會同項目運營主任和教學主任,根據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中的指標,對項目的質量水準進行定期評估。

在實踐中,國際商務教學采取有力措施,實施質量控制。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制定各門課程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嚴格落實各門課程的教學規章制度、量化標準,并于課程結束后進行教學總結。師資質量的保障采取事前控制和事后復議的方式。前者指通過試講評比,遴選出優秀教師擔任主講教師,后者指在課程結束后對教師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評議,以便改進教學。

除了項目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澳大利亞政府、中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中介機構,還對項目進行定期或隨機評估,為項目運行的質量增加了一層保障。

六、管理結構與運行機制

與其國際化宗旨相適應,中澳國際商務項目必然要建立一套向國際開放的管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并且必須通過創新,使自身辦學走向更高的水平。

項目由RMIT商學院和武漢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共同管理。2002年以前,澳方曾委派1名項目主任常駐學校協同中方管理項目。隨著項目本土化過程的推進,自2002年起,澳方改由1名項目運營主任和1名教學主任,從澳洲通過項目質量管理協調組協同中方管理項目。協調組每1至2周就項目運行情況,主要是教學執行情況,舉行電話例會。小組主要成員還定期互訪,就項目重大問題協商解決。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2005年初,項目成立了“聯合管理委員會”,由武漢科技大學校長兼任主任,國際學院院長和RMIT商學院國際事務院長任常務副主任,從而使得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管理更趨規范化。

為了高效支持項目運作,項目成立了職能明確的組織機構,分別負責教學、宣傳、招生、總務、學生管理、外事、簽證和入學等方面的事務。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成立了自費留學服務中心,取代RMIT大學國際部(RMIT International),為學生赴澳留學申請和入學提供規范、專業的一條龍服務。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項目實行較為靈活的用人機制和以崗定酬、優勞優酬的分配機制。武漢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辦學設施相對獨立,教學組織和管理相對獨立,招生相對獨立,形成了自身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