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族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0:29: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名族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博士后的論文上了《科學》雜志
浙江科學界有個好消息,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新結構材料國際研究中心蔣建中課題組關于金屬玻璃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了6月17日美國《Science》(科學)雜志。這篇名為《Long-range topological order in metallic glass》(金屬玻璃的長程拓撲序)的論文,第一作者是浙大材料系新結構材料國際研究中心曾橋石博士后。
比金屬強度更高、更耐腐蝕
金屬玻璃做的手機外殼永葆光亮容顏,它做的高爾夫球桿,能把球送到更遠的地方,它還能被輕易地塑造成造型精巧的微小器件!
金屬玻璃的得名,來自其金屬元素的構成,以及內部的原子又像玻璃一樣無序排列。這種外柔內剛的合金材料,是近幾十年來材料科學領域的“新貴”。上世紀60年代,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Duwez教授第一次在實驗室制備出這種新型材料。金屬玻璃具有比金屬強度更高(目前世界上強度最高的金屬材料就是金屬玻璃)、更耐腐蝕、更耐磨的優良性能,還有很高的彈性極限。
金屬玻璃首飾是頂級奢侈品
目前能見到金屬玻璃蹤影的,多在航天、軍工等高端行業。比如,金屬玻璃的穿透能力非常強悍,常被用在坦克的穿甲彈上。
不過,別以為金屬玻璃只和這些陽剛行當搭邊,如果這種材料能普及開來,女性朋友一定會驚喜萬分!因為,金屬玻璃是首飾的最佳制作材料,比起金銀等材料的首飾,金屬玻璃做成的物件更加光亮、耐磨,不會留下劃痕,能夠永葆光鮮!當然,限于金屬玻璃的生產成本,現在的金屬玻璃首飾、手表,都是頂級奢侈品。
本論文的第一作者曾橋石說,如果金屬玻璃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那么將來手機的外殼、手表的材料等等日常用品,都會使用這種高強度、防輻射、耐磨損的無敵材料。“說是無敵,一點都不夸張,從材料的性能推測,我們有理由大膽想象,金屬玻璃將帶來一場材料革命,金屬玻璃將可以替代目前人類所使用的所有金屬材料!”
《科學》:將在科學界產生廣泛影響
1995年,凝聚態物理奠基人、諾貝爾獎獲得者P.W. Anderson就曾在《Science》雜志上說:“有關對無序玻璃態認識的問題,是目前凝聚態物理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之一。”這句話,被曾橋石打印出來貼在實驗室里。
曾橋石說,從前對于金屬玻璃的結構認識太少,導致在制造材料的過程中基本憑經驗摸索,進展相對緩慢。近些年來,由于計算機模擬和各種先進同步輻射X射線技術的應用,幫助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有了進一步的發現。
“這一次,我們揭示了金屬玻璃中可以存在長程拓撲有序,改變了我們對玻璃結構的傳統理解和認識,而且為玻璃結構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曾橋石介紹說,實驗采用天然材料中最硬的金剛石,在實驗室里對頭發絲大小的一塊金屬玻璃樣品進行“擠壓”,因為受力面積小,壓強可以達到25萬個大氣壓,然后再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原子排列。
篇2
論文關鍵詞:中學生,體質,海東地區
根據關于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結果和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意見的精神,國家體育總局從2000年開始同有關部委每年對3—69歲的中國公民進行一次的體質健康監測,在2005年實施的第二次全國國民體質健康監測中,青海省教育廳、衛生廳、民委、科委根據國家
五部委的的工作部署,青海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小組對西寧、海東中學生進行體質調研,依此了解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為制定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提供依據,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
1研究目的
通過對青海省海東地區13—18歲漢族、土族學生進行體制調研,了解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力求揭示海東地區學生體質的發展態勢,提出相應的對策,推動全民健身的事實,提高海東地區中學生的鍛煉水平有積極意義。
2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2.1以海東地區中學生13—18歲漢族、土族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漢族男生917名,土族男生639名,漢族女生925,土族女生660名,根據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調研精神,本次調查涵蓋了海東地區漢族男女生、土族男女生四個年齡組。
2.2數據收集
青海省海東地區漢族、土族中學生所有數據由青海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協調小組提供。
2.3研究項目
本次測試項目有:身體形態(身高、體重)、心血管機能(肺活量、心率)、身體素質[立定跳遠、50米跑、引體向上(男)、一分鐘仰臥起坐(女)、1000米(男)和800米(女)]
2.4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運算。
3、結果與分析
3、1形態指標特征的比較
3.1.1身高特征的比較
身高是反映學生骨骼生長發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漢族、土族中學生身高方面的數據與結果表明(表1):漢族男生在13歲、14歲時身高低于同齡土族和撒拉族男生,呈顯著差異,而15歲至18歲漢族男生身高增長較快,到18歲時超過土族男生;同樣漢族女生在13、14歲和土族女生之間存在顯出差異(表2),15歲時身高基本接近,16至18歲時,漢族、土族女生在平均身高上及發展趨勢上無顯著差異,但個體上有一定的差距。
表1:
青海海東地區漢族、土族中學生(男)身高樣本數、平均值、標準差(limi)
年齡/歲
漢族
土族
樣本數
均值
標準差
樣本數
均值
標準差
13
154
148.89
8.72
101
150.13
8.38
14
158
151.29
9.23
103
155.93
8.89
15
149
161.29
8.52
107
157.94
9.47
16
153
166.67
6.87
114
164.51
6.07
17
151
168.62
6.59
107
168.27
6.28
18
152
172.41
5.46
107
篇3
應聘教師優秀個人簡歷(一)
姓
名: x先生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出生年月: 1988年11月
婚姻狀況: 未婚
身
高: 168cm
體
重: 55kg
戶
籍: 江西上饒
現所在地: 福建廈門思明區
畢業學校: 上饒師范學院
學
歷: 本科
專業名稱: 師范 小學教育
畢業年份: 2009年
工作經驗: 三個月(實習)
求職意向
職位性質: 全 職
職位類別: 教師-小學教師
職位名稱: 小學教師 ;
工作地區: 廈門市區 ; 廈門思明區 ; 廈門湖里區
待遇要求: 2000-3000元/月 可面議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職時間: 可隨時到崗
技能專長
語言能力: 英語 四級 ; 普通話 標準
電腦水平: 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熟練掌握各類辦公軟件
教育背景:
時間 所在學校 學歷
2005年9月 - 2009年7月 上饒師范學院 本科
工作經歷
所在公司: 上饒市實驗小學
時間范圍: 2008年9月 - 2008年11月
公司性質: 事業單位
所屬行業: 教育、培訓、科研院所
擔任職位: 教師-小學教師
工作描述: 2008年9月至11月在上饒市實驗小學實習,期間在四年級實習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獲得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深受指導老師、領導和學生家長的好評。
自我評價:
我最大的優點——進取,不忘腳踏實地!我最大的資本——年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城然,即將畢業,缺乏工作經驗是我的不足,但我擁有飽滿的熱情以及敬業精神。
應聘教師優秀個人簡歷(二)
姓名:黃X文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xx年6月
畢業院校及專業、時間:1995年7月,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秘書公關)專業畢業。
參加工作時間:19xx年7月
專業技術職稱: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普通話測試水平:二級乙等
計算機測試水平:中級
從教經歷
1995-7——2006-7 在xx鎮xx小學任教,長期擔任高年級的語文科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從1998年起,一直擔任xx小學語文科組長。2006 年,更擔任語文科和綜合科兩個組長職務。
2006-9——2008-1 由于聯合辦學,xx小學合并到新成立的xx第二小學,一直擔任二小的六(2)班班主任和語文科教學、語文科組長。2007年10月,xx鎮成立小學中心教研組,又加入小學語文中心教研組,成為五名成員之一。
2007-12 xx鎮教學系統進行改革,實行校長競爭上崗制度。我參加競崗,從28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新校長。
2008-2 擔任xx鎮大盛小學校長。
2009-2 調任xx鎮大步小學總務主任。
從教以來所獲得的榮譽
1998.5 參加xx鎮中小學教師象棋賽,獲個人第六名。
1998.11.28 參加xx鎮小學語文教師說課比賽,獲二等獎。
2000.9.28 指導學生陳xx撰寫的《小河變奏曲》,在2000年東莞市中小學生保護資源教育與實踐活動的征文比賽中榮獲市小學組三等獎。
2001.9.10 被評為xx鎮教書育人先進教師。
2001.11 指導xx小學男子籃球隊參加xx鎮小學生籃球賽,獲團體第六名。
2002.9.10 被評為xx鎮教研教改積極分子。
2004.5 與林xx、林玉x老師合作,參加xx鎮小學校本教研“三個一”活動競賽,榮獲三等獎。
2004.12 被評為xx鎮優秀少先隊中隊輔導員。
2004.12 撰寫的論文《一場辯論賽及一則問卷調查帶來的啟示》,榮獲2004年xx鎮小學語文學科優秀教學論文評選三等獎。
2006.9 指導學生黎x榮、曾x雯參加2006年東莞市第二屆讀書節xx鎮中小學生現場作文競賽,分獲小學組二等獎、三等獎。
2007.4 參加第二屆“全國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榮獲二等獎。
2007.5 主持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組討論優效性的研究》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批語的研究》被市批準立項,成為xx市教育科研立項課題。
2007.9.10 被評為xx鎮教書育人優秀教師。
2007.10.28 參加xx鎮第三屆香飄四季讀書節“讀書與成長”征文比賽,獲得成人組二等獎。
2008.1 撰寫的論文《敢問路向何方-——素質教育條件下語文作業改革的探索與反思》,榮獲2007年全國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論文評選一等獎。
2008.4 被評為xx市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
個人培訓、資格證書獲得記錄
1998.7 被評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
2002.6.28 獲得小學教師資格。
2003.3.29 通過xx市中小學教師計算機中級考試。
2006.7 參加xx市教育局小學語文教研室組織的xx市小學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成績合格。
2006.7 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80分,評為二級乙等。
2007.12 被評為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應聘教師優秀個人簡歷(三)
姓
名:
國
籍:中國
目前住地:廣州
民
族:漢族
戶 籍 地:潮州
身高體重:
婚姻狀況:未婚
年
齡:22 歲
求職意向及工作經歷
人才類型:
應聘職位:小學教師/幼兒教師:教師 、 客服代表/專員/助理: 、 信貸管理/信用調查/分析人員:
工作年限:0職
稱:無職稱
求職類型:全職可到職日期:隨時
月薪要求:面議希望工作地區:廣州 珠海 深圳
工作經歷: 實習及社會經驗 20xx學年10月份 在廣州市天河區沙河小學見習兩周
20xx學年5月份 在廣州市天河區先烈東小學實習三周
20xx學年上半學期 當鋼琴家教(對象:4歲小男孩)
20xx學年暑假期間 曾在家鄉的一所私人幼兒園(歡歡幼兒園)兼職
20xx學年10月份 在廣州市天河區先烈東小學實習兩周
教育背景
畢業院校: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最高學歷:大專畢業日期:20xx-06-01
所學專業:小學藝術教育第二專業:小學藝術專業
培訓經歷:20xx年9月-20xx年6月就讀于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小學藝術教育專業
20xx年6月25日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辦公軟件應用操作員考試證書
20xx年4月20日獲得入黨積極分子結業證書
語言能力
外
語:英語 一般
國語水平:良好粵語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專長
詳細個人自我介紹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
聯系電話: 家庭電話:
手
機: QQ號碼:
電子郵件: 個人主頁:
看過“應聘教師優秀個人簡歷”的人還看了: 1.應聘教師個人簡歷范文
2.教師應聘簡歷模板精選
3.優秀教師個人簡歷范文
篇4
2來稿注意事項。1)稿件應文字精練,層次清晰,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說服力強,一般不超過4000字,本刊對優秀稿件按相關標準優稿優酬。2)文章題目要求簡明、確切,一般不超過22個漢字。正文前應有200字左右中文摘要(說明文章的主要內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結論等。)和關鍵詞3-5個。作者項標注姓名,單位全稱,省名加城市名,郵編,通信地址,聯系電話。3)正文標題層次分級:一般不超過4級。引言章節編號為0、一級標題按1 2 3等順序編號、二級標題使用1.1 1.2 1.3等、三級標題使用1.1.1 1.1.2 1.1.3等,一律左頂格。在標題以下,不設標題的分段、分層:使用1) 2) 3)等、①②③等、abc等,在段首時應退2字起排。4)表格采用三線表(即只要頂線、地線、欄頭線,不要豎線和斜線)。5)計量單位和符號,一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如m2(平方米)、hm2(公頃)、kg(千克)等表示。6)文稿首頁地腳注釋基金項目:基金項目類別(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7)參考文獻:按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05)書寫。引用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的全部著錄;超過則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參考文獻格式如下例:期刊作者.論文題目[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論文集作者.論文題目[A].編者.文集[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學位論文作者.論文題目[D].所在城市:保存單位,年份.報紙文章作者.文題[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在線文獻作者.文題[OL].[日期].….8)作者應嚴格遵守國家保密法規的有關規定,文章凡的內容請自行刪除。
3來稿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1個月內未接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請直接通過電子郵件發至本刊郵箱。
4編輯部對來稿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請事先說明。
篇5
關鍵詞:蒙古族 傳統家具 圖案特征
一、喀爾喀蒙古部溯源
1. 地理位置
喀爾喀蒙古部是一支歷史淵源悠久的蒙古族部落分支的總稱,據文獻記載,“喀爾喀”這一稱呼始于清末明初,是中國清代漠北蒙古族諸部的名稱,該詞源于著名的喀爾喀河。從地理位置分析,喀爾喀蒙古東接呼倫貝爾,西至阿爾泰山,南臨大漠,北與俄羅斯接壤。
2. 歷史淵源
分布于喀爾喀河的蒙古諸部落統稱為“喀爾喀蒙古部”,喀爾喀蒙古部的形成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紀末葉。15世紀末葉,元太祖15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后,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并為6個萬戶,分為左右兩翼。喀爾喀萬戶屬左翼,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巴圖孟克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賚爾琿。巴圖孟克死后,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今中國內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其號所部為喀爾喀,轄地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今蒙古國。
根據上述有關地理位置對蒙古族淵源的描述,內蒙古地區蒙古族部落屬于“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部也稱為“漠北蒙古”。
3.
鑒于喀爾喀蒙古部的歷史淵源,其也保留了較為完整和淳樸的,進而又影響到了喀爾喀蒙古部的民俗民風和生活用具的方方面面。
“佛教”和“薩滿教”是喀爾喀蒙古部傳統的兩大。佛教分為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喀爾喀蒙古部及中國境內內蒙古地區信奉的佛教均為藏傳佛教。
蒙古族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民族,這也體現在其對各種宗教的廣泛接納。在蒙古族聚居的地區原來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薩滿教等。蒙哥汗時期 (公元1209~1259年),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薩滿教外,也奉養伊斯蘭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侶,并親自參加各種宗教儀式。元朝時也采取同樣的政策。元朝時期伊斯蘭教徒的建寺活動遍及蒙古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視和保護。國師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頂。
藏傳佛教傳入蒙古族地區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是對于蒙古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卻是至深至遠的。公元1247 年蒙古皇子闊端臺與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的涼州會晤,標志著蒙古族與藏傳佛教正式結緣的開端。在這之后,藏傳佛教(主要指格魯派)逐漸在蒙古草原傳播開來,與薩滿教共同構成了蒙古族傳統的兩大主體。
薩滿教是喀爾喀蒙古部古老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崇拜多種自然神靈和祖先神靈。蒙古族的先祖成吉思汗信奉薩滿教,崇拜“長生天”。直到元朝,薩滿教在蒙古社會占統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貴族和民間中仍有重要影響。皇室祭祖、祭太廟、皇帝駕幸上都時,都由薩滿教主持祭祀。
二、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圖案特征
1. 圖案的原生態特征
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圖案具有很強的原生態特征。“原生態”一詞原指沒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間原始的、散發著鄉土氣息的民俗文化及藝術形態,是一種可以稱為“非物質文化”的代名詞。在這里借用“原生態”一詞指代沒有被外來其他文化侵襲的,具有喀爾喀蒙古部傳統特征的圖案及表現形式。
“紋樣”是蒙古族傳統繪畫藝術中一項重要的創作類型,而在喀爾喀蒙古族傳統家具中這種藝術形式表現得尤其具有地域特征。在喀爾喀蒙古部的傳統家具彩繪中,多數實物樣本中的繪畫均采用圖案化的特征,具象的圖形出現的較少,大量實物樣本的調研很好地例證了這一“原生態”特征。
實物樣本“雙屜朱底金漆彩繪植物紋木桌(圖1)”上出現了不同形式的邊角紋樣、連續紋樣和中心紋樣,這樣的全部采用紋樣的組合來裝飾家具表面的做法在其他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上均有反映。調研中的有些復雜而精美的圖案令人嘆為觀止,這些彩繪圖案用今天的印刷工具甚至都很難完成,而在過去全由工匠手工繪制,由此可見喀爾喀部傳統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藝(圖2)。
白色被蒙古民族視為圣潔的顏色,白云在蒙古族中是吉祥圣潔的寓意,云紋是蒙古部傳統家具中應用較多的紋飾圖案。在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的彩繪圖案中,對云紋圖案沒有進行過多的變形處理,而是用了較為淳樸的繪畫方法,將云紋直接沿小木桌的束腰處連續圍合繪制,再在云紋中填以金漆,這樣的圖案及彩繪方法也決定了該木桌作為供奉的明確用途(圖3)。
2. 圖案色彩的多樣化
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的圖案彩繪用色豐富,具有多樣化的色彩特征。這一特征在櫥柜類家具中表現得尤其突出。在內蒙古地區的蒙古族傳統家具彩繪圖案中,色彩搭配采用較接近的色彩,一般不會采用明度、純度或色相相差太大的配色方案。但是通過對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實物樣本的調研,使我對蒙古族傳統家具的圖案色彩有了重新的認識。在相當數量的樣本中,圖案色彩采用了色彩相差較遠的搭配方法,這不僅沒有讓圖案色彩混亂,反之這樣的“非常規”的配色使得家具整體視覺感受變得更加豐富。實物樣本“三屜紅底單面金漆彩繪盤腸紋木櫥”中紅色做底,加以金漆彩繪花紋和淺藍色彩繪邊框裝飾(圖4)。另一件實物樣本“五屜紅底單面彩繪卷草紋木櫥”也采用了類似的色彩搭配方法,這樣的色彩搭配案例是在內蒙古的蒙古族傳統家具中沒有的(圖5)。
在蒙古族傳統家具的圖案用色中,偏好使用紅色和金色,黑色較少出現,黑色的使用也是很慎重的。關于蒙古族傳統家具圖案彩繪中使用黑色的案例,在內蒙古地區蒙古族傳統家具中均未見案例,但在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中,這樣的實物樣本也使得我對黑色在蒙古族傳統家具的圖案彩繪中重新審視。實物樣本“翻蓋紅底單面金漆彩繪卷草紋經卷盒”(圖6)中間“池子”部分用黑色做底,在其上施以金漆彩繪,加之這件家具的結構,決定了它的功能是收納經卷所用。另一件實物樣本“紅底單面金漆彩繪植物紋木桌(圖7)”也采用相似的彩繪技法,是不可多得的該類家具的精品。
圖案色彩的多樣化還體現在其他方面,如同一家具上相同圖案采用不同色彩但又采用對角線呼應的彩繪方法,“對開門紅底彩繪團花盤腸紋櫥柜”就是這樣一件精彩實物樣本(圖8)。其他在同一家具上具有豐富色彩搭配的實物樣本均印證了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圖案色彩的多樣化”這一特征(圖9)。
3. 圖案的宗教氣息
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圖案的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表現為具有明顯的佛教題材特征。如實物樣本“翻蓋紅底三面彩繪生命樹小盒(圖10)”中,繪制了佛教有的生命樹,其所繪形態同時也可視做或喻為薩滿教中的“長生天”。由藏傳佛教薩迦派的第五代祖師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創建的八思巴文對后世影響深遠,在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實物樣本的圖案彩繪中可見其一斑(圖11)。為了表達對美好、善良的追求并寄托蒙古人的精神世界,彩繪時將八思巴文加以美化,升華了圖案彩繪,創作了賦予精神追求的、經過美化的八思巴文紋飾(圖12)。其他實物樣本中均不同反應了濃郁的宗教題材,“紅底單面彩繪佛教故事紋經卷盒(圖13)”上的圖案是佛教八寶紋樣和佛教故事紋樣的結合,“束腰紅底單面金漆彩繪摩尼寶珠紋供桌(圖14)”樣本中圖案為佛教中有美好吉祥寓意的蓮花座和摩尼寶珠紋樣的結合。
三、結論
通過對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的實物樣本的調研和初步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宗教對喀爾喀蒙古部家具圖案特征的影響巨大。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1.圖案的原生態特征;2.圖案色彩的多樣化特征;3.圖案題材的宗教化特征。
在宗教對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圖案的影響中,又數藏傳佛教對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的影響最大,主要表現在“繪畫”和“雕刻”題材兩方面。家具表面彩繪中大量佛教題材的繪畫、圖案和文字使家具的裝飾更好地服務于功能,這樣的家具用于供奉、誦經和藏經,家具表面各種關于佛教題材的內容寄托了使用者虔誠的祈禱和企盼。在普通牧民家庭中常見的誦讀經文的誦經桌,既有誦經的臺面又有儲藏經卷的抽屜,這便于虔誠的信仰者在草原上隨身攜帶經卷、隨時誦經(圖15)。
在喀爾喀蒙古族的傳統家具上,裝飾題材較多地使用了“佛教”題材。通過調研發現,佛教文化的影響深入到喀爾喀蒙古部傳統用具和家具等方方面面,這種在家具上施以宗教題材的彩繪和雕刻更反映了喀爾喀蒙古族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
對于喀爾喀蒙古部傳統家具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成果也將逐漸得出,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喀爾喀蒙古部的傳統藝術和文化特色,對完善草原文化研究體系也將作出有益的補充。
參考文獻:
烏日切夫.《蒙古族家具》.民族出版社,2009
阿木爾巴圖.《蒙古族圖案》.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5
鄭宏奎.《蒙古族文化圖典――游樂卷》.文物出版社,2008
尚剛.《元代工藝美術史》.遼寧萬有圖書發行有限公司,1999
郭雨橋.《細說蒙古包》.東方出版社,2010
額博.《蒙古人寫真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韓寶花.《阿拉善蒙古族民俗風情薈萃》.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鄭宏奎.蒙古族游樂文化.藝術評論,2008(12)
張欣宏.蒙古族傳統家具圖案元素分析.家具,2006(01)
張欣宏.艷麗吉祥的蒙古族家具.新居室,2007(01)
張欣宏.蒙古族傳統家具研究―分類與審美.藝術評論,2008(12)
王麗.蒙古族傳統家具造型特色研究.美與時代,2010(07)
王麗.蒙古族傳統箱柜類家具造型研究.東北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11
金光.傳統蒙古包裝飾研究.內蒙古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0
篇6
論文摘要:扎根于云南的我,早已經深深愛上養育我的這片故土。曾以“彩色云南”響徹于世,但我卻喜歡它的另外一個名字“烏蒙山”。為什么我會更喜歡“烏蒙山”這個名字呢?因為烏蒙山就是指整個云貴高原,更能體現云南的區域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云南雖然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卻以豐富的區域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優勢聞名于全國乃至世界。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區域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養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造就了云南民族特色,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25個大家庭。我深愛家鄉云南,在此淺析一下我家鄉云南的區域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的家鄉。
0 引言
云南省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省會昆明。云南,稱為“彩云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于“云嶺之南”而得名,也被稱為“烏蒙山”。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八。總人口4596萬(2010年),占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與云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云南省的3個鄰國是緬甸、老撾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有8個地級市: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麗江市,普洱市,臨滄市。8個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
1 地理特征
1.1 氣候類型
云南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共7個氣候類型。云南氣候特點表現為: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1.2 地貌特征
地形極為復雜,整體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南部是云貴高原,整個云南西北高、東南低,有84%多的面積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壩子湖泊不到6%。
2 自然環境
2.1 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云南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藥材之鄉“的美譽。植物:云南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不僅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植物種類,而且還有許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從國外引種的植物。在全國近3萬種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萬種,占全國總數的一半還多。擁有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宜人的氣候、詩畫般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風民情,構成一幅美麗而動人的畫卷。
2.2 有著豐富的水資源
云南的水資源有產量大,人均水平高的特點,人均擁有量是全國平均的四倍。有六大水系和六大湖泊。地跨六大水系:長江水系,珠江水系,元江(紅河)水系,瀾滄江(湄公河)水系,怒江(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水。六大湖泊:滇池,洱海,撫仙湖,異龍湖,程海,瀘沽湖。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由于地貌特征河流落差很大,所以保證了我省的電力事業。在充分利用環保發電的同時我省還參加了“西電東送”過程。豐富的水資源環境為我省的經濟穩步健康發展做下了堅實基礎。
2.3 對于云南水資源環境淺談我的看法
加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與開發;解決需水增長較快,供水日益加劇的矛盾;杜絕用水嚴重浪費的現象;加強公眾水資源統一管理薄弱的意識。我省現在面臨著:水體污染日益加重水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供水基礎建設設施滯后。所以應加強流域內不同地區的水資源配置基本思路與政策。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對策措施,即增強水危機的憂患意識;保護水資源,防止人類對水的傷害;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水資源的價值及加強水資源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2.4 有著豐富的動植物
有著熱帶,亞熱帶,溫帶甚至寒帶的植物物種。如:云南松,橡膠樹,望天樹,跳舞草,麗江云杉,三七,馬尾松等。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形成了寒溫熱帶動物交匯的奇特現象。有脊椎動物1737種,脊椎動物中,獸類有300種,鳥類有793種,爬行類143種,兩棲類102種,淡水魚類366種,昆蟲1萬多種。魚類中有5科40屬250種為云南特有。鳥獸類中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特色物種有:(撫仙湖的)抗浪魚,滇金絲猴,綠孔雀,小熊貓,蟒,亞洲象等。
2.5 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我省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在當今不可再生資源匱乏的時代云南擁有著:黑色金屬礦產,建材非金屬礦產及彩石礦產,能源礦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化工非金屬礦產,稀有及稀土礦產,特種非金屬礦產九大礦產資源。
3 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
3.1 談到云南的旅游,人們最向往去的就是大理,麗江,西雙版納州。麗江的古城可以讓你流連忘返,麗江古城已經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在這里,我想全面的介紹一下云南的風景名勝。云南因為特別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造就了云南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就有十二個:瀘西阿廬古洞,路南石林,瑞麗江-大盈江,滇池,九鄉,大理,玉龍雪山,三江并流,丘北普者黑,騰沖地熱火山,建水,西雙版納。
3.2 由于云南有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所以每天早晚溫差大(12~15℃),請注意備裝,防止感冒,外出時多注意喝水補水。云南海拔比較高,所以剛到云南是有感應反應,有缺氧的感覺,在觀光時步伐可以放緩一些。
3.3 個人觀點:充分發揮旅游資源是云南確保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部分,能讓云南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確保經濟長期穩定的增長。充分體現人文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符合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發展模式。所以,發展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不僅能推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還能緩解云南的就業壓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完善云南的經濟發展模式,充分體現社會文明,人與環境的和諧。
4 區域名族文化與旅游開發
4.1 區域名族文化
云南地處西南邊陲,有著25個名族,形成了特有的名族特色。漢族人口為3062.9萬人,占總人口的66.6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533.7萬人,占總人口的33.37%。少數名族中彝族人數最多,其次是哈尼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各民族分布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6個:彝、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納西、景頗、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諾、德昂、獨龍。信仰宗教者共有403萬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數民族。主要為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道教。語言以漢語為主,同時也包含:傣文、景頗文、載瓦文、傈僳文、彝文、佤文、哈尼文、苗文。文化活動有:三月街,族火把節,族潑水節等。其中,大理:“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之夢》大型歌舞,雙版納:傣族風情園傣族歌舞和潑水節活動、《超級歌舞秀·勐巴拉娜西》歌舞,香格里拉:歌舞表演《夢幻香格里拉》,《藏民家訪》。
4.2 區域旅游開發
99年成功承辦昆明世博會,使云南省的旅游業得到長足發展。二十一世紀,云南努力建設旅游強省,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圍繞以昆明、大理、麗江為中心,輻射全省旅游。加強對石林麗江古城,蒼山洱海,三江并流,香格里拉,玉龍雪山,西雙版納,騰沖地熱火山開發與利用。加強對現有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旅游航線。充分利用云南現有的優勢自然資源,發展區域旅游業,早日實現旅游強省。
參考文獻:
[1]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云南案例(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作者:呂昭河.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baike.baidu.com/view/7242.htm.
[3]云南地理環境研究.
[4]云南省水資源特點與開發利用保護淺析.中國水利學會,2000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5]壽川.云南民族文化景觀開發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篇7
關鍵詞:納西族;殉情文化
國內外學人關于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研究,論著非常多,而對納西族的殉情文化的研究,還相對較少,但也形成較為豐富的研究體系。學者的相關研究主要論及納西族殉情的俗源、納西族殉情的原因和文化美學解讀。
一、關于納西族殉情的俗源
關于納西族殉情的俗源的記載多見于云南的地方志。最早記載于史書的納西族的殉情習俗,是在光緒《續云南通志》一書之中:“滾巖之俗,多出麗江府屬夷民,原因未婚男女,野合有素,情隆膠漆,伉儷無緣,分袂難已,即私盟合葬,各自冠服,登懸崖之巔,盡日唱酬,飽餐酒已,則雍容就死,攜手結襟,同滾巖下,至粉骨碎身,肝腦涂地,固所愿也。”就這句話就道出了殉情的整個發展過程:未婚的男女產生感情后,難分難舍,情意濃濃,便私自決定殉情,各自穿上華麗的衣衫,登上山之顛,用歌傾訴心中喜怒哀樂,吃飽喝足,一起從懸崖上跳下。其實,納西族的殉情并不只限于未婚男女,還有不少是婚后與婚前的戀人一起殉情的,更不可思議的是納西古王國的某些東巴也會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殉身;殉情的方式也不局限于跳崖,經常見的還包括自縊、跳水、服用草烏或鴉片,或者是服草烏酒與自縊相結合。
四川省鹽源縣邑人陳震宇與清同治甲戊年抄呈的《鹽源縣志》中所載的《鹽源雜詠》中說:“誰謂蠻家無是非,兩情相向更相依,今生只合風流死,化作鴛鴦到處飛。(幺摩,敗露,男女俱自盡,俗名風流死。)”還有“取次貪花情大濃,風流腸斷行蹤蹤,縱然化作雙蝴蝶,未必花間得再逢。(夷俗,男女私通情愿,即采斷腸草和酒飲,腸斷同死,名日風流逝”。這段話即在講男女兩情相悅,或者敗露,便相約著用斷腸草和酒一起飲用同死,這種就叫風流死。
二、關于納西族殉情文化美學和原因的解讀
20世紀以來,特別是麗江旅游業的發展,讓更多的學者關注到了納西族的文化,通過中外學者的共同努力,納西文化的研究呈現出一個繁榮的趨勢,從全方位、多角度對納西文化進行了探索,而對納西族殉情的研究也出現了楊福泉、和志武等本土的大家,也有不少的學者也關注到了這個人間的悲劇,且從其文化美學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解讀。
(一)關于殉情的文化美學解讀。
對于生命的意義來說,殉情無疑是具有悲劇性文化,可是,從文化美學的角度來說,它這種文化超越了悲劇,從這種悲劇中可以投射出對自由愛情的精神美和追尋終極關懷的自然美。這是一些學者對殉情文化意義的解讀。比如樂鵬在《滇西北奇旅》一文的“奇谷芳菲”部分中,通過游覽云杉坪,認為納西人具有詩人的氣質,有柏拉圖式的浪漫與激情,為了愛走向自我毀滅之路,是對自然美和愛情美的追求。袁念琪在《高高的殉情地》一文之中,以自己的親身游覽了納西族殉情的圣地――玉龍第三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敘述了殉情,“殉情的心情是美麗的,殉情的盛裝是美麗的,殉情的地點更是美麗的”。
秦曉宇的《另一個麗江》一文,吸引著作者來麗江的是麗江是風流之鄉,殉情之都。通過對東巴史詩與殉情歌《魯般魯饒》、《游悲》的閱讀,把納西人的情死理解為對青春烏托邦的迷戀,自由與愛情是兩朵奇葩,散發著歡樂和憂傷兩種芬芳,而納西人的殉情就是為了實現自我的福祉,用生命而非文學藝術作品來延續,人類的愛情神話、不老傳說。杜健榮的《云杉坪,愛的歸宿》一文中,同樣是經過游覽云杉坪引出殉情,回顧殉情,體會殉情,認為殉情成為了解脫一切的最完美的方式。
楊福泉的《納西族古典殉情文學中的靈界信仰》一文中,通過結合記載于東巴經的納西族最早的古典殉情長詩《魯般魯饒》和民間殉情調《游悲》等納西族殉情文學作品,對納西族殉情者所向往的死后山中靈界“玉龍第三國”這一幻化世界的種種文化內涵和文化美學意義進行了探索:它表現了一個樸素而超然的人生理想和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麗境界,是納西族傳統靈界觀念的傳承和發揚;納西族傳統的世上萬物皆為雌雄二元對應關系,皆有配偶的觀念。分析了這一靈界信仰與納西人傳統的死后靈界信仰的傳承關系和區別,指出它那種與山林和飛禽走獸和睦相處,“青春在此永恒”等觀念的民族歷史和傳統的深層意蘊以及它與納西人“人與自然是兄弟”、“生命最終歸身大自然”等傳統觀念的淵源關系。
周文英的《喉嚨如何展開――納西族女作家和曉梅《女人是“蜜”》中的女性命運》一文之中,分析了納西族作家和曉梅的小說《女人是“蜜”》是從一個跨國度的愛情悲劇里,探詢納西族“殉情”的特殊而又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美學意義,作者在“殉情”的悲壯而凄美的愛情和生命的絕唱里,進行一次對情感的追溯和靈魂的拷問,認為生命和愛情的選擇就是靈魂的選擇,也體現了納西族女性對情死女神的盲目虔誠和無限敬畏。通過納西族三代女性的命運,勾勒出納西族女子祖祖輩輩的生活狀態,折射出她們身上的忘我、奉獻和犧牲精神,揭示了傳統的殉情風俗對女子的傷害。
王啟梁的《非正式制度的形成及法律失敗――對納西族“情死”的法律人類學解讀》一文從法律人類學的角度出發,把納西族的“情死”視為一個法律個案來進行考察,把“情死”視為一種被冠以風俗之名的非正式制度,從制度間的相互影響、沖突以及人的主觀方面發現這一非正式制度產生的原因。“改土歸流”這一制度性的變革,使得儒家化的法律制度的確立,即儒教的倫理主張得到國家的支持,受到法律和國家強制力量的保護,國家法律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在麗江各民族中確立一種符合中央正統的生活方式,但是大量的納西族殉情事件的發生表明了這種正式制度的推行遇到了巨大的社會阻力。官方法律導致了殉情現象的制度化,發展出一種非正式制度,而這種“情死”制度的出現就有力地對抗了正統婚戀制度、法律。從納西族的殉情習俗個案可知,非正式制度的發生是法律等正式制度與宗教、信仰、價值等人們的主觀信念同時作用、強烈互動的結果。
沈玉菲的《納西族宗教殉情死亡儀式解析》一文,先檢視學術界對殉情習俗的研究,從神話傳說對文化習俗的暗示和塑模作用出發,運用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神話對文化習俗的塑模作用是通過納西族具體的死亡儀式得到實現,而東巴教超度儀式中生動的神話吟誦,對人的心理具有強烈的暗示效果。以麗江納西族社會歷史上的殉情死亡儀式為例,認為這個儀式過程經歷了隔離、過度、重生階段,成功地完成了個體生命的角色轉換,使族群新秩序得以建立。作為殉情習俗的發生之因與后續之因,現實的苦難伴隨著宗教,前者比較直觀,后者則比較隱蔽,雙方的關系呈動態發展變 化。雖然神話對儀式發揮了支持與肯定的作用,有力地塑模了文化習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納西社會環境及婚姻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殉情習俗已經成為歷史。
陳艷萍的《納西族殉情作品及殉情風尚生死觀探析》一文中,以納西族文化為背景,從其殉情作品《魯般魯饒》和殉情風尚所蘊含的生死觀入手對殉情現象進行深入考察,筆者認為情死之都生活著的納西族并非悲劇的民族,它所有的文化表征都顯示出這是一個執著于愛、勇于探訪幸福的民族。
(二)關于殉情原因的解讀。
學術界普遍認為,造成納西族殉情現象頻繁乃至形成習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雍正年間清政府對麗江地區實行改土歸流之后,派駐麗江的流官引入儒家禮教思想,以夏變夷,全面實行強制性的風俗改革,而納西民族長期以來形成了自由傳統及相應的倫理觀和價值觀,清政府以夏變夷政策與納西族傳統的戀愛自由觀發生>中突,導致殉情事件增多。另一個方面的原因是民族性格、精神氣質及宗教因素。
對納西族殉情原因的探討最為深入的要數學者楊福泉。他的各種著作、論文等皆進行了較為深入和系統探討。楊福泉的《玉龍情殤――納西族的殉情研究》一書,通過豐富的田野調查資料,對殉情這一重大的社會問題和文化現象進行專題研究,認為研究納西族的殉情,對于揭示納西族多元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文化變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書中,作者先詳細的論述了殉情的詞義,殉情的方式,及其殉情的整個過程和殉情產生以后所帶來的問題,認為最早導致納西族殉情悲劇產生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激變、文化的變遷,即清政府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改土歸流”政策,以儒家禮教和內地漢俗為標準進行大規模強制性的移風易俗,與納西族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價值觀形成了尖銳的矛盾>中突,而封建家長制、強硬性的包辦婚姻與自由戀愛的沖突,苛刻的婦女貞節觀等封建禮教的典章制度都夠成了殉情的社會原因。
楊福泉的《政治制度的變遷與納西族的殉情》一文,認為政治制度變革引發的文化變遷是導致納西族殉情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清王朝在納西族主要聚居區麗江實施“改土歸流”,推行大規模的“以夏變夷”強權政治和強制性的風俗變革,納西族傳統觀、婚姻觀與封建包辦婚姻制度的>中突,儒家文化的封建禮教與納西族傳統習俗的>中突,導致了眾多的殉情悲劇。楊福泉的《神秘的“世界殉情之都”》一文,根據作者的調研,以豐富的傳說和事件,對“世界殉情之都”――麗江的殉情史進行解讀,指出麗江的眾多殉情傳說和事件發生有其社會原因和精神原因,漢文化習俗的侵入是殉情的社會因素,納西族的信仰是殉情的精神因素。楊福泉的《麗江納西族殉情現象揭秘》一文之中,通過解釋被西方人稱為“世界殉情之都”,把殉情悲劇發生的前后包括殉情的方式、準備、地點的選擇及其殉情發生以后逐一的進行了論述,通視殉情悲劇,認為殉情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清政府在“改土歸流”下強制實行的移風易俗政策>中擊形成的二元婚戀形態“婚前戀愛自由,婚姻不自由”是造成殉情的關鍵。同時,納西族青年婦女成為殉情悲劇的主角,是封建社會制度和價值觀使婦女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讓女子更傾向于殉情,決心比男子更堅定。此外,納西族地區民間禁忌與“養鬼”(無論城鄉都存在)的家庭聯姻,使得相愛的男女單方或者是雙方家庭被誣蔑為“養鬼”的,同病相憐,強烈的自尊心促使他們不愿在社會的歧視下茍且偷生,于是相約殉情。還有一個原因是“玉龍第三國”這個理想王國的誘惑,與納西人“民不畏死”的精神,面對社會制度的不合理,便表現出了以死來殉自由和愛情的理想。
庾莉萍的《麗江:殉情俗源》一文,以其豐富的史料和民族文學作品記述納西族的殉情風俗,探尋殉情的源流,討論殉情的原因,指出民族固有風氣、文化的>中突、婚姻自由的向往皆是殉情發生的因素。
從以上的對殉情習俗的研究看,社會制度的變遷與納西族傳統習俗的>中突成為了殉情產生的主要原因,然而對于殉情我們應該從各個因素的綜合來分析。和志武在其《納西族民間殉情的社會歷史原因》一文中認為,“從古代到近代,形成殉情的原因很復雜,甚至還牽涉到社會底層人們心靈中的某些秘密。因此,離開總的社會歷史原因和復雜的諸多因素的綜合考察和分析,就難以作出令人信服的符合歷史客觀實際的結論。”并通過調查研究認為納西族民間產生殉情的社會歷史原因大致有七個,也是本文的一個總結:主要的社會原因是過去社會存在階級壓迫和剝削;歷史傳統的影響即《魯般魯饒》起到催化劑的消極作用和傳統風俗文化中的消極影響;漢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影響;民國時期抽壯丁的影響; 《游悲》殉情調的影響;落后的社會禁忌的影響,人們不愿與“養盅”和“養小神子”的家庭結親;近親配婚的影響,即“姑舅表優先婚”和姨表婚的傳統包辦婚姻,便產生了“不自由,毋寧死”。
篇8
在133篇參會論文中,中國大陸論文數量居首,其次是日本、臺灣地區和香港。中國大陸學者踴躍提交論文,彰顯了對于音樂教育的學術熱情。
一、研究焦點
在論壇上討論較多的議題姑且稱之為“研究焦點”,主要體現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音樂遺產的教育傳承和社區音樂教育三個方面。
1.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歷屆APSMER大會不乏對兒童的關注,此次大會更集中于幼兒階段的音樂教育。Mina Sano(日本)探討了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對幼兒音樂元素認知的影響。他對比分析了幼兒游戲組(103名)與蒙臺梭利組(89名)對六大類音樂元素(音強、音長、節奏、音高、和聲、表達和感受)的認知,首先運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聚類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對闡釋音樂元素的諸特點進行量化分析,其次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對4所幼兒園的幼兒進行音樂測試,結果發現:蒙臺梭利組對于音樂元素的規律性和相對性更為敏感;在早期兒童階段,兒童的保育形式會對其音樂認知產生影響。
關于奧爾夫教學改革在香港幼兒園的推行現狀,Wong Shu Sing(中國香港)對幼兒園音樂教師、管理者和兒童進行課堂觀察和無結構式訪談,并對課堂錄像進行質性分析,發現教學改革的主要制約因素為課程設計、教學資源、教學設備、專業支持和教師教育發展。
另一方面,有關音樂對于教育的“反哺”作用,也有學者作了深入研究。如Christine Augustine(馬來西亞)通過對40名5歲幼兒進行包括童謠演唱和身體舞動的干預活動,測量音樂和舞動對幼兒閱讀技能學習的影響。這項準實驗的結果顯示,音樂和舞動活動在閱讀技能(p = .02)、印刷知識(Print Knowledge)(p = .005)和定義式詞匯(Definitional Vocabulary)(p = .03)上有顯著差異,但是對語音意識的影響并不顯著(p = .18)。研究建議幼兒園教師應設計更多高質量的音樂活動,注重全體幼兒的參與,以期更有效地培養幼兒閱讀技能。
2.音樂遺產的教育傳承
在音樂遺產的教育傳承問題上,本次論壇不僅體現出對于傳承方式多樣性的重視,如圓桌會議中“客家山歌的保存與普及化”這一議題,有惠州客家山歌傳承人黃紅英,亦有香港演藝學院張國雄博士的參與;更集中表現在將其深入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中踐行音樂文化遺產的“守承”與“改良”的哲學理路。
從提交給大會的論文摘要來看,圍繞臺灣賽夏族原住民音樂和泰國民間音樂的研究具有代表性。Jessie Chen(中國臺灣)利用工作坊在小學開展臺灣賽夏族原住民音樂演唱與演奏教學,音樂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唱原住民民歌,如舞動、固定音型、游戲或呼叫―回應(Call-Response)式即興演唱等。研究者現場展示了Omalep和Semepe兩首歌曲,前者是一首狩獵歌曲,用于緩解首次加入狩獵時的緊張不安,演唱時會即興創編拍手游戲;后者是一首學習用母語數數的兒歌,演唱同時要感受舞動節拍和音符時值,參加者跟隨領導者即興創編。
如何在中小學鋼琴教學中進行泰國民間音樂的選擇和改編,是泰國學者Mintra Thuntawech的關注重心。他首先從國際鋼琴考級曲目中選曲,對所選曲目進行音樂內容分析;其次,在民間音樂專家的建議下,對泰國4個地區的民間音樂加以甄選和分析,以巴托克的《小宇宙》為摹例,將改編過的泰國民間音樂融入鋼琴教學。研究結果體現在泰國民間音樂選擇和改編的原則上:應從旋律、節奏型、和聲三個方面予以考量。此外,每個地區特有的社會文化語境亦應納入考慮范圍。
3.社區音樂教育
社區音樂發展堪稱此次大會的亮點。大會邀請到專注發展原創劇目的無伴奏合唱劇團“一鋪清唱”藝術總監趙伯承、香港粵劇藝人行會“八和會館”總干事岑金倩、香港兒童合唱團音樂總監霍佳敏、香港小交響樂團行政總裁楊惠,可謂將音樂教育的觸角伸及人們生活的多個角落,共同在圓桌會議上探討“香港社區音樂發展”這一議題。
篇9
第一節作品概述
管弦樂《游子吟》——小提琴與樂隊,是我在上海音樂學院攻讀藝術碩士作曲研究生期間,繼混合室內樂《古琴、損與電聲樂隊》、彈撥樂四重奏《西部詠嘆》、混聲合唱《我愛上海》、《中國,這個名字》、《石庫門的燈光》、男女聲四重唱《古鎮音畫》、女聲組合《古鎮風情》等20多部(首)作品后,完成的一部中等規模的管弦樂作品。作為學位作品,首先以《游子吟》為題,試想在作品內容方面,回顧自己為了學習音樂背井離鄉,遠離父母,以音樂為己任,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孜孜不倦,銳意進取的漫漫宰路;其次在作曲技法方面,匯集總結了多年音樂學習的感悟和思考,也是攻讀藝術碩士作曲研究生期間由理論到實踐的總結與匯報;再次是在音樂風格方面,表露了作為一個中國音樂家,對于民族音樂現代化、中國音樂國際化這樣重大課題的初步思考與探索。現在,管弦樂《游子吟》——小提琴與樂隊這部作品將作為我藝術碩士作曲研究生畢業作品呈交,我更愿以之作為自己音樂創作道路的新驛站,力求在音樂創作領域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莘宰起步。
《游子吟》屬于本人碩士學位作品,應通過這次創作,對自己在校期間接受西方傳統及現代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教育,作一個較為全面的總結與匯報,實踐與運用。對于這部作品,就體裁而言,應屬于獨奏樂器與交響樂隊寫作中的單樂章隨想曲;在音樂語言上,主要學習借鑒了西方晚期浪漫派,同時兼具了二十世紀現代音樂中的多調性寫法;在技術手段上,則是多觸角地吸取了晚期浪漫派、新古典主義、新民族主義等潮流的創作特征與技術元素。總而言之,這部作品從大格局上說,應視為是自己專業學習的階段性踐行與思考。在“戲曲”音樂元素的運用與思考——《游子吟——小提琴與樂隊》作曲札記中,通過總結和梳理《游子吟》這部作品的創作,我想要重點論述的內容并不落在有關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或技術操作層面;而是著眼于作為一個中國作曲家,在運用西方作曲技法、創作西方體裁的交響樂作品時,必須要思考和面對如何釆用中國音樂的元素,中國文化的風骨,中國思維的方式來創作中國風格的交響樂隊作品。現在,不論我遇到了幾多困惑,發現了幾多難點,解決了幾多問題,留下了幾多缺憾;我想,通過撰寫這篇作曲札記,在回顧、總結、思考和發現的基礎上,這些困惑、難點、問題、缺憾都會成為我今后音樂創作和音樂生活中的滋養。
第二節音樂元素
通過《游子吟》的創作實踐,怎樣在一部遵循西方交響樂理念的作品中植入中國音樂元素和中國音樂的精髓這是貫穿整個創作過程中的核心問題。由于自己生長在我國甘肅,并曾長期生活及工作在西北地區,在音樂元素的選擇中,首先選擇了我自己最為熟悉并深深熱愛的中國西北地方戲曲——秦腔音樂作為基本素材,用一首膾炙人口、影響深遠的、表現凄涼傷愁情感的曲牌《苦音永壽庵》(見譜例1)作為作品旋律生成的“細胞核”,并將之演化發展成“游子”主題(見譜例2)。這樣,就使整部作品擁有了中國西北音樂基調。
第三節幾點思考
這實際上就是“西學為體,中學為用"思想在音樂創作中的一種實踐。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有以下幾點思考:第一,《游子吟》屬于本人藝術碩士學位作品,嘗試通過這次創作,對自己在校期間接受的西方傳統及現代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教育,作一個較為全面的回顧、總結與實踐。以此為將來的音樂創作與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至于個性的寫作乃至個人風格的形成,這是長期而艱巨的人生使命。現今之驗“學”,正是為他日之有“成”。所以,我愿意把這次畢業創作視為幾年來所學所達、所思所悟的綜合考核。第二,在悉心研讀了一些中國作曲家半個多世紀以來,碩果累累之諸多作品之后,欽敬之余,想嘗試吸收借鑒綜合運用的方式,來繼續他們艱難探索不斷開拓出的中國風格交響音樂的創作之路。第三,就我目前的功力和水準而言,我的嘗試尚處于摸索階段還很不成熟,但我愿意以此為契機,開始我的探索和不解努力。所以,我的選擇不是簡單地采用中國音樂的某些外在的元素,諸如曲調、音色、表現形式、結構模式等等來表現中國音樂的特征。而是用“化民族”的思路,嘗試能否用西方交響音樂的語言,來表達中國音樂的內在特質;能否用西方交響樂隊的載體,來盛載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也許,這只是我用“化民族”的思路,在創作實踐中向前邁出的不盡成熟的一小步,但我希冀它最終能成為我音樂創作之路走向更加開闊之地。
綜上所述,本篇論文所重點闡述的是在《游子吟》的創作中,如何將中國戲曲音樂的元素運用于西方作曲技法的嘗試與思考。本文并沒有嚴格按照以往慣常創作札記的寫作方式,對作品創作的所有細節進行逐一剖析;而是想側重論述作品寫作過程中,嫁接在西方作曲技術理論體系軀千上的中國音樂理念的新的思考。以下我將分章節對《游子吟——小提琴與樂隊》的主題旋律、和聲結構、節拍節奏、織體寫作、復調手法、曲式結構等方面,中國戲曲音樂元素(主要是秦腔音樂)在作品寫作中的運用。
第一章關于戲曲音樂
篇10
【關鍵詞】雙向考核 導師帶教制度 援疆
【摘 要】通過制定援疆專家的導師帶教制度,并對帶教導師和學員進行雙向考核,考核內容包括醫療新技術的開展和掌握、各級別醫學科研項目的申請和醫學科研論文的撰寫。每一輪考核周期為1年半。考核目標為各類別的達標率,有效地為援疆醫院的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提供了質量保障。
近年來,國際醫學教育界把修訂培養目標作為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圍繞重新設計21世紀的人才培養,開展了一系列關于培養目標的研究工作。為了確保全球范圍內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世界醫學教育聯盟目前已制定《醫學人才培養的國際標準及醫學人才培養的評定和認證》[1]。為響應國際醫學人才培養的發展和變革,各國都在根據衛生服務需求的變化,不斷地修訂適應本國醫生的培養目標,保障培養的醫學人才不斷滿足社會的需求。
受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目前各地區的醫學人才培養水平、培養模式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南疆地區,通過引進高水平醫學專業人才的方式加強醫學人才隊伍的建設較為困難。迄今為止,南疆地區無一所醫學高等院校,通過當地培養的方式加強醫學人才隊伍建設也存在較大困難。因此,南疆地區醫學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的現狀嚴重限制了當地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現今醫學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2-3]。
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喀什二院”)自2014年開始實施了援疆專家導師制。導師制就是進駐喀什二院的每一位援疆臨床醫學專家定向帶教2-4 名喀什二院的醫技人員,帶教學員的民漢比例為1:1,具體的考核指標是:一年半內,每位學員在導師的指導下,對獨立開展的新技術名稱、例數,完成的科研項目的級別、名稱,發表的科研論文的級別、數目等進行明確的規定。該制度結合了每位上海援疆專家所在科室的實際情況,由醫院、科室、帶教導師和帶教學員四方進行協商制定,既明確帶教任務,又保證帶教方案切實可行,以求援疆專家在帶教過程中有的放矢、穩扎穩打。
1 初步實踐
1.1 帶教導師及學員的基本情況
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2014年派駐喀什二院的來自上海三級甲等醫院臨床、醫技的專家共計17名,平均年齡41.2歲。學歷(學位)構成情況為:14名為醫學博士學位,1名為醫學碩士學位,2名為醫學學士學位。職稱構成情況為:4名主任醫師(教授),13名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遴選的喀什二院的學員為48名,漢族與少數民族比例為1∶1;學歷構成為大學本科;職稱構成為15名高年資住院醫師(1-2年內有資格晉升主治醫師者),21名主治醫師及12名副主任醫師;學員與帶教導師比例為2.8∶1,全程帶教實施周期為1年半。
1.2 帶教的具體內容
援疆專家的帶教內容包括:臨床新技術、自治區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地區級科研項目、院級科研項目、sci學術論文及核心期刊學術論文6方面。由每一位援疆專家與其所在的科室主任協商從各自專業遴選2-4名學員,并根據本專業及學員的基本情況制定以上6個方面的預期目標,預期帶教臨床新技術及預期申請和開展的科研項目要具體到名稱,預期發表的論文要具體到論文類別和級別。以上帶教內容報備到醫院科教部后,由科教部匯總并通過醫院黨政聯席會議審核、通過。在援疆專家1年半的全程帶教過程中,從帶教達標率對導師及帶教學員實施雙向考核。
1.3 帶教預期目標
由以上“學員-導師-科室-醫院”{共同制定的援疆專家帶教制度在1年半內預期開展40項臨床新技術,16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9項地區級科研項目,12項院級科研項目。在完成1年半的導師帶教工作后,結合導師帶教、學員學習的臨床新技術及開展的科研項目的情況,在3年內以喀什二院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SCI收錄論著2篇,核心期刊47篇。通過實際的帶教成效對導師及學員進行“雙向考核”。
2 帶教成效與分析
本輪援疆專家的帶教周期為1年半,目前是對實施10個月的成效進行中期分析和評估,一方面了解專家帶教的進度、成效,另一方面對本輪帶教的后續工作進行督促,并可為下一輪的帶教提供參考。
2.1 臨床新技術情況
自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17名臨床、醫技援疆專家的帶教下,臨床新技術方面共填補新疆自治區空白10項,填補南疆空白10項,填補喀什地區空白20項,共計40項。帶教導師的達標率為100%(40/40)。說明本輪援疆專家在工作開展之前進行了比較詳細和契合實際的調查,針對當地疾病譜和臨床技術情況進行了臨床新技術帶教的合理規劃。帶教學員能獨立完成新技術的為31人項,達標率78%。說明部分學員目前尚不能獨立完成導師帶教的新技術,在本輪帶教后續的時間內需加強學習。
2.2 科研項目的申請情況
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以喀什二院為第一申請單位共申請到自治區級的科研項目19項,達標率為119%(19/17)。地區級科研項目為7項,達標率為78%(7/9),院級科研項目25項,達標率為208%(25/12)。在科研項目的申請中,喀什二院自治區級科研立項數目為上一年度的9倍,喀什地區級科研項目的數目在喀什地區衛生系統居首位,說明立足當地疾病譜挖掘醫學科研增長點的可行性。并且在上海衛生援疆資金的支持下,喀什二院于2014年度首次設立院級科研項目,鼓勵醫院職工開展科研工作。喀什二院尚無國家級科研項目,因此目前重要的工作是督促已獲的科研項目實施的質量,更好地積淀醫院的科研成績,為更高級別科研項目的實施打基礎。
2.3 科研論文的完成情況
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以喀什二院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SCI論著2篇,達標率100%(2/2),發表核心期刊26篇,達標率55%。在援疆專家的帶教下,SCI科研論文已提前達標,并且實現了南疆醫學SCI論文的突破。核心期刊論文的達標率為55%。科研論文是前期臨床和科研工作的總結和升華,遲于臨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完成,因此在本輪導師帶教制度的推進過程中,將科研論文的考核周期定為3年內。
3 討論
2014年,上海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科教援疆成為上海衛生援疆工作及喀什二院工作重點之一。中央和上海市對援疆工作提出“一定要堅定不移把教育搞上去”的要求,而衛生人才培養是結合教育和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針對于此,上海衛生系統在援疆工作中施行“以臨床帶教培養人才、以科研項目培養人才”具體措施。為切實保障實施質量,將人才培養工程細化、分解,將人才培養工程實施做到帶教導師和學員的雙向考核,以期真正實現由“輸血”到“造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的轉變。
在援疆專家作為導師的帶教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喀什二院特別注重制度實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通過“學員-導師-科室-醫院”四個層次的制度制定、具體實施、中期監督及成效考核,不僅保障該制度的實施在數字上的達標率,而且保障了在達標率數字背后的成效和“含金量”。以下就喀什二院幾個科室導師帶教制度實施10個月來的成效舉例說明:
3.1 心臟內科
喀什地區冠心病、心肌梗死發病率高,在之前的心臟血管造影技術的基礎上,心內科援疆專家實施了“血流儲備分數”及“血管內超聲”等新技術的帶教,而此類新技術之前在南疆尚未開展,全疆地區也只是烏魯木齊有零星報道,此類技術的開展不僅填補了南疆地區的空白,更為重要的是對心肌梗死患者的明確診斷提供更為提前一步的預警,大大提高了當地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目前喀什二院心臟內科的援疆專家帶教學員已掌握該項技術,并且在此類技術的支撐下,已申請到自治區級的科研項目和發表高級別的SCI收錄論著。
3.2 腎臟內科
2014年之前,喀什二院無獨立的腎臟內科,對尿毒癥患者不能實施血液透析治療,自2014年2月成立腎臟內科以來,在援疆專家的帶領下,成立獨立的腎臟內科和血液透析中心,目前科室內已有3名學員能獨立進行血液透析的各項臨床操作,并能獨立管理血液透析中心的運行,開展各級新技術5項,申請到自治區級科研項目3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
3.3 眼科
喀什二院眼科以往長期不能開展眼底疾病的治療,而南疆地區因高血壓、糖尿病高發以及維吾爾族遺傳學因素,視網膜等眼底疾病較其他地區高發,針對于此,上海援疆眼科專家近兩年來著重開展了眼底疾病診療技術,目前帶教學員已基本掌握此類技術,并且喀什二院的眼科在“白內障”、“眼底病”及“眼眶整形”等亞專業的架構成型。針對當地維吾爾族群眾眼底病高發的特點,眼科在援疆專家的指導下開展一系列病因學研究,并獲得1項新疆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援疆專家的導師帶教制度在醫療、科研方面都使眼科有了比較顯著的進步。
4 結論
人才、民生是援疆工作的重點,尤其體現在衛生援疆工作中。通過10個月 “導師、學員雙向考核的援疆專家帶教制度”的實施,喀什二院的人才培養工作已初現成效,部分考核指標已提前完成,可見導師帶教制度可為喀什二院的人才隊伍建設提供質量保障,也可為當地醫療衛生系統的人才梯隊建設提供參考。在后續實施的過程中需根據具體考核情況繼續推進、不斷完善,以更加適應于南疆地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 Kirk AD, Feng S. Surgeons and research:talent, training, time, teachers and teams[J]. Am JTransplant,2011,11(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