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線的性質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10 02:19: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平行線的性質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經歷從性質公理推出性質2的過程;掌握平行線的性質,并能用它們作簡單的邏輯推理;
2.感受原命題與逆命題,從而了解平行線的性質公理與判定公理的區別,能在推理過程正確使用.
【教學重點】
平行線的性質以及應用.
【教學難點】
平行線的性質公理與判定公理的區別.
【對話設計】
〖探索1〗反過來也成立嗎
過去我們學過:如果兩個數的和為0,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反過來,如果兩個數互為相反數,那么這兩個數的和為0.這兩個句子都是正確的.
現在換一個例子: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么這兩個角相等.它是對的.反過來,如果兩個角相等,這兩個角是對頂角.對嗎?
再看下面的例子:如果一個整數個位上的數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夠被5整除.對嗎?這句話反過來怎么說?對不對?
〖結論〗如果一個句子是正確的,反過來說(因果對調),就未必正確.
〖探索2〗
上一節課,我們學過: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反過來怎么說?它還是對的嗎?完成P21的探究,寫出你的猜想.
〖推理舉例〗
如果把平行線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看作是基本事實(公理),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公理證明平行線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如圖,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a∥b,
求證:∠1=∠2.
證明:a∥b,
∠1=∠3(__________________).
∠3=∠2(對頂角相等),
∠1=∠2(等量代換).
〖探索3〗下面我們來證明平行線的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請模仿范例寫出證明.
如圖,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a∥b,
求證:∠1+∠2=180?.
證明:
〖探索4〗
如圖:直線a、b被直線c所截,
(1)若a∥b,可以得到∠1=∠2.根據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b.根據什么?根據和(1)一樣嗎?
〖練習1〗如圖,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在括號內為下面各小題的推理填上適當的根據:
(1)a∥b,∠1=∠3(___________________);
(2)∠1=∠3,a∥b(_________________).
(3)a∥b,∠1=∠2(__________________);
(4)a∥b,∠1+∠4=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a∥b(_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a∥b(_______________).
〖練習2〗
畫兩條平行線,說出你畫圖的根據;再任意畫一條直線和這兩條平行線都相交,寫出所生成的角當中的一對內錯角,并說明這一對角一定相等的理由.
篇2
關鍵詞:互通立交 變速車道長度 VISSIM 安全評價
1 概述
在高速公路建設中,互通式立交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空間多層結構形態和立體交通轉向功能的專用設施。全國各級公路尤其是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異常嚴重。我國已經開始對道路交通安全評價進行系統研究,對某些道路交叉口也實施了初步的道路交通安全評價。
2 建立線形設計指標的層次分析結構模型
2.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層次結構具體分為:主要線形設計指標A:主線縱曲線A1、匝道平曲線A2、匝道縱坡度A3、變速車道長A4。
2.2 構造判斷矩陣
根據以往對于調查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總結模型中各因素對運行速度影響的重要性為:主線縱坡度A1
表2.1 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判斷矩陣
2.3 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
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的排序計算為:
①分別計算該矩陣(見表2.1)各行元素乘積的四次根:
根據公式:=n(i=1,…,n)
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其相對重要性權重為:
w1=0.0550 w2=0.5638 w3=0.1178 w4=0.2634
②對其一致性檢驗:
AW=λmaxW=λmax0.05500.56380.11780.2634解得λmax=4.1363
CI===0.0454
CR===0.0504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的值見表2.2:
表2.2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的值
因此,層次單排序的結果有滿意的一致性,判斷矩陣中的元素取值符合要求。故得到互通立交中主要線形設計指標的權重。
3 運用vissim軟件進行交通仿真實驗
首先是苜蓿葉型互通立交的設計圖為基礎,建立在Vissim4.2當中的互通立交規劃路網圖[1]。
互通式立交變速車道是主線車道和匝道之間段的附加車道,它是互通式立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變速車道是整個互通立交系統中最易發生交通事故的地方[2]。其具體表現如:分流端的減速車道長度不夠,汽車來不及減速而撞護欄;分流端減速車道設置不明顯,汽車駛過而錯過轉彎;合流端設置不合理,車輛提前進入主線發生交通事故等??梢?,變速車道設置的合理與否,對于提高行車的安全舒適性,減小交通事故的發生,保證交通流的暢通意義重大。
由于我國現行的《公路路線設計規范》在變速車道相關條款中主要是參考國外的一些數據,而在實際設計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下面就變速車道的長度在設計中的這些不足問題進行探討。
3.1 變速車道長度的仿真實驗 本次模型中主要研究的是平行式變速車道的長度,進行仿真實驗并比較分析通行能力隨車道長度變化規律,綜合安全評價各種因素,最終提出在各種設計速度下,相應變速車道長度的推薦值。
下面以設計速度100km/h和設置150米的減速車道為例,設置結果統計的時間間隔600s和總仿真時間3600s,點擊仿真鍵,待仿真過程結束后,查看評價結果文件,并整理相關數據。然后用以上同樣的方法,在設計速度為100km/h,減速車道長度分別為180m、200m、220m時,做出不同變速車道的特征數據采集點的評價結果表。
3.2 仿真結果分析與研究 匯總上述數據,得出在主線設計速度為100km/h、匝道設定速度為70km/h且減速車道為單車道的情況下,不同長度的變速車道上平均運行速度和可通過交通量[3]。如下表所示:
表3.1 同長度的減速車道評價結果對比表
結合以上數據和圖表的分析,可得出:在設計速度為100km/h,減速車道為單車道的情況下,減速車道長度的推薦值為180m。若超過180m,會造成占地面積增大和工程費用增加[4]。匯總本次研究結果,并與我國《公路路線設計規范》中的相關值進行比較:
表3.2 研究推薦值與規范表的比較
4 結論與展望
本次研究首先通過層次分析法,得出所要研究的四項線形設計指標的各自權重。然后利用VISSIM仿真軟件,建立苜蓿葉型互通立交的模型,研究不同線形指標下立交的通行能力,同時也應考慮到其他環境影響因素,結合分析環境影響因素,最終得出滿足綜合安全評價的線形設計指標。主要結論如下所示:①在所研究的互通立交的四個線形設計指標中,各自所占的權重為:匝道平曲線為0.5638,變速車道長為0.2634,匝道縱坡度為0.1178,主線縱坡度0.0556。②在主線設計速度為100km/h,匝道設計速度為40km/h的情況下,綜合行車安全、對環境的影響、工程費用及施工量等各方面因素,通過比較平均運行速度和單位時間內可通過交通量,提出了以下推薦值:變速車道長見表3.3所示。由于互通立體交叉口運行規律的隨機性與復雜性,加之交通調查過程當中所選擇交叉口數量較少并且不全具有普遍性,故在論文當中難免存在缺陷與不足:①由于受能力和時間的限制,本次論文中只研究了互通立交的變速車道長度這一主要線形設計指標,對于也會影響到互通立交安全評價的線形設計指標,并沒有做詳細的研究與分析。②本次論文只是在計算機仿真的環境中,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得出線形設計指標的推薦值。并未以現有工程為依托,進行實際立交的安全性評價。
參考文獻:
[1]VISSIM軟件教程.辟途威交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文版權).2006(11).
[2]許金良.互通式立交匝道橫斷面和連接部CAD設計方法[科技論文].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2001年(4).63-65.
篇3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學知識數學概念數學過程發展能力
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數學教學中問題的提出、命題的探究、解題思維的展現、知識結構的優化等過程,都屬于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然而,知識發生、發展、形成過程的再現主要在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用以及教學手段的運用,本文就此作一些膚淺的探討。
一、概念發生過程的教學
數學概念有的直接從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而來的,有的在抽象的數學理論基礎上經過多級抽象才產生發展得來的,但不管數學概念如何抽象,都有它的具體內容,概念教學中,要揭示概念的提出、抽象和形成過程,盡可能讓學生參與、體驗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并努力用精確、簡煉的語言充分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緊扣概念中關鍵的字詞,以及注意概念間的聯系、比較與概念的應用。例如:在介紹不等式的解與解的集合的概念時,可設置如下問題讓學生討論研究。
①X取數值0.8,1,2,3.5,5時,哪些能使3x<9成立?哪些不能成立?從而學生可歸納出在一個不等式中,若用一個數值代替未知數X,能使不等式成立的叫不等式的一個解,如X=0.8,1,2。
②不等式3x<9有多少個解?怎樣表示?交給學生討論,自然得出能使上述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有無數多個,進而指出是一切小于3的數,即3x<3。在這個基礎上給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再結合數軸表示出來。這樣由學生自己發現,并結合圖形討論得出的概念,就易于理解容易掌握。
又如: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相似形的概念、軸對稱與中心對稱等概念,可用直觀模型的演示得到,從而降低理解難度,負數概念由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引入,方程的概念由求解應用題的實例引入,這樣也自然得體,易于接受??傊诟拍罱⒌倪^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表達等能力,從而有利于揭示概念的過程,把握概念的實質。
二、法則、公式、公理形成過程的教學
數學中法則、公式、公理的提出,是通過歸納得出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的學習過程與發現過程同步,給學生適當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力求從已學知識出發,利用實驗、運算、畫圖等方法,讓學生去體驗發現的喜悅,去認識知識的形成過程。否則,那種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必定會造成學生只機械地記公式、法則、公理,不能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
例如:乘法公式若只要求學生記住,會做一些模仿性的練習,而忽視對它的由來、規律的講授,要不多久,公式就易遺忘。教學中應以具體的數例,讓學生尋求規律,從而得出公式。同時還可利用直觀圖形,導出公式,如a2-b2=(a+b))(a-b))可結合圖形導出(圖1)。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可看成大正方形面積(a2)減小正方形面積(b2),也可看成寬為(a-b),長為(a+b)的長方形面積,所以平方差公式成立。
三、定理探究過程的教學
教科書上往往看不到定理的形成、探究的思維過程,至于證明方法是如何構想的,學生無法得知。這就有待于教師啟發引導,展示分析、思維過程。如果照搬課本內容,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滿足于定理的證明,學生就只能“一聽就懂,一做就錯”,也就談不上提髙學生的能力了。教師不僅要講“如何做”,更應該講“為什么這么做”。應把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暴露給學生,讓學生去思索、去評價,從中得到啟發,提髙能力。如: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證明,先分析如何證兩線段相等?再思考兩腰要分別放入哪兩個三角形中?最后引導學生理解添加輔助線的合理性、必然性。這樣分析既強化了兩線段相等的證明方法,鞏固了三角形全等判定和性質的知識,又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暴露解題的思維過程,學生可逐步形成明確的解題思路,思維得到了訓練,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數學問題求解過程的教學
問題求解過程的教學要強化“問題意識”,充分展現對問題加工處理的過程和解決方案的制訂過程,通過數學問題求解,激發學生的數學意識,以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廣開思路,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提煉概括,通過提煉概括過程的參與,使這些方法和規律成為迅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
例:如圖2,在ABC中,已知D為AC上一點,E為CB延長線上的一點,且BE=AD,ED和AB相交于F。求證:EF︰FD=AC︰BC。
這是一個證明比例式的習題,通常學生會想到找平行線,但題中沒有,必另尋新路,要作輔助線,利用平行線轉移比例的方法,學生往往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可讓學生按一定順序去嘗試。EF︰FD中E、F、D在同一直線上,分別過點E、F、D作平行線AC(或BC的平行線,學生會發現過這三點分別作平行線,并非均能證,有些學生會思維受阻,經過多次嘗試才能成功,使學生認識思路探索并非一帆風順,應仔細分析,不斷尋找最佳解題途徑。通過對上例的探索,學生發現過其他點作平行線也能得證,從中體會到平行線轉移線段比的思想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歸納,使之成為學生迅速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初中階段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關鍵階段,加強數學過程的教學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方面。為此,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堅持注意揭示數學過程的教學,這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學校班班通教學應用典型案例[OL].互聯網-百度文庫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八年級數學教案[OL].互聯網
篇4
案例1:走好“用眼看、動腦想、大膽猜、嚴格證”四步。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個等腰梯形,它有哪些特征?
(學生小組討論。)
生1:兩腰相等。
生2: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生3:底角相等。
(對于生2,教師拿出等腰梯形的紙片進行演示,讓他說明對稱軸的位置;對于生3,糾正應該是同一底邊的兩個底角相等。)
師:如何驗證同一底邊上的兩個底角相等呢?
生4:在將等腰梯形對折時,發現了兩個底角是相等的。
生5:通過測量可以得到。
師:你們都說得非常好,測量或操作是我們發現一些命題常用的方法,但并不能作為證明命題成立的方法。請同學們繼續思考,如何證明出這個結論呢?
(一段時間后,學生舉手回答。)
生6:過上底的兩個頂點分別作下底的高,然后通過三角形全等進行證明。
生7:過上底的一個頂點作一腰的平行線,可以運用平行四邊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知識來證明。
師:剛才兩個同學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發,你能根據他們的敘述,完整地將證明過程寫下來嗎?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這些證明方法都有什么共同點?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寫下你們的證明過程。
(學生書寫證明過程,教師巡視。)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傳授了知識,還在數學課堂活動中展示了“直覺發現、推理證明”的過程。直覺發現是培養學生發現命題的重要方式,針對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教師不僅讓學生口述證明的過程,還讓學生動筆寫下證明過程,這樣做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梳理思路、準確表達,突破幾何證明在書寫上的難點。
案例2:避免“零起點”教學,高效培養學生的證明能力。
師:(展示多媒體課件提出問題)
問題1:怎樣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問題2: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
問題3:如何判斷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有幾種判定方法?
生:口答(略)
師:李芳同學用“①邊、直角;②直角、邊;③邊、直角;④直角、邊”這樣四步畫出了一個四邊形,她說這個四邊形是矩形,對嗎?李芳同學畫得四邊形不是矩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好,只要我們認真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引出課題――“矩形的判定”。)
師:矩形的邊相對于平行四邊形有特殊性質嗎?
生:沒有。
師:那我們從角的角度來探究“最少有幾個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教師指定一名學生板演,畫出反例圖形,然后教師點評。)
師:我們猜想,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出示命題: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師:如何證明一個文字命題呢?
教師敘述幾何證明的一般過程:1.根據題意,畫出圖形;2.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結合圖形,寫出已知和求證;3.寫出證明過程(有時需要寫證明依據);4.歸納結論。
學生說出已知和求證,并嘗試證明。
師:通過證明發現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李芳的畫法也是正確的,所以我們把“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作為矩形的判定定理1。
本案例是“矩形的判定”的第一課時。在前期,學生已經具有了平行四邊形的研究經驗,但本案例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這些經驗,讓學生對矩形判定的學習回到“零起點”。
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課前提問可以改為“問題一: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是什么?問題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有什么關系?問題三:我們如何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問題四:矩形有哪些性質?”這些問題可以對學生學習矩形判定的邏輯結構起到指導性作用。
篇5
【關鍵詞】初高中數學教學 銜接 研究
一、探究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背景
(一)初高中數學教學內容上有很強的延續性,初中數學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高中數學是建立在初中數學基礎上的延續與發展,在教學內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關。沒有初中數學扎實的基礎,學生將無法適應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因此,從教學內容、數學思想方法上,理順初高中數學之間的關系,進而在初中階段強化初高中銜接點的教學,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是初中數學教學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研究,主要從初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中考數學的導向性作用,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的要求,高中數學教學對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研究,試圖找出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相關關鍵點,從而為初中數學教學提出有用的建議,對初中數學教學為適應學生高中數學學習進行有效地定位。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找出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相關關鍵點,從而為初中數學教學提出有用的建議,對初中數學教學為適應學生高中數學學習進行有效地定位。
(二)從教學內容、數學思想方法上,理順初高中數學之間的關系,進而在初中階段強化初高中銜接點的教學,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三)為學生有效適應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理念以及學科課程目標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四)為初中數學教學設置一個知識上限,研究對象為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為學生進入高中后能有效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
三、研究內容
(一)初、高中數學課程教學銜接內容的教學要求:
與以前知識、高中教師原有認知相比認為存在但初中已刪除需銜接的內容
1.常用乘法公式與因式分解方法: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兩數和立方公式、兩數差立方公式、三個數的和的平方公式,推導及應用(正用和逆用),熟練掌握十字相乘法、簡單的分組分解法,高次多項式分解(豎式除法)
2.分類討論:含字母的絕對值,分段解題與參數討論,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3.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最簡二次根式、同類根式的概念與運用,根式的化簡與運算
4.代數式運算與變形:分子(母)有理化,多項式的除法(豎式除法),分式拆分,分式乘方
5.方程與方程組:簡單的無理方程,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含絕對值的方程,含有字母的方程,雙二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二次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與韋達定理,鞏固換元法
6.一次分式函數:在反比例函數的基礎上,結合初中所學知識(如:平移和中心對稱)來定性作圖研究分式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鞏固和深化數形結合能力
7.三個“二次”:熟練掌握配方法,掌握圖象頂點和對稱軸公式的記憶和推導,熟練掌握用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用根的判別式研究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利用數形結合解決簡單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8.平行與相似:介紹平行的傳遞性,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梯形中位線,合比定理,等比定理,介紹預備定理的概念,有關簡單的相似命題的證明,截三角形兩邊或延長線的直線平行于第三邊的判定定理
9.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和證明:補充射影的概念和射影定理,鞏固用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的比來計算三角函數值,識記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補充簡單的三角恒等式證明,三角函數中的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
10.圖形:補充三角形面積公式(兩邊夾角、三邊)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正多邊形中有關邊長、邊心距等計算公式,簡單的等積變換,三角形四心的有關概念和性質,中點公式,內角平分線定理,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和邊長間的關系
11.圓:圓的有關定理:垂經定理及逆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弦定理,兩圓連心線性質定理,兩圓公切線性質定理;相切作圖,簡單的有關圓命題證明,介紹四點共圓的概念及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鞏固圓的性質,介紹圓切角、圓內角、圓外角的概念,等分圓周,三角形的內切圓,軌跡定義
12.其它:介紹錐度、斜角的概念,空間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畫頻數分布直方圖
(二)數學思想方法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中運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滲透四大數學思想方法,即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等價與變換,劃分與討論,這些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學中充分反映出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以適應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內容容量大,從概念的發生發展、理解、靈活運用及蘊含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舉一反三、知識和能力并重的要求。
四、實施初高中教學銜接具體做法
初高中教學銜接研究方法宜采取初、高中一線教師合作研究方式,對初、高中數學教學內容、數學思想方法、考試導向作全面的比較分析,提出對初中數學適應性學習教學的要求,為初中數學教學指定出適應高中教學的具體目標,從而解決長期以來初高中教學脫節的問題。
(一)實驗法:“分組合作教學”,提煉出初中教學銜接的具體內容,時機、內容、有效性合作。
初中參加實驗班級每周授課時間設置為5+2模式,即5節課為正常完成教學任務時間,2節課為根據教學進度找到高初中知識銜接點進行實時滲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對課本要求的知識點進行深化理解。
(二)總結法:參與實驗教師做教案設計,活動記實,具體教學銜接內容的研究,教學反思等。
篇6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知識建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而編制的學習方案,或稱導學方案。
“導學案”是集教案、學案、作業、測試和復習資料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體,是將上課意圖、學法指導、重點考點、達標訓練、測試內容等在課前發給學生進行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教學文本。導學案的核心主旨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導學案的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會有預習環節、探索新知環節及鞏固拓展環節,下面針對這三個環節結合等邊三角形一課的實踐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預習環節
預習環節是傳統教學中所沒有的環節,是導學案實踐中的一個新生環節,是學生在老師的預習引導下開始自學、接著自測并小結的環節。傳統的教學更注重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配合著的學,而導學案中預習環節的設置則是充分相信孩子,放飛他們的思維,以他們自學的狀況尤其是自學小結來決定教師后續教什么,如何教,真正做到教師的教配合學生的學。
我所執教的“14.7等邊三角形”是在學習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是這樣來設計預習環節的,分成三部分:第一預習引導,第二預習自測,第三預習小結,這三部分緊密聯系,缺一不可。
預習引導:預習引導猶如茫茫大海中的燈塔,要為學生開展自學指明方向。在本課中我設計的預習引導是三個問題:(1)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定義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質?這些性質等邊三角形是否具備?除了這些性質外,等邊三角形還有哪些性質?(3)等邊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學習一個新圖形往往分成三步:定義、性質和判定,而這三步既是對學習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回顧,又是后繼學習四邊形的一個模式,也是這節課的一個流程,同時也滲透類比思想。預習引導中的問題設置引領學生認真研讀教材,凸顯這節課的重點要點。
預習自測:預習自測題的設計旨在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根據學生自測的情況定奪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以學定教的原則。我覺得預習自測題的設置要注意兩點:(1)涵蓋面廣,如,我設計的預習自測中既涵蓋了等邊三角形的定義、性質,也涵蓋了它的多個判定。(2)以淺顯為主,因為自測題畢竟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旨在鼓勵學生,增強其學習信心和能力,而不是要給學生當頭一棒,所以自測題的設計教師一定要把握住難度,盡可能讓學生體會到自學的輕松感與愉悅感。
預習小結:預習小結的設計旨在要求學生通過預習整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并讓學生做到學有所思。預習小結中可以突出一些關鍵字讓學生填空,如,等邊三角形的性質有(1)___(2)___(3)___我在預習小結中還大膽設計了問題4:“通過預習,我還有如下問題:___”。正如預期的一樣,學生果然有填到“等邊三角形有哪些性質和等腰三角形類似?”“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還有哪些?”“等腰三角形有三線合一,等邊三角形具備嗎?”“等邊三角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這些就是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為我上課怎樣導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幫助。還有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等邊三角形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用幾個等邊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可見,這孩子的思維能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對拼圖很感興趣,預示了這孩子學習的潛力。
通過預習環節,我知道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還有待教師的梳理、點撥,這樣以學生自學的狀況來決定教師的教才更有針對性,才更有意義,體現了導學案的核心主旨――先學后教。
二、探索新知環節
區別于傳統教學,在導學案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對“新知”在預習這一環節已經知曉或部分知曉,所以,教師要利用先學的成果,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和學生一起梳理新知,面面俱到不是美,“充分準備,有限呈現”才是真。
1.對于有些知識我們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等邊三角形的每一個內角為什么都相等,又為什么都等于60°呢?”這個問題用到了等邊對等角及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所以有必要追根究底一番。
2.根據學生的特點與狀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與及時
優化。
補充:如,教材上只提到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且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只有一條。從預習小結中可以看到學生對性質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等邊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質嗎?”問題由學生拋出,學生回答。其實等邊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質,因此等邊三角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三線合一性質等邊三角形是否也適用?類似的問題學生就都能輕松作答,并能對預習小結中不夠完善的地方作及時補充。
優化1:教材上等邊三角形的判定都是用語言文字表述的,而今后學生用得更多的是符號表達,所以,學生能否把文字語言轉化成符號語言,是這堂課必須考量的一個知識點?!叭绾斡梅杹肀磉_等邊三角形的判定”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作出的提問。尤其對于“有一個內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這一概念我在黑板上認真板書,加深學生的印象。
優化2:學生接受一些零星的知識并不難,難在如何把已學的知識整理成知識體系。作為教師的我們,通??梢岳脠D表的形式和學生一起整理知識體系,便于學生記憶并運用。下圖清晰地顯示出有三種方法說明一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記住這張圖也就記住了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判定。
■
三、鞏固拓展環節
相同的教案甚至是同一道題目,有的教師似乎分析得很透徹,但學生仍不知所云,有的教師言語不多,在關鍵處點撥一二,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因此新的教學模式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學定教”更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教師的點撥、引導要恰到好處。點撥過多,學生的思維會受到限制,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點撥過少,學生的難點沒法突破,會打擊學習的自信心。要設計恰當的問題系列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非常了解,學生對于這類題可能會在哪里卡住,是因為什么原因卡住,需要如何點撥,這一障礙就能逾越過去,這需要教師一定的經驗積累,同時教師也要從學生的學習活動(如,預習、探索新知等部分)中發現學生認知上的缺陷并加以引導。這也是體現導學案的核心主旨――“以學定教”的原則。
幾何圖形題是數學學習的難點之一,只要注重平時的日常教學中經驗的積累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困難終將被克服。如,“等邊三角形”一課有這樣的題目:
已知ABC中,AB=AC,D是CB延長線上一點,∠ADB=60°,E是AD上一點,且有DE=DB,問:AE、BE、BC有什么數量關系?
■
首先,培養學生“讀條件,想結論”這點很重要,一些簡單的題目讀完條件,想想結論,題目的解決方案已經出現了。此題中,由條件馬上得到DBE是等邊三角形,從而有三邊相等,三內角為60°,不管這些結論對此題有無幫助,這些結論都應該被很快聯想到。
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嚴格論證。
問1:AE、BE、BC長度看似有什么數量關系?預設AE=BE+BC。
問2:觀察BE+BC可能與哪條線段相等?預設BE+BC=DC。
問3:如何證明AE和DC這兩條線段相等呢?預設學生短時間思考。
問4:證明兩條線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預設等量代換、等角對等邊、三角形全等等。
當前兩種可能性被否定時,三角形全等似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然而這根救命稻草當學生去伸手抓時,卻還差了一小段距離,怎么辦?
問5:能否通過添輔助線來構造什么圖形?預設全等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問6:如何在圖中構造全等三角形或等邊三角形呢?
問題6才是這個題目的難點,我引導學生從圖形中的數量關系去嘗試,延長DC到F,使CF=BD,連結AF,這樣就構造了一個ACF與ABD全等,從而進一步得到ADF為等邊三角形,這樣,這個題目也就迎刃而解。
■
回顧此題的分析過程,問題串的有序提出,其實質是分析法的應用,鍛煉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問題4的提出作用也不小,適時幫助學生歸納一些解題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讓學生碰到類似問題時能有一個切入口,能做到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在互相討論、師生互動的狀態下完成此題。由于在找等邊三角形時還可以延長EB到P使BP=BC,連接AP、CP,構造等邊三角形PBC,再利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線性質和判定推出本題結論;另外,本題還可通過過A點作AM∥BC交BE延長線于M點、連接DM等,所以,這個題不止有一種構造圖形的方法,我在課堂上只講解了一種,另幾種留給學生課后繼續思考,一題多解。一道好的題就是這樣,耐人回味,具有挑戰性,使學生思維的提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因此,教師的選題很重要,教師的問題設計更是一門藝術。
在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觀念、角色的轉變是導學案成功實施的基礎。教育就是一種有教師參與幫助的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器官的延伸力量。教師進入教育過程的身份注定了教師不能作為教育的主體,必須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狀況安排自己的工作,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暴露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成長的舞臺。教師應由傳統的灌輸者演變為適時的點撥者、引導者。要充分了解學生,預設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困難和障礙,想好解決方案,并配備習題加以鞏固提升。
篇7
計劃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下面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2019高三學期數學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文本。
2019高三學期數學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文本1本學期我繼續擔任高三理科82班和88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為了2019年學生能充分迎接高考且能考出好成績,我制定了高三數學復習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研究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觀念,倡導理性思維,探求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團結協作,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全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教學設想
㈠總的原則
1、認真研讀數學考試大綱及全國卷考試說明的說明,做到宏觀把握,微觀掌握,注意高考熱點,特別注意高考的信息。
根據樣卷把握第一、二輪復習的整體難度。
2、不孤立記憶和認識各個知識點,而要將其放到相應的體系結構中,在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尋求其內在聯系,達到理解層次,注意知識塊的復習,構建知識網路。
3、立足基礎,不做數學考試大綱以外的東西。
精心選做基礎訓練題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離教材內容和考試大綱的范圍和要求。不選做那些有孤僻怪誕特點、內容和思路的題目。利用歷年的高考數學試題作為復習資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嚴格控制選題和做題難度,做到不憑個人喜好選題,不脫離學生學習狀況選題,不超越教學基本內容選題,不大量選做難度較大的題目。
㈡體現數學學科特點,注重知識能力的提高,提升綜合解題能力
1、加強解題教學,使學生在解題探究中提高能力。
2、注重聯系實際,要從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角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不脫離基礎知識來講學生的能力,基礎扎實的學生不一定能力強。教學中,不斷地將基礎知識運用于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多從貼近教材、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角度,選擇典型的數學聯系生活、生產、環境和科技方面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有計劃、針對性強的訓練,多給學生鍛煉各種能力的機會,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之目的。
㈢合理安排復習中講、練、評、輔的時間
1、精心設計教學,做到精講精練,不加重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
2、協調好講、練、評、輔之間的關系,追求數學復習的最佳效果
3、注重實效,努力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㈣改變傳統復習模式,體現小組交流合作
1、淡化各自為戰,加強備課小組交流合作,資源共享。
2、堅持學生主題,教師主導。
3、注重學法指導及心理輔導
(1)及時向學生介紹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及時收集教學過程中反饋信息并彌補學生的不足。
(2)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安排教學難度,有利于學生成功情感體驗,促進其提高。
(3)加強邊緣生的個別輔導。A類邊緣生采用各個擊破,B類邊緣生抓基礎,促能力,A類邊緣生注意個別指導;B類邊緣生手把手的教,主要課堂重點關注,課后重點輔導。
三、教學重點
1、數學思想方法
2、教材的重點、高考的熱點
3、依據新大綱、夯實基礎,突出內容,課程內容中的向量、概率以及概率與統計、導數等的教學。
函數,解析幾何,立體幾何,數列仍是重點。
4、注意以單元塊的縱向復習為主到綜合性橫向發展為主。
從數和形的角度觀察事物,提出有數學特點的問題,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與綜合。
注意知識的交叉點和結合點。
四、教學措施
1、以能力為中心,以基礎為依托,調整學生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精講多練,一般地,每一節課讓學生練習20分鐘左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堅持先備課后上課,加強學習,多聽課,探索第一輪復習的教學模式。
3、腳踏實地抓落實
(1)當日內容,當日消化,加強每天必要的練習檢查督促。
(2)堅持每周一次小題訓練,每周一次綜合訓練。
(3)周練與綜合訓練,切實把握試題的選取,切實把握高考的脈搏,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維的層次性(即解法的多樣性),適時推出一些新題,加強應用題考察的力度。對每一次考試試題研究,努力提高考試的效率。
① 注意研究高考考試說明,近三年高考試題,特別是全國卷的高考試題。
②在綜合練習中,不縮小考試難度,既注意重點知識的考查,注重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③在綜合練習中注意實踐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能綜合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解決在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閱讀、理解對問題進行陳述的材料;能夠對所提供的信息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分類,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應用相關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并加以驗證,并能用數學語言正確地表述、說明.
④在綜合練習中注意創新意識的考查:要求學生能對新穎的信息、情境和設問,選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綜合與靈活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⑤在綜合練習中注意個性品質要求的考查:要求學生能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思維的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要求考生克服緊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合理支配考試時間,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體現鍥而不舍的精神.
4、加強應試心理的指導
為學生減壓,開啟他們心靈之窗,使他們保持最佳狀態。
5、高考數學試卷上的題與我們平日練習的題目不一樣,怎么辦?復習時應注意什么?
(1)力求作到三個避免
避免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 避免呆板的試題;避免繁瑣的計算。
(2)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沒有見過的問題.利用已有的知識內容、思想方法和基本能力,自己去研究試題所提供的新素材,分析試題所創設的新情況,找出已知和未知間的聯系,重新組織若干已有的規則,形成新的高級規則,嘗試解決試題所確立的新問題。
6、對重點知識與重點方法要真正理解,并且理解準、透.如概念復習要作到:靈活用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間的細微差別,提防誤用或錯用;
全面準確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條件;熟練掌握表示有關概念的字符、記號。
7、加強學法指導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
第一輪復習,通常稱為方法篇。在這一階段,老師將以方法、技巧為主線,主要研究數學思想方法。老師的復習,不再重視知識結構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學們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目的,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數法、換元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方法解決一類問題、一系列問題。同學們應做到:
①主動將有關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組。找出某個知識點會在一系列題目中出現,某種方法可以解決一類問題。
②分析題目時,由原來的注重知識點,漸漸地向探尋解題的思路、方法轉變。
③從現在開始,解題一定要非常規范,俗語說:不怕難題不得分,就怕每題都扣分,所以大家務必將解題過程寫得層次分明,結構完整。
④適當選做各地模擬試卷和以往高考題,逐漸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圍和重點。
第二輪復習,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老師主要講述選擇題的解發、填空題的解法、應用題的解法、探究性命題的解法、綜合題的解法、創新性題的解法,教給同學們一些解題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學們的解題速度和應對策略為目的。同學們應做到:
①解題時,會從多種方法中選擇最省時、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逐漸適應高考對減縮思維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題速度,審題要慢,思維要全,下筆要準,答題要快。
③養成在解題過程中分析命題者的意圖的習慣,思考命題者是怎樣將考查的知識點有機的結合起來的,有那些思想方法被復合在其中,對命題者想要考我什么,我應該會什么,做到心知肚明。
最后,就是沖刺階段,也稱為備考篇。將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前,學習的重點、難點、方法、思路都是以老師的意志為主線,但是,這階段要求學生直接、主動的研讀《考高三下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研究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觀念,倡導理性思維,探求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團結協作,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全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①檢索自己的知識系統,緊抓薄弱點,并針對性地做專門的訓練和突擊措施(可請老師專門為你拎一拎);鎖定重中之重,掌握最重要的知識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②抓思維易錯點,注重典型題型。
③瀏覽自己以前做過的習題、試卷,回憶自己學習相關知識的歷程,做好再工作。
④不做難題、偏題、怪題,保持情緒穩定,充滿信心。
2019高三學期數學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文本2一、指導思想:
在新的一學期,我將以新課程提供的全新理念為指導,依據教研組工作計劃,按照教導處的安排,圍繞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這一中心任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等能力。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三、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程、確定位置、公倍數和公因數、認識分數、找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統計、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圓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方程、認識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
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
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煉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五、學習方式:
1、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2、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2019高三學期數學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文本3新學期的工作已經開始了,展望本學期,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擬定如下計劃:
一、學生學情分析:
一學期下來,兩班學生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標準,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但是還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缺少主動與同學交流的習慣。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采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觀察物體,圖形的運動,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二)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四則運算中每種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運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角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或幾何體的形狀圖;
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軸對稱圖形;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的圖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認識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經歷從實際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措施。
1、本學期,我將繼續認真擔負本職工作,備好每一節課并針對班級情況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工作。
對學生的評價力求講究策略,讓學生“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愛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證學生健康地成長。
2、認真對待本學期自己所選單元的教材解讀工作,備好單元中的每一節課,再積極與同組老師交流,并進行及時反思,真正領會教學設計意圖,提高駕御課堂的能力,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3、本學期繼續進行學?!蹲哌M生本,使學生學會學習》的課題研究,在教學中注意采用開放式教學,在課堂上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課堂上注意學生課堂習慣的培養,包括坐姿、寫字姿勢和學具擺放。
4、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6、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用“放大鏡”全面細致觀察,如果發現其閃光點,就因勢利導,當眾表揚,充分發揮其能力,使他感到集體的溫暖,激發他們的興趣,鼓舞他們的士氣。
另外除了對后進生進行一般的課外指導外,還需為他們組建“結對子”小組,使他們漸漸地對學習產生興趣,樹立自信心,逐漸養成自己愛學習的好習慣。
7、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四、業務學習
作為年輕教師,我要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利用業余時間,每天保證至少半小時的讀書時間,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在讀書中成長,提高自己運用科學觀點看待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工作的經驗撰寫經驗性文章,借此使自己不斷成長。
總之,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踏踏實實工作,向同組老師學習,積累教學經驗,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2019高三學期數學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文本4一、學情分析
五(1)班共有學生54人,五(2)班共有學生52人,參加考試五(1)54人,五(2)班52人,五(1)男生31人,女生23人,五(2)班男生28人,女生24人,五(1)班的總分2916分,五(2)班的總分3480分,五(1)班平均分54分,五(2)班的平均分65.66分,及格率五(1)班43.4%,五(2)班75.5%,30分以下五(1)班6人,五(2)班0人,后進率五(1)班11.3%,五(2)班0%,80分以上五(1)班6人,五(2)班12人。
二、成績得失分析
1、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2、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3、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討能力不高。
4、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
5、本學期重點抓好后20%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三、教學目的
1、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征,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2、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
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并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3、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在學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征數。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也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4、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5、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五、教學措施:
(1)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3)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4)注意學生動手操作, 凡是能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在統計等內容里適當地讓學生作一些初步的社會調查匯報 展示實踐結果。
(5)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防止死記硬背, 盡量使學生自己探索、領悟得出規律,然后進行強化規律。
(6)變式題的訓練: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強變式題的練習, 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更好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7)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上,創建教學的問題情境,屬于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
2019高三學期數學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文本5在春節結束之際,新的學期也已經來臨,在新的學期里,作為七年級數學教師的我對下學期的工作進行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將擔任七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通過上學期的教學,學生的計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實踐探究能力得到了發展與培養,對圖形及圖形間數量關系有初步的認識,邏輯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特別是抽象思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從上學期的教學中,發現有以下問題:部分學生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學生課外自主拓展知識的能力幾乎沒有,很少有學生具有課外閱讀相關數學書籍的習慣,沒有形成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不能自行拓展與加深自己的知識面。本學期將繼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進行探索與發現,以自身的體驗獲取知識與技能;努力實現基礎性與現代性的統一,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現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操作運算,擴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六章,
第5章:相交線和平行線;
第6章:平面直角坐標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組;
第10章: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整個教材體現了如下特點;
1.現代性--更新知識載體,滲透現代數學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術;
2.實踐性--聯系社會實際,貼近生活實際;
3.探究性--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自主活動、自主探索的機會,獲取知識技能;
4.發展性--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潑,圖文并茂,趣味直觀。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平行線的有關知識,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畫法,學會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及不等式組的解法,能夠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幾何作圖能力。過程方法目標:學會觀察和分析幾何圖形,發現圖形的特征和圖形之間存在的關聯,學會總結規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學會使用代數式表示數量及數量之間的關系。態度情感目標:認識生活,感知生活,領悟數學是為生活服務。
四、教研工作
認真學習業務理論,并做好一周一次的業務筆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積極參加一切課題研究活動,敢想敢干,敢于創新,不怕失敗。在學習策略上及時指導學生,培養思維,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時對教學活動作出反思,每周寫出一至兩個教學反思,真正體會自己的優缺點,做到有的放矢,進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時上傳四個教案和四個課時作業。認真做到備學生。每周整理出一個精品教案,及時上傳。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積極利用和制作課件,提高自己電化教學能力。
五、注意事項
1.要由"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組織引導"?
3.教法要靈活,不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活動?
4.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活動創設問題的情境?
5.給學生留出相應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斷,教師先不要急著作出相關的提示或暗示?
6.應設法讓學生參與到"觀察、探索、歸納、猜測、分析、論證、應用"的數學活動中來并適當搭造"合作、交流"的平臺?
7.重點應落在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和技能上?
8.要深入鉆研,創造性的設計教學過程。
六、課時安排(教學進度)
第一周 5.1相交線;
第二周 5.2平行線;
第三周 5.3平行線性質 5.4平移;
第四周數學活動,小結與單元檢測活動;
第五周 7.1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第六周 7.2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7.3多邊形及其內角;
第七周 7.4鑲嵌 活動小結 期中考試;
第八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組 8.2消元五;
第九周 8.3再探實際問題和三元一次方程組;
第十周小結與檢測;
第十一周 9.1不等式 9.2探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二周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9.4課題學習;
第十三周小結與檢測;
第十四周 10.1統計調查;
第十五周 10.2直方圖 10.3課題學習;
篇8
【關鍵詞】山區學校;初中數學;質效
我校是一所偏遠山區學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學校的教學條件較差,小學畢業時成績稍好的部分學生,家長都把他們送到縣城的重點學?;驐l件好的學校去了,剩下的學生中成績普遍較差,另外留守兒童以及單親家庭子女更為特殊,再加上山區農村家長對子女的學習重視不夠,父母對學生的監督和教育更是無從談起,從而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等都比較差。放學后,這部分學生就處于游離狀態,無人監督他們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即使有爺爺奶奶或其他親人監督也無濟于事。學生厭學、輟學、逃學的現象較為嚴重;還有一些學生是逼于家長和社會的壓力不得不上學,于是就采取上課睡覺,混日子以消磨時間。由于學源較差,學生又不想學,教師也就無心思教。一些教師也紛紛找關系調離學校,學校的教學質量并不高。近幾年來學校新教學樓修好后,辦學條件有所改善,但學校整體教學現狀仍未有多大的變化。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效呢?經過這幾年來的不斷探索和研究,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談一談自己的做法。
1 教師方面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在數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等方面發生較大的變化?!耙磺袨榱嗣恳粋€學生的發展”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對于教師而言,使用新教材不是一個把書本上的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的過程,而是一個把書本與學生的個性、愛好、興趣、生活和需要等實際情況創造性地結合越來,靈活機動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其品德修養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就教材講教材,而要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一切從實際出發,把教材講“活”,把學生激“活”,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1.1 鉆研教材。 數學教材(課本)是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并按照數學學科的科學性、系統性、嚴密性、實用性、教育性以及教學法的要求,為在校學生編寫的學習數學的專門用書。它把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用準確生動的文字加以系統地闡述,是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化。 教材一般包括目錄、正文、習題、注釋、插圖、閱讀材料等部分。其中正文是教材的主要的和最基本的部分。
(1)瀏覽(全套教材):了解教材一共有幾冊,幾章,分布在那些年級學習。這些內容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從整體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概貌,把握整體結構體系。這樣就可以增強教學的計劃性、有序性和整體意識,備課與上課就能瞻前顧后,不至于重復講解,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初中數學北師大版全套教材目錄 七年級(上): 第一章 豐富的圖形世界;第二章 有理數及其運算;第三章 字母表示數;第四章 平面圖形及其位置;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 生活中的數據;第七章 可能性。
七年級(下):第一章 整式的運算;第二章 平行線與相交線;第三章 生活中的數據;第四章 概率;第五章 三角形;第六章 變量之間的關系;第七章 生活中的軸對稱。
八年級(上):第一章 勾股定理;第二章 實數;第三章 圖形的平移與旋轉;第四章 四邊形的性質;第五章 位置的確定;第六章 一次函數;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第八章 數據的代表。
八年級(下):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第二章 分解因式;第三章 分式;第四章 相似圖形;第五章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第六章 證明(……)。
九年級(上):第一章 證明(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證明(三);第四章 視圖與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數;第六章 頻率與概率。
九年級(下):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第二章 二次函數;第三章 圓;第四章 統計與概率。
(2)通讀某一冊教材:通過通讀全冊教材,全面了解全冊教材有哪些教學內容,要讓學生掌握那些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各個章節、各個單元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是什么?從而正確把握教材的深廣度,領會編排的意圖或修改的意圖。這樣就可以為制定學期計劃和鉆研某一單元的教材、某一章節的教材做好準備。
(3)細讀某一單元教材:一個單元的教材是相對獨立的一塊知識,教師在單元備課時,不僅要對本單元教材認真讀懂,清除障礙,而且要分析其內部結構,把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各個教學內容在全冊教材以及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這樣就可以在教學時不僅要求明確,重點突出,而且可以前后聯系,上下聯系,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
(4)精讀即將實施的教材和教師用書:對即將施教的教材內容要認真閱讀,深鉆細研,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落實,句句到位。這樣對教材才能理解深刻,把握準確,在精讀時要手腦并用。同時要認真閱讀教師用書,以幫助理解教材內容。
1.2 認真備課。
(1)備課時要對三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采用DJP教學模式進行備課。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作相關發揮。提高備課質量,是上好課的前提。
(2)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包括各次考試的題目,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然后才上課。最好的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要盡量通讀學生已經學過的教材。
(3)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合理取舍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詳講、略講、精講、學生自己講,都要交替靈活應用。設計數學教案的核心是設計問題。問題要深淺適度,利于啟發學生;問題要有生活背景,能激發興趣;問題要有實際意義,為今后學習奠基;問題解答要及時反饋,真正鞏固。
DJP教學案例:(學案)
§2.2 結識拋物線
一、學習目標:
經歷探索二次函數y=x2的圖象的作法和性質的過程,獲得利用圖象研究二次函數性質的經驗,掌握利用描點法作出y=x2的圖象,并能根據圖象認識和理解二次函數y=x2的性質,能夠作為二次函數y=-x2的圖象,并比較它與y=x2圖象的異同,初步建立二次函數表達式與圖象之間的聯系。
二、學習重點:
利用描點法作出y=x2的圖象過程中,理解掌握二次函數y=x2的性質,這是掌握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基礎,是二次函數圖象、表達式及性質認識應用的開始,只有很好的掌握,才會把二次函數學好,只要注意圖象的特點,掌握本質,就可以學好本節。
三、學習難點:
函數圖象的畫法,及由圖象概括出二次函數y=x2性質,它難在由圖象概括性質,結合圖象記憶性質。
四、學習方法:
探索——總結——運用法。
五、學習過程:
(一)作二次函數y=x2的圖象。
(二)議一議:
1.你能描述圖象的形狀嗎?與同伴交流。
2.圖象與x軸有交點嗎?如果有,交點的坐標是什么?
3.當x0時呢?
4.當x取什么值時,y的值最小?
5.圖象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它的對稱軸是什么?請你找出幾對對稱點,并與同伴交流。
(三)y=ax2(a≠0)的圖象的性質:
(四)例題:
【例1】求出函數y=x+2與函數y=x2的圖象的交點坐標。
【例2】己知a
A.y1 C.y3 (五)課堂練習:
1.函數y=x2的頂點坐標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點(a,4)在其圖象上,則a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點A(3,m)是拋物線y=-x2上一點,則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函數y=x2與y=-x2的圖象關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稱,也可以認為y=-x2,是函數y=x2的圖象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旋轉得到。
(六)課掌小結:
談一談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課后練習:
1.若二次函數y=ax2(a≠O),圖象過點P(2,-8),則函數表達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函數y=x2的圖象的對稱軸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對稱軸的交點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函數的頂點。
3.點A(12,b)是拋物線y=x2上的一點,則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A關于y軸的對稱點B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在函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點A關于原點的對稱點C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在函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4.求直線y=x與拋物線y=x2的交點坐標。
5.若a>1,點(-a-1,y1)、(a,y2)、(a+1,y3)都在函數y=x2的圖象上,判斷y1、y2、y3的大小關系?
6.如圖,A、B分別為y=x2上兩點,且線段ABy軸,若AB=6,則直線AB的表達式為()
A. y=3B. y=6C. y=9D. y=36
上課前將備好的學案印發給學生,先預習課本知識,再自學完成。
(三)上課
1.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要反復推敲。
開頭要激發興趣,結束要讓人回味。開頭結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了,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壓堂。要珍惜時間,努力提高教學效率。不說廢話、空話、假話,力爭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培養較強的能力,學會獨特的審美,發展良好的人格。知識、能力、審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2.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
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后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后進生感到在進步。每上一節課,要設想全人類都在傾聽,要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力戒偏見。有其他成人聽課,要很自然的與之溝通,目中有人。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來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如坐春風。 “生命和使命”,價值統一。
3.要善于提出恰當的問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
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要讓學生達到“憤悱”狀態,才是“啟發式”。每一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要將學生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努力做到針對性強,切實幫助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卮饘W生的問題之后,能讓學生“眼睛一亮”,心領神會。從問題到問題,學無止境。對學生好的言行,要及時給予肯定的回應;對學生不好的言行,及時給予否定的回應。大多數應是“肯定回應”;“否定回應”只占少數。在肯定或否定時,最好私下進行。語音、語調、手勢要親切、真誠、自然,這些,常常比語言信息本身還更重要。
4.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一互動”。
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議、辯、練、評要交替進行。一節課內,5分鐘左右要換一個“節目”。要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快速理解的能力。
5.每次上課后,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自覺進行反思。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建構,從個別上升到一般。隨時聽取學生對于教學的意見,及時改進。
二、學生方面
我們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質效呢?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 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彼越處熓紫纫獝凵?,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二)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比说哪芰Σ⒉皇强俊奥牎睍?,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
(三)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討論、爭辯,有利于形成不同思想的碰撞,最容易產生獨特的觀點和方法,最容易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又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清、或表現出的不耐煩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挫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對沒有多大價值的問題也要盡力找出所提問題的合理部分,給予及時的肯定、表揚和鼓勵。鼓勵、贊許、肯定在激發學生靈感,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鼓勵學生講自己的東西,鼓勵講別人沒有講過的東西。錯誤和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是學生學習的自然過程。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有偉大的發現。
其次,要教給學生數學發現的方法,使學生有問題可問。數學規律的發現既要靠直覺思維、形象思維,也要靠邏輯思維。數學推理既有歸納推理、類比推理,也有演繹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靠邏輯推理來證明。所以教師平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問題。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在教學過中,要充分暴露思維過程。在要領數學中,教師要展示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自己學會思考。在例題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去推導、證明、求解、思路方法怒怎樣想到的,并把自己解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來。這樣,學生在這些經歷中會逐漸學會如何思考,如何發現。
最后,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是學習活動最堅實的后盾,我們要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要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確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學習畢竟是要付出艱辛努力的?!安皇且环畯毓牵挠忻坊ǚ滞庀恪睂W生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具有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才會去刻苦,才會感到“苦”中有“樂”。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必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