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帶頭人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0 20:52: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致富帶頭人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致富帶頭人培訓總結

篇1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致富帶頭人;網絡技術培訓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36-0085-02

在新農村建設中隊伍中,農村致富帶頭人發揮著重要的乃至是關鍵性的作用,其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與聰明才智,為新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創新探索了新路子。然而,由于其自身文化科學素質以及實際經濟技術技能的限制,使得其經營與個人發展出現徘徊,且難以持續提升的現狀。通過網絡技能培訓加強其農業技能,在提高其自身文化素質的同時也為新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其最理想的選擇之一。

1 農村致富帶頭人網絡技能培訓對提高其個人能力的作用

網絡的普及與計算機基本應用知識的掌握,為現代農民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術技能提供了很多便利服務。但是由于農村致富帶頭人多數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他們對網絡技能并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政府相關部門,例如各級農委、勞動保障部門以及相關的高校等,可以根據國內、省內或各縣市農業發展的現狀,在對農村致富帶頭人做出基本摸底的情況下,有計劃地開展針對他們的網絡技術培訓工作。根據以往類似活動的開展及其成效來看,農村致富帶頭人網絡技能培訓對提高其個人能力,有著巨大的內驅推動作用。

1.1 提升其基礎文化素質

從當前針對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實踐來看,無論是采取什么形式的網絡培訓,都會直接提高他們的基礎文化素質。一是系統的網絡視頻學習。這樣的學習,一般都是某高校相關專業的專家或教授來實施,以專家們的高知識水平,只是單純地網絡聽課就可以提高他們的基礎文化素質。二是系統的網絡文章學習。在相關的培訓網站,無論是網絡培訓學習的組織者還是相關的教師,都會公布一些相關的專業文章,讓致富帶頭人們在網絡視頻學習之余,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自由地學習。通過這樣專業文章的學習,會從文章本身的文化素質來影響與改善他們基礎文化素質。三是系統的網絡交流學習。當然,在培訓中也在既定的網站建立論壇等,讓學員自由地討論、發帖或交流等,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也會建立專業性QQ群,讓大家加強相互的交流學習,在相互的了解中增強大家的文化素質。

1.2 開闊其經營視野

盡管這些被培訓的學員,無論在地方民間還是在官方統計中,從家庭收入總量、經營業務增值量上,可能都是貨真價實的致富帶頭人,然而,其畢竟是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的一切,由此也就決定了在他們思維中的經驗決定論,進而限制了他們去接受新鮮的事物與技術技能等,因而,通過培訓提升發散思維能力以及開闊其視野成為必要的手段。開闊其經營地域視野。不管他們的成就有多大,畢竟就限制于一個地區或者只是很小的縣市內,通過這樣的培訓,無論是授課教師的講解還是其他的專業文章,以及與類似行業其他地區帶頭人的交流,會讓他們對全國各地或者本省市內的該行業經營情況有著了解,開闊其地域視野。開闊其經營方式視野。立足在上述學習與交流基礎上,可能每個人的經營方式由于所在縣市或地區的情況不同等而產生差異,也或許每個經營方式都孤立且不可復制,卻可以對他們產生啟發,多多少少地獲得借鑒。開闊其科研發展水平視野。雖然是在農村開展各種經營活動,但任何經營都需要立足在相關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其中不僅有原來成熟的科研理論指導,也有著他們的實踐經驗,尤其是當他們在相互交流實踐經驗的時候,會對他們產生更多的高質量啟發。

2 農村致富帶頭人網絡技能培訓對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性影響

根據對部分農村致富帶頭人的訪談得知,他們獲得的相關知識,除了當地農技或者其他致富能人帶動外,就是自己的摸索與自學,不僅在時間與金錢上消耗巨大,甚至其自己的研究或實驗成本也相當昂貴。在他們創業之初也希望獲得各種支持,尤其是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術技能的支持,然而,卻不知道該去找誰學習。這種針對性的培訓,讓他們好像找到了久違的靠山,對他們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莫大的激勵作用。

2.1 激勵農業經營創新

在國家各種惠農政策鋪天蓋地的時代,政策只會給他們指出發展的方向與政策優惠的可能性,而要變為現實性,只有廣大農民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制作出來更大的“餡餅”。因而,這種培訓為廣大農民的創業與創新經營,準備了先進的理論與靈感。經營理念創新。在以往的農業經營中,靠差價或者政府支持與補貼等來獲得更高的農業收入,這樣的經營理念已經嚴重制約農業發展。只有讓他們積極行動起來,立足新時代的市場需求去創新農業經營,才能創造更廣闊的市場。例如當前各種專業合作社等,就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經營理念創新實踐。經營模式創新。同樣,在經營的模式也發生了質的轉變,原來都每個家庭獨立的經營,農民們按照自己的特長或者喜好等實施農業經營活動,往往出現生產過剩甚至投機的現象,“蒜你狠”、“糖高宗”等都是不能科學規劃生產經營的負面現象。隨著人們對于市場的研究深入,一些農企合作、農超合作模式,為保障農民的利益探索了一條心的路子,不僅保障的農產品的質量,也為農產品的營銷開辟了新途徑。

2.2 推廣農技普遍提高農業經營能力

通過這種培訓,發揮這些致富帶頭人的作用,讓他們在自己的經營中,去推廣自己所學習的農技知識與相關的技術技能等,切實地提高廣大農民的農業經營能力。首先,提高產品安全性。只有切實提高與改進農技,才能真正地從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上實現雙豐收,避免一些二重標準的農產品出現,例如山東的生姜種植,農民自己吃的是綠色生姜,而銷售的則是用高毒性農藥種植的。解決這種問題,還是要從農技上來實現突破。其次,創立農產品品牌。在品牌化質量體系化的時代,不能再持著有產品不愁賣的思想來開展經營活動,必須立足市場強化特色創立品牌,才能用品牌的效應打開更加長遠與廣闊的市場來。例如一些冠以富硒概念的農產品,或者被認證為綠色食品的農產品,首先,從品牌上讓人們認可其質量,繼而去收獲營銷兩旺的良性循環。再次,打開產品市場。在廣告時代,即使是皇帝的女兒也會出現愁嫁的現象,作為一種產品,你只有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你的優越特色才能為大家所接受,在面對各種選擇的時候,會把各種因素加以甄選,進而以特色適合性來決定其選擇性,由此為農產品打開市場。

2.3 提高新農村建設的內原動力

新農村與農業發展的動力源發于三個方面:國家的支持,科技的發展,農民素質的提高。相對于前兩者而言,農民素質的提高是屬于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前兩者都需要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術技能的農民的學習、消化與運用才能真正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而,這種培訓活動會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內原動力。提高生產能力。尤其是現代化機械的運用,不僅極大地節約了農業經營的各種資源,也提高了生產經營的效率,為搶農時、優化生產結構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高技術技能。農業原本是要靠天收成的。隨著各種科技設施的運用,例如農業滴灌技術等,讓農業不再局限于天氣。再者,各種技術的支持,如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提高,與廣大農民的新種植、養殖等技術結合起來,突破了自然條件的限制,不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自然條件的影響,甚至能轉為農業發展的動力等,進而提高農民發展信心。

新農村致富帶頭人的網絡技術培訓工作,以立足于新農村發展、農民成長以及農業發展改革的實際,在提高其專業管理素質、專業技術技能素質、專業市場營銷素質的基礎上,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搭建了更加高效的平臺,為新農村的發展奠定了人文素質基礎、技術技能持續提升基礎、創新發展的基礎,進而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做好了前瞻準備。

參考文獻:

[1]譚英,蔣建科,凌蓮蓮,等.基于網絡媒體的農民技能培訓效果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7(9):53,58,113.

[2]譚英,蔣建科,高嵩.基于網絡媒體的遠程農民技能培訓效果分析——以北京通州區于家務回族鄉農民接受遠程技能培訓為例[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7(5):35-38.

[3]程高峰.關于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J].河北農業科學,2011(7):99.

篇2

一、深化“巾幗科技星火工程”,提高農村婦女科技致富能力。

歷時5年的“巾幗科技星火工程”是對全市25萬名農村婦女骨干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從而帶動全市廣大農村婦女學習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一項民心工程。今年,市婦聯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搞好各項協調工作,并加強督導,穩步推進巾幗科技星火工程的開展。

1、加強指導與監督,促進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巾幗科技星火工程”開展兩年多來,市婦聯不斷地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強化與督導。4月份,我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對兩大重點工程進行了調研。實地查看了部分省級、市級巾幗科技示范基地和巾幗科技培訓基地,并對“巾幗科技星火工程”的培訓檔案、資金到位及使用情況和“巾幗信用致富工程”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督導,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2、搞好專家幫扶模式,做好協調服務工作。

市婦聯在兩年多的培訓工作摸索中非常重視科技專家的作用,建立完善了“專家+基地”、“專家+帶頭人”的幫扶機制。不僅有自己的專家庫,有詳細的專家幫扶檔案,而且及時地動態管理,使專家和示范基地、致富帶頭人結對幫扶,充分發揮專家的資源優勢。對在幫扶過程中發現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協調幫助解決,確保幫扶效果。專家幫扶制度對婦女盡快掌握技術起到了直接作用。我市畜牧局高級畜牧師馬保全、路德成兩位專家定點幫扶文峰區高莊鄉巾幗科技示范基地牧峰養豬場,通過定期講課、電話及時了解養殖場的生產經營情況,從市場、品種、疫病、飼料等方面進行指導。得益于專家的悉心指導,牧峰養豬場在規模、品種、效益上都得到了改進和提高,受其影響,鄰近鄉村村民的養豬積極性也大大增強。

為更好地發揮專家幫扶的作用,今年市婦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首屆“農民喜愛的好專家”評選活動,經過農戶的推薦,村、鄉鎮的初評和各級“雙協”小組的綜合審定,共有24名專業水平高、服務態度好、幫扶效果明顯的專家被評為20*年度“農民喜愛的好專家”。7月31日召開了全市“巾幗科技星火工程”專家幫扶表彰暨經驗交流會,對當選的“農民喜愛的好專家”進行了表彰。會上,市政府副市長*對專家們的幫扶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要求專家們要強化服務意識,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深入到農村第一線,積極進行科技培訓和技術推廣,幫助農村婦女脫貧致富,使全市廣大農村婦女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者、推動者、受益者。這次評選活動進一步擴大了專家幫扶的影響范圍,激勵專家更好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對進一步推動“巾幗科技星火工程”的深入開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3、鞏固項目、建設基地,搭建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平臺。

為幫助農村婦女發展特色農業,走以規模促效益的增收之路,我市婦聯積極扶持建立“婦”字號科技示范基地,鞏固發展特色致富項目,為農村婦女搭建增收致富的平臺。湯陰縣韓莊鄉婦聯在韓莊鄉工官屯村率先成立了鑫泰食用菌基地,有效激活了周圍群眾發展食用菌的積極性。目前,全村形成以鑫泰為中心的食用菌公司6家,科技園區150畝,從事食用菌種植600多人,年產以金針菇為主的各類食用菌350萬袋,年產值1500萬元,利潤150萬元,全村人均增收600元。食用菌生產在全村乃至全鄉呈現出規模化、產業化、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4、培養典型、示范帶動,促進農村婦女共同致富。

市婦聯注重挖掘和樹立新典型,先后樹立“養豬標兵”、“養雞標兵”、“種棉花示范戶”等各類巾幗科技致富帶頭人152名,通過表彰、電視專題片等形式,廣泛宣傳她們的典型事跡,有效發揮了女致富帶頭人的典型帶動和示范輻射作用。*市楊*村的曲朝霞,通過婦聯組織的各種培訓后,投資50萬元建成了一個汽車配件廠,并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40多名。“巾幗科技星火工程”使廣大農村婦女提高了科技素質,增強了致富能力,

5、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村婦女轉移致富。

一是各級婦聯在引導和扶持農村女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方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創造條件。湯陰縣婦聯依托縣城鄉婦女勞動技能培訓基地,舉辦各類培訓班8期,培訓婦女1200人,先后為湯陰健豐餅廠、湯陰紡織有限公司、永達等本縣企業輸送女工84名,為鄭州“三全”食品、河北廊坊中紡蘭雪絨時裝有限公司輸出女工120余人,有效地實現了農村婦女的有序轉移,拓寬了她們致富增收的途徑。

二是對滑縣國際勞工組織“預防以勞動剝削為目的的拐賣女童和青年婦女項目”進行督導。3月4日,滑縣婦聯啟動“中國預防拐賣女童項目春雨行動”,促進婦女安全就業。現場發放印有防拐知識的手提包6000份、小扇子7000份,撲克牌10000份,深受群眾喜愛。

二、實施“巾幗信用致富工程”,為農村婦女科技致富提供小額信用貸款

20*年9月,市婦聯和市農信聯社聯合在全市啟動了“巾幗信用致富工程”。活動開展以來,我們通力協作,采取多種措施,對我市農村婦女進行貸款扶持,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已發放小額貸款1356萬元,扶持1500余戶婦女進行了項目投資或擴大再生產,為廣大農村婦女參與經濟建設注入了實力和活力。

1、通力協作,全面啟動。

全省“巾幗信用致富工程”動員會議之后,市婦聯黨組及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同時主動與市農信社聯系,于20*年9月下發了安婦[20*]55號文件《*市婦聯省農信聯社*市辦公室關于在全市廣大農村婦女中實施“巾幗信用致富工程”的意見》,專門成立了此項工作的領導小組,制定出*市“巾幗信用致富工程”聯席會議制度和辦公室主要職責,明確市婦聯和市農信聯社專人負責。9月21日,市婦聯聯合市農信聯社在新大地賓館召開了“巾幗信用致富工程”動員會暨啟動儀式。各縣(市)區婦聯主席、分管主席、農信社主任、有關鄉鎮婦聯主席和致富帶頭人代表共百余人參加了會議。市政府市長助理李峰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市婦聯主席李志弘就實施好“巾幗信用致富工程”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要求各縣(市)區婦聯要注重培養一批巾幗信用致富戶,促進建成一批婦女發揮作用好,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一定輻射作用的巾幗信用致富村,從而帶動全市廣大農村婦女增收致富。這次動員會為我市全面啟動“巾幗信用致富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營造氛圍,以點帶面。

我市動員會議之后,各縣(市)區婦聯和農信部門密切配合,迅速行動,層層召開動員會,下發聯合文件,成立領導小組,并要求各鄉鎮婦聯干部和村婦代會主任深入到試點鄉、村和農戶家中進行宣傳,同時利用當地電視、廣播、小喇叭等宣傳媒體,印制宣傳單等方式宣傳信用貸款發放等有關政策和規定,使農村婦女對這項工程的目的意義、方法步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充分調動了全市廣大農村婦女參與“巾幗信用致富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市婦聯對接受過“巾幗科技星火工程”培訓已掌握了致富技術,選定發展項目的婦女農戶進行貸款扶持,培養了一批巾幗信用致富戶。如滑縣萬古鎮張營村秦素君接受巾幗信用貸款10萬元后,她的土布加工作坊規模逐步擴大,新上機器6臺,新增項目制作床上用品、和服、睡衣、布鞋等,目前,已在濮陽、新鄉、*開了三家連鎖店。喜獲貸款的婦女,或積極參與家畜養殖和蔬菜大棚種植,或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3、措施得力,力求實效。

為推動“巾幗信用致富工程”扎實深入地開展,市婦聯領導多次帶領有關部室同志深入到五縣(市)區示范鄉、村和農戶家中進行實地調研,并及時幫助解決具體問題。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北關區彰北辦事處馮家廟村申德娥有致富愿望,想依靠大棚種植反季節無公害蔬菜青椒、西紅柿等,通過培訓已掌握了一定的新技術,但苦于沒資金。市婦聯及時與市區農信聯社協調,幫助貸款6萬元,使她的大棚獲得了可觀的收益。目前她用在大棚中賺的錢通過引進納米技術開始種植果樹,經濟效益達萬元,帶動了同村及周邊婦女種植的積極性。

通過調研,市婦聯在全面了解全市實施“巾幗信用致富工程”的具體情況之后,對每個縣(市)區的實施力度和存在問題進行通報,讓大家相互學習交流,促進工程順利開展。

三、豐富活動內容,激發婦女創業熱情

一是利用“三八”婦女節時機,對涌現出的各類典型進行表彰。“三八”節期間,各級婦聯都召開了形式多樣的慶祝會和表彰會,滑縣婦聯還舉辦了“婦女創業與新農村建設”論壇,共有200余名女企業家、農村女支書女村長、巾幗科技致富帶頭人、縣鄉村婦聯干部參加。縣種子公司經理趙秀珍,城關鎮康莊村黨支部書記呂存梅,國豐農藥公司董事長游彩霞,萬古鎮“故道家紡”負責人秦素君以婦女創業與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和成長的感受,給廣大婦女傳授鮮活的“創業經”,切實激發了廣大婦女的創業熱情。

二是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4月23日,由市婦聯聯合市科技局、市農業局、市計生委和師源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在文峰區寶蓮寺鎮楊家井村開展了一次科技、衛生、法律“三下鄉”活動,共為群眾送去農業種植、養殖類書籍500余本,發放防治艾滋病、優生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資料近20000份,邀請科技、計生專家、女律師20余人進行了現場咨詢,受益群眾達1000余人。各縣(市)、區婦聯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科技宣傳,發放了培訓資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3

根據省、市、區的文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致富需要帶頭人的精神。XX街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各職能部門的幫助下,培養了一大批科技致富示范戶。這些示范戶在本身的發展前提下,帶動了大部分農戶發家致富,為全街農村經濟上一個新臺階取得了決定性的作用。我街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科學技術是發展的要務。全街認真組織各類學習、討論會,參加學習的人數達600多人次,增加了科技示范戶的科技含量,真正做到學科學、用科學。

1、今年三月份,在街道和區林業局的組織下,對種植示范戶和各村種植大戶進行果樹、雷竹等林業技術現場指導和培訓,現場解答農戶提出的各種問題,使農戶得到科技實惠。

2、在區委、區政府和科技局組織雙孢菇和白靈菇的培訓會后,為了認真落實這一產業在街道的崛起,組織全街所有種植戶和部分村一行30多人到徐古學習,現場聽取徐古領導和種植戶對雙孢種植的體驗和具體種植的科技新方法,同時指出我們種植存在的缺點,為今年全街雙孢菇的生產打開了科技致富的大門。

3、發展街道的特色蔬菜。根據區委、區政府建設蔬菜百里長廊,街道組織相關村的書記和蔬菜示范大戶,到嘉魚縣、雙柳街學習別人的特色種植和好的經驗,使全街的蔬菜生產上一個新臺階。

4、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根據街道的實際,組織全街比較大的畜牧養殖和示范戶進行集中、分散地學習培訓、指導。積極推引新品種,新的養殖方法,使全街的畜牧業生產更大、更強。

二、發揮科技示范戶的帶頭作用,輻射全街廣大農戶,使廣大農民增產增收。全街在農村經濟發展工作上,重點發揮科技致富帶頭人的能力和影響力。通過他們以實際行動增加自身收入的形式,使廣大農戶看得見、摸得著,看到了科技發展帶來的可觀收入,從而帶動全街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全街有一大批可歌可敬的示范戶。章程村的程XX書記以自己發展豬業的生產(建森莊園)、發展和帶動全村,以致其他村的養豬大戶,以結盟的方法,形成了品種、養殖生產、防疫、銷售,以建森莊園為依托的一條龍養殖模式。勝英村的洪香成,根據丘陵崗地的實際,大力發展柑桔的種植,在他的帶動下,整個丘陵地區柑桔種植達10多戶。還有梅店村汪XX的養雞,帶出了全村20多個養雞大戶,站橋村的周XX、張XX以自己的優質蔬菜種植帶動了全村蔬菜的發展等等。還有很多示范戶,為了全街的農戶增收默默地耕作。

三、全街通過發放科學技術資料,穩步發展老產業,積極推進新產業、新品種。全年在各職能部門的幫助下,全街發放各類資料1千多份,發放書籍500多本,其中:

1、發放優質稻、油菜書籍200多本,穩/!/定了糧食生產,推廣了新的油菜品種,如“一菜兩用”技術和華油10號的品種。

2、在雙孢菇、白靈菇生產上發放書籍100多本,大力發展了街道的新產業。

3、在蔬菜和畜牧上發放書籍200多本,為全區的百里蔬菜長廊和畜牧業發展取得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篇4

關鍵詞:農村婦女;基地;活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2)02-00102-04

在解決“三農”問題的實踐探索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業科技傳播、農民素質提升上發揮了典型示范、總結交流、科技成果轉化、輻射帶動、信息集散、學習培訓、人才培養的作用。面對農業女性化、男工女耕的生產模式,各級婦聯組織將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與婦女發展結合在一起,創建了“婦字號”基地,全國“各地重點扶持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競爭能力強、示范帶動面廣的各類‘婦字號’基地20余萬個,取得了發展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經濟、帶領一批婦女增收的可喜效果”。但是,相對豐富的實踐探索,我國針對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研究不多,對“婦字號”基地的研究更不多見,這與農村婦女在新農村建設的貢獻以及婦聯組織發揮的作用不成正比,與農村婦女實現全面發展的需求和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有一定距離,鑒于此,總結實踐、提煉經驗,研究“婦字號”基地創建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同時也為進一步加大“婦字號”基地創建工作力度具有指導意義。

“婦字號”基地是婦聯組織為解決一定區域內農村婦女參與農村經濟發展、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社會地位、提高主體意識和群體意識,輻射帶領更多農村婦女適應市場、自主生產、相互學習、共同致富為目的,以婦女領辦、創辦,并擔任主要負責人,以新技術培訓、生產示范、科技推廣、信息傳遞、帶動婦女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活動場所,是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實踐活動中探索出引導農村婦女參與現代農業,提高農村婦女組織化的重要基礎和途徑。

廣西來賓市婦聯創建“婦字號”基地工作雖然在全區中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較好、創建工作規范、融資平臺搭建較好,各縣區發展均衡、縣鄉村各級覆蓋面廣,在傳播技術、溝通信息、聯結農戶、開拓市場、組織營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在創建”婦字號”基地建設中走在了廣西前列。截至2011年6月,全區有“婦”字號示范基地3812個,其中來賓市創建“婦字號”基地945個,占24.8%。

1.“婦字號”基地創建模式

1.1根據成長方式不同探究“婦字號”基地模式

1.1.1從無到有培育“婦字號”基地(見圖1)在基地創建初期,來賓各級婦聯根據當地經濟主導產業發展、外地科技種養基地的發展經驗以及農村婦女的需求,在培育“婦字號”基地中主要發揮五大作用:一是組織有發展意愿、帶動能力、有一定文化水平、敢想敢做的農村婦女外出學習考察;二是整合培訓資源,組織農村婦女學習農業種養新技術;三是為想創業、想發展的農村婦女提供資金支持,如婦聯發放小額信貸,協調黨委政府扶持資金、協助聯系金融組織貸款等;四是及時宣傳黨委政府發展的主導產業,發動引導農村婦女參與生產,尋找致富門路。如蘭小莉2005年成立的合山市東亭大棚蔬菜基地,就是合山市婦聯帶動有能力想干事的婦女到百色田東、田陽縣參觀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后,蘭小莉就開始種植小圣女番茄,接著婦聯又協助蘭小莉把想種植的農戶聯合起來,成立了東亭村小圣女番茄、葡萄種植聯合體和銷售聯合體,并舉辦種植技術培訓班,以“一幫一”形式,促進全村婦女共同發展。又如來賓市象州縣、忻城縣將桑蠶業作為優勢主導產業區,來賓市婦聯在自治區婦聯主導下,深入開展“桑娘興業”活動,大力發動農村婦女種桑養蠶,在建立桑蠶基地的基礎上成立了以種桑養蠶為主的桑蠶協會,形成了從育苗到飼養、收購蠶繭、蠶絲加工、綢加工完整的產業鏈。

1.1.2從點到面發展壯大“婦字號”基地(見圖2)來賓市婦聯在帶領農村婦女參與發展中,根據當地經濟主導產業發展、外地科技種養基地的發展經驗以及農村婦女的需求,著重發現挖掘農村女性科技種養專業戶,幫助、引導其發展壯大,在從點到面發展壯大“婦字號”基地中,婦聯組織主要發揮四大作用:一是發現挖掘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婦女種養專業戶;二是整合培訓資源,組織女能人不定期開展專業技術和管理經營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三是為女能人基地的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支持,如婦聯發放小額信貸,協調黨委政府扶持資金、協助聯系金融組織貸款等;三是了解女能人基地發展壯大中的難點重點問題,協調有關部門解決生產發展中土地、房屋等問題。如全國十大農民女狀元陳利新,2000年11月創建蘑菇基地種植巴西菇600m2。2002年10月,擴大規模,種植巴西菇和雙胞菇約3000m2,2007年再投資100萬元建成了蘑菇大棚3萬m2,年產值達234萬元。在其基地發展壯大過程中,婦聯組織向基地發放15萬元貸款,并組織發動周邊農村婦女參加培訓,推廣和宣傳基地先進模式,目前陳利新已注冊成立了康正菌業有限責任公司,帶領婦女廣泛種植蘑菇,并致力使蘑菇成為全縣主要經濟支柱產業。又如覃應萍在金秀成立的女子食用菌合作社,與香港老板合股、福建技術人員參股,已注冊“福和”綠色商標,與農業部門合作,引進具有培育食用菌最先進技術,產品直銷深圳、香港,其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鏈,是當前較成熟的”婦字號”基地。覃應萍由宜州落戶到金秀,得到了黨委和婦聯大力幫助,如協調公司征地,發動80%瑤族婦女參加種菇技能培訓,對農村婦女開展誠信教育,與老板共度市場風險,幫助其做強做大。在婦聯的影響下,覃應萍有個“玫瑰夢想”:要帶動當地農村婦女都富起來,打造瑤山“菇谷”,做強廣西食用菌品牌,以成熟的產供銷一條鏈輻射、影響全區“婦”字號食用菌生產基地,帶動更多農村婦女當地就業、發家致富。

1.2根據“婦字號”基地帶頭人不同探究“婦字號”基地模式

1.2.1女能人創業形成規模戶帶動 該模式以女能人為核心,通過她們創業發展形成規模戶帶動周邊婦女參與相關生產活動。如興賓區南泗鄉南泗街女能人盧玉良,通過參加科技培訓班掌握了飼養二元雜母豬技術,在村里辦起種豬場。她不但免費提供技術,還與貧困戶接對子,并成立“玉良養豬合作社聯合體”,與周邊500多戶的群眾結成一體,呈現出“一人帶富一方”局面。

1.2.2女干部、女黨員帶頭帶動 該模式注重以農村優秀女干部特別是女黨員為核心,通過培育一批農村女黨員致富帶富典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如忻城縣城關鎮社區黨總支書記林界英組織當地女能人發展生產,率先在本社區創建婦字號種鴿養殖示范基地、育肥牛示范基地、脫水加工金銀花示范基地,并通過基地進一步帶動農村婦女參與經濟生產活動。忻城縣北更鄉塘太村女黨總支書記黃英光擔任該村種桑養蠶協會會長,與村婦代會主任藍紹會一起建立“婦代會+桑蠶協會+小蠶共育基地”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使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100元增至3500元。

1.2.3婦聯組織(婦代會)及婦聯干部責任帶動該模式注重發揮婦聯組織特別基層的村婦代會組織的作用,通過婦聯干部帶頭、引領,組織婦女群眾參與生產勞動。如合山市河里鄉河里街婦代會主任程專光擔任果蔬流通協會副理事長,將本村種植的臺灣大青棗、臺灣小圣女番茄遠銷廣州、深圳、香港。忻城縣婦聯創新實施“農村婦女新發展――愛心傳遞”項目是婦代會+農戶模式,忻城縣城關鎮婦聯獲得鎮黨委、政府的啟動資金1萬元,每年扶持5名農村婦女發展養殖業,每位受扶持的婦女可免費獲得價值2000元的種兔28只,并幫助她們建立婦字號養兔示范基地,通過自繁自養,不斷擴大規模。一年后,第一批得到扶持的農村婦女把學到的科學養殖技術和28只種兔無償傳授和贈送給另一位農村婦女養殖。該項目在婦聯組織的引導下,以“關愛農村婦女為抓手”、以發展生產為目標、以愛心傳遞為主線,以無息借支扶持的方式,為有志創業的農村婦女提供項目啟動資金。目前來賓市80%的婦代會主任都有致富項目,在帶領婦女致富中,她們還以自己已有項目和誠信度為其他婦女擔保貸款,為基地的發展壯大作出了貢獻。

2.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2.1活動領域窄,開拓市場的功能比較弱

農村婦女的服務帶動基本局限于產中過程,市場營銷、加工增殖能力都不強,有的僅有服務功能,不能真正擔當起帶領農村婦女占領市場的重任,經不起市場風險的考驗。

2.2組織體系不夠健全,社會服務滯后

來賓的基地目前處在初步發育階段,大部分屬于松散型,運作不規范的狀況,人員素質較低,缺乏管理經驗等,孕育著一定的內在風險。

2.3社會對之了解不深,發展環境不夠優化

“婦字號”基地對于婦聯系統以外的部門比較陌生,這與婦聯的宣傳以及對婦女發展的重視程度有關,基地的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仍較低,從而缺乏社會各界系統扶持。

3.對策與建議

3.1明確指導思想,加強指導管理

一是提高認識。今后一個時期,是廣西加大對外開發,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時期。婦聯組織必須明確加快農村婦女組織化工作的指導思想,要把提高農村婦女組織化作為農村婦女工作的一件大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把創建“婦字號”基地作為提高農村婦女組織化程度的重要途徑,增強對其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二是形成社會化工作格局。婦聯組織在帶領農村婦女發展過程中,要爭取黨委政府重視、積極協調各部門支持,形成“黨政重視、婦聯牽頭、各方支持、女能手參與”的社會化工作格局。三是規范管理。在農村婦女組織化由起步階段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要分期分批對婦聯主席、基地負責人及生產、營銷大戶進行培訓和交流,引導基地創建步入規范,使基地建設與農村婦女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吸引更多的農村婦女參與,形成效率更高和穩定性更強的組織載體。

3.2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壯大基地帶頭人隊伍

一是建設一支發展農村經濟的女能人隊伍。通過引進、培訓、引導、挖掘出一批帶領婦女種、養殖的,懂經濟、會經營的村級經濟的帶頭人,把她們組織起來,要通過成立女能人協會、女經紀人隊伍,更好地發揮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二是督促政府落實陽光工程中40%的農村婦女培訓比例。對農村女勞動力開展分層次、分專業、分類型的實用技術及技能培訓,使她們掌握2~3門較為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建立以各農業、科技教育及勞動部門培訓基地、師資為依托,各級婦女教育活動陣地為補充的婦女培訓網絡。三是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手段,大張旗鼓地對積極帶領農村婦女團結致富的女能人進行宣傳,要通過層層宣傳、評選、表彰,激發廣大婦女的榮譽感、成就感,引導廣大婦女積極參與經濟組織,共同發展、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3.3找突破、抓重點,推進“婦字號”基地發展上新臺階

從來賓實際出發,努力實現三大突破:一是組織主體要突破一個種養能手為主牽頭的局面,加快形成全部由農村女能人牽頭,種養、販銷大戶、加工、貿易企業等多個市場主體參與格局;二是組織方式要由松散型聯合向緊密合作轉變,從以生產者身份參與向以資金、技術、土地、設備、品牌等其他形式參股轉變,真正形成緊密型的利益共同體;三是組織服務功能要突破單純技術服務,向產前、產中、產后綜合配套服務拓展。

篇5

一、主要成績

各級婦聯努力在培養人,凝聚人,塑造人上下功夫,呈現出“鄉鄉有協會,村村有能人,姐妹互相幫,婦女齊致富”的工作局面。*市婦聯于1989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女能人協會,截止*6年6月,全市八縣一區有縣區級女能人協會15個、婦女農業科技專業協會29個、科技指導中心4個;全市有76個鄉鎮,建立各種農業技術協會89個,擁有會員3637人;全市有657個村居委會,共有婦女帶頭人12461人,建立種養業示范基地33個,輻射帶動農戶12519戶。在全市婦女帶頭人中,年總收入上百萬的有36人,上千萬的有9人,上億元的有1人;婦女種養業基地和協會聯系帶動婦女最多的有500人,最少的有10人。參與各類基地和協會組織的農村婦女*5年最高收入3萬元,最低收入600元。

*市婦聯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區域性特色及農產品優質化工程,加強與“雙學雙比”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協調配合,依托婦女學校(婦女之家)、黨校、技校等陣地,組織婦女參加農函大學習,開展多種形式培訓,提高農村婦女科技素質和科技致富能力。通過全市各級婦聯的努力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婦女之家469所、培訓基地228個。五年來,全市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12428期,培訓婦女人數121萬人次,其中:婦聯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1960期,培訓婦女28萬人次。全市90%的農村婦女掌握了一門以上生產實用技術,有8924名婦女獲得了農函大證書,13877人獲綠色證書,2901人獲得女農民技術員職稱。全市獲得縣區級以上黨委、政府和婦聯以及“雙學雙比”領導小組表彰的農村婦女有1492人,其中:獲全國“十大農民女狀元”提名獎和全國“雙學雙比”女能人榮譽稱號獲得者11人,獲得全國“三八綠色獎章”榮譽的3人,獲省級“雙學雙比女能人”稱號的有18人,市級表彰的有203人,她們已成為引領農村婦女參與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的骨干隊伍。到*5年底,全市婦聯系統共創建巾幗科技示范村70個,其中省級12個,市級10個,縣級58個。創建“三八綠色基地”11個,面積為3876畝。創辦農村婦女為主的經濟實體289個。創建巾幗社區服務中心8個。輸出婦女勞動力14258人,年人均增收9296元。其中市婦聯*1年創建的“巾幗社區服務中心”,每年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0余人就業。建立“美在家庭”活動試點30個。全市有7萬多戶五好文明家庭受到各級各部門的表彰。*市婦聯多次被評為全國、全省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先進協調單位。

二、主要特點和經驗

多年來,*市婦聯通過抓能人,建協會,創基地,帶農戶,促發展,使“婦聯+能人+協會+基地+農戶”的工作模式已逐步完善。

1、以女能人為著力點,培養婦女帶頭人。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農村婦女的整體素質和參與程度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的實現。各級婦聯組織在對農村婦女開展普遍的文化、技能、法律等知識培訓的同時,發現農村女能人是農村婦女參與經濟建設的精英,她們在農村勤勞致富的行為具有榜樣作用。為了發揮她們的帶動作用,我們以農村女能人為著力點,把培養女能人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堅持“吸引一批、扶持一批、服務一批、樹立一批”的原則,努力把她們培養成為勤勞致富的帶頭人。一是政治上關心,提高她們的思想覺悟。通過向她們宣傳黨的知識,動員她們入黨、加入女能人協會,激發她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二是強化學習,提高素質。針對發展需求,加強培訓,組織參觀考察,為提高她們的創業能力創造條件。三是熱情服務,積極支持。各級婦聯發揮“雙學雙比”成員單位的優勢,為她們提供資金、信息、技術等支持,扶持女能人發展。四是表彰先進,推廣典型。各級婦聯以“三八”節為契機,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她們的先進事跡,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倡導廣大婦女學先進、趕先進。

2、以協會創建為平臺,組織婦女增收入。

為了提高農村婦女的社會化參與程度,各級婦聯建立了女能人協會,支持女能人創建各種基層婦女科技協會,通過協會網絡,聯系廣大農村婦女,調動積極性,發揮主力軍作用。各級婦聯積極爭取政策、協調資金,為各級各類協會,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發揮能人效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五年來,各級婦聯積極爭取、協調投入工作經費262.45萬元。投入項目資金2819.54萬元。創建巾幗科技示范村、基地、協會、實體等587個。各縣區已形成了女能人協會帶動農戶發展的各類工作模式。

“女能人協會+品牌+農戶”模式。市婦聯為支持女能人發展,協調經費32萬元幫助農村婦女李麗春創建了高倉婦女花卉協會,擴大優質鮮切花種植面積,創出“中陽”知名品牌。建立科技推廣基地,輻射帶動周邊400余戶農戶種植花卉。基地由30畝發展到123畝,年收入達到120萬元以上。高倉村已成為花卉種植的“巾幗科技示范村”。李麗春也獲得了全國十大農民女狀元提名獎。澄江縣婦聯扶持提古“婦女蔬菜協會”,引導婦女種植反季蔬菜,促進了婦女增收。

“女能人+培訓基地+農戶”模式。通海縣女能人董瓊的“通海縣碧瓊刺繡廠”是婦聯的巾幗社區文化項目培訓基地。該基地不僅負責周邊婦女的刺繡技術培訓,還創造了“學員加工+刺繡廠收購”的通海模式,使廣大婦女不離鄉、不離村,利用閑暇時間增加收入,為生活寬裕創建了條件。江川縣婦聯創建的“巾幗標兵聯誼會”,扶持羅四煥、楊江萍創建林果培訓基地,培訓基地帶動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峨山縣大龍潭鄉在全國“三八綠色工程”示范基地的影響下,又創辦了橄欖甸、以他斗兩個“巾幗科技培訓基地”,帶動全鄉種花椒376畝。

“女能人+協會+公司”模式。華寧縣婦聯支持下崗女工張麗瓊創辦了“寧州香”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又依托公司建立了草天箐婦女養殖協會,大力發展婦女養殖業,既為公司提供了綠色食品加工原料,又帶動了27名養殖女能人的發展,形成了女能人之間大帶小、上帶下、層層帶動、多方互惠互利發展的華寧模式。

“女能人+協會+項目”模式。新平、通海、元江三縣婦聯實施“巾幗社區文化”項目,依托女帶頭人和項目,挖掘婦女民族民間巧手工藝,吸引了2萬余名婦女參與民族旅游文化產品開發,促進農村婦女剩余勞動力就地發展,增加收入。三個項目點的婦女人均月增收100元以上。

3、以小額信貸做支撐,幫助婦女創產業。

在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中,市婦聯針對女能人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需要大量的生產原料。農村婦女增收致富需要解決生產周轉資金,需要產品銷售渠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婦聯牽頭運作了農村小額信貸扶貧項目,為女能人和農村婦女搭起了信息溝通、技術支持和產品銷售的橋梁。鏈接了生產一條龍的每個環節,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兩年來全市累計運作資金1600萬元,使2081戶、8743人直接受益。

易門縣浦貝鄉婦聯依托女能人李素仙創辦的云南易門恒源食品有限公司,根據公司發展的需要,用小額信貸幫助當地婦女種植辣椒、大豆,由公司統一收購、加工銷售。該企業每年帶動500余戶農戶種植辣椒、大豆,成為能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引領婦女走定單農業路子,既促進了當地豆豉產業的發展,又增加了種植戶的收入,還保障了小額信貸資金的安全回收,降低了資金運作風險,創造了婦聯小額信貸鏈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工作模式。

4、發揮女能人效應,促進社區創平安。

家庭的文明、和諧是社會文明、和諧的基礎,是婦聯的傳統工作,也是婦聯發揮作用的優勢所在。各級婦聯在平安創建中發揮女能人和婦女自治組織的作用,組織動員全市女能人協會積極捐資助學、扶貧濟困、救災、修路、關愛弱勢群體、促進公益事業開展,用行動回報社會。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全市女能人為公益事業投入資金高達193.7萬元。

篇6

“要想富,種柳樹,竹柳是個發財路。”這是流傳在安徽蒙城一帶的順口溜。種植竹柳發了財的農民都不會忘記致富帶頭人王子成。

今年47歲的王子成,平時愛好植物花卉,也酷愛速豐竹柳這個新樹種,他原來從事保險工作,后來辭去保險公司經理的職務,一心鉆研竹柳育苗技術。

王子成涉足竹柳種植行業純屬偶然,他家里原來有幾畝低洼地,常常積水,種莊稼長不好,就改種楊樹,楊樹售價低,又改種紅葉楊樹,紅葉楊樹是用材、觀賞兼得樹種,王子成受益不少。嘗到了甜頭的王子成感覺到育苗發展速生樹種是條致富門路,在一次出國旅游時,他發現了種植竹柳這個誘人的大商機。竹柳的主要特點是可以高密度栽培,長勢快、樹干直,耐水淹,特耐鹽堿,材質好、用途廣,不落飛絮,是綠化、用材兼得樹種。

為了掌握竹柳在我國南北方的適應性,王子成冬天飛到海南省、夏天跑到黑龍江,分別在幾個地方建設了竹柳育種試驗基地。他說,竹柳是高檔板材原料,也是上等的造紙用材,投資回收期短,種植竹柳會有很高的經濟效益,開發意義重大。

道路是曲折的,創業是艱難的。王子成起初在大田里育苗,把竹柳段扦插到田里,由于澆水量不好掌握,樹苗成活率低。他翻閱資料,通過多次試驗,采取連澆3遍“定根水”的辦法,使扦插苗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有一次,他看到朋友家的水培花卉長得不錯,就萌發了竹柳在水中育苗的想法。問了幾個教授之后,他們都說沒有成功的例子,而且指出,木本植物是國際上水育苗的。王子成決心打破常規,通過3年的實驗摸索,使竹柳在溝塘中能夠自然生長,且不用打藥治蟲施肥,不用任何管理,省工、省時、省心,成本極低,如今,竹柳在湖南洞庭湖灘涂爛泥地里生長良好。2011年9月18日,央視農業頻道《綠色時空》欄目播出了王子成水中育出竹柳苗的專題片后,他接到了全國近千人次打來的咨詢電話,王子成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篇7

一、三明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主要做法

(一)領導高度重視,建設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2016年,全市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福建省人民政府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列入市、縣長的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內容,三明市農業局也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列入對各縣(市、區)農業局的績效考核內容,各級有關部門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各地政府專門成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案。結合當地實際,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按照產業的從業人員情況、規模等方面進行調查摸底,制定新型職業農民遴選標準,確定培育對象。農業部門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工作協調,建立部門之間工作協調、上下級之間工作推動機制,統籌發揮政策聯動作用,全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面對新形勢,全市各級有關部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需要,調整工作思路,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實際,以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業技能為核心,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整體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立足于科教興農,創造有利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發展的良好環境,造就一支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主體作用發揮明顯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二)挖掘培訓資源,發揮培訓機構作用

各地加強溝通協調,發揮農廣校培育的主陣地作用,同時調動農業學校、農業科研部門和公辦培訓機構參與培訓工作的積極性;發揮各地農業行業協會、學會等機構參與培訓作用;鼓勵農業學校利用各地農民田間學校、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作為培訓場所和實訓基地,合作開展培訓,增強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意識,促進農民創業,實現農民致富。

(三)落實認定任務,出臺當地扶持政策

各縣(市、區)在開展培訓的同時,抓緊研究制定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管理辦法和扶持政策,對符合認定條件的農民及時予以認定,按照年度工作計劃新認定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并將各地認定情況、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管理辦法和扶持政策及時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四)加強檔案管理,及r上報培訓信息

各縣(市、區)認真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認定全過程檔案管理,登入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信息管理系統,及時上報培育人員信息,加強新型職業農民信息數據錄入上報工作。各地在加強培訓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做好培訓對象遴選,培訓教材的選用、培訓專家教師的選定,把已確定的培育對象,及時錄入培育對象庫,及時把培訓、認定、跟蹤服務等相關信息上傳信息管理系統,做到培訓一期即錄入上傳一期、認定一批即錄入上傳一批。

(五)建好教師隊伍,完善培訓上課教材

各地加強師資庫建設,在12316專家庫的基礎上,積極吸收科研學校的專業技術人員入庫。各地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師資庫,把農業系統的專家納入專家庫。同時,選擇一批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材,供培訓選用。

(六)加強項目監管,做好內業資料整理

各縣(市、區)嚴格按照“福建省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管理辦法”和“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監督管理,做到培訓對象明確、臺賬明晰、培訓明白、認定明快、成效明顯。培訓機構建立完備內業資料和臺賬;強化對培訓機構組織培訓情況的檢查驗收,準確掌握每個班次的培訓情況及成效,確保每次培訓班的內業資料完整,及時存檔備查。培育任務的進度及年度完成情況考核以各地上傳到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為準。

(七)總結項目經驗,擴大先進典型影響

各地及時上報培訓信息,指定人員撰寫并上報到三明農業信息網,在尤溪電視臺等媒體專題宣傳報道新型職業農民先進事跡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成效。各地加強經驗總結,發掘典型,及時上報各地開展培育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積極營造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取得的實效

(一)初步形成了“三位一體、三類協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

從培育模式上看,各縣(市、區)探索和建立了政府辦牽頭,教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農辦)、林業局、供銷社、團縣委、婦聯等多部門參與,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合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新機制;以產業發展為立足點,以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為主線,按農業生產重點環節,分階段安排集中培訓、實訓實習、參觀考察和生產實踐,實現產業周期全程覆蓋。

從培育環節上看,各縣(市、區)堅持把教育培訓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點環節,突出培訓的針對性、規范性和有效性;把規范管理作為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重要手段,以素質能力、生產規模、經營效益、帶動作用為重要參考要素,分產業制定認定條件和認定標準,開展認定工作,并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把政策扶持作為促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重要保障,支持職業農民創業興業。

從培育對象上看,各縣(市、區)堅持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骨干等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為重點,兼顧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

各縣(市、區)普遍開展了以教育培訓、政策扶持和認定管理為重點內容的培育工作。經過一年來的探索實踐,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專業服務型“三類協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

(二)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聯動、產業帶動、農民主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格局

2016年全市各縣(市、區)作為農業部和福建省農業廳、省財政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縣,成立了機構,制定了縣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各縣(市、區)政府制定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和出臺了扶持政策,明確相關部門責任,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各地農業部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扶持政策,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認定工作的深入開展。一大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骨干等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主動參加培訓,提高綜合素質、生產經營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經過一年來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聯動、產業帶動、農民主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良好工作格局。

(三)初步形成了“一主多元”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2016年各地農業主管部門加強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各地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主體作用,吸納涉農中等職業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初步形成了以農廣校為主體、多方資源積極參與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各級涉農中等職業學校(包括農廣校)等機構承擔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專門職能,負責需求調研、學員遴選、認定管理、跟蹤服務等基礎性、長期性工作,直接承擔或組織了大量教育培訓任務,是職業農民培育的主導力量,承擔著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

篇8

1.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的主要成效

1.1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實用人才 農業科技培訓為新農村建設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技術明白人、發家致富帶頭人和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人。

1.2推進了農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優化,促進了農民增收 通過創新農業科技培訓形式、加快農業科技進村入戶進程,提高了農民合理配置有限資源的能力和生產水平,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推進了農業特色產業的迅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1.3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 通過對農民開展市場營銷、農產品加工等技術培訓,提高了農民文化層次,豐富了其知識,使農民學到了致富的本領,促進農民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1.4轉變思想觀念,推動了農村文明進步 農民經過培訓后,不僅提高了科技文化水平,轉變了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而且還陶冶了農民的情操,在農村治理“臟、亂、差”,“弘揚傳統美德,倡樹社會新風,爭做文明公民”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全面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的思考與對策

沒有農民素質的提高,沒有農民這個主體的現代化、知識化,要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新農村建設只能是空談。要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就必須最大限度地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在農業科技培訓上,必須抓好“三個對象”,突出“四個重點”,創建“五個機制”,做好“六項工作”。

2.1抓好“三個對象” 在深化農民科技培訓過程中,要抓好“三個對象”培訓。一是抓好村、組干部的培訓。村組干部是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對村組干部的培訓工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動員村組干部參加農廣校學歷教育及農函大專培訓,全面提高村組干部科技文化素質。二是抓好存量農民的培訓。對存量農民,要積極引導他們參加各種形式的科技培訓,提升他們在種植、養殖業方面的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增量農民的培訓。重點面向初高中畢業回鄉務農青年,抓好新增勞動力培訓,增強其自謀職業的本領。

2.2突出“四個重點” 要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農民向工人的轉變,今后,農民培訓必須突出四個重點:一是突出職業性和專業性。要根據農民的自愿,量身定做培訓教材,師資送教上門,使農民接受所需專業培訓,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二是突出實用性和操作性。要注重實際,強化實踐性教學,增強培訓的直觀性和操作性,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三是突出針對性和系統性。讓多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科技人員成為授課骨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切實解決農民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四是突出制度性和規范性。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實行學籍管理,進行嚴格考核、跟蹤管理。

篇9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推進城鄉統籌和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以促進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為重點,以提高農村婦女綜合素質為根本,以“雙學雙比”和“美德在農家”活動為載體,團結帶領廣大婦女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力爭在“十一五”期間,把__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協調、治安良好、社會穩定、文明進步”的現代化新村莊,全面推進和帶動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

二、主要任務

(一)以幫助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為重點,全面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物質文明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內涵豐富,任務繁重,婦聯組織要以項目化的運作方式,把幫助農村婦女增收致富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領廣大農村婦女全面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以提高農村婦女素質為著力點,積極開展科技示范培訓。一是加強對農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訓,引導女能人創辦民間科技服務組織、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發揮她們的“二傳手”作用,輻射更多的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二是加強對普通女農民的普及培訓,積極開展對農村婦女的文化教育和實用技術等普及型培訓,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效率,促進科學種田,使婦女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增強她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

2、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引導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標,引導、組織廣大農村婦女以__村的養殖、果蔬為主導產業為中心,發展體現區域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創建1個示范作用強、帶動效果好的示范基地,發展1個具有地方特色、婦女特點的“婦字號”生產經營項目,培養樹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帶頭人。

3、以城鄉統籌為著力點,全力推進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工作。大力開展訂單培訓,提高勞動力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把扶貧幫困與勞務輸出工作結合起來,開展對該村貧困戶實行免費技能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創業能力。同時,通過舉辦科技培訓班、送文化下鄉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民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自覺遵守各種文明公約和村規民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努力用服務搭建轉移平臺,用品牌打造輸出強勢,用協調整合社會資源,用維權促進公正公平,著力培訓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帶頭人和勞務經紀人兩支隊伍,搞好崗前培訓、職業介紹和權益維護三項服務,暢通就地轉移、就近轉移、跨省跨地區轉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動、城鄉互動、內外互動婦女勞務協作新機制,有效調動和保護農村婦女參與“打工經濟”的熱情,五年內力爭使80的農村富余婦女勞動力外出就業,形成轉移就業的規模優勢和群體效應。

(二)以“美德在農家”為載體,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充分發揮家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作用,在__村深入開展“美德在農家”活動,引領廣大婦女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文明風尚,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設主題活動,拓展文明家庭創建領域。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核心內容,廣泛開展“學習型家庭”、“綠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每組著力培植1個文化中心戶,組織全村婦女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吸引家庭成員廣泛參與,引導家庭成員增強學習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道德意識、人口意識,讓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學致富、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創建活動,共同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該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創建工作協調小組,完善工作機制,成立專門的反家庭暴力隊伍,及時介入調解有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為婦女創造一個和平安寧、沒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進措施

(一)加強領導,科學考核。縣婦聯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規劃,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推進措施,將工作任務日程化,實行目標管理、目標考核,確保婦聯組織參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健康有序進行。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要廣泛動員,精心部署,通過深入宣傳,層層發動,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目標要求以及具體措施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采取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及時報道工作進展情況和新農村建設的 好思路、好經驗、好典型,營造濃厚氛圍,引導和動員廣大婦女群眾自覺地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

篇10

【關鍵詞】一村一名大學生 信息素養 培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帶頭人、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也需要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為農村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人才,使農業高等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通向農村,教育部于2004年啟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依托高等農業院校和職業院校培養一線農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其培養方式包括非脫產和全日制兩種。其中,《信息檢索》作為種植類、養殖類專業的選修課之一,著重介紹網絡環境下計算機信息檢索的知識和應用,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

1 “一村一大學生”的特點

1.1學員基本情況

1.1.1學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雖然都具備高中文化水平(含中專、職高或同等學歷),但因多數學員脫離學校教育時間比較長,入學后不太適應課堂教育,表現坐不住、跟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對信息的內化能力比較弱。

1.1.2學員年齡差距大。學員從18~42歲不等,其中大部分學員已成家,有些還在村里擔任實職,既要在校學習,又要落實本村的政務,還有家庭的牽掛,可謂“一心掛三頭”,缺勤現象普遍。

1.1.3學員理論基礎薄弱,實踐經驗豐富。部分學員本來就是農村致富帶頭人或技術骨干,有的擁有自己的產業,在農業生產、管理方面經驗豐富。但普遍存在理論基礎薄弱、知識體系不全面等問題。

1.1.4學員信息意識淡薄,信息知識、信息檢索技巧、信息道德素質欠缺。“一村一大”學員主要來自農村地區,網絡基礎知識相對匱乏,不了解和使用網絡數據庫、搜索引擎、學科網站等;上網時常出現“網絡迷航”現象。同時,也有部分學員對不良信息的判斷和克制能力較弱,瀏覽不健康網站,在信息利用中對知識產權問題認識模糊,有論文“剽竊”現象。

2“一村一名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措施

2.1將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開設為公共必修課,為學生信息素養提供課程保證。傳統的文獻檢索課作為選修課課時量少,教學方法單一,對目前以互聯網為中心、動態的檢索系統的理論總結較為薄弱,學生上機實踐少,導致檢索理論與檢索實踐相脫節。

2.2將信息檢索課與專業課程整合,加強專業課教師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不是任何一門獨立學科的學習目標或學習結果,而是一種累積式的結果。而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缺乏針對性,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信息素養的培養要在各種學科的學習中開展,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去,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促進自學能力,同時又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信息檢索、加工、利用和交流技能,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2.3在實踐教學中加強信息素養的培養。“一村一大”的課時安排上,實踐教學比例在50%以上,主要的教學模式是校內理論學習為主加校外實習、鍛煉為主的形式,可以設置參觀、考察、實訓等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并利用撰寫學習體會、小論文、參觀記錄、課堂討論、實訓實習分析報告(實驗報告)等形式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技巧、網絡數據庫的利用,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

2.4根據學生層次,舉辦如信息專題講座、數據庫的利用、檢索技巧的培訓等各類型的培訓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相關的培訓內容,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5WebQuest教學法。WebQuest的意思是網絡探究,是指在網絡環境下,以探究為取向,由教師引導,通過大量的學習資源和協作交流,以一定的目標任務驅動學生對某個主題自主地進行建構和探索的學習活動。通常包括情境與問題、目標與任務、資源與過程、評價和結論等模塊。它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協從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模式,以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行動為基本對學生進行評價,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由于“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沒有專用教材,大部分課程的教材主要選用高職高專教材,甚至個別課程采用本科教材,而“一村一大”培養的都是本土人才,教材缺乏針對性。因此要求教師在授課時必須結合本地實際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增加或刪減。通過WebQuest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補充教材資源的不足,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地創造各個學科的有機結合,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

2.6加強“一村一名大學生”的信息道德教育。部分“一村一大”學員在信息利用中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合理利用還是侵權行為,是參考還是剽竊,因此關于網絡知識產權、網絡隱私等知識需要在教學中給學員們講解,使學員們樹立遵守信息法規的意識,自覺抵制違法違規的信息,做到合理、合法、安全、可靠地獲取和利用信息,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修養 。

3結語

一村一名大學生,是農村基層的骨干力量,承擔著農民、農業科學技術人員、農村基層干部多種角色,其信息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對農業科技的吸收和接納,影響著農業科技成果和農業技術在農民中的傳播。“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實施至今,全日制培養方式已經暫告結束,非脫產培養方式仍在進行中。如何為農村培養“具有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的綜合型、復合型、實用型的農村實用帶頭人和綜合素質好、管理能力強的農村基層干部”,仍是高校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在組織教學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文英,李定國,姚安慶.“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全日制班教學現狀. 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