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測繪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5 10:37: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制圖測繪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機械制圖;考核方法;改革
一、引言
機械制圖課是機械類高等院校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是后續專業課、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不可或缺的基礎,主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改觀低分無能、高分低能現狀,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真才實學適應工程和市場,良性就業、發展成才。傳統的制圖課偏重理論、輕視實踐的考核方法,不能適應現代高職教學的目標要求,不利于人才培養,因此,要運用好考核這一指揮棒,科學、合理的考核學生制圖課學習的全過程,建構理論和實踐考核、課堂內外考核、過程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的多元考核評價體系,力求促使學生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切實掌握理論知識和具備動手能力,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二、制圖課考核的現狀和弊端
(一)考核現狀:制圖課的第一學期,我校長期以來采用傳統的閉卷筆試的考核方法,總評成績100分,其中平時占5%,期中占25%,期末占70%。主要考核學生畫法幾何部分的投影基本知識、截交線、相貫線、組合體和圖樣畫法等。第二學期以考查的形式考核,成績按優、良、及、不及四等評定。內容有標準件、測繪零件圖、裝配圖、計機繪圖等。
(二)考核的弊端
1.方法太固化,真實性差。傳統考核方法,采用100分鐘的閉卷考試,以筆試成績為主,題型一般為補漏線、補視圖、單選某視圖、由軸測圖畫三視圖、改畫剖視圖、斷面圖等,由于受考試時間和試題數量的局限,題型老套單一,數量有限,知識覆蓋面不全,有些試題是講評過的練習題,有些試題多次使用,在考試內容上有很大的片面性,難能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
2.比重不合理,針對性差。機械類專業如機制、模具、汽車、機電、數控等專業的學生進行制圖課考試時采用統一的試卷,內容基本相同,不能體現對各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專業區別和特性。另外,期末成績所占總評比重過大,平時成績占比重過小,對制圖課的學習過程失去管控,不能引導學生注重平時學習,導致有的經常曠課;有的睡覺;有的玩手機;有的人在課堂心在外;不做作業或相互抄襲,到了期末突擊復習、猜題押題,為了考試而考試,成績可信度低,教學效果差。
3.目標不明確,實踐性差。機械制圖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國家標準、具有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而現實的考核形式和內容并沒有體現以素質、能力為核心,單純的卷面考核方式并不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成果。零件圖、裝配圖部分的測繪考核,對學生盡管有動手實踐的要求,但幾種測繪件反復使用,極易是學生懶于動手而相互抄襲。由于沒有按一線技術工人的要求注重實踐能力的考核,學生現有的能力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差距甚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上崗就業。
三、制圖課考核改革的實施和思考
首先,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考試的引導、激勵和調控功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設置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如試卷考試、課外實訓考核、答辯、制作模型、徒手繪圖、測繪零件圖等。其次,考試命題類型主要有選擇、判斷、據軸測圖畫三視圖、補畫漏線、補畫視圖或剖視圖、改畫剖視圖、斷面圖等,以多類型、多方向引導學生勤學苦練,提高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使考試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具體的改革方法:1.為了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在考核權重上要恰到好處,考核總評=出勤10%+課堂表現20%作業20%+期中20% +期末30%,加大了平時的出勤、上課表現和作業的比重以加強學習過程的考核,扭轉上課不專心,作業不認真,突擊求得分的不良學風。2.考卷考核:閉卷考試促使學生扎實、系統、真實地掌握基本知識和方法。開卷考試目的在于考核學生物圖轉換的能力和工具書的使用能力,從總體上考核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掌握程度,用已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3.實訓考核:對于零件圖、裝配圖部分要加大實踐考核比重,考核總評=出勤10%+作業10%+實訓表現20%+階段成績20+結果考核40%。由于制圖課的第二學期是標準件、零件圖、裝配圖、計機繪圖等基本技能知識,不便用考卷考核,而用測繪零件圖、裝配圖、軟件繪圖進行考核,就必須加大實踐考核的評分權重,在整個實訓過程中不僅要考核出勤和作業,更重要的是考核實訓投入和動手表現;實訓每一階段的成績如:拆卸、測繪及數值、畫草圖等;測繪結果。4.答辯考核:為了防止測繪結果出現抄襲、代畫等虛假現象,不能只由圖面確定分值,采用學生當面答辯的方式,答辯的內容可廣泛取材,緊密聯系生產實際,針對學生的測繪結果,涉及不同的知識點,包括機件的表達方法、零件圖和裝配圖中的特殊畫法、工藝結構性、公差配合、裝配關系等。這些知識含蓋廣實踐性強,可以考核學生綜合讀圖、繪圖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讓實訓考核的指揮棒督導學生深入實踐,勇于動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適應就業和企需要。5.幾點思考:在改革考核的實施中,要保證考核實施的可靠性、有效性,必須加大試卷考核題庫的題量,盡可能的覆蓋各考點部分的精細處,同一知識點的題目不僅數量大而且要類型多,難點、重點把握好,難易程度要適當;可以吸納實驗實習老師出題入庫;教考分離,并且出同分量的考題四份以上,考前隨機抽取;相近專業的考題不能公用,要有區分和側重;最重要的是要嚴格考核、嚴格把關,嚴格學籍管理,避免一桿過和高分低能現象出現,使考核的指揮引導作用落到實處。
四、結語
“考核”這一教學環節是引導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教學的“指揮棒”,只有結合制圖課目標和教學實際,不斷總結和革新,制定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模式,才能真正發揮它督導“教”與“學”的指揮、調控作用,使制圖教學真正面向就業和社會,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的現代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機械制圖;創新理念;一體化教學改革
1.技師機械制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技師院校設置機械制圖課程,能培養學生的空間形象、識圖和畫圖等能力,從而深入研究所學的專業。當前教學中存在問題有:教學是雙邊活動,就教師而言,首先,從教學內容看,教材容量較多,理論繁雜,課程進度緊,導致教師不能深入教授,學生一知半解。教學中缺少實踐鍛煉,理論不能更好聯系實際,學生工作后不能直接上崗。其次,教學形式上,教具落后。傳統的教具如黑板、模型、掛圖等,基礎較差的技校學生理解、想象起來都很吃力,因此課堂時效性差。教法單一,不適應新課改的理念,學生主體作用發揮不好。就學生而言,對圖紙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意考試分數和機械的操作等,忽視識圖、制圖精準的重大意義。此外,學校的配套設施、場地、軟硬件條件等陳舊,無法適應、更新。
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理論和實習教學的方法,已很難適應現在生源素質的要求,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社會的進步迫使教學方法的變革。如果說以前教學受條件限制,缺乏器材場地等因素的制約,那么這幾年隨著國家對技工教育的大力投入,許多學校已經具備了開展一體化教學的條件。而注重實用,招之能用是用工原則的大勢所趨。
2.如何在創新理念下探索機械制圖教學一體化改革
2.1創新課程設置,使教材內容、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實際效果一體化
《機械制圖》、《Auto CAD》與典型零件測繪結合的教學內容要體現行業實用和夠用的原則。根據不同行業應用需要選擇教學內容,堅持“必須、實用、夠用”的原則,突出行業應用性和崗位的針對性,體現職業應用的特色。如先從學生熟悉的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基本形體的圖紙繪制,以熟悉投影原理、圖幅標準、線型使用、尺寸標注等機械制圖基本常識,然后,以實際生產中機械零件的常用結構類型為依據,設置軸類零件識讀與測繪、盤類零件識讀與測繪、叉架類零件識讀與測繪、箱體類零件識讀與測繪等實訓項目,如可選普通減速器為典型任務,再以減速器分解為許多子任務。這樣通過零件測繪與總裝配圖的實訓,使學生熟悉各類零件的常見結果、常用表達方法和繪圖要點,熟悉公差與配合的概念,最后設計簡單產品的裝配測 繪。達到系統培訓學生的目的。
2.2創新教學手段,使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教學一體化
現在企業生產已基本不用手工繪圖,已全面普及了計算機繪圖。把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結合起來上,把一部分手工繪圖練習用計算機繪圖替代,強化計算機繪圖能力,使課程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零距離。計算機繪圖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典型軟件AutoCAD的操作和應用。例如:在“第一章制圖的基本知識”結束后,講授“第二章AutoCAD基本知識”,介紹AutoCAD軟件的基本操作、繪圖界面及用AutoCAD繪制平面圖形的操作方法。在講授完“正投影和三視圖”理論之后,即可插入“用AutoCAD繪制三視圖”的教學,計算機繪圖的內容、深淺度與制圖理論教學同步。需要指出的是,計算機繪圖融入機械制圖教學,并非用計算機繪圖完全代替手工繪圖。手工繪圖不僅包括動作技能訓練,還包括智力技能訓練(主要成分是思維訓練)。繪制草圖是這方面訓練的較好方式,能迅速、形象、整體地記錄頭腦中各種思維的結果。因此,應加強草圖訓練。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一體化。優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其應用可貫穿整個制圖教學過程。
2.3新教學方法,使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一體化
以往的技師機械制圖教學,一般是教師講授為主,為了讓學生就業時掌握更多技能,教師不辭辛苦,一堂課從頭講到尾。學生基本是開頭認真,中間糊涂,結尾睡著。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積極性和興趣很難調動起來,潛力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揮。因此教師要起到主導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根據這門學科學生實現目標較多的特點,可以采用高中教學中的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由學生選擇模型、共同分析圖形、了解結構、探究繪圖的方案、討論注意事項,各組選出發言人總結陳述觀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巡視、啟發、協助、發現問題、答疑解惑,最后總結歸納知識點,對重難點或學生解決不好的問題予以點撥。技校的學生更側重動手和實際工作能力,這種現代教學方法與學法,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溝通、動手、應變等能力,為將來順利上崗就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4創新教學場地,使教學地點(教室、制圖室、多媒體、計算機繪圖)一體化
傳統的機械制圖的教學場景一直都很單一,一般都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課,有些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在多媒體教室。這樣的教學場景與學生即將從事的工作沒有直接的關聯,導致學生畢業后到企業還需重新培訓。因此,根據工學一體的要求,學校結合學生畢業后工作的實際情況,改傳統單一的教學地點為多場地教學特別是參觀工廠、工廠實訓和開展與工作密切相關的教學工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學到工作知識,受到企業的歡迎,就業率、滿意度均大幅度提升。
2.5創新教學評價方式,使機械制圖的過程和結果評價一體化
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傳統評價方式僅限于考試成績,這對應試型或理論性人才的培養有必要,但是對技校學生明顯片面。教學評價標準應該包括專業、考試等成績外的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我管理、溝通協調等綜合能力。教學評價不能只看考試結果,還必須與教學過程相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各學習小組及每個學生的表現、參與態度及能力,看到學生的不足和進步狀況。每學期可以周評、月評、相結合,在動態中不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和調整,每個階段從個體到整體都有所收獲和改進。期中和期末再形成書面化的材料,由學生自評,上交作業或總結,教師再做主要評價。這樣就讓學生對制圖水平真正重視并能實現提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節省教學資源。
當然,要實現機械制圖的一體化教學的良好效果,需要國家對技師教育的投入,如學校教學場地和配套設施的建立,現代化綜合性教室和模型的投資等。技師院校本身要注重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安排進修和培訓,使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為機械制圖教師創造出良好的學術研究和教法理論創新的氛圍和平臺。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完善自己,掌握新技能,更好的實現機械制圖一體化教學改革目標,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mechanical drawing reform, and discusses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關鍵詞: 工作崗位;機械制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Key words: job;mechanical drawing;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eans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3-0280-02
0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在我國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16號文件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培養學術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同時文件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把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作為課程教學模式。要實現這樣的教學模式,而不對課程進行改革,那么只能是鏡花水月,因此,課程改革始終是高等職業教育和教學改革的核心。
高職學院的機械制圖是機械類專業的職業通用能力課程,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目前機械制圖的教學方法在很多高職學院還是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注重傳授理論知識,優點是學生對機械制圖的理論知識了解較多,缺點是忽略了學生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的的培養,學生不了解機械制圖在實際工作的應用,缺乏對零部件的檢測能力,同時缺少企業文化熏陶。因此,為了提高機械制圖的教學效果,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模具技能人才,有必要對機械制圖的教學進行改革,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崗位技術要求為主線設計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為宗旨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
1 教學改革探討
近年來,許多高職院校都在探索機械制圖的教學改革,根據多家企業的調查和這些年來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對機械制圖的教學改革做了以下幾點探討。
1.1 教學內容改革 最近3年,我院機械類的學生主要在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寶鋼集團、潤星泰電器有限公司和銘基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公司工作,工作崗位主要是模具加工、數控編程、設備維修、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等,其中模具加工為主要工作崗位。通過走訪企業和對畢業生的回訪得知,從事這些工作崗位,主要需要閱圖能力、測繪能力和計算機繪圖能力。而目前的機械制圖的教材都是采用按章節按堆砌形式來撰寫的,過于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養,不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也不利于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應淡化知識分界,強化整體功能,以職業能力培養和工作過程相符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序化。《機械制圖》的教學內容要根據相關的課程體系來確定,而機械類專業要以培養職業技能、就業能力和社會拓展能力為主線,減少相關內容重疊,側重實用,適當減少理論教學。工科各行業職業能力最基本體現為繪圖能力、讀圖能力和測繪能力,而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和計算機繪圖這些課程內容和工科機械類專業密切相關,但在教學上往往各教各的,沒有針對性,致使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課程與課程相互脫節,同時有些內容產生重疊,因此,需要改革傳統的《機械制圖》課程,將原來的《機械制圖》、《公差與配合》、《技術測量技術》和《計算機繪圖》整合為《機械制圖與公差》。
機械制圖與公差課程根據崗位職業技能劃分機械制圖專業基礎能力、機械制圖應用能力、公差測量能力和計算機繪圖能力4個教學項目,細分13個教學任務,具體劃分見表1。
1.2 教學內容的整合、序化 教學組織設計是實現教
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應改變傳統采用按章節、按堆砌形式來撰寫的,不利綜合知識的全貌,也不利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學組織,而應在教學組織設計中淡化知識分界,強化整體功能,以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序化。
1.2.1 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工作任務為載體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序化 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將傳統的按章節次序的教學內容安排修改為以專業工作過程為依據的教學內容次序,這有利于職業技能的培養和學生就業的需求。如數控編程員崗位,就是按設備拆裝——零件測繪——繪制零件圖——3D建模——數控編程——操作加工等過程進行教學內容組織安排。
1.2.2 由易到難 在以生產為主線、工作過程為載體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序化基礎上,還應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次序,以最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計算機繪圖員,就是按平面二維圖形繪制———組合體三視圖繪制——零件圖繪制——裝配圖繪制——三維實體造型等過程進行教學內容組織安排。
1.2.3 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融為一體 計算機繪圖知識穿插在機械制圖內容的教學各環節,順應了教學改革的思想。高職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崗位能力為本位。計算機繪圖是企業需要的一種技能,計算機繪圖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正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將CAD的繪圖環境設置和機械制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放在一起介紹;將CAD的基本命令與正投影法、點、線、面放在一起介紹;標準件與常用件融入塊的知識;零件圖的徒手繪圖與計算機繪圖融為一體;這樣做,既可以減少高職教育理論課學時少的矛盾,又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制圖的基本理論,建立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1.3 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是高職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應根據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選用,教學方法要體現四結合,即教、學、做相結合;制圖、測繪、加工相結合;二維作圖、三維造型、實體模型相結合;徒手繪圖和計算機繪圖相結合。《機械制圖與公差》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有:
1.3.1 五段法 所謂五段法就是對一個知識點,采用五個階段來實施。第一階段是直觀演示、引入新課階段;第二階段確定教學目標階段;第三階段是學生按照教學目標自學階段;第四階段是重點講授階段;第五階段是練習和小結階段。五段法主要適用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其特點是:教學目標明確、有利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1.3.2 項目導入的任務驅動法 項目導入的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為目的,教師設置并提出可以考核的、體現技能要求的工作任務,結合學生易感知的實例或實物,講解完成該任務所需要的相關知識,演示完成該任務的操作步驟與要點,學生在理解所講內容的基礎之上,順利完成該任務,掌握所要求的操作技能的教學過程。該方法主要包含:提出任務階段、信息收集階段、計劃階段、實施階段、檢查控制階段和評定反饋意見階段,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于應用性較強的內容,如項目三(機械制圖應用),其特點是:教學任務明確,學習氣氛濃厚,有利于提高團隊協助精神和溝通能力,但教學進度不易保證。
1.3.3 現場教學法 現場教學法是教師和學生同時深入企業、實訓基地等現場,通過對現場事實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總結出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新觀點,從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方法。現場教學法主要包括:第一階段準備階階段,第二階段為實施階段,第三階段為總結階段。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如任務8(測量技術)其特點是:直觀性強,學習興趣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同時,有利于學生提前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
1.4 改革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改革傳統的教學手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就能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氣氛,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選擇教學手段要遵循三原則,即適時性原則、適當性原則和適用性原則;機械制圖教學手段主要有演示、視頻等多種方式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利用精品課網絡資源的教學手段;行業工程師帶領的真實工作教學手段;實訓基地零距離的崗位工作的教學手段等。
1.5 改革考核方法 科學的教學質量督體系是教學組織實施的重要保證,每一門課程學習之后,都必須有一個考核標準來衡量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衡量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是否達標,基于工作過程的機械制圖與公差課程也不例外。但是一改過去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老辦法,把機械制圖與公差的考核分為四大部分,每一學習任務完成后,進行第一部分考核,專門考核學生基本技能掌握的情況;當學生在完成第一項目時,進行第二部分考核,其目的是考核學生專業基本能力;第三部分是綜合技能能力的考核,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個部件的拆裝、零件的測繪(計算機繪圖)、裝配圖繪制(計算機繪圖)的職業綜合能力,這里所說的部件要根據不同專業選擇不同的部件,如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選擇具有側抽芯的注射模作為拆裝實踐;第四部分是考核學生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各占份額見圖1。
2 結束語
實踐教學結果表明,基于工作崗位的機械制圖與公差課程改革的實施,不但能夠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能在有限的實踐教學周期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并能很好地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職業能力,我們在教學中的實踐效果得到社會的認可,學生就業受到企業的好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楊軍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數所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8).
[3]張映暉.基于人文性的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與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3(06).
[4]胡建生.機械制圖[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5]王志泉.機械制圖與公差[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篇4
《汽車機械制圖》課程是職業院校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是學生學習機械基礎、機械制造等課程的基礎,如果沒有圖樣的指導,學生將無法分析和選擇加工汽車零部件方法、從而無法制造出合格的汽車零部件,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者眼高手低,一接觸實習車間的實踐機加工就發懵的問題,如何能打破這一制約學生發展的瓶頸,成為當前教學非常棘手的問題,打破常規教學,讓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堂教學與實習車間無縫對接讓呆板的課堂講解轉變為學生動手與動腦能力的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用較短的時間掌握相關操作技能的要點,反過來又可以通過實踐促進繪圖理論的理解。結合自己對理實一體化的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摸索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模塊式教學,實施理論指導實踐
《汽車機械制圖》課程的知識點可以分為基礎知識模塊、點線面模塊、組合體模塊、零件圖模塊、裝配圖模塊,各模塊之間層層遞進聯系密切,我認為在基礎模塊教學中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策略,通過教學目標與自學指導,讓學生自學初步認識繪圖工具與使用方法,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工具的使用要點,展開互動式討論糾正學生繪圖中使用錯誤,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即高效又正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糾錯中形成正確的知識。
點線面模塊采用"實踐帶動理論"教學策略讓學生參觀實習車間找出四種典型零件,分析其形狀找出共性問題并結合"口訣"教學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分清各種點線面的位置及特點為下一步的組合體教學打下基礎。例如點的投影可以用機床頂尖為實例以點的"投影永遠是點,點的位置是三坐標決定"的口訣加深點的理解。
組合體模塊為形體過渡到零件的一個關鍵環節應采用"理論強化實踐"的策略,采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各種零件的組合類型及組合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零件的千變萬化和基本體的形態,緊緊抓住"讀"和"畫"兩大環節,然后在加以典型組合體練習,采用"頭腦風暴"老師不直接說出答案讓學生自己找出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完善形體分析能力,并寫出實習日記,讓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加以鞏固和提高。例如組合體中綜合類較多可舉支架類模型講解組合特點和形體分析方法,輔助采用動畫立體模型展示準確分析變化形式,集思廣義通過不同的思路構建形體空間想象能力,并準確補畫視圖的圖形與漏線。
零件模塊采用"參觀和測繪"相結合的策略,第一步讓學生參觀車間內的機械加工順序,并加以記錄,回到教室再觀看相關的教學視頻與記錄對比總結出典型零件的幾個相關要素;圖形、尺寸、技術要求等并最終找出零件的一些共性特點,為下一步同學們學習裝配圖打好基礎,特別注意和已學過的機械類專業課結合讓理論知識點與實踐相結合適應實習生產強化學生對圖紙的理解。例如參觀直軸的加工方法注意分析每道工藝的流程卡片及圖形中的尺寸,回到教室后觀看直軸視頻分析直軸的圖形、尺寸、技術要求加以提煉簡化更容易區別其它類型零件第二步測繪零件通過測量零件的尺寸繪出草圖并畫出標準圖紙體會零件四要素的重要性讓理論在測繪過程中轉變為實踐經驗。例如在課堂中分組讓同學們測量軸類、支架類、箱體類等幾類零件既可以用到繪圖知識又可以用到測量技能,通過同學們的協同合作提高工作相率的同時還提高學生的機加工工藝分析能力。
二、合理控制理論與實習時間,讓學生逐步適應生產環境
由于前面的模塊知識需要一定時間的生產實習才能有效的轉變成技能,結合前面的五個模塊制定實習計劃,基本比例為1:3即理論為1實踐為3,例如在零件圖教學過程中理論講解各零件的特點為10課時實踐測繪與標準繪圖應為20-30課時,通過學生的逐漸認知、了解、掌握等4個層次逐漸內化為學生的知識技能為今后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三、采用綜合實訓的方法,讓同學們撰寫實訓報告
第一步經過車工與數控實訓,同學們從圖紙分析到零件加工順序分析到零件機加工步驟,讓學生學以致用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從而攻破了動手能力差的難題。
第二步撰寫實訓報告,指導學生完成從畫圖到產品出廠的全過程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修正,扎實走好每一步。
四、合理選用實習環境,根據理論課的要求布置
根據模塊的不同選擇實習環境,例如在講點線面的時候以鉗工實訓車間的工件為目標,便于學生觀察零件圖可采用機加工車間或仿真模擬實驗室為目標,需要時可在專門的繪圖室進行練習,在不同的嘗試中來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提出相應建議
篇5
【關鍵詞】制圖課實訓;設疑;啟發思維;鼓勵創新
《機械制圖》課是工科專業一門必修的技術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設計創造能力的專業基礎課程。機械圖樣是表達和交流技術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術部門的一項重要技術文件。本課程研究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制圖能力、空間思維能力、構形設計能力。本課程是機電一體化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專業培養方案中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本課程與后續的專業核心課程有著緊密的聯系,起著橋梁和鋪墊作用。它既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同時又是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如何讓學生學好制圖課,掌握扎實的制圖理論和熟練的繪圖技巧、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我校學生大都以高職生為主。由于年齡及知識方面的原因,學生的空間想象及對事物的認識能力較差,要想使學生用制圖語言來表達一個較復雜的機件就比較困難。根據在近年來從事制圖課教學的一些體會,歸納總結出學生在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視圖選擇及位置擺放不當。主視圖是表達零件的關鍵視圖,選擇得合理與否,不但直接關系到零件結構形狀表達得清楚與否,而且關系到其它視圖數量和位置的確定,影響到看圖和畫圖是否方便。為此,在選擇主視圖時,應首先確定零件的安放位置,再確定投射方向。
(2)剖切位置選擇不當,影響了對內部結構的表達效果。在機械圖中,正確、合理的選擇剖切面,是剖視圖能否清晰地表達物體形狀及結構的重要條件。而且還能減少視圖中的虛線,給讀圖、繪圖帶來方便。但在繪圖設計中,不少學生剖切的位置選擇不當,這些都說明了學生還沒有徹底掌握好剖視圖的表達方法。
(3)缺乏對空間線性尺寸的認識,缺乏空間長度的概念。其結果就是學生在繪制設計圖時,畫完了,畫出了圖框線,才知道布圖有問題。
(4)尺寸標注混亂,出現重復標注及遺漏。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學生沒有完全掌握國家標準中有關尺寸標注的規定而造成的。
本人根據從事多年專業課教學的經驗,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制圖技能的教學方法,現介紹如下:
(1)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
學生學習該課程興趣濃厚,對所學專業充滿好奇;但專業意識和職業意識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適當地補充一些立體幾何的基本知識,建立起一些最基本的立體空間概念。其次,通過畫軸測圖練習,即根據形體畫軸測圖,再由軸測圖畫出三視圖;或由三視圖畫出軸測圖,再由軸測圖想象出實際形狀。由此經過從立體圖到平面圖、再從平面圖到立體圖的反復訓練,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再其次,還可以一些簡單而直觀的方法,例如用橡皮泥讓學生做一些形體,先讓學生根據這些形體畫出投影圖,然后再讓其反復觀察投影與實物的關系,這樣可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達到了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目的。另外,可提前讓學生到機加工車間參觀一些機械零件及具體加工過程,在頭腦中先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因而在具體講解機械制圖部分時,學生就比較容易想象出零件的形狀,畫出的投影圖也不易產生線條漏畫的現象。
(2)形象教學法
要作好投影圖首先應把物體的空間形象弄清楚。要弄清空間形象,可先借助教學模型、掛圖、教師手勢等進行仔細分析,然后逐步過渡到立體圖,再發展到由投影圖想象空間形體。例如在講到螺柱連接及螺釘連接時,學生往往搞不清投影線的關系。本人采用掛圖及實物,首先分析螺紋孔的加工工具――鉆頭的形狀,因為其頭部120°錐角而使加工出的孔的底部成圓錐形;然后再分析內螺紋的加工工具――絲錐頭部形狀,由此可知內螺紋不可能加工到孔的最底部,即內螺紋終止線不可能與底部圓錐與圓柱相接的線重合。再看螺釘或螺柱的末端,因都有倒角,所以投影圖上有一根倒角線及端面線,且與軸線垂直。當螺釘或螺柱旋入螺紋孔后,畫它們的連接圖時,在全剖的主視圖的底部就應有四條與軸線垂直的線。通過以上講解,學生在做這類作業時就很少出現錯誤了。
(3)啟發式教學
要做好啟發式教學,就應在教學措施上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生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制圖基本知識這章節時,由于內容比較簡單,因此,可先讓學生自學,然后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選擇恰當的思考題,如:①怎樣正確使用繪圖工具?②圖線有幾種?③如何正確的標注尺寸?④如何繪制平面圖形?⑤平面圖形的繪制步驟?等等,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從不同側面提出不同的答案,最后再由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答案。通過這種啟發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增強了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4)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
目前我校所有班級的制圖課都加入了CAD的教學內容,并且配有上機時間。通過CAD的學習,可使學生在掌握制圖基本技能后快速繪圖。達到增加學生認識感知能力的目的。傳統的制圖技巧與現代的CAD技術相結合,使得以往一些復雜難懂的問題變得容易和一目了然了,因而學生學制圖的積極性也就更高了。本人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章節為單元,以課件、視頻、模型為輔助教學手段,以講授法、練習法、演示法等為主要的教學方法,講清各章節的內容。特別是零件設計、標準件庫、裝配設計等方面的內容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空間、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還為學生將來走出校門實際接觸這方面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制圖課的CAD教學,不僅僅是教學形式上的更新,更主要的還是通過此方式,能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并開拓其思維想象空間。無疑,這對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是非常有益的。
(5)開展計算機實訓課程
篇6
1.理論知識沒有形成系統。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先修課程的理論知識沒有跟《機械設計基礎》聯系起來。《機械設計基礎》的課程學習,要綜合運用到《工程材料》、《工程制圖》、《工程力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及《機械原理》等課程的知識,由于這些課程學習時是分開單獨學習的,學生在獨立進行設計計算時,往往無法運用這些知識,比如不能運用力學知識去校核齒輪、軸及軸承等零件的強度;不能運用互換性原理中的公差知識去設計軸孔配合公差;不能運用工程材料的知識選擇零件材料等。二是本課程內各章節知識沒有形成有機整體。由于各章節基本上是以機器中不同類型的機構來進行劃分的,學生在碰到多機構組合的裝置時,往往不知道如何進行設計,比如不知道軸承設計的輸入參數應該從軸的設計結果中獲取。
2.缺乏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是進行機械設計必備的技能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一般不會強調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相對匱乏。比如在查閱機械設計資料時,遇到圖表不能根據橫縱坐標查到所需的參數,或者遇到表格不知道表頭所指代的參數,遇到新的問題不知道從目錄中找到參考資料的位置等。
3.缺乏思考、生搬硬套。學生在進行設計計算時,生搬硬套比較多,機械地套用公式,或者完全按照例題參數進行設計,不考慮自己的設計任務與現有方案的差異,缺乏獨立的思考。比如在進行帶傳動設計時,未直接給出轉速(需要用其他參數計算得出),有的學生直接將例題中的轉速帶入計算。甚至有些學生直接照抄別人的設計結果,數據計算和結構設計都相同。
4.對設計參數缺乏宏觀把握。對設計參數缺乏宏觀把握主要表現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缺乏工程經驗,對所設計的機構沒有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宏觀的概念,對其尺寸和參數也沒有感性的認識,因此在設計出現明顯不合理,甚至錯誤時,不能及時發現,直到設計后期,甚至繪圖時才發現問題,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修改,影響設計成績。比如在設計減速器時傳動比分配不合理,導致制圖時發現結構比例不協調等。
5.制圖能力弱。制圖能力弱同樣是主要表現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課程設計的最后都要求學生把自己設計的裝置按照國家標準要求的工程制圖樣式表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工程制圖的標準掌握不夠,比如標題欄格式、零件簡化畫法、螺紋的繪制、殼體相貫線的繪制等經常出現錯誤。綜合上述問題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在創造能力及設計思維上相對較弱,實際上通過平時作業和操作實踐,學生基本都能完全掌握單一零件的設計,比如設計帶傳動、設計齒輪機構、軸的結構設計等,但卻在需要整合運用這些知識技能時出現了問題。這實際上就是因為心智技能的匱乏,因此,培養心智技能是提高學生機械設計能力的關鍵。
二、心智技能培養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1.機械設計心智技能形成分析。根據馮忠良教授的研究,心智技能的形成是階段性的,其過程分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內化三個階段。原型定向階段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讓主體掌握技能操作的原理;原型操作階段通過實踐讓主體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為原型內化奠定基礎;原型內化階段在主體大腦中形成內化的思維模式,使主體能夠靈活運用操作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根據上述理論,結合《機械設計基礎》教學的實際情況,機械設計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如圖1所示。機械設計心智技能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掌握基本理論、熟悉常用設計和綜合設計計算三個階段。在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整體上按照三個階段進行劃分,同時每個章節的教學同樣按照三個階段進行,甚至具體到每次課都盡可能遵循心智技能形成的過程進行,如此不斷反復強化,才能提高心智技能。在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掌握基本理論、熟悉常用設計和綜合設計計算三個階段的主要教學內容是:(1)講授常用機構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設計、應用等知識;(2)講授常用機構和通用零部件的設計步驟,通過課內實訓,大作業等方式加以鞏固;(3)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進行機構設計,總結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形成經驗反饋。而在具體某個機構或零件設計的教學過程中也應遵循三階段原則,教師首先講授機構或零件的工作原理。然后按照設計步驟讓學生動手練習,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和改正出現的問題,再通過針對性布置大作業及課內實訓進行鞏固。最后提出一些設計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獨立設計的能力。
2.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在前述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內容分為理論教學內容、實訓教學內容和討論教學內容。其中,理論教學內容針對機械制造專業學生必須具有通用零部件和常用機構的初步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而設置,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簡化,重點講授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帶傳動、齒輪傳動、滾動軸承、軸、減速器等內容。實訓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的重點相呼應,包括平面運動簡圖的測繪、機構的結構及特性分析、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參數的測定、軸系結構設計、機械傳動裝置的拆除和結構分析、機械創新設計。討論教學內容則針對常用機構和零件的設計中存在不確定性的部分,例如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帶傳動、齒輪傳動、軸等,這些機構或零件的設計往往需要學生在一定范圍內去選取參數,經常會讓學生不知如何進行,因此進行討論和總結是有必要的。
三、小結
篇7
【關鍵詞】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 一體化教學 理論 實踐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土木工程建設專業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專業,《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同樣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的基礎課程,要想《建筑工程制與識圖》的教學內容更合理,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機組合同時做到統籌安排,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有條理系統化,將重復內容盡可能的減少擴大學習范圍,縮短《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教學間,提高教學速度和效率,同時在教學質量上也能明顯的提高,讓理論和實踐相互促進,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的《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
1 《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傳統教學探析
很多的老師和學生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是把《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當成一門非重點的基礎課程。值得說明的是,在當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筑的設計和施工都在不斷的快速更新進步,這對老師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教學和學生的掌握程度對應的提高要求。那么為了適應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能力的新要求,如何更好更快的達到《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中的教學目的和知識技能的傳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上課內容如何進行安排,什么的教學方法更適合《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就需要教學內容內容的充分剖析,對教學需要和睦充分的解讀。
但《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教學上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課程中的理論與實踐脫節,一般都是先上理論基礎課,再進行實際訓練,理論和實際沒有形成統一的合理,達到對學生對于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么課程的教學促進作用,反而放學生之前忘后,,教學活動的層次和順序較為混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影響了學生讀圖能力和畫圖能力的培養,浪費了學生學生和學校寶貴的教學資源和師資。
2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新型教育方式方法。打破更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重新整、整合、理分了教學資源,這種對于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整理是基于教育效率的現狀和教學目標科學制定的。重新整合購置的教學資源,有著以學生能力提高為本位的特點,對于傳統的教育方式,很好的規避了《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不科學的教學問題,在增強教學直觀性同時,學生以受教育主體出現在教學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對于教學的質量和人才的培養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主要有以下優勢:
(1) 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應用于《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教學中時,能夠很好的將測繪制圖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實際訓練相結合,讓課堂既是理論教室又是實訓教室,沖破了《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理論課同實訓課之間的教學壁壘,良好的課程流程和教學內容涉設計,理論與實踐的教學并軌, 大大的減少了《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學習時間,同時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2)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理論知識教學和實際訓練相結合, 將枯燥的理論和較為有趣的實踐相結合,將抽象知識變成形象實物,讓學生可觸可感,不單單是提高學生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三維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生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教學效率將得到明顯的提升。
(3)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是學生畢業之后能夠快速上崗,能夠適應企業崗位對于知識和技能的需要。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理論知識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契合了新課表對于教學的新定義,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這樣的方式中學習,讓理論更加扎實,實踐能力也有所提高。由于實行邊做邊學、邊學邊做的教育方法策略, 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得出課程理論知識,同時讓理論知識引導實踐,使得實踐能力得到理論知識的深化加強。理論和實踐技能互相滲透,溝通推進,達到《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3針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一體化教學的保障
3 . 1 制度保障
實施一體化教學,首先就是要轉變教育理念,以符合現展和學生實際情況的教育觀指作為導向,推進《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是以學校推行一體化教學為前提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契合了新課表對于教學的新定義,達到教學的統一和協調。
3 . 2 師資保障
師資力量和素質是保證一體化教學質量的保證,讓骨干教師深入企業實際體驗《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操作流程,讓教師和企業對接,避免出現教學和實際脫軌,實現學校企業化的教學模式。提高老師的實踐能力以及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教學水平,理論和實踐的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只有教師理論知識扎實,同時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方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實現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雙促進。
3 . 3 設備保障
先進的教學設備是確保一體化教學有效實施的條件,加大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設備,建造出《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教學的專業教室。方能更好更快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 周斌. 一體化教學思維的理論與實踐,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
[2] 胡濟群.淺談高校教學模式改革對素質教育的影響,理論探索,2001(6).
篇8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機械制圖
機械圖樣是“工程界的技術語言”,《機械制圖》作為機電類專業的必修內容,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系的基礎課程,以往在制圖教學中,采用的是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課下練習,教師批改作業然后反饋再課堂講解的模式,學生在課堂中,沒有真正發揮其課堂主體的作用,在課堂上沒有“動起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采用項目教學法,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一、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動起來”
目前高職類院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差,課堂效率低下,玩手機睡覺者居多,這種現象雖然與學生自身素質有關,但也讓教師不得不反思,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自主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做到讓學生“動起來”,項目教學法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1、合作共贏。項目教學法通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和學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在教學中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首先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習慣和特點進行合理分組,使學生在小組中都有自己合適的學習位置,培養學生之間配合工作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需求,包括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如教師布置項目“閥體的表達”,要求學生根據閥體結構選擇合適的表達方法,以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先由一名學生分析閥體結構特點,根據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主視方向,然后一名同學對閥體尺寸進行測繪,最后一名同學根據主視方向確定主、俯、左三視圖草圖,并標注相關尺寸,最后全組學生在圖紙上按照制圖的相關規定繪制三視圖并標注尺寸。
2、目標明確。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要求學生實現的學習目標填鴨式的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中,厭煩心理較強,而項目教學法是把課堂目標和有關項目科學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有目的的主動學習。如項目“軸承蓋的識讀”,教學目標在于通過識讀三視圖,想象出空間結構,這一項目實際體現的是學生二維轉三維的能力,分析時,一般從主視圖入手,結合其他視圖,按視圖中的封閉線框來劃分形體,由此引入形體分析法,分析零件由哪幾部分、通過什么形式組合形成,最后根據各部分形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想象出零件的整體結構。
3、系統學習。項目教學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從簡單到復雜零件的項目教學,學生對整個知識體系有了較深的理解,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項目,通過這一項目讓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回顧,使得學生有一個完整的思考體系,如項目“軸類零件的繪制”,教師在項目設計時可以結合學生實訓情況,讓學生觀察軸類零件在加工時的狀態,進而選擇主視方向,同時對于軸類零件上的特殊結構如鍵槽、小孔、凹坑、螺紋等等,也可進一步引出斷面圖,以及螺紋連接等相關知識,通過知識體系的相互聯系,對項目所涉及的內容適當拓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項目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
1、明確教學目標。教師根據高職類學生的特點,對《機械制圖》的理論知識進行重組,在要求學生熟悉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一個個的項目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圖和讀圖能力,從而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
2、確定項目內容。以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設計合理的知識梯度,既要與書本知識緊密結合,又要有一定的難度,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既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又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拓展新的知識,來解決項目實施過程所遇到的相關問題,讓每一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都能參與到項目中。
3、項目實施細化。項目確定后,學生分組分別對各自項目進行討論,制定項目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學生在分組活動中,可以通過討論、分工、查找資料合作完成項目任務,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解決他們遇到的難題,比如對學生設計的相關零件的表達方案,即使不合適,教師也不要急于否定,可以先讓他們介紹一下為什么要這樣表達,在師生討論的過程中對應相關理論知識適時引導,既增強他們的信心,又使學生能把書本知識和實物聯系起來。
4、檢查評估項目。項目完成后,由學生分析講解圖紙,讓學生找到自己在理論知識及實際畫圖上的不足。然后由教師檢查評分,并指出項目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教師應和學生一起檢查圖紙,一起分析問題,總結和比較學生的優點,引導學生學習他人的長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總結評估中得到提高。
三、項目教學法實施注意問題
首先是項目的選擇必須在教學大綱內,難易適中,以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并有能力完成為準,其次要采用多種上課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實訓場地、繪圖教室、教具室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再次要重視學生的需求,尤其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只要參與項目的同學,都要給予充分肯定,慢慢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總之,項目教學法從項目選擇,師生共同參與,學習成果展示,學生自我評價以及教師總結評價等方面,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教師也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月明.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動起來[J].考試周刊.2015
(18)
[2]張珊珊.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圖中的應用.中國高新技術
企業[JJ].2010(12)
[3]李娟.項目教學法在機電裝調技術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
篇9
【關鍵詞】高職 園林工程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4-0038-03
園林工程施工技術是園林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實踐性很強;是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首批基于高職教育新理念的課改課題之一。對怎樣立足農林業生產和園林工程特點,從園林工程施工崗位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有效設計并開展實踐教學,高質量地完成人才培養目標,我們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 實踐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1.按照職業活動項目,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和比例
第一,緊貼職業活動內容,設計實踐教學內容。由表1可知,該課程將復雜的施工任務進行了歸納,整合為5個實用、夠用的實訓項目,并細化為12個緊貼行動領域的工作任務。使學生在學習與訓練、教師在教學與指導時目標明確、內容具體。第二,加強實踐教學的課時數與比例。由表2可知,該課程實踐教學在校內的開設途徑有課堂教學和集中實訓,課堂教學有教師的理論教授部分和學生訓練部分,而集中實訓則全部為實踐訓練。學時占總比例的2/3。由表3可看出:在5個項目中,占有課時比例較大的有“綠化工程”、“園林硬景工程”和“識讀繪制園林施工圖”,這是課程的三個重點技能。
2.遵循認知規律特點,建立循環遞進的四級實踐教學體系
人類對知識的學習、認知,再到熟練掌握有一個反復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知道怎樣做事,了解會犯什么錯誤,再在有生產性質的項目中進行實訓,最后到企業頂崗實習,這個過程貫穿于整個專業學習,見下圖。
第一,企業見習。在入學教育時,帶領學生到園林工地現場,初步了解工程方向的職業崗位和工作情況,并給予引導,使之對專業、課程有感性認識,初步確立職業發展方向。
表1 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一覽表
實訓項目 實訓教學內容
識讀繪制園林施工圖 識讀繪制園林總平面圖;識讀繪制整套園林施工圖
園林土方工程施工 園林地形工程設計;土方施工
綠化種植工程施工 綠化栽植施工;綠化養護
硬景工程設計與施工 園路廣場工程設計與施工;景墻工程設計與施工;水景工程設計與施工;假山工程施工
園林水電工程施工 園林給排水工程施工;園林用電工程施工
表2 課程教學時數設計一覽表
項目 教學形式 周課時(節) 教學周
(周) 學時小計(節) 所占比例
(%)
課堂教學 理論 3 15 45 33.3
實踐 3 45 66.7
集中實訓 30 1.5 45
總學時 16.5 135
表3 各實訓項目教學時數和比例設計一覽表
實訓項目名稱 教學時數(節) 所占比例(%) 備注
課堂訓練 集中實訓
識讀繪制園林施工圖 18 2 22.2
園林土方工程施工 4 2 6.7
綠化種植工程施工 6 24 33.3
硬景工程設計與施工 12 14 29
園林水電工程施工 5 3 8.8
總學時 學時小計(節) 45 45 100
學時合計(節) 90
第二,課堂訓練。當學生有了一定專業興趣和方向時,圍繞工程施工崗位工作內容,設定一些技能訓練項目,分解成若干訓練任務,再細化為技能點,在課堂上
――――――――――――――――――――――――
*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改革”項目研究成果
反復訓練,使之熟練。這個過程允許學生不斷重復、不斷改正錯誤。
第三,集中實訓。當學生對必備及常用技能熟練掌握后,安排規模和難易適中、內容較全面的真實項目進行集中實訓,考驗并訓練學生為完成任務而開展資訊、計劃、實施、評估等過程性工作的能力。這個過程盡量避免重復、返工,但允許學生犯錯誤、走彎路。
第四,頂崗實習。當學生具備完成一般項目的能力時,到企業的項目中擔任各工種工長的助手或者施工員、測繪員等工程類崗位職務,經過半年及以上的生產訓練,職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這個過程盡量避免重復,也要求少犯錯誤、少走彎路,但仍然屬于實習階段。
四級循環遞進實踐教學體系
由上可見,見習重在培養興趣、明確目標;課堂是反復訓練技能點;集中實訓以技能運用和培養職業素養為目標;頂崗實習是“真刀實槍”參與更大規模的工程任務,接受企業文化熏陶。這四級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點到面,循環往復,遞進上升,遵循認知規律。
3.立足專業生產與課程邏輯關系特點,因時開展實踐教學
由于農林業生產的時令特點,園林植物栽植施工最好在早春進行,對照課程邏輯關系,應在第四學期開設,見表4。
表4 課程開設一覽表
課程性質 課程名稱 開設學期 總課時量(節) 備注
前導課程 園林制圖 2 78
園林測量技術 3 88
平行課程 植物配置與造景 4 90 有前導性質
本課程 園林工程施工技術 4 135
平行課程 園林工程概預算 4 90 有后續性質
后續課程 園林工程項目管理 5 60
頂崗實習 5、6 840 分方向實施
4.挖掘資源,有效利用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
第一,利用實訓室開展課堂演練。充分利用校內園林設計、制圖實訓室開展課堂訓練。如施工圖識讀,選擇真實案例全套圖紙,用問題引導學生掌握識讀方法、內容。再如建筑防水的施工流程,播放視頻,掌握施工要點。第二,協調學院待建綠地開展集中實訓。利用校園和城市中已建成的具代表性的工程案例開展課堂見習、養護訓練等實訓。與學院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利用校園綠化資金,實施對新校區規劃待建的綠化空地的設計、施工和養護項目訓練。第三,聯系合作企業開展專業頂崗實習。學生赴合作企業進行工程頂崗實習,并實現就業,效果良好,見表5。
表5 該專業近三屆學生工程崗位頂崗實習及就業情況統計表
調查
對象 調查學
生人數* 工程崗位實習 工程崗位就業
人數 比例(%) 人數 占工程實習崗位人數的比例(%)
2012屆 28 6 21.4 2 33.3
2013屆 36 12 33.3 5 41.7
2014屆 23 10 43.5 7 70
調查學生人數*:在我院該專業中隨機選擇一個班進行調查所得的數據
由表5可以看出,工程崗位實習和就業率逐年增長,在植物生產、設計和工程三大崗位群和其他崗位中,工程崗位實習的人數所占比重較大。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對學生實習和就業崗位選擇發生了作用。
二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1.專業課程體系不夠合理
問題:目前執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三大方向,培養目標雜、教學內容多,導致專業課程體系不合理,技能培養缺乏專一性,深度不夠,很多都是淺嘗輒止。
解決思路:細分專業方向,開發學習領域課程體系,開設課程有側重。
2.課程技能訓練項目之間有脫節
問題:前導、后續課程的技能訓練項目間存在脫節,未進行大力整合,前導課程不能為后續課程奠定基礎。工程集中實訓項目的工作過程應是“基址調查現場測繪方案設計手繪圖表現電腦表現制作模型工程造價現場施工管理完成”,但實施時出現脫節,如景觀模型制作目前無法完成。
解決思路:加強教學研究和改革,突出團隊建設,一個專業方向的多門課程在校期間共同完成2~4個適宜的實訓項目,教師共同指導、學生打包完成。
3.教師專業技能應不斷更新提升
問題:缺乏實訓項目的操作標準;課程教師人數少,課程團隊建設乏力;雙師型、教練型師資缺乏,教師的實踐能力不強。
解決思路:對現有師資培訓,尤其是企業工程項目鍛煉;引進有園林工程施工資質企業的工程師協同我院教師進行實踐指導;招聘教師時,側重考核實踐能力,不要只注重學歷和理論水平。
4.學生的參與度不夠
問題:工程崗位要求有較強的吃苦精神、責任意識以及精益求精的態度,還要有交往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目前的學生往往表現出缺乏耐心、不愿吃虧、不顧大局等,不利于開展工作。
解決思路:尋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循序漸進地培養責任意識和吃苦精神;國家和行業要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從刺激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 結論
本課程實踐教學經過深入改革,實施項目化教學,經過三輪教學檢驗以及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效果在不斷優化。接下來要在共享性課程學習資源建設、課程實施效果評價、教學團隊建設和帶動示范方面發揮作用,才能推動整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h.高職《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探索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4(9)
篇10
關鍵詞:工作過程;行動導向;園林工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5-0049-02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在剖析園林行業崗位工作任務現狀的基礎上,結合高職園林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特點,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為行動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探索與實踐園林類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以及實踐教學模式創新,通過不斷的努力,基本形成了自身辦學特色的雛形。
一、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依托后勤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系師資力量和實訓場地,長期以來為社會培養具有“四個一”并用能力的園林工程技術專業高職畢業生。具體如下:“一顆心”是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之心,具備從事園林行業的基本素質;“一張圖”是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規劃設計能力,能將一塊地變成一張規劃設計圖的能力;“一個景”是要求學生具備施工管理能力,能將施工圖紙所指定的地域進行施工管理,最終形成景觀的能力;“一把種子”是指具有植物栽培管理能力,能進行植物的栽培、養護、修剪等操作技能。
二、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模式與措施
從2009年學校開辦以來,學院結合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一直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雙證化模式的設置。該階段課程設置的特色:主要結合“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雙證畢業制度的實施,加強相關綜合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年不斷線;“理論夠用,專業實用”為能力培養主線,強調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專業課程達標指標,注重專業基本技能的訓練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
2.模塊化模式的設置。(1)實施兩個無縫對接工程。兩個無縫對接即為學校文化和企業文化對接,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對接。其中第一個無縫對接措施是一年級增設“專業認知”課程,學生進入企業,開展簡單的觀摩實習課程,增強學生對專業的基本認知。第二個無縫對接措施是實施學年學分制改革,進行第二課堂選修課程設置,拓展學生多方面才能,拓寬學生就業面。(2)設置模塊化課程。根據就業崗位群劃分,把專業核心課程劃分為三個模塊:一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模塊:培養學生進行小型景觀的規劃、設計的專業核心能力;二是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模塊:培養學生進行植物栽培、修剪、維護的專業核心能力;三是園林工程與施工管理模塊:培養學生進行園林土方工程、假山工程、水景工程等主要施工技術的專業核心能力。(3)培養多種技能。按照模塊化培養模式實施后,學生必須取得計算機等級證書、大學英語等級證書、鋼筋工、園林施工員這四個證書才能畢業。除此以外,學生在校期間仍可參加CAD制圖員、材料員、預算員、安全員等十三種技能培訓。(4)提升實踐能力。根據實訓課程改革具體方案,學院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修建園林情景教室一間,園林工程實訓中心一個,園林花卉種植基地400平方米,園林制圖室一間,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室一間。
3.工學交替化模式的設置。(1)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專業技能培訓。在總結模塊化模式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工學結合的教學體系,一年級開設“認知實習”課程,二年級開設“專業實習”,三年級開設“頂崗實習”,從而使得實踐教學三年不斷線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一年級開設“認知實習”課程,要求教師聯系校企合作單位派遣企業相關工程師共同授課。二年級開設“專業實習”課程,要求學生在實訓教師的帶領下完成課程實訓,如園林規劃設計課程要求學生完成小型綠地的設計和施工等。三年級開設“頂崗實習”課程,要求學生進駐企業進行6個月的實訓課程,并由企業工程師和學院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完成實訓報告。(2)精選教材、整合資源、壓縮課時。選用“國家級職業教育規劃教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推薦”教材,將施工員、花卉園藝工、CAD制圖員和園林景觀設計員的培訓內容整合到專業核心課程中,壓縮基礎理論課時,增大實踐課時,使實踐課時由原來的33.22%增至50.90%。(3)突出實踐課程技能訓練。考核方式改革,突出實踐課程技能考核。將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分開,兩項考試全部合格后才能夠取得相應的學分,如植物基礎與分類課程考核,分為植物基礎卷面考核與實訓考核兩種方式。卷面考核占50%,實訓考核50%。其中,實訓考核要求學生當場進行40種校園植物鮮標本科屬種分類、性狀描述、栽培要點闡述。(4)工學交替,增強就業競爭力。該培養模式下,學生在第三年入駐相關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長達4個月頂崗實習,實習結束后分析企業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專業上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訓練。
4.工作過程化模式的設置。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重置課程體系。明確培養目標與要求后,依據“工作過程為導向”重新設置課程,理論知識“必需、夠用”即可,實踐課程則“減少驗證性、演示性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應用性項目”。在工學交替化模式的基礎上,對實訓課程進行工作化過程具體設計,采用項目向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適應職業崗位的工作能力。在真實或者模擬的環境下完成工作任務,實現與工作崗位對接。另外,在學院領導的支持下,學生與后勤管理部門共同參與新校區校園植物的養護管理,同時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校企合作單位,形成了3個園林實訓基地,用以滿足學生的實訓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針砭時事,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理論教學,并鼓勵教師自編教材。
三、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成效
園林工程技術專業遵循高職教學一般規律,以就業崗位以及典型工作任務為依據,初步形成了“基于工作過程”為行動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學、做一體的實踐教學摸索。該專業學生通過在校三年的學習,具備一般性園林工程的施工能力;具備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具備園林測繪與設計能力;具備園林植物栽培、養護及應用能力;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施工員或CAD制圖員等多項技能證書;根據企業實際需求,能畢業后迅速適應工作崗位,進行角色轉化實用性強專業技能扎實。
通過對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改革與探索,該專業的教學模式和內容更加充實,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學院的辦學水平、辦學效益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毛燕.園高職林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6):29-30.
基金項目: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專業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