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0 20:56: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線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無線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中職;國際商務;實訓平臺;建設

一、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作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橋頭堡”,廣西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通過以服務貿易帶動貨物貿易和投資合作,打造中國―東盟經貿信息合作平臺,全面促進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國際貿易的地位在廣西的重要性日漸凸顯。隨著廣西加快了發展14個千億元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步伐,廣西與東盟經貿來往的快速增長,特別是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大幅增加,對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隊伍現狀分析》提出:廣西目前缺乏能開拓國際市場、精通東盟國家語言、熟知東盟國家情況的國際化外貿人才。

近年來,中職學校在國家大力扶持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無論是校園環境,還是教師素質、教學資源均取得了明顯的增長,特別是明確了把培養“技能”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學生命線后,各個職校的實訓基地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先進,使中職學生的培養出現了一個質的轉變。

但是隨著實訓上升到一個高度后,一些新的瓶頸問題也出現了:(1)實訓畢竟是實訓,受到諸多現實因素的影響,跟真實的工作崗位仍然有差距,如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通過實訓,可以提高技能水平,卻無法深刻體會因為填單的一個小小失誤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損失。(2)大部分學校的實訓都是各專業獨立存在的,缺少完整的、系統的實訓環境,以商貿專業為例,市場營銷、會計、物流、國際商務等專業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只有對整個企業的運作流程有個完整的實訓,認識到本專業崗位和其他專業崗位之間環環相扣的聯系,學生才能充分認識本專業承上啟下的重要性。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使得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再提升一個臺階,也為學校的專業教師提供一個科研的平臺,本課題欲探索構建一個以學生作為主體、企業專家和教師共同監督指導、完全按照市場化經營運作的綜合實訓的實體企業,探討出一條全新的、真實的實訓體系,使中職的實訓能突破瓶頸,真正實現校企“無縫連接”。

二、平臺建設的功能目標

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謀求的是一種可替代真實的工作環境,重點在于搭建一個綜合性、開放性、職業性、實踐性的平臺。將分散的實驗資源整合為專業化的實訓基地,降低實訓建設成本,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場所,為老師科研培訓基地,為企業提供培訓場所,并在商務經營實現收支平衡,保證實訓平臺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崗位實踐實訓動手能力,培養具有實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產、服務、經營、管理等職業能力人才,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2.職業道德培養目標。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各崗位、各流程或涉及物品、或涉及現金、或涉及服務顧客等,實習學生團隊成員在實訓過程將受到職業道德的實戰熏陶,從而培養出更有職業道德水準的適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人才。

3.多專業多崗位綜合實訓目標。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以國際商務專業為核心,輻射到物流、市場營銷和會計專業,學生通過實訓室綜合崗位實踐實訓,將親身體驗商場收銀員、會計核算等十多個工種的崗位角色,熟悉從商品的采購、上架、銷售等到商場的資金流、物流、人員崗位的管理及會計核算等系統的商品零售企業運作流程,熟悉各工種的崗位技能,為今后學生與相關職業的無縫對接做好充分的職前訓練。

4.課程改革目標。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實訓課程融合國際商務、物流、市場營銷和會計等多專業課程于一體,將涉及的課程有《進出口貿易實務》《收銀員》《商務禮儀》《會計基礎》《財務核算》等,根據實訓室的崗位需求,設置相應的實訓課程。

三、平臺建設的過程

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遵循“調研―計劃―實施”的研究要求和路線,提高研究實效,以求達到建設預期效果。

1.通過校企調研,形成調研報告。根據建設需要進行人員和時間安排,開展針對性的學校和社會調研,通過訪談、調查問卷、掛職鍛煉等手段,對相關企業在人才需求、崗位設置、設施設備、企業氛圍、文化和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

2.校企共同論證,形成建設方案。在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建設方案,通過聘請行業專家、企業負責人、崗位能手,召開建設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校企論證會,對建設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在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形成完善的、能滿足社會需求的、以提高教師和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的《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建設方案》。

3.完成平臺建設,發揮實戰功能。以建設方案為依據,構建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并整合分散的實驗實訓設施設備資源,形成綜合實戰平臺,制訂全新的管理和運作制度,通過平臺的運作,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改革,打造“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最終形成一個成熟的實戰平臺和一套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完善的教學、實訓、管理、評價制度,學生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四、平臺的運作方式

1.出臺相關制度。實訓平臺管理制度既要體現企業特色,也要融入學校的規章,大力營造出企業工作氛圍,讓學生感受到進入實訓平臺自己既是企業員工,也是學校學生。

2.成立由企業專家和本校國際商務、物流、營銷、會計等專業教師組成的教師團隊,為實訓平臺的日常管理、運作以及學生實訓進行指導。

3.打造學生核心團隊。學生核心團隊從各專業中遴選優秀學生組成,核心團隊的學生既要有較強的技能水平(通過培訓能單獨勝任所在崗位),也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他們是實訓平臺正常運作的中流砥柱,在實訓平臺中的身份是中層管理人員。

4.打造學生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這一團隊由技能水平尚未達到要求的學生和新生組成,他們通過努力可以晉升為核心團隊成員,從而實現了實訓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5.明確崗位職責。實訓平臺分崗定人,每個崗位都形成“教師+專家―核心團隊學生―第一梯隊學生―第二梯隊學生”組成的金字塔模式,各崗位間根據教師掌握的情況可進行輪轉,從而保證學生在校期間能多掌握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6.定期召開會議。通過會議的方式解決運作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凝聚力和員工精神,獎罰分明。

五、建設成果及成效

1.為學生提供了校企無縫對接的實戰鍛煉平臺。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是一個以學生為主的經營性的實體,是一個真實的企業,擺脫了傳統模擬實訓的束縛,把復雜、抽象的理論以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學習,使得學生在解決許多在實訓中無法接觸到的工作問題,還可以掌握專業內各崗位承上啟下的關系和企業經營的全過程,提高各自的業務技能。

2.提高了實訓平臺的資源共享功能。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實訓過程中涉及國際商務、物流、市場營銷和會計等多個商貿類專業,我們通過研究專業群的共性,根據它們的共性進行合理配置,搭建一個開放性、職業性、實踐性的共享平臺資源,改變了過去實訓室分散且各自為政的局面,減少了實驗、實訓室建設中不必要的重復投資,提高設備、設施的利用率,更加有效合理地使用和管理教育資源。

3.實現了專業人才培養“三個對接”。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實現了“三個對接”: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具體做法是:以實戰平臺為核心,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確定培養目標、制訂課程計劃,依據職業標準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然后,把企業的生產過程真真正正地轉化為我們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

通過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平臺的建設,使學生在校就對國際商務行業有全面和相對深入的了解,掌握實戰的綜合操作技能,為今后學生與相關職業的無縫對接做好充分的職前訓練。在學校教學中引入企業實際運作的全真環境,運用與企業實際業務操作相同的實訓設備,讓學生得到與實戰性的技能訓練,滿足社會和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實現《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主”的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篇2

國外金融危機引起的增長低迷還沒有消退,但大量圍繞電力、通信、交通、環境的智慧型基礎設施依然加緊實施。基礎性的關鍵技術研究不斷進步,如美國加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奧本大學、賓漢頓大學、克利夫蘭大學等在極低功耗無線傳感網絡、自組織傳感器網絡、傳感器網絡系統的應用層設計、基于IP的移動網絡和自組織網絡方面、結合無線傳感器網絡等方面開展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在無線傳感器網絡方面進行研究,物聯網標準也在加快研究。另外,RFID技術、GPS/GIS技術的應用持續升溫,IPv6、M2M、3GPP等技術的研究漸趨成熟,近距離無線通訊、傳感器網絡、泛在網絡等網絡技術也隨物聯網技術應用而快速成長,這也顯示了物聯網技術研究的不斷進步。國內最早于1999年啟動傳感網工程,由中科院對物聯網技術工程項目進行專門研究。近年來有更多的科研院所參與了物聯網的研究,在物聯網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方面研究突出的有南京郵電大學的UbiCell系列節點、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GAINS系列節點、香港科技大學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在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軟件及平臺方面突出的有:南京郵電大學無線傳感器網絡研究中心開發的基于移動的無線傳感器網絡中間件平臺、南京郵電大學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集成開發平臺MeshIDEMeshIDE、中國科學院寧波計算所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分析與管理平臺。在物聯網理論研究方面提出許多具有創新性的想法的有,南京郵電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歸納總結上述研究不難看出,第一類屬于基礎性研究,如標準、節點、網絡、平臺等等,這類研究會對今后物聯網應用提供支撐;第二類屬于技術應用研究,如RFID、GPS/GIS、IPv6、M2M、3GPP等等,技術比較成熟,但更需要要研究整合應用;第三是理論方面研究,也有待于實踐的驗證。然而,上述三方面都不屬于完整的物聯網系統研究,該課題正好是要從一個完整的物聯網出發去對物聯網系統進行研究。

二、研究目標和內容

課題的研究,是根據智慧實驗室建設的環境對感知、控制的具體要求以及使用人的功能要求,研究設計在小規模試驗的環境下建立一個可供體驗、實訓、研究的物聯網技術支撐平臺及網絡架構。1.研究智慧實驗室建設傳感網網絡架構,根據新校區智慧實驗室建設,各智慧教室的空間分布情況及功能分布情況進行相關的研究設計,提出完整的傳感網網絡架構方案。2.物聯網技術支撐平臺,研究傳感及控制系統集成模塊、管理系統模塊及智能處理模塊三個部分集成為一個整體的物聯網,構成物聯網技術支撐平臺方案。該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是由感知及控制系統集成模塊、管理系統模塊及智能處理模塊三個部分集成后形成的物聯網。該系統不僅將三個部分疊加到一起,還將三個部分有機的集成,特別是智能處理模塊要達到智能化的功能,要隨時訪問另外兩個模塊的數據,并根據訪問的數據分析處理做出準確的判斷,輸出控制信號到控制系統交給執行機構執行。因此,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構成由三個系統模塊組成的有機集成系統——物聯網。要突破的難點問題是如何按照智慧實驗室建設環境下對感知、控制的具體要求及使用人的功能要求,設計出有機集成的三個系統模塊方案,并使其達到功能要求的智能化。

三、研究方法和實施步驟

篇3

    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中具有重要使命。“十二五”期間,信息產業的戰略任務是加快轉型升級,推動深度融合,“無線化和寬帶化”將成為通信發展的兩大主要趨勢。隨著我國2008進行電信重組、2009年頒發3G牌照、2010年開啟三網融合,通信產業全面進入移動化、IP化、寬帶化和融合化的全業務運營時代。主要通信運營商和眾多快速成長的通信服務商,對掌握移動通信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保持持續增長,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大有可為。新時期高職建設是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實施人才培養模式轉型,服務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應立足服務移動通信行業發展、2G/3G/LTE建維優化和三網融合需要,面向移動通信運營商與移動通信服務商,對接培養移動通信規劃、施工、維護、網優和售前售后技術服務支持等崗位人才。為了適應這些崗位上的藍領人力資源,就需要有效培養高職學生掌握移動通信類崗位的綜合職業能力;要培養這種在真實工作情境中整體化的解決移動通信崗位綜合化問題的能力,從事移動通信企業無線網絡建設維護和網絡優化等職業或相近職業所具備的本領,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理論基礎,但更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也就是需要深化工學結合。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需要系統化的專業實訓基地去承載和實施,包括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課程和行為導向的教學法等,都需要建立在系統化專業化的實訓基地基礎上。因此,系統化建設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具有重要意義,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和基石。

    二、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在開設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中,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比較多的繼承了傳統實驗室的建設狀況,比較普遍的存在實訓項目單一和比較孤立的狀況,與通信企業全程全網、在線調測維護的實際情況脫節,不能完全滿足企業需求,缺乏真實情景的訓練和實訓項目。其次,移動通信實訓設備,還表現在配置維護等實訓教學操作終端數量有限,即工位有限,難以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難于達到有較為豐富的具體任務訓練載體,體現工作過程要素;難以讓學生遍歷比較完整的工作過程,可以身臨其境進行整體化學習。第三,移動通信設備相對比較昂貴、高職院校教學經費相對緊張,設備更新速度較慢,難以與時俱進同步升級。很多起步開設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常常是從購買仿真軟件,建設基于計算機的仿真軟件實訓室開始。與真實的移動通信“交換、傳輸、無線接入、通信電源”聯網;“GSM/WCD-MA/CDMA2000/TD-SCDMA”相互聯網;“建、維、管”一體;與企業崗位保持一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第四,移動通信專業技術知識內涵涉及通信領域的面比較廣,包含線路、傳輸設備、交換、數據庫、無線、接入、開關電源等,即便是無線接入,涉及的專業知識也包括了GSM/WCDMA/CD-MA2000/TD-SCDMA和塔桅天饋等多個方面,對移動通信雙師型教師能力要求較高,對建立科學簡潔的實訓基地教學模式相對困難。第五,構建移動通信基于工作任務行動導向的教學,需要開展“做中學”“做中教”和“學中做”“學中教”的課程教學,進行“做、學、教”一體化教學實踐,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在移動通信專業實訓基地中,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運行管理機制保障調度力度不夠,落實實訓教學遍歷情境和工作過程的難度較大。解決以上問題,探索、實踐并建設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全程全網”的專業實訓基地的方案和建設模式;總結建設“全程全網”的移動專業實訓基地的思路與方法;并完成移動通信相關實訓技能項目或工作任務的開發方法;建立移動通信實訓基地應用模式和促進應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三、構建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全程全網”一體化實訓基地

    移動通信全程全網是指:任何一次通信都會與端到端的所有節點發生聯系是為“全程”,也會與端到端網絡各節點設備的各層設備有關聯是為“全網”。每一個通信局所,僅是一個網絡節點;每一個節點,都需要與其他節點共同構建成網絡,聯合作業,環環相扣,全程全網協作配合才能實現通信。建立移動通信“全程全網”聯合作業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依托各獨立專業實訓模塊,通過整體規劃,充實完善專業實訓設備,將移動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成開放型、功能齊全、與企業運行設備同步,并涵蓋交換、傳輸和接入,集2G系統和3G三種基本制式的“全程全網”一體化聯合作業專業實訓基地。集通信電源、通信傳輸和交換節點為一體,實現固移互聯(FMC),滿足學生技能實訓、企業用戶工程師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社會行業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實訓基地。四、構建高職移動通信技術理實結合“教學做考”一體化實訓基地一個職業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職業,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過程;工作過程指的是旨在實現確定目標的生產活動和服務活動的順序;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來自職業行動領域里的工作過程。掌握課程任務需要在工作過程中習得掌握和獲取經驗策略,實際就是需要在課程中建立具備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的六要素。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要完成工學結合的課程目標,必然需要建立符合“教學做考”一體化的校內實訓基地,以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決策和執行,培養完成完整職業行動的良好能力與習慣,達到理實結合。在基地建設思路上必然需要考慮容量的可擴充和操作終端的可擴充。此外,通過建立“仿真+全真”相結合的移動實訓基地,通過仿真軟件機房進行預算規劃、模擬配置、模擬維護和故障排除;再到真實設備上,進行實訓演練。從而解決移動通信實訓設備不足和終端工位受限的不足,基于工作任務系統化的構建“做中學”、“學中做”的課程教學模式,實現理實結合的“教學做考”一體化,如圖1所示。

    四、構建高職移動通信技術校企合作“建維用管”一體化實訓基地

    移動通信設備相對比較昂貴,設備更新換代速度較快,運行維護技術要求較高。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實訓基地建設運行機制特別重要。加強與生產廠商、運營商的合作,真正做到服務企業,成為企業移動通信專業的人才蓄水池,建高職移動通信技術校企“建維用管”一體化實訓基地,互惠雙贏。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的關鍵是考慮企業需要。移動通信實訓基地的建設,要緊跟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步伐,滿足企業新技術、新業務的試驗使用;滿足為企業提供通信全網的在線模擬、新設備入網前聯網測試以及新業務的開發和測試;克服企業在實際網絡中由于不能中斷業務,從而不能完成員工技能訓練與提升的弊端。學校負責提供實驗室所需的房屋與電力,并按企業確定的實驗室整體布局設計和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完成機房的改造、整治;按企業標準對設備進行安裝與調測;負責實訓基地的日常管理與維護,確保實驗室設備運行符合企業確定的技術標準。在管理上,建立校企合作從上到下的聯動機制,在領導層面建設校企合作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溝通、監督;在實訓基地建維層面建立專業建設小組或實訓建設小組,負責建設、維護、升級與應用開發。最大限度滿足企業需要、以服務企業來驅動運行的實訓基地建設,才能保證與企業標準一致,符合真實工作環境,才能保持與企業同步升級和得到相應的技術支持。為我所用,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建設成為校企合作“建維用管”一體化的實訓基地。

    五、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實訓工作任務的構建方法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工學結合的核心課程,是以培養移動通信典型工作崗位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建構符合高職學生思維習慣的訓練任務載體,使學生能經歷比較完整的工作過程,可以身臨其境進行整體化的學習。課程任務載體的設計思路如圖2所示。在移動通信理實結合一體化課程任務的建立中,首先要考慮移動通信典型崗位工作任務的要求。如移動通信基站現場維護工程師,典型的崗位工作任務是基站主設備的近端維護、天饋的維護、基站電源的維護和空調環境的維護。建立課程任務實訓環境時可以此維護崗位任務進行設置,或對每個任務進一步細分設置。其次,要考慮任務的工作順序與過程為主線。解決好任務情境設置的順序,需弄清楚實際典型崗位任務的銜接主線,不能隨意插入無聯系的任務,否則會使課程零碎,學生無法建立基于完整過程的工作任務。如基站現場維護,按例行維護和應急維護分類,在各自情形下進入基站現場后,維護的現場前后順序是什么,實質是一個工作的基本流程。移動通信課程在建立各工作任務時,最好以例行維護為順序進行設置,在最后的綜合訓練中,可以應急維護進行訓練。第三,移動通信理實結合一體化課程實訓任務的建立,要考慮工作任務的前后關聯,由易到難,逐級進階。如同樣是移動通信基站現場維護,要從最初的基站主設備、天饋場地的認識;基站主設備的單板配置;再到基站主設備的接口、參數配置;再到近端維護的一般操作;最后才是故障案例模擬排除。第四,實訓課程任務的設計,要考慮工作崗位綜合職業能力的訓練。從事移動通信中一項典型任務的綜合職業能力包含三部分:專業技術能力和專業之外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人物設計載體一定是以專業技術能力的訓練為前提,沒有某項能力的訓練也就不能成其為任務,但是,在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學生尋找解決任務的能力和環境,讓學生在工作任務的訓練過程中學會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的各個方面。

篇4

關鍵詞:物聯網;一體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3-0139-02

Abstract: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he study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is suppos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hence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物聯網是目前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在嵌入式系統、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網絡、分布式計算、移動計算等技術的基礎上,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聯接起來,通過無線網絡采集實時動態的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和處理,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產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應用范圍覆蓋面廣,人才需求旺盛。應用型高校物聯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培養高素質的物聯網方面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為核心,強化系統設計和軟硬件編程能力,使學生具備專業核心競爭力。

1 物聯網專業課程特點

物聯網專業包括了物聯網傳感技術、物聯網接入技術、物聯網網絡技術、物聯網安全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原理、模擬與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單片機與接口技術等[1]。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RFID原理及應用、傳感器技術、高級嵌入式技術(A8+linux應用開發)、ZIGBEE技術應用及無線網絡、物聯網信息安全、Linux系統開發、云計算、嵌入式Linux系統應用開發、物聯網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等[1]。

物聯網專業核心課程涵蓋了嵌入式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的軟硬件課程。這些課程涉及面廣、實操性強,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決定通過教學必須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重理論輕實踐 ,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抑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符合應用型本科培養技術型人才的要求,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2 物聯網專業課教學現狀分析

物聯網是新興產業,物聯網專業的創建時間短,涉及多個學科,物聯網專業教學也處于摸索階段,對本院物聯網專業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偏重理論

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但是,很多老師并沒有充分理解這一培養目標,沒有圍繞這一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同時由于慣性思維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仍然按照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安排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而不重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學生也習慣于死記硬背而不善于應用,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培養的學生,只注重對知識被動機械地記憶存儲,不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差,走出校門也只是“半成品”。

2) 教學過程單向

由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很多教師授課時只注重理論的講解,比如程序設計類課程,大多數教師都是按照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體系來開展教學,重點講解語法、概念、規則,這些內容多抽象,難以理解,多數學生不能及時消化,而教師為了趕進度,只能按部就班的繼續講解新的知識,學生累積的問題越來越多,卻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自然失去了興趣。

3) 理論與實踐錯位

目前很多院校理論課和實踐課是分開的,在授課過程中基本都是先講理論,后安排實踐,且由于實驗設備不足,實踐課時遠低于理論課時,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間隔時間也比較長,學生上實踐課的時候,很多知識都已經模糊甚至遺忘了,教學效果當然差。

4) 實踐環節相對薄弱

理論課堂上教師主要對基本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很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理論課沒有動手操作的時間和機會,比如嵌入式類課程中,多數要用到單片機、開發板之類的硬件設備,很多教師講解的時候都是純講理論,而不會現場實物演示,學生聽得一知半解,更別提動手操作了。

3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構思

1)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實質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由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他指出“教、學、做”在教學過程中是一體的,“做”是核心,教學都要圍繞“做”來開展[2]。簡單地說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其實質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為重點,整合教學資源,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真正的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有利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

2)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

要很好的實施“教學做一體化”,需要以下幾個條件:配套的教學場所、高技能的教師隊伍和比較詳實的教學實施計劃[3]。“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束縛,保證新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獲得職業所需必要技能[2]。

① 建立適合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應用型大學以服務地方為宗旨,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它的教學指導思想是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各種教學手段,培養生產服務于一線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這就要求應用型大學的課程體系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重視實踐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結合物聯網的知識體系和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物聯網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設計、開發、維護物聯網應用系統的能力,包括物聯網節點能力、網關能力、傳輸網絡能力和數據中心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集中體現在培養這些核心能力,可以分為三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實訓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為:C語言程序設計、單片機應用、電路基礎、數據庫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物聯網概論、傳感器技術、物聯網網絡技術(無線通訊)、物聯網上位機開發、RFID技術應用、物聯網中間件技術、智能設備應用開發(基于Android平臺)、物聯網產品管理與維護,實踐實訓課程包括:物聯網認知實習、感知層組建綜合實訓、物聯網上位機開發實訓、智能設備應用開發實訓、無線傳感網組建實訓、物聯網項目綜合布線、物聯網技術綜合實訓、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

其中,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需要專業基礎課程知識作為支撐,因此,依據專業核心課程來設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包括了物聯網應用層、通信層和感知層三個層次,關鍵技術涵蓋傳感技術、接入技術、網絡技術、應用技術和安全技術的主干課程,結合實踐實訓課程可以有效地使學生掌握物聯網工程項目的核心技能,比如專業核心課程中傳感器技術、物聯網網絡技術(無線通訊)、RFID技術應用等課程的學習,以及實踐實訓課程感知層組建綜合實訓,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物聯網工程項目中數據采集層(感知層)設備的使用和調試;通過物聯網網絡技術(無線通訊)與物聯網項目綜合布線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物聯網工程項目中數據傳輸層設備的使用和調試。實踐實訓課程模塊是根據物聯網技術發展方向和特點,以“崗位驅動”的模式建立相關的核心課程、實訓項目,以項目實訓入手,讓學生們快速地進入角色,在校企合作的實踐中可以直接進入實踐崗位。

② 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實踐能力

教師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分界線逐漸淡化,課堂教學既包含理論,又融合了實踐操作,對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培養或引進理論與實踐雙結合的教師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物聯網專業建立時間晚,對口的專業教師少,尤其需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應用型高校應該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增加教師培訓渠道,如:(1)校內培訓,對缺乏物聯網專業知識的對口教師進行集中培訓;(2)國培省培,委派教師參加全國全省各地物聯網專業教師集體培訓,了解物聯網技術發展趨勢,交流物聯網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校企合作培訓,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交流學習,了解企業的實時需求、運作模式和新興技術,參與企業研發,提高自身業務能力。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提高專任教師專業素質,使他們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教學功底,又有過硬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

③ 安排理論實踐結合的教學活動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強調理論教育以實用和夠用為原則,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動手實操的能力,在教學形式和內容上都需要有所轉變,首先教學內容應該有的放矢,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理論不能脫離實踐,理論知識的安排必須圍繞實踐技能展開,突出專業技能培養的重點,強化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其次教學形式應該從理論課偏多轉變為理論實踐結合,打破理論課、實驗課的界限,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教師可以邊講邊演示,學生也可以邊聽邊操作,用實際操作強化所學到的理論知識[4]。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改變了過去理論與實踐分離的狀態,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連貫、自然地銜接起來,教學、演示和訓練同步進行,教學方式靈活,課堂生動,突出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領會消化理論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同時,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因材施教。

④ 設計多層次的實訓教學體系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中的做還體現在安排與課程配套的實訓環節。分析物聯網專業的課程特點,優化整合其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確立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基礎實驗實踐、綜合實訓實踐和創新設計實踐,每個實踐層次都有各自的實踐環節,如: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大學生創新項目、物聯網設計大賽和畢業設計等操作。

⑤ 創建靈活適宜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檢測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考核強調對教學實施的全過程的考核。對每個學生在教學做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進行實時跟蹤,突出技能訓練的過程控制。同時,不拘泥于傳統筆試的考試形式,增加考試內容和方法的靈活性,考核以實際動手操作方式為主,更客觀、更全面地衡量每個同學的綜合技能及學習效果。

4 總結

通過對物聯網專業教學特點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為準則,研究適合于物聯網專業的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結合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綜合技能,從而實現應用型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廖麗嶸.應用型高校物聯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5(9):67-71.

[2] 朱大虎,王曉平.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J].理論觀察,2011(3):11-132.

篇5

【關鍵詞】項目教學;課程改革;考核評價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olor TV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the theory teaching is the main, assiste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t have many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of “color TV technology and maintenance”,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reform for many years,mainly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course content, training bases ,assess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explore ideas.

【Key words】Project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Evaluation

0 前言

《電視技術與調修》是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不斷改革與探索,將課程設計為以電視產品各單元電路為子項目,通過調試與維修環節來安排項目訓練內容,通過各項目訓練介紹電視技術的基本原理和調修環節的基本技能;建構“項目訓練+綜合實訓+企業頂崗”的三維一體的實訓環境,使學生獲得“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綜合技能”。并讓學生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和《無線電調試工》綜合技能考核來檢驗本門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在這過程中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 依托行業知名企業,聯合制訂課程標準

針對當前電視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視技術中含蓋有無線電信號的發送、傳輸與接收,傳輸信號的類型也由模擬信號向數字信號跨越。所涉及到的技術包含有電子線路技術、單片機控制技術、電源技術、顯示技術、通信網絡與接口等技術,它幾乎覆蓋了整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因此將“電視技術與調修”課程作為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做法。根據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在制訂課程標準中,結合本地具體情況,與常州華輝電子有限公司等行業企業進行廣泛地合作,進行充分的調研,從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出發,組織企業專家緊緊圍繞職業能力要求,進行崗位職業技能分析。歸納出生產電視機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按照崗位工作過程進行優化,以項目+任務的形式進行組織,形成新課程標準,使教學內容的設計更符合高職類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完成本課程的學習之后,可以獲取多種社會認可的職業能力資格證書。

2 內容組織緊貼目標,突出調修能力培養

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是基于工作過程和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安排教學內容,重點突出學生對電視機整機調修能力的培養,按照學練結合的教學思路。具體以項目為載體組織課程教學內容,使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完成項目的學習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原則是遵循能力為本的基本原則,按照電視機在調測與維修過程中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線,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本課程內容分解為四大學習項目:即電視機認知實訓、電視單元電路項目調測訓練、典型故障綜合維修項目訓練、考工考級綜合培訓。

針對本課程的實踐性與專業性較強,在授課內容中,需介紹的各種方框圖、原理圖和各類波形非常繁多,為此大量采用圖文并茂的的多媒體課件,以增加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還借助于彩電示教板做為輔助教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感。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全部安排在實訓室或實訓車間進行,每位學生安排一個生產工位,配置必要的儀器和工具,提供一個與真實企業生產環境一致的實訓場景。通過對真實電視產品調試與維修過程的體驗和感受,來學習電視整機產品的調試與維修技術。在教學組織中,采取學生講、教師評的互動教學方法,讓學生走上講臺,每組派一位學生來闡述完成任務過程和得到的結論,接著由同組的學生進行補充和完善,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與點評。在項目訓練環節中,采用活頁形式編制了完善的實訓項目單和行動訓練卡,將每個實訓項目都細分為基礎能力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和綜合提高訓練三大部分進行訓練,并保證各訓練環節梯度和難度。

3 拓展實訓基地建設,提升課程工學力度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旨在培養高等級技術應用性人才,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該行業中相關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訓教學環節中,要切實體現“工學交替”的指導思想,我們充分利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的職能,在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與蘇州華之杰電訊有限公司等的相關企業建立了廣泛而有效的聯系,并作為本課程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同時在校內,引進常州誠聯電源制造有限公司作為《電子整機產品》實訓教學工廠,安排學生到生產線上進行真實電子產品的組裝實訓,包括安裝、調試與維修,通過實地感受電子信息企業的生產流程、組織管理和企業文化,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電子產品生產過程的理解,同時還邀請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擔任本課程中一些項目的講解。以此拓展廣大師生的知識視野。

4 多種考核方式并舉,全部檢驗學生能力

項目化教學改革成效的關鍵是要有一套全面考核與評價機制。我們采用了對教學全過程控制與各階段考核相結合,通過使學生在“學中練,練中學,學練結合”的過程中接受各種類型的考核。考核類型不再是單純的終結式書面考試,而是要體現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指導思想。考核可以采用階段考核與終結考核相結合,形式可采用筆試、口試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也可采用小M討論與組織答辯等多種形式進行。

考核內容可以包括態度性評價、知識性評價和技能性評價。其中態度性評價包括考勤、課前準備、課堂表現和課內參與程度等方面;知識性評價是指作業、項目報告、提問、課堂練習和期末考試等方面;技能性評價具體可以包括元器件識別與質量鑒別能力、儀器儀表使用與電路測試能力、故障分析檢測與維修能力以及對出現問題的歸納總結能力等方面。

5 結論

經過多年的改革與探索,《電視技術與調修》課程作為我院電子信息技術核心課程建設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實踐證明,本課程自從開始建設以來,已經在三屆學生約760人次中實施,根據任課教師和大部分同學課后的情況反饋,效果普遍反映良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技能的掌握方面尤為明顯和突出,根據最新統計,2013級共有505人參加江蘇省信息化委員會組織的“音視頻檢驗工高級工”技能考工,一次性通過率達到97.6%。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廣大教師在課程改革中,趕于創新、勇于爭先,使本門課的教學效果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使學生學到了真正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黃宇航.高職院校實習教學改革與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2.

篇6

【關鍵詞】單片機;可控硅;無線控制;亮度調節

1.引言

遙控技術憑借其帶給人類的方便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開來,比如:汽車電子鎖、遙控玩具、遙控器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見到它的影子。近年來,遙控技術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理論、電子元器件發展的基礎上,得到了極其迅速的發展,應用前景廣闊。

本系統設計思想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人類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高效、節能成了當下科技發展的前提。基于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對燈光的亮度進行調節,但是,在光源距離、高度、電壓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們很難隨時隨地根據生產生活的需要來調節光源,在此情況下,無線遙控調節照明光源的亮度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因此,我們設計了該電路系統。

2.無線遙控電路模塊

無線電遙控器(RF Remote Control)是利用無線電信號對遠方的各種機構進行控制的遙控設備。常見的無線電發射接收模塊常用的無線電遙控系統一般分發射和接收兩個部分。發射部分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即遙控器與發射模塊,遙控器和遙控模塊是對于使用方式來說的,遙控器可以當一個整機來獨立使用,對外引出線有接線樁頭;而遙控模塊在電路中當一個元件來使用,根據其引腳定義進行應用,使用遙控模塊的優勢在于可以和應用電路天衣無縫的連接、體積小、價格低。接收部分一般來說也分為兩種類型,即超外差與超再生接收方式,超再生解調電路也稱超再生檢波電路,它實際上是工作在間歇振蕩狀態下的再生檢波電路。超外差式解調電路與超外差收音機相同,它是設置一本機振蕩電路產生振蕩信號,與接收到的載頻信號混頻后,得到中頻信號,經中頻放大和檢波,解調出數據信號。由于載頻頻率是固定的,所以其電路要比收音機簡單一些。超外差式的接收器穩定、靈敏度高、抗干擾能力也相對較好;超再生式的接收器體積小、價格便宜。

為了實現遙控的功能和控制功能的齊全,我們選取市面上使用較廣的PT2262/2272無線模塊,其特點是:使用方便,價格低廉。

2.1 無線發射系統

無線發射系統電路,如圖1所示:主要采用PT2262芯片來完成,電路PT2262對按鍵信號進行編碼,可以控制4個通道。圖中PT2262的1-8腳是編碼地址端,每個地址端可以設定“高電平”(該腳接12V)、“低電平”(該腳接地)、“懸空”三種狀態。10-13腳是編碼的數據輸入端D3-D0(使用4位數據),在每個數據端連接了一個按鍵,用以控制不同的設備。當按下按鍵后,按鍵將12V的電壓加到對應的數據端,同時數據端信息通過晶振將信號并發射出去。PT2262將會根據地址碼的設定和輸入的數據進行編碼,從17腳輸出編碼脈沖。無線通信受編碼脈沖控制,當17腳脈沖為“l”時,V1組成的振蕩器工作,產生315MHz的高頻信號并發射出去;當17腳輸出脈沖為“0”時,Vl組成的振蕩器停止工作。

圖1 無線發射系統

2.2 無線接收系統

無線接收系統電路,如圖2所示:接收系統電路主要由接收模塊(包括射頻模塊、芯片PT2272及電路)。PT2272的1-8腳是解碼地址端,每個地址端可以設定“高電平”(該腳接5V)、“低電平”(該腳接地)、“懸空”三種狀態,該解碼地址的設定與PT2262的地址編碼相對應。當射頻模塊接收到由發射電路發出的信號后,PT2272進行地址碼比較核對(解碼),若地址碼核對正確,則發射模塊TE腳(編碼啟動端用于多數據的編碼發射,低電平有效)發出的信號經接射頻模塊由Din腳(14引腳)進入PT2272,同時數據經PT2272的數據輸出腳D0-D3(10-13腳)進入單片機;反之PT2272的數據輸出腳則無任何動作。當信號進入單片機后,單片機對其進行分析并作出相應的控制。

圖2 無線接收系統

3.交流負載的控制方案

由于系統遙控對象是連接220V市電的交流負載(白熾燈),為了實現連續調節光源亮度的目的,通常可選取的控制方案有:繼電器控制和光耦+可控硅控制。繼電器控制為觸點控制,觸點開關頻繁的快速通斷極易消耗繼電器的電氣壽命,而可控硅在電路中能夠實現對交流電源導通的無觸點連續控制,以小電流控制大電流,且動作快、壽命長、可靠性高。所以這里選用的是光耦+可控硅控制[1]。

可控硅需要給脈沖后才能導通,在電路過零后實現自動關斷。所以我們使用單片機給可控硅觸發脈沖使其導通[2]。

由于系統采用的是單片機延時給脈沖的工作方式,必須準確計算延時的時間,每次延時必須從工頻信號的過零點開始算起,因此單片機需準確采集工頻信號的零點。為了得到交流電的過零點,我們需要對220V市電進行整流,交流電經過整流后形成周期為10ms的半波信號[3],如圖3所示:

圖3 整流信號波形圖

整流電路中我們使用DB107整流橋,整流信號經過光藕隔離器TLP52l后會輸出一個頻率為100Hz的脈沖信號,脈沖對應工頻信號的過零點。此脈沖信號被單片機外部中斷INT0(P3.2口)捕捉后,單片機開始延時計算[4]。

根據延時的大小不同,可控硅導通時間也各不相同。下圖4中的陰影部分表示可控硅的導通區間,它的大小決定了燈光的亮暗程度。改變延時時間可改變觸發信號和同步信號的相位關系,也就是改變了可控硅導通的相位角,通過改變可控硅相位角來實現調光的目的。

圖4 同步和觸發信號關系圖

4.系統結構圖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電路由:無線發射接收部分、交流驅動控制部分、負載部分等組成,設計系統框圖如圖5所示:

圖5 系統結構框圖

5.總結

根據實際生產生活需要,系統設計以白熾燈為實驗光源,通過無線遙控模塊PT2262/2272與單片機建立通信,以可控硅為開關器件,在單片機內部設置不同時刻的延時程序來改變可控硅導通的相位角,從而實現對220V光源亮暗程度的調節。

系統實現了對光源長距離、多調光級的無線遙控調節功能,方便了生產生活,也為之后我們對其他光源遙控技術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法治.維修電工實訓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6.

[2]郭天祥.51單片機C語言教程――入門、提高、開發、拓展全攻略[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12.

篇7

(1.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 天津 300222;2.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 300350)

摘要:對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和技術綱要的制定方法、模式和要素等進行研究,介紹了職業技能競賽技術文件的制定過程,并以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無線電調試工工種為例分析了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和技術綱要的內容及制定情況。

關鍵詞 :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技術綱要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1-0016-03

作者簡介:李杰(1965—),男,天津市人,碩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子信息。

基金項目: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資助課題“職業技能大賽專業標準及技術綱要制訂研究”(項目編號:KJSX-06)

近年來,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在我國各行各業以及職業院校中廣泛開展,極大地提高了職工技能水平。職業技能競賽成為促進我國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基于我國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蓬勃發展,2010年,中國正式申請加入世界技能組織。2011年5月,中國首次派出代表團參加41屆世界技能大賽,參加了數控車床、焊接等6個項目的比賽,標志著我國職業技能競賽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但國內職業技能競賽研究起步較晚,特別是在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和職業技能競賽技術綱要方面缺乏系統研究。筆者擬以全國技工院校“無線電調試工”職業技能大賽為例,對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和技術綱要的制定方法、模式和要素等進行研究。

職業技能競賽技術文件的制定過程

職業技能競賽是一種有組織的群眾活動,如同體育競技一樣,是分級別和分項目進行的。在我國,職業技能競賽按規模、重要性和影響力不同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由于我國企事業在職職工人數眾多,而職工的素質和能力提升相關工作又歸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所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組織的跨行業(系統)、跨地區的競賽可冠以“中國”或“全國”名號,此類競賽稱為國家級一類競賽。由國務院有關行業部門或行業(系統)組織牽頭舉辦的競賽,因為舉辦范圍一般局限于某行業或某系統內,被稱為國家級二類競賽。其他由省或地方組織的本地區范圍內的競賽稱為省級和地市級競賽。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等都屬于國家級一類競賽。

制定職業技能競賽各項目的專業標準,最重要的依據是國家職業標準。該標準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部門牽頭制定,主要內容是按照職業分類,根據職業(工種)的活動內容,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它是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接受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用人單位錄用、使用人員的基本依據。

職業技能競賽技術文件制定工作的依據是競賽專業標準,制定競賽專業標準也是競賽組委會和技術專家組主要工作之一。主要工作流程為:(1)競賽組委會設立相應工種技術專家組,專家組成員主要來自企業、職業院校、研究機構等,具有豐富的本專業工作經驗,并在本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熟悉國家職業標準,了解專業的現狀和技術發展狀況;(2)技術專家組召開會議,研讀和學習競賽工種的國家職業標準;(3)技術專家組根據競賽工種的國家職業標準和競賽主辦方的場地、設備情況制定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并報請競賽組委會批準備案;(4)技術專家組根據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制定本工種競賽技術綱要并報請競賽組委會批準備案;(5)競賽組委會召開各工種競賽主辦方工作會,各工種競賽主辦方按競賽技術綱要要求準備競賽場地和設備;(6)競賽組委會適時召開各競賽隊領隊和指導教師參加的技術說明會,由技術專家組組長解讀競賽技術綱要。經過以上工作準備后,方可開展競賽后期工作。

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的制定

以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無線電調試工工種為例。無線電調試工主要是指使用測試儀器調試無線通信、傳輸設備和廣播視聽設備以及電子儀器、儀表的人員。職業等級共設四級,分別為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現行的“無線電調試工國家職業標準”是由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委托信息產業部組織有關專家制定的,自2005年2月施行。

在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項目中,無線電調試工主要進行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組的比賽。根據“無線電調試工國家職業標準”,制定大賽專業標準時主要考慮以下內容:(1)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和基礎知識。(2)工作要求,主要包括針對職業工作內容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其中,職業道德要求是與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標準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基礎知識是指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所應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工作要求是指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所應具有的技能要求。

按照無線電調試工國家職業標準,無線電調試工高級工的工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調試設備準備工作,指調試工作環境設置,包括清理工作環境衛生,按調試規程擺放系統測量用儀器、儀表及其附件,檢查通排風及電源,檢查電磁干擾環境,準備操作防護設施等。(2)調試文件準備工作,指準備和識讀各類調試工藝文件,包括整機原理方框圖、各分單元原理圖、印刷電路板圖、信號流程圖、連線圖、產品調試指標、產品說明書等。(3)裝接質量檢查工作,指按照相關行業標準對電子設備的各單元電路印刷電路板、機電部件及其相互連接導線等焊接質量進行檢查,發現不良點或錯誤點并進行改接或改裝。(4)電子設備調試工作,包括以下工作:根據被測電子設備調試指標要求,按照工藝文件準確連接各調試用儀器、儀表,正確使用相關工具;對被測電子設備進行外觀檢查和安全檢查,對不符合安全防護要求之處進行更改或提出更改建議;按照被測電子設備功能要求對整機供電系統、信號輸入及調理系統、信號處理系統、信號驅動執行機構等進行檢查,確定是否符合功能要求,分析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指出不符合要求的具置,對異常或故障處提出解決方案并進行調整;按照被測電子設備指標要求對整機性能指標逐項進行測試,確定是否符合指標要求,分析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指出不符合要求的具置,對異常或故障處提出解決方案并進行調整。(5)指導低級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工作。(6)調試的后處理工作,整理電子設備調試工作中形成的相關數據、表格、記錄等,書寫調試報告,對調試過程、檢測點、故障(異常)原因、解決方案等進行全面分析和總結。

制定大賽專業標準,首先要保證“無線電調試工國家職業標準”職業功能的完整性,同時,考慮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參賽選手主要來自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等。制定大賽專業標準還要參照技工院校的教學大綱、實訓教學條件和競賽場地設備情況等。例如,對于調試工藝文件準備要求,針對技工院校教學中普遍使用電子電路CAD軟件Protel的具體情況,大賽專業標準確定為“使用繪制電路原理圖和PCB圖”;對于功能調試要求,大多數技工院校都開設了51系列單片機課程,大賽專業標準具體確定為“使用51系列單片機相關編程軟件修改程序、能應用在線下載方式下載程序”,等等。另外,由于技能大賽的時間要求和內容要求,還要設計、制作合適的電子產品作為比賽載體,此電子產品應盡量包含“無線電調試工國家職業標準”中調試部分所要求的技術和功能。

按照以上原則,制定的大賽專業標準如下頁表1所示。

職業技能競賽技術綱要制定

技術綱要制定亦是競賽前的重要工作。技術綱要是競賽專家組經過認真、充分研討制定的,主要包括競賽技術文件制定標準、競賽內容和形式以及成績計算、命題原則、競賽范圍和比重以及類型、主要參考資料、競賽規則等內容。

競賽技術文件制定標準是制定本文件所參考的關鍵性依據。例如,無線電調試工高級組的競賽是以《無線電調試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高級)為基礎,結合技工院校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課程標準制定。

競賽內容規定了參賽選手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測試選手技能水平的實際操作、測試選手專業理論水平的理論知識筆試和口試等。競賽形式是指參賽選手以團體或以個人形式參賽。競賽成績計算則規定了競賽內容的分值比重。

競賽命題原則是技術綱要中指導命題工作的指南,命題原則要結合目前參賽單位的現狀提出命題的依據以及通過命題體現出的大賽目的和意義。例如,無線電調試工高級組競賽命題原則是“命題依據《無線電調試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高級),注重基本技能,體現現代技術,結合生產實際,考核職業綜合能力,引領技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并對技能人才培養起到示范指導作用。”

競賽范圍和比重以及類型是技術綱要的核心,是參賽單位和選手訓練的重要參考。對于競賽內容規定的項目應在此詳細說明范圍、試題比重、試題類型、競賽時間和命題方式。除此之外,實操競賽項目還要說明競賽場地與設施、競賽提供材料、參賽選手自帶工具和評分辦法等內容。

主要參考資料提供參賽選手應參考的書目,所列書目的依據應參考參賽單位的培訓教材,并根據“競賽范圍和比重以及類型”條目中的內容加以篩選。主要參考資料應是正規出版并廣泛使用的書籍。

競賽規則是對參賽選手在賽前、賽中和賽后應遵循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加以說明。

不同職業技能競賽項目技術綱要內容不盡相同,根據需要,部分競賽的技術綱要可以提供評分標準、標準樣題等,技術綱要亦可對裁判員、監考員工作規范以及競賽的保密工作等提出要求。

結語

職業技能競賽專業標準和技術綱要的制定是競賽前的一項重要工作,需要大賽組織部門、大賽承辦單位、設備提供商等單位的協調和支持。同時,競賽專家組成員是專業標準和技術綱要制定的承擔人,其素質和專業水平直接影響競賽質量,職業技能競賽的專家應是來自于職業院校、行業和企業的高水平專家和技術能手。競賽專家組討論專業標準和技術綱要時應重點關注參賽選手的專業和技能平均水平,關注競賽對參賽單位教育培訓的引領作用,使得參賽單位能通過職業技能競賽提升教育培訓質量,提高職工或學員的整體素質,讓職業技能競賽真正起到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銳.職業技能競賽與高職人才培養相融合的研究[J].職業時空,2012(7).

[2]楊冬旭,石虹.以職業技能競賽促進學生職業能力提升——基于建構主義視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4).

[3]陳發金.淺談職業學校技能競賽對實訓教學改革的影響[J].職業,2012(24).

[4]楊俊,魏訪.以職業技能為導向的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職業技術教育,2009(23).

[5]譚世海,楊洪,陳開平,熊雋迪.高職院校學生技能競賽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

[6]楊金栓.以技能大賽制度為導向 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J].河南教育(下旬),2010(3).

篇8

【關鍵詞】鐵路;移動通信

一、我國鐵路移動通信的歷程

建國以來,我國鐵路移動通信系統不斷進步,邁入80年代,中國鐵路移動通信出現了令人可喜的進步,可是與國際水平比較,仍然有較大差別。伴隨連續和國外配合,先后建立了北京貝爾通信設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產品慢慢靠近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某些技術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上,技能指引與技能改造讓中國列車移動通信產品與設施到達了國際90年達初的層次,比如各種光纜線路。到20世紀末,鐵路通話網絡基本上完成了干線傳送、交換網絡數字化的任務。直到21世紀開始的最近幾年,在現在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的背景下,通信技能的使用領域慢慢變寬,全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獲得更進一層次的進步。例如把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做例子,這是以成熟、使用的公用移動無線通信技能為基本,特別為了滿足鐵路使用而開發的數字式移動網絡通信體系,有效地提升了鐵路的安全運行與工作能力,做出了重大的影響。而且我國在青藏鐵路通話中使用了專門的移動通信體系,處理了凍土地帶信號傳槍難題,減小了維修工作量,還有例如增長秦縣是超載運行專線,山地較多。我們在移動通信網絡電線互換業務的基本上,主動研發了列車同步運行地面應用節點、車載通信的有關設施,增加了經濟收益。膠濟線提速過程中,移動通信體系獲得了使用,并且攻克了外在的干擾因素,完善了移動通信的無線基站布局,積累了在忙碌干線運行的全新經驗。全球移動通信體系已經在全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域使用,它可以滿足鐵路使用對于依賴性與可靠性的需求,其與穩定通信網絡的進步是密切聯系的,和發展的網絡科技是同步進行的。伴隨我國鐵路通信科學技術質量不斷提升,通信科技發展在促進我國鐵路進步,提升勞動生產水平,減少運行成本的同時,還會對我國鐵路現代化建設發揮更重要的影響。

二、鐵路通信怎樣適合高速發展鐵路的需要

1.數字信號處理技術

數字信號管理技術的出現給鐵路信號的信息管理供給了很不錯的處理方式,和模擬信號管理技術相對比,數字信號管理技術具備更高的依賴性與及時性。數字信號管理的頻域解析與時域解析,這兩種舊有的解析方式擁有自己的好壞之處,頻域解析的好處是計算準確度高與抗干擾能力強,可是它的壞處是在較大干擾中提取信號時很容易出現解碼倍頻的情況,比如把移頻的低頻不小心理解成高頻;時域分析的好處是定型正確,可是壞處是定量準確地移除帶干擾的難度很高。伴隨數字信號管理水平的進步,鐵路局在鐵路信號管理中投入了新的使用技能,例如小波信號處理技術等新型技術。

2.通信技術和管理技術相配合

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取代軌道電路的中心是通信技術的使用,現在,計算機技術與控制技術已經深入到列控體系中,稱作“基于通信的鐵路運行管理體系”,它具備如下特征:鐵路和地面之間有許多種類的無線雙向通信,能夠分成連續式與點式的,其中又可以分作短距離傳送與較長距離傳送的移動通話。其依然留存閉塞分區,可是閉塞分區的分割節不是使用軌道電路的器械絕緣點或者電氣結緣點,反而是使用應答器或者記軸器,或者是其它可以傳輸無線信號的裝備組成分割點,這種簡單方式依然留存固定長度的閉塞區域,是處于進一步成長、移動的區域,稱作基于無線系統的閉塞體系。

3.通信信號一體化

在鐵路信號體系縱向成長看,德國已慢慢形成從LZB、FZB運行到ERTMS運行的發展態勢,FZB是基于無線的列車行駛管理體系,是新一代移動自動閉塞體系,它的重要目標是完成低成本、高能力的鐵路行駛管理體系,而且已經參加ETCS。LZB使用軌道電纜環線,傳送鐵路行駛管理體系行車指令與速度指令機車信號,消除了地面閉塞信號機和留存閉塞分區,列車依照固定閉塞方法行駛,ERTMS\ETCS是歐盟支持的一統的行車管理體系,使用GSM-R當作傳送體系。它的成功使用能夠更進一層推進列車通信信號的技術發展,加快完成鐵路通信信號一體化的過程。在信號體系的橫向發展而言,日本新干線在很久以前就成功研發與投入使用的又一個成功例子。這個體系包括運輸計劃、運行控制、維護工作控制、設施控制、綜合信息控制、電力系統管理、車輛控制、站內工作控制等8個子系統,使用通信信號一體化技術,完成中心到車站各個子系統的信息傳播,并且讓系統到達很強的自動化水平。此外,成功地使用了安全光纖局域網絡,讓它變成聯鎖體系,鐵路行駛管理體系的安全傳送通道,到達通信技術和信號安全技術的完美配合,完成通信信號一體化的過程。

4.連入網絡

伴隨列車現代化改造歷程的飛快推進,以前單調的無線列調體系已經不可以滿足現在列車無線通信的需求,這樣就急切要求建設一套適用在列車現代化行駛指示中、要求的先進的無線通信體系。這個體系應該使用小區制,并且完成調度中心和車站值班人員之間、車站值班人員和鐵路司機之間、鐵路司機和調度中心之間的通信功能,還能夠完成列車控制區間的公務移動通信能力。另外還可以完成調度中心和列車司機室之間的及時的雙向數據通信能力,對于這個想法,組成列車無線接入網絡的方法能夠使用已有的無線通信方法的集群通信方法、全球移動通信方法。集群通信體系是一種能力強大的專門的移動通信體系,是通信和微處理的技術、程控互換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密切配合的產物,其綜合交換、管理、通信為一體、借由無線撥號的方法將一組通道自動地發放到系統內部使用者,最大程度地使用系統資源與頻率資源,提升服務水平。

總結

伴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與管理技術的進步成長,給以前的把軌道電路當作信息傳送媒體的鐵路行駛管理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提升數字信號處理水平,集中使用通信技術取代軌道電路技術,組成新型鐵路管理體系已經成為必然。

參考文獻

[1]方朝曦,鄭勇濤,楊亞萍,張少中.高校現代移動通信實訓項目體系設計研究[J].移動通信,2012年S1期

[2]馮泗榮.移動通信技術研發趨勢的探討[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2年03期

篇9

關鍵詞:物聯網;快遞收發;智能系統

1 前言

1.1 需求分析

隨著物流配送行業的飛速發展,業內競爭日益激烈。配送效率成為了消費者選擇物流公司的重要因素,更是物流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基于快遞配送過程中的時間浪費與效率偏低的問題,需要某種中間介質來起到派件員的配送時間與收件人的簽收時間的沖突緩沖功能,使得因等待所消耗的時間最小化,使快遞的配送效率得到質的提升。

1.2 研發意義

本文所講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快遞收發系統可很好得充當派件員與收件人之間的介質。通過本系統,派送員可將不能及時簽收的快遞放入終端收發箱中,收件人通過輸入正確的密碼完成快遞的簽收工作。本系統的應用將為配送員、收件人提供極大的便捷,使快遞配送工作的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2 智能快遞收發系統的設計方案

本系統共包括快遞公司服務器端、箱柜控制終端及箱柜三個主要部分,快遞公司服務器端與箱柜控制終端采用CS模式,通過互聯網傳遞消息。快遞公司服務器端搭載有保存快遞相關信息及快遞員身份信息的數據庫;箱柜控制終端利用MSP430F149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箱柜的開合采用紅外對管控制的電磁門禁系統。快遞員在快遞公司進行注冊,并持有用于身份驗證的射頻卡。快遞員在箱柜控制終端通過射頻卡驗證身份,獲取存放快遞的相關權限,快遞員在空箱中放置快遞并輸入收件人手機號碼后完成存放工作,箱柜會通過無線網絡模塊將消息傳送至箱柜控制終端,箱柜控制終端向其控制的短信模塊發送命令,短信模塊將向收件人發送取物短信,包含有存放箱柜號碼及6位隨機密碼。收件人通過在箱柜控制終端輸入正確的箱柜號及密碼獲取取物權限,完成簽收工作。

3 智能快遞收發系統的技術實現

3.1 供電模塊

在保證系統正常工作的條件下,系統用電需求分析如下:

3.2 單片機模塊

本系統下位機采用德州儀器MSP430x149單片機。下位機主要任務為接收紅外對管消息,監控電磁鎖開、合狀態;接收射頻卡掃描模塊消息,驗證快遞員身份;接收派送員輸入的收件人手機號碼序列;接收并驗證收件人輸入的快遞存放箱柜號碼及取物密碼;發送電磁鎖開合命令等。對比89C51、52等系列單片機,MSP430系列單片機具有處理能力強、運算速度快、超低功耗、片內資源豐富、方便高效的開發環境等諸多優勢。

3.3 門禁控制模塊

本系統門禁控制模塊由電磁繼電器、5V直流電磁鎖及紅外對管組成。紅外對管部分:當柜箱關閉時,紅外對管信號線輸出低電平,反之輸出高電平;信號線接入單片機IO端口,以此檢測箱柜開、合狀態。電磁繼電器部分:電磁繼電器信號部分由輸出常閉端、輸出常開端、輸出公共端以及控制信號輸入端組成。當控制信號輸入為低電平時開啟繼電器,輸出公共端與常開端導通,反之關閉繼電器,輸出公共端與常閉端導通。直流電磁鎖部分:本設計采用電磁鎖作為箱柜門開、合的物理實現。電磁鎖經5V直流電源供電,接入電磁繼電器輸出公共端與輸出常開端,當電磁繼電器收到低電平輸入信號后,電磁鎖處于吸合狀態,箱柜門關閉。

3.4 射頻卡讀寫模塊

射頻卡讀寫模塊共分讀、寫為兩部分。射頻卡寫出部分連接于上位機系統,進行派送員身份卡的發行,用于快遞公司進行派送員注冊與補辦遺失身份卡;射頻卡讀入部分連接于下位機系統,進行派送員身份驗證,用于派送員存入快遞時掃描快遞員身份卡,驗證其身份信息進而授予其操作權限。

3.5 Zigbee無線通信模塊

本系統采用SCIOT-TCP-232-S型號Zigbee無線通信模塊。出于對一臺箱柜控制終端控制多個箱柜的考慮,本系統對于箱柜與控制終端之間的組網方式采用Zigbee無線自組網方式。由于Zigbee無線模塊在75米的范圍內可實現可靠的無線數據傳輸,符合本系統的工作特點。并且,Zigbee無線傳輸模塊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時延短、網絡容量大、可靠安全等諸多優勢。系統采用Zigbee無線組網方式相比于有線網絡連接更加自由、相比互聯網連接更加獨立、安全。

3.6 短信模塊

本系統中采用崇瀚科技 CDMA Modem短信模塊。使用中國移動138號段SIM卡進行短信發送,連接于上位機(箱柜控制終端)系統。當下位機收到派送員輸入的收件人手機號碼序列后,經Zigbee無線通信模塊傳送至箱柜控制終端,由上位機將快遞存放箱柜號及生成的隨機密碼通過短信模塊發送至收件人手機,提醒及時取件。

4 總結與提升

通過對市場實際情況的調研,對于派送員派送不能及時領取的情況占到總數的近30%,而派送員因不能成功派送而浪費的工作時間大約為平均1-1.5小時/日。基于如上的市場現狀,物流配送行業在派送過程中的巨大的效率提升潛能顯而易見。如能把握時機,通過新的快遞簽收方式提升派送效率,將很有可能引領行業發展,搶占市場份額。本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將極好地迎合市場,為物流配送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基于實際的應用,本系統將進一步完善,在進行更多市場需求調研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與擴展。

參考文獻:

[1]姜仲.ZigBee技術與實訓教程DD基于CC2530的無線傳感網技[J].山東工業技術,2014(14):9.

[2]王衛東.壓風機加/卸載監測監控設計[J].山東工業技術,2014(14):16.

篇10

關鍵詞:高職 網絡技術 實訓環境 “上班式”課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170-02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既是職業教育,又是技術教育。其中技術教育重在技術的學習和運用,旨在培養學生完整的技術素養;職業教育則重在崗位、崗位群或職業所必須的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和訓練上,旨在培養學生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教育中所滲透的技術教育是與崗位和職業緊密相關的;而技術教育雖然也滲透著崗位和職業的要素,但重在技術訓練和技術活動的完整性。

近幾年,全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了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職業能力,在深入分析了職業活動特點的前提下,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改革,引入了許多源于企業的工作過程或工作情景。開發出大量基于工作過程的“上班式”課程。這些課程的實訓環節比重普遍較高,所需的實訓環境成為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各院校為網絡實訓的環境建設花費了大量財力,但實訓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

1 現有網絡實訓環境的問題

在精心進行了課程設計的前提下,實訓效果依舊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是實訓課程開發人員在設計網絡互聯類課程的實訓時,通常將交換機和路由器等網絡設備的基本配置分解成數十個基本實驗,每個實驗包含很多操作命令序列。學生經過理論學習后,在試驗中通過反復鍵入命令,獲得正確結果而強化記憶命令。實驗的環境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購買大量低端交換機和路由器,使學生人手一臺,購買少量高端設備用于教師演示。另一種是,購買少量高端設備用于演示,學生則使用Boson或PaketTracer等虛擬軟件進行模擬訓練。采用這種實驗方法進行單項技能訓練十分有效,但是實驗不等同于實訓,它不能提供貼近“上班式”工作現場的環境,無法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也不能提供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訓練。在網絡工程、網絡操作系統、信息安全等其他課程的實訓環節設計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二是為了能讓學生體驗“上班式”工作現場,很多院校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但是,對應一個企業的基礎網絡系統,通常在修建廠房、公司裝修時就已規劃實施完畢,大多數的線纜都已經埋在墻里或地下等,學生即便是下了企業也看不到什么,更不用說親自實踐;涉及到系統維護的許多操作都是需要有足夠高權限的賬戶才可以實施,為了安全起見,高權限的賬戶通常只是極少數本單位的工作人員才能擁有。學生即便是去了一家承接網絡工程的公司,但企業肩負著按工期、保質量等一系列責任,很難把關鍵的任務交給實習的學生完成。所以,結果就是多數學生只能干些表面的、皮毛的工作,不能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動手實踐。由于網絡工程的特點,每個單位通常只能接收幾名實習學生,幾十人的一個班級通常要找幾家甚至是十幾家接收單位,學生接受的崗位、任務很難保證一致,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因此也不能用下企業實習替代實訓。

2 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訓環境建設

為了解決實訓環境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實訓。實訓是在教師控制狀態下,按照人才培養規律和目標,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訓練的教學過程。可以將實訓分為技能訓練、任務實訓、項目實訓和崗位實訓四個階段。技能訓練采用較高強度的重復操作過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任務實訓則通過實際工作中的單項任務,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能力。項目實訓是通過完整項目,培養學生的統籌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崗位實訓是訓練學生在遵守職業道德、企業制度和行業規范的基礎上,在復雜的生產環境中團結協作,完成工作任務。

通常各院校的網絡實訓環境可以較好的支持技能訓練和任務實訓,但對項目實訓和崗位實訓的支持不夠,而后者正是典型的基于工作過程的“上班式”的實訓。為了實現“上班式”的實訓,首先實訓環境要具備營造企業實際工作場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符合企業規范的生產環境中,獲得直觀的感受,受到嚴格的訓練。其次,實訓環境要能夠靈活的組合變化,以適應不同崗位的工作過程,使學生獲得多方面、多層次的訓練。第三,要有相應的企業管理制度配合,使學生得到良好職業氛圍的熏陶。在此,將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實訓環境稱為基于工作過程的“上班式”實訓環境。下面提出一個網絡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上班式”實訓環境建設方案。

3 網絡技術專業實訓環境建設方案

本方案按照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將企業網絡的各個組成部分集中在一個實訓室。確保全部區域的設計與施工都符合GB50312、GB21671、GB50174等網絡工程標準,與企業中的實際工作場景無異,同時避免在企業真實環境中學生只能看不能動的尷尬。

該實訓室面積約100 m2,根據網絡綜合設計目標,分為A1~A7共七個功能分區。A1:核心網絡區(模擬總部);A2:布線工程區;A3:分支網絡區(模擬分支辦公室);A4:服務存儲區;A5:安全服務區;A6:網絡應用區;A7:無線網絡區,布置在天花板。另外還包括一堵工程假墻。A1與A3采用光纖連接,其余各區間采用雙絞線連接,不同區間從天花板或地板走線,使用部分玻璃地板并打開幾塊天花板,供學生觀察走線情況,如圖1所示。各分區主要設備及功能如表1所示。

在這個實訓環境中,通過不同區域的組合,可以設計完成不同工作崗位、不同層次的實訓任務。通過將職業能力技術化、技術訓練任務化、任務完成標準化、考核形式大賽化等手段,讓學生由表及里受到嚴格訓練。在實訓任務設計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按照企業制度和行業規范,建立與實訓任務相關的管理制度,從而保證實訓任務的真實性。使學生通過實訓,既具有良好的技術素養,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4 結語

本文根據教學改革中總結的實踐經驗,給出實訓環境的建設方案,能夠滿足基于工作過程的“上班式”課程實訓環境的要求。傳統的教室大多為本方案的100 m2左右,空間有限。實施時需要考慮將學生分組進行不同實訓任務。為了達到良好的實訓效果,需要教師進行周密的教學設計及規劃組織。為了提高實訓環境容納學生的能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增加1~2倍實訓面積,作為A3、A6區的擴展。

參考文獻

[1] 俞仲文.高職院校應高舉技術教育大旗—— 關于我國高職教育未來走向的重新思考和定位[N].中國青年報,2011-4-18(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