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申論范文:正確對待黨內腐敗問題
時間:2022-05-01 06:46:00
導語:2014申論范文:正確對待黨內腐敗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在我國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學,技術等領域里的核心地位。這是我國近百年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現實需要。要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完善和提高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執政能力和領導能力,迎接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和國際社會的不斷變化。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其積極性的一面,也有其消極性的一面,其價值則由其積極性和消極性的比值決定。我們黨的建立和發展,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和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政治等建設中充分體現了他的先進性和優越性。當然,在實際過程中,黨內也出現了一些消極因素,這突出表現在當前的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少數的腐敗現象。但我們知道,這極少數的腐敗,并沒有削弱中國人民對黨的信心和黨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因為我們黨把防止腐敗,懲治腐敗,打擊腐敗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基本內容,也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核心內容。
一、腐敗和反腐敗是黨在新時期自身發展的一對矛盾動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律認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發展前進的,是在不斷解決舊矛盾、產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發展變化。矛盾的這種相互轉化,則是事物發展的最終動力。我們黨,從他的建立之初,在其自身發展的80多年的歷程中,就是不斷克服各種困難、迎接各種挑戰、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獨立,建立民主,最終發展成為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力量。
在我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項領域都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縱深拓展,在國際交往和合作日益緊密和頻繁的新時期,腐敗和反腐敗這一社會矛盾的凸顯,對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特別是近幾年來黨內極少數高級干部的伏法,為我們正確對待和認識這一矛盾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腐敗和反腐敗是黨在新時期不斷發展和完善的矛盾動力。
腐敗顯現了存在的問題和自身的弱點、不足,反腐敗是正視問題、勇敢面對的體現,是克服弱點、彌補不足不斷完善的過程。
腐敗是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斷積聚和豐富的產物,是剝削制度、剝削階級的產物,封建殘余意識及陋習是滋生腐敗的歷史淵源。雖然新中國建立已半個多世紀,但封建社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利己動機仍侵蝕著人們的思想,金錢至上、權力至上的思想殘余仍在黨內和社會生活中發生作用,以致有些黨員干部因迷信金錢萬能和權能通神而陷入腐敗之中。西方社會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是誘發腐敗的重要因素。實行改革開放,借鑒和利用世界先進的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資本主義腐朽的思想也會通過各種渠道趁機鉆進來,使一些分不清什么是人類文明進步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腐朽沒落低級趣味生活方式的黨員干部陷入腐敗之中。心理失衡也是產生腐敗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了,對這一現象,絕大多數黨員干部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但少數掌握一定權力的黨員干部產生了難以平衡的心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也陷入腐敗之中。有的單位對干部選拔任用不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在干部的使用管理中不慎、不嚴,使一些腐敗分子有了可乘之機。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雖然在法制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規章制度不健全,權力監督機制軟弱,權力的運行過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約,不能很好地遏制腐敗。中國公務網2014-6-1223:46:12
腐敗的產生,有其客觀的原因也有其主觀上的因素,黨在新時期的建設和發展就是不斷從客觀上和主觀上防止腐敗,防止消除客觀的影響,加強個人的主觀教育,不斷發展和提高,以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
二、反腐敗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核心任務
黨的建設,就是不斷提高和完善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和完善黨在新時期駕馭社會主義事業的能力,不斷提高和完善黨迎接各種挑戰和風險,克服弱點和不足的能力。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黨的建設除了組織建設外,更重要的是要進行思想建設和作風廉政建設。不斷提高全黨同志在社會物質財富不斷積聚和社會精神財富日益豐富的時代面前拒腐防變能力。防止腐敗,懲治腐敗,打擊腐敗是新時期全面提升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增強民族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反腐敗,首先要反對思想意識上的腐敗,是黨風廉政建設者的基礎任務。思想意識,是人的精神境界,是一切動作行為的原動力。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堅持馬列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極為重要。我們歷來都重視黨的思想意識建設。從1926年的《關于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到1933年《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第二十六號訓令,從1942年以“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為主要內容的到“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兩個“務必”講話,從1952年開始的“三反”“五反”運動到新時期的“繼續發揚井岡山革命精神”和“三講”教育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宣傳,都是黨的建設在思想意識建設上的具體體現。
加強黨的思想意識建設,還要加強全黨同志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修養。民族傳統文化是體現民族個性、展示民族魅力的舞臺。是凝聚民族的膠合劑。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頻繁。西方一些腐化消極思想觀念也隨機涌進了國門,這對我們黨內的那些盲目崇洋媚外的人巨大沖擊,最終成了民族的敗類。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對民族文化內涵的真正理解和修養,他們根本不懂得民族文化,以致分不清什么是民族文化的精華,哪些是民族文化的糟粕。哪些應該科學借鑒、為我所用,哪些該堅決抵制、拋棄。
反腐敗,其次要加強黨內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是黨的建設的基本保證。權力是產生腐敗的最終原因。治標還必須治本,才是解決問題的科學態度。隨著我國社會民主和社會法治的不斷完善,對各種腐敗給予了沉重打擊,取得了反腐工作的階段性勝利。我們也應看到,雖然在法制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規章制度不健全,權力監督機制軟弱,權力的運行過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約,不能很好地遏制腐敗。當然,反腐敗是黨的建設中一項長期性的工程,正如鄧小平指出的那樣“貪污腐化,濫用權力等腐敗問題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解決,也不可能*幾個人講幾句話就見效”。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就是要保證權力的正確運用,做到“權為民所用”決不能以權謀利、謀益。只有真正做到對權力的有效監督和制約,才能從根本上、源頭上防止腐敗,才能真下做到“防范于未然”。
反腐敗,最后要堅決打擊、懲治腐敗,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手段。鄧小平強調:“要整好我們的黨,實現我們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對大多數黨員和干部主要立足于教育,著眼于防范;對極少數腐敗分子必須嚴歷懲處,決不姑息,決不手軟。對領導干部中發生的違紀違法行為一定要嚴肅查處,從而取信于民。腐敗是社會發展的消極產物,我們必須有個正確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對待黨內的腐敗現象,才不會因黨內的腐敗而失去對黨的信心,才不會失去社會主義信念。打擊懲治黨內的各種腐敗,充分體現了黨敢于面對錯誤,正視自身缺點和不足的偉大勇氣。腐敗是黨內的一顆毒瘤,只有堅決打擊懲治腐敗,鏟除腐敗毒瘤,才能保證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保證黨在新時期的核心領導地位。打擊懲治腐敗要注意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以適應現實發展的客觀要求。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提高和完善黨抵御各種風險、應對各種變化、拒腐防變的能力,保持黨的純潔性、優越性、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