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故事范文10篇

時間:2024-04-30 06:18: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都江堰的故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都江堰的故事

加快旅游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策略思考

摘要:2020年初,肺炎疫情爆發,全國進入應急防控狀態,對人員流動進行有序管控,二三產業短暫停滯,社會經濟活力驟減。而此次疫情對產業發展影響巨大,其中又以三產為最。都江堰市構建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在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戰略下,都江堰市以建設成都旅游消費中心為己任,是成都市旅游產業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和模范帶頭區。此次疫情,讓都江堰市旅游產業短暫停滯,遭遇空前挑戰,而如何高效恢復旅游產業從而全面引領社會消費活力、提供經濟發展動力已迫在眉睫。本文重點通過對都江堰旅游產業優勢、疫情對消費市場的影響、都江堰服務業現狀、發展趨勢預判等版塊進行剖析,提出了此次疫情后都江堰市建設成都旅游消費中心的創新思考對策。

關鍵詞:疫情;都江堰市;成都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對策

疫情對都江堰市旅游產業和旅游消費影響巨大,以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為例,2019年2月綜合收入為6502.6萬元(門票4999.6萬元)[1],2020年同期營收趨近為零,旅游人數為零。在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戰略下,都江堰市結合自身本底資源和產業優勢,搶抓機遇,致力構建成都旅游消費新中心,從而助力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因此,都江堰市加快做好疫后旅游產業振興,帶動全域消費升級,尤顯急切和重要。

1都江堰市建設成都旅游消費中心的主要優勢

1.1旅游資源豐富,具備軟硬實力基礎。都江堰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興。有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水利工程,有“天下幽”的道教發源地青城山,有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國寶”大熊貓等代表性旅游資源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旅游氣候資源十分優越。曾先后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19年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單位、2019年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及罕見的“三遺之城”等殊榮。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眾多的榮譽稱號,奠定了都江堰市構建旅游消費中心城市的堅實基礎。1.2產業效應明顯,三產發展勢頭穩健。近年來,都江堰市經濟整體呈現穩步發展的趨勢。2015—2019年的五年時間,都江堰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8.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22%,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其年均增速分別高于GDP2.44和1.12個百分點。2018年[2]都江堰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4∶36.2∶56.4,服務業占比高于成都市54.1%的2.3個百分點、高于四川省51.4%的5個百分點;2019年接待游客總量2618.81萬人,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08.14億元。都江堰市服務業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由此可見,都江堰市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為都江堰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拉動作用。1.3管理體系完備,構建城市運營保障。都江堰市始終堅持“創國際旅游精品、建世界旅游名城”品牌戰略,著力推動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彰顯了高效的都江堰特色的旅游之路。一是推進旅游管理體制的創新,建立了“1+3+N”旅游市場綜合管理體制,“5A+”都江堰樣本得到國家旅游局肯定;二是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旅游交通項目,推進“快旅慢游”的交通網絡體系建設,改造了旅游景區的硬件設施等;三是積極創新事件營銷,做精“走出去推介、請進來交流”的營銷方式,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一系列管理措施,都是都江堰市構建旅游消費中心城市的強力保障。

2肺炎疫情對都江堰市消費市場的影響

查看全文

都江堰民俗文化的鄉村旅游開發研究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更希望在繁忙之余,回歸大自然,追求詩意的田園鄉村體驗。當下雖是鄉村旅游開發的熱潮,但仍然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經營模式單一、旅游項目同質化、品牌效應小、文創產品開發滯后等,這些歸根到底是沒有充分結合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資源,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有待深度挖掘。在未來,鄉村旅游的開發勢必要充分發揮本地的民俗文化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向休閑體驗式的鄉村旅游模式發展。

【關鍵詞】民俗文化;都江堰;鄉村旅游開發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外出旅游是人們常常選擇的途徑之一,然而單一類型的旅游已無法滿足現代人需求,人們越來越期待豐富的、新鮮的、體驗式的旅游方式。鄉村是人類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地區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吸引著眾多游客,同時帶動了鄉村地區的民俗文化旅游開發[1]。民俗文化是體現地方特色的重要資源,它涵蓋了本地的生活文化、歷史文化、精神文化、禮儀文化等,民俗文化資源能夠推動游客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當地。充分發揮民俗文化資源優勢,走內涵式鄉村旅游發展之路,將成為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

一、民俗文化與鄉村旅游開發

民俗文化是民間風俗生活文化,是長期集居在此處的民眾創造和傳承的地方風俗和生活習慣,是當地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各地都在積極保護民俗文化,不斷將其開發,將這些民俗與傳媒產業、文創產業、旅游產業等時尚文化相結合,以期在保護民俗文化的同時帶來經濟的發展。同時,發展鄉村旅游是推進鄉村城鎮化,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農民增收就業,傳承鄉村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為各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2]。目前鄉村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主要是田園生態文化,對于民俗文化的挖掘還不夠,為了鄉村旅游的持續穩定發展,應積極建立基于民俗文化資源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讓民俗文化與田園生態文化相互依存、融合發展,這能更好地促進文化傳承、本地特色宣傳和旅游產業發展。都江堰市是一座“三遺之城”,是古蜀人活動的區域,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川西民俗文化。都江堰的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精神民俗上,具有豐富道文化資源,應多思索道家思想的傳播和體驗;物化民俗上,開發本地特色慢生活的住宅、飲食、手工業、農耕體驗;禮儀節慶民俗上,都江堰每年要舉行放水節祭祀李冰。這些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可以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助推力,提高都江堰鄉村旅游的競爭力。

二、都江堰鄉村旅游開發現狀

查看全文

透析子掩其父之謎

“子掩其父”,在封建時代是大逆不道,不符合“善則歸親”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本原則,該當問罪。不過,也有特例,令封建王朝也沒奈何的特例——都江堰二王廟中的偶像,至少一千多年中一直是“子掩其父”格局。子乃二郎,其神長期雄踞主殿,血食甚隆;父乃李冰,其神長期偏殿配享,香火次之。此種格局,下限在初期,其時父子神像俱毀,泥胎灰飛煙滅。1972年重塑“革命現代李冰”,一改千年傳統,將父親塑于正殿,兒子塑于偏殿,今已毀,二王廟內,只有一王了。1972年所塑“李冰”,受思潮影響,并無王者之相,無官帽,更無金身龍床冕旒之屬,儼然凡人,哪有帝王威福?按當今觀念,那些穿高級衣冠,進口名牌的款、腕,假如來到這穿著粗布衣服的“王者”面前,必然產生疑慮:當王的穿著這么窮酸,誰還愿削尖腦袋去爭官,爭王?

話說回來,“子掩其父”格局的上限在于何時呢?這似乎是個謎。但從史料中零星可覓其旁證。早在唐代,二郎神已名聲大振。全國各地,多有二郎神廟;二郎神的英雄業跡,也各地多有。當然,其中不乏有封建官僚、好事文人的拉名人以炫耀鄉里,因為在封建時代,國家級神人故里,七品官按五品待遇,皇糧國課征收減半,秀才舉人名額增加,故里父母官還可隨朝廷大官參與祭典,披紅戴彩,耀祖光宗。而正宗二郎神故里,是在都江堰。因為封建時代,京中大官,省級大官,都要親自到都江堰二郎廟致祭。清代四川總督駱秉璋前來祭奠時,見兒子雄踞大殿,父親屈居偏殿,臉上不悅道:“子掩其父,得無紊歟?”當然,他無力扭轉這上千年根深蒂固的民間信仰。他應當頓悟:“兒子”并不姓李、何來“子掩其父”的矛盾。

兒不姓李,古有其說。一曰姓楊,《西游記》中擒獲孫大圣的“灌口二郎”是也(灌口即今都江堰市);二曰姓趙,為隋嘉州太守趙昱是也。趙昱也曾斗龍斬蛟,為梅山七圣之首。而前二王廟大殿上二郎神像,全然是《西游記》中楊二郎形象,《劈山救母》中楊二郎形象。為三只眼,且有三尖兩刃刀及哮天犬立于大殿左右兩側。盛唐有詞牌名《二郎神》唱遍神洲;五代前蜀王王衍出巡,儀仗輝煌,前呼后擁,百姓見之,說是灌口二郎下凡。北宋初年青城王小波、李順起義,李妝扮成二郎神,大得民間信仰,一呼百應。北宋永康軍(今都江堰市)迎神賽會,百姓宰羊數萬頭以敬二郎神,郡政府僅靠征收宰羊稅,就足夠一年財政開支。長期以來,民間的二郎神多次被企圖納入官方模式,(例如二郎李冰多次被官方封一長串王號等)而民間的二郎神又每每掙脫官方的納入。于是有姓楊姓趙姓李之說,又有二郎即李冰之說。諸說究竟何是何非,或者都是都非,其中大有明堂。

〈二〉

姓李說在民間得不到理睬與認同,只在一部分士大夫中有小范圍的市場。

二王廟原先稱作二郎廟。元末才改稱二王廟。二王即二郎神和李冰。在二郎廟對面,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和經久不衰的道教中心——青城山。道教所奉的重要神祗之一,即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在都江堰之側的趙公山,即趙昱(二郎神)白日飛升,隱居修道處,趙公山麓的王婆巖,即二郎神擒獲孽龍的“遣跡”。北宋初葉,宋真宗好道,封二郎神為清源妙道真君,宋徽宗時又封。元人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二郎神出場道白有:

查看全文

文學類文本閱讀題思考

一、江蘇高考探究題的題型分析

每年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最后一題為探究題,探究文本某一方面的問題。從賦分上來看,這些探究題賦分都為6分,表明了高考對考生的探究能力的關注。側重于探討“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以及內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討作者的創作意圖”。這四道探究題強調多角度地深刻地個性化地理解,但不是無限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它都或明示或暗示要“結合全文探究”。考生必須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再針對題目的探究要求,進行個性思考,發揮創造。

二、探究題的高考準備

(一)審明探究任務

從江蘇的探究題來看,出題大致種形式是先引出某個主題,再提出探究的任務。如江蘇卷必考之文學類文本閱讀《侯銀匠》第15題: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6分)題目首先就提示小說的主要人物是“侯銀匠”,接著說“但寫侯菊的文字多”,前后兩句看似矛盾,出題者就此提出“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結合全文看,作者這樣安排顯然是不矛盾的,而是巧妙地使用表現手法之后達到的效果。至此,學生明確了此題的探究任務,就可以從小說人物形象的突現,小說情節的巧妙安排,小說的內容,小說的主題,審美情趣等方面入手,探究小說的表現手法及其效果。探究題中給出的思考,不是出題者有意為難學生,而是提示疑點,使得學生就疑遂生思,因思而深究。能先找到探究的問題,是進行探究的第一步。

(二)聯系知識儲備探究

查看全文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思想匯報

一場突襲巴蜀的7.8級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牽動了整個神州。這些天,我們無不為抗災一線奮不顧身的干部群眾子弟兵所感動,我們無不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踴躍捐助而欣慰,我們無不為深處困境積極自救互助的災區人民所震撼。在強震中,災區人民雖然有失去家園、親人的痛苦和淚水,但他們更有與無情天災抗衡拼搏、與苦難同胞共度難關的堅毅和真情。在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關切慰問、行使救援義舉時,讓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所謂震災無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災區人民身體力行涌現出的一幕幕鏡頭,讓我們深受感動,充滿敬意,熱淚盈眶。

——500多次余震把400多萬成都市民逼上了街頭,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卻是個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更沒有人吵鬧。當晚深夜,前來武侯區林蔭街獻血屋獻血的人排隊站滿整條街。

——“我們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黨和政府各種救災物資才能到來。”元茨頭村,是甘肅重災區文縣境內受破壞最嚴重的村莊之一。震災后,村民相互幫助搭起各種臨時避難棚;上至60多歲的老人下至10多歲的孩子,都扛著鐵鍬镢頭到村口搶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還是會在政府的幫助下自救,開展生產。”13日中午,面對被巨石砸爛、房頂坍塌的民房,水富縣復興村村民老楊如是說。水富縣是云南省受震災最為嚴重的縣城,鄉村道路路基塌方、墻體斷裂、涵洞受損、泥石流頻發。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災區人民臨危不亂、平穩有序、從容樂觀的精神狀態,也看到了他們積極主動自救抗災、為國分憂為政府解難的拼搏熱情。災難并不可怕,怕的是沉浸于喪親之痛難以自拔,怕的是飽受苦難之后無法振作(來自公文有約),怕的是迷茫于驚嚇之中慌亂以對。面對嚴重的災情,災區人民沒有被嚇跨倒下,沒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們正擦干淚水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中華民族自強不惜、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華,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向這些純樸、勤勞、勇敢的災區人民表達敬意呢?

查看全文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藝術特色探究論文

文化人格在感性敘事中閃耀——試論余秋雨散文集《摩挲大地》的文化藝術特色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作品最早發表在1988年的《收獲》雜志上,至1992年,結集《文化苦旅》出版。此后,余秋雨受到海內外讀者空前熱烈的歡迎,不久,又遭受了一輪又一輪的圍攻和誣陷。在磨難面前,余秋雨選擇了“低頭趕路”。不僅系統鉆研中外文化經典,而且走遍中國,并冒險實地考察了同是世界文明發源地的戰火紛飛的中東兩河流域等地,而后走遍了世界。2008年5月,精選《文化苦旅》12篇、《山居筆記》8篇作較大幅度修改,加上新作4篇合編為《摩挲大地》出版。在世界文化、文明的大背景參照下,《摩挲大地》這部以華夏空間為線索的作品有了鮮明的文化藝術特色。

呼喚構建健全的文化人格

正如余秋雨所說,“與筆端相比,我更看重腳步;與文章相比,我更關注生命。”①《摩挲大地》由腳步始,充盈著對山水、對歷史、對中華文化的實地考證和理性思考,落腳在對構建健全文化人格的召喚上。這與以前或偏重于時代精神的激揚,或沉迷于個人感性生活的抒發的散文有了迥然不同的風貌。

榮格認為,文化的最后沉淀物是人格,特別是以集體無意識形態出現的集體人格。余秋雨對文化定義是一種精神價值,以及與之相呼應的生活方式,它的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②為此,我把文化人格理解為具有文化意義的個體生命形象,這個形象重在人性落實在個體身上表現出來的心理規范、心理結構。

《摩挲大地》精選了三大類的人或人們的生命形象:第一類是一個歷史的人,諸如《道士塔》③中的斯坦因、王圓箓及蔣孝琬,《都江堰》中的李冰,《黃州突圍》中的蘇東坡,《一個庭院》中的朱熹,《風雨天一閣》中的范欽;第二類是一座城市或一個區域或一個王朝的人們,諸如《白發蘇州》中的蘇州人,《上海人》中的上海人,《杭州的宣言》中的杭州人,《抱愧山西》中的走西口的山西商人,《山莊里的背影》中的清王朝的康熙及以后的皇帝,《蚩尤的后代》中的貴州省雷江縣西江苗寨的姑娘;第三類是一種類型的人們,諸如《青云譜》中的徐渭、朱耷和原濟,《寧古塔》中的流放文人,《十萬進士》中的歷代進士,《處處有他們》中的群小肖像。

查看全文

試論三國文化對成都文化品牌建設的啟示

摘 要:透視三國文化品牌形成歷史原因可以發現一個文化品牌形成的理論規律:一是具有容易傳播的特質,內容不簡不繁;二是在群眾中已具有一定影響力;三是具有契合普通大眾思想和性格的精神內核;四是依靠實力強勁的創作人員提煉和擴大文化固有精神內核以上升到精神生活層面,再借助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創作出影響力廣泛、大眾認可度高的經典藝術品。成都市目前著力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距離最終形成都還有一些關鍵要素需要補充和完善,建議從深挖文化精神內涵、注重多途徑宣傳文化、創作反映文化內涵經典藝術作品著手。

關鍵詞:三國文化;三國演義;成都;文化品牌;啟示

三國文化是指以三國時期的歷史文化為源,以三國故事的傳播演變為流,以《三國演義》及其諸多衍生現象為重要內容的綜合性文化[1]。時至今日,三國文化已被億萬中華民眾所熟悉,成為影響中華民族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的重要文化之一。透析三國文化品牌形成原因,對于我們今天建設城市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三國文化品牌形成歷史原因透視

(一)三國歷史的自身特點是三國文化品牌形成的基礎

在漫長的中華文明歷史中,三國歷史只是很短暫的一段,并且歷史上類似于“三國”的分裂時期也有多次,秦統一全國前的戰國時期,秦末的楚漢之爭,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之后中原大地出現的“五胡十六國”,隋末又是大亂,唐末大亂后中華土地上出現的五代十國,元末同樣如此,為什么這么多分裂期唯獨三國歷史最終形成三國文化品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一文中說:“三國底事情,不象五代那樣紛亂,又不象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2]透過魯迅先生這段話可看出三國歷史一個重要特點是不簡不繁。眾所周知,矛盾是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動力。矛盾過少,情節發展緩慢;矛盾過多,情節線索過于復雜。這兩種情況對一般普通大眾來說都是不樂見的,三國歷史記載了三個國家歷史事件,既不像楚漢兩國相爭只能圍繞一對矛盾描寫,又不像五胡十六國,描寫線索紛繁復雜。三個國家歷史事件使得三國歷史在傳播過程中可以不只有一對矛盾,同樣也沒有多對矛盾,既做到主次分明,有效推動情節發展,又不至于情節過于繁蕪,雜亂無章,普通大眾既易接受,又易于傳播。因此,三國歷史本身不簡不繁、容易傳播的特點,是其形成一種文化品牌的基礎。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研究3篇

第一篇

一、轉變學習方式,培養探究能力

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一般是通過探究性較強的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所以,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個體方面的差異性、創造性以及多樣性特點。通過多種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幫助他們確立合適的教學目標,并找到實現該目標的最有效途徑;對他們進行學習習慣方面的指導,使他們學會探究學習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努力營造逼真的教學情境,全面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培養其學習歷史的興趣;對他們的學習方式進行合理引導,更清晰地展現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認知活動,把學習活動變成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動態化過程,變成學生自我完善與發展,真正學會獨立學習的過程。

二、提倡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越來越重視學生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新課程標準也提倡組建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組建完善信息交流立體網絡,在豐富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為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和價值,我們要善于把握時機,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出最恰當的選擇,如果遇到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反之,遇到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則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合作解決這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三、改進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

查看全文

岳麓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研究歷史的發展過程會讓自己的思想變得遠大、深邃,個人的思維也會逐漸豐富并且發展,個人的素養和品味都能得到提升。初中歷史的學習,還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岳麓版初中歷史課本與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相關教學的方法上應該也有其特殊性。文章通過研究岳麓版初中歷史教材的特殊性,提出適合岳麓版歷史課堂的教學新方法,以促進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和個人修養的提高。

關鍵詞:岳麓版歷史教材;課堂教學;初中歷史;方法

歷史是記錄客觀世界運動發展過程的學科,記載和解釋著一系列人類進程的歷史事件。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歷史的學習從初中延續到大學,足見其在我國教育中的重要性。歷史對學生的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重視初中歷史的教學。初中歷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岳麓版教材是目前使用人數較多、反響較好的一套歷史教材。岳麓版歷史課堂教學方法與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學方法有一定區別。

一、岳麓版歷史教材的特征

岳麓書社是湖南省古籍專業出版社,雖然創立僅僅三十多年,但是其在歷史古籍方面的圖書編寫卻在海內外都有廣泛的影響。岳麓版初中歷史教材編寫思想與其他版本教材有所不同,其編寫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1.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精神,主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和知識的教育,進行情感方面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歷史教育的本質是人文素質教育,也是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岳麓版教材主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國際意識的教育、人格教育和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教育等三個方面實現歷史課程思想素質教育的功能的。2.在教材編寫中,實施刪繁就簡、減負的標準,以改變傳統歷史教材中多、繁、難、舊的面貌。岳麓版歷史教材十分重視內容的精簡,往往去掉無關緊要的內容,挑出重要的部分編入教材。在刪繁就簡的編寫中,準確把握彈性和穩定性相結合的原則,重視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經驗,實現了內容簡潔明快、豐富完整的要求,達到了簡明而不空缺的效果。3.通過新教材催生新的教學方法。教材是老師教學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等都需要依據教材來選擇。岳麓版教材的編寫,就很注重教材對教學方法的催生。比如教材的編寫注重情景教學,通過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注重師生的溝通互動,注重師生對話的情景,而且便教利學,可操作性強。這些教材編寫注意的方面緊緊與我國現在初中歷史教育的要求相結合。4.教本與學本的結合。歷史本是一門非常有趣生動的學科,但是在傳統教材編寫中,內容呆板、枯燥、乏味,導致學生沒有歷史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岳麓版歷史教材編寫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岳麓版教材力求生動形象,將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歷史事件充分顯現出來。在內容中穿插了大量歷史的生動情節,而且還寫入了生動的史料,配上豐富的插圖。這些都增加了課本的藝術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習過程也成為審美的過程。

二、岳麓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的探析

查看全文

縣旅游發展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領導的意見,縣政協牽頭組織旅游、文化等部門和有關鄉鎮,就加快我縣旅游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考察、走訪座談、總結分析,經縣政協常委會議討論協商,在充分匯集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開發進展情況

我縣旅游業起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自****年佛教圣物顯世至20****年底,全縣共接待中外游客300多萬人次,旅游產業的發展已經啟動并引入正軌,各項基礎條件正逐步趨于完備。

近幾年,縣委、縣政府把旅游業規劃為全縣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堅持將旅游景點的開發建設列為全縣重點工程項目,確立了建設旅游大縣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利用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運河文化資源,整體進行旅游開發的基本構想。先后投資100多萬元,相繼完成了《山東省汶上縣中都佛苑旅游區開發建設規劃》、《南旺分水龍王廟搶修恢復方案》、《汶上縣北泉河風景帶控制性規劃》和《文廟搶修方案》的編制工作,同時形成了“中華兵祖陵苑”、“北方都江堰”、“孔子仁政園”、“魯九公皇林”等景區開發的初步設想。在各項工作深入推進和擴展的同時,全縣上下對發展旅游業已經具有了強烈的思想共識和明確的目標指向。

****年山東省宗教局批準恢復重建寶相寺。經過多年的努力,相繼完成了供奉殿、地宮、碑廊、博物館、大雄寶殿等建設項目,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功能相對完善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景點。2****年寶相寺與太子靈蹤塔被山東省旅游局列入全省旅游精選線路上的重要景點。自20****年起,成功舉辦了四屆山東汶上寶相寺太子靈蹤文化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寶相寺景區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逐步增強,由此也帶動汶上的知名度快速提高。

旅游開發的管理與經營體制得到相應完善。鑒于我縣旅游資源的宗教和文化屬性,縣政府調整歸并了部門設置,形成了集民族宗教、旅游、文物于一體的職能機構;圍繞寶相寺景區的旅游開發建設,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組建了開發建設與對外合作的主體機構,配套設立了吸納社會捐資的管理機構和社會團體,引進僧人組建了寶相寺寺務管理委員會,應有的工作機制也隨之逐步健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