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12篇

時間:2022-12-15 08:51:25

導語:研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1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12篇

第一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建議》),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行動綱領。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

認真研讀十八屆五中全會文件可以看出,《建議》突出的特點和亮點就是通篇體現了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正如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堅持“五大發展”是發展的新理念

《建議》中講的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就是指我們黨對發展的新認識、新飛躍。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五大發展”就是發展的新理念。這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黨對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認識的深化。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導的。“五大發展”新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對于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堅持“五大發展”新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在實踐中要貫徹講的“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也就是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建議》提出了七個創新發展著力點: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也就是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建議》指出了要把堅持協調發展貫徹落實到四個方面即“四個推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和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也就是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建議》指出了要把堅持綠色發展貫徹到六個方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和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也就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建議》對堅持開放發展作了五個方面的部署: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和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也就是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建議》提出要把堅持共享發展落實到七個方面: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上述“五大發展”新理念中,創新發展居于發展新理念的首要和引領地位。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僅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創新”一詞就出現27次。因此,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有創新就有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五大發展”新理念,體現了十八大以來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這無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2014年10月出版的《談治國理政》一書,是外界尤其是世界各國觀察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治國理政的一個“窗口”,迄今己發行500多萬冊。《建議》提出的“五大發展”新理念在這本書中就有許多重要論述。在全書共十八章中,比如關于創新發展,第四章中就有“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的論述。又比如關于綠色發展,第八章中就有“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論述。還比如關于共享發展,第七章中就有“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加快發展”的論述等。因此,通過結合學習《談治國理政》一書,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八大以來形成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新常態是我國發展的新思想

《建議》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認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這段重要論述既指出了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和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又指出了我們針對這些新變化提出了新常態的思想。對此,有明確的論述:“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首先是經濟范疇,可以用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這三大特點加以概括。這些特點是我國當前和今后很長時間里經濟發展的趨勢。

新常態同時也是經濟社會范疇。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經濟發展狀況會直接影響社會并最終決定其它領域的狀況。因而還要從經濟社會范疇上來理解新常態。新常態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特征,也就是《建議》所指出的當前我國發展“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只能先承認它,才能有效地應對它。新常態說到底,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的階段性特征形象而準確的表達。正如所指出的:“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個階段呈現出來的新特點。”因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特征變化的必然反映。新常態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新常態是關于我國發展的新思想。我們要努力做到《建議》指出的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認識和把握新常態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一是把新常態等同于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例如,有的觀點把當前我國經濟出現的內需回落、傳統企業利潤下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當作新常態,這顯然是不對的。這些矛盾和問題是在我們未完成調結構、轉方式背景下主動調低發展速度后出現的問題,也是我們在推動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中產生的矛盾。這些正是新常態下我們推動發展所要解決的。二是把新常態當做“筐”,與此無關的內容都往里裝。這種傾向若不加以克服,也是不利于我們做到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的。列寧曾深刻指出:真理只要再向前跨出一步,那怕是小小一步,就會成為謬誤。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說已經完全解決了當前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但是我們已經看到新常態下,我國發展正朝著更加重視質量、效益、創新,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公平的方向轉變。因此,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正如《建議》指出的:“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要著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國發展的新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協調推進我國全方位發展的新戰略。這個新戰略,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這“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蓋彰。這就是說在這個新戰略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到2020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國家的發展水平就會邁上一個大臺階,我們所有奮斗都要聚焦于這個目標。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

由此可見,這個新戰略是目標與舉措的辯證統一,全局與重點的有機結合,新戰略中的“四個全面”之間具有內在邏輯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發展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法治支撐,全面從嚴治黨是根本保證。因此“四個全面”不是簡單并列關系,而是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戰略,是實現“十三五”規劃的總抓手。《建議》在分析“十二五”期間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論述“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深入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時,都指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國發展新戰略這個重要思想。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個新戰略,其實質和關鍵在于“全面”。聯系再過5年我們就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十三五”時期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戰略,我們必須在補齊短板上下功夫。

經濟管理學上有個“木桶理論”,又稱“短板理論”,其核心思想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因此,不補齊短板就達不到更高水平。聯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際可以看到,我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就是一個突出短板。我們不可能一邊宣布實現了全面小康的目標,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此外,在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方面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短板。還有,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對我國經濟體量己居世界第二位的狀況而言,又是一個突出短板。因此,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著力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總之,我們在“十三五”時期要堅持“五大發展”新理念,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堅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戰略,萬眾一心、努力奮斗,我們就一定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一定能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我們這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貢獻。

第二篇

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三五”規劃是這次會議討論的核心議題,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也將在本次會議上勾畫。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從此,改革便一直伴隨著新中國茁壯成長。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拉開帷幕,萬眾矚目的“十三五”規劃藍圖也將面世。從此前中央幾次關鍵會議釋放出的信號,可以看出改革當是“十三五”規劃的點睛之筆。

以改革之力打通強國之路,是對歷史精髓的最好傳承。古語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以改革之力譜寫盛世篇章,也是符合國情民情的戰略舉措。當前,中國正踏著堅定的步伐,邁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怎么破,城鎮化落腳不穩怎么辦……一系列的問題亟需改革來下藥。另一方面,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何科學設定規劃目標……一系列的困惑亟需改革來解答。

國內形勢呼吁改革發力,新一輪國際合作大潮的到來,也倒逼著改革大展拳腳。近日,訪問英國,開啟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國際合作的深入讓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大為受益。機遇與挑戰并存,經濟政策必然要作出相應調整,才能讓國家領導人歷次訪問取得的成果落地生根,開創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早在2014年4月“十三五”規劃編制伊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就曾經將改革與市縣規劃體制綁定到一起。十八屆四中全會,也以改革作為主旋律,敲定了一連串撬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今年10月19日至23日,總理在“雙創”活動周、國務院常務會、會見外賓、中央黨校等場合,5天內4次公開強調改革,對改革寄予厚望。改革,從來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頭戲!

第三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勝利召開。大會將集中討論審議“十三五”規劃建議。“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并全面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研究和提出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對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對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本文來自小草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通過網絡和新聞的學習,我明白了大會的宗旨,旨在為我國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奠定體制基礎,圍繞“人本、綠色、創新、協調”的主線,推進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社會和諧化、生態文明化,以及價值觀的先進化和多元化,這也是來幾年我國發展轉型的基本方略。“十三五”規劃建議,展現出了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圖景,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十三五”規劃的主基調是“加快經濟方式轉變”,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入手,在健全市場配置資源機制、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創新公共服務體制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我覺得,五中全會對我國未來幾年的發展具有決策性的意義。自從“一五”計劃開始實施工業化戰略以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就是一場拼體

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賽,而此時的“十三五”更是關鍵的一程。只有把握過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來。然而,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面臨的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在“十三五”期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核心任務,要推進我國工業化的關節點,拆除農民工市民化障礙的根本出路,擴大居民消費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十三五”體現了以人為本,深切落實了科學發展觀,在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包括產業優化升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改善環境、分配合理、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內的經濟發展總體方式的歷史轉型。也將很好地解決兩代農民工的生存生活問題。

第四篇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五中全會),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

主要議程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改革開放以來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推動“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要認真總結經驗、深入分析問題,把發展理念梳理好、講清楚,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下面我們來參考一下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給你寫好最新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的思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在我國改革開放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立意高遠,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內容豐富,通篇貫穿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滿改革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論的思路和方略,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份全面總結黨的執政經驗,指導全黨擔當起執政興國歷史使命的綱領性文獻。

《決定》濃墨重彩地闡述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認識和把握執政規律的角度,總結了73年來黨執政的主要經驗,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驗的堅持和發展,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指導原則,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這是一部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的政治宣言,這是一個既往開來,充滿改革精神的行動綱領,歷史經驗和實踐生動說明中國共產黨對為誰執政,靠誰執政,怎樣執政這個重大戰略課題的認識和探索正在達到新的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發展歷程上的重要里程碑,這也必將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新勝利的新起點。

進入新世紀,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也遇到了新的矛盾和問題,體制改革帶來人心不穩,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行業發展路子比較狹窄等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單位的生存與發展,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第五篇

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就是必須要深入了解黨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的任務。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聽取和討論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按照慣例,歷屆五中全會的會議內容主要是確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與改革的方向。

“十三五”規劃將是本次會議的一大看點,“十三五”規劃涵蓋2016-2020年時間段,“十三五”規劃的十個任務目標:1、保持經濟增長,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3、調整優化產業結構,4、推動創新驅動發展,5、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6、改革體制機制,7、推動協調發展,8、加強生態文明建設,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進扶貧開發。其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首度寫入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來制定

會議認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改革開放以來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重要理論指導、“四個全面”布局、發展第一要務、六個建設推進

會議指出,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

會議強調,“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要認真總結經驗、深入分析問題,把發展理念梳理好、講清楚,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

為人民,促經濟,轉職能,法治化,深化開放,從嚴治黨

會議指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必須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必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加快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建設,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

必須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必須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確保我國發展航船沿著正確航道破浪前進。

第六篇

哲人說,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了為什么而出發。改革開放36年的不平凡歷程證明,只有讓發展成果公平共享,改革大業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讓人民幸福安康,中國才能在現代化道路上穩健前行。

在歷史新征程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充分彰顯了共 產 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順應了全國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公平正義是檢驗改革發展的尺度。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但也應看到,在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不少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同志曾經告誡我們“兩極分化”之害,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社會和諧穩定也難以保持。從這個意義上說,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識所在,更是取得改革成功的深厚根基所在。

公平正義不是空中樓閣,其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現階段存在的社會不公現象,許多是發展中的問題,是能夠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范、政策支持在發展中加以解決的。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我們既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又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蛋糕”分好,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制度安排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從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到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從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構建“橄欖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制度創新,致力于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現象,著眼于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目的正是要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認真貫徹全會精神,就是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的各方面工作,哪里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里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點。當然,促進社會公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勞永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握公平正義的價值導向,牢記改革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在實干中把現代化建設藍圖逐步化為現實,我們就一定能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七篇

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呈現為一個過程。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它不是一個熱鬧“一陣子”的時事新聞,也不是孤立單獨的“臨時性”的事件。因此,全面、深入學習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應從歷史和邏輯的結合中深刻把握,在“三個結合”上深化理解。

一是要與學習貫徹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的進一步“推進”,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還將在“十三五”期間“延續”;

二是要與“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兩個一百年”是數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及中華民族數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執著追求。學習、理解“十三五”規劃,應圍繞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的邏輯“起點”及其發展而展開。“兩個一百年”中的第一個“一百年”,能否在“十三五”期間如期實現,需要億萬大眾——包括當代青年大學生為之努力奮斗。進而,為實現更加恢宏的“第二個一百年”,再接再厲,繼續拼搏。

三是要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結合起來。“十三五”規劃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確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四個全面”中的一個目標,三個舉措,對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推進國家治國理政兩個現代化意義深遠。

第八篇

2015年10月26日-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大幕即將拉開,公眾的期盼也在升溫,有關注人事調整,也有關注幕后花絮,更多的人關注會議議題。這次會議并不是普通的會議,它涉及的議題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基于以往慣例,前幾屆五中全會都審議相關規劃,比如十五屆五中全會審議十五規劃,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十一五規劃 ,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十二五規劃,而此次五中全會將審議十三五規劃。眾所周知,五年規劃是我國國民經濟領域最重要、最高規格的規劃,不僅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起著重要作用,還將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而十三五規劃更是不同尋常,具有宏闊背景和鮮明特色。

十三五規劃時間是從2016年至2020年。這五年恰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沖刺的五年,還被稱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一定程度上說,十三五規劃施行情況如何,能不能實現實現變軌超車,直接決定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甚至影響到百年目標。究其因,十八大提出"兩個百年"目標,其中中第一個百年目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乎此可發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乎兩個百年目標,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系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于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行,我們有理由對十三五規劃抱以良好期待。但必須看到的是,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小,第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增6.9%,創6年新低。再加上我們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挑戰。正因如此,從三期疊加到三大轉換(增長動力的轉換,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新舊發展模式的轉換),就是我們的共同選擇。正如所強調的,"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是未來五年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強調"十三五"期間需要在十個領域取得"明顯突破".分別是: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農業現代化、改革體制機制、協調發展、生態文明、民生、扶貧。將保增長放在首位,所傳遞信號不言而喻。我們一方面應看到,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另一方面更需通過制度安排實現預期目標,比如改革是制勝法寶、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個人的成長難免遭遇艱難時刻,超越困苦,人生就可能變得美好而遼闊,一個國家亦是如此。經濟形勢不好,并不代表束手無策,更不意味著就此沉淪。日前總理提到,今年在世界經濟低迷和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 6.9%,保持在7%左右,尤其是就業比較充分,其中"雙創"起了重要支撐作用。"創客"是下一次經濟大潮的弄潮兒,"雙創"則是經濟增長的不熄引擎,這已被證明,必將繼續證明。

此外,站在全國一盤棋的局勢中,無論東部繼續跨越發展,還是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以及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應對危機,我們有足夠的武器;化危為機,我們有更多的牌可打。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即將告別十二五,很快迎來十三五,可料想,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定義未來五年的新征程,將為黨和國家的未來帛畫新航標。保留信心,保留勇氣,也保留智慧,共同迎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的清朗未來。

第九篇

正值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揚州公路管理處掀起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

一是突出責任擔當,堅決落實新頒布的《準則》和《條例》。要求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貫徹新修訂頒布《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充分認識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堅決反對****、建設廉潔政治的堅強決心,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增強貫徹執行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是突出學以致用,扎實做好年度課題調研。動員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把全會精神作為調研的先導和指南,積極開展年度15個課題調研工作,以深化改革與轉型發展為重點,分析發展形勢,明確發展方向,破解發展難題,努力把調研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的不竭動力。

三是突出科技創新,積極推進現代化試點示范。始終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最終落腳點放在推動公路轉型發展、科學發展上來,組織召開現代化試點示范項目推進會,督查推進12個現代化主題示范項目,保證按期完成。

四是突出規劃引領,勾畫公路未來五年發展。將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融入到“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積極爭取建設項目,加強感知公路、綜合執法等相關專題研究,定位公路發展坐標、主軸和方向,促進公路事業行穩致遠、科學發展。

第十篇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23日在北京勝利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會議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給未來中國政治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理念,將開啟一個法治中國和現代化中國的新階段,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給未來中國政治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將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將得到中國全社會及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也激勵他們投身于國家建設當中。

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深水區,面對很多矛盾和挑戰,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化解這些矛盾,保證中國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四中全會高舉依法治國大旗,有助于提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法律意識,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建設法治中國。

法治是現代社會對其公民和商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所提供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法治對于吸引和保持外國直接投資十分重要。商家需要知道他們的企業糾紛能夠公平地通過法院解決,資產不會被隨意占用。傳播法治理念將不僅使中國在商業方面,而且在軟實力方面更具吸引力。

十八屆四中全會成功閉幕,中國政府在此次會議中顯示了依法治國的強大決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無疑將會為中國繼續深化改革創造有利條件,并更好地保障中國人民當家做主,這也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理念。

第十一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征程。連日來,我市廣大干部群眾通過各種渠道,認真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紛紛表示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要求上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不斷推進我市依法治市進程,以依法治市“升級版”應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謀求經濟社會新發展。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民心所向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回應了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在他們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寄予期待、充滿向往。”宣城市錦城社區居民張瑋嘉說,只有依法治國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四中全會提出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綜合改革方案,讓廣大人民群眾對“依法治國”寄予新的期待,充滿了向往。

“有希望改變權大于法的現狀。”宣州區寒亭社區居委會主任林桂蘭認為,四中全會對構建法治中國給出了頂層設計和指導,對國家的長治久安必將發揮重大的作用。依法治國對官員的要求更高了,才有希望改變權大于法的現狀,這是廣大老百姓所期待的一件大事。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宣州區寒亭社區支委委員表示,全會的召開讓老百姓倍感振奮,法治中國需要全社會成員共同參與,而一個健康有序的法治社會,必須擁有具有較強法律意識、守法意識的現代公民,今后他將更好的學習運用、遵守法律,爭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公民。

深入推進依法治市依法行政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謀劃依法治市工作新的發展層次和空間。”市依法治市辦專職副主任包寧平表示,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國應有之意,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黨中央明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路線圖,我們市一級在“按圖索驥”推進依法治市的同時,更要找準吃透全會精神,并結合依法治市工作定位一年比一年高,思路一年比一年清,成效一年比一年大的新常態,制定好依法治市工作實施方案,謀劃依法治市工作新的發展層次和空間。下一步市依法治市辦將突出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抓好領導干部和青少年法治素質教育。二是落實好普法宣傳教育機制。三是建立科學的依法治理考評體系。四是持續強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關鍵。”市推進依法行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法制辦主任蔡忠安表示,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精神,以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為切入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把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融入到政府各項工作中,在貫徹上級政府推進依法行政部署的同時,又不斷提出推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新舉措,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下一步,我市將認真貫徹全會新提出的系列新要求和舉措,努力開啟我市推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新階段。

自覺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人民法院要在促進公正司法、維護公平正義上全力以赴。”郎溪法院院長王少春表示,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啟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征程,對中國的法治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做為一名法院系統工作人員,首先,要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在法院系統得到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第二,要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把加強法治建設貫穿于法院工作的全過程;第三,要在學以致用、聯系實際、推動工作上下工夫。要以求真務實和改革創新精神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

“在執法辦案的過程中做到法律工作和社會工作相互統一,不斷推進執法規范化、以達到依法治國這最終的目的。”市交警支隊高速交警一大隊副大隊長楊秋雨表示,四中全會第一次在建黨、建國歷史上把法治作為中央全會的主題,可以說新一屆中央對法治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做為一名基層執法人員倍感振奮,他將認真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把四中全會精神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

第十二篇

法律只有得到嚴格執行,才能彰顯價值和權威;如果執行不力,法律再完善也是一紙空文。正因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

法貴在行,也難在行。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不只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從嚴治軍的“嚴”,主要就體現在執行力上。指出,不折不扣地落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方針,要著力增強法規制度執行力,狠抓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落實,堅決杜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嚴治之軍”與“無治之兵”的根本區別,就在于法規制度執行力的強弱。只有做到剛性執行,法規制度才會有生命力,軍隊才會有戰斗力。有法規制度不執行,比沒有法規制度危害還要大。我軍之所以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很重要的是因為始終保持和發揚了聞令而動、令行禁止的優良傳統。

這些年,軍委、總部先后出臺和修訂了軍事、政治、后勤、裝備等一系列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中國特色軍事法規體系已經形成并逐漸完善,國防和軍隊建設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工作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這些法規制度,是軍隊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治軍規律的客觀反映,有的甚至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長期性。只要加大執行力度,狠抓落實質量,就能在部隊形成黨委依法決策、機關依法指導、官兵依法履職的生動局面。

但是,一些單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喜歡找“偏方”、走“捷徑”,把土方法、土政策當作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有的只唯上、不唯法,導致“黑頭不如紅頭、紅頭不如白頭、白頭不如口頭”;有的對敏感棘手問題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味退讓,不能依法嚴肅處理;有的部署工作不考慮部隊承受能力,層層加碼、級級加壓,爭人員、爭時間,讓基層疲于應付、疲憊不堪,等等。這些問題的背后,是法治理念的淡薄、法治思維的缺失、法治能力的不足。

軍無法不立,法無嚴不威。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強化官兵法治理念和法治素養,使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官兵自覺。要加強對法規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健全完善黨委全委會、常委會對書記、副書記落實民主集中制和執行法規制度的監督機制,把機關對部隊的檢查指導與執法監督結合起來,強化業務部門的對口監督。要堅決查處和糾正違法違紀行為,黨委和首長對官兵反映強烈的違法違紀案件,應堅持黨性、秉持正義,敢于較真碰硬,決不姑息退縮;暢通官兵申訴和舉報違法違紀行為的渠道,及時發現違法違紀問題并嚴格依法依紀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