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三萬活動心得體會2則

時間:2022-10-23 11:02:00

導語:黨員干部三萬活動心得體會2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干部三萬活動心得體會2則

時間過的真快,開展"三萬活動入戶調查階段已結束,通過對這個階段的回想,我受到了很多啟發(fā),也有了很多感悟。

我是從2011年3月8日進入見天壩村開展"三萬"活動的,見天壩村是白果鄉(xiāng)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村,我被分到了其中的水田壩組。

水田壩位于恩利公路59公里處,距白果集鎮(zhèn)40公里,距利川市38公里。顧名思義,這個組的水田居多。整個水田壩組有百姓338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百姓外出務工,打工收入占該組百姓家庭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水田壩組村民歷來都有經商的傳統(tǒng),加上這幾年政府的正確引導,已帶動了該組的茶葉加工業(yè)和木材加工業(yè),以及次生的竹跳板業(yè)。水田壩一組(小地名:沙梁子)通過發(fā)展已形成了小街道,這里的百姓安居樂業(yè),勤勞致富,有幾戶農戶家中已率先安裝起了空調、電腦等現(xiàn)代化家電。但越往里面的幾個小組,村民的境況就不同了,百姓生活水平不一,通過分析,我認為有下列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強弱直接影響農民工的收入增長

我走訪了蒲元寨和黃化剛二戶,兩戶都是打工能手,蒲元寨會電工技術,黃化剛會木工技術,兩人的收入都比較穩(wěn)定,并且一干就是多年,通過打工,把自己的家裝扮的漂漂亮亮,像他們這種情況的人水田壩有很多。同樣,我也看到了很多不會技術,單出勞力的外出務工者,收入明顯低的多,并且在一個地方做事時間不穩(wěn)定,四處漂泊者居多,一年到頭,所剩無幾。

個人感悟:提高外出農民工的勞動技能也是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手斷,地方政府應多在農民工勞動技能培訓上下功夫。

二、修路―――致富的關健

通過對該組近百名村民的訪談,幾乎無一例外的都說過要把村公路修好這件事。的確,水田壩組的公路路況是太差了,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xiàn)象在這里可以得到真實寫照,就是這樣一條路,它制約著水田壩組百姓的切身利益,學生早晚上學回家因路不好,沒有車載客,只有拿腳走,偏遠地方的孩子讀個書早上5點出門,晚上7點才到家;外來的茶商來此考察,想辦一家茶廠,實地一看都打起了退堂鼓,這是發(fā)生在林家溝的林自勇身上真實的事,他為了招外地老板來,把場地都建好了,可到頭來是一場空;很多家庭都想買一臺車子作代步工具,就因為這條路太差,也都紛紛作罷;對于這條路,我是有過親身體會,看起來是干路基,一腳踩下去,把鞋子都給淹沒了。

個人感悟:一個地方要想富裕起來,路是最關健的,造好每一條便民路、富民路是各級政府的大事,也是基層群眾最迫切需要的。

三、引導當?shù)匕傩杖绾巫咧赂宦贰⒆吣臈l致富路是根本

我到過的很多地方,農戶們都提出過兩個訴求,一是希望政府拿出一個適合本地方種植方面發(fā)展的思路來。二是希望農技人員多到田間地頭指導下栽培技術。如今,政府已經準備在水田壩大力發(fā)展茶葉種植,這對廣大農戶來說應該是一個契機。但擺在面前的就有幾個難題,一是如何讓所有村民思想轉換,拋棄千百年來固守的一個傳統(tǒng),大膽的把水田抽水改作茶園,這就需要我們廣大基層干部在工作中有扎實的決心和細致的耐心。二是農技部門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適合水田壩種植的茶種,供黨委政府決策。三是把路修好,路不好,產品就出不來,就產生不到效益,要以產業(yè)帶動基礎設施,以基礎設施建設來促進產業(yè)發(fā)展。四是要通過各種渠道創(chuàng)辦茶葉加工廠,集收購、生產、銷售一條龍的企業(yè),以最低收購價來保證茶農的種茶積極性。

個人感悟:帶動地方發(fā)展要有新思路,要敢于實施,要敢于突破,要心里想著群眾疾苦、時刻裝著群眾疾苦。干部要經常性的深入田間地頭,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好的決策不是在桌頭制定的。

四、農村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我曾到過一座橋,也將這座橋照下了照片,這座橋的具體位置小地名叫田壩,橋寬也就一米多的樣子吧,兩邊沒有護欄,這座橋是河溝對面八九戶百姓的必經之路。這座橋最大的隱患,在于它的“橋墩”,四五根木柱,無規(guī)律的插放在河溝邊的土中,或者用幾個大石將其固牢。走在上面不敢說如履薄冰,也是有點膽戰(zhàn)心驚。據(jù)我了解,這座橋從修建到至今,也曾壞過幾回,每次都是將“橋墩”換過,如果碰上大水,我無法想像它的支撐力。我問過周邊群眾,都說修建成本太大,要上萬數(shù)的錢,也就沒想著修,但其中的隱患好多人都是知道,曾經還有人看著柱子歪了,下到河里將其扶正的事。

個人感悟:群眾利益無小事。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說,但往往好多事都成了干部眼中的小事了,甚至不屑一顧,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不能只是一個口號。

五、人情猛于

。沒下鄉(xiāng)之前,我沒想過農村的人情有這么大,這么兇,下鄉(xiāng)訪談后,我的觀點變了,看來人情猛于虎這句話不是虛言,就水田壩這一塊來說,我大概分了個比例:一年人情在至5000的有30%,在5000至8000的有50%,在8000以上的有20%,這個數(shù)字不可以說不驚人,我舉一個例子,有一戶人家,家庭人口5人,戶主本人、戶主的父母、戶主的配偶、戶主的女兒。家有田土3畝,其中種茶2畝,種糧1畝,戶主長年外出務工,妻子和父母在家種田撫養(yǎng)小孩讀初中。本戶的收入有兩項:一是戶主一年外出務工的收入,一年3萬元。二是妻子在家種茶可收入3000元,本地的茶葉品種(老茶)畝產也就1500到元的樣子。那么我現(xiàn)在將這33000元分解下:生產資料支出(種子、農藥、化肥、苗子等)一年元;就醫(yī)支出全家一年3000元(家庭有老人的話,老人還要別得大病);子女就學支出一年5000元(小學生一年學雜在1200元左右,初中生一個星期在100元以上,一年5000元);家居零用、日常生活支出5000元(添置服裝、油鹽醬醋、來客招待、買肉買菜、坐車等),除去這幾項,也只剩下18000元,這18000元中有多少是人情這就是個未知數(shù)了,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像我剛才舉例中的這戶,家庭還算是比較好過的,一年還有個幾千上萬的存款,試想,再困難一點的家庭沒有積蓄是很正常的,還有些已經是入不敷出了。

個人感悟:人情猛如虎這個詞已經是個“名詞”了,幾乎家喻戶曉,我認為它遠比老虎讓人害怕,老虎尚且不主動害人,它卻害苦了千萬家庭。農村中的人情已達如此地步,何況城市。是到該整治的時候了。

不知不覺,投身“三萬”活動已經一個月,作為市農業(yè)局工作組的成員,隨隊駐村入戶走訪工作緊張、忙碌。閑下來時突然問自己:辛苦嗎?是的,與安逸的機關工作相比,的確很苦、很累。然而捫心自問、靜心思量,作為年輕后備干部、才參加工作的公務員,到群眾中獲取“真經”的機會和過程,又覺苦中含甜、累中有樂。

我們要感謝黨對我們這些年輕干部的培養(yǎng)和關懷,因為有扶貧幫建、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這樣的活動,才讓我們有機會真正接觸現(xiàn)實農村、真正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需所想。同時,我們也深知市農業(yè)局黨委和局領導對我們工作組的厚望和信任,期待和關懷。要求我們年輕干部要深入山區(qū)農村,沉下身子當好入戶調查的“潛水員”,努力做到不僅“身”要下,而且“心”要下,更要耐得住寂寞,把腳印“印”到每個農戶家中。真正讓我們年輕干部受鍛煉,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術讓老百姓得實惠。

應屆畢業(yè)進入機關,學生到干部身份的轉換還在適應,廣闊的農村張開懷抱迎接了我們,這是莫大的挑戰(zhàn)與幸運!雨后泥濘的山村小路、讓人提心吊膽的搖晃吊橋、每天往返10里多的山路讓我們已經習慣。生活條件的艱辛、農村工作經驗的不足、網絡信息的不暢、語言交流的不通……進入角色之初的重重困難仍歷歷在目。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和領導下,在市農業(yè)局黨委的殷切期許下,在帶隊領導的細致關心下,個人困難在持續(xù)深入的走訪中已成為“紙老虎”,絲絲快樂充溢心間。

這份樂來自于看到農民感激黨的惠農政策時的微笑。為解決三農問題,國家先后出臺了取消農業(yè)稅,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免費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等強農惠農政策。當向村民詢問這些政策是否得到落實時,他們都不住的點頭,表示對中央的政策很滿意,也很感激。雙灣村二組村民吳善堂更是伸出大拇指對我們說到:“真沒想到,現(xiàn)在種地不要錢,而且還給補助,感謝政府、感謝黨!”從這些感激的話語中不難發(fā)現(xiàn),農民已經從黨和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中得到了實惠,我們想他們以后的生活也將會更加美好。

這份樂來自于受到村民的熱情歡迎和真情感動。市農業(yè)局黨委在“三萬”活動動員會上就嚴肅了工作紀律,要求隊員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只幫忙,不添亂。在入戶走訪中,當我們介紹自己是市農業(yè)局“三萬”工作組時,受到了每家每戶的熱情接待。有些村民為了表達對市農業(yè)局上門講解政策、發(fā)放農業(yè)實用技術手冊的感謝,強烈挽留隊員們在自己家里用餐,甚至拿出自己繡制的鞋墊送給大家,雖然只能婉言謝絕,但是那份真情讓我們深深感動。特別是從麻線村三組村民袁關華家走出時,他的愛人送了我們一程又一程。那一刻我們真正明白,正是市農業(yè)局多年來秉承“求是、創(chuàng)新、敬業(yè)、為民”精神,在農民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我們才能得到如此厚愛,我們以自己是市農業(yè)局的一員而感到驕傲。

這份樂來自于與村民打成一片時的歡暢交流和無限信任。十堰山多地少,地薄多災,務農收入不能滿足全家人生活需要,大部分家庭都以外出打工為主要經濟來源,在家留守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真正設身處地的與他們溝通,就很容易在情感上被他們接受。同樣,村民也將我們這些隊員看作知心朋友和親人,敞開心扉,將家里的困難和對政策的建議如實向工作組娓娓道來。在這個雙向互動、增進感情的過程中,我們真切感受到農民生活還很艱辛,只有沉下身子,了解農民所需、所盼,才能無愧他們的信任和期許。

這份樂來自于每日里自己在基層工作中受到的鍛煉。作為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干部,與農民打交道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進入“三萬”活動之初緊張、忐忑。但在連續(xù)一個多月的入戶走訪中,從農民那里了解到了當前農業(yè)農村工作重點方向,從村干部那里學到了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從基層農技站那里了解了第一手資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亙古不變,所有自認為成績的取得,都是在將“心”真正沉入村里,將“情”真正烙在村民身上獲得的,而一點一滴的收獲也正在逐漸積累,成為日后工作中的無價財富,為此我們感到無比的欣慰。

苦和樂很多時候取決于人的心態(tài)。“三萬”活動,有些人說這是一種苦差事,如果僅僅把它作為工作來完成,那一定不能夠做好。但是,如果能從這項“苦差事”中感受到農民生活的疾苦,感受到農民的所思、所需、所盼,感受到自己被農民所需要、所接納,挨家挨戶搞調查,雖然很累、很苦,但回想每天的收獲,讓我們能夠品味到快樂滋味,這份樂哪怕很細微,但很真摯而又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