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農業信息考察匯報
時間:2022-08-30 10:23:00
導語:荷蘭農業信息考察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荷蘭農業部(農業、自然管理與海業部)農業經濟研究所、荷蘭恩埃斯集團(N&SGROUP)的邀請,以中國農業信息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農業廳辦公室(信息中心)主任劉鳳海同志任團長的中國農業信息考察團一行5人,與10月25日至11月7日,對荷蘭進行了為期14天的考察活動。
在荷期間,先后參觀考察了荷蘭農業部農業經濟研究所、農業技術研究所、畜牧革新與實踐培訓中心、阿斯梅爾(Arlsmeer)鮮花拍賣市場,麥哥奧(Magual)花卉公司、瓦哥尼根(Wageningen)農業大學、荷蘭國際農業交流培訓中心(IAC)、植物檢疫局。考察團先后就農業經濟技術合作,農業信息體系、網絡建設,信息加工、傳遞手段,信息的開發利用等專題,與荷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洽談。考察時間雖短,但整個考察活動緊張而有序,所到之處,受到了荷方的友好接待,全團上下,團結協作,比較圓滿地完成了考察活動,達到預期目的。
一、荷蘭農業基本概況
荷蘭國土面積41,863平方公里,為西歐一個小國,比丹麥略小,但大于比利時。現有人口1,550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和烏特勒支市及其衛星城鎮和市郊地區人口最為稠密。荷蘭雖小,但從經濟角度看,荷蘭確是一個經濟大國,經濟強國。可以概括為“小中見大,小中見強,小中見特”。荷蘭,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638億荷盾,在西方發達國家列第八位,荷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萬荷盾。荷蘭是歐共體6個創始國之一,目前,歐共體已發展成為擁有15個成員國的歐洲聯盟。荷蘭還是國際經合組織(OFCD)、北約(NA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近幾年,荷蘭經濟年增長率為2.5%,高于歐盟成員國的年均增長率。是名符其實的經濟大國,可謂“小中見大”。荷蘭國土雖少,但海外投資總額逾1600億荷盾,僅次于美國、日本和英國,居世界第四位。境外投資涉及房地產、金融、石油化工、水利、交通、家電、農產品加工等多種領域,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足見其強大的綜合國力水平,可謂“小中見強”。荷蘭農用土地只有249萬公頃,且多數低于海平面,但就在這有限的土地上,荷蘭農業卻成為在世界上領先的產業,尤其在花卉、畜牧、蔬菜生產及食品加工等方面,創造了舉世公認的奇跡。荷蘭農業經濟具有強烈的外向型特點,1995年農產品出口貿易額達67.4億荷盾,僅次于美國和法國,雄居世界第三位。荷蘭是當之無愧的花卉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國和消費國,世界花卉貿易市場上有三分之二的鮮花由荷蘭提供,其國內人均年消費鮮花亦超過50美元。我們參觀的阿斯梅爾鮮花拍賣市場,占地80萬平方米,拍賣花卉品種近2000種,年交易量達250億支(盆),年交易額達100億荷盾,僅這一個拍賣市場,其貿易額即占全世界花卉貿易總額的50%,可謂,“小中見特”。目前荷蘭農業已經超越了自然農業的階段,并在高科技的支持下,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設施水平先進,可以說,是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
荷蘭農業不僅包括農作物生產、畜牧業生產、園藝和林業,而且還包括農業生產工業、貿易和輔助工業,如提供種子、無機化肥、動物飼料、技術設備、房屋和玻璃溫室建設等。荷蘭的主要農產品基本是小麥、馬鈴薯、甜菜、蔬菜、花卉、牛奶及肉蛋類。全國牧場面積133萬公頃,耕地102萬公頃,園藝用地僅15萬公頃。1996年糧食產量158萬噸,商品馬鈴薯481.1萬噸,甜菜644.9萬噸,飼料玉米252.7萬噸,由于糧食生產效率的提高和國民糧食消費水平的降低(由30年前的37%降至18%),導致了谷物生產大量過剩,奶制品也不例外。荷蘭雖擁有百萬公頃的優良牧場,并通過實行機械化、推廣科學繁育技術和采用高效飼料定量配給法,大幅度提高了奶牛的產奶水平,但同時也導致了歐共體國家內部牛奶過剩。此外,蔬菜生產和水果生產也不容樂觀。由于蔬菜和水果的供應量過大,近年已出現了價格持續下跌的現象,引起了這一生產領域內的恐慌。為了幫助大田農場主和奶農擺脫效益下降,尋找新的出路,近年來,荷蘭政府陸續推出了一些改革方案和激勵政策,比如政府補貼發展新興的、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的生產項目;采取超額征稅的辦法,控制牛奶的總體生產水平;為花卉生產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等等。
荷蘭農業的突出特點,一是注重提高產品質量。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斷提高單產水平,同時采取先進技術,不斷改進產品質量,并在同行之間認真組織協調,以使自己的產品不僅暢銷歐共體各國,而且在潛在的外國市場上逐漸被接受。科研單位、農業院校、信息咨詢服務及推廣機構,為農民和市場園林工人取得最佳成果提供所需的幾乎一切專業知識和技術信息。二是注重提高生產效率。到95年,整個農業從業人員為55萬人,只占總人口的30%,主要是機械化使得這一產業的勞動密度降低。這一趨勢還會因進一步引進新技術而繼續下去。三是注重提高生產效益。荷蘭有60%以上的農產品通過食品加工,實現增值,1994年,荷蘭農產品加工,其附加值達到178億荷盾,凈附加值達到131億荷盾。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荷蘭的主要工業部門之一。二、荷蘭農業信息系統建設狀況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農業知識信息系統的形式和運作方式,是由該國當時的政治、經濟、市場條件以及農民的教育水平等多種因素所決定。荷蘭的農業知識信息系統,是由包括農業教育、科研、推廣、農民組織等諸多子系統組成。在荷蘭,農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適用性研究,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荷蘭的農業基礎研究工作,主要由農業大學承擔。在荷蘭農業部領導下,有25個農業研究院,主要從事各學科的應用研究,同時也從事某些必要的基礎研究工作。另外,還有11個專業研究站從事其它不同方面的適用性研究。各種農民協會在這些研究站中都有代表,他們可以對科研方向及項目的制定產生影響,政府部門在其中主要起協調作用。大多數適用性研究是在53個地區實驗場所進行。農業研究院及研究站的研究成果將在這些地區實驗場進行試驗,以便適合各地區的自然和經濟條件。推廣組織在國家和地區兩極研究機構都有專家常駐,以促進、協調研究院(所)、實驗農場以及推廣組織之間相互合作和相互提供信息。
荷蘭的推廣組織雖然是在農業部領導下,但具有獨立的地位。推廣組織主要是服務于農民。推廣雖是一種專業工作,但推廣的作用并不限于推廣技術。推廣員主要是向農民宣傳,解釋政府的政策,但不是強迫農民服從于政策。教育農民,使農民提高自身決策能力。荷蘭農民80%以上畢業于農業中專,基層推廣人員,大多數畢業于農業學院,與農民很接近,樂于為農民服務。推廣人員、科研人員、農民及政府間沒有大的社會距離,易于交流。
荷蘭農業知識信息系統的基礎是有效的農民組織。荷蘭農民本身就是重要的知識和信息的創造者和傳播者。農民學習俱樂部是高度發展和完善的農民組織。這類組織是農民自己創辦、自己管理的,可以幫助農民相互學習,同時也易于和有能力與科研、推廣人員打交道,使農民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農民組織不僅對科研、推廣組織有影響,同時對政府也具有很大影響力。政府制訂一項新的農業政策,都會征求農民組織的意見,政府與農民之間的矛盾,大多在制訂政策過程中得到解決,而不是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因此,荷蘭的農業知識信息系統,具有很高程度的用戶控制,荷蘭農民在整個農業知識信息系統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二、荷蘭農業信息知識系統建設的基本經驗
一是信息投入多元化。在荷蘭農業部,我們了解到,政府有關部門定期向農民經營政策、市場方面的信息,同時收取信息服務費用。在整個投入比例中,最初政府負擔50%,另外50%由受益的農場或農民組織負擔。目前,政府投資達到70%的比例,體現了政府對農業信息服務的重視與支持。由于有了這種支持,政府可以隨時從1500個信息點上,獲取代表9萬個農場的各方面信息。
二是信息研究市場化。荷蘭的信息研究部門,致力于同國際市場接軌,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側重于農產品國際市場,即75%以上的信息采集來源于市場,服務于市場。
三是信息管理規范化。荷蘭的農業信息收集、傳遞、加工、反饋,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規范,自上而下,信息收集項目、類別、數據準確程度以及信息傳輸,都有明確要求,指標體系設定科學合理,不同的信息采集渠道職責明確。
四是信息服務社會化。荷蘭的農業信息不僅服務于國內,而且面向整個歐盟國家以至于全世界,是個開放的系統。在阿斯梅爾花卉拍賣市場,可以隨時瀏覽世界各地花卉市場行情。真正體現了信息資源共享,信息成果共享。
五是信息網絡現代化。荷蘭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電子信息網絡,并且全部加入國際互聯網。信息收集迅速,信息傳遞快捷,信息反饋及時。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在溝通了用戶之間架起了橋梁,滿足了用戶的要求。
三、對加強我國農業信息系統建設的幾點建議
在實現農業“兩個根本轉變”,建立農村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農業信息的作用顯得日益突出。如何學習借鑒荷蘭等發達國家農業信息系統建設經驗,卓有成效地開展信息工作,并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確立信息工作總體發展思路,不斷增強工作主動性、創造性,進而推進信息產業的發展,這是農業信息工作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1、信息工作方式要轉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信息工作,不論其內涵,還是外延,都與傳統計劃經濟時期有本質的區別。全方位、多層次、快捷、高效的信息需求,要求從事信息工作人員,必須樹立開拓意識、創新意識,不斷拓寬工作思路,改變過去那種催收催種,上傳下達,封閉僵化的工作方式,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工作運行機制。農業信息要圍繞領導決策,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圍繞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發揮紐帶橋梁作用;圍繞農民致富奔小康,發揮咨詢引導作用。只有從根本上明確指導思想,才能為農業信息工作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2、信息服務質量要提高。提高信息服務質量,是一項艱苦而扎實的工作。必須突出以下四個環節:一是要拓寬信息的收集范圍。由過去單一的收集生產信息,轉變為多層次、全方位收集信息,充分發揮決策支持作用。要不斷開拓新的工作領域。當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已成為農村工作的主旋律,農業信息工作要與產業接軌,尤其在提高科技含量,強化市場引導,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上發揮作用;二是樹立精品意識,在信息收集、加工、傳遞等技術環節上下功夫,提高信息質量;三是要提高信息工作隊伍素質,堅持不懈地抓隊伍建設,大力加強理論建設,開展學習研討活動,提高理論思維水平,以此推動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要推進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化電子信息網絡建設。改善工作條件,當務之急是要抓緊建設省級電子信息網絡平臺,推進硬件配置及基礎軟件、應用軟件的開發,提高工作的運行質量。公務員之家:
3、信息體系建設要突破。我國目前信息體系建設的核心是機構編制和資金投入,這是多年來困擾農業信息事業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也是目前現實與需求矛盾的焦點。1996年3月全國農村經濟信息工作會議,討論通過了“九五”期間農村經濟信息體系建設規劃。明確了建設原則、建設目標,特別是建設資金投入渠道,投入比例。當前,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這次會議的精神,尤其要抓資金投入的落實工作,推進信息體系的發展。
4、信息工作職能要強化。從一定意義上講,信息工作帶有綜合職能,信息工作者必須樹立全局觀念。站在較高層次,觀察、研究、分析問題,善于博征旁引,舉一反三。當前,結合我們農業信息工作的實際,尤其要注重理順內部工作關系,實現信息與政務綜合工作、信息與政策法規工作、信息與其它專業技術的有機結合。在信息工作內部理順政務信息、農情信息、農業統計、農業基點調查、農業物價、農產品成本調查等信息渠道之間的關系,“集中供熱”、資源共享,逐漸構筑完整而系統的業務工作體系。要充分發揮信息基點的作用,隔級布點、綜合辦點、點面結合、互為補充,實現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局部與全部相結合,形成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相互協調,有機配合的業務工作格局。與此同時,要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增強自身活力,面向市場,面向農村,面向農民,培育新的增長點,為推進信息產業的發展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
- 上一篇:國有企業創先爭優經濟調研的講話
- 下一篇:大學生村官創先爭優會議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