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區第十期青干班赴蘇州學習考察報告2
時間:2022-10-30 11:32:00
導語:青白江區第十期青干班赴蘇州學習考察報告2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結合自身工作,談對重點鎮建設的思考
(一)堅持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手段,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制
建立新型投(融)資機制,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運用市場配置資源的手段吸納社會資金.一是以地生財,要成立專門的建設投資公司,代表政府在壟斷一級土地市場的基礎上,負責對建設用地的統一儲備,統一管理,統一開發,統一出讓.按照市場機制,賦與其應有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使其能靈活有效地獲取最大的土地收益和創造更廣泛地建設資金來源.在目前不具備掛牌出讓,拍賣置換土地的環境下,為了盤活土地資本,要制定相關條件,允許重點鎮通過協議出讓等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和經營權,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增值.二是城市建設機制.按照"政府規劃,市場運作"的原則,探索打破資金"瓶頸"的方式和途徑,提高城市建設的效能.遵循"誰投資,誰受益"的思路,制定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小城鎮建設政策,降低入鎮門檻,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城鎮建設,通過市場化手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小城鎮建設,特別要充分調動農民進鎮投資的積極性,全方位籌措資金,形成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投資的良好局面.
(二)培育產業,增強城廂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是堅定不移地推動異地中小企業園的建設.在異地設立中小企業園,著力培育支撐產業是我區加快重點鎮建設的先進經驗.為打造城廂鎮優美人居環境,利用城廂鎮機械加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較為發達的優勢,根據其城市定位和不宜發展工業的實際,我區在異地規劃2平方公里設立城廂鎮中小企業園,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與促進本地企業向園區集中的辦法,帶動全區機械加工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
二是發揮優勢,依托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首先是結合自身的發展條件和所處的發展環境,認真地審視和研究城廂鎮正確定位.要大力發展商貿,休閑業.城廂鎮歷來是商貿集散地,商貿旅游具有較好的基礎.注重對舊城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實行保護性開發,打造家珍旅游品牌,逐步增強其旅游,商貿服務功能.新區建設著重打造優美人居環境,依托七星島自然條件,發展休閑度假及會議中心.二是積極推動城市綠色產業.按幸福枚林的模式,錯位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農家休閑旅游.三是加速發展物流業.要依托集裝箱站建設的良機,大力發展物流業及集裝箱站配套服務的相關產業.
(三)制度創新,為城廂鎮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要加快城廂鎮的建設步伐,必須對現行行政體制進行改革,解決鄉鎮政府職能缺位問題,賦予其管理職能.簡政放權,使重點鎮一級政府能夠統一組織和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各項工作,克服區與重點鎮條塊分割制約小城鎮建設的弊端,使重點鎮政府有職有權,成為一級職能比較健全的政府.只有進一步革除區(縣)與重點鎮在行政體制上的弊端,才能增強重點鎮政府推動小城鎮建設的能力,調動重點鎮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解決重點鎮政府"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要最大限度放權給城廂鎮,突破"二元"分割,打破體制障礙.一是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現行鄉鎮財政體制,建立有利于增強小城鎮自我發展能力的鄉鎮級財政體制,按照分稅制的原則,在重點鎮設立金庫,合理劃分區與重點鎮財政分配關系,讓重點鎮有更多資金投入到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只有這樣,小城鎮建設才有可能復蘇.設立區域中心鎮建設發展專項基金,區財政每年定額補貼城廂鎮基礎設施建設基金300萬元;將城廂鎮行政區域內產生的所有稅收的地方所得部分(包括增值稅地方所得部分以及營業稅,資源稅,土地使用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建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耕地占用稅等),城廂鎮引進到工業集中發展區的企業所產生稅收的地方所得部分,所有的國土收益部分給城廂鎮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中小企業園所產生的稅收歸城廂鎮所有,部門規費按照政策界定實行減免,壯大其財政實力.二是下放管理權限.除規劃權和區委管理干部任免權外,凡屬程序性審批的權限均下放給城廂鎮.將區派設的工商所,國稅所,地稅所,派出所,財政所,公共衛生所等機構的黨務工作交鎮黨委統一領導,業務工作接受鎮黨委,鎮政府的統一協調.在城廂鎮延伸的部門和機構,實行雙重領導,以鎮管理為主,其干部的任免要征得鎮黨委,鎮政府同意.在不違背《土地管理法》和群眾自愿的前提下,在本鎮范圍內的承包土地流轉由城廂鎮政府直接審批,報區國土局,區農牧局備案;在不違背《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的前提下,城廂鎮享有區級建設管理職能,村,鎮建設項目由鎮政府直接審批,報建設局備案.擁有優先享受改革政策試點權,可在區級權限范圍內,進行各種形式的改革試驗.凡區委,區政府出臺的各種改革方案和扶持經濟發展優惠政策,項目,資金原則上優先安排在城廂鎮進行.四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加單位土地投資強度,實行工業進園區,農民進"新居".整理拆遷土地,統一規劃使用,實現資源共享.五是對區域中心城鎮建設工作實行目標管理,把目標任務下達相關部門,年終嚴格考核.
(四)構建人口聚集機制,破解人氣不旺難題
加快人口要素的聚集是重點城鎮興旺的重要條件之一.人口聚集機制的構建應著力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解決"引進來"的問題.人口進得來是小城鎮聚集人流的首要環節,首先要降低農民進鎮門檻.結合當前農民收入仍較低的實際,在堅持經營城市理念,適當獲利的基礎上,制定比較切合實際的政策,降低土地成本.
2,解決"住得下"的問題.安居才能樂業,解決的辦法可靈活多樣.一是按照小城鎮詳細規劃,統一規劃,運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由政府組建房地產開發公司,由房地產開發公司按照規劃,建設一部分不同標準,檔次的商品住宅,出售給建設小城鎮的重點鎮機關職工和農民,也可采用租用形式,租給職工和農民,這樣既可減輕進鎮農民的經濟負擔,又可吸引一大批中等經濟條件農民入鎮.
3,解決"穩得下"的問題.一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力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改善小城鎮生活條件,增強小城鎮對農民的吸引力;二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擴大小城鎮就業容量,努力培育完善市場體系,重點建設好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小商品批發市場,促進農村物流運轉,以"物"的流動帶動"人"的流動,在流通環節增加就業崗位,解決入鎮人口就業.三是增強鎮域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提高其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及勞動力在其就業的穩定性,并以此帶動餐飲,服務行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的巨大潛力.四是斬斷進鎮農民與土地的聯系.在農村,要創新土地產權制度,允許進鎮農民將其所承包的25度以下土地通過有償或無償形式轉包給其他農戶種植,25度以上土地,根據國家政策退耕還林,糧食仍補助給入鎮農民.五是逐步建立失業,養老,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解除農民后顧之憂,對入鎮農民,將其戶口轉為居民戶口,與居民一致對待,生活比較貧窮的,要納入城市低保,與城鎮居民一樣進行社會救助.
五,創新城市管理機制,提升重點鎮城市形象
按照城區怎樣管理重點鎮就怎樣管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城區綜合執法機構的職能,進一步擴大城區綜合管理成果.進一步研究對重點區域,主要街道的管理辦法,進一步研究對車輛亂停,店招亂掛等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進一步研究規范執法行為,提高隊伍素質的獎懲辦法.
六,搞好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三農"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實現協調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200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近億元,農業生產有一定的基礎,特別是經過近兩年的"三帶一區一基地"的結構調整實踐,取得了明顯效果:充分發揮傳統優勢,進一步擴大規模,建立了食用菌加工,西瓜種植和蔬菜生產基地;沿河(毗河)一帶利用荒地,荒坡大做文章,栽植麻竹2000余畝,建成了食用麻竹生產基地;依托鎮內紅旗油廠,迪澳植化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優質糧油生產,使農業結構逐步合理,農業區域性布局逐步優化.城廂鎮的農業比較優勢在食用菌加工,西瓜種植,蔬菜生產三個方面,我們在下步工作中將努力做到城鄉統籌發展,把農村工作的重心放在"三大工程"上,特別是"農業產業化工程".積極發展和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市場,中介服務組織等多種類型的產業化龍頭,促進農產品轉化升值,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健全和完善產前產中產后全程配套服務體系,把城廂鎮建設成區域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中心,農業產業化的信息和技術服務中心.一是大力發展食用菌加工,西瓜種植,蔬菜生產等優勢產業,切實在特色產品生產,加工上做文章.著力扶持以食用菌生產加工為主的城廂土特產公司和以辣椒,蔬菜為加工原料的榮泰清真食品廠等龍頭企業,引進種植大戶,幫助他們建立基地,擴大規模.使食用菌加工,西瓜種植,蔬菜生產真正成為城廂鎮的龍頭產業,使他們的產品真正成為壟斷性強,影響力大,吸引力高的城廂產業形象品牌之一,以此帶動全鎮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二是重點在唐巴公路(城廂至金堂野生動物世界)沿線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引進業主,成片種植優質果樹,大力開發農家旅游.從而在全鎮逐步形成發達的種植業,先進的加工業,活躍的流通業,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在前進中學習別人,在學習中發展自己
區房產管理局賀春霓
蘇州之行,深感受益匪淺,可以說上了一堂生動,實際,深刻的發展課,開放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歸來思奮進,現談幾點個人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開拓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蘇州固然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但其在搶奪機遇,促進發展的強烈意識和敢為天下先的膽略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數據證明:蘇州各級領導干部,70%左右的時間用在抓招商,跑項目,下企業上,而50%左右的公務員直接為企業"跑腿"辦事.張家港"一句話就成為一個思路"的發展意識對我們觸動最深.我們的差距主要在哪主要在觀念和敬業精神上.
二,更新了觀念,得到了啟示
俗話說:"沒有梧桐樹,就引不來金鳳凰".蘇州工業園區借鑒了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礎設施先行"的理念,以高起點的規劃,完善的基礎設施,一流的管理服務吸納了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入區落戶,為蘇州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強有力的智力保障.蘇州特別重視人才戰略,注重招賢納士.他們每一次重要計劃,都是請國內甚至國外專家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為正確的決策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些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三,堅定了信心,明確了目標
學先進,重要的是學精神,學思路,學作風,學膽略.要在前進中學習別人,在學習中發展自己.贊嘆之余,我們并不妄自菲薄,喪失斗志.在困難中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差距就是潛力,壓力就是動力,動力來源于區委,區政府提出的"生態立區,工業強區,構建成都工業高地"的戰略目標.
以下是對我區經濟發展的個人建設:
(一)"置之死地而后生".個人認為,也許沱江事件對我區并不全是壞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至少有更多人知道有個青白江了.現在什么事都講包裝,人需要包裝,城市更需要包裝.青白江區歷來外宣較弱,我們可以利用這次事件,站在全區的高度,重新全方面,宣傳青白江,挖掘城市亮點,提煉城市主題,變劣勢為優勢,重投資環境,注重人力,物力的充分使用,使其發揮最大效力,給我們自己和到我區投資的企業找一個理由.
(二)"全民皆兵".城市要發展,僅靠領導干部和黨員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要形成舉全民之力,集社會之財推動發展的良好局面.要凝聚民心,"俘虜"民意,加強市民參與全區發展的意識.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堅持群眾路線一刻也不能容緩.
其一,要為失地農民創業找到出路.一時的貨幣補償和房屋安置只是治表不治本,根本不能解決農民的生存問題.特別是安置房的修建,一定程度上化分了貧民區.新農民街,老農民街,甚至農民三街等安置房的物業管理,治安條件,環境等方面都存在隱患.一到了大檢查,就暫停營業,采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方法.造成了政府和商家之間的不和諧,阻礙了經濟發展.我們可以借鑒蘇州市發展民營企業的經驗,發展屬于我區的民營企業,為農民的創業提供機會,生存找到出路.
其二,為商家,小販找到出路."青白江生意不好做",這是大多數商家的話.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另一方面還是因為沒有形成特色經濟,規模經濟.有些臨街鋪面,火鍋邊是賣衣服的,茶樓邊是修自行車的,等等等等,雜亂無章.任何商業行為都要形成規模才能做大,做強.我們應從打造地方商業經濟特色入手,對臨街旺鋪進行規劃整治,或者請專家調研,找到適合我區經濟發展的商業特色,形成各式各樣的一條街經濟,商業經濟圈,以此帶動地方經濟,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時,可以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考慮給投資商或其家屬,子女建立一些適合他們的地方特色吃,住,行,娛樂等區域,真正做到親商,安商.
對當前征地拆遷,農民安置及勞動就業問題的思考
大彎街道辦事處黃曉琴
通過赴蘇州學習考察,并結合工作實際,談一談自己在當前征地拆遷,農民安置及勞動就業問題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關于征地拆遷問題
現在征地拆遷面臨的矛盾多,壓力大,除補償安置辦法不盡合理等單純性原因外,我認為其主要原因還是歷史積累的一些矛盾或者說群眾自認為反映的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導致干部在群眾中的印象,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不理想.干部說的話無法代表政府行為;政府的一些為民政策如失地農民社保政策,難以讓部份民眾從內心予以認可,而為其他"有心之人"作為謀取私利的手段,這除了是農民自身素質低,不能明辨是非造成的外,我想我們應該深思"誠信政府"這個概念.所以,當前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機關干部作風整頓真是一場及時雨,十分必要.這里就要求干部作風要有本質上的轉變,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達到群眾與政府的和諧統一,加快推進和諧社會的進程.
二,關于農民失地問題
農民失地由原來的村組集體組織的一份子突然變成了一個"無地,無業,無組織"的"三無"人員,所謂"無事生非",這也是引發農民頻繁上訪的一部份原因.所以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過程中,我們不只是把農民的身份簡單的轉變為居民,而是要讓他們很快的進入社區管理,融入城市,從而消除與城市的天然"隔閡".我想首先應在農民進入社區管理之前繼續發揮村民小組的集體組織作用;其次應加強原征地村組與社區的銜接,使失地農民能不間斷的感受到集體的作用,使他們始終"有依有靠";第三應進一步完善新的戶籍管理制度.
三,關于農民安置問題
現在青白江已經不允許劃地自建,但針對新的失地農民集中安置區,我個人認為也存在許多弊端.其一就是安置房的建設質量問題,老百姓很是擔心;其二,因為是農民安置房,它的修建就不可避免的在小區配套建設方面無法跟上城市總體規劃;其三,農民舍貨幣安置而選擇現房安置其主要原因就是想從每戶補貼的25平方的優惠房價中獲取微利;其四,農民大多數選擇現房安置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二手房市場的交易,對于新樓盤的上市也有一定的影響.從經濟角度上講,農民的現房安置無法拉動消費,與市場經濟規律不相適應.
四,關于勞動就業問題
2004年,政府開始執行失地農民社保政策,這對一輩子想都不敢想的農民來說,真是一件大好事.政策規定"50,60"人員可以直接享受住院醫療并拿到最低生活費,這基本解決了此類人員的吃飯問題.但對于"40,50"人員,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現在年過半百,既無文化,又無專業技術,在自主就業的市場競爭中最缺乏競爭力,無業可就,拿什么能力來續保呢在上海我看到這樣的一個現象:公交車上的售票員,商場里的營業員,街頭的促銷員等大多都是四五十歲的大嬸,大叔.這樣一個細節也可部分地看出發達地區在解決就業方面的一些舉措.就青白江區而言,就需要政府壯大經濟實力,多提供公益性崗位,為這部份人的生存,生活"埋單".此為解決辦法之一.
另外,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如何讓農民在這有限的資源上得到一些利益,也就是要讓群眾充分地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我想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改變現有的征占土地方式,讓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企業引進和企業經營,為其提供長久生活保障.當然這要涉及到企業經營,企業效益,保障機制等一系列問題,所以需要科學分析,科學決策.
最后,對其中很大一部份青壯年人來說,要解決的就絕非是簡單的吃飯問題了.這次外出學習考察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太倉市王文其主任在講到璜涇鎮的民營經濟發展時沒有提及就業問題,而是談的如何通過發展經濟讓人民致富,這讓我茅塞頓開:就業不是目的,讓廣大群眾走富裕的小康之路才是最終目標.因此,我們在促進城鄉就業,創建充分就業區的時候,我想就不能僅僅用量化的指標單純的去提高就業率,去解決簡單的吃飯問題,我們應該在拓展就業思路上做文章,下功夫.應有針對性的鼓勵青年能人自主創業,帶頭致富,這樣也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且這樣的崗位他們也愿意提供給本村本土的群眾.
青白江區提出"工業強區,生態立區",走環保型循環經濟的道路,這是科學的決策.但如何讓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這一決策帶來的好處,我想我們不妨借鑒璜涇鎮發展化纖加彈產業帶的民營經濟做法,為青白江區的工業集中園區注入民營的力量.同時,政府為招商引資進來的企業提供"零障礙"的投資軟環境時,也不要忘記為"自已的兒子"提供路子,點子,技術.比如在工業園區設立中小個私企業園區,讓暫無能力大面積征地,大規模發展的本(外)地中小個私企業以征,租少量地塊的形式發展,進而為解決剩余勞動力,穩定小額稅收作貢獻.太倉市人大王主任說得好"靠群眾自己不能富,靠政府,靠黨員干部帶領才能富".
蘇州之行話發展
區安監局邱躍偉
通過蘇州學習考察,看到了蘇州人按照黨的正確領導,發揮自身優勢,抓住機遇,改革開放27年取得的巨大變化.通過學習考察,增加了知識,開拓了思路,看到了差距,深感發展才是硬道理,唯有發展才有可持續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一,把握政治因素,從政策中找到發展的活力
蘇州經濟高速發展來自于政治,研究政策,從黨的路線方針中找到發展的方向,激活發展的動力.蘇州正確運用政治因素,取得政策支持,經濟社會由此得當發展.為此,目前,我們要認真研究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實質,正確估計發展形勢,增強科學預見性,爭取政策的支持,正確制定符合我區經濟社會全面高速發展的"十一五"規劃,及時搶占有利于發展的先機.
首先思維要創新,要研究政策,從中找到發展的出路,提高科學判斷,把握市場經濟命脈,應對復雜局面,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具備抓機遇,避風險的能力.要增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取得政策和各方面的支持.
要把是否支持經濟發展作為黨員干部的整治要求,把能否支持經濟發展作為執政能力的衡量標準.領導干部要無私無畏,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勇挑發展之重擔,把權力,職能和辦法都用在支持工業經濟發展上,決不允許做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二,轉變政府職能,服務經濟發展
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服務與監管的關系,樹立陽光,法制,誠信的"青白江"服務模式,激活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政府職能轉變要體現在服務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上,要減少形式上的服務,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消除發展道路上的困難.簡化辦事程序和手續,減少行政審批,放寬市場準入,降低行政成本,杜絕部門創收性的行政收費,攤牌和經濟處罰.
建立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間溝通平臺,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劑,為企業發展壯大建立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良好環境,鼓勵大企業拓展發展空間,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參與大中型企業配套服務項目,實現優勢互補,構建工業經濟航母.
職能部門要把為企業排憂解難,扶持工業企業快速成長作為服務的方向,增強我區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力.要為企業辦實事,辦好事,辦事少花錢,爭取不花錢.同時要加強對工業企業安全環保的服務和監管,指導企業走生態工業之路,降低企業風險,確保工業經濟健康穩步發展.
三,揚自身優勢,主動出擊謀發展
1.規劃先行,著力生態工業高地建設
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依托成都北部新城建設,圍繞集裝箱基地和"成青"快速通道,立足可持發展,科學制定我區"十一五"規劃.徹底改變先建設后規劃,不是麻將街,就是農民街的規劃模式.要充分發揮化工,冶金,機械制造和建材基地優勢,運用專家學者和廣大群眾的智慧,要體現生態優勢,利用鐵路北環線運輸優勢,加快公路建設,提高工業經濟承載力,大手筆勾畫青白江高速發展藍圖.
2.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工業經濟的參與能力
落戶我區的企業老總笑話傳統的工業區沒有培養出工業經濟的參與者,不出機器出"寶氣".我區具有化工,冶金,機械制造傳統優勢,先天優勢多,后天努力不夠,工業區農業人口比例長期偏重.應整合技能培訓資源,組建有規模的技能培訓中心和基地,培養各類實用性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提高工業經濟的參與能力,為招商引資儲備人力資源,既符合區情和實情,又是實現以工業為主的城鄉二元經濟轉型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本土經濟發展的出路.
3.以集裝箱基地,成青為主線,合理布局
布局是否合理是勝敗的關鍵,要以集裝箱基地,成青快速通道為主線建立相對獨立的化工,冶金,機械和建材基地,加大對工業發展區道路,水,電,氣等硬件投入,改善工業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增強招商優勢.
4.立足區域優勢,大力發展民營企業
發揮優勢,建立中小企業工業園區,構建有優勢的化工,冶金,機械制造和建材工業集群,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走出鄉村,進入園區.有利于規范管理,實現政府的優質服務,節約資源,構建節約型社會,為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奠定基礎.
整合機械工業,試點建立規模化的規范廠房,借鑒商業批發的模式,采取租賃承包等形勢,為中小機械加工行業參與者提供創業發展和規模發展的平臺.
5.整合社會資源,提高工業經濟的承載力
我區重大危險源多,涉及工業企業十多個,還有一批重點企業的重點部位,有氨球,氨罐,有煤氣儲柜,還有縱橫交錯的天然氣管道,一旦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對我區社會經濟將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吉利化工雙苯事故是前車之鑒,給我們的安全工作敲響了警鐘.因此,我區工業企業存在安全,環保風險大,決不能掉以輕心.政府不僅加大投入,還必須整合企業和社會應急救援處置力量,建立一只專業化,協調配合,優勢互補快速處置隊伍,建立安全環保的銅墻鐵壁,有利于增強我區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我區工業經濟的承載力.
6.發揮物流優勢,增強輻射力
發揮鐵路優勢,建立化工,機械,鋼鐵等專業倉儲企業,支持物流企業發展壯大,有利于降低工業企業運行成本,建立以青白江為中心的地區工業經濟地位,提高工業經濟的輻射能力和影響力.
7.建設毗河經濟走廊,構建秀麗青白江
沉睡的毗河位于我區腹地,水清木秀,是連結新都,金堂的綠色紐帶,且是沒有開發的處女地,有極大的開發價值,促進生態工業向腹地縱深發展,成青快速通道將為這一地帶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機遇面臨挑戰,創新與發展并行,蘇州取得成功,我們也一定會堅決成功.今天,我們要看到成都北部新城的建設,集裝箱基地落戶給我們帶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我區生態工業經濟即將駛入快車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解放思想,高起點,高質量建設工業園區
青白江區規劃局曾成軍
我很榮幸地參加了我區第十期青干班的學習,并參加了11月22日到30日的赴蘇州異地培訓.整個學習培訓期間,我看到了我區與外省市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是經濟上的,更主要的是思想上的差距.一個地方要發展,必須要解放思想,在制定好高起點的發展規劃后,認真落實,真抓實干,將各項指標落到實處,經濟建設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話.我們在討論青白江區經濟發展問題時,要放眼世界,把我區的經濟發展納入到全省,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范圍內,而不是封閉地來考慮我區的經濟發展問題.我們要認真學習"十一五"規劃,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我區的優勢,走出一條工業強區之路.
我區的工業園北區總面積只有7.9平方公里,而且擴展空間相當有限.它的定位是以冶金,化工,建材,機械和物流為主.如何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作用,應該是當前我區的一個重要問題.事實上,在能源相當緊張,國際國內的市場競爭都越來越強烈的背景下,我們應該考慮把我區的工業園區建設成為集科研,生產,加工,物流為一體的,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專業化園區.太倉市人大副主任說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聽黨的話,說自己的話;跟著黨走,走自己的路."這并不是意味著陽奉陰違,而是說,在發展的問題上,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要有自己的特色.美國的硅谷是世界著名的信息技術中心,底特律是有名的汽車城,他們之所以有巨大的影響力,除了他們本身具有世界一流的技術和良好條件外,我認為專業化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們所引進的企業,都是比較好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之間彼此獨立,互不關聯,抗擊國際,國內的競爭的能力是相對較弱的.等到工業園區內無地可用的時候,連自身擴展的空間都沒有了.我們說企業要做大,做強,做大是基礎,做強是關鍵.我區的工業園區,應該制定一個產業發展規劃,認真研究如何形成產業鏈的問題.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不僅應該是高科技,高產出,低能耗,低污染,而且應該符合產業化要求,互相依托,工業園區才有可能有自己的特色.當然,這樣做可能導致一些很好的企業無法進入工業園區,但是從長遠來說,對工業園區的發展是有利的.舉例來說,我區現在有臺玻,巨石集團,勝達玻璃,明達玻璃等玻璃相關企業,如果將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我國甚至在國際上都有影響的玻璃及相關產品的研究,生產,加工和物流基地,我認為是很有意義的.
在蘇州工業園區,我們看到的是寬闊而清澈的水面,優美的綠化,精致的配套設施以及街頭小景,我們看不到高大的煙囪,林立的電線桿,聽不到轟鳴的機器聲,聞不到刺鼻的廢氣味,讓人感覺是到了公園里.該工業園區內還有很多職工的住宅和休閑娛樂場所.從我區已經完成的工業區控規來看,除了變電站,污水處理廠,加油站等以及少量公共綠化外,基本上沒有公共建筑用地."以人為本"不是一句空話.在7.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如何解決工人的吃,住,行以及娛樂和教育,發展等具體問題,如何營造工業園區的優美環境,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中國,印度,俄羅斯等亞洲地區,是今后的經濟高增長地區,這是世界公認的一個趨勢.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抓住新一輪亞洲經濟騰飛的寶貴機遇,勇敢面對能源等問題所帶來的挑戰,強化競爭意識,盡快建設起具有科技研發,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人才培訓等功能的高層次的工業園區.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打破地域界限,與新都,廣漢等相鄰區市縣聯手發展,并盡可能地互相利用公共資源,避免重復投資,共同和諧發展.為實現以上目標,我認為:
1.準確定位,制定工業園區發展規劃.
規劃是龍頭,沒有高質量的發展規劃,工業園區要發展壯大,是不太現實的.對于工業園區,現在很多人的概念,就是路通,水通,電通,有地可用.我市著名的花卉基地紅砂村,以及名氣越來越大的石象湖,都是通過明確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堅持按規劃要求來進行建設,才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區的工業園區也應該請專家來仔細研究,提出明確的產業發展目標,并嚴格按照規劃要求,對進入園區的企業進行選擇,逐步實現規劃目標,并合理分配各種資源,這樣工業園區才能良性,和諧地發展.
2.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
當今世界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資金,更重要的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他們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科技知識和管理知識,在產品創新,高效管理,信息更新以及準確把握經濟走勢等方面,貢獻他們的智慧.企業要發展,必須引進高素質人才,加強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及員工的培訓,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持.
3.嚴格實施規劃,保證規劃目標的完成.
要打造高層次工業園區,很短的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規劃后,連續地嚴格執行,不因領導人的更換而更改規劃目標.這樣,規劃目標的實現才有可能.
關于赴蘇州異地培訓心得
以及加快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
區計經局劉遷
根據安排,我們第十期青干班39位學員帶著"如何加快青白江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一課題,于11月22日赴蘇州參加了為期8天的異地培訓.
一,對蘇州經濟發展的總體感想
蘇州市的經濟總量已遠遠超過全國許多省,如云南,陜西,青海,新疆等,經濟特征呈現一二三產業互動,農副工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平衡發展,外向經濟帶動發展三大特點,入圍2004年"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已實現工業反哺農業,提前減免了農稅,設立了農民大病風險基金,為農民購買養老保險,為60歲以上農村人口給予一定生活補貼,積極推進和諧社會進程.
結合培訓資料,我就蘇州市,昆山市,太倉市璜涇鎮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與四川省,成都市以及青白江區作了一個橫向對比:
2004年GDP,財政收入對照表
指標
地區
2004年末
人口(萬)
2004年GDP實現數
2004年財政收入
總量(億元)
人均(萬元)
全口徑(億元)
地方(億元)
四川省
8724
6556
7514
385.8
成都市
1059
2186
20626
163.9
142.4
青白江
40.4
79.77
19745
4.68
2.19
蘇州市
898
3450
38419
585
219.6
蘇州昆山
120
570
47500
85.8
31.5
太倉璜涇
5.08
31.3
61633
1.61
二,剖析蘇州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原因
我認為他們除了有優越的地理條件,豐富的人文歷史和旅游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善于營造環境(生態環境,法治環境,政務環境,文化環境),重視規劃以及在抓經濟建設中的戰略眼光和超前思路.
三,加快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十大任務,明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通過這次異地培訓,使我深刻認識到區委,區委政府確立的"生態立區,工業強區"戰略是立足我區實際,完全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結合培訓所得以及日常工作積累,對加快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有以下思考:
(一)立足"生態立區",強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一是堅持新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完成《青白江區環境容量規劃》,鞏固創模成果.二是加大對違法排污企業和不符合產業政策企業的監測和懲治力度,積極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為實現兩年內全區出水斷面水質達到國家級三類水質標準,通過省級環保模范區驗收奠定基礎.三是繼續將工業污染防治與推進循環經濟有機結合,大力開展重點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廢水,廢渣,廢氣等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著力抓好川化集團硝銨表冷凝回收,水循環處理等項目的實施,做好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申報工作,促進全區循環經濟的發展.四是抓好農村水系整治,生態農業和水土保持工程,繼續實施青白江區生態隔離帶建設,啟動城北新區城市生態公園,丘陵地區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工程,實現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并舉,打造成都北部生態屏障.五是加強宣傳,積極消除"沱江污染事故"的影響,營造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輿論氛圍.
(二)圍繞"工業強區",超常規推進載體建設
一是嚴格按照工業集中發展區規劃,高標準,快節奏地推進青華東路東延線和工業大道南延線道路建設,盡快啟動大彎東路東延線,青華東路和巨石南路,加緊規劃工業東路和工業區南路,集中改造發展區內水,電,氣的配套設施,盡快提高工業集中發展區的承載力.二是做好工業集中發展區的產業集群規劃,以冶金產業為突破口,引導關聯度大的產業相對集聚,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三是繼續跟蹤工業集中發展區基礎設施項目"軟貸款"事宜,大膽采用工業BOT融資,捆綁式融資等多種方式,積極開辟新的融資渠道,突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瓶頸.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落實技改貼息資金,鼓勵企業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三)突出"物流富區",促進服務業提檔升級
一是以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集裝箱基地――成都集裝箱中心站的建設為依托,切實做好規劃,強化對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的招商,加強區域合作,著力打造國際性樞紐物流園區;抓好區內已有物流企業的資源整合,全力做好中外運等項目的協調服務,促進物流業更快,更好發展,將物流業逐步培育為我區經濟增長的"第三利潤源泉".二是結合新城區商業網點的規劃和建設,加快現有網點改造,提升檔次,擴大規模;積極引進區外大型商貿集團和連鎖超市,不斷拓寬城鄉市場,使經營網點向鄉鎮(街道)和中心村擴張,切實提高消費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三是加快城廂鎮"川西文化旅游古鎮"的開發建設,盡快將其打造成為全區旅游經濟的增長點;提高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水平,積極引導毗河沿岸開發,逐步探索開發工業旅游,促進三產業蓬勃發展.
(四)實施"三大工程",加快新農村進程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實施"三大工程",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以姚渡鎮蘆稿村為試點,進一步完善規劃,捆綁各類資金,整合各類資源進行重點打造,示范推動全區新農村建設.二是以項目為載體,在杏花村土地整理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市級重點鎮土地整理項目立項上報工作,抓緊實施龍王鎮雙堰,清平,紅樹村土地整理工程.三是繼續抓好村通聯網加密和村道維修工程,飲水安全,沼氣池,提灌站改造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生產發展提供環境支撐.四是大力引進,扶持龍頭企業,加大土地流轉,鼓勵區內外的單位和個人承包,租賃集體土地從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探索專業合作組織與農頭企業之間的利益,合作機制,加強早熟梨,晚熟桃等農產品營銷工作和市場體系建設,加大農村勞動力和失地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轉變現有扶貧方式,促進農民增收,使生活寬裕有經濟上的保障.五是加快鄉鎮衛生院和農村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啟動村級衛生站標準化建設,推進鄉村兩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區,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縱橫聯網;擴大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積極落實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為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提供精神動力.
(五)構筑"北部新城",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
本著"現代,清潔,明快,清爽,宜居"的原則,堅持高起點,高品位,加快城市建設,加強城市管理,著力提升城市形象,營造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一是進一步完善城市規劃體系,使規劃思路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既洋溢現代氣息,又體現工業高地的生態特色,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城市發展需求,展現北部新城風貌.二是加快華金大道,紅陽路,青江路,唐巴路(大同至城廂段)改造工程,加快成青快速通道建設,啟動與成綿峨城際快速通道建設的相關工作,提高重要進出區通道等級.三是加快新城區建設,及時啟動區市政廣場工程,規劃七星島運動休閑中心,不斷拓寬居民休閑,娛樂和文化活動空間,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知名度.四是大力實施城市美化亮化工程,按照"規劃一片,建設一片,綠化一片"的要求,多種適宜樹種,適當建設草坪,加快城區節點景觀改造,加大主街道街景改造力度,有針對性地對舊城區進行包裝.五是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強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整治,著力提高市民素質,不斷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
(六)堅持"開放活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一是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經濟的生命線,落實《以企招商獎勵意見》和《鼓勵投資的若干規定》.二是加強招商引資隊伍建設,拓展專業化的招商引資信息平臺,圍繞冶金,化工,建材,機械四大主導產業,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客商招商,加強對引進項目的綜合評價,嚴把環保關,拒絕污染重,治理難項目.三是進一步加強干部工作作風和執政能力建設,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提高服務水平為重點,狠抓招商引資后續服務的規范化,千方百計爭取招商引資新突破.四是立足我區優勢產業和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積極做好項目的儲備,包裝和申報工作,積蓄經濟發展后勁.
扎實做好經濟工作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福洪鄉周太金
通過在青干班兩個月的學習和外出考察,我認為蘇州經濟近年來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發展,主要做到了以下四個方面:
緊跟時展的潮流,不失時機地抓住各種發展機遇
蘇州經濟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埋怨宏觀政策是沒有出息的,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抓住國家給予我們地方的每一個發展機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共性,那就是曲折向上發展的,國家每三,五年就要進行一次宏觀調控,使我們國家的經濟按照正常,有序,快速的步子向前發展.我們的現在的經濟發展不能去研究共性,而只能去分析個例,因為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比別人發展得更好,走在別人的前面,而不是齊步走,看別人的步子再調整自己,就永遠不能先人一步,就只能永遠處于落后.因為整個國家宏觀調控不可能照顧到一個地區的經濟,那么如何適應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將對我們發展的速度和信心產生極大的影響,按照蘇州經濟發展的經驗,就是要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前加快,抓緊經濟的發展,在國家宏觀調控到來時積蓄力量,不要反應太慢,等自己剛要發展的時候,恰恰就遇到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有力無處使,使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信心大受影響.
做好發展的規劃,使其在以后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
做好經濟發展的前期規劃至關重要,如何高質量,高標準的做好并長期按照規劃所指定發展方向發展經濟是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其中,城市規劃又是重中之重,它與很多學科密切相關.近年來,由于環境保護規劃沒有與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同步落實,使城市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城市環境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因此環境保護規劃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不要等到經濟發展后再花大力氣對環境進行治理,一定要樹立少走彎路也是加快發展的理念.
以經濟發展作為考核的硬指標,注重落實和實效
蘇州對干部的考核中很少有對經濟外的指標作硬性考核規定,可能他們更加體會到發展才是硬道理,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發展經濟上,要做到能打電話的就不發文件,能發文件的就不要開會的這種高效率,不要三分鐘的正題講完后就是各領導發表三個鐘頭的強調.用經濟說話,對不利或與經濟發展無關的事做好就行了,不要扭住不放.因為一個地方如果不發展經濟,國有沒有稅收,財政沒有錢,群眾吃飯都成問題,那我們還怎樣談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呢,又能干成什么事一切都將是空談.(蘇州人是很講實際的,吃飯時一人只有一張紙巾,另加則是一張一元,精明至此,無以加復)樹立了務實的觀念,在發展過程,最重要的便是落實了,如果是應付,那永遠都不能有大的變化,天天都在做規劃,寫總結,總是不能得到落實,天天都晚都在忙碌,但忙的全是花架子,不能產生一分錢,又有什么意思呢特別是近幾年的考核,我個人覺得有點過了,報表一大堆,有什么用!全是些不實際不中用的數字.只用納稅,用電,用地,投入這幾樣過硬的指標作考核就足矣!這些可能是東部西部之間做事方面和觀念方面差距吧
以寬容的態度對待新做法,新事物,并靜觀其發展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很多的新的做法和現象,但是,我們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別人在做事,而自己卻不但不做,還在一邊當評論員,指手劃腳的事不能再發生了,鄧小平說過,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一個地區要發展,關鍵還是人,必須要有充足的人才資源,才能支撐一個地區的發展的,半文盲是不能充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主力的,要堅持做好育人工作,提高人民的基本人文素養,培養出有用的人才,同時,有好好對待人才,才能留住人才,一個地區的經濟才能得以發展.
當然,蘇州經濟社會發展中也不是全部都很好,它的發展也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在:社會環境在發展初期被污染嚴重,現在表面上是城市繁華,植被綠化率高,但蘇杭大運河和各支流的水被污染相當嚴重,因基礎建設阻斷了很多支流,水系不能連貫成網,成了一潭死水和臭水.二是外資企業和本地民營經濟企業所占比重相差很大,這樣就不能做到藏富于民,實實在在的使自己人富裕,錢大多是讓臺資和日商賺了.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存在的不足,并下大力對環境進行整治,對民營企業進行扶持.
下面談談對我區經濟發展的二點建議:
一,發展規劃及布局方面
毗河以北是工業,毗河以南是農業,這是我區經濟的現狀.區級在制定經濟發展藍圖的時候,往往也是按照此種布局進行規劃的.但是,通過專家的講解和到外地各處進行考察發現后,我發現,農村要實現與城市一樣共同富裕和發展的一體化,走農業的路子是難有較大作為.拿華西村來說,它也是以工業為支撐來發展,從而實現全村人民共同富裕的,并沒有看見到處是種菜和種糧的.現在我們成都和我們區正在進行的農村向城市集中,我認為,農村如果不實行工業化,首先解決吃飯問題,給農民找一個能掙錢的工作,那我區的農村向城市集中將是一句空話.道理很簡單:總不能住在集中新區,每次干農活時往返五,六里路挑一擔農家肥澆幾顆菜吧即使有人住,那也是農村不到10%的先富起的人,不能使農村90%以上的人集中居住在新區,享受到這一政策的優越性,那辦事的方法就值得商榷.因此,個人認為,在進行農村向城市集中前,必須大力引進工礦企業,首先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由此可見,青白江的發展,在毗河以南也應該合理布局工業,才能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促使全區的經濟能全面,持續,快速地發展.
二,以人為本方面
以人為本包括人與自然,社會與人,人與人之間等諸多方面的內涵.我只談談狹隘的以人為本方面的理解和建議.
1,隊伍建設方面.要真正做到用好一個人,帶動一幫人的效果,如果使用了一個對下忌賢妒能,對上阿諛奉承的人,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會由此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給我們建設快速發展帶來巨大的阻力和反面影響.
2,人才保護方面.好的刀不但要用好,還一定要保養好.對我區的優秀人才,我們一方面要人盡其用,另一方面也要保護他們的健康.據了解,在我區,特別是鄉鎮一級的干部中,有50%以上人的身體都不同程度地患有一種或多種疾病,這值得引起領導們的高度重視啊!以人為本是什么,我想,決不是使他們都得上一種或幾種職業病,退休后一年或兩年就一命嗚呼吧.
3,膽量問題.孫書記在匯報會上講了關于重慶人和成都人打架的笑談,我認為不能一笑了之啊,其中的膽量問題給人以深思.為什么別的地區有膽子發展,我們區做點事總是縮手縮腳的,不能放手去干,這恐怕就是思想解放的認識和程度問題了.不要做一點事都是后怕狼,前怕虎的,有法律,有政策為我們保駕護航,只要有利于發展,有利于人民,認準了的事就義無反顧的去干嘛,現在,我區的發展從橫向上和其它區縣相比,已經落后很多了.我們錯過的機會已經太多了,發展的步伐也落在了別人的后面,同志們!不要再瞻前顧后了,讓我們奮起直追吧!
對推進我區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