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建設規劃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06 03:51:00

導語:工業區建設規劃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區建設規劃工作匯報

地處區,擁有175平方公里的盆地,以及352平方公里低丘緩坡資源,可開發空間優勢相對明顯,是衢產業帶的重要節點。最近政府專項編制了三十平方公里工業產業集聚平臺規劃,工業發展遠景十分鼓舞人心。當然自然空間及規劃空間并不等于現實發展空間,它還受到諸如供地政策、環境保護及土地征用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也有工業用地效能的相對空間問題。為此政協組織了專項調研,發展空間子課題組,又在專項調研的基礎上走訪了縣內主要鄉鎮工業區塊,并與國土、發改、經貿、環保等部門進行溝通,進而形成了鄉鎮工業區塊發展空間子課題調研報告。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鄉鎮工業區塊的界定并非十分明確,本報告所指鄉鎮工業區塊是指除縣工業園區、縣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以外由鄉鎮為主開發管理的100畝以上連片工業小區。

一、已建在建鄉鎮工業區塊的情況

初步統計我縣已建在建鄉鎮工業區塊七個鄉鎮九個區塊,合計開發面積畝,年實現工業產值億元,開發面積與工業產值比年的畝和億元分別增長%和%。

二、規劃建設鄉鎮工業區塊情況

縣《三十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平臺工業建設規劃》以下簡稱〈平臺規劃〉,基本布局方案是構建兩大類,即生態產業集聚區塊和縣鄉鎮工業功能區塊,而生態產業集聚區塊又包括了東、中、西三個區塊,分別是工業園區(東區),工業區(中區)和工業區(西區),已經整合了縣工業園區、孵化基地王村區塊及、、、等現有鄉鎮工業區塊。列入鄉鎮工業功能區范圍的僅有、、茶產業(含新興分區)三塊。

鑒于平臺規劃尚在完善討論之中,以及平臺規劃的長遠性,本報告仍按前言所述的鄉鎮工業功能區范圍討論。據此不含已建在建鄉鎮工業區塊擴容,實際在規劃的新建鄉鎮工業區塊為鎮石馬鋪區塊,其規劃開發面積為畝。

三、鄉鎮工業區塊發展空間評價

成片工業小區開發始于上世紀末,陸續建成了、、三個小區,開發面積約為0.5平方公里。本世紀初以工業園區開發為契機,先后建設了園區一至四期,孵化基地、王村二個小區,以及區塊(工業區塊、工業區、茶產業區)和等區塊,開發面積約為6.28平方公里,全部工業區塊實現工業產值54.1億(園區四期、王村小區、二期在建),占全縣工業產值的80.1%,是工業跨越發展的主導力量。

總結調研成果,我們認為在工業發展空間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探討:

(一)自然空間優勢與政策環境空間限制的關系。市域第一的盆地及豐富的低丘緩坡無疑是產業發展的優勢空間資源,但優勢空間資源的實現還取決于主觀的發展理念和客觀的政策環境空間。目前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與產業平臺規劃幾經銜接,基本滿足了平臺建設農用地轉換要求,大平臺生態產業集聚區塊規劃也在爭取銜接中,低丘緩坡開發已列入省低丘緩坡重點區塊開發規劃(一期規劃開發5700畝),大量的規劃前期工作初步緩解了政策和土地制約矛盾。“十二五”以至今后的十年,關鍵還是要堅持“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的發展理念,充分抓住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省布局產業集聚平臺及省低丘緩坡重點區塊開發規劃三大戰略機遇,乘勢而上,全力而為,向規劃要空間、向低丘緩坡要空間,向大平臺要空間,向工業小區擴容要空間、向工業用地集約利用要空間,做足做好產業平臺拓展工作。

具體而言,主要還是要想方設法突破供地、環保、節能三方面主要瓶頸,在供地方面雖然在編土地利用修編規劃,可以緩解農保率過高的矛盾,但規劃還在討論銜接中,可能還會作必要的調整,難以完全滿足工業用地的調整需要,更為關鍵的是今后的供地指標,尤其是大平臺建設能給多少供地指標尚無政策框架。供地政策制約矛盾依然十分明顯,一方面需要在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的同時,多方爭取工業用地建設指標;另一方面更要腳踏實地,根據在規劃工業區塊的重要性及開發條件,合理確定今后五年的區塊開發時序,優先保障大平臺建設和急需擴容的區塊建設,并積極提高土地集約水平上做足文章。在節能方面,今年的有序用電已給我們一個警訊,需要我們在產業定位上有更為明智的選擇,無論是不銹鋼還是銅產業以及新一代合成革產業都是能耗較高產業,其產業發展空間究竟有多大,迫切需要相關部門進行進一步論證。在環保方面,更是面臨雙重擠壓,一方面是國家減排政策壓力,要求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并實行總量替代政策;另一方面是公民的環保意識覺醒及綠色農業環境需求壓力,工業污染導致的糾紛日益增多。高耗能重污染的產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體現在區域布局上,以上至、不宜布置三類工業用地的民間呼聲也值得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二)大平臺與鄉鎮工業區塊建設的關系。從規劃層次分析,平臺規劃突出了大平臺的龍頭地位,對鄉鎮工業區塊的整合也十分必要,但客觀上也縮小了鄉鎮工業區塊的發展空間,不利于調動鄉鎮發展工業的積極性。是否可以保留、已建在建功能區,生態產業集聚區區塊去掉中區,西區僅含工業區塊,而在東區中劃入孵化基地區塊,同時在今后東區(工業園區)擴容開發中劃出一塊園中園由鎮開發,嘗試建設部分標準廠房孵化本土中小企業。逐步整合形成、、、四大塊為主的鄉鎮工業區塊空間布局。從操作層次上分析,當前鄉鎮工業區塊開發的根本矛盾還在于,由于鄉鎮工業區塊開發模式已由過去的逐步開發(即在初步規劃的條件下,進一家企業征用一塊土地,建設一家企業的模式)轉到整體連片開發模式,從征地、審批費用及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成本遠非一般的欠發達鄉鎮所能承受,基于我縣鄉鎮的經濟實力及融資條件,以及鄉鎮區塊開發的入不敷出,(一般土地出讓收入均低于征地,審批費用)和現行的以縣為主的財政分配機制,再加鄉鎮功能區開發人才的缺乏,鄉鎮自主獨立開發難上加難,即使條件相對較好的鎮也是負債經營,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緩解這一根本矛盾固然有待管理體制機制、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創新探索,但在開發模式上縣鄉共同開發可能不失為當前現實條件下的務實舉措,無論是園區還是孵化基地都積累了工業小區開發的成功經驗,且有縣財政依托,有一定融資能力,有實力扶持鄉鎮區塊開發。期盼孵化基地與鎮在共同開發石馬鋪區塊中總結經驗教訓,探索一套縣鄉共同開發鄉鎮工業區塊的成功模式。

(三)功能區本身的規模效應及投入產業問題。目前全縣已建在建的鄉鎮功能區開發面積大都在300畝以下,過小的區塊開發面積直接導致了區塊配套成本高、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環保安全設施難以跟上等一系列問題,典型的如工業功能區,一期開發200畝有6家不銹鋼企業已經投產或即將投產,污水處理設施也已在建,急需后續二期開發有一批不銹鋼企業入園,否則6家投產企業肯定難以承擔污水處理的高成本運行。加快現有鄉鎮功能區擴容步伐,充分發揮功能區規模效應是拓展鄉鎮功能區空間的首要選擇。而從功能區入園企業的投入產出情況分析,由于新建功能區多數企業剛投產,且受金融危機影響,還很難作出明確的判斷,至于老區情況更為復雜,尤其是功能區城東區受城市發展影響,已趨萎縮,馬橋片區也有類似趨勢,為盡可能反映功能區入園企業投入產業情況,我們選取了發展穩定,資料詳實的、等產業區塊入園企業情況調查表附錄于后。初步統計其區塊的投資強度分別為80萬元/畝與120萬元/畝,畝均產值均在130萬元左右,與工業園區畝均產值150萬元左右相差不大,總體水平偏低,與青田畝均447萬相比,差距更大。還有提高投入產出的巨大潛力空間。至于區內企業則相差懸殊,個別企業畝均產出甚至不足50萬元,這里的原因很多,但也可以看出現有功能區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

(四)功能區空間與產業定位的關系。功能區區別于一般工業小區的,是以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撐,培育發展產業集群。功能區明確的產業定位無論是對區塊基礎設施配套、區域品牌,還是對區塊內企業的協作提升都有積極意義。當然明確的產業定位對于以區外招商引資為主的欠發達地區也有不確定風險挑戰,需要承擔閑置開發用地的風險代價,本質上是空間布局的長遠利益與近期利益的矛盾。這方面龍泉市已做了有益的嘗試,其“一心五點”工業平臺布局都有明確的產業定位,并有企業入園三堂會審,四方會商的制度保障,值得我們參考借鑒,而在發達地區功能區主導產業集聚度則已列為主要考核指標。目前我縣功能區空間產業定位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和石馬鋪區塊及在規劃區塊,二期產業定位迫在眉睫,是堅持不銹鋼產業還是引進其它產業,各方面意見分歧很大。石馬鋪區塊的產業定位直接關系到基礎設施配套,尤其是水電設施的配套條件,作為全縣的重點建設項目啟動在即,也需盡快組織專家論證。至于其它在規劃區塊更要明確工業用地類型,確定大類產業定位,盡可能避免在一個不大的區塊內,一、二、三類工業用地類型齊全的做法。

四、鄉鎮工業區塊空間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調研分析,我們的對策建議是:

1、貫徹適度集中原則:綜合考慮鄉鎮工業區塊的規模效應,鄉鎮經濟的現有實力以及環保安全因素,尤其是土地利用修編規劃的展開為大規模集中用地創造前提條件的基礎上,鄉鎮工業區塊布局宜適度集中,除已經規劃的區塊由縣鄉共同開發,適當時間建設工業園中園外,近期不再展開新區布局,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以已建在建區塊的擴容為主,重點做大做強、(工業功能區塊、茶產業區)功能區,力爭“十二五”期間新拓展鄉鎮工業功能區3000畝。與此同時進一步修改完善《縣鄉鎮工業功能區塊開發實施辦法》的連片開發100畝以上工業區塊的規定,宜結合工業用地類型適當提高鄉鎮工業功能區的最低規模標準,二、三類工業用地至少在連片300畝以上。

2、貫徹集約利用原則:工業用地來之不易,我們既要著力工業發展平臺拓展,更要注重提高工業平臺的畝均產出,把鄉鎮工業功能區土地集約利用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議由經貿部門牽頭調研制訂鄉鎮工業功能區集約用地管理辦法。一是切實把住“準入關”,嚴格規定入園企業開工建設日期、竣工投產日期以及達產日期;嚴格規定入園企業的投入強度、建筑密度、產出要求;嚴格規定入園企業的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措施,履行必要的入園審查手續并公開公示,視條件許可,還應進一步參考武義保證金制度,

保證入園條件落到實處。二是切實把住“考核驗收關”,督促入園企業按準入條件按時開工、按時投產、按時達產,盡早發揮投資效益。三是研究探索“退出機制”,切實整改一批已投產但投入產出偏低企業,責令限期整改,整改沒有成效的,應鼓勵流轉退出功能區。四是切實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扶持力度,以“畝產論英雄”,每年表彰重獎一批依靠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畝均產出的企業。

3、貫徹園區協作的原則:首先是充分發揮園區及孵化基地二支隊伍的優勢,以對口扶持及合作開發模式支持鄉鎮工業功能區開發,在孵化基地與鎮共同開發石馬鋪區塊的同時,建議園區與、功能區結對,從技術上幫助鄉鎮加快功能區開發步伐,其次是建立機制化工業區塊聯席會議的形式,加強各工業區塊的協商合作,在協商合作中進一步明確各自的發展定位,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避免各區塊低水平重復開發;再次是抓住當前全省布局產業集聚平臺的機遇,積極推動縣內各區塊的空間整合,以縣平臺規劃為抓手提前做好空間整合方案。